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隻信牌+朱印船/勘合符/勘合貿易-勘合船/朱印狀/「天下布武」/為17世紀前期日本江戶幕府時代,自政府得到海外貿易特許的船隻。之所以稱為朱印船,是因為這些船隻都有來自幕府簽發的「朱印狀」(海外渡航許可証)/朱印狀是指日本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的古文書史料中,蓋上朱印的命令文書。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408年永樂通寶是明朝皇帝明成祖在位時所鑄的年號錢+(日本仿製的永樂錢,錢背則有「治」、「木」等字;相對於中國鑄造的永樂通寶日本仿鑄的永樂通寶由於鑄造量不多導致其收藏價值相對較高)+永樂通寶在室町時代一直在日本流通,直到1608年(日本慶長十三年),江戶幕府下達了通用禁止令,以慶長通寶代之。後來,永樂通寶逐漸被日本國內所鑄的寬永通寶所取代+織田信長曾使用永樂通寶作為自己的旗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unfhna

--------------------------

符節/魚符丶龜符、虎符、虎節/最早的身份証是在隋代開始出現的/官員出入宮門身份的標誌,內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符丶魚袋,以「明貴賤,應召命」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H8clnU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八年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永樂通寶/明朝與日本(室町時代)兩國之間所實行的商業交易活動。明日貿易的時候因為需要使用到被稱為「勘合符」的許可證,所以明日貿易又被稱為「勘合貿易」/明日貿易形式上是室町幕府將軍受明朝皇帝冊封為「日本國王」並對其朝貢貿易/1401至1549年間共實行十九次。1404年之後向日本頒發貿易許可證「勘合符」以區別於倭寇,貿易僅限於以此確認的正式遣明使船(勘合船)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fhmlBF

虎符/兵符/姜太公發明-虎形調兵憑證/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之虎符/南宋時使用虎符/中國目前所出土的年代最早的虎符,稱為秦錯金杜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動軍隊所用的憑證。虎符能分成左右兩半,用兵時,左一半交給帶兵的將帥,右一半由國君保存。要調動軍隊時,國君將右一半交給差遣的將領拿去和帶兵將帥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驗證可信,方有權調動軍隊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jNusHJ

課本沒講清 台灣「這樣」走進世界歷史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雖然我們生長在台灣,但您可知道,台灣是在何時躍上世界舞台呢?以動畫短片方式訴說台灣歷史的「台灣吧-Taiwan Bar」,今日推出全新影片,述說台灣走進世界史篇章的故事。

影片中表示,台灣走進世界史,起源於十六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當時葡萄牙、西班牙的海上冒險,開啟了歐洲大航海時代的來臨,眼紅於兩國貿易利潤的荷蘭人,為了分一杯羹,也勇敢的向東方前進,為了尋找能和中國交易絲綢、瓷器等高價品的貿易據點,輾轉來到了台灣。第一批到達台灣的荷蘭人,並不是代表荷蘭這個國家,而是一家在1602年由十四家經營海上貿易的公司合併成立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荷蘭語: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VOC抵達台灣後,起初在台南一帶的大員落腳,當時的台灣處於無政府的混亂狀態,中國和日本在此進行貿易轉運,但海盜與走私在此也十分盛行。VOC抵達此處後,陸續和當地的原住民、日本人陸續發生武力衝突,也就是後世的「濱田彌兵衛事件」與「麻豆社事件」。隨著VOC統治的加深,他們對台灣投入的成本也越來越高,於是VOC開始尋找屬於台灣的產出商品,這時他們看上的就是台灣的甘蔗與稻米。為了耕種這些經濟作物,便招募許多中國沿海的漢人來台灣耕種,但在漢人數量曾多後,對VOC的統治感到不滿,終於爆發足足捲入四、五千名漢人進行武力抗爭的「郭懷一事件」。雖然「郭懷一事件」在VOC武力鎮壓下落幕,但同時也暴露出少量人數的荷蘭人,對台灣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之後再更強勢的鄭成功武力驅逐下,VOC終於被迫離開了台灣。網友看完這支短片,紛紛留言表示:「最喜歡世界史了啊!」、「太好看了!馬上長知識」、「每次看到你們講很多我們當時不知道的歷史,都讓我有更多不同的思考角度」,也有年輕網友留言表示:「希望歷史課本也可以做的這麼有趣」、「看完這集才發現以前上的歷史課都好狹隘好偏頗,所謂的荷西時期跟明政時期都是2、3頁就草草帶過…」(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

