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乙未戰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895苗栗保臺戰役》新書發表 看見客家人保衛國土的決心與大義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3IuP8pE
1895苗栗保臺戰役 - GPI政府出版品資訊網 https://bit.ly/49PPbrY
《1895苗栗保臺戰役》新書發表 楊長鎮盼傳承忠義精神、守護家園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bit.ly/3IA5wFu


抵抗精神深植於台灣人民的DNA中。台灣人民曾抵抗許多入侵者,包括荷蘭人、西班牙人、滿清帝國、日本(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以及中國國民黨政權(在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中,約一萬八○○○名至二萬八○○○名台灣人遇害;一九四九年後的白色恐怖時期,有超過三○○○人被處決,十四萬人遭到監禁,還有一九九○年的野百合學生運動)。然而,即使在民主時期,台灣人民也曾多次為捍衛民主而奮起,包括二○○八年的野草莓運動、二○一四年的太陽花運動,以及二○二四年五月的青鳥行動等。     https://bit.ly/4fjHE7x


《1895乙未》紀錄片|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姜紹祖(1876-1895),譜名金韞,號纘堂,生於光緒二年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1895乙未》紀錄片|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3SEG5Yw
《1895乙未》紀錄片 《1895乙未》紀錄片|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此影片為2021年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完成製作的《1895・乙未》紀錄片,內容介紹西元1894年清朝在甲午戰爭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歷史背景下,記載島內民眾在面對清朝無情地放棄而群情激憤,在動盪變局之中,台灣島上不同背景的人群,做出了各自不同的抉擇,尤有眾多默默無名之士,毅然奔赴戰場,為保衛家園,不惜奮戰犧牲。
  1895年日軍登陸基隆澳底,乙未戰爭爆發,日軍快速攻佔基隆、台北,惟向南進攻至桃竹苗地區,遭到以客家族群為主的臺灣義軍奮勇抵抗,其中以桃園「大湳尾之役」、「安平鎮之役」、「龍潭陂之役」及「大嵙崁之役」等四大戰役,在地義軍抵抗特別激烈,死傷尤為慘重,在日軍攻陷彰化八卦山後,桃竹苗客家義軍勢力也幾乎瓦解,戰情急轉直下,最終日軍也順利向南完成臺灣接收。
  台灣人民面對異族統治,不分族群、不劃南北、不計年齡、不論性別,為保衛鄉土在全台各地組織義勇軍守衛家園,真正參與這場戰爭的不是那些位高權重的清國官員,而是在台灣土地上奮勇抗戰的無名百姓,當時台灣的文人仕紳紛紛動筆寫作,不僅用文字記錄這場戰爭,也記錄這一段動人的台灣歷史。《1895乙未》紀錄片|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3SEG5Yw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1895保台乙未戰爭,張運發義士(作家-張典婉祖父)追隨義民軍北埔姜紹祖敢字營出生入死,後人立碑紀念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1895乙未戰爭新竹與苗栗縣令-知縣-李銓

