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姜氏家族简介 https://bit.ly/3s5Dxm3
歷史發展
先秦時期,姜姓活動的地區主要是甘肅和山東。 炎帝生於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 姜姓的歷史在5000年以上,作為氏則始於齊國滅亡之後,至少也有2300年。
秦漢時,姜姓在河南靈寶的函谷關以東已經發展為大族,遂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三國和南北朝時,姜姓已經在秦川隴、魯皖蘇浙地區蔓延開來,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陝西和山東。
唐宋時期,姜姓進入閩粵地區。 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清朝時東北地區由於山東的移民和滿洲八旗的全面漢化以及漢姓的使用,東北地區姜姓發展迅猛。 清滿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體改姓為姜。
傳統文化
郡望
天水郡、廣漢郡
堂號
天水堂:湘陰姜氏【始祖:(後周)姜松年; 先祖:姜應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後裔、廣東、香港、臺灣等地姜姓
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
渭水堂:江蘇沭陽、福建。 山東郯城姜姓【始遷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自姑蘇遷徙】、合肥姜氏【始遷祖永貴,明洪武初自句容遷合肥東鄉浮槎山】。
渭濱堂:浙江淳安官川姜氏族。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莊,為漢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傳世,大被流芳。
敬義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南湘潭中湘姜興祿、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陽新、大冶、武漢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義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為孝友堂分支,為孝友堂分支,湖北華榮郭店姜姓
表海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漢黃陂姜家灣2500人,江蘇贛榆縣石橋鎮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石獅市姜厝姜姓,如今135戶,男丁300餘人。
敬睦堂:
敬勝堂:浙江餘姚、江西南昌
敬德堂: 浙江象山
三孝堂:湖南
森蔭堂:湖南寧鄉
森陽堂:
龍泰堂:
雲磬堂:湖南長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寧鄉【始遷祖:[後唐]姜德厚】
瀚靜堂: 河北 始遷祖浩,清道光間自河北鹽山縣姜家莊遷天津大沽口。
渭璜堂: 安徽安慶地區和湖北黃梅地區
寶璜堂:湖北湖北漢陽、打虎莊16莊、
崇本堂:浙江鄞縣姚江姜氏、鄞東梅墟姜氏、浙江慈溪 慈東青林姜氏
經草堂:東禪來經草堂,浙江黃岩,黃城姜氏
松柏堂:安徽桐城
餘慶堂:(余慶堂)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蘇丹陽滕村
龍砂支脈:余慶堂分支,江蘇江陰
敦本堂:江西南昌城塘姜氏、江西婺源姜氏、安徽池州姜氏
敦睦堂:山東萊陽姜氏
孰樂堂:湖南寧鄉
敦倫堂:湖南邵回
瀚靜堂:始遷祖:(清)姜浩 清道光間自河北鹽山縣姜家莊遷天津大沽口
致遠堂:昌邑姜氏
享典堂(惇典堂):浙江金華姜氏
貽安堂:凰林姜氏
聚儀堂:浙江省龍泉市城北鄉,字輩"洪、昌、乾"
東海堂:山東
仁德堂 : 山東煙台福山肖家溝,始遷祖姜苛....
忠儀堂:山東
貴三堂:清朝年間,姜洪令、姜申令、姜玉令帶領姜貴春、姜貴林、姜貴芝,在遼寧莊河縣鼓山溝,開辦的以抬錢生意為主。 后因槍支官司和經營不善而關閉。
善慶堂(善慶堂)開陽姜氏
獲勝堂(獲勝堂)
養拙堂 山東峄縣姜氏 始祖薑壘於清乾隆年間由滕縣遷入 700人 (現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堂號系清鹹豐帝所賜)
璜瑛堂 湖北棗陽,明代從江西遷移到棗陽
自從支堂:山東海陽,始遷祖:[元]姜朝陽,字桐臣,元時自海陽豬灣村遷居同邑槐樹底。
壽世堂:浙江江山文溪姜氏,始遷祖:[宋]姜嶼; 先祖:[宋]姜璿。 以及潭源姜氏、嘉湖姜氏
飛熊堂:先祖:姜東道; 先祖:姜東述; 先祖:姜東遐
敘倫堂:浙江蘭溪澤口姜氏,始祖:(明)姜文二。
樂顏堂:延令姜氏【始祖英四,原籍江西南昌之沙湖,明嘉靖時,其子真九[明]、先三[明],遷居當塗洪山,真九之子后歸南昌,先三子孫落籍當塗,清初,其後裔再徙泰興】
追遠堂:江蘇武進西林姜氏【始遷祖宗揚,譜稱明永樂初自瀨水(或雲雲陽)遷武進西林】
魯文盛堂:湖南嶽陽巴陵姜姓【始祖松年,北宋初人。 始遷祖十三世孫時升,宋嘉定間由江西分寧縣陂山遷巴陵一都梅田】。
家譜文獻
漣源上林姜姓六修族譜二十九卷,首四卷,(民國)姜鼎卿纂修,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北青縣南左所姜姓續修家譜上、下卷,(清)姜克昌續修,清鹹豐四年(西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天津姜姓家譜六卷,(民國)姜寶堃重修,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天津石印本六冊。 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泰州維陽泰州姜姓重修族譜四卷,(清)徐錫思纂修,姜時財主修,清光緒十九年(西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浙江蘭溪東溪姜姓宗譜四卷,(民國)姜煥文重纂,民國二十四年(西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水亭鄉姜坡村。
浙江蘭溪姜姓宗譜十三卷,(民國)水鏈重纂,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水亭鄉西姜村。
浙江蘭溪風林姜姓家譜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七年(西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高潮鄉皂洞口村。
浙江常山姜姓宗譜不分卷,(清)錢登雲六修,清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青石鄉橋亭村扁柏樹底。
浙江常山定陽姜姓宗譜二卷,(民國)姜學翁、姜連鴻重修,民國二十八年(西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青石鄉橋亭村扁柏樹底。
浙江常山姜姓宗譜十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一年(西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輝埠鎮大埂村。
浙江常山南洲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首二卷。 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新昌鄉彤坑村。
浙江黃岩黃城姜姓家譜六卷,(清)姜丹書纂,姜景華續增,清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東禪來經草堂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
山東萊陽姜姓族譜十一卷,(清)姜柱等增修,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山東萊陽南古城姜姓家乘,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山東金鄉姜姓家乘二卷,(明)李建中纂,清康熙五十六年(西元1717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山東省金鄉縣卜集鄉大姜村。
山東煙台通伸村姜姓族譜不分卷,(民國)姜世我省編輯編次,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年)石印本。 現被收藏在山東省煙台市圖書館。
姜姓家譜不分卷,(清)姜國璜纂修,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龍砂姜姓宗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姜繼宗纂修,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年)懷此山房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天水郡姜姓宗譜十五卷,首二卷,(民國)姜佑駑等續修,民國二十五年(西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太湖姜姓宗譜十五卷,首二卷,(民國)姜蔭森等纂修,民國三年(西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丹陽騰村姜姓族譜四十八卷
,(民國)姜可生總纂,民國三十八年(西元1949年)余慶堂鉛印本四十八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丹陽《滕村姜姓族譜四十八卷,(清)姜榮銓纂修,清光緒五年(西元1879年)余慶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一卷、第六卷上冊,第四十五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丹陽騰村姜姓族譜四十八卷
,(清)姜定保纂,清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余慶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五卷、第六卷下冊、第十一卷、第十四卷、第十六卷上、中冊、第二十二~二十三卷、第三十一~三十二卷、第四十三~四十八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山嘉湖姜姓宗譜,(民國)姜宗義等纂修,民國二十八年(西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冊,今僅存第一~二卷、第十五~三十三卷、第三十七卷、第三十九~四十三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山嘉湖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九冊,今僅存第二~三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下冊、第三十四卷、第三十六~三十七卷、第三十九卷、第四十一卷、第四十三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山潭源姜姓宗譜十八卷,(清)姜翟南等纂修,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今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一卷、第十三卷、第十六~十八卷。
江山潭源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十二年(西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今僅存第四~九卷、第十一~十九卷、第二十二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山麗川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十八年(西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十二~十三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武進西林姜姓家乘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國)姜浚泉等纂修,民國十年(西元1921年)追遠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長沙姜姓合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森陰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今僅存第一卷之一冊、第八卷,第二十六卷、第二十九卷、第三十三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金華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享典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六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泰興延令姜姓重修宗譜,(清)姜一彰主修,李青遷纂輯,清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年)樂顏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山東萊陽姜姓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七~二十一卷。
湖南湘陰姜姓族譜五卷,首一卷,(清)姜獄生等纂修,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卷、卷首。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湘陰姜姓族譜五卷,首一卷,(清)姜獄生等纂修,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卷首。
湖南湘潭中湘姜姓續修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敬義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三~四、六~七、十三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遂安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清康熙年間刻本三冊,今僅存第二卷、第十六~十九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二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遂安渭川姜姓宗譜十一卷,首一卷,(清)姜名幸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八年(西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一卷、卷首。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遂安姜姓宗譜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姜名凰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今僅存第一~八卷、第十卷、第十三~十四卷、第二十二卷、卷首、卷末。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遂安姜姓宗譜,(清)姜學昭等纂修,清鹹豐七年(西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今僅存第七卷、第十卷、第十二~十四卷、第二十二卷、捲末。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遂安新定渭川姜姓宗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姜修廣等纂修,民國五年(西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今僅存第一~七卷、第九~十二卷、卷首、卷末。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遂安城西芮坂姜姓族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姜寶書等纂修,民國十二年(西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遂昌昌坪姜姓家譜三卷,著者待考,民國十二年(西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鄞縣鄞東姜姓宗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陳軍鵬等纂,民國十八年(西元1929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凰林姜姓宗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間貽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寧鄉姜姓十修族譜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姜柳堂等修輯,清光緒二十三年(西元1897年)雲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七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余姚姜姓世譜十集,(清)姜聯福等纂,清鹹豐四年(西元1854年)餘姚敬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姜姓家乘,著者待考,清朝末年(西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十一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姜姓族譜六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宗祠楹聯
四言通用聯
(1)望出廣漢;源自姜濱
(2)岐水世澤;四嶽家聲
全聯典指姜姓的源流和郡望。
炎農世澤;渭水家聲
全聯典指姜太公嘗垂釣於渭水之濱。
天水世澤;尚父家聲
全聯典指呂尚,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姓,俗稱"姜太公"。
平江保障;白石清歌
上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明州人姜浩,字浩然,有節操,以承信郎臨平江稅務。 建炎年間,金兵攻平江,他率軍民極力抵禦。 下聯典指南宋南宋朝時期的詞人、音樂家姜夔,字堯章,因與白石洞天為鄰,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人,寓居武康。 一生未做官,往來於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客交遊。 工詩,詞尤其出名,又精通音樂。 詞重格律,音節優美,多為寫景詠物及記述客游之作,詞集《白石道人歌曲》中,自度曲註有旁譜,琴曲《古怨》中並註明指法,為詞與樂譜的合集,又著有《白石道人詩集》、《詩說》、《續書譜》等。
孝征躍鯉;跡溷牧羊
上聯典指東漢南宋朝時期的廣漢人姜詩,侍奉母親極孝,其母愛吃魚,據說有一天,房前忽然湧出泉水,每日清晨從中躍出一對鯉魚。 後官江陽縣令。 下聯典指十六國時期前秦冀北人姜宇,字子居,少年時為孤兒,家庭貧苦,為人牧羊,晚上則整夜讀書。 苻堅為帝時,他官至京兆尹、禦史中丞。
五言通用聯
楚佩分嬃女;班捍續大家
全聯典指清南宋朝時期的女書畫家姜宜,字五峰,如皋人。 善墨蘭及竹石,工詩。 嘗題其弟恭壽畫蘭雲:「楚佩分嬃女,班香續大家」。。
六韜能破敵;一榜可封神
上聯典指周朝開國國師姜子牙,又稱姜(呂)望、姜(呂)尚,字子牙,原姓姜,周人稱之為師尚父或太公望,為周初軍事家、謀略家。 青年時曾在商都朝歌為吏,後投奔西周,得周文王姬昌的賞識。 他根據當時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為姬昌提出了逐步翦商增強自己實力,先求改變力量對比、然後伺機進行決戰的謀略方案。 經過姬昌施行,終於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為滅商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周文王逝世后,他繼續輔佐其子周武王姬發,進一步削弱商的實力,並最終指揮周軍在牧野之戰中一舉滅商。 西周建立后,因功受封於齊。 他舉賢尚功,因俗而治;重視工商和軍隊建設,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奠定了齊數百年的大國地位。 《六韜》雖題為呂望所作,實際上當成書於戰國中後期,但不排除其中反映了呂尚的某些軍事思想。 其真實作者已不可考。 下聯典指民間傳說"姜太公封神",封來封去,到最後卻忘記了封賞自己,便只好補封自己為泰山石敢當。 姜太公在唐宋時期曾被奉為武成王,與文宣王孔聖,一武一文;明朝以後,雖然關羽成為武聖,姜太公在民間仍很有影響,傳說故事很多,巳有"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之說。 把石敢當說成是姜太公的化身,正在於渲染石敢當辟邪的民俗信仰。
七言通用聯
八旬丞相興大業;七歲翰林顯奇才
上聯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領姜尚,字子牙。 曾在崑崙學道,後奉師命輔佐周室。 年八旬餘,釣渭水邊為周文王訪得,拜為丞相。 后又助周武王完成興周大業。 下聯典指明南宋朝時期的書畫家姜立綱,字廷憲,永嘉人。 七歲能書,命為翰林秀才。 天順中以法書行於天下,稱姜字。 日本國門高十三丈遣使求匾,立綱書之。 日本使者曰:「此中國惠我至寶也。 ”
匾贈東瀛稱國寶;畫成牡丹索酒資
上聯典指明南宋朝時期的書畫家姜立綱,字廷憲,永嘉人。 曾書匾贈日使者,使者曰:「此中國惠我至寶也。 "下聯典指清南宋朝時期的畫家薑思周,字周臣,錢塘人。 擅畫牡丹,鉤勒、設色俱佳。 嗜酒,醉後逞筆,所作不輕易與人。 曾急作一、二幅,付裝潢人郭華陽而索其酒資。
壯志未能吞司馬;大業無惭繼卧龍
此聯為四川省劍閣縣姜維墓聯。 其墓原在劍門關口,后因修川陝公路遷於缽孟寺路灣。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出郊祀禖,帝妃履武;永巷待罪,周後稱賢
上聯典指姜嫄於郊外踏著巨人的足跡有著名的最年生後稷。 下聯典指周宣王姜姓脫簪珥待罪於永港,感宣勤理朝政。
德衍有餘流長源遠昭日月;厚道無限光前裕後啟後昆
全聯典指唐朝禦史姜流光大墓牌樓對聯。 姜流光,字德厚,寧鄉黃材姜姓初祖。
大孝神是指特林,幻奇靈於躍鯉;孤忠天植,纘茂績於伏龍
上聯典指東漢南宋朝時期的孝子姜詩(廣漢人)的典故。 下聯典指三國時期蜀漢大將姜維,字伯約,天水人(今甘肅天水),本是魏將,后投奔諸葛亮,受到重用,任征西將軍。 諸葛亮逝世後,魏軍攻蜀,他死守劍閣,蜀主劉禪降魏,他被迫假降,卧薪嘗膽,一直準備反魏復蜀,因事敗被殺,功敗垂成。 "纘",謂繼承。 "伏龍",即臥龍,指諸葛亮。
雁序情孚,表敦倫於同被;鷹揚望重,兆匡世於釣璜
上聯典指漢南宋朝時期名人姜伯淮的事典。 下聯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領姜尚,字子牙。
冠世文章,健羨登瀛學士;超群智勇,榮拜征西將軍
此聯為姜姓宗祠聯:上聯典指宋南宋朝時期的文學家姜文達,為"十八學士"之一。 下聯典指三國蜀將姜維有智有勇事典。
天序有倫,自昔一衾常棣樂;水源在渭,於今遠派竹林春
此聯為臺灣省新竹縣北埔鄉姜姓家廟聯:上聯說東漢南宋朝時期的廣戚人姜肱,字伯淮,與兩個弟弟仲海、季江相友愛,常常同蓋一床被子而眠。 姜肱通五經,又懂星緯之學,朝中徵召,他不去。 桓帝曾派畫工繪他的圖像,他用被子蒙著頭,說有病怕見風。 中常侍曹節要徵他任太守,他竟遁逃至海邊,多年才回家。 常棣,《詩經·小雅》篇名,是宴請兄弟的詩,後用來比喻兄弟。 下聯說姜姓起源於渭水的支流薑水,而本支薑姓則遷到了臺灣省新竹縣。
字輩排行
唐朝姜公輔主修姜氏統總譜合大成派字輩:「世運承先澤光華繼後如家國文明遠廷賢任爾思一邦登政仕永紹吉人圖三伯從公久天壁可為謨子能輝前志兆泰俊良儲」。。
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起姜姓統一字輩:「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勳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注:以炎帝第一百八十九世為"孝"字輩開始續延。
姜姓名人
古代
最早的是西周時的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姜子牙(本名呂尚,姜姓呂氏)。 後裔姜小白(齊桓公,姜姓呂氏)為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南征北戰,樹立霸主威望。 此後,歷代不乏傑出人物。 東漢彭城廣戚人、隱士姜肱,史書稱其"家世名族",他不僅學問高,而且與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兄弟相互友愛,常同被而眠,後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愛。 東漢還有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其後發展成為姜氏較為繁盛的一支。
三國時有天水郡冀縣人、蜀漢著名軍事家、軍事統帥姜維;
唐代有兩位薑姓宰相,除祖籍甘肅蘭州的左相姜公輔外,還有唐高宗時宰相姜恪;
南宋有饒州鄱陽人、著名詞人兼音樂家姜夔;
南宋還有濠州人、抗元名將姜才;
明代有里安人、書畫家姜立綱;
清代有江蘇揚州人、書畫家姜彭,浙江慈溪人、文學家姜宸英,曾參與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廠衛"之害,善工書法,能詩文,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
如皋人、女書畫家姜宜,善墨蘭及竹石,工詩;錢塘人、畫家薑思周,擅長牡丹,鉤勒、設色俱絕。 嗜酒,醉後逞筆;象山人、乾隆進士姜炳璋,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稱;
安徽亳縣人、清軍將領姜桂題;
近現代及當代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原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長姜恩柱。
近現代有皖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姜鏡堂。
畫家、「江山行」畫家組主持畫家、國畫家姜東;
國學大師、楚辭學、敦煌學、語言音韻學、歷史文獻學家、教育家姜亮夫;
數學教育家、南開大學數學系的創始人姜立夫;
浙江蒼南人、數學家、拓撲學家姜伯駒;
祖籍山東煙台的國家特一級演員,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
祖籍河南郟縣的易學家、中國國學文化研究會會長姜智元;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生態學家姜春雲;
瀋陽市政府副市長,民進遼寧省副主委姜軍
第二十三屆全國學聯副主席姜風鳴
中國大陸演員、導演、編劇姜文
綿陽微電影協會榮譽主席姜聯
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姜增偉。
研究考證
經考證,從姜尚起到如今,歷史上共有102個氏都是從姜姓繁衍而來,有的姓氏還有別的起源,但是姜姓卻是他們最初或最重要的起源。 其中包括呂姓、許姓、章姓、謝姓、齊姓、高姓、國姓、雷姓、易姓、方姓、文姓、申姓、盧姓、柴姓、慶姓、賀姓、紀姓、丘姓、薄姓、賴姓、蓋姓、丁姓、查姓、封姓、邱姓、崔姓、駱姓、左姓、充姓、酈姓、逄姓、連姓、向姓、谷姓、聶姓、尚姓、焦姓、柯姓、饒姓、景姓、浦姓、厲姓、強姓、斜姓、晏姓、檀姓等64個單字姓氏和淳於 、東郭、高堂、子雅、雍門、申屠、公牛姓等38個複姓。
如果自炎帝算起的話,姜姓的分支姓氏則達到247個。
【百家姓】姜氏家族简介--百家姓--刘氏靠谱平台 https://bit.ly/3s5Dxm3

