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畫像/孔子的原鄉四千年展/山東之鄉,孔孟之鄉-齊國故都「東方聖城」/儺舞/佛眼紋又叫孔子眼(孔子目紋)/〈禮殿圖〉聖蹟圖/〈先師孔子行教像〉碑/「統一孔子像」和「孔子標準像」/明太祖洪武年間(1368~1398),官方因認為某些孔子像無法展現孔子的偉大人格神態,令新蓋孔廟,皆以牌位取代塑像;明世宗嘉靖年間(1522~1566),則更激烈的命令撤除全國孔子像,以牌位祭祀,是為今日孔廟少見孔子塑像的原因/面如蒙倛/兩顆凸顯的大齙牙叫做「駢齒」/《聖賢像贊》《聖廟祀典圖攷》〈至聖先賢半身像冊〉 @ 姜朝鳳

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孔子原來是韓國人?韓國歷史又贏了!
韓國歷史專家,研究古代歷史,很多時候致力於對中國古代名人,名事的爭奪,很多名人,韓國都不放過。這不,其歷史專家論證,中國古代先賢孔子是韓國人,並提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殷商是東夷人。
韓國1987年出版的大型歷史著作〈國家歷史五千年〉這本書中,對孔子是韓國人進行了論證。首先,他們認為,當時的大商朝那是由東夷人建立的,不是華夏的主體民族,東夷人當時屬於蠻夷。
第二,孔子是東夷人後裔
而這本書上記載,孔子雖然出生在魯國,但是,其祖籍是宋國人,是從宋國遷移到魯國的。而宋國是正統的商朝遺民,是大周朝建立後,對商朝的遺民進行冊封而建立的國家。前面已經論證,商朝本身是東夷人建立的國家,那麼由此可以推斷出,孔子作為商朝遺民的後代,那必然就是東夷人。
第三,孔子是韓國人。
得出孔子是東夷人,接下來就很簡單了。因為在韓國歷史中,尤其是朝鮮半島,當時在東部的少數民族,韓國也叫做東夷,因此,他們認為,韓國東部的東夷人跟中原的東夷人那是一個民族。中原的東夷人是從朝鮮半島遷移過去的。因此,東夷是韓民族的組成部分。而孔子是東夷人,那麼,從這一點來說,孔子必然就是韓民族的一員,當然是韓國人
簡直是匪夷所思啊!這是要費多大勁啊!證明一個跟朝鮮半島毫無關係的中國古代先賢是韓國人。這也不得不說,韓國歷史專家這個歷史研究水平實在是全靠拍腦袋啊!太牛了!
孔子原來是韓國人?韓國歷史又贏了! https://bit.ly/2Ml6JqG


孔子不僅不是韓國人,說起來連現代韓國人還是孔子的旁系後人
2019-08-02     風雲二百年
前段時間,有個所謂的韓國學者提出一個爆炸性觀點,他居然說孔子是韓國人,還拿出三大鐵證,估計把個別國人嚇得不輕。其實如果查一下韓國的歷史,就會發現韓國跟孔子還真有密切關係,這種關係不僅是文化上的,而且是血緣上的,說起來,現代韓國人還是孔子的後代。
孔子不僅不是韓國人,說起來連現代韓國人還是孔子的旁系後人
連那個韓國學者也承認,韓國最早發源於箕子朝鮮,他還把這一條作為他的三大鐵證之一。而這位箕子其實是個中國人,他是商紂王的叔父。紂王無道,引起武王革命,最後周武王滅了商朝,建立周朝。箕子是商朝太師,他雖然不贊成紂王的荒唐行為,並多次向紂王進諫,但是商朝亡國之後,他義不食周粟,帶著有同樣志趣的幾個貴族和五千商朝遺民,從膠州灣乘船漂洋過海,來到朝鮮半島,在平壤附近登陸,並在那裡建立國家,史稱箕子朝鮮,朝鮮從此進入文明時代。
孔子不僅不是韓國人,說起來連現代韓國人還是孔子的旁系後人
箕子的後代統治朝鮮,一直平安過了八百多年。此時中國已經進入西漢時代,漢劉邦擔心異姓王奪他的皇位,於是把他們一個個收拾掉。燕王盧綰是劉邦的髮小,又是同窗。但是劉邦也不信任他,臨終前要剿除盧綰。按照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盧綰逃到了匈奴,並最後死在匈奴。當時有一個叫衛滿的人也跟隨盧綰到了匈奴。後來衛滿帶領一千多人來到箕子朝鮮,趕走了朝鮮的國王箕准,他自己做了朝鮮國王,是為衛滿朝鮮
箕准帶著百官一路南逃,來到了他的一個附屬國馬韓,並被當地百姓擁立為韓王。箕氏統治韓國二百二十年,為韓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在這個過程中箕氏也融入了韓國,成為韓國民族的一部分。
孔子不僅不是韓國人,說起來連現代韓國人還是孔子的旁系後人
我們再追溯一下孔子的世系。孔子的父親是叔梁紇,叔梁紇乃是微子的十八世孫。微子是商紂的同父異母哥哥,這樣,孔子跟韓國就有了關聯。也就是說孔子的祖先微子乃是箕子的侄子,現代韓國人的祖先跟孔子的祖先居然有這樣的血緣關係!
當然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微子是宋國的開國國君,怎麼是魯國人孔子的祖先呢?這事還需要說道說道。商朝被周朝代替後,微子跟他叔父採取的態度不同,他對周武王採取的是合作態度。周公當政時就把微子分封到宋,那原本是商王的故地。宋國經歷了十四個君主,到了年幼的宋殤公,朝中有兩個輔弼大臣,一個是大司馬孔父嘉,一個是太宰華督。需要特別說明一點的是孔父嘉乃是宋朝宗室,那他當然是微子的後人。孔父嘉有一個非常美貌的妻子,長的天仙一般,一次偶然被華督看到,這個華督就記在心裡,他一心想奪取孔父嘉的妻子,據為己有,於是就發動政變,殺了孔父嘉。孔父嘉有一個門客冒死救出了孔父嘉的兒子木金父,並逃亡到魯國,在陬邑定居。木金父的玄孫就是叔梁紇,叔梁紇生孔子,這樣說來,微子當然是孔子的祖先。
孔子不僅不是韓國人,說起來連現代韓國人還是孔子的旁系後人
通過上面的考證,可以說,孔子是現代韓國人的旁系祖先。不過孔子絕對不是韓國人,建立韓國的是他的旁系祖先,但孔子卻並沒有到過韓國。他的國籍屬於中國,這是毫不含糊的!
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Jw2pX2wBUcHTFCnfZoZi.html


韓國人原來這樣學歷史,孔子是這樣成為韓國人的
2017-03-04 由 歷史部落 發表于歷史
韓國人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他們的包容性讓我們都感到汗顏。從端午節是屬於他們的,再到孔子也是他們哪裡人,這一切都讓我們覺得有點好笑。不過,在人家的歷史上,這可是有理有據的,不信就來看看!
這是所謂的大韓民國的由來,檀君朝鮮」來取代「箕子朝鮮」,我們的祖先就成了蠻夷人了!
春秋時期的地圖,中國的沿海都成了古代朝鮮的領地,總不算明白孔子為何是韓國人了!
到了東晉時期不得了!紅色部分韓語:동진 翻譯成漢語就是東晉,中國東晉王朝竟然變成了內陸國。連出海口都沒有。大家注意沒有!東晉時期,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五胡十六國的顏色,竟然跟朝鮮半島的和日本列島的顏色是一樣的。
這幅圖上,中國大部分地區被三韓統治,直接把中國歷史抹殺於無形。秦皇漢武,情何以堪。
高句麗確實橫跨了中國和朝鮮半島,於是韓國人就把高句麗當做祖先。為什麼要認高句麗做祖先呢?很簡單,高句麗是中國東北地區曾經將於最大的一個國家,雖然高句麗發源地和首都都在中國境內,但他的勢力也確實深入了朝鮮半島。
韓國人的地圖,直接用朝鮮半島三國,覆蓋中國歷史地圖,假裝魏晉南北朝,隋煬帝李世民並不存在。
元明清三朝,因為徹底把朝鮮打服了,加上史料充足、記載充分,韓國人終於不敢再編歷史了,老老實實當「忠臣孝子」了。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人也沒有放過日本。他們宣稱,百濟鼎盛時期控制了九州、四國和本州大部,建立了著名的奈良百濟政權。至於日本人,則蝸居在本州東北的苦寒之地。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92xlpeb.html

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孔子是韓國人」「全宇宙都是韓國的」?原來我們都誤會韓國了
2018-05-08 由 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發表于資訊
前段時間因為「薩德」事件,引起國人對韓國的強烈不滿,因此又引發出更多的新聞來滿足國人對韓國的強烈抵抗。但那些都如網上所聞真的如此嗎?小編因為在韓國留學過,所以有很多的韓國朋友。因此小編本著想知道真相的態度問過身邊很多的韓國朋友就這些事他們是怎麼看的。
1,韓國人認為孔子是韓國的?