明日貿易,是指明朝與日本(室町時代)兩國之間所實行的商業交易活動。明日貿易的時候因為需要使用到被稱為「勘合符」的許可證,所以明日貿易又被稱為「勘合貿易」。在同一個時期的發生的貿易活動也包括中國與中南半島之間的貿易活動與日本與朝鮮(李氏朝鮮)間的日朝貿易貿易活動等。
西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遣使節命令日本取締倭寇(前期倭寇)和對中國朝貢。當時日本南北朝對立,朝廷分裂為足利氏支持的位於京都的北朝與位於今奈良的吉野朝廷(南朝)。在九州北部活動的南朝方面的懷良親王向明朝朝貢,被冊封為「日本國王」。
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満派遣今川貞世(了俊)領兵前往九州,驅逐了南朝勢力,開始試圖與明朝建立聯繫。但1380年發生胡惟庸案,明朝懷疑胡惟庸私通日本,故此時明朝與日本未正式建立關係。1392年,足利義満統合南北朝,1399年消滅獨自進行貿易的大內義弘(應永之亂)。1401年義滿接受博多商人肥富的獻策,派遣肥富和僧人祖阿為使節前往明朝。次年明惠帝遣明使節帶來了封義滿為「日本國王臣源」的國書。但明使滯留日本期間,明朝發生靖難之變,明成祖即位,故再次發送國書,明朝與日本正式建立國交。
義滿死後,第四代將軍足利義持與前任管領(幕府中央行政官)斯波義將等不滿於朝貢的形式,1411年起暫時停止了貿易。第六代軍足利義教時重開。應仁之亂以後,日本進入戰國時代,貿易由堺(今大阪)的細川氏、兵庫的大內氏等大名及博多、堺等地有勢力的商人所掌控。
1523年的寧波之亂後,大內氏控制九州北部和中國地方(本州西部)。1536年大內義隆再次開始派出遣明船。1551年義隆被家臣陶晴賢所滅(大寧寺之變)之後,繼位的大內義長與兄大友義鎮於1556-1557年向明朝派遣使者要求重開貿易,然而明朝方面將義長視為篡奪者而拒絶之。1557年義長又為毛利元就所滅,大內氏完全滅亡,故貿易重開的希望斷絕,東亞以倭寇(後期倭寇)為主的走私貿易開始盛行。
形式
明日貿易形式上是室町幕府將軍受明朝皇帝冊封為「日本國王」並對其朝貢貿易1401至1549年間共實行十九次。1404年之後向日本頒發貿易許可證「勘合符」以區別於倭寇,貿易僅限於以此確認的正式遣明使船(勘合船)。1432年的宣德條約規定了交易次數。博多與堺等地有勢力的商人一同搭乘遣明船,與得到明朝官方許可的商人作北京會同館到寧波的因私貿易,及隨貢品由日本附加的商人貨品稱為因公貿易。
日本入貢,勘合貿易實行之後倭寇被幕府約束活動趨於平靜。輸入日本的織品與書畫等對室町時代的北山文化和東山文化等產生了影響。
貿易品

File:Ming coin used as currency in Japan.jpgFile:Eiraku Tsuuhou Japanese coin.jpg
左圖:作為日本通貨的永樂通寶
右圖:日本仿製的永樂通寶


