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神,因此在冬至這一天,大家會將家裡的器物清理乾淨,並且把湯圓黏在上頭,這種黏湯圓的儀式叫做「餉耗」,代表人們對萬物的感恩之心。而「沉島傳說」就與這個「餉耗」的習俗有關。「燈猴」是過去油燈時代,用來點燈照明的竹製燈架。根據記載,台灣曾發展出在除夕這天「燒燈猴」的習俗,相傳燈猴若三年不燒,就會變成妖怪作亂

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

閩南、台灣民間傳說的妖怪,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在牆上舊式油燈架(浙江也有),由十二片竹板製成,塗紅漆、再描金,因為外形像蹲著的猴子所以叫燈猴。
傳說燈猴過得久了會變成妖精,會趁著過年送神後時把人類消滅,但計劃被觀音發覺,玉帝派天官把它驅除。送神前一晚會有燒燈猴的風俗。並念「燈猴人厝代代富」「燈猴燒成灰,厝內逐項有。」之類的吉語。
冬至時人們用湯圓祭拜各種生活用品,因為燈猴浸了油很髒,唯獨沒有慰問它,燈猴心裡不平衡,趁機上天向玉帝告人類的狀,因此玉帝決定在除夕將大地沉默來毀滅人類,二十四日灶君帶著神仙或觀音為人類講情,到了元旦將大地沉默來毀滅人類,二十四日灶君帶著神仙或觀音為人類講情,到了元旦不會燒掉大地燈,每年都會把大地燈燒掉。
同安縣認為燈猴為壓歲錢故事的熱情紀妖(原名知妖) https://bit.ly/3Qvv3DL
---------------
燈猴告狀,差點讓台灣在過年時沉沒?
相傳,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是台灣民間傳說中的精怪,由燈架轉變而來)終年舉著蠟燭,看著眾神享受奉祀,但百姓祭祀時卻老是忽略了祂。燈猴相當不滿,就向玉皇大帝控訴台灣人好吃懶惰、浪費食物又忘恩負義,玉帝聽信燈猴的話,命令龍王在除夕的時候降下洪水,將台灣島淹沒!灶君(東亞民間信仰中主掌廚房和飲食的神)得知此事,急忙告知家中百姓,並拜託觀世音菩薩向玉帝求情。百姓得知台灣將沉沒,就在沈島前夕將家中供奉的神祇送返天庭,以免受波及,這便是台灣傳統新年「二十四送神」的由來。由於剩沒幾天台灣島就要沉沒,島上的居民紛紛把握最後的時光,準備安詳地迎接末日來臨。除夕傍晚,宰雞殺豬祭祖以告別祖先,並烹煮家中所有糧食與家人共進最後的晚餐(祭祖和圍爐的由來)。晚宴之後,將錢財分與下一代期待年輕人有存活的機會(壓歲錢的由來)。最後一夜,全家相聚等待共赴黃泉的時刻到來(守歲的由來)。而午夜過後,由於觀世音菩薩求情成功,台灣並沒有沉入海底,於是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
年初一,拜年行春:百姓出門相遇時,互道「恭喜」慶祝重生,感謝神明庇佑。
年初二,回娘家:已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探視父母是否平安,並共享用午餐。
年初四,接神:百姓確認沉島危機解除,於是將諸神迎回家奉祀。
年初五,立春開市:慶祝告一段落,除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現今成為開市的日期。
過年習俗時間軸,很值得大家熟記~
農曆16:尾牙,原本用來祭拜土地公/灶神,現今多用來酬謝員工一年的辛勞。
農曆24:送神,焚燒雲馬給神明當交通工具,送家中神明回天庭。清黗,送神後才能趁機進行大掃除。
農曆25:挽面,婦女在這天要修整儀容,準備過年。天神下降,玉帝派天神下凡探察善惡,婦女禁止在外面曝晒內衣褲以免冒犯神威。
農曆29:除夕,俗稱廿九暝,當天要祭拜祖先、地基祖,換貼春聯趨吉避凶。
燈猴告狀,差點讓台灣在過年時沉沒? | 綠果先生冷知識 https://bit.ly/3EsdlxT
-------------------
春節,象徵著一年之初,也是華人文化中重要的傳統節日。一提到過年的由來,就一定會想到「年獸」的民間傳說。不過,台灣也有一則關於過年的「沉島傳說」喔!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台灣島要沉沒到大海裡?而這又跟過年有什麼關係呢?
