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拾遗》 https://bit.ly/34xG3aZ
《宣講拾遺》首卷。
宣講。
聖諭規則引贊賓旁立雲大眾肅聽,今為宣講。
聖諭敦行禮儀鳴金擊鼓諸生虔誠排班就位跪叩首。 叩首三叩興亞跪叩首叩首六叩 。 興三跪叩首叩首九叩興詣。
聖諭台前跪代讀生恭讀。
世祖章皇帝。
聖諭六訓讀谕生雲。
第一訓孝順父母第二訓尊敬長上第三訓和睦鄉里。
第四訓教訓子孫第五訓各安生理第六訓毋作非為。
引贊賓雲,共讀。
聖祖仁皇帝。
聖諭廣訓十六條讀谕生雲。
第一條敦孝弟以重人倫第二條篤宗族以昭雍睦。
第三條和鄉黨以息爭訟第四條重農桑以足衣食。
第五條尚節儉以惜財用第六條隆學校以端士習。
第七條黜異端以崇正學第八條講法律以儆愚頑。
第九條明禮讓以厚風俗第十條務本業以定民志。
十一條訓子弟以禁非為十二條息誣告以全善良。
十三條誡匿逃以免株連十四條完錢糧以省催科。
十五條聯保甲以彌盜賊十六條解仇忿以重身命。
引讚生雲,共誦。
文昌帝君蕉窗十則讀谕生雲。
一戒淫行二戒意惡三戒口過四戒曠功五戒廢字。
六敦人倫七凈心地八立人品九慎交遊十廣教化。
引讚生雲,恭誦。
武聖帝君十二戒規代讀生雲。
一戒不孝父母,輕慢先靈者同罪。
二戒侮慢兄長,兄不友愛弟者同罪。
三戒道人過失,自飾己之過者同罪。
四戒好勇鬥狠,包匿險心深藏不露者同罪。
五戒驕傲滿假,固吝良言不開愚昧者同罪。
六戒污穢灶君,不敬天地神明者同罪。
七戒嫖,房慾過度及造淫詞者同罪。
八戒賭,遊手好閒及做無益事者同罪。
九戒打胎溺女,溺愛子女不教者同罪。
十戒食牛犬鰍鳝等肉,並好食山禽水族洋煙者同罪。
十一戒穢溺字紙,謗聖賢假刀筆者同罪。
十二戒唆人爭訟,自好訟者同罪。
引讚生雲,恭讀。
孚佑帝君家規十則代讀生雲。
一重家長,二整禮儀,三理家規,四勤職業,五節費用,
六立內正,七教新婦,八端蒙養,九睦宗族,十正己身。
引讚生雲,恭讀。
灶王府君訓男子六戒代讀生雲。
一戒不孝父母,二戒不和兄弟,三戒嫖賭溺女,
四戒鬥狠唆訟,五戒穢污字紙,六戒好談閨戀情。
引讚生雲,恭讀。
灶王府君訓女子六戒代讀生雲。
一戒不孝公婆,二戒不敬丈夫,三戒不和妯娌,
四戒打胎溺女,五戒拋散五穀,六戒豔妝廢字。
引讚生雲,恭讀。
灶王府君新諭十條代讀生雲。
一順父母,二戒淫惡,三和兄弟,四信朋友,五忍口,
六節欲,七除驕矜,八息爭訟,九廣施濟,十培古墓。
引讚生雲,恭誦。
宣講壇規十條代讀生雲。
一壇內,安排停妥,禮儀潔凈。
一入壇,身體潔淨,衣冠整齊。
一宣講,言語溫文,明白曉暢。
一每日黎明即起,誦維聖訓格言。
一於訓語,虛心體會,不可自作聰明。
一於同人,勸善規過,不可口是心非。
一於出入,進禮退義,不可自矜富貴。
一於師尊,禮儀隆重,不可狎侮老成。
一見人婦女,若姊若妹,不可少起邪心。
一於退壇時,靜坐默揣,不可浮言妄動。
引雲:谕戒壇規誦畢,叩首,叩首,叩首,四叩首,興,禮成,司講者登臺,恭讀。
王章。
《宣讲拾遗》 https://bit.ly/34xG3aZ
關聖帝君,關公,關羽,武聖帝君,伽藍神,恩主公,關老爺 - 埔里瀛海城隍廟 https://bit.ly/2SCh3ty
武聖帝君十二戒規--關聖帝君勸世十二戒規
一戒不孝父母,輕慢先靈者同罪。
二戒侮慢兄長,兄不友愛弟者同罪。
三戒道人過失,自飾己之過者同罪。
四戒好勇鬥狠,包匿險心深藏不露者同罪。
五戒驕傲滿假,固吝良言不開愚昧者同罪。
六戒污穢灶君,不敬天地神明者同罪。
七戒嫖,房欲過度及造淫詞者同罪。
八戒賭,遊手好閒及做無益事者同罪。
九戒打胎溺女,溺愛子女不教者同罪。
十戒食牛犬鰍鱔等肉,並好食山禽水族洋菸者同罪。
十一戒穢溺字紙,謗聖賢假刀筆者同罪。
十二戒唆人爭訟,自好訟者同罪。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8lobl8q.html
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1699058.pdf
根據記載,新莊武聖廟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貢生胡焯猷所建,在咸豐三年(1853年)新莊發生漳、泉械鬥事件時被焚毀,於同治七年(1868年)擴大修建,今列國家三級古蹟。
武聖的正殿奉祀關羽,左陪祀關平太子,右陪祀周倉將軍。關羽就是關公,信徒稱"關聖帝君",他是三國時蜀漢的大將軍,為人正義稟然、盡忠效主,後人稱譽關羽一生行事,五德兼備,五德指的是:" 千里尋兄日仁、華容釋曹之義、秉燭達旦之禮、水淹七軍之智、單刀會之信 "。關聖帝君允文允武、亦忠亦義,所以自宋朝以後,歷代帝王不斷的給予加封,把他視為武人的典範,為民間百姓所虔誠信仰。關公的神像威武、可敬,一手持青龍偃月刀,另一手拿著春秋經,符合他文武雙全的形象。
武聖廟的大門平常不隨便開放,只在農曆正月一日至三日、正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六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開啟,而在每年元宵節前後,廟前都會舉辦"擲炮台"活動,顯示民生安樂。
武聖廟的建築與其他廟宇最大不同地方是它的大門上不畫門神,原因是關聖帝君本身就是武藝高超的人,所以不須門神來保護,而不畫門神,大門上卻佈置有 108顆的門釘,門釘原來的功用是在遮掩門板上的釘頭,現多做為妝飾用。而 108顆是九的倍數,九為最大的吉數,此種是遵循古制的門扇作法。
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修訂版) - 李婉薇 - Google 圖書
孚佑帝君家規十則
呂洞賓,名岩,字洞賓,道號純陽子,唐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人。呂祖生於798年(唐貞元十四年),卒年不詳,是唐末著名的道學家、醫學家、養生學家、書法家和丹經詩人。宋金以來道教各派特別是全真道尊其為師祖。
呂祖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被信徒尊稱為呂仙、呂祖、呂仙祖、呂祖師、純陽祖師。閩南、台灣民間信仰俗稱其為「呂仙公」,簡稱「仙公」
扶鸞的信眾則時常稱之為呂恩主,與關帝君、岳鄂王、灶君張單、王靈官合稱為「五恩主」。
道教、佛教及其他教派尊稱其為:純陽祖師、靈寶真人、孚佑真人,孚佑帝君、一炁真君、廣濟正道神人、圓通文尼真佛、光圓自在通佛、興隆大道天尊、伭元廣法天尊、妙通宏仁普惠帝君、道法玄明仁極無上天尊等。
