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思做事手段圓滑,不溫不火,凡事三思而後行(他的名字再思,就是此種行為的最好詮釋)做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看領導臉色,居然官越做越大,還得以善終。有人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認為他地位如此尊貴,還這麼委曲求全,不值。你猜他是如何回答的?他說:「世事難料,官場兇險,一切以小心為上,你不見耿直之徒經常遭受飛來橫災嗎?假若我不這樣做,又怎能保全自己? 「世事難料,官場兇險,一切以小心為上,你不見耿直之徒經常遭受飛來橫災嗎?假若我不這樣做,又怎能保全自己?

楊再思-唐朝的大臣-在武則天武周時代和唐中宗時擔任宰相,史家楊再思-唐朝的大臣-在武則天武周時代和唐中宗時擔任宰相,史家楊再思-唐朝的大臣-在武則天武周時代和唐中宗時擔任宰相,史家

楊再思(634年—709年8月3日),名綝,中國唐朝的大臣,封鄭恭公,在武則天的武周時代和唐中宗時擔任宰相,史家多批評他的阿諛。
早年[編輯]
楊再思生年不詳,他是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縣)人。他少年時通過科舉考試,為玄武(今四川德陽)縣尉。一次他到京城長安辦公時,住在一個客舍里,有個賊偷了他的行李。小偷逃走的時候被楊再思撞倒,小偷認罪把行李還給楊再思。他對小偷說 "你犯罪可能是因為貧窮沒有財物,你悄悄的走吧,別被被人抓到。只給我留下公文就行,錢你拿走吧。」小偷走後,楊再思借錢回到玄武縣。楊再思累遷天官員外郎,歷任左右肅政台御史大夫。[1]
武周時代[編輯]
694年七月十八,楊再思任鸞臺侍郎(鸞臺即唐朝的門下省)、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之一。[2]
697年,在契丹可汗孫萬榮叛亂期間,後突厥汗國可汗默啜當時和武則天的武周王朝時盟時叛,就是說他和武周聯盟對抗契丹的條件是歸還突厥逃到中原的人口和財物糧食。楊再思、姚璹強調繼續與突厥聯盟的必要性。武則天接受楊再思、姚璹的意見認為契丹未平,繼續交好突厥,突厥日益強大。[3]
699年八月十九,楊再思罷相,為左臺大夫(唐朝的御史大夫)。[4]
704年,關於地方官不能盡職盡責,武則天詢問宰相。李嶠和唐休璟認為官場上都重視中央官員而輕視地方官。他們建議派中央各部門的官員去主持大州的政務。武則天把上疏的人的姓名寫在紙條上,抽取了其中二十個人。保持他們中央的職務,同時命他們主持大州的事務。楊再思和韋嗣立等人名列其中。[5]在武則天在長安的時候,楊再思作為神都洛陽的副留守,七月初三,楊再思被任命為內史,鳳閣(鳳閣即唐朝的中書省)的長官,再次成為宰相。[6]
史稱在武則天時作宰相的楊再思,以諂媚阿諛知名。一次,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的哥哥司禮少卿張同休舉辦宴會,張同休在席間戲弄楊再思說他長得像高句麗人。楊再思為之欣然,剪紙帖巾,反披紫袍,跳起了高麗舞,宴會上滿座大笑。當時,有人讚美張昌宗長得英俊,說:「六郎(張昌宗的小名)面似蓮花。」楊再思不以為然,張昌宗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六郎不是面似蓮花,而是蓮花面似六郎。」 [7]有人問他官居宰輔,爲什麽這樣低聲下氣。他說,世道艱難,剛直的人招災禍,不諂媚,怎麼保全自己?當時,城內有積水,關閉坊門辟邪。楊再思上朝的時候,有輛牛車陷在泥中,車夫叱牛不前,抱怨說:「笨宰相不能調和陰陽,卻關閉坊門,讓我難於行走!」楊再思讓小吏對他說:「你的牛勁小,不能全責怪宰相啊。」 [8]
七月十二,張同休和他弟弟汴州刺史張昌期、尚方少監張昌儀因犯貪污罪下獄,張昌宗也卷進了此案。七月廿二,御史大夫李承嘉、御史中丞桓彥范以張氏兄弟貪贓四千餘緡錢,應該將張昌宗免官。張昌宗反對,認為自己對國家有大功,犯的罪不至於被免職。武則天問宰相,張昌宗有什麽功勞。楊再思回答:「張昌宗調製神丹,陛下服用後確實有效,沒有比這再大的功勞了。」武則天以為皇帝調製神丹,作為張昌宗 出入宮禁的藉口。武則天非常高興,赦免了張昌宗。但這讓人清楚的看到了楊再思的諂媚,左補闕戴令言寫了一篇《兩腳狐賦》,諷刺楊再思是一隻兩隻腳的狐狸。楊再思看到這首賦,將戴令言外放為長社縣令。[9]在宋璟彈劾張昌宗兄弟一案中,楊再思想斥退宋璟。宋璟厲聲道:「聖明天子在此,不用麻煩你這個宰相擅自宣布敕命!」 [10]這些年裡他的爵位由弘農縣男、鄭縣侯、弘農郡公,一直升到到鄭國公。[11][12]
唐中宗時代
705年,武則天退位。唐朝復辟,原來曾被她廢黜的兒子太子李顯重新復位。他改換了許多宰相,但楊再思依然保持相位。二月初五,他官拜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京師長安留守。三月廿五,楊再思檢校揚州都督府(今江蘇省揚州市)長史,但他依然在朝中作宰相不用到揚州上任。 六月十五,楊再思檢校中書令。十月廿五,楊再思為侍中。[13]他也充任了唐中宗順天皇后(韋後)的奉冊使。[14]
706年,唐中宗的女婿光祿卿、駙馬都尉王同皎被宋之問的弟弟宋之遜控告和洛陽人張仲之、祖延慶、武當縣丞壽春縣人周璟謀反,要殺掉靜德王武三思,帶兵入宮廢黜韋皇后。張仲之歷數武三思之罪,涉及到武三思與韋皇后的私情。審理此案的宰相楊再思和韋巨源假裝打盹沒聽見,最後王同皎等人被處死。[15]
707年,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是後宮所生,被韋後的女兒安樂公主李裹兒和李裹兒的丈夫武崇訓(武三思的兒子)所忌。安樂公主李裹兒一直想做皇太女取代太子。太子發動了重俊之變,起兵殺死武三思和武崇訓,然後圍宮要抓韋後、李裹兒和上官婉兒。楊再思、蘇瓌、李嶠與兵部尚書宗楚客、左衛將軍紀處訥擁兵二千餘人,聚集在太極殿前閉門堅守,反對李重俊。最後,李重俊兵敗被殺。之後宰相宗楚客、紀處訥陷害魏元忠參與重俊之變,因為魏元忠的兒子魏升參加了李重俊的起事。楊再思附和宗楚客、紀處訥,最後魏元忠被貶為務川縣尉,死在途中的涪陵。九月,楊再思重任中書令。[16] 708年春二月十五,楊再思升職為尚書右僕射(尚書省長官),同中書門下三品,[17]景龍三年夏六月二十三日(709年8月3日),楊再思去世,年七十六[18],贈特進、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諡號恭。[19]
前夫人河東裴氏,新都縣主,後夫人清河張氏,合葬陪於乾陵。弟楊季昭為考功郎中,楊溫玉為戶部侍郎。子楊禎,司勳員外郎;孫楊獻,汝南太守;曾孫楊和。
------------------
楊再思(860年—954年),中國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國時期飛山蠻的首長,敘州(今湖南省洪江市西南)人。楊居本之子。912年,敘州改為誠州,他將兒子10人在敘州分封,號稱十峒蠻酋。在五代後周被朝廷冊封任命。
再思後裔楊完者,為元朝名將,陣亡於張士誠兵變。
授楊再思檢校左臺大夫制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s://bit.ly/4cYjQVU
---------------------
施政不善 飽受天譴
施政不善 飽受天譴 | 文化漫談 | 大紀元 https://bit.ly/4cZF067
楊再思,初唐時人,曾在高宗、武周、中宗三朝任要職,擔任武則天與中宗兩朝宰相,為人諂媚奸詐,善於阿諛逢迎。
中宗神龍元年,時任中書令的楊再思死亡,就在同一天,中書供膳也離奇死亡。兩人在陰間被官吏一起帶到了閻王面前。閻王問楊再思:「你在生時怎麼犯了那麼多的罪,這要怎麼來償還?」楊再思說:「我實際上根本沒有罪。」閻王於是令官吏把冊籍拿來。