過去,人們認為萬物皆有神,因此在冬至這一天,大家會將家裡的器物清理乾淨,並且把湯圓黏在上頭,這種黏湯圓的儀式叫做「餉耗」,代表人們對萬物的感恩之心。而「沉島傳說」就與這個「餉耗」的習俗有關。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本《地瓜島過新年》,說的就是沉島傳說的故事唷!故事一開始,介紹住在地瓜島上的人們,還有守護土地的眾神,其中有位掌管油燈照明的神,叫做「燈猴」。有一天,眾神在聊天時,說起人們在冬至這天,會把家裡打掃得乾淨又整潔,還會準備好吃的供品跟湯圓「餉耗」神明。
可是,辛苦守護光明的「燈猴」卻被遺忘了,於是燈猴大發雷霆,氣得跑去天庭找玉皇大帝告狀,說地瓜島的人民偷懶、不肯耕作,玉皇大帝往下一看,果真如燈猴所說。於是,為了懲罰百姓,玉皇大帝下令降下大雨,準備在除夕這天淹沒地瓜島。當島上烏雲密布,開始降大豪雨時,人們知道大難臨頭,趕緊把家裡供奉的神明送回天庭,並通知遠方親人回來圍爐,一起度過最後一晚。這一晚,大家穿新衣,長輩將錢財分給兒女,祈禱孩子能平安度過此劫。
到了隔天一早,意外地,地瓜島並沒有沉沒,人們驚訝之餘,也不忘彼此恭喜、祝賀,這就是屬於台灣本土的過年傳說。究竟為什麼地瓜島沒有沉沒?過程中出現了哪些轉折呢?就留待你去發現囉!
其實,「燈猴」是過去油燈時代,用來點燈照明的竹製燈架。根據記載,台灣曾發展出在除夕這天「燒燈猴」的習俗,相傳燈猴若三年不燒,就會變成妖怪作亂,「沉島傳說」大抵也跟這個有關。隨著時代變遷、物換星移,自從電燈取代油燈照明後,燈猴傳說也不復記憶了。
不過,這段傳說,演變成在除夕這天祭祖、吃團圓飯跟發紅包的習俗。尤其是除夕這天,親友們齊聚一堂,圍著滿桌飯菜,一起圍爐吃年夜飯。餐桌上的菜餚,也都有特別的象徵意涵,比如吃魚代表年年有餘,年糕代表年年高升,菜頭粿代表好彩頭,長年菜則有祝福長壽的意思,當然還少不了熱氣騰騰的火鍋,火鍋也代表「團圓」的意義唷!總之,不管餐桌上準備什麼料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就是特別美味,你說是不是呢?
【星球童話】 《地瓜島過新年》 台灣島要沉沒了? https://bit.ly/3EGQ1MX
-----------------------------------------
竹製油燈架(燈猴)
燈猴即早期油燈架,臺灣在1930-40年代仍普遍使用油燈,在平價的玻璃油燈出現以前,一般家庭常以竹子做為燈架的油燈,可提可掛或平放。這件燈猴使用竹管經劈剖修削成竹條、竹片,以榫接嵌入等工法製作而成,為此類器物中的佳作
竹製油燈架(燈猴)|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18YiSA
-------------
燈猴,最初是福建漳州、臺灣一帶對油燈架的稱呼,兩地在除夕有「燒燈猴」的習俗。一說是台灣民間傳說中的精怪,由燈架轉變而來,在台灣的除夕傳說中,燈猴曾經為了毀滅島上的人類而向玉皇大帝誣衊人類怠惰,差點造成台灣島沉沒,也促使台灣過年時相關習俗的出現,此完整故事最早的文字紀錄出自1936年李献璋的《臺灣民間文學集》[1]。
簡述
燈猴源自民間過去裝著燈油盤、以鉤子或孔固定在牆上的燈架子,以竹子製成形似靠背椅,漆成紅色並描上金色的花紋,內置一小陶盆,裝上花生油,用燈芯浸在油裏點火照明[2]:2579[3],是生活中的照明設備,因為外型很像隻蹲著的猴子而被稱為燈猴,但也有人認為是「燈鉤」的誤傳或閩南語發音類似。由於過去人們相信萬物有靈,因此燈猴也逐漸轉變為由燈架而生的靈魂或妖怪的形象,據說只要燈架放超過三年就會變成燈猴[4][5]。
另有一說:舊時漳州人習慣稱油燈爲「燈猴」與「登侯」諧音,有登上侯爵之位的祝福,表達向上進取的願望[6]。
習俗
過去的人們有在除夕或元宵節的時候燒燈猴的習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印的《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表示這是因為竹製的燈猴容易高溫變形,造成燈油碟放不穩而發生火災,因此每年都會燒掉舊的並製作新的,據說到日治時期前台灣都還有這種習俗。[7][8]。
