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峒保安宮-國運籤/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以及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三者合稱臺北三大廟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姜太公收服-千里眼順風耳:商紂王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叫高明,一個叫 高覺。這兩個人原是棋盤山上的桃精和柳鬼,有很多妖術。高明眼觀千里,人稱千里眼;高覺耳聽八方,故名順風耳。商紂王把他差與協助袁洪與周國的姜子牙作戰/姜子牙打神鞭收服-千里眼與順風耳心有不甘,妖魂盤踞在桃花山上,前後歷經三千年,才等到媽祖前來收服。二人雙雙跪倒媽祖面前,口稱師父說:我等奉旨在此守候已久,願誠心皈依門下,共計天下蒼生。此後媽祖身側就多了兩位相貌嚇人的常侍將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丹墀與御路+厚載門+七顆硃砂痣/丹墀,為古代朝禮天子之臺階-丹ㄉㄢ墀ㄔˊ 屋宇前面沒有屋簷覆蓋的平臺,因古時多塗成紅色,故稱為「丹墀」。常用在宮殿或廟宇的正殿等具儀典性的建築物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漢畫石的西王母與東王公/拜西王母,是因為漢代人認為她老人家掌管著不死之藥,掌握著凡人能否成為神仙的大權。人們之所以在墓中大肆描繪、供奉西王母,其目的也是為了讓死者也能平安抵達長生不死的神仙世界/只有西王母而無東王公。東王公僅僅只是西王母的一個鏡像,東王公是在大約東漢章帝、和帝之間(公元76-105年)創造出來的。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行走磁場】台北巿大同區-保安宮~藏風聚氣好所在(裡頭有與眾不同的註生娘娘) @ 從"心"出發 :: 痞客邦 ::

20190718-043407-120190718-044017-120190719-100207-120190718-051535-120190718-042005-120190719-094912-120190719-100207-120190718-051535-120190718-042005-120190719-094912-120190718-044017-120190719-095545-120190806-115622-120190806-115513-1

【行走磁場】台北巿大同區-保安宮~藏風聚氣好所在(裡頭有與眾不同的註生娘娘) @ 從"心"出發 :: 痞客邦 ::

大龍峒保安宮

20190726-121630-120190719-063921-120190717-041629-1

大龍峒保安宮


1鯨發:鐘鈕雕有蒲牢(龍九子之一),鐘鎚刻著鯨魚,蒲牢一遇鯨魚便嚇得大吼大叫,意指鐘聲響徹雲霄。
2 鼉逢:音ㄊㄨㄛˊㄆㄥˊ,取自《詩經》:「鼉鼓逢逢」,鼉形似鱷魚,鳴聲如鼓;逢逢為鼓聲的狀聲詞。

2020-08-23_0817142020-08-23_0905012020-08-23_090509

大龍峒保安宮自泉州同安縣白礁鄉分靈來台,清嘉慶十年(1805)保安宮開始建廟,清道光十年(1830)建成。
廟宇包含前、後殿及正殿,平面呈回字型,屋頂使用歇山重簷型式。正殿獨立,為廟宇等級之最高型式。大正六年(1917)大修時,由陳應彬與郭塔兩位名師對場興修,由正殿中線對分,各自發揮木作特色。
正殿壁畫為臺南名師潘麗水於民國六十二年(1973)所繪。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神誕,迎神賽會為臺北的民俗盛事。
公告日期2018/11/12
公告文號文授資局蹟字第10730122421號
公告公文文授資局蹟字第10730122421號.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7條第3項、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5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臺北市 大同區
地址或位置哈密街61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文化部
聯絡單位:古蹟聚落組
聯絡電話:04-22177661
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地籍資料B061 台北市 大龍峒保安宮28.JPG
土地使用分區都市地區 保存區
所在地地號大同區大龍段二小段619、619-1、619-2、766、766-1、及766-2等6筆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姓名/名稱
建築所有人私有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土地所有人私有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姓名/名稱
管理人保安宮管理委員會
外觀特徵一九一七年大修時,大木匠由陳應彬與大稻埕郭塔對場興修,左右兩邊雕刻相異,為臺灣著名的對場寺廟,木雕各顯神通,精緻異常,正殿壁畫為臺南名匠潘麗水於民國六十二年所繪之作品,構圖嚴謹,用色華麗又不失典雅,具有老練流暢的筆觸,可視為潘氏重要代表作。
室內特徵(略)
使用情形(略)
現  狀廟體經多次修繕,規模最大一次的修復工程歷經七年(民國84年至91年),92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資產獎,對台灣參與世界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上極具意義。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本宮供奉保生大帝老祖、二祖集中壇元帥、黑虎將軍相傳於清乾隆七年由大陸福建應濟宮分靈而來,具有歷史及藝術價值,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應予列管為不發生毀損蔽禁止參加遊行、過火等活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2YoP04r


大龍峒保安宮配合文化部提列為國定古蹟,明日將與文化部共同舉辦「宗教建築保存與維護」國際研討會,邀請日本、香港、新加坡、義大利、澳洲等國家共同分享宗教建築保存與維護經驗。大龍峒保安宮盼研討會的成果對台灣古蹟修復能有所幫助。
國際研討會將於10月27日上午8點半,由台北市蘭州國中管樂團演出展開序幕,9點舉行開幕儀式邀請文化部長鄭麗君,台北市長柯文哲前來致詞。
接著由來自各地學者專家分別發表論文,一連八場,最後在下午5點半舉行閉幕式。
第一場由新加坡科技大學建築與可持續設計系副教授楊茳善博士主講「修復保護為歷史建築的柔性管理策略:以新加坡蓮山雙林禪寺120年建築沿革為案例」。第二場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副教授蕭麗娟主講「香港的中式廟宇」。
第三場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副教授鄒興華主講「香港楊侯崇祀: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育」;第四場由香港科技大學人文部副教授廖迪生主講「廟宇裝飾、戲劇與神明想像:香港個案研究」。
第五場由義大利諾西亞聖本篤修道院院長本篤尼瓦可夫修士主講「聖堂的靈魂」;第六場由日本京都橘大學歷史遺產學科教授村上裕道主講「文化資產經理人幫助佛寺復甦」。
第七場由澳洲藝術工作實驗室修復技師麗塔主講「潘麗水大師所繪大龍峒保安宮壁畫的保存處理」;最後一場由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主講「台北大龍峒保安宮古蹟保存經驗」。
大龍峒保安宮於民國84年進行日治大正6年重修以來,規模最大的重修工程,由保安宮自籌經費,成為國內首宗由民間籌資主導重修復古蹟的案例。整個工程以現代科學保護方法及傳統工法,並取得之間的平衡,以做到「整舊如舊」。
為了恢復日治大正時期的典雅風貌,也保留當時漳派匠師陳應彬與泉派匠師郭塔兩人的對場競技之作,保安宮尋求適任匠師,以點工制方式計資,並由廟方自行統籌、監造。整個修復工程引進國外修復古蹟的方法,如水電管線地下化、夜間重點投射照明塑造保安宮優美夜貌、邀請澳洲壁畫修復技師來台修復壁畫等,修復工程歷時7年,於民國91年完成。
民國92年大龍峒保安宮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是台灣唯一獲得此項殊榮者,同時也提高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國際形象,是台灣古蹟保存的典範
大龍峒保安宮與文化部辦研討會 鄭麗君、柯文哲將致詞 | 大台北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hkGGdq

2020-08-23_085503


27480031image042 (1)2020-08-23_081510image042image0302020-08-23_081419image011image010image009image006118958799211895879931189587949118958796011895879622020-08-23_0805382020-08-23_0805322020-08-23_0805112020-08-23_0804572020-08-23_0804452020-08-23_0804392020-08-23_0804302020-08-23_080410