一般普遍稱「玉清內相金闕選仙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三曹主宰興行妙道天尊」。
中國歷史朝廷敕封:
宋朝封「妙道真君」(一作:妙道真人)。
元朝封「純陽演政警化真君」,後加「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
明朝封「護國天尊」。
清朝封「妙化真君」,加封「文尼真佛」。
「純陽」含義的現代解釋:陰陽能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創造的基本構架。其中陰傾向於連結和追求整體,而陽製造分離和個體化。後者跟前者是一樣有價值 的。擁抱個體性、獨特性,這是極為重要的事情。生命中有著一種本然的個體感,它與孤獨無關,而只是因為你是一個獨特的個人。接納這種個體性並不會妨礙跟其 他人有深入的聯繫。只有真正接納了這種個體性,你才能成為有力量的、有創造性的人,你才能把你的能量與任何人、任何事物分享,你不再擔心會因此而失去自 我,或是放棄自己的個性。真正明白個體性與整體性是統一的人,即是純陽真人。
生平
呂祖自小聰明過人,日記萬言,過目成誦,出口成章,長大後「身長八尺二寸,喜頂華陽巾,衣黃欗杉,系一皂鞗,狀類張子房,二十不娶。」禪宗馬祖道一大師見到就說:「此兒骨相不凡,自市風塵物處。他時遇盧則居,見鍾則扣,留心記取。」
唐寶曆元年(825年)中了進士,為官一段時間,不久因厭官場生活,棄官入道,隱居山林,[3]一次游長安酒肆,遇見正陽真人鍾離權,經過「十試」,鍾離權「授以金丹之道,因得道法」,終於成仙。
一般說法,呂洞賓在五月廿日在江南四大名樓中的黃鶴樓得道飛昇[4]洞賓得道升仙后,人皆不知所往。呂洞賓嘗稱:「人若能忠於國,孝友於家,信於交友,仁於待下,不慢自心,不欺暗室,以方便濟物,以陰騭格天,人愛之,鬼神敬之,即此一念,已於吾同,雖不見吾,猶見吾也。」
宋代道教學者曾慥編《集仙傳》,稱唐與五代成道之士中「獨純陽子呂公顯力廣大」。據《宋史·陳摶傳》載:呂曾「數來摶齋中」、「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
職能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因頭上爛瘡劇痛難忍,常殺理髮師洩憤,而呂仙化身理髮師將朱元璋治療好,救了不少理髮師性命,故被理髮業者奉為保護神。另說則是柳樹成仙,作弄理髮師,頭髮即剃即長。呂祖師化身理髮師,以寶劍化剃刀,將之降伏。故理髮界都奉之為保護之神。
有一些金礦工人或商人,因相傳鍾離權、呂純陽師徒能「點石成金」(將石頭變為黃金),故奉二仙為保護神、財神。
由於呂仙善於煉丹,時常濟世救人,也被認為有醫神的性質。
另外,士人學子將呂祖師與文昌君、魁星、關帝君、朱衣神合奉,稱「五文昌」,相傳能保佑文運,金榜題名。
俗說呂祖以黃梁夢點醒盧生,故向呂祖祈求之後,許多人會在廟中或神像旁睡覺,期待呂祖示夢於人。
孚佑帝君 - 德修宮 https://bit.ly/3jPvbvu
竈王府君訓男子六戒
特降寶訓八章。 第一敬天奉神。 第二孝親奉祖。 第三和睦六親。 第四敬惜五穀。 第五痛惜生靈。 第六戒食牛犬。 第七敬惜字文。 第八教訓婦女 。 八章谕戒殷勤。 若人遵奉聖語。
記載善惡的那位神靈,其實祂離我們一直都很近,八月初三為其聖誕日。
2020-09-10 09:03。
葛洪在其所著《抱朴子》中記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 大者奪紀。 紀者,三百日也。 小者奪算。 算者,一百日也。 "也就是說,到月亮晦暗的夜晚,灶神就會上天陳述凡人的罪狀,犯下罪行較大的,會被奪去三百天的壽命。 而犯錯小的,則會被奪去一百天。 對於凡人而言,一百天就已經算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了,更別說接近一年時間的三百天。
灶神會監督人們的舉動,還會減少犯錯者的壽命。 不過,從清代《敬灶全書》的記載來看「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 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終月則算。 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 可見,灶神還兼有百姓的守護神、功勞的彙報者的角色,如果堅持行善三年,灶神便會上奏天帝讓其降下福壽。
朝禮清淨大天尊。
司命下紅塵。 新降訓世文。 若人持誦者。 福壽永康寧。 二十四向烹飪灶。 一座赫赫南方。 南方丙丁。 丙丁燔炙放光明。 放光明。 威振祝融神(1)。 祝融威振爐中現。 爐中現。 出現出火精。 火精煅煉鼎足烹。 鼎足烹。 五味成。 鑒察善惡難瞞蔽。 難瞞難蔽。 難蔽無私無。 無私奏天庭。 奏天庭不容情。 灶王府君惠臨民。 惠臨民。 保康寧。 朝禮九天司命灶皇大天尊。
志心皈命禮。 火德澤民賴以生。 上調飲食奉雙親。 下煮饔( yōng )餮(tiè) (2) 滋壽命。 丹天世界。 灶府眾神。 欲酬護佑有未能。 普具香燈。 伸寸敬虔誠。 懇禱佑過懲。 我今稽首謝洪恩。 願保門庭多喜慶。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赤皇上品。 三氣火官。 洞陽大帝。 南丹紀壽天尊。
志心朝禮。 聖是東廚灶君。 說與大眾知聞。 禍福惟人自召。 報應如影隨形。 聖奉玉帝敕旨。 命聖下鑒凡民。 家家戶戶都有。 真是司命之神。 鑒察人間善惡。 錄載分明。 每月上天小奏。 臘底大奏天庭。 人能誠心向善。 福祿禎祥滿門。 世界男女不善。 向灶一切瀆神。 對北涕唾及溺。 對北咒罵裸呈。 跨灶刮鍋無忌。 柴食烘穢灶門。 只說神無靈應。 誰知獲罪非輕。 生前病苦奪算。 死後墜落受刑。 灶神一見不忍。
勸爾大眾諄諄。 特降寶訓八章。 第一敬天奉神。 第二孝親奉祖。 第三和睦六親。 第四敬惜五穀。 第五痛惜生靈。 第六戒食牛犬。 第七敬惜字文。 第八教訓婦女 。 八章谕戒殷勤。 若人遵奉聖語。 病同枯木回春。 如有譭謗穢瀆。 天降罪孽臨身。 拜誦永增福壽。 四時八節安寧。
崑崙顯相種火老母。 天帝司命灶君。 九天炊母元君。 北斗七元使者。 東方青帝甲乙灶君。 南方赤帝丙丁灶君。 西方白帝庚辛灶君。 北方黑帝壬癸灶君。 中央黃帝戊己灶君。 五方五帝灶君夫人。 天廚靈灶地廚神灶。 天帝嬌男地帝嬌女。 五方游奕灶君神君。 左右將軍炊濤神女。 前後值符灶君小使。 進火神母遊火童子。 七十二灶侍從眷屬。 天上三十六灶神君。 地下二十四灶神君。 本音九天司命火皇府君。 灶母元君。 威靈顯應大天尊。
