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番俚言
光緒五年五月,更推擴對未歸附先住民之教育要旨,制定「化番俚言」三十二條:
一、設局招撫以便民番
二、舉委頭目以專責成
三、首訓頭目以知禮法
四、分給工食以資辦公
五、改社為庄以示區別
六、約束子弟以歸善良
七、禁除惡習以重人命
八、禁止做饗以免生事
九、保護商旅以廣貿易
十、遭風船隻亟宜救護
十一、安分守己以保身家
十二、彼此各庄宜相和睦
十三、分別五倫以知大禮
十四、奉養父母以報深恩
十五、夫婦和順以成家室
十六、學習規矩以知禮儀
十七、嚴禁淫亂以維風化
十八、薙髮打辮以遵體制
十九、穿衣著褲以入人類
二十、分別姓氏以成宗族
二十一、分別稱呼以敘彝倫
二十二、分別姓氏以定婚姻
二十三、禮宜祭葬以安先靈
二十四、殷勤考讀以明道理
二十五、分已歲月以知年紀
二十六、宜戒遊手以絕盜源
二十七、嚴禁偷盜以安閭閻
二十八、疏通水圳以便耕種
二十九、出獵以時免妨耕種
三十、撙節食用以備飢荒
三十一、宜設墟市以便交易
三十二、建立廟祠以安神祖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https://bit.ly/4eqqqob
化番俚言
賞戴花翎、賞穿黃馬褂、記名提督軍務、統領臺灣後山中南北三路諸軍辦理開墾撫番事務、鎮守福建臺澎等處地方水陸掛印總鎮、誠勇巴圖魯、帶尋常加三級吳為曉諭事:照得爾等番眾,分聚臺灣後山,未歸王化、未通人道,已數百餘年於茲矣。本鎮奉命統領中、南、北三路各軍開山撫番,已歷五載,所有後山各路番社,罔不加意撫循,廣為教導。其有凶殘頑梗、抗拒官軍、不受招撫者,亦皆親統大軍,嚴加痛剿,以張天威。如阿棉山、納納、加禮宛等社,均經掃穴搗巢,擒渠斬攘。爾等番眾,或得之目擊、或得之耳聞,可為殷鑒。上年番情大定,本鎮會商總理全臺營務處臺澎提學道夏、稟咨閩浙總督部堂、福建巡撫部院、總理船政大臣設立招墾局,委員經理,為爾等制田里、教樹蓄,以冀爾等化番為民。第有養不可無教,復設立番學,延請蒙師,拓置番童,教之以讀書識字,使爾等沾染聖教、沐浴皇仁,盡為熙朝赤子。惟念爾等番眾,於人情物理,懵然無知,即蒙師手示口言,亦恐不能詳盡;因擬立化番俚言三十二條,刊刷成本,頒發爾等各社、各學,以便逐日觀覽。並令蒙師於授學之餘,講解而指示之,俾知人情而通物理。合行諭飭。為此示仰爾番眾人等,務將後開條款,時常誦讀,默記於心。中間所列者皆人倫日用之常,使爾等易行;所言者皆淺近鄙俚之語,使爾等易明。爾等務須逐一遵守。將見蠻夷僻陋之俗,轉成禮義廉讓之風矣。各宜懍遵,毋負厚望,切切!特示。
計開化番俚言三十二條。
右諭後山各路番眾。準此。
光緒五年五月□日示。
一、設局招撫,以便民番。現在中路璞石閣、北路岐來、南路卑南,均已設立招撫局委員。為管理地方起見,爾等或因莊內滋事生端,或恃強爭佔欺凌等事,或營中勇丁強買強賣、藉端訛索等弊,許即告知該莊頭目,先行理論。倘系判理不清,即行邀同頭目赴就近招撫局,具實稟報。定必拘縛被告之人,分別是非,秉公懲辦。爾等素屬愚,蠢,切不可有事不敢見官、不敢稟告,以致自己吃虧。今後各莊務須遵照辦理,毋得生畏!
一、舉委頭目,以專責成。查頭目系為一社一莊之主,即官府亦皆信任之。為頭目者務行正道,學習規矩,講求禮貌,公正辦事,約束眾番。倘有不服教訓,仍敢為凶作惡,該頭目聞知,即傳該莊小頭目傳知長者帶同犯事之人,嚴行儆戒。倘仍頑梗,即鳴眾綑綁,送官究治。若頭目辦事不公,為出結擔保之頭目是問。長者縱容子弟滋生事端,由頭目稟官,即將縱容之長者究辦。蓋朝廷以莫大之恩招撫爾等為民,無非欲爾等知禮識義,改惡從善,將來或讀書通達、入學中舉,以及做官,或務農勤墾、積蓄富有,豈非家庭之樂。爾等頭目、戶丁務須激發天良,黽勉圖之,是為至要!