保安宮這對石獅的特別之處。
東邊為雄獅,為仁獸,為文邊,頸項配戴毛筆。
西邊為雌獅,為法獸,為武邊,頸項配戴鈴鐺。
這對石獅由於年代久遠,口中所含之石球,早已不翼而飛。兩獅的門牙也早被磨蹭圓滑,不見獅子該有之鋒利,至於身上所沾染的紅彩,就不明所以了。
第二站
鐘樓鼓樓
東為鐘樓,西為鼓樓。分別寫著『鯨發』、『鼉逢』。由於保安宮現今規模建設之時,是採拚場方式進行,東西分由兩位匠師設計督工,鐘樓鼓樓的外型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美感,大到屋簷小到窗櫺配置,兩造皆不想犯重,形成保安宮建築特色之一。
鯨發,二字的典故據說是龍生九子中之三子,極為害怕鯨魚,一見到鯨魚,旁人便敲鐘驅散鯨群。鼉逢,鼉為一類龜的神獸,相傳以鼉皮縫製而成的鼓皮,鼓聲最為優美動聽。
另有一種解釋是無論是鯨發或是鼉逢,皆是狀聲之詞。兩字連讀,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即能模擬出鐘聲及鼓聲。保安宮導覽第一站 https://bit.ly/31l7BAj
-----------------------------------
千里眼與順風耳
天宮特殊情報部
臺灣主祀天上聖母的宮廟裡,常可見兩位隨侍媽祖、造型奇特的神像,根據《封神演義》描述,千里眼與順風耳化名為高明與高覺,投入商朝的陣營,與周武王勢力的姜子牙等人對戰。商周兩軍交戰,周軍的動態卻為兄弟倆所預知,周大敗。姜子牙眉頭一皺,察覺其中必有蹊蹺,拿出照妖鏡一照,照出兩人的原形:軒轅時代的兩名神將,千里眼可以看見千里之外的任何事物,而順風耳則可聽見千里之遠的細微聲音。隔日周軍擺出陣式,大張旗旛以干擾視線,亂震金鼓以蒙蔽聽覺,使高明與高覺的能力無用武之地。兩人戰死後妖魂不散,一直擾亂危害當地居民,後來被媽祖收伏成為座前的兩大護駕將軍,從此輔佐媽祖驅邪鎮惡。相傳媽祖乃觀音菩薩的化身,而千里眼眼觀千里之景、順風耳耳聽萬里之言,正好符合觀、音之意。
千里眼 順風耳
(左圖)千里眼特徵為紅面獠牙、手舉額前作遠視狀,一窺宇宙萬象。(圖片來源:台南古蹟數位典藏計畫)
(右圖)順風耳特徵為青面獠牙、手舉至耳作聽音狀,聆聽人間哀苦。(圖片來源:台南古蹟數位典藏計畫)
柱珠
好孩子不能隨便亂踩唷!
柱珠,位於柱子下方連接地面的臺座,主要功能為隔絕木柱與地面直接接觸,防止柱子因受潮而腐爛。早期以圓形為主,雕工簡樸,後來逐漸配合柱子造型發展成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形狀,雕刻手法日漸純熟,常雕有花鳥瑞獸等圖案,寓意吉祥。
瓜瓞綿綿
圖左為雕有錦雞與茶花的柱珠,象徵錦上添花;圖右柱珠側雕金瓜瓜瓣,寓意瓜瓞綿綿。
(圖片來源:台灣寺廟建築之美─台中市樂成宮廟宇建築藝術數位典藏計畫)
暮鼓晨鐘
瑪莉,鐘不是給妳敲的啦!
古代寺廟或宮殿常有鐘樓、鼓樓的設置,每逢科儀慶典即敲鐘擊鼓,以示莊嚴,具警戒或儀典之用。所謂「暮鼓晨鐘」,是佛寺僧侶的生活作息依據,指夜間晚課後,就寢止靜之時,先擊鼓再敲鐘;而清晨時的開靜,則是先敲鐘再擊鼓,有收攝心神、警覺醒悟之意。
可是<上上籤>裡好像沒有鐘樓與鼓樓?沒錯!這是因為阿延去的鹿港龍山寺沒有設置鐘鼓樓,而是直接將鐘、鼓懸掛於後殿兩旁的緣故唷~
鯨發 鼉逢
(左圖)大龍峒保安宮的鐘樓,題有「鯨發1」二字。 (右圖)大龍峒保安宮的鼓樓,題有「鼉逢2」二字。
四大天王
鎮守廟門的青面獠牙
臺灣寺廟的門神彩繪,除了裝飾美化、象徵驅邪求吉外,同時也有保護木材防蟲腐壞的作用。常見類型有道觀門神:神荼與鬱壘、秦叔寶與尉遲恭;或佛寺護法:韋馱與伽藍、哼哈二將、四大天王等。<上上籤>中出現於鹿港龍山寺正殿的四大天王門神,是由著名匠師郭新林所彩繪,這類題材也常被雕刻成高大威嚴的全身塑像,旨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下次見到時,可得好好駐足觀賞一番哪!
南方增長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
(左圖)南方增長天王,手握寶劍,劍峰寓意「風」。(圖片來源:台南古蹟數位典藏計畫)
(右圖)東方持國天王,手抱琵琶調弦,表示「調」。(圖片來源:台南古蹟數位典藏計畫)
北方多聞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
(左圖)北方多聞天王,手持雨傘,代表「雨」。(圖片來源:台南古蹟數位典藏計畫)
(右圖)西方廣目天王,手握馴龍,象徵「順」。(圖片來源:台南古蹟數位典藏計畫)
註釋:
1鯨發:鐘鈕雕有蒲牢(龍九子之一),鐘鎚刻著鯨魚,蒲牢一遇鯨魚便嚇得大吼大叫,意指鐘聲響徹雲霄。
2 鼉逢:音ㄊㄨㄛˊㄆㄥˊ,取自《詩經》:「鼉鼓逢逢」,鼉形似鱷魚,鳴聲如鼓;逢逢為鼓聲的狀聲詞。
--------------------------------------
大龍峒保安宮保生文化祭--過火
在保安宮志工導覽員--淑坤姐的特別推薦下,我首次造訪了大龍峒極富盛名的信仰中心--保安宮。每年從農曆三月十五日至五月二日,台北大龍峒保安宮為慶祝主祀神明保生大帝聖誕,特別規劃了融合傳統祭祀、民俗技藝、文史研習與藝術文化的大型活動--保生文化祭,活動開辦迄今已有近十年的歷史。2006年的保生文化祭訂在國曆4月1日至6月24日,為期近二個月,而4月12日,正是保生大帝的聖誕祭典,在這一天,廟埕廣場會按照今年請示的方位用木炭燒起一條火龍,而祭祀之眾人將手捧神像赤腳穿越高溫的炭火之龍。準備好了小鐵罐和竹筷,來取這一年才有一次的神聖炭火。
先講〞鯨發〞~
話說龍生九子,
第三子蒲牢,形體似龍而體積較小,性好鳴叫,人們因而在鳴鐘上端刻上了蒲牢的獸鈕,又傳說蒲牢畏懼海上大鯨,鯨擊蒲牢,便會發出很大的鳴叫聲,所以想要鐘聲宏亮,就作蒲牢於鐘面上,刻鯨形的木槌去撞它。東漢班固《東都賦》有「於是發鯨魚,鏗華鐘」的文句,所以,文人們就此典故稱鐘樓為〞鯨發〞。
至於〞鼉逢〞,
大夥兒一定更納悶,可能連那個〞鼉〞字都不曾見過,這……就要講到詩經了。在《毛詩.大雅.靈臺》中,有詩句吟:「於論鼓鍾,於樂辟廱,鼉鼓逢逢,矇瞍奏公。」嗯……看起來有點難懂對不?沒關係,我們只要看「鼉鼓逢逢」這句便成。這裡的鼉,指得是一種長得像鱷魚的爬蟲類,牠是中國的特產,傳說用牠的皮所製成的鼓,聲音非常宏亮,
鼉的鳴叫聲也很像鼓聲,根據文獻記載,早在上古五帝時代,先人便已用牠的皮製成鼓,稱為「鼉鼓」。至於為什麼要寫作「逢逢」呢?這是因為鼓聲砰砰,先人美化文詞,
所以便取近音成「逢逢」了。
【遊賞記】台北@大龍峒保安宮保生文化祭--過火 @ 飛天蘭雪之飲逍遙之境 :: 痞客邦 :: https://bit.ly/2QgMKaP
---------------------------------
左右護室,護室上興建有鐘、鼓樓,分別稱為「鯨發」、「鼉逢」。
查了一下典故,傳說龍生九子,九子的樣子並不完全像龍,各有不同。
龍三子叫做「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叫吼,住在海邊,喜歡趴在鐘上。
蒲牢向來怕鯨魚,每每看到鯨魚便害怕得大叫,古人因此在鐘上刻上蒲牢的獸紐,再用形似鯨魚的木槌去撞它,就會發出響亮的鐘聲。
鼉(音駝),又稱鼉龍,因生長於長江下游、太湖一帶,又稱為揚子鱷,是鱷魚的一種。
傳說鼉龍的鳴叫像鼓聲,古人用牠的皮來製成鼓,聲音響亮,叫做鼉鼓。
逢逢是狀聲詞,形容鼓的聲音,讀音似朋。
保安宮引用這兩個典故來為鐘鼓樓命名,而非只是稱為鐘鼓樓,頗具深意,我們因此又多聽了兩個很可愛的小故事。
有趣的是,整座保安宮,由正門的三川殿開始交由陳應彬與郭塔兩位匠師對場競技。
以廟的中心軸為界,分成左右,鐘樓所在的左邊由陳應彬施作,而鼓樓所在的右邊則由郭塔施作,意在藉由兩位大師鬥心鬥力的競技提升整座廟宇施作工藝的水準。最後,勝出的那一方,自然可以得到無上的榮耀與收益,是一種雙贏的策略。
原來這座四平八穩左右對稱看來似乎沒什麼不同的廟宇,隱藏了許多大匠師各顯神通的創意與較勁之處。搖搖椅上的部落格: 大龍峒。保安宮 https://bit.ly/2CVWyEg


廟前的石獅
通常,廟前的石獅都一雄一雌,雄的嘴巴會張開,雌的就閉合。可是保安宮前的石獅卻都張著嘴巴,據說這一對石獅,並不是獅子,其中一隻是仁獸,一隻是法獸,蹲立在廟前,是在呼籲天下,重視法律,施行仁政。

110518464564

中門左右立有二尊石獅,一雌一雄,(嘉慶十四年),當時風氣母獅子是應該閉口的,傳聞在雕刻時,工匠誤將雌者的口裂開,與規定不符,因而受罰被扣減工資


2020-08-23_0825061105184645402020-08-23_0829131105184642601105184641561105184641401105184640481105184639291105184639671105184637471105184637101105184635241105184634731105184633651105184631331105184631672020-08-23_0826272020-08-23_082611

搖搖椅上的部落格: 大龍峒。保安宮

2020-08-23_0825511105184628141105184629431105184646482020-08-23_083248110518464911110518464754


大龍峒保安宮 @ 悠遊大台北 :: 隨意窩 Xuite日誌

1105184645642020-08-23_0847072020-08-23_0846162020-08-23_0845482020-08-23_0845372020-08-23_08452829172020-08-23_0844062020-08-23_0843051380159498-6205510441380159497-38321855731380159497-27113107571380159499-15715566701380159499-17472189662020-08-23_083248110518464911110518464754110518464648


大龍峒保安宮 @ 悠遊大台北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ir.lib.nchu.edu.tw/bitstream/11455/23870/1/nchu-100-5098052019-1.pdf

