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認為,自己有一點成就,皆得因於父輩的孝順仁愛、母親的明理儉約。歐陽修在64歲時,為紀念父母寫下了祭文《瀧岡阡表》,並將祭文刻於青石碑上,運回故鄉,立於父母的墓前。這塊碑奇蹟地躲過了大陸的「革命」,至今還完好無損地藏於江西省永豐縣沙溪鎮

【譯文】
  唉!我的父親崇國公,在瀧岡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後,他的兒子修才能夠在墓道上立碑,這並不是敢有意遲緩,是因為有所等待。
  我不幸,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立志守節,家境貧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還要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你父親為官清廉,樂於助人,又愛結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無幾,說:『不要讓錢財使我受累!』他去世後,沒有留下可賴以生存的家產。我靠什麼守節呢?我對你父親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都寄託在你身上。從我成為你家媳婦的時候,沒趕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親,我不能斷定你將來有所成就,但我知道你父親一定後繼有人。我剛出嫁時,你父親為他母親守孝結束剛滿一年。歲末祭祀祖先,他總是流淚說: 『祭祀再豐富,也不如生前微薄的奉養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會流淚說:『從前娘在時常常不夠吃,如今富足有餘,但卻無法讓她嚐到了!』剛開始我遇到這種情形,還以為是剛服完喪不久才這樣。後來卻經常如此,直到去世。我雖然沒來得及侍奉婆婆,可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父親做官,曾經在夜裡點著蠟燭看案卷,他多次停下來嘆氣。我問他,就說:『這是一個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為他求得一條生路卻辦不到』我問:『可以為死囚找生路嗎?』他說:『我盡力為犯人尋求生路而尋求不到,那麼,被處死的人和我都沒有遺恨了。何況有經過反覆核實量刑而能活下來的呢!正因為有尋求得到生路的可能,那就明白到,不為犯人尋求生路,被處死的人是有遺恨的。唉!常常為他們尋求生路,仍然不免有錯殺的,現在有些人卻常常找藉口定人的死罪。』他回頭看見奶娘抱著你站在旁邊,於是指著你嘆氣說:『算命的說我遇上戌年就會死,假使他的話應驗了,我就看不見兒子長大成人了,將來你要把我的話告訴他。』他也常常用這些話教育其他晚輩,我聽慣了所以記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麼樣,我不知道;他在家裡,從不驕誇虛飾,行事這樣厚道,這是出自他的真心的。唉!他的心地十分仁厚,憑這一點我知道你父親會有很好的後代,希望你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去做。奉養父母不一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於所有的人,重在仁愛之心。我沒什麼可教你的,這些都是你父親的願望。」我流著淚記下了這些教誨,不敢忘記。
  先父年幼喪父,努力讀書。咸平三年考中進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做過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岡。
  太夫人姓鄭,她的父親名諱是德儀,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儉約、仁愛又有禮儀教養,起初誥封為福昌縣太君,進封為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從我們家道中落以後,她就以儉約的原則持家,後來家境富裕了,也不許花費過多,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儉約一些,才能度過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難。」後來,我被貶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說:「你的家本來就貧賤,我已經習慣這種日子。你能安樂對待,我也就能感到安樂了。」
  先父死後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祿來供養母親。又過了十二年,列位於朝廷做京官,才獲得贈封雙親。又過了十年,我擔任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親因病逝世於官邸,享年七十二歲。又過了八年,我以不相稱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樞密使,進為參知政事。又過了七年才解除職務。自從進入軍、政二府後,天子施恩,褒獎三代宗親。自從仁宗嘉佑年間以來,每逢國家大慶,必定對我的先祖加以賜恩。曾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母累贈為楚國太夫人。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母累贈為吳國太夫人。先父崇國公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累贈為越國太夫人。現在的皇上初次舉行祭天大禮,先父賜爵為崇國公,先母進爵為魏國太夫人。
