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竹最多齋堂/證善堂為新竹士紳周維金之家族私建/周維金就

4 興南街25巷 - Google 地圖

寺廟名稱    證善堂
主祀神祇    釋迦牟尼佛
行政區    新竹市
地址    新竹市北區興南里8鄰興南街25巷2弄4號
教別    佛教
登記別    正式登記
電話    03-5267929
負責人    周瑞淋
其他    (空的。未填資料。)
經度座標    120.963401794434
緯度座標    24.8009395599365
20 興南街 -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3Q6jnGT
4 興南街25巷 -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45A4zG4

4 興南街25巷 - Google 地圖

新竹鄭氏家廟/「木立鬥世」賜鄭成功國姓的唐王隆武帝/洪門天地新竹鄭氏家廟/「木立鬥世」賜鄭成功國姓的唐王隆武帝/洪門天地

4 興南街25巷 - Google 地圖

證善堂與新竹佛教居士林
台語與佛典: 新竹市證善堂與新竹佛教居士林 https://bit.ly/46FB1Z5
◎闞正宗
一.證善堂緣起
根據日據時代發行的《全臺寺院齋堂名蹟寶鑑》記載:
證善堂在新竹市西門外,係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周維金之祖母潘氏普趣及其令堂周林氏玉,法號普美,並同地富紳周敏益之太祖母周陳氏錢,法號普銀,倡首建築,前後兩進建坪達兩百餘坪,規模宏大。唯周陳氏普銀出巨款,其地乃由林振榮、主人林爾禎敬獻,前進匾額為「證善堂」,其石柱聯文曰:「證以果、談以因,積多福祉」、「善其身、淑其性,放大光明」,李逸樵書後進之匾曰:「淨心行善」,王仁堪書、鄭拱辰敬獻,其聯文曰:「證妙道於傳經,獨標奧旨」、「善現身以說法,共拔迷津」。入其門左右,安置周家祖先牌位及其寄附者芳名之祿位,所祀諸佛與一般寺院同,每年古曆四月八日舉行浴佛會,信仰之士參詣頗多。……自建設以來,每日清晨周維金之令堂周林氏普美牽子女誦經不怠,故感化新竹地方信仰不乏其人,實為新竹中頗莊嚴之齋堂。……[1]
從以上文獻可以得知,證善堂是創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十一月,這也可以從目前還掛在證善堂內,由廣東提督學政葉大焯的「大雄寶殿」匾額的落款年代為「清光緒十九年」可驗證。而證善堂的主要創建人為潘普趣、周林玉(普美)、周陳錢(普銀)三位。由於證善堂是屬於齋教龍華派,加上日據時代並沒有限制齋教收徒受戒的問題,故其中周普美(1882-?)曾收一弟子叫李鵲治(普喜),並在臺南開元寺受優婆夷戒。[2]
如前述是一座兩進的院落,占地有二百多坪,根據資料顯示,證善堂所用的石材都是由大陸運來,工程極為考究。[3]證善堂供奉三寶佛及觀音菩薩,如果根據前述的聯文推測,三寶佛主尊應供奉於大雄寶殿,後殿供奉觀音菩薩,才有相對應的句子曰「善現身以說法,共拔迷津」之題聯。
證善堂中目前還保存數冊百年經書,其中《禪門日誦諸經》是由福建鼓山湧泉寺能成法師於光緒十二年(1886)所募刊,也是早期齋堂日誦經本,另一本是原刊印於清順治已亥(1659)年,但未印重刊年代的《龍舒淨土文》。[4]可見屬於齋教龍華派的證善堂,隨順中國佛教的發展,在明代以降有禪淨合流的色彩,從這一禪一淨的經典中或可窺知端倪
二.歷代住持
證善堂在日據時代並沒有太多的資料來驗證其發展,只知道作為一個地方性、家庭式的修持成份比較多。從創建伊始至今證善堂的歷代住持(管理人)分別如下:
第一代:潘普趣
第二代:周林普美
第三代:周普進
第四代:周普雨
第五代:周普良(?-1966)
第六代:周瑞棠(宏護1919-1987)
第七代:周章義(1954-)[5]
第一代開山為潘(或說莊)普趣,但到了昭和年間,管理人則轉為其孫周維金,如上述的,在潘普趣之後還有周林普美住持,而周林普美正是周維金的母親,故可以推知周維金應該就是周普進,普進是法號。齋教龍華派的傳承一律以「普」為法號這是眾所周知的。
證善堂曾在大正十四年(1925)重修一次,並更新其庭號曰「省園」,是取君子三省吾身之意。[6]但也有民國十七年(昭和三年)由周林普美重修大殿之說,[7]後又修正為民國十三年,因西廂及大殿部分倒塌由周林普美籌資重新修建。[8]如果不算光復後在民國七十三年的重建,民國十三年至民國四十六年間傳還曾重建一次,在民國四十六年前後當時的住持是周普良,俗名為周鷲峰。[9]