2021-04-11_103021

姜姓源流/世居天水(今屬甘肅),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齊國,創建始祖是呂尚。史書記載說:“呂尚,姓姜名牙。”呂尚,既為神農氏的後裔(又名姜太公、姜子牙)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21-04-11_110023

姜氏渊源 - 百家姓 - 安世代_全球华人溯源祭祖服务平台 https://bit.ly/2OCC6Oq
姜姓是上古八大姓氏之一。 "姜"字本義為馴順的女子,在古代姜與美是一樣的。 姜從造字本意來看,是指像羊一般溫順的女性。 許慎《說文解字》中"姜"的釋義為:「神農居薑水以為姓。 從女,羊聲。 "姜字從羊從女,"羊"意為"馴順"。 "羊"與"女"聯合起來表示"馴順的女子"。 羌為姜姓人圖騰像,姜姓是炎帝族以羊圖騰得姓,是母系社會的姓,是最古老的姓。 姜姓始自伏羲,羲從義,義從羊,是馴化羊而得姓。 姜上羊下母,合為姜姓圖騰。 姜姓的古老,有近5000年的悠久歷史,姜姓源自炎帝神農氏,因炎帝生於姜水(今陝西岐山縣),故以姜為姓。 姜姓在宋版《百家姓》排第三十二位,現今人口約四百三十萬,排五十四位,臺灣排名第八十二位。 據考證,從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太公起到現在,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和淳於、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複姓。
姜氏圖騰
【釋義】姜,是一種家畜的名稱。 在甲骨文中,"姜"與"羌"構形相仿,都是與羊有關的特殊字。
姜氏渊源
姓氏由來
【得姓始祖】
炎帝:姓伊耆,也姓姜; 氏:烈山氏; 號神農。 姜水之岸(今陝西省寶雞市境內)。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 黃帝以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陝西寶雞清姜河)成。 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 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嶽始祖伯夷,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今河南省南陽縣西),建立呂國,再次被賜以祖姓,以續炎帝的香火。 春秋時的齊國,其創立者是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 在呂齊兩國被滅亡后,其子孫都有以姜為姓的,他們尊炎帝為姜姓的得姓始祖。
姜太公: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或姜尚。 生於西元前1156,死於西元前1017年,壽至139歲,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 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 后輔佐周武王滅商。 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 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姜太公也被尊為姜姓的受姓始祖。
  各支始祖
姜干保:宋進士,青嚴公八世孫,字福生,由臨海遷婺源,配朱氏,生二子:姜興敬、姜伯敬。
姓氏衍生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烈山氏,出自炎帝神農氏出生地薑水,屬於以居邑名為姓。
據史籍《姓纂》上記載說:"炎帝生於姜水,因氏焉,生太公,封齊,為田和所滅,子孫分散,後為姜姓,因天水上廛縣,漢初以豪族徙關中,遂居天水。 "根據史籍《水經渭水注》的解釋,是"岐水東逕姜姓城,南為薑水",也就是岐水的一部分稱為薑水。 至於岐水,則在今陝西省的岐山縣西面,作為"三皇"之一的神農氏炎帝出生於陝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即以姜為姓,子孫世代相傳。 又據史籍《元和姓纂》中記載,炎帝神農氏,因生於姜水(今陝西岐山),而以姜為姓。 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即呂尚,齊國的建立者,因輔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於呂,所以才從封地為姓。 戰國時期,姜姓齊國被田和所滅,呂尚的後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呂姓者,也有姓姜姓者。
姜姓與姬姓、媙姓等二十個古姓均起源於西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是中國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與姜姓同為神農氏後裔的還有齊氏、甫申氏、呂姓、紀姓、許姓、向姓等姓氏。
姜姓族人共尊炎帝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桓氏,出自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屬於以帝王賜姓改姓為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唐朝上元時期,有桓氏者改為姜姓。 如東漢經學大師桓榮的後裔桓庭昌,在唐朝高宗李治上元二年(西元675年)為大司徒,准制改為姜姓,其子孫後代世代稱姜姓至今。
  源流三
源於女真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姜佳氏,滿語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杏山(今遼寧錦州南部)地區,隸屬正黃旗滿洲。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西元1644年),姜佳氏部落隨清軍入關,清康熙二十六年(西元1687年),其族第三世祖姜佳·哈什太、爵瑚圖、胡什布三人奉命調駐奉天(今遼寧瀋陽),后調丹東鳳凰城南老虎洞一帶駐防。 其後代改取原姓氏的首字諧音漢字為姓氏,稱姜姓,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各民族變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宋書·吐谷渾傳》記載,宋朝時期,西南地區有羌族人改漢姓姜姓。
今侗族、瑤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羅斯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姜姓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糜羈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姜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佈
【遷徙分佈】
遷徙
姜姓,自夏商以來,分為齊、許、申、甫四國,世有顯諸侯,其居戎狄者為姜戎氏,系古戎人一支,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逐漸東移入陝,西元前638年為秦國所迫,被迫遷至晉南。 幾千年前炎帝出生的薑水,為中國眾多姓氏的發源地,而姜姓得姓則是在今河南南陽一帶。
姜尚建立的齊國,表明姜姓又發源於山東淄博一帶,田和滅齊后,姜子牙的後代子孫散居各地。
漢朝初期,居住在河南、山東的姜姓發展為關東大族,當時劉邦採納了婁敬的建議,遷六國貴族後裔的關東豪族於關中,姜姓因此被迫徙關中,遂居天水,此際,姜姓還有播遷於江蘇、四川等地者。
東漢末及三國時期,有姜維盛於甘肅天水,姜肱盛於江蘇沛縣,天水一支的姜詩盛於廣漢(今四川謝洪),姜維降蜀後,其後裔多移居川地。
兩晉南北朝時期,有姜姓為避戰亂而從中原徙居江南各地。 但由於天水遠隔中原,故歷千餘年長盛不衰,代有顯官。
至唐朝時期,天水仍是姜姓的發展繁衍中心,並從中派生出九真(今廣西、越南清化一帶)姜姓,此支薑姓系天水分支,出自唐舒州刺史姜神翊。 姜神翊嫡孫姜公輔在唐德宗時任宰相,后貶為泉州刺史,當是姜姓最早入閩者。
有資料表明,唐宋時期姜姓還分佈於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東及廣東瓊山。
明朝洪武年間,姜世良先遷至福建泉州龍溪縣紅豆鄉,並於此發跡,其後世子孫又有由此移居於廣東陸豐鹽墩鄉,在廣東繼續繁榮滋長。 明、清時期今山西、陝西、貴州、湖南、福建、湖北等省也有姜姓的聚居點。
女真族姜佳氏部族的姜姓後裔散居於遼寧丹東東溝合隆、鳳城草河、寬甸古樓子、楊木川等地。 姜世良的十一世孫姜朝鳳於清乾隆二年(西元1737年)移居臺灣,此期間姜姓紛紛向中國南部閩、粵地區遷徙,而渡海到臺灣者又以來自粵籍居多。 當然也不乏移居海外者。
分佈
宋朝時期,姜姓大約有1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一十位以後。 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浙江、河南、廣東,這四省姜姓大約佔姜姓總人口的80%,其次分佈於山西、安徽、江西、江蘇等省。 山東為姜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姜姓總人口的43%。 全國形成豫、蘇浙、廣東三大塊姜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姜姓大約有2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7%,為明朝第七十九位姓氏。 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姜姓人口增長遠遠超過全國人口增長速度。 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山東、江蘇,這三省姜姓大約佔姜姓總人口的58%,其次分佈於陝西、福建、江西,這三省的姜姓又集中了19%。 浙江省的姜姓人口約占姜姓總人口的26%,為姜姓第一大省。 全國的姜姓人口流動從北向東南遷移,姜姓中心由北向東南漂移,全國形成了浙蘇、山東兩大塊姜姓聚集中心。
當代姜姓的人口約430多萬,為全國第54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 從明朝至今姜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姜姓人口呈直線上升的態勢。 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遼寧、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六省大約占姜姓總人口的57%。 其次分佈於江蘇、安徽、湖南、河北、浙江,這五省的姜姓又集中了22%。 山東是姜姓第一大省,約佔姜姓總人口的11%。 全國形成了東部魯豫、東北三省兩塊姜姓聚集地區。 在600年期間,姜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西部的回遷十分強勁,而且向東北的移民成為重要的流向。
姜姓目前主要分佈在東北三省、內蒙古東部、山東東部,姜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88%以上,中心地區可達2.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3.7%,居住了大約43%的姜姓人群。 在山東大部、河北東部、京津、豫鄂大部、皖蘇浙、湘贛閩北部、廣西北段、貴州、四川西部、重慶東南、甘肅西南、青海東南,姜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佈比例在0.29%—0.58%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8.9%,居住了大約35%的姜姓人群。
【入閩遷徙】
姜姓,自夏商以來,分為齊、許、申、甫四國,世有顯諸侯,其居戎狄者為姜戎氏,系古戎人一支,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逐漸東移入陝,西元前六三八年,為秦所迫,遷至晉南,屬於晉國。 幾千年前炎帝出生的薑水,為中國眾多姓氏的發源地,而姜姓得姓則是在今河南南陽一帶。 姜尚建立的齊國,表明姜姓又發源於山東淄博一帶,田和滅齊后,姜子牙的後代子孫散居各地。 漢初,居住在河南、山東的姜姓發展為關東大族,時劉邦採納婁敬建議,遷六國貴族後裔的關東豪族於關中,姜姓被迫徙關中,遂居天水,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 此際,姜姓還有播遷於江蘇、四川等地者。 東漢末及三國,有姜維盛於甘肅天水,姜肱盛於江蘇沛縣,天水一支的姜詩盛於廣漢(今四川謝洪南),姜維降蜀後,其後裔居川。 兩晉南北朝時期,有姜姓為避戰亂而從中原徙居江南各地。 但由於天水遠隔中原,故歷千餘年長盛不衰,代有顯官,直至唐代,天水仍是姜姓的發展繁衍中心,並從中派生出九真(今廣西、越南清化省清化一帶)姜姓,此支姜姓系天水分支,出自唐舒州刺史姜神翊。 有資料表明,唐宋時期姜姓還分佈於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東及廣東瓊山。 明、清時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陝西、湖南、貴州、湖北等地。
1、天水姜維後裔,乃唐舒州刺史姜神翊的先人。 姜神翊嫡孫姜公輔在唐德宗時任宰相,后貶為泉州刺史,當是姜姓最早入閩者。 神翊後裔,為保血脈,繼續遠遷蠻荒之地,發展成中派天水分支—九真薑姓,因其族人仕途而南移福建,后沿海岸線西遷廣西。 姜公輔後裔姜勝從泉州遷居福州侯官七星井。 元末,因避兵寇擄掠,姜勝又舉家隱居閩清縣十四都杏坑底。 明洪武元年(1368年),姜勝之子姜熙和從閩清遷居尤溪二十三都龍漈(今中仙西華)。 姜勝的第三世孫姜九有4個兒子:長子姜崇光、次子姜崇旺、第三子姜崇興、第四子姜崇良。 4個兒子有一支從龍漈遷居梅列(今梅列區列東)。 姜崇光的次子姜國通生二子:長子姜永成、次子姜永壽。 明弘治元年(1488年),姜永成從龍漈遷居尤溪十八都龍口(今尤溪溪尾鄉高山村林口),為溪尾龍口姜姓開基始祖。 後來溪尾龍口姜姓分衍為林口、華蘭、埔寧、九峰等支系。 明弘治五年,姜永壽從尤溪溪尾高山龍口移居尤溪十八都華蘭溪(今西濱鎮華蘭村)林口坑,為華蘭姜氏大宗始祖,郡號"天水"。 西濱姜姓,主要分佈華蘭村的大石、上下新厝、高厝兜院頭隔、領尾等地。
2、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元昌公攜子一郎公從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遷到歸化(今明溪)磚壇溪; 宋宣和元年(1119年),一郎公之孫九郎公姜九從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遷到歸化磚壇溪; 次年,他遷徙永安貢川熊荊山(今貢川鎮張荊村)定居,為永安姜姓開基始祖。
明萬曆年間的《杭川姜氏世譜》載,上杭姜氏始祖薑千三郎原居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今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永和鄉,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千三郎曾孫萬一郎,因任汀州府 上杭縣金豐里巡檢,見上杭白砂裡長嶺下(今白砂鎮長錦村)山青水秀,就率全家定居彼處,並將曾祖父千三郎夫婦、祖父辛一郎夫婦金骸從原住地遷葬於白砂,尊曾祖父為入杭一世祖。 後裔遷長汀縣古城,永定縣撫市,上杭縣蛟洋及浙江等地。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姜九從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遷到歸化(今明溪)磚壇溪; 次年,他又遷徙永安貢川熊荊山(今貢川鎮張荊村)定居,為永安姜姓開基始祖。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姜念五郎定居汀州府歸化縣之貢川(今永安市貢川鎮),裔孫姜旺郎遷汀州府寧化縣鋪頭崗。
