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姜氏一門忠孝記
作者:錢謙益 明
1644年        
萊陽姜氏一門忠孝記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s://bit.ly/3d7KuPp
崇禎十六年三月,行人司行人臣垓伏闕上疏言:「去年閏十一月,奴酋兵掠萊陽,臣父敕封儀真縣知縣姜瀉里山居聞警,率子弟僮奴入城死守。二月初六日,奴突至,城陷,巷戰被執。奴就索金帛,臣父罵曰:吾二十年老書生,二子為清白吏,安得有金帛飽狗奴腹?以馬捶捶之,嚼齒大罵,奴攢刃刺之乃死。臣季弟姜坡偕侍郎宋玫守東城,趨抱父屍慟哭,奴縛置寨中,夜舉火燒奴帳,奴覺,臠殺之。臣母及長兄圻負重傷,圻妻王氏、臣妻孫氏、坡妻左氏及次姊,先後投繯赴火死。臣兄禮科給事中埰,言事迂戇,荷聖明寬宥,頌繫西曹,聞訃浹旬,號慟絕食。臣若奔赴故里,則臣兄圜扉一息,立斃草土。臣欲留視橐涘,則臣父原野暴骨,長飽烏鳶。臣餘氣僵魂,死生無地。伏望皇上,付臣法司代兄歸葬,兄得畢命首丘,臣願填屍牢戶。若臣兄罪必不赦,請勒限就繫,伏前日妄言之辜,並案臣今日妄請之罪。」天子覽其奏,意惻然憐之。未及發,六月,登萊撫臣曾化龍覆奏姜氏一門忠孝,請賜優恤。始得奉明詔,下所司。垓將以甲申九月卜葬,謂謙益舊待罪太史氏,俾書其事。
嗚呼!忠臣孝子,國家之元氣也。忠義之氣昌則存,叛逆之氣昌則亡,有國家者之大坊也。天寶逆命之臣,以六等定罪。達奚珣輩,駢斬於獨柳樹,集百寮往觀之。而宋南渡,李綱議僭逆偽命宜仿肅宗時定罪用重典,當時不能從。識者以謂至德之中興,建炎之不振,其興亡實繇於此。今國家方全盛,奴雜種小醜,闖蟻賊遊魂,中朝士大夫,回面屈膝,委質賊庭者,所在而有。夫豈國無刀鋸以至是與!若姜公者,身無一命之寄,家無中人之產,徒手捍賊,橫身死義,家人婦子,血肉糜爛。國家元氣,旁薄結褷,而勃發於姜氏之一門,非偶然也。使國家之臣子胥如姜氏,則忠臣孝子,接踵於世,何至如靖康之時,所謂「在內惟李若水、在外惟霍安國」,使敷天率土,痛北轅而憂左衽哉!比歲奴三入畿輔,一門殉難者,高陽孫氏,順義成氏,與姜氏而為三。孫氏、成氏之議恤,當國者口噤目眙,若避禁諱,至今寢閣未下;今姜氏之恤,獨出宸斷,然後知崇獎節義,固聖明之所急,而所司奉行者之罪也。自今以往,忠義之氣昌,國家之元氣日固。叛臣賊子,當胥伏獨樹之誅,而奴、闖之懸首槁街也不遠矣。余為書其事以俟之,且以諗於國史之傳忠義者。崇禎甲申三月記。
萊陽姜氏一門忠孝記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s://bit.ly/3d7KuPp


姜埰(1607年-1673年),字如農,號卿墅,門人私諡貞毅。山東萊陽人。明末政治人物。
生平
姜瀉里之子,姜垓之兄長。生於萬曆三十五年丁未(1607),明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初授密雲知縣,改知儀真縣,有政績,後遷禮部儀制司主事,選授禮科給事中,以直言著稱,聲績頗佳,與龔鼎孳交善。崇禎十五年(1642年)閏十一月,因屢犯天顏,陷鎮撫司獄,廷杖幾死,又系刑部獄。崇禎十六年二月出獄,遣戍宣州衛,將赴戍所而都城陷。後著僧裝,流寓蘇州,「甲申以後始為詩」[1],購得「醉穎堂」(現蘇州藝圃前身),重予修葺後,更名「頤圃」,又名「敬亭山房」,自號「敬亭山人」、「宣州老兵」,以示不忘故主之心,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年六十七。囑二子安節、實節舁葬於宣州敬亭山下。著有《敬亭集》十一卷。《明史》有傳。[2]
注釋
 錢澄之:〈敬亭集序〉
 《明史·卷二百五十八》:姜埰,字如農,萊陽人。崇禎四年進士。授密雲知縣,調儀真,遷禮部主事。十五年,擢禮科給事中。
山陽武舉陳啟新者,崇禎九年詣闕上書,言:「天下三大病。……」捧疏跪正陽門三日,中官取以進。帝大喜,立擢吏科給事中,歷兵科左給事中。劉宗周、詹爾選等先後論之。歙人楊光先訐其出身賤役,及徇私納賄狀。帝悉不究。然啟新在事所條奏,率無關大計。御史王聚奎劾其溺職,帝怒,謫聚奎。以僉都御史李先春議聚奎罰輕,並奪其職。久之,御史倫之楷劾其請託受賕,還鄉驕橫,始詔行勘。未上而啟新遭母憂,埰因劾其不忠不孝,大奸大詐。遂削啟新籍,下撫按追贓擬罪。啟新竟逃去,不知所之。國變後,為僧以卒。
時帝以寇氛未息,民罹鋒鏑,建齋南城。埰上疏諫,不報。已,陳蕩寇二策,曰明農業,收勇敢。帝善其言。
初,溫體仁及薛國觀排異己及建言者。周延儒再相,盡反所為,廣引清流,言路亦蜂起論事。忌者乃造二十四氣之說,以指朝士二十四人,直達御前。帝適下詔戒諭百官,責言路尤至。埰疑帝已入其說,乃上言:「陛下視言官重,故責之嚴。如聖諭云『代人規卸,為人出缺』者,臣敢謂無其事。然陛下何所見而云?倘如二十四氣蜚語,此必大奸巨憝,恐言者不利己,而思以中之,激至尊之怒,箝言官之口,人皆喑默,誰與陛下言天下事者?」先是,給事中方士亮論密雲巡撫王繼謨不勝任,保定參政錢天錫因夤緣給事中楊枝起、廖國遴,以屬延儒,及廷推,遂得俞旨。適帝有「為人出缺」諭,蓋舉廷臣積習告戒之,非為天錫發也。埰探之未審,謂帝實指其事,倉卒拜疏。而帝於是時方憂勞天下,默告上帝,戴罪省愆,所頒戒諭,詞旨哀痛,讀者感傷。埰顧反覆詰難,若深疑於帝者,帝遂大怒,曰:「埰敢詰問詔旨,藐玩特甚。」立下詔獄考訊。掌鎮撫梁清宏以獄詞上,帝曰:「埰情罪特重。且二十四氣之說,類匿名文書,見即當毀,何故累騰奏牘?其速按實以聞。」時行人熊開元亦以建言下錦衣衛。帝怒兩人甚,密旨下衛帥駱養性,令潛斃之獄。養性懼,以語同官。同官曰:「不見田爾耕、許顯純事乎?」養性乃不敢奉命,私以語同鄉給事中廖國遴,國遴以語同官曹良直。良直即疏劾養性「歸過於君,而自以為功。陛下無此旨,不宜誣謗;即有之,不宜泄。」請並誅養性、開元。養性大懼,帝亦不欲殺諫臣,疏竟留中。會鎮撫再上埰獄,言掠訊者再,供無異詞。養性亦封還密旨。乃命移刑官定罪,尚書徐石麒等擬埰戍,開元贖徒。帝責以徇情骫法,令對狀。乃奪石麒及郎中劉沂春官,而逮埰、開元至午門,並杖一百。埰已死,埰弟垓口溺灌之,乃復蘇,仍繫刑部獄。明年秋,大疫,命諸囚出外收保。埰、開元出,即謁謝賓客。帝以語刑部尚書張忻,忻懼,復禁之獄。十七年二月始釋埰,戍宣州衛。將赴戍所而都城陷。
福王立,遇赦,起故官。丁父艱,不赴。國變後,流寓蘇州以卒。且死,語其二子曰:「吾奉先帝命戍宣州,死必葬我敬亭之麓。」二子如其言。
----------
 錢澄之:〈敬亭集序〉
 《明史·卷二百五十八》:姜埰,字如農,萊陽人。崇禎四年進士。授密雲知縣,調儀真,遷禮部主事。十五年,擢禮科給事中。
山陽武舉陳啟新者,崇禎九年詣闕上書,言:「天下三大病。……」捧疏跪正陽門三日,中官取以進。帝大喜,立擢吏科給事中,歷兵科左給事中。劉宗周、詹爾選等先後論之。歙人楊光先訐其出身賤役,及徇私納賄狀。帝悉不究。然啟新在事所條奏,率無關大計。御史王聚奎劾其溺職,帝怒,謫聚奎。以僉都御史李先春議聚奎罰輕,並奪其職。久之,御史倫之楷劾其請託受賕,還鄉驕橫,始詔行勘。未上而啟新遭母憂,埰因劾其不忠不孝,大奸大詐。遂削啟新籍,下撫按追贓擬罪。啟新竟逃去,不知所之。國變後,為僧以卒。
時帝以寇氛未息,民罹鋒鏑,建齋南城。埰上疏諫,不報。已,陳蕩寇二策,曰明農業,收勇敢。帝善其言。
初,溫體仁及薛國觀排異己及建言者。周延儒再相,盡反所為,廣引清流,言路亦蜂起論事。忌者乃造二十四氣之說,以指朝士二十四人,直達御前。帝適下詔戒諭百官,責言路尤至。埰疑帝已入其說,乃上言:「陛下視言官重,故責之嚴。如聖諭云『代人規卸,為人出缺』者,臣敢謂無其事。然陛下何所見而云?倘如二十四氣蜚語,此必大奸巨憝,恐言者不利己,而思以中之,激至尊之怒,箝言官之口,人皆喑默,誰與陛下言天下事者?」先是,給事中方士亮論密雲巡撫王繼謨不勝任,保定參政錢天錫因夤緣給事中楊枝起、廖國遴,以屬延儒,及廷推,遂得俞旨。適帝有「為人出缺」諭,蓋舉廷臣積習告戒之,非為天錫發也。埰探之未審,謂帝實指其事,倉卒拜疏。而帝於是時方憂勞天下,默告上帝,戴罪省愆,所頒戒諭,詞旨哀痛,讀者感傷。埰顧反覆詰難,若深疑於帝者,帝遂大怒,曰:「埰敢詰問詔旨,藐玩特甚。」立下詔獄考訊。掌鎮撫梁清宏以獄詞上,帝曰:「埰情罪特重。且二十四氣之說,類匿名文書,見即當毀,何故累騰奏牘?其速按實以聞。」時行人熊開元亦以建言下錦衣衛。帝怒兩人甚,密旨下衛帥駱養性,令潛斃之獄。養性懼,以語同官。同官曰:「不見田爾耕、許顯純事乎?」養性乃不敢奉命,私以語同鄉給事中廖國遴,國遴以語同官曹良直。良直即疏劾養性「歸過於君,而自以為功。陛下無此旨,不宜誣謗;即有之,不宜泄。」請並誅養性、開元。養性大懼,帝亦不欲殺諫臣,疏竟留中。會鎮撫再上埰獄,言掠訊者再,供無異詞。養性亦封還密旨。乃命移刑官定罪,尚書徐石麒等擬埰戍,開元贖徒。帝責以徇情骫法,令對狀。乃奪石麒及郎中劉沂春官,而逮埰、開元至午門,並杖一百。埰已死,埰弟垓口溺灌之,乃復蘇,仍繫刑部獄。明年秋,大疫,命諸囚出外收保。埰、開元出,即謁謝賓客。帝以語刑部尚書張忻,忻懼,復禁之獄。十七年二月始釋埰,戍宣州衛。將赴戍所而都城陷。
福王立,遇赦,起故官。丁父艱,不赴。國變後,流寓蘇州以卒。且死,語其二子曰:「吾奉先帝命戍宣州,死必葬我敬亭之麓。」二子如其言。
姜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22nRp9
------------------------------------------

