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筆「萬世師表」故宮展出
By 許文貞,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日, 2017
歷代對孔子(右)、孟子形象的描繪偏向寫實,並未特別美化聖人的樣貌。(故宮提供)
康熙御筆「萬世師表」榜書,首度在故宮展出。(故宮提供)
國立故宮博物院「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特展昨(1)日開展,首度展出1684年康熙親訪孔子故居時所頒賜的御筆「萬世師表」榜書。
展場也豎立真人大小的孔子立牌,讓觀眾可以和孔子一起合影「量身高」,也有說明圖,解釋書畫中的孔子為何有這麼不同的長相。
西元1684年(康熙23年),清聖祖康熙南巡,到孔子的故鄉曲阜時,親自拜訪孔子故居,並且頒賜親筆書寫的「萬世師表」榜書。
這份榜書曾被誤以為已經在文化大革命中燒毀,事實上被孔子的第77代嫡長孫孔德成護送來台,現存於台北故宮。這份榜書也是台南孔廟的大成殿內,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萬世師表」匾額的墨蹟原作。
出生於西元前551年的孔子,是東周時期重要的思想家與教育家。不過歷史上首度出現孔子畫像的記載,已經是他故去600年後的事,加上歷代尊崇孔子,為他的樣貌增添傳說與神話色彩。因此現存的孔子肖像明明畫的是同個人,卻有千百種樣貌。
故宮從典藏的孔子相關文物中,選擇35組件展出,分成「聖賢小像」、「刻碑崇聖」、「歷代尊儒」以及「經典圖繪」等4個單元。
除了繪畫、版畫中的各類孔子肖像之外,書法中諸多漢隸名作、歷代碑刻、經典箴言,以及御筆書匾等,也都是漢代以來尊崇儒術的歷史軌跡。
「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特展,即日起至9月28日於故宮展出。

2017-07-04_222443  


 2017-07-04_203930  

至聖先師是「長人」 孔子竟跟姚明差不多高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4日, 2017
A-A+
2017-07-04 02:40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至聖先師孔子跟姚明差不多高!故宮7月起推出「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特展,展出歷代孔子肖像。根據史料記載,孔子身高9尺6寸(約222公分),只比「中國移動長城」、籃球明星姚明(226公分)矮一點。
孔子生於西元前551年、卒於西元前449年。根據史料,最早出現孔子畫像的時代是東漢靈帝光和元年(西元178年),政府創辦的學校為孔子及其72弟子繪像。等於孔子死後600多年,民間才出現他的繪像。因此,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孔子肖像,其實都是後人根據文獻描述所繪。
「論語」中子貢描述「夫子溫良恭儉讓」、「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說的都是孔子的氣質態度。
最早提到孔子外型的,應該是荀況(約西元前313年~前238年)。他在「荀子‧非相」中提到,「蓋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
荀子此文駁斥面相學,舉出許多實例證明人的相貌身高與吉凶富貴無關。在荀子的舉例中,孔子是個跟子弓對比的「長」人,但沒提到有多「長」。
到了「史記‧孔子世家」,西漢司馬遷對孔子樣貌的形容十分具體。他形容孔子「生而首上圬頂,故因名曰丘云...... 孔子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指孔子因為天生頭頂略凹,因此得「丘」之名;身高九尺六寸,被當代人稱為是異於常人的「長人」。
不只太史公這麼說。孔子第51代孫孔元措(生於西元1182年),在「孔氏祖庭廣記」也說:「家譜云,先聖長九尺六寸...... 」孔子高九尺六寸,可是家譜認證的。
九尺六寸有多高?此「尺」非彼尺,古代的一尺跟現代一尺100公分的「尺」並不相同,中國歷代度量衡的「尺」,長度都不同。孔子是東周春秋末期魯國人。秦代是中國首個統一度量衡的朝代,之前各國的度量衡可能都不同。因此,孔子的高度,只能大約估計。
根據估算,周代一尺約等於現代的23.1公分,一尺有10寸。如此換算,孔子身高是222公分,只比姚明略矮。在營養遠遠不如現代的古代,孔子這種「長人」,應當相當嚇人。
那麼,孔子的長相又如何?有句俗話說,「高的不帥、帥的不高、又高又帥沒大腦。」對於又高又有大腦的孔子,只能說,上帝是公平的。
在「荀子‧非相」中,荀子不只提到孔子的身高,還暴露了孔子的長相。他說:「仲尼之狀,面如蒙倛」。蒙倛是甚麼?說來嚇人,蒙倛是周禮巫師「方向氏」驅除疫鬼時所戴的熊皮面具。長得像「驅鬼面具」,孔子的面容可想而知。
不過,當孔子躍升為聖人後,面容當然也得變得神聖莊嚴。史記中「略凹的頭頂」、荀子文章中「如驅鬼面具」的面容,自然不會出現在你我熟悉的孔子畫像中。2010年大陸拍攝的史詩電影「孔子」,找來身高183公分、容貌俊美的周潤發來演孔子,應該也不算「不符史實」。