  於是我流著淚說:「唉!做善事無不得到好報的,只是時間或遲或早,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親積善有德,理應享有這種盛大的酬報。雖然他們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賜爵位、受封官,經表彰而光榮,因褒獎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賞誥封,這就足夠使其德行顯揚於後世,庇蔭子孫。」於是排列我家世代的譜系,詳細刻在石碑上,接著又記下先父崇國公的遺訓,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對我有所期待的原因,都寫在阡表上,好讓大家知道我德行淺薄,能力微小,只是適逢其時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節,沒有辱及先祖,都由於上述的原因。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歐陽修立表。
【註】《瀧岡阡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代表作,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祭文之一。該文是歐陽修在他父親死後六十年所作的墓表。在表文中,作者盛讚父親的孝順與仁厚,母親的儉約與安於貧賤。該文言辭清新質樸,率意寫出,用具體的瑣事、瑣談表現父母生前的美德,不尚空泛的溢美之辭。
【作者】歐陽修[1][2](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喜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著作]


瀧岡阡表--歐陽修
【原文】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1],卜吉於瀧(ㄕㄨㄤ霜)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2]。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3];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ㄅㄧˋ必)至於成人[4]。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5];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6],歲時祭祀,則必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7],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於喪適然耳[8]。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ㄕㄣˇ審)求而有得邪[9],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10],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11],而所為如此,是真發於中者耶!嗚呼!其心厚於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12],泗綿二州推官[13],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14],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又十有二年,列官於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15],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16],太夫人以疾終於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17],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蓋自嘉祐以來[18],逢國大慶,必加寵錫。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今上初郊[19],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
  於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於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20],是足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其子孫矣。」乃列其世譜,具刻於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於修者,並揭於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21],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22],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
