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鼓樓Untitled Document - http://goo.gl/ID73Ax
北鼓樓
新竹市北鼓樓是竹子城時代的北門城門,也是老一輩口中的老地標。不過現今沒有人見過這座北門街頭的鐘鼓樓,它在一八八六年一場大火燒掉了。省立新竹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吳俊雄考證北鼓樓的原址,係北門街十三號老振興和十五號曾義發商行之間巷子相對處。
雍正十一年(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修建以竹子為材料的城垣。竹塹城以北鼓樓北端(今北門街)為北門,考棚邊街東南端(今關帝廟)為南門,暗街仔東端(今東前街)為東門,石坊腳(今石坊里)為西門。四個城門內的區域是清朝居民活動範圍,也是一個具有人性化的空間,歷史悠久的寺廟都在竹子城內。
北鼓樓位於北門大街靠城隍廟這一端,接近淡水廳署,人車出入頻繁,因而成為公告示眾之所。道光二十九年( 1849 ) 八月勒石「禁佐雜擅受民詞」碑,禁止官員貪贓妄法,這塊石碑立於北鼓樓下左畔。 咸豐元年(1851)也在北鼓樓下右畔,立「憲禁家碑」,宣示禁止濫葬。
新竹縣政府前任主任秘書林炳章,接受市府耆老訪談時,曾回憶一首新竹城的台語兒歌,兒歌內容和廟名、地名有關十分有趣,其中提到北鼓樓。
這首兒歌內容是:「琉璃燈,迎去媽祖宮,媽祖無閒(沒空),迎去觀音亭(竹蓮寺),觀音媽面笑笑,迎去大眾廟,大眾爺面烏烏,迎去絞場埔(刑場,在現西大路與食品路交叉處鄰近殯儀館東邊一帶),絞場埔沒發草(沒長草) , 迎去西門口 , 西門口沒石頭 ,迎去北鼓樓,北鼓樓沒米倉,迎去田中央」。
這首押韻的兒歌,每個韻腳就是新竹過去人們所熟知的地標、包括北門 的媽祖宮、觀音亭、大眾廟、絞場埔、西門口、北鼓樓。以上多數是在西門 、南門和北門 。 東門是日據時代以後才發展出來的新市區 , 因此今天最熱鬧的東門,在這首兒歌中反而沒有出現。
資料引用自潘國正先生的「新竹文化地圖」
--------------------------------------------------------------
鐘鼓樓是東亞傳統古代的一種系列建築,由鐘樓和鼓樓構成,其作用為報時,早晨鳴鐘,晚上擊鼓,因此有晨鐘暮鼓之稱。通常鐘樓和鼓樓分別建在東西兩側相向而立,東面為鐘樓,西面為鼓樓。但也有南北排列的,例如北京鐘鼓樓就是南北排列,鐘樓在北,鼓樓在南。鐘鼓樓也可以是單體建築,例如山海關鐘鼓樓、天津鐘鼓樓。
--------------------------------------------------------------
國寶流浪記 蔡仁堅
2014年9月21日 19:53
〈百年揭秘李慎彝傳〉之文刊出,一位中學歷史老師輾轉找到我,除了想把上文做為教材微詢同意,還希望進一步講述這淡水廳築城碑「國寶留浪記」的故事。這一方紀錄建築竹塹城歷史的古碑,一百六十年間(1829~1989),承載城市的悲歡離合,曾經光輝顯耀卻又顛沛流浪,確實也已成為一段富涵歷史教訓的歷史。
國寶回家記
一位友人用心可感,竟然從廿一年前的舊議事錄,找到了「國寶回家記」始末。1987年11月,筆者時為議員,為流落於動物園的竹塹珍寶請命,向當時的任富勇市長提出質詢:淡水廳築城碑「是國寶級的石碑,希望趕快把他從動物園搬回來(東門城前)。」
這方質材堅硬色澤上好花崗岩的築城碑,1971年7月當時執政者為「新竹動物園成立紀念」,在背面另刻上「囿苑宏規」四大字,立碑於市立動物園入口處噴水池南側。任富勇市政府考慮了兩年,是讓他就此做為動物園成立紀念埤?還是完璧歸趙讓他回到城門前恢復為築城碑?
兩年後,幸而「完碑歸城」!