周普良住持於民國五十五年圓寂後,由周瑞棠接任地六代住持。由於木構堂宇損壞,周瑞棠居士乃於民國七十三年拆除重建為兩層樓式的鋼筋水泥大樓。民國七十六年周瑞棠居士因積勞成疾而往生,享年六十九歲。後接掌證善堂職位的是其子周章義居士。[10]
三.證善堂在光復後的發展
(一)新竹佛教居士林
民國四十年代初以李恆鉞、許巍文等一批學佛弟子,初期在其所服務單位新竹工業研究所附近研習佛法,後因聞法者日增場地不敷使用,而商借北門鄭氏家廟為研習處,但因交通的問題而有移借市中心之議,經介紹而與證善堂結緣,就地弘法。講經數年後,學佛會取名為「新竹佛教居士林」,林址亦設在證善堂內,從此居士林與證善堂結下法緣近五十年。
(二)居士林的靈魂人物--李恆鉞居士
新竹佛教居士林的創辦人李恆鉞居士(?-1998),當時是新竹工業研究所的副所長,曾任清華大學代校長。由於民國四十二年之後印順導師在新竹青草湖創建福嚴精舍,得地利之便,李恆鉞居士追隨印順導師學習中觀等,[11]時與工研所同事許巍文博士辯道,許博士終於信服並皈依三寶,爾後協助李恆鉞居士共同研究所佛法,傳為佛門佳話。
除早期李恆鉞與許巍文居士和印順導師關係較密切之外,新竹佛教支會為普及一般佛化教育,在證善堂成立佛學學習班,還聘請演培法師為名譽導師,由演培法師實際講訴佛法。[12]李恆鉞早期在證善堂講《金剛經》、《楞嚴經》有數年之久,由於聽聞佛法者日多,終於在民國四十九年將佛學會登記為「新竹佛教居士林」,並聘請崔學禮居士(時任立法委員)為第一屆林長。由於李恆鉞居士時任工研所副所長及清華大學代校長,公務繁忙,終於在民國五十年代中期離開居士林,但十多年在證善堂的弘法為居士林奠定深厚的佛法基礎。李恆鉞居士因公離開居士林後,許巍文等居士繼續敦請教界法師前來講經弘法,並增加了念佛共修,以持誦《佛說阿彌陀經》為常課,這一念佛共修前後延續至今約四十年未曾中止。
新竹佛教居士林歷任林長如下:
第一任林長(任期1960-?)崔學禮(現居台北,常回證善堂)
第二任林長(任期?-1969)周炳煌(1915-)
第三任林長(任期1968-1991)翁同倫(1917-,現在仍參加共修)
第四任林長(任期1992-1998)宋鳳樓(1922-現在仍參加共修)
第五任林長(任期1999-至今)周瑞淋
(三)八十年代後的居士林
民國七十五年證善堂完成改建之後,仍繼續提供場地給居士林使用。民國七十五年到七十六年間,以張隆憲、蘇錦坤、黃崧修等人為首的善知識約二十餘人投入到居士林共修。在這之前居士林,除了每週有一次的共修外,並無其他活動,故場地使用率不高。這一批佛弟子進入後相當活躍,成為居士林的主力組成「居士林青年弘法團」,當時廣邀教界法師大德前來弘法者有聖嚴法師、慧律法師、明光法師、昭慧法師等,聯合弘法單位遍及政府機關及新竹地區各大佛學社團,這時居士林的盛況宛如民國四十年代初期。但由於當時以念佛共修為主的老林友與青年弘法團理念扞格,故這一批二十餘人的青年軍在七十六年還是整批離開了居士林,另組「普賢學佛會」。
到了民國八十年代居士林,在每週日下午參與共修的林友平均年齡近七十歲,大約還有二十位,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僅存十餘位與個位數之間,林友逐漸凋零。到了民國八十四年起,陸續有幾位初學同修加入居士林念佛,到了八十九年約有十餘位的學佛中生代完全繼承了念佛共修的班底,使得風中殘火的居士林又恢復了生機,目前居士林的新舊林友約有二十位。
最近幾年,居士林接受了福嚴佛學院法師的指導,以及法源寺別苑佛法資訊的支援,在停辦了十二年的佸動之後居士林,於民國九十一年恢復了各項活動,包括初級禪修班的開課,在注入新、中生代的活力之後,新竹佛教居士林或許將會有一番新的氣象。[13]
四.結論
證善堂是新竹地區的一座百年齋堂,屬齋教龍華派,早年是以家族式的清修為主,為新竹地區自清末至日據時代的在家佛攀樣貌提供了見證。台灣光復後特別是在第五代及第六代住持時期,證善堂不再單單是家族式的修行的型態,甚至是提供出場地供新竹的佛弟子共修之用。尤其是第六代住持周瑞棠居士,為佛教僧俗二眾出力甚多,他皈依印順導師為俗家弟子,並服務新竹佛教支會擔任秘書達二十年之久,曾當選台灣省佛教分會理事、監事多年,[14]無償提供證善堂場地供居士林共修弘法之用。周瑞棠居士於民國七十六年往生後,其公子周章義克紹箕裘,繼續無償提供場地,父子前後凡五十年,堪引為佛門的一段佳話。
台語與佛典: 新竹市證善堂與新竹佛教居士林 https://bit.ly/46FB1Z5