【注釋】
[1]皇考:指亡父。崇公:歐陽修的父親,名觀,字仲賓,追封崇國公。
[2]瀧岡:地名。在江西省永豐縣沙溪南鳳凰山上。阡表:即墓碑。阡:墓道。
[3]守節自誓:決心守寡,不再嫁人。
[4]俾:使(達到某種程度)。
[5]姑:丈夫的母親,這裡指歐陽修的祖母。
[6]免於母喪:母親死後,守喪期滿。舊時父母或祖父死,兒子與長房長孫須謝絕人事,做官的解除職務,在家守孝二十七上月[概稱三年],也稱守制。免:指期滿停止。
[7]間:間或,偶爾。御:進用。
[8]適然:偶然這樣。
[9]矧:況且。
[10]劍:抱。《禮記·曲禮上》:「負劍闢咡詔之。」鄭玄注:「劍謂挾之於旁。」
[11]矜飾︰驕誇虛飾。
[12]判官:官名,州郡長官的屬官,掌管文書工作。
[13]推官:州郡長官的屬官,專管刑事。
[14]考:亡父。諱:名諱。古代對帝王或尊長,不得直稱名字,叫避諱。
[15]龍圖閣:宋真宗建。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供奉太宗御書、御製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等官。包拯曾為龍圖閣直學士,人稱包拯為包龍圖即源於此。
[16]南京:宋時南京為應天府,治所在今河南商邱市。
[17]樞密:樞密使,官名,全國最高軍事長官。
[18]嘉祐:仁宗年號。
[19]今上:當今的皇上,指神宗趙頊。郊:祭天。
[20]三朝:仁宗、英宗、神宗。
[21]熙寧:神宗年號。
[22]辛酉:天干地支所記月份。朔:初一。
【譯文】
  唉!我的父親崇國公,在瀧岡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後,他的兒子修才能夠在墓道上立碑,這並不是敢有意遲緩,是因為有所等待。
  我不幸,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立志守節,家境貧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還要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你父親為官清廉,樂於助人,又愛結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無幾,說:『不要讓錢財使我受累!』他去世後,沒有留下可賴以生存的家產。我靠什麼守節呢?我對你父親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都寄託在你身上。從我成為你家媳婦的時候,沒趕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親,我不能斷定你將來有所成就,但我知道你父親一定後繼有人。我剛出嫁時,你父親為他母親守孝結束剛滿一年。歲末祭祀祖先,他總是流淚說: 『祭祀再豐富,也不如生前微薄的奉養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會流淚說:『從前娘在時常常不夠吃,如今富足有餘,但卻無法讓她嚐到了!』剛開始我遇到這種情形,還以為是剛服完喪不久才這樣。後來卻經常如此,直到去世。我雖然沒來得及侍奉婆婆,可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父親做官,曾經在夜裡點著蠟燭看案卷,他多次停下來嘆氣。我問他,就說:『這是一個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為他求得一條生路卻辦不到』我問:『可以為死囚找生路嗎?』他說:『我盡力為犯人尋求生路而尋求不到,那麼,被處死的人和我都沒有遺恨了。何況有經過反覆核實量刑而能活下來的呢!正因為有尋求得到生路的可能,那就明白到,不為犯人尋求生路,被處死的人是有遺恨的。唉!常常為他們尋求生路,仍然不免有錯殺的,現在有些人卻常常找藉口定人的死罪。』他回頭看見奶娘抱著你站在旁邊,於是指著你嘆氣說:『算命的說我遇上戌年就會死,假使他的話應驗了,我就看不見兒子長大成人了,將來你要把我的話告訴他。』他也常常用這些話教育其他晚輩,我聽慣了所以記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麼樣,我不知道;他在家裡,從不驕誇虛飾,行事這樣厚道,這是出自他的真心的。唉!他的心地十分仁厚,憑這一點我知道你父親會有很好的後代,希望你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去做。奉養父母不一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於所有的人,重在仁愛之心。我沒什麼可教你的,這些都是你父親的願望。」我流著淚記下了這些教誨,不敢忘記。
  先父年幼喪父,努力讀書。咸平三年考中進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做過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岡。