只一會兒,有位黃衣官吏拿著冊籍過來了,當堂宣讀楊再思的罪行:「如意元年,突厥可汗默啜攻陷瀛、檀等州,朝廷派去救援的士兵過少,根本抵抗不了入侵者,有人為此事上書進諫,但楊再思違背諫言一意孤行,仍繼續按原來的人數派遣發兵,結果最終被默啜打敗,導致千餘人被殺害;大足元年,河北一帶發生蝗災,顆粒無收,楊再思身為宰相,卻不開倉賑災,致使百姓流離失所,餓死二萬餘人;宰相應該調和陰陽,但楊再思法令不平,大傷和氣,導致河南三郡發大水,淹死數千人。」官吏一連宣讀了六、七件這類事,楊再思此時再無話可說,只有跪拜伏罪。
這時,突然有一隻像床一樣大的手,長滿可怕的長毛,一把將楊再思抓在手裏,手指間流出血,騰空而去。
閻王又問中書供膳:「你為甚麼到這裏?」官吏回答說:「有些事想問問他。」閻王說:「他沒有過錯,應該放回去。」
就這樣,供膳又活了過來,他把自己在陰間看到的事告訴了很多人,後來傳到中宗李顯的耳朵裏,中宗特意把他叫去詢問,供膳便將這件事情如實稟報了一遍,中宗命中書廳將此事詳細記錄下來。
楊再思雖貴為宰相,掌朝政十餘年,可惜不知為民謀福,只顧貪圖私利,逆天意背民心,死後竟落得在陰間如數償還業債、飽受天譴的結果。由此可見,人世間的功名利祿皆是過眼雲煙,人生在世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做個好人多行善積德,這才是上策。施政不善 飽受天譴 | 文化漫談 | 大紀元 https://bit.ly/4cZF067
-------------------------
楊再思--唐朝武周時期宰相
  楊再思早年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被授為玄武尉,累遷至天官員外郎,後任左肅政台禦史大夫(一作禦史中丞)。
  延載元年(694年),武則天擢升楊再思為宰相,授為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證聖元年(695年),楊再思改任鳳閣侍郎,仍加授同平章事,後又兼任太子右庶子。
  聖曆二年(699年),楊再思被免去宰相之職,復任左肅政台禦史大夫。
  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在台閣寺監諸司中挑選官員二十名,充任地方刺史。其中,楊再思出任神都副留守。他於當年七月再次拜相,擔任內史。後來,楊再思又以宰相的身份兼任京兆府長史。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闢。楊再思被任命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西京留守,封弘農郡公,不久又兼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後來,楊再思升任中書令,又改任侍中,進爵鄭國公,並充任順天皇后奉冊使。
  神龍二年(706年),駙馬都尉王同皎謀誅武三思,結果消息洩露,被誣以謀反。唐中宗命楊再思與吏部尚書李嶠、刑部尚書韋巨源一同審理。楊再思毫無作為,致使王同皎被處斬,天下無不稱怨。
  景龍元年(707年),楊再思再次擔任中書令、吏部尚書。
  楊再思歷仕兩朝,前後擔任宰相近十年,但卻唯唯諾諾,從未舉薦人才,只是一味的迎合皇帝,因而深受武則天、唐中宗的寵信。他也因此在政治鬥爭中保全性命。
  景龍三年(709年),楊再思升任尚書右僕射,仍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銜。是年六月,楊再思病逝,追贈特進、併州大都督,諡號為恭,並陪葬幹陵。
-----------------------------
奉承高人楊再思
知史編輯組
拍馬屁可算職場中一個長盛不衰的技能,掌握此技能者不但能前途亨通,還能左右逢源。但拍馬屁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而且這個技術活也是需要天賦的。有人曾說過拍馬屁的最高境界便是:拍得能恰到好處,聽起來好像實話一樣真實,但又能讓受拍者欣然接受,不覺得肉麻,讓聽到這句馬屁的人欣然贊同,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將馬屁拍到如此和諧的地步,的確是需要定功力的。
古往今來,高超的馬屁功夫數不勝數,但要論到馬屁拍得最高超的,要算是武則天的宰相楊再思奉承她的男寵張昌宗的那個大馬屁了。
話說武則天當上女皇帝之後,枕邊寂寞難耐,她的女兒太平公主便為她送上一名男寵,以解孤寂。這名男寵就是張昌宗,此人樣貌奇美,世間罕有,且能迎合武則天心理,深得其歡心。武后其後更把他封為飛旗大將軍。
這個張昌宗自己受寵之後,享受榮華富貴,又對武則天建議說,他在宮外還有一個哥哥叫張易之,不但精通床笫功夫,還善於製造春藥,能令人返老還童,功效奇佳。武則天感到好奇,便讓他將哥哥招入宮中。
張易之果然也是個奇美之人,武則天試用過後,覺得張宗昌的話句句屬實,喜不勝收,從此對這兩兄弟寵倖有加,,為了得到武則天的不衰寵倖,張易之將自己研制的春藥敬獻給武則天,不知道是歪打正著還是藥效果然了得,據說武則天在六十七歲的時候,居然長出了新的眉毛,六十九歲的時候居然又長出了一顆智齒。
由此,這張氏兄弟在朝中的地位更是不可撼動了。這張氏兄弟長得貌如美玉,面如敷粉,唇若塗脂,是不可多得的美男子,此外,他們的嘴上功夫也是了得,拍馬屁拍得出神人化。不然,他們也不能將武則天哄得團團轉,不但為他們加官晉爵,還賜給他們多項特權,讓他們能縱橫朝野,無人敢多言。
對於這兩個人,朝中許多人都是巴結再三,希望能夠借著這兄弟倆的肩膀,在權力的梯子上爬得更高些。其中弟弟張昌宗因為排行老六,又被稱為六郎。他比張易之還要美些,所以,朝中一幫善於鑽營的大臣都紛紛對他進行稱讚,一時之間說什麼的都有。
但他們拍馬屁的功夫實在有限,其中一位說出了「六郎似桃花」這樣的話,其餘人覺得好,便紛紛效仿。但再好的奉承話,說多了也會讓人感到索然無味,就在眾人急於想要突破的時候,楊再思大人出場了。
眾目睽睽之下,楊大人張口就來:「都說六郎似桃花,依我看這說法不對,應該是桃花似六郎,六郎比桃花還要美些。」話一說完,便引起了一片叫好聲,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境界。
楊再思的官運亨通與他會說奉承話是分不開的,《新唐書•列傳》第三十四載:「楊再思,鄭州陽武人,為人佞而智。」楊再思直接從玄武尉升到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相當於宰相)兼左肅政御史大夫,從他的官路直線上升就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個聰明人。
惜聰明沒有用到正確的地方,全部用來取媚女皇帝武則天了。只要是武則天喜歡的,他就奉承;只要是武則天討厭的,他就抨擊張氏兄弟作為武則天的男寵,楊再思沒少奉承。有一次,張昌宗犯了法,司刑少卿桓彥範要求武則天免去他的官職。武則天有意袒護,就問楊再思張昌宗有沒有功勞。明白武則天心意的楊再思說:「張昌宗熬制丹藥,令陛下龍體康復,自然有功勞。」就這樣,功過相抵,張宗昌的官職得以保留。
還有一次在宴會上,張易之的兄長張同休嘲笑楊再思的臉長。但楊再思絲毫不惱火,反而起身跳起了舞蹈來助興。說奉承話是楊再思的人生哲學和追求,他靠著說奉承話安享榮華富貴,將禮義廉恥乃至良心都拋到了腦後。
古往今來,能像楊再思這樣靠說奉承話而有此境界和成績的,只怕為數不多
Facebook https://bit.ly/4cQ0pPj
--------------------
楊再思是唐朝時期的官員,是武周時期的宰相,出生於弘農楊氏,後在唐中宗和武則天時代兩次擔任宰相,因為其善於迎合皇帝,阿諛奉承,在唐朝的多次政變中永遠屹立不倒,任上毫無作為,病逝後被追贈為併州大都督!