光復前的一善堂、證善堂與新竹大家族-兼談周維金的《大陸遊記》
分新竹市地方寶藏資料庫|光復前的一善堂、證善堂與新竹大家族-兼談周維金的《大陸遊記》 https://bit.ly/494ONpK
新竹在清末日初有大大小小近十餘間齋堂,其中有二間龍華派齋堂:一善堂、證善堂,不僅歷史悠久,影響亦大,尤其是二者的創建者或活動都與中國大陸有密切關係。一善堂創建的重要關係人楊普丹是仙遊縣人,光緒元年到台灣北部傳佈龍華派教法,光緒十年在香山創建一善堂,並在光緒二十年受林汝梅邀請出任金山寺住持。在住持一善堂期間非常活耀,與兩岸名僧、齋友多所唱和,可見當時正統僧侶並不排斥龍華派人員,楊與福建、台灣的齋友聯繫密切。有的研究者認為一善堂又叫香山寺,資料顯示,鄭如蘭後人一直擔任一善堂的管理人,昭和十年建朝山村頂,概稱一善寺。日本領台初期,證善堂由周普達管理,到明治四十一年以是新竹市著名齋堂。證善堂為周普達、周維金的祖母潘普趣參與捐建,媳婦林普美也負責堂中事務,子早逝,留五子,舉家歸依佛門。周維金留學日本,常在報紙用中文發表看法,但佛學素養不太高明。大正九年,和鄭拱辰等人到普陀山進香,記錄成《大陸遊記》,由上海大中書局印行。新竹市地方寶藏資料庫|光復前的一善堂、證善堂與新竹大家族-兼談周維金的《大陸遊記》 https://bit.ly/494ONpK