大明由日本朝貢:硫黃、銅等礦物、扇子、刀劍、漆器和屏風等貢品。
日由明輸入:明錢(永樂通寶)[1]、書籍、絲綢、唐傘、瓷器、砂糖、中藥、銅器、陶器、絲、絲棉、布、綿綢、錦繡、紅線、水銀、針、鐵鏈、鐵鍋、瓷器、古文錢、古名畫、古名字、古書、藥材、氈毯、馬背氈、粉、小食籠、漆器、醋[2]和其它織品等。
此時代的貿易中,日本的銅以高價輸出至明朝。原因一方面是中國歷史上發生的慢性的銅的缺乏,另一方面是日本的銅混雜有較多的銀,當時的日本無提取技術而明朝擁有,故而銅以介於銅與銀之間的價格進行交易。
年表
註:依派遣年份、派遣者(正使)的順序列出。
1401年(建文三年)幕府(祖阿)
1403年(永樂元年)幕府(堅中圭密)
1404年(永樂二年)幕府(明室梵亮)
1405年(永樂三年)幕府(源通賢)
1407年(永樂五年)幕府
1408年(永樂六年)幕府
1408年(永樂六年)幕府
1410年(永樂八年)幕府
1433年(宣德八年)幕府
1435年(宣德十年)幕府
1453年(景泰四年)幕府
1468年(成化四年)幕府、細川氏、大內氏
1477年(成化十三年)幕府
1484年(成化二十年)幕府
1495年(弘治八年)幕府、細川氏
1509年(正德四年)細川氏(宋素卿)
1512年(正德七年)細川氏、大內氏(了庵桂悟)
1523年(嘉靖二年)大內氏(謙道宗設)
1523年(嘉靖二年)細川氏(鸞岡瑞佐)
1540年(嘉靖十九年)大內氏(湖心硯鼎)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大內氏(策彥周良)

-------------------------------

About Licenses for Trade between Japan and Ming China | 京都国立博物館 | Kyoto National Museum - http://goo.gl/5WYmcy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室町時代、大内氏が朝鮮、明(みん)との貿易に使用した印である。銅印「通信符(つうしんふ)」は右半分の印で、相手側が持つ左半分の印と照合して使用した。勘合貿易印として現存唯一の品である。
 木印「日本國王之印(にほんこくおうのいん)」は、明の国王から室町幕府3代将軍足利義満(あしががよしみつ)に与えられた金印の写しと思われる。
 鉛印「大宰大貳(だざいのだいに)」と「多々良朝臣(たたらのあそん)」は大陸での制作と思われ、木印「左京兆亜中大夫多多良義長(さけいちょうあちゅうたいふたたらよしなが)」は日本国内での制作と考えられ、他の印と共に対外所用印と見られる。
 いずれの印も、大内義長(よしなが)との戦闘で毛利元就(もとなり)の軍勢が山口を占拠した際に、吉見正頼(よしみまさより)により接収され、毛利家に収められたと思われる。わが国の中世の対外貿易を証明する遺品として貴重なものである。

山武の世界史 - http://goo.gl/WmnqsR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

荷属台湾历史_学衡n_新浪博客 - http://goo.gl/Hm2c90

[歷史] 濱田彌兵衛事件 之一 - 愛聽秋墳鬼唱詩 (李柏青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 http://goo.gl/8C1T2I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1467年,日本發生應仁之亂,室町幕府底下兩個大家族 - 細川家和山名家在京都大戰,京都半數毀於大火,幕府權力衰微,開始了日本的戰國時代。

中央權力旁落,和中國明朝的貿易特權也大名間爭奪項目之一。明朝最初在寧波設市舶司,專司與日本貿易,不過明日關係因為倭寇問題一直很緊張,因此明政府對日本商船採取特許制,日本商船必需持有官方發行的「勘合符」,才能到中國做生意。

以往的勘合符是由明政府先發給室町幕府,幕府再向下發給商船,但現在幕府倒台,不同的勘合符就落到不同的大名手上(主要是細川家與大內家)。結果就是導致1523年,兩家船隊在寧波大打出手,大內家的人還一路從寧波殺到紹興,要紹興官方把細川家的人交出來,這就是史稱的「寧波之亂」,據說在東南一帶造成重大傷亡。這件事情讓北京的明政府相當不爽,檢討貿易政策的結果,就是撤除浙江與福建的市舶司,停止與日本的貿易。即使1567年,隆慶皇帝再開福建貿易,卻還是禁止日本商船到港做生意。

不過貿易這種事情,政府要擋是擋不住的。日本進入大名林立的戰國時代,對中國的生絲、瓷器都有需求,中國也需要日本的白銀做為通貨,中日貿易於是轉入地下,當時中日商人會到舟山島等中國沿海島嶼做走私生易,琉球的中山王國也是在這時候因為從事轉口貿易而繁盛一時。