姜瀉里(1583-1643),字爾岷,號漢州,山東萊陽人。 在明末之季,癸未萊陽邑難,系清軍侵犯山東,1643年二月初六日,清將阿巴泰(七皇子,清軍名將)第二次率兵攻打萊陽城。 知縣陳顯際與在鄉原任吏部稽勛司郎中宋應亨等縉紳組織兵民殊死抵抗。 士紳姜瀉裡分守東門,門破,清兵攻入城中,士紳多殉難,紳士婦女多投看到了空攻跳井自刭,姜瀉裡作為給事中姜砲之父,其從子姜垓任吏部考功員外郎,在此次邑難中幼子姜坡亦亡,諸子媳俱死。 
原文是:"寇薄城下,公發炮中賊首,賊為退,又亡何,賊夜襲城,城陷,公帥親丁巷戰,刃中於臂,被執去,索金帛自贖,公罵曰,吾兒為清官聞於天下,吾受國恩,死即死,安能從賊奴買命為? 遂遇害。 崇禎帝詔褒嘉"一門義烈",命塚臣(大臣)議優典,贈公官勛卿,賜祠祭葬予谥"忠肅"


姜瀉里(1583-1643),字爾岷,號漢州,山東萊陽人。 在明末之季,癸未萊陽邑難,系清軍侵犯山東,1643年二月初六日,清將阿巴泰(七皇子,清軍名將)第二次率兵攻打萊陽城。 知縣陳顯際與在鄉原任吏部稽勛司郎中宋應亨等縉紳組織兵民殊死抵抗。 士紳姜瀉裡分守東門,門破,清兵攻入城中,士紳多殉難,紳士婦女多投外援跳井自刭,薑瀉裡作為給事中薑砲之父,其從子薑垓任吏部考功員外郎,在此次邑難中幼子薑坡亦亡,諸子媳俱死。
原文是:"寇薄城下,公發炮中賊首,賊為退,又亡何,賊夜襲城,城陷,公帥親丁巷戰,刃中於臂,被執去,索金帛自贖,公罵曰,吾兒為清官聞於天下,吾受國恩,死即死,安能從賊奴買命為? 遂遇害。 崇禎帝詔褒嘉"一門義烈",命塚臣(大臣)議優典,贈公官勛卿,賜祠祭葬予谥"忠肅"。
個人經歷
邑廩生,累封征仕郎,禮科給事中,崇禎癸未守東城,清兵攻陷力戰死,恤贈光祿寺卿,谥忠肅,賜祭葬,事載《明史》。 配楊氏,揚州江都縣丞貢士楊希齊女。 生四子,長子姜圻貢生、仲子姜歌詞進士、三子姜垓進士、四子姜坡廩生。 [1] 
姜瀉里(1583-1643),字爾岷,號漢州,山東萊陽人。 在明末之季,癸未萊陽邑難,系清軍侵犯山東,1643年二月初六日,清將阿巴泰(七皇子,清軍名將)第二次率兵攻打萊陽城。 知縣陳顯際與在鄉原任吏部稽勛司郎中宋應亨等縉紳組織兵民殊死抵抗。 士紳姜瀉裡分守東門,門破,清兵攻入城中,士紳多殉難,紳士婦女多投外援跳井自刭,薑瀉裡作為給事中薑砲之父,其從子薑垓任吏部考功員外郎,在此次邑難中幼子薑坡亦亡,諸子媳俱死。
原文是:"寇薄城下,公發炮中賊首,賊為退,又亡何,賊夜襲城,城陷,公帥親丁巷戰,刃中於臂,被執去,索金帛自贖,公罵曰,吾兒為清官聞於天下,吾受國恩,死即死,安能從賊奴買命為? 遂遇害。 崇禎帝詔褒嘉"一門義烈",命塚臣(大臣)議優典,贈公官勛卿,賜祠祭葬予谥"忠肅"。
史官漳浦人黃道周作銘曰:穹宇將傾誰與支? 不周之木徒巍巍,奇質徑行世所歸,天實雕之為人師,一門義烈騰天逵,為天先行修羽儀,子孝臣忠天所規,上帝不蹈當知之。
《明季北略》載:《姜瀉裡死難》
姜瀉里,字爾岷,別號漢洲,山東萊陽人,給谏采,行人垓父也。 關中文太青先生翔鳳令萊陽,獨奇其文,首置之,久之不售。 天啟末,逆珰建祠,趨者蟻附,瀉里危言侃侃,以此得名,有司或且跡之,急攜家入山,變姓名,為人耕傭。 辛未,子採成進士,令真州。 庚辰,子垓亦舉南宮。 瀉里嘗與舊識雲,滄海橫流,竊懼我輩欲長守邱隴,亦不可得耳。 未幾,北師入薄萊城下,瀉里發礮中北帥首,北兵為退舍。 亡何,北兵夜襲城,瀉里率親丁巷戰,刃中於臂,被執,索金帛自贖。 瀉里曰:吾兒為清官,聞天下,吾受國恩,死即死,安得俯仰乞命,遂遇害。 時年六十有一。 季子坡從城東趨至,抱父屍大罵,被執去,夜舉火駡必須北帳,北帥覺,進去殺之,諸姊妹俱死,赴至。 給諫採方以言事下獄,垓噀血上書台省,交疏請釋。 採歸治喪,上乃詔褒嘉一門義烈,命塚臣議優典,而史官黃道周志其墓。
有刀鋸之心者,不墮魄於雷霆,俱松柏之志者,不渝音於風雨,姜公父子之謂也。
姜泻里_百度百科 https://bit.ly/2OACVHs


堪比楊家將的明朝忠烈,姜瀉里抗清後全家被殺,崇禎封其一門忠烈
2018-02-02 由 天涯看點歷史號 發表于歷史
楊家將,一門忠烈,楊氏父子為守衛國土、抗擊遼軍付出了血的代價,在民間有很多的戲曲和電視劇對楊家將的故事進行了很多的演繹。而在楊家將故事發生數百年之後,明朝末年同樣出現一對姜氏父子,他們為捍衛故土死於戰火。同樣的故事,總是在不同朝代重現,不得不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可惜他們的故事未能像楊家將那樣流傳廣泛,但是他們的事跡同樣流芳千古。
楊家將劇照
崇禎十五年,清軍突破長城關口進入內地,侵害明朝的京畿和山東地區,而姜瀉里的故鄉萊陽城也遭到了清軍的攻擊。清軍第一次進攻萊陽城時,並沒有足夠重視,結果輕敵的清軍被閒居故里的姜瀉里率領士兵和鄉民擊退。姜瀉里原本在朝中任職,後來因為忤逆魏忠賢被打壓,後辭職賦閒回到故鄉萊陽居住。
清軍入關
當清軍第一次進攻失敗撤退之後,便開始再次攻擊萊陽城,這一次是趁夜偷襲。由於寡不敵眾,萊陽城破,姜瀉里親自率領兵丁,與清軍在巷子裡展開肉搏戰。姜瀉里被清軍的刀割傷手臂,失去戰鬥力後被活捉。清軍希望他讓家人拿重金換取性命。姜瀉里大聲說:「我兒子姜采是清官,聞名天下。我身受國家的恩情,不就是一死。我怎能賣國求榮,安心磕頭認賊作父,祈求活命。」隨後不久就被清軍殺害了,時年六十一歲。
城池
得知消息後,姜瀉里最小的兒子姜坡從萊陽城東,馬不停蹄地趕到。姜坡抱著父親的屍首大罵,被清軍亂打一通,趕走了。等到晚上,姜坡偷偷舉著火把,準備燒掉清軍的帳篷,為父報仇。清軍首領發現了,便派兵殺掉姜坡,然後將能捉到的姜瀉里一家全部殺掉。
當時,姜瀉里的兒子、給事中姜采剛剛因為上書批評時事被逮捕下獄,聞知全家遇害的姜採在牢里寫了一封血書給崇禎皇帝,說明了此事。崇禎接到信後,大為感動,派人釋放了姜采。姜採回到家鄉,為家人治理喪事。這時崇禎皇帝下令,嘉獎姜瀉里一家為「一門忠烈」,特地命令手下的大臣制定高規格的葬禮,並給姜瀉里的族人以優待。此外還讓當時的史官黃道周給姜瀉里寫墓志銘,以讓後世謹記此事。
崇禎皇帝
明朝天下大亂,內有農民起義,外有清朝虎視眈眈,但是進入內地的清軍用刀斧威逼,也不能改變姜瀉里對國家的忠心。姜瀉里一家人都有松柏的高潔和堅韌,不見風使舵,不隨風漂流,沒有背叛自己的國家和君主。姜瀉里的悲劇對歷史而言,不過是簡短一行、語焉不詳的記錄,但是他的事跡和楊家將一樣,都是值得老百姓紀念的英雄行為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v2x9yrq.html

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


堪比楊家將的忠烈之士,姜瀉裡是個怎樣的人?
楊家將,一門忠烈,楊氏父子為守衛國土、抗擊遼軍付出了血的代價,在民間有很多的戲曲和電視劇對楊家將的故事進行了很多的演繹。而在楊家將故事發生數百年之後,明朝末年同樣出現一對姜氏父子,他們為捍衛故土死於戰火。同樣的故事,總是在不同朝代重現,不得不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可惜他們的故事未能像楊家將那樣流傳廣泛,但是他們的事蹟同樣流芳千古。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崇禎十五年,清軍突破長城關口進入內地,侵害明朝的京畿和山東地區,而姜瀉裡的故鄉萊陽城也遭到了清軍的攻擊。清軍第一次進攻萊陽城時,並沒有足夠重視,結果輕敵的清軍被閒居故里的姜瀉裡率領士兵和鄉民擊退。姜瀉裡原本在朝中任職,後來因為忤逆魏忠賢被打壓,後辭職賦閒回到故鄉萊陽居住。
堪比楊家將的忠烈之士,姜瀉裡是個怎樣的人?
當清軍第一次進攻失敗撤退之後,便開始再次攻擊萊陽城,這一次是趁夜偷襲。由於寡不敵眾,萊陽城破,姜瀉裡親自率領兵丁,與清軍在巷子裡展開肉搏戰。姜瀉裡被清軍的刀割傷手臂,失去戰鬥力後被活捉。清軍希望他讓家人拿重金換取性命。姜瀉裡大聲說:“我兒子姜採是清官,聞名天下。我身受國家的恩情,不就是一死。我怎能賣國求榮,安心磕頭認賊作父,祈求活命。”隨後不久就被清軍殺害了,時年六十一歲。
得知訊息後,姜瀉裡最小的兒子姜坡從萊陽城東,馬不停蹄地趕到。姜坡抱著父親的屍首大罵,被清軍亂打一通,趕走了。等到晚上,姜坡偷偷舉著火把,準備燒掉清軍的帳篷,為父報仇。清軍首領發現了,便派兵殺掉姜坡,然後將能捉到的姜瀉裡一家全部殺掉。
當時,姜瀉裡的兒子、給事中姜採剛剛因為上書批評時事被逮捕下獄,聞知全家遇害的姜採在牢裡寫了一封血書給崇禎皇帝,說明了此事。崇禎接到信後,大為感動,派人釋放了姜採。姜採回到家鄉,為家人治理喪事。這時崇禎皇帝下令,嘉獎姜瀉裡一家為“一門忠烈”,特地命令手下的大臣制定高規格的葬禮,並給姜瀉裡的族人以優待。此外還讓當時的史官黃道周給姜瀉裡寫墓誌銘,以讓後世謹記此事。
明朝天下大亂,內有農民起義,外有清朝虎視眈眈,但是進入內地的清軍用刀斧威逼,也不能改變姜瀉裡對國家的忠心。姜瀉裡一家人都有松柏的高潔和堅韌,不見風使舵,不隨風漂流,沒有背叛自己的國家和君主。姜瀉裡的悲劇對歷史而言,不過是簡短一行、語焉不詳的記錄,但是他的事蹟和楊家將一樣,都是值得老百姓紀念的英雄行為。


