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7月限定!東石塭港擲筊「撿爐丹」保平安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Aug 08 Thu 2024 22:25
「撿爐丹」嘉義東石福海宮有一個特別的習俗,爐主會在廟前掛公燈讓大家拜拜普渡,信眾拜完就會擲筊把爐丹帶回家保平安,而爐丹就是俗稱的香灰,有的居民甚至還會在家門口用斗笠掛出公燈,也是要祭拜好兄弟祈福順遂-嘉義東石塭港福海宮最特別的是這個,拿金紙當容器靠近香敲一敲,小心摺起來收好,這是被長輩們視為保平安的重要任務「撿爐丹」,其實就是俗稱的撿香灰撿爐丹不能少了這一步擲筊同意,給了聖筊才算數-
- Aug 08 Thu 2024 17:13
1936年-觀音益興製米工場-水礱間利用低窪地勢,水力才帶動機具碾米-1981 年歇業-鄭氏古厝-為表達對祖屋和先祖的慎終追遠 而不拆除老屋 著實相當敬佩
- Aug 08 Thu 2024 16:40
火水爐-煤油爐是一種以煤油作燃料的明火煮食的爐具,由瑞典發明家法蘭茲·威廉·林克韋斯特於1880年代發明。初出現時是一種方便的煮食工具,取代了燒柴、炭的傳統爐具/基座有個鐵箱,注滿燃料。燃料由十數條棉線(燈芯)吸引至煤油爐的頂部。在生火煮食前,用戶以火柴或打火機點燃爐頭露出半寸的棉線,並放上需加熱的容器。
火水爐-煤油爐是一種以煤油作燃料的明火煮食的爐具,由瑞典發明家法蘭茲·威廉·林克韋斯特於1880年代發明。初出現時是一種方便的煮食工具,取代了燒柴、炭的傳統爐具。現時在已發展國家和地區新興建的樓宇已大多有供應電力、煤氣及天然氣,故此煤油爐大抵已被煤氣爐和電磁爐取代並非常罕見,但在開發中國家、偏遠地區、貧困地區及老年人家庭中仍有一定使用程度。因為只需使用火柴便可以生火煮食,煤油爐也是登山遠足和露營常用的爐具。
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