楊再思
圖片由網友「可攻可受」提供
楊再思
名綝,字再思, 鄭州原武人,唐朝宰相。
楊再思出身於弘農楊氏原武房,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玄武縣尉、天官員外郎、禦史大夫等職,並在武則天、唐中宗年間兩次擔任宰相,初授同中書門下三品,之後進拜中書令、侍中,爵封鄭國公。他極力迎合皇帝,阿諛奉承,毫無作為,但卻官運亨通,在政治鬥爭中始終屹立不倒。
人物生平
延載元年(694年),拜相,擔任鸞台侍郎
證聖元年(695年),楊再思改任鳳閣侍郎,仍加授同平章事,後又兼任太子右廬子
神龍元年(705年),楊再思擔任中書令,後改侍中,進爵鄭國公。
聖曆二年(699年),楊再思被免去宰相之職,復任左肅政台禦史大夫
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在台閣寺監諸司中挑選官員二十名,充任地方刺史。其中,楊再思出任神都副留守。他於當年七月再次拜相,擔任內史。後來,楊再思又以宰相的身份兼任京兆府長史。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闢。楊再思被任命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西京留守,封弘農郡公,不久又兼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後來,楊再思升任中書令,又改任侍中,進爵鄭國公,並充任順天皇后奉冊使。
神龍二年(706年),駙馬都尉王同皎謀誅武三思,結果消息洩露,被誣以謀反。唐中宗命楊再思與吏部尚書李嶠、刑部尚書韋巨源一同審理。楊再思毫無作為,致使王同皎被處斬,天下無不稱怨。
景龍元年(707年),楊再思再次擔任中書令、吏部尚書。
景龍三年(709年),楊再思升任尚書右僕射,仍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銜。是年六月,楊再思病逝,追贈特進、併州大都督,諡號為恭,並陪葬幹陵。
養肥突厥
楊再思第一次擔任宰相期間,突厥默啜可汗曾上疏朝廷,求取豐州等六州降戶與單於都護府所轄領土,以及穀種、農器等物。鳳閣侍郎李嶠極力反對,認為會增強突厥的實力。
但楊再思出於抗衡契丹的考慮,與宰相姚璹建議武則天答應默啜的請求。武則天遂將六州數千帳降戶交於默啜,並賞賜大量的穀種、雜彩、農器、生鐵。結果,突厥的實力因此得以增強。楊再思(唐朝武周時期的宰相)介紹_楊再思的個人資料_本地屋 https://bit.ly/4cZk3s0
--------------
神龍元年,中書令楊再思卒,其日中書供膳亦死,同為地下所由引至王所。王問再思:「在生何得有許多罪狀。既多,何以收贖。再思言:「己實無罪。」王令取簿來。須臾。有黃衣吏持簿至。唱再思罪云,如意元年,默啜陷瀛檀等州。國「州國」原作「國州」,據明鈔本改。家遣兵赴救少,不敵。有人上書諫,再思違諫遣行,為默啜所敗。殺千餘人。大足「足「原作「定」,據明鈔本改。元年,河北蝗蟲為災,烝人不粒。再思為相,不能開倉賑給,至令百姓流離。餓死者二萬餘人。宰相爕理陰陽。再思刑政不平,用傷和氣,遂令河南三郡大水,漂溺數千人。如此者凡六七件,示再思,再思再拜伏罪。忽有手大如牀。毛鬣可畏,攫再思。攫再思原作再思攫。據明鈔本改。指間血流,騰空而去。王問供膳,何得至此。所由對云,欲問其人,云,無過,宜放回。供膳既活,多向人說其事。為中宗所聞,召問,具以實對。中宗命列其事跡於中書廳記之云。出《廣異記》
太平廣記 : 再生六 : 楊再思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bit.ly/4aQR7kc
------------------
唐末五代誠、徽州峒首。飛山峒(今湖南靖縣飛山)人。自稱飛山令,不願臣服楚王馬氏,直接歸屬於後唐王朝,貢獻方物。後唐分其地為十峒,再思以十子分領之,自為十峒總首領。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其後人楊蘊內附。五年,楊通寶入貢,封通寶為誠州刺史。淳化二年(991),刺史楊正崖復入貢。宋元豐(1078—1085)間,因楊再思在楊氏族姓中享有威望,追封其為威遠侯。淳熙年間(1241—1252),又追封為英惠侯。清代,在今湖南靖縣城西建有威遠侯廟,貴山黎平縣城北建有英惠侯祠,侗民多祀之。
------------------
《資治通鑑》中記錄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唐朝武則天時期,兩個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非常得寵,權勢熏天,王公貴族、朝中大員,為求自保或追求榮華富貴,紛紛向「二張」獻媚示好。在一次王公大臣聚集的宴會上,眾人紛紛讚美張昌宗面容俊美,奉承稱“​​六郎面似蓮花”,說是張昌宗的臉像蓮花一樣紅潤,白裡透紅。當朝宰相楊再思立刻表示反對,「並非如此!」眾人都驚掉了下巴,以為這個老頭要倒楣了!張昌宗更是臉有怒色,「你為什麼要反對這種說法呢?」楊再思一本正經地回答眾人,「應該是蓮花長得像六郎才對!」。眾人驚嘆,六郎微笑,楊宰相從此官運亨通!
楊再思作為一朝宰相,對女皇的寵信面首阿諛奉承,令人不恥!但細細思量,他的這句「蓮花似六郎」的話本身,對於被讚美的對象確實很受用,水平很高,很值得學習借鑒。
人際關係是一門大學問,處理得好,將為我們幹事創業添彩助力,是潤滑劑、助推劑,處理不得當,就將是助力和摩擦力,幹擾甚至影響事業的發展。俗話說,「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人際關係當中,懂得讚美人,會讚美人,是一條很好的捷徑。楊再思的「蓮花似六郎」這句讚美人的話,至少在三個方面表現出了極高的水平:
讚美人立意新、寓意深、針對性。
讚美人立意要新。
武則天晚年時非常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任命張易之為麟台監,任命張昌宗為春官侍郎,幾乎所有的旨意都由兩人傳達,兩名枕邊的美男,成為了朝廷大權的實際掌控者,連武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武承嗣、武三思等,曾經炙手可熱的人物,都淪落到守在張家兄弟門口等候為之牽馬執鞭。李唐皇室的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也都紛紛給女皇上表,請求為張氏兄弟封王晉爵。整個朝廷,除了姚崇、宋璟等極少數人,都在競相拍張氏兄弟的馬庇。在這種情況下,對張氏兄弟的阿諛奉承之詞,如果不能另闢蹊徑,就會完全被淹沒。
在實際生活中也是如此,對他人的讚美之詞,如果做不到立意新穎,觀點獨特,別具一格,就不會引起被讚美對象的關注,只會讓人微笑而過,不會在他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記憶,也就達到讚美人的實際效果。楊再思的這句“蓮花似六郎”,反其道而行之,讓人眼前一亮,映像深刻: “六郎似蓮花”,
表達的是六郎俊美,好比蓮花,實際意思還是遜於蓮花;而“蓮花似六郎”,表達的意思是,蓮花雖美,卻仍然遜色於六郎。
在別具一格的基礎上,更是意境的昇華,使讚美更上一層樓,實在是令人驚嘆折服!
讚美人寓意要深。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能夠爬上女皇的龍床,自然是身材偉岸、膚色如玉,外表姿色無可挑剔。所以,對這張易之、張昌宗的讚美之詞,僅僅停留在表面,表達的意思僅是外貌形象,不但沒有新意,更是沒有意義。本來就是美的事物,再怎麼讚美也不過。而一句“蓮花似六郎”,表達的就不僅僅是對張昌宗外表的讚美,更有一層精神實質的昇華。蓮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花中君子,
蓮花不只是美麗的象徵,更是高貴品質、高潔人格的象徵。
雖然將蓮花用在張氏兄弟這種小人身上,是莫大的諷刺,更是對蓮花的玷污,但是楊再思在讚美人時,託物言志,以蓮花喻人,手法極其高明,如果讚美的對象得當,很值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學習。
讚美人針對性要強。
讚美人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被讚美對象的心理需求。每個人都一樣,越是自身缺少什麼,就越在意什麼,越是自己不具備的東西,就越在意別人的觀點和看法。張氏兄弟,外表姿色無需他人讚美,自己本身也很有底氣;權勢富貴,也唾手可得,更無需他人稱道。但是,張氏兄弟未必不清楚,自己的權貴來路不正,以色服侍人,以男寵之身,爬上高位,最缺少的就是人品,讓人心悅誠服的品格和道德。而蓮花,恰恰就是品格高貴、道德高尚的化身。楊再思的一句“蓮花似六郎”,完美地撓到了“六郎”的癢,撫摸到了痛處,而且力度恰到好處,怎能不受用?怎能不讓人記住,並心懷感謝之情?這樣的讚美,才是聖手佳作!