灶王願朝禮。
九天上沛恩倫灶王府君。 奏善司惡。 祥鍾宇滿洪鈞(3)灶王府君。 鬱郁紛紛。 元武堂威赫赫 灶王府君。 降吉降祥。 金闕內紫微宮灶王府君。 慈悲護佑。 翔賓座興國平灶王府君。 萬德道高。 清微宮黃金闕灶王府君。
上帝憐憫。 華寶座放光明 灶王府君。 司查律呂。 逢甲子遇庚申灶王府君。 直奏天曹。 臨晦日朔望期 灶王府君。 上天司傳。 奉上帝敬灶君 灶王府君。 富貴永昌。 五祀神威靈赫 灶王府君。 滅罪消災。 調六和烹五味灶王府君。 懺悔修持。 九天司命灶王府君。
太極宮法會啟告。
十方善信、居士大德:
福泉太極宮將於農曆八月初三(9月19日週六)上午10點在太極殿舉行"九天司命定福灶君賀誕法會"。 稽首叩拜,誠請懇願,永持向善志心,則福祿禎祥,穢蕩銷垢,家宅康寧,保門庭多喜慶。
因諸多因素未能到場的善眾,可提供所需資料(姓名、生辰、居住地和心願),由高功填寫上表疏文。 本人心誠,無需到場,效果一樣;若有需要,我們會將您的表文拍照反饋。
法會殊勝,善眾可隨緣供燈,供果,供花,供香等。 如有見聞者,望相互轉告,同來參加,共沐聖恩,同沾法喜,共用功德!
(1)祝融,即重黎,顓頊的玄孫、稱之孫、老童之子、太子長琴之父。 又是三皇五帝時夏官火正的官名,與大司馬是同義詞。 歷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後世祭祀為火神灶神。 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歷史上有顓頊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 其中,炎帝後代、黃帝夏官、祝融容光為南方灶神火神,顓頊火正、吳回兄長、祝融重黎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顓頊玄孫吳回在帝喾廢重黎后復居火正為祝融。 堯帝時棄用祝融官名採用司馬一名,商朝祖先契為火正大司馬傳說伯"子前鋒"此為商人的火神。
(2)饔餮:早飯和晚飯,文中泛指做飯吃。
(3)洪鈞:1. 指天。 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之二:"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羣生。" 李善 注:"洪鈞,大鈞,謂天也;大塊,謂地也。 言天地陶化萬類,而羣化稟受其形也。 "
记载善恶的那位神灵,其实祂离我们一直都很近,八月初三为其圣诞日_灶神 https://bit.ly/34xFu0R
臘月二十三,淺談「一家之主」,東廚司命灶王爺!
臘月二十三,淺談「一家之主」,東廚司命灶王爺!
家家都有神明住,不知神明住何處。宅門門神和灶神,全憑三尊把家護。
說起道教的神明,可謂是虛空法界無處不在。而與人生活有關的神,也是非常之眾多。
最常見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三尊神,在我們建房築宅安家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住在每家每戶之中,來保護人口清潔,宅舍光明,闔家安康了。他們三位尊神就是「宅神、門神和灶神」。
那麼我們今天先來談談這「一家之主」的灶神,東廚司命灶王爺。
禮誦《灶君誥》,闔家保平安
志心皈命禮。
命承北斗,位鎮東廚。為五祀之尊,得九靈之道。作上天之耳目,司上下之災祥。記錄功過,權衡善惡。造化悉由於水火,萬民皆賴為陶甄。禍福總歸於善惡,六耗悉皈於醮謝。四時迪吉,八節呈祥。叩之則應,有感必通。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家司命,太乙奏善,灶王府君,元皇定國護宅天尊。
志心皈命禮。
一家之主,五祀之尊。司喉舌於北斗之中,察善惡於東廚之內。賜福赦罪,移凶化吉。安鎮陰陽,保佑家庭。何災不滅,何福不增。有求皆應,無感不通。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元皇定國護宅天尊。
願以此文,福佑善人。愛家愛灶,永享福身。志心稱念,定國護宅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一、灶王爺的來歷
灶神,或稱灶君、灶王爺,是中國百姓十分親近的神靈。無論宮廷、民間,灶神信仰非常普遍。灶神來歷,眾說紛紜。據史書記載,灶神有炎帝黃帝、火正祝融、先炊老婦、種火老母、張單(張禪)、蘇吉利等。
目前,民間灶頭所供灶神多為張單,黑面長須。灶神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原為主管飲食之神。漢代以後,灶神成為上天派駐下界的監察使,其主要職責不再是掌飲食,而是掌握每家每戶之壽夭禍福。老百姓希望灶神能夠「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逐漸形成具有濃郁中國風情的敬灶安灶習俗。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做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出自《漢書·酈食其傳》。裡面說到:「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的意思的是說做君主的以百姓為最重要的事。而對於百姓來說,吃飯就是其最重要的事了。
的確如此,在古代農耕文明的社會中,吃一頓飽飯,吃一頓好飯,並且頓頓能吃飽,頓頓能吃好,這的確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於是「吃」就成了古代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基本且必要任務了」。
從最開始的「露天吃」「生著吃」,到逐漸的「建房吃」「弄熟吃」,以至於後來「填飽肚子吃」「治病養生吃」「修道服食吃」等等,「吃」以其獨特的吸引力和相當的重要性貫穿了中國從古至今的所有歷史。但是無論怎麼吃,都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自己有的吃;第二,不用為吃愁;第三,吃完不生病且能保持健康,這成了人們所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
