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接成製磚工廠大煙囪/歷史建築/新竹縣芎林鄉/八卦窯/埔頂「金煉成窯」。關東橋「振興窯」、柴梳山「金勝興窯」、文山「灣潭窯」、北埔「小南坑窯」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新竹香山八卦窯0527-2023 https://bit.ly/3lHBcAl - Google 相簿 https://bit.ly/45BnOjA
八卦窯入口在新竹市四段橋邊平交道進入切進181巷-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3qcGBBK
第一座八卦窯只剩磚造八角煙囪,窯體已消失,找不到路徑進入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43yGK0V
第二座八卦窯在棒壘球場內,窯體完整,煙囪已消失,地主是新竹縣政府,窯主長期租用土地至今, 8+8+1+1,共18窯門,窯隧道內上方有5投媒孔,窯門外未設投煤孔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3qcDB8s

2023-05-27_2023092023-05-27_2027282023-05-27_2025352023-05-27_202328

2023-02-17_1202072023-02-17_120235

新竹八卦窯歷史原由:
『八卦窯』,它的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窯的屋頂,二邊弧形窯壁各修飾為三個斜坡面所組成;
加上二邊的斜坡面,共為八角形,因此稱為『八卦窯』。八卦窯內可一邊燒窯、一邊隔間、一邊放入土坯,同時可一邊出貨,一年四季可不斷入貨生土坯(即泥土塊,半成品)一邊燒、一方面出貨為最大特色。八卦窯的主體完整材質堅硬,左右各有八個窯洞加上前後各一個,總共有十八個窯洞,窯身圓形頂上再收邊成八角形,所以稱之為八卦窯。
新竹八卦窯於民國 50 年代因應當時新竹建築業起飛,由郭姓家族創立。主要客戶遍佈新竹縣市一帶,亦也提供至大台北地區因應當時十大建設不足之所需。窯廠地處客雅山,因其原料取得之便,極盛時期員工有 30 多人,另外二大腹地主要為曬磚廠,亦為囤積成品所用。50 年代至60 年代後期為其鼎盛時期,但因磚造技術日新月異,且隨著鋼筋混泥土等新建築工法興起,而足漸沒落,終於民國 70 年代後期結束生產。現今因其週遭景觀,隨著周休二日與國民休閒風氣日起,已成為當地及外縣市居民休閒及賞夜景之聖地。而地主也大方開放給義消及當地慢壘球隊作為演訓及比賽之用,以保持地力不至於有荒廢之情形。
新竹八卦窯簡史
新竹八卦窯於民國 50 年代因應當時新竹建築業起飛而創立, 主要提供新竹縣市一帶建築業, 亦也提供至大台北地區因應當時十大建設不足之所需. 窯廠地處客雅山, 因其原料取得之便, 極盛時期員工有 30多人, 另外二大腹地主要為曬磚場 (一萬餘坪), 亦為囤積成品所用. 50 年代至 60 年代後期為其鼎盛時期, 但因磚造技術日新月異, 且隨著鋼筋混泥土等新建築工法興起, 而足漸沒落, 終於民國 70 年代後期結束生產.新竹八卦窯地理位置:從新竹市前往, 經由茄苳大道, 不到十分鐘車程. 若由科學園區走三號高速公路, 經由茄苳大道亦只需二十分鐘車程.