楊家將,一門忠烈,楊氏父子為守衛國土、抗擊遼軍付出了血的代價,在民間有很多的戲曲和電視劇對楊家將的故事進行了很多的演繹。 而在楊家將故事發生數百年之後,明朝末年同樣出現一對姜氏父子,他們為捍衛故土死於戰火。 同樣的故事,總是在不同朝代重現,不得不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可惜他們的故事未能像楊家將那樣流傳廣泛,但是他們的事蹟同樣流芳千古。 感興趣的讀者和趣歷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崇禎十五年,清軍突破長城關口進入內地,侵害明朝的京畿和山東地區,而姜瀉里的故鄉萊陽城也遭到了清軍的攻擊。 清軍第一次進攻萊陽城時,並沒有足夠重視,結果輕敵的清軍被閑居故里的姜瀉里率領士兵和鄉民擊退。 姜瀉里原本在朝中任職,後來因為忤逆魏忠賢被打壓,后辭職賦閑回到故鄉萊陽居住。
當清軍第一次進攻失敗撤退之後,便開始再次攻擊萊陽城,這一次是趁夜偷襲。 由於寡不敵眾,萊陽城破,姜瀉里親自率領兵丁,與清軍在巷子裡展開肉搏戰。 姜瀉里被清軍的刀割傷手臂,失去戰鬥力后被活捉。 清軍希望他讓家人拿重金換取性命。 姜瀉里大聲說:「我兒子姜采是清官,聞名天下。 我身受國家的恩情,不就是一死。 我怎能賣國求榮,安心磕頭認賊作父,祈求活命。 "隨後不久就被清軍殺害了,時年六十一歲。
得知消息后,姜瀉里最小的兒子姜坡從萊陽城東,馬不停蹄地趕到。 姜坡抱著父親的屍首大罵,被清軍亂打一通,趕走了。 等到晚上,姜坡偷偷舉著火把,準備燒掉清軍的帳篷,為父報仇。 清軍首領發現了,便派兵殺掉薑坡,然後將能捉到的姜瀉里一家全部殺掉。
當時,姜瀉里的兒子、給事中姜采剛剛因為上書批評時事被逮捕下獄,聞知全家遇害的姜采在牢裡寫了一封血書給崇禎皇帝,說明了此事。 崇禎接到信后,大為感動,派人釋放了姜采。 姜采回到家鄉,為家人治理喪事。 這時崇禎皇帝下令,嘉獎姜瀉里一家為"一門忠烈",特地命令手下的大臣制定高規格的葬禮,並給姜瀉里的族人以優待。 此外還讓當時的史官黃道周給姜瀉里寫墓誌銘,以讓後世謹記此事。
明朝天下大亂,內有農民起義,外有清朝虎視眈眈,但是進入內地的清軍用刀斧威逼,也不能改變薑瀉里對國家的忠心。 姜瀉里一家人都有松柏的高潔和堅韌,不見風使舵,不隨風漂流,沒有背叛自己的國家和君主。 姜瀉里的悲劇對歷史而言,不過是簡短一行、語焉不詳的記錄,但是他的事蹟和楊家將一樣,都是值得老百姓紀念的英雄行為
--------------------------------

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
姜歌詞(1607—1673)明末清初學者。 字如農,號鄉墅,別號敬亭山人、宣州老兵,山東萊陽人。 與弟姜垓明亡後居吳下以遺民終。 崇禎庚午年舉人,明崇禎四年(1631)聯捷成進士,初除密雲縣令,改知儀真縣(今儀征),有政績,升為禮部儀制司主事,選授禮科給事中。 以彈劾權貴,受廷杖入獄,谪戍宣城衛。 北都先後為李自成軍、清軍所破,乃移家江南。 南明弘光朝以原官用,魯王又授以兵部右侍郎,皆不就。 與弟姜垓流寓蘇州。 丁未年十一月十四日酉時生,癸醜年六月初八日醜時卒。 享年六十七歲,葬於宣城縣敬亭山麓。 遂其遺囑葬宣城,門人私谥"貞毅先生",立祠於虎丘劍池之側。 朱彝尊《明詩綜》稱"公晚歲始自為詩,風格一本杜陵";《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才本清剛,氣尤激壯,故詩文皆直寫胸臆,自能落落不凡,然縱筆所如,不暇鍛煉,故粗獷之語,亦時時錯雜其間"。 著有《敬亭集》。
與弟姜垓明亡後居吳下以遺民終。 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初除密雲縣令,改知儀真縣,有政績,入為禮部主事,選授禮科給事中。 以彈劾權貴,受廷杖入獄,谪戍宣城衛。 北都先後為李自成軍、清軍所破,乃移家江南。 南明弘光朝以原官用,魯王又授以兵部右侍郎,皆不就。 與弟姜垓流寓蘇州。 年七十,卒,遂其遺囑葬宣城,門人私谥"貞毅先生",立祠於虎丘劍池之側。 朱彝尊《明詩綜》稱"公晚歲始自為詩,風格一本杜陵";《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才本清剛,氣尤激壯,故詩文皆直寫胸臆,自能落落不凡,然縱筆所如,不暇鍛煉,故粗獷之語,亦時時錯雜其間"。 著有《敬亭集》。
史載
姜歌詞,字如農,萊陽人。 崇禎四年進士。 授密雲知縣,調儀真,遷禮部主事。 十五年,擢禮科給事中。
山陽武舉陳啟新者,崇禎九年詣闕上書,言:"天下三大病。 士子作文,高談孝悌仁義,及服官,恣行姦樣子。 此科目之病也。 國初典史授都禦史,貢士授布政,秀才授尚書,嘉靖時猶三途並用,今惟一途。 舉貢不得至顯官,一舉進士,橫行放誕。 此資格之病也。 舊制,給事、禦史,教官得為之,其後途稍隘,而舉人、推官、知縣猶與其列,今惟以進士選。 彼受任時,先以給事、禦史自待,監司、郡守承奉不暇,剝下虐民,恣其所為。 此行取考選之病也。 請停科目以絀虛文,舉孝廉以崇實行,罷行取考選以除積橫之習,本文災傷田賦以蘇民困,專拜大將以節制有司便宜行事。 "捧疏跪正陽門三日,中官取以進。
姜埰苏州石刻像
姜歌詞蘇州石刻像 [2]
帝大喜,立擢吏科給事中,歷兵科左給事中。 劉宗周、詹爾選等先後論之。 歙人楊光先讦其出身賤役,及徇私納賄狀。 帝悉不究。 然啟新在事所條奏,率無關大計。 禦史王聚奎劾其溺職,帝怒,谪聚奎。 以佥都禦史李先春議聚奎罰輕,並奪其職。 久之,禦史倫之楷劾其請托受旗幟,還鄉驕橫,始诏行勘。 未上而啟新遭母憂,鼠因劾其不忠不孝,大奸大詐。 遂削啟新籍,下撫按追贓擬罪。 啟新竟逃去,不知所之。 國變後,為僧以卒。
時帝以寇氛未息,民罹鋒鏑,建齋南城。 錯誤上疏谏,不報。 已,陳蕩寇二策,曰明農業,收勇敢。 帝善其言。
初,溫體仁及薛國觀排異己及建言者。 周延儒再相,盡反所為,廣引清流,言路亦蜂起論事。 忌者乃造二十四氣之說,以指朝士二十四人,直達御前。 帝適下詔戒谕百官,責言路尤至。 泄露疑帝已入其說,乃上言:"陛下視言官重,故責之嚴。 如聖諭雲'代人規卸,為人出缺'者,臣敢謂無其事。 然陛下何所見而雲? 倘如二十四氣蜚語,此必大奸巨憝,恐言者不利己,而思以中之,激至尊之怒,箝言官之口,人皆喑默,誰與陛下言天下事者? "先是,給事中方士亮論密雲巡撫王繼谟不勝任,保定參政錢天錫因執導緣給事中楊枝起、廖國遴,以屬延儒,及廷推,遂得俞旨。
適帝有"為人出缺"谕,蓋舉廷臣積習告戒之,非為天錫發也。 開盤探之未審,謂帝實指其事,倉卒拜疏。 而帝於是時方憂勞天下,默告上帝,戴罪省愆,所頒戒谕,詞旨哀痛,讀者感傷。 顾反覆诘难,若深疑於帝者,帝遂大怒,曰:"歌詞敢诘問诏旨,藐玩特甚。 立下詔獄考訊。 掌鎮撫梁清宏以獄詞上,帝曰:「上陣罪特重。 且二十四氣之說,類匿名文書,見即當毀,何故累騰奏牘? 其速按實以聞。 "時行人熊開元亦以建言下錦衣衛。 帝怒兩人甚,密旨下衛帥駱養性,令潛斃之獄。 養性懼,以語同官。 同官曰:「不見田爾耕、許顯純事乎? "養性乃不敢奉命,私以語同鄉給事中廖國遴,國遴以語同官曹良直。 良直即疏劾養性"歸過於君,而自以為功。 陛下無此旨,不宜誣謗;即有之,不宜泄。 "請並誅養性、開元。
養性大懼,帝亦不欲殺谏臣,疏竟留中。 會鎮撫再上獄,言掠訊者再,供無異詞。 養性亦封還密旨。 乃命移刑官定罪,尚書徐石麒等擬迺國戍,開元贖徒。 帝責以徇情骫法,令對狀。 乃奪石麒及郎中劉沂春官,而逮春晚、開元至午門,並杖一百。 目前仍死,但仍存在口溺灌之,乃復甦,仍系刑部獄。 第二年秋,大疫,命諸囚出外收保。 岸,將謁謝賓客。 帝以語刑部尚書張忻,忻懼,複禁之獄。 十七年二月始釋綱,戍宣州衛。 將赴戍所而都城陷。
福王立,遇赦,起故官。 丁父艱,不赴。 國變后,流寓蘇州以卒。 且死,語其二子曰:"吾奉先帝命戍宣州,死必葬我敬亭之麓。 "二子如其言。
姜埰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g3fsKm

姜埰_百度百科


姜垓(1614年-1653年),字如須,號佇石山人。明末官員,官至行人司行人。山東萊陽縣人。 姜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生平
姜瀉里之子,姜埰之弟。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士,官行人,曾上書請求《題名碑》的阮大鋮名字[1]。方以智以「畏辭」諷誡姜垓。弘光年間,阮大鋮得勢,欲殺之,姜垓逃到寧波,後隱居蘇州[2],與徐枋友善[3]。卒葬西山之竺塢。私謚貞文先生。
著作
著有《流覽堂殘稿》六卷。姜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uKcBKB

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


Microsoft Word - 01封面.doc (ntnu.edu.tw)

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

Microsoft Word - 01封面.doc (ntnu.edu.tw)


姜垓(1614—1653),明末詩人,字如須,號佇石山人,給事中姜歌詞之弟,山東萊陽人 [1]  。 與方以智同為崇禎十三 年(1640)進士,授行人。 去官後居蘇州,為避阮大铖加害,乃變姓名,走寧波,明亡,還吳中卒。 與其兄姜歌詞(字如農)同以忠義而聞名於士人之間。 著有《清除伫石山人稿》,今已不見傳本,僅存《流覽堂詩稿殘編》六卷,不過其零星遺稿而已。
《明史·姜日電》記載,崇禎末年在禮科給事中姜日電、行人司司副熊開元因抗疏獲罪,姜國王被廷杖一百遣戍宣城衛,此時姜日電之父姜瀉里在山東萊陽抗清,城破被清軍殺害。 姜垓為使其兄能奔父喪,向朝廷提出請代兄罪,未獲批准。 當日姜垓奔赴親喪,侍奉母親南行到蘇州。 起初,姜垓為行人,看見官署中題名碑,崔呈秀、阮大铖與魏大中的名字並列,立刻上疏請求去掉兩人的名字。 等到大鋮得志,要想殺薑垓的念頭更加強烈。 姜垓就改變姓名,逃往寧波。 國家滅亡後才解除禍難。
明亡,兄弟二人流寓吳郡,執節不降,為世人稱頌。 姜垓客居吳門期間,與當地文人學士交遊往來,飲酒行樂,留下很多風流韻事。 但清人余懷在《板橋雜記》中卻說:"如須高才曠代,偶效樊川,略同謝傅,秋風團扇,寄興掃眉,非沉溺煙花之比。 "認為姜垓是以酒色掩蓋其不仕清廷的目的。
相關記載
姜垓苏州石刻像
姜垓蘇州石刻像 [2]
《池北偶談》:姜吏部垓南渡後流寓吳郡,與徐孝廉枋友善。 一日行閶門市,姜顧徐曰:"桓溫一世之雄,尚有枋頭之敗。 "徐應聲曰:"項羽萬人之敵,難逃垓下之誅。 相與抵掌大噱,市人皆驚。
《明詩綜 詩話》:如須官行人,見呎舍碑有阮大铖姓名,特疏請碎之,重書勒石。 甲申后,避地吳門。 卒葬西山之竺塢。 詩篇溫潤而恂栗,葉處士襄序之。
《魏叔子禧文集 姜公墓表》:公詩沉鬱離憂,無愧三百篇之旨。
《靜志居詩話》卷十九:姜垓,字如須,萊陽人,崇禎庚辰進士,除行人,有《Ze筜集》。 如須官行人,見呎舍碑有阮大鉞姓名,特疏請碎之,重書勒石,思陵,允之,乃削去大鉞名。 徐昭法詩所雲"擊奸穹碑碎"是也。 甲申后,避地吳門,卒葬西山之竺塢。 詩篇溫潤而恂栗,葉處士襄序之