  太夫人姓鄭,她的父親名諱是德儀,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儉約、仁愛又有禮儀教養,起初誥封為福昌縣太君,進封為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從我們家道中落以後,她就以儉約的原則持家,後來家境富裕了,也不許花費過多,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儉約一些,才能度過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難。」後來,我被貶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說:「你的家本來就貧賤,我已經習慣這種日子。你能安樂對待,我也就能感到安樂了。」
  先父死後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祿來供養母親。又過了十二年,列位於朝廷做京官,才獲得贈封雙親。又過了十年,我擔任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親因病逝世於官邸,享年七十二歲。又過了八年,我以不相稱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樞密使,進為參知政事。又過了七年才解除職務。自從進入軍、政二府後,天子施恩,褒獎三代宗親。自從仁宗嘉佑年間以來,每逢國家大慶,必定對我的先祖加以賜恩。曾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母累贈為楚國太夫人。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母累贈為吳國太夫人。先父崇國公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累贈為越國太夫人。現在的皇上初次舉行祭天大禮,先父賜爵為崇國公,先母進爵為魏國太夫人。
  於是我流著淚說:「唉!做善事無不得到好報的,只是時間或遲或早,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親積善有德,理應享有這種盛大的酬報。雖然他們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賜爵位、受封官,經表彰而光榮,因褒獎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賞誥封,這就足夠使其德行顯揚於後世,庇蔭子孫。」於是排列我家世代的譜系,詳細刻在石碑上,接著又記下先父崇國公的遺訓,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對我有所期待的原因,都寫在阡表上,好讓大家知道我德行淺薄,能力微小,只是適逢其時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節,沒有辱及先祖,都由於上述的原因。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歐陽修立表。
【註】《瀧岡阡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代表作,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祭文之一。該文是歐陽修在他父親死後六十年所作的墓表。在表文中,作者盛讚父親的孝順與仁厚,母親的儉約與安於貧賤。該文言辭清新質樸,率意寫出,用具體的瑣事、瑣談表現父母生前的美德,不尚空泛的溢美之辭。
【作者】歐陽修[1][2](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喜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著作]


兒子被貶 出身名門的母親說:你家本來就貧賤,我早習慣了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25日, 2018
回顧歐陽修的成長道路,我們可以這樣說:是歐陽修母親的悉心教育,造就了這位宋代偉大的文學家、史學家。圖為 清代《晩笑堂竹莊畫傳》中的歐陽修像。(公共領域)
北宋年間,鄂州地方出了一個事情不大、影響卻很大的案子,州民為了爭奪船隻互相鬥毆,把人打死了。因為涉案的人多,難以確定行凶者是誰,案發很久也沒有破案,很多涉案人被關在監獄裡。
一日,地方官歐陽曄親自到了監獄,將囚犯們帶出來,除去各人身上的手銬與腳鐐,請他們在庭院中吃了一頓飯。歐陽曄安慰了囚犯們一番後,將他們送了回監獄,只留下一個人。這個惶恐不安的人只得承認自己的罪行,因為這一群人中只有他吃飯用左手,而死者是右肋受傷而死。兩人相對而立,只有左撇子才能傷到對方的右肋骨。
一頓飯就把一個案子破了,這人叫歐陽曄。
一天歐陽曄的家中來了母子三人,是他哥哥歐陽觀的遺孀和兩個幼兒。哥哥去世了,孤兒寡母前來依親。
夫婿仙去
歐陽觀生前也是個地方司法官員,妻子鄭氏非常敬慕他。
鄭氏嫁進歐陽家的時候,歐陽觀的母親去世已經四年多了,雖然婆婆不在世了,但看到了丈夫對母親的孝心。家中置辦酒席的時候,歐陽觀會想起父母,說:「過去家中貧困,不能給予父母好的侍奉,如今生活有改善了,又侍奉不了了。」年末祭祀祖先的時候,還會對父母在世時的自己小小疏忽痛悔不已,說:「祭品怎麼豐盛,也不如生前的些微孝行啊。」
年末祭祀祖先的時候,歐陽觀說:「祭品怎麼豐盛,也不如生前的些微孝行啊。」圖為清 黃鉞《畫龢豐協象》第五幅《黃羊祀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剛開始,鄭氏以為丈夫是因為剛出喪期,還在禮數中,後來發現這是丈夫一貫的行為,一直延續到他去世。鄭氏見丈夫如此,心下明白自己嫁對了人。