舊時在漳州,除夕燃放鞭炮後燒燈猴,寓意喜慶和除舊迎新,舊燈猴燒後要將灰堆成12堆以卜明年各月天氣,並取燈猴灰放入家中的烘爐,家長念道:「燈猴燒成灰,厝內逐(每)項有」,意為明年將有大發展[2]:2579[3];道光年間的彰化亦有「燒舊竹燈鉤」後以同樣方式占卜明年天氣的習俗紀錄[9]。
過去人們在冬至的時候,會在生活器具上黏上湯圓,慰勞它們在過去一年為人類的貢獻,稱為「餉耗」,但有一年,人們不小心忘記黏湯圓在燈猴上,燈猴一氣之下向玉皇大帝告狀,誣衊人類好吃懶做、浪費食物又忘恩負義,玉皇大帝也聽信燈猴的話,命令龍王在除夕的時候降下洪水,將台灣島淹沒,其他神明勸阻都無果[10][1][11]。
迎接末日[
其他器物神知道這件事後相當驚訝,連忙一方面向天庭求情、另一方面托夢通知眾人;也有說法認為是年底尾牙(過去是人們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土地公的祭祀活動)的時候,土地公於心不忍而通知人們末日的消息,要他們趕快做好準備,同時也請求觀世音菩薩(另有說法是灶神)幫忙向玉皇大帝求情。
得知台灣即將毀滅的人們認為逃不了,選擇坦然面對,他們先將家中供奉的神明送回天界,避免祂們被自己波及,並且在除夕當天烹煮家中所有的食物來祭祖並告別祖先,而所有在外工作的親戚也回到家裡團聚,圍成一圈吃最後一餐,吃完之後,長輩將財產分給家人,作為他們在黃泉路上的旅費,家人也不再睡覺,一起等待最後一刻。
這段過程日後也演變為台灣人過年時的各項習俗,如送走了神後,天上派遣天兵天將下來鎮守沒有神明庇佑的人們,成為日後「二四送神、二五神下降」的由來、另外還有祭拜祖先、圍爐、壓歲錢、守歲等[10][5][11][1][7]。
新年[編輯]
到了隔天早上,洪水卻沒有降下,原來是因為玉皇大帝在眾神的求情以及派遣神明下凡查看情況後,認定燈猴是在謊報而收回命令,燈猴則是受到了懲罰
人們發現自己還活著,相當驚喜,於是先燒香、放鞭炮感謝神明庇佑,稱為「開驚」;並且出門前往寺廟祭拜、探望鄰居的平安,互道「恭喜」,也就是今日的「走春」;隔天為了確認妻子娘家的安全而回去探望親戚,成為「回娘家」的習俗;到了第四天,被事先送走的神也被請了回來,也就是「濟神」;第五天確認全島平安無事後,重新開市、恢復平常的工作,這一連串行為也成為日後過年的習俗[10][5][11][1]。
後續
沉島危機結束後,人們聽說一切都是燈猴搞的鬼,為了預防牠再惹禍,每年都會將家裡的燈猴燒掉。周謝宏認為在結局記載「燒燈猴」習俗,證明其和年獸同為解釋過年習俗的「解釋性神話」。[7]:32
其他
其他版本[
除了降下洪水外,也有版本的除夕傳說是以地震的方式來毀滅台灣
燈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RViYk


從燈猴故事看見萬物有神的概念
但如果從臺灣本土的神話傳說來看,則可能與萬物皆有神的觀念有一定關聯。而要談這概念之前,還得先從一項臺灣先民常用的器具——燈猴,開始說起。
現今臺灣社會並不似舊時以油燈照明,在玻璃油燈出現以前,富貴人家以較好的陶瓷或金屬製燈架油燈照明,一般家庭常以竹製燈架的油燈照明,這類竹燈架約五寸高,被稱為燈猴。不過竹製的燈猴容易皸裂污損,因此以前的人每到除夕就會把舊的換掉,避免燈猴變形崩壞,使油碟因放置不穩而有發生火災的危險。
也因此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每當到了冬至前夜,家家戶戶都要預備湯圓祭神祭祖,並將湯圓黏在水井、灶台、水缸、米甕等家庭器物上,以慰勞它們終年的操勞與辛苦,這習俗被稱為「餉耗」。但有一隻燈猴,卻因人為疏忽被遺漏了,便對此不滿,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說人類的壞話,說凡間百姓忘恩負義、浪費食物,於是玉皇大帝便命龍王在除夕時降下大水將臺灣島淹沒(有一說是沉島)。後來經眾神向玉皇大帝說明,玉皇大帝才知道一切都是燈猴的謊言,因此免除了本將發生的浩劫,並懲罰了燈猴。而這也成了元旦、新年等節日的起源。