2020-08-23_090331


2020-08-23_0905012020-08-23_090509

​​大龍峒保安宮,又稱大浪泵宮,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保安里、鄰近臺北孔子廟的保生大帝廟,為泉州同安人所信仰的漳州風格廟宇,建築曾獲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2018年列為國定古蹟。
大龍峒保安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EhweFc
清高宗乾隆七年(1742年)於大浪泵草創,香火是由同安人從家鄉白礁慈濟宮迎請保生大帝分靈來臺[1]。乾隆年間,新莊、艋舺地方同安人被三邑人排擠,開始往北遷移到此地[2]。清仁宗嘉慶七年(1802年),富商王智記及鄭、高、陳等廿一戶,合夥投資興建一條商業街,街兩邊各有廿二間店鋪,遂稱為「四十四坎」,至嘉慶十年(1805年)四十四坎商民發動募款,在街市東端隘門外建廟[3]。當時選用石造、工程浩大,讓廟身有如今「回字型」的三殿規模[4]。
清宣宗道光十年(1830年)落成[3][5],廟名大龍峒保安宮取自「保佑同安人」之意[3][4][6],俗稱「大道公廟」或「大浪泵宮」[7]。
咸豐年間陳維英在此廟籌建樹人書院[8],後因鄉人以書院不宜附設於廟宇遂遷移[9]。頂下郊拚時,頂郊人以艋舺龍山寺為據點,對抗以大龍峒保安宮為據點的下郊人,中界點是今日的康定路、內江街一帶,雙方出陣前必至廟內誓師[10]。在歷經一連串的械鬥後,同治七年(1868年)到十二年(1873年),保安宮有了第一次大規模整修[11]。
乙未戰爭,原清代臺灣巡撫、後稱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逃離臺灣,駐紮在大龍峒的清軍因欠餉而暴亂,造成位於舊圓山火車站前的火藥庫爆炸,使鄰近的保安宮受到破壞[3][5]。
日治時期
正殿
1896年8月29日,台灣總督府在保安宮後殿、東、西兩廊成立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直到1904年大龍峒望族陳悅記陳家捐地作為校地,才遷出[12]。
1917年,鄉民沈豬、鄭萬鎰等募款重修,耗去日幣三萬兩千元[3][5]。木雕由陳應彬與郭塔對場作[6][13]。廟方趁勢舉辦徵聯比賽,廣邀全島文人參與,為當時文壇一大盛事,評選出九名入選作品,均雕刻於前殿、中殿廊柱[4]。
戰後時期
戰後,保安宮被兩百多戶來臺灣的軍眷占住十八年[14]。1951年,黃贊鈞主持成立臨時重整委員會,會商自正殿至後殿逐步整修,但他1957年就去世,臨時重整委員會改組為管理委員會,由林拱辰擔任主委[5]。1961年,林拱辰獨捐新台幣十五萬元倡導在宮前的一千多坪土地建設立公園,由台北市政府補助十四萬元[15]。同年,時任林拱辰主委等人開始整頓宮務,再加上臺北市政府補助的五十萬元,終於1966年將占住戶全體遷走、拆除全部違建[14]。
之後,學建築的呂學輝規劃整修事宜,許多材料和工人都是他出錢出力整修,整修工程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14]。1981年完成凌霄寶殿[16],同年被政府列定為二級古蹟[17]。1991完成大雄寶殿[16]。1992年冬,圖書館啟用[18]。廟方設有民俗信仰、歷史文化、傳統建築三組讀書會,每月定期在此圖書館舉行聚會交流[19]。
1995年,呂學輝召開董監事會議,決定全面整建保安宮[14]。1月19日,民政局長陳哲男向呂學輝、黃慶堂、林萬、蔡兩傳及廖武治允諾補助維修經費[17]。同年5月25日,舉行修護工程動土典禮,包括內政部長黃昆輝、文建會主委鄭淑敏、台北市長陳水扁與民政局長陳哲男等共同主持,由華梵工學院建築系主任徐裕健負責設計,夏鑄九、薛琴、王鎮華、辛晚教、徐明福、洪文雄等學者專家所組成諮詢委員會[20]。
工程第一期修臨哈密街的三川殿及東西護龍,第二期修正殿及內埕,第三期修後殿,第四期修周邊環境及相關設施[5]。1996年修護時,發現大門三川殿有半數左右的脊樑已遭白蟻蛀蝕,三川殿屋頂恐有塌陷之虞,遂找來日本業者負,進行臺灣首見的防蟻盾除蟲工程[21]。七年修建過程中,整修有各式問題,如木料以人工林木冒充自然林木、付石材訂金卻不給貨、現場無人監管、設計師部分沒設計,由於問題一一浮現,廖武治遂自發主導整個修建工程[22]。因台灣的現代化,部分建材難覓,於是派員赴福建考察,購買福州杉、泉州石雕、石板及晉江紅磚[5]。曾在古蹟界流傳的故事是,保安宮過往的大柱木料是以實測尺寸去定料,導致整批料報廢的荒唐事出現,才讓廖武治決心自行介入修復[23]。 他以幾位匠師接觸的經驗感慨說,台灣民間各角落散布有不少手藝一流的古蹟修復匠師,但未必名列在內政部提供的名單上,使得部分師傅平時只好當大樓管理員、擺地攤,修復古蹟反而成兼差[24]。廖武治引台大城鄉所過往的資料指出,古蹟修復體制最嚴重乃在學者身兼建築師,互相包庇放水[23]。
2002年初,三川殿、東護室、西護室、後殿、正殿工程已完工,原先拜埕上方雨棚拆除,使得正殿屋宇剪黏翹脊重新展現於蒼穹之下,煥然一新[25]。耗費兩億六千萬元以在「整舊如舊」原則下重建工程完工後,於2003年6月30日舉行安龍謝土儀式[26]。新加坡天福宮在2002年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後,認為保安宮水準不亞於天福宮,就建議保安宮報名2003年的文化資產保存獎,得獎時聯合國不僅未通知臺灣參加頒獎典禮,到2004年2月才送獎牌到保安宮[2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獎牌
11月12日,文化部公告大龍峒保安宮為國定古蹟[28]。
廟宇景物
大龍峒保安宮位在臺北孔子廟西側[29]、保安里[30]哈密街61號[4][18][23][31][32]。
大龍峒保安宮最古老的龍柱。
廟前原為一排的木造瓦頂的四十四坎店鋪,每一間正好有一進,寬一丈七尺五寸,1959年配合重慶北路三段擴建多數被拆除,1973年市府又拓寬保安宮前,再度拆除四十四坎的其餘店鋪[3]。廟前的小公園設有卍字橋,水池置有金龍一條盤蟠其間[15]。
保安宮剪黏藝術
保安宮剪黏藝術
保安宮剪黏藝術
保安宮包括前殿、正殿、後殿,占地面積三千多坪[17]。建築風格偏向漳州風格,是因1917年由漳派名匠掌舵重修時所奠定的格局,無論頂飾上的剪黏、水車堵上的交趾陶、重簷間的吊簡與垂花,皆為廈門匠師作品[5]。剪黏修復時是以傳統糯米製成糯米灰,加入烏糖汁做接著及泥塑材料,捨棄玻璃或壓克力等現代材料,以作到「整舊如舊」效果[24]。乾隆年代之前興建的臺灣寺廟,石材多用中國大陸所產白色花崗石,此廟卻使用同安所產青石與北臺灣開採的觀音山石,因此整體建物呈現深沉穩重而古樸的色調,為起用臺灣石材的最早寺廟之一,象徵廟宇建築的本土化[13]。由於資金無法一次備足,即使寺廟的重要門面,窗子、門與樑柱可能都分屬不同時期建造,例如大門的窗戶與樑柱建造年代就相差三年[4]。對場時,匠師在樑柱上留下「好工手不補接」、「假獅破真獅」,意思是老師傅的工藝不見得比年輕師傅的工藝優秀[33]。宮中的古聯古匾保存猶多,如陳維英所寫的楹聯[3]。廟內也保有不少清代將軍餽贈的匾額,因過去軍官若被派駐來臺,渡海多災、又需適應島國氣候,離開時感念神恩庇佑,常饋贈匾額致意[4]。
不少臺灣廟宇都加裝鐵窗,廖武治則認為鐵窗與傳統建物扞格,各重要地點因此改設全天候廿四小時運作的閉錄監視系統。不同於一般古蹟寺廟對水電設備不重視,管線雜亂,廟方將水電及消防工程納入古蹟整建工程,供電、供水、中央空調、消防、監控等管線全面地下化。[19]
第一進為五開間的三川殿、左右各三開間的龍虎門,共寬達十一開間[6]。大門入口的二石獅之所以雌雄均開口,據說是工匠把不小心都雕成開口,因深知理虧,工錢也不敢收[3]。殿前有上往下纏繞的八角蟠龍柱,為嘉慶年間作,是此廟現存的最早石雕[6]。三川殿的東山門氣窗處曾藏有十餘本帳冊,到1990年整修時才發現,為1914年開始登錄,記載廟裡採買每一項物品的數量、單價,由於當時的主事者都以閩南語紀錄,可看到代表醬油、火柴的「豆油」、「番仔火」等逗趣的文字[33]。
東邊鐘樓柱子與西邊鼓樓柱子,因為對場作,呈現不對稱[13]。西廡鼓樓祭祀註生娘娘,兩傍配祀十二婆姐[34]。
鍾馗迎妹回娘家
八仙大鬧東海
朱仙鎮八槌大戰陸文龍
韓信胯下受辱
正殿外牆迴廊壁畫為潘麗水所作,題材包括木蘭代父從軍、鍾馗迎妹回娘家、八仙大鬧東海及三英戰呂布等[13]。屋簷間,原本設計在八仙浮雕刻寫「八仙大鬧東海」,對場先完成的郭塔先刻「鬧東海」,後完工的陳應彬卻認為人物雕刻已經傳達故事情節,不需要另外刻字,故成了今日徒留「鬧東海」三字[6]。殿內牆交趾陶出自洪坤福之手,龍虎垛保存極為完整且有落款[13]。殿內的保生大帝開基神像為乾隆時從淡水河口運來[35]。鎮殿神像因排行第三,俗稱「三帝」、亦曰「三祖」,為軟身神像[34]。陪祀三十六尊官將是道光九年(1829年)保安宮重建時,請泉州派師傅許嚴雕刻,呈現漆線木雕的風格[35]。
三十六官將
藥籤計有內科藥方一百廿首、小兒科藥方廿六首、外科藥方卅六首,出自《傷寒論》、《金匱要略》、《濟生方》、《小兒藥證直生方》,廟方1995、1996年間將藥籤處方給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魯兆麟主持編注,仔細查明每一支藥籤處方的出處、功效及主治病症,分門別類。為配合國際保育,廟方也將古籤中的保育類動物藥材去除,改以其他中藥材代之。[36]
後殿前擺放兩座習字爐,為清治時期習字爐的復原品,見證當年樹人書院歷史[4]。殿內供奉的神農大帝為半裸、著草裙的原始人造型,據說日軍進入時還嚇得以為是《桃太郎》中的「鬼」[31]。後殿曾奉祀媽祖,後遷祀於大稻埕慈聖宮[34]。殿內有一牌位專為分類械鬥犧牲者而設[31]。
大雄寶殿內奉祀釋迦牟尼佛[16]。廟後面原有乞丐寮,係清官府為讓乞丐們過自治生活而設,據說這群乞丐曾集眾之智挽救大龍峒免受械鬥中敵對群眾突襲[31]。
平日活動
過去永和的泉州人常渡河至保安宮祭拜,因長途跋涉十分辛苦,地方仕紳遂商議迎香火,建立分香廟永和保福宮[37]。社子島在坤天亭建立前,宗教活動也依附保安宮等大廟[38]。
消災法事
參加的民眾在服務台寫好包括生辰的基本資料後,就可以領到廟方備妥的供品,叫做「關限」。供品包括「代身受過」的豬肉,象徵「壓惡」的鴨蛋,以及犒賞四方神靈鬼眾的水酒和豆乾。廟方會依照參加者生辰和性別準備其他配備,在一個由厚紙板圍成的小屋子前,一捆紙錢夾著印有男孩或女孩的紙片,象徵參加者性別;放在紙錢上的是張貼有流年相剋物的厚紙板,印有老虎或印著黑狗,代表法師向神明請求的消去的災星:白虎或天狗。此小紙盒子還分為兩種,有束髮小男童的代表太歲,有白綠黃藍紅五個獠牙小鬼的則是五鬼。[39]
領到一整套祭品後,便可以到後殿的解祭廳,請宮內的道士逐一為念疏文病符。前往參加的民眾多半也會家人的隨身衣物來,讓家人也能解厄補運,這時,殿旁的義工便會將刻有「保生大帝」印鑑蓋在那些衣服,連同祭品一同放在殿外桌上。[39]
歲時祭儀
保生大帝誕辰
過去大同區以保生大帝誕辰農曆三月十五日為統一祭典之日[40]。1994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舉辦全國文藝季活動,保安宮開始第一步的廟會文化轉型,恢復廟會傳統[41]。
農曆三月初五到三月廿八間,同安裔的張、陳、黃、蔡、杜家族大姓,以及眾庄中的連、鄭、王、周、林、李、楊、葉、許、吳,每天輪一姓氏,請戲班演字姓戲。因張姓是地區第一大家族,所以每演必以張姓為首,而吳姓和保安大帝同姓,以吳殿後,亦有尊崇之意。[42]
農曆三月十三,舉行宴王祭,叩謝神明護佑[41]。
農曆三月十四,在誕辰的前一天,會有稱為「力士會」的十餘個陣頭遊街,最早相傳是「老祖力士會」和「二祖力士會」,後來香火日盛,也有更多的力士會產生,是昔日大龍峒名聞全台的遊藝節目[42]。
現代在聖誕前夕放火獅,因廟地位在航道下,都要與松山機場協調,請塔台知會班機避開火獅施放的30分鐘[43]。舉行放火獅活動歷史已不可考,廖武治表示該活動和驅逐邪魔、瘴厲之氣有關,早期是以竹片編成火獅,送沖天炮等,不過,在日治時代該宮曾拍一套整個廟會活動集錦,但已未發現放火獅活動,顯示失傳多年[11]。由李清榮製作火獅[43],他在2019年登錄為臺北市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的糊紙保存者[44]。
保生大帝聖誕當天舉行三獻禮儀式,三通鼓後正式展開迎神及上香,由保安宮合唱團唱靈應讚,行初獻禮、恭讀祝文、行亞獻禮、行終獻禮、望燎後禮成[41]。
保生文化祭祭典
保生文化祭家姓戲
保安宮遶境
保生文化祭放火獅
保生文化祭舞龍
神農大帝聖誕
農曆四月廿六,舉行神農大帝聖駕遶境踩街,由土地公開路,保生大帝、神農大帝出巡,由保安宮出發,途經迪化街、民權西路台北橋下、寧夏路再回到保安宮,遍及大稻埕、臺北圓環附近及大龍峒等地[32]。
中元盂蘭盆會
注意:本頁面含有Unicode未收錄的字:「缺字圖片」。有關字元可能會錯誤顯示,詳見Unicode擴展漢字。
民俗研究者吳槐在〈台北風土諺語釋說〉回憶,保安宮的輪祀圈因同安人散居各地,為輪值祭祀之便,分為一保、二保、三保這三個地區。一保為大龍峒街、枋隙街、牛埔庄、西新、庄仔、下埤頭、社仔、大直、北勢湖、山仔腳、北投、唭哩岸、嗄嘮別、關渡、滬尾、雞柔山、水梘頭、金包里;二保有興直、二重埔、三重埔、和尚洲、更寮、觀音山、五谷坑、八里坌、洲仔。三保有大稻埕、加蚋仔、港仔嘴、松山、基隆。在農曆七月十一日放水燈,來值年者必需在宮內後殿,且備點心以給祭祀者。有諺語為「一保肉,二保撲,三保笑哈哈」,指在中元節盂蘭盆會時,一保地區宰牲畜特多、二保地區為鄉村而儉約、三保為商業殷盛之區而祭品至為豐裕。[34]
農曆七月十二,進行豎燈篙儀式,立起三支高約五十尺竹子,分別為天竿、地竿、陰竿,其中地竿會於夜間升起,信仰上是讓孤魂野鬼可過來聞經受度[45]。
農曆七月十四,池頭夫人聖誕,保安宮均舉行牽缺字圖片,庭園內矗立四十九座由竹子製成圓筒狀、外圍糊紙可供旋轉的缺字圖片,由於牽缺字圖片分水缺字圖片、血缺字圖片兩種,糊紙顏色為白色、紅色各半,每個約一人高、直徑一尺。道長在後場配樂下,踏著特殊的步伐展開儀式,亡者家屬輕喚已逝親友的名字,希望亡魂接受供養、超渡。[46]
梁皇寶懺法會
廟方為了紀念大雄寶殿安座奉祀,每年選定農曆十二月初六起至十二日止,啟建梁皇寶懺法會[16]。
會見教宗
保安宮與教廷於2016年10月15日及16日共同舉辦為期兩天的「一起尋找真理:基督徒與道教民間信仰者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後雙方共同簽署宣言,本宮成為道教民間信仰中第一位與教廷締約的宮廟。2018年3月14日,保安宮代表團由董事長廖武治率領至梵蒂岡會見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創下教宗第一次接見道教團體的歷史性紀錄
大龍峒保安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EhweFc


