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同寺/一善堂/淨業院/鄭如蘭夫人鄭陳潤/少數僅存的唐式建築,一善堂由鄭崇和、鄭如蘭、林汝梅、周其華等捐建具有鄭氏家廟的味道齋堂轉變為民間信仰,道教及佛教的精神/一善堂建築於光緒11年(1885),昭和11年(1936)間進行重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5TOIJt
淨業院座落於樹林頭庄,為竹塹地區龍華派壹是堂齋堂之一,由北門鄭崇和孫鄭如蘭(1835-1911)所建,為其元配鄭陳潤(釋號普慈)修佛之所在。陳氏篤信佛教,極具慈悲心,對疾苦困窮者,賑卹備至。並曾渡海至中國大陸尋訪名剎,如鼓山湧泉寺,普陀山紫竹林等。於光緒十三年(1887)在香山海邊興建一善堂(大湖路1巷1弄2號),後因往來不便,日治初期(1902年)又在北門外樹林頭另建齋堂,即現在的淨業院;一善堂後來成為日治時期新竹重要的佛教基地之一,為諸女信徒讀經修行之所。 (20) 淨業院 | Facebook
根據《新竹州要覽》社寺中記載,淨業院原為齋堂,後來改為禪宗派別。昭和17年(1942)斌宗法師曾於淨業院講授金剛經。淨業院首任住持陳潤,法號根傳,與中國大陸菩陀山法雨寺往來密切。據稱法雨寺師父曾多次到寺院來教導梵唱與佛事。
目前院中並無常住寺眾,由「永修精舍」人員管理。民國90年曾重修彩繪。大殿內主要供奉西方三寶佛像、送子觀音、地藏菩薩等,其中的三寶佛像,自大陸佛寺請回,使用脫胎法製成。 (20) 淨業院 | Facebook
新竹巿淨業院列巿定古蹟案 地主興訟勝訴 財團法人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2020/11/1 15:03
(中央社記者劉世怡台北1日電)新竹巿政府去年決議將「淨業院」列為巿定古蹟,30名地主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法院認定原處分將淨業院建物基地以外多筆土地,也列入古蹟範圍違法,判地主勝訴,撤銷原處分。
全案緣於,新竹巿政府於2018年間受理住在淨業院別院的鄭安孺請求將「淨業院」公告為市定古蹟,竹巿府審議「暫定古蹟」後,委託鍾心怡建築師事務所辦理「淨業院保存範圍調查計畫」,再於2019年3月間召開會議,邀請所有人、使用人、管理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出席陳述意見。
當天會議依文資法等決議「淨業院」為市定古蹟,並於2019年4月16日公告;古蹟本體為淨業院本殿、別院及榖倉,並納入淨業院5尊大佛,定著土地範圍為福林段779地號等10筆土地。30名地主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受理。
30名地主主張,本殿建築於西元1902年,原本是鄭如蘭配偶陳氏潤的修行處所,現在為鄭氏家族奉祀先祖的宗祠,10筆土地幾近全為永修精舍所占用,為解決永修精舍非法占地問題,身為地主之一、永修精舍弟子的鄭安孺才會提出本件古蹟申請。原處分將定著土地的範圍指定多達建物本體的8倍,違反比例原則等,請求撤銷原處分。
法院調查認定,原處分認定市定古蹟淨業院建物本體(本殿、別院、穀倉)基地以外多筆土地均為淨業院建物本體的定著土地範圍,明顯與有形文化資產定義的古蹟範圍不符,也就是原處分認定事實有誤,應予撤銷。
法院表示,原處分已經載明淨業院市定古蹟建造物及其附屬設施範圍,包含本殿、別院及榖倉等古蹟本體共計1560.682平方公尺,但定著土地範圍卻擴大共計為9942平方公尺,土地比古蹟本體大上6倍餘。
法院指出,定著土地範圍與淨業院巿定古蹟建物本體之間,原處分未就文資法中有關古蹟法律定義所指的「完整性」與「觀賞可能性」部分,附上理由說明。
此外,本殿、榖倉均有違章建築,別院西側也有磚石木造建物與別院相連,原處分也沒有說明是否會影響淨業院巿定古蹟建物本體,也不符合文資法所指的「完整性」及「觀賞可能性」。
