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戒律嚴謹而有制度以致能傳承至今近五千年歷史。
一、 每一個宗教都有戒律,根據各宗教不同的生命倫理觀而制訂各自不同的戒律,也叫做教規,質言之,戒律就是各宗教體制內的法
公告欄
目前分類:客家、宗教、宗族、反核 (15273)
- Jan 10 Sun 2021 20:12
道教的戒律-「三皈九戒十二願」道教設戒,旨在約束道士言行,是防止「惡心邪欲」「乖言戾行」的規戒。戒者,解也、界也、止也。能解眾惡之縛,能分善惡之界,能止諸惡之漸。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教戒者,欲令人勸進長生,全身保命。」故戒者在於止惡防非,護正摧邪,以防範教徒興非為目的。律是約束道士言行,依據戒條所訂的律文,是以懲罰教徒犯戒為手段,合起來叫做戒律。因此道者除了遵守戒條,還要熟諳律文。
在佛教裡,鐘分大鐘和小鐘兩種。
大鐘,又稱為梵鐘、洪鐘、釣鐘、撞鐘、鯨鐘等等。因為它在撞響的時候,能夠清淨寺院梵剎,所以稱為梵鐘因為它的聲響洪亮致遠,所以稱為洪鐘;因為它是吊在鐘架上被撞擊而響的,所以稱為釣鐘、撞鐘。至於它又被稱為鯨鐘,則是因為在佛經中記載,海邊有一種動物叫蒲牢,它在遇見鯨的時候,常常會害怕地發出像鐘一樣的叫聲,因此人們就將蒲牢的形狀鑄在鐘身上,把撞槌做成魚形。由於蒲牢是遇見鯨才發出叫聲的,就用鯨來為鐘命名了。
《善鄰國寶記》(善隣国宝記)是一部日本古代的史書,共3卷,作者為僧人瑞溪周鳳。記載了截至文明7年(1475年)的日本和朝鮮、中國的交流史。
小作品圖示 這是一篇有關日本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善鄰國寶記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bit.ly/3s6lWvG
- Jan 08 Fri 2021 22:13
鳳陽巡撫,唐順之-1507-1560年進士-軍事家、武術家,曾破倭寇於浙江。武術方面的貢獻,唐著有「游嵩山少林寺」、「楊教師槍歌」、「峨嵋道人拳歌」-唐宋派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順之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
徐福和所帶來的童男童女後裔。最常見的就是日本的「秦」、「羽田」、「波多」和「鈿」等姓氏,這些姓氏在日文的唸法完全一樣,全部都是はた(Hata)。曾任日本首相的羽田孜,還曾公開說過自己家族就是當時的後裔,祖居還保有一塊寫著「秦陽館」的牌匾
13世紀初,元軍從海上大舉進攻日本,日本舉國之力進行了抵抗。在此之前,日本天皇作為最高的統治者,擁有者絕對的權利與威嚴。而通過抵抗蒙古元軍的侵略,大批優秀的武士階級開始走上歷史的舞台,站在他們後面的是實力強大的幕府將軍。當日本當時國內經濟形勢下滑,天皇政府無法支付大批抗元衛國的武士本應得到的報酬或撫恤金時,代表中央貴族階級的日本天皇與代表武士階級的幕府之間矛盾越發嚴重。實際上北朝天皇只是象徵意義上的天皇,實際權利掌握在幕府足利家族手中。所以,實際上的日本「南北朝」之爭,就是北朝幕府階級(武士階級)(軍閥)與南朝天皇階級(貴族階級)鬥爭白熱化的結果。元朝兩次攻擊(分別在1274年和1281年)代表皇權的三大神器,八尺鏡、瓊曲玉和草薙劍,因此從理論上說南朝比北朝更具正統性。南北對峙時期,南朝始終在綜合力量上遜於北朝,雖然數次打算反攻本州,收復京都,但限於實力而最終作罷。經過半個世紀的拉鋸戰,最終南朝破敗,1392年北朝將軍足利義滿動用武力迫使南朝後龜山天皇將神器交予北朝後小松天皇,南朝覆滅。此後歷代天皇均出自北朝後小松一系,直到近代日本進入明治維新。
去中國濱海之盜易,去中國衣冠之盜尤難
明朝朱紈任浙閩提督。因其處死海盜李光頭等九十六人,朱紈在捷報中宣稱道:「生擒佛郎機國王三名,一名倭王。」,御史陳九德彈劾其擅殺,「舉措乖方,專殺啟釁」,又彈劾柯喬、盧鏜「黨紈擅殺,宜置於理」。[3]周亮「請改巡撫為巡視,以殺其權。其黨在朝者左右之,竟入其請。」朱紈因而被革職,朱紈一再上書自明,明世宗下令逮捕朱紈進京審訊,朱紈憤而自殺,死前說:「吾貧且病,又負氣,不任對簿。縱天子不欲死我,閩、浙人必殺我。吾死,自決之,不須人也。」
- Jan 07 Thu 2021 17:28
不庭之國-無道;叛逆之國/「以王命討不庭。」
春秋戰國時代
以王命討不庭
- Jan 07 Thu 2021 17:07
曹社之謀,指滅亡他人人國家的陰謀-比喻亡國的預兆/秦庭之哭-指向異國哀求救援,或哀求別人幫助/「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曹社之謀
曹社之謀,指滅亡他人人國家的陰謀。 [1] 曹社,曹國人的社廟。 出自《左傳·哀公七年》。
- Jan 06 Wed 2021 12:43
沈光文的東吟社序-1685年臺灣第一個漢語文言詩人結社,後來改名為東吟社-文人沈光文邀14名成員是季麒光、華倉崖、韓震西、陳元圖、趙蒼直、林貞一、陳克瑄、屠仲美、鄭紫山、何明卿、韋念南、陳雲卿、翁輔生、沈光文成立「福臺閒咏」希望和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一樣,盛稱於千古/1686年詩人結社遭禁,要到道光、咸豐年間才有詩社創立
創第一所漢文學語言教育的私塾,第一位用中醫草葯治病救人,創作第一篇《台灣賦》,第一篇研究台灣地理文章《台灣輿圖考》,第一篇台灣散文《東吟社序》、第一篇台灣格律詩《文開詩集》、參與創辦台灣第一詩社“東吟社”。
- Jan 05 Tue 2021 21:10
黃牛/水牛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所以得名水牛/臺灣牛較可靠的證據是由荷蘭人輸入,在那之前臺灣恐無牛水牛?(1697)郁永河-竹塹(新竹)、 南崁一帶的山區,野牛非常多,經常成千上百隻整群出沒。原住民有辦法捕捉野牛,加以馴養,用來拉牛車。牛車的來源大半是這樣取得的。民間運送貨物及交通工具都以牛車為主。家家戶戶都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