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萬年歌
作者:呂望
公告欄
目前分類:姜姓宗親 (1261)
- May 10 Mon 2021 22:20
乾坤萬年歌 作者:姜太公-呂望
- May 05 Wed 2021 20:42
祭祀公業世良公嘗 管理人姜良鑑/世良嘗+姜氏家廟/范蘭英前於81年間向世良公嘗祭祀公業(管理人:姜良鑑)買受坐落新屋鄉 ○○○段犁頭洲小段109地號土地,總價138,450,000元
- May 05 Wed 2021 19:42
法人及夫妻財產登記公告查詢/財團法人
- May 03 Mon 2021 21:03
姜太公後裔/封姓/姜子牙的外孫-唐叔虞後裔姓氏,主要有晉姓、楊姓、韓姓、何姓、溫姓、賈姓、簡姓、曲姓、解姓、侯姓、欒姓、席姓、先姓、谷姓、冀姓、步姓、籍姓、閻姓等
碧霞元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ewCaIm
- Apr 14 Wed 2021 14:58
姜太公後裔-連姓-連勝彥連瑞芬父女書畫聯展/神農子弟兵/連勝彥書法家+清傳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長/連瑞芬,字澡雪,專研紙本書法及布面水墨。1966年生於臺灣新北市,1990年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1997年法國凡爾賽美術學院畢業。
姜太公後裔-源於姜姓齊國公室的四大望姓-高、國、盧、崔/炎帝神農氏姜榆罔+姜太公的祖先/萬家姓: 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從姜尚起到如今,歷史上共有102個氏都是從姜姓繁衍而來,有的姓氏還有別的起源,但是姜姓卻是他們最初或最重要的起源。其中包括呂姓、許姓、章姓、謝姓、齊姓、高姓、國姓、雷姓、易姓、方姓、文姓、申姓、盧姓、柴姓、慶姓、賀姓、紀姓、丘姓、薄姓、賴姓、蓋姓、丁姓、査姓、封姓、邱姓、崔姓、駱姓、左姓、充姓、酈姓、逄姓、連姓、向姓、谷姓、聶姓、尚姓、焦姓、柯姓、饒姓、景姓、浦姓、厲姓、強姓、斜姓、晏姓、檀姓等64個單字姓氏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申屠、公牛姓等38個複姓。
武舉制度正式建立是在武則天時。 《通典? 選舉三? 歷代制下》雲:"(武則天)長安二年(西元702)年,教人習武藝,其後每歲如明經進士之法,行鄉飲酒禮,送於兵部。 "開元十九年(西元721年)诏武貢人與明經進士同鄉飲酒禮。 其鄉貢武舉人上省,先令謁姜太公廟。 每拜大將及行師冠捷,亦宜告廟"。 武舉之制,從此確定下來
【百家姓】姜氏家族简介 https://bit.ly/3s5Dxm3
歷史發展
萊陽姜氏一門忠孝記
作者:錢謙益 明
姜朝鳳宗族開發新竹縣史-從新豐坑子口、新埔、關西、芎林、橫山、二重埔、北埔 開發史觀察,早期新埔、關西、芎林地區原本即為平埔族竹塹社人之居地,主要開發家族 除了地主竹塹衛家外,就是墾戶首-姜朝鳳宗族;姜勝智首先開發九芎林,同時與泉州人陳長順家族結為姻親繼續新埔、關西、橫山(合興庄)墾務,其中關西墾務也招姜勝智的姪孫輩姜秀鑾(二重埔、芎林、北埔、寶山、峨眉)、姪曾孫姜殿邦(關西)等加入,擔任墾戶首
- Apr 08 Thu 2021 10:51
法官-姜素娥-最高行政法院法官/姜素娥-畫家-出生於台南縣下營鄉,現任”嘉義市藝文書道會”學術顧問及嘉義市博愛仁愛之家”國畫”講師
- Apr 07 Wed 2021 09:04
羌的一支-姜氏-大嶽崇拜/羌在漢藏之間 - 王明珂/五嶽是指泰山、衡山、華山、恒山和嵩山等中國五大名山,聳立在中國各個方位,分別被稱為東嶽、南嶽、西嶽、北嶽、中嶽/台灣五嶽
姜炳璋在石泉,他花很多時間寫了《禹穴考》,考證大禹這位中華民族階級社會的"產父",原來是羌民的兒子,出生在本縣的石紐村之刳兒坪。 因此重修禹廟,為"神禹故里坊"撰寫對聯:"石紐之村篤生聖人皇皇史冊古跡常新,刳兒之坪產石如血青蓮好古大書禹穴。 "現在我們通常說全國有四"禹穴":降生北川,憩息石泉(陝西),藏書衡山(湖南),寢靈紹興(浙江),故里當在北川,而能使北川最後成為大禹故里的,姜之功不可沒。 當然,從我們現在的角度看,姜在北川所做事情最成功的是莫過於1768年,他僅花3個月時間(的確太匆忙)編就的石泉歷史上第一部縣誌———《石泉縣誌》。 姜說"事之似緩實亟者,莫如志書",故蒞縣之初,即有修志之意,因不久去江油任知縣而擱置;1767年回任,於1768年春完成《石泉縣誌》,共4卷,列地理志、經制志、人物誌、雜誌、藝文志5章29目,約6萬余字。 記載唐初至清1100多年間,縣境番民與歷代朝廷之間的重大矛盾衝突,是一部當之無愧的縣境軍事史,也是一部少數民族的風俗史。 其中有一張番寨圖明確標出到清乾隆年間,縣境還保留著的60個番寨及其地理位置,而現在縣境仍能找到與之對應的番寨遺址、遺跡,因此非常珍貴。 後來事實證明,如果沒有姜氏《石泉縣誌》,北川就不可能被認定為「大禹故里」,就不可能批准建立羌族自治縣。 姜為石泉留下一部縣誌,同時也無意中留下自己。 估計這場地震把有關大禹的實物遺迹毀得所剩無幾,但是要徹底毀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於北京圖書館被發現而重版的這部縣志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