一、 大龍峒的開發
大龍峒位於臺北平原北部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中的「巴琅泵社」所在地。距離清代艋舺地區有段距離。
清康熙48 年(1709)時,由泉州三邑人和同安人共同組成的合股式開墾組織。陳賴章墾號向諸羅縣申請墾照,共同開發現今臺北市萬華、中正、大同與新北市新莊、三重、蘆洲等地區。陳賴章墾號不僅是開發大臺北地區的先行者,更是漢人開發臺北盆地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漢人墾殖範圍的擴大,原居於此地的平埔族逐漸向外遷徙或漢化。大龍峒的漢人聚落由泉州同安人組成,並以保安宮作為信仰中心,向周邊發展出街市。十九世紀初的清嘉慶年間,保安宮重建,四十四坎街、陳悅記祖宅、樹人書院等在大龍峒地區陸續興建而成,吸引更多漢人移民聚居於此。清咸豐3 年(1853)頂下郊拼中失利的同安人遷徙至本地,促成本地大幅開發。
鄰近保安宮西側的四十四坎街,其興建時間與保安宮屬同一時期,是由王、鄭、高、陳四姓共同籌備而成的商店街,這條街分為南北兩側,每側各有二十二間街屋,共計四十四間。這些街屋經過統一規劃建造的店鋪,格局相同,街道東西兩側設有隘門作為防禦設施。保安宮位於四十四坎街屋的頂端,成為當時臺北盆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
二、 大龍峒保安宮與保生大帝的信仰
大龍峒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信奉的醫神,有「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等稱謂。保生大帝信仰自宋代開始發展至今,遍布臺灣、福建、江浙等地。保生大帝在世時以醫術聞名於世,明代時更流傳保生大帝以絲線診脈的方式,醫治明成祖文皇后的事蹟,因此得到明仁宗加封號為「保生大帝」。
移民來臺的漢人,因為需要橫渡黑水溝,加上海上常有颱風或颶風,航程危機四伏,這些移民心中產生恐懼,因此常會攜帶家鄉廟宇的香火或將神像奉請來臺,以祈求航行平安。移民平安抵達臺灣之後,等到生活穩定、經濟條件許可後,便會於移居地興建廟宇,祀奉家鄉或祖籍地的神祇。
保生大帝就是渡海來臺的同安人所信奉的重要守護神。保生大帝屬於醫療神,傳統社會醫藥不發達,閩南地區長期飽受瘴癘瘟疫所苦,因此民眾常常借助神佛求取丹藥方劑以為醫治之方。因此被視為醫神的保生大帝,就佔有重要地位。泉、漳二府各縣,到處皆建有保生大帝廟宇,其他的廟宇若非主祀也常將其配祀於廟中,而遠至汀州、長樂,甚至廣東等地也都建有專祀廟宇。早期先民至臺灣開墾,因臺灣潮濕的自然環境,移民水土不服與瘴癘疫病的流行,造成許多人的病故,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技術落後,同安移民很自然的將保生大帝信仰移入新居地。在臺灣的保生大帝廟數量非常多,除基隆市與連江縣沒有保生大帝廟外,其餘縣市合計約三百多間左右,集中於臺灣南部。
北臺灣主祀保生大帝之廟宇僅有九座,以大龍峒保安宮為臺北盆地同安縣移民的主要信仰中心,清乾隆7 年(1742),移居大龍峒的漢人因瘴癘爆發,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臺灣,希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而該神祇正是保生大帝,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龍峒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後經過兩次小幅度整修後,於18 世紀末,仍為一小型木造廟宇。清嘉慶9年(1804),四十四坎街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兼有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經過多年施工後,於清道光10 年(1830)完工,將原本的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廟宇。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誕辰,全臺灣主祀保生大帝的公廟,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以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文化祭最為著名。自1994 年起,保安宮將這種傳統的廟會活動,注入現代的人文精神,使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活力,於是開始發展了「保生文化祭」的活動。
保生文化祭由繞境踩街、藝陣表演、家姓戲、祝聖祭典等組成。從農曆三月十四日的遶境岀巡開始,到三月十五日舉行三獻禮、過火、放火獅作為整場祭典的高峰。還有為酬神演出的家姓戲,透過歌仔戲、北管、布袋戲等傳統戲曲,彰顯臺灣民俗藝術之美。
三、 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的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所在地區自清代以來文風鼎盛,考取功名的人數,在臺北地區向來數一數二。知名教育家陳維英就住在大龍峒,陳家共有陳維藻、陳維英、陳樹藍三人中舉,考取功名者共二十二人,可謂書香世家。陳維英在道光年間曾任福建閩縣的縣學教諭,清咸豐9 年(1859)中舉後,就任艋舺學海書院及明志書院講席,並在大龍峒保安宮內創立「樹人書院」。
日治時期大龍峒保安宮仍積極參與社會事業,日治明治29 年(1896)因總督府欲推廣臺北文教事業,於臺北地區設置國語學校,下轄三處附屬學校,分別選定八芝林芝山巖、艋舺學海書院與大稻埕。因大稻埕地區無適當建築可用,當時大龍峒保安宮由管理人陳玉輝出面,同意無償租借保安宮內部分房舍予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創設學校使用。直到日治明治31 年(1898)頒佈公學校令創設大龍峒公學校前,擔負起教育本地學生的重責大任。
公告日期2018/11/12
公告文號文授資局蹟字第10730122421號
公告公文大龍公告用印後PDF.pdf
評定基準1.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理由(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
1.歷史價值
(1)反映清代以來大龍峒地區泉州同安移民拓墾的發展與信仰的演變:保生大帝原為福建泉州同安人之鄉土信仰,又具有醫藥神的特性,符合臺灣開發過程中移民的需要,因而大龍峒保安宮成為北臺灣同安籍移民信仰中心。保安宮發展至今,在歷史傳承、社區教育、社會福利等面向,具體發揮其多元的功能,乃同安移民最具代表性的神明,在地方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清領時期分類械鬥與族群遷徙的重要見證:1853年艋舺發生泉州人內部的「頂下郊拚」事件,同安籍民為三邑人(晉江、惠安、南安)所敗,退至大稻埕、大龍峒另謀發展。同時在1853-1859年間,斷斷續續發生大規模的漳泉械鬥,造成臺北盆地內移民的再遷徙。大龍峒保安宮作為臺北盆地泉州同安移民的信仰中心,成為泉州人的議事中心之一,是清代臺北各籍移民分類械鬥的重要見證。
(3)大龍峒保安宮與臺北最早整體開發的商業市街四十四坎街同一時期創建,僅保安宮與鄰近的臺北孔子廟仍維持原址。保安宮位於街屋頂端,在臺北地區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見證近三百年的臺北開發史與地區的都市紋理。
2.藝術價值:重建於清嘉慶9年(1804)的保安宮,現仍留存頗多嘉慶時期的石柱、石雕、石獅等原物,大正時期修建留存的對場競技木作、交趾燒。光復後的壁畫,也皆出自於當代名家之手。近年的古蹟修復,完整地保存了各時期的作品,以及價值甚高的原有構材,在臺灣傳統建築史上有極高的代表性,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3.科學價值:大龍峒保安宮與臺灣早期泉州同安籍移民關係密切,是地方發展拓墾的重要的因素,具有社會科學上的意義。保生大帝信仰在臺灣民間,透過保安宮的推廣而更普遍,也具有宗教科學上的意義。
(二)表現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重建於清嘉慶9年(1804)的保安宮,歷經多次修復,見證不同時代的工匠技藝與藝術表現,日治大正時期的對場競技、光復後的壁畫,都是各時期最具特色的代表匠師之作品。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大龍峒保安宮的建築型制與建築藝術表現,均為興建或修建時之代表,且完整保存維護至今,在臺灣民間信仰寺廟中,甚為罕見。
(四)具重要性:大龍峒保安宮之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相較於同類型臺灣其他的民間信仰寺廟,在見證清領時期北臺地區分類械鬥與族群遷徙、建築配置與多元多樣藝術表現在臺灣建築史上的意義,以及延續至今的保生文化祭與藥籤文化在文化宣揚上,都有極高的重要性。
(五)保存完整:大龍峒保安宮現況仍維持清嘉慶9年(1804)重建時的回字形格局建築,主要建築仍全數保存日治大正時期大修時名匠陳應彬等人的作品。另一方面,大龍峒保安宮長期推動相關的學術研究,包括保生大帝信仰的發展、組織、節慶活動(如保生文化祭包含「放火獅」、「宴王祭」、「家姓戲」;及中元祭包含「豎燈篙」、「牽(車藏)」、「中元普渡」)與藥籤文化的轉型等;對於保生大帝信仰保存與相關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發揚,著力極大,是臺灣傳統廟宇在文化資產保存上,最具完整性的代表,也是文化傳承重要示範。
(六)類型之典範:大龍峒保安宮作為臺灣保生大帝信仰中心,與地區社經的連結,以及建築型制與建築藝術的表現,甚至是對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的維護,都是臺灣保生大帝信仰廟宇及其他諸多民間信仰廟宇的典範。
(七)大龍峒保安宮管理單位永續經營,對保生大帝信仰的發揚、社會公益的投入(如舉辦醫療奉獻獎)、教育文化(如宗教學院)的推廣以及古蹟的盡心保存維護,都是使大龍峒保安宮文化資產價值永續長存的重要力量。並於民國84年(1995)進行大規模的古蹟修復工程,以科學性的檢測、工法執行修復工作,其修復成果受國際肯定,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係國內唯一獲得此殊榮者,有助於提高我國文化資產保存的國際能見度,為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民間信仰廟宇之典範。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臺北市 大同區
地址或位置哈密街61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聯絡單位:古蹟聚落組
聯絡電話:0422177661
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地籍資料地籍資料.pdf
土地使用分區都市地區 保存區
所在地地號臺北市大同區大龍段二小段619、619-1、619-2、766、766-1、766-2地號,共計6筆土地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私有財團法人臺北市保安宮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4objuI


【宗教百景】台北大同●大龍峒保安宮●北市定文化古蹟+小吃集錦 @ 旅遊.上癮.鴉片館 :: 隨意窩 Xuite日誌


【行走磁場】台北巿大同區-保安宮~藏風聚氣好所在(裡頭有與眾不同的註生娘娘) @ 從"心"出發 :: 痞客邦 ::

30270783284_2fd901b017_z


【行走磁場】台北巿大同區-保安宮~藏風聚氣好所在(裡頭有與眾不同的註生娘娘) @ 從"心"出發 :: 痞客邦 ::

2020-08-23_0949582020-08-23_0952402020-08-23_0952292020-08-23_0951262020-08-23_0951032020-08-23_0950242020-08-23_095012


大龍峒保安宮

2020-08-23_0959312020-08-23_0959182020-08-23_0958582020-08-23_0958092020-08-23_095739

大龍峒保安宮


20190718-035151-120191212-011736-120190719-094806-120190719-094532-120180420-062116-120190806-114733-120190806-114248-120190718-063903-120190718-063431-120190719-093733-120190718-063022-1