 

孔子展名稱掀波 故宮院長:我也中槍

2017-03-13  10:21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之前有媒體稱故宮「萬世師表─孔子展」原本命名為「至聖先師─孔子展」,認為故宮從「至聖先師」改為「萬世師表」,是故宮要藉此進行轉型正義,但後來被證實是子虛烏有的消息,故宮今赴立院教文會報告業務,被問及孔子展名稱引起的風波,院長林正儀妙答:「我也中槍」。

  • 故宮今赴立院教文會報告業務,被問及孔子展名稱引起的風波,院長林正儀(見圖)妙答:「我也中槍」。。(記者黃耀徵攝)

    故宮今赴立院教文會報告業務,被問及孔子展名稱引起的風波,院長林正儀(見圖)妙答:「我也中槍」。。(記者黃耀徵攝)

  • 故宮今赴立院教文會報告業務,被問及孔子展名稱引起的風波,院長林正儀(見圖)妙答:「我也中槍」。 (資料照,記者陳逸寬攝)

    故宮今赴立院教文會報告業務,被問及孔子展名稱引起的風波,院長林正儀(見圖)妙答:「我也中槍」。 (資料照,記者陳逸寬攝)

來自平行時空的孔子展,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膝蓋被射了好幾箭,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延伸之前的平行時空孔子展議題,不解為何孔子展究竟是用「至聖先師」抑或「萬世師表」等會和故宮轉型綁在一起,她表示歷任總統都有表示東亞文明等都受到孔子影響,表示孔子已經躺了幾千年,現在卻因為展覽的名稱,「躺了幾千年也中槍」。

林正儀聞言立即答稱自己也中槍,並表示故宮並沒有去中國化,只是故宮將更國際化並且加強在地合作,並指鼓勵同仁策劃展覽名稱時,回歸至展覽內容本身。

相關影音


呂秋遠教師節講古:孔子的10個八卦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27 08:26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明天是孔子誕辰紀念日。律師呂秋遠在臉書發表關於孔子的10個八卦,指出孔子媽媽顏徵在與孔子爸爸叔梁紇發生關係時,女方18歲,男方72歲,而且是女方主動要跟男方在一起,所以不能說叔梁紇是壞人,只是兩人年紀差了54歲而已。

呂秋遠又指出,孔子是誰生,雖可說是叔梁紇跟顏徵在生的,但根據史料,孔子出生有三種不同的版本,第一種版本是孔子是麒麟送來的,第二種是孔子是老虎叼來的,因為孔子出生時樣子是:眼露筋、耳露輪、鼻露孔、嘴露齒,把他老爸嚇到。所以叔梁紇就把他丟到荒郊野外,但是後來老爸偷偷去看,竟然發現老虎跟老鷹都來照顧他,老爸被感動到,於是把他撿回來。