從這一故事來看,很明顯可看出與中國大陸「除虛耗」的概念有所不同,反倒是與感念萬物辛勞、萬物皆有神的民俗信念有關。著名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爵士(Sir James George Frazer)在其著作《金枝》(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中便指出人類對時間的看法不外乎循環時間與線性時間,前者屬於農耕民族的傳統,後者則屬於遊牧民族的習例。
時間觀念的不同,也自然影響他們對萬物本有的起源及靈魂應歸依何處的看法。簡單來說,循環往復的時間觀,造就死亡不過是另一旅程的重複開啟之路的觀念,故容易產生萬物有靈的泛神概念。對應到臺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架構,再加上流傳久遠的燈猴民間故事,興許可略見這當中的一二脈絡。


【燈猴】火屬性
燈猴,被遺忘的小燈仔。
以前每到冬至,人們就會將湯圓黏在家裡各個器物神的身上,以感念它們一整年的辛勞。然而某年卻不小心遺忘了負責油燈的燈猴,這讓牠非常不是滋味,跑到玉皇大帝面前告狀台灣人都好吃懶做、不知感恩。
玉皇大帝選擇相信燈猴的說法,打算降下大洪水淹沒整個台灣。還好其他知情的器物神不斷向玉皇大帝說情,才使台灣免去了一場災難。
雖然這個小報告差點使台灣迎來末日,但燈猴仍然是隻可愛的小猴子,而且牠也已經來妖記洋行懺悔了,下次可別再把牠給忘記啦妖怪介紹|燈猴 https://bit.ly/4htqSUJ

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


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燈猴告狀/神桌上的燭臺稱為燈猴為閩南地區竹做的像椅子一樣可掛

傳說裡的心理學:#燈猴
【故事大綱】
一直以來,人們都會在冬至的那一天煮湯圓,但湯圓並不會自己全部吃完,而是會留下部分沾黏在家中的器具上,分享給它們,以慰勞這些器物一年來的辛勞,稱為「餉耗」。但有一次,人們在分享湯圓時竟然忘了給燈猴(即燈鉤,神桌上的燭台或燈架)。燈猴覺得自己被人類忽略了,一狀告上天庭。
他告訴玉帝,人類非常浪費食物,把湯圓當成玩具到處亂黏,不懂得惜福。玉皇大帝相當生氣,決定降下洪水,要淹沒全島。眾神紛紛勸阻,但玉帝心意已決,說什麼也不願收回命令。
在年底尾牙時,百姓酬謝土地神,土地神不忍,一方面預先告知他們即將到來的命運;一方面趕緊聯繫觀世音菩薩,請他一起和眾神說服玉帝收回成命。人們知道末日將臨,只得無奈接受。他們祭祖、拜神,將神明送回天庭,以免受到波及。四處遠行的人們都趕回來了,選在除夕當天聚在一起圍爐,和親人一起享用最後的晚餐,同赴此難。吃完飯後將剩下的錢財包成紅包分給大家,以便黃泉路上使用,並共同守歲到最後一刻,直到洪水來臨。
沒想到,天亮之後依舊沒有等到洪水。原來是玉皇大帝在收到觀世音菩薩的求情之後,重新訪查此案,認為是燈猴誇大其詞,於是撤銷原旨,並下令處罰燈猴的誣告之罪。於是百姓燒香、放鞭炮以為慶賀,並紛紛前往親友家中互道恭喜,並到寺廟裡祭拜神明,這就是走春的由來。隔天,也就是初二,則趕回娘家探望。第四天迎請神明回家,第五天就恢復了正常工作,重新開市。這一連串的行為後來就變成了過年的習俗。
【故事分析】
這則傳說最早出現在1936 年李獻章出版的《臺灣民間文學集》,但除夕燒燈猴的習慣在清代臺灣就已流傳,日治時期探討臺灣民俗的雜誌《民俗臺灣》也有燒燈猴的記載,裡面提到,燈猴若是三年沒燒,就會化成妖怪作祟,因此臺人過去一直有著燒燈猴的習俗。燈猴燒化後留下的灰燼分成12份,可以用以占卜來年12個月的運勢,不知此法如今安在哉?