法院日前認為新竹巿政府有恣意濫用等違法,30名地主請求撤銷原處分有理由,判地主們勝訴,撤銷淨業院為巿定古蹟的原處分,全案可上訴。(編輯:張銘坤)1091101新竹巿淨業院列巿定古蹟案 地主興訟勝訴 | 社會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KTqT4i
「淨業院」審議通過 將成為新竹市第32處市定古蹟
發布日期:107-05-29
發布單位:文化局 類別:市政新聞
市政新聞-新竹市政府 https://bit.ly/3GpGUM8
「淨業院」審議通過 將成為新竹市第32處市定古蹟
新竹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遺址、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議5月28日下午於文化局召開,座落於樹林頭庄的「淨業院」,經委員現勘及長達二個多小時的審議後,決議指定為市定古蹟,將成為新竹市第32處市定古蹟。
文化局表示,新竹市擁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底蘊,市長林智堅上任至今已新增17處古蹟歷建,顯現市府對於文化資產的重視。今指定之「淨業院」將成為新竹市第32處市定古蹟,加上5處國定古蹟,新竹市共計有60處古蹟歷建,其中古蹟37處,歷史建築 23處。
文化局表示,「淨業院」座落於樹林頭庄,為竹塹地區龍華派齋堂,由北門鄭崇和孫鄭如蘭於明治35年(1902年)所建,為其元配鄭陳潤(釋號普慈)修佛之所在。根據《新竹州要覽》社寺中記載,淨業院原為齋堂,後來改為禪宗派別。
文化局指出,「淨業院」整座建築為傳統合院,兩進兩護形成口字型,再加左右過水及外護龍,面寬共七開間,前埕外設土埆造圍牆,整體格局完整,第一進中央左右次間為斗砌磚造,凹壽式入口及外護龍山牆使用平英式磚砌法,可謂閩南傳統工法與近代工法結合。左右次間水車堵、墀頭的剪黏、交趾陶裝飾仍然保留,護龍山牆有泥塑懸魚裝飾,左側以書冊、右側以畫軸為題材,使用者保存維護良好。
在此次審議中,委員現勘後認為淨業院,見證新竹地區傳統齋教逐漸轉為佛教的歷史,其建築為閩南樣式,但受近代日式建築影響,結合了台灣傳統齋堂建築、日治時期日式與洋式建築的技術,呈現各時代特色,且其建築之形制、剪黏、泥塑、彩繪、書法、玻璃、木作、石作、磚作、灰作等作法多元多樣,足以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並具高度歷史、藝術價值。且台灣「齋堂」已所存不多,況其也是新竹地區少數提供女性獨身修行的空間,建物具完整性,不易再現,委員一致決議將「淨業院」指定為市定古蹟。
文化局強調,文化資產審議會係針對建物是否具有文化資產價值進行專業判斷。此次雖為部分所有權人申請指定古蹟,但仍有部分所有權人對於保存持反對意見,所以關於私有產權指定古蹟之後續配套措施,未來將持續與所有權人溝通,提供其必要之協助、努力創造雙贏,讓全民共享珍貴文化資產,並發揮其更大之價值與效益。後續也將透過公告及宣導,讓民眾對本市古蹟有更多的瞭解,並積極爭取經費,加強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
新聞資料提供單位:文化局文資科
新聞聯絡人:林曉華科長 03-5425079市政新聞-新竹市政府 https://bit.ly/3GpGUM8
淨業院為新竹北郭園鄭用錫家族裡的鄭如蘭所建家族式齋堂。
資產類別:古蹟-縣(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新竹市北區境福街141巷10號
公告日期:公元2019年04月16日
創建/起源年代: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
經 緯 度:120.95930,24.81860
指定/登錄機關:新竹市
公告文號:府授文資字第1080061520號公告