人間關注這件事,天上同樣也關注這件事。天上有「天廚」「雲廚」,也就是天庭的廚房。天上的廚房由神明主掌,那人間的廚房為了解決那三個問題,所以也需要有神明來主管這事。於是乎「灶神下降」,古人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灶神。後來我們就在《禮記》禮器篇孔穎達疏中看到這樣一段文字:「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為灶神。」
於是灶神就正式在這個階段於人間顯化露名了。也有「黃帝作灶,死為灶神」的記載。總之灶王爺就這樣的來到了人間,住在每家每戶,處理著「有的吃、不用為吃愁、吃完不生病且健康」等種種的問題了。
1灶王是誰
灶王又稱「灶神」、「灶君」、「灶君老爺」、「老灶爺」等,是我國古代神話中主管飲食之神。舊時民間灶王信仰頗為廣泛,多將灶君像供奉於灶頭。
古代文獻中,對灶王是誰有多種說法。《淮南子·汜論訓》說:「炎帝作火,死而為灶。」汪葵《事物會源》則以黃帝為灶神。炎帝與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按照《淮南子》與《事物會源》的說法,灶神就是這兩位老祖宗的化身了。
而孔穎達在註疏《禮記·禮器》時卻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呂氏春秋》則曰:「吳回回祿之神,托於灶,是月火王,故祀之也。」漢代許慎《五經異義》等書記載,灶神為蘇吉利。又有人說,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慶忌,有六個女兒,都名察洽。
上述已有六說,灶神皆非同一人,但都承認只有一位灶神。而《敬灶全書》另立一說,分立東、南、西、北、中五方灶神之目。
還有一個民間傳說,灶神就更多了。據稱商朝末年,姜子牙幫助周武王討伐紂王,歷經多次浴血之戰,終於打下江山,裂土封侯。姜子牙受師之命,立下封神榜。有功的將領犧牲後,都能受封為神;但廣大衝鋒陷陣的士兵,戰死沙場,卻都未受到封賞。這些游鬼冤魂,死於歸宿,心中不快,難免鬧事。姜子牙了解這一情形後,便將戰死的士兵封為灶神。這樣一來,既可制止鬼魂閒蕩尋釁,又可將家家戶戶管起來,可謂一舉兩得。
2灶神源流
灶神崇拜起源很早,它和土地、井、門戶、道路一樣,是古代中國老百姓自然崇拜的對象。最早的灶神炎帝、黃帝和祝融是由火神、光明神演化而來的。宋王茂《野客叢書》卷20引《淮南子》曰:「炎帝主於火,死而為灶神。事始曰灶,黃帝所置。《古史考》亦曰:『黃帝始造釜甑,火食之道就矣。』」
東漢應劭著《風俗通義·祀典》引《周禮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炎帝和祝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火神。炎帝之「炎」,意謂火焰上升。至於祝融,名重黎,高陽氏顓頊之後,為高辛氏帝嚳的火正,是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稱為祝融,後世祀為火神。
現在有人稱火災為「祝融之災」,本此。關於黃帝,除了上述引文,明馮應京撰《六家詩名物疏》卷41亦引《淮南子》言:「黃帝作灶,死為灶神。」黃帝之「黃」,《釋名·釋采帛》說:「黃,晃也。猶晃晃象日光色也。」可見,黃帝原本是光明之神。無論火神,還是光明神,都是先民敬畏自然而產生的崇拜。
在秦漢典籍中還有許多灶神是先炊老婦的記載。宋衛湜之《禮記集說》卷41:「孔氏曰:『案少牢及特牲禮,皆灶在廟門外之東西面北上。』鄭註:……此配灶神而祭者,是先炊之人。《禮器》云:『灶者是老婦之祭』。」灶神是先炊老婦的說法也見諸《儀禮·特牲饋食禮》、《五禮通考》等古書。漢鄭玄撰《駁五經異義·灶神》駁斥灶神為火正之陳見:「古《周禮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火正,祝融為灶,姓蘇名吉利,婦姓王名搏頰(按古《周禮說》一條並見林公瞻《荊楚歲時記注》)。
謹按《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五祀之神,王者所祭,非老婦也,同《周禮》。駁曰:祝融乃古火官之長,猶后稷為堯司馬,其尊如是,王者祭之,但就灶陘,一何陋也!祝融乃是五祀之神,祀於四郊;而祭火神於灶陘,於禮乖也。」由此看來,鄭玄主張祭祀火神祝融於灶陘於禮不合,灶神當為老婦。不過鄭玄的思想後來似乎有所變化,他在《駁五經異義補遺·灶》中說「灶神祝融是老婦」。
灶神為女性是國內外不少民族共有的現象。我國鄂溫克族認為灶神是位老媽媽;赫哲人敬稱灶神為「佛架媽媽」;滿族的灶神是一位穿紅袍的老媽媽。在西伯利亞各民族中,司灶神靈大多為女性,如吉利亞克人的火婆婆,納乃人、阿爾泰人的火媽媽,埃文克人的火外婆婆等。這種灶神是女性的情況可能與婦女居家生活職能有密切關係。
東漢以後,道教經典中的灶神形象是種火老母,《太上靈寶補謝灶王經》宣稱:「昔登崑崙之山,有一老母獨處其中,……惟此老母,是名種火之母,能上通天界,下統五行,達於神明,觀夫二炁,在天則為天帝,在人間乃為司命。又為北斗七元使者,主人壽命長短,富貴貧賤,掌人職祿。又為五帝灶君,管人住宅,十二時辰,普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日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悉是此母也。
凡人家灶皆有禁忌,若不忌之,此母能致禍殃,弗可免也。」這是說崑崙山上的種火老母神通廣大,在人家中則為司命灶君,監察人間善惡,記錄並稟告天曹,決定凡人壽夭。種火老母這個神靈形象似乎將火神與先炊信仰糅合起來,並且職能有所變更,肩負司火、司飲食,督察每家每戶之善惡禍福之雙重職責。
除上述灶神外,古籍中還有許多不同名號的灶神。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卷說:「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一作祭)洽。……一曰灶神名壤子。」明代徐應秋《玉芝堂談會》卷13則說:「灶神蘇吉利,妻王氏,名搏頰。」