另一個交地點就是台灣中國商人帶著生絲,日本商人帶著白銀,在「大員」也就是今天台南安平進行交易在1624年荷蘭人到來時,大員已經有少數日本人和中國人居住的聚落濱田彌兵衛先生也是在這個背景下,來到台灣做生意。

來到地球的另外一端,萊茵河出口的低地省。

1568年,中國隆慶皇帝剛即位,織田信長進入京都,橘色(Orange,一般翻成奧良治)親王、沉默者威廉帶領低地省的人民向西班牙統治者開了第一槍,開始了長達80年的荷蘭獨立戰爭。

沉默者威廉其實不是低地省的人,他家族的領地主要在拿騷,也就是今天德國的黑森(Hesse)邦。威廉11歲的時候繼承了堂兄Prince of Orange的頭銜,並且去低地省受教育,後來娶了低地大貴族的女兒;他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愛臣,查理五世退位之後,將低地省與西班牙國王的頭銜,傳給他的兒子菲利浦二世,菲利浦二世繼續重用威廉,在1559年,指派這位才26歲的青年為荷蘭、烏特勒等低地省的總督。

但那時候低地省與西班牙統治者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尖銳。這衝突一半是宗教,一半是經濟。查理五世和菲利浦二世都是狂熱的天主教徒,誠心要創造一個完美的天主教帝國;但低地省卻是新教路德教派、喀爾文教派的發展地區,菲利浦二世即位後開始對低地省收緊宗教統治,只要和新教有點接觸就送宗教裁判所,然後燒死,這對低地省居民產生莫大的壓力。

經濟方面,低地省當時正進入經濟起飛期,工商業繁盛,而西班牙整天在跟法國、英國、鄂圖曼土耳其作戰,於是對低地省課以重稅。另外菲利浦二世派很多西班牙人去統治低地省,也讓低地省當地的貴族感到不滿。

雖然是哈布斯堡家族愛臣,威廉選擇站在低地省這邊,對西班牙的統治者提出諸多抗議。結果在1567年時,菲利浦二世新派任的低地省總督阿瓦雷茲(聽名字就知道是西班牙人)設立一個「麻煩委員會」(Council of Troubles),把威廉列為叛黨,威廉於是逃亡到日耳曼地區,1568年,他召集了一批日爾曼傭兵攻打低地省,雖然失敗,但也開始了荷蘭獨立的80年戰爭(1579年,低地七省才宣佈成立「聯省共和國」)。

這場戰場不只在歐陸,還延伸到西班牙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荷蘭東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會所旗帜。上方的A代表該船隻或設備屬於阿姆斯特丹會所,若為密德堡會所所有者則加註M字,依此類推。荷蘭東印度公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PZdIhJ

File:VOC ship Amsterdam.jpg

荷蘭人在1602年成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VOC),1619年取得印尼雅加達(改名巴達維雅)做為公司總部,不過這樣還不夠,因為西班牙人早早就取得馬尼拉,荷蘭船隊若要與中國或日本貿易,都會受到西班牙船隊的攻擊,因此荷蘭人積極在東亞找新據點,他們先打了葡萄牙人的澳門,失敗,又去澎湖築城,但被明朝給趕走,1624年,荷蘭人來到大員,建築兩座堡壘,正式開館做生意。彼得.奴易茲先生也就是這樣,才會從遙遠的荷蘭,來到台灣。

歷史的變化,讓原本出生在不同世界的濱田彌兵衛先生,和彼得.奴易茲先生,要在台南的安平港前,合唱一首「安平追想曲

---------------------------------

荷属台湾历史_学衡n_新浪博客 - http://goo.gl/Hm2c90

File:Pieter Nuyts in 1629.jpg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濱田彌兵衛事件中荷人奴易茲被日人所擒圖