1895保台乙未戰爭,張運發義士(作家-張典婉祖父)追隨義民軍北埔姜紹祖敢字營出生入死,後人立碑紀念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紀念姜紹祖成仁126年,1895年7月11日是姜紹祖的忌日
感謝幾位北埔達人帶我尋找此墓(1) Facebook https://bit.ly/3AS1CTh
1895年7月11日,姜紹祖乙未年抗日壯烈成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佈無條件投降。
乙未戰爭120週年,二次大戰結束70週年,
2015年8月15日在北埔鄉外坪村姜紹祖烈士墓前,
我們向民族英雄姜紹祖烈士致敬與追思。
— 在北埔南外社區。
乙未戰爭姜紹祖烈士長曾孫姜文滉先生接受東南衛視專訪
— 在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
-------------------------------------------
姜紹祖烈士成仁126週年紀念(5) Facebook https://bit.ly/3r3CoMU
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姜紹祖為了保鄉衛土,拜別母親與即將臨盆的妻子,籌組敢字營義勇軍起兵抗日,於新竹東門城之役,與日軍激戰,後於枕頭山(今新竹公園、動物園一帶)被日軍包圍,頑抗至彈盡援絕,姜紹祖不願投降服毒自盡,並留下絕命詩一首:
邊戍孤軍自一支,九迴腸斷事可知;
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
十九歲的年輕生命就此殞落,寧死不降的的忠義精神令人動容!
客家電視電影院《一八九五 乙未》
上集
https://youtu.be/LGXoG6LJWO8
下集
https://youtu.be/VwccydqGL5c
------------------------------------------------
姜紹祖抗日成仁126週年紀念(5) Facebook https://bit.ly/3r3CiVy
紀念乙未戰爭,建議新竹市政府於市立動物園內的枕頭山設立「1895乙未戰爭抗日紀念碑」,讓市民認識客家族群捍衛土地與家園的堅韌精神,以及當年客家先民英勇犠牲及忠義千秋的傳承,大家重視乙未戰爭對於新竹市客家的重要性。
枕頭山是動物園內的最高山,標高55公尺,乙未戰爭時是敵我雙方的攻防陣地與軍事制高點,1895年7月11日姜紹祖敢字營義軍在枕頭山附近與日軍鏖戰,姜紹祖被捕後不願投降最後吞鴉片膏自盡而亡,壯烈成仁!在臨終前留下一首自輓詩︰「邊戍孤軍自一支、九迴腸斷事可知、男兒應為國家計、豈可偷生降敵夷」。表明了熱血男兒為抵禦外侮,寧死不屈的決心。
#附錄
<乙未抗日壯士訪問記(樹)> 
  壯士姓名:徐傳貴。
  年齡:九十五歲。
  祖籍:廣東省陸豐縣
  訪問日時:民國四十三年十月十五日上午。
  訪問地點:徐氏住宅,關西鎮玉山里赤科山一一四號。
  我叫俆傳貴,祖籍廣東陸豐:自我祖渡臺後至我共傳八代,先代均以懇耕為業,我年青時為腦寮、墾戶隘勇,鎗法自信最準確。光緒日軍侵臺,有姜紹祖者在北埔招募兵馬,先在桃仔園南崁港操練,以備抗日。我亦鑒於國家多難,投入姜家抗日軍敢字營,充作鎗手,為他親兵。我(因鎗法已熟未參加南崁操練)每月兵餉二十二大銀(普通兵僅五、六元)。時我年三十六歲。敢字營與新竹一帶義民軍相呼應,自北埔出發至枋寮義民亭附近,與敵兵相逢開戰,約戰四、五日。某日(月日記不清)曾與戰友楊阿旺、吳阿和等在鳯山崎附近放哨時,發現一日本軍官(軍帽上有兩條白帶,大家都說是北白川宮),即被楊阿旺一鎗擊中而斃;楊即斬取其頭顱,擄其軍馬,凱旋而歸。這匹馬即為後來姜統領所騎用者。
  後我們姜家義民軍又與新竹附近各地義民軍約定七月十日攻佔被日軍佔據之新竹城。於是先行進軍至十八尖山。復入枕頭山黃家大厝,是日因日軍早已探悉抗日軍之攻勢,加緊佈置陣容,並增調兵力,至我們抗日軍受挫甚大。經激戰數小時,其他抗日軍因見大勢已去,先撤退。只我們敢字營被圍困於黃家大厝,時我(傳貴自稱)亦在黃家大厝奮戰。後來援兵斷絕,彈藥已盡,日軍遂破黃家竹籬衝進,我們一百零人跟姜統領紹祖以寡勢不敵日軍,被捕送縣城監獄。在監中姜統領要取親兵楊阿品所帶之鴨片膏自殺,經我勸阻;不料他乘我不備,竟吞下大量鴨片膏就義。
  我軍在黃家大厝之役,原有三百餘人,一部戰死,一部被焚殺,被捕一百零人,後楊阿旺等四十餘人又遭日軍鎗殺。餘七十二被日軍解至臺北做監,我亦在內。在臺北監獄時,我偕楊阿火等共六人趁一黑夜逃出圍牆逃逸。先逃至臺北新店、景尾一帶,因人地生疏,無處投靠,所以到人家充作苦工,換取三餐。約經三、四個月,欲逃返家鄉,不料在途中龍潭附近,被日軍逮捕充作軍夫,強迫為日軍搬運彈藥,心殊不愿,曾連絡同伴數人,謀抗日軍,數日後始逃返家鄉。倖免一死。我自歸鄉後默默耕農,建置家業。在日本據臺時期,對外不敢言明過去事。
註:現徐勇士子孫繞膝,為一戶三十餘人之大家庭,其長子徐運祥,四子徐運連等皆業農,孫土耀任玉山里戶籍員。提出當時抗日「臺灣歌」乙本,為其祖父手抄者。作者為同行伍之一勇士,姓名已忘記。此歌用客家俚俗語寫,每句七言,敘述當時抗日事蹟。徐氏現因年事甚高,對其從事抗戰當時之人數、月日等等多已模糊記憶不甚明確,訪者半勘酌壯士過去曾向其子孫談過之言,概括記之如上。再:徐氏雖已達高齡,精神尚飽滿,身體亦健;筆者往訪當日中餐時,他尚喝一大碗紅露酒,並吃一碗雞肉及兩大碗飯。
(5) Facebook https://bit.ly/3r3CiVy
------------------------
北埔姜胡氏「急公好義坊」的故事
頭品頂戴督辦臺灣防務福建巡撫部院一等男劉 批:
「據申已悉。候選縣丞姜紹基之母姜胡氏捐買大坪、長坪、九芎坪等處地畝歸還番業,以免民番爭地仇殺,實屬尚義樂輸,應准照例請獎,並先由本爵部院給予『尚義可風』匾額,以示獎勵。至所議將大坪、長坪兩處歸番耕種,九芎坪一處係番自願讓歸姜姓,仍由姜紹基按還番租以清界限各節,准即照議辦。……」
(淡新檔案17330_009號─巡撫劉銘傳批示准予照例請獎)
— 和金廣福在新竹縣文化局縣史館Facebook https://bit.ly/3APQGFD
------------------------------------
【乙未戰爭兩甲子,撫今追昔憶紹祖】
姜紹祖—姜家族譜手抄本上的記載:金韞公諡英烈諱紹祖號纘堂,例監生出身,於光緒二十一年特授台灣海防敢字左營營主,當乙未日清之變身殉國難沒於王事。
丹心耿耿屬斯人—姜紹祖傳 (全文)
http://www.tyccc.gov.tw/jjj/lite_long_content.asp?k=14......
大河浩蕩鍾肇政數位博物館(1) Facebook https://bit.ly/36uX8nn
------------------------------------
祭念乙未戰爭姜紹祖烈士成仁120周年活動
【保鄉衛土憤忘身,丹心耿耿屬斯人】
120年前發生的乙未戰爭,是一場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犧牲慘烈的戰役!出身於北埔的弱冠書生姜紹祖,不願異族統治毅然投筆從戎,拜別母親與即將臨盆的妻子,率領「敢字營」義勇軍踏上征途,捨身取義昭日月,千古英名垂汗青!
這個週末是姜紹祖烈士成仁120週年紀念日,我們將在金廣福公館開講,訴說姜紹祖與敢字營義勇軍保鄉衛土的故事,一段祖先們用鮮血刻鑿出來的歷史。金廣福公館並於7月4日16:00~20:00開放參觀,並邀請在地資深的導覽員為民眾導覽,歡迎大家一同來參與。
~~~~~~~~~~~~~~~~~~~~~~~~~~
【乙未戰爭兩甲子,撫今追昔憶紹祖】
姜紹祖烈士成仁120週年紀念導覽特別場
活動地點: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
活動日期:2015年7月4日(週六)
導覽場次:16:00、18:00、19:00
參觀時間:16:00~20:00
~~~~~~~~~~~~~~~~~~~~~~~~~~
【相關活動】
‧ 祭念抗日英雄姜紹祖成仁120周年經典影像特展/北埔地方文化館
‧ 祭念抗日英雄姜紹祖成仁120周年活動晚會/慈天宮前廣場
詳情請上北埔鄉公所網站查詢
--------------------
【乙未戰爭兩甲子,撫今追昔憶紹祖】
2015客家桐花祭-「桐舞繽紛、古蹟北埔」系列活動將於本週末熱鬧登場,北埔鄉除了有以桐花為主題的生態探索與各項表演活動外,也特別開放聚落內的古蹟供民眾參觀,並邀請資深專業的導覽人員為民眾介紹古蹟建築與歷史人文故事。
今年正逢乙未戰爭120週年,為紀念兩甲子前這場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犧牲慘烈的戰爭,我們將特別為民眾介紹姜紹祖與敢字營義勇軍英勇抗日的故事,120年後的現在我們站在天水堂與金廣福前的廣場上撫今追昔憶當年,也向姜紹祖與敢字營義勇軍這群為了保鄉衛國犧牲奉獻的英雄們致上最高的敬意!
【聚落古蹟導覽】
活動地點:金廣福公館、姜阿新洋樓
活動日期:5/2(週六)~5/3(週日)
參觀時間:10:00~16:00…… 查看更多
— 在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1) Facebook https://bit.ly/36to1Za
-------------------------------------------------------------
客語信望愛 - 〈姜紹祖抗日歌〉再考訂—兼論日治初期台灣民眾ke歷史意識 https://bit.ly/3k9Jhej
透過對〈姜紹祖抗日歌〉ke分析,深入瞭解甲乙兩文本在用字方面究竟有yit大不同,藉由分析、整理過後,看出文人在用客話創作之際,時常會面臨到有音無字ke狀況,早年只能運用字詞間彼此發音ke相似性來完成借字目的,雖然做得幫助作品完成,同時也暴露缺點,即係往後流通性問題。時至今日,客話流失極為快速,間接也影響〈姜紹祖抗日歌〉ke易讀性,因為全文使用大量ke客話同音字lâu發音相似字,假使不諳客話,恐會lâu文本產生隔閡,當閱讀ke人趨於小眾,文本流失ke可能性就會大增,也在liá-ke原因底下,本文以甲乙兩版本為根基,重新考訂〈姜紹祖抗日歌〉,pûn考訂版ke〈姜紹祖抗日歌〉也做得使m̀識懂客話ke人能夠容易閱讀lâu了解。
〈姜紹祖抗日歌〉ke內容除了將當時新竹地區抗日ke情境模擬出來以外,對於負面形象ke人物也會進行嘲諷;整體來說,〈姜紹祖抗日歌〉反映出日治初期台灣民眾對日本ke種族意識,歌本裏充滿「我族中心主義」ke抗日意識,無近代國家歷史透過學校教育意圖操弄ke痕跡,係一份珍貴ke民眾史底背ke史料。雖然吳密察〈歷史的出現〉 lâu許旭輝〈「歷史」的建構與想像—以「台灣民主國」史事為例〉已經針對庶民階層ke民族意識進行討論,m̀-ku兩篇論文並無使用民間資料作為佐證,〈姜紹祖抗日歌〉做得講係當時為庶民意識發聲ke極佳證據。
另外,〈姜紹祖抗日歌〉記載chhin多生份ke人名,如:陳貴舍、胡老錦、傅協台、楊大人、詹鵬材、蕭阿油、何石妹、陳燕輝等人,部份人名lâu史料對照後已能推敲出來,m̀-ku像蕭阿油、何石妹、陳燕輝這三人,礙於資料ke有限,無法更進一步探討,無定著歷史上真有其人其名,或許chang係化名,至少文本提供讀者一絲線索,能透過lái歌本瞭解當時ke庶民歷史意識。
附錄:〈姜紹祖抗日歌〉考訂本
第一段
自從鄭王開台灣 開平台灣幾百年 鄭王交過清朝官 管下子民千千萬
丟下閑文休要唱 且唱台灣人受難 六十甲子轉了轉 轉到光緒乙未年
乙未年來就叛亂 日本就來爭台灣 日本住在東洋府 就來基隆港口邊
清朝撥有唐道別 撥出兵馬兩三千 撥有三千湖南兵 皮就扶人骨扶番
不久唐道生奸計 想帶庫銀轉唐山 不覺唐道就走去 兵馬無主就沖散
有人就講唐道走 有人又講回番邦 唐道走了兵知慘 湖南知死正可憐
搶有金銀多歡喜 歡歡喜喜笑連連 即時走入衙內去 搶有庫銀千千萬
三千湖南就商議 大家商議來扶番 得見番官合議約 湖南包打竹塹城
若得竹塹打得破 番官賞銀七百兩 不唱三千湖南兵 回文又唱台北人
台灣頭人聞知道 通傳約速兵傳便 即時傳透義民勇 團便兵馬有幾千
聞知湖南兵馬到 男婦老幼都著驚 不覺四月十八日 湖南來到竹塹城
義民兵馬來對陣 殺死湖南有幾千 三千湖南都殺盡 剩無五百轉唐山
第二段
不唱三千湖南兵 又唱東洋日本番 日本來到基隆港 漸在基隆港口邊
來到基隆殺一陣 殺死一個陳統領 台北子民紛紛亂 紛紛著驚日本 番
紳士就去請番來 番官不敢進入城 台北子民來約議 今日大家來降番
台北紳士來擔保 漸來到得府城邊 不久進入府城內 台北子民就悽慘
下頭不知上頭事 聽有多少人閒言 聽有三件悽慘事 姦人妻女人上冤
姦人妻女逞勢惡 丈夫捉見看眼前 紅花嫩女愛捉去 秀才功名轉唐山
聽有三件悽慘事 大家約速兵團便 你係 正命天子命 正命天子這樣行
高毛 竹塹陳貴舍 跪膝投降去請番 不久請來到竹塹 滿城子民嘻歡歡
不久番官到枋寮 廣東義民不降番 廣東義民來商議 商議合膽同佢 戰
三丁抽一五抽二 單丁獨子也著行 不唱子民來商議 回文又唱大隘人
第三段
北埔有個姜紹祖 紹祖頭家姜統領 就團五百義民勇 五百兵馬敢紮營
點便兵馬就起身 去同日本來交戰 一程去到犁頭嘴 兵馬紮在犁頭山
閏五月初二對到陣 番官殺死馬又牽 殺死番頭多歡喜 歡歡喜喜笑連連
今日得勝回轉營 滿街老幼盡來迎 紹祖騎馬新埔過 男婦老幼說一遍
盡忠為國天下少 少年老成係難見 眾街殷戶賞銀兩 紅綾拔甲又出戰
愈多人來對番陣 看陣之人有幾千 四陣殺到贏一陣 三陣都係 番殺贏
兵馬打死四五十 番兵趕來兵沖散 幾多沖散回轉屋 也有沖散杭在山
看見日本就燒屋 茅屋瓦舍盡出煙 樓台官廟盡放火 金銀穀食盡燒完
三歲孩兒都著走 八十公公也著行 幾多男人并婦女 實在想起真可憐
不唱日本燒屋事 又唱安平胡統領 誤了幾多英雄漢 拆散幾多好姻緣
安平統領胡老錦 老錦統領係忠臣 團有五百義民勇 就來團便一營兵
一營兵正狼如虎 五百清兵得驚人 閏五月初八對番陣 殺死日洋幾百兵
殺到日洋開聲哭 開聲大哭淚漣漣 日洋兵馬如水樣 看來厲害得人驚
門樓屋棟都打壞 安身不得就著散 前無救兵後無糧 團兵不得著散營
胡錦統領知可憐 兵馬沖散回轉身 胡錦統領就起身 行一程來又一程
不覺行來入山林 走入山林來逃難 搭間茅屋暫安身 山中一座方茅屋
孤單獨身受難辛 {缺 }
第四段
不唱胡錦入山去 又說三洽湧肚人 三洽湧肚殺一陣 殺死日本幾百兵
殺到日本叫悽慘 開聲啼哭走無停 三洽湧肚人高強 算來就是有名人
不覺三洽湧營破 北埔悽慘又來臨 下縣大官傅協台 說出就有千萬兵
又說四千海起岸 蚵濃滑血 來騙人 真情正有四五百 威風凜凜驚到人
來到北埔歇一夜 男婦老幼喜歡心 大家都望大兵到 歡歡喜喜笑吟吟