當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第一反應也和廣大網友一樣,韓國人這麼「不要臉」嗎?感到非常的氣憤,於是上課之餘就問身邊的韓國朋友:
我:你知道孔子嗎?
朋友:知道啊,怎麼啦?
我:孔子是韓國人嗎?
朋友:?????孔子不是中國的嗎?怎麼成我們的了?
我:啊,沒事,上課吧~
第二天朋友告訴我他晚上回家後也問了問他的父母這件事
朋友父母:?????
我後來在韓國的網站上(NAVER)也查詢了這件事答案也是:????
其實很多韓國人都不知道孔子是韓國人,真不知道說孔子是韓國人的人是從哪裡聽說的
還有很多人說「韓語是由漢子演變過去的」其實這個說法也是空穴來風,韓文是唯一知道創造的人和日期的文字。在古朝鮮世宗大王因為百姓很難學到漢子,所以人們都不懂法,犯法卻不知法,而且當時字用的是漢子語言確實韓語,所以在表達上出現了表達不明,不準確的情況。
為了利民,世宗大王在1443年陰曆12月創造了韓文並頒布與世,漢子於韓字的語系就不同,所以說韓字是漢字演變過來的說法不成立。
2,韓國的活字印刷登上世界文化遺產?
其實什麼都沒有,韓國並沒有說活字印刷是自己的,而是韓國的「金屬」活字印刷本《直指》登上了世界紀錄遺產
在那時候還是承認了金屬活字印刷是最先在韓國發明的,再後來中國這邊開始說印刷本不能證明發明時間等等表示不承認了,然後中國找出更早的證據韓國這邊又找出更早的 這把德國在旁邊又主張Johannes Gutenberg最先發明金屬活字印刷blabla
總之中韓在爭東西方在爭
世界文化遺產方:???
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驗證事實吧,誰都不希望哪方被冤枉。
3,端午節是韓國的?
其實「韓日」在古代都受中華文化的影響
其中「端午節」是中韓日都過的節日,但是過得理由是不一樣的,
中國是為了紀念屈原而過端午節。而韓國和日本是因為陰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日子,韓國祈福無病長壽,日本祝福男孩幸福成長。
登上文化遺產的是「江陵端午祭」並不是端午節
4,薩德
其實大部分韓國人都是討厭薩德的,包括我的很多韓國朋友。但他們也只是像我們一樣的平民,無法干預政府的所作所為,他們也是受害者。
希望大家理性看待韓國,作為中國的近鄰,發展好國際關係對我們大家都有好處,不是嗎?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5lr32v8.html

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孔子之像-為孔子相面-樂生演奏雅樂「咸和之曲」迎孔子聖靈/春秋戰國時期,會看相的人很多,但以姑布子卿最為著名。姑布子卿相術精明,而且他的相術和解法也不同於一般的相士。有一次他為孔子看相,留下「喪家之狗」的說法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孔子的10個八卦/儒教/孔廟的先賢/同性戀/儒家再發聲:同性婚姻不符合傳統儒家對婚姻的理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荀子+秦國為什麼沒有讓孔子入境-孔子儒家,利於治世愚民。商鞅法家,利於亂世強國。外(表面)儒內(實質)法,是大一統的漢武“摸著石頭過河”找到的真理/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晉楚越齊四分天下/秦國統一六國靠的是以徹底的法家改革而成的制度優勢,靠的的關中四川的地利優勢和經濟優勢,靠的是破合縱,立橫強以及遠交近攻的正確外交戰略/孔子出生的時候是春秋末期,他年老編寫春秋的時候正值晉國準備分裂,以三家分晉為標誌春秋結束,戰國開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山東省文物 孔子的原鄉四千年展/山東之鄉,孔孟之鄉-齊國故都「東方聖城」/儺舞/佛眼紋又叫孔子眼(孔子目紋)/〈禮殿圖〉聖蹟圖/〈先師孔子行教像〉碑/「統一孔子像」和「孔子標準像」/明太祖洪武年間(1368~1398),官方因認為某些孔子像無法展現孔子的偉大人格神態,令新蓋孔廟,皆以牌位取代塑像;明世宗嘉靖年間(1522~1566),則更激烈的命令撤除全國孔子像,以牌位祭祀,是為今日孔廟少見孔子塑像的原因/面如蒙倛/兩顆凸顯的大齙牙叫做「駢齒」/《聖賢像贊》《聖廟祀典圖攷》〈至聖先賢半身像冊〉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孔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rgp1Ib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1][2]-前479年4月11日[3]),子姓,孔氏,名丘[4],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為宋國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學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孔子為儒家創始人[5][6][7],其德性論五行思想(仁義禮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有深遠影響,此等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孔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名號與稱呼
孔子在世時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由董仲舒倡議,漢武帝施行「獨尊儒術」政策,後世統治者或孔教信徒陸續尊稱孔子為聖人、文聖、至聖[8]、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9]、萬世師表[10]。道教稱號:太極上真九疑主宰文昌皇人玄聖道君、東海廣桑山真君、闡猷大帝、興儒盛世天尊[11]。
而一般對孔子的慣用敬稱為孔夫子,英語等西方語言中的Confucius則是「孔夫子」(Con-Fu-Ci)的拉丁語化。
生平經歷
北京孔廟孔子像
孔子教學圖
家系與出生
主條目: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子誕辰日
孔子為魯國人,遠祖是殷商王室,武王克殷後,他的祖先分封到宋國。
其十六世祖是殷商帝乙,十五世祖為宋國第二任國君宋公仲,十二世祖是宋前閔公,十一世祖弗父何讓位給弟宋厲公,拜為宋國上卿。七世祖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災逃到魯國的鄒邑定居,作魯國的大夫。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鄒邑,為鄒邑大夫。叔梁紇與原配施氏連出九個女兒,他望子心切,於是續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卻腳有殘疾。叔梁紇在七十二歲時三度娶妻,娶了十八歲的顏徵在[來源請求],由於婚姻不合禮制,被史書稱為野合,約在魯襄公廿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下孔丘。顏徵在曾私下至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故取名丘,字仲尼。
儀容
孔子生而首上圩頂,而孔子,名「丘」,即是來源於此的說法[12]。而唐朝司馬貞認為:「圩言烏。頂音鼎。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即孔子頭頂中部有凹陷。清朝陳立相信此說,「是孔子首形象邱,四方高,中下,故名丘焉。」史學家錢穆在《孔子傳略》中也持此說。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據中國度量衡條,西周一尺約19.1公分,八寸為一尺,則孔子身高約186公分;戰國時期為一尺23.1公分,十寸為一尺,則孔子身高為221.76公分。以魯尺當遵循周禮而言,則《孔子世家》所載之九尺六寸,當為186公分。)被後世稱為「長人」,這是孔子父親的遺傳。據《左傳·襄公十年》曾記載:孟獻子曾稱讚孔子父親叔梁紇能力舉城門,說:「這就是《詩經》所說的『像老虎一樣有力氣』的人。」
早年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艱辛,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去世,葬於魯國東部的防山,孔母未將墓的所在地告訴孔子。顏氏移居曲阜闕里,將其撫養成人。
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遊戲。[13]