彼得·納茨(Pieter Nuyts,1598年-1655年12月11日),一譯彼得·奴易茲,台灣荷西殖民時期第3任台灣長官。同時也是濱田彌兵衛事件的苦主。
1627年出任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台灣長官,同年7月赴日本向江戶幕府和談,但因素與荷蘭人有恩怨的日商濱田彌兵衛作梗下,和談失敗,12月3日灰頭土臉的回到台灣。
因此,奴易茲對濱田深感忿恨,便於1628年5月27日濱田率船來台時將其拘捕,雖不久將其釋放但卻扣留其武器與軍火。忿恨的濱田即於6月29日佯稱求見,突然率十餘名日本人闖進他住處並挾持奴易茲本人及其子。事後與日本達成協議,與濱田離台赴日。
但至日本後,日方竟背約將荷蘭人質與船員下獄,並封閉荷蘭在日本平戶的商館,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方面感到事態嚴重,遂於1629年派普特曼斯接任台灣長官、將他遣回,繼而宣判奴易茲兩年有期徒刑,以討好江戶幕府。
1632年,奴易茲甚至被引渡至日本監禁,4年後的1636年,才被荷蘭人以一座796斤的青銅燭台將其救回,但其子已病死於日本。
1637年被公司解除各種職務,遣返荷蘭。
1655年逝世。

------------------------

濱田彌兵衛事件中荷人奴易茲被日人所擒圖 荷属台湾历史
六月二十九日,濱田彌兵衛率十二從人至熱蘭遮城,佯稱獲得日本政府的信函,將有利於日荷關係,要求晉見長官。奴易茲正對日荷關係十分頭痛,一聽有日本政府來函,立即開大門迎接,率四名官員在長官廳舍中欲與濱田展開會談。濱田彌兵衛及其隨從皆暗藏利刃於懷,一行人一入長官廳舍,十多人立刻亮出尖刀,將在場的八名荷蘭人制服。濱田用尖刀抵住奴易茲脖子(如圖25日人所繪),在生命遭受到威脅下,在廳舍之外,荷蘭人雖聚集了一百多名士兵,也無法改變人質被挾持的困境。在槍戰的過程中荷兵有三人中彈身亡。雙方相持五日後,荷人屈服,濱田與奴易玆簽訂立下列五點協議:
1. 荷方以奴易玆之子Laurens、商務員毛澤爾、范登、哈特曼(Hartman)、Moercoert等五人為人質,乘坐日船;日方以濱田之子等五人為質,乘坐荷船;與濱田同時回航日本,俟抵日後交換人質。
2. 立即釋放被拘捕下獄之十一名土著及二名中國通事。
3. 日本賜給新港社土著之禮物,前為荷方沒收,應予發還。
4. 為保證日人之安全,在啟帆赴日之前,荷人須將進港船舵皆收起上岸。
5. 日本在中國遺留絲絹二萬斤,濱田彌兵衛等企圖取回時受荷人阻礙,以致現在已為海盜鄭芝龍所獲,荷人應賠償其損失;又數年前以未付輸出稅而沒收的一千五百斤絲絹亦應予發還。
協議即成,當天雙方交換人質。
七月五日,荷方將庫存的生絲12053斤交與日人,不足額7947斤以每百斤以日本市場大盤價14.10金元之現金支付,日人釋放奴易玆。濱田一行則於七月七日離臺返日。七月二十五日抵日。
當荷蘭人質抵達日本之後,日方在未次平藏的堅持下不承認濱田的協議,將荷蘭人質與船員一起捉住並鎖入監獄,同時又封閉荷蘭在平戶之商館及船舶。荷方知事態嚴重意圖力挽狂瀾,由在巴達維亞的總督下令革除奴易玆在台之長官職,改派漢斯.普特曼斯為第四任台灣長官,並遣使赴日斡旋,但日方態度強硬,再開通市之事遂懸而未決。
從一六二八 ~ 一六三二年(崇禎五年)五年間,荷人因日本封閉商館,在東方的利益受到重大挫折,以為日本所銜恨唯奴易茲一人而已,故決定犧牲奴易玆的自由,在一六三二年將奴易玆五花大綁押赴日本服刑以為懲戒,再度遣使赴日要求開市。是年長崎代官未次平藏已經去世,終獲日人允許,釋放以前所囚禁的荷蘭人質,但奴易玆仍然需幽禁於平戶民家,奴易玆之子則因患赤痢於年底死於拘留所中。荷蘭在平戶之商館及船舶雖有短暫開放,但隨即再度封閉。
一六三六年,荷人派卡侖(Francois Caroc)為特使,專程從巴達維亞到日本,獻青銅燭臺七百九十六斤給日本的日光市的東照宮,表明向日方請罪,並要求釋放原任台灣第三任的長奴易玆,日方同意後,奴易茲才被救出日本,並結束日荷之間長達十二年的貿易糾紛。