南宋初期,永安姜姓的姜十二郎的後代遷居明溪、將樂、寧化、建寧、泰寧等地。 十三郎後裔分佈在永安、三明、沙縣、尤溪、大田、安溪縣、漳平、福州北門等地。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永安姜姓的姜宗二遷居明溪。 (見永安貢川《姜氏族譜》)另據寧化安樂(陳坊)《姜氏族譜》載:明洪武年間,姜福二的兒子姜念五遷居閩汀歸邑之貢川(今永安市貢川鎮)。 傳至姜壽福遷徙至歸邑胡坊(今明溪胡坊)磚團坑。 姜壽福有3個兒子; 長子姜官慶留居故地; 次子姜官壽的裔孫姜旺遷居寧邑(今寧化縣)鋪頭崗; 第三子姜官九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從歸邑(今明溪縣)遷徙至寧化新村裡(今寧化安樂鄉)陳坊,為陳坊姜姓的開基始祖。
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姜苗三從沙縣二十一都焦山遷居尤溪聯合鄉十一都(今惠州村); 下傳三代後遷徙至聯合聯南村定居,為聯合姜姓開基始祖。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龍口姜姓第三世孫姜仙泰、姜仙起、姜仙椿、姜仙郎等尤溪小寧長嶺圳(今埔寧村)。 明萬曆八年(1580年),又有姜仙良、姜仙理遷居尤溪小寧近德兜。 埔寧村長嶺圳姜姓現主要分佈在埔寧村、尤溪縣城關等地。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龍口姜姓九世孫姜正霭、姜正系又遷居尤溪溪尾九峰山仙僚(今九峰村)。 九峰姜姓分佈於上洋(上九峰)、下洋(下九峰)。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又有永安姜姓的姜宗四遷居沙縣。 據永安貢《姜氏族譜》載,從南宋初期開始,永安姜姓族人陸續遷徙至三明地區各地,如姜丙六(姜丙十)遷居大田縣; 姜丙四後裔遷居尤溪縣; 姜福二遷居三元區的忠山; 姜向盛、姜正英遷居明溪胡坊; 姜宗紹、姜佛金遷居明溪岩浒、十六都岩后前莊; 姜德永遷居明溪縣吉口(今三元區吉區); 姜宗一遷居明溪廖坑; 姜宗三遷居三元區莘口鎮龍安發龍峰; 姜眉四遷居明溪桃枝坑; 姜世德遷居三元區莘口鎮沙陽; 姜宗一遷居永安貢川的雙峰村; 姜勝四遷居沙縣的洋口; 姜振燾遷居三元區岩前鎮的白葉坑。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永安姜氏的姜宗二遷居明溪。 (見永安貢川《姜氏族譜》)另據寧化安樂(陳坊)《姜氏族譜》載:明洪武年間,姜福二的兒子姜念五遷居閩汀歸邑之貢川(今永安市貢川鎮)。 傳至姜壽福遷徙至歸邑胡坊(今明溪胡坊)磚團坑。 姜壽福有3個兒子; 長子姜官慶留居故地; 次子姜官壽的裔孫姜旺遷居寧邑(今寧化縣)鋪頭崗; 第三子姜官九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從歸邑(今明溪縣)遷徙至寧化新村裡(今寧化安樂鄉)陳坊,為陳坊姜氏的開基始祖。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又有永安姜氏的姜宗四遷居沙縣。 據永安貢《姜氏族譜》載,從明代始,永安姜氏族人陸續遷徙至三明地區各地,如姜丙六遷居大田縣; 姜丙四後裔遷居尤溪縣; 姜福二遷居三元區的忠山; 姜向盛、姜正英遷居明溪胡坊; 姜宗紹、姜佛金、姜岩浒遷居明溪十六都岩后前莊; 姜德永遷居明溪縣吉口(今三元區吉區); 姜宗一遷居明溪廖坑; 姜宗三遷居三元區莘口鎮龍安發龍峰; 姜眉四遷居明溪桃枝坑; 姜世德遷居三元區莘口鎮沙陽; 姜貴一遷居永安貢川的雙峰村; 姜勝四遷居沙縣的洋口; 姜振燾遷居三元區岩前鎮的白葉坑。
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江西饒州的姜宣瓊遷居福建的寧化。 據寧化河龍(沙坪)《姜氏族譜》載:姜錦九的長子姜富瓊(字東溪),原居江右饒州府安仁縣崇德鄉十三都基湖社黃塘,於明隆慶年間徙居寧化縣招賢里(今寧化水茜鄉)張坊村,歷數年後又遷徙至潘家石祭。 明萬曆末年(1620年),姜富瓊的第三世孫姜延洪、姜延勝兄弟遷居永豐里沙坪村(今寧化河龍鄉),開基立業。 明崇禎九年(1636年),永安貢川鎮一支姜姓遷居尤溪八字橋鄉村頭村。 明末清初,姜全祿從沙縣的鎮頭遷居沙縣虯江的田坑村。
【播遷海內外】
據姜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姜世良遷至福建漳州龍溪縣紅豆村,並在此發跡。 其後代子孫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廣東陸豐鹽墩鄉,繼續繁榮發展。 此期姜姓紛紛向中國南部閩、粵遷徙,而渡海到臺灣者,又以來自閩粵籍居多。 當然不乏移居海外者。 後來姜世良11世孫於清乾隆年間由內地移居臺灣。 此後,閩、粵姜氏陸續有人遷至臺灣,有的又遠播海外。 世尊姜世良為閩、粵、台姜姓始遷祖。 明清福建姜氏遷台族人,現多分佈在臺灣的桃園縣、臺北市、台南縣、新竹縣、臺北縣、基隆市,其中以台南下營、桃園新屋、臺北市大安區、松山區及中壢區為眾。
據臺灣文獻資料:明永曆15年,龍溪的姜亮入墾台南下營,收養林日升為子,其後合姜林為複姓,後複單姓姜,為當地大族。 另外還有一個到臺灣來的姜姓開基始祖是姜朝鳳。 姜世良先遷至福建漳州龍溪,以後,正是這支姜姓家族的後代最先由大陸遷居臺灣。 姜世良第十一代孫,於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航海過峽,遷居臺灣,住在臺灣新竹縣紅毛港。 民國時,永安姜姓的姜清松、姜清泰兄弟遷居臺灣。 此後,閩、粵姜姓陸續有人遷至臺灣,有的又遠播海外。 姜姓繁衍增多,又由新竹縣分遷臺北等地。 福建和廣東姜姓族人入墾臺灣和經商的也不斷增多,逐步發展成為大族。
郡望堂號
【郡望堂號】
  郡望
天水郡:西漢置郡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移治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
廣漢郡:西漢治所在乘鄉(今四川金堂東),東漢移治雒縣(今四川廣漢北)。
河南郡: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渭川郡:姜子牙的後裔,分佈未詳。
堂號
天水堂:湘陰姜氏【始祖:(后周)姜松年; 先祖:姜應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後裔、廣東、香港、臺灣等地姜姓。
廣漢堂:以望立堂。
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 "稼穑"堂號典出神農。 傳說神農氏教民種莊稼,種莊稼古稱稼穑,神農氏以姜為姓,為懷念神農的功德,故以此為堂號。
渭水堂:江蘇沭陽、福建。 山東郯城姜姓【始遷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自姑蘇遷徙】、合肥姜氏【始遷祖永貴,明洪武初自句容遷合肥東鄉浮槎山】。
渭濱堂:浙江淳安官川姜氏族。 "渭濱"堂號典出薑子牙。 商末,姜子牙胸懷大志隱居於渭河邊上,垂鉤釣魚,等待英主。 周文王遍訪賢良,在渭河邊上遇到了姜子牙,並請他擔任宰相,姜子牙助周滅商,開創了周家八百年基業,後人為此以渭濱為堂號。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莊,為漢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傳世,大被流芳。
敬義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南湘潭中湘姜興祿、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陽新、大冶、武漢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義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為孝友堂分支,為孝友堂分支,湖北華榮郭店姜姓
表海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漢黃陂姜家灣2500人,江蘇贛榆縣石橋鎮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石獅市姜厝姜姓,如今135戶,男丁300餘人。
敬睦堂:(資料待補充)
敬勝堂:浙江餘姚、江西南昌
  敬德堂:浙江象山
  三孝堂:湖南
森蔭堂:湖南寧鄉
森陽堂:(資料待補充)
龍泰堂:(資料待補充)
雲磬堂:湖南長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寧鄉【始遷祖:[後唐]姜德厚】
瀚靜堂: 河北 始遷祖浩,清道光間自河北鹽山縣姜家莊遷天津大沽口。
渭璜堂: 安徽安慶地區和湖北黃梅地區
寶璜堂:湖北湖北漢陽、打虎莊16莊、
崇本堂:浙江鄞縣姚江姜氏、鄞東梅墟姜氏、浙江慈溪 慈東青林姜氏
經草堂:東禪來經草堂,浙江黃岩,黃城姜氏
  松柏堂:安徽桐城
餘慶堂:(余慶堂)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蘇丹陽滕村
龍砂支脈:余慶堂分支,江蘇江陰
  敦本堂:江西南昌城塘姜氏、江西婺源姜氏、安徽池州姜氏
敦睦堂:山東萊陽姜氏
孰樂堂:湖南寧鄉
敦倫堂:湖南邵回
瀚靜堂:始遷祖:(清)姜浩 清道光間自河北鹽山縣姜家莊遷天津大沽口
致遠堂:昌邑姜氏
享典堂(惇典堂):浙江金華姜氏
貽安堂:凰林姜氏
聚儀堂:浙江省龍泉市城北鄉,字輩"洪、昌、乾"
東海堂:山東
仁德堂 : 山東煙台福山肖家溝,始遷祖姜苛....
忠儀堂:山東
貴三堂:清朝年間,姜洪令、姜申令、姜玉令帶領姜貴春、姜貴林、姜貴芝,在遼寧莊河縣鼓山溝,開辦的以抬錢生意為主。 后因槍支官司和經營不善而關閉。
善慶堂(善慶堂)開陽姜氏
獲勝堂:(資料待補充)
養拙堂 山東峄縣姜氏 始祖薑壘於清乾隆年間由滕縣遷入 700人 (現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堂號系清鹹豐帝所賜)
璜瑛堂 湖北棗陽,明代從江西遷移到棗陽
自從支堂:山東海陽,始遷祖:[元]姜朝陽,字桐臣,元時自海陽豬灣村遷居同邑槐樹底。
壽世堂:浙江江山文溪姜氏,始遷祖:[宋]姜嶼; 先祖:[宋]姜璿。 以及潭源姜氏、嘉湖姜氏
飛熊堂:先祖:姜東道; 先祖:姜東述; 先祖:姜東遐
敘倫堂:浙江蘭溪澤口姜氏,始祖:(明)姜文二。
樂顏堂:延令姜氏【始祖英四,原籍江西南昌之沙湖,明嘉靖時,其子真九[明]、先三[明],遷居當塗洪山,真九之子后歸南昌,先三子孫落籍當塗,清初,其後裔再徙泰興】
追遠堂:江蘇武進西林姜氏【始遷祖宗揚,譜稱明永樂初自瀨水(或雲雲陽)遷武進西林】
魯文盛堂:湖南嶽陽巴陵姜姓【始祖松年,北宋初人。 始遷祖十三世孫時升,宋嘉定間由江西分寧縣陂山遷巴陵一都梅田】。
字輩
唐朝姜公輔主修姜氏統總譜合大成派字輩:「世運承先澤光華繼後如家國文明遠廷賢任爾思一邦登政仕永紹吉人圖三伯從公久天壁可為謨子能輝前志兆泰俊良儲」。。
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起姜姓統一字輩:「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勳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注:以炎帝第一百八十九世為"孝"字輩開始續延。
山東萊陽姜姓一支字輩:「國祖德千秋遠」。。
山東萊陽姜姓一支字輩:「廷玉日世翕永成書」。。
山東蓬萊姜姓一支字輩:"世守仁可長......"
山東蓬萊姜姓一支字輩:「德必希成作樹傳家福善名」。。
山東泰安東平姜姓字輩:"發祥志蘭方......"
山東泰安姜姓字輩:「炎錫漢桂煥培明潞樹烯增」。。
山東荷澤巨野薑姓字輩:"金全髮......"
山東登州寧海姜姓字輩:"雲玉萬殿......"
山東登州文登姜姓字輩:「財世福國學永雲連會玉」。。
山東濰坊昌邑姜姓字輩:"起言義則思......"
山東濰坊姜姓字輩:"玉官傳明祥......"
山東濟寧姜姓字輩:"延慶開元美玉......"
山東威海姜姓字輩:"學書宜立志明......"
山東平度姜姓字輩:"天作書連進學......"
山東巨野姜姓字輩:「九守永傳慎福貴常青廣自體玉先連」。。
山東牟平姜姓字輩:"文國興逢英......"
山東德州姜姓字輩:「文九□殿振延秀智仁聖」。。
山東黃縣姜姓字輩:「思啟建國開元」。。
山東聊城薑姓字輩:"久志清會明......
山東姜姓一支字輩:「齊儒聖兆聘渭訪續祥邦國治誠順诰恆富裕利長仲法奎培運永冠西世昌」。。
江西瑞邑井泉莊姜氏字輩:「儲文茂勝永大守志興啟賢能道仲時金常必正家(之)」注:從"儲"開始接續。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紹文茂勝永大守志興啟賢能道仲時金常必正家學海亨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勳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泰千文受斌延鴻玉以興太一仲良季達光聖開成典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勳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守應自先景從明哲欽尊典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勳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太宗彥文國壽定保德元朝典時福單延汝周啟應永世家茂學海亨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勳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祖武留芳"。
江蘇鹽城姜姓字輩:「傑善芝家必有餘慶」。。
江蘇鹽城建湖姜姓字輩:「曰有效啟玉(東)海基」。。
江蘇鹽城大縱湖姜姓字輩:「山文昌章中正大」。。
江蘇揚州姜姓字輩:"洪昌明正寶......"
江蘇邗江姜姓字輩:「朝拜治國民律修義德」。。
江蘇淮安姜姓字輩:「學萬守成文道其昌邦國之江」。。
江蘇贛榆姜姓字輩:「開致仁守(正)先(修)啟(在)厚統"。
江蘇常州姜姓字輩:"中俊法仁炳習志士國良翰廣思茂"
遼寧丹東姜姓字輩:「文明兆忠奎庭廣福來祥」。。
遼寧營口大石橋姜姓字輩:「日思祖得弼希成莫秉亦元可嗣聲務若本存大作用乃為克世以傳鳴」。。
遼寧大連姜姓字輩:「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遼寧大連瓦房店姜姓字輩:「國年玉林豐福慶永長生」。。
遼寧大連莊河姜姓字輩:"鳴德作天志......"
遼寧滿族姜姓字輩:「佑德天維作福國文慶書貴長殿甲承恩普璽庭宗續世榮昌軍景官紅常春銀豐寶積連金廣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遼寧姜姓一支字輩:「清殿永遠禮智信」。。
湖北南漳姜姓字輩:「文茂永德福慶國語正大光明」。。
湖北竹山姜姓字輩:「復興盛世啟忠厚傳家庭」。。
湖北荊州監利姜姓字輩:「遇世正志定學應昌大開祥運修齊景盛明」。。
湖北襄樊谷城姜姓字輩:"春發元茂英......"
四川廣安姜姓字輩:「騰學文永開通大以豐錫興榮自有光」。。
四川姜姓一支字輩:「萬德方宏龔東」。。
四川廣元姜姓字輩:「庭成玉得(德)紹民(元)國"。
四川內江姜姓字輩:「文之月成應國光思德樹明清天福太永興桂維修」。。
安徽滁州姜姓字輩:「文永長維廣家樂世書必有相」。。
安徽定遠姜姓字輩:「志文天朝爾廷必洪大學士業守書田國華克正祖德延長」。。
安徽五河薑姓字輩:"忠厚傳家遠......"
安徽桐城姜姓字輩:「神祖為上之字國昌恭寬信敏長髮其強」。。
吉林長春姜氏字輩:「啟炎義再思深修有餘慶」。。
雲南姜姓一支字輩:"武英南進顯......"
浙江蒼南姜氏字輩:「植炳培錦溯集榮增」。。
河南信陽姜姓字輩:「賓東朝德有富榮國玉春滿堂萬代長青」。。
河北姜姓一支字輩:「登德志海春樹永福貴」。。
新疆奇台姜姓字輩:「三子學文基有德世來元」。。
貴州遵義姜姓字輩:
一房支派:「光在文希單正起芳明天修德能傳遠萬古永流源」;
二房支派:「文之月成應國光思德樹明清天福泰永興桂維修」;
三房支派:「禹國若朝單文正廷子如應順堯邦美可立定林謨」。。
重慶奉節姜姓字輩:「庭宗萬代陳先澤大學啟興傳明達世德遠文門在朝端」。。
