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在很多國家都是傳統美德。這對個人來說沒有問題,但對國家來說,節約就意味著消費減少。要知道,我們的消費就是別人的收入,消費減少意味著企業收入減少;企業收入減少,經營困難,就要削減產量,解僱工人;工人收入減少,甚至被解僱,就更不敢消費了,從而進一步減少企業收入;然後企業再減產,再裁員……如此反覆。所以,愈節約,國家愈窮,形成「貧困循環」。:如果居民不消費,把錢都用於儲蓄,那麼儲蓄的錢也會被銀行用貸款的方式轉移到企業手裡,用於增加投資。投資也是GDP的一部分,還能順便解決就業問題。GDP的四個組成,我們就不難理解凱因斯鼓勵個人消費的原因了。你不花錢,別人怎麼賺錢? 反過來說,別人不花錢,你怎麼賺錢?
為什麼記帳會讓窮人愈來愈窮?因為記帳會讓窮人成為事後諸葛,查帳則會讓富人洞燭機先。窮人總是在數字上下文章,只是加一塊減一塊就像發生什麼大新聞似的,這樣的觀念,只能計算眼前擁有的收入與支出,而無法衡量未來的資產與負債,因此就只好在加加減減的小錢中庸碌一生。富人不會把時間花在沒有效益的事情上,他們不記帳,但必定按時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