明末清初方以智《通雅》卷21《姓名》「郭禪灶神」條則說:「灶神名禪,字子郭,不言姓郭。……元瑞云: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一曰灶神名壤子。廣濟歷曰伏龍。《莊子》灶有髻。」從這些引文中,我們可以發現古書述及的灶神另有張單、張禪、蘇吉利;又有姓氏不詳,名隗、壤子者;還有伏龍之稱法以及有髮髻之形象者。其中,張單、張禪,同姓同字,可能是同一個人物,「單」、「禪」因為字形相近而訛誤,現在民間灶台上供奉的灶王爺大多是張單。
至於民間傳說中,灶神形象就更多了,有火之精宋無忌成灶王,負心張郎變灶王,李姓負心郎變灶王,窮鬼懶漢張氏、姚瞎子、鴉片菸鬼成灶王等種種故事。不一而足,我們就不加枚舉。
灶神之由來從火神、光明神逐漸演變成種火老母,再到各色人等,其職責也由司飲食到掌控人間吉凶禍福。這些變化反映出灶神崇拜之自然屬性不斷減弱,其社會化程度不斷增強;灶神形象多元化也反映出信仰者宗教觀念之多元化。這是時代變遷、地域差異等因素綜合作用造成的,是中國百姓生產、生活實踐發展的結果。
二、灶神職能
漢代以前,灶神的職責是「主飲食之事」,如鄭玄《駁五經異義》稱:「灶主飲食也」。魏晉以後,灶神角色發生了一些變化。如《太上洞真安灶經》所云:「有炊母神母,……為五帝司命之官,應天曹為直符之使,變飲血茹毛之化,就煉生還熟之餐,錄世人功過之因,上逐月晦朔之事,每被凡情俗態觸犯者,多敢以上言,伏候聖旨。」
由此可見,灶神不單司人間飲食,似乎更重要的任務是監察百姓之功過。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微旨》也說到灶神上天白人罪,大者奪紀,小者奪算之事。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卷14所說:(灶神)「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三百日,小者奪算,算一百日。故為天帝督使,下為地精。」
不過在《微旨》中,一「算」以三日計,與前者一「算」一百日不同,但灶神作為上天派遣之督察使者的身份是一樣的。明代陳耀文撰《天中記》卷15引《萬畢術》說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
清代《太上感應篇》更是詳列灶神監管的數百種罪過,「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在《太上感應篇》中,灶神作為司命神的身份和職責非常具體、明確。從歷代文獻看,灶神的職能有個演變的過程,其司飲食之責漸漸淡化,其司禍福之責任不斷強化,這種職能可以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十個字來概括。這樣一位近在咫尺、手握「重權」的神靈,真是讓居家百姓又親近又害怕。
百姓親近灶神是巴望他能上天多言好事,以便天帝獎善;百姓害怕灶神是擔心他上天言壞事,以致天帝降罪。這種矛盾的心理鮮明地體現在祭灶風俗中。神州各地,祭品當中多用糖及酒,生動體現了人們麻醉、討好灶神,期待他「多說好話,少說壞話」之心愿。雍正《陝西通志》卷45《時日》:「二十三日祀灶,用糖餅,以糖泥神口,祝曰:毋以惡事訴上帝也。(《延綏鎮志》)臘月二十四日,夜設糟饌、果酒,祀灶掃舍(《興平縣誌》)。」
宋代河南開封人孟元老所撰《東京夢華錄》卷10《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燒合家替代錢紙,帖灶馬於灶上,以酒糟塗抹灶門,謂之醉司命。」
元代安徽歙縣人方回《桐江續集》卷25《十二月大暖雨二十四晝夜二十五日始雪》詩云:「夜來聞祭灶,猶賣膠牙餳。雪欲為南瑞,風才作北聲。今年全不冷,此月未嘗晴。造化難窺測,神奇易變更。」人們用酒糟醉司命,用糖餅泥其口,企圖灶神上天多說甜言蜜語,無法說惡言惡語。這種只言好事,不報惡行的心理,反映了百姓祀灶的功利色彩。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對子。人們希望灶神既能「上天言好事」,又能「下界保平安」。《敬灶全書》所收《東宮司命通天定福奏善真君勸善文》說:「吾乃東廚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
道經造作者作如是說大概反映了老百姓求平安的意願。古往今來,民間流傳著許多灶神保平安的故事。宋洪邁《夷堅丁志》卷20《楊氏灶神》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南城有一大富人家楊氏,長子不肖,楊父將他趕出家門。
這個不肖子只好躲到牛圈中去棲身,其時霜重月明,天寒地凍,藉草取暖的他怎麼也睡不著。可是偏偏禍不單行,恍惚間,一隻猛虎撲將過來,還有數倀跟從,欲加害於他。不肖子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突然一陣勁風颳過,猛虎似乎被什麼東西驅逐一般,倉惶逃掉,眾倀也四下散走。
這時灶王爺和土地公出現了,只聽灶王爺斥責土地爺:「你多年來消受楊家的祭拜,今天卻縱虎為暴,如果不是我及時召來神兵,楊家長子就遇害了。我是楊家灶君司命,你曉得嗎?」土地謝罪告退。楊父得知詳細經過後,父子和解。
此後,楊家祭拜灶君更加恭敬了。鄉親街坊開始相信,灶神能夠救人於危難,會保一家之平安。除上述灶君驅趕猛虎,民間還流傳灶神智斗三屍神,保一方平安的故事。這些傳說反映了老百姓對灶君的期待。「下界保平安」,這恐怕也是人們親近灶神的一個主要原因吧。如果說以上這些故事帶有傳說性質,那麼灶王藥籤對古時缺醫少藥的百姓來說倒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解除病患的積極作用。巴蜀書社版《藏外道書》第4冊《敬灶全書》收灶君內科仙方、外科仙方各五十方,這些方子吸納中醫智慧,有相當的科學依據。
三、祭灶習俗
我國古代早就有了祭灶的習俗,《禮記·月令》已有記載。秦朝將祭灶神作為「五祀」之一。到了漢代,祭灶成為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如司馬遷在《史記·武帝本紀》中記載:「於是,天子始親祠灶。」南北朝以後,對灶神的信仰已成為民間的習俗。隋唐以來,灶神信仰日益普遍,一直延續到近代。
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述:灶神每月最後一日上天,為的是向天尊匯報人們的善惡功過。罪大的「奇紀」,減壽三百天;罪小的「奇算」,減壽一百天。《易內戒》也有類似的說法:灶神每月月底上天,向司命神報告人的過失。司命神根據灶神的匯報,按照過失大小來剝奪人的壽命,最少三天,最多三百天。灶君的職權就這樣逐漸擴大,由管一家飲食而變為操一家生死禍福,並且隨時記人功過善惡。