黑龍江姜姓一支字輩:「文功成志殿永記詩書化維懷」。。
姜姓一支字輩:「少崇肅法進德益彰衡紅光正家兆義昌」。。
姜姓一支字輩:「全永克修日力安」。。
姜姓一支字輩:「照勇錫文寶開自良兆修立懷本居東邦傳家道令宗乃啟昌」。。
姜姓一支字輩:「四紅業守書田國華克正」。。
姜姓一支字輩:「文尚四合一虎庭更有海貴萬永明振興中國立尊天」。。
姜姓一支字輩:「鴻連宗光遠世瞻祖名長」。。
楹聯典故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岐水世澤; 四嶽家聲。
——姜姓宗祠通用聯
天水世澤; 尚父家聲。
——全聯典指呂尚,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姓,俗稱"姜太公"。
平江保障; 白石清歌。
——上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明州人姜浩,字浩然,有節操,以承信郎臨平江稅務。 建炎年間,金兵攻平江,他率軍民極力抵禦。 下聯典指南宋南宋朝時期的詞人、音樂家姜夔,字堯章,因與白石洞天為鄰,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人,寓居武康。 一生未做官,往來於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客交遊。 工詩,詞尤其出名,又精通音樂。 詞重格律,音節優美,多為寫景詠物及記述客游之作,詞集《白石道人歌曲》中,自度曲註有旁譜,琴曲《古怨》中並註明指法,為詞與樂譜的合集,又著有《白石道人詩集》、《詩說》、《續書譜》等。
孝征躍鯉; 跡混亂。
——上聯典指東漢南宋朝時期的廣漢人姜詩,侍奉母親極孝,其母愛吃魚,據說有一天,房前忽然湧出泉水,每日清晨從中躍出一對鯉魚。 後官江陽縣令。 下聯典指十六國時期前秦冀北人姜宇,字子居,少年時為孤兒,家庭貧苦,為人牧羊,晚上則整夜讀書。 苻堅為帝時,他官至京兆尹、禦史中丞。
五言通用聯
渭水家聲大; 炎農世澤長。
——聯上句說西周齊國國君姜尚的故事。 聯下句說姜姓的始祖為炎農帝。
楚佩分嬃女; 班捍續大家。
——全聯典指清南宋朝時期的女書畫家姜宜,字五峰,如皋人。 善墨蘭及竹石,工詩。 嘗題其弟恭壽畫蘭雲:「楚佩分嬃女,班香續大家」。。
六韜能破敵; 一榜可封神。
——上聯典指周朝開國國師姜子牙,又稱姜(呂)望、姜(呂)尚,字子牙,原姓姜,周人稱之為師尚父或太公望,為周初軍事家、謀略家。 青年時曾在商都朝歌為吏,後投奔西周,得周文王姬昌的賞識。 他根據當時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為姬昌提出了逐步翦商增強自己實力,先求改變力量對比、然後伺機進行決戰的謀略方案。 經過姬昌施行,終於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為滅商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周文王逝世后,他繼續輔佐其子周武王姬發,進一步削弱商的實力,並最終指揮周軍在牧野之戰中一舉滅商。 西周建立后,因功受封於齊。 他舉賢尚功,因俗而治; 重視工商和軍隊建設,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奠定了齊數百年的大國地位。 《六韜》雖題為呂望所作,實際上當成書於戰國中後期,但不排除其中反映了呂尚的某些軍事思想。 其真實作者已不可考。 下聯典指民間傳說"姜太公封神",封來封去,到最後卻忘記了封賞自己,便只好補封自己為泰山石敢當。 姜太公在唐宋時期曾被奉為武成王,與文宣王孔聖,一武一文; 明朝以後,雖然關羽成為武聖,姜太公在民間仍很有影響,傳說故事很多,巳有"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之說。 把石敢當說成是姜太公的化身,正在於渲染石敢當辟邪的民俗信仰。
七言通用聯
八旬丞相興大業; 七歲翰林顯奇才。
——上聯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領姜尚,字子牙。 曾在崑崙學道,後奉師命輔佐周室。 年八旬餘,釣渭水邊為周文王訪得,拜為丞相。 后又助周武王完成興周大業。 下聯典指明南宋朝時期的書畫家姜立綱,字廷憲,永嘉人。 七歲能書,命為翰林秀才。 天順中以法書行於天下,稱姜字。 日本國門高十三丈遣使求匾,立綱書之。 日本使者曰:「此中國惠我至寶也。 ”
匾贈東瀛稱國寶; 畫成牡丹索酒資。
——上聯典指明南宋朝時期的書畫家姜立綱,字廷憲,永嘉人。 曾書匾贈日使者,使者曰:「此中國惠我至寶也。 "下聯典指清南宋朝時期的畫家薑思周,字周臣,錢塘人。 擅畫牡丹,鉤勒、設色俱佳。 嗜酒,醉後逞筆,所作不輕易與人。 曾急作一、二幅,付裝潢人郭華陽而索其酒資。
壯志未能吞司馬; 大業無慚繼卧龍。
——此聯為四川省劍閣縣姜維墓聯。 其墓原在劍門關口,后因修川陝公路遷於缽孟寺路灣。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望出廣漢源自姜濱; 炎農世澤渭水家聲。
——姜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姜太公嘗垂釣於渭水之濱。 全聯典指姜姓的源流和郡望。
出郊祀禖,帝妃履武; 永巷待罪,周後稱賢。
——上聯典指姜嫄於郊外踏著巨人的足跡有著名的最年生後稷。 下聯典指周宣王姜姓脫簪珥待罪於永港,感宣勤理朝政。
德衍有餘流長源遠昭日月; 厚道無限光前裕後啟後昆。
——全聯典指唐朝禦史姜流光大墓牌樓對聯。 姜流光,字德厚,寧鄉黃材姜姓初祖。
大孝神是指中國大陸,幻奇靈於躍鯉; 孤忠天植,纘茂績於伏龍。
——上聯典指東漢南宋朝時期的孝子姜詩(廣漢人)的典故。 下聯典指三國時期蜀漢大將姜維,字伯約,天水人(今甘肅天水),本是魏將,后投奔諸葛亮,受到重用,任征西將軍。 諸葛亮逝世後,魏軍攻蜀,他死守劍閣,蜀主劉禪降魏,他被迫假降,卧薪嘗膽,一直準備反魏復蜀,因事敗被殺,功敗垂成。 "纘",謂繼承。 "伏龍",即臥龍,指諸葛亮。
雁序情孚,表敦倫於同被; 鷹揚望重,兆匡世於釣璜。
——上聯典指漢南宋朝時期名人姜伯淮的事典。 下聯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領姜尚,字子牙。
冠世文章,健羨登瀛學士; 超群智勇,榮拜征西將軍。
——此聯為姜姓宗祠聯:上聯典指宋南宋朝時期的文學家姜文達,為"十八學士"之一。 下聯典指三國蜀將姜維有智有勇事典。
天序有倫,自昔一衾常棣樂; 水源在渭,於今遠派竹林春。
——此聯為臺灣省新竹縣北埔鄉姜姓家廟聯:上聯說東漢南宋朝時期的廣戚人姜肱,字伯淮,與兩個弟弟仲海、季江相友愛,常常同蓋一床被子而眠。 姜肱通五經,又懂星緯之學,朝中徵召,他不去。 桓帝曾派畫工繪他的圖像,他用被子蒙著頭,說有病怕見風。 中常侍曹節要徵他任太守,他竟遁逃至海邊,多年才回家。 常棣,《詩經·小雅》篇名,是宴請兄弟的詩,後用來比喻兄弟。 下聯說姜姓起源於渭水的支流薑水,而本支薑姓則遷到了臺灣省新竹縣。
【祠堂古跡】
致嚴堂
姜氏"致嚴堂",位於永安貢川古鎮熊荊山,現名張荊村,海拔1050米,其山清水秀、古木濃蔭。 北宋初期,天下大亂,時任江西吉安知府"一郎"公隨父隱居福建清源,為入閩一世祖,後由三世祖"九郎"公遊獵山水、相陰陽、觀流泉於貢川熊荊山,開創產業起建致嚴堂。 該祠堂坐壬向丙居之,形似落地梅花,另建寺廟、橋樑等,子孫繁衍八閩大地者皆稱致嚴堂為鼻祖,以祀歷代香火,其祖祠始建於北宋仁宗景裕三 年,後幾經重建,現建於嘉慶乙亥二十年,"致嚴堂"始祖"九郎"公葬北宋元豐乙醜八年,熊荊山水尾墳坐巳向亥,蛇形,俗呼蛇頭墓。
貢川姜氏宗祠
貢川姜氏宗祠,位於永安市貢川鎮貢堡之南的會清橋頭。 該祠始建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 門表及下堂於天啟六年(1626年)被洪水沖倒,清乾隆年間重建。 1996年因舊城改造拆去門表和下堂,1998年冬重建。 該祠佔地500多平方米,建築風格獨特,是今貢堡內惟一保存完好的宗祠。
5ca95b9266b14cf4a3a728af58150708.jpg8a0ef185a3ad4cec9d11f137462ce2f1.jpg
龍口姜氏宗祠
龍口姜氏宗祠,位於尤溪溪尾龍口溪河畔的西北面,始建於明弘治二年(1489年),由溪尾龍口姜氏開基始祖姜永成主持、姜永壽協助興建。 該祠五個單元,土木結構,建築風格古樸典雅。 前後廳地面平米相等。 左邊有書院,橫廂,正面有圍牆、池塘等建築群組成。 佔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該祠重建,民國38年(1949年)重新翻蓋。
長嶺圳姜氏宗祠
長嶺圳姜氏宗祠,又稱天水郡,位於尤溪埔寧村龍爬山下,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由龍口姜氏第三世孫仙泰、姜仙起、姜仙椿共同興建。 該祠有過多次修繕。 該祠堂佔地面積966平方米,建築面積210平方米,中間單元為前後二廳,左右兩邊各一個單元為四橺地,門口有上下二埕,外有圍牆,牆外原有七口池塘,堂後至水圳,內有空地。 1998年重修祠堂時,起名"起隆堂"。
臺灣姜氏家廟
臺灣姜氏家廟,建立於1923年,由於姜家為當時北埔之最大家族,故特聘請名匠興建此座祠堂。 姜氏祠堂的彩繪是由廣東名匠邱玉坡所繪,其擂金彩繪更是一絕,為國寶級的作品; 木凋部份是採"對場作"的方式,當時從大陸請了兩位漳派大木名匠,用意是使雙方互相較勁,展現出的凋工各具特色,人物生動活潑,精彩細緻,極具藝術價值。 姜氏家廟因匠藝之不凡而被譽為臺灣四大家廟之一
未标题-1 拷贝.jpg
       山东姜氏祠堂
  坐落于山东昌邑城里南隅十字街南巷一号,现有正厅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大门一间及东西耳房各两间。西院北屋五间,南屋五间连大门一间。占地面积约九百平方米。
  祠堂建筑全部为砖木结构,青瓦覆顶,脊饰吻兽。正厅前出廊檐,明柱六支,每柱头梁端篆刻自东向西分别为“福、营、邱、分、派、寿”六字。大门十柱落地,门枕为精雕石鼓。一九八九年政府拨款,将其修缮一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典故轶事】
  言归于好
  源于《左传•僖公九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断。齐桓公建立霸业后,为了重修诸侯之好,于公元前615年在葵丘召开结盟会议,史称“葵丘会盟”。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之弟,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齐桓公在位期间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称霸奠定了基础。齐桓公曾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周天子欢心。另外,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参与会议的诸侯国有鲁、亲、卫、郑、许、曹等。在结盟大会上,诸侯国各抒已见,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达成了一决议:第一,不得阻塞水源;第二,不得阻挠粮食的流通;第三,要尊贤育才,选拔贤士,不得世袭官职。盟会结束时,齐桓公最后要求:“凡是参加同盟的各国,大家订立了盟约之后,一定要遵照执行,消除过去的隔阂,重新友好相处。”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后来,人们用“言归于好”来表示重新和好。
     血缘联宗
  姜姓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例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柴、纪、丘、齐、强、尚、封、左、薄、赖、逄、申、向、文、骆、充、连、国、饶、盖、丁、阚、易、崔、章、贺、柯、卢、井、富、栾、厉、桓、景、聂、查、庆、焦、梁丘、望、戎、 郦、畅、谷、 浦、 移、 麻、 孝、懿、 灵晏、平、檀、闾、即、棠、竹、淳于、东郭、太公、将具、丁若、乐利、申屠、高堂、东宫、士强、仲孙、齐季、子襄、子雅公旗、子尾、子乾、子工、子夏、雍门、闾邱、卢蒲、卢门翰公、公牛、公牵、臼季、左丘、闾公、公纪、余丘、车门、虞丘、南郭、北郭、於陵、章仇、三、汲、年、邱、甫、芮、楂等姓的重要起源之一。
  从姜尚起到现在,历史上共有102个氏都是从姜姓繁衍而来,如果自炎帝算起的话,姜姓的分支姓氏则达到247个。
家风家训
【家训格言】
  姜宸英,清浙江慈溪人,工诗能文,精书法,尤其妙行草书。70岁高龄时考上进士,官授编修和顺天考官。他以自身的经历和毅力要求子女,会学习,持久学习,到老还得学习。其《与子侄论读书》一文是最有代表性的,他强调:“读书不须务多,但严立课程,勿使作辍,则日积月累所蓄自富,且可不致遗忘。”
  《姜氏家训》
  姜氏家训,教诲谆谆。家训垂劝,警示后人。道德伦理,父兄之教。劝孝劝慈,劝友劝敬。
  敬祖尊宗,孝悌友善,耕读宜家,亲睦邻里。祖宗家教,先贤遗规。重整家训,纯吾子孙。
  先国后家,大节为先。居家贤孝,居国尽忠。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子义方,耕读工商。
  不求金玉富,但求子孙贤。勤有功谦受益。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姜姓家训》
  居安而思危,友孝、信、忠、义。
尚學而崇文,尊聖、賢、師、長。
勤勉而謙遜,守節、志、誠、德。
知恩而圖報,奉敬、愛、悯、善。
為官與取財,銘廉、正、公、道。
家興與族旺,秉儉、禮、恕、容。
家和與族睦,棄兇、忿、奸、妄。
【姜氏黑龍江宗頌】
雙城聚會。 宗親聯誼。 賓朋滿座。 雅集此地。
九州天下。 始祖故里。 齊魯大地。 太公聖地。
遼河兩岸。 欣悅歡喜。 白山仰首。 天池會意。
龍江揚波。 含笑致禮。 日月增輝。 華夏同祈。
百葉連枝。 根脈相通。 姜姓宗親。 與國同興。
共慶新年。 同賀宗堂。 回憶往昔。 先祖開基。
繁衍四海。 源流九洲。 天布南北。 地貫東西。
普天之下。 莫非炎姜。 枝繁葉茂。 果碩花香。
族運昌盛。 弘道興幫。 博文約禮。 教化其張。
孝敬父母。 友愛兄弟。 尊師重道。 斯德永昌。
講信修睦。 賢能其當。 敏而好學。 美善其揚。
君子德風。 志存八方。 家道豐隆。 源遠流長。
尋根記
家鄉美
環宇風采
溯源坊
致姜氏朋友的信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 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尋根問祖、落葉歸根、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祖根就是至高神聖的土地,尋根認宗充分表現了華夏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ANXIERA安世代系統雲端大數據中心,秉承著服務全球華人的宗旨。 是綜合OinO2C (Online in Offline to Consumer )模式的文化產業化資訊流綜合平臺。 立志創建一個全球華人共同參與的百家姓淵流網站,提供一個全球華人探根尋祖,溯源祭祖的聖地。
歷史上由於王朝更替、社會動蕩、天災戰亂等諸多原因,很多家族為了生存發展而北上南下不斷遷徙,在這過程中導致了很多家譜的斷裂殘缺,時至今日很多人扔無法認祖歸宗,作為同樣的炎黃子孫,我們有理由更有義務去幫助他們實現這個人生夙願。 ANXIERA安世代歡迎各位有識之士提供各個姓氏的寶貴資料與交流建議,以此不斷地完善我們平臺,方便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根。 (凡提供姓氏資料將分別給予不同性質的獎勵。 您可以通過郵箱 asd@anxiera.cn 與我們聯繫。 )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先祖的美德是我們驕傲,更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數典不忘祖,落葉要歸根"願每個炎黃子孫都能夠找回自己的歷史歸宿,這種精神上的歸屬感將會大大增強民族意識和凝聚力。 一姓為家,千姓匯聚國。 願我炎黃子孫團結奮進、攜手前行; 願我華夏大地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姜氏渊源 - 百家姓 - 安世代_全球华人溯源祭祖服务平台 https://bit.ly/2OCC6Oq