今日得到大兵到 大兵到來就安身 協台點兵就起身 一到員山就發兵
協台就對娘德說 娘德聽我說原因 新竹日本有幾多 從頭對我說分明
姓林娘德來說出 大人聽我說原因 真情正有二三百 協台聽得就知情
協台就對紹祖說 紹祖聽我說原因 就喊紹祖攻新竹 紹祖即時就領命
科派眾庄打甜粄 就做乾糧愛出陣 眾庄甜粄都打好 就叫擔工幾多人
一程挑到金山面 放在山水廟內停 觀音廟內滿屋間 看來甜粄幾萬斤
五月十八開場戰 大家興兵就出陣 協台就對紹祖說 紹祖聽我說原因
你去新竹攻東門 我來攻打南門廷 紹祖即時來點兵 點便兵馬就行程
兵馬路上紛紛去 又來遇著諸母親 心中就怕義民爺 只怕義民來顯身
統領眾兵都不信 即時起兵就行程 一程進入福山屋 福山厝內札營廷
福山屋內攻大兵 大兵攻來得人驚 大兵放炮如雷響 南門協台就知情
東門打來南門發 南門開炮打番兵 番兵即時就趕出 趕到南門殺一陣
番兵去到十八尖 炮手打死就收兵 數百清兵急如箭 協台兵馬就退陣
一陣退到娘德營 營頭恐死不敢行 協台算來不係人 救兵不成害死人
丟別紹祖東門去 孤單獨自一營兵 一營兵馬決死戰 四門八路無救兵
卯時戰到申時分 花炮攻來得驚人 樓檯屋棟都打歪 一營兵馬難安身
一營兵馬不得出 番官圍困難脫身 紹祖說得真悽慘 大家眾兵淚淋淋
眾兵即時就沖散 大人今日仰般形 眾兵即時開口說 大家來漸降番官
紹祖統領心中想 無奈順情著順情 又無白布寫降旗 心想白衫有一領
白衫扯破寫降旗 降旗就寫降番官 即時降旗就寫好 無人敢插出門廷
有個清兵楊阿品 算來就係大忠臣 楊品插旗大門外 即時打死在門廷
日本即時來看見 看見白旗降我身 番兵即時近前來 兵馬來到笑吟吟
統領眾兵來跪下 不知他要仰般形 即時兩人綑一格 紹祖眾兵真可憐
即時捉有百餘外 兵綁牽扯出門廷 紹祖統領也捉去 押出拷打共一身
統領綁住來亂打 即時個個打一身 一程押到東門城 入到城內武營停
番官近前來看見 看見歡喜笑吟吟 番官即時開聲罵 今日土匪死歸陰
開聲大罵姜紹祖 團有土匪數百千 不知紹祖有捉到 個個都是一般形
即時捉入三快館 眾兵啼哭淚漣漣 眾兵啼哭又未了 紹祖啼哭又來臨
紹祖啼哭開口說 今日性命定歸陰 我今一命身定死 丟別娘親在家廷
娘親知時肝腸斷 定然愁切我一人 我知娘親愁切大 恐怕愁壞我娘身
又來丟別賢妻子 誤了青春賢妻身 賢妻不使 來愁切 不使愁切係夫身
閻王註定講不得 尺頭算來都行盡 娘親妻子難見面 千思萬想亦閒情
我為清朝崗山死 死到陰司做忠臣 一來因為大典事 二來不敢逆眾人
李陵誤入單子國 另想歸家也閒情 我今境遇亦如此 命中閻王註分明
丟別娘親并妻子 一家老少實可憐 不唱紹祖自己嘆 又唱共營毒心人
你正有個蕭阿油 算來都係毒心人 阿油就對紹祖說 紹祖聽我說原因
不如今日吞金死 留得全屍你一人 紹祖即時回言道 你今說出係真情
壞人有個蕭阿油 算來就是起毒心 又無毒藥來食死 就係愛死仰般形
蕭油隨口就答應 紹祖聽我說原因 我今身上來撿出 還有多少阿片清
阿油拿出紹祖接 紹祖接到淚漣漣 千思萬想無計較 不如捨命不做人
閻王註定三更死 定不留人到五更 手拿煙清來吞下 即時死去命歸陰
好得紹祖死得快 北埔街庄火燒盡 不唱紹祖身死事 又唱竹塹城內人
聽知紹祖番捉去 眾城傳信亂無停 紹祖捉入三快館 城中有人起歡心
就喊人去館內看 尋得紹祖頭家人 紹主乳名姜阿韞 算來日洋又聽真
尋得之人來吩附 吩咐喊人要小心 尋看之人忙去看 一程行到館內廷
東館行到西館轉 尋來不見阿韞身 館內眾人連聲應 死去不知係韞身
尋著之人回言道 紹祖頭家死歸陰 眾兵之人多嘆切 誤死頭家一個人
不唱眾兵多愁切 又唱紹祖家內情 好在紹祖番捉去 莫來竹塹變灰塵
第五段
不唱紹祖情油事 回文又唱黃學獅 學獅都係紹祖害 一堂屋舍變灰塵
屋舍二十有餘間 並無一間可安身 借人屋舍來暫住 被人害死淚淋淋
隘口一個人來報 傳來口信報知音 就講紹祖番捉去 急急愛請護救兵
紹祖母親身姓宋 陳氏就係妻子身 宋氏娘親就聽見 兩腳即時走無停
即請兵馬走護救 護救無人敢行程 宋氏娘親心中想 今無救兵仰般形
宋氏許人銀兩百 誰人去救我兒身 現發白銀一百圓 無人行前敢領承
宋氏想起無計較 自己親去看分明 就請轎夫人二個 即時上轎就起身
轎夫行程急如箭 不覺就到樹杞林 到了樹杞林就問 轎夫即時就行程
一程去到托盤山 護救人馬轉回身 護救人馬相逢問 即時下轎問原因
紹祖出陣事如何 從頭一二說分明 救兵人馬回言道 頭家娘娘聽原因
番兵團團來圍住 捉去人馬又一陣 紹祖同兵亦捉去 捉得一陣百餘人
頭家娘娘問詳細 撞胸失氣倒地泥 我兒今日番捉去 捨命願死不做人
眾兵即時來解勸 頭家娘娘且放心 又喊娘娘不使 去 就係愛去也閒情
頭家主娘心放開 放開心腸莫淚忙 若係愛去看不到 黃昏暗里看不真
大家相勸回身轉 即時上轎放回身 一程轉到大窩崎 遇著一個亂話人
就講紹祖番捉了 頭家娘娘淚淋淋 一路行來一路叫 一路啼哭轉家庭
一到門前就下轎 即時入到廳中心 紹祖妻子來接見 一家啼哭淚淋淋
不知身在不知人 一家愁切掛在心 不唱姜家愁切事 又唱紹祖官下兵
官下眾兵番捉去 捉到竹塹受苦辛 睡到三更偷走出 走出亦有幾十人
一陣走出回身轉 爺娘接見喜歡歡 也有無出來自盡 也有定死命歸陰
亦死眾兵都不唱 不唱眾兵受苦辛 不久頭毛都剪了 剪了恰似日本兵
第六段
不唱眾兵受難事 又唱眾兵爺娘身 爺娘妻子叫回轉 即時大家淚淋淋
幾多爺娘掛念子 幾多妻子叫夫身 誤了英雄千千萬 幾多賢妹叫婚姻
北埔有個何石妹 年庚十八少年身 我個情哥楊阿旺 算來就係出頭 人
我個情哥為營官 前扶後擁甚驚人 聞知情哥番捉去 當時啼哭淚淋淋
頭不梳來粉不抹 頭髮已散不像人 不久又聽情哥死 即時啼哭淚淋淋
可憐情哥冤枉死 丟別奴奴一個人 哭得情哥情切切 情切兩事不知人
赤肉兼身情難捨 誰知拆散我婚姻 心想情哥為夫婦 誰知夫婦命不長
出門吩咐千般話 言語說出慟人心 貪想賺錢千百萬 誰知無命不見人
你今死在竹塹內 黃金磊棟也閒情 大家愁切都不過 庄庄驚走幾多人
大人細子都著走 三寸金蓮走路程 衣衫破蓆就挑走 幾多穀食挑不盡
粗家硬伙都不愛 千萬人走入山林 有錢變為乞食樣 貧富都是一樣形
乞食羅漢都著走 八十公公走路程 八十公公開口說 自開台灣無幹般
咸豐有年漳泉反 無看人人入山林 驚走兩事講不盡 又唱紹祖統領身
有人就講身還在 有人又講死歸陰 竹塹有個陳燕輝 擔筍賣分 日本番
通城事實都知道 買賣番兵也知情 北埔人看就捉去 即時捉入三快館
掌館之人來跟問 就來跟問燕輝人 你今照實來說出 從頭一二說分明
姓陳燕輝來說出 眾位你且聽原因 捉去人兵七十二 紹祖死去命歸陰
蕭油拿煙來食死 又無棺木殯葬身 掌館之人都問盡 從頭一二都知音
掌館之人就去問 去報頭家娘娘身 真情就講紹祖死 紹祖妻子聽原因
即時啼哭雙淚流 兩眼啼哭淚淋淋 天地戲人戲到底 仰般 來虧娘娘身
錢銀使盡穀食完 親生我兒命歸陰 娘親啼哭又未了 媳婦啼哭又來臨
紹組妻子開聲叫 開聲叫夫說原因 虧了我夫冤枉死 仰般我夫命不成
出門囑盡千萬話 對陣之時要小心 你今一命竹塹死 丟別娘親靠何人
死了我夫真冤枉 又無棺木殯葬身 娘親聽見媳婦說 雪上加霜又來臨
看見媳婦啼哭哭 加霜加雪又來臨 想起我子肝腸斷 翻天翻地叫沉沉
我今捨命來去死 閻王歲下尋子身 若得我子來相見 死到黃泉也甘心
搥胸叫得情切切 即時失肺不知人 不唱娘親愁切事 又唱主妻痛娘親
大個媳婦來解勸 細個 媳婦又來臨 一家大小都勸化 紹祖妻子聽原因
就喊娘親你莫愁 娘親你愛 放開心 娘親一人愁切壞 莫來愁壞老娘親
娘親一人愁切死 丟別媳婦仰般形 又無夫君又無母 丟別娘婦靠何人
媳婦勸母肝腸斷 母聽媳婦兩淚淋 娘親日夜心中想 難有媳婦幹 賢人
自己愁夫真無奈 又來勸我老年人 三更勸母四更盡 娘親你去轉間眠
娘親就聽媳婦勸 移步回轉入房廷 不唱娘親回房內 又唱紹祖妻子身
即時回轉間房 去 間房叫夫淚淋淋 細聲不敢大聲哭 又怕娘親來聽真
想到母親愁切大 又怕吵醒老娘身 想起夫君雙淚流 自己暗切真可憐
自己愁切自己解 移步就來床上眠 床上睡目 常得夢 夢見我夫轉家庭
夢見我夫床上睡 醒來不見夫影身 即時啼哭來自嘆 細聲啼哭叫夫身
當時夫妻恩深重 今日丟別我一人 只望夫君同偕老 誰知今日拆散情
千思萬想難得過 戲了我夫一生人
第七段
不唱紹祖妻子嘆 又唱北埔一段人 北埔頭人又約議 即時紮營又請兵
請有五百義民兵 五百兵馬真驚人 營頭紮在水仙崙 五百義民打番兵
中港頭份天兵紮 不得成轉一營兵 不唱大隘請兵事 回文又唱棟字兵
棟字兵馬即時到 大家歡喜笑吟吟 來到北埔歇一夜 天光就過九芎林
石頭崗頂拼一陣 日本趕來走無停 棟營兵馬敗陣走 兵馬殺死六七人
一程走到大隘肚 害死新埔九芎人 看見新埔番燒屋 茅屋瓦舍變灰塵
看見日本去燒屋 男婦老幼走無停 樓檯宮廟盡放火 穀食家資都燒盡
街坊屋舍都燒盡 穀食物件盡燒空 看見日洋去放火 男婦老幼走無蹤
新埔殷富蔡興隆 請有兵馬數百人 數百兵馬決死戰 四門八路無救兵
大隊兵馬即時到 大炮打來得驚人 不覺檯櫃來打破 兵馬想走難脫身
走出兵馬有多少 殺死兵馬幾百人 又唱新埔營頭破 回文且唱九芎林
日本兵馬千千萬 算來厲害得驚人 番兵來到就放火 放火來燒九芎林
不久娘得營頭破 水仙崙裡就退兵 等到娘得營頭破 退到頭份大隊兵
本日頭份大兵到 打死一個楊大人 眾街子民多慟切 十分可憐大人身
等到娘得營頭破 水仙崙裡就收兵 今日大人番打死 百姓無福靠誰人
頭份子民盡驚走 男婦老幼都走盡 番兵去到頭份街 番兵厲害得驚人
日本兵馬如水樣 安身不得就退兵 大兵退到苗栗縣 番兵燒屋得驚人
頭份街路盡放火 又燒一宮義民亭 日本趕到苗栗縣 苗栗紮有千萬兵
日本戰到幾十合 花炮打來得驚人 不久大隊番兵到 苗栗大兵都散盡
日本就行下縣去 下縣事實不知情 不唱苗栗營頭破 回文又唱大隘人
又來講看大隘肚 大隘庄庄驚番兵 又驚日本燒大隘 又怕屋舍變灰塵
男婦老幼都著散 黃昏暗裡走路程 庄庄子民都走盡 子民走盡入山林
幾多人走山林內 三股剩無一股人 悽慘驚走有兩次 緊 想緊走實可憐
眾庄頭人都傳透 傳透大家降番兵 大家想到係悽慘 無奈順情著順情
子民聽得就歡喜 不得無奈就應承 店戶各各押圖記 頭人即時就行稟
稟內圖記就押好 頭人帶緊就起身 頭人行稟到新竹 見了支廳番大人
支廳即時開口說 番官看見喜歡歡 大隘良民盡降我 番官看見笑吟吟
番官即時多歡喜 準佑大隘眾良民 頭人聽得多歡喜 即時行程就回身
一程回到大隘肚 眾庄老幼問無停 今日降番有降準 老幼不必走路程
頭人開口將言答 番兵收稟就領情 大家聽得多樂意 今日降準得安身
第八段
不唱眾兵降番事 又唱台北眾番兵 台北番官總督府 出旨竹塹報知音
捉有土匪百餘個 解上台北我番身 支廳接文詳細看 看見文書就知音
館中土匪來放出 即時放出一陣人 一陣放到火車站 點算七十三個人
點完即時上火車 帶上台北府內庭 一陣載入火車內 火車即時就行程
庄庄老幼來看見 男婦老幼實可憐 一陣載到台北府 台北下車做一陣
台北子民多慟切 慟切大隘一營兵 一營兵馬番捉去 可憐紹祖一個人
紹祖盡忠來扶主 可惜今日命不長 不唱子民多慟切 回文又唱日本兵
番兵總督來看見 看見土匪怒傷心 又喊差子帶入館 眾兵啼哭淚淋淋
眾兵啼哭來說出 今日大家命歸陰 館內也有來關死 關死也有幾十人
不久喊出來擔水 擔水就是幹可憐 出來有個烳茶食 有個喊來掃地泥
番官近前來告稟 告稟良民不使 驚 又問紹祖何方去 即時詳文過番邦
我兵捉有善良民 出陣誤捉個上城 今日良民放去轉 放轉歸家去耕田
番王看見多歡喜 及時回文過台灣 即時回文台北府 總督接文就看見
總督看文多歡喜 從頭詳細說一遍 番官即時來吩咐 吩咐就做日洋衫
就拿衣衫眾兵看 眾兵著等笑連連 不久就放眾兵轉 眾兵歡喜不知天  
一人賜有銀十兩 三個小鈸做盤錢 衫上打有總督印 路途日洋不敢攔
一陣轉到大隘肚 眾人接見笑連連 大家開言來問起 算來日洋好心人
係我清王來捉去 斷無性命放回歸 不唱眾兵來放轉 十二月來就過年
高毛 下山詹鵬材 害到大家真可憐 就告大隘三條水 三條水人打甜粄
藏有土匪千千萬 千萬土匪愛打城 番官即時就領旨 番官即時起怒心
番官隨時就開兵 開有兵馬有幾千 番官帶兵到大隘 滿路番兵來不盡
即時捉到紹祖母 魂散飛天驚多人 又來捉到紹祖妻 紹祖妻子淚淋淋
雙親捉到就來問 就問土匪在那裡 又來問著姜紹主 紹祖喊出我看真
雙親即時回言道 紹祖死去命歸陰 番官答言我不信 番官怒氣恨上心
捉去棍子就拷打 祖娘妻子淚淋淋 恰似喪家接母舅 雙腳跪落地中心
又來陳傳店內問 老幼看見實可憐 眾庄齊家多慟切 冤枉頭家娘娘身
錢銀使盡穀食完 單生一子又歸陰 一子死去真冤枉 今日自己受苦辛
娘娘可憐又未了 又捉四處有餘人 好人個個都捉去 即時捉去館內廷
不唱四處番捉去 又唱眾庄來行稟 總理即時來做稟 又來偠著眾街人
眾街即時就出決 眾街就喊林桂英 桂英即時就入旨 番官接旨來看真
看見眾街人出決 就來放出幾十人 頭家娘娘來放出 又放紹祖妻子身
大家放出猶未了 又唱蕭油起毒心 番官捉去又放出 放出庄中所害人
大家悽慘真無奈 雪上加霜又來臨 又告眾人愛番官 番官想起都不信
即時又捉蕭阿油 番官就罵大奸臣 番官拔劍來殺死 殺死一個蕭阿油
殺死壞人蕭阿油 眾庄老幼就歡心 即時蕭油被殺死 阿油害死幾多人
不唱蕭油害死人 又唱下庄姓詹人 鵬材害死三條水 過年不得真可憐
正月初一扛炮子 要做苦力幾百人 男婦老幼都去扛 一家無去不容情
高毛絕代 詹鵬材 害得大隘真可憐 日本番官就去捉 捉倒鵬材一個人
即時捉到新埔去 番官細問查分明 眾街老幼就聽見 聽見鵬材番捉去         眾街老幼來看見 看見真真詹鵬材男婦老幼開聲罵 就罵鵬材大奸臣
鵬材來告三條水 又想新竹做番官 又想竹塹管良民 番官即時就知道
斯時老少罵無停 就罵鵬材害良民 今日奸臣無除別 台灣一定大不平
庄中屋舍火燒了 又來所害眾子民 番官聽得高聲罵 鵬材真真不是人
一程捉到五份埔 番官拔劍就愛殺 愛殺鵬材大奸臣 鵬材聽得雙流淚
就喊貢爺保我身 貢爺聽得就來保 番官就罵不是人 嚇得貢爺心驚怕
將身移步出門庭 番官心中真怒氣 怒氣鵬材一個人 今日奸臣無殺別
台灣一定大不平 番官即時就拔劍 殺死鵬材一個人 奸臣今日都收別
番官看見笑吟吟 庄庄人民都歡喜{缺 }
第九段
微毛末節講不盡 十分造來一分成 借問此書何人造 住在北埔大隘人 造出此書大家看 流傳萬古到如今 
一想欽差無好死 帶有何南食了米 田地興起來申丈 通番過台來爭地
二想欽差臺灣王 聖上母舅李鴻章 大小官員都放來 文書真透到聖上
三想欽差害人多 枋橋百萬奈如何 聖上不知臺灣事 枋橋文書去不到
四想欽差食錢精 過來台灣碌死人 田地拿來就申丈 奏聖生番就開成
五想欽差真高毛 害死英雄實在多 奏聖開成番歸化 就去聖上道功勞
六想欽差長尾星 下縣會殺命閑跟 不少黃滿救性命 就怕帶有你親丁
七想高毛劉欽差 過來台灣真歪哉 聖上算來愛百姓 放到一個大奸宰
八想欽差真閑情 錢銀得飽轉回身 聖上庫銀開到了 台灣番業就開成
九想欽差開火車 害死台灣百姓家 風水屋場開到壞 堪得殺頭來番沙
十想欽差真係僥 錢銀得飽就飛拋 如得座主李鴻章 聖上調轉愛切偠
若得親朋借看著 跟手就愛送還人
客語信望愛 - 〈姜紹祖抗日歌〉再考訂—兼論日治初期台灣民眾ke歷史意識 https://bit.ly/3k9Jhej