孔子的母親在他17歲時去世[14],孔子希望將父母合葬。為了打聽父親葬處,他將母親棺殯停於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聽。後孔母的鄰居曼父之母,告訴孔子叔梁紇的墓處,孔子這才將父母合葬於防山。第二年,孔子在為母親守喪時,季孫氏宴請士一級的人(饗士)。孔子前往,不想卻被季孫氏家臣陽虎訓斥並拒絕。但後世學者多懷疑此事有偽。[15]
19歲時孔子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倉儲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16]。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該子便名為孔鯉,字伯魚。孔鯉先孔子而死[17],有遺腹子孔伋,字子思。
23歲時孔子開始在鄉間收徒講學,學生有顏由(顏回之父)、曾點(曾參之父)、冉耕等。[18]
魯昭公十七年,郯國國君郯子訪魯[19]。郯子博學多才,27歲的孔子慕名拜見。韓愈《師說》有語:「孔子師郯子。」孔子先後「問禮於老聃,學鼓琴於師襄子,訪樂於萇弘。」[20]
大約三十歲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來到孔子身邊。此後,孔子一直從事教育事業,他廣收門徒,相傳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成為當時學術下移、私人講學的先驅和代表,故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聖先師」。
適齊
三十五歲時,魯昭公被魯國掌權的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擊敗,逃到齊國,孔子便離開魯國到齊國,為高昭子家臣。孔子曾與齊太師談說音樂,聞習韶樂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說:「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他日又問政於孔子,孔子說:「政在節財。」景公想封孔子為尼谿田大夫,遭齊相國晏嬰進言勸阻,晏嬰認為孔子會干擾齊國的文化。後來得知齊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沒有辦法,只好辭退孔子,孔子則重回魯國,聚徒講學。
初仕魯國
魯定公九年,51歲的孔子仕魯,初為中都宰(中都為今山東汶上縣),一年後做季孫氏司空,再升為魯國大司寇,期間行攝相事。
魯定公十年,魯定公與齊景公會於夾谷,孔子成功說服齊歸還侵占魯的汶陽等地。[21]
魯定公十三年,孔子為重新確立魯公室的權威,策劃實施「隳三都」的政治軍事行動,希望能夠削減三桓的實力,於是先墮叔孫氏之郈,再墮季孫氏之費,後沒能圍攻孟孫氏郕邑,功敗垂成。
魯定公十四年,孔子誅殺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但有看法認為少正卯事件是受到法家思想影響的後世學者所杜撰。[22][23]
由於孔子治下魯國頗有起色,引起齊人警懼,齊大夫黎鉏設計,向魯贈送女樂文馬使魯定公不問朝政,並讓孔子與魯定公、季桓子等人之間在道德與政策上的分歧難以彌合,最終孔子去魯仕衞。
周遊列國
離開魯國以後,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輾轉於衞、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然而均未獲重用。其間,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險。
留衞期間
孔子到了衞國,在前往陳地時,途經匡城,顏刻舉策指著郭外缺口說:「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因孔子身材高大,被匡人誤以為是魯國的陽虎,而遭圍捕。子路感到憤怒,奪戟準備交戰,但被孔子阻止。過程中孔子曾與顏回失散,一度以為顏回已死。
衞靈公提供孔子與仕魯時同等的俸祿。[24]居住一段時間後,遭人誣諂而離開。
孔子在蒲城滯留幾個月後返回衞國。拜見衞靈公夫人南子時,孔子朝著北面,低頭俯地,不正視;夫人南子亦於帷幕中再拜孔子。子路得知後,為此事甚感不滿,表面上不說,但孔子心裏明白,孔子便對著子路向天發誓說:「我如果不對的話,就讓老天厭棄我吧!」[25]數月後,衞靈公與夫人南子同車,孔子為次,其餘官員在後,招搖遊市而過。孔子對此事引以為恥,顏刻問有何恥辱,孔子感嘆:「我從未見過像愛好美色那樣愛好道德的人啊!」[26]便離開衞國。
過宋之危
孔子到了宋國以後,在大樹下和弟子習禮。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將大樹拔除。弟子打算盡速離去,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相失於鄭
孔子在鄭國時,與弟子失散,孔子獨自站立在郭東門。有人告知子貢,東門有人儀表像喪家之犬。弟子終把孔子尋回,並將此話告訴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受困陳蔡
周敬王三十一年(魯哀公六年,前489年)壬子,吳伐陳、楚伐蔡之際,楚昭王派人聘請孔子,孔子隨即出發。陳、蔡大夫懼怕孔子為楚國所用,便將孔子圍困在陳、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絕糧七日,許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舊講誦不絕。後來派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接孔子。
晚年
顛沛流離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歲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尊為國老,但未受魯哀公的任用,這段期間孔子專注於教育和古籍整理。前483年,獨子孔鯉先孔子而死[27]。前481年,顏回先他而去世。孔子有所感慨:「昔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哀公十四年夏,齊國陳恆弒其君,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懇請伐齊,哀公讓他「告季孫」,後孔子向季康子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公元前479年3月9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儒略曆3月9日,格里曆3月4日,夏曆二月十一),孔子逝世,享壽七十一歲,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弟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
回首一生,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孔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rgp1Ib


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原來是韓國人?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儒學與東亞文化
儒學以敦親睦鄰的姿態向四方四地的周鄰們產生影響,中華文化的博大也吸引著四周四地的鄰近國家欽羡,派出為數不少的求道者於中國或儒學典籍中攝取養份。東亞國家尤以韓國、日本、越南最為深遠。
漢代司馬遷《史記》已提到漢朝曾派人入朝鮮(韓國),此間陸續將漢代提倡的儒學也傳進韓國。韓國成均館館長崔昌圭說:「孔子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韓國有將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過儒教思想的薰陶。」時至今日,儒教在韓國仍佔據主導地位,孔子所倡為國盡忠、敬信節用、愛民如子、人倫之中、忠孝為本的思想已融入韓國人的血液,成為國家發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韓國成均館即為韓國崇祀孔廟的地點,至今每年都有隆重的古禮祭典。
西元7世紀,朝鮮歷史上的三國時代(指西元1世紀至西元7世紀的約700年時間)末期,高句麗、百濟、新羅相繼派遣留學生赴唐朝學習,儒學也得到了朝鮮國家的正式承認。據《舊唐書.東夷列傳》記載,高句麗最早接受儒學,在小獸林王二年即372年,就已設立儒學教育機關,以「太學」為最高學府,傳授「五經」、「三史」等儒家經典和中國史籍,以培養國家官吏;在地方設立「扃堂」,面向地方貴族和平民子弟傳授「五經」、「三史」和射箭技術。三國中的百濟從建國初便接受儒學,到西元4世紀也有了完備的儒學教育機關,並對儒學傳入日本起著重要作用,正是百濟儒學博士王仁把《論語》等儒學經典傳到日本。
