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Jun 01 Sat 2024 22:15
鐵牛車-民國60年代,穿梭在鄉間產業道路上的拼裝鐵牛車,當時農村生產的農作物、水果等都靠這些鐵牛車來搬運。之所以稱為鐵牛車,主要是過去農村搬運物資以利用牛車為主,到了60年代有了機械引擎為動力的拼裝車,這些機械化的引擎取代了牛的角色,於是農民們在慣稱的牛車名詞前,加上一個鐵字,作為機械化動力的代稱,因此而有鐵牛車的名稱
照片紀錄的是民國60年代,穿梭在鄉間產業道路上的拼裝鐵牛車,當時農村生產的農作物、水果等都靠這些鐵牛車來搬運。之所以稱為鐵牛車,主要是過去農村搬運物資以利用牛車為主,到了60年代有了機械引擎為動力的拼裝車,這些機械化的引擎取代了牛的角色,於是農民們在慣稱的牛車名詞前,加上一個鐵字,作為機械化動力的代稱,因此而有鐵牛車的名稱,,但有些地區也把鐵牛車稱為鐵馬,其原因也相似。
鐵牛車-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yJrmV8
台灣客運扛不住!乘客崩潰式下滑 內行人揭「3點」原因:已經輸了
2024/10/18 14:43:00生活中心/周宸妘報導
- Jun 01 Sat 2024 19:23
清中期的古戲臺,石柱上雕刻有楹聯:“假象傳真情傳古代之奇事,虛跡作實事談歷史之軼聞!”在古代,戲臺不僅是娛樂的場所,它更是古代農民獲得知識的重要渠道,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意識通過戲曲的表演代代相傳,因此,在百姓眼中,戲臺猶如一座沒有圍墻的學校。拍攝于 平遙梁趙村
清中期的古戲臺,石柱上雕刻有楹聯:“假象傳真情傳古代之奇事,虛跡作實事談歷史之軼聞!”在古代,戲臺不僅是娛樂的場所,它更是古代農民獲得知識的重要渠道,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意識通過戲曲的表演代代相傳,因此,在農民眼中,戲臺猶如一座沒有圍墻的學校。拍攝于 平遙梁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