1灶王爺與人的「互動」
中國傳統節日有非常多,尤以臘月和正月的節日最多。因為臘月是年尾,正月是年頭。年尾要有個好收關,年頭要有個好開始,所以一些重大的節日就這樣被這兩個月份「承包了」。
臘月的節日從臘八開始吃臘八粥作為整體節日的「預熱」,正式的一連串的慶祝就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了。臘月歌說到「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從糖瓜粘的那一刻起,節日的「焰火」自此點燃。為什麼二十三,糖瓜粘呢?因為臘月二十三這天是祭灶日(也有臘月二十四祭灶的),民間說臘月二十三是小年,而灶王爺會在小年這天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以定賞罰功過。
於是呢,民間就在各家各戶的灶王爺像或灶王板前面,擺上「雞鴨魚肉蝦,蛋果糖酒茶」來供奉灶王爺。並且在灶王爺的嘴上塗抹上「糖蜂蜜甜瓜」等,期望灶王爺能夠「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出家奏善果,回宮降吉祥。」人們以這種期盼,來祈求得到灶王的護佑,天神的賜福,保佑一家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在供品供奉完畢,抹好糖後,人們就將灶王爺的畫像請下來焚化掉,送灶王上天。然後在年三十的子時貼上新的灶王像,以表示將灶王爺從新請回家中,保佑家裡新一年的安康。
2安灶敬灶
灶君對百姓護佑有加,上天則言好事,下界則保平安。人們自然對其感恩戴德,敬奉殷勤。實際上,中國古代祭灶很早就受到朝野重視。明胡廣等纂《禮記大全》卷22《祭法》:「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王自為立七祀。」這說明先秦七祀中,灶居其一。
《舊唐書·經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均著錄《祠灶經》一卷,正史注意收錄《祠灶經》,說明祀灶風俗在當時社會的影響頗大。到清代此慣例在上層社會中猶存,清乾隆《御製詩集》五集卷100《坤寧宮祀灶日作》稱:「東廚灶神位前,亦致三叩。予六十年謹遵弗忽,普祈年穀順成,民物康和,所為有其舉之,莫敢廢也。」
至於民間,灶神信仰更為普遍。在長期的祭拜活動中,百姓中流傳著供奉灶王爺靈驗的種種故事,《後漢書》卷32《樊宏陰識列傳》所載陰子方以黃羊祀灶而獲富貴大概是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是這樣的:漢宣帝時,有個叫陰子方的孝子,在一個臘日早晨做飯時見到灶神現形。
陰子方趕忙恭敬地拜倒在地。當時他家正好有隻黃羊,便殺了供灶神。從此以後,陰子方暴富,陰家世代昌榮,一家之中兩人封侯,數十人為官。所以,後人常效法陰子方臘日以黃羊祀灶,以求榮華。除黃羊祭灶之俗外,民間還有其他一些祭灶宜忌。
據清代于敏中等編《欽定日下舊聞考》卷148《風俗》引《月令廣義》記載:「燕俗圖灶神,鋟於木,以紙印之,曰灶馬。士民競鬻,以臘月二十四日焚之,為送灶上天。別具小糖餅奉灶君,具黑豆、寸草為秣馬具,合家少長,羅拜祝曰:『辛甘臭辣,灶君莫言。』至次年元旦,又具如前為迎灶。」
乾隆皇帝欽定的《日下舊聞考》記述了燕地民間焚紙印灶馬,別具糖餅,恭送灶神,期盼灶君尊口擇言,上天言好事之有趣習俗。到紀曉嵐等編纂《四庫》時:「京師居民祀灶,猶仍舊俗,禁婦女主祭,家無男子或迎鄰里代焉。其祀期用二十三日,惟南省客戶則用二十四日,如劉侗所稱也。」看來,即使時間流逝,各地群眾對灶神的虔誠供奉依舊。
方士與道教徒也十分看重祭灶,西漢司馬遷《史記》卷12《武帝本紀》記載方士李少君「言於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於是天子始親祠灶。」
同樣的語句又見諸《史記》卷28《封禪書》。這個材料大概是有關煉丹與祠灶關係的最早記載。宋張君房總編《雲笈七籤》卷65說:「還丹不先祭,作不成。又齋三日,以清酒五斤、白脯一二斤,祠灶神。」同書卷75意思略同:「凡欲合藥,先須祭灶。辦以種種香華、五果、酒漿、酥蜜油等,大須潔凈。」道教追求長生,煉丹是十分鄭重的事情,而要煉成金丹大藥,必須祀灶,這充分顯示出灶神在道士心目中的地位。道教對灶神的信仰比民間祀灶更能顯示出宗教規範及神學色彩,我們以《太上洞真安灶經》為例來說明:
司命灶君主鎮中堂,唯好清凈,匡護黎民,凡人若能慎護廚灶,無令銅鐵刀斧之器、飛禽走獸之毛、不凈柴薪、厭穢之水。若犯忌諱,能令家宅不安,人口暴病。其儀,每月按祭灶吉日良夜,可用鍋安凈水,座布香茆,列案焚香,供養酒果召請五帝司命之主、六癸神女之靈,如對真靈宣示祝曰:「北帝上靈,六癸神女,臣今祭祀,可以為主。神水洋洋,香燈齊舉,仰望靈軒,來臨醮所。」
祝畢用柳枝沾水,灑於醮席。又祝曰:「泠泠陳月食,精膳難思議,五香清凈水,芬芬柳灑之。」如是依經轉誦,對聖披陳,能保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恭弟順,尊卑稟序,大小相承,人凶歡悅,家道昌隆,骨肉安棲,寢膳和泰,豈慮靈神惡鬼興禍害人,切忌高聲大語,觸諱冒殃,厭穢腥膻無令觸犯。即令引鬼招魔,返受殃災。
《太上洞真安灶經》對敬灶醮禮作了詳細的介紹,其中包括祀灶吉日、酒果擺設、案檯布置、祝咒用語以及注意事項等。
清代《敬灶全書》所收《敬灶篇》則比較簡潔明快,該篇列舉了幾條祭灶準則:一、每月朔、望,灶前看燭明燈,供凈水一杯;二、每日早晚,上清香一炷,灶前常宜潔凈,上灶必先洗手;三、每月三十日,乃灶君上奏之期,至戊亥時刻,合家虔誠敬拜,可保家庭清吉,人口平安;四、八月初三日,灶君聖誕。八月二十四日,元君聖誕。宜供獻香花,誠心拜祝。是書認為灶君最靈最顯,人們不懂虔心敬拜,而去奉祀他神,是捨近求遠之舉。一般人家丁口不安,事不遂意,都是因為不知恭敬灶神的緣故。
以上種種敬灶事宜都是在立灶之後奉行的,至於安灶之法也是有講究的。唐朝歐陽詢所編《藝文類聚》卷80《灶》說:「立灶於屋中央,口向西,灶四邊令去釜九寸也,以磚及細土構立之,亦勿令穿坼,神灶之法畢矣。」這是要求立灶於屋子中間,灶口向西,灶台四邊距離鍋釜要有九寸。
神灶當以細土及磚構建,務求牢固。宋祝穆《古今事文類聚》續集卷10《庖灶》詳細記載了時人作灶之法:「當辰巳間,巢地取土,先掘去上五寸,以水、美酒一升合和泥之。以癸亥日修之,此日安灶自如也。作灶法,廣四尺長五尺;欲安兩釜,長七尺,子孫富貴。作灶余泥,不可泥井,井余土,不可泥灶,大凶。」?