湖南省 - Google 地圖

2021-04-11_104647

天水堂:湘陰姜氏【始祖:(後周)姜松年; 先祖:姜應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後裔、廣東、香港、臺灣等地姜姓

湖南各地姜氏源流探考 
湖南姜氏源流探考是由松年公四十八代孫姜四新收集整理,有遺漏錯誤之處望各位宗長宗親來電來函指導。
郴州桂東縣姜氏
遠祖念修公明進士官至禦史配王氏,生卒失考葬廣濟縣,生子四、長斌聖次斌賢,三子斌文,四子斌武。 始遷祖斌武公自明永樂年間從湖廣黃州府廣濟縣(現湖北省黃岡武穴市)搬到郴州市桂東縣新坊鄉溪源已有600多年,後裔又遷郴州汝城縣、湖北建始縣、四川、廣東、梅州等地。
岳陽臨湘煙沖姜氏
一世祖松年公,大德之子字元壽誕於後唐長興庚寅年,歿宋大中祥符辛亥年大理評事,傳十九世道城公諱道蘭行仲九由豫分寧陂山<現江西修水湯橋>。 始遷湖南省臨湘市煙沖,生子一少炳,炳生四子:福一、福二、福三、福四。 福一公遷溪關桃源開基,福二公遷神峰嶺臨湘城關開基,福三公居梓里,福四公遷泥關<現岳陽市雲溪區路口鎮姜盧畈開基>,後裔子孫又分遷到重慶市奉節縣、雲陽縣、湖北通城白米山等地。 後裔子孫昌盛,初步統計有三千多人。 大宋紹興二十年壬申年一修族譜,宋鹹豐丙寅二修族譜,鹹豐九年三修族譜,民國十八年四修族譜,二零零四年五修族譜。
字派:萬代原庭興,思智仁義禮。 恭謙文必達,遜讓紹先起。 明德永遠傳,祚殷千年濟。 書香克耀光,承續盛而美。
岳陽湘陰縣蘇侖姜氏
一世祖松年公傳十九世道煥公應麟(應靈)公六子,於明洪武年間由江西修水縣湯橋<古南昌府分寧縣陂山>遷湖南平江,后復遷湘陰治北洞庭東汊姜家田<現三塘鎮蘇 侖村>為遷湘陰縣始遷祖,後裔又分遷新橋、神山嘴、烏塘山、蘆林潭、金家大塘、長沙走馬樓、錫福圍、沅江永豐垸、噻港、青山、馬湖、鄧家園、劉家衝等地。 現人口統計四千多人,清光緒三年丁醜一修族譜,民國甲子二修族譜,西元一九九七年三修族譜。
字派:道松玉椿祖,良必維永萬。 孟友本丹春,國正天開端。 邦興世運隆,前英代吉昌。 鴻儒多駿烈,後嗣定芬芳。 雅愛久敦睦,貽謀衍緒長。
一九九七年又增十派:聯宗緣先德,發達遠無疆。
岳陽臨湘市孟家園姜氏
一世祖松年公傳十八代夢麟公三子道濟公,於明洪武年間由江西修水湯橋<古南昌府分寧縣陂山>遷岳陽臨湘市孟家園,即現在牌頭姜、柳樹廠、螺公塘之一世祖,其五世景仁公遷一都<現岳陽縣麻塘鎮>。 景義公遷湖北監利縣,今江堤之姜姓部分是其後裔,現統計人口有三千多人。
岳陽汨羅姜氏
一世祖松年公傳十九世道傳公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由江西修水湯橋<古南昌府分寧縣陂山>遷南昌淡里,其子信三由淡里遷汨羅清泉沖大勝塘,為遷汨羅市姜姓之 始祖,生有四子長聰公遷古培塘,次茂公遷烏梅塘,三源公遷書院塘,四秀公居培塘未遷,後裔子孫又外遷各地人口初步統計兩千多人,湖北天門市一支姜姓也是道傳公後裔, 遷天門市始祖滸蘭二公由淡里<現江西省南昌縣八一鄉一帶>於明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遷到楚北竟陵走馬嶺村居住現有人口1718人。
平江縣東鄉楊坊姜氏
一世祖松年公於后周顯德元年,自江州遷居江西分寧縣陂山,傳十九世道明公號雲山生宋淳佑八年,戊申六月初十日,歿元皇慶二年癸醜十二月十五日壽六十六歲。 自江西分寧縣陂山(現修水縣湯橋),遷平江東鄉之楊坊,生子一興,興公生子八,漢玉、南玉、昆玉、楚玉、寶玉、明玉、雅玉、韫玉。 漢玉、南玉遷寧鄉,雅玉付寇而卒,韞玉守故土。
道明公裔孫楚玉公於明洪武二年,由江西吉水縣遷興國州,復遷大冶縣高溪下畈生子高,高生貴公即德畈莊第一世祖也,韫玉公娶盧氏生子五旭、昶、昱、曉、晏。 日旭,以歲進士任眉山教授,日昶、日昱俱遊泮水,日晏遷江西東陽失考,曉公中明洪武已卯科鄉試,官至工部郎中。 韞玉公三子昱字思立娶湯氏生子淵公,淵公遷湖廣大冶,復遷西野山德五莊為此地一世祖,復娶肖氏生子二日渥日湻,渥公遷興國州白沙鎮世系不詳。 湻公字添一娶彭氏,明洪武年間由平江東鄉楊坊大坡,遷湖北大冶鐵山立戶創業。 造修鐵山寺,故湻公為安莊第一世祖,湻公生子六既海一公、海二公、海三公、海四公、海六公、海十公。
海二公裔孫一支遷往鄂勝利,皖金寨花石,湻公下傳九世廷嬋公娶劉氏生子三,長日起官、次日起超、三日起奏,官公生子二應聰、應明。
聰公於前康熙戊子年遷安微霍山縣前畈,同道園、柳樹坳開基創業,官奏二公仍返回大冶安莊、鄂溪水等地。 起超公由鐵山安庄遷往麻城再遷商邑,為安微金寨姜氏一世祖也。
現平江東鄉楊坊姜姓人口有一千七百多人,並建有姜氏宗祠。
字派:萬大元廷興,思智仁義禮。 恭謙文必達,科發紹先起。 忠孝煥鴻基,榮耀永遠濟。 書香世澤綿,承顯秦純美。
明崇禎丙子年一修族譜,清康熙乙未年二修族譜,清乾隆甲午年三修族譜,清嘉慶辛未四修族譜,清鹹豐丁巳年五修族譜,清光緒庚寅年六修族譜,民國十一年七修族譜,一九九三年八修族譜。
平江龍門姜氏
一世祖松年公傳十八應麟(應靈)公生子十一,富甲君邑,懼禍各遷異土,應麟(應靈)七子道彰公由現江西修水湯橋遷平江龍門鎮,龍門坪坡店上社啞湖邊開基創業,後裔子孫人口有八百多人並建有姜氏宗祠。
平江大坡姜氏
一世祖松年公傳十八世應麟(應靈)生子十一,應麟五子道宏公號仲開,由現江西修水縣湯橋遷居寧州大橋,後裔遷平江大坡後裔子孫有二百多人。
岳陽縣公田姜氏
一世祖松年公,大德之子字元壽,一說:松年公生唐乾符三年字元壽號圃芩,後周廣順二年壬子舉博學宏辭癸醜年舉孝廉科任分寧教授,顯德元年甲寅致仕逐居寧為世祖,殁守 建建隆二年辛酉五月十八日寅時壽八十六歲,葬義寧州安鄉十二都陂山中莊上源桐林墩上刑呼「烏鴉撲地」醜未兼艮坤,分金是前世系中生殁壽及坡山南堡北堡修譜序不合, 清光緒八年壬午士先支裔孫邑庠生,生文學藝圃摹鈴松年公碑文,係嘉慶十二年丁卯孟春月桐嶺南堡、北堡河山支孫重修所載。
二說:松年西字元壽生後唐長興元年庚寅,至後周五紀顯德元軍甲寅年二十五歲抱琴書壯遊,由江州遷分寧結屋藏於豐木源教授生徒歲久成家,歿宋大中祥符四年辛亥壽八十二歲贈大理評事,葬黃州豐木源之陽其後稱為百子千孫之墓生庚待考生子一堅。
傳十八世應麟(應靈)字雲龍居分寧陂山中莊為邑學醫官富甲君邑,葬安鄉十二都長茅三尖下中嘴形呼「一蔸蔥」妻妾十八氏俱未祥。
長道明公遷平江東鄉楊坊,次道傳公遷江西南昌淡里<現南昌縣八一鄉淡溪村>後裔滸蘭二公從八一鄉遷居湖北天門市競陵鎮走馬嶺村後裔又外遷各地,信三公由淡里遷現今汨羅市清泉沖大勝塘即現在培塘開基。 三道聲四道常守故土,五道宏遷寧州後遷平江大坡,六道煥遷長沙既現在岳陽市湘陰縣山塘鎮蘇侖村開基創業,七道彰遷平江龍門鎮龍門坪陂后上社啞湖邊 九道城諱道蘭遷臨湘市煙沖開基,後裔又分遷打木嶺、五甲山、乘鳳嶺、黃泥灣等地開基創業,十道新遷江西武寧縣何山,十一道宗遷湖南瀏陽縣東鄉。
八道巽公字顯祖行仲八由江西分寧陂山,遷平江龍門繼遷岳陽縣黃沙田地名姜家店繼遷公田生子一伯祿,祿生四子,千一、千二、千三、千四。 千一配劉氏遷一都既現在麻塘後裔待考。 千二配石氏遷河西後裔待考。 千三配陳氏遷江北湖坪壩後裔待考。 千四配黃氏生子九,壽一、壽二、壽三、壽四、壽五、壽六、壽七、壽八、壽九。 壽一、壽三、壽四、壽五、壽六、壽七、壽八遷湖北龍李姜既現在湖北省監利縣後裔又分遷到湖南華容縣等地。 壽二公遷湖北監利縣姜家灣既現在尺八鎮,壽九公守故土,後裔又分遷到岳陽縣公田鎮全福村、公田鎮河東村、公田鎮公田村、甘田鄉戴家村、筻口鎮的曉塘村、相思鄉、蘭田鄉、饒村鄉等地。 壽九公後裔人口昌盛統計有一萬一千多人。
譜以合其宗族,派以定其世次,故合族必先合譜,合譜必須合派,此必然之理,我姜姓族譜,為麻糖時升公臨湘道蘭公、道濟公,以及我公田道巽公,各公有各公之譜,各門亦有各門之派,世次之亂,實始於此。 今三公父老到場會議,一致贊同合修族譜,統一派行,並同意起用公田民國丙子四修族譜,所擬百字新派,期間雖與各門老派有同字,但經一再修改,斟酌完全符合眾議,世系以松年公為一世祖、
按順序數至四十三代,既麻糖時升公至慶字派為止臨湘道蘭公至名字派為止,我公田道巽公至治字派為止以下起用新派,從孝字入首,雖本屆所印 仍用老派,但今以後,可按新派推行,老派均一律作廢,庶尊卑有別,世次不亂,用是特加說明,誌諸譜端,俾全族人等有所知之雲耳。
麻塘村升公老派:本希廷尚一,大光安法貴。 汝紹啟祖壁,定位民表承。
鹹豐戊午新派定字以下新派從邦字起:定邦舒奇策,治世慶忠良。 盛德延貽遠,家聲永克昌。
光緒乙已續議新派全部不用:箕袭綿舊緒,黼黻協和衷。 厚澤先芬懋,豐功後代崇。
臨湘沖道公蘭公老派:萬代原庭興,思智仁義禮。 恭謙文必達,遜讓紹先起。 名馨永遠傳,祚蔭千年濟。 書香克耀光,承續盛而美。
公田道巽公老派:世運逢平治,家兆庭太和。 宗功貽厚澤,甲第慶聯科。
麻糖臨湘公田新派百字,西元一九九一年修改後用:孝友彰垂久,英賢繼起長。 訓謨欽聖善,品望肅端莊。 敬慎敦儀典,修齊振紀鋼。 履豐徵玉潤,豫順載瑤光。 建立規超卓,尊嚴譽顯揚。 樹基重信爽,輔政薄禎祥。 新化培才幹,貞純迪泰康。 清廉昭志節,匡濟博勳章。 學積經論裕,名登汗簡芳。 纘繩恆奮勉,恪守渭川璜。
岳陽縣麻塘姜氏
一世祖松年公傳十七世時升(時聲)生於宋嘉楚年間由分寧遷巴陵一都梅田開基創業,生子二,次子松為四廂龍神都指將使,三世至龍山公諱廣財,由進士升授資政大夫加授資德大夫官至尚 書,生未詳殁元至政丁未月,生子六,孫沖公生子五,次子廣明於明永樂二年從將軍胡大海闢黔楚邊疆事平,由黔遞漵遂家,後裔子孫昌盛主要分佈在岳陽縣麻塘鎮的姜敏、姜友、姜志、 橫塘姜、應龍姜懷化市漵浦縣人口統計四千多人。
麻塘鎮時升公,字派:本希延尚一,大光安法貴,汝紹啟祖壁,定為民表承,鹹豐戊午新,派定邦舒奇,策治世慶忠,良盛德延貽,遠家聲永克昌。
寧鄉姜氏
始祖德厚公,字流光,原籍江西泰和,官評事,後唐同光2年(924)棄官遷湘,卜居寧鄉黃材之熟樂薑坊。 七傳而分舜梅、舜雷、舜國三房。 舜梅,字百魁,初居街後,七世孫以隆公徙邑之道林; 舜雷,字鳴夏,居華坊; 舜國,字良治,守薑坊祖址。 舜梅、舜國兩房族譜於清乾隆11年(1746)、乾隆59年(1794)、道光14年(1834)、光緒23年(1897)凡四修。 宗祠位於姜坊。 舜雷十傳衍為拒霜、深靜、崇望、崇德、崇珍、桂芳六房。 清道光18年(1838)、光緒23年(1897)雷裔纂修族譜。 梅房派系:德仲季傑彥明舜紹伯必廣岱秀以天思念孟世興守明新昌日上品。 國房派系:德仲季傑彥明舜紹伯必廣亨平政汝志子公道朝中用祥源大肇基。 合派:人文逢景運,書升際治隆,勳名垂萬代,祿位耀吾宗。
邵陽姜氏
始遷祖萬三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泰和早禾鄉圳上徙居邵陽東鄉流田,生六子:必榮、必進、必壽、必隆、必灝、必捷,衍為六房。 與萬三公同時遷湘者尚有萬二公、禎一公。 萬二公徙居隆回,禎一公初居武岡白倉,後居新寧下北鄉鵝口沖。 萬三公房譜牒始修於清康熙18年(1686),鹹豐7年(1857)萬二、萬三房合修,1927年五修,1992年三房合修,其時萬三公房男丁9580人,女丁6251人; 萬二公房男丁396人,女丁264人; 禎一公房男丁420人,女丁280人。 萬三公長子必榮公房十九派姜逸樵,長期從事圖書館工作和世界大同的研究,著《天下一家》等。 萬三、萬二公派語:萬必文才子,志順朝廷興,存仁守孝義,世代永華榮。 傳家惟信友,懋德啟元芳,克振聲明遠,光天育吉祥。 以學昌其業,賢良繼述通,安邦紹祖澤,定國大宗功。 禮典寅清著,璜呈會合宜,溯前崇駿烈,垂後煥鴻基。 禎一公班次:子應景文才,正仲孟生之,萬相春逢泰,德余積慶隆。
華容層山彭家灣姜氏
祖居饒州府余幹縣,歷傳至鸞公,字登庸,南宋末年為避戰禍,家人失散,鸞年僅八歲,寄養於親友之家,同逃至華容層山彭家灣,墾荒開基,創建家業,生子志宏。 宏生三子:龍二、重一、彪三,支分三房。 現人丁分居層山、南山、護城姜家山和注滋口等地。 派語:(自八世始)祥呈渭璜,明正大源,相澤啟承,恩紹克廷,德傳先世,士延佳文。
湘陰高明鄉滂塘姜氏
明洪武初自江西豐城徙湘陰縣高明鄉。 至1948年,全族人口230人。 清初建宗祠。
新寧姜氏
始祖禎一公,原籍江西泰和,明宣德進士,任黔陽縣事,解組後遷徙於零陵。 長孫華一郎,復遷武岡紫東裡。 二子:子文、子聰。 子文四子:應澄、應海、應洪、應澗。 除應澄隨子聰居原處外,余於明成化3年(1467)遷居新寧。 班次:子應景文才,正仲孟生之,萬相春逢泰,德余積慶隆。
桃江九都村、青峰村、七戶村姜氏
始祖流光公,十七世孫武嵩明成化間由寧鄉黃材遷益陽,子孫衍居九都村、青峰村、七戶村。
益陽桃江九里牌樓洲姜氏
始祖發隆公。 十二世大鎮於清康熙15年(1676)由湘陰遷九里牌樓洲種田,衍居高橋、黃泥田。
新化姜氏
始遷祖發隆、厚德二公,元末明初時因兵亂自江西吉州、撫州來湘,初遷長沙,後遷新化。 發隆公居城東滿竹,厚德公居城西白溪。 發隆公派衍最繁,其裔多居滿竹、錫山及安化、益陽、寧鄉、邵陽、武岡、新寧、四川等地。 至1948年,男女丁口約萬餘人。 發隆公房族譜首修於明萬曆24年(1596),清康熙21年(1682)二修,嘉慶14年(1809)三修,鹹豐8年(1858)四修,光緒14年(1888)五修,1928年六修,1993年七修。 派語:文世昌以發,景宗榮貴興,潮孚如之尚,光大先承秀。 兆和維孝友,交泰慶明良,敬義貽家訓,寅清秩典常。
冷水江誠意坪姜氏
始遷祖和順、和集二公,清同治年間從新化滿竹遷居冷水江市化溪村熊奇坪(今誠意坪)。 至1994年,已傳7代。
懷化漵浦鶴田姜氏
一世祖松年公傳十七世時聲(時升)公,從江西修水遷巴陵一都之梅田<現岳陽縣麻塘鎮>生政、才二公,才公於南宋為龍神四廂都指使與右相李庭芝散金誓師以四萬入夜搗元軍謀奪帝駕不克盡節,忠義昭宋史,生子朝品任 授武元帥,品生二子正綱、正路(無傳)綱身授中憲大夫诰封光祿大夫,生龍山公諱廣財登元進士第升尚書生子六:智、敏、友、烈、昌、信,智生三子:衝、幽、真三公,沖字雲仲,生子五:榮、谷、寧、吾、育。 谷即漵浦鶴田一世祖也,諱廣西元明之際避兵離散,奉母關氏落貴州之伍開衛,明永樂甲申(1404年)公授總旗從將軍胡公大海闢黔楚邊疆平定功成屯田自贍佔籍漵土家焉,後裔子孫昌盛人口統計有三千多人。
字派:秉希永尚益,太光安發貴,汝紹租時璧,定為民盛臣。
聯繫電話:0730—8857877(宗親會辦公室)
13707402251姜四新
QQ郵箱:1301686897@qq.com
              QQ群:474377717 湖南姜姓宗親聯誼會
                  159533062中華姜氏岳陽宗親會
湖南各地姜氏源流探考_世界姜姓宗亲联谊总会_新浪博客 https://bit.ly/325c89m