大龍峒保安宮 https://bit.ly/31iQAqm
大龍峒的開發與移民
大龍峒,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巴琅泵社」的居住地,「巴琅泵」又名巴浪泵或大浪泵,是據Pourompon的音譯而來。大浪泵後來稱為「大隆同」,又因文風鼎盛而又名為「大龍峒」。其地理位置在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界附近,是現今台北市的大同區。
大浪泵的開發,在台北盆地漢人的拓殖史上其地位是僅次於艋舺,而開發的時間是要比大稻埕為早。
在明鄭時期,漢人在台灣的拓墾主要是在台灣的南部。北台灣或是台北盆地內漢人的拓墾則稍晚。從其地理範圍來說台北盆地的開發,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在陳賴章墾號的墾照中,大龍峒已是其北邊開墾的界域之一。
保安宮的興建與街廟聚落的形成
(一)保安宮的創建
大龍峒保安宮,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六十一號,俗稱「大浪泵宮」或「大道公廟」,為國定古蹟。清朝時期與艋舺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有台北三大寺廟之稱。
關於保安宮的創建,有幾種不同的說法,相傳清乾隆七年(1742),渡海來臺的福建同安人來到大浪泵拓墾後,返回故里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的慈濟宮,將守護神-保生大帝,乞靈分火至大龍峒,名為「保安宮」,寓有保佑同安人之意,惟當時人口稀少,僅以木造架設簡陋廟宇奉祀。由於保生大帝神蹟顯赫,有求必應,時常顯靈濟助人民,信眾為感念保生大帝的庇佑,便於乾隆二十年(1755)醵資建造正式宮廟,歷經五年完工。
相傳乾隆二十一年(1756),當時大龍峒的先民,前往同安縣白礁鄉慈濟宮,恭迎保生大帝神像來臺奉祀,其中有大尊、小尊各一,以及中壇元帥、黑虎將軍亦各一尊,分乘兩隻帆船來臺。在啟程之前,曾有約定:先到者稱為「老祖」,後到者稱為「二祖」。當時小尊的保生大帝神像、中壇元帥、黑虎將軍共乘一船,一路順風,由淡水登岸,直抵保安宮安座,因此稱此小尊之保生大帝神像為「老祖」。大尊的保生大帝神像因中途受困於風雨,便轉航到臺南布袋嘴北邊上岸,再取道陸路北上,,途中又受到同安鄉親的恭迎膜拜,許多地方還有演戲的活動,因此抵達保安宮時,距離前者已有數月之久,此一大尊神像稱為「二祖」。此外,保安宮於道光八年至十三年(1828-1833)延請來自泉州的名匠許嚴前來本宮雕刻三十六神將,其造型、手法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另據《台灣文化志》記載:「附近同安仕紳於嘉慶十年(1805)共同聚資重建保安宮,由於工程浩大,分數期興工,至道光十年(1830)完工。」又據《淡水廳志》記載:「保安宮在大隆同街,嘉慶十年捐建,道光十年告成。」,然而保安宮三川殿龍柱的落款為清嘉慶甲子年(即嘉慶九年 1804),比《淡水廳志》所載還早一年。清嘉慶十年(1805)保安宮的重建,原本是選在座東的地,其地為邱筆所有,因他不肯讓出,後來才改採座北的方位,由大龍峒鉅富王仁記及王義記一族獻地,地方仕紳募款。
(二)保安宮與四十四坎
居住大浪泵同安人重建保安宮之後,大隆同日漸繁榮,同安人之來往亦漸次增加,嘉慶七年(1802),由地方仕紳王、鄭、高、陳發起在保安宮西側興建店鋪兩排,每排二十二幢,兩排共計四十四幢,俗稱「四十四坎街」,為了聚落的防禦功能,在兩端各設有一個隘門,靠近保安宮之隘門曰「小邑絃歌」;而靠街尾之隘門曰「大隆同」。隘門內稱為「頂街」;隘門外至街盡處之和安宮(內土地公廟)稱為「下街」。由此「四十四坎街」之興建,大隆同始有街肆之出現,商業漸趨發達,可說是大龍峒較早發展的商業市街。
保安宮信仰的初期發展與整修
保安宮最初是由當時四大姓合力集資而成,而由王姓族人捐出土地蓋廟,並獲陳、張、蔡姓等大姓的支持。而這些大姓與四十四坎的商號也多有關連。在發展上,保安宮的祭祀範圍在一、二、三堡的部份地區:
一堡:大龍峒街、牛埔庄、西新庄仔、下埤頭、社仔、大直、北勢湖、山仔腳、 北投、唭哩岸、嗄嘮別、關渡、滬尾、雞柔山、水頂頭、金包里。
二堡:興直、二重埔、三重埔、和尚州、坑寮、觀音山、五谷坑、八里分、州仔頭。
三堡:大稻埕、加蚋仔、港仔嘴、松山、基隆。
保安宮的宗教活動,每年祭祀三回,在大帝的誕生日(舊曆三月十五日)、昇天日(舊曆五月初二日)、中元(舊曆七月十日至十二日)其費用三堡居民輪流負擔,多沿此舊慣。而保生大帝的誕辰時由同安各姓醵金演戲是為家姓戲,自舊曆三月初五日起至二十八日止,以張姓為始,吳姓殿後,次第輪流。而由此可看出張姓是力量最為雄厚的。
而在三堡居民的支持下,保安宮曾於咸豐五年(1855)重修後殿。同治七年(1868)到十二年(1873) 保安宮重修大殿及東西護室,幾經整修愈見風華。
日治時期的保安宮(1895-1945)
光緒二十一年(1895)馬關條約成立,台灣割讓給日本,唐景崧逃回廈門,日軍登陸攻陷台北,地方混亂,位於圓山的火藥庫爆炸,波及保安宮。明治三十一年(1898)日人在保安宮後殿設「台灣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嗣又改為大龍峒公學校,即大龍國小前身,大正四年(1915)又被台北製莚會社借用,以培訓婦女製莚之技能。因多年缺乏保養,廟宇丹青剝落無人修整,後由三堡士紳發起募捐興修。
重修與慶城
在大正六年至八年(1917~1919),是一次大規模的重修,保安宮由三堡士紳沈豬、陳培根、林明德、李聲元、鄭根木、陳春輝、黃贊鈞、林清敦、蔡受三等人分別募集資金,費時兩年終於重修完工,為了慶祝這次規模最大的重修順利完工,於大正九年(1920)一月十八日(農曆大正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起,一連舉行五天的建醮活動。
醮壇的安排:玉皇壇在保安宮殿前、天師壇設於保安宮前殿、北極殿設於辜顯榮別墅、五穀壇設於大稻埕新媽祖宮前、龍王壇設於保安宮前東畔新起店。另有四副壇:外城隍壇在太平街、福德壇在稻江市場內,觀音壇在城隍廟邊,灶君壇在牛磨車庄福德祠內,此外也有其它個別自願人士設壇共襄盛舉者。這五天的建醮經費據估計約花了五十萬圓,從保安宮有能力邀結政要、地方士紳名流的參與,同時在一兩個月內,便得以募集如此龐大的經費,當可看出保安宮充沛的人脈與影響力。
法會與誕辰祭
根據大正年間《寺廟台帳》的記載,保安宮最重要的祭祀活動有三個:農曆三月十五日的保生大帝誕辰祭與五月初二日保生大帝昇天日及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盂蘭盆會。另《台灣日日新報》記載,原已沉寂多時的五穀王誕辰祭在日治中期恢復,成為保安宮在此時期的另一重大慶典。
1、保生大帝誕辰祭
  保生大帝的誕辰是農曆三月十五日,在前一天先舉行遶境,十五日當天則有賽會及盛大的戲劇表演,遶境之前,舉行正式的三獻祭典。凡宮內重要人士均要「衣冠禮服」到場參拜。三月十五日晚上,保安宮還有一種「放火獅」的習俗,所謂「火獅」是信徒還願的供獻品,獅子以竹為胎,上紮諸色炮,首置紙糊的獅子頭,屆時在廟庭中燃放,一時炮聲隆隆,火光四射,十分熱鬧。
2、五穀先帝誕辰祭
  五穀先帝即上古時代傳說的神農氏,又稱神農大帝,傳說他教民稼穡之道,故為中國人崇奉的農業之神。保安宮後殿供奉五穀先帝,清朝時每三年舉辦一次遶境活動,日本領台之初,因動蕩不安而停歇。至大正十二年(1923),才由大稻埕米商與大龍峒人士重新提倡恢復,於農曆四月二十六日五穀先帝誕辰時,迎出遊遶境。
3、中元節盂蘭盆會
保安宮中元祭典於每年農曆的七月十、十一、十二日三天舉行,祭典分由三堡輪流主持,這三天祭典最引人注目的活動有兩項:一是放水燈,一是殺豬公,各堡相互競逐。保安宮的殺豬公與放水燈可說是地方上的一大盛事,每年都會吸引大批人潮前來參觀,不過到「皇民化運動」後便漸歇止。
管理階層
保安宮雖有僧人擔任住持,但真正掌握實際權力與管理廟產者為管理人。大正初年因管理人王慶忠的管理不善,引發了三堡信眾的不滿,於是由信徒鄭萬鎰等二十餘名發起,假大稻埕慈聖宮開會,會中決議解除管理人的職務,並重新選舉,就三堡中各選出兩名擔任管理人;另外選出董事三十名,另有評議員若干名。管理人的任期為六年,六名管理人如下:一堡陳培根、沈豬,二堡林啟輝、林明德,三堡黃玉階、鄭萬鎰。
祭孔與祈雨
在保安宮重修完成後至皇民化時期,廟方做了不少事情。其一是祀孔,因台北孔廟尚未興建完成,「台北崇聖會」主辦的祭孔典禮,早在大正十五年(1926)即在保安宮內舉行;昭和二年(1927)九月廿二日,台北崇聖會又於保安宮舉行祀孔典禮。二是祈雨。明治三十五年(1902),當地住民即因久旱而在保安宮祈雨,後中斷多年,至昭和十八年(1943)方又舉行。這是由地主代表陳錫慶為主事者,於五月十六日舉行,先請道士上表,儀式完成後,在陳氏的率領下,數十名農夫正式的參拜了台灣神社
消寂與重整(1945-1974)
民國三十四年(1945)二次大戰結束,台灣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國民黨政府來台接收,當時保安宮因管理成員多已離亡,宮務幾近停頓,導致香火日趨式微。民國三十九年,隨著國共內戰失利,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軍眷及難民等計一百三十餘戶,強占保安宮,人數眾多佔滿了整座廟宇,僅存正殿由中門出入,參拜者為之卻步,造成保安宮面臨香火凋敝的危機,因此引起公憤。
民國四十一年,地方宿儒成立「保安宮臨時重整委員會」,商請黃贊鈞主持整修大業;民國四十六年六月,改組成立「保安宮管理委員會」,由林拱辰接任主任委員。在林氏多方奔走下,民國五十五年台北市政府提撥款項補助,遷走占住多時的軍眷,並拆除宮內違建,工程才得以順利進行。民國五十六年重修後殿,並將舊有不完整的五穀先帝寶像焚化,重新木雕寶像及孔聖先師寶像。林拱辰在重整期間尚有二項活動,一是在保安宮設壇扶鸞煉丹、二是印行士林慎修堂扶鸞造著的鸞書《大道真經》。由於《大道真經》篇幅不多,適合誦讀,成為保安宮的重要經典,此外,保安宮也在當時出版了《吳真人傳》,介紹保生大帝吳真人的相關事蹟。民國五十年十一月,由林拱辰策劃,將本宮的廣場,建築圍牆及卍字橋,同時美化庭園,栽植花木,漸具規模,惜因經費短絀及民國六十三年七月林拱辰去世,部份工程因而擱置。
新的管理委員會及成立財團法人前後的發展(1975-1991)
在林拱辰二十年的領導下,保安宮不僅很快地解決戰後混亂的局面,更建立了許多富有建設性與開創性的制度,使保安宮面目一新,香火日益鼎盛,重興台北地區寺廟的指標地位。民國六十三年七月,林拱辰逝世,本宮的發展進入另一個階段,在組織型態上,進行局部人事改組,保安宮也朝向財團法人模式發展。
民國六十四年二月制定章程,訂定信徒資格,並選出委員二十五名,候補七名,監事七名,新的管理委員會正式立案成立。民國六十六年十月,通過財團法人組織暨捐助章程,並於民國六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選出第一屆董監事,其中董事二十五名,監事七名。
民國六十八年,本宮開始在後院興建四層大樓社教館,四樓作為凌霄寶殿,七十三年一月十二日,舉行落成安座三獻禮。
民國七十年,本宮為慶祝建宮二百四十年,由張介人主編,《台北保安宮專誌》問世,本書內容含括有保安宮的創建與沿革發展,並對諸神明奉祀緣起、神明事蹟、古蹟風俗、楹聯、整修記錄等,提供了對本宮理解與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惟本書仍有一些明顯的缺失,在內容上,對於保安宮發展具歷史意義的日治時期所論甚少,林拱辰對於保安宮的貢獻也著墨極少,在資料的運用上,除多處引用錯誤外,也很少參考外部的文獻資料,使其參考價值為之失色。
民國七十二年,本宮修改組織章程,廢除信徒代表大會,並將董事減為十五人,監事減為五人。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本宮進行後進三樓大雄寶殿及二樓圖書館的規劃設計與施工,董事會成立了委員會,籌劃進行施工事宜,至八十年底完成,於農曆十二月初八日大雄寶殿落成安座,並啟建七天的護國息災梁皇寶懺法會。民國八十一年改組後,本宮圖書館正式啟用。
保安宮的轉型與新生(1992-迄今)
保安宮二、三十年來已轉型成為集宗教、文化、教育、藝術與學術於一身的廟宇,活化台北市的庶民文化;也因保安宮的崛起,就台灣道教及民間信仰宮廟而言,其地位已產生了變化。保安宮推動慈善公益、文化社教不遺餘力,從民國八十年至今,連續二十三年獲得內政部頒贈「興辦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事業績優宗教團體獎」;民國九十一、一○一年除獲內政部頒贈績優寺廟獎以外,更同時獲頒「行政院獎」,見證台北保安宮轉型為文化寺廟的努力,更凸顯保安宮在變動年代中,堅持扮演文化推手的意志與毅力。保安宮樂於擔負此項重任,以精緻化、藝術化的發展方向重現台灣豐厚的民俗文化。由於多年來不斷的努力,才能締造今天保安宮文化寺廟的奇蹟。
內部整頓與再出發
民國八十一年,保安宮董監事會改選後,新的領導階層提出改造,以及開辦圖書館、藝文研習班,落實終身學習、推廣鄉土文化教育等事業;民國八十六年成立保生文教基金會,邀請相關領域學者擔任董事提供諮詢。民國九十五年為培養宮廟行政法務人才及研究道教學術文化,開辦「保生道教文化學院」。
為了增進服務效益,保安宮以內部網路,展開全面電腦化的工作。八十三年將信徒資料、各種法會、點燈、油香及收據、財務報表等全部納入電腦連線,從新年納入電腦處理,以內部網路資源共享,分層授權方式運作,讓建檔、列印同步作業,首創寺廟經營管理電腦化。八十八年起為了開擴文化視野,提供民眾無時空導覽服務,保安宮架設完成了「大龍峒保安宮全球資訊網」,設立電子信箱,成為率先進入網際網路的寺廟團體之一。
另外,本宮於八十五年提撥三千萬,成立「保生文教基金會」,在於推動傳統的美術、音樂、戲劇及文化史料的收集整理,邀請專家學者擔任董事。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推動確有相當的成效,同時,也使本宮在宗教之外得與民眾有更深入的接觸與更頻繁的交流,使本宮和地方發展出更密切的關係。
台灣內部宗教交流
保安宮在民國四十六、四十七年,主委林拱辰為弘揚保生大帝聖道,以誦經團組織「全省巡禮行香團」,兩度帶領保安宮誦經團南下巡香,參訪台南下大道良皇宮、頂大道興濟宮、台南天壇、南廠保安宮、萬福庵、屏東水底寮保安宮、北勢寮保安宮、嘉義震安宮等友廟。成為當時的宗教盛事,也開啟了宮廟間的交流情誼。
民國五十六年保安宮後殿安座時,台南良皇宮、興濟宮、台南天壇敬獻匾額,亦數次北上至本宮行香。民國七十年保安宮凌霄寶殿落成,良皇宮致贈精緻神桌及匾額以為道賀。隨時光的流逝,人事已非,交誼亦隨之逐漸沉寂。
保安宮為促進友廟交陪,民國九十年十月廖董事長亦率董監事及誦經生、效勞生等一行六十餘人,前往台南良皇宮、興濟宮、台南天壇、南廠保安宮贊經巡禮,亦前往大天后宮、武廟及南鯤鯓代天府、鹿耳門聖母廟等處參訪,以續舊緣。