資產保存者:淨業院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淨業院見證新竹地區傳統齋教逐漸轉為佛教的歷史,女性齋堂修行建築之類型,院內供奉五尊古佛(西方三聖相、觀音及地藏王),年代久遠並極具工藝技術價值。且其建築之形制、剪黏、泥塑、彩繪、書法、玻璃、木作、石作、磚作、灰作等作法多元多樣,符合古蹟指定之高度歷史、藝術及技術之價值。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淨業院建築構造、材料、空間、形式等作法,結合了台灣傳統齋堂建築、日治時期日式與洋式建築的特色,符合古蹟指定之各時代、流派之特色條件。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淨業院為新竹地區少數持續提供女性獨身修行之空間,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之特質。
主題導覽
淨業院為龍華教壹是堂派下齋堂,為新竹鄭如蘭(西元1835年-1911年)所建的家族式齋堂,鄭家於清領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先在香山海濱建「一善堂」,由鄭如蘭的元配陳潤擔任主持,新竹各家族的女眷跟隨陳潤持齋、念佛。因為距離遙遠,往來不便,陳潤於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在新竹城外西北方建「淨業院」,與孫女鄭玉釵、兩位徒弟一同修行,作為女眾修行道場。
淨業院主體建築屬於兩落兩廊及兩護龍之格局,建築樸素,展現清修的氛圍,前落三川門的左、右次間供奉牌位,後落正殿為供佛、禮拜的主要空間,供奉的西方三聖等佛像皆是日治昭和19年(西元1944年)從浙江普陀山佛寺請回,這批寧波風格的脫胎工藝佛像在臺少見,具有重要的歷史與工藝特色。
發展源流
「齋堂」是齋友舉行法會儀式、聚會的地方,齋友是指齋教的信徒,齋友帶髮、茹素、居住在齋堂裡,依齋教教義修行,未受佛教剃度持戒,男性俗稱為菜公、女性俗稱為菜姑。
淨業院為龍華派壹是堂齋堂之一,龍華派源自明代羅清(西元1442年-1527年)所創的羅教,殷繼南(西元1531年-1582年)在整理羅清的思想後形成龍華派,傳到三祖姚文宇(西元1578年-1646年)時,他將教派制度化及儀式化,並鼓勵齋友興建齋堂。姚文宇的弟子眾多,發展為三支七派,後中支支派創立了「壹是堂」,壹是堂支派於清領嘉慶2年(西元1797年)來臺建「慎齋堂」,其主要分布於現在的臺中以北,以新竹最多。
鄭如蘭(西元1835年-1911年)在清領光緒10年(西元1884年)為元配陳潤在香山海濱建「一善堂」,陳潤的龍華教(派)法名為「普慈」,關於鄭如蘭建立齋堂有很多說法,有說陳潤自幼好佛,或說陳潤生十子女均夭折,或說陳潤未能生育,所以鄭如蘭等士紳建立一善堂,新竹各家族的女眷跟隨陳潤持齋、念佛,陳潤在清領光緒18年(西元1892 年)另外建立一同堂。
一善堂位在郊區,鄭家往來不便,於是陳潤在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7月2日,另外在新竹城外西北方的樹林頭鄭家宅邸建立「淨業院」,陳潤與孫女鄭玉釵、收養的二女一同在淨業院修行。日治明治39年(西元1906年)陳潤領隊前往浙江普陀山朝山,拜法雨寺住持通慧為師,被授予法號「根傳」,日治明治43年(西元1910年)鄭玉釵為了替陳潤還願,不惜抱病前往福建雪峰寺,禮古月和尚為師,並發願為陳潤減壽,日治明治44年(西元1911年)四月陳潤病故,鄭玉釵傷慟,同年閏六月去世,於是淨業院由陳潤領養的永善、永修兩位徒弟管理。
淨業院的的管理系統分為住持和管理人兩部分,管理人是寺產所有人,歷代為鄭家直系親屬擔任,住持負責祭祀、法會,以僧眾為主。永善、永修法師分別在民國39年、42年往生,院務交由智恭法師接任,智恭法師於民國76年圓寂後,今日淨業院並無僧侶常住,而是由勝光法師在淨業院旁設立的「永修精舍」打理院務。
主要特色
淨業院主體建築的平面佈局屬於兩落兩廊及兩護龍之建築格局,兩落即三川門與正殿,兩廊即連接三川門與正殿的廊道,兩殿之間以廊道相接圍住中庭,廊道設隔牆,兩護龍即是左右護室,兩側護龍與中軸的正殿、三川門設置過水廊相連,建築左右對稱,是典型傳統漢式中型寺廟建築的平面配置。