吳湯興、姜紹祖…抗日/吳湯興隨即在鄉招募義軍,與姜紹祖、徐驤等諸先烈並肩作戰,從新竹戰到彰化,苗栗縣竹南鎮尖筆山抗日乙未戰爭古戰場-尖筆山之役大挫日軍攻勢;可惜最後在八卦山之役壯烈成仁。吳湯興雖犧牲,卻也讓日軍付出代價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姜紹祖成仁120周年暨家族經典影像紀念/姜博文說,最遺憾的事是沒有姜紹祖的畫像/教育界重視,將姜紹祖的愛國義舉編入義務教育教材中,宣揚客家民族愛國奉獻的精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姜紹祖(1876-1895),譜名金韞,號纘堂,生於光緒二年,為北埔開山祖金廣福創立者姜秀鑾之曾孫,金廣福第三代墾戶首姜榮華之幼子。紹祖自幼勤學,能詩能文,書法遒勁有力,著有「纘堂詩稿」/姜秀鑾之弟秀福的孫子姜滿堂最為傳奇。正是因為這一傳奇,姜滿堂及其後代創造了新的姜家繁榮,地方稱之為新姜;而姜秀鑾派下子孫則相對稱為老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姜太公後裔-左氏(邱)-左丘明、左懋第/左懋第(1601年-1645年)進士,字仲及,號蘿石,乾隆時追諡忠貞,山東萊陽縣(今萊陽市)人。官至兵部右侍郎。弘光朝任使者,赴北京與清朝談和,不肯投降,被斬首「生為明臣,死為明鬼,我志也。」「使臣碧血」。後人稱「明末文天祥」。絕命詩:「漠漠黃沙少雁過,片雲南下竟如何?丹忱碧血消難盡,蕩作寒煙總不磨。乾隆:「崇獎忠貞,所以風勵臣節」,「褒闡忠良,風示來世」。通過表彰前朝死難者,為清朝臣子樹立忠孝節義的榜樣(左懋第有一支後人在萊西姜山鎮的南仙莊)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者」/玉帶生硯是南宋名臣文天祥生前所用的硯台-傳入宮中,為乾隆帝所珍愛見到「激切盡節易,從容盡節難」這樣的詞句,表明了乾隆對文天祥氣節的賞識,藏於三希堂內。乾隆賦《御製玉帶生歌》一首,鐫刻於硯背。後又成《御銘》、《御識》等作/硯整體呈鞋形,也稱履硯。硯台整體呈紫灰色,周邊有一圈白色環繞紋理,從而得名「玉帶生」。硯堂與墨池相連,極為樸素。「玉帶生」三字篆刻於墨池正上方,周側有篆書精刻文天祥所做的硯銘,硯背鐫有乾隆為其所做的《御製玉帶生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1895抗日,鍾石妹事蹟。
鍾石妹,新竹縣橫山鄉人,字哲夫,別號濬堯。道光三 十年生於廣東梅縣白馬鄉。年十四,隨母舅渡台,營商於今 苗栗縣三灣鄉。二十二歲時,向淡水廳請准墾拓橫山鄉大山 背,遂遷居該地,自行設隘防番。
  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台灣告急,巡撫唐景 崧下令募勇。鍾石妹奉札募勇五百名,與姜紹祖同時於桃澗 堡南嵌練勇。次年日軍侵台,鍾石妹率所練敢字右營南下, 駐新埔枋寮義民廟,準備迎擊日軍。戰終不利,乃經犁頭山,涉頭前溪,退守頭重埔。終因 孤立無援,且兩手中彈,無法執槍禦敵,乃退回大山背,俟機再起。然日軍隨後追蹤而至,殺害其親鄰及無辜百姓,石妹再退入內山,但附近之人被捕者甚眾,為救無辜,乃忍痛 依日軍勸降條件投降。
日本當局為收攬人心,頗加優遇,日明治三十一年(1898),石妹被任命為樹杞林辨務署參事 。翌年二月授佩紳章,日明治三十六年(1903),當官選保正。
石妹降後,知大勢已去,對日抗戰終不能成事,乃與日 人敷衍,盡力為鄉民服務,因此大受擁戴。且其為人秉性廉潔,臨財不苟,家僅小康。日大正十四年(1925),卒於家鄉大山背,享年七十七歲。(參考台灣省通志稿卷七人物志義士頁十三~十四及新竹縣志卷九人物志頁 四九)。
1895抗日,鍾石妹事蹟。 @ 金山面文史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kkNaNG
--------------------
鍾石妹
1823 ~ 1925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人物團體