---------------------------------------------

File:臺灣臺南「贈從五位濱田彌兵衛武勇之趾」石碑 Memorial Statue of a Japanese Businessman 浜田弥兵衛 in Tainan, TAIWAN.jpgFile:212安平古堡照片 016.jpg

濱田彌兵衛事件,是一件1628年(日本寬永五年)發生於荷蘭荷屬東印度公司統治下的大員與日本之間的貿易衝突事件。日本稱為大員事件(タイオワン事件)或奴易茲事件(ノイツ事件)。
在荷蘭人佔領台灣之前,漢人與日本人就在台灣從事走私貿易。荷蘭人佔領台灣之後,日本商人與荷蘭商人在台灣競逐漢人貨物,因此存在著相當大的利害衝突。1625年起,東印度公司當局開始向來台灣的日本商人課徵一成的貨物輸出稅,但因為日本人較荷蘭人早來台從事貿易活動,且此時荷蘭貨物輸入日本享有免稅優惠,因此日本人拒絕向荷蘭人納稅,雙方因此發生糾紛。同年,日本人所購得的一批生絲,因拒絕納稅而遭荷蘭統治當局沒收,雙方關係更形惡化。
事件經過
1626年,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帶領朱印船到台灣買生絲,並欲向東印度公司借用中式帆船到中國閩南的泉州港運回貨物,但均遭到東印度公司拒絕。是時濱田彌兵衛知悉新港社原住民不堪東印度公司的虐待,對荷蘭心生不滿,因此在1627年帶領該社的理加(Dijka)等十六名原住民回到日本,向長崎代官末次平藏控訴荷蘭人壓迫,並將十六名原住民以「高山國使節團」的名義晉見幕府將軍德川家光,準備鼓勵江戶幕府採取反荷作為。
1628年春天,濱田彌兵衛再度率船來台,同行者共四百七十名,其中包含先前十六名原住民。此時的荷蘭台灣長官為彼得·奴易茲(Pieter Nuyts),他在濱田抵台前獲密報日船載有士兵及大砲、刀槍等武器,因此在日船抵台之際派員登船安檢,果然搜出大量武器及火藥,因此荷蘭當局便將武器及火藥全數扣留,並軟禁濱田將近一週,十六名原住民則遭到下獄監禁。
之後濱田提出發還武器及火藥、釋放十六名原住民、提供船隻赴中國福建取貨、准其回日本等要求,但均為荷蘭當局拒絕。濱田因此採取武力行動,率領數十名日本人闖入彼得·奴易茲住處,綁架了彼得·奴易茲及其兒子。後經雙方協商,以彼得·奴易茲之子為人質,隨同濱田返抵日本。
後續
日本方面在濱田返抵日本後,將彼得·奴易茲之子及荷蘭船員下獄,並封閉荷蘭人在平戶的商館。荷蘭雖數度向日本交涉恢復通商事宜,但都未成功。巴達維亞方面感到事態嚴重,在1629年將彼得·奴易茲撤職,並宣判其兩年有期徒刑。1632年,荷蘭將彼得·奴易茲引渡至日本監禁,荷蘭人在日本的貿易才獲得恢復。
紀念

戰後,國民黨政府將原濱田彌兵衛事件碑改為今安平古堡碑
日本統治台灣後,日本人為紀念濱田彌兵衛向荷人抗稅的英勇事蹟,於安平古堡立石碑刻「贈從五位濱田彌兵衛武勇之趾」,戰後官派之臺南市長卓高煊改刻「安平古堡」。

-----------------------------------------

荷属台湾历史_学衡n_新浪博客 - http://goo.gl/Hm2c90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八年所繪的台灣地圖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本來就是「橫躺的」~~~
1636 年的Formosa Map,現存於荷蘭海牙國家檔案館