新羅地處朝鮮半島中部,雖發展較遲,但在西元6世紀時,儒學也獲得了官學的地位。西元503年,新羅國王正式稱王時便是按儒家的方式改換年號和國號的。
朱子學在朝鮮的傳播大約在高麗王朝末年到李王朝的建立期間。朱子學傳入朝鮮之初與漢、唐儒學的傳入有相似之處,即都是以移民為傳播關鍵。西元1224年春(嘉定十七年),朱熹的曾孫朱潛棄官,「及閘人中公濟、趙昶、陳祖舜、周世顯、劉應奎、杜行秀、陶成河七學士浮海而東。……舟泊錦城仍居焉」。朱潛等來到朝鮮後,建書院講學,對朱子學的傳播起了關鍵的作用。但這一時期朱子學在朝鮮只是以民間私學的形式存在和發展。
朱子學產生於南宋時期,其時,朝鮮高麗王朝重點扶持佛學,高麗太祖王建在自己的《十訓要》中第一條件裏明確規定了弘揚佛學之國策:「我國家大業,必資諸佛護衛之力。」由於受佛學的排擠,儒學只能片面發展。至高麗王朝末年,佛教隨著王朝的衰落而減少影響,當時的知識份子開始從元朝引進朱子學,試圖以此取代佛學。其早期代表是安珦(1243~1306)、白頤正、權溥(1262~1346)、禹倬(1263~1342)、李齊賢(1278~1367)等。
西元1289年,高麗集賢殿大學士安珦隨高麗忠烈王赴元大都,首次接觸到《朱子大全》,於是手抄此書,回國後在太學中講授;又因十分敬慕和尊崇朱熹,遂將自己的號也改為晦軒。1298年後,白頤正隨高麗忠宣王專赴元大都攻讀朱子學達十年之久;學成回國時帶回大量的儒學典籍,設館講學。李齊賢滯留元大都三十餘年,至54歲時才回國。
到14世紀初,朱子學在朝鮮得到廣泛的傳播、發展,李穡(1328~1396)、鄭夢周(1337~1392)、李崇仁、鄭道傳(1337~1398)、權近(1352~1409)等是這一時期傳播朱子儒學的傑出代表。他們以朱子學為理論基礎,從道德、政治、經濟和哲學等各個領域對佛教展開批判。由於鄭傳道、權近等均為李王朝的開國功臣,在李王朝有著較高的政治地位,為15~16世紀朱子儒學在朝鮮的興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鄭傳道與權近被稱為李王朝初期朝鮮朱子學的「雙璧」,雖然他們的思想各有側重,鄭氏致力於排佛,而權氏則致力於對朱子學的探究和發展。
李王朝建立以後,以開國功臣為核心的勳舊派和地方書院裏受到朱子學影響的士林派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權力鬥爭,曾經發生「戊午」(1498年)、「甲子」(1504年)、「己卯」(1519年)、「乙巳」(1545年)四次流血事件,史稱「士禍」。雖然在這場權力鬥爭中,前期士林派的學者如金宗直(1431~1492)、金宏弼(1454~1504)、趙光祖(1482~1569)、李彥迪(1491~1553)等一大批有影響的代表人物、名儒,歷盡磨難,成為這四次「士禍」主要的受害者,但他們以朱子學為理論基礎,通過實際運用,大大擴展了朱子學的思想影響,也促進了朱子學的長遠發展,產生了像李滉(1501~1570)、李珥(1536~1584)幾位真正朝鮮化的朱子學派。被稱之為後期士林派的代表人物如李滉、李珥正是在前士林派的基礎上集朝鮮朱子學之大成,使成為朝鮮正統理念的朱子學(又稱性理學)蓬勃發展,將朝鮮朱子學發展到哲學思維水準的頂峰,從而引發了朝鮮朱子學史上圍繞被稱為後朱子學「雙璧」的李滉與李珥之間的「四七理氣論辯」以及性情善惡、人心道心問題等,展開長達三百年之久的學派論辯公案。
朱子學在李王朝迅速發展的同時,16世紀初陽明學也開始傳入朝鮮。樸陽(1747~1530)在《訥齋集》附錄年譜中有「陽明文字東來,東儒莫知其為何等語,先生見其《傳習錄》,斥謂禪學」的記載。金世弼(1473~1553,號十清軒)在《十清軒集》中說:「陽明老子治心學,出入三家晚有聞,道脈千年傳孔孟,一毫差爽亦嫌去。」又據朝鮮《宣祖實錄》記載,宣祖王與李瑤等人曾談論過有關陽明學的情況,宣祖王對領議相柳成龍說:「若使陽明為今年日經略,則此賊可以蕩掃矣。」但陽明學初傳朝鮮時正值朱子學蓬勃發展的時期,由於朱子學的強大影響,尤其是朱子學代表人物的政治地位使得陽明學難以立足。李滉就曾著《傳習錄辨》一文專門批駁陽明學:「其心強狠自用,其辭張惶震耀,使人眩惑而喪其守,賊仁義,亂天下,未必非此人也。」只是由於許筠(1569~1618)、張維(1587~1638)等人的努力才使陽明學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許筠發揮王陽明「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聖人同」的思想,反對禮教,宣導平等。而張維則肯定和推崇王陽明「知行合一」說以及強調主體「良知」、尊重個性的思想,在朝鮮陽明學發展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並對朝鮮陽明學思想的代表人物鄭齊鬥(1649~1736)產生頗深的影響。
鄭齊鬥,號霞谷,曾官拜漢城府尹、元子輔養官等。他全然不顧朱子學派將陽明學視為「異端」學說,積極研究和傳播陽明學,並通過批判朱熹「析心理為二」,全面闡明和論證了王陽明「心外無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學說的精髓,建構了自身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朝鮮陽明學思想的確立者和集大成者,形成了一脈相承、弟子眾多的學派。
鄭齊鬥之後,鄭原一、鄭文升、李匡明、李匡師等還以陽明學為基礎,在史學、書法、詩歌、實學等學術領域多有成就。但由於正統朱子學派的鎮壓,陽明學長期被斥為異端,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陽明學在朝鮮只是作為私學流傳。日本部分,西元377年,漢代書籍傳到日本,第二年有一個叫王仁的人帶了10卷《論語》和《千字文》東渡日本,獻給應神天皇作為皇子的讀書課本,並被聘為教師。由此儒學開始傳入日本。
到西元6世紀中葉,儒家經典《禮》、《樂》、《書》、《孝經》等先後傳到日本,中國儒家學說逐漸受到日本貴族的重視。西元604年,深受中國儒家思想影響,對中國文化推崇備至的聖德太子,以儒學為中心,摻雜法家、道家、儒學思想,制定了參考中國儒家經典編成的政府施政方針十七條。
西元701年(日本大寶元年),日本天皇為了鞏固儒學,參考唐代制度,制定了大寶律令,《大寶律令》對儒學在國家教育中的地位、組織體制和教學內容都有明確規定。把儒學作為貴族子弟在大學的必修課程,並明確將《孝經》、《論語》、《禮記》等儒家經典列為大學的必讀書目。
奈良、平安時代,儒學更為昌隆,天皇敕封孔子為「文宣王」,命各地祀孔。政府詔令每戶人家須藏有《孝經》一本,使儒學越出上層社會,進入尋常百姓之家,成為維持社會穩定的教化手段。諸如等等可以看到儒學無論在精神層面與制度方面都深深的影響著日本。
越南尊孔崇儒的中心在其首都河內。河內孔廟也叫國子監,它也兼祭祀與教育兩項功能。廟內的大成殿、奎文閣、東西廡及進士題名碑與中國相同。越南人把漢字稱作儒字,平時交往用越文,但對祖先、神靈祭祀、求福等活動,必須用漢字寫成祝文。在市場上可以看到許多「代寫漢字」的攤店。越南民間許多人信奉儒家思想,稱作儒教,或良教。意思是學習和奉行儒家思想後,人就會變好。一直以來越南人依照孔子忠、義、仁的思想,培養下一代。
馬來西亞華人約占36%,他們長期以來對儒家提倡的仁義道德一直奉行著。吉隆玻有座尊孔中學,就已建校九十多年。他們學儒學、用儒學更加實際。在當地未把中國字、中國話當作官方文字、官方語言的情況下,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弟忘記故國,有些人自己拿出錢來辦華文學校、編輯華文報刊、出版華文書籍,成為人們景仰的儒商。吳德芳先生主持的中華學術大會堂,在全國13個州都設有分堂,其主要任務就是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在馬來西亞如何運用等問題。在印尼、菲律賓同樣是這樣。
新加坡原來是馬來西亞最南面的一個省,1965年獨立後,社會經濟逐步發展。李光耀總理執政後,確定漢語、漢字與英語、英文共同作為國家的官方語言與文字。規定了「敬老周」、「禮貌周」,還組織一些國內外專家編寫了《儒家倫理課本》,由中學三、四年級選用。新加坡八十年代推行的儒家倫理教育,第一個目的在於抗拒西方的文化侵略,請出孔老夫子來,建立一個有道德的社會。第二個目的是穩定社會秩序。中國人以家庭為中心,家庭穩定了,社會才能穩定。
香港、澳門對弘揚以孔儒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更加重視。香港早在一、二十年代便已建立了弘揚儒學的孔教學院。七十多年來教學生學儒學、講傳統,堅守中華傳統文化的陣地。湯恩佳博士更到處傳播傳統文化,多次捐資,在國內十幾處立了大型孔子銅像。香港孔聖堂也辦起了中學和小學。香港中文大學專為儒學前輩錢穆先生建了圖書館。大學內有許多研究孔子與儒學的專家。孔教學院等學術團體每年孔子誕辰都召開大會紀念,許多次都是大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澳門雖然被葡萄牙租借四百年,當地人民也從來沒忘記中華文化傳統。
東亞文化自然有其本土在地的特色,然中華文化的影響非僅於一時一地,當中華民族與東亞諸國的關係產生密切的文化交流時,便可看到儒學本身的特質不只適於中華民族,它同時也得到東亞諸國的認可,由是得見其普世價值。