呂秋遠表示,第三種版本來自史記,指孔子是叔梁紇與顏徵在「野合」所生。呂秋遠指出,司馬遷透露了一件事,孔子其實是在兩個人沒結婚的一夜情以後所生

呂秋遠另寫到孔子有幾個兄弟姊妹?孔子叫什麼名字?孔子為什麼叫做子?孔子哪國人?孔子有幾個兄弟姊妹?孔子有沒有娶妻生子?孔子長相與身高如何?孔子有沒有外遇等。

關於孔子的十個八卦:
1.孔子叫什麼名字?
孔子,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
姓,在歷史開始的母系社會時,孩子都跟媽媽姓,所以姓,拆開來看就是女生的意思。後來轉為父系社會,姓這個字被爸爸偷走,變成爸爸專用。
氏,則是當爸爸生了太多孩子,為了區分不同的分支,所以增加了「氏」。例如李姓爸爸的二兒子搬到基隆去,「姓」還是一樣,但是「氏」可能就會是基隆。
名,是嬰兒在三個月的時候由父親取的,通常只有長輩才能叫。
字,則是二十歲以後,朋友之間互相稱呼用的。
所以如果要問孔子姓什麼,他不姓孔,姓子。不過如果這樣叫做子子,不是很好聽。另外,如果穿梭到春秋時代,請叫他仲尼,不要叫他丘。他老人家會生氣!
2.孔子為什麼叫做子?
子的意思,是中國古代對人的尊稱,主要是稱呼老師,或是有道德學問的人。孔仲尼先生是老師,也是有道德學問的人,所以我們稱他為孔子。像我就不能稱呼為「子」,不論是驢子、秋子、原子,都很難聽。
3.孔子哪國人?
孔子姓子,子的這個姓的來源,來自於商朝,商朝最有名的君主叫做紂王,紂王的名字就是子受辛(很像拉麵的名字),商朝滅亡以後,後人被封到宋國,大概是河南這一帶。他們家原本是宋國的貴族,後來因為內亂,孔子的祖先就逃到魯國,也就是山東這裡。
4. 孔子的老爸是誰?
孔子的爸爸,姓子,氏孔,名紇,字叔梁。但是古代人因為先念字,再念名,所以大家都叫他叔梁紇。所以如果路上遇到孔子,其實應該叫他仲尼丘。不過,叫人家泥鰍,不太好聽。
叔梁紇有幾個偉大事蹟:第一,他力大無窮,可以把閘門舉起來,孟子就說,孔爸跟老虎一樣有力氣。第二,身高大約200公分,孔子的身高就是遺傳他的。第三,他有三個老婆,一共生了九個女兒,二個兒子。
5. 孔子他媽是哪位?
孔子他媽,叫做顏徵在。叔梁紇的大老婆,生了九個女兒沒兒子;二老婆,有一個兒子,但是因為腳不好,古代人很機車,認為這樣不能拜祖先,所以叔梁紇就決定找第三個對象,也就是孔子他媽。
叔梁紇跟孔子他媽發生關係的時候,已經72歲了,他媽當年才18歲,這也是厲害了。而且,是他媽主動要跟他在一起的,所以不能說叔梁紇是壞人,只是兩人年紀差了54歲而已。
6. 孔子是誰生的?
我很想直接說,是叔梁紇跟顏徵在生的。But,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有三種不同的版本:
第一種版本是,孔子是麒麟送來的,問題孔子又不是啤酒,所以這一點不用相信。第二種版本,孔子是老虎叼來的,因為孔子他出生的時候長得太醜,據說他出生的樣子是:眼露筋、耳露輪、鼻露孔、嘴露齒,把他老爸嚇到。所以叔梁紇就把他丟到荒郊野外,但是後來老爸偷偷去看,竟然發現老虎跟老鷹都來照顧他,老爸被感動到,於是把他撿回來。
古代人信這種東西,我也是醉了。
第三種版本是史記。這裡的記載是,叔梁紇與顏徵在「野合」所生。簡單來說,司馬遷透露了一件事,孔子其實是在兩個人沒結婚的一夜情以後所生,聽起來比較合乎情理。
7.孔子有幾個兄弟姊妹?
他有九個姐姐、一個哥哥。九個姐姐沒有名字留下來,但是哥哥叫做皮。有人稱他叫做孔皮,或是伯皮。為什麼叫做伯皮,因為老大叫做「伯」。像是孔子,他是老二,所以叫做「仲」尼。
8.孔子有沒有娶妻生子?
孔子「曾經」有個老婆,叫做幵(ㄐㄧㄤ)官氏,也是宋國人。我講「曾經」,是因為後來他老婆生了一個兒子叫做鯉,而孔子越來越有名以後,就跟她離婚了,講離婚是好聽,其實是孔子休了她,以後我們再來談談她的故事。
為什麼叫做鯉?因為兒子出生的時候,魯昭公送了鯉魚以祝賀孔子,孔子覺得很榮幸,所以就把兒子取名叫做鯉,字伯魚。
還好,魯昭公當時不是送豬。
9.孔子長相與身高如何?
孔子不能算是太帥,因為他的頭頂「中間低,四周高」,根據司馬隱的說法,有點像是倒過來的屋頂。但是身高就很驚人了,他的身高是9尺6寸,大約現在的196.8公分,所以當時他有個外號叫做「長人」。當年如果魯國有籃球隊,他應該可以打中鋒,說不定人稱魯國姚明之類的。
10.孔子有沒有外遇?
傳說中有,而且是跟有夫之婦在一起。
孔子到處趴趴走的時候,到了衛國。衛國有個美女,是衛國國君衛靈公的老婆,據說長得非常正。但是,因為衛靈公年紀太大,很多人都傳說衛靈公可能無法,而她也因為這樣,被輿論說得很難聽,例如到處勾搭男人之類的。
孔子一到衛國,南子就想見他。兩個人約在密室當中,衛靈公不在場。兩個人一談就是很久,孔子走出密室以後,孔子的學生子路非常不高興,就對孔子說了一些不爽的話。孔子連忙撇清,「我什麼都沒做,不要亂猜,如果有,我被踢公背啊打死 ! 我被踢公背啊打死 !」
這話聽起來是不是很心虛 ?
「被踢公背啊打死」這句話竟然連講兩遍。根據我豐富的離婚經驗,這麼氣急敗壞的否認,肯定有鬼。而且,一個月後,孔子還留在衛國,有一天,衛靈公、南子與孔子一起乘車過大街,衛靈公和南子同一車在前,孔子自己孤單的搭車在後。孔子下車後十分不滿,嫌衛靈公好色,一氣之下就離開了衛國。
奇怪了,夫妻同車就罵人家好色,這不是很詭異嗎?
颱風夜的教師節講古,我們下次見。