姜 歌詞
姜毛病(?~1673),字如農。 山東萊陽人。 明崇禎四年(1631年)中進士,授儀真(儀征)知縣。 他到職后廉潔自律,寬厚待下。 他不理睬請托書信,為警示走門路的來客,在住所牆壁寫上「愛民如子,嫉客如仇」語句,在當地傳為佳話。 他還下令廢除弊政陋規。 他為民請命,用自己的薪俸請託,參與者免500名泗洲修河夫,受益者並不知內情。 他同樣所以我免過閘糧船。 他剛到儀真,察訪大盜董奇等人行跡,抓獲繩之以法。 其辦事之幹練,受到廣泛好評。 他在儀真愛惜人才,獎掖後進,品評各類人物允當,使當地讀書人深受鼓舞。 崇禎十四年,他在儀真10年,調任禮部儀制司主事,辦事認真。 不久,因上疏聲援言官,嚴厲抨擊權奸,被皇帝革去職務,由錦衣衛拿送北鎮撫司拷問,血染刑械,但決不認錯。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起義軍逼迫北京,思宗方同意開釋姜綫,後朝廷又宣佈其複職。 魯王監國后,授其兵部右侍郎,他都未接受。 姜歌詞弟姜垓彈劾南明權姦阮大鋮,遭到迫害。 阮大鋮要殺姜氏兄弟。 他避居徽州。 明亡後,堅不事清朝,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宣州病逝,遺囑葬敬亭山。 下葬日,遠近弔唁者雲集成市,友人私谥為"貞毅先生"。