撰稿人:簡逸光,佛光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Taipei Confucius Temple Confucian Culture)-首頁-儒學思想-儒學影響-東亞文化 https://bit.ly/3tjnHGp


在韓國,孔子的名字家喻戶曉。韓國儒教最權威的教育機構「成均館」館長崔昌圭曾說過:「孔子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韓國有將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過儒教思想的熏陶。」時至今日,儒教仍是韓國的主導文化,孔子「為國盡忠,敬信節用,愛民如子,人倫之中,忠孝為本」的思想已融入韓國人的血液,成為國家發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
堅定的儒教信仰抵御了不良外來文化的沖擊
在韓國歷史上,儒教曾與日本的「殖民文化」和近代的「歐美文化」進行過兩次「對決」。
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為反抗「殖民文化」,有識之士舉起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大旗,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不屈不饒的奮斗精神,馬上席卷了這個苦難深重的國家。正是在這一儒家思想的鼓舞下,1919年3月
1日,朝鮮半島人民掀起了全國性的抗擊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獨立運動」,它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為抗日斗爭的勝利奠定了群眾基礎。
1945年以後,隨著美軍進駐朝鮮半島南部,儒教在韓國迎來了與「歐美文化」的尖銳對立。在這次「對決」中,韓國借鑒了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多元化文化觀,在大力引進西方市場經濟和先進技術的同時,盡量摒棄西方文化中的:自我至上、金錢萬能、人情淡薄、崇尚競爭、享樂主義泛濫等弊病,倡導儒教的誠敬謙和、敬業樂群的精神,創造了家庭和諧穩定、正義、公理為主導的良好社會道德風氣。韓國把孔子尊為「萬世師表」,并每年舉行紀念孔子的「釋典大祭」,正是緣於儒教對韓國作出的偉大貢獻。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從小進行儒教道德教育和熏陶
不可否認,在現代韓國社會,昔日儒教的統治地位正在受到嚴峻挑戰。韓國為繼承傳統,承傳儒教,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從教育入手已成為其成功的根本。1960年以來,韓國為承傳儒教,正式把儒教的道德倫理內容列入大、中、小學的教育科目。
韓國小學道德倫理教育的科目名為《正經的生活之道》。在這一科目中,設有「個人生活」、「社會生活」、和「國家生活」三大部分。
「個人生活」中,主要進行「端正、誠實、節制、創造、深思」的教育。
「社會生活」中,主要對學生進行「寬容、愛家庭、和睦、親切、公益精神、責任意識、團結合作以及公正」的教育。
「國家生活」中,向學生進行「三愛」教育,即愛國家——忠誠、愛民族——繼承傳統文化、愛人類。
中學道德倫理教育科目中,分初中「道德」科目和高中「國民倫理」科目。
初中道德科目,主要是關於「人際關系與各種禮節」:以家庭內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為起點,提倡學生之間相敬互愛和協作精神,同時培養學生敬老孝親思想。
高中的「國民倫理」科目中,主要對學生進行尊重人的生命與價值,「誠」與「敬」的修養以及「以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等教育。
大學里設「國民倫理」科目,科目中設有「韓國傳統思想的源流(儒學部分)」、「實學思想」、「近代化與開化思想」等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把吸收近代科學技術與自己自立意識結合起來,奠定為國家發展作貢獻的精神基礎。
韓國著名儒教學者宋榮認為,當代多元價值社會,面臨價值混亂的危機,使個人在做人處世上難以找到標準的生活規范,在傳統精神文化與現代物質文明的沖突中,傳統的儒家倫理仍然具有現代意義。韓國把儒家倫理與現代生活結合起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儒家的性本善論。肯定了人存在的價值和道德意義。提醒人們不要為追求物質文明而忘掉人性的尊嚴。韓國最近有不少高官因涉嫌腐敗而跳江自殺,自殺後社會還為其舉行隆重葬禮。不少人覺得納悶,問其原因,原來是犯罪嫌疑人覺得自己失去了人性,沒有臉面再活在世上,自殺是對人性尊嚴的反思。
二、儒家的「君子」與「推己及人」的思想,明確地闡明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利己主義叢生的現代社會里,兩者均不可偏廢。
三、儒家的家庭倫理,如夫妻之間的相敬互愛,父子之間的仁慈孝順,兄弟之間的友愛恭敬,是社會穩定的基本要素。盡管現代家庭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同居共處,但和睦溫暖的家庭仍對整個社會的和諧起極為重要的穩定作用。 
以儒家文化立國
亞洲金融風暴過後,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國策。韓國認為,西方文明在鼎盛期過後,開始顯露出一系列弊端,為探索和創新新文化,不僅要挖掘儒教等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要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韓國在推行「文化立國」的國策中,最成功的經驗之一,是挖掘儒教的精髓,把傳統文化的背景融入到現代生活之中,闖出了一條具有韓國特色的「韓流」新路。其靈魂所在便是儒教的八德(注)核心:忠、孝、誠、信、禮、義、廉、恥。
除學校教育外,韓國還將儒家文化的精神,透過電影、電視,普遍地向社會傳揚。著名的作品如電視連續劇《商道》和兒童動畫片等。在東南亞一帶,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共鳴,好評如潮。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內容的朝陽文化產業,不僅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善導利益,還為韓國創造了出口創匯的經濟效益。有人估計,文化產業的創匯將很快超過汽車產業。
目前,韓國計劃到2007年,把文化產業產值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提高到5%,使韓國進入世界五大文化產業強國的行列。
不久前,有一位駐韓記者與韓國朋友聊天,談起電視劇。他說,有一次在中國出差,看了一部關於愛情的電視劇,使他迷惑不解的是,劇中出現的第三者,不僅沒有破壞他人家庭的羞恥感,反而感到自豪。在書店里的暢銷書排行榜上,一些描寫「一夜情」的書竟然排在前幾位。他說,在韓國也有反映第三者的作品,但這種人受到社會的鄙視,根本不感囂張,「你們可要提高警惕,防止西方頹廢文化的入侵啊!」
反觀我們國內現在的情形,我們不得不痛心地承認,影視和網路內容幾乎不離殺、盜、淫、妄。形成一股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威脅社會安定的可怕力量。這與韓國儒教文化的有力宣教,形成強烈反差。
在西方文化已從鼎盛開始走向險境的今天,韓國運用儒家文化立國育民的成功范例,證實了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的所言:「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文化的世紀,韓國人已經走在我們的前列,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的中國,我們能不省思、起而力行嗎? 
注:中國傳統儒教八德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另有一說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本文主要內容摘自《環球時報》2004年6月23日 第835期  第4版《韓國人人愛孔子》(作者徐寶康),大方廣網改編
韓國人人愛孔子 https://bit.ly/2NSom1e


朝鮮日報的報導(2008.8.7)
最近臺灣媒體經常出現“無恥的韓國人”這樣的字眼。主要是說韓國人是無禮放肆的民族,是竊取他國歷史的民族。韓國人到底是哪方面無禮了,並且竊取什麼歷史,以至於臺灣媒體如此對韓國惡語相加呢?
