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Sep 17 Tue 2024 20:38
化番俚言[三十二條]/ 《訓番俚言》/王凱泰-福建巡撫/教化
- Sep 16 Mon 2024 17:20
新鳳山溪橋以西之主線於七十八年十一月六日夜間切換完成;東正線亦於十二月二十日完成切換通車。並在北岸立有「鳳山蟠龍」石碑一座。鳳山溪橋位於竹北,東西主線分别建於(一九〇二年)及(一八九五年),由於沈箱覆土淺,東西主線分别於七十一年及七十三年間因洪水災害而停止列車運行,故於舊橋下游距東主線400公尺處重建新橋。橋長738.30公尺,計23孔,為RC單柱圓型沈箱之預力混凝土橋樑
鐵路老舊橋梁工程
新竹市志第四卷經濟志下/交通/鐵路/鐵路設施/老舊橋樑工程,頁867-869。
- Sep 16 Mon 2024 13:38
新埔「大夫第」栽桃軒學堂-新埔新星戲院潘錦龍(潘成鑑之子)的故居-為清咸豐8年(1858年)由潘榮光所建-目前由牙醫潘裕民(潘錦龍之子)負責管理維護,並不對外開放。「大夫第」位於新埔劉氏家廟與潘家古厝的中間//新埔經理人潘朝棟/孝友傳家/新埔潘屋(亦稱新埔潘宅或潘氏古厝)由潘氏族人建於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新埔鎮和平街上眾宗祠中唯一屬「宅第類」的古蹟
新埔「大夫第」為清咸豐8年(1858年)由潘榮光所建,緊鄰潘家古厝的右側外護龍,昔日係作為教育子女的學堂用途,並提供老師住宿之用,又名為「栽桃軒學堂」。於日據時期整建,僅保留「大夫第」山門,為新埔新星戲院潘錦龍(潘成鑑之子)的故居。「大夫第」佔地約500坪,目前僅存「大夫第」山門與馬廄遺址,目前由牙醫潘裕民(潘錦龍之子)負責管理維護,並不對外開放。「大夫第」位於新埔劉氏家廟與潘家古厝的中間,以水泥高牆圍擋視線,其實一般的民眾,很難發現這是潘家的學堂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