姜出色的詢問戍宣城
“宣州老兵”姜埰及其《自著年谱》_明崇祯 https://bit.ly/3dVb90S
說起姜歌詞與安徽宣城的結緣,我們需要從他的谪戍宣州說起。
姜歌詞(1607-1673),字如農,一字卿墅,山東萊陽人。 明崇禎四年(1631),考中進士,時年二十五歲。 初授密雲知縣,未赴任,旋改儀真知縣。 在儀真知縣任上十年,政績卓著,深得民心。 至崇禎十四年(1641),改禮部儀制司主事。 次年,因南直隸巡撫朱大典疏薦,參與考選,擢任禮科給事中 。 姜歌詞正式進入明廷「言官」序列,其個人命運也因此發生變化。 姜歌詞在禮科給事中任上未及半載,連上三十餘疏 ,以敢言著稱於朝。
內閣首輔溫體仁倒台之後,周延儒繼任。 他一反溫氏排斥異己(包括言官)的做法,"廣引清流,言路亦蜂起論事" 。 但是,這種"言路是非貿亂,一二直言敢谏之臣,又多議論失平,或迂疏無裨實用" ,朝局混亂。 因此,有忌者造"二十四氣"之說,從而詆毀議論蜂起的言官。 當時內憂外患,交相迭至,明廷面臨風雨欲來,大廈將傾之勢。 崇禎帝憂勞天下,不得已下罪己之詔,"默告上帝,戴罪省愆" 。 崇禎帝為整頓吏治,破除積習,"下诏戒谕百官,責言路尤至",至有"代人規卸,為人出缺"諸語。 姜歌詞以為所指"代人規卸,為人出缺",應為首輔周延儒營私舞弊一事,即倉卒上疏檢舉周延儒,並於書中"反覆诘難"皇帝。 崇禎帝以其"诘問诏旨,藐玩特甚",以下犯上,立興诏獄。 所以,後來的一些史傳稱姜剝發"以彈劾首輔周延儒故,上疏忤旨,下獄廷杖" 。 這不過是崇禎帝藉此打壓日益沸騰的言官行為。
姜監獄被投入獄中之後,先下鎮撫司獄。 同時下獄者,還有行人熊開元。 崇禎帝嫉恨二人,令鎮撫司臣駱養性秘密處決,無奈消息洩露,只好下令轉交刑部定罪。 刑部尚書徐石麒擬議姜不可思議戍邊,熊開元罰金,崇禎帝不可,並以徇情執法削奪徐石麒等人官職,同時將姜、熊二人逮至午門,各廷杖一百。 姜飯後下鎮撫司獄,後下刑部大獄,備受楚毒,真可謂九死一生!
崇禎十六年(1643)秋,北京瘟疫蔓延,明廷下令「清獄」,姜鞦難始得出獄。 崇禎帝得知消息后,又令禁之獄中。 直到次年二月一日,姜日電才被釋放出來,令谪戍宣州衛(今安徽宣城市)。 當他南行至故鄉萊陽時,得知京城陷落,崇禎帝自縊,明朝覆亡的消息。 崇禎十七年(1644)六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重建明朝政權,年號弘光,大赦天下。 姜歌詞遇赦,以原官起用。 當時,馬士英、阮大鋮掌握中央實權,大興黨獄。 其弟姜垓曾經彈劾阮大铖,因遭逮捕,姜歌詞與之共逃江東。
明王朝雖已垮臺,分崩離析,但姜歌詞始終不忘崇禎帝谪戍宣城之命。 他這種近乎"愚忠"的忠君思想,今天看來是應該批評的,但在姜日電的內心深處,卻成為他後來堅守民族氣節,堅不出仕清廷的思想基礎。 他先後播遷蘇州、儀真等地,仍不忘谪戍宣城之命,並以宣城地望名其居所,作為自警。 從此,姜歌詞與宣州結下了不解之緣。
清順治四年(1647),姜歌詞避地徽州,祝發黃山丞相園。 自此以後,他終身僧服,不與清朝顯貴交接。 二子姜安節、姜實節,也不令考取清廷科名。 順治五年(1648),姜揆院奉母歸萊陽。 山東巡撫呂逢春重其名 ,下檄召之,以示拉攏收買之意。 姜歌詞故意墜馬折股,不與交接。 當他得知呂氏欲"召瘍醫,竹箯舁之",連夜馳還江南。 順治六年(1649),姜因為你語機客居儀真效法文天祥不屈抗爭的民族精神取南宋文天祥《金陵驛》詩"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之句,而署其寓所曰"蘆花草堂",效法文天祥不屈抗爭的民族精神。 又自號"敬亭山人",大概是"不敢忘先帝不殺恩也" ,以表達他深切的思念故國故君之情。
順治十七年(1660),姜日起正式卜居蘇州,署其別業曰"敬亭山房" 后魏禧因其次子姜實節之請,為撰《敬亭山房記》 ,表彰姜嬰兒雖流寓蘇州,卻仍以宣城敬亭山名其寓廬,不歸怨於君父。
為了達成谪戍宣城的夙願,康熙六年(1667)五月,時年61歲高齡的姜冊,攜次子親至宣州。 與當地明遺民學者沈壽民、吳肅公等人嘯聚,相得甚歡,自號"宣州老兵"、"役叟",更為明確地表示其明朝遺民之身份。 當他決定卜居敬亭山下,"以終谪戍之命" ,因長子安節病劇而歸。 定居宣城的夙願,不果而終。 康熙十二年(1673),姜愛滋病篤,告訴他的兒子們:"吾受命谪戍,今遭世變,流離異鄉,生不能守先墓,死不能正丘首,抱恨於中心。 吾當待盡宣州,以終吾志。 "彌留之際,他又說:"吾不能往矣。 死必埋我敬亭之麓。 "卒年67歲。 遺命碑碣、神主皆不題故官,棺用薄材,不作佛事。 同人私谥"貞毅先生"。 姜歌詞卒後,其子護送至宣城安葬。 長子安節遂移家宣城定居,廬墓於此。 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始卜葬於宣城敬亭山西麓趙子岡。 其墓由沈壽民題寫為"給谏萊陽姜歌詞墓"。
姜和社會風寓江南,卒葬宣城,引得了同時明遺民學者的廣泛讚揚和褒獎。 吳肅公稱:「予因嘆二公先朝舊臣,各懷馬革裹屍之義。 其沒也,乃不欲苟置其體魄,而擇地以瞑。 一以故君之命,道途險阻,費頗不貲,人所視為迂闊難行","曾無復憚阻,豈非忠義者所感孚於身後! "深深為其忠節所感動。 應撝謙撰《傳》,前有小序雲:「陶淵明為彭澤令,卒元嘉四年,《綱目》書『晉處士』,以去令而處也。 如農姜公為給谏,卒於康熙十二年,書曰'敬亭山人',以去給谏而戍也。 何以不言戍? 遇赦也,從公志,免臣責焉耳。 " 康熙十六年(1677),黃周星撰《敬亭集序》雲:"如農先生以名進士,為廉循吏,為真谏官。 后以抨擊柄臣,忤旨廷杖,系诏獄,備受楚毒,九死弗移,谪戍宣州,洵錚錚烈丈夫哉! ...... 今年丁巳秋,餘復過吳門,先生沒五年,而輿剩下亭山下久矣。 " 都是著眼於表彰姜漿恪遵"君命"、不仕清廷的忠節之行和民族氣節。
二、《自著年譜》的編纂與刊行
明清易代以後,姜課程僧服隱居,從事著述事業,所為詩文甚多。 順治十二年(1655),始撰《正氣集》,"於先後盡節諸臣各立傳","別為四目:曰北都盡節,南都盡節,奉使盡節,起義盡節。 其他投簡隨鈔,未暇核實,更為一帙,曰《闕文別錄》" 。 當年,"北京盡節書成" 。 此書之纂,以時以地為標準,"傳甲乙以來殉節諸賢" ,表彰明清鼎革之際殉節諸人。 康熙元年(1662),姜課程自刻崇禎十七年至順治十六年詩文,為《敬亭集》 ,藏於家中,絕不示人。 康熙十一年(1672),又刻順治十六年(1659)以來至康熙十一年(1672)所作詩文,題曰《馎饦集》。 又著有《紀事摘謬》一書 。 以上撰述,多為學人所知。 惟姜氏《自著年譜》及長子姜安節所纂《年譜續編》,卻少有論述。
姜歌詞《自著年譜》,題為"《姜貞毅先生自著年譜》",是現存為數不多的明遺民學者自撰年譜中之一種。
關於姜歌詞《自著年譜》的撰作緣起,《年譜》首頁有姜氏及門弟子雍熙日題識雲:「楊忠愍公有《自著年譜》,先生仿之。 "则知姜仿仿照明嘉靖年間楊繼盛《自著年譜》而撰是譜。 按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河北容城人。 官至兵部武選司,因疏劾首輔嚴嵩而下獄廷杖死,抗疏批麟,忠肝義膽,贈太常少卿,谥忠愍。 事具《明史》本傳。 楊氏在死牢撰寫的《年譜》,"自述平生四十年險阻艱難,歷歷紙上","故將半生逐年行事直書,付男應尾、應箕收藏,以為後日墓誌之用"。 姜歌詞以己之遭遇與之相似,自著年譜,以敘說時代變革和個人遭遇。 此為其一。 其二,我們亦可從姜氏《敬亭集自序》,略窺一斑。 《自序》有雲:「蓋自京國喪亂以後,生死萬態,或轉側戎馬,命若懸絲,或漂泊江湖,身同行乞,其間窮仄窘步,焦爛危年,託哀鳴於異鳥,感音節於候蟲,大抵羈臣勞士離憂懇恍之聲矣。 "所以,他的《自著年譜》正是"羈臣勞士離憂恍恍之聲"之突出代表。
是譜所記,起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1607),止清順治十六年己醜53歲而輟筆。 然此譜之撰始於何時,無法考證。 《自著年譜》以明朝正朔加干支紀年,至崇禎十七年明清易代以後,則僅書干支,不書清朝正朔。 顯示了明遺民學者恪遵明朝正朔的史學正統觀念。
姜歌詞過世後,葬於宣城敬亭山下。 長子安節移居宣州,開始補纂其父後十四年的事蹟(清順治十七年,1660——清康熙十二年,1673),稱為《府君貞毅先生年譜續編》(下稱《續譜》)。 題識有雲:「先府君《自著年譜》,至五十三歲而輟。 越十四年,癸醜,府君捐館。 安節追憶往跡,續成全譜雲。 "《續譜》專記譜主遺民生活。 考姜安節《續譜》之成,當在康熙十八年(1679)之前。 錢塘應撝謙所撰《墓表》雲:「庚申之秋,姜子安節自吳門持其先公貞毅先生《年譜」而來,告曰:『先君子以建言譴戍,易 』」。之辰,猶拳拳敬亭之麓。 今承先君子之志,已厝於山趾,將擇日而就窀穸焉。 敢乞先生言以表之。 '撝謙辭不敏。 既而言曰:『撝謙於口碑中聞先生有季矣。 今吾子辱臨,得益聞譜、傳之詳。 雖老矣,其敢自外而不頌揚其美。 '" 是年,清朝官方《明史》修纂工程正式開始,開始向各地大規模地徵集史料,以備纂修 。 值此之際,遺民世家子弟,紛紛請人撰寫先輩碑銘傳狀,以博得清朝官方的記載和表彰。 姜安節《續譜》,就是這一時代背景下的產物。
姜安節深知其父撰述用意,謹遵《自著年譜》體例,在紀年上仍僅書甲子。 因此,來新夏先生說:「是譜不書清朝正朔,入清後紀事以干支為此,似藉此自明其為明之遺民。 " 至此,姜歌詞《自著年譜》與姜安節《續譜》終成完璧,逐年排比史事,成為明遺民學者撰寫墓誌銘、傳記的基本依據。 而且,讀後令人忠義奮發,思緒萬千,想見其人。 如沈壽民讀後,為撰書後之語雲:
又按:公自丁亥以後,輒自號曰"敬亭山人",又號曰"宣州老兵",又號曰"役叟",署其廬曰"敬亭山房",題其像曰《敬亭荷戈圖》,刻詩文曰《敬亭集》。 而丁未則親至宣州,欲結茅敬亭以終讀(谪)戍之命。 辛亥,自真州還吳,不複出,益日思終老宣州,為詩數百首,題《教(敕)家集》。 癸醜,委頓床褥,猶曰:"及吾病未劇,當待盡宣州,以始終吾志。 "既數日,又曰:"吾病不能往,死必埋我敬亭之麓。 "六月人日,垂革,舌根艱澀,猶申速往宣州之命。 蓋三十年來未嘗須臾忘戍所也。 此心泣鬼神矣! 愚意銜旨出國門,不四十日,國事一變,抵家家破,避兵兵逼,奉母攜弟,踉蹌三吳兩浙間,倏往倏還,或婚或葬,訖無停足。 發改委卜居稍定,則寧委家人於專諸之里,而毅然獨歸骨敬亭,忠為孤忠,義真不朽義也! 河山既易,荷戈無從,鼎湖既升,賜環無望,庶藉此以告先皇天上而已哉!
姜課程詩文集,其身前曾經自定,分為《敬亭》、《馎饦》二集。 姜歌詞卒后,其子姜安節、姜實節將二集合併為一,刊布流傳,名曰《敬亭集》 。 清康熙年間,蘇州姜氏念祖堂所刊《敬亭集》,將姜算法《自著年譜》及姜安節《續譜》一併置於書首。 光緒十五年(1889),山東書局重雕《敬亭集》,因襲原本。 所以,姜歌詞《自著年譜》及《續譜》僅以附刊本流傳,未見單刻本。
三、《自著年譜》的學術價值及相關問題
姜憶《自著年譜》,出自親身經歷明清鼎革之變的明遺民之手,所記又系其親身經歷與痛苦遭遇,更為真實可信。 《續譜》雖由其子嗣補續,然相隨多年,深知行跡,故所記皆信而有徵。 所以,姜歌詞《自著年譜》及《續譜》,均屬於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文獻價值。 其學術價值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彌補《明史》所載姜鈴史事之缺漏。
按照清朝官修《明史》定本的體例,明遺民史事概不載列。 若有不可迴避者,或採用互文之法,或簡單敘述,如李清、方以智、徐枋諸人 。 因此,全祖望曾上疏《明史》館,請求表彰明末遺民忠義節烈史事 。
《明史》雖為姜算法立傳,不同於其他遺民,顯得有些例外,然細加尋繹,所記多為明清易代之前史事,且與崇禎朝政大有關係者。 《明史•姜尼奧》,作為清朝官方的歷史記載,重在記載崇禎十七年以前的史事,如姜要是上述彈劾陳啟新、"陳蕩寇二冊"以及參奏首輔周延儒、下詔獄諸事。 尤以後者為詳。 這應該是清朝官修《明史》為姜歌詞立傳的基本緣由。 至記敘崇禎十七年以後史事,僅稱:"福王立,遇赦,起故官。 丁父艱,不赴。 國變后,流寓蘇州以卒。 且死,語其二子曰:『吾奉先帝命戍宣州,死必葬我敬亭之麓。 '二子如其言。 "所記明亡以後薑氏三十年史事,寥寥數語,難究其詳。 而姜歌詞《自著年譜》及《續譜》,將姜比上年明崇禎十七年至清康熙十二年間的行事,逐年排比,條分縷析,甚為明細,對於我們研究姜椒史事與思想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手材料。
(二)保存了一些寶貴的史料。
以明朝的嚴刑峻法為例,《明史•刑法志》稱:"刑法有創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東西廠、錦衣衛、鎮撫司獄是已。 是數者,殺人至慘,而不麗於法。 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極。 舉朝野命,一聽之武夫、宦豎之手,良可嘆也。 " 然而,具體的執法程式與慘烈程度,卻不得而知。 而姜歌詞《自著年譜》記載崇禎十五年廷杖,相當慘烈,甚為詳細。 《年譜》雲:
閏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禎帝)禦皇極門,手持紅本,親宣玉音,(將姜歌詞與熊開元)同收錦衣衛,而發展的獄下詔獄。 ...... 例,詔獄每三日才得進水薪,桶三日棄勺水入口,僅廣陵囚某以陳粥半盂的無國。 是時,寒冰慘裂,僵僕土室,效益被莫具,肌骨欲碎,獄卒以皮兜一具裹殭屍足,夜間柝聲四起,益增辠臣系累之悲。 ...... 上谕以著實打問,(鎮撫司司臣梁)清宏奉命考治,聲色變動,一揆動敲五十,一夾敲五十,杖三十,名曰一套。 疏入,上駁,令再打問,一輛要手門敲八十,一夾敲八十,杖三十。 ...... (十二月)二十一日,發歌詞及開元午門外,杖一百。 ...... 例廷杖,金吾主之。 是日,遣兩大珰監視。 上意特嚴切,以故棍凡數折。 拜杖時,午門外西偏,Men衣百餘人,各執木棍一。 宣讀畢,一人持麻兜一,自肩脊而下束之,令不得左右動,而頭面觸地,濁塵滿口中矣。 又一人縛其兩足,四面牽曳,但兩臂受杖而已。 杖畢,男童昏迷不知痛,竹箯舁之出,弟垓口銜童溺飲我。
所記受刑慘切之狀,為他書所少及。 因此,魏禧后作《明遺民姜公傳》雲:「北鎮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作俑者罪,可勝道哉! " 朱彝尊亦稱:"廷杖與東西廠、錦衣衛、鎮撫司獄,用刑之酷,前代未有。 ...... 不意嘉魚熊公暨萊陽姜公論列柄臣,時日輻回頭,逆鱗既觸,天怒難回,拷掠之慘,洵九死而一生者。 蓋至柄臣自裁,而兩公之荷戈終未見釋。 " 這種詳細的歷史記載,對於明代刑法研究而言,無疑是有説明的。
(三)當時人親見親聞的、寫實性的歷史記載。
眾多遺民學者經歷明末清初"天崩地裂"式的歷史巨變之後,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創傷,留下了很多寫實性的歷史記載。 姜氏作為親見親聞者,所撰《自著年譜》記載明清易代之際的歷史巨變,及當時士大夫身處鋒鏑擾攘之中的不幸遭遇和亡國之後的精神折磨,更為直接,更為清晰。 屬於當時人親見親聞的、寫實性的歷史記載。 對於我們今天研究明清之際的政治鬥爭史、社會史、思想史、學術史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直接的參考意義。
現存明遺民自著年譜中,保存下來的不多。 姜歌詞《自著年譜》及《續譜》,材料豐贍,值得信賴,成為後來撰作的史料基礎。 魏禧撰《明遺臣姜公傳》、應撝謙撰《墓表》與《傳記》、徐枋撰《姜如農給諫墓誌銘》,皆以此鋪敘開來。
最後,我們仍然要回到譜主所述獲罪之由上來,進一步考察譜主在歷史紀實方面的某些問題。 如關於姜發展的衝擊獲罪之由,他自認為是上疏得罪了首輔周延儒,周延儒借助皇權,使他遭到沉重的政治打擊和人身束縛。 同時倖存遺民學者為姜課程撰寫墓誌銘、傳記,為其《敬亭集》作序,等等,多采其說。 這實際上是當時情況下譜主未能認清歷史現狀,不意捲入明末黨爭漩渦而產生的個人偏見。 這裡,我們逕引用鄧之誠先生的考訂文字,作為理論的根據,並作為本文的結尾。 鄧之誠先生說:
崇禎中建言諸臣,多勞多得在熊開元得禍最烈。 初欲以密旨斃之,事既章露,乃廷杖百,監以大珰,必欲其死,幸而不死,猶長系不肯釋,目為兩大惡。 世以歌詞疏"何所見而雲然"一語觸怒,而開元則帝怒其劾周延儒不肯盡言為反復。 民間自謂錢天錫營密雲巡撫,行賄首輔周延儒,為言官所劾。 延儒懼,欲脫己罪,乃具密揭委罪言官。 上信之,戒谕言官,代人規卸,為人出脫。 舅因力爭涿州知州劉三聘薦馮銓事以憾延儒,致觸上怒。 開元則謂報復遭延儒忌嫉尤深。 兩人皆以為得禍由延儒陷之。 劉信仰所紀略同,特謂二人墮廖國遴術中。 文秉《烈皇小識》,獨言戒谕言官為破積習,非指天錫,開盤探之未審。 頗得當日實情。 諭既不為天錫而發,則延儒密揭同於子虛烏有,是時帝已疑延儒,豈肯代周延儒殺人。 既誅周延儒而不釋二人,則二人得咎,非由周延儒明甚。 白胤昌《榮安齋酥談》有言曰:「天啟時,以吏部專擅,科道合力糾之,吏部不勝。 而 權在科道矣。 崇禎時,又以科道專擅,內外厭之。 科道消沮,而權在翰林矣。 "當時政局,數語已可盡之。 是即烈帝戒諭之所由來。 而來言陳啟新,言齋醮,言陳新甲諸疏,不啻形帝之短,早觸其怒,特借"二十四氣",及诘問語而重懲之,以為此科道之擅權者。 開元則適逢其會耳。 烈帝聰察自任,不處操縱首揆為通貨賄之廖國遴、楊枝起,而督過旗幟與熊開元,郭台銘身亡如此,安得不亡! 諸紀歌詞事者,皆未及此。 《明史》獨采文秉之言,可謂有識。 然猶未顯,故為疏通證明之。
(作者系淮北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講師)
“宣州老兵”姜埰及其《自著年谱》_明崇祯 https://bit.ly/3dVb90S

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


“宣州老兵”姜埰字如農,山東萊陽人,行人司行人姜垓 (1614-1653) 之兄,崇禎四年 (1631) 進士,授密雲知縣,調儀真,遷禮部主事;十五年擢禮科給事中,以直言著稱,聲績頗佳,與熊開元 (1598-?) 以建言下詔獄,同在午門受杖一百,氣絕瀕死,弟姜垓以口含童尿餵他,才又甦醒;十六年二月,大學士李建泰 (?-1649) 督師討賊,請將姜埰、熊開元帶往戍地,始出獄,遣戍宣州衛,將赴戍所而北京陷落,後著僧裝,流寓蘇州,購得「醉穎堂」(今蘇州藝圃),修葺後更名「頤圃」,又名「敬亭山房」,自號「敬亭老兵」,以示不忘故主,死後,葬宣州敬亭山下,著有《敬亭集》