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長得漂亮的人,你誇她美若天仙;才華出眾的人,你讚美他才高八斗;身居高位的人,你祝他步步高升;家財萬貫的人,你說他日進鬥金,平淡無奇不說,關鍵還是沒有針對性,不是別人所需要、所期盼的,不能直抵被讚美對象心田,讚美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或者說聊勝於無
唐朝宰相楊再思「蓮花似六郎」:阿諛無底線,讚美有技巧_張昌宗 https://bit.ly/3xCGFi1
-----------------
幹陵唐楊再思墓碑是1995年在唐僖宗李儇(862—888)靖陵的墓室棺床底座上發現的。墓碑現藏乾陵博物館。墓碑為青石質,無首、無座;頂部原刻六螭現僅殘存五首(左三右二),螭身、碑圭及底榫皆被鑿掉;碑身兩側線刻蔓草紋飾,間以瑞獸形象。現存墓碑高2.11米,寬(不含螭首)1.04米~1.12米,厚0.33米~0.375米。碑面上部文字蝕泐嚴重,隱約可辨者僅十之一二;下部文字保存較好,可辨者十之七八。碑文隸書,凡32行,滿行67至69字,現存約950餘字。
  碑文在2000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全唐文補遺》第七輯和200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唐文補編》(全三冊)中均有收錄(《全唐文補編》所收錄文源自於《全唐文補遺》)。為敘述方便,現將《全唐文補遺》第七輯所收錄文迻錄如下:
  大唐故尚書右僕射贈特進併州大都督鄭國公楊恭公(再思)□□併序
  昔三皇□張神明之化,有□先大□之臣,以利天下;五帝□□□和之德,有羲仲皋陶之輔,允代天工。自揖讓不還,澤源遠邈。姬發以□□底業,□□□□鉞之助;漢高以 不可傷害□被圖,蕭張立運籌之績。逮捕□□□□綱(泐6字)明□□,股肱無翊佐之功。於赫帝唐,陶冶前古。樞衡鬥極,□授兩儀之先;□□□□,奮庸□□之佐。其有□□一德□頓□階吐納絲□□□於□□□□樞□聖人□□□,其惟鄭國公乎。公諱□,字再思,其先居於恆農之華陰,今為鄭州源武人也。其源□□,派姬水之長瀾;其德□□,承公劉之遺慶。西京鼎□,□岩高□□;□□□□,□上□□□□。 □仁經義,偉業盛於旗常;祖德家風,□道隆於洙泗。稽諸惇史,不其盛歟。曾祖□□隋直散□□□北中□□□尚書郎、□□太守(泐5字)齊□□□□外(下闕10字)。考行□,皇□□□高陵長安二縣尉、始州黃安令,贈使持節汾州諸軍事汾州刺史,又贈□□□節□□□□四州諸軍事□□□督□積於身福(泐6字)穹昊淑清之氣,履冰霜□□之姿。幼而敦龐,長而方大。居以恭肅,行以愷□。 □□□智其□□□潛也(泐8字)圃之(泐7字)。由是□□□□□欽風。弱冠明經擢第?解褐授□□□武尉。 □承□誡,居膏不染。清風扇於三邑,□□□□□郡。歷同州澄城□□清□□□□舉敕綿(下陝10字)異□公□□□希□□惇(下闕14字)。嘉譽漸於周行,英徽塞乎時聽。俄拜監□□□。霜□□□,介然特立。 (泐7字)敕□□□□□昔(下闕10字)特降(下闕11字)而君□□□□濁而姦吏風變。俄拜校書郎□□□□外郎、祠部郎中。懷鉛(下闕13字)早除右禦史□中□□□□□□□朝(下闐14字)俄拜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縣開國男,加銀青□□大夫□□翼戴□□實懿□□□□□於□□□□□□間□下除右禦史大夫延□□□□大夫□□□□太子□□□雍□ □於時□□□朝政惟疑(泐7字)肱□□命耳(下闕16字)貪夫□□□之心(下闕9字)之化□者異聲稱□□徵拜□□閔□懷仁,立□頌德。進(下闕14字)不(下闕9字)留□奉禀。俄拜戶部尚書□□□□□□品兼太子右庶子、京師留守,改封廣平□□□,檢校□□□。又拜都□□不□□□□尚書□□□中□□□大夫□□封二百戶,改封(泐8字)遷尚書右僕射□恆左參□極觀機□□位□□□□天道總□□□氳下□□□□含靈之寵□夫□稱公輔,道茂人□。孰□□入三台,丹青於□□;□化週於八座,黼藻於彝章。 □□雅性□□,素懷沖虛。雖道經濟□□於廟堂(泐6字)於□□□年華暮齒,景暨秋方(下闕9字)陳析□□□□□。皇情逎眷,方賴於胡公;達人□滿,還違於疎傳。形神□倦,寢疾□□,春秋七十有六,以景龍三年□□己酉六月戊申,薨於勝□里之私第。 □□□□,興□□之悲;群闢纏哀,有絕弦之痛。乃降中敕,擇日□□□□門□□,罷朝三日,百□赴哭。贈特進、□州大都督。 □□□□百段,米粟□百石。凡□□□□令官給,贈東園祕器,有司備禮冊命。令光祿卿楊光琰監護,雍州司馬□□為副。 □□□中□器□□之□□□□行己踐五□以□□。 □□□□,猶大嵩岱之峻□,□□□也;□其涯□,猶河海之泓澄,不可溺也。自青襟筮仕,華髮登庸,口無擇言,滿□□□。起身兼□□周海內□□□故□光輔三朝。 □厘□□,□□□之□;□明□□,□□□之雄。 □留惠愛,三居紫詰之地;譽穆專車,再入青鎖之門。榮高負璽,握南宮之□□東朝之(泐7字)三□□□爾於孫四時,轉機□□五□。壽□元老,貴為塚臣。 (泐7字)日(泐7字)保福祿而恆孝,卒栝囊而□咎。其生□□□□之(下闕11字)國朝衣冠□臣□□□□名器□□□始未有□□者焉。 □夫人河東裴氏,新都郡主□□彥之女也。後夫人清河張氏,□侍中文□□□曰其□□□□田□□□□酉,合葬陪於□□□□太常□□諡曰恭□禮也。 (下闕14字)於□陵;門旆邢迤,長歸於畢陌。非□□□亮之義(下闐16字)竭□□□□□□子□中□□□□良□□□棟桿。 □□□於□□,紀清白於家風。永惟文武之衷,思謀不死(下闕14字)武(下闕約65字)東(下闕19字)孝□,神□聰明。不驚□□,無□榮名。才稱□智,德乃老成。其質皓白,其道忠貞。其□。 (下闕15字)已(下闕10字)克□□□□聖圖天啟,良佐雲從。 □振□□□□□□□□帝□□□時□□高□降禮(下闕10字)五□□□鹹□□□兩(下闕12字)重,王猷是記。其□。再登為相,□□□□。 □□獻納,力量□□詣。 □□畢舉,(下闐10字)朋□□□□□臣寔□□□□元老,惟國之□。典□□修□□□□□事不死,遺文是□。其□。波驚竹□,景□扶桑。 □喪金碧,時傾棟樑。恨結□□,冤□彼蒼。 □□□□□乃□□□慟結□□□□上皇,哀加群闢。寵延□襚,樂輟學石。何以追榮,桓圭冒冊。何以送遠,□車溢陌。其九。仁焉而亡,智篤而盡。伊呂既謝,彭聃亦殞。 □□□□,語今齊蓴。休風懋冽,千載無泯。其十。
  □□□□□□□□□月□□□
  碑主楊再思,傳見兩《唐書》,為文獻記載的唐乾陵陪葬人物之一。其墓碑於文德元年(888)建造唐僖宗靖陵時曾被作為棺床底座埋入該陵墓室。 1990年代初,靖陵曾多次被不法分子盜掘。為了保護墓葬,經相關部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於1995年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在清理墓室時,於棺床底座上發現了楊再思墓碑,且為乾陵陪葬墓所出第一批次墓碑之一。此碑石文字在後代所編的《金石錄》、《文苑英華》、《全唐文》等諸書中均未見著錄。又因楊再思墓碑碑面文字泐蝕漫漶殆盡,出土後未曾引起學界人士關注。筆者依據《全唐文補遺》第七輯所收錄楊再思墓碑現存文字內容,從中梳理出有關墓主先祖、宅第、妻室及碑文作者等相關信息,以補史書之闕。疏誤之處,敬祈方家指正。