民國九十三年本宮以「全台大道宮廟台北大會師」為名,承辦「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第五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此次大會,約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台各地保生大帝宮廟領導人及信徒參加,為迎接大道公廟台北大會師活動,保安宮特別於活動前一個月,以烹飪大賽方式選出晚宴總舖師,晚宴則於中山足球場席開500桌。此次活動之盛大,使保安宮的團隊組織受到各界肯定。
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本宮董事長廖武治獲推舉接任「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第六屆會長,執掌全國保生大帝廟宇的事務,此後保安宮與全台各地保生大帝宮廟的交流日益頻繁。
本宮董事長廖武治接任會長後,便積極推動聯誼會轉型,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向內政部申請設立全國性社團法人組織,於十月正式成立「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本宮董事長廖武治當選第一屆理事長,由於聯誼會過去忽略人才培育及參與社會公益,接任後,便積極推動社會慈善公益及弘法利生事業。民國九十九年十月,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改選第二屆理監事及理事長,本宮董事長廖武治再次連任第二屆理事長,民國一○六年十月,接任第四屆理事長。
本宮亦有不少的分香廟,目前已知者有台北永和保福宮、板橋江子翠潮和宮、南投埔里天旨宮、宜蘭縣三星尾塹保安宮、澎湖縣白沙講美保安宮(昭和十三年分靈)、菲律賓馬尼拉保安宮、台北大直植福宮等,均與本宮有密切往來。
兩岸宗教交流
保安宮供奉的保生大帝,分靈自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漳州龍海市)白礁慈濟宮,日治昭和五年(1930),保安宮祭祀圈三堡士紳及信眾百餘人組團,前往白礁慈濟宮祖廟謁祖進香。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兩岸交流就此中斷。為了追念感懷本源,保安宮遂積極規劃祖廟的參香活動,並積極促進兩岸保生大帝廟宇的宗教交流。
1、兩岸開放後 保安宮三度謁祖進香
民國七○年代兩岸開放後,保安宮分別於民國八十九年十月、九十年七月及九十一年農曆二月,由時任副董事長廖武治帶領保安宮董監事及誦經生、效勞生,前往白礁祖廟慈濟宮謁祖及青礁慈濟宮進香。八十九年十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一日,保安宮第六屆全體董監事、誦經生與效勞生組成謁祖團,前往白礁慈濟宮、青礁慈濟宮、南普陀寺、泉州花橋慈濟宮義診所、承天寺、開元寺、湄州媽祖廟等頂禮參拜。九十年七月十五至十九日,本宮董監事、誦經生及效勞生等二度組團,前往白礁祖廟慈濟宮及青礁慈濟宮謁祖進香,並至杭州、上海名寺參拜,共五十一人參加。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本宮董監事、誦經生及效勞生三度組團,前往白礁祖廟慈濟宮及青礁慈濟宮謁祖進香。
2、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 連袂謁祖參香
「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在民國七○年代,多次邀請白礁慈濟宮、青礁慈濟宮、泉州花橋慈濟宮及廈門、泉州、漳州三地吳真人研究會等來台交流,並參訪保安宮。保安宮廖董事長接任第六屆會長後,為向白礁慈濟宮祖廟保生大帝稟告並表達崇敬之意,遂於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四日由廖會長武治率團,赴廈門及泉州等地謁祖參香。本次行程除參拜白礁慈濟宮及青礁慈濟宮之外,亦前往廈門市打鐵街的福壽宮、座落南連溪岸的美仁宮、泉州花橋慈濟宮、泉州天后宮、深滬寶泉庵、及廈門市鼓浪嶼區興賢宮。
特別一提的是,興賢宮不幸於文革期間無故被拆毀,文物古蹟一夕湮滅,後來當地政府將興賢宮原址重建為「創收」專案,改名為「青年宮」作為商場出租,歷年來因經營不善店家相繼倒閉。至二○○六年五月,當地管理部門將「青年宮」列為危房,再次被拆除夷為平地,而保生大帝神像被安置於菽庄花園內殘破舊屋的角落,時運造化驟變,令人不勝唏噓。會長廖武治於此次謁祖參香時,當下建議重建興賢宮,重振保生大帝香火,促進兩岸宗教文化。
3、廈漳兩地保生慈濟文化節
  二○○六至二○一二年,大陸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舉辦第一屆至第六屆「保生慈濟文化節」,及漳州白礁慈濟宮舉辦「首屆海峽兩岸保生大帝文化節」,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皆率領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委員宮廟代表參加,除在開幕式致詞,亦於保生頌典擔任兩岸主祭人。二○○七年青礁慈濟宮舉辦保生慈濟文化節時,本宮與廖瓊枝文教基金會接受廈門市政府文化局之邀,由廖瓊枝率領歌仔戲團參加保生慈濟文化節,在青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演出,成功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二○○九年青礁慈濟宮舉辦文化節首次以「海峽兩岸」為名,象徵保生慈濟文化節已經跨越原有的格局,將兩岸的信仰活動合一。本屆形式、內容更多元豐富,活動可說已達高峰。
青礁慈濟宮於民國九十七年籌拍「慈濟春秋─保生大帝」電視劇,據台灣聯合報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影劇版載:「由民視、廈門廣電集團及北京春天影視傳媒共同投資的『神醫大道公』是一部大劇,邀請兩岸三地一流演員飾演保生大帝及其他角色。」此舉對保生大帝的信仰及濟世的精神能藉由戲劇得以發揚,實乃信眾所盼,但在報導中說,「神醫大道公」主要是描述保生大帝行醫及媽祖戀愛的故事云云;然此劇情與史實不符且荒誕不經,有辱保生大帝崇高神格,本宮以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理事長宮名義於三月卅一日發函廈門海滄區區長林國耀轉達意旨,獲區政府鼎力協調後,據四月十七日聯合報影劇版再次刊載,製作單位表示已將劇本修改為以「保生大帝行醫救人故事」為主軸,劇情將不涉及「大道公與媽祖戀情」等題材。
4、實際支援被廢古廟
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廈門海滄區溫厝慈濟北宮因被列入加工出口區範圍,慈濟北宮董事會深恐北宮被廢,具函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請求聲援,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前往廈門慈濟北宮瞭解,並拜會廈門海滄區政府,獲得海滄區政府承諾保存慈濟北宮。
民國九十六年七月,廈門後山尾慈濟南宮因處在工業區範圍內即將被廢,亦請求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協助,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隨即赴大陸邀請海滄區政府前往關切,並與當地村民溝通後,海滄區政府初步決定慈濟南宮將隨村民一起遷離,覓地重建。
雖然中共一向將政治介入兩岸宗教交流活動,以作為統戰工具,但保安宮還是秉持政教分立,僅止於宗教交流,不涉入任何政治事務。
5、參訪保生大帝故鄉──安溪玉湖殿
安溪縣感德鎮的石門村,別稱玉湖,與保生大帝淵源極深,地處戴雲山脈支脈,上有保生大帝吳真人故跡。石門村玉湖殿更於一九八八年,被列為安溪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關於吳真人祖籍地的爭論趨於一致,即「吳真人的祖籍地在安溪石門」。
玉湖殿始建于宋代,吳真人辭世後石門村先民為紀念這位終身為民的神醫,在吳真人家鄉建造。現今的石門玉湖殿,建於清康熙年間,但文革期間曾被毀,石門村民集資在一九八四年時於舊址依原樣重建。二○○七年十二月玉湖殿重修落成,本宮董事長廖武治由廈門慈濟東宮前董事長周學輝等,陪同參訪保生大帝的故鄉安溪石門玉湖殿參拜。
二○○九年,本宮應玉湖殿要求特別製作精緻「真人古地」匾額乙面,於十一月十四日由本宮董事長廖武治及董監事前往玉湖殿出席致贈儀式,一行人抵達保生大帝紀念館時,先舉行贈匾儀式,再由副縣長鄭清花致歡迎詞,玉湖殿致贈本宮禮品,最後請本宮廖董事長致詞,一行人再登山至玉湖殿參香。當天安溪縣領導、感德鎮長、石門村民、吳氏宗親、玉湖殿執事人員及泉州保生大帝二十間宮廟代表及專家學者皆應邀出席儀式。
日本及東南亞的交流
保生大帝的信仰傳播到東南亞及日本的時間比台灣還要早,在十五世紀,馬來西亞麻六甲首任華人甲必丹鄭芳揚創建青雲亭時配祀保生大帝。此後,保生大帝便陸續被迎請到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地奉祀。明代天啟三年(1623),日本三江幫華僑便在剛創建的興福寺中附祀保生大帝。
1、台日的宗教交流
近幾年來,日本與保安宮的交流密切,除了感恩保安宮對日本賑災的關懷,前來本宮進行藝文表演之外;保安宮也受邀前往日本黑住教進行參訪。日本黑住教與保安宮看似毫無交集,卻因著奇妙的機緣,此次參訪也讓本宮對台、日宗教相關活動的方式,進行多方學習與反思,是極為正面的宗教交流。
黑住教副教主夫人,同時也是黑住教婦人會會長的黑住昭子女士,曾經在民國一○一年十二月及一0二年六月陪同岡山醫療福祉及岡山婦女團體訪問台灣,兩度皆至本宮參訪,廖武治董事長也因此與黑住女士結緣,促成此次的宗教交流。
民國一0三年黑住教建教兩百周年紀念,保安宮受到黑住教教主黑住宗晴先生的盛情邀請,廖董事長率董監事於十一月九日啟程赴日參與盛會。十一月十日上午十一時,黑住教教主黑住宗晴先生與祭員進場,「奉告式」典禮正式開始。是日中午,黑住教本部於飯店舉行紀念招待會,在教主與副教主的介紹下,廖董事長和日本大本教教主出口紅、出雲大社宮司千家尊祐、蓮華院誕生寺貫主川原英照互相交談,會中宗教家、經濟人、政治家齊聚一堂,無論是何種身分,皆以慎重肅穆之心與會。廖董事長受邀上台致辭時,也以最謹慎莊重的態度,將來自台灣的誠心祝賀傳達給主辦者及在場五百餘名賓客。
2、東南亞宮廟的往來
(1)、參訪本宮分靈廟 菲律賓馬尼拉保安宮
一九六八年,菲律賓馬尼拉一華人道場神明降乩聖示,要門生至台灣台北保安宮恭迎保生大帝分靈供奉,然早期資訊、交通皆不發達,菲律賓當地對台北保安宮聞所未聞,於是向神明請示該如何迎請,獲聖示「一切自有安排」。當地執事便搭機至台北松山機場,一路依循菲律賓道場神明化符指示,忐忑抵達本宮表明來意,獲得本宮當時主委林拱辰先首肯,順利恭迎本宮保生大帝金身至菲律賓馬尼拉中山街地址奉祀,取名為「馬尼拉保安宮」,為「台北保安宮」分爐,正式受四方善信禮拜。
本宮直至民國九十七年,馬尼拉寶泉庵侯董事長來台參加保生文化祭時,請侯董事長回菲律賓代為聯繫,才讓保安宮廖董事長燃起積極前往參拜的決心。同年本宮受邀前往參加「馬尼拉寶泉庵」正爐建宮六十週年新宮落成安座大典的因緣,本宮董事長廖武治專程前往馬尼拉保安宮參訪,向保生大帝上香表達最虔誠的敬意。
(2)、東南亞宮廟的往來
近幾年來,馬來西亞麻六甲青雲亭及新加坡天福宮,因修護並活化古蹟先後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而與保安宮結緣。民國九十六年「2007保生文化祭」,保安宮邀請菲律賓寶泉庵、新加坡真人宮、馬來西亞青雲亭等同祀宮廟執事,共同參與保生大帝出巡遶境踩街及三獻禮祭典,共祭保生大帝,領略在共同的信仰中,所呈現出不同的民俗文化層面。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新加坡保生大帝敬香團包括真人宮、鵬峰宮、保生廟、鎮南廟廣壽堂、巃川殿、帝君壇及延陵吳氏總會與儒林張氏公會等八間宮廟代表以及其信眾共二百三十四人,前來保安宮參訪。
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十日,馬尼拉寶泉庵新廈落成,舉行開光安座大典並啟建法會,十一日邀請海內外同祀宮廟執事共祭保生大帝。參加晚會的貴賓有馬尼拉市長、當地僑領及各界人士,宮廟有來自中國大陸的代表團白礁慈濟宮、青礁慈濟宮、深滬寶泉庵、香港寶泉庵及來自台灣的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代表團成員。
為籌辦「2011亞太保生文化祭,本宮董事長廖武治於民國一00年二月二十五日至三月一日率董監事等前往東南亞參訪,邀請南洋保生大帝宮廟代表組團來台灣共襄盛舉,促使保生文化祭更加國際化。第一天造訪香港寶泉庵、第二天至菲律賓馬尼拉寶泉庵及本宮分靈廟-菲律賓馬尼拉保安宮。二月二十七日,抵達新加坡天福宮,當天也至新加坡保生大帝敬香團等八間宮廟。二月二十八日,赴馬來西亞麻坡吧口真人宮與麻六甲參訪青雲宮及湖海殿。由於廖武治董事長對歷史文化、古蹟建築維護及活化的再利用至為熟悉,且在生活美學上亦極富素養,在經驗分享下,使得東南亞各宮廟對台北保安宮有更充分的認識,紛紛表示前來參與盛會的意願,這是一次成功圓滿的寺廟外交及國民外交。
新加坡福建會館於民國一0一年十一月廿三日至廿五日舉辦第七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暨第四屆福建文化節,邀請本宮董事長廖武治參加盛會。十一月二十四日至十二月一日,新加坡真人宮為慶祝成立百年慶典暨保生大帝千秋,舉行盛大慶典活動,廣邀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海內外保生大帝廟宇代表約200名嘉賓參與盛會。本宮應邀由董事長廖武治率領董監事組團參加。
梵蒂岡教廷的往來
民國一0五年十月保安宮與梵蒂岡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共同主辦「一起尋找真理:基督徒與道教民間信仰者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民國一0七年三月十四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特別接見董事長廖武治及代表團一行人,此次會面創下天主教教宗第一次接見道教團體的歷史性紀錄。這次的歷史性會晤,不僅是跨宗教和文化的交流,行前也備受國內各界矚目。
大龍峒保安宮 https://bit.ly/31iQAqm