一、首訓頭目,以知禮法。爾既為頭目,通莊社丁番眾所共仰望之人。查各莊男女老幼,大莊數千人,小莊或千人、或數百人不等,皆賴該頭目公正管束教訓。倘頭目不好,則破莊滅族,皆為此一人所累。爾頭目無事,亦要常川謁見官府,學習禮儀,以廣見聞。回家教訓社中子弟,互相傳習,久則惡習不期化而自化,居然盛世之良民矣。
一、分給工食,以資辦公。查設立正總頭目及副總頭目以為各莊之主,另又選各莊正副小頭目以為一莊之主。各戶番丁有事,須稟告本莊正副小頭目。如正副小頭目辦理不清,即轉告正副總頭目調停,不得自作自為。凡各莊小頭目務要遵總頭目之訓,各戶番丁亦須遵本莊小頭目之戒。其各總副大頭目及各莊正副小頭目均歸官府約束。倘有何莊頭目辦事不公,亦由爾番戶告知總副頭目責辦。如總副頭目判理不公,遂稟告官府究責開革,另舉公正者補充。惟計各頭目原不能枵腹辦公。本軍門酌量:如系該莊內已耕水田一甲種穀者,每年抽穀一石五斗,按甲抽收;如系旱地埔園播種雜糧者,十分抽一(或遇水旱風災,荒歉無收,請官酌量減抽),以為各頭目工食。每年議給正總頭目二十石、副總頭目十六石、各莊正副小頭目每名十二石,以為辦公食用之資。除給各頭目之外,如有餘存,留為通莊公費。每年收到多少、支用多少,由總副頭目開列清單,貼在公廳,俾眾人共知共見。另照列數單發交各該莊正副小頭目收存,以備查核。俟三五年後耕種已成、田地已收,其起稅升科,由官照例辦理。爾各頭目既受眾人工食,則當勉為眾人秉公辦事。至通事抽收番貨,嗣後永遠禁革。
一、改社為莊,以示區別。查內地百姓所居之地,均稱某村、某莊,未有稱為社者。茲本軍門恩准爾等安居故土,其社名改名為莊。爾等將來置買田業、立契書券,一切皆照現改莊名辦理,以歸畫一。
一、約束子弟,以歸善良。爾等番眾少年子弟皆不明理,好勝生事,恃惡為非。爾各頭目若不隨時教訓,多方儆責,則在莊不免欺壓良家,在外不免行凶作惡,鬧出大事,連累全莊。爾等頭目番長務必隨時嚴行約束,隨時教訓。倘有恃蠻不遵,合眾綑綁懲治,或送官究辦,以儆凶橫而安良善。
一、禁除惡習,以重人命。恭查大清例載:『故意殺人者斬,幫同加刃者絞,知情不報者治罪』;律有明條,罪在不赦。查爾番社向以所殺人頭割取回家,各番出酒相賀,敬羨其能;以酒灌入死人口中,從喉嚨流出,用器盛其血酒,群相歡飲,牽手長歌。凶番即將人頭懸在門前,並將死人頭髮繫在標槍桿上。再次殺人亦如是。番俗以殺人多者為好漢子。試問他人將爾本身或父母妻兒無辜殺害,照樣施為,問心何如?今爾等既受撫而化,自當遵守國法,先除惡習,勉為良善之人。速將此項人頭髮記(?)收埋在外,嗣後永遠不得擅殺民番。如再故犯前事,該社頭目即將起意殺人及幫手之凶番鳴眾綑送到官,審訊情實,立將凶首斬首示眾,以為逞凶殺人者戒。頭目出首綑送凶犯到案者給予賞犒。如該社頭目知情容隱、不將凶犯送案者革除治罪,仍勒限親屬交凶,務獲懲辦,方能完案。自此次告誡之後,如若查出爾等仍有舊日人頭不行收埋者,即將該凶番重責一百板,仍勒令收埋,並將不職頭目責革不貸,以重人命而彰國法。
一、禁止做饗,以免生事。查爾等不肖少年嗜好飲酒,三五成群聚飲一處,挽臂歌舞,■〈口戶〉■〈口戶〉呵呵,社中婦女,嘻笑唱和,以此為樂,名為「做饗」。酒闌曛醉,口角稱強、互相鬥毆,因而生事者甚多。今與爾約,嗣後不得如前飲酒生事。社番頭目不禁,一同儆責。願爾等同為安分良民,不犯王法,豈非樂事乎!