  關於楊再思的祖望問題,兩《唐書》本傳未載。但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卷一「楊氏」條可知:楊再思本名綝,字再思;祖父楊岐,呂州(今山西霍縣)刺史;父楊行表,長安尉。綝之兄敏;綝之長弟亮,字季昭,鄧州刺史;綝之幼弟潤,字溫玉,國子祭酒、湖城公。琳之子禎,司勵員外郎。綝之孫獻,汝南太守[1]。兩相勘校,當互補之。另據《舊唐書·楊再思傳》記載,楊再思“子植,植子獻,並為司勳員外郎”,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卻記楊再思子名禎,“禎” 、「植」字形相近,疑有一誤。
  碑文現存文字曰:“公諱□,字再思,其先居於恆農之華陰,今為鄭州源武人也。”而兩《唐書》本傳載:“楊再思,鄭州原武人也。”說明其祖先居於弘農之華陰,到楊再思時遷居鄭州原武。 「恆農」應為「弘農」,避孝敬皇帝李弘諱;而「源」或為「原」之誤。弘農之華陰為中國歷史上楊姓祖望之地,名人輩出,結合後句「曾祖□□隋直散□□□,北中□□□尚書郎、□□太守,(泐5字)齊□□□□外(下闕10字)”,雖無法知其曾祖名諱,但從碑文所述其官職名稱亦可推知楊再思當為名門之後,其曾祖曾在隋朝擔任尚書郎、太守等重要官職。
  碑文曰:「考行□,皇□□□高陵長安二縣尉、始州黃安令,贈使持節汾州諸軍事汾州刺史,又贈□□□節□□□□四州諸軍事□□ □督□積於身福(泐6字)穹昊淑清之氣,履冰霜□□之姿。行表」相合,缺字「□」可補為「表」字。其後所列官職名稱可補文獻之闕。
  關於楊再思的生年,兩《唐書》本傳及墓碑現存文字均未記載。但碑文現存文字在敘述楊再思卒日之前句有「春秋七十有六」數字,按照唐人墓碑行文習慣可知,此似應為楊再思的享年。據其卒年推算,楊再思當生於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八年(634)。
  關於楊再思的卒日,《舊唐書·楊再思傳》記載:「景龍三年(709),遷尚書右僕射,加光祿大夫,其年薨,贈特進、併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諫柄恭。皇帝紀》亦載:景龍三年六月「癸卯,楊再思薨。」[4]上述資料表明,楊再思當卒於景龍三年六月癸卯(十八日),時任職尚書右僕射。而碑文載「景龍三年歲次己酉六月戊申(二十三日),薨於勝□(業)里之私第」。由此證明,兩《唐書》關於楊再思死亡時間的年、月記載準確無誤,即景龍三年六月;只是在具體卒日上與碑文所記相差五日。碑文為當時人岑羲所作,且於唐末即埋入靖陵墓室中,故楊再思的具體卒日,當以碑文記載為準。
  關於楊再思的宅第問題,碑文有「以景龍三年□□己酉六月戊申,薨於勝□里之私第」句,可知楊再思的晚年是在「勝□裡」之私第度過的。檢兩《唐書·地理志》及清人徐松《唐兩京城坊考》等相關資料,「勝□裡」中間的缺字或可補為「業」即「勝業裡」。文獻記載,勝業裡(坊)本名宜仁坊,武德初,坊中立勝業寺,其坊因此改名。其址位於唐長安城朱雀街東第四縱列,從北而南為第四坊,東接興慶宮,南臨東市,西為崇仁坊(清人徐松考證,異名為昌化坊)[5],北為安興坊。而清人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卷五記東都洛陽永豐坊有「尚書右僕射楊再思宅」。永豐坊「乃洛陽定鼎門街之東第四街街東自南向北之第三坊」[6]。另外,《全唐文補遺》第三輯收錄有楊再思撰寫的“唐故儀同三司董府君(仁)墓誌銘”,墓主董仁卒於咸亨四年(673)十月七日,撰寫此文時,楊再思自署「東都留守禦史兼敕勾大使」[7]。據此推測,楊再思或在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皆有宅第。東都永豐坊宅第為其任東都留守禦史兼敕勾大使即相武后時居住;而西京長安勝業裡宅第則是中宗李顯復唐後為相時至晚年的居處。
  關於楊再思的妻室問題,兩《唐書》本傳中未曾言及。據碑文「□夫人河東裴氏,新都縣主□□彥之女也。後夫人清河張氏,□侍中文□□□曰其□□□□田□□□□酉,合葬陪於□□□ □太常□□諡曰恭□禮也」可知,楊再思生前至少有兩位夫人,即「河東裴氏」和「清河張氏」。 「河東裴氏」和「清河張氏」皆為當時大姓。結合楊再思的家世及唐人注重婚姻門第觀念等相關時代背景,楊再思的兩位夫人當系名門之後,但具體何人不得而知。她們死後身葬何處,是否參與陪葬幹陵,碑文中的「合葬陪於」又指何人等一系列相關問題尚待進一步考證。
  據碑文現存文字得知,撰文者為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左丞上柱國汝南郡開國公岑羲,但無書丹及錒刻題名。關於碑文作者岑羲,兩《唐書》均有傳。根據《舊唐書·岑文本傳附岑羲傳》記載,岑羲為太宗朝名相岑文本之從孫,高武朝宰相岑長倩之從子[8]。天授二年(691),岑長倩因反對「立武承嗣為皇太子」(一說是因反對在天下興建大雲寺[9]),「由是大忤諸武意」而下獄被誅。在武氏當政的武周朝,岑羲的政治身分可謂有污,但幸有則天皇帝「苟有材幹,何恨微累」之識,才得以「拜天官員外郎」。至中宗「神龍初,(羲)為中書舍人。時武三思用事,侍中敬暉欲上表請削諸武之為王者,募為疏者。眾畏三思,皆辭託不敢為之。由此可知,岑羲為人正直,在武氏當權的中宗朝,他敢於秉筆彈劾佞臣,但由此也得罪了武三思。 「時吏部侍郎崔湜、太常少卿鄭愔、大理少卿李允恭分掌選事,藉以藏貨聞,羲最守正,時羲美之。尋加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楊再思正是在這一年辭世的,楊氏諸子便請當時俗「以文吏著名」的岑羲為其撰寫碑文。但由於當時武氏仍把持朝政,不久岑羲即以「大忤諸武意」而受到排擠,之後隨著「中宗時,侍禦史冉祖雍誣奏睿宗及太平公主與節愍太子連謀,請加推究,(岑)羲與中書侍郎蕭至忠密申保護」及「先天元年(712),(岑羲)坐於太平公主謀逆伏誅,來自沒其家」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的發生,很快便退出了歷史舞台。
  兩《唐書》本傳記載,楊再思一生「歷事三主,知政十餘年,未嘗有所薦達。為人巧佞邪媚」[10],「畏慎足恭,未嚐忤物」[ 11],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楊再思墓碑的出土,為研究楊再思的生平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唐代帝陵 https://bit.ly/4cZF8T9
--------------------------
之所以叫楊再思為“馬屁宰相”,顧名思義也就是他特別善於拍馬屁,尤其善於迎合上意。 《新唐書·列傳》也說楊再思“為人佞而智”,姦詐無比,而且智慧全跑到拍馬屁那疙瘩去了。他當宰相十餘年,政績沒有多少,倒是留下了很多拍馬屁的經典片斷,而且拍功渾然天成,幾近完美,就如某些人曾形容的拍功最高境界:拍之以示未拍。也就是拍了人家,人家受用了還沒有察覺是別人在拍他,確實是境界高啊,以之求官,所向無敵也。
楊再思最有名的拍功就是創意無限地拍了蓮花六郎,這是無數寫到老楊的人引用爛了的題材。當時二張炙手可熱,如日中天,一個會煉春藥讓武媚娘返老還童,一個美若天仙讓女皇帝欲死欲仙須臾離開不得,難怪連皇親國戚如武承嗣、武三思之流都爭著給他哥倆執馬轡,更不用說其他人了。那時候,很多高官爭著讚美蓮花六郎的美貌,說他賽潘安勝宋玉,也有說他如美玉如蓮花的,不過聽多了聽膩了就沒新意沒感覺了(文似看山不喜平嘛),而一心要拍女皇的楊再思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才思敏捷也全用到拍馬屁上的他,立馬來了一個逆向式的創意思維,說蓮花算什麼,說六郎似蓮花是不對的,然後有意停頓一下,大家都有點迷惑不解,甚至於為老楊的輕佻和出言不遜而捏一把汗時,他老哥才開謎底一樣抑揚頓挫地道:“應是蓮花似六郎!”雖然就是倒了一個次序,卻翻出了新意,正如狗咬人不是新聞一樣,而人咬狗才會有一種震撼作用,果然老楊的話音未落,全場立刻尖叫,為老楊的新境界歡聲雷動,拍馬拍到這種極致境界,老楊不發達才怪,反正他沒有政績也照當宰相10多年,永遠沒有末位淘汰的事情在他的身上發生。