中國
廣東梅縣白馬鄉
橫山鄉大山背 - 新竹市
鍾石妹,新竹縣橫山鄉人,字哲夫,別號濬堯。道光三十年生於廣東梅縣白馬鄉。年十四,隨母舅渡台,於今苗栗縣三灣鄉營商。二十二歲,墾拓橫山鄉大山背,並自行設隘防番。 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巡撫唐景崧下令募勇,鍾石妹募勇五百名,於桃澗堡南嵌練勇。次年日軍侵台,鍾石妹率所練敢字右營駐新埔枋寮義民廟,迎擊日軍。後因孤立無援,且兩手中彈,乃退回大山背,俟機再起。然日軍殺害其親鄰及無辜百姓,依日軍勸降條件投降。 日本當局為收攬人心,頗加優遇,明治三十一年(1898),石妹被任命為樹杞林辨務署參事 。翌年二月授佩紳章,明治三十六年(1903),當官選保正。盡力為鄉民服務,因此大受擁戴。大正十四年(1925)卒,享年七十七歲。
本人物內容參考自新竹市文化局,業務項目:人物誌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85&parentpath=0,3
新竹市文化局人物誌內容多數源自新竹市政府於民國79年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的《新竹市志》叢書及民國94年增修之《續修新竹市志》中,包含新竹市從清代至民國85年間,新竹市地區的先賢與耆老生平事蹟,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人物的入門資料,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新竹市文化局
新竹市地方知識庫寶藏|鍾石妹 https://bit.ly/3xK2l6Z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犧牲慘烈的戰役,北埔姜紹祖為了保鄉衛土,拜別母親與即將臨盆的妻子,籌組敢字營義勇軍起兵抗日,於新竹東門城之役,與日軍激戰,後於枕頭山(今新竹公園、動物園一帶)被日軍包圍,頑抗至彈盡援絕,姜紹祖不願投降服毒自盡,並留下絕命詩一首: 邊戍孤軍自一支,九迴腸斷事可知; 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 十九歲的年輕生命就此殞落,寧死不降的的忠義精神令人動容!〈姜紹祖抗日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樂善堂 - Google 地圖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樂善堂 - Google 地圖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台灣興亡之際,莫忘乙未銅鑼灣精神
為紀念 1895 抗日英雄 #吳湯興 等義士在八卦山奮戰犧牲,吳湯興故鄉苗栗縣銅鑼鄉鄉親由 #鄉長謝昌年 派圖書館館長,與銅鑼  #乙未文化生活館 及 #創生發展協會 陪同,於七月三十日(星期六)上午九時到 八卦山卦山路 12 號乙未紀念碑祭拜吳湯興及死難義士。
近年來政府投入大量的研究,希望能夠還原乙未。乙未年的事蹟經過日治與國民政府二個時代的壓抑。很多史料都不復見,台灣後人也逐漸淡忘。
乙未研究發現,銅鑼在乙未年時各宗親支持吳湯興在 #銅鑼天后 誓師起義,開啟了乙未戰爭的序曲。
吳湯興帶領的 #新苗軍 支援桃園的「平安鎮之役」,北上和日軍激戰於大湖口。再一路向南奮戰到彰化,在八卦山戰役中戰死,為台灣留下了「義之所在 」保鄉護土的 #銅鑼灣精神。
《乙未保台》吳湯興戰死彰化 姚嘉文夫婦祭拜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Changhua/paper/1531749
感念乙未抗日烈士 銅鑼鄉親赴八卦山祭拜 客家電視台
https://www.hakkatv.org.tw/news-detail/1659175412232706
(6) Facebook https://bit.ly/3OW8THu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書幃別出換戎衣,誓逐胡塵建義旂;
 士子何辜奔國難,匹夫有責安鄉畿。
 姜紹祖作 (1895年)
 1895年北埔天水堂派下姜紹祖,
 正當青春少年 緣何投筆從戎?緣何壯烈犧牲?
 面對已然不同的家與國,少年英雄深重的靈魂又該何去何從……
 知名編劇吳秀鶯、新銳導演胡宸宇攜手合作,並由獲第28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蘇國慶、第33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獎」陳芝后及新生代最具潛力演員吳代真領銜主演。本次在劇本創作、演出形式、舞台設計結合新媒體技術,營造更加真實可感的歷史氛圍並大膽突破傳統演出框架,就讓我們一同隨著《少年英雄》,回到1895年那段英雄時代……
 【劇情介紹】
 《少年英雄—姜紹祖》
 姜紹祖是北埔金廣福第三代墾首姜榮華子嗣,幼孤,由母宋松妹撫養。姜宋氏深具客家女性誠樸堅毅特質,撫孤、守護天水堂與金廣福是她對已逝丈夫的承諾。紹祖自幼蒙受禮教熏習,由於家中丁口稀微, 18歲與頭份望族陳滿妹結褵,婚後曾遠赴福州參與鄉試不第,束裝返鄉。
1895年,台澎割讓與日本,礙於兵力不對等,加以清朝官員捲款潛遁,民間義勇軍無力回天。紹祖受吳湯興感召,召募隘勇組成『敢字營』加入武裝行列,不幸於枕頭山黃家大院被俘。 19歲的紹祖留書訣別摯愛的母親、妻子,甚至整個北埔姜家,他犧牲小我成就大局的壯烈,至今仍令人不勝唏噓。人生最後,不忍身邊的隘丁繼續犧牲,他寫下一首『斷頭詩』後,吞食鴉片膏自盡,留給家人永生缺憾…..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少年英雄》 — 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https://bit.ly/42koGqL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姜紹祖烈士成仁128週年紀念
90年前(歲次癸酉,1933年)時逢大隘開闢百年祭典,紹祖公之故舊學友邱芝汀先生撰寫【開闢大隘一百週年懷念烈士】一文,以茲紀念姜紹祖烈士保國衛土之壯烈事蹟,原文摘錄如下:
「姜公紹祖字纘堂,又號金韞,原籍廣東陸豐人,其先世播遷來台,曾充大隘南興庄墾首,授五品軍功銜。秀鑾翁之曾孫,榮華公之稚子也。幼年失怙,拜家四叔祖為義父,誼同叔侄。十餘齡時,兩兄繼逝,煢煢孤子,母宋氏甚鍾愛之。氏識大義,教子有方,聘塾師訓蒙,稍長從茂才彭夫子牧堂講學。嘗閉戶研讀,夜以繼日,為人有大志,尤禮賢好客,歸省時,常張筵以敬師長,饗同學,對財物施與,尤不吝惜,鄉人譽之為賽孟嘗焉。
甲午之役,台澎變色,公痛國勢衰頹,民族前途岌岌可危,慨然棄文就武,以敢字營領州同銜,帶兵駐防南崁。嗣「台灣民主共和國」成立時,於湖口會戰一役,使強敵退卻;復於中壢、鳳山崎襲擊,斬敵長首級,獲戰利品還鄉,名震一時,群稱其智勇足冠三軍。未幾,我方失利,新竹被陷,轉戰金山面屯防十八尖郊外,血戰經旬,一鼓奪還縣城,不意軍至東門,被敵人截為兩段,前隊潰散,乃親率後隊,據守枕頭山下黃宅苦戰,為僚軍所挫,竟被包圍,彈盡糧絕,逐被執。從容赴義時,年方弱冠耳,遺詩言志何其壯也。
妻陳氏為頭份望族秉性賢淑,夫殉國匝月後,舉一子命名振驤,蓋取金聲玉振,駿馬騰驤之意。氏繼夫志,以撫遺孤成人,節凜冰霜,終其餘年,鄉人至今稱之,茲值大隘開闢舉行百年大祭,追祀先賢先烈,而公之哲嗣年已三十有八,卓負聲譽於鄉里,眾推為祭典委員長以主其事。從此仁者有後,姜公夫婦當可瞑目泉鄉,其壯烈亦垂百世而不朽矣。余夙景慕姜公之為人,於其行其志,輒不能忘。爰紀其事,並賦一律,以弔忠貞云爾。」
詩曰:
當年衛土憤忘身,竹塹城頭草木新;
曠野春耕明永訣,關山西望暗胡塵。
千秋興廢傷懷抱,一代忠貞泣鬼神;
名在汗青應不朽,丹心耿耿屬斯人。
歲次癸酉四月   日
邱芝汀 謹撰
原文刊載於《乙未抗日史事記要》客家台灣文化叢刊 009 ,1995年
中華客家臺灣文化學會 出版
財團法人姜義豐育英會 贊助發行
(8) 金廣福 - #姜紹祖烈士成仁128週年紀念... | Facebook https://bit.ly/46DUucV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1895乙未戰爭新竹與苗栗縣令-知縣-李銓