傳說中第一個讓我們注意到的問題是,為何妖怪燈猴的個人意見可以上達天聽,使玉帝不願採納眾神的意見?在中國文化裡,妖與仙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在狐仙一章裡我們談過,百姓習慣尊稱狐狸精為「仙家」,而不稱其為妖。《西遊記》裡更是妖仙不分,兩者身份的區分是動態的,得看他與人類或天神之間的關係決定。當玉帝與孫悟空交惡時,稱他「大膽妖猴!」當關係和緩時,眾神又改口稱他大聖、上仙。悟空沿路斬殺的妖魔多有原先寓居天庭的神仙,男配角豬八戒與沙悟淨同樣是由天界貶入凡間而成為妖怪的天將。換句話說,妖與仙的身份是浮動的。在《搜神記》裡,鬼、狐、妖怪這樣的名詞也有混用的情形。干寶所記載的「鬼」故事,常有主角是狐狸的現象,而其文中不僅會稱其為鬼,也會稱其為妖怪。
做為托燈的燭台,燈猴是負載著燭光,卻長年處於暗處的器具。凡有光的地方必定有影,#能照亮他處的燭台唯獨照不亮自己的底座,這種被燈具所阻擋而形成的陰影,俗諺中稱為「#燈下黑」。也就是說,近處最容易滋生看不見的黑暗,越應清楚明白的地方卻反而容易藏汙納垢。肉必自腐而後蟲生,就是同樣的道理。
不管是因為燈架的外型像猴子,還是「鉤」與「猴」發音類似,猴子與人類一樣都是靈長類動物,但卻長著尾巴和長毛,野性難馴,是介於動物與人之間的存在,因此稱猴子為「#半人」也無不可。故而我認為以猴子為主角的傳說,其闡揚個體化的意味往往相當濃厚。剛談過的《西遊記》就以猴子做主角,象徵我們總是四處攀緣的心智,難以定下來安處。《西遊記》的猴子大鬧天宮,燈猴傳說的猴子則差點毀滅世界,這絕非偶然。它們同樣都用猴子來象徵人類躁動的內在,一刻都難以停歇。石猴孫悟空在甫誕生之際,便目運金光,直沖天庭而去,驚動了玉帝一班人。而燈猴則長年在神桌上安放,馱著燭台,以燭光照耀神像。兩者顯然都在暗示著,這個發展未全的人類,這隻只有「半人」身份的猴子雖然有著野性的外表,其本質仍舊充滿著豐沛的靈性。燈猴因此處於妖與仙之間,其馱負光明的角色甚至能受到玉帝的信任也就不足為怪了。
每年的冬至,家中內外的所有器具都能分得一口湯圓,唯獨燈猴被忽略了,他氣得一狀告上天庭,但卻巧妙地將人類用以犒賞家中器物的「餉耗」扭曲為刻意對食物的浪費。同樣的行為卻因為觀點的不同產生了相反的解讀,就這點而言,玉帝確實受到了蒙蔽,燈猴的不良居心因此得逞。剛剛提過,猴子是「半人」,燈猴則長年待在燭光底下未受注意的黑暗裡。這一切無不暗示著 #燈猴就是臺人集體心靈的陰影。當人們享受著燈猴的服務,利用其頂頭上的光亮祭祀神明與祖先時,竟把苦難、責任全給拋在腦後,壓在了影子底下。
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那一天過後,晝夜的時長即將翻轉。在這樣的時刻,忍耐一年的陰影終於爆發了。他拒絕成為被光明所鄙棄的對立面,做為犒賞全家器物的日子,他理當得到應有的那一份。「家」象徵著我們整體的人格,被遺漏的燈猴就象徵著我們從未予以注意的心理功能或自身的負面特質。一個有思維頃向的人,就容易忽略他的情感;一個信賴直覺的人,就會懷疑感官。使用自己的優勢心理功能來過生活通常比較輕鬆,問題是人生並不簡單,往往需要我們發揮各種功能來應對才行。因此人們會把他不習慣的劣勢功能給壓抑或投射出去,讓其他人來幫自己承擔。
舉例來說吧!不習慣情感表達的父親負責賺錢養家,把教養子女的責任都交給太太處理。婚姻與家庭中的分工是很常見的,但長此以往卻會使雙方漸行漸遠。在這種分工底下,每一方都不再是自己,不再是完整的人,而是一個「角色」,或一種「功能」。夫妻因此成為了一組分工完善的雙人小隊,卻不是能彼此安慰與身心交流的伴侶。他們都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另一半」,而不是自己生命的全部。
#深度心理學鼓勵人們走向完整,而其關鍵之一就是將我們的劣勢功能從人格的陰影處重新尋覓回來。許多人在中年以後都會開始受前半生失落的另一半所吸引。原先忙於家務而沒有自己生活的家庭主婦在孩子長大之後開始變得活躍,二度就業、學習新知、努力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這往往使得原先仰賴妻子打點日常生活的先生受到刺激。在健康的狀態裡,受到刺激的先生會開始跟著面對和學習原先不熟悉的家務,自己做早餐、晾衣服、幫忙洗曬被單等,妻子的整合行動從而也鼓勵了先生走向個體化。但在不健康的狀態下,受到刺激的先生可能就會感到憤怒,因為他原先習慣的生活被破壞了,變得不再那麼舒適與安全,因此有意無意地限制妻子的自我成長之舉。
光從此點就可明白,為何學習深度心理學如此困難。因為它要求我們面對自己不擅長的那一面,而不是要我們只顧著發展自己熟悉的那一面。後者追求的是完美,也就是在一個小點上讓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前者則追求完整,也就是在整體的層次上,使自己的生命經驗盡量開展成一個圓。
受到忽略與遺忘的劣勢功能躍上了天庭,並看似成功地迷惑了象徵著人格核心的玉帝。在深度心理學裡,做為人格核心的不是自我,而是位於集體潛意識中的「自性」,此處是以玉帝為象徵的。自性是完整的代名詞,他在潛意識中驅動著每個人的自我逐漸往他靠攏,也就是驅動我們向完整前進。因此 #玉帝的發怒並非遭到蒙蔽,而是刻意為之,目的是使自我面對內在的陰影與劣勢功能。他下旨毀滅臺灣,毀滅人類!