----------------------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世界地圖 (1554年)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前所知最早繪出台灣的一張地圖。葡萄牙人是最早「發現」台灣的西方人,並將這座島嶼命名為「福爾摩沙」

「地圖臺灣特展」參觀筆記(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299篇) - http://goo.gl/QfrGbE

-----------------------------------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日本江戶初期東洋諸國圖 (約1600年以後)

台灣在地圖中被命名為「高砂 」,由上中下三島構成。 上有經緯線、比例尺、八分儀等西方當時地圖測繪之符號, 推測為受十六世紀葡萄牙製圖學影響之海圖。

西元1609年,德川幕府命九州島原藩主有馬晴信征台,但遭到台灣原住民抵抗, 失敗而返。這是日本初次經略台灣的開始。其後,日本採鎖國政策,暫時退出了 東亞的角逐。

-----------------------------------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坤輿萬國全圖 (明神宗萬曆30年,1602年) (局部圖)

利瑪竇所編繪的著名世界地圖。圖中並未明確標示出台灣的位置。 在小琉球與大琉球下方有一無名島可能就是台灣。

利瑪竇(Matteo RICCI),明神宗萬曆11年(1583年)來華,明神宗萬曆38年(1610年)卒於北京。 他是第一個 將當時西方先進的知識,例如天文學、地理學、曆法、數學、醫學等知識引進中國的歐洲人。

-----------------------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皇明大一統總圖(明思宗崇禎9年,1636年)

地圖中台灣一帶被畫成北為雞籠澹水,中為北港, 下連澎湖的上下相接三島。顯示明代官方對台灣地理認知的模糊。

此時的台灣南部已經被荷蘭人統治了12年,但當時北台灣的基隆及淡水為西班牙人所控制。這張地圖倒是 反映了當時台灣「南北分治」的政治情勢。

---------------------

 