“韓國人說孔子和老子是韓國人”和“甚至把釋迦牟尼也說成是韓國人”……這類報導一出,當然會激起華人年輕網民的憤怒。“乾脆連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本拉登也說成是韓國人吧”之類的譏諷言語也向韓國人迎面撲來。韓國人聞所未聞的內容在臺灣媒體上被歪曲得好像真的一樣,成為批判和諷刺韓國的工具。從韓國人的角度上看,沒有比這更冤枉的事了。
問題是,一些臺灣媒體的“煽動反韓情緒”的報導根本無從查找來源。當地媒體甚至假裝援引《朝鮮日報》等韓國知名媒體的報導,以假亂真地包裝,捏造事實,進行報導。本來向《朝鮮日報》確認就會真相大白,然而卻省略確認環節,不負責任地編寫報導。有人為了讓讀者相信,就打著韓國知名媒體旗號,把所謂的報導散佈到網上,當地主流媒體不分青紅皂白地盲目相信,直接援引,助長反韓情緒。目前這種局面日益嚴重。讓我們來剖析一下助長反韓情緒的臺灣媒體和網上歪曲韓國的真相。
◆“韓國人主張釋迦牟尼是韓國人”
《中國時報》今年6月1日發表了題為《韓國人稱釋迦牟尼是韓國人》的報導。標題本身就荒謬至極。從報導的引出部分開始,就可以覺察出歪曲之意。“韓國的文化擴張活動又有新發展。繼把說老子、孔子說成是韓國人,韓國現在又說釋迦牟尼是韓國人。”
正文更是荒唐,乾脆打出了《朝鮮日報》報導的旗號。《朝鮮日報》當然對此沒報導過,連對相關報導進行採訪的事實也沒有。因為韓國人壓根兒沒這麼想過,所以根本也沒有所謂的“報道”。
如此一來,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朝鮮日報》的報導內容是什麼呢?所謂的《朝鮮日報》報導被中國大陸當地網路轉載後,立即引起轟動。一些中國網民未弄清事實,就大罵韓國人是無恥無知的民族,甚至說“把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本拉登也說成是韓國人吧”。
《中國時報》報導說,有網友說,“韓國乾脆說希特勒、墨索里尼、本拉登也是韓國人算了”。也有網友說,“世界上竟然有這樣的無賴國家!或許有一天韓國會說貓熊,企鵝,美洲豹,大白鯊也起緣于韓國”。
◆“豆漿也是韓國發明的?韓國人是剽竊歷史的小偷!”
就連韓國人壓根沒聽說過的飲食文化,也被一些人拿來說事,肆意地加以嘲諷。
《中國時報》曾於6月9日報導:“之前韓國主張端午節和中醫是韓國的,最近中國大陸網友又找到了韓國人聲稱‘豆漿是由韓國傳入中國’的證據。如此下去,所有中國人是否會變成韓國人的後裔也不能不令人擔憂了。”該媒體援引上海網路媒體“新民網”的報導,舉出了韓國某食品公司將豆漿發源地標記為韓國的例子。事實上這只是韓國民間企業為宣傳韓式豆製品的商業行為,但就是這句無關事實的廣告詞讓別有用心者給所有韓國人扣上了“歪曲歷史”的大帽子。
臺灣有線電視臺TVBS也曾在去年6月9日的報導中猛烈抨擊說“全世界都知道豆漿是中國人發明的,硬說是韓國發明了豆漿的做法,等於是一種(歷史)偷盜行為”。
◆“長城也是韓國建造的?”更是荒唐無稽
《聯合報》等媒體於去年10月刊登了題為《部分長城應該是韓國人建造》的文章。據該報導,寫該文章的人是韓國外語大學哲學系教授“吳可能”,名字也十分奇怪。“韓國外國語大學的哲學系吳可能教授于2007年7月5日在首爾最大的學術期刊《追理》(此期刊以專門刊載朝鮮歷史上的‘輝煌歷史’——高麗初創活字印刷和端午節定論等著稱)上發表論文《韓國歷史長城考》,在文章中吳可能教授稱‘韓國人發明了漢字’,並理直氣壯的宣稱長城入選世界新七大奇跡是對韓國民眾的不尊重和世界評選組織的無知,是世人對韓國歷史不瞭解造成的惡果,極大的傷害了韓國人民的感情,他宣稱這一評選應該無效。”
臺灣媒體的歪曲韓國歷史不止於此。“吳可能宣稱中國有80%的領土曾經被韓國統治,大部分長城應該是韓國人建造的。他說,隋煬帝被殺後(隋煬帝曾經三次討伐高麗均失敗),高麗決心向隋王朝復仇,高麗遂聯合當時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和新羅一同發兵進攻中原,三韓聯軍攻城掠地、戰無不勝,很快就佔據了現今中國80%的領土。”
臺灣媒體還毫無根據地報導說,韓國正在編寫歪曲歷史的新教科書。
◆公務員社會也對虛假新聞信以為真
《聯合報》於14日刊登了署名為黃福其、周美惠兩名記者的文章。這是發自臺北縣的報導,標題為《平溪天燈申請世遺 文建會打回票》。“平溪天燈”是平溪地區特有的民俗活動。據該報導,臺北縣5月公告將平溪天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卻被“文建會”打回票。其理由就是臺灣並非聯合國成員國,無法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然而,臺北縣旅遊局表示,平溪天燈節最近獲Discovery探索頻道票選為全世界第二大嘉年華盛會。旅遊局說,劃龍舟原是中國端午節傳統民俗活動,卻被南韓向聯合國申請列為該國世界文化遺產並獲准,韓國今年二月也曾派人到北縣勘查平溪天燈節,雖然不知道韓國是否有意將平溪天燈剽竊為該國民俗,但我們應主動正名。
臺灣公務員對韓國的誤解越來越深。臺北縣文化局長李斌說,“韓國曾派考察團參加臺北市祭孔大典,當時市府認為是好事一樁,全力配合,並提供祭孔儀制、服裝等資料,不料韓國卻據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甚至稱孔子是韓國人;因大陸同時申請祭孔為其世界文化遺產,才不致被韓國剽竊”。不知何時,韓國人已在臺灣公務員社會中淪為忘恩負義、偷盜歷史的小偷了。
◆臺灣電視臺也攻擊韓國
臺灣電視臺報導內容煽動反韓情緒也到了窮兇極惡的程度。臺灣有線電視臺TVBS去年12月18日播出以《“風水文化”韓國申遺 大陸不滿》為題的報導。內容簡直的荒唐無聊至極,都是韓國人聞所未聞的內容。據該報導,“最近一段時間,韓國陸續出招,聲稱是豆漿、中醫,甚至漢字都是韓國發明,屢次引發大陸民眾不滿,現在這種情緒恐怕要更加嚴重,韓國準備在明年向聯合國申報,‘風水’為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通過的可能性很高,消息一傳出,北京的風水師氣得痛駡,這等於是強盜行為。”
◆當地韓國人也紛紛表示“太荒唐了,應儘快採取措施”
這當然會給韓國和韓國人造成負面影響。臺灣的報章讀者、網民和觀眾指責韓國人是無賴,明顯地表現出反韓情緒。據當地韓國人的講述,這種情緒日益高漲。在當地臺灣企業工作的一位韓僑說:“臺灣的假新聞對臺灣公眾的影響力很大,以至於公務員都理直氣壯地說,韓國人竊取了自己的文化。韓國政府或媒體急需出面,向臺灣政府和媒體提出正式抗議,以正視聽。”
NOWnews的報導(2008.8.19)
外交部亞太司長于德勝19日上午指出,有韓國媒體將許多台灣媒體報導韓國主張孫中山等為韓人後裔解讀為台灣有反韓潮流,因此,希望台灣媒體日後引述相關報導時可詳加查證。不過,于德勝否認這種呼籲是同意韓方的觀點,他只是轉述報導內容。
外交部上午舉行例行記者會,于德勝指出,朝鮮日報8月9日刊載以「荒唐的台灣媒體」為標題之專欄表示,包括中國時報、聯合報及TVBS新聞台等台灣媒體相繼報導有關韓國主張老子、孔子、釋迦牟尼及孫中山為韓人後裔、萬里長城為韓人所建、與豆漿為韓人之發明等不實之負面新聞,有損韓國形象;韓國駐台北代表部並表示此為台灣反韓流浪潮現象,另有分析師表示,隨著北京舉行奧運,中華文化優越主義亦重新復活。
于德勝說,爲免類此不實報導影響我對外關係,建請媒體日後引述相關報導時可詳加查證。
他並否認這種呼籲是同意韓方的觀點,他強調只是轉述報導內容。
聯合報(2008.8.20)
最近台灣媒體陸續報導南韓竊取中國歷史文化的消息,引發台灣各界強烈反韓情緒。南韓第一大報「朝鮮日報」日前刊出一篇長文,怒指這些報導完全不實,傷害韓國人形象,並批評台灣媒體報導未妥善查證。
近來報導包括「韓國人說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都是韓國人」、「韓國人宣稱豆漿、中醫甚至漢字都是韓國發明」、「部分長城是韓國人建造」、「韓國將把祭孔、風水學申請為世遺」等等。
朝鮮日報說,這些事情韓人聞所未聞,台灣媒體卻報導好像真的一樣,成為批判和諷刺韓國的工具,從韓國人的角度看,這太冤枉了。
該報還說,台灣媒體報導「韓國人稱釋迦牟尼是韓國人」新聞,宣稱消息來源是「朝鮮日報」,卻沒向該報查證,事實上朝鮮日報根本沒有報導過這個新聞。
該報還舉「韓國稱豆漿是由韓國傳入中國」這假新聞,表示謠言一開始是上海網路媒體「新民網」的報導,將韓國企業宣傳韓式豆乳的廣告辭別有用心的誇大扭曲,給所有韓國人扣上了「歪曲歷史」的大帽子,台灣媒體不經查證就轉載。
有趣的是,朝鮮日報知道這些假新聞都是起源自中國大陸的網友或媒體,該報報導中卻不提大陸的錯誤報導,反倒炮火全開批評台媒。
該報指這些假新聞已嚴重傷害南韓形象,連台灣公務員都信以為真。如臺北縣文化局官員就曾指控南韓「向聯合國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稱孔子是韓國人,還想剽竊平溪天燈為該國民俗,向聯國申遺」。該報稱根本沒這回事。
【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韓國朝鮮日報八月九日以「荒唐的台灣媒體」刊載專欄,批評台灣報導有關韓國的不實新聞,有損韓國形象。外交部昨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媒體在引述報導時要詳加查證,以免影響我對外關係。


孔子是韓國人嗎?