儘管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沒有品的張家人還是時不時想拿他開涮。張易之的兄長張同休在一次宮廷宴會上,撒酒瘋拿楊再思尋開心,他戲說道:「楊公的臉好像高麗人。」原本這是很不禮貌、沒有涵養的舉動,可一心要拍馬的老楊卻不以為忤,居然十分配合地反披紫袍,和著音樂,狂跳起了高麗舞,好像他真的是高麗人一樣,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討好張家到了這種沒廉恥的地步尊嚴良心全餵狗了。有一個補闕看不慣老楊的巧言令色,寫了篇《兩腳狐賦》諷刺老楊,老楊立刻炮製他,降職了事。而六郎犯法有人建議貶官,是老楊保了他,認為六郎侍候女皇於國有功,最後武則天也高興地開釋了六郎,一點事也沒有,繼續保留原職。
有人問其為何這樣沒骨氣,他反問人家骨氣值多少錢一公斤?能活著就不容易啦,何必拘泥於什麼大道理。也是啊,在那種酷吏高壓政治下,腦袋幾時搬家都不知,老楊倒是蠻可愛,估計他一生就這一點最得分最爽直最有人味,連命都沒了又何以奢談尊嚴?那是做狗式的奴隸都不得了。
楊再思做事手段圓滑,不溫不火,凡事三思而後行(他的名字再思,就是此種行為的最好詮釋)做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看領導臉色,居然官越做越大,還得以善終。有人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認為他地位如此尊貴,還這麼委曲求全,不值。你猜他是如何回答的?他說:「世事難料,官場兇險,一切以小心為上,你不見耿直之徒經常遭受飛來橫災嗎?假若我不這樣做,又怎能保全自己?」聽起來也蠻理由充足的,甚至於是一語道破天機也。
所以,楊再思最擅長的就是明哲保身。即使是他出差在外,盜賊盜到自己頭上,他也不敢聲張,更加不會告官,而是讓盜賊大搖大擺地拿走財物,自己借錢回家,怕的就是盜賊報復,傷害更大,於是就選擇破財消災,弄得盜賊都有點詬異,以為碰到了「非人類」。
有一年,京城遭遇嚴重水災,最滑稽的是,身為位極人臣的宰相的楊再思沒有積極參與救災,到第一線視察災情,而是躲在家中燒香拜佛祈求上蒼保佑。水退之後,被水浸泡過的道路遭受損毀,泥濘難行,一位朝臣的牛車還陷在泥濘之中,動彈不得,急得趕車人惱羞成怒大罵楊再思不作為,是一個失職宰相,居然還傳到了一同上朝的楊再思耳中,正當大家以為老楊會以牙還牙時,居然楊再思不但不發火,還派手下去和顏悅色地解釋說,是他的牛沒力氣,要怪也是怪牛而不是宰相,倒是讓對方有點哭笑不得了。
再有一次,唐中宗的韋皇后召見楊再思和刑部尚書韋巨源,恍惚之間老眼昏花的韋巨源好像看到韋後的裙子有火光和煙霧,立刻叫人來救火,後來卻不是著火,楊再思居然還能藉題發揮,大拍皇后馬屁,說那不是火,而是雲。他自己也見到了皇后駕著五彩祥雲而來,是天神下凡,哄得韋皇后十分開心,可見楊再思諂媚之功的深不可測。蓮花似六郎:武則天宰相楊再思拍馬術_鼎湖聽泉_新浪博客 https://bit.ly/3vTJBWR
-------------------
楊再思(634年-709年),名綝,字再思,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西)人,東漢太尉楊震之後,唐朝武周時期宰相。
楊再思出身於弘農楊氏原武房,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玄武縣尉、天官員外郎、御史大夫等職,並在武則天、唐中宗年間兩次擔任宰相,初授同中書門下三品,之後進拜中書令、侍中,爵封鄭國公。他極力迎合皇帝,阿諛奉承,毫無作為,但卻官運亨通,在政治鬥爭中始終屹立不倒。
景龍三年(709年),楊再思升任尚書右僕射,是年六月病逝,時年七十五歲,追贈并州大都督,諡號恭。
基本介紹
本名:楊綝 
別稱:兩腳野狐
字號:字再思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地:鄭州原武
出生時間:634年 
去世時間:709年8月3日
主要成就:擔任宰相十餘年
官職:尚書右僕射
爵位:弘農郡公→鄭國公
諡號:恭
追贈:并州大都督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楊再思早年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被授為玄武尉,累遷至天官員外郎,後任左肅政台御史大夫(一作御史中丞)。
兩拜宰相
延載元年(694年),武則天擢升楊再思為宰相,授為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證聖元年(695年),楊再思改任鳳閣侍郎,仍加授同平章事,後又兼任太子右庶子。
聖歷二年(699年),楊再思被免去宰相之職,復任左肅政台御史大夫。
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在台閣寺監諸司中挑選官員二十名,充任地方刺史。其中,楊再思出任神都副留守。他於當年七月再次拜相,擔任內史。後來,楊再思又以宰相的身份兼任京兆府長史。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辟。楊再思被任命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西京留守,封弘農郡公,不久又兼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後來,楊再思升任中書令,又改任侍中,進爵鄭國公,並充任順天皇后奉冊使。
神龍二年(706年),駙馬都尉王同皎謀誅武三思,結果訊息泄露,被誣以謀反。唐中宗命楊再思與吏部尚書李嶠、刑部尚書韋巨源一同審理。楊再思毫無作為,致使王同皎被處斬,天下無不稱怨。
景龍元年(707年),楊再思再次擔任中書令、吏部尚書。
得以善終
楊再思歷仕兩朝,前後擔任宰相近十年,但卻唯唯諾諾,從未舉薦人才,只是一味的迎合皇帝,因而深受武則天、唐中宗的寵信。他也因此在政治鬥爭中保全性命。
景龍三年(709年),楊再思升任尚書右僕射,仍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銜。是年六月,楊再思病逝,追贈特進、并州大都督,諡號為恭,並陪葬乾陵。
施政舉措
楊再思第一次擔任宰相期間,突厥默啜可汗曾上疏朝廷,求取豐州等六州降戶與單于都護府所轄領土,以及谷種、農器等物。鳳閣侍郎李嶠極力反對,認為會增強突厥的實力。但楊再思出於抗衡契丹的考慮,與宰相姚璹建議武則天答應默啜的請求。武則天遂將六州數千帳降戶交於默啜,並賞賜大量的谷種、雜彩、農器、生鐵。結果,突厥的實力由此得以增強。
軼事典故
不究盜賊
楊再思擔任玄武尉時,赴京公幹,在客棧遇到小偷偷取行李。小偷被他當場抓獲,只得認罪。楊再思卻道:“你也是因為貧困才來偷東西的。你把我的公文留下,其他的都拿走吧。”此後,楊再思也沒向人提及此事,只是借錢返回縣裡。
車夫罵宰相
楊再思擔任宰相時,長安發生水災,城中泥濘不堪。他毫無對策,只是閉門祈福。一日,楊再思上朝途中,遇到一輛牛車陷在泥中拉不出來。車夫不禁口出怨言道:“痴宰相不能調和陰陽,招致水災發生,又閉門不出,使得我們行走艱難。”楊再思聽到後也不生氣,只是派隨從去對車夫道:“這主要是因為你的牛瘦弱無力,可不能全怪宰相啊。”