某一個夜晚,歐陽觀在蠟燭下看案卷,好幾次停下來搖頭嘆氣,一旁的鄭氏問他原因,他說:「這是被叛死刑的案子,我想為他求一條生路,但是做不到了。」鄭氏說:「可以為死囚減輕刑罰嗎?」他說:「我要慎重,真的找不到他可以減刑的理由,那麼死者本人和我,就都不會遺憾了;如果有可以被赦免一點刑罰的條件,我卻不認真推求而致人被處死的話,可能會有遺恨啊。」
歐陽觀說著話時,回頭看到奶娘站在旁邊,手裡抱著他的兒子,又嘆口氣,對鄭氏說:「懂得命理的人說過,我在戌年就將死去。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就看不見我們的兒子長大了,以後你要把我的這些話告訴他。」
歐陽觀果真在戌年去世了,鄭氏也真的把這些話傳給了兒子。因為家族中的其他晚輩也常常被歐陽觀這樣教導,鄭氏聽得多了,不知不覺就記下了,還記得很清楚。
母子依親
歐陽觀在世的時候,家中經濟寬裕,但是因為他樂於助人,又為官清廉,再加上喜愛結交朋友,所得的薪俸常常所剩無幾,他也不以為意,說:「別讓這些成為我的累贅。」
歐陽觀的累贅是沒有了,但他去世的時候,也就留不下什麼遺產給妻兒了。

古代的女子講究從一而終,但如果丈夫故去,家中失去頂梁柱,孤兒寡母是無法生活的,所以寡婦再婚不受非議。當然,不想改嫁更是無可非議。歐陽觀的遺孀決定為他守節,不再改嫁了
鄭氏日後對兒子說:「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你從小失去父親的教導,我不知道你以後是不是有出息,但是我知道你父親一定會後繼有人的
歐陽觀沒有留下足夠的遺產,妻兒無法憑藉家產過活,於是出現了前面的那一幕——依親。
畫荻教子

生活有了著落,還要完成丈夫的囑託,鄭氏對兒子如此說:「你父親在外面怎麼做事,我不知道;他在家中的時候,不虛飾不驕矜,發自內心地厚道仁慈。我因此而知他一定會有好的後代。你一定要努力啊!奉養父母不必豐奢,重要的是孝敬的心;財物不可能遍施於每個人,重要的是仁愛之心。我沒有什麼可以教給你的,這些是你父親的志向。」
家中的經濟不寬裕,紙筆卻價格不菲。鄭氏見蘆葦靠近根部的蘆荻粗細合適,硬度也好,取之也不難,於是有了主意。
鄭氏將細沙鋪在地上,用荻草稈當筆,在沙地上寫上字教導兒子習練,寫亂了之後重新一抹,就又是一張嶄新的「紙」了。兒子便在這不需破費的「紙」上反反覆覆練習,錯了就改,亂了就抹,不用再擔心增添叔父的負擔了。
麟兒有為
「畫荻教子」裡的兒子,就是歷史名人歐陽修。果真如母親所預見的,「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不過她沒有料想到的是,她的「畫荻教子」,也被後人傳為了佳話。
歐陽修,是北宋極負盛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蘇東坡的恩師。
歐陽修畫像。(公有領域)
家道中興了,鄭氏也還是儉約持家,不許下人花費過多,她說:「我兒子不能苟且迎合他人,節儉一些才能渡過可能會來臨的困難。」
歐陽修性格剛正,不藏不掖,日後因為與同僚政見不和被貶夷陵。鄭氏言笑自若,對兒子說:「你家本來就貧賤,我早已習慣了。既然你能安樂,我也能安樂。」鄭氏出身世家,本家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因仰慕敬愛夫婿的品德而守清貧,竟也適得其所。
歐陽修認為,自己有一點成就,皆得因於父輩的孝順仁愛、母親的明理儉約。歐陽修在64歲時,為紀念父母寫下了祭文《瀧岡阡表》,並將祭文刻於青石碑上,運回故鄉,立於父母的墓前。這塊碑奇蹟地躲過了大陸的「革命」,至今還完好無損地藏於江西省永豐縣沙溪鎮,有機會的話,不妨去看看。@*
歐陽修書信真跡。(公有領域)
歐陽修自號「醉翁」,北宋慶曆六年被貶為滁州太守時,寫下傳世之作《醉翁亭記》,醉翁亭之名由此而得。圖為明仇英《醉翁亭圖》。(公有領域)


一代文宗歐陽修是怎樣養成的?
從人生高度來看,歐陽修絕對是唐宋以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雖然沒能做到像范仲淹那樣出將入相,但在他所擅長的領域,其展現的實力和風采,著實令人驚嘆。唐宋以來的文學家所能取得的成就,在歐陽修這裡達到了頂點,比之後的「三蘇」父子要高一個數量級。范仲淹雖然全面,但歐陽修在文學上仍然略勝一籌。
是什麼造就了歐陽修這樣的「一代文宗」?前面的文章略有提及,客觀原因是北宋開國以來(1000——1100)長達一個世紀的政局穩定,北宋重視文化教育,文人治國傳統得以確立和鞏固(杯酒釋兵權)。
這100年絕對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群星閃耀的一段時期,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三蘇、曾鞏,更不要提民間的柳永,政界的晏殊、富弼、韓琦、王安石、蔡襄。每個單獨拎出來,都是青史留名的大家。
有了大家成長的土壤還不夠,還得有大家自身的努力。歐陽修就曾在給父母的祭文中提到了自己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養成,提到了是什麼造就了當時的自己。
這篇祭文就是《瀧岡阡表》,瀧(shuang,一聲)岡,在江西省永豐縣沙溪南鳳凰山上,阡是墓道,表是碑文的意思,功能是記錄死者生平事迹。
文章意思並不複雜,有很強的因果報應、言傳身教、苦盡甘來的教化意義。歐陽修在這篇表中,描繪了自己的父親、母親是什麼樣的人,正是這樣的人,才孕育出他這樣的人。究竟他的父親是什麼樣的人呢?