臺灣是一座島嶼,將島淹沒至大水中,象徵著要以潛意識淹沒意識,這是兩極以暴力的型式強行接觸的意象。兩極的接觸在深度心理學裡指的主要是自我與自性、意識與潛意識的碰觸或會合。兩極接觸之所以重要,在於絕大多數的人都拒絕我們內在還有一個我們不認識的自己,他們相信意識層面的自我就是一切,就是權威。而這都妨礙著接觸,自然也就妨礙著完整。
潛意識有時是暴力的,特別是我們拒絕回應他的時候。先是不可解的夢境,然後是偶而出現的身心症狀,最後症狀越演越烈,乃至以現實的苦難表現出來。孩子沈迷於網路,另一半藉故工作不想回家,職場上的紛爭,外遇,失眠,體重問題等等,這些看似自外於我的麻煩事,常常也有著個人內在生活失衡的因素。
這種內外在生活趨於一致的狀況被稱為「#共時性」,它在關係議題中特別凸顯。
眾神力勸玉帝未果,最後由土地神在尾牙時透露給了人類。人類似乎沒有反抗,而是很坦然地接受了。在這裡,我們看見了本傳說的特別之處。因為反抗命運的主題在西洋神話裡俯拾即是,例如著名的伊底帕斯和追尋永生的吉爾伽美什,但燈猴傳說裡的人類卻顯得很淡定,在這裡極力反對的不是人類,而是諸神。
有趣的是,人類並非不積極,但 #他們採取的積極作為不是抗議,#而是情感聯繫與接受命運。首先送回諸神,以免祂們受牽連。其次趕緊回家,和家人在除夕夜齊聚一堂。換句話說,這則臺灣傳說透露的同樣是臺灣人表現陰性面的傾向,在遇見不可違逆的命運時,在臺漢人的傾向總是緊緊地與陰性心靈相依。他們選擇連結,選擇共同承擔,而非責怪玉帝的不公。在六郎傳說裡討論過的土地公也透露了類似的意涵,玉帝是天神,屬陽性面,而作為地祇的土地神則與陰性面更為接近,因此一邊預告臺人做準備,一邊則找上了觀世音菩薩做幫手。
觀世音菩薩象徵著母性/陰性的心靈,在陳守娘傳說裡,祂接在廣澤尊王之後和陳守娘約法三章,從而收服了她,這表示在臺漢人更願意接受母神的調解。同時在這則傳說裡,也表現出依賴母神來重與玉帝取得和解的特色。移民社會本應陽盛陰衰,何以會接連出現這樣母神特質濃厚的傳說呢?唯一的解釋是補償功能的作用,目的是讓在臺漢人的意識態度獲得修正。
圍爐之後,錢被放在紅包裡分給了大家,作為黃泉路上的旅費,然後眾人一起熬夜,等待天亮。易言之,#大家一起待在黑暗中,#試著理解黑暗,讓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結果天亮之後什麼都沒發生,原來是玉皇大帝接受了觀世音菩薩的懇求,饒恕了人類!但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玉帝的饒赦正是守歲的結果。讓我們回想一下,燈猴是誰?燈猴就是光明底下照不著的黑暗處。他選擇在冬至告狀的原因,是因為陰影再也受不了人格面具的欺壓和忽略。作為整體人格的一部分,陰影在一年之中黑夜最長的日子取得了能量,反噬了意識層面的自我。但人類卻接受了它,在自性的壓力之下,人類終於在除夕那一晚進入了黑暗,與陰影同在。這個選擇就是我屢次談的「#轉身」。
《地海巫師》中的格得轉身擁抱影子,《燈猴》傳說裡的臺灣人轉身擁抱暗夜,陪著暗夜直到天明。當黑暗得到了足夠多的理解,黑暗終於成為我們的一部分,燈猴的怨氣隨之化解。#和解取代了對抗,新的一年於焉到來!