(3) 新竹市證善堂念佛會 | Facebook


周維金
台灣日治時期新竹地區士紳(1882-?)。周氏與鄭香圃(1892-1963)、范耀庚 (1877-1950)相友善,人稱「松竹梅三友」。周維金早年研習漢文,後留學日本,畢業於明治大學法科。回台後曾擔任「帝國製糖株式會社囑託」、「東洋拓殖產業株式會社監查」等職。周氏為人慷慨,結交台灣各地士紳,並招待大陸書畫家。廈門花鳥畫家吳芾於昭和九年(1934)訪新竹,受到地方士紳和「麗澤書畫會」等歡迎,客居於士紳周家修之「修園」(今之西門街衛生所一帶),並攝影留念。據范耀庚之子范天送先生所述(詳見《竹塹思想起—老照片說故事》第一輯,頁48-49),照片中都是地方知名藝文人士與士紳,周維金與鄭香圃、范耀庚皆在其中。日治時期日人與台人書畫數位典藏計畫:周維金 https://bit.ly/3s10zkd
----------------
何佐〈清末民初〉
1928年三月中浙江水墨畫家吳琨與何佐來臺.時客寓新竹周維金〈省園〉擬開展覽。民國一、二十年代,從大陸來台的詩書畫家不計其數,例如謝琯樵、李霞、吳芾、吳琨、鄭蘭、曾培勳、楊草仙和區建公等人,都曾到新竹客居賣字畫。地方藝文人士也都和他們學習書畫,因此對竹塹的藝文風氣產生很大的影響。
  當時大陸藝文界人士的字畫價格潤筆費很高。每幅作品相當於一般人五個月的薪水,多半是地方士紳富商才有能力收藏欣賞,目前尚有許多人藏有當年大陸書畫家的作品。
   大陸廈門畫家吳芾民國二十三年來新竹時,受到地方士紳和麗澤書畫會等歡迎,客居在士紳周家修佔地寬廣,有花圃和水池的「修園」內,即今之西門街衛生所一帶。另一位士紳周維金也建有「省園」,即今之証善堂。
  周維金為人慷慨結交台灣各地士紳和招待大陸書畫家。他和范耀庚、鄭香圃三人為金蘭之交,人稱「松竹梅三友」,周維金是松痴、鄭香圃是梅痴,范耀庚是竹痴,三人經常聚會飲酒吟詩作樂。
1臺灣文獻【何佐】戊辰1928年 | 露天市集 | 全台最大的網路購物市集 https://bit.ly/3rRWfnv
-------------------
 [歷史沿革]
  證善堂位於新竹市興南街「興南公園」旁,創立於清光緒19(1893)年。由周維金(昭和5年曾出版《大陸遊記》頗具史料價值)之祖母潘氏(法號普趣)及其尊堂林厭(法號普美)並同當地富紳周敏益之高祖母陳氏(法號普銀)倡導。寺廟前身採閩南式一座兩進院落之造型,前殿供奉三寶佛,後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建造所用石材、地磚皆由大陸船運來台,敦請專家監造,工程考究莊嚴,建坪達200餘坪。大正14(1925)年因西廂及大殿倒塌,第2任住持普美居士籌資整修,並更新庭號為「省園」;爾後又大小整修過數次。民國73(1984)年因木構堂宇已嚴重壞損,乃由第6任管理人周瑞棠(宏護)居士監造,改建為現今之大樓。
  由日據時期所發行之《全台寺院齋堂名跡寶監》觀之,證善堂為新竹士紳週維金之家族私建,歷代管理大德法名如下,第1代:普趣(週潘氏) 。第2代:普美(周林氏)。第3代:普進(週莊臨,為週維金之兄)。第4代:普雨(周田,為週維金之兄)。第5代:普良(週鶯峰)。第6代:宏護(週瑞棠)。第7代:慈義(週章義)。第8任:果證(週瑞淋:現任) 。第5代以前之歷代住持,法號皆冠以「普」字,此乃《龍華派齋教》傳承象徵。「證善堂」所保存之古經本中具有光緒12(1886)年福建湧泉寺能成法師所募刊《禪門日課諸經》及清順治己亥(1659)年所集刊《龍舒淨土文》,可見「證善堂」百餘年前雖素稱《龍華派齋數》,然為信眾欣求佛法度化利益,儼然倡導禪、淨法門善修三學解行,以達佛法奧旨,實不失為漢傳佛教中之一系。迨至台灣光復後,第6任管理人周瑞棠居士皈依於印順導師座下,獲賜法名“宏護”,從此接任者之法名即不再沿用“普”字。
  民國40年代初期,李恆越、許藐文等長者成立新竹佛教居士林,利用下班時間在工研院福利社向同仁講解佛法。後來透過其他同修引薦,得與「證善堂」第5代管理人普良(週鶯峰)居士與週家族人周炳煌醫師締造法緣。因聞法者與日俱增,遂商借「證善堂」為延續法務之場地。
  民國76年間,張隆憲、蘇錦坤、黃崧修等居士曾於居士林設立“居士林青年弘法團”,與當時新竹大專院校佛學社團結合,帶動大專青年學習佛法。後來因受經費限制,「居士林青年弘法團」不得不暫告停止,於日後另組「普賢學佛會」。
  「新竹佛教居士林」會址成立以來皆登記於「證善堂」寺內,林友推廣各項法務及共修活動,亦藉助「證善堂」多方運用。居士林在「證善堂」成立佛學班時,敦請演培法師為名譽導師,由演培法師、續明法師講述《金剛經》,李恆越居士則定期講解《首楞嚴經》。
  目前「證善堂」與「居士林」的管理者,兩者皆由周瑞淋居士擔任,老中兩代成員約20餘位同修。為因應現況,同修們建議將「證善堂」與「新竹佛教居士林」兩個組織並為一體,如此則非但諸同修延續數十年的念佛共修與對外的助念活動不致礙挽,又可省下各項開支,為慎思善擇的緣散與緣生。
  後為顧念大眾聞法信樂奉行,深恐莫由諂禀,故特敦請海隆法師駐錫“證善堂”,領導弘揚正法,福慧雙修,解行並重。
地址:300新竹市興南里8鄰興南街25巷4號
  電話:03-5267929
------------------------------------------
光復前的一善堂、證善堂與新竹大家族-兼談周維金的《大陸遊記》
新竹在清末日初有大大小小近十餘間齋堂,其中有二間龍華派齋堂:一善堂、證善堂,不僅歷史悠久,影響亦大,尤其是二者的創建者或活動都與中國大陸有密切關係。一善堂創建的重要關係人楊普丹是仙遊縣人,光緒元年到台灣北部傳佈龍華派教法,光緒十年在香山創建一善堂,並在光緒二十年受林汝梅邀請出任金山寺住持。在住持一善堂期間非常活耀,與兩岸名僧、齋友多所唱和,可見當時正統僧侶並不排斥龍華派人員,楊與福建、台灣的齋友聯繫密切。有的研究者認為一善堂又叫香山寺,資料顯示,鄭如蘭後人一直擔任一善堂的管理人,昭和十年建朝山村頂,概稱一善寺。日本領台初期,證善堂由周普達管理,到明治四十一年以是新竹市著名齋堂。證善堂為周普達、周維金的祖母潘普趣參與捐建,媳婦林普美也負責堂中事務,子早逝,留五子,舉家歸依佛門。周維金留學日本,常在報紙用中文發表看法,但佛學素養不太高明。大正九年,和鄭拱辰等人到普陀山進香,記錄成《大陸遊記》,由上海大中書局印行。光復前的一善堂、證善堂與新竹大家族-兼談周維金的《大陸遊記》-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Qo5h4O