據說女真系的阿勒泰語(比如滿語)把北韓叫做"肅良合",意思是彩虹。
孔子的爹地也叫做"叔梁演藝",孔子祖先是宋國王族,宋國王族又是商朝皇室後裔,商朝皇室又是東夷血脈,也是說阿爾泰語的女真之祖。
朝鮮祖先是箕子,也是商朝後裔。
這是不是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的理論
依據?


,韓國人竊據中華文化的新聞最早應該是出現在2005年11月,韓國成功地把江陵端午祭申辦為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從這個時候起,就出現了韓國人搶走端午節的新聞。 請打開搜尋引擎,查詢幾個問題:    1、首發媒體是誰? 衝在最前方的又是誰?  2、韓國搶走端午節和相關內容的新聞當時有多熱?  3、重點問題: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異同? 然後就是2006年10月:《韓國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遺"》 2007年12月:《韓國將在2008年前完成"風水申遺"工作》、《韓國試圖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該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2008年7月:《韓國大學教授研究孫氏族譜 稱孫中山有韓血統》 同樣,請打開搜索引擎,搜索以下內容: 1、首發的媒體是誰?    2、《中韓文化戰》一文說了些什麼?  3、「東醫寶鑒」是什麼? 紀錄遺產是什麼?  4、首爾大學國史系或東洋史學系等在職教授中有沒有名叫朴正秀的教授?  5、成均館大學歷史系有沒有樸芬慶教授?  5、重點問題:《朝鮮日報》和韓聯社對以上事件做了幾次回應? 回應內容是什麼? 在做了這些搜索之後,請比較兩段文本: 1、《韓國最新歷史研究成果:釋迦牟尼是韓國人》2007年11月 根據韓國《朝鮮日報》的報導,韓國成均館大學歷史學系經過對印度和尼泊爾古代史料的仔細發掘研究,包括對中國和阿富汗等國古籍的研究,已經發現佛教創始人、一直被認為是印度人的釋迦牟尼,實際上具備韓國血統。   成均館大學歷史學系的發言人表示,大約在西元前700年左右,生活在朝鮮最南端、今天的濟州島附近的古朝鮮人,已經組織了大規模的航海活動,其中一部分進入今天的日本,成為日本文化的祖先之一;另一部分則進入東南亞地區。 經過對東南亞的田野考古發掘,已經可以確認古朝鮮人於西元前650年左右到達麻六甲海峽。 2、《韓教授稱孫中山有韓國血統 引發網友氣憤》2008年7月 韓國成均館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朴芬慶經過對孫氏家族族譜仔細發掘研究,包括對中國姓氏文化古籍的研究,已經發現中國偉大革命先---中國人孫中山,實際上身上流的是韓國的血。     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成均館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朴芬慶表示,大約在西元前1000年,生活在朝鮮最南端、今天的濟州島附近的古朝鮮人,曾組成軍隊為周朝作戰。 其中一部分由於戰功顯赫,被周文王封於孫(今河南省宜陽縣境)。 其首領稱為孫伯,即孫國首領之意。 《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載:"孫氏,周文王所封,世為周卿,士食采於孫,子孫因以為氏。 "《翠亨孫氏家譜》二修一卷載:"吾姓系出周孫伯之後,世為周卿,因國為氏。 "由此證明,孫氏起源於韓國。 根據以上的資料,可能每個人分析出來的結論不大一樣。 但是對於我來說,事情發展到出現朴芬慶(嫖糞青)教授這一步,已經抵達完全的高潮了。 我個人的分析是:自2005年韓國為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以後,某家報館發現這個一個很好的炒作題材,並且有良好的新聞效應。 在隨後的三年時間內,韓國人竊取中華文化被反覆提及,反覆強調,最後形成了一種大眾的"常識"。 媒體通過一次次刺激訓練民眾,猶如巴普洛夫訓練他的狗。 只要聽到鈴鐺聲狗就開始分泌胃液,民眾只要看到這種新聞就不加思索地接受,並且發洩憤怒之情。 最後,竟然演變成國內一旦發佈這種"新聞",韓國通訊社或者《朝鮮日報》就要立即回應。 通過對民族主義情緒的控制,一家媒體不單可以控制國內諸多媒體,成為唯一新聞源,甚至能遙控韓國媒體,迫使他們一次次回應,一次次澄清。 儘管看起來這事綿延三年,每次都非常熱鬧,但是分析下來,它的實質不過是一家報館為了多買幾張報紙,多上幾次頭條,因而以虛妄的理由發動起來的一次戰爭。 就這樣,一張報紙攻擊了一個國家。 整件事非常黑色幽默。 因為亞洲金融危機而流傳甚廣的「韓國人愛國」本身就是媒體製造出來的神話,它本身用於刺激國內民眾的愛國情緒。 隨後,韓人愛國,身土不二,又被迅速推向另外一邊,讓國人認定這樣的一個國家的國民完全有可能,甚至必然做出竊據中華文化的事情。 所有的這一切的本質,是失去理智的大眾和幻想中的風車搏鬥,而且樂此不疲。 至於說真相究竟如何,反而是細枝末節。 其實,觀察這種想像中的韓國,完全可以了解我們的國民是什麼心態。 有一種迫切需要敵人的渴望,似乎沒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敵人,我們就活不下去。 有這種渴望,說明我們太迫切需要別人承認自己的偉大,以至於要造出一個非偷我們不可的盜賊出來,就像以前製造處心積慮要毀滅我們的美國,製造準備和我們在亞洲一戰的日本。 我承認,有個假想敵的確能夠讓人振奮。 不過,最早的美國是世界超級強國,隨後的日本也是G8成員之一,可現在的韓國算是什麼? 按照這個標準執行下去,難道有一天我們要把汶萊或者湯加視為莫大威脅? 從假想敵的水準上可以看到我們的水準,從我們的水準上不難理解何以有這種莫名其妙的媒體。
----------
土著都不知道孔子是韓國的。孔子是韩国人吗? - 知乎 https://bit.ly/2NSpCkY
,韓國人竊據中華文化的新聞最早應該是出現在2005年11月,韓國成功地把江陵端午祭申辦為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從這個時候起,就出現了韓國人搶走端午節的新聞。 請打開搜尋引擎,查詢幾個問題:    1、首發媒體是誰? 衝在最前方的又是誰?  2、韓國搶走端午節和相關內容的新聞當時有多熱?  3、重點問題: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異同? 然後就是2006年10月:《韓國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遺"》 2007年12月:《韓國將在2008年前完成"風水申遺"工作》、《韓國試圖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該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2008年7月:《韓國大學教授研究孫氏族譜 稱孫中山有韓血統》 同樣,請打開搜索引擎,搜索以下內容: 1、首發的媒體是誰?    2、《中韓文化戰》一文說了些什麼?  3、「東醫寶鑒」是什麼? 紀錄遺產是什麼?  4、首爾大學國史系或東洋史學系等在職教授中有沒有名叫朴正秀的教授?  5、成均館大學歷史系有沒有樸芬慶教授?  5、重點問題:《朝鮮日報》和韓聯社對以上事件做了幾次回應? 回應內容是什麼? 在做了這些搜索之後,請比較兩段文本: 1、《韓國最新歷史研究成果:釋迦牟尼是韓國人》2007年11月 根據韓國《朝鮮日報》的報導,韓國成均館大學歷史學系經過對印度和尼泊爾古代史料的仔細發掘研究,包括對中國和阿富汗等國古籍的研究,已經發現佛教創始人、一直被認為是印度人的釋迦牟尼,實際上具備韓國血統。   