有兩條路進去
1.從景觀大道旁邊的小路彎進去 路口有一個咖啡店的扛棒
2.從中華路旁邊 景觀大道正下方的小路進去 經過鐵路之後沿著小路直直走就到了

https://ir.nctu.edu.tw/bitstream/11536/61902/1/250102.pdf


頂福社區,位於新竹市香山區北端「海山磚窯廠」所留下的「八卦窯」遺址,現今仍存在中山路 181 巷內

IMAG4520

耆老遙想磚窯盛起年歲,四處可見廠房林立。如今只剩一間破敗廠房,默默佇立路旁…
 五、六十年代,台灣輕工業迅速崛起,帶動製磚業全面發展。磚瓦窯最早起於日本時代,當燒瓦為主,磚屬於副產品。香山以農村起家,地大勢高,紅土品質佳,工業推展逐漸凌駕農產。
從燒瓦的「龜仔窯」改建成製磚的「竹筒窯」開始,轉變為「目仔窯」、「八卦窯」,到現在的全自動「隧道窯」。窯形不同,也牽涉到保溫程度不同。磚業的歷史隨著時代科技不斷演進,自「練土」、「成形」、「乾燥」、「入窯」、「窯燒」到「出窯」,每一道程序都是製磚的獨門功夫。
 頂福社區王朝先生,一生從事磚窯工作。九歲製磚,從手工竹筒窯做起,用泥漿製作、鐵線割形,陰乾之後再一塊塊放入窯燒,封窯後一天一夜才能製成。一塊只有幾角工錢,一天要做五千塊磚,那年才能過冬。
 提起窯爐演進及特性,他如數家珍一一介紹著。
   龜仔窯
 磚瓦窯南部經常稱法,相對於北部人所用之「包子窯」。其外觀為橢圓形,結構分成燃燒室、窯室、煙囪三部份。據傳起於明鄭時引進入台,為台灣產業帶起新方向。
   竹筒窯
 竹筒窯,顧名思義是長條形狀,內部空間約莫二公尺高、三十公尺長。後半部埋於土推中,好似一根竹筒半掩於土中。窯體構造分為「起火室」、「窯門」與「潑炭孔」。
 窯爐運作通常自前端最低處主火口生火,持續到預期溫度後,才分段從頂部孔洞投入木柴。平均每隔一公尺距離設置一孔洞,並分置於兩側。磚塊燒成冷卻後,再由入磚口搬出成形。整爐窯燒完成才能拆封,較為不便。
   目仔窯
 目仔窯,多數建於山坡地,甚至將平地填土成斜坡,再將窯體立在斜坡之上。高度在二公尺左右;寬、深則以場所大小決定。以一目一目方式,逐目累加。不論燒窯、裝坯、出窯皆如同登階一般,一級一級而上。因此又稱「登窯」或「階梯窯」。其目數以需求量增減,少則十目、多則二十多目。
 早年目仔窯依靠人工作業,窯室空間小、產量不大。民國四、五十年代,紅磚需求逐年增加,為求裝坯、出窯與運輸作業方便,窯門空間才不斷加大。後期窯門已經足以容納推車;兩側道路可行駛牛車、卡車。
 由於單間窯室獨立區隔的半循環式燒製特性,比起竹筒窯全窯燒製作業,產量相對提高,品質最佳。因此目仔窯普遍使用,維持了好一段時日,才被高產能及省燃料的「八卦窯」取代。
   八卦窯
 八卦窯,名字取自八角形窯頂樣態而來,源於歐洲引入之「霍夫曼窯」。改良目仔窯架構,採窯室區隔,將裝窯、焙燒、冷卻、出窯同時循環處理,以輪燒法生產紅磚,因此亦有「輪窯」一稱。
 築體完整堅固,左右、前後,總共十八只窯口,口為半身高之圓拱門。可從不同門向,一邊窯燒、一邊間隔、一邊入土、一邊出貨,邊入邊出,無須熄火。磚產量大增,也降低燃料成本。
 八卦窯啟動製磚流程機械化。早期人工挑土,漸漸轉為鏟土機方式;靠著四輪驅動車搬運,也大幅提升原本牛車的載送量,可達十四、五倍之多。直到近年來磚業式微,才逐漸被自動窯所取代。
   隧道窯
 自動化生產,窯形為方正長條狀,長度達五十公尺以上。窯內分為「預熱」、「燒成」、「冷卻」三個區塊。主窯外附設副窯,利用剩餘熱氣烘乾,並且減少成本。產量較傳統八卦窯提升上百倍,成為磚業晚期普遍型式。
   磚業尾聲
 地方耆老遙想磚窯盛起年歲,四處可見廠房林立,工人融入地方生活。稚童頑皮,經常以鐵絲串著番薯,和著爐火熱度窯烤。被大人發現,總討上一頓罵。
 建築技術與時俱進,靠著紅磚疊起的牆面,慢慢的被鋼筋混凝土灌漿取代。窯爐一座座消失,蓬勃發展的產業也逐漸褪入老一輩的記憶中。
     文:沈華葦圖:沈華葦、汪葦如受訪人:王朝、吳烈如【香山磚業】火熔紅土、窯燒方正 - 風的記事本【新竹故事典藏網】 https://bit.ly/3YAomT2

----------------

頂福社區,位於新竹市香山區北端,為埔前聯里之一。原屬於頂埔里範疇,由於工業區發展,地方人口持續增加,因而在民國八十七年二月九日,進行「里行政區域」調整,將原來之頂埔,劃分為今日的頂福、頂埔兩社區。
磚瓦業  
民國四、五十年代,開始從傳統農業轉趨工商發展。地方紅土質高量多,形成製磚業快速成長,磚窯廠的出現,也重新改變頂福產業結構。  「竹筒窯」、「目仔窯」、「八卦窯」、「自動窯」,隨著窯爐演進過程,也更新著地方發展的變化。日日夜夜升著窯,工人來來去去製磚,讓原先的純樸農村,頓時披上一層工業面貌,也帶動著周遭商家興起。  其中,「海山磚窯廠」所留下的「八卦窯」遺址,現今仍存在中山路 181 巷內,成為見證歷史的一抹痕跡。