一、保護商旅,以廣貿易。現在後山中、南、北一帶地方業經開闢,招民墾種,通商貿易,設官招撫,教訓爾等改除陋俗,學習生財之道,從此可獲無窮之利益,將來更有受不盡之福澤。查爾等從前不知耕稼,野處窮荒,以畋獵為生涯,終日露宿風飧,跋涉奔馳,不知所得禽獸幾何。出山與民易換食物,幸遇風平浪靜,有船裝載貨物到境,與爾易換鹿皮、鹿筋,所得又不值幾何;若遇風帆不順,欲換油、鹽尚不可得。今自開山以來,兵勇雲集,商民繹絡不絕,百物齊備,任意交易,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即挑柴、運木、舂米、洗衣,婦孺亦得資財飲食之益。較之昔年,何等利便。其通事頭目邀賞頂戴衣冠,何等榮耀。況將來做官食俸,世受皇恩,上而榮宗耀祖,下及子子孫孫,何等清高貴重,受福無窮,豈不勝爾日前之奔逐無休乎?可見商旅到境,宜實力保護,公平交易;切勿欺凌生客,以致商賈畏懼不來,不獨利益無由而得,而且有干朝廷法紀,難保身家性命。爾各彬之!
一、遭風船隻,亟宜救護。查臺灣孤懸海外,風浪最為猛烈,中外商船過其地者常有打破之虞。爾等如遇船隻遭風、漂流到境,如船已破壞沈水、尚有生人喊救者,則先駕艇撈救生人上岸,負回家中,予之飲食,妥為款待;一面飛報就近防營,將此難民交官照料。不准撈取船上貨物;如系失事船主客商僱倩爾等打撈船上貨物,爾等既受人所僱,必須盡心竭力,逐件撈起,點交船主客商查收,毋得偷竊分毫,顧全他人血本。如若船沈人沒,即當報知防營,聽候官長辦理,亦不可匿報,擅行打撈船上貨物,致干重咎。如敢乘機撈搶以及殺害難民,一經查獲,就地斬首,懸竿示眾;並將該社頭目、通事革除,嚴加懲治,以儆效尤。
一、安分守己,以保身家。爾等已經歸化,自應凜遵天朝法紀,屏除一切惡習,真心向化。以農事為根本,勤耕廣種,所得穀米、薯芋、瓜果、菜蔬、柴草、竹木、山禽、野獸、百貨,可以易換衣物。遇有口角微嫌,告訴頭目,自能為爾排解。縱使被人欺凌毆打,稟告到官,有官為爾公斷責罰,不用自己動手報仇。如爾等不聽告誡,任性妄為,殺人放火、鬥毆傷人,以及藐視官長、凌辱軍民,干犯前事,便是不法之人。一經頭目拿獲送案,定必按法懲治。如該社頭目番丁不肯綑送凶犯,以致官軍到社拘拿,該社番眾膽敢奪犯拒捕,致傷官軍者,悉照上年烏漏、阿棉、加禮宛等社糾眾反撫故事,一體嚴加懲創,決不姑寬。前車可鑑,爾各戒之,切切勿踏喪身滅社之罪!
一、彼此各莊;宜相和睦。爾等番眾平日殺戮成風,強橫成性,偶有小事不合,遂至互相尋殺,禍無了期,實屬可憫。自今以後,倘遇小事相爭,該莊頭目當力為排解。如或不能和解,則再請鄰莊總副頭目分辨道理,誰是誰非,務為勸息。否則,稟官為之公斷。切勿恃血氣之方剛,混行鬥殺,自取殺身之禍,後悔莫及矣!
一、分別五倫,以知大體。何謂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是也。君為至尊,為臣者當盡忠。臣系朝廷命官,爾等叩見官府,必須恭敬,肅靜侍立,毋得亂講亂笑,肆無忌憚。為父當慈愛子女,不可使之饑寒。子女稍長,則教之以禮義廉恥,不可任其妄為。為子須孝順父母,盡心奉養,不可忤逆。至為兄長者,須友於弟,如弟年幼則提攜撫養,稍長則隨時教訓,不可妒忌,不可嫌棄。為弟者更要恭敬兄長,聽從教訓,不可恃蠻干瀆。夫婦須要和順,勿因小過反目分離。朋友相交,須以信義。凡系公正之人,最宜親近;其凶惡之輩,切勿與交。此乃五倫之要道,爾等分別遵從,切勿違忽!
