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Skib3w
龍窯,又稱為「蛇窯」、「蜈蚣窯」,是一種窯體的結構為細長型、圓筒狀的窯爐,因其斜臥於山上,如龍似蛇,故而得名,命名為蛇窯一說是過去民間認為只有官窯才能叫做「龍窯」,故民間所用者稱為「蛇窯」[1][2]。龍窯外形並不彎曲,而其長度可達100公尺以上,大多蓋在山坡上利用其坡度,所以窯體上下兩處有高低落差,上方接著高聳的煙囪,下方為燃燒口,中間窯身擺放要燒的坯胎,而一般龍窯的斜度大約15度[1]。窯體傾斜設置本身就起著煙囪的作用,所造成幾何壓頭克服料垛阻力,使窯在接近零壓狀態操作減少了漏氣吸氣,同時燃燒段逐漸後移,有效地利用了煙氣熱量和產品熱量,在同等燃料下可以達較高溫度效率。[3]
龍窯縮比模型
結構
龍窯大致上可分為窯頭、窯室、窯尾三部分,其中窯頭有觀火眼、投柴口、通風口,是擺放燃料生火之處,而窯室位在中段,內部沒有間隔,空間設計上是前面低窄,中段增加高度及寬度,後段則繼續增加高度但減少寬度,至於窯門則大多設於窯室中段處[1]。
窯尾是整個龍窯中所在地勢最高者,為排煙的功能性地域,主要有煙囪、擋火牆、煙道等部分,煙囪的作用是產生抽力使燃料充分燃燒,煙囪的高度決定抽力的大小,煙囪越高,抽力越大。[4]由於龍窯本身有斜度可產生抽氣效果,且可用排煙孔輔助控制溫度,有學者認為龍窯沒有煙囪也能夠燒制瓷器,不可因現代龍窯多數有煙囪來判斷古代龍窯一定有煙囪。[5]但亦有學者認為古代龍窯尾部均設有煙囪,其高度通常作為窯床首尾高差所具有的「管道效應」強度的必要補充。[6]
龍窯窯床及窯尾部分
古代龍窯
龍窯最早出現於中國商朝,根據現有資料,商周時期的龍窯僅分布於浙江、廣東、福建、江西、湖北五地,其中以浙江數量最多。[7]此時期的窯既燒制印紋硬陶,又燒制原始青瓷,是陶瓷合窯燒製,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大型龍窯,一次可以燒製上萬件作品,早期龍窯一般長10米左右,最長者可達15米。[7] 唐宋時期龍窯窯身的長度及傾斜度已經趨於穩定,此時的龍窯長度一般長約50米,2013年在景德鎮南窯發現唐朝最長的龍窯,已達78米。[8]2014年在江西贛州七里鎮窯發現宋代特大型龍窯遺存,其保留了較為完整的龍窯建造技術信息,為研究古代龍窯提供了重要資料。[9]
相關條目
中國大陸地區
天寶龍窯,位於中國江西景德鎮市,是中國大陸保存最為完好的龍窯之一。
建水龍窯,位於中國雲南省建水縣,興盛於元明,衰落於近代,現已復燒。
德化龍窯,位於中國福建德化縣,宋元時期德化龍窯曾燒制大量瓷器參與海上絲綢之路貿易。
前墅龍窯,位於中國江蘇省宜興市,創燒於明代,至今仍在使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台灣地區
水里蛇窯,位於台灣南投縣水里鄉的蛇窯。
竹南蛇窯,位於台灣苗栗縣竹南鎮的蛇窯,為苗栗縣歷史建築。
集集蛇窯,位於台灣南投縣集集鎮的蛇窯。
大甲東蛇窯,位於台灣台中市外埔區大東里的蛇窯(目前已經荒廢)。
新加坡
陶光龍窯,位於新加坡裕廊前玉寶龍窯村,創燒於1940年代[10]。
龍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Skib3w
---------------------------------------
建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9cP7BX
建窯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的古瓷窯,建立於唐代建寧府建安,後遷往建陽,宋、元達到極盛。建窯瓷體較薄,色淺黑而滋潤,有黃斑、滴珠。建窯燒制的茶盞被稱為建盞。宋代建窯燒制的白兔毫毛茶盞很流行。
建窯古瓷窯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過程
一個宋代的黑釉金兔毫建盞
