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紀錄的是民國60年代,穿梭在鄉間產業道路上的拼裝鐵牛車,當時農村生產的農作物、水果等都靠這些鐵牛車來搬運。之所以稱為鐵牛車,主要是過去農村搬運物資以利用牛車為主,到了60年代有了機械引擎為動力的拼裝車,這些機械化的引擎取代了牛的角色,於是農民們在慣稱的牛車名詞前,加上一個鐵字,作為機械化動力的代稱,因此而有鐵牛車的名稱,,但有些地區也把鐵牛車稱為鐵馬,其原因也相似。
鐵牛車-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yJrmV8
〔記者周敏鴻/龍潭報導〕龍潭鄉三水村配合農村改造計畫,在村莊裡增設直徑五米、高約二.五米的傳統大穀倉與客家厝門樓昨落成,村長林延能說,希望透過傳統建築營造客家庄與農村意象,增加村民對家鄉的認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