首先,他父親也是進士出身,但是仕途非常平淡,幾乎一輩子都在基層當法官——「先公少孤力學,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歐陽修父親去世的時候59歲,歐陽修當時才4歲,說明是老來得子,這一點異於一般的家庭。歐陽修父親雖然仕途不暢,但是基礎很好,能考中進士的在學問上沒有任何問題。
其次,歐陽修的父親有廉而好施、孝敬父母、為人正直的三大優點。更重要的是,這些都遺傳給了歐陽修。
第一,廉而好施,喜歡請客。「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他父親對於錢財有非常達觀的看法,這一點的確超越古今大部分當爹的父親。只有不看重錢的人,才能把目光放在更高遠的事情上。
當然,也有代價:「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
第二,孝敬父母,講求生前。歐陽修母親曾說:「吾之始歸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於喪適然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他的父親常常想到應該在老人在世的時候對他們好一點,並為此傷心難過,說明其父非常重視親情。
第三,為人正直,鞠躬盡瘁。作為法官,歐陽修的父親在一千年前就認識到,應當對死刑格外慎重,並對此有深刻的思考。其父「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其母)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這段話不好理解,簡單說,就是盡量去探究這個犯人是不是必須死,如果發現是這樣,就沒有遺憾;如果不是必須的,就應該讓他活著,何況即使這樣還有很多錯殺的人。仔細想想,當法官真是不易,要經常忍受內心的搖擺和折磨,古今皆如此。
然而,歐陽修的父親做了多年法官還是想得比較明白,說以他決定通過妻子把自己的想法傳給兒子——其父「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不經意間,「耳熟能詳」這個成語就這樣誕生了。這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大家的重要標誌,隨隨便便造成語併流傳至今絕不是一般人所能為。
當然,由於歐陽修年齡實在太小,所以這些話都是母親轉述的。那麼,她的母親是什麼樣的人呢?
首先,她是歐陽修父親的忠實追隨者,歐陽修自己說:「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為夫守節,在窮苦中教育子女成才。
其次,她是名門閨秀——「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歐陽修的母親後來被朝廷封為誥命夫人,應該都是因為歐陽修的緣故。
第三,勤儉持家,言傳身教。「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有這樣的父親、母親,歐陽修不成才也很困難,因為一切都恰到好處。前面有爽快正直的父親引領方向,旁邊有知書達理的母親敦敦教導,加上家境不寬裕帶來的生存壓力,催生了一代文宗的橫空出世。用歐陽修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又十有二年,烈官於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於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
按照三代養一個貴族的說法,歐陽修應該是第三代,也的確成為了出色的文學家和政治家。當然,和瀟洒爽直的醉翁稱號相比,這些都不重要。歐陽修瀟洒的真性情,是唐宋所有文學家中所罕見的。韓愈年輕時候是多麼憤怒,柳宗元被貶後是多麼失意,至於三蘇,曾鞏、王安石,或多或少性格上都有些不如人意的瑕疵。
對於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歐陽修總結道:
「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於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其子孫矣。」
因此,歐陽修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最大的遺產,就是一個好的性格。一個不看重名利、文采厚朴、為人爽直、喜宴賓客、與民同樂的醉翁,才是歐陽修最大的價值所在。
後記:因為歐陽修的成就,在歐陽修在世的時候,朝廷就給了他祖父母、父母等先輩極高的禮遇,祖孫四代(加上歐陽修)都封國公。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在封建時代,如果一個人達到仕途上的高峰,對於整個家族的意義有多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