崇禎十五年,錦衣衛打爛名臣姜日電,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https://bit.ly/3uSB0xJ
漢武帝時,有個叫虞初的人寫了一本《周說》,內含九百四十三篇。 據說這本書是以《周書》為本,後人估計可能是一本通俗歷史演義。 張衡說"小說九百,本自虞初",有此一語,虞初遂被視為小說家鼻祖。 明朝中後期雜家小說興起,明人就擷取"虞初"二字為書名,先有陸采編了《陸氏虞初志》,繼而有名的湯顯祖也編了《續虞初志》,鄧喬林又編了《廣虞初志》。 明末清初又有一本《虞初新志》,接著出現了鄭澎(shù)若的《虞初續志》、黃承增的《廣虞初新志》、王夔強的《虞初支志》、胡寄塵的《虞初近志》、姜泣群的《虞初廣志》等。
在各種"虞初體"之中,影響最大的是張潮編的《虞初新志》。 這本書太了不起了! 到今時今日最直觀的反應就是,書中的名篇《核舟記》、《口技》、《大鐵椎傳》、《郭老僕墓誌銘》等都曾入選語文課本。
《姜貞毅先生傳》是《虞初新志》的第一篇,曾被乾隆時期的名士金兆燕譽為「壓卷之作」,這位姜貞毅究竟何許人物?
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一、壬午下獄
崇禎十五年(1642年),歲在壬午。
時間已是農曆十二月下旬,沒幾天就是新年。 北地寒風凜冽,天氣就像錦衣衛手中的刀子一樣讓人害怕。
大明統治中樞北京,一幢陰寒的宅院中,兩年前金榜題名的山東萊陽進士、現為行人司行人的薑垓(gāi)手上端著半碗、嘴裏含著好不容易找來的童子尿,正自淒淒切切地嘴對嘴餵著昏迷不醒的兄長薑卻又一口。
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童便向稱血症妙品,外能治跌打損傷,內能管血栓不暢,滋陰降火,效用極佳。 想起白天午門外西墀下兄長和熊開元挨的那頓毒打,姜垓便不由心下發緊泛酸。 打人的是身著飛魚服、繡春刀的錦衣衛,下令的是當今大明天子崇禎。 "五十一、五十二...... 六十八......"姜垓聽得心驚肉跳,嘴角抽搐,既希望下一板子永遠不要落下,又希望趕緊結束。
明朝對大臣之酷烈,自秦法以來所未有,皇帝對付官員動不動就用廷杖,受刑之人僵臥地上,灰塵滿口,上半身被麻兜套得嚴嚴實實,兩隻腳牢牢綁著,再 從身上引出四根繩子,四個人扯住,只露出一對屁股挨打("一宣讀畢,一人持麻兜一自肩脊而下束之,令不得左右動,而頭面觸地,濁塵滿口中矣。 又一人縛其兩足,四面牽曳,但兩臀受杖而已",據《敬亭集·姜貞毅先生自著年譜》),多少大明官員就這樣直接被杖斃。 只見棍影翻飛,棍聲不絕於耳,落在姜、熊二人身上。 杖擊臀肉,便好似擊在一床繃緊了的爛棉絮上。
好不容易一百杖挨完,姜所長早已昏死過去,雙臀已非血肉模糊所能形容——血肉模糊至少還能看出那是個屁股,那裡已經像一鍋糊爛的茄子,不但形狀,連顏色也像。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啊!
姜垓歎息了一聲,他甚至覺得兄長的生命已如風中燭火,而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在放下碗後催促僕人,"呂先生來了沒有? 呂先生怎麼還沒來? 快再去請! ”
呂先生,姓呂名邦相,良醫,以治癒名臣黃道周、葉廷秀廷杖之傷而馳名京城。 呂邦相終於挎著醫藥箱急急地趕來了,待將創口審視完畢,慶幸道:"萬幸杖痕沒有過膝,過之必死。 讓我先為薑大人割除腐肉,如果他七日之後能感覺到疼痛,那就是值得慶賀的事,否則......"
半月之內,割除腐肉盈鬥,而股上新肉漸生,姜髮生也終於甦醒,從鬼門關上撿了條命回來。
可那個心眼兒沒比針孔大多少的崇禎皇帝啊,又命令把姜監獄抓進刑部大獄繼續整治。
姜也許是何許人,為何把崇禎得罪得如此嚴重?
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山東萊陽姜氏有位姜瀉裡,生四子,起名都以「土」字旁,分別為:姜圻(qí),姜瀉,薑垓,薑坡。 姜感動幼年好學,與兄長姜圻秉燭讀書,感動得盜賊歎息而去。 年二十即補諸生,二十三中鄉試,二十四中進士,授儀征(今為揚州市代管)知縣。 任上十年,體恤百姓,根治賊盜,政績斐然,崇禎十四年(1641年)赴禮部任職,十五年三月,擢升為禮科給事中。 十一月清軍入關,蹂躪東魯,京師惶恐,姜旗幟受命分守德勝門,剛直不阿,帳下皇親國戚畏懼他的威名,連家都不敢回
但姜髮生一生的好運氣就到此為止了。
其時內閣首輔為二次拜相的周延儒,此人後在史書上被視為大奸臣,但這時還不算壞,前任首輔溫體仁排斥異己倒臺,他便廣開言路,反其道而行之,一時議論蜂起。 然而言路一開,就必然存在渾水摸魚、顧此失彼的情況,對於此時已病入膏肓的明帝國而言,裨益實在有限得很。 因此就有人提出「二十四氣」的說法,以此來詆毀其中二十四人,此書直達禦前。
那時崇禎正下詔戒谕百官,約束言路,姜髮生迎著這個槍口上了一道奏疏,公然為言官辯護,他認為"二十四氣"一定是大奸巨惡搞出來的陰謀,這些人怕被言官攻擊,特意挑出二十四個典型來激皇帝之怒。 姜事情認為,言路如果被打擊,以後誰來為陛下言天下事?
另一個,當時明廷內憂外患,崇禎見天兒的下罪己詔,這不前兩天又剛下了一道,號稱"詞旨哀痛,讀者感傷"。 姜因為你不理解皇帝也就罷了,反而抓住其上諭中一句"代人規卸,為人出缺"不放,認為這一句指的是最近某人攀附周延儒得官之事,但其實這真會錯聖意了,人家崇禎寫這句真就是簡單的告誡大臣要聽話。
總之,姜揣揣摩聖意要收拾首輔周延儒,倉促之間就上了這樣一道疏。
這幾乎要了他的命。
崇禎快氣死了,老子在這裡苦口婆心的說,你丫在那邊上竄下跳的鬧,行,對著干是吧? 我讓你狂! 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禎以"诘問诏旨,藐玩特甚"之罪下令錦衣衛抓捕姜監獄,下北鎮撫司大獄,革職打問。
注意打問兩個字,先打再問,邊打邊問。
剛進大獄前三天,一滴水、一粒米不準進口,農曆十一月末的北方冷得刺骨,更何況那時正當極冷的小冰河時期,牢裡也沒有一床棉被,身上衣衫單薄得可憐,還流著血,腳鏈手銬加脖枷冷得要了親命,而姜憐捱過了三天,竟爾僥倖沒死。
好嘛,既然你不主動去死,那就有人來幫你一把。 朱由檢先生那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下了密旨給錦衣衛的特務頭子,"姜囉、熊開元即取畢命,只雲病故"。 誠然,姜得很長的是有點不把朱由檢當回事兒,但崇禎作為一國之尊,報復心竟然強到這個地步,也是突破下限得很。 更惡毒和顯示其格局的是他竟然下的是密旨,連要別人的命都不肯正大光明。
不用說,姜頭槌在牢房裡被打得老慘了,基本上脫了幾層皮,打斷了骨頭連著筋那樣的。 但是這道密旨連那些大特務頭子也看不下去了,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說,"就算他們該死,陛下也該交付有司定罪,讓天下人明白他們犯了啥罪。 你讓臣悄悄取他們性命,天下後世會怎麼看陛下呢? ”
諸大臣也拼死力爭,先後有數位大臣被革職歸田,然而心硬的崇禎也終究退讓了一步,同意不殺二人,將他們轉移到刑部大獄。
姜歌詞、熊開元都是因言獲罪,這在當時乃是佳話,因此朝堂之上,願意搭救他們的大臣實在不在少數。 不久,刑部尚書徐石麒擬將二人在附近充軍,這麼輕的處罰崇禎當然不同意啊,他決定再給他們一個深刻的教訓,九死一生那種。
十二月二十一日,崇禎下集把姜沙拉和熊開元拉到午門外,各自廷杖一百。 當時北京全城轟動,擁視者數萬人,有人上前獻"木耳灰和酒"的藥方,其性涼血,飲之當不死。
崇禎生怕別人瞞他,派出大珰(大太監)曹化淳、王德化親自監視行刑,兩人帶了中使(一般太監)和錦衣衛共六十多人,再加上百余名旗校,人手一根棍,百官要是膽敢噪進鼓動,這些打手恐怕就是為他們準備的。
挨完板子后,姜、熊二人的命十分已去了九分九——崇禎其實就是奔著取其性命去的——家人收屍回家,但畢竟不可能就這樣埋了,於是就有了姜垓親口喂童子尿那一幕。
我們都知道崇禎後來用生命詮釋了"君王死社稷",幾百年後仍然非常讓人同情,但每每讀到他的刻薄寡恩與馭下無術,一方面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方面也讓人非常地敗好感。
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二、宣州老兵
就在姜髮生在帝國中樞被皇帝整治得欲生慾死之時,他的父親姜瀉里正在故鄉萊陽為這個老大帝國拼命。
前面提到的入關清軍已經一路燒殺搶掠到山東,其中一支圍住了萊陽。 五十九歲的姜瀉里聞訊,不顧老邁之身,毅然率全族男女、子孫僮僕入城死守。 崇禎十六年(1643年)二月六日,萊陽城陷,姜瀉里、姜坡淪於敵手,清兵要求他們交出金銀換命,姜瀉里大罵:
吾二十年老書生,二子為清白吏,安得有金帛飽狗奴腹?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清兵自然也不客氣,姜氏父子二人於同日殉城,另有女眷若干皆死節。 姜圻乘夜衝出重圍而走。
山東巡撫上書言其事,姜氏一門感動了九卿台省,朝臣遂請崇禎釋放姜台中市的獄回家治喪,姜垓也願意用自己代替兄長坐牢,崇禎說,"姜回來了不是獨子,有的是人出頭,你們替人家操啥心? "沒有同意。 七月,姜太夫人來京師看兒子,並且趕上了北京爆發傳染病,崇禎下令清獄,姜而來和母親團聚了十天。
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十二月,周延儒東窗事發(自請視師抗清,假傳捷報蒙蔽聖聰),被賜死。 畢竟明面上姜回來了了首輔進去的,現在首輔死了,諸臣便請求開釋薑懶得理你的10000年,崇禎還是沒同意。
知道這段歷史的都知道,崇禎這時候也沒幾個月時間好活了,因為時間最終還是來到了崇禎十七年,此年歲在甲申,三月丁未,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時為西元1644年4月25日。 在此之前的甲申正月,閣臣李建泰奉命督師山西,臨行之前請求釋放姜因為你德,熊開元,崇禎正在用人之際,不欲寒了大臣的心,加之可能也感覺到了時代正在發生飛速的變化,反正是點頭了。
不過姜歌詞這人他是徹底不打算用了,眼不見為淨,他把姜職務遠遠地發配到了宣州衛(今安徽宣城),沒任何官職,是去當老兵的。 姜歌詞一路遠行,走到故鄉萊陽時,北京陷落,崇禎殉國。 隨之南明弘光朝建立,姜崑结赦,以原官起復,南明小朝廷堪稱歷史上最不靠譜的偏安政權,姜氏兄弟因先前結怨於阮大鋮,於是去職逃亡。
1647年,姜規避地徽州,困窘到吃不上飯,當地樵夫宋心老和舉人吳孝廉時時對他周濟。 在此期間,他在黃山丞相原落髮,著僧服,自號敬亭山人。 十餘年後,姜彆一家定居蘇州,其別業亦名"敬亭山房"。 又數年,姜愛滋病攜子親至宣州,自號宣州老兵、役叟,並決定定居宣州,以終崇禎谪戍遺命,然而此時長子病重,引家還吳。
1673年,姜愛滋病重,臨終遺言說:
死必埋我敬亭之麓。
上面屢次出現的「敬亭」是什麼意思呢?
敬亭,就是敬亭山。 李白有絕唱《獨坐敬亭山》:
從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閒,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正在宣州,姜製斯念念不忘以敬亭為意,實則正是表明自己對先皇遺命無時或忘之志。
崇禎令他谪戍宣州,即使君王已泥銷白骨,他也要一輩子遵奉。
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三、赤水珠光
姜歌詞晚年名聲動於宇內,袁枚以八字評價他:孤忠直節,名震海內。 這八個字也藏著其傳記列為《虞初新志》壓卷的秘密。
明清鼎革之際,中國大地換了兩任主人,當主人是明朝皇帝時,姜曳犯顏直諫,為自視為"世間清流"的言官代言,這贏得了士大夫階層的廣泛讚譽,朝臣對他的艱苦營救,其內在動因也正在於此。 這即是:直節。
當主人換成清朝皇帝后,在明朝臣子一片"水太涼"的作嘔表演中,姜揆又獨以對前朝君王的一片忠貞,贏得了上至清王朝統治階級下至引車賣漿者流的全社會的敬重,這便是:孤忠。
具體地說來,則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不歸怨舊主
君王虐我千百遍,我待君王如初戀。
崇禎整治姜因為你的不可謂不狠,屁大點兒事就關了兩年多,屢次三番要打殺了事,明顯他就沒想要姜岸活。
姜咋咋對崇禎的?
一輩子都在強調,"我宣州一老卒,君恩免死之地,死不敢忘"。 只有感激,沒有抱怨——也許在心中未嘗沒有怨望,但人若能將某種感情藏一輩子,從不宣洩於口,我們便可以認為這就是真情實感。
2、不出仕新朝
甲申之變后,姜髮生、姜垓兄弟終餘生未再出仕。 非但自己不做官,也不令兩子博取新朝功名。 1648年,太夫人病篤,姜愛滋病奉母歸萊陽,時任清朝山東巡撫呂逢春仰慕他的名聲,特地修書召薑球隊一見。 姜上半場得書,故意從馬背上摔傷,以示絕不與新朝合作之意。
姜彈性有子二:姜安節、姜實節,二人秉承父志,不科考、不出仕,然而他們又是彈性的,不像薑扈一樣堅意不與新朝官員會面,與兩人交遊之人,已不乏清廷地方大員。 隨著清朝統治的穩固,姜終端的遺命對於子孫的約束已不如想像中那樣大,比如姜垓的兒子薑寓節最終考取了新朝的功名他便約束不到,以此為發端,薑氏子弟陸續投身科舉,與新朝達成了完全的和解。
3、以半生遵奉君命
這個主要表現在姜歌詞對崇禎遺命的執行上,他後半生以"宣州老兵"自命,死後也如願葬到了宣城敬亭山下,長子姜安節後來也移居宣州,為父守墓。 姜個進球出獄時是37歲,入清后又活了30年,他用後面的忽忽半生踐行了對君王的忠貞。
是不合時宜的愚忠?
還是一腔熱血的赤誠?
誰又能評判呢。
反正我覺得,以半生實現的一個承諾,絕不該以愚忠視之,我們至少要抱以沉甸甸的尊重。
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姜歌詞以遺民終老,也以遺民名動四方。 時人多有詩詞盛譽之,為我們留下了《板橋雜記》的余懷讚其"松筠氣節,冰霜心性","幾欲奪江南半壁"的大名士李邺嗣為之作詩"萊陽姜公在黃門,平生忠篤感至尊",袁枚對他也是仰慕之極。
如此之人,自然堪為遺民、士大夫階層和反清義士的一面旗幟,這面旗幟甚至得到了清政府的背書。 姜彭博社死後十余年後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江蘇巡撫便鼓勵蘇州人在其故居旁建立"二姜先生祠"以祭之,第二年又在祠旁建姜忠肅祠祭祀姜父瀉里。 乾隆初年修成的《明史》中,單獨為姜歌詞列傳。
總之,姜愛滋病清而不反清,沒有要和新朝勢不兩立,朝廷就必然鼓勵他的忠貞,提倡他身上的忠君愛國思想;民間就不用說了。 就在這樣的半推半就間,姜層次成為了一個可以為社會各階層廣泛接受的人物。
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張潮也是明末清初人物,在編選《虞初新志》時,必然受到這種影響,將姜算法傳記列為開門見山第一篇就可以理解了。 姜歌詞,就是姜貞毅,貞毅是谥号,其死後門人私谥。 按《谥法》:清白守節曰貞,經德不回(堅持德行,百折不回)曰毅,因而為貞毅。 而做這一篇《姜貞毅先生傳》的人是名士、反清義士魏禧魏冰叔,前面提到那一篇為古今能"椎秦皇帝博浪沙中"般天生異人而作的《大鐵椎傳》也是魏禧的作品,是故金棕亭先生說:
以魏公文、姜公事,作《新志》壓卷,足令全書皆生赤水珠光。
壯哉!
名士沈壽民不太認同"貞毅"的谥号,他說,"按《谥法》,秉德不回應該叫孝,事君不忠就是不孝,姜回頭至死不忘君,最後全節而死,應該谥為'貞孝'更好。 ”
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參考資料:《姜貞毅先生傳》、《敬亭集·自著年譜》、《清初移民詩人姜課程詩文研究》。崇祯十五年,锦衣卫打烂名臣姜埰的屁股,弟弟姜垓口含童子尿救兄 https://bit.ly/3uSB0xJ