一、奉養父母,以報深恩。查爾番民等不惟無孝順父母之心,時見忤逆父母之事;幼小則侍養於父母,長大則自養而不顧。此等心腸,甚於禽獸。自今以後,若父母在堂,無論幼小以至於長大,皆當盡心奉養,不可違拂父母心意。菽水承歡,務盡為子養親之道。如父母大故,則葬之以禮,祭祀勿失其時,以報父母鞠育之恩,方不愧為人子。
一、夫妻和順,以成家室。蓋男大須婚,女大須嫁,所謂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也。嗣後爾等番民,一經結為夫婦之後,彼此須要和順,以期室家興隆。妻不賢,夫當訓責;夫不良,婦當勸諫。不可以小疵小怨,爾我相鬧,嫌怨不休,甚至男圖別娶、女另嫁人,有乖倫常之道。
一、學習規矩,以知禮義。爾等每逢飲食,均於地坐,男女不分。偶遇外人到家,遂相喧嘩,不曉避嫌。男女共器並飲並食,殊屬可醜。今後有力之家,須置桌椅,數人聚集一桌,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同坐一席。晚間睡臥,分別房間。夫妻方許同床;如系子女、兄弟、叔姪,則別床鋪,乃不紊亂。至講話須要謙恭,行坐須循規矩,禮義不可不知。
一、嚴禁淫亂,以維風化。蓋男女有別,千古大綱。若五倫失序,男奸女淫,即與禽獸無異。嗣後各莊除明婚正配之外,有男女通奸之事,該莊頭目、尊長即將通奸之人,綑綁割耳遊莊,或從重鞭打示辱,使各知儆畏,以重廉恥。
一、薙髮打辮,以遵體制。爾等番眾既經受撫,系為天朝百姓。但爾等從前,無論男女俱留長髮,殊無分別,實屬可恥。茲已化番為民,婦女當蓄長髮,男子須薙髮打辮,方見爾等真心歸順,是為遵制良民。
一、穿衣著褲,以入人類。蓋人無衣褲,形同牛馬畜牲。爾等向來赤身露體,上不穿衣、下不著褲,實屬可羞可恥。自今以後,男女須學民人一體穿著衣褲,毋得如前醜陋。
一、分別姓氏,以成宗族。爾等從前父有父姓、子有子姓,數傳以後,就不知誰是祖宗、誰是子孫,血脈紊亂,實與野類相同。茲本軍門將爾等各莊分別姓氏,嗣後兒女須從父姓,一脈相傳,庶免錯亂宗支。
一、分別稱呼,以序彝倫。大凡親戚,有父族、母族之分。何謂父族親戚?如父之姊妹稱為姑母,姑母之夫即為姑丈,姑丈之子女即為表兄、表弟、表姊、表妹,父之女即為自己姊妹,姊妹之夫即為姊夫、妹夫,姊妹之子即為外甥;此所謂父族之親戚。何謂母族親戚?母之父母稱為外公、外婆,母之兄弟姊妹稱為舅父、姨母,舅父之妻稱為舅母,姨母之夫稱為姨丈,舅父姨母之子女亦稱曰表兄弟、表姊妹;此所謂母族之親戚也。何謂妻族親戚?妻之父母曰岳父、岳母,妻之兄弟曰舅,稱之曰內兄、內弟,妻之姊妹曰姨,稱之曰大姨、小姨,內舅之子曰內姪,姨之子曰姨甥;此妻族之親戚也。爾番眾與親戚往來,務要分別。
一、分別姓氏,以定婚姻。娶妻不娶同姓,恐其亂宗族也。查爾等番俗,無論同姓、異姓,牽扯過門就為夫婦,有亂大倫。惟天朝民人,凡娶妻者託媒人擇異姓年紀相稱者,須用三書六札,父母主婚,俱要過禮受聘,謂之明婚正娶,不得糊亂強配。臨娶之時,又要擇吉日,到門夫妻同拜天地,再拜祖宗、父母,然後夫婦之道乃成。男家娶婦之後,彼此兩家即為親戚。女之父母謂女之夫為婿,男稱女之父母為岳父、岳母,婦稱男之父、母為翁、姑。作婦者須孝順翁、姑,作婿者須要敬禮岳父、岳母,此理宜辨。
一、禮宜祭葬,以安先靈。蓋人老必死,既死骸骨必須歸土,乃一定道理。爾等番俗,父母死後皆不用衣棺收殮,就將屍身藏於室內或埋之隴畝,不知祭拜;天倫滅絕,莫此為甚!此後爾等如遇父母、兄弟、妻子死亡,須用衣棺收殮,深埋山岡之上,堆土為記。每年清明,祭拜一次,世代相傳,勿忘父母鞠育之恩。如父母死,男子用白線打辮、女子用白繩束髮,不可穿紅著綠,以表哀慕之誠。三年後始行除去,再從吉服可也。
一、殷勤攻讀,以明道理。蓋人無論賢愚,有子弟者必須讀書,便可明理。理明則愚亦變為賢。大如忠孝節義廉恥,自然通曉,小如交易書券數目,自然明白。本軍門現延請師長,廣設學堂,爾等各處■〈寅,去八〉莊,無論漢番民人,一體悉準入學。其書紙筆墨及先生學金,均由官府給發。至內地民人子弟,則惟自辦。本軍門為爾等無知起見,凡有子弟者務須踴躍送學讀書,以期明理。不可視為等閒,有負厚望焉!