----------------------------------------

错金银青铜石虎 - https://goo.gl/MWXZBu

圖片搜尋結果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1627年16名新港(新市)人去東京告什麼東洋狀?
荷蘭人從1625年開始要向在台灣的160名日本人(依翁佳音研究員之研究應住在新市)課10%之貨物輸出稅,包括從明朝運來安平轉口的生絲。此舉引起濱田彌兵衛與其他日本人的不滿,因為他們比荷蘭人早到台灣。濱田彌兵衛乃當時在台日本人之首領,且不是一般日本人而是官或貴族,此由他有姓即可知(在1875年之前有姓之日本人皆為官或世族,1875年後一般日本人才有姓),而且他手上有朱印狀(日本政府在江戶時代的貿易特許狀,非一般人可得),所以日本政府獲得台灣後之1915年追諡其為「從五位(代表官位或貴族)」表示日本在荷蘭人之前已殖民台灣(日本從1609年起已數次企圖殖民台灣)。
    根據國內台灣史之多數說法,濱田在1627年初次回日本時誘去(誘走,另說偷偷拐騙)了16名新港社人到東京向日本江戶幕府第三代大將軍德川家光與第二代大將軍秀忠(1624年家光雖接大將軍,但重要事項仍由其父秀忠決定)報告荷蘭人的虐待及種種行為。濱田在1628年回台時同行有470名士兵(含該16名新港人),攜帶大砲,刀槍與彈藥,因荷蘭人已知16個新港人去告東洋狀而有所防備,所以沒收了他們的武器,監禁該16名新港人,並軟禁了濱田。該16名新港人因濱田之要求才獲釋,之後濱田在與荷蘭總督訥次談判時,日本人以武士刀挾持了總督,史稱濱田彌兵衛事件。
    台灣史未交待該東洋狀之真正原因及內容,應是故意掩飾。何事如此重要,驚動兩位大將軍?何事需要有16人這麽多人去東京告狀?鄭芝龍在1626年移民漢人到新市應是1627年16名新港人去東京告東洋狀的內容之一。
    濱田彌兵衛在1627年所帶去東京(當時稱為江戶)的理加等16名新港社人備受日本禮遇,德川家康之子第二代大將軍秀忠與第三代大將軍家光親自接見。當時東京由1592年之50戶左右小漁村被德川家康祖孫三代發展成江戶工商發達之都市,理加等16位新市先人應是大開了眼界。
    台灣史卻未交待此次東洋狀之真正原因及內容,而只說新港人受到荷蘭人虐待,甚至說16位新港人是被濱田拐騙去東京的。這顯然是故意掩飾。除16人前往東京的開銷支出龐大顯非兒戲外,由當時日本幕府處於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兩位大將軍仍接見,亦可知事情之嚴重性。根據1622年英國派日商館的報告,當時有8個大藩(很多是德川家康的部將)謀反,幕府處於內戰邊緣。而基督教在各地勢力擴大,長崎奉行所在1627年剛處死340名基督徒。在此內憂外患情況下,兩位大將軍仍撥冗接見理加等16位新港人,表示事涉幕府職權,而且事關重大。
    新港社與日本的關係甚為融洽,南科考古隊在社內遺址也挖掘出17世紀九州肥前陶瓷,但需16人一起去,表示要向幕府證明新港社對他們向幕府説的事「新港社有共識」。我認為他們是去請幕府出兵趕走荷蘭人及鄭芝龍之漢人移民的,所以,荷蘭人才會在其回台時將16名新港人監禁入獄。這一歷史涉及1624年之前的臺灣主權歸屬,統派歷史學者不願提,應是不願我們知悉原來在荷蘭人來之前台灣與日本的親密關係,而獨派歷史學者不探討,應是因為不願我們知悉鄭芝龍確有移民臺灣(中國以此主張荷蘭初期乃明朝與荷蘭共治臺灣),但我們要的只是歷史事實。
    1627年16位新港(新市)人到東京告什麼東洋狀呢?幸好西班牙人給了我們答案。根據所附1626年西人所繪台江內海沿岸圖,內海南緣之台南台地(即台南市區與永康)有樹林及一隻鹿代表獵鹿場,而內海東緣中央的新港砦旁邊已無樹林,而只有兩隻耕牛代表耕地。耕牛所在地即為現在之南科基地,其中木柵,王甲,中寮與道爺等地遺址出土文物已經過南科考古隊證明為明清漢文化遺址,與我2009年所作研究結果相苻。
   荷蘭人在 1624年進入台江內海後發現裡面已有中國人與日本人之貿易據點(貿易港),為避免爭端,荷蘭人一開始向他們說亦只要建一貿易據點,但後來憑其人數與武器優勢建了安平古堡及新港砦,1625年對出口商品課10%貨物輸出稅,1626年委託鄭芝龍(因通荷語,日語與閩南語而擔任荷蘭人通譯官,同時為當時台灣漢人領袖)移民第一批漢人到安平及新市,此舉激怒了濱田彌兵衛等日本人。除荷蘭人不允許日本人以較早到台灣為由主張豁免該稅使濱田不悅外,鄭芝龍移民漢人來台灣嚴重破壞當時漢人與日本人在台灣的勢力均衡,因此,日本江戶幕府秀忠與家光兩位前後任大將軍才會接見濱田所引薦的16位新港社人。
    新港社與繳貨物輸出稅問題無關,因此,讓新港社人不悅者為漢人移民的到來,而且,除漢人增加所生之排擠效應外,第一批漢人移民的位置(現在南科基地)正是其獵鹿場,而鹿已變成西班牙人所畫之兩隻耕牛了!因此,16位新港人同時去東京以證明新港社有共識願意作內應,希望江戶幕府出兵台灣,趕走荷蘭人及漢人。但當時幕府正逢前述的內憂外患以及考慮到與荷蘭人自1609年已建立之貿易關係,所以未同意由日本中央出兵。最後才會只由濱田帥三隻船帶470士兵到台灣。
    不久後,日本即因要抑制基督教在其國內的擴張而在1632發布第一道鎖國命令,1634年因彈壓基督教而發生島原之亂,因此,1635年發第三道鎖國命令,不允許日本人出海,出海歸來一律死刑。在新市之160個日本人於1635年日本江戶幕府第三度發布法令落實鎖國政策時,要非回日本便是融入臺灣人的血液中了!(1) 許忠信 - 1627年16名新港(新市)人去東京告什麼東洋狀?... | Facebook https://bit.ly/3ZijcMJ

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