---------------------------------------------------------------

儒者的最高榮譽:配享孔廟的先賢有哪些?
i.ifeng.com查看原始檔
孔廟中供奉著一百多位神靈,有孔子、四配、十二哲、歷代先賢先儒、孔子的先祖等,是一個龐大的祭祀體系。其中主祀者為孔子,其他人員都屬於從祀行列,所有榮損也都係於孔子一人之榮損。

正祀——孔子

歷代尊奉孔子,其隆重程度直接反映在孔子的諡號封爵上。據史料記載,封建統治者授予孔子“封號”的製度始於漢代,止於1935年,其間共有十餘個不同的“封號”。比如: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孔子被封為“褒成宣尼公”,這是孔子的第一個封號。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褒成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文聖尼父”。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稱其為“先師尼父”“宣尼”。武則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授為“隆道公”。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元)稱為“文宣王”。“文宣”為諡號,“王”是爵位。此“王”並非後世的王侯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至聖文宣王”。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封號:“大成至聖文宣先師”。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封號:“大成至聖先師”。

配享——四配

孔廟威儀,除了彰顯於建築氣勢與孔夫子盛容外,還體現在一個具有強大陣容的隨祀團體上,這個團體可稱之為從祀。從祀有尊有卑,就位置來看,享配、十哲在大成殿中,其他從祀在兩廡。

