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欄
葉名琛(1807年-1859年4月9日[1]),字崑臣,中國清朝中後期的政治人物,湖北漢陽人,籍貫江蘇溧水[1]。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兩廣總督。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英軍所俘,卒於印度。葉名琛「尚稱愛國、也有氣節;精於官場,老練持重;心狠手辣,殘忍嗜殺;權傾兩廣,壓制異己;守城無方,抗敵無力;喪權辱國,終至 清廷敗亡。」是 其一生的寫照
生平
“ 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 Oct 29 Tue 2019 22:31
灶君/半坡文化/大約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西安半坡遺址就座落於渭河的支流滻河階地上方-如半坡中間的房子朝東,圍繞大房子氏族成員的房子多朝南,即表現出「喜東南,厭西北」的特點/「山南水北謂之陽」
半坡文化是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年代距今約6800─6300年;半坡的時代是一個女人地位高於男人的時代,女人掌管農業,在生產中扮演主要角色,她們是氏族的管理者。在她們的管理下,先祖創造著人類社會的第一個階段--母系氏族社會-子女仍舊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半坡人不僅從事農耕、漁獵、採集等,同時還要進行製陶、紡織。在村莊的中間,還有一個保存火種、吃「大鍋飯」的地方。這些火種在一個很大的連灶坑中,由橢圓和圓形兩部分組成,中間相距1米,火道相連。兩個灶的側壁和底部都有很厚很堅硬的紅燒土層,因為這裡被長期使用才流下了這樣的痕跡。這些遺跡彷彿使人們看到一幅畫面,展現了半坡人日出共同勞動、日落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的原始社會的生活場景。半坡人的陶器主要用於生活用具,他們已經製作出了做飯用的陶瑤。這種陶甑與蒸籠在原理上並無差別,半坡文化,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村落遺址。 你可能不知道的兩大文化!它們與仰韶文化一起並稱為四大原始文化- 知乎 https://bit.ly/3GShh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