【保安宮與泉州的淵源】-紫陽過化到臺灣(上)
「保安宮」位居於泉州同安人的聚居地-大龍峒,除了傳統閩南建築風貌外,在人文上與泉州(廈門)有不少的關聯。
在紋飾上,泉州的文廟和保安宮(曾作為樹人書院),在入門處的卍字迴文裝飾是一樣的紋理,這是否有其密碼的意義?或神聖的象徵?希望有機會能知道。再者,泉州的名士龔顯鶴和名書畫家洪以南有師生關係。汪杏泉(汪春源)是臺灣最後一位進士,以及黃贊鈞是當地儒家文化資產的保存者。這四位的名字,鑲嵌在入門的右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83790945927781/permalink/530203431286531/

62085743_2725936250753778_2556552529592713216_n62320181_2725936207420449_6051805015385833472_n62132189_2725936350753768_2446435220300234752_n62309984_2725936494087087_2817905563046772736_n62467033_2725936310753772_4457138243120398336_n62379381_2725997707414299_1812543118797438976_n62450152_2725997704080966_8147949239964532736_n


老伯公舊土地公 | Facebook

2021-08-06_200902230325205_4289467024479901_1779211469464744207_n230879823_4288899307870006_259485453137337150_n

老伯公舊土地公 | Facebook


 

「消防詰所」(消防執勤室)「火見樓」(望火樓)第一個時期為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為慶祝昭和天皇登基,稱為「御大典紀念塔」,原塔邊立有住吉秀松雕像,6層樓之中央高塔初名「火見樓」,後改稱「望火樓」為當時市區最高的建築,做為消防瞭望臺使用;第二個時期為日昭和13年(西元1938年),保留望火樓,將高塔兩側擴建「合同廳舍」(聯合辦公廳舍),原為消防組詰所、錦町警察官吏派出所及臺南州警察會館等單位,是目前臺灣少數保存下來原日治時期消防設施,在臺南消防史上具有特別意義,於87年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886火燒北鼓樓與1901火燒拱宸門/新竹市北鼓樓是竹子城時代的北門城門在一八八六年一場大火燒掉了/勒石「禁佐雜擅受民詞」碑,禁止官員貪贓妄法/立「憲禁家碑」,宣示禁止濫葬/立碑禁止「藉命索擾、賣業重找、誣良為盜、命案牽連」濫興官司/早晨鳴鐘,晚上擊鼓,因此有晨鐘暮鼓之稱/北臺第一碑1829年「淡水廳建城石碑」,築城碑全名「皇清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背面1971年刻「囿苑宏規」/東門於1935年總督府指定為史蹟紀念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大龍峒保安宮自泉州同安縣白礁鄉分靈來台,清嘉慶十年(1805)保安宮開始建廟,清道光十年(1830)建成。東為鐘樓,西為鼓樓。分別寫著『鯨發』、『鼉逢』無論是鯨發或是鼉逢,皆是狀聲之詞。兩字連讀,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即能模擬出鐘聲及鼓聲-1鯨發:鐘鈕雕有蒲牢(龍九子之一),鐘鎚刻著鯨魚,蒲牢一遇鯨魚便嚇得大吼大叫,意指鐘聲響徹雲霄。 2 鼉逢:音ㄊㄨㄛˊㄆㄥˊ,取自《詩經》:「鼉鼓逢逢」,鼉形似鱷魚,鳴聲如鼓;逢逢為鼓聲的狀聲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日本除夕除夜の鐘文化-除夕撞鐘這天敲鐘人有六慾(又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慾的三種狀態=好、惡、平(普通) 兩次元=淨(乾淨)、染(汙穢) 三個時間軸=前世、今生、來世 故6 ✕ 3 ✕ 2 ✕ 3=108/108的數字來自12個月、二十四節氣及七十二候的加總合/「除夜」,有等待「年神(年神様)」不睡覺的習慣,而在年神到來以前,人們則會到寺院去除身上的「衰氣(お祓い)」。「除夕」的「除」字有把舊的、不好的東西去除的意思。與佛教信仰有關,日本多數的寺院會在除夕的深夜零點,敲響108次的梵鐘。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佛教一百零八種煩惱大鐘每隔7分鐘敲打一次,共敲108次,解除108種煩惱/念珠粒數有12顆、14顆、18顆、21顆、27顆、36顆、42顆、54顆、108顆、1080顆之分/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撥一珠,就可解除煩惱。因為唸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淨,所以念珠也稱“清心珠”。佛教所謂“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譙樓-城門上的瞭望樓,城門上用以瞭望的樓-鐘鼓樓-築城,必建譙樓。 此乃漢之遺風。譙樓是望樓,有報警和報時功能。 譙樓內每懸巨鐘,昏曉撞擊,使臣民聞之而生儆惕之心。 天下晨昏鐘聲,數皆一百零八,而聲之緩急、節奏,隨方各殊。 杭州歌曰:「前發三十六,後發三十六,中發三十六,聲急通共一百八聲息。 "薊州歌曰:"緊十八,慢十八,六遍湊成一百八。 "益州歌曰:"前擊七,後擊八,中間十八徐徐發,更兼臨後擊三聲,三通湊成一百八。 "此三種擊法,為天下南北谯樓鳴鐘擊奏之藍本。古譙樓坐西朝東,為磚石台基木結構樓。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保安宮建廟280週年 保生文化祭「放火獅」
「放火獅」是保生文化祭重頭戲。(保安宮提供)
保安宮建廟280週年 保生文化祭「放火獅」 -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9VVD1
2022/04/05 20:27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今年是大龍峒保安宮建廟280週年,結合宗教、藝術、文化的重要宗教盛事「保生文化祭」從5日起登場至6月26日。保安宮規劃了祭典、法會、寫生比賽、音樂演出、健康義診等系列活動,4月14日更有難得一見的「放火獅」慶典,火獅將噴出上萬隻蜂炮,場面相當壯觀。
每年農曆3月15日是北市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保安宮當天都會有舉辦三獻禮,但早期家姓戲也是演給神明看,祭典也較草率,難以吸引一般民眾。在藝術出身的廖武治(現任保安宮董事長)接任副董事長後,決定改革傳統祭典推出結合宗教文化與藝術的「保生文化祭」,除了規畫布袋戲、高甲戲、歌仔戲、北管戲演奏等專業演出,還恢復失傳數十年的放火獅傳統。「保生大帝聖誕慶典」也在去年經台北市政府審議,登錄成民俗類文化資產。
今年保生文化祭在5日登場,即日起至4月28日規畫了「民間劇場-家姓戲」,邀請由「人間國寶」台灣歌仔戲藝員廖瓊枝領導的薪傳歌仔戲劇團、漢陽北管劇團、蘭陽戲劇團、以及台北木偶劇團表演,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學生、台北市永樂國小歌仔戲劇團也將登台,透過多元表演將台灣傳統戲曲之美呈現給觀眾。
4月14日傍晚,保安宮廟埕將進行放火獅,蜂炮將往上噴射,場面極為壯觀獨特,成為每年保生文化祭矚目焦點。放火獅源自早年送瘟儀式,火獅有趨吉避凶意涵,台北人希望透過放火獅遠離疾病,鞭炮引燃火獅之際,硝煙繚繞彷彿與疫鬼展開搏鬥,人們的祈願也隨著火獅直達天聽。
保生文化祭期間還有寫生、攝影比賽、保安宮美展,5月15日更有健康義診等活動,承續保生大帝作為醫神的懸壺濟世精神。保安宮建廟280週年 保生文化祭「放火獅」 -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9VVD1 

2022-04-05_204629


大龍峒保安宮國家二級古蹟-台北市哈密街61號+大龍峒保安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z3Ug6
 0506-2023大龍洞保安宮+台北孔廟+捷運圓山站市集 - Google 相簿 https://bit.ly/3pckZVE
  給保生大帝的供品並沒有特別限制,糖果餅乾樣樣行,但由於保生大帝茹素,建議準備素果、素三牲等品項祭拜會更好。金紙的部分則需要準備壽金、刈金、福金和天尺金四種。至於祭拜步驟,可以參考《煩惱的時候就求神吧!》一書中的詳細說明。
 【拜保生大帝供品,不要準備三牲】
糖果、餅乾
素果、素三牲
金紙可準備壽金、刈金、福金、天尺金
 【拜保生大帝,祭拜步驟詳細說明】
擺上供品、點燃蠟燭後,向神明獻茶與酒
焚香迎神,並祈求神明保佑
第一次敬酒,並擲筊詢問神明是否降臨
若神明已經降臨,便能進行第二次敬酒
如果有求於神明,即可在這時候向祂說明,同時告知還願內容
當香燒至1/3後,請用雙手捧金紙拜供神明
燒化金紙後,進行第三次敬酒
擲筊確認神明是否用餐完畢,結束後將酒灑於紙灰上完成儀式
保生大帝生日怎麼拜?向醫神求藥籤!拜拜流程、供品、開運秘訣懶人包 https://bit.ly/3M27X6c
大龍峒保安宮 https://bit.ly/31iPDhK
----------------------------------