1989年11月筆者再度質詢追蹤、並進一步發展改善方案:「最近(築城碑)已經放回來(東門城)了」;質詢重點轉移至整個東門城廣場的問題,對於廣場上歷年層層的鐵欄杆、重重的添加建設「應該全部把它拆掉……整個廣場復舊,(整理成為)市民悠閒去看古蹟,去聊天的好場所。」此時廣場上擁擠著蔣公銅像、停擺多年的鐘塔、久已乾涸的噴水池……,但筆者全部拆除之議茲事體大,此次質詢乃無疾而終,卻為十年後的「新竹之心」計劃留下伏筆。
竹塹城繁華時代
築城碑全名「皇清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光緒廿年(1894)塹城先賢陳朝龍撰修《新竹縣采訪冊》,曾實測築城碑高七尺一寸(227.2公分)、寬三央四寸(108.8公分)。這宏偉豐碑原本矗立何處?是如何流浪到動物園?
道光九年舊曆八月廿日由臺灣府知府鄧傳安撰文;管理虎尾溪以南海防理番事務的臺防同知、亦是以慈惠愛民流傳史冊的書法家蔣鏞書寫刻就的築城碑,要設置何處呢?
道光時代,塹城東門區屬較晚發展區;南門區雖中華式城制自古崇尚南區位,各式禮制建物常居此,但彼時塹城南門連接城外東南廂在安全上卻是最脆弱的;西門迤行香山狹小海岸平原;北門地區才是首善之地。雍正十一年(1733)同知徐治民「環植莿竹周圍四百四十餘丈(1408公尺),建樓四座凡四門」(淡水廳治)。環竹圍城原本是漢人從平埔族的生活智慧學得,多年後日本初據臺灣仍處處可見竹林鬱蔽的平埔番社。漢人鳩佔鵲巢,為了興建竹子城把竹塹平原的主人道卡斯族平埔社,強制集體遷往郊外舊社。竹城時代的北城門衍變為鐘鼓樓,人稱「北鼓樓」(今北門街近中山路口端),有許多塹城諺語兒歌圍遶北鼓樓傳誦至今。
張德南老師嘗自淡新檔案、日治土地申告書、戶籍謄本、族譜及田野訪談,重現北鼓樓地區前一個世紀餘(1733~1886)的昌盛繁華風貌。道光九年磚石造新城的新北門,命名為拱宸門,比之竹城舊欻門的北鼓樓,向外擴張約三百五十公尺(今北門街、北大路口),迅速成為塹城新地標。
淡水廳城碑就樹立在此精華中心街道的端點、拱宸門前的西畔(左側),確是當時全城最佳地點。
1886火燒北鼓樓與1901火燒拱宸門
出了拱宸門,西行是連接竹塹港(舊港)的商貿之路,道咸同半個世紀從北門到舊港,港口市街臻於極盛;北行則是由水田聚落北上新莊、艋舺的官道,是當時的臺灣第一號公路。每天市集聚散行人熙攘,北臺最繁忙的城門無過於此,北門口真是淡水全廳最佳傳播廣告的位置。
拱宸門的右側,是次佳宣傳位置,要等候43年後,同治十二年(1873)淡水同知向燾才樹立了另一方「示禁碑」碑碣。這方示禁碑訴說:「淡疆風俗,原係樸美之區,一切兇橫強悍之習素所未聞,邇年人心不古詞訟繁興……」因此立碑禁止「藉命索擾、賣業重找、誣良為盜、命案牽連」濫興官司。136年後之今日臺灣,則更言論分類械鬥,舉國如訟矣!
繁華若夢,光緒十二年(1886)一場大火把北鼓樓焚毀,原來舊北城門前分立兩側的石碑:「禁佐雜擅受民詞碑」與「憲禁冢碑」從此遺佚至今不復聞見。無獨有偶,十五年後明治34年(1901)7月31日,又一場火災由北門街金德美商店起,當時《日日新報》報導火勢延燒廿七間店面,波及焚毀拱宸門,也把歷史悠久、張首芳家族創設於1830年代經營食品藥材、麵粉香粉的塹城老招牌金德美燒得就此家道中落,但又因此蘊育了日治時期美名傳兩岸的「北臺大儒」張純甫(1888~1941),寒徹骨後有撲鼻香,誠然不虛。
祝融劫後的築碑命運如何呢?
我是國寶:北臺第一碑!