《1895苗栗保臺戰役》新書發表 看見客家人保衛國土的決心與大義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3IuP8pE
1895苗栗保臺戰役 - GPI政府出版品資訊網 https://bit.ly/49PPbrY

博客來-1895苗栗保臺戰役[軟精裝] https://bit.ly/3IISIwf
《1895苗栗保臺戰役》-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https://bit.ly/3wWdOoi

書封照片

《1895苗栗保臺戰役》新書發表 楊長鎮盼傳承忠義精神、守護家園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南港街-幸山宮
https://maps.app.goo.gl/WXUSt9qGPt2gQtjq5
南港街-南18山
https://maps.app.goo.gl/WXUSt9qGPt2gQtjq5
尖筆山之役紀念殘碑 -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4aokvOo
新竹公園 -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491Joyl
------------------
新竹公園位於新竹市區東南側海拔高度55公尺的「枕頭山」,是新竹公園的最高點,亦為著名的古戰場,其名字今新竹車站後站一帶的古地名「枕頭山腳庄」。此處附近在清代即有設置新竹車站,時稱「新竹火車票房」,為一土造閩南式建築,約在今日玻璃工藝博物館之位置。根據《新竹縣誌》的記載,此處附近亦為當時憲兵隊址。因地勢居高臨下,可遠眺竹塹城,於1895年乙未戰爭時是日軍架設大砲攻打竹塹城的地方。1895年6月,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軍自台北南下,新竹的抗日人士得知消息後,姜紹祖、吳湯興和徐驤率於1895年7月7日領義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48YBKVu
竹南尖筆山之役紀念殘碑-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wXcIss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犧牲慘烈的戰役,北埔姜紹祖為了保鄉衛土,拜別母親與即將臨盆的妻子,籌組敢字營義勇軍起兵抗日,於新竹東門城之役,與日軍激戰,後於枕頭山(今新竹公園、動物園一帶)被日軍包圍,頑抗至彈盡援絕,姜紹祖不願投降服毒自盡,並留下絕命詩一首: 邊戍孤軍自一支,九迴腸斷事可知; 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 十九歲的年輕生命就此殞落,寧死不降的的忠義精神令人動容!〈姜紹祖抗日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3hVt0XG
竹南尖筆山 https://bit.ly/3TOcb5m
枕頭山,海拔55公尺,是新竹公園的最高點,在清朝時期竹塹城南門外的小丘,居高臨下可遠眺東門城,昔日是日軍架設大砲攻打竹塹城的地方,公園內有許多歷史遺跡,如「示禁碑」、「鄒洪上將紀念碑」、「砲台」等。
清代舊砲台:#枕頭山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也是日軍在1895年時架立砲台攻打竹塹城的位置,枕頭山到十八尖山一代都是當年古戰場。而珍貴的清代古砲位於此,將故事留下。新竹公園 :櫻花 鄒洪紀念碑 清代舊砲台 示禁碑 孔廟 – 新竹故事館 https://bit.ly/3TsQFl3
動物園內立有「枕頭山登頂紀念牌」供遊客打卡,山腳下的「無量壽石碑」,是枕頭山改為公園後的落成紀念碑,記載著舊竹塹風韻,超過百年歷史。
尋訪新竹枕頭山古砲台,中山公園內竟還有昆蟲館,水豚君,更有高空觀景台遊覽動物園,太Chill了吧!還能順訪日式警察宿舍群及新竹州圖書館 - 健行筆記 https://bit.ly/43vlxWS
「1895年乙未戰爭尖筆山之役─戰場尋跡」史蹟調查活動 https://bit.ly/4anFrVE



新竹南十八尖山-1895乙未戰爭古戰場      24°44'15.1"N 120°53'31.9"E - Google 地圖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碉堡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新竹南十八尖山-1895乙未戰爭古戰場      24°44'15.1"N 120°53'31.9"E - Google 地圖

24°44'48.1"N 120°55'38.0"E - Google 地圖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乙未保台公園遊客中心被諷「蚊子館」 平鎮區長︰標租案盼綁停車場
平鎮1895乙未保台公園於2021年啟用,區內遊客服務中心卻閒置至今,被諷是「最大裝置藝術」、「蚊子館」。(議員黃敬平提供)
乙未保台公園遊客中心被諷「蚊子館」 平鎮區長︰標租案盼綁停車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bf6x26
2024/05/13 16:28
〔記者鄭淑婷/桃園報導〕由前瞻經費補助興建的桃園市平鎮「1895乙未保台公園」,2021年啟用至今3年多,遊客服務中心除了廁所,幾乎閒置、毫無功能,被當地民眾戲稱是「最大裝置藝術」、「蚊子館」;平鎮區長呂緣坦言,遊客服務中心標租案已流標5次,都沒有廠商前來投標,未來希望能跟乙未公園地下停車場綁在一起,才能有廠商投標,期間不管是社區或社團借用都會協助。
十二區公所今(13)於市議會進行工作報告,議員黃敬平表示,乙未保台公園耗資4億多元興建,地下停車場由桃市府交通局管理,地上乙未之環、展示廳等由客家事務局管理,遊客服務中心則由區公所代管,但公園啟用後就閒置至今,沒有開放給在地的復旦里及復興里使用,也未開放民間社團協會進駐,「只有蚊子去過,民眾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到後面上廁所」,耗費公帑建設卻在養蚊子,市府及代管單位平鎮區公所應提出有效活化運用的計畫。
呂緣答詢,遊客服務中心標租案已流標5次,擬將遊客中心跟乙未公園地下停車場綁在一起招標;對於黃敬平質疑,地下停車場租約還要1年多才屆期,難道還要再繼續養蚊子?呂緣表示,期間不管是社區或社團借用,區公所都會協助。
另,位於平鎮區賦梅路與復旦路二段的原「第九公墓」素地,距離乙未保台公園僅400公尺,黃敬平表示,該處原可作為與乙未保台公園相輝映的衛星公園,並透過變更都市計畫變更為機關用地,興建地下停車場、公園等公有設施,但整地完工2年多來,始終只用圍籬圍起來,同樣是「看得到卻玩不到、用不到」。
副市長蘇俊賓表示,若地目變更順利,後續就是編列預算的問題,會視使用項目來編列;呂緣表示,該處目前還是農業區,目前在都市計畫變更當中,所以暫時以圍籬圍起,並先行評估拓寬賦梅路與復旦路二段路口的可行性。乙未保台公園遊客中心被諷「蚊子館」 平鎮區長︰標租案盼綁停車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bf6x26