一、分記歲月,以知年紀。如每逢一年為一歲。每歲系分十二個月,每月大建系三十日,小建系二十九日;自初一日起、至初十日系為上旬,十一日起、至二十日系為中旬,二十一日起、至三十系為下旬;合三十日謂之大建也,若二十九日謂之小建也,是為一個月。如正月初一日為元旦,俗呼為新年,十五日為元宵節;此半個月內,各家男婦穿新衣、備酒肉、焚香燭,虔拜神明,以迓庥祥。二月為春分節。三月為清明節,是節家家備酒肉香燭、登山掃先人墳墓,名曰春祭,為不忘根本。四月初八日為鬼門關節,凡陰人自春分起開門受享子孫祭拜,至四月初八日止,遂關閉鬼門。其無子孫者為孤魂,孤魂之鬼無人祭拜,即祔於異姓就食;是以四月初八日俗燒衣紙、設酒果,使孤魂之鬼亦有食,地方遂無作祟之事。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家家門戶懸艾旗、掛蒲劍以除不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焚燒紙衣,澆奠酒醴,敬拜祖先及無祀之鬼,為送寒衣。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家家備時物賞月。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是節家家備酒肉香燭、祭拜祖先。十月初一日為牛王誕節。十一月冬至,是日為過冬,名為長至節。十二月二十四日為小年節,各家灶君登天,將各家善惡上奏玉皇,為善者賜以百祥、為惡者降之百殃;到三十日仍回家查察善惡。十二月為歲終,月大建系三十日除歲,月小建系二十九日除歲。度年之後,次日名為新年,即上所謂正月初一元旦是也。人若過此一年便為一歲、過十年便十歲,均照年挨算。爾等各宜趕緊學習,庶年月之多寡,不至茫無所知。
一、宜戒遊手,以絕盜源。凡人無常業者必至無所不為,大而殺奪,小而竊取。原其故,總為衣食二字所累。蓋人不專務一業,則為遊手;遊手則衣食無資,所以有盜取之事。爾等各莊為父兄者務宜訓戒子弟,或讀書、或耕田、或做生意,務宜各就一業,則衣食有資,盜心自不萌矣。
一、嚴禁偷盜,以安閭閻。凡一村一莊,家中衣物牛畜以及栽種五穀薯芋菜蔬,在家物件固多,即生植田園亦復不少;若不嚴禁偷竊,皆為盜賊所有。以後各莊如有遊蕩無賴之徒專偷竊人家物件者,即由本莊頭目綑綁吊打嚴責,並勒其賠還贓物交回失主。倘有恃惡不遵責罰者,立即送官究治,以儆效尤,以正風俗。爾等務宜隨時查察。
一、疏通水圳,以便耕種。查爾等番民不辭辛苦,終日栽種雜糧,雖有萬頃田場,不知集力開圳築陂,引水灌溉田園,以致旱澇失收,殊為可惜。此後亟宜會商總目,量地分工,開通圳道,築立高陂,蓄涉得宜,荒地變為良田,栽種穀麥黍豆隨地所宜,定獲無窮之利。爾等務宜合力為之,以期一勞永逸。
一、出獵以時,免妨耕種。爾等番人日事遊獵,以致田園荒蕪。此後或當插田耘蒔、收割農忙之時,務宜停獵。待田事既畢,然後修器械以搏取,庶不至有妨農事。是為至要!
一、撙節食用,以備饑荒。緣天時不盡皆和,年歲亦常遭歉。無論種禾種麥以及黍荳瓜果,今年豐孰、明年失收者,往往有之。爾等番民務宜慳儉。如禾麥等物,當收成時即計算所得多寡,復計一年所食幾何、所用幾何,量入為出,務必計到禾麥復出時,仍有餘積。由是年年積蓄,不惟可以備荒,亦可以致富。上如父母得所養、下如妻子得以育,一家豐衣足食,何樂如之!
