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西元627)字弘大,唐河東聞喜人。頗愛文藻,有智數。早仕北齊,後歸隋,同隋文帝四處征戰。矩知煬帝方勤遠略,欲吞并夷狄,乃訪西域風俗及山川險易、君長姓族、物產服章,撰《西域圖記》三卷,入朝呈奏,帝遂委以經略,拓地數千里。降唐後,與虞世南合撰《吉凶書儀》一書,參按故實,甚合禮度,為學者所稱。另有《開業平陳記》十二卷,行於當代。貞觀元年卒,贈絳州刺史,諡曰敬。
裴矩(五四七年~六二七年),字弘大,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裴矩被後世稱為官場的「不倒翁」。他一生奉侍過北齊、隋文帝、隋煬帝、宇文化及、竇建德、唐高祖、唐太宗,歷經三個王朝、七個主子,而且,都很受寵信,要做到這樣,確實不易。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Apr 17 Wed 2024 11:41
台灣電影之父-高松豐次郎,是真正將「電影」帶入台灣的關鍵人物。1908年起與地方人士合資興建的「新竹座」,位於現在大遠百的位置,是新竹第一間木造戲院。高松豐次郎《台灣實況紹介》1907年所拍攝是第一部以台灣為主題的紀錄片。
- Apr 17 Wed 2024 10:00
趁政風空窗調人助長貪污造成高達1400萬餘元公帑的損失 前文資局長施國隆判「退休金減20%」將列為廉政風險人員停職中的蕭銘彬-蕭銘彬收賄,依違反貪污治罪條例提起公訴,彰化地院2023年判刑3年8月/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施行細則§40 相關法條-規定剝奪或減少退離(職)相關給與;其已支領者,照應剝奪或減少之全部或一部分追繳之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製定並發布注音字母,當時在教育部任職的黎錦熙大力推行。這套系統在大陸使用了40年,直到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佈,這套注音字母才退出歷史舞台。而中國台灣則沿用這套方案,一直到現在
1926年,著名語言學家黎錦熙先生創編了中英文對照的《國語四千年來變化潮流圖》,此圖作為中國教育展品之一,被送往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榮獲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