此言作灶吉日良辰、材料、尺寸、禁忌,反映了古人作灶相當講究。另外,清朝顧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4認為壬子日灶神死,此日治灶不妥。這些說法有的來源於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生活智慧,有的體現了道教信仰特徵。
3祭灶形式
唐代以前,習慣上以農曆十二月初八或每月晦日為灶神上天之日,通常都於是日祭祀灶神,但也有在七夕祭祀灶神的。宋代以後,灶神上天的時間發生了變化,江北地區的習俗以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為灶王上天之日,江南地區的風俗以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為灶王上天之日。
舊時每逢灶王上天之日,家家戶戶都要祭灶,唯恐得罪這位玉皇大帝派駐人間的使者。祭灶時,一面燒香磕頭,一面口中念禱,請求灶王在玉皇大帝御前多講好話,不講壞話。祭祀者相信,供桌上所放的供品是給灶王爺吃的,只要將其灌足酒、使其吃飽飯,灶神吃了人的東西後自然嘴軟,只好撿好事向玉皇大帝匯報了。此外,祭祀者還把烤化的飴糖抹在灶王爺畫像的嘴上,目的是堵住灶神的嘴,使其無法說壞話。
宋代范成大《祭灶詞》云:「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灑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這裡將祭灶的形式、禁忌及供品等,闡述得一清二楚,並一針見血地指出:之所以要好酒好菜討好灶君,目的是為了請其上天少說是非,討個吉利。
因為灶王的奏報與人們的禍福有密切的關係,所以祭灶必須虔誠,並有所禁忌,不得觸犯灶君老爺。據說西漢有個陰子方,祭灶虔誠,一心向善,因而發財,成為名震一方的巨富。
清朝有一部《太上寶筏圖》,講了這樣一則故事:有個人廣積陰德,多行善事,灶王將他的善行向天神作了匯報,於是便得到了實惠:家中兩人科舉及第,躋身官場;老兩口也健康長壽,安度晚年。這些故事,都說明灶君信仰在不斷擴大,尤其對下層百姓影響極廣。《敬灶全書》、《灶君寶卷》等書,勸人為善,也都借的是灶君的名義。
過去人們習慣在灶門上,貼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是人們寄託於灶王身上的希望。送灶君上天,有一定的儀式。通常是先將灶君畫像揭下,和元寶等一起焚化,以示恭送灶君上天。
有的則用花花綠綠的紙糊成轎子,將灶神、紙馬放入轎內一起焚化,以示灶君坐轎上天。有的將「灶君馬」和《送灶君上天疏》以及秣一起送入灶內焚燒,表示送灶王騎馬上天。還有燃起一枝馬尾松,一邊燒,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一蓬青松一蓬煙,恭送灶神上西天」,也表示送灶君騎馬上天。
4接灶儀式
將灶王送上了天,還得負責接回來。灶王爺上天呆多長時間呢? 這也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灶王在除夕之夜,偕同其他神仙一起從天而降,灶君為諸神作嚮導,給千家萬戶帶來吉或凶、福或禍。到了正月,諸神都返回天上,只有灶君還留駐人間,居於小小的灶頭之上,繼續伺察人們的善惡。
還有一種說法是:灶君上天奏事,來回總共七回。清代吳曼雲《江鄉節物詞》云:「迎神薪突正衣冠,灶馬紛紛乍解鞍。來復只須占七日,笑他人說上天難。」這就很有些浪漫主義的趣味,「笑他人說上天難」既豪邁,又瀟洒,可體現灶王爺神通之廣大。
灶君老爺正月初一從天上回來,家家戶戶又可做祭祀,稱作「接灶」。接灶很有點像為遠方來客或外地歸來的親人接風:儘可能將豐盛的酒菜,作為供品,讓旅途勞頓的灶神享用,還要焚香禮拜,以示恭敬。倘若接灶時心不在焉,馬馬虎虎,得罪了灶王爺,就怕以後「他」上天打你的小報告,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你的壞話,那就夠你受得了。
隨便做什麼事,都有可能碰到意外,接灶也是如此。明代陳繼儒所著《見聞錄》中,記載了這樣一樁怪事:明朝有個兵部尚書,名叫張悅。他有一次在接灶神時,一隻家犬蹲在灶頭上,他也不去趕它,任憑家犬湊熱鬧,依然照拜灶君不誤。說來也怪,那隻狗突然從灶上跌下,居然立刻一命嗚呼了。
全家人都說這是不祥之兆,但張悅卻不動聲色,鎮靜地對家人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接灶一切如儀。後來他家果然平平安安,沒有發生任何不幸的事情。這樁事情傳了出去,有人便斷言,這是灶神保佑了張悅一家。
5灶上避忌
對灶君的崇敬,除了畢恭畢敬的祀奉外,還表現在許多忌諱上。由於對灶王爺既尊重,又畏懼,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反差,便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忌諱來。這些忌諱,主要是灶前什麼東西不能放,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不能做;尤其是對女人,禁忌就更多了。
對灶君避忌記載最詳細的,當推《敬灶全書·灶上避忌》了。是書嚴格規定:「不得用灶火燒香;不得擊灶;不得將刀、斧置於灶上;不得在灶前講怪話、發牢騷、哭泣、呼喚、唱歌;不得在灶前小便、吐唾沫;不得在灶前赤身露體;月經未完的婦女不得經過灶前;披頭散髮者不得燒飯做菜;不得將污髒物送入灶內燃燒」,等等。
四、灶經中灶王形象
灶王像,我們見到的基本有三種類型,一個是灶王爺坐在門庭中與童子們其樂融融的「年畫像」;二是灶王爺一個人坐在那裡,持著法器,並露出慈祥而又甜美的笑容的「溫和像」;三是灶王爺與灶王奶奶坐在一起,各持法器的「夫妻像」。
那「灶王爺」究竟是男是女呢?我們可以在《道藏》中找尋下灶王的本來面目。在《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有一部經書名為《太上洞真安灶經》,裡面記載了灶王爺的事跡。我們首先看下太上元始至尊登麟駕羽軒,降崑崙之山金銀之壇,座眾寶之台,時感十方三界神仙朝元拱御。
有炊母神母,上言丹陛,稱以夙生慶幸,統御人間,受北帝下部之職,為五帝司命之官,應天曹為直符之使,變飲血茹毛之化,就煉生還熟之餐,錄世人功過之因,上逐月晦朔之事,每被凡情俗態觸犯者,多敢以上言,伏候聖旨。
太上曰:夫人宅者覆也,屋者居也,室者止也,舍者吉也,世上人民,秪知峻宇雕牆,妄施綺麗,殊不知司命灶君主鎮中堂,唯好清凈,匡護黎民。凡人若能慎護廚灶,無令銅鐵刀斧之器,飛禽走獸之毛,不凈柴薪厭穢之水,若犯忌諱,能令家宅不安,人口暴病。其儀每月按祭灶,吉日良夜,可用鍋安凈水,座布香茆,列案焚香,供養酒果,召請五帝司命之主,六癸神女之靈,如對真靈,宣示咒曰:
北帝上靈,六癸神女。臣今祭祀,可以為主。神水洋洋,香燈齊舉。仰望靈軒,來臨醮所。
咒畢,用柳枝沾水,灑於醮席。又咒曰:泠泠陳月食,精膳難思議,五香清浄水,芬芬柳灑之。
如是依經轉誦,對聖披陳,能保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恭弟順,尊卑稟序,大小相承,人凶歡悅,家道昌隆,骨肉安棲,寢膳和泰,豈慮靈神惡鬼,興禍害人。切忌高聲大語,觸諱冒殃,厭穢腥膻,無令觸犯,即令引鬼招魔,返受殃災。於是明宣聖旨,重宣偈曰:
道與生相保,生與道相保。安宅是安身,愛身是愛道。司命若歸依,千邪無路到。炊母六癸神,飲食真神奧。安靜和真和,長生老非老。
是時,上帝說經即畢,三界群仙,炊母神母,願承聖旨,永當奉行。」
這部經的篇幅不長,裡面講述的是元始天尊在崑崙山金銀壇上,眾真前來朝拜,是有炊母神母上言丹陛。注意,這裡面的灶神形象為灶母,是女神像。灶母對元始天尊說「我受北帝下部之職,為五帝司命之官,應天曹為直符之使,變飲血茹毛之化,就煉生還熟之餐,錄世人功過之因」種種事因,之後元始天尊又回復道「夫人宅者覆也,屋者居也,室者止也,舍者吉也,世上人民,殊不知司命灶君主鎮中堂,唯好清凈,匡護黎民。」要人忌諱的和要遵守的種種「原則方法」最後天尊說到「道與生相保,生與道相保。