耗資4億閒置3年 乙未保台公園遊客中心被譏「最大裝置藝術」
耗資4億閒置3年 乙未保台公園遊客中心被譏「最大裝置藝術」 https://bit.ly/3UGjlYz
記者朱冠諭/桃園即時報導
2024年5月13日 週一 下午8:23
桃園市平鎮區乙未保台公園由前瞻經費補助興建,啟用至今3年多,遊客服務中心卻持續閒置,民代譏為「最大裝置藝術」。平鎮區公所回應,遊客服務中心標租案已流標5次,未來希望能跟乙未公園地下停車場綁在一起,吸引廠商投標。
十二區公所今天到市議會工作報告,議員黃敬平表示,乙未保台公園耗資4億多元興建,地下停車場由市府交通局管理,地上乙未之環、展示廳等由客家事務局管理,遊客服務中心則由區公所代管,管理單位眾多,但啟用後卻閒置至今。
黃敬平表示,遊客中心這段期間沒開放給在地的復旦里及復興里使用,也未開放民間社團協會進駐,「只有蚊子去過」,民眾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到後面上廁所,根本是浪費公帑。
黃敬平也質疑,距離乙未保台公園僅400公尺的原第九公墓殯葬用地,可作為與乙未保台公園相輝映的衛星公園,並透過變更都市計畫變更為機關用地,興建地下停車場、公園等公有設施,但整地完工2年多來,始終只用圍籬圍起來,同樣是「看得到卻玩不到、用不到」。
平鎮區長呂緣回應,遊客服務中心標租案已流標5次,後續擬將遊客中心跟乙未公園地下停車場綁在一起招標。對於黃敬平質疑,地下停車場租約還要1年多才屆期,難道還要再養蚊子?呂緣表示,期間不管是社區或社團借用,區公所都會協助。
至於原第九公墓殯葬用地,呂緣表示,該處目前還是農業區,正在都市計畫變更當中,暫時以圍籬圍起,接下來會先評估拓寬賦梅路與復旦路二段路口的可行性


縣史館客語詩歌講座 一日實境解謎認識新竹縣 - 自由藝文網

縣史館客語詩歌講座 一日實境解謎認識新竹縣
2024/05/13 16:48
縣史館客語詩歌講座 一日實境解謎認識新竹縣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4brTD0M
為響應518國際博物館日,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本週六(18)日將在縣史館舉辦「文物開箱解謎趣」活動。(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為響應518國際博物館日,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本週六(18)日將在縣史館舉辦「文物開箱解謎趣」活動,當天策劃1日限定展出館藏《渡台悲歌》、《姜阿蘊透尾全本記》及《溫苟歌》等3本客家說唱古文書,搭配經典講座活動,全日闖關解謎學習,歡迎大家走進縣史館,一起認識新竹縣的人文地景和歷史發展。
縣長楊文科表示,今年的518博物館日規劃1日限定展出館藏3大客語詩歌古文書。《渡台悲歌》紀錄客家先民渡台開墾故事,歌詞描述種種艱辛,發人深省;《姜阿蘊透尾全本記》又稱姜紹祖抗日歌記錄1895年台灣爆發與日軍衝突的乙未戰爭時,新竹北埔金廣福第4代墾首姜紹祖組織「敢字營」義民兵團抵抗的事蹟;《溫苟歌》是由名為溫苟者親身經驗的自傳歌詞,本本都是在歷史上重要的客家說唱文學。
文化局長章宗耀表示,今年的博物館日以珍貴館藏文物開箱,18日上午10點30分至11點30分搭配經典講座,特別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羅烈師,及客家文學研究學者、《客諺第200首》作者何石松博士,透過講座對談,帶領民眾從3本客家詩歌文學中,解析過去先民開墾竹縣的過程,歡迎報名(https://event.hchcc.gov.tw/),免費入場。
518博物館日文物開箱解謎趣,隨到隨闖的縣史館解謎遊戲,透過學習小卡認識縣史館常設展「水、土地與我們的故事」及主題特展「上課鐘響-新竹縣日治創校百年小學主題展」等展區,完成解謎的民眾將可現場兌換博物館日限定的磁鐵組,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縣史館客語詩歌講座 一日實境解謎認識新竹縣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4brTD0M


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1895乙未戰爭竹苗之役

1895乙未戰爭竹苗之役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宿於竹南中港陳汝厚宅
明治二十八(1895)年5月底至11月,日軍接收臺灣的過程中,竹南地區士紳陳汝厚、許宗濂、蔡杜輝等人迎接日軍進入竹南中港,8月9日至12日四日間,陳汝厚提供其宅邸給征臺首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使用,並由陳汝厚出面負責安撫此地區之人心。陳汝厚於明治三十(1897)年4月佩授紳章,在政治方面曾擔任參事、街庄長。因能久親王死後被日本官方神格化,本照片的中港陳汝厚宅邸被列為中港御舍營所加以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宿於竹南中港陳汝厚宅|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fQTAxy

17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宿於新竹竹南陳汝厚宅中港監生陳武生/中港番社陳家古厝/世變與家道-中港陳汝厚家族中港監生陳武生/中港番社陳家古厝/世變與家道-中港陳汝厚家族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紀念姜紹祖1895年成仁126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台灣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宿於竹南中港陳汝厚宅
點閱數5收藏分享列印問題回報
明治二十八(1895)年5月底至11月,日軍接收臺灣的過程中,竹南地區士紳陳汝厚、許宗濂、蔡杜輝等人迎接日軍進入竹南中港,8月9日至12日四日間,陳汝厚提供其宅邸給征臺首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使用,並由陳汝厚出面負責安撫此地區之人心。陳汝厚於明治三十(1897)年4月佩授紳章,在政治方面曾擔任參事、街庄長。因能久親王死後被日本官方神格化,本照片的中港陳汝厚宅邸被列為中港御舍營所加以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宿於竹南中港陳汝厚宅|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fQTAxy
-------------
那個曾經在苗栗中港住宿的日本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分類:cnhuansia302023-05-25發表於在地微觀,故事工坊,文史記錄,最新消息標籤:1895,竹南,苗栗,陳汝厚,北白川,北白川宮,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吳湯興,日本皇族,中港,中港御舍營所,乙未,乙未戰爭
什麼!日本皇族曾經來到苗栗並住在竹南中港?那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誰?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清國將臺澎割與日本,當時臺灣各地人民憤慨不平,抵抗日本統治接收,發起大規模抗爭,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來臺,試圖平定臺灣反抗力量。文獻紀載上稱此事件為乙未戰爭、乙未之役。
奉命來臺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生於1847年,幼名滿宮,被仁孝天皇收為「猶子」(類似義子),也因此成為孝明天皇義弟與明治天皇的義叔。
隨著台灣人民反抗日本政府接收的事件愈演愈烈,時年48歲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與其率領的近衛師團以平定抗爭之名,自澳底登陸,展開長達數月的征途。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肖像
曾經在中港住宿北白川宮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肖像。
典藏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數位物件典藏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45be86a0b058fa218822d92cc70aa99#4513
・北白川宮揮軍南下,在尖筆山遭遇激烈對抗
5月時自澳底登陸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與其率領的近衛師團,隨著台灣人民反抗日本政府的力道愈發增強,揮軍南下展開長達數月的征途。
北白川宮與近衛師團的平定路線依序行經基隆、台北、新竹等地,於8月初抵達現今竹南鎮內的尖筆山,遭遇吳湯興等人激烈對抗。約一萬五千名日軍和吳湯興等人率領的七千多名反抗義軍在尖筆山發生激烈戰鬥,此場戰役是日軍登陸以來最激烈的戰鬥,日軍甚至發動海陸夾攻,聯合「吉野」、「浪速」兩艘軍艦砲轟尖筆山,雙方交戰8小時後義軍火力不足,逐步退守,義軍戰敗。
北白川宮抵達中港路線
北白川宮在中港住宿
北白川宮能久攻台地圖。
8月進入新竹苗栗一帶,和吳湯興等人尖筆山發生對戰。
戰後8/9進入中港。
來源:臺灣經世新報社《北白川宮》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book&s=id=%22jpli2010-bk-sxt_0741_173_1937%22.&searchmode=basic
・戰勝義軍,入駐中港
北白川宮進入各地均以當地名紳府第為御舍營所,在尖筆山戰勝義軍後,師團於8月9日進入中港城,當時日軍即將入城,中港地區人民人心惶惶,直到當地仕紳陳汝厚、許宗濂、蔡杜輝等人出面負責安撫人心,並在北白川宮與師團入中港城時迎接,邀請親王入駐陳汝厚宅,才使民心受到安撫,民眾不安的情緒得以緩解。
中港仕紳陳汝厚選擇與日人合作,往後成了總督府推動地方建設的首要人選,日本時期與官府互動好,成了殖民當局的統治幫手。也由於中港陳家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使家族的事業與地位更為發達,爾後更活絡了地方上的經濟與提升婦女的就業機會。
中港御舍營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宿於中港陳汝厚宅。
中港御舍營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宿於中港陳汝厚宅。
典藏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數位物件典藏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bcbd299e6f2cdf35659d12937a7b113#4545
・異地戰死,成為平台之神
離開中港後,北白川宮與師團繼續揮軍南下清水、彰化、嘉義等地,根據日本官方說法,北白川宮親王最後因感染疫病,於10月28日病逝於台南。
台灣日治時期50年間,做為首位戰死異地的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日本時代50年間被徹底神格化,成為全臺各重要神社的主祭神。
日本官方保留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進軍沿線居住與停歇之建物、以及攻台重要戰役的發生地點,中港陳汝厚宅邸也因此規劃成中港御舍營所加以紀念。
日治時期並將中港御舍營所指定為史蹟,並列入日本時期觀光旅遊的景點規劃。那個曾經在苗栗中港住宿的日本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 苗栗縣在地文化推廣協會 https://bit.ly/48W9HYh


1895乙未戰爭竹苗之役

乙未戰爭,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抗日戰爭,其中苗栗地區的尖筆山之役,由徐驤、吳湯興等客籍抗日將領,率領因土地認同、保衛家鄉而集結的義軍,阻止日軍南下進入苗栗的關鍵戰役,故列為苗栗大事件之一。
光緒20(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爆發,隔年(1895)戰敗後的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與澎湖,為了抵抗日本的接收統治,一場保鄉衛土的乙未戰爭於焉展開。隨著6月日軍佔領台北、新竹後,便南往苗栗。8 月逼近由徐驤、吳湯興帶領的客籍抗日義軍駐守的尖筆山,坐落於新竹、苗栗交界處(今苗栗縣竹南鎮)。是月8 日,義軍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交戰8小時。義軍戰敗,苗栗前線失守。徐驤、吳湯興率軍退守後壠(今苗栗後龍)。爾後日軍接續佔領中港、後壠、頭份和苗栗,並一路往南至台中、嘉義和台南等,10月全島抗亂始平定。乙未戰爭-尖筆山之役-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YBp8SF