四配按地位排列依次是:顏子、曾子、子思、孟子。按配享時間排列依次是:顏子、孟子、曾子、子思。

顏淵在漢明帝首​​祀七十二弟子時,就已經位列第一,後被稱為“复聖”。曾子,因以孝行卓著而成名,後世稱為“宗聖”。子思,祖父孔子曾直接教過他,為曾參弟子,獨能傳授孔門心法。因述聖祖之業,後世稱為“述聖”。孟子,孟子比孔子晚生一百年,其一生遭遇和孔子極為相似,是孔子之後儒家第一人,將儒學盡力宣揚並予光大,後世儒家每以孔孟並稱,尊他為“亞聖” ,僅次於至聖孔子,亦為千古的聖人。

從祀——十哲(十二哲)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十哲”是指孔門七十二弟子中的代表人物。在春秋時期,一是指隨孔子周遊於陳、蔡中的主要弟子;二是指孔門“四科”中的代表人物。這兩項合在一起,就是孔子最初鎖定的十哲。用孔子的話來說:“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回)、閔子騫(損)、冉怕牛(耕)、仲弓(冉雍)。言語:宰我(予)、子貢(端木賜)。政事:冉有、季路(仲由、子路)。文學:子遊(言偃)、子夏(卜商)(《論語·先進》”。以上就是春秋時代,孔子界定的十哲。

到了唐代,“十哲”又有了新的變更。唐開元八年(72O年),所定十哲為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字子夏)、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字子遊)、曾參(子輿)。由以上可以看出,春秋時的“十哲”與唐代的“十哲”不同。三國魏至唐代,顏淵已升為配享,故不在十哲之列。春秋時曾參不在十哲之列,在唐代卻被列入十哲,正好補了顏回之缺。

由於顏回進入“四配”,故唐代所定“十哲”逐風行於後世。可是唐代所定“十哲”中的曾參,南宋時也進人“四配”行列,故十哲又出現了空缺。到了南宋成淳三年(1267年),孔門弟子顓孫師(字子長)升為十哲,從而填補了這一空缺。所以南宋至清乾隆二年(1737年),十哲是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和顓孫師。這是十哲的最後定位,也是被後世所公認的十哲。乾隆三年(1738年)再增加孔門弟子有若(字子有)和宋儒朱熹,從而構成了“十二哲”。

從祀——先賢先儒

先賢先儒都是中國歷史上被推崇的著名人物,是當時社會道德規範的楷模。孔廟從祀先賢先儒,始於唐代。以後經歷代帝王增添,改換,到了清末,先賢先儒達到156人。這些先賢先儒上自春秋,下至清末,其中,先賢大多為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另有宋代五位哲人入先賢列。先儒為歷代先儒,時間跨度長達二千五百多年。

中國各地孔廟從祀先賢先儒,位置都在大成殿前的東西兩廡內。一般只豎牌位書寫名字供奉,其中先賢79人,座位排列為:

東廡:(同)公孫僑、林放、原憲、南宮適、商瞿、漆雕開、司馬耕、梁鱣、冉儒、伯虔、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不齊、公良儒、公肩定、鄔單、罕父黑、榮旗、左人郢、鄭國、原亢、廉潔、叔仲會、公西輿如、邦巽、陳亢、琴張、步叔乘、秦非、顏吟、顏何、縣宣、牧皮、樂正克、萬章。(宋)周敦頤、程顥、邵雍。

西廡:(週)蘧瑗、澹台滅明、宓不齊、公冶長、公皙哀、高柴、樊須、商澤、巫馬施、顏辛、曹血9、公孫龍、秦商、顏高、壤駟赤、石作蜀、公夏首、後處、奚容箴、顏祖、句井強、秦祖、縣成、公祖句茲、燕伋、樂欬、狄黑、孔忠、公西箴、顏之僕、施之常。申棖、左丘明、秦冉、公明儀、公都之、公孫醜。(宋)張載、程頤。