萊陽:直言敢諫的姜埰
萊陽:直言敢諫的姜埰 - 資訊咖 https://bit.ly/3fYfx1Q
萊陽聚焦:直言敢諫的姜埰
康熙年間, 姜埰居「頤圃」後,不聞窗外世事,時而著書立說,時而以文會客,時而教學授徒,直至終老。「藝圃」在蘇州城西北隅文衙弄內,占地約五畝。周子佩購得此園後,送給了姜埰。姜埰得知有人要請他出來做官,便故意從馬上墜落下來摔傷了腿而不與交接,後連夜返回江南。崇禎皇帝說了一句話:「我就是恨他不向我低頭,與他彈劾周延儒沒有關係。」 姜埰的言辭觸怒了崇禎皇帝,他認為姜埰的背後一定有一個龐大的組織在與自己做對。萊陽的左懋第、沈迅、姜埰三人被稱為萊陽明末三君子,姜埰是三君子中最年輕的一位。
萊陽:直言敢諫的姜埰
姜埰(1607年—1673年)明末清初學者。字如農,號鄉墅,別號敬亭山人、宣州老兵,萊陽城南姜家莊村人。崇禎庚午年舉人,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初除密雲縣令,改知儀真縣(今儀征),有政績,升為禮部儀制司主事,選授禮科給事中。以彈劾權貴,受廷杖入獄,謫戍宣城衛。北都先後為李自成軍、清軍所破,乃移家江南。與弟姜垓流寓蘇州。丁未年十一月十四日酉時生,癸丑年六月初八日丑時卒。享年六十七歲,葬於宣城縣敬亭山麓。門人私諡「貞毅先生」,立祠於虎丘劍池之側。
民國萊陽縣誌的記載是:姜埰字如農,以直諫下獄,謫戍宣州衛,明亡守戍所不返,臨終囑二子曰:國破君亡骸骨不可歸,隨葬宣州敬亭山麓石碣不題故官,同人私諡貞毅。
姜埰是三君子中最年輕的一位(萊陽的左懋第、沈迅、姜埰三人被萊陽人稱為萊陽明末三君子),1645年左懋第被多爾袞推向菜市口的時候,他正在江南居無定所,這其間發生了很多故事。
萊陽:直言敢諫的姜埰
崇禎十四年(1641),姜埰升任改禮部儀制司主事。次年,因南直隸巡撫朱大典疏薦,參與考選,擢任禮科給事中。姜埰正式進入明廷「言官」序列,他的個人命運也因此發生變化。崇禎十五年(1642),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依然上演著激烈的內鬥。姜埰敢言直諫,一不小心把自己捲入了這場內鬥,被送進了大牢。當時朝廷首輔叫周延儒,事情就起在他身上。那時李自成鬧得正凶,周延儒卻處處不以大明江山社稷為重,這一點下邊的人看得明白,而皇上沒看明白。都御史劉宗周實在看不下去,就上疏對他進行彈劾。劉宗周萬萬沒想到,周延儒巧言令色說他另有圖謀,上疏不成卻被反咬一口。他只盯上了周延儒的枉法,卻忽視了對周延儒言聽計從的崇禎皇帝。那時候這位最高統帥已經被李自成弄得焦頭爛額,正懷疑有人乘機搗亂。他胡亂翻閱了彈劾周延儒的文書後十分生氣,也覺得上疏者是在故意找周延儒的茬,於是下旨切責言官,說他們「比周結黨,壅蔽耳目」,經常風聞上奏,查無實據,冤枉好人。
這道聖旨下發後,言官們心裡都不高興,但別人都壓在心底,沒有吱聲的,只有身為禮科給事中的姜埰坐不住了。姜埰在禮科給事中的位子上工作了五個月,曾連上二十一篇奏章,其中二十篇准奏,直諫敢言朝中皆知。姜埰做事向來都是十分果斷,他也不管別人怎麼做,覺得不合理就直接說出來。這一次他又不顧別人勸阻,上疏為劉宗周抗辯。他說:「陛下視言官重,故責之切……箝言官之口,人皆喑默,誰與陛下言天下事者?」當時的情形十分複雜,皇上忠奸難分,姜埰這一辯嚇了一些人一身冷汗。從這些言辭中可以感受到當時姜埰的情緒是十分激切的。他的這些言辭、這種激切,一下子觸怒了崇禎皇帝,他認為在姜埰的背後一定有一個龐大的組織在與自己做對。
萊陽:直言敢諫的姜埰
那時候國家多難,內憂外患,哪裡是惹皇上生氣的時候。可憐的姜埰沒有發現那種形勢下的皇上,已經看不清是非曲直、青紅皂白了。死要面子的崇禎皇帝惱羞成怒,立即呼來錦衣衛把姜埰羈送到北鎮撫司審訊嚴辦。下朝後,皇上思前想後越想越生氣,又發了一道密旨給錦衣衛。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接過太監手中的密旨一看,上面寫著:姜埰,務必打死,只說病故。駱養性沒有冒然行動,也找了幾個人去皇上那兒給姜埰說情,但都沒有效用。他又去探問錦衣衛指揮僉事黃培的意思。黃培是即墨人,即墨與萊陽相鄰,所以跟姜埰也算是老鄉,於情於理都會替姜埰說說話,他想了想說:「以密旨殺人,非天子之法,請辭之。」於是兩人便向崇禎勸諫,說:言官如果有罪,應該公布罪狀,以法懲處。現在您半夜裡寫密旨下令殺人,這是不敢執行的。百般勸說下,姜埰沒有被殺,卻受了殘酷的折磨。皇上說,收回密旨,廷杖一百。一般情況下,杖六十就會死人,這崇禎皇帝真不想讓姜埰活下去。那天朝內文武百官個個身穿紅衣陪列在午門外觀刑,左邊列太監三十,右邊列錦衣衛三十,他們都手持木棍威風凜凜,空氣驟然凝固。
一場血腥兇殘的刑法開始了。
姜埰的直言終於引來的大禍。身為言官也不是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這只是一種理想主義。當日一百杖下來,姜埰竟然沒有死,也沒有說出背後的指使者,皇上當然也沒達到想要的效果。後來他又被關進刑部大獄,備受楚毒,真可謂九死一生!
第二年,周延儒東窗事發,被賜死。再加上北京瘟疫蔓延,這時朝廷下令「清獄」,姜埰始得出獄。崇禎帝得知消息後,依然對姜埰懷恨在心,說,別人可以出獄,姜埰不能出獄。於是姜埰又被關了進去。當時崇禎皇帝還說了一句非常可笑的話:「我就是恨他不向我低頭,與他彈劾周延儒沒有關係。」
萊陽:直言敢諫的姜埰
1644年正月,崇禎皇帝命李建泰出師山西征剿李自成,李建泰接旨應允,提出的唯一一個條件就是釋放姜埰。皇帝沒辦法只好妥協,於當年二月初一下詔放姜埰出獄,同時打發他謫戍宣州衛(今安徽宣城市)。二月初十,姜埰出了京都。這時的京都已經危機四伏,李自成的戰旗正逼著崇禎大帝步步向煤山靠近。姜埰回頭望了望這座龐大的帝都,踏上了流放的道路。這一年他38歲。
剛從大獄出來的姜埰,身體條件非常不好,走起路來一顛一瘸十分艱難。路過家鄉萊陽時,他特意回家重新安葬了年前被清軍殺害的親人。一年前,清兵入侵萊陽,那時姜埰正在獄中受刑,不知家中23口老幼被清兵殺害。料理完後事,姜埰繼續南行,這時傳來了京城淪陷、崇禎帝煤山自縊的消息。姜埰知道大明已經謝幕,心中十分悲傷。後來弘光在南京稱帝,姜埰被赦無罪並安排了官職,由於種種原因他沒有履職,而是輾轉到蘇州住了下來。
萊陽:直言敢諫的姜埰
1647年已經是順治四年,姜埰避地徽州。從那以後,他終身僧服,不與清朝顯貴結交,也不讓兩個兒子考清廷科名。第二年,姜埰奉母歸萊陽,當時的山東巡撫呂逢春聽說姜埰回鄉,立刻派人登門探訪。姜埰得知有人要請他出來做官,便故意從馬上墜落下來摔傷了腿而不與交接,後連夜返回江南。呂逢春只知姜埰是前朝命官,卻不諳姜埰的為人之道。其實姜埰同當時萊陽的很多前朝官員一樣,都下定決心做愛國遺民,不為清人所用。
寫姜埰避不開「藝圃」。「藝圃」是蘇州的一處園林,小巧精緻,嫻靜婉約,藏在深巷之中,就像一個低調如市井生活的院子。「藝圃」一切都那麼恰到好處,夏季到來的時候,滿院蔥鬱,雨一下,朦朧中又平添了幾分清秀。細聽雨滴從瓦片滑落,頓感一種從未有過的靜謐。「藝圃」園景開朗,風格質樸,有其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現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九個蘇州園林之一。
萊陽:直言敢諫的姜埰
「藝圃」在蘇州城西北隅文衙弄內,占地約五畝。1660年有個叫周子佩的人,是姜埰在蘇州的好朋友。他購得此園後,把它送給了姜埰。之前這個園曾有過兩任主人,最早是袁祖庚。袁祖庚22歲中進士,27歲與戚繼光在台州、磐石一帶大破倭寇,獲得了朝廷嘉獎。可惜好景不長,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被朝廷罷官,削職為民。袁祖庚中了進士後就開始建造這個園子,取名為「醉穎堂」。第二任主人文震孟,是大書法家文徵明的曾孫,他入住後,將園名改為「藥圃」。文徵明一生布衣,寫字作畫,名揚天下。文震孟與祖上不同,他是天啟二年的狀元,還是天啟、崇禎兩位皇帝的老師,層次非常高,但一生起起落落。以上兩任主人雖然都是門庭顯赫,卻十分低調,所以不論是最初的「醉穎堂」,還是後來的「藥圃」,都不張揚。到了1644年大明滅亡,文震孟早已去世,這時的「藥圃」已經變得十分荒蕪,有的地方還變成了馬廄。
萊陽:直言敢諫的姜埰
「藥圃」雖已破敗,但依然價值不菲。姜埰在江南流浪多年,手頭肯定沒有足夠的資金購置如此規模的房產。周子佩是不是真是送「藥圃」給姜埰的那個人,史料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只是在姜埰的《頤圃記》中有些許記錄。周子佩為何要送這麼一份大禮給姜埰?我們只能猜測周子佩一方面看重姜埰的人品,另一方面看重姜埰父子的才情,是不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留住姜埰,以便對其子女進行良好的教育?那時這座園子已經有一百三十多年的人文歷史了。姜埰熟知園子的文化底蘊,袁、文兩人的人格,對袁祖庚、文震孟兩位先賢也久有仰慕。他把園子行了一番修葺,還把名字改為「頤圃」。頤,儒家經典《易經》云:「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意思是平時要注重修養人格,淡泊寧靜,才能自求多福。後來又因思念家鄉又改為「敬亭山房」。再後來他的兒子姜實節又把「頤圃」改為「藝圃」。姜埰居「頤圃」後,不聞窗外世事,身披僧衣,超塵脫俗,時而著書立說,時而以文會客,時而教學授徒,直至終老。
萊陽:直言敢諫的姜埰
姜埰曾經滿腔熱血地想為國家干一番事業,沒想到遇到一個昏庸的皇帝,又有奸臣擋路,又逢國家滅亡,自己的所有理想全都成了泡影。康熙年間,畫聖王石谷應姜埰之子姜實節之邀,繪製《藝圃圖》,此後汪琬、劉統勛、沈德潛、嵇璜等十餘人為此畫題跋,可見姜埰的高風亮節對後世的巨大影響。
如今,「藝圃」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絡繹不絕的遊客都來欣賞這裡的風景,可曾知道往日主人的悲涼人生和崇高氣節?
萊陽:直言敢諫的姜埰 - 資訊咖 https://bit.ly/3fYfx1Q