譜名:湘陰姜氏族譜 [14卷,首1卷](別名:湘邑姜氏族譜| Xiang Yin Jiang Shi Zu Pu|姜氏族譜|湘陰姜氏族譜)
作者:姜裕民纂修 ; 姜裕林, 姜裕瑛, 姜裕璉缮稿 ; 姜忠信總理
修譜人員 : 姜裕民,字爕邦,號菊初 ; 姜裕林,字茂生 ; 姜裕瑛,字芹齋 ; 姜裕璉,字培生,號瑞麟 ; 姜忠信,字雲霞
遷湘始祖 : (明) 姜錦塘,諱信三,號清泉
由吳西遷羅湘清泉沖
生一子 : 姜庭源,字仲旦
繼遷書院塘
庭源公生二子(3世) : (明) 姜啟宣,字兆宗,號公美 ; 姜啟宜,字肅希
啟宣公生四子(4世) : (明) 姜樂夫,字蓮塘 ; 姜法夫,字如松 ; 姜榮夫,字愛松 ; 姜汝夫(止)
樂夫公下四房(5世) : (明) 姜時芳,字景明 ; 姜時茂,字瑞明 ; 姜時益,字喜明 ; 姜時美
法夫公下房祖(5世) : 姜時俊 ; (明)姜時傑,字輝宇 ; 姜時儒,字小陽 ; 姜時儀
榮夫公下房祖(5世) : 姜時興
生二子 : 姜光盟,原諱明 ; 姜光通,字德芳
啟宜公下房祖(5世) : (明) 姜時傑,字仁吾
秉夫公之子
東莊坪祖(7世) : (明) 姜應文,字星耀(時茂公之後) ; 姜應星,字鼎卿(時益公之後)
清康熙間遷居東莊坪
派語 : 信庭啟夫湘 時光應之良 學禮遵先志 從忠裕國祥 家聲能大振 後嗣定恆昌 雅望人敦本 宗支衍緒長
注: 派語內增湘良二字以便相葉成句
散居地 : 湖南省湘陰縣等地
書名據書衣題編目
書名頁題, 及版心題 : 姜氏族譜 卷端題 : 湘邑姜氏族譜
湘阴姜氏族谱 [14卷,首1卷](别名:湘邑姜氏族谱|Xiang Yin Jiang Shi Zu Pu|姜氏族谱|湘阴姜氏族谱)_中华家谱数据库 https://bit.ly/3wK6oA0