一、宜設墟市,以便交易。蓋衣食器皿等項,非一家所能盡具,惟立墟市,則諸貨可以聚集、有無可以相通,不至積有穀粟無地消售。至立墟之地以十里為準,赴市之期以三日為率。交易之時務要公平,不得恃強買賣。如有此弊,一經稟控,即問該莊頭目嚴拿究辦。
一、建立廟祠,以安神祖。爾番眾現已歸化,凡一村一莊、或幾村幾莊共建廟宇一座,安設關聖帝君、或天后聖母、或文昌帝君及各位正神身像,合眾虔誠供奉。又各莊各建祠宇一座,安設全莊祖宗牌位,每逢年節及每月初一日、十五日,眾備香燭虔心叩拜,必獲保佑人口平安、五穀豐熟,獲福無窮矣。
化番俚言_【台灣文獻叢刊·第 051 種】臺灣生熟番紀事(清)黃逢昶撰_国学导航 https://bit.ly/3TwUpCN
-------------------------
王凱泰(1823年—1875年11月20日),初名敦敏,字幼徇、一字幼軒、一字補帆,號補園主人,江蘇寶應人,清朝政治人物。曾任廣東布政使與福建巡撫等職,卒於官,贈太子少保,諡文勤。
生平
王凱泰為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咸豐十年(1860年),因母喪歸里。太平軍犯江北,文宗命大理寺卿晏端書治江北團練,大學士彭蘊章奏薦王凱泰協助。敘功,累加四品卿銜。同治二年(1863年),入巡撫李鴻章軍幕。同治四年(1865年),經浙江巡撫馬新貽薦調,以道員發浙江,署糧道。曾國籓、李鴻章、馬新貽交章薦舉,同治五年(1866年),擢浙江按察使。次年,遷廣東布政使。同治七年(1868年),擢福建巡撫。同治十三年(1874年)時因沈葆楨奏請移巡駐臺以協理外交之故,他遂在光緒元年(1875年)5月渡臺處理臺灣事務,但後來因積勞而受到瘴癘侵襲,同年10月便返回福州,之後逝世,享年53歲。朝廷追贈太子少保銜,諡「文勤」[1][2]。
著作
著有《致用堂志略》、《致用堂捐藏書目》、《歸園唱和集》、《海上弦歌集》、《嶺南鴻雪集》、《三山同聲集》、《新刻續千家詩》、《訓番俚言》,以及〈臺灣雜詠〉32首與〈續詠〉12首[1]。
王凱泰亦曾擔任過《重纂福建通志》的總裁。
王凱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zc9TFD
《訓番俚言》
天地生萬物,性人為至貴;鳥獸與昆蟲,均皆有其長。鳳凰長羽族,百鳥聽約束;麒麟長毛族,百獸群悚惕。中國有皇帝,萬邦鹹悅服;為民設官府,為民謀衣食。內有六部官,外分十八省。兩省一總督,省各設巡撫。宣政有有司,理刑有按察。鹽道管鹽務,糧道督糧米。巡道與兵備,分巡各外府。知府轄一府,知縣管一縣。二府與三府,督捕並水利。撫民兼治民,理番專理番。上下有等級,皆為朝廷官;上宣天子德,下理百姓情。愛民如赤子,使皆為善良。惡民為盜賊,拏究不容寬。殺人者受刑,搶擄者治罪。無分番與漢,一體敷教化。
鳥獸有毛羽,人當有衣冠。番在邊野中,苦無綿與絲;所以男與婦,科頭並裸身。豈無羞恥心?豈無衣冠志?奈處荒僻地,官長難兼顧。今逢聖主朝,為爾籌長計。兩宮皇太后,為女中堯舜。內有良股肱,外有賢疆吏。欽派有大臣,和衷期共濟。道臺與知府,臺防同縣令,綢繆思保衛,籌餉兼籌兵,冒險赴爾境,曉諭費苦心。賜爾衣與帛,開闢榛莽路;南北可相通,東西無阻礙。教言通言語,得為中華人。為爾設義學,讀書識理義。當知君王恩,在家孝父母。有兄當敬兄,有弟當愛弟。男女當有別,鄰里要相親。切勿思殺人,殺人要償命。切勿好爭鬥,爭鬥傷和氣。田地勿荒蕪,各宜勤耕種。荒地廣開墾,積糧防歲饑。多植棉與麻,緝績學紡紗。漸教機織布,不愁無衣褲。多求松杉秧,隙地盡栽種;不過六七年,即能成大樹。材可架屋宇,枝葉炊爨用。牛車甚有功,惜不利山徑。更求單輪車,仿式依樣製;可以用手推,可以代肩負。沙地難蓄水,更應開溝渠;或多穿沙井,桔槔汲灌溉。種稻當去莠,耘耔不可廢。糞土常儲備,不可任拋棄。疾病當用藥,不可信符咒。藥宜講泡製,醫局擬官置。痘症多奇險,代設牛痘師;可以保性命,可以無憂虞。男宜薙頭髮,女學梳頭髻。臉宜常洗淨,日日不可間。身不宜刺紋,腳須穿襪履。雨宜戴箬笠,不可聽淋漓。列日戴草帽,不可任曬曝。人有人裝扮,豈可同禽獸?但須從儉樸,不可務華飾;華飾要錢財,徒動盜賊心。番俗亦有理,各設笆樓館。莊中有公事,會議於此間。男未娶婦者,住在此樓中。犯奸有定例,罰不過酒食;俱無笞與責,恐不知警戒。男女相歡悅,即爾成婚姻,無有父母命,不須媒妁言,似非正配禮,當改從前風。
欲達聖主情,當通番人意;聊譔鄙俚句,俾與番童歌。爾等從今後,當改曩日習;恪聽長官訓,洗心為好儂。爾無害人心,自無人戕害;何必持鏢鎗?何必佩刀劍?劍可賣買牛,刀可賣買犢;永為良農氓,歡聚慶長生。酒是儀狄作,本可為禍胎,番人多喜飲,亦難全禁絕;但常隨量喫,不可過於醉。一醉多生事,禍起於俄頃,殺人與犯上,憫不畏於死;可惜七尺軀,死於一甌酒!爾等當醒悟!爾等當戒謹!