1895已歸順日軍的大嵙崁總兵余清勝

余清勝為起蓋兵勇營房曉諭圭崙嶺地方人民告示-本告示為頭品頂戴統領台北隘屯防軍砲隊等營記名簡放總鎮靖勇巴圖魯余所出示的曉諭告示。內容為余清勝統領奉唐景崧巡撫調派,將隘勇後營及新募之勝果砲隊駐紮圭崙嶺(即今桃園縣龜山鄉),一開始都是搭設帳棚
大嵙崁
主力部隊與另兩支部隊在7月24日掃蕩三角湧附近可能藏匿民兵的區域後,便解散回到各自的營地,禮密臣隨主力部隊回到大嵙崁。大嵙崁最早的名稱為「大姑陷」,源自於平埔族霄裡社語「Takoham」之音譯,即為今日桃園市大溪區。而流經大溪的主要河流稱為「大姑陷溪」將其分為東西兩半。大姑陷後來又改名為「大姑崁,更於同治四年(1865)為慶賀李騰芳科舉考中舉人,遂改稱「大科崁」。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又再次將此改名為「大嵙崁」到了大正九年(1920),將大嵙崁改稱為大溪街。大嵙崁|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avEwnm
--------------
乙未桃園前哨戰探訪│張健豐
平鎮褒忠祠亦稱義民廟,創建於清乾隆56年(1791),是林爽文事件中,廣東客家人組織義軍支援清兵打仗,皇帝賜「褒忠」所致乙未戰爭時,客籍(家)出身的吳光亮,以「抗敵守土」的義民精神,號召南桃園的客家志士自由抗戰。義軍前進指揮所就設在褒忠祠,打響平鎮區保鄉衛土運動的第一戰。
8月26日,位於桃園市中壢在地的中原大學主辦《韌性客庄研習營》的《乙未戰役記憶探索》座談,筆者受邀主講《乙未戰爭與客家精神》。隨後,桃園龍潭導覽協會理事長徐鳳園發表《乙未戰爭‧桃園四大戰役影響與展望》。
平鎮褒忠祠的由來
座談會所在的褒忠祠也稱褒忠亭,隸屬桃園市平鎮區義民里。附近有聯新國際醫院、復旦中學、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等,生活機能頗佳。褒忠祠內供奉義民爺的牌位及神像,是全台義民廟中最先有聖像的廟宇。政府在1955年間特頒定每年農曆7月20日為義民節,為全台宗教最早有節慶日的宗廟。
廟內目前可見的最早史料,首推咸豐10年(1860)8月所立的《重修廣興庄褒忠亭碑記》。該碑記載:「自乾隆伍拾六年間我鄉民急公向義,遵奉憲諭,星夜爭先,赴救府縣,各竭忠勇,務除寇亂,以安官全民而已。果爾馬到功成!蒙上憲保奏朝廷,親自御筆「褒忠」分別獎賞慰勞義民,所有沒于王事者。時在鳳(鳳山縣〈今高屏地區〉)南既立亭祀,而淡(淡水廳)北缺焉,將何以崇聖典而妥義靈耶?茲廣興莊前總理宋廷龍首倡義舉,就地築亭一座。…咸豐柒年總理宋寶雲復倡義重修,增其式廓後堂,原舊前堂更新,敝者葺之,略者詳之,竹苞松茂,儘制度之得宜。」
該碑所提乾隆56年間「鄉民急公向義」、「赴救府縣,各竭忠勇,務除寇亂」,指的是乾隆52年(1787)在台中大里杙(大里),由漳州人林爽文發動的民變事件。因「廣東、泉州等庄」的客家人、泉州人組織義軍支援清兵打仗。乾隆皇帝乃賞給廣東、泉州等莊「褒忠」、「旌義」里名。今日,位於雲林縣北港鎮義民里旌義街的義民廟,以及新竹縣新埔鎮枋寮的褒忠亭義民廟,皆是因此事件而建廟。
而「時在鳳南既立亭祀,而淡北缺焉」一句,說明「鳳南」的今六堆客家地區的茄苳腳(今屏東縣佳冬鄉)已有褒忠亭祀,而「淡北」的今南桃園卻沒有,故宋廷龍當初才倡議創建褒忠亭。據該廟的簡介,它是由新埔鎮的枋寮褒忠亭分香奉祀。祭典轄區有今中壢區、平鎮區、楊梅區等13大庄的信眾。
褒忠亭在1933年後改稱「宋屋褒忠義民廟」,因其所屬的廣興庄,在清乾隆9年(1744)由客家先民在此拓墾,它和大湳尾與高山下三個墾庄,合稱「宋屋」,意指宋姓客家移民所集散的聚落。
大湳尾戰役的打響
1895年乙未,日軍近衛師團於陽曆6月22日攻占新竹後,當時坐鎮台南的客家抗日義首劉永福,要求駐守新竹、苗栗兩處的前台灣鎮總兵吳光亮,如「該處兵力,卑薄吃緊難恃,可將其統領飛虎新苗各軍移駐台灣(台中)府城(今彰化),再添營勇,以固半壁。」客籍出身的吳光亮乃以「抗敵守土」的義民精神,號召南桃園的客家志士自由抗戰。
於是,當日軍以桃園到新竹的劉銘傳鐵路所串起城鎮,組成兵站補給線後。據守南桃園的龍潭坡(今龍潭區),大嵙崁(今大溪區)市街、安平鎮庄(今平鎮區鎮興里)的客家抗日義軍,以中壢西南方的宋屋一帶因有埤塘、沼澤溼地作為天險,加上劉銘傳鐵路和清官道(今台一線)沿著此地鋪設,坡陡路斜,是襲擊敵軍的好場所。因此,宋屋戰區便位居南桃園抗戰的第一線前哨地,義軍前進指揮所就設在褒忠祠。
隨後,客家義軍襲擊日軍運糧車隊和兵站基地,並破壞電線,造成台北到新竹之間的聯絡中斷。6月24日駐守台北的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親王派遣澀谷在明中佐(中校)率領兩個步兵中隊約600多人南援,25日來到大湳尾時,當地客家義軍宋阿榮等阻止,打響平鎮區保鄉衛土運動的第一戰。
「大湳尾之役」的來由
桃園四大戰役之一的「大湳尾之役」稱呼,首見於前台灣省文獻會編纂委員陳漢光(1921-1973)的《台灣抗日史》(守堅藏書室,1948);日軍戰史則稱「6月25日廣背庄附近之小戰鬥」。廣背庄約位於今平鎮區平鎮里,土地公潭一帶。靠近縱貫線鐵路,即劉銘傳鐵路的遺址,大湳尾則在鐵路北方不遠處。
前引《台灣抗日史》描述該戰役為:「新竹失後,日軍人據中壢街,並設兵站。義民張兆麟、徐子勳、宋阿榮等率子弟軍數百人駐廣興庄義民廟,廿三日襲擊日軍兵站,日軍受創後自台北調澀谷中佐率大隊來助,潘良(又作潘龍)、邱明琳、黃德、謝乞、張生、陳富、劉秋、劉長、彭相、徐傳、趙英、胡元等為響應新竹廿五日之逆襲,於是日清晨,分率數百人分據大湳尾及上店仔庄村落內,以阻日軍南援。八時四十分果有日軍數百人自北而南,義軍遂開槍阻擊,日軍受創不能進。激戰數刻,日軍不勝,遂冒死衝鋒先後三次,均不敵而退。嗣引火焚屋,潘良見四面火起,知不能久抗,收隊欲還,不幸為日軍所陷,死傷數十人,潘良亦死,是日日軍亦頗有死傷。」
在「大湳尾之役」犧牲的潘良,是大嵙崁防蕃將軍余清勝的副將,余將軍決定順應《萬國公法》及大清下達駐守官員內渡命令時歸順日軍,潘良則表示保家衛土乃職責所在,便歸順吳光亮的旗下。
大湳尾戰役後,日軍從軍記者嘆道:「去年日清(甲午)戰爭之際,兵站線綿延長達五百餘哩(約近一千公里),兵站部的設置也為數不少,但此次兵站線受到抗日軍如此猛烈的襲擊,這還是頭一遭。」
北白川宮親王遂派代理近衛步兵第一聯隊長的第一大隊長三木一步兵少佐(少校),從台北到中壢守備兵站補給線,並沿途掃蕩。於是,有6月28日和7月1日安平鎮戰役的濫觴。日軍在安平鎮吃了敗仗後,向日本大本營求援。陽曆7月初,從中國東北來援的山根信成少將率領的近衛第二旅團組成的山根支隊,兵分三路掃蕩南桃園地區,7月14日攻占龍潭坡,7月15、16日攻陷大嵙崁。
乙未桃園前哨戰探訪│張健豐 https://bit.ly/4iZkntM
建立紀念公園和戰祭活動
1932年,日本當局為籌建紀念北白川宮親王,於1895年7月30日在中壢新街的仁海宮(媽祖廟)舍營,規劃在仁海宮前方臨石頭溪(今新街溪)微高地點興建紀念碑。原址建於1875年的聖蹟亭則遭到拆除。加上1961年春,日本仁海宮國際關係責任調查團,為蒐集與親王有關物品以奉還其親屬而來,受到當地人士協助。日人用5千元將仁海宮門板買回帶回故國,交給北白川家,再由北白川家奉獻給靖國神社寶物館。可見殖民歷史的傷痕深深刻在中壢人的心中。
直到2015年乙未抗日兩甲子,在日軍安平鎮忠魂碑的原址,由張安樂出資興建抗日紀念碑和忠義亭,並首創平鎮戰祭活動。當時的桃園市長鄭文燦進而在平鎮區及龍潭區,舉辦2018年乙未客家戰役文化季,成為客家委員會「客庄12大節慶」之一;並將褒忠祠旁的第8公墓遷葬改造,催生平鎮第一座義民歷史公園─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除呈現桃園四大戰役,並用藝術景觀喚起民眾的歷史記憶,成為歷史教育地點。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大嵙崁戰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2qw4DX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163598.大嵙崁堡圖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見證乙未之役:一八九五年台灣社會的實態 - 聚珍臺灣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乙未戰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義民正勇右哨)(義民伏勇哨營)


記名提督臺灣鎮總兵官萬國本進賀皇太后徽號表文 |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萬國本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藏品檢索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