https://www.greenpinecollege.tw/gppot/articles/2018000040.pdf


320640891_m

新竹磚廠女工
新竹磚廠女工 @ 我爸爸是台灣人老芋仔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413sEnB
  老媽結婚前,在新竹磚廠當女工多年,不管炎夏或寒冬,每天至少都要工作十小時,苦不堪言,那也是她最不願回顧的一段歲月。
 創建於1921年的新竹磚廠是由兩個八卦窯組成,煙囪遠觀一柱擎天,是大新竹地區最明顯的地標。後來,因為預拌混凝土建材開始盛行,磚瓦市場縮減,於1971年停工。
 磚廠的作業流程從卡車載運黏土原料進入工地開始,粉碎加水攪和後,輸出成型條泥,再用鋼絲切成所需磚坯尺寸,然後以台車推去欄架曬乾,最後進窯烘烤出廠,每道程序幾乎都靠人工。
 外公在磚廠工作,負責一輛二輪人力推車,身為養女的老媽八歲起就跟著幫忙推車送貨。由於她沒有鞋子穿,赤腳走在馬路常被大太陽溶化的柏油燙傷,只能咬緊牙根,一點都不敢吭聲喊痛。
 1940年代初期,老媽正式加入磚廠女工行列,先從搬運工作開始,也就是將一塊塊磚胚搬至台車,沿著鋪設軌道推去欄架。磚廠工作枯燥無聊,日以繼夜,沒有所謂假日或休閒娛樂,非常辛苦。
 製磚作業需要強壯體力者都由男工擔當,女工從事切磚、搬運居多,童工則負責推台車。老媽從當少女起,每天一早除了幫忙做家事,就是要到磚廠工作,包括推台車、切磚、搬運等,她都輪值做過。
 1949年新春,老爸和老媽訂婚,年底結婚。不久,撤退來台的國民黨政府規定軍人二十八歲才能結婚,老爸則幸運的早一步已將老媽娶來台中。
 與老媽一起成長的鄰居女孩,多數婚後仍留在磚廠工作,包括三個舅媽以及多位阿姨們,直到中年,她們的世界不是磚廠就是工寮宿舍,私下都對老媽脫離苦海羨慕不已。
 記得1968年之前,每次年節隨爸媽回新竹,大年初三或初四,磚廠馬上又開工,工寮內多數人都得上班,只有我家兄弟姊妹仍穿新衣被當成大城市來的貴賓看待,還享有特權把推台車當遊戲玩耍,並到八卦窯烘烤番薯享受甜美滋味。
 我最開心的就是到磚廠幫忙推台車,裝滿磚坯的台車很重,一步步推去數百公尺之外的欄架後,回程則被幾個同齡小孩簇擁登上台車一路沿著軌道衝回來,好像在玩雲霄飛車般刺激。
 有一回,我和二姊走到工地好奇觀看黏土進廠後每道作業,只見三舅媽和另外一位女工正負責將成型的條泥切成一塊塊磚胚,兩臂動作快速上下,重複再重複。三舅媽遠遠的向我們微笑打招呼,我還以為她樂在其中。
 新竹磚廠對我而言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但對老媽來說,與其他舅媽與阿姨一樣,卻是她們最辛苦的一段人生經歷。
新竹磚廠女工 @ 我爸爸是台灣人老芋仔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413sEnB


012e27b4ad592ae63630e7f06f854b02d4c1cba2

名稱煉土成金
縣市區域新竹市
地址東區新莊里關東路310號
材質磚、馬賽克、玻璃纖維強化水泥
新莊地區過去以磚廠、生活窯廠著稱,近年來發展成國內高科技產業中心,結合今昔元素的地景藝術象徵百年來的歷史傳承。
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煉土成金 https://bit.ly/3S6igra


公司名稱    永大磚廠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負責人    張田地
公司登記地址    新竹市內湖里五福路一段15號


新竹市香山區牛埔南路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為消化多餘的玻璃碎,建造八卦窯
不斷研發創新的綠能玻璃觀光工廠 | 蕃新聞 https://bit.ly/3YUgw6w