1905年新竹繼臺中、臺北第三順位公告實施市區計劃(都市計劃),殖民政權對象徵前清國的城垣必要進行祛魅清洗,北門焚毀、西門南門及各段城牆在此後二次市區改正的十年間逐步拆解殆盡,僅餘東門於1935年總督府指定為史蹟紀念物予以保護。
在殖民地建設工程進行中遭遇的前朝舊物如古碑、古砲,包含淡水廳城碑陸續被送進「新竹公園」中。傳說城碑曾被人取走當橋板,卻發生牛車臨橋裹足不前,徒留無法証實的靈驗故事。
1916年日治總督公告成立臺北公園、臺中公園及新竹公園等。「新竹公園」內規劃有「兒童遊園地」,1923年建設動物小屋。沒想到日治都會公園附屬性質的動物小屋衍變成民國四十年代的「中山公園」動物飼養場,由於有新竹旅日華僑何國華捐贈虎豹獅象大型動物,小小竹塹城的小小飼養場竟繼臺北、高雄之後號稱「三大公立動物園之一」於民國六十年七月一日成立「新竹市立動物園」,執政者喜功之餘,把正流浪於中山公園、質材一流的國寶築城碑翻面銘刻「囿苑宏規」,誌記了那個年代政府對待歷史文物的態度。
短短半個世紀,臺灣遭逢兩次改朝換代。1895年之變,日本殖民政府迅速深入認識新領土,不但展開為期達廿年的調查事業,且對前朝文獻制度積極搜羅研究,掌握統治資料以厚植統治工程。1945年之易,國民政府於敗遁之際,心思在於整肅除異壓抑先住居民鞏固偏安政權,對認識僅存領土並無熱情。政權穩固後,連御用的各縣市文獻委員會也紛紛裁撤(1961~1975),至今僅剩兩個名存實亡。新竹縣文獻委員會幸有抗日餘生、又二二人倖存的鄉先賢黃旺成(1888~1979)主持,史筆正直博學多聞又熱愛鄉土,為後代留下十七期《文獻會通訊》
、一部《新竹縣志,1957》 、和62年日記(1912~1973),彌足珍貴。民國43年12月30日《通訊》第壹染期,刊出「新竹縣古物古蹟自然物保存案」,共列十九件由縣政府通令保存,為首者即「淡水廳建城石碑」,並說明石碑在「中山公園內」,其次才是迎曦門、再次為孔廟大成殿(1824)。淡水廳城碑乃我竹塹第一號歷史文物,筆者遍查臺灣現存各碑亦可確定:這國寶城碑是北臺(灣)第一碑。
原文刊於園區生活雜誌人間事情專欄
----------------------------
《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碑文如下:
淡水廳治距郡城三百里而遙。厥初環植刺竹為衛,故以竹塹名城。後又增砲臺於四門樓上。生聚日久, 周遭皆居民,四門如故,竹塹已有名無實。夫民保於城,無城何恃以固?臺郡自南而北,若臺、若鳳、 若嘉、若彰,或先或後並仡崇墉,獨淡水闕焉。道光六年,閩、粵分類之擾,淡水受害最後,而勢甚岌岌, 賴制府孫公東來,克奏膚功;迨去疾既盡,即請建城垣,捐廉千金以勸輸將,得旨嘉許。 時信齋李君慎彝以臺灣令權同知篆,實肩其事。淡水民本好義,感信齋之實心保障,益赴功如恐不及。 經始於是冬之十一月,至九年之八月竣工。傳安前後治郡,與聞是役之詳,既已遹觀厥成,可無文以應信齋請耶?
考春秋傳,楚蒍艾獵城沂、晉士彌牟營成周,功皆豫立,不愆於素。古今事勢不同,今南方城多用磚石, 不似古之擇地取土、峙榦束板以築,則無所謂平板榦、稱畚築、物土方、議遠邇者,淡水其難其慎,而興斯役。 欲求工堅,先期料實。料之大,無如磚、石矣;信齋念海外磚皆鬆脆,難以經久,內外兩面,易磚為石。 石條釆自內山、石柱運自內地,難計程期,欲如內傳之畢事不過三旬得乎!淡城周四里,計八百四十丈, 即傳所謂計丈數、略基址也。基底掘深數尺,用石填實;然後層累而築,下既厚、宅更 安矣。計城高一丈八尺、基寬一丈六尺、頂寬一丈二尺,即傳所謂揣高卑、度厚薄也。四里之城, 約分一十二段,每段各派紳士督工。其自下而上,分為三層,石條與細石相間;砌至五尺,乃用長石一道為眉, 內外如一,中用三合土、碎石層層堅築;至第三層乃磚石相閒。城面鋪磚,粘以石灰,不留罅隙 。城垛共九百七十四座,砲臺之建如前。其縱橫曲直之布置,皆集群策而成。工用捐輸,皆屬殷戶司出納, 不假手於在官,即傳所謂屬役賦丈也,所謂度有司、慮財用也。信齋相度有方,然戴星不常厥居。 其朝夕巡視、諧協紳耆、獎勵工匠、並程功積事以稟承於信齋者,則為竹塹巡檢易君金杓。信齋職在司馬, 易君為其屬吏,殆傳所謂書以授帥而臨以成令者乎!有城不可無池;城既畢,乃濠而橋其上,並為水涵以 走潦水。向之竹今既為城,向之塹今復成濠。而又以其餘力,脩治內外道路皆平。城工於是無遺憾矣。