這才是新年的意義。
#除夕是我們與前一年的黑暗和解的重要日子,唯有做到這件事,我們才迎來新的年度和新的自己,然後用一個嶄新的自我迎接來年的困難與任務。燈猴的發難,玉帝的懲罰,守歲的心理學意義,因此全部指向了同一件事。人們難以置信地去外頭探訪,拜訪親友,於是演變成走春與回娘家等習俗,這是新生自我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感恩心的證明。其實世界仍然是那個世界,只是整合陰影後的我已不再是原來那個我。世界是內心的延伸,當我的內心充滿感謝與好奇之情,世界亦隨著變得可愛可親。
確定親友健康安全後,初四迎神,初五開工。這象徵著人的心再次取得與神聖之間的聯繫,很有意思的是,傳說暗示我們,與親友之間的連結在先,與神聖的連結在後。易言之,先俗後聖,而非反之。人若一心求道,也必不可遺忘與怠慢了在世俗之間的責任才好。初五之後一切恢復正常,我們繼續在新的一年努力,在年末轉身陪伴這一年遺落的黑暗,如此周而復始,終於形成過年的習俗。
燈猴傳說將過年習俗與世界的毀滅和重生相聯繫,生死之間的對立和過年的「跨越」主題彼此呼應。後者本是一個時間再也無法回頭的客觀事實,但 燈猴傳說卻向人們保證,#穿越了黑暗之後迎來的是光明,從而鼓舞人們面對自身的陰影。故事甚至提供了陷入死亡焦慮時的自救方法,那就是與人的聯繫。在關係裡,我們才會找著直面死亡的勇氣。關於命運,臺灣漢人的集體心靈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受力。不反抗、不爭辯、而是 #以陰性心靈的大海承受苦難,等待春暖花開。
在其他的過年傳說裡,比較流行的還有「年獸」的故事,但其意義則有所不同。
「年」是一頭怪獸,常在年末出來騷擾人類。他害怕爆竹聲以及紅色,因此人們在年末時張貼紅色春聯與斗方,又燃放爆竹驅趕年獸,以求平安。因此初一時大家會出來相互探望,看看親友是否安好,並恭賀彼此又過了一個年,祝福來年依舊健康平安。
這則傳說相對單調,把年視為必須驅逐的怪獸。年獸無疑地象徵著陰影,這從他害怕紅色就可以看出端倪。紅色是火的顏色、太陽的顏色。易言之,年獸害怕光明。故事中的人與陰影處於對抗關係,年獸的定期到訪象徵著陰影的回頭,但此傳說裡並沒有與陰影對話的願望,而是用暴力的手段回敬黑暗。因此這個故事反映的是人們對待陰影的不成熟態度,從心理學角度看,比起燈猴傳說遜了恐怕不只一籌。
妖怪不是別的,他是我們黑暗所投射出去的產物,燈猴更是其中最為凸顯的例子。故事末的燈猴受到了處罰,但我們依舊使用燈猴來舉火,繼續與他保持合作,讓他上頭的燭光引領著我們親近神靈。人們因此得以繼續和燈猴相互陪伴,反省自己過去曾犯的錯。永遠記得分一點湯圓給那個為我們承擔黑暗的燈猴吧!他不是別的,他就是我們拒絕看見的那一部分,認識他,親近他,與燈猴保持友好,年復一年地和陰影保持協同,讓這個可愛的妖怪成為我們個體化路上的好幫手。
(9) Facebook https://bit.ly/4jTq5Oj


什麼是燈猴
本報的調查記者親自訪問過自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他們也都說年獸的傳說是他們在學校課本裡面才學到的,學齡前聽家中長輩和地方耆老的說法都是燈猴的故事。
什麼是燈猴?這裡科普一下,我們在家中安神祭祖的時候,神像以及祖先牌位的旁邊一定會有兩盞紅色的燈,燈泡下面有兩個金色的燈架,因為經過信徒以及家族長年的祭拜和薰陶,這些燈架也逐漸產生了靈性,這種靈性讓他們化為所謂的燈猴,相對於神像、牌位、神桌、燈泡等而言,燈架大家常常忘記清理,所以燈猴非常的生氣。
這裡要補充一點,另一種說法是有一年人們忘記在冬至時用湯圓祭拜燈猴,所以燈猴非常的火大,一氣之下向玉皇大帝告狀,誣衊人類好吃懶做、浪費食物又忘恩負義,玉皇大帝也聽信燈猴的話,命令龍王在除夕的時候降下洪水,將台灣島淹沒,其他神明勸阻都無果