金山面窯業沒落 地方盼振興
邱立雅/竹市報導2020年11月28日
竹市金山面地區為紅土台地,日據時期發展出輝煌窯業產業,但1970年代塑膠與玻璃製品開始流行,重挫傳統窯業,5家窯廠陸續結束營業。當初尋常百姓生活用品,如今成藏家收購珍品,新竹市金山面文化協會提出文化復興計畫,設計系列課程結合在地校園與居民,盼重現風光一時的金山面窯業文化地方產業。
 金山面地區因本地紅黃土與鄰近下員山的黏土,十分有利於製陶,新竹市金山面文會協會理事長吳慶杰指出,從日據時代起當地陸續成立了金煉成、林振興、金勝興、建興、等男等5家窯場,禮聘福州的師傅製作甕缸、盆、缽、茶壺、煙窗管等等日常用品。興盛時期由承銷商運至全新竹甚至全台各地販售,大受新竹各大醬油廠、豆油廠青睞。
 亮麗釉色 成搶購風潮
金山面窯業沒落 地方盼振興 https://bit.ly/3I7qCdx
吳慶杰解釋,當時的陶器製品的釉彩豐富,釉藥摻雜玻璃粉、氧化錳、四氧化三鉛等原料調配,並使用天然瓦斯變化火力,特殊的釉藥在不同溫度中產生窯變,使得釉色更為亮麗,配合金煉成與林振興印記商標品牌的出現,造成搶購風潮。
 骨董商炒作 一甕難求
 但1970年代塑膠、玻璃以及不銹鋼製品流行,又敵不過八卦窯自動生產設備,種種不利因素衝擊窯產業,金山面窯業終於畫下句點。吳慶杰指出,曾有窯業第二代想重振雄風,無奈現實加環境變化,皆未能成功,他也曾邀窯業老闆復出,仍以失敗告終。
 在停窯20年後,這些陶製品原本只是不起眼的生活器皿,由於別具地方特色,居然受到外國人的青睞,加上骨董商的炒作,如今一甕難求。吳慶杰表示,原本賤價出售,如今已被炒作到10萬起跳,八、九成都被買走當作工藝品收藏,讓人始料未及。
 目前金山面已看不到過往的窯業風華,吳慶杰希望能復興過往窯業文化,透過社區營造展跑遍全台,邀請第二代師傅示範拉坯,跟收藏家借物辦展,更在舊址為林振興窯的世界高中合作推廣陶藝,希望能復刻過往找回風氣與認同,但受限現實條件,吳慶杰認為還有種種困難要克服。
金山面窯業沒落 地方盼振興 https://bit.ly/3I7qCdx


「磚」屬於你 橋頭社區推廣社區紅磚工藝 | 台灣好新聞 TaiwanHot


順達磚窯場|法式甜點結合在地紅磚工藝/青年返鄉為夕陽產業注入新活力 @假日農夫愛趴趴照

1638801168-541cc913f63bec66c76e48b322d52947 (2)1638801161-2e7a2ca335a4c826325be352baff3bb3 (1)1638801174-dc31bdb2b78b14d4f4a3d491d85ec8241638801168-541cc913f63bec66c76e48b322d52947 (1)1638801161-2e7a2ca335a4c826325be352baff3bb31638801168-541cc913f63bec66c76e48b322d529471638801303-7017c09f4834ef733329489e74af81ea1638801293-692a2f9e7cd830e0c23720572adf1c1b1638801285-4e95d6063dd98c1322d553565af3c6f21638801289-c184b5394e2a9817f760734985e6b1a11638801195-4a24e6c0e1f54a1ede46ba79ec6ff6a21638801181-c4fc768be1a64dce229a240e4bad2c7c1638801174-dc31bdb2b78b14d4f4a3d491d85ec824 (1)

順達磚窯場|法式甜點結合在地紅磚工藝/青年返鄉為夕陽產業注入新活力 @假日農夫愛趴趴照


【苗栗】金良興觀光磚廠 苑裡親子景點 彩繪杯墊DIYx紅磚積木 苗栗最早隧道窯廠 - 涼子是也


這張照片攝於1960年代,當時苗栗造橋瓦窯業極為興盛,不少瓦窯建築蓋在鐵路邊,方便商品運送。這些型似一條龍的瓦窯建築,就是當時造橋鐵路旁最常見的景致風貌。沿著鐵路構築的窯場,煙囪裡飄散入雲的蒸氣,是歸鄉遊子最醒目的地標。
   早年苗栗許多鄉鎮設火車站,都是為了貨物轉運。當時造橋盛產相思木炭,加上附近談文村土質適合做磚瓦,因此造就苗栗瓦窯廠林立。1950至60年代,造橋鄉的全盛期約有53座燒磚瓦窯,有時一家廠一天就可燒製上百公噸磚瓦。由於環保與社會變遷,加上石化業興起,塑膠品取代陶瓷,造橋鄉傳統瓦窯業目前幾乎凋零殆盡,僅數家如振穎磚瓦工廠的「包仔窯」,或是當時一家專門燒製紅磚的「八卦窯」留存外觀但都已停產多年。造橋愛鄉協會近年積極協調修整,期盼打造「台灣紅瓦專業區」遊憩據點,讓老窯重獲新生。
Client https://bit.ly/41aePUo

5I-CW-b0046-t_f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