2023-05-06_22483220230506_151829
蛋、生肉被奉為祭祀虎爺的小三牲
虎爺的供品大多為生肉、生食(花枝、魷魚、豆干、生香腸、生肉、生雞蛋等)
黑虎將軍
相傳在宋朝時,有隻老虎吞噬了一位婦人,但喉嚨卻被婦人頭上所戴的髮釵所刺,痛苦難當,向吳真人求救,吳真人卻斥道:「你殘害的人畜太多了,這是上天給你的懲罰,我不能救你。」老虎不肯離去,仍在原地低頭懺悔,吳真人為牠的誠心所感動,終於為牠醫治。老虎為感念吳真人的恩德,從此以後,寸步不離真人,生前供真人坐騎差遣,死後忠誠守護,真人便度猛虎成神。民間以每年的四月十六日為「虎爺」的祭日,並尊奉為「黑虎將軍」,又稱「將軍爺」,與民間的「虎爺」迥然不同。
大龍峒保安宮 https://bit.ly/31iPDhK


大龍峒狀元紅-保安宮.保生文化季

20230506_15000320230506_145829

帝德大哉,鷺水源源通淡水。
生靈保爾,隆同枝葉紹銀同。

大龍峒狀元紅-保安宮.保生文化季 https://bit.ly/3LYpiNb

大龍峒狀元紅-保安宮.保生文化季


49813273_2031038496995308_510897513889267712_n50304689_2031038516995306_2201329786133938176_n


鐘鼓樓
大正10(1921)年3月27日舉辦『鐘鼓樓落成式』,有漢文記事見『臺灣日日新報』T10.3.29第六版。〈鐘鼓樓之落成〉大龍峒保安宮鐘鼓樓,去廿七日午後四時撞鐘伐鼓,舉行落成式。鐘為「高砂鑄造會社」所鑄,採式頗靈,聲亦嘹喨。鐘樓額書『鯨發』兩字,鼓樓額書『鼉逢』兩字。立於鼓樓之背面,可以遠眺大屯;立於鐘樓之背面,可以近玩圓山,景色甚佳。▼兩樓,一為故鄭萬益氏遺志,其子根本兄弟完成之;一為李聲元、沈諸兩氏合建;計費金五千餘圓。▼六時開祝宴,受招待之官紳、其他關係者約有百人。酒酬,李聲元氏起為敘禮,述寄附兩樓之由。次,陳江流氏為同邑人代表陳謝,陳澄秋氏為三邑人代表陳謝,廖金珍氏為安邑人代表陳謝;且述對該廟保存希望,引內地之善法為例。▼終乃歡飲,至八時散席。近藤滿夫「北警察署長」以次警官亦來會。庭中演『潮州班』為餘興,極為熱鬧。惜是日雨師稅駕大殺風景。
鐘樓之聯,信士鄭萬鎰敬獻〈鐘鼎勒殊勳‧奉詔褒封稱大帝,樓臺饒勝慨‧龍峒崇祀仰真人〉大正八年三月吉置。鼓樓之聯,紳商沈豬、李聲元仝敬獻〈鼓角齊鳴驅雷除疫‧萬民保,樓頭仰望祈雨救荒‧百物生〉大正八年三月吉置。此2聯是『鳳頂格』,將「鐘、樓」、「鼓、樓」字嵌句頂。

植民意象【Colonial imagery】: 臺北大龍峒保安宮楹聯的解說

大龍峒保安宮 @ 悠遊大台北 :: 隨意窩 Xuite日誌


保安宮的中門左右立有二尊石獅,一雌一雄,按常規雌獅是閉口的,雄獅是開口的,傳聞在雕刻時,工匠誤將雌者的口裂開,與規定不符,因而受罰被扣減工資。這兩尊石獅子造型與一般者有一些差異,眼巨尾大,捲髮張口,崩角兀顛,古人稱此獸為「牴牛」,相傳「牴」是法獸,「牛」是仁獸。大龍峒保安宮 https://bit.ly/32fZMLs

20190806-115513-120190806-115622-1 (1)

牛稠內牴(鬥)牛母-- 台灣諺語-牛椆內 觸牛母 - YouTube

獬豸是憲兵的吉祥物-獬豸(音“謝至”) /獬豸就是法律的象徵-以前的司法官,身上所著的朝服上面就是繡上獬豸的圖案。 憲兵原就是司法警察,現代的司法官。 所以從民國三十五年開始,就在右臂章繡上獬豸來代表憲兵的公正廉明、忠勤職守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法獸「獬豸」古代的執法者(如戰國時期的楚王、秦朝的御史、漢朝的使節和執法者)戴的帽子, 叫“法冠”,又叫“柱後”、“惠文冠”、“獬豸冠”,繡著獬豸的圖案,清朝的御史及按察使補服前後也都繡著獬豸的圖案。“法冠”和補服繡上獬豸是什麼意思 呢?這就是說執法者都應該像法獸獬豸一樣,執法如山,其平如水,沒有任何偏袒和私心,要善別曲直,要敢於“觸不直者”,要敢於“咋不正者”,為民除害,無 所畏懼。現在中國的那些“大蓋帽”們,本來他們也屬於執法者,本來他們也應該像法獸獬豸一樣,執法如山,其平如水。結果他們貪贓枉法
神傳漢字之謎: 法獸「獬豸」的故事  https://bit.ly/42vlPer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 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徵。  獬豸 https://bit.ly/3I9jMFp
獬豸是憲兵的吉祥物-獬豸(音“謝至”) /獬豸就是法律的象徵-以前的司法官,身上所著的朝服上面就是繡上獬豸的圖案。 憲兵原就是司法警察,現代的司法官。 所以從民國三十五年開始,就在右臂章繡上獬豸來代表憲兵的公正廉明、忠勤職守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3vHJRCV

2023-05-07_113845

-------------------
保安宮三川殿明間及正殿次間的龍柱,為嘉慶九年(1804)及嘉慶十年(1805)所作,是保安宮最早的石雕作品,龍身浮出於八角柱,四爪蟠龍,前足踏浪、後爪攀雲,氣勢非凡,為清中葉龍柱的代表作。大正七年(1918)重修時,正殿明間新增象徵天地交泰的雙龍龍柱一對。除了龍柱之外,三川殿的其他石柱全為方柱,一反圓柱為尊的舊制。正殿的石柱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柱礎雕法,則有圓形、方形及菱花形三種,在寺廟建築中十分罕見。後殿明間的花鳥柱,是保安宮在大正六年重修時的作品,牡丹及雀鳥各展姿態,造型優美,迴異於頗有藝術風格。 大龍峒保安宮 https://bit.ly/32fZMLs

20190719-095545-1 (1)

大龍峒保安宮-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大龍峒保安宮 漢字與寺廟之美
【聯合報╱記者林佳儀/專題報導、記者陳俊吉/攝影】
2012.07.02 04:44 pm
 廟宇是華人的祭祀信仰中心,位於大龍峒的保安宮,在清代即享有台北三大寺廟的美名,至今仍為國內頗具規模的百年寺廟;此次由文史學者李乾朗帶領,重新賞見漢字與寺廟之美。
  發展超過百年,大龍峒保安宮在清代就擁有台北三大寺廟的美名。
大龍峒保安宮內,柱柱燃香終年縈繞,代表著眾生的祈求與盼望;距今兩百多年前,清領乾隆時期,來台開墾的泉州同安縣人,回大陸乞靈分火來台奉祀,主祀保生大帝,定名「保安宮」,即保佑同安之意。
  保安宮保留眾多百年來的圖書壁畫。
隨著聚落繁榮發展,嘉慶年間同安仕紳籌資重建保安宮,選用石造、工程浩大,足足花了25年才如期完工,讓保安宮擁有如今「回字型」的三殿規模。李乾朗提到過去建廟,仰賴當地仕紳與民眾捐助,由於資金無法一次備足,即使是寺廟的重要門面,窗子、門與梁柱可能都分屬不同時期建造,例如保安宮大門的窗戶與梁柱建造年代就相差三年。
仕紳們出錢出力,自然也希望在捐助柱子、門窗上留下見證,於是在保安宮的梁柱上處處可見對聯、匾額。李乾朗提到過去最常見就屬商人捐錢,文人擬聯,再依著書法家墨寶雕刻於柱;保安宮也保有不少清代將軍餽贈的匾額,因過去大陸將軍若被派駐來台,渡海多災、又需適應島國氣候,若能平安返陸,離開時感念神恩庇佑,常饋贈匾額致意。
  導覽達人李乾朗為古蹟文史學者。
保有傳統寺廟風貌,保安宮也屬「對場」建築。建築物以中軸線為基準,左右分屬不同匠師,寺廟尺寸高低相同,但細節處卻不同;過去建造寺廟,往往聘請兩組工班分左右兩部,彼此競爭切磋、激發創意,讓建築物更精緻完美。
導覽達人李乾朗 古蹟文史學者
 台灣傳統建築研究者,曾出版多本有關台灣建築、古蹟與歷史書籍,致力於推動古蹟保存;現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擔任兼任教授,同時也是古蹟審查委員、維護志工等。
 漢字故事
 1.對聯、匾額 一瞥歷史發展
  寺廟內處處有著文人仕紳撰寫的聯柱。
於1805年,清朝嘉慶年間動工的保安宮,一路至道光十年才完工,建廟之初仕紳踴躍捐獻,也讓保安宮留下特別多嘉慶年間撰刻的對聯,分散於窗櫺與石柱上。
石柱上的對聯、又稱楹聯,往往詳載著由何人捐款、提詞與雕刻,探究其中不難想見當年顯赫家族與仕紳。保安宮正殿中,即為大龍峒著名仕紳陳維英所提對聯,陳維英為鄉試舉人,曾被授內閣中書並於多所書院任教,更創辦宜蘭仰山書院,為清領時期台灣重要的教育家。
 進入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保安宮曾大幅整修,並趁勢舉辦「徵聯」比賽,廣邀全台文人參與,為當時文壇一大盛事;評選出九名入選作品,均雕刻於前殿、中殿廊柱,至今保安宮前殿大門仍清楚保留當年徵聯第一名的作品。
 2.楹柱 楷書最常見
  寺廟書寫字體又以楷書最常見,篆書、草書也不少。
在寺廟中,對聯與匾額展現漢字之美,不過書寫其中的字,李乾朗表示「有不同等級之分」,又以楷書最常見,篆書最為高古、也最高級。
擁有四千年歷史的漢字,從秦始皇至春秋時代通行的篆書,至漢代隸書、魏晉南北朝的草書,與唐代發展出楷書,於保安宮內均能一覽無遺。其中書寫端正、也最易辨識的楷書,為一般刻於楹柱的對聯常見字體,至於雕刻於寺廟的重要位置,以有千年歷史的篆書最受青睞。
 而魏晉南北朝的草書,雖然藝術性十足,但因字體較奔放自由,與寺廟莊嚴肅穆的氛圍不和,較少被採用。
 3.曾為書院 復刻惜字爐(惜字亭)
  保安宮重製惜字爐,見證寺廟曾為書院的歷史。
大龍峒為台北發展最早的聚落之一,居民多來自大陸廈門同安人,以經商為主,早期賣米、清末改賣茶,算是當時較為富庶安定的聚落;於清朝時期當地仕紳更曾在保安宮後殿成立「樹人書院」,自行教導大龍峒孩童,保安宮後殿前還擺放兩座惜字爐(惜字亭)
李乾朗提到於傳統書院中,書寫過的紙張帶有靈魂,不得隨意踐踏;凡是孩童寫完字的紙張,寫完得還給倉頡造字,需丟進惜字爐(惜字亭)內燒掉,灰燼則需拿至淡水河流放。不過清朝惜字爐(惜字亭)早已坍塌毀壞,如今為復原之作,見證當年書院歷史。
 保安宮 .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大龍峒保安宮 漢字與寺廟之美 @ 私.雜記 :: 痞客邦 :: https://bit.ly/3B3Xe4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