pdf-------------

台灣新竹最多齋堂/證善堂為新竹士紳周維金之家族私建/周維金就台灣新竹最多齋堂/證善堂為新竹士紳周維金之家族私建/周維金就台灣新竹最多齋堂/證善堂為新竹士紳周維金之家族私建/周維金就台灣新竹最多齋堂/證善堂為新竹士紳周維金之家族私建/周維金就

pdf-------------


壹同寺/一善堂/淨業院/一百一十二年的新竹市早年知名道場「淨業院」位於新竹市境福街,一九○二年由新竹富豪鄭如蘭之妻陳氏潤所設立,原為齋堂,後來才改為禪宗派別+共同持有人之一的新竹都城隍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壹同寺/一善堂/淨業院/鄭如蘭夫人鄭陳潤/如學法師於一九三二年十九歲,新竹高等女學校畢業後,於新竹一同寺出家/少數僅存的唐式建築,一善堂由鄭崇和、鄭如蘭、林汝梅、周其華等捐建具有鄭氏家廟的味道齋堂轉變為民間信仰,道教及佛教的精神/一善堂建築於光緒11年(1885),昭和11年(1936)間進行重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禪淨合流/禪淨合一/禪淨雙修/禪淨融合/第一,禪宗主張明心見性,頓悟成佛,講求自性自度,淨土宗則強調信願行,仰仗佛菩薩的慈悲願力;第二,禪宗主張不離世間求解脫,心淨則國土淨,淨土宗則宣揚西方淨土,強調九品往生;第三,禪宗的修行方式是修禪,生起般若觀照,剎那間妄念俱滅,一悟即至佛地,淨土宗的修行方式是念佛,主要是稱名口念,最高境界達致一心不亂,即念佛三昧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