安宅是安身,愛身是愛道。司命若歸依,千邪無路到。炊母六癸神,飲食真神奧。安靜和真和,長生老非老。」作為結尾。從這段經文中可以看出三點,第一,灶神是女神形象;第二灶神很愛乾淨。第三安宅是安身,愛身是愛道。身與宅與道都是要重視的。我們再看下一部經典。在《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中有一部《太上靈寶補謝灶王經》,我們看下這部道經裡面的灶神是「爺爺」還是「奶奶」。
道言:昔登崑崙之山,有一老母獨處其中,莫知其由。是時即有妙行真人,上白天尊曰:此之老母,未審復是何人,獨住此山,殊無畏懼。
天尊曰:惟此老母,是名種火之母,能上通天界,下統五行,達於神明,觀乎二炁,在天則為天帝,在人間乃為司命。又為北斗七元使者,主人壽命長短,富貴貧賤,掌人職祿。又為五帝灶君,管人住宅,十二時辰,普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日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悉是此母也。凡人家灶皆有禁忌,若不忌之,此母能致禍殃,弗可免也。
妙行真人曰:凡人家灶,未審有何忌諱?敢問斯言,幸垂教示。臣見眾生,安知其趣,願將告諸濁世男女,普令忌之,得諧安穩。
天尊曰:子可諦受,凡人家灶,不可以雞毛犬骨頭髮,刀斧不凈柴薪,穢污等物,觸犯灶神,即致男女不安,經求無利,疾患瘡痍,癲狂瘴疫,眼目昏昧,夢想顛倒,田蠶不收,六畜虛耗,令客鬼無懼,亂入宅中,雞犬作怪,盜賊侵欺,口舌妄起,男女邪迷,官府禁錮,家業流亡,皆為觸犯所致。
若有此難,急宜謝之,可請東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西方白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中央黃帝灶君,五方五帝灶君夫人,天廚靈灶,地廚神灶,天帝嬌男嬌女,囪中童子,童男童女,曾灶祖灶,灶公灶母,灶夫灶婦,灶子灶孫,家灶外灶,大灶小灶,長灶短灶,新灶舊灶,五方游奕灶君,左右將軍,炊濤神女,前後直符,灶君小使,進火神母,游火童子,灶家娘子,姊妹新婦,七十二灶侍從,神眾弟子。來解此厄。
天尊再告真人曰:末世男女,衝突灶君,有災有患,皆須清凈,掃灑明燈,燒香請道士轉經,呼召灶君眷屬名字,奏獻錢財,或供飲食,為人所利,子之所受,深宜諦焉。妙行真人乃稽首聽命,信受奉行。這部經講的是「昔時眾神登崑崙山,有一位老母獨處山中,不知原因。於是妙行真人啟稟天尊問此老母是何人,獨住山中,無有畏懼。
之後天尊對妙行真人說」這位老母,是種火之母。在天上則為天帝,在人間乃是司命之神。同時屬於北斗七元君的使者,主人壽命長短,富貴貧賤,掌人職祿等事。同時有五帝灶君,管人住宅。妙行真人再問說,若人因為種種事冒犯了灶神怎麼辦呢?天尊就說世人可以請東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西方白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中央黃帝灶君,五方五帝灶君夫人,天廚靈灶,地廚神灶,天帝嬌男嬌女,囪中童子,童男童女,曾灶祖灶等來解除病患災厄。
最後天尊說偈「天帝臨位,司命灶君。世人恭敬,福祿咸臻。去除災難,疫癘潛奔。仰依誨示,普得安存」以此作為結束。在這部經中我們可以發現灶神也為女神,為「老母」。但其下屬部門有眾多灶神,灶公灶母都在其中。而我們現在所供奉的灶神像多為男神形象,可能是因為灶神為「一家之主」,一家之主以一個老爺爺的形象出現會更符合「民情」些。所以以老爺爺的形象出現最多。
五、當今社會灶神也要「安奉」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在物質社會和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下,人們對於「高質量」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然而「高」也只限在物質享受與金錢上。城市裡不乏有「家中不開火,「市」上無炊煙」的現象。不在家做飯,去飯店吃,即省時省力又好吃又好看。
人們似乎忘卻了自家廚房的美和烹飪的香,忘卻了廚房灶台對於居家人的特殊重要性。古代起灶生火煮飯是寓意著家庭的興旺與幸福。人口多並且很幸福才會炊煙裊裊,家中才會其樂融融。廚房都忘卻了,就更別提灶神了。不過還好,還有部分城市農村依舊保留著祭灶供灶的習俗。
這不單單是一種有神論,更是一種傳統文化中對「家」概念的認可與信奉,是對先民們「家和」文化的尊重和敬仰。家家都有灶神,供與不供,都在那裡,保佑著一家的安康;家家都有灶神,供與不供,也就在那裡,祝福著一家的美滿。灶王也依舊會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不反對在外面吃,多提倡在家裡做。或許這是與爸媽,妻子兒女相處溝通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的重要「幸福音符」。
玄靈道人 俗名:劉文順、道號玄靈子 道名 劉至順 別署 無極堂主 道教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南海國禮藝術家、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中國畫研究會研究員、中國道醫研究會研究員、北京無極堂書畫院院長、北京無極堂道家研修院院院長。道家風水畫傳承者,主攻花鳥、山水、十二生肖,兼習人物鍾馗等
生於道教世家,自幼修煉道法秘術、道丹內功、周易風水玄學、書畫武功國學等傳統文化、通讀古書以及道家經典書籍,遊學武當山、終南山、青城山等名山大川,得多位高師奇人密授真傳,玄通道觀苦修多年,築基養真,潛心修行,深入簡出,後來見當今社會快速發展中出現了更多的壓力、煩惱、災禍、疾病等問題,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播道家理念,研究修煉實用道家知識,團結髮展道家人士,為廣大信眾指點迷津、趨吉避凶,服務人民,造福人類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3ejrqng.html
武聖帝君(關羽)十二戒規。
一戒不孝父母,輕慢先靈者同罪;
二戒侮慢兄長,兄不友愛第者同罪;
三戒道人過失,自飾己之過者同罪;
四戒好勇鬥狠,包匿險心深藏不露者同罪;
五戒驕傲滿假,固吝良言不開愚昧者同罪;
六戒污穢灶君,不敬天地神明者同罪;
七戒嫖,房慾過度及造淫詞者同罪;
八戒賭,遊手好閒及作無益事者同罪;
九戒打胎溺女,溺愛子女不教者同罪;
十戒食牛犬鰍鳝等肉,並好食山禽水族鴉片煙者同罪;
十一戒穢溺字紙,謗聖賢假刀筆者同罪;
十二戒唆人爭訟,自好訟者同罪。
灶王府君訓男子六戒(附女子六戒) 男子六戒:
一戒不孝父母;二戒不和兄弟;三戒嫖賭溺女;四戒鬥狠唆訟;五戒污穢字紙;六戒好談閨因為你。
女子六戒:一戒不孝公婆;二戒不敬丈夫;三戒不和妯娌;四戒打胎溺女;五戒拋散五穀;六戒豔裝廢字。
臺灣生熟番紀事-化番俚言/訓番俚言-1877年/1877年台灣教化平埔族原住民的教材內容--聖諭/並仿寫左記-訓番俚言,作為番學教材:訓番俚言-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化番俚言三十二條+訓番俚言+《聖諭廣訓》/康熙聖諭十六條/1880年代台灣教化平埔族原住民的教材內容--聖諭 並仿寫左記-訓番俚言,作為番學教材-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宣講拾遺》聖諭六訓讀/聖諭廣訓十六條讀/武聖帝君十二戒規-關聖帝君勸世十二戒規/文昌帝君蕉窗十則/孚佑帝君家規十則/灶王-竈王府君訓男子六戒-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