山東萊陽人,字如須,號佇石山人,復社成員。給事中姜埰之弟。
      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任行人,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其人慷慨激發,有澄清當世之志。初入官署,見題名碑有逆臣阮大鋮、崔呈秀之名,說:「這兩人怎麼可以與眾多正人君子同列呢?」,請求有司削去他們的名字,隨後獲得皇帝批准。
      後姜埰因直言得罪,姜垓為之多方奔走,然姜埰仍受杖於午門,幾乎氣絕,姜垓親口含尿餵之才甦醒。南明朝成立後,阮大鋮挾舊怨欲殺姜垓,姜垓改名換姓,隱跡山中,才得以倖免。後與兄寓居蘇州,以詩歌抒寫破國亡家之痛,年四十而卒。姜埰姜垓兄弟為後人同祀於蘇州虎丘。


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


姜垓歷史詞典解釋:
【生卒】:1614—1653
明末清初山東萊陽人,字如須。 姜歌詞弟。 崇禎十三年進士,授行人。 兄歌詞以建言觸帝怒下獄,垓盡力營護。 又見署中題名碑有崔呈秀、阮大铖姓名,拜疏請去之。 去官後居蘇州。 弘光朝時阮大铖得志,欲殺之。 乃變姓名走寧波,國亡,還吳中卒。 門人私谥貞文先生。 有《筼筜集》。
詞語分解:
姜的字典解釋姜 ā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莖黃色,味辣,可供調味用,亦可入藥:生薑。 薑湯。 姓。 筆劃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垓的字典解釋垓 ā 荒遠之地,一方廣大區域:垓個人的國家(極遠的地方)。 "天子居九垓之田"。 垓極(荒遠之外)。 界限:垓Label(邊界)。 重(巒 )垠累(噄 )垓(重重的限制)。 古代數名,指一萬萬。 古同"衕民",層,階層。
歷史人物推薦:夏侯碎金
唐滑州鄭州城人。 劉寂妻。 父失明,求與夫絕,歸侍父疾。 五年父亡,居喪哀毀,被發徒跣,負土作塚,廬其左。 寒不衣棉,日一食者三年。 詔旌門閭。


姜垓
《吳郡名賢圖傳讚》之姜貞文像
大明行人司行人
籍貫    山東萊陽縣
族裔    漢族
字型大小    字如須,號佇石山人
出生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
逝世    明永歷七年(清順治十年,1653年)
親屬    (兄)姜歌詞
出身
崇禎十三年庚辰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流覽堂殘稿》
姜垓(1614年-1653年),字如須,號佇石山人。 明末官員,官至行人司行人。 山東萊陽縣人。
生平
姜瀉里之子,姜海軍之弟。 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士,官行人,曾上書請求《題名碑》的阮大鋮名字。 方以智以"畏辭"諷誡姜垓。 弘光年間,阮大鋮得勢,欲殺之,姜垓逃到寧波,後隱居蘇州,與徐枋友善。 卒葬西山之竺塢。 私谥貞文先生。
著作
著有《流覽堂殘稿》六卷。


姜氏世家
姜氏世家在城南5公里處的姜家莊村。其先祖姜淮為邑內豪富,以捐銀獲封懷遠將軍。明末,姜堔、姜垓兄弟先後考中進士而發達,此後世代為書香門第。家族中的著名人物除姜堔兄弟倆外,後輩中名人還有畫家姜實節、畫家姜聞和進士姜晟。
在清代初期,以上這五大姓氏是萊陽公認的名門望族,這些姓氏在長期的發展繁衍過程中,各自形成了獨特的家族品格宋氏以文采勝,張氏以仁義勝,趙氏以敦厚勝,左氏以忠貞勝,姜氏以剛烈勝。至今,如果仔細觀察各姓氏中人,往往不失古風。
在明清兩代,萊陽堪稱世家的姓氏遠不止這五家,如: 王垿之王氏、初彭齡之初氏、周悅讓之周氏、李贊元之李氏、以及隋氏、孫氏、于氏、姜氏,宮氏,劉氏,蓋氏,咸氏等都稱世家。其中,王垿父子」一門三翰林"在清朝末年後來居上,蜚聲海內,因此清末又有"張趙左宋王"五大家之說。
萊陽五大世家:張趙左宋姜……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g0zipu

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

姜淮(明代作家,藏书家)_百度百科


 

山東萊陽姜山《登郡昌陽姜山于氏族譜》家譜/2013年12月重印、光緒二年續修的《登郡昌陽姜山于氏族譜》/字輩-古時人們會按照姓氏居住在一起,比如陳氏、王氏,在家族當中還會設置一個祠堂,用來祭祀先祖。在祠堂裡會修訂族譜,家族中的長輩會給後輩取字,後世的人就按照不同的輩分,取用不同的字,組成自己的名字。一般同一個輩分會用同一個字-為什麼要用字輩呢,因為一個家族族人眾多,字輩可以理清家族秩序,讓人一目了然一個家族中世代繁衍的脈絡、族人間的長幼尊卑等,字輩也是一種紐帶緊密聯繫家族族人,讓人更有歸屬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Microsoft Word - 01封面.doc (ntnu.edu.tw)

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

Microsoft Word - 01封面.doc (ntnu.edu.tw)

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


萊陽敦睦堂姜氏族譜原序
萊陽市姜氏家族世代文化望族。 始祖姜義由元朝末年自寧海州(今牟平)徙萊陽佔籍南門裡杏壇坊。 七世姜淮(1470-1540),殖德名於鄉,以御寇功拜懷遠將軍。 八世姜珙,字貢之,號韫石,例貢太學生。 九世姜良士(1553-1623)(姜嬰兒祖父),字汝循,號養吾,邑廩生,門人進士宋繼登。 私谥康惠先生。 原配趙氏,繼配招遠李氏,鳳陽府知府李楝長女,李楝孫李篤培庚戌會魁有文名,負清譽,以方正聞於世,姜所長人稱表伯。 姜瀉里(1583-1643),字爾岷,號漢州,邑廪生,累封征仕郎,禮科給事中,崇禎癸未守東城,清兵攻陷力戰死,恤贈光祿寺卿,谥忠肅,賜祭葬,事載《明史》。 配楊氏,揚州江都縣丞貢士楊希齊女。 生四子,長子姜圻貢生、仲子姜歌詞進士、三子薑垓進士、四子薑坡廩生。


姜炳璋(1707~1784)禹穴考,象山縣丹城人。 1754進士。 後任四川石泉(今北川)知縣。 到任之後,積極推動漢、羌文化交流,引入江南的稻作文明,對民眾施行道德教化,發展教育、文化事業,使得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社會風氣越來越淳樸,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愛戴。 撰有經史著作24種、185卷,其中《詩序廣義》、《讀左補義》收入《四庫全書》。真正讓姜炳璋載入北川史冊的,是他對本地"大禹"歷史文化的大力弘揚。 他通過查典籍,作了《石泉縣誌》《禹穴考》、《石紐歌》等文章,確認石泉(即北川)是大禹的降生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姜晟(1730年-1810年),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擢為光祿寺少卿,轉太僕寺。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出任江西按察使。 次年超擢刑部侍郎。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授湖北巡撫,任內為台灣戰事輸送軍餉。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因荊州江堤崩潰牽連,被褫革頂帶。 不久,又召授刑部侍郎。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出任湖南巡撫,任內善於治軍,圍剿盜匪。 嘉慶二年(1797年)兼署湖廣總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萊陽二姜先生/姜氏兩代五人(姜埰、姜垓、姜安節、姜實節、姜寓節)/姜埰購得「醉穎堂」(現蘇州藝圃前身)名「頤圃」,又名「敬亭山房」(公元1659年)園歸山東萊陽人姜采,更名頤圃,又稱敬亭山房,後復改名為藝圃/姜垓(1640年)進士/姜埰(姜歌詞)(1631年)進士/萊陽敦睦堂姜氏/萊陽姜氏一門忠孝記-崇禎/姜瀉里-生四子,長子姜圻貢生、仲子姜歌詞進士、三子姜垓進士、四子姜坡廩生-堪比楊家將忠烈/姜埰購得,修葺後改名“頤圃”。藝圃之名是姜之子姜實節姜安節所改。以明代遺民自主,不事清廷-終身不赴科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