二手書博民逛書店湘陰姜氏族譜罕見[8卷]Y273940 姜裕民纂修 ; 姜裕林, | 博民逛書店 - Yahoo奇摩超級商城


2021-04-11_1546062021-04-11_154717

山東萊陽姜姓一支字輩:"國祖德千秋遠 忠功百世昌 西海意演義" 莱阳姜姓四个系是怎么分的?-悟空问答
山東萊陽姜姓一支字輩:「廷玉日世翕永成書」。。莱阳姜姓四个系是怎么分的?-悟空问答 https://bit.ly/3dR77qs
山東萊陽即墨姜姓一支字輩:希先法正道 德澤方永存 承業思敦本 孝友乃明倫
網上能找到的有這三支,另一支自行查找。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時的姜子牙。 此後,歷代不乏傑出人物。
東漢的隱士姜肱,史書稱其"家世名族",他不僅學問高,而且與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兄弟相互友愛,常同被而眠,後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愛。 東漢還有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其後發展成為姜氏較為繁盛的一支。
三國時有蜀漢的姜維,天水人,本為魏將,后歸蜀,得到諸葛亮的信任。 曾繼諸葛亮之後繼領其軍,後任大將軍,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兩位薑姓宰相,除姜公輔外,還有唐高宗時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詞人、音樂家姜夔,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鄱陽 )人,工詩,精通音樂,滿腹經論,可惜由於當時秦檜當政,因姜夔唾棄他的為人,后隱居;南宋還有名將姜才;明代有書畫家姜立綱;清代有文學家姜宸英,曾參與纂修《明史》,所作的《 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廠衛"之害,善工書法,能詩文,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 近現代有皖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姜鏡堂等。
姜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姓氏中居於第60位。 [姜氏起源] 姜姓始自炎帝。 《元和姓纂》中就有記載,炎帝神農氏,因生於姜水(今陝西岐山縣西),而以姜為姓。 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即呂尚,齊國的建立者,因輔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於呂,所以才從封地為姓。 戰國時,齊國被田和所滅,呂尚的後代分散各地,有姓呂的,也有姓姜的
姜姓來源於遠古的炎帝神農氏。 關於這種說法,在許多文獻如《元和姓氏》、《說文解字》、《新唐書》中都有記載。 《水經注》:「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 "身為我國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農氏,出生於陝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於是他就於是以姜作為自己的姓,子孫世代相傳。 姜姓與姬、媙等20個古姓均起源於西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 與姜同為神農氏後裔的還有以"齊、甫申、呂、紀、許、向"等8氏為姓的。 而作為神農氏嫡系的姜氏後裔,戰國七雄之一。
姜方宗譜---尋根溯源,姜姓起源有三:(1)、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以居地薑為姓。 (2)、出自桓氏改姓。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亙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為姜氏。 "唐代上元時有桓姓者改為薑姓。 (3)、出自其他民族改姓。 據《宋書·吐谷渾傳》所載,宋時有羌人改姜姓;另有清滿八旗姜佳氏改為姜姓;除此以外,今滿、侗、瑤、彝、蒙古、土家、保安、白、俄羅斯、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 因此,河南姜氏的血脈源頭應當為炎帝神農氏後裔。 《說文》曰:「神農居薑水,因以為氏。 " 傳說中的炎帝,即神農氏,相傳為中國歷史上最遠古的"三皇"之一。 因炎帝生於姜水(今山西岐山縣),故以姜為氏。 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發源地。
姜方宗譜,得姓始祖---炎帝。 姜姓出自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今陝西省渭河支流的岐水,在今陝西岐山之東,源出岐山),以居地命姓為姜。 炎帝是姜姓的受姓始祖。 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嶽始祖伯夷,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今河南省南陽縣西),建立呂國,再次被賜以祖姓,以續炎帝的香火。 春秋時的齊國,其創立者是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 由伯夷建立的呂國,在西元前六七八年被楚國所滅,由姜尚建立的齊國,在西元前二二一年被秦國所滅,在呂齊兩國被滅亡後,其子孫都有以姜為姓的,他們尊炎帝為姜姓的得姓始祖。
[姜氏繁衍播遷] (1)、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嶽始祖伯夷,輔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建呂國,復賜以祖姓薑,以續炎帝香火。 炎帝部分子孫,在歷史的進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易為其他姓氏,姑且不論。 夏商以來,姜姓,分為齊、許、申、甫四國,世顯諸侯,居戎狄者為姜戎氏,系古戎一支,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 炎帝出生的薑水,姜姓的發源地,姜姓得姓則是在今河南南陽一帶。 姜尚建立的齊國,表明姜姓又發源於山東淄博一帶,田和滅齊后,姜子牙的後代子孫散居各地。 金學孟曰:「其中一支西遷甘,史誤為姜戎,其實為中原炎帝部落後裔」。。
(2)、"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齊國,創建始祖是呂國的呂尚(潘承祥語)"。 史書記載說:「呂尚,姓姜名牙,掌四嶽有功,子孫從封姓。 "呂尚,既為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薑子牙,因他治四嶽有功,被封於呂,故從封姓改叫呂尚。 其子孫世襲齊國國君,歷29世。 後來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和所滅,齊國變為田氏政權,其子孫後代分居各地,多以姜為姓。 《左傳-桓公十八年》述其事(此為《左傳》中第十五項用"通"記載之事):"公將有行,遂與姜氏如齊。 申曰: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 公會齊侯於泺,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 公谪之,以告。 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客車于車。 "這些婚外戀活動,《春秋》載作"純客觀報告"狀。 如"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3)、戰國時期(據史書記載),田和滅齊姜子牙後代西遷移西戎---姜戎一支,東漸入陝,西元前368年,為秦所迫,遷至晉南。 約於西元前638年由其首領遷至晉南,屬於晉國。 西漢以前,姜姓,其後代繼續東歸河南等地,不斷繁衍發展,已發展成為關東(今河南靈寶縣函谷關以東地區)大族,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省境內的姜氏,到了漢代已發展成為一大望族。 西漢初,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大族。 西漢為充實關中人口,時劉邦採納婁敬建議,遷六國貴族後裔的關東豪族於關中,關東大族遷至關中,姜氏望族被迫從關東遷徙至關中,此後遂世居天水(今屬甘肅),又返回西戎故地,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
(4)東漢末、三國---姜維盛於甘肅天水。 後姜氏已有徙居到今四川者,姜詩盛於廣漢(今四川謝洪南)。 姜維降蜀後,其後裔居川。 漢代到唐代,天水一直是"姜氏發展繁衍中心(姜方語)"。 兩晉南北朝時期---為避戰亂,姜族紛紛從中原徙居江南各地。 但"四川姜族遠隔中原,故歷千餘年長盛不衰,代有顯官(張友茂語)"。
(5)、唐代,四川姜族一支,出蜀北,轉漢中,入天水,繼續融入薑姓發展繁衍中心地。 便是蜀國北出漢中,西遷甘肅天水的那支,姜方為三國名將名臣----姜維後裔。 其中天水姜維後裔,乃唐舒州刺史姜神翊的先人。 姜神翊嫡孫姜公輔在唐德宗時任宰相,后貶為泉州刺史,當是姜姓最早入閩者。 神翊後裔,為保血脈,繼續遠遷蠻荒之地,發展成中派天水分支---九真姜姓,因其族人仕途而南移福建,后沿海岸線西遷廣西。
(6)、南宋末期---姜氏河南。 姜方的先人,因忽必烈軍團,遠征大理國,姜族一部自廣西北還中原故里---河南,融進當地姜族土著居民之中。 明洪武年間---此支系繼續在豫繁衍生息,複成望族。 清---其一脈,就是姜世良11世孫於清乾隆年間由內地移居臺灣。 其一脈,遷往海岸城市青島等地,暫居齊魯境內。
(7)、其族人居小青島,以捕魚為生。 德國侵佔青島后,將小青島改名為"阿克那島"。 1898年夏,改名為"青島百合",或"百合綠島"。 姜先人退出該島,去海岸內定居。 1914年一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侵佔了青島,地名全換成日文名稱。 姜方曾祖父,因抗拒日本黑暗的殖民統治,而投身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活動---參加了中國同盟會,犧牲。 其祖父,於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一律將日文的名稱改為中國的名稱)前夕,"西返中土河南故地,形成現代姜方的河洛近祖(日不落語)"。 姜方族譜近況:父,姜紅潑;母,海南人。 生一女,曰姜方。 姜方,乃歷史名人後裔,武漢北京中文系畢業,當代散文作家。 姜姓在長期的發展繁衍過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天水郡,西漢置郡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移治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 2、廣漢郡,西漢治所在乘鄉(今四川金堂東),東漢移治雒縣(今四川廣漢北)。 3. 河南郡:漢高帝置,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姜姓,為炎帝神農氏之後。 神農氏有裔孫向,被封為諸侯,後來國滅,春秋時,源於姜姓後裔文叔一支,被鄭、楚所逼,多次輾轉於葉(今河南省葉縣西南)、 堂號:姜姓以"河洛"、"天水"、"龍泰"、"稼雲南"、"渭濱"、"敬睦"、"云磬"、"森陽"等為其堂號。
[姜姓宗族特徵] 1、姜姓自炎帝神農氏以降,後裔分支命氏,共計為二百四十七個姓氏,可知薑姓起源之早。 2、薑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其源於北方,又盛於北方。 3、姜姓以孝行著聞。 如東漢隱士姜肱,兄弟友善,常同被而眠,故有"姜被"之典故,又東漢廣漢人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 4、姜姓字行輩份嚴謹有序。 據一九一七年姜正芳所修《姜氏家譜》所載,江蘇常州姜姓一支字行為:"中俊法仁,炳習志士,國良翰廣,思茂。 " 5、薑姓保存了其始祖優秀的基因,在河南大地上出現了"姜方現象"---姜方,才女北京生。
[姜氏屬地]: (1)、廣漢郡,今四川梓潼縣。 (2)、《百家姓》注居天水郡,今甘肅通渭縣西南。 (2)、當代,全國已形成四川西部、山東東部、東北、河南四大塊姜姓聚集區。 [八、姜氏名望] (1)、姜太公(又名姜子牙)----源頭之鼻祖。 (2)、姜肱,東漢高士,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常同被而眠,世人用"姜被"喻兄弟友愛--承太公血脈、史書稱其"家世名族"。 (8)、東漢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其後發展成為姜氏較為繁盛的一支。 (3)、姜維,原為三國時魏將,后歸順蜀國,得到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亮死後輔佐後主,統領其軍---出現在中國西部,光大太公遺風。 (4)、姜夔,南宋著名詞人,精通音律,滿腹經綸,詞作為世人所熟悉,廣泛流傳----滲透到文學領域。 (5)、姜才,是南宋著名的將領。 姜立綱,明代書畫家----在上層建築中,依舊保存著姜姓基因。 (6)、姜宸英,是清代文學家,曾參與纂修《明史》,屬於"江南三布衣"----姜姓已大為擴展。 (7)、姜方,河南人,網络校園文學作家----是當代姜姓之優秀人物 [姜姓歷史文化名人]
(1).姜尚(姜子牙、太公):呂國(今河南南陽)人,一說汲縣(亦屬河南)人,屬東夷族,一說屬羌族,西周初年的北京家、政治家,周文王、周武王的得力謀臣,他足智多謀,滅商居功至偉,以功封於齊國,成為齊國的開國國君,相傳曾作兵書《六韜》。 姜小白:即齊桓公,姜子牙的後裔,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南征北戰,樹立霸主威望。
(2).姜維: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人,是位有名的大臣,三國時蜀漢名將。 本為魏將,后歸蜀,深得諸葛亮信任,任征西將軍,諸葛亮死後,魏軍攻蜀,他死守劍閣,蜀主劉禪降魏,他詐降,企圖反魏復蜀,事敗被殺。
(3).姜夔: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宋代著名詩人、著名詞人、音樂家。 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工詩,精通音樂,滿腹經論,可惜由於當時秦檜當政,因姜夔唾棄他的為人,後隱居;一生未仕,其詩初學黃庭堅,後深造自得,為楊萬里所稱,詞尤有名,精音律能自度曲,又擅書法,有《白石道人歌曲》、《琴瑟考古圖》、《白石道人詩集》、《詩說》、《續書譜》等。
(4).姜才: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南宋名將,以善戰有名,后據揚州抵抗元兵,兵敗被俘而壯烈犧牲。
(5).姜立綱:永嘉(今屬浙江)人,明代書畫家,曾寫匾於日使,日使曰:"此中國惠我至寶也"。
(6).姜彭:江蘇揚州人,清初著名書畫家,畫翎毛當時盛稱第一,於山水則法明代唐寅,花卉宗元人,老而益精。
(7).姜宸英:浙江慈溪人,清初書畫家、文學家,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 能詩文,工古文,善畫墨,精書法,行草尤入妙,年七十始中進士,曾參與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廠衛"之害。 有《湛園文稿》、《葦間詩集》等,後人輯有《姜先生全集》。
(8).姜宜:如皋(今屬江蘇)人,清代女書畫家,善墨蘭及竹石,工詩。
(9).姜思周: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畫家,擅長牡丹,鉤勒、設色俱絕。 嗜酒,醉後逞筆。
(10)姜炳璋:象山(今屬浙江)人,乾隆進士,石泉縣知縣,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稱,又署江浦、重視農田水利建設,修建"姜公堰"。
(11)姜桂題:安徽亳縣人,清軍將領,早年效力僧格林沁麾下,后投左宗棠,歷任直隸提督、熱河都統、兼毅軍軍統,袁世凱稱帝后,封一等爵,袁死后,歸附皖系。 寶寶起名 www.vgv.cn
(12)唐代,有兩位薑姓宰相,除姜公輔外,還有唐高宗時宰相姜恪。
(13)近現代有皖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姜鏡堂等。
(14)當代著名畫家、"江山行"畫家組主持畫家、國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姜東。 【姜姓郡望】 姜姓在長期的發展繁衍過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天水郡:西漢置郡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移治上圭阝(今甘肅省天水市); 2、廣漢郡:西漢治所在乘鄉(今四川金堂東),東漢移治雒縣(今四川廣漢北)。 3、河南郡 :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堂號:姜姓以"天水"、"龍泰"、"稼穑"、"渭濱"、"敬睦"、"云磬"、"森陽"等為其堂號。  4、渭川郡:姜子牙的後裔,分佈未詳。 【姜姓堂號】 中華姜氏堂號大彙集 這是本人多年來收集的姜氏堂號:(目前已知堂號有56個,以下未盡錄入) 堂 號 分佈地 天水堂:湘陰姜氏【始祖:[后周]姜松年; 先祖:姜應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後裔、廣東、香港、臺灣等地姜姓 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渭水堂:江蘇沭陽、福建。 山東鹽城姜姓【始遷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自姑蘇遷徙】、合肥姜氏【始遷祖永貴,明洪武初自句容遷合肥東鄉浮槎山】。 渭濱堂:浙江淳安官川姜氏族。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莊,為漢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傳世,大被流芳。 敬義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南湘潭中湘姜興祿、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陽新、大冶、武漢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義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為孝友堂分支,為孝友堂分支,湖北華榮郭店姜姓 表海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漢黃陂姜家灣2500人,江蘇贛榆縣石橋鎮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石獅市姜厝姜姓,目前135戶,男丁300餘人。 敬睦堂: 敬勝堂:浙江餘姚、江西南昌 敬德堂: 浙江象山 三孝堂:湖南 森蔭堂:湖南寧鄉 森陽堂: 龍泰堂: 雲磬堂:湖南長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寧鄉【始遷祖:[後唐]姜德厚】 瀚靜堂: 河北 始遷祖浩,清道光間自河北鹽山縣姜家莊遷天津大沽口。 渭璜堂: 安徽安慶地區和湖北黃梅地區 寶璜堂:湖北湖北漢陽、打虎莊16莊、 崇本堂:浙江鄞縣姚江姜氏、鄞東梅墟姜氏、浙江慈溪 慈東青林姜氏 經草堂:東禪來經草堂,浙江黃岩,黃城姜氏 松柏堂:安徽桐城 余慶堂:(余慶堂)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蘇丹陽滕村 敦本堂:江西南昌城塘姜氏、江西婺源姜氏、安徽池州姜氏 敦睦堂:山東萊陽姜氏 孰樂堂:湖南寧鄉 敦倫堂:湖南邵回 瀚靜堂:始遷祖:[清]姜浩 清道光間自河北鹽山縣姜家莊遷天津大沽口 致遠堂:昌邑姜氏 享典堂(惇典堂):浙江金華 姜氏 貽安堂:凰林姜氏 聚儀堂:浙江省龍泉市城北鄉,字輩"洪、昌、乾" 東海堂:山東 仁德堂 : 山東煙台福山肖家溝,始遷祖姜苛.... 忠儀堂:山東 貴三堂:清朝年間,姜洪令、姜申令、姜玉令帶領姜貴春、姜貴林、姜貴芝,在遼寧庄河縣鼓山溝,開辦的以抬錢生意為主。 后因北京支官司和經營不善而關閉。 善慶堂(善慶堂) 開陽姜氏 獲勝堂(獲勝堂) 養拙堂 山東峄縣姜氏 始祖薑壘於清乾隆年間由滕縣遷入 700人 (現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堂號系清鹹豐帝所賜) 璜瑛堂 湖北棗陽, 明代從江西遷移到棗陽 日至 張網 網 雲網 網網 網雲:[元]姜朝陽,字桐臣,元時自海陽豬灣村遷居同邑槐樹底。 壽世堂:浙江江山文溪姜氏,始遷祖:[宋]姜嶼; 先祖:[宋]姜璿。 以及潭源姜氏、嘉湖姜氏 飛熊堂:先祖:姜東道; 先祖:姜東述; 先祖:姜東遐 敘倫堂:浙江蘭溪澤口姜氏,始祖:[明]姜文二。 樂顏堂:延令姜氏【始祖英四,原籍江西南昌之沙湖,明嘉靖時,其子真九[明]、先三[明],遷居當塗洪山,真九之子後歸南昌,先三子孫落籍當塗,清初,其後 裔再徙泰興】 追遠堂:江蘇武進西林姜氏【始遷祖宗揚,譜稱明永樂初自瀨水(或雲雲陽)遷武進西林】 魯文盛堂:湖南嶽陽巴陵姜姓【始祖松年,北宋初人。 始遷祖十三世孫時升,宋嘉定間由江西分寧縣陂山遷巴陵一都梅田】。 【姜姓輩分】 姜姓字行輩分嚴謹有序: 《唐. 姜公輔主修薑氏統總譜合大成派系50世》 世運承先澤 光華繼後如 家國文明遠 廷賢任爾思 一邦登政仕 永紹吉人圖 三伯從公久 天壁可為謨 子能輝前志 兆泰俊良儲 井泉莊姜氏為接「儲」字輩下 儲文茂勝永 大守志興啟 賢能道仲時 金常必正家(之) 遷至北京的姜姓氏族字輩,接"家"字輩下延: 書文仲永嚴 才豐志訓賢 侯武德秀昌 丁書相信唐 英雙喬如坦 祖士育卞恆 義全工畫吉 海言東慧嬋 姜姓合大成統一字派如下: 孝友本厚 俊秀芬香 前傳衍慶 勳烈降昌 肇基建業 丹書訓詳 英才左漢 忠信相唐 封侯賜爵 祖武留芳 姜姓特殊的字輩: 1、迴圈用字字輩
莱阳姜姓四个系是怎么分的?-悟空问答 https://bit.ly/3dR77qs
------------------------------------------
姜姓起源自哪裡   莱阳姜姓四个系是怎么分的?-悟空问答
姜姓出自神農氏。 相傳少典娶有蟜氏女生炎帝,號烈山氏,亦即神農氏。 炎帝生於姜水,在今陝西岐山縣西,因以水命姓為姜。 炎帝裔孫伯夷,號太岳,虞夏之際輔佐禹治水有功而封於呂,今河南南陽西。 伯夷是呂國的開國始祖,侯爵,複賜姓姜,以奉炎帝之祀。 呂國歷經夏商週三朝,商朝末,其後裔呂尚,也稱姜子牙、太公望,輔佐周文王滅商,周初封於齊,為周朝東部的重要諸侯國。 夏商以來,炎帝的姜姓後裔在西周初有齊、呂、許、申等十幾國。 因姜姓源自西北高原,留於陝西寶雞、隴縣一帶入戎狄的史稱姜戎,後來逐漸東移,到春秋中期遷晉南,附晉。 齊國是姜姓後裔中最強大的一支,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 姜姓的歷史在5000年以上,作為氏則始於齊國滅亡之後,至少也有2300年。
更多
姜姓主要分佈在哪些地區
先秦時期,姜姓活動的地區主要是甘肅和山東。 秦漢時,姜姓在河南靈寶的函谷關以東已經發展為大族,遂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姜姓望族。 三國和南北朝時,姜姓已經在秦川隴、魯皖蘇浙地區蔓延開來,但其人口重心仍在陝西和山東。 唐宋時姜姓進入閩粵地區。 清朝時東北地區由於山東的移民和滿洲八旗的全面漢化以及漢姓的使用,東北地區姜姓發展迅猛。 最終形成西部四川、東部山東、東北三大塊姜姓聚集區。
宋朝時期,姜姓大約有1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一十位以後。 主要分佈於山東、浙江、河南、廣東,這四省姜姓大約佔姜姓總人口的80%;其次分佈於山西、安徽、江西、江蘇等省。 山東為姜姓第一大省,占姜姓總人口的43%。 形成了魯豫、蘇浙、廣東三大塊姜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姜姓大約有2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7%,為明朝第七十九位姓氏。 宋元明600餘年間,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姜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 主要分佈於浙江、山東、江蘇,這三省姜姓大約占姜姓總人口的58%;其次分佈於陝西、福建、江西,這三省又集中了姜姓總人口的19%。 浙江省的姜姓人口約占姜姓總人口的26%,為姜姓第一大省。 全國的姜姓人口流動從北向東南遷移,姜姓中心由北向東南漂移,形成了浙蘇、山東兩大薑姓人口聚集區。
更多
當代姜姓的地域分佈
23魔方的基因檢測使用者中,姜姓使用者的籍貫地域主要分佈在山東 (占比 23.7%) 、江蘇 (占比 11.2%) 、遼寧 (占比 9.9%) 等地。
姜姓起源分布和家谱家族 https://bit.ly/3dYZbDQ


岐山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陝西省岐山縣位於中國西部,是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一個縣。
境內東北部的箭括嶺有兩座山峰相對,即山有兩岐,因而得名。
岐山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OJKwDS
地理
岐山下轄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城位於寶雞市區以東60公里,距西安135公里。南部是秦嶺,中部是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
歷史
岐山是周王朝發祥之地,從周太王遷岐到周平王東遷近400年間,岐山地區一直是西周的都城和中心。有周公廟,建於唐代、鳳雛遺址,並出土大量周朝文物,以青銅器最為著名,被譽為「青銅器之鄉」,出土青銅器文物大多存於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這裡還是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的故里。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設岐州(州治在今鳳翔縣南),領3郡、9縣。平秦郡(郡治在今鳳翔縣南)的周城縣(太平真君六年置)轄岐地東部,橫水縣(太平真君十年分周城縣置)轄岐地西部,武都郡(郡治在今寶雞市東50里)的平陽縣(太平真君六年置)轄岐區南部,武功郡的美陽縣轄岐地東北部。
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分涇州鶉觚縣南境置三龍縣,縣以山得名,治岐陽鎮(今岐陽村)。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移三龍縣治於西40里(今鳳鳴鎮),改名岐山縣。
行政區劃
岐山縣下轄9個鎮:[1]
鳳鳴鎮、蔡家坡鎮、益店鎮、蒲村鎮、青化鎮、棗林鎮、雍川鎮、故郡鎮和京當鎮。
其中,蔡家坡鎮轄區內包含有一個蔡家坡經濟技術開發區(陝西省省級開發區,管委會行政等級為正縣級,岐山縣縣委書記兼任蔡家坡經開區工委書記,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單獨配備),開發區內行政及其他相關事項屬寶雞市和岐山縣共管
岐山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OJKwDS

2021-04-11_155915

 

2021-04-11_160339

https://goo.gl/maps/eiKoEKA5uiGvoCVb6


岳陽湘陰姜氏
字輩資訊
堂號
天水堂
字輩
友愛傳家本詩垂潤澤光後嗣遵法守永遠振書香
始祖
姜松年(五代十國)
字元俦,后周顯德元年由江州移居江西分寧縣陂山
始遷祖
姜源
道傳孫,再徙本邑橫山書院塘
-----------
字輩資訊
堂號
天水堂
字輩
朝萬其伯坤孟重珊世興顯志惟啟金文勝德賢升
始祖
姜松年(五代十國)
字元俦,后周顯德元年由江州移居江西分寧縣陂山