後來玉皇大帝查明原因之後發現是燈猴誣告,收回降下大雨的命令,懲罰燈猴。在洪水降下的前一天,台灣人先將家中供奉的神明送回天界,避免祂們被自己波及,並且在除夕當天烹煮家中所有的食物來祭祖並告別祖先,而所有在外工作的親戚也回到家裡團聚,圍成一圈吃最後一餐,吃完之後,長輩將財產分給家人,作為他們在黃泉路上的旅費,家人也不再睡覺,一起等待最後一刻。這就是除夕跟壓歲錢的由來
至於發現洪水沒有來,所有人放鞭炮並且互道恭喜,這就是大年初一走春的由來
別再聽年獸的唬爛故事
其實從燈猴的故事和年獸的故事就可以發現,年獸的故事完全不符合台灣的文化地理首先年獸的形象來自於《神異經》之中的山臊,「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以竹著火中,烞熚有聲,而山臊驚憚遠去。」西方山中跟台灣什麼關係?以台灣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怎麼樣都是東方山中或中部山中才對。即便以大中華的角度去考證,台灣也是在東南方,沒有關係。
燈猴的故事彰顯了兩個特色:1.台灣多雨的島國氣息2.台灣的農曆新年由來是所謂的末日傳說,跟中國那種一年一度來侵擾一次(中國古代年節到了官府都會來稅收)的邏輯不一樣。燈猴的傳說還有一說是用地震,你就可以發現造成台灣人恐慌的不是妖怪本身,而是自然天災,代表台灣對地震和豪雨的懼怕。
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就不要過年:我就不承認怎樣
其實台灣有自己的創世神話、自己的妖物、自己的孤魂野鬼跟自己的文化獨立性,不承認自己是台灣人,那就不要領壓歲錢不要吃團圓飯,因為這些都是燈猴傳說留下來的。
過去的人們有在除夕或元宵節的時候燒燈猴的習俗,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竹製的燈猴容易高溫變形,造成燈油碟放不穩而發生火災,因此每年都會燒掉舊的並製作新的,燒掉的灰還可以拿來占卜新一年中整年的氣候變化。而燈猴告狀傳說的出現也很有可能受此影響
台海之鷹 | 和年獸無關的台灣農曆新年:燈猴 https://bit.ly/3QeNY5e


燈猴是台灣早期的傳說,相傳在冬至這一天,人們煮湯圓除了自己吃之外,為了表示對家裡器具的感謝,也會把湯圓沾粘在桌子椅子等家具上,表達慰勞和感激,這個動作是有專有名詞的,稱為餉耗,但偏偏這一天,台灣人遺漏了燈猴,忘記把湯圓分給神明桌上的燈猴。
鐘穎老師說燈猴是台灣人非常有深度的一篇故事,即使放在世界傳說神話預言行列中,仍舊是頂尖數一數二的有內涵,因為這篇故事的主題,在講人如何與內在陰影和解的過程,並解釋了過年習俗的由來。為了響應推廣燈猴的故事,我不像鐘老師那麼會講,一講講兩個小時,我就摘錄我收到的幾個重點分享給大家,想要聽更詳細的完整版請追蹤愛智者書窩粉專,歡迎去看老師的直播唷~
-----------------------------
從前從前,人們相信萬物皆有靈,因此會把祭品貼在生活物品上慰勞萬物生靈。
但是某一年,人們卻忘記了「#燈猴」。「燈猴」其實就是燈架子,負責扛著蠟燭燈油照亮人們生活。祂每天累得半死卻被人們遺忘,​ 氣怫怫 khì-phut-phut 地向玉皇大帝告狀說人類 #又醜又笨又不用功 ,玉皇大帝於是下令降下洪水淹沒台灣島。
其他萬物神靈連忙託夢告訴台灣人世界要毀滅了,台灣人覺得反正逃不了(好容易放棄?),乾脆趁最後好好與家人團聚,一起吃最後一餐、平分錢財供黃泉路上用,並齊聚等待生命最後一刻。
沒想到天亮後竟無事發生,原來是玉皇大帝收到 #事實查核 證明燈猴造謠,因此收回成命!台灣人發現自己活過除夕,於是燒香放鞭炮謝神保佑,再與親朋好友互道「恭喜恭喜」慶幸逃過一劫。
這就是屬於台灣的新年傳說,是不是滿有趣的呢?今年過年就把這則故事分享給家人聽吧!https://www.instagram.com/p/CZUXo75P5Ek/?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zRlODBiNWFlZ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