建窯遺址位於建陽區水吉鎮,廢品堆積散布於池中村、後井村周圍的蘆花坪、大路後門、源頭坑、牛皮侖、營長墘(又名社長埂)、庵尾山(又名廟尾山)等處山坡上,範圍達10餘萬平方米。20世紀50年代以來,遺址多次發掘。其中大規模考古發掘共4次:1960年10月、1977年夏、1989年5月至1990年5月、1991年10月至1992年4至7月。期間清理了10幾座龍窯,依靠瓷器標本以及窯具、工具標本證明,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時期,當時以燒造青釉瓷器為主,兼燒少量黑釉瓷。宋代是建窯的興盛時期,大量燒造黑釉茶盞,兼燒部分青釉、青白釉瓷。元代以後,建窯漸趨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燒造青花瓷。建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9cP7BX
年旺堂龍窯曹年旺建盞|年旺堂龍窯柴燒【官網】 https://bit.ly/3HAfXIi
年旺堂柴燒建盞,坐落於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鐘山,依山傍水。創始人:曹年旺,此龍窯依山而築,有坡度,有間隔,利於升溫和控制氣氛,從龍窯的結構設計到燒製的工藝程序都嚴格遵循古法,力求還原傳統建盞的十年風采。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高過。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之間的緊密關係,環環相扣,是多次實驗、不斷調整所獲得的心得,不是靠運氣。土釉和土胎的配方是決定作品好壞的關鍵。其後在柴燒的錘鍊中,釉胎與火交融,經過火焰及火痕會引出紅、黑、青、綠以及金銀等顏色,一件作品甚至會呈現七彩色澤,在溫和的火候配合下,表面亦能呈現斑駁點毫狀的特殊效果如兔毫、油滴甚至燒出了被日本人作為國寶的曜變等。
龍窯帶著神聖的使命,融合歷史與民俗於一身,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精粹,延續著陶瓷藝術的美麗與傳奇。
年旺堂龍窯窯主曹年旺出生於建盞收藏世家,因喜愛宋盞而迷上了建盞燒製,他始終堅持古法濕胚胎燒製,從陶泥的選擇到燒製的實驗,從胚體的打磨到上釉色的選擇,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曹年旺多年來從未間斷對建盞的科研與燒製,秉持著傳統美學與氣韻的結合。年旺堂龍窯燒製的每家精品都凝聚著匠人的堅守與智慧,引來諸多藏家競相追逐,贏得了大家的認可與肯定。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恢復中華傳統工藝的道路上,年旺堂龍窯仍將腳踏實地,初心如故。曹年旺建盞|年旺堂龍窯柴燒【官網】 https://bit.ly/3HAfXIi
現代龍窯柴燒建盞之路
現代龍窯柴燒建盞之路| 觀復建盞 https://bit.ly/3SCGYBw
所屬分類:建盞制技
話說,不論是建陽建盞,還是德化或景德鎮燒製的天目或陶瓷製品,基本上都是電窯或氣窯燒製的。出於環保節能以及工藝上考慮,政府也是這樣引導的。能真正從事柴燒建盞的作坊是非常少的,以建陽為例子,據統計有一千多家建盞燒製單位,但是燒製柴燒建盞的企業不到十個,少量建盞藝人在嘗試建造盞柴燒。所以直接導致市面上真正的柴燒建盞也很少。
凡是利用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這是中國最傳統的燒製陶瓷的方式。然而,就算是在中國瓷都景德鎮,柴燒瓷器也是罕見的。在市面上,大部分仿古瓷都是氣窯燒製,有許多模仿柴燒的現像出現。
由於柴燒瓷器成本高成品率極低,許多陶瓷工作坊把已經成瓷的瓷器放到柴窯裡過火(燒4小時左右),算作柴燒瓷器。正因為燒製工藝和成本的區別,所以,市面上或淘寶上不僅有幾百幾千上萬的柴燒瓷器,還有幾塊幾十塊的柴燒瓷器。而事實上,許多人並不知道兩者的差別。