--------------------------

儒家再發聲:同性婚姻不符合傳統儒家對婚姻的理解

梁鴻與妻舉案齊眉。劉二剛圖
 
       站在傳統儒家的立場,婚姻最現實、最重要的功能是繁衍後代,以求家族生生不息、綿綿不絕。孟子曾提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舜不告而娶的行為做辯護(《孟子-離婁上》)。漢代趙歧對“無後”做了解釋,叫做:“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亦即俗話說的“斷了香火”。        
 
       同性婚姻不能生育子女,無法擔當起儒家寄託在婚姻一事上的職能:傳宗接代,其為儒家所反對,可想而知。有人說,儒家從來沒有禁止過同性戀,言下之意,似乎儒家不會反對同性婚姻。這是一種混淆。儒家沒有公開譴責同性戀,並不代表儒家就贊成同性婚姻。同性戀與同性婚姻畢竟不同:前者涉及性取向、感情,而後者則關係後代、家族綿延。
 
       不過,在西方,很多同性伴侶通過收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子嗣問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儒家是否還會繼續反對同性婚姻呢?我想,如果繼續反對,一個可能的理由就是,認為同性婚姻、同性家庭對兒童的成長不利。這一點是不是事實呢?1990年代美國夏威夷的“Baehr v. Lewin案”(後演變“Baehr v.Miike案”和“Baehr v.Anderson案”),已經就此問題做過辯論,最終法院認定:就子女成長角度來看, ①父母與子女關係的培養,特別是監護的質量和“悉心的照料”,是決定子女快樂、健康地成長、並具有良好的適應性的最重要因素。②父母的性傾向本身不能成為判斷其能否擔當父母資格的標準,也不會阻礙他們成為良好的、有愛心的、成功的父母,更不會影響孩子的適應性和成長過程。③同性戀父母和同性戀伴侶有潛力撫養快樂、健康和有良好適應性的子女。如果他們能夠悉心照顧子女,那麼可以允許其收養兒童。他們不但可以為子女的成長提供有益的父母子女關係和家庭環境,也可以和異性戀父母一樣勝任父母的角色。④家庭結構是呈現多元化的。在夏威夷和其他地方,兒童可以被他們的生身父母、單身父母、繼父母、祖父母、養父母、同性戀父母和同性戀伴侶所撫養。⑤雖然在同性戀家庭中生活的子女,由於他們非傳統的家庭結構,會面臨一些壓力和問題,但根據法庭所掌握的科學證據、研究和臨床實踐等資料表明,這些子女可以按照通常的方式適應社會並順利成長。(資料來源:澎湃新聞《何謂現代婚姻,美國花了幾十年才認可同性結婚》一文)。
 
       即便如此,儒家仍然有理由反對同性婚姻。因為,儒家可以爭辯說:我們要的是本來意義上的婚姻,而不是某種次好品或替代品;我們要的是父母親生的孩子,而不是收養來的;就某對夫婦而言,沒有經歷過結合、懷孕、生產的過程,他們作為結合體的那種體驗會有很大損失。通過收養方式撫養孩子的同性婚姻、家庭將原本自然的一個過程割裂開來了,它在個體心理與社會層面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比如,就社會層面而言,對被收養兒童的大量需求是否會催生出某種黑色的產業鏈?
 
       當然,儒家反對同性婚姻,並非要求國家法律禁止同性婚姻。尤其是,如果一個社會已經​​走到同性婚姻合法的地步,儒家更無必要要改變這一現狀。儒家反對同性婚姻,只是將其作為各人的自我選擇:如果你要做一個儒家,你就不應該選擇同性婚姻。毫無疑問,你完全可以選擇不做一個儒家。
 
       這裡的問題是:一個爭取同性婚姻的同性戀者,就不能是儒家嗎?儒家是要將同性戀這部分人群整體排除在外嗎?對此的回答是:儒家對同性戀人群沒有任何歧視,同性戀者可以有自己的性取向,有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但儒家亦強調,身為儒家,就必須擔負起儒家式的義務,包括傳宗接代這樣的事。換言之,作為儒家,對家族的責任要高於追求個人幸福的權利。在這個地方,儒家不贊成“任性”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