番地多溪港,水深涉不易。何不造小橋,或結竹排渡?竹木番中多,可無沈溺慮。路長結茅亭,可以庇風雨。隨處做好事,自有天眷顧。各社相往來,不必懷猜忌。彼此結婚姻,喜慶常聚會。敬老與慈幼,心田不要壞。長作太平民,豈不共稱快!無分番與漢,熙熙億萬世!
訓番俚言-台湾文献丛刊051 台湾生熟番纪事 https://bit.ly/3XKBJSH
作品出處: 《訓番俚言》臺灣分館藏本 黃逢昶《臺灣生熟番紀事》
智慧型全台詩知識庫 https://bit.ly/3Typczn
天地生萬物
惟人為至貴
鳥獸與昆蟲
均皆其長
鳳凰長羽族
百鳥聽約束
麒麟長毛族
百獸群悚惕
中國有皇帝
萬邦咸悅服
為民設官府
為民謀衣食
內有六部官
外分十八省
兩省一總督
省各設巡撫
宣政有布司
理刑有按察
鹽道管鹽務
糧道督糧米
巡道與兵備
分巡各外府
知府轄一府
知縣管一縣
二府與三府
督捕崂水利
撫民兼治民
理番專理番
上下有等級
皆為朝廷官
上宣天子德
下理百姓情
愛民如赤子
使皆為善良
惡民為盜賊
拏究不容寬
殺人春受刑
搶擄者治罪
無分番與漢
一體敷教化
鳥獸有毛羽
人當有衣冠
番在邊野中
苦無綿與絲
所以男與婦
科頭崂裸身
豈無羞恥心
豈無衣冠志
奈處荒僻地
官長難兼顧
今逢聖主朝
為爾籌長計
兩宮有太后
為女中堯舜
內有良股肱
外有賢疆吏
欽派有大臣
和衷期共濟
道臺與知府
臺防同縣令
綢繆思保衛
籌餉兼籌兵
冒險赴幽境
曉諭費苦心
賜爾衣與帛
開闢棒莽路
南北可相通
東西無阻礙
教爾通言語
得為中華人
為爾設義學
讀書識理義
當知君王恩
在家孝父母
有兄當敬兄
有弟當憂弟
男女當有別
鄰里要相親
切勿思殺人
殺人要償命
切勿好爭鬥
爭鬥傷和氣
田地勿荒廢
各宜勤耕種
荒地廣開墾
積糧防歲饑
多植棉與箟
緝績學紡紗
漸教機織布
不愁無衣褲
多求松杉秧
隙地儘栽種
不過六七年
即能成大樹
材可架屋宇
枝葉坎爨用
牛車甚有功
惜不利山徑
更求單輪車
仿式依特製
可以用手推
可以代肩負
沙地難蓄水
更應開溝渠
或多穿沙井
桔槔及灌溉
種稻當去莠
耕峤不可廢
糞土當儲備
不可任拋棄
疾病當用藥
不可信符咒
藥宜講泡製
醫局擬官置
痘症多奇險
代設牛痘師
可以保生命
可以無憂慮
男女薙頭髮
女學梳頭警
臉宜常洗淨
日日不可閒
身不宜刺紋
腳須穿襪履
雨宜戴箬笠
不可聽淋漓
烈日戴草帽
不可任曬曝
人有人裝扮
豈可同禽獸
但須從儉樸
不可務華飾
華飾要錢財
徒動盜賊心
番俗亦有理
各設笆樓館
莊中有公事
會議於此間
男未娶婦者
住在此樓中
犯罪有定例
罰不過酒食
但無答與責
恐不知警戒
男女相歡悅
無有父母命
不須媒妁言
似非匹配禮
欲達聖主情
當通番人意
聊譔鄙俚句
俾與番童歌
爾等從今後
當改曩日習
恪聽長官訓
洗心為好儂
爾無害人心
自無人戕害
何必特鏢鎗
何必佩刀劍
劍賣可買牛
刀賣可買犢
永為良農氓
歡聚慶長生
酒是儀狄作
本可為禍胎
番人多喜飲
亦難全禁絕
但當隨量喫
不可過於醉
一醉多生事
禍起於俄頃
殺人與犯上
憫不畏於死
不惜七尺驅
死於一瓶酒
爾等當醒悟
爾等當戒謹
番地多溪港
水深涉不易
何不造小橋
或結竹排渡
竹木番中多
可無沈溺慮
路長結茅亭
可以庇風雨
隨處做好事
自有天眷顧
各社相往來
不必懷猜忌
彼此結婚姻
喜慶常聚會
敬老與慈幼
心田不要懷
長作太平民
豈不共稱快
無分番與漢
熙熙億萬世
智慧型全台詩知識庫 https://bit.ly/3Typczn
伊能嘉矩手稿 · 化番俚言[三十二條]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伊能嘉矩手稿 · 化番俚言[三十二條]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所謂教化 世界觀|方格子 vocus
《訓番俚言》--開山撫番,清帝國與台灣原住民展,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2
世界觀|方格子 vocus https://bit.ly/3ZLeedR
