1670 年《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使大清帝國記》,當中有一幅畫試圖描繪澎湖馬公的媽祖廟。
公告欄
目前分類:客家、宗教、宗族、反核 (19324)
- Aug 28 Fri 2020 10:07
「無度不丈夫」還是「無毒不丈夫」?度量小就不是君子,沒有寬厚之心,沒有度量的人就不算一個大丈夫。「度」有度量、氣度之意。換言之,心胸狹窄、缺乏度量的人,就不配作君子和大丈夫。
「無度不丈夫」還是「無毒不丈夫」?
文/周曉輝
- Aug 27 Thu 2020 23:11
【陳敬鎧詐保案】裝瞎還是蒙冤?-視力表0.01以下的診斷證明書,符合醫學「全盲」基準,也經彰化縣政府社會審核、發給一紙「重度視障身心障礙手冊」。【陳敬鎧案】裝瞎還是蒙冤?老經驗的保險調查員評「荒謬」
- Aug 27 Thu 2020 13:51
清華大學社會所李淇兩度深入中國「統戰團」田野調查做研究,完成《貌合神離、各取所需:兩岸交流中的惠台生產鏈》論文,直擊統戰團現場
2020年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強襲全球、中國為世界所恐懼,然而當疫情延燒數月、新聞力度漸疲、中國開始宣傳「沒有疫情」,長期關注中國「統戰團」情況的青平台社會培力中心主任劉璐娜從網路社群發現,前往中國就學就業的風潮已於網路再起,台灣的「中國夢」慢慢復甦。各取所需產業鏈!清大研究生兩度勇闖中國「統戰團」,直擊中國人也未必懂的黑箱結構 https://bit.ly/2G2GwcQ
所謂「統戰團」背後的真實運作究竟是如何?於清華大學就讀社會所的李淇兩度深入中國「統戰團」田野調查做研究,於近日完成《貌合神離、各取所需:兩岸交流中的惠台生產鏈》論文,直擊統戰團現場──在李淇看來,所謂統戰團仿如產業鏈,中國官方、地方政府、參與到甚至成為幹部的台灣人都可謂「各取所需」,然而從李淇與其他赴中國就學就業者的交流,她也得到諸多這樣的回饋:「在中國待越久,本土意識會越高……你到當地,才會發現你跟他們是兩種不同國家的人。」
- Aug 26 Wed 2020 12:17
媽祖信仰與摩尼教-大雲寺-大雲經寺、摩尼寺、祆寺。乃唐代時奉則天武后之敕願,於全國諸州所建之大寺。日本之國分寺即仿照我國之大雲寺而造者。永昌元年(689),摩尼教之法朗偽作大雲經進獻與武后
國曆6月10日是天赦日,古人認為這天是向玉皇大帝懺悔,請求赦罪的好日子,希望玉皇大帝可以寬恕、赦免自己的罪孽。
- Aug 25 Tue 2020 19:11
榮西(日語:栄西,1141年-1215年),日本鎌倉時代的佛教徒,日本臨濟宗的創始人。他將佛教教義與日本文化結合,促進了日本佛教的發展;密切了中日關係
李用(1198-1279),字叔大,號竹隱,廣東東莞篁村白馬鄉人(現東莞市南城區白馬社區)。 李用最初從事於科舉制度所應考的經義研究,自讀了周敦頤、程顥、程頤諸人的著作后,便棄科舉,而專心攻讀理學,閉門讀書近三十年,深得理學精髓,許多人拜他為師。 后東渡日本,講授中國的詩書,以儒學教授日本弟子,日本人多被其教化,日本人尊稱他為夫子。
一一九八年,榮西寫下了具有代表性的禪論文《興禪護國論》,他的思想終於得到朝廷的認可,后鳥羽天皇下賜給聖福寺敕額《扶桑最初禪窟》,聖福寺從此被譽為日本第一座禪宗寺院。 一二O五年,榮西成了京都最初的禪寺建仁寺的開山住持,因而成了日本臨濟宗的門祖——千光國師。
- Aug 25 Tue 2020 12:26
辯才(1011年-1091年)徐元淨「辯才」為宋仁宗賜號,北宋天台宗名師。蘇軾作《祭龍井辯才文》龍井御茶園紀念辯才法師修辯才亭
- Aug 24 Mon 2020 17:00
出將入相/荊州古城牆東門賓陽樓 此地爲六朝帝都, 誕生過138位宰相, 關羽在此鎮守十年-荊州關帝廟/「關東出相,關西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