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地方文史工作者許玉河老師於稍早表示,澎匠營造吳明庭先生,於今(9)日上午,在石泉鐵塔右轉產業道路260公尺處左側土地進行整地工程時,挖掘出一塊墓碑,墓碑外觀十分完整。然其中榜「穎川 例授武畧騎尉顯祖考陳公玉清之佳城」,落款年代為「明治壬子年冬之月吉日 重修」、立碑者為「孝孫水□ 曾孫鴻謀 錦標立石」。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19908482793658/permalink/1269966051121224/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KguBQdiR/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Mar 28 Wed 2018 20:27
姜太公後裔-高姓+高拱乾-編《臺灣府志》+臺灣賦-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1691─1695掌管台灣全境-清代臺灣212年間的最高官衙/祭祖的桌子,是張八仙桌。八仙桌的上方掛了族譜-族譜的兩側,有一副對聯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 Mar 28 Wed 2018 11:20
台灣東洋針路+中國一帶一路/西洋針路/東西洋針路/澎湖位於東亞國際貿易航線的中心,而臺灣北部的雞籠、淡水,南部的沙馬磯頭(今墾丁貓鼻頭、鵝鸞鼻一帶)也剛好位於「東洋針路」往日本及菲律賓所必經之路
- Mar 27 Tue 2018 11:41
清明祭祖掃墓/瀧岡阡表-歐陽修/歐陽修在64歲時,為紀念父母寫下了祭文《瀧岡阡表》
歐陽修認為,自己有一點成就,皆得因於父輩的孝順仁愛、母親的明理儉約。歐陽修在64歲時,為紀念父母寫下了祭文《瀧岡阡表》,並將祭文刻於青石碑上,運回故鄉,立於父母的墓前。這塊碑奇蹟地躲過了大陸的「革命」,至今還完好無損地藏於江西省永豐縣沙溪鎮



- Mar 27 Tue 2018 08:31
飯店與點心攤+夜市文化發源-到台灣經商與傳教,他們往來南北要道,便成為飯店的主顧。於1872年在台傳教的馬偕博士,除了在日記裡寫下傳教經過,也提到沿途用餐/百年來,路旁攤販,成就了庶民文化,從簡陋的飯店、茶亭及點心攤,我們見到了台灣人旅宿的樣態與飲食文化的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