成均館大學歷史學系的發言人表示,大約在西元前700年左右,生活在朝鮮最南端、今天的濟州島附近的古朝鮮人,已經組織了大規模的航海活動,其中一部分進入今天的日本,成為日本文化的祖先之一;另一部分則進入東南亞地區。 經過對東南亞的田野考古發掘,已經可以確認古朝鮮人於西元前650年左右到達麻六甲海峽。 2、《韓教授稱孫中山有韓國血統 引發網友氣憤》2008年7月 韓國成均館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朴芬慶經過對孫氏家族族譜仔細發掘研究,包括對中國姓氏文化古籍的研究,已經發現中國偉大革命先---中國人孫中山,實際上身上流的是韓國的血。     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成均館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朴芬慶表示,大約在西元前1000年,生活在朝鮮最南端、今天的濟州島附近的古朝鮮人,曾組成軍隊為周朝作戰。 其中一部分由於戰功顯赫,被周文王封於孫(今河南省宜陽縣境)。 其首領稱為孫伯,即孫國首領之意。 《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載:"孫氏,周文王所封,世為周卿,士食采於孫,子孫因以為氏。 "《翠亨孫氏家譜》二修一卷載:"吾姓系出周孫伯之後,世為周卿,因國為氏。 "由此證明,孫氏起源於韓國。 根據以上的資料,可能每個人分析出來的結論不大一樣。 但是對於我來說,事情發展到出現朴芬慶(嫖糞青)教授這一步,已經抵達完全的高潮了。 我個人的分析是:自2005年韓國為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以後,某家報館發現這個一個很好的炒作題材,並且有良好的新聞效應。 在隨後的三年時間內,韓國人竊取中華文化被反覆提及,反覆強調,最後形成了一種大眾的"常識"。 媒體通過一次次刺激訓練民眾,猶如巴普洛夫訓練他的狗。 只要聽到鈴鐺聲狗就開始分泌胃液,民眾只要看到這種新聞就不加思索地接受,並且發洩憤怒之情。 最後,竟然演變成國內一旦發佈這種"新聞",韓國通訊社或者《朝鮮日報》就要立即回應。 通過對民族主義情緒的控制,一家媒體不單可以控制國內諸多媒體,成為唯一新聞源,甚至能遙控韓國媒體,迫使他們一次次回應,一次次澄清。 儘管看起來這事綿延三年,每次都非常熱鬧,但是分析下來,它的實質不過是一家報館為了多買幾張報紙,多上幾次頭條,因而以虛妄的理由發動起來的一次戰爭。 就這樣,一張報紙攻擊了一個國家。 整件事非常黑色幽默。 因為亞洲金融危機而流傳甚廣的「韓國人愛國」本身就是媒體製造出來的神話,它本身用於刺激國內民眾的愛國情緒。 隨後,韓人愛國,身土不二,又被迅速推向另外一邊,讓國人認定這樣的一個國家的國民完全有可能,甚至必然做出竊據中華文化的事情。 所有的這一切的本質,是失去理智的大眾和幻想中的風車搏鬥,而且樂此不疲。 至於說真相究竟如何,反而是細枝末節。 其實,觀察這種想像中的韓國,完全可以了解我們的國民是什麼心態。 有一種迫切需要敵人的渴望,似乎沒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敵人,我們就活不下去。 有這種渴望,說明我們太迫切需要別人承認自己的偉大,以至於要造出一個非偷我們不可的盜賊出來,就像以前製造處心積慮要毀滅我們的美國,製造準備和我們在亞洲一戰的日本。 我承認,有個假想敵的確能夠讓人振奮。 不過,最早的美國是世界超級強國,隨後的日本也是G8成員之一,可現在的韓國算是什麼? 按照這個標準執行下去,難道有一天我們要把汶萊或者湯加視為莫大威脅? 從假想敵的水準上可以看到我們的水準,從我們的水準上不難理解何以有這種莫名其妙的媒體。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韓國在中國人眼中是一個比較喜歡YY的民族,比如孔子是韓國人,端午節也是韓國的。 因為這些事情,對於這些自大又自戀的韓國人,我們心裡面經常用"高麗棒子"代替"韓國人"來稱呼他們。 最近韓國Note7手機爆炸,三星面臨危機;韓國韓進航運宣布破產,網易新聞直接就是《韓國經濟出大事了,破產後竟然想尋求中國的庇護》等等看著就很解氣的標題。如果我們客觀的瞭解資訊,就會發現其實很多的誤解都是我們直接相信新聞報導的結果。 比如我今天查了一下關於端午節和孔子是韓國人的事情,真實的情況和新聞報導中的有很大出入。韓國的端午和中國的端午是兩個概念2005年11月25日,韓國的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魁立在當天上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韓國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麼衝擊,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用的財富,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我個人認為不是一件壞事。"江陵端午祭其實與我們的端午節不是一回事,端午祭只是韓國江陵地區的祭祀活動,並不是節日,祭祀期間則是各種巫法典禮,假面舞、農樂表演等,而韓國人過端午並不像中國人一樣,他們不吃粽子,也不祭奠屈原。韓國的端午節是否受中國端午節的影響無從考證,但是人家去申請自己的節日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我們大肆渲染成韓國人無恥,可能更多是自己落選後心裡的失落。無論說法如何,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是不爭的事實! 祖宗留下的遺產落敗了,我們以何顏面笑談? 韓國的申請成功憑藉的就是自己的保護與重視程度,我們的落敗其實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反省我國情況就會發現,我國節日體系的文化特色顯得不足,洋節日侵襲嚴重,人們多是追捧外來節日文化而對自己民族的卻缺少認識,更談不上喜愛和保護。李白和孔子是韩国人?慢慢! 韓國官方稱不要把個人的觀點當成普遍立場。自從十年前端午被韓國「搶」去申遺之後,中國的民間就有了「神馬都是韓國」種種神邏輯的多版本流傳。 但記者在韓國同韓國人聊天后發現,絕大多數韓國人表示:李白、孔子,當然都是中國人了! 沒聽說過是韓國人啊。2010年,中國一些媒體刊登了關於韓國首爾大學歷史系金秉德教授主張「中國詩人李白是韓國人」的報導。 後經韓方核實,韓國首爾大學根本就沒有叫金秉德的教授...... (原來是則假消息)。下面是一位在韓國的中國人,通過韓國的搜尋引擎調查韓國人自己對孔子是韓國人是怎麼看的?這部分是新聞報告,關於網路新聞報告的特點就不多說啦,隨便看看天朝的入口網站就知道啦。 搜尋結果顯示,頁面上出現的新聞沒有一篇說孔子是韓國人的。可以看一下搜索的幾個關鍵詞(黑體部分)在新聞報告中出現的位置就知道了! 基本上這個詞都沒辦法連在一起 也就說明搜索出來的結果匹配度不高啦! 也就是說,孔子 韓國人 這兩個詞可以扯到一起的幾率實在是太小了。 備註:공자: 孔子 한국: 韓國사來看看 : 人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這部分是韓國人的博客和NAVER知識人(類似國內的百度知道)看到沒有(我忘了其實很多人看不懂的哦),人家土著都好奇都在問 "孔子是韓國人嗎? "  "孔子是韓國人的說法是從哪裡來的? ""孔子的子孫真的是韓國人嗎? "說明人家土著都不知道孔子是韓國的。孔子是韩国人吗? - 知乎 https://bit.ly/2NSpCk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