全國各地姜氏字輩匯總!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的!
字唐朝姜公輔主修姜氏統總譜合大成派字輩:
「世運承先澤光華繼後如家國文明遠廷賢任爾思一邦登政仕永紹吉人圖三伯從公久天壁可為謨子能輝前志兆泰俊良儲」。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起姜姓統一字輩:
「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勛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註:以炎帝第一百八十九世為「孝」字輩開始續延。
山東姜氏字輩
山東萊陽姜姓一支字輩:
「國祖德千秋遠」。
山東萊陽姜姓一支字輩:
「廷玉日世翕永成書」。
山東蓬萊姜姓一支字輩:
「世守仁可長……」
山東蓬萊姜姓一支字輩:
「德必希成作樹傳家福善名」。
山東泰安東平姜姓字輩:
「發祥志蘭方……」
山東泰安姜姓字輩:
「炎錫漢桂煥培明潞樹烯增」。
山東荷澤巨野薑姓字輩:
「金全發……」
山東登州寧海姜姓字輩:
「雲玉萬殿……」
山東登州文登姜姓字輩:
「財世福國學永雲連會玉」。
山東濰坊昌邑姜姓字輩:
「起言義則思……」
山東濰坊姜姓字輩:
「玉官傳明祥……」
山東濟寧姜姓字輩:
「延慶開元美玉……」
山東威海姜姓字輩:
「學書宜立志明……」
山東平度姜姓字輩:
「天作書連進學……」
山東巨野薑姓字輩:
「九守永傳慎福貴常青廣自體玉先連」。
山東牟平姜姓字輩:
「文國興逢英……」
山東德州姜姓字輩:
「文九□殿振延秀智仁聖」。
山東黃縣姜姓字輩:
「思啟建國開元」。
山東聊城姜姓字輩:
「久志清會明……」
山東姜姓一支字輩:
「齊儒聖兆聘渭訪續祥邦國治誠順誥恆富裕利長仲法奎培運永冠西世昌」。
江西姜氏字輩
江西瑞邑井泉莊姜氏字輩:
「儲文茂勝永大守志興啟賢能道仲時金常必正家(之)」。註:從「儲」開始接續。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
「紹文茂勝永大守志興啟賢能道仲時金常必正家學海亨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勛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
「泰千文受斌延鴻玉以興太一仲良季達光聖開成典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勛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
「守應自先景從明哲欽尊典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勛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
「太宗彥文國壽定保德元朝典時福單延汝周啟應永世家茂學海亨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勛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蘇姜氏字輩
江蘇鹽城姜姓字輩:
「傑善芝家必有餘慶」。
江蘇鹽城建湖姜姓字輩:
「曰有效啟玉(東)海基」。
江蘇鹽城大縱湖姜姓字輩:
「山文昌章中正大」。
江蘇揚州姜姓字輩:
「洪昌明正寶……」
江蘇邗江姜姓字輩:
「朝拜治國民律修義德」。
江蘇淮安姜姓字輩:
「學萬守成文道其昌邦國之江」。
江蘇贛榆姜姓字輩:
「開致仁守(正)先(修)啟(在)厚統」。
江蘇常州姜姓字輩:
「中俊法仁炳習志士國良翰廣思茂」。
遼寧姜氏字輩
遼寧丹東姜姓字輩:
「文明兆忠奎庭廣福來祥」。
遼寧營口大石橋姜姓字輩:
「日思祖得弼希成莫秉亦元可嗣聲務若本存大作用乃為克世以傳鳴」。
遼寧大連姜姓字輩:
「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遼寧大連瓦房店姜姓字輩:
「國年玉林豐福慶永長生」。
遼寧大連莊河姜姓字輩:
「鳴德作天志……」
遼寧滿族姜姓字輩:
「佑德天維作福國文慶書貴長殿甲承恩普璽庭宗續世榮昌軍景官紅常春銀豐寶積連金廣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遼寧姜姓一支字輩:
「清殿永遠禮智信」。
江西姜氏字輩
湖北南漳姜姓字輩:
「文茂永德福慶國語正大光明」。
湖北竹山姜姓字輩:
「復興盛世啟忠厚傳家庭」。
湖北荊州監利姜姓字輩:
「遇世正志定學應昌大開祥運修齊景盛明」。
湖北襄樊谷城姜姓字輩:
「春發元茂英……」
四川姜氏字輩
四川廣安姜姓字輩:
「騰學文永開通大以豐錫興榮自有光」。
四川姜姓一支字輩:
「萬德方宏龔東」。
四川廣元姜姓字輩:
「庭成玉得(德)紹民(元)國」。
四川內江姜姓字輩:
「文之月成應國光思德樹明清天福太永興桂維修」。
安徽姜氏字輩
安徽滁州姜姓字輩:
「文永長維廣家樂世書必有相」。
安徽定遠姜姓字輩:
「志文天朝爾廷必洪大學士業守書田國華克正祖德延長」。
安徽五河姜姓字輩:
「忠厚傳家遠……」
安徽桐城姜姓字輩:
「神祖為上之字國昌恭寬信敏長發其強」。
其它省姜氏字輩
吉林長春姜氏字輩:
「啟炎義再思深修有餘慶」。
雲南姜姓一支字輩:
「武英南進顯……」
浙江蒼南姜氏字輩:
「植炳培錦溯集榮增」。
河南信陽姜姓字輩:
「賓東朝德有富榮國玉春滿堂萬代長青」。
河北姜姓一支字輩:
「登德志海春樹永福貴」。
新疆奇台姜姓字輩:
「三子學文基有德世來元」。
貴州遵義姜姓字輩:
一房支派:
「光在文希單正起芳明天修德能傳遠萬古永流源」;
二房支派:
「文之月成應國光思德樹明清天福泰永興桂維修」;
三房支派:
「禹國若朝單文正廷子如應順堯邦美可立定林謨」。
重慶奉節姜姓字輩:
「庭宗萬代陳先澤大學啟興傳明達世德遠文門在朝端」。
黑龍江姜姓一支字輩:
「文功成志殿永記詩書化維懷」。
其它姜氏字輩
姜姓一支字輩:
「少崇肅法進德益彰衡紅光正家兆義昌」。
姜姓一支字輩:
「全永克修日力安」。
姜姓一支字輩:
「照勇錫文寶開自良兆修立懷本居東邦傳家道令宗乃啟昌」。
姜姓一支字輩:
「四紅業守書田國華克正」。
姜姓一支字輩:
「文尚四合一虎庭更有海貴萬永明振興中國立尊天」。
姜姓一支字輩:
「鴻連宗光遠世瞻祖名長」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p249nbe.html


台灣姜世良派下世系字輩

2021-04-11_161858


姜姓字輩排行
姜姓—字輩排行
唐朝姜公輔主修姜氏統總譜合大成派字輩:「世運承先澤光華繼後如家國文明遠廷賢任爾思一邦登政仕永紹吉人圖三伯從公久天壁可為謨子能輝前志兆泰俊良儲」。。
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起姜姓統一字輩:「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勳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注:以炎帝第一百八十九世為"孝"字輩開始續延。
山東萊陽姜姓一支字輩:「國祖德千秋遠」。。
山東萊陽姜姓一支字輩:"廷玉日世翕永成書"。
山東蓬萊姜姓一支字輩:「世守仁可長」。。
山東蓬萊姜姓一支字輩:"德必希成作樹傳家福善名"。
山東泰安東平姜姓字輩:"發祥志蘭方"。
山東泰安姜姓字輩:"炎錫漢桂煥培明潞樹烯增"。
山東荷澤巨野薑姓字輩:"金全髮......"
山東登州寧海姜姓字輩:"雲玉萬殿...... ”
山東登州文登姜姓字輩:"財世福國學永雲連會玉"。
山東濰坊昌邑姜姓字輩:"起言義則思"。
山東濰坊姜姓字輩:"玉官傳明祥"。
山東濟寧姜姓字輩:「延慶開元美玉」。。
山東威海姜姓字輩:"學書宜立志明"。
山東平度姜姓字輩:"天作書連進學"。
山東巨野姜姓字輩:"九守永傳慎福貴常青廣自體玉先連"。
山東牟平姜姓字輩:"文國興逢英"。
山東德州姜姓字輩:"文九□殿振延秀智仁聖"。
山東黃縣姜姓字輩:"思啟建國開元"。
山東聊城姜姓字輩:"久志清會明"。
山東姜姓一支字輩:「齊儒聖兆聘渭訪續祥邦國治誠順诰恆富裕利長仲法奎培運永冠西世昌"。
江西瑞邑井泉莊姜氏字輩:"儲文茂勝永大守志興啟賢能道仲時金常必正家(之)"。 注:從「儲」開始接續。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紹文茂勝永大守志興啟賢能道仲時金常必正家學海亨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勳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泰千文受斌延鴻玉以興太一仲良季達光聖開成典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勳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守應自先景從明哲欽尊典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勳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太宗彥文國壽定保德元朝典時福單延汝周啟應永世家茂學海亨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勳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蘇鹽城姜姓字輩:「傑善芝家必有餘慶」。。
江蘇鹽城建湖姜姓字輩:「曰有效啟玉(東)海基"。
江蘇鹽城大縱湖姜姓字輩:"山文昌章中正大"。
江蘇揚州姜姓字輩:"洪昌明正寶"。
江蘇邗江姜姓字輩:"朝拜治國民律修義德"。
江蘇淮安姜姓字輩:"學萬守成文道其昌邦國之江"。
江蘇贛榆姜姓字輩:"開致仁守(正)先(修)啟(在)厚統"。
江蘇常州姜姓字輩:"中俊法仁炳習志士國良翰廣思茂"。
遼寧丹東姜姓字輩:"文明兆忠奎庭廣福來祥"。
遼寧營口大石橋姜姓字輩:"日思祖得弼希成莫秉亦元可嗣聲務若本存大作用乃為克世以傳鳴"。
遼寧大連姜姓字輩:"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遼寧大連瓦房店姜姓字輩:"國年玉林豐福慶永長生"。
遼寧大連莊河姜姓字輩:"鳴德作天志"。
遼寧滿族姜姓字輩:「佑德天維作福國文慶書貴長殿甲承恩普璽庭宗續世榮昌軍景官紅常春銀豐寶積連金廣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遼寧姜姓一支字輩:「清殿永遠禮智信」。。
湖北南漳姜姓字輩:「文茂永德福慶國語正大光明」。。
湖北竹山姜姓字輩:「復興盛世啟忠厚傳家庭」。。
湖北荊州監利姜姓字輩:"遇世正志定學應昌大開祥運修齊景盛明"。
湖北襄樊谷城姜姓字輩:"春發元茂英"。
四川廣安姜姓字輩:"騰學文永開通大以豐錫興榮自有光"。
四川姜姓一支字輩:"萬德方宏龔東"。
四川廣元姜姓字輩:"庭成玉得(德)紹民(元)國"。
四川內江姜姓字輩:"文之月成應國光思德樹明清天福太永興桂維修"。
安徽滁州姜姓字輩:"文永長維廣家樂世書必有相"。
安徽定遠姜姓字輩:"志文天朝爾廷必洪大學士業守書田國華克正祖德延長"。
安徽五河姜姓字輩:"忠厚傳家遠"。
安徽桐城姜姓字輩:"神祖為上之字國昌恭寬信敏長髮其強"。
吉林長春姜氏字輩:「啟炎義再思深修有餘慶」。。
雲南姜姓一支字輩:"武英南進顯"。
浙江蒼南姜氏字輩:"植炳培錦溯集榮增"。
河南信陽姜姓字輩:"賓東朝德有富榮國玉春滿堂萬代長青"。
河北姜姓一支字輩:「登德志海春樹永福貴」。。
新疆奇台姜姓字輩:"三子學文基有德世來元"。
貴州遵義姜姓字輩:
一房支派:"光在文希單正起芳明天修德能傳遠萬古永流源";
二房支派:"文之月成應國光思德樹明清天福泰永興桂維修";
三房支派:"禹國若朝單文正廷子如應順堯邦美可立定林謨"。
重慶奉節姜姓字輩:"庭宗萬代陳先澤大學啟興傳明達世德遠文門在朝端"。
黑龍江姜姓一支字輩:"文功成志殿永記詩書化維懷"。
姜姓一支字輩:「少崇肅法進德益彰衡紅光正家兆義昌」。。
姜姓一支字輩:"全永克修日力安"。
姜姓一支字輩:"照勇錫文寶開自良兆修立懷本居東邦傳家道令宗乃啟昌"。
姜姓一支字輩:"四紅業守書田國華克正"。
姜姓一支字輩:"文尚四合一虎庭更有海貴萬永明振興中國立尊天"。
姜姓一支字輩:"鴻連宗光遠世瞻祖名長"。
資料有待補充。姜姓字辈排行 - 中文百科 https://bit.ly/3t9qC42


全国各省姜氏辈分收集

2021-04-11_164149

字輩譜通常是一些寓意深刻的四言詩、五言詩或七言詩。是一部完整家譜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個家族的印記。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江西省姜姓氏家譜字輩有哪些。
江西瑞邑井泉莊姜氏字輩:“儲文茂勝永大守志興啟賢能道仲時金常必正家(之)”。註:從“儲”開始接續。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紹文茂勝永大守志興啟賢能道仲時金常必正家學海亨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勛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泰千文受斌延鴻玉以興太一仲良季達光聖開成典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勛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守應自先景從明哲欽尊典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勛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輩:“太宗彥文國壽定保德元朝典時福單延汝周啟應永世家茂學海亨榮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勛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 (薑)姜姓家譜 - FamilySearch Wiki


全球姜氏宗親總會的口號是:天下姜姓是一家,共謀發展揚華夏;宗旨為:尊宗敬祖,敦親睦族,共謀發展。
萊陽市姜氏家族世代文化望族。 始祖姜義由元朝末年自寧海州(今牟平)徙萊陽占籍南門裡杏壇坊。 七世姜淮(1470-1540),殖德名於鄉,以御寇功拜懷遠將軍。 八世姜珙,字貢之,號韫石,例貢太學生。 九世姜良士(1553-1623)(姜嬰兒祖父),字汝循,號養吾,邑廩生,門人進士宋繼登。 私谥康惠先生。 原配趙氏,繼配招遠李氏,鳳陽府知府李楝長女,李楝孫李篤培庚戌會魁有文名,負清譽,以方正聞於世,姜所長人稱表伯。 姜瀉里(1583-1643),字爾岷,號漢州,邑廩生,累封征仕郎,禮科給事中,崇禎癸未守東城,清兵攻陷力戰死,恤贈光祿寺卿,谥忠肅,賜祭葬,事載《明史》。 配楊氏,揚州江都縣丞貢士楊希齊女。 生四子,長子姜圻貢生、仲子姜歌詞進士、三子薑垓進士、四子薑坡廩生。
姜圻居萊陽大樑子口村,後遷萊陽汪家夼村。 姜歌詞、薑垓居蘇州市、宣州市。 姜坡居萊陽城南五華里處姜家莊村,後人分居萊陽半坡村、澇泊村等。
姜坡及直系後裔,讀書取得功名有舉人、貢生、廩生、庠生共三十餘人。 民間至今流傳著姜家莊村是"鄉紳文明村",讀書教學至今不衰。 家族遺訓是「孝悌力田世先疇舊德,詩書執禮敦古處余風」至今行致有效。 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努力耕作,發奮讀書,知書達理,團結和諧,多做公益事。 這樣好的傳統文化教育至今亦影響著社會。
十一世薑坡(1620—1643),字如坡,郡廩生,居薑家莊村。 崇禎癸未(1643)二月萊陽城破,隨父瀉里殉邑難,年二十四歲。 贈翰林院待詔五經博士。 鄉谥孝烈先生。
十二世姜審節
,字孝問,郡增生(廩生超編的人數)。 十三世姜本致,字仲遠,號整菴,審節次子,增生。 鄉試十八次薦卷七堂,備四文,名重一時,春秋兩試中式,出其門者十有一人。 十三世姜本敏,字季恭,號慎吾,審節四子,郡增生。 以子貴敕封修職郎,沂州府蒙陰縣教谕。 十四世姜茼,字美素,號蘇園,貢生。 正黃旗教習,蒙陰縣教谕,沂州府教授(官七品),鄉谥文介。 十五世姜賜履,字東表,號蹯溪。 清乾隆甲午(1774)舉人,候選知縣。 十六世姜聞,字無聞,號鬱生,別號古汀。 清嘉慶年間邑庠生,工詩文書畫。 著《南遊日記》、《古汀吟草詩稿》。 《萊陽縣誌》中:「幼習米南宮濃墨山水,追蹤兆龍,游江南後改為設色,名重一時。 "古汀山水,是寫意彩墨山水畫,布局氣勢大,山峦重疊,林木茂密,生機勃勃。 在畫法上有一些裝飾趣味,山水多出自大自然,破前人之法,畫風獨成風格。 惜哉! 宣傳不夠。 十七世姜聞子姜聿犉,號牧南山人,邑庠生。 亦善花鳥山水。 十八世姜岳,字雍臣,號峻甫,增生,與弟姜巗,增生,二人出資設館,名"退思軒",授徒終老。 客屋內懸掛著"二官居"匾。 享譽鄉里。 十九世姜舜年,字續唐,號訥壘,郡增生,終生從教,德功望隆。 平生與王懿榮、王繁榮友善。
二十一世姜坡十一代孫姜祖倫先生,是筆者的蒙師,多次講述過姜氏家族文化。 姜坡十一代孫姜守明先生,一九五九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畢業分配到山東煙台對外貿易局任翻譯,中蘇友好關係中斷,調山東萊陽一中任教俄語、后英語。 畢業生高考英語,幾乎連年奪魁,人皆敬讚之,譽滿城鄉。 幾十年默默無聞,兢兢業業育人才,多年被評為優秀教師。 退休后,萊陽農學院等校聘教外語,門生廣天下。 為人正直、正義,心胸豁達,坦誠好友,樂於助人,酷愛書畫收藏,習詩詞,精研傳統文化及經典文學。 筆者多年來與姜守明先生多次交流傳統文化,尤其是姜氏家族文化,受益匪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