就算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控制的電窯建盞,其成品率也不高,導致燒製成本和銷售價格要比一般陶瓷茶具貴。而柴燒建盞成本更是高的可怕,每一窯燒製常常需要消耗好幾噸木材,加上柴燒不像電窯或氣窯一樣,還能恆溫控制,更難掌握出窯的效果,所以柴燒建盞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因此,電窯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依舊是燒製建盞的主流。畢竟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也是有限的。宋代的柴燒建盞真是勞民傷財的茶具,沒有皇權和上層貴族的支持,是堅持不久的。這也是為什麼到了元代後停燒的主要原因。
純手工的柴燒建盞,往往器型輪廓曲線高低厚薄不盡相同,但這恰是它渾然天成的美感所在。柴燒建盞,經過四天三夜或是更長的高溫燒製,表面會形成含蓄而又豐富的釉色變化,古樸自然,這也是氣窯燒製所不能達到的。由於柴燒的特殊性,每個產品更是獨一無二。但就盞櫃看來,柴燒盞的釉紋和釉面,在大感覺上雖然沒有電窯盞那麼炫目多變,但是更加溫潤耐看,這種耐看源自微妙的變化。柴燒建盞只有溫度夠高,胎色才夠黑,胎體才夠鐵,如果在品相還不錯的情況下,能燒製出烏金釉,芝麻釉,柿紅釉,甚至黃兔毫的釉面效果就很不錯了,少數燒製出褐紅或銀褐灰油滴。
如果有人說自己柴燒,燒製出很多銀油滴或銀毫,那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保持警覺!因為,柴燒建盞要燒製出銀油滴或銀毫,不論在宋代,還是當代,都是極其微小的幾率。至少目前所了解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物以稀為貴,這也是為什麼宋代油滴盞價格極為昂貴的原因。如果了解這些現狀,大家把心態放平,也就能更沉下心去面對柴燒建盞!
柴窯建盞的燒製過程中由於要不斷加柴,所以溫度時高時低,表現在氣泡上就是大小不一,有一定層次感。而現代工藝的氣燒和電燒,則氣泡大小均勻密集。柴窯燒出的建盞溫度差異大,釉色不易控制,燒出的瓷器顏色深淺差異往往很大,經常是左右側面釉色經常會不同。這點在有些宋代建盞上也能看到,例如左壁是黑釉或少量的油滴,右壁則是兔毫或柿紅。
即便電窯可以恆溫控制,燒出的建盞顏色也常常有很大變化。而柴燒盞更是,柴燒松木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在坯體上產生自然落灰的現象。經長時間的高溫融合成自然的釉面,其色澤溫潤,層次含蓄豐富,盞底質地粗獷,與電窯的銀油滴或黃兔毫還是很不同的。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實物對比。
柴燒建盞需要被使用,它的魅力在使用過程中更能自然地展現出來──茶水滋養過後,器物更加溫潤。由於建盞本身有不規則的微小氣孔(針眼),茶水茶氣潤通器物本身,柴燒建盞得到昇華。
柴燒建盞的路還很漫長,需要耐心和毅力。在盞櫃看來,不論是柴燒盞,還是電窯燒製的盞品,都有自己的可取之處。因為很多電窯燒製出來的釉面風格是柴燒不可能達到的,而柴燒盞的釉面溫潤感和胎體包漿感,是電窯所不具備的。
柴燒建盞的路還很漫長,這需要耐心和付出。正如那句老話: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
現代龍窯柴燒建盞之路| 觀復建盞 https://bit.ly/3SCGYBw
嚴柳忠建盞|樂盞堂龍窯柴燒【官網】 - 嚴柳忠建盞|樂盞堂龍窯柴燒【官網】
嚴柳忠建盞|樂盞堂龍窯柴燒【官網】 - 嚴柳忠建盞|樂盞堂龍窯柴燒【官網】
茶道文化/茶道名碗-唐物茶碗/茶盞/茶碗更是茶道具中價值最高、品種最多、最為講究的茶器/茶道之神千利休的推崇-佗茶【和靜清寂】的茶道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建盞茶杯的價格推薦- 飛比有更多茶具商品| 2024年01月即時比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