諂媚張氏
武則天晚年寵幸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楊再思作為宰相,竟對二張及其親屬阿諛奉承,醜態百出。
張昌宗以美貌著稱,時人都稱他面似蓮花。楊再思卻道:“不是六郎(張昌宗小名)似蓮花,而是蓮花似六郎才對。”
司禮少卿張同休是二張的兄長。他在司禮寺宴請公卿大臣,酒酣之時笑對楊再思道:“您長得很像高麗人。”楊再思不但不怒,反而滿面欣然。他將剪紙貼在頭巾上,反披紫袍,竟然搖頭晃腦地當場跳起了高麗舞。滿座公卿無不鄙笑。
兩腳野狐
司刑少卿桓彥范曾彈劾罷免張昌宗。武則天欲為張昌宗開脫,便問宰相道:“張昌宗對國家有功勞嗎?”楊再思迎合聖意,答道:“張昌宗曾煉製神丹,陛下服後聖體安康,這是莫大的功勞。”武則天大喜,讓張昌宗官復原職。時人皆為此鄙視楊再思。後來,左補闕戴令言作《兩腳野狐賦》,以此嘲諷楊再思,竟被貶官降職。時人對楊再思更是譏笑不已。
誠負天下
韋巨源擔任吏部尚書時,主持栓選,選拔了十名官員擔任朝廷要員,除楊再思外皆是宰相們的近支親屬。楊再思嘆道:“我等實在是有負於天下。”
屈折全身
楊再思兩次拜相,從未有一語諫諍,只是一味的迎合皇帝。曾有人問他:“您名高位重,為何要如此屈折,貶抑自己。”楊再思答道:“世路艱難,直者受禍。我不這么做,如何保全自身。”
人物評價
李顯:①侍中楊再思,衣冠舊齒,廊廟宏才。寒暑不易其心,始終弗虧其度。在明時而有立,居暗室以無欺。投水陳謨,邁漢朝之三傑;沾沙作相,掩虞日之五臣。森乎抱松柏之心,凜乎貫冰霜之氣。(《授楊再思檢校左台大夫制》)②鄭國公楊再思,河嶽粹靈,廟堂神器,率由百行,能具九德。自弼諧庶績,師長群寮,清白所以樹風,丹青所以成化。有若巫鹹之保攏,傅說之欽承,故能宣慈惠和,邁跡垂憲。(《冊贈楊再思并州大都督文》)
趙彥昭:兩揆光天秩,三朝奉帝熙。何言集大鳥,忽此喪元龜。坐嘆公槐落,行聞宰樹悲。壑舟今已去,寧有濟川期。(詩作《哭僕射鄂公楊再思》)
李乂:端揆凝邦績,台階闡國猷。方崇大廈棟,忽逝巨川舟。白日銘安在,清風頌獨留。死生恩命畢,零落掩山丘。(詩作《哭僕射鄂公楊再思》)
李翱:所謂奸邪之臣者,榮夷公、費無極、太宰嚭、王子蘭、王鳳、張禹、許敬宗、楊再思、李義府、李林甫、盧杞、裴延齡之比是也。
劉昫:① 再思自歷事三主,知政十餘年,未嘗有所薦達。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毀之,主意所欲,必因而譽之。然恭慎畏忌,未嘗忤物。② 楊再思佞而取貴,苟以全身,掩不善而自欺,謂無十目十手也。
宋祁:為人佞而智,居宰相十餘年,阿匼取容,無所薦達。人主所不喜,毀之;所善,譽之。畏慎足恭,未嘗忤物。
張唐英:再思姿性邪巧,不畏不義,舞高麗以悅同休,喻蓮華以媚昌宗,鞫王同皎而不明其枉,絀戴令言而憾其有諷,附宗楚客而貶魏元忠,偷合冒寵,不顧廉恥,自始至末,無一可稱。附於張昌宗傳,可也,而使同李杜諸公,是盜跖與夷齊聯鑣,斯高與伊皋並轡,豈非黒白相混哉?自古君子常少,而小人常多,若小人得與君子同等,則愚恐君子之道愈剝而不振矣。
鄧肅:伯夷餓,柳下惠黜,孟軻不用於戰國之末,韓愈不得安其身於朝廷之上,比干剖心,子胥抉眼,真卿杲卿碎其身於賊手,是為直必窮矣;子貢得駟馬,蘇秦得六印,宇文士及得安其職,張禹得全其身,崔日用得學士,宋之問得館職,楊再思得宰相,是則為佞者必達矣。夫為直者必窮,為佞者必達,自古及今莫不皆然,夫豈天哉。
洪邁:李嶠、楊再思相唐中宗,皆以諛悅保位,為世所詆,然亦有可稱。……神龍初,要官闕,執政以次用其親。韋巨源秉筆,當除十人,再思得其一,試問余授,皆諸宰相近屬。再思唱然曰:“吾等誠負天下!”再思此言,自狀其短,觀過知仁,亦足稱也。
魏了翁:再思貴為宰相,一善無聞,而有兩足狐之號。自無知者觀之,必以謂賢於張柬之、崔元暐之徒矣。彼其自處,亦必曰:白璧不可為,吾寧以偷合而全身也。嗚呼!天地久遠,人以一身生死其間,何啻白駒之過隙。君子所以異乎小人者,勉勉於為善,不與草木俱腐耳。使柬之、元暐之徒無善可稱,而又罹冤橫,是誠再思之不若也。故君子不較榮辱成敗於一日,以千載自期而已矣。
個人作品
《全唐文補遺》收錄有楊再思所撰寫的《唐故儀同三司董府君墓志銘》。
家庭成員
宗族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楊再思出身於弘農楊氏原武房,是東漢太尉楊震後裔。楊震九世孫楊結,出仕於燕國慕容氏,擔任中山相。楊結五世孫楊岐,擔任呂州刺史,徙居鄭州原武。楊岐生楊行表,楊行表生楊再思。
妻子
根據岑羲所撰《大唐故尚書右僕射贈特進并州大都督鄭國公楊恭公之碑》(即《楊再思墓碑》)記載,楊再思生前娶過兩任妻室。元配出身河東裴氏,繼室出身清河張氏。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九十·列傳第四十》
《新唐書·卷一百九·列傳第三十四》
相關爭議
卒日爭議
關於楊再思的去世時間,史載為景龍三年(709年)六月,但具體卒日卻頗有爭議。
六月十八日(7月29日):持此說的主要有《舊唐書》、《新唐書》等。
六月二十三日(8月3日):持此說的主要有唐人岑羲所撰的《楊再思墓碑》。
封爵爭議
關於楊再思最終的封爵,大體有兩種說法。
鄭國公:《舊唐書本傳》載“自弘農縣男累封至鄭國公”、“以宮僚封鄭國公”,《新唐書本傳》載“改侍中,鄭國公”,《唐會要》載“贈并州都督鄭國公楊再思”,唐中宗頒發的《冊贈楊再思并州大都督文》稱楊再思為“故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上柱國鄭國公”,唐人岑羲撰《楊再思墓碑》也作“贈特進并州大都督鄭國公”。
鄂國公:楊再思去世後,中書侍郎趙彥昭、監察御史李乂分別作有《哭僕射鄂公楊再思》以示懷念。
墓葬紀念
楊再思墓位於陝西省乾縣,是唐高宗乾陵陪葬墓。其墓碑於文德元年(888年)建造靖陵時被用作棺床底座而埋入靖陵墓室中,1995年出土,是乾陵陪葬墓所出的第一批墓碑,現藏於乾陵博物館。墓碑為青石質,無首、無座;頂部原刻六螭現僅殘存五首,螭身、碑圭及底榫皆被鑿掉。碑文隸書,凡32行,滿行67-69字,現存約1000餘字。
影視形象
2014年電視劇《上官婉兒》,汪堅辛飾演楊再思
--------------
乾隆木活字本!著名历史典故杨再思“莲花似六郎”!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木活字本《旧唐书》第九十卷一册全,版本稀见!杨再思等传。大开本29*18.1。_古籍善本 宋刻元椠_拍品详情-点滴拍卖-古籍-信札-碑帖-印谱-拍卖会-在线拍卖平台-收藏品在线拍卖 https://bit.ly/44f4skp


歷史是一面鏡子,留下了各類人物的肖像,下面介紹的兩個人物,都是人形的動物,請看史書上給他們畫的像:
楊再思是女皇武則天的宰相。女皇的兩個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都長得模樣俊俏,楚楚動人。女皇的子侄輩都尊敬地稱呼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有的還當面奉承昌宗說:「六郎面似蓮花!」唯獨楊再思聽了不以為然。眾人十分驚愕,楊再思說:“乃蓮花似六郎耳。”
後來,張昌宗貪贓物四百萬,司刑少卿桓彥範要求女皇依法罷免他的官職。昌宗上書說:「臣有功於國,給予免官的處分太重了。」武則天問幾位宰相說:「昌宗有功勞嗎?」楊再思摸透了女皇的心思,忙叩頭說:「昌宗有功勞嗎?」楊再思摸透了女皇的心思,忙叩頭說:「昌宗宗曾為陛下配製神丹妙藥,我皇服之果然見效,此莫大之功也!」女皇大悅,即刻赦免了張昌宗,令其官復原職。