清光緒政府,來台接觸原住民,面對他們的生活方式、文化,一定發現與漢人很大的差異。清政府是以自己領土的角度來看原住民嗎?為何不會覺得他們不是漢人而去給他們類似「自治」的權限。很顯然清政府是有意在台灣建立大清帝國的統治權。或許文化的外貌,在當時很容易用進步或落後來評斷。因為大清已經從強盛帝國本位中心,經歷過歐洲國家的先進科技、航海等國力經驗。這時候的大清看原住民應該就是看著原始人的眼光,覺得他們「落後、未開化」。因此產生這樣的文件,要「教育」原住民。然相信其中一定也有好的影響。
這樣的教育,或許出於國家、國土、人民管理的需要,而他們的「管理」,便是要把原住民更多的看見漢文化,用政治強權一方來要求原住民弱勢一方來「接受」漢人的知識、漢人的觀點、漢人的要求。因為漢人相信漢人的東西是好的,是讓原住民族可以在知識、生活上都改良的。
政府的一方很用心用力的宣導、教育百姓的一方。但這時候會不會把民族地位絕對化了,引導原住民認識漢文化的同時,漢人有沒有去認識原住民文化呢?還是只是任務性的有意要抹除原住民原本文化?可能被定位為「陋習」?例如紋身、不著襪鞋等等。
可能在那時代背景,國力強弱、族群強弱,是一個很理所當然要強者帶領弱者的概念或期待。如果,強者一方教化的目的其實帶有善意,那要如何能夠同時也表示尊重對方文化呢? 當時一定還沒有所謂「文化保存」的意識吧?可能刻意的抹除還代表著迎向時代的進步。或許唯有當原有的被抹除的時候,那原有的,不再復返的文化資產,才顯出了他的珍貴價值或意義。
信仰也是一種宣導。那信仰宣導的時候一定也會有與國家、區域文化不同的地方。怎樣的信仰宣道,可以是尊重當地文化的呢? 例如想到明代利瑪竇來華,許多文章討論到傳天主的歷程中,有許多的「文化適應」,與這個議題可以算是同日而語嗎?也就是說他的意旨是在信仰的教化,但是他因為策略性的接納、或妥協於明朝本地的中國文化,所以天主教從外貌呈現到內涵,有的都能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明代的天主教並沒有完全將西方內外在「套用」或「凌駕」於所傳的百姓生活文化中。 世界觀|方格子 vocus
-----------
註:《訓番俚言》:開山撫番政策,也是臺灣在光緒年間,產生許多「訓番俚言」、「化番俚言」或是「教番歌」的歷史背景。如開山撫番負責中路的總兵吳光亮,就於光緒5年(1879)撰寫〈化番俚言〉32條,用以教化後山原住民。
〈訓番俚言〉訓示原住民得要聽官府節制,官府為原住民們興學教育。要原住民不可殺人、搶擄,要著衣冠不可裸身,學漢語、受教育,才得為中華人。並且要知君王恩、孝順父母、男女有別,不要好爭鬥,田地勿荒蕪、多植棉麻,學紡紗織布,糞土要儲備起來,生病要吃藥,不可信符咒,男要薙髮、女要梳頭,不可紋身、要穿鞋襪,
—來自Mizko發佈於Mizko的沙龍 https://vocus.cc/article/6314d88ffd89780001a6fee4
世界觀|方格子 vocus https://bit.ly/3ZLeedR
臺灣生熟番紀事-化番俚言/訓番俚言-1877年/1877年台灣教化平埔族原住民的教材內容--聖諭/並仿寫左記-訓番俚言,作為番學教材:訓番俚言-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化番俚言三十二條+訓番俚言+《聖諭廣訓》/康熙聖諭十六條/1880年代台灣教化平埔族原住民的教材內容--聖諭 並仿寫左記-訓番俚言,作為番學教材-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宣講拾遺》聖諭六訓讀/聖諭廣訓十六條讀/武聖帝君十二戒規-關聖帝君勸世十二戒規/文昌帝君蕉窗十則/孚佑帝君家規十則/灶王-竈王府君訓男子六戒-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化番俚言[三十二條]/ 《訓番俚言》/王凱泰-福建巡撫/教化-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