信齋非擅聚米畫沙之韜略也,惟是慮事必周、臨事必果,積誠所動,人自無貳、無虞樂於效命。 故雖三年報竣,而人不以為遲;雖糜白金至十萬有餘,而人不以為費;雖聚紳蓑城,嚴寒酷暑,無少暇豫, 而人不以為勞;維億之費,出於官捐者十之二,餘皆取於士庶捐助,雖計畝輸粟、按船出算,而人不以為苛。 蓋惟公,故溥師古而不泥古,詎僅無負上官之委任,並足副當宁之勤求矣。
溯臺地初闢,北路最為荒涼。其植刺竹為城之徐君治民,為設淡水廳之第三同知, 尚僑寓彰化;至王君錫縉,乃自彰移治竹塹;承其後者,增設砲臺之楊君愚也。大約目南而北, 無不如履虎尾,慄慄危懼。不謂六十年後,竟得苞桑之固、磐石之安若此。王君創建衙署於先、 信齋創建城垣於後,皆籍隸四川之威遠,亦一異也。信齋已升通守,復以獲盜列薦簡;大工之竣, 仍須優敘。行見入覲天顏,必得顯擢酬庸。民思舊德,雉堞即甘棠矣。
維時始終斯役者,署淡水同知事、今升噶瑪蘭通判、前臺灣縣知縣李慎彝,四川威遠縣人,嘉慶戊辰進士; 署竹塹巡檢兼司獄事易金杓,江蘇儀徵縣人。總其成,則在籍前署廣西柳州府事、候補同知林平侯, 候選知縣進士鄭用錫等。襄厥事,則副貢生劉獻廷等;官海外者,前署臺灣鎮事、金門鎮總兵官陳化成, 福建同安縣人;今臺灣鎮總兵官劉廷斌,四川溫江縣人;前臺澎兵備道、今陞陝西按察使孔昭虔, 山東曲阜縣人,嘉慶辛酉進士;今臺澎兵備道加按察使銜、兼提督學政劉重麟,陝西朝邑縣人,廩貢生; 前臺灣府知府、今升四川成綿龍茂道徐鏞,安徽桐城縣人,嘉慶己巳進士;今臺灣府知府、 循例引見卸事鄧傳安,江西浮梁縣人,嘉慶乙丑進士;署臺灣府事、臺防同知王衍慶,山東聊城縣人, 乾隆壬子舉人;例得備書。其樂輸姓名,書於另碑。
道光九年,歲次己丑,秋九月壬辰朔、二十七日戊午建。
------------------------------------------
新竹市東城門與碑記+《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碑文如下 @ IHC5506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1sO9Gr
------------------
這一塊「皇清新建台灣府淡水廳城碑記」在新竹市動物園門口找到了。為什麼?因為陳玉焜市長(市長任期:1968-1973)把他刻上「囿苑宏規」四個字,作為動物園的標記,來彰顯他的政績。
會刻「皇清新建台灣府淡水廳城碑記」呢?因為是清朝道光九年造的城門、城牆、城壕,所以刻「皇清」。雍正元年(1723),當時諸羅縣以北,以大甲 溪為界,大甲溪以南屬「彰化縣」,大甲溪以北屬「淡水廳」,「淡水廳治」(縣府所在地)就設在竹塹,因為過於荒涼危險,所以歷任「淡水廳」的同知(縣 官),都賴在彰化城裡,而不到竹塹就任(鳳山縣官(較早稱為「台灣縣丞」)也住在台南府城不去上任)。從1723到1759的淡水廳父母官,可就一直住在 彰化城內。
---------------------------------------------------
美麗的竹塹城-新竹 @ 邁阿密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BtILUv
1886火燒北鼓樓與1901火燒拱宸門/新竹市北鼓樓是竹子城時代的北門城門在一八八六年一場大火燒掉了/勒石「禁佐雜擅受民詞」碑,禁止官員貪贓妄法/立「憲禁家碑」,宣示禁止濫葬/立碑禁止「藉命索擾、賣業重找、誣良為盜、命案牽連」濫興官司/早晨鳴鐘,晚上擊鼓,因此有晨鐘暮鼓之稱/北臺第一碑1829年「淡水廳建城石碑」,築城碑全名「皇清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背面1971年刻「囿苑宏規」/東門於1935年總督府指定為史蹟紀念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