為此,左補闕戴令言作了一篇《兩腳狐賦》諷刺楊再思象狐狸一樣妖媚取寵,只不過是兩隻腳罷了。楊再思很惱火,就把他貶為長社縣令。
(據《資治通鑑》和《新唐書》)
---------------
中國歷朝歷代都有這麼一個規律,圍繞在帝王身邊的大臣,總是有忠姦之分,就像硬幣的兩面,就像事物的陰陽,如影相隨,不棄不離。
當然,忠姦的數量不是絕對對半劈的。君王賢明了,身邊的奸臣就少,比如漢武帝,比如李世民;反之,則奸臣大行其道,比如商紂王,比如宋徽宗。
武則天時期,就出了這麼一位以獻媚取寵為專長的宰相,他的名字叫做楊再思。
02
楊再思(634年-709年),名綝,字再思,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西)人,東漢太尉楊震之後,唐朝武周時期宰相。
楊再思早年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授為玄武尉。從步入官場那一刻起,楊再思就開始充分發揮其獻媚取寵的特長,對上司或者用得著的人極盡溜須拍馬,曲意逢迎,終於在公元694年,被武則天“慧眼”相中,擢升為周武宰相,走到人生的頂點。
武則天當皇帝後,當然也要擺擺皇帝的派頭。原來皇帝擁有的一切,她也都要擁有。於是,就在奉宸院裡面供養一些從各地挑選而來的年輕美貌的男子,以備女皇享用。奉宸院說得名字好聽,其實就是女皇的後宮,這群人中,張易之、張昌宗哥倆最得女皇恩寵。
03
司禮少卿張同休是張易之的哥哥,有一次他宴請朝中公卿大臣。在酒喝到最暢快的時候,張同休拿楊再思開玩笑說:“楊內史臉長得像高麗人。”
這話一琢磨其實是句罵人的話,是罵楊再思是個雜種。他是雜種,那他媽還不是破鞋?一個小屁官居然敢拿內史大人開涮,那還了得!大家在旁邊看笑話,看楊再思怎麼回應。
誰知道他聽了以後不但不生氣,反倒很高興,當即剪紙貼在帽子上,反披著紫色朝服,表演起高麗舞來,滿座的人都大笑。
當時還有人稱頌張昌宗長得漂亮,說:「六郎的臉長得像蓮花。」大家都深以為然。張昌宗在兄弟裡頭排行老六,所以被冠以暱稱為「六郎」。
唯獨楊再思道:“不是這樣的。”
這不是你的風格嗎!聽到這話,張昌宗一愣,問他原因。
楊再思回答說:“他們把主體和參照物弄反了,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蓮花長得像六郎才對。”
一句話說得張昌宗的臉笑得真是燦若蓮花。
04
司禮少卿張同休、汴州刺史張昌期、尚方少監張昌儀都因貪贓物而被捕下獄。禦史大臣上書,認為張易之、張昌宗是他們的保護傘,也應當與張同休等人並案審理。
迫於群臣的壓力,武則天應允了。
後來結案時,其他人基本依律宣判,等到了張昌宗,司刑正賈敬言上奏說:“張昌宗強行收買民田,應當向他徵收黃銅二十斤。”
女皇一看只是一個小罰款,痛快的下詔:“可以。”
諸位大臣看到這樣草草的走過場,心中憋氣。禦史大夫李承嘉、禦史中丞桓彥範聯名上書道:“張同休兄弟共貪贓物錢四千餘緹,依法應判處張昌宗免官。”
張昌宗一看要斷掉自己的財源,上奏申辯說:“臣為國家立過功,現在所犯的罪過還不至於達到必須被免官的程度。”
武則天向群臣發問:“張昌宗有沒有立過功?”
武則天這句話問得大臣們沒辦法回答了。他就是一個男寵,除了床上功夫了得,還有什麼長處?所以閉口不言。
05
大臣們普遍這樣想,但楊再思可不是這麼想。
試想一下,天下是誰的,是皇帝的,臣民也都是皇帝的。那皇上的龍體(鳳體)是最重要的。
張昌宗發揮自己特長,把皇帝伺候的舒舒服服,對皇上的身心健康有莫大的好處,皇上心情好了,就可以長命百歲,這個貢獻豈不比戰將打一場勝仗功勞更大嗎?
這話不能直接說呀,於是腦子一轉,上奏道:“張昌宗調製了神丹,陛下服下後確有效驗,沒有比這更大的功勞了。”
終於有人說到重點了。武則天很高興,於是下令赦免張昌宗的罪,並讓他官復原職。
06
楊再思的無度獻媚,引起百官的嫉妒,也就是引起了公憤。
雖然結果都是嫉妒,但嫉妒的原因卻不同。正直的大臣是因楊再思沒有了做人的脊梁骨,但就這樣的人卻得到女皇的恩寵,因此氣不忿。來自他同類裡的嫉妒,則是恨自己在這方面腦子怎麼就不好使了?怎麼也搶不上槽?
左補闕戴令言寫了一篇《兩腳狐賦》謳諷楊再思,楊再思隨後將戴令言外放為長社縣令。當時人們一談起這件事,除了對戴令言感到惋惜之外,對楊再思更是謳笑不已。
楊再思一生兩次拜相,從未有一語諫,只是一味的迎合皇帝。曾有人問他:“您名高位重,為何要如此屈折,貶低自己。”
楊再思答:「世路艱難,直者受禍。我不這麼做,如何保全自身。」一句話道出了世道的艱辛,人間的險惡。
不管怎麼說,楊再思這方面的確功夫超絕。
西元709年,楊再思在任上病逝,時年七十五歲,追贈並州大都督,諡號恭。死後都能得到這麼高的諡號,讓人不得不嘆服。
------------
歷史是一面鏡子,留下了各類人物的肖像,下面介紹的兩個人物,是人形的動物,請看《資治通鑑》《新唐傳》上給他們畫的像。
兩隻腳的狐
楊再思是女皇武則天的宰相。女皇的兩個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都長得模樣俊俏,楚楚動人。女皇的子侄輩都尊敬地稱呼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有的還當面奉承昌宗說:“六郎面似蓮花!”唯獨楊再思聽了不以為然,眾人十分驚愕,楊再思說:“乃蓮花似六郎耳。”
後來,張昌宗貪贓物四百萬,司刑少卿桓彥範要求女皇依法罷免他的官職。昌宗上書說:「臣有功於國,給予免官的處分太重了。」武則天問幾位宰相說:「昌宗有功勞嗎?」楊再思摸透了女皇的心思,忙叩頭說:「昌宗有功勞嗎?」楊再思摸透了女皇的心思,忙叩頭說:「昌宗宗曾為陛下配製神丹妙藥,我皇服之果然見效,此莫大之功也!」女皇大說,即刻赦免了張昌宗,令其官復原職。
為此,左補闕戴令言作了一篇《兩腳狐賦》,諷刺楊再思象狐狸樣妖媚取寵,只不過是兩隻腳罷了。楊再思很惱火,就把他貶為長社縣令。
馴順的獬豸
武則天作女皇,大興告密之風,找尋各種藉口,把唐宗室和一些老臣誅殺殆盡。其中偶有倖免者,也要被罷官、抄家、流放到邊遠地區。有些無賴之徒便靠告密起家,成了女皇駕前的新貴。有個無賴叫侯思止,以賣餅為業。他向女皇告密說:舒王李元名與恆州刺史裴貞,互相勾結,圖謀不軌。結果舒王被廢,舒王的兒子豫章王李亶被殺,裴貞被滿門抄斬。而侯思止因告密有功,被女皇擢為遊擊將軍。
當時的告密者往往可以得五品官職,侯思止要求女皇讓他做五品禦史。女皇說:「卿不識字,怎麼做禦史?」思止說:「獬豸也不識字,這種異獸卻可以用它頭上的角去抵觸反叛,讓我就做陛下駕前的一頭獬豸吧!」女皇大悅,即封他為禦史。過了不久,女皇把一所被抄的公卿的宅邸賞賜給他,他咽著口水推辭道:「臣最痛恨那些反對陛下的叛臣逆黨,不願住他們的房子。」女皇越發喜愛這頭馴順的獬豸了,到底把房子賞給了他。


裴矩(五四七年~六二七年),字弘大,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裴矩被後世稱為官場的「不倒翁」。他一生奉侍過北齊、隋文帝、隋煬帝、宇文化及、竇建德、唐高祖、唐太宗,歷經三個王朝、七個主子,而且,都很受寵信-他擅於揣摩皇帝的心思,擅於察言觀色。隋煬帝時,他知道隋煬帝好大喜功,貪圖享樂,他想方法滿足隋煬帝的虛榮心,也出了幾個壞點子,使他在隋朝被歸為佞臣-他了解唐太宗痛恨貪汙受賄,又化身為善於納諫者,還曾被唐太宗表揚。故《資治通鑑》主編司馬光評論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裴矩在官場上左右逢源,不得罪皇帝和同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