淨業院的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三川門面寬三開間,前後用六柱,前面二柱構成部口,立面採用板門與隔扇的組合,隔扇作「螭虎團爐」,板門彩繪門神。外檐裝修將三川門分為向外的前檐廊,前檐柱為圓石柱簷口構架為一通疊斗柱棟架,檐口柱為圓石柱。中央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三通五瓜疊斗式,明間不裝設門扇,可以進入中庭,左、右次間施作神龕,龕中供奉牌位,左次間的神龕供奉鄭如蘭等鄭家歷代祖先牌位,以及陳潤等淨業院歷代祖師牌位。三川門屋頂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屋頂,屋頂鋪設素燒筒板瓦,屋脊為翹脊。
正殿面寬三開間,前後用六柱,前面二柱構成部口,立面為新作的木門窗,中央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三通五瓜疊斗式。正殿明間供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左次間供奉送子觀音,右次間供奉地藏王菩薩,左側牆前供奉達摩祖師,右側牆前供奉大乘緊那羅王,這幾尊佛像是日治昭和19年(西元1944年)從普陀山請回,是臺灣少見的寧波風格佛像,佛像採取脫胎工藝製作,是重要的歷史文物,極為珍貴。正殿屋頂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屋頂,屋頂鋪設素燒筒板瓦。
三川門懸掛日治明治41年(西元1908年)「修持淨業」匾額,是普陀山法雨寺通慧和尚所題,「修持淨業」有著通慧和尚對陳潤的勉勵,匾額中題「優婆夷法名根傳」,「根傳」是陳潤的法名,「優婆夷」表示陳潤並未出家,呼應她齋姑的身份。正殿懸掛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大雄寶殿」匾額,匾額是陳寶琛所題,年款使用「龍飛」,龍飛一詞多見於東南亞的華人社會,此時的臺灣已非清領時期,因而使用虛擬、象徵性的皇帝年號。
淨業院-臺灣宗教文化地圖-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https://bit.ly/35vpmBe
-------------------------
淨業院為新竹北郭園鄭用錫家族裡的鄭如蘭所建家族式齋堂。
資產類別:古蹟-縣(市)定古蹟-寺廟淨業院-臺灣宗教文化地圖-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https://bit.ly/35vpmBe
所在地址:新竹市北區境福街141巷10號
公告日期:公元2019年04月16日
創建/起源年代: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
經 緯 度:120.95930,24.81860
指定/登錄機關:新竹市
公告文號:府授文資字第1080061520號公告
資產保存者:淨業院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淨業院見證新竹地區傳統齋教逐漸轉為佛教的歷史,女性齋堂修行建築之類型,院內供奉五尊古佛(西方三聖相、觀音及地藏王),年代久遠並極具工藝技術價值。且其建築之形制、剪黏、泥塑、彩繪、書法、玻璃、木作、石作、磚作、灰作等作法多元多樣,符合古蹟指定之高度歷史、藝術及技術之價值。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淨業院建築構造、材料、空間、形式等作法,結合了台灣傳統齋堂建築、日治時期日式與洋式建築的特色,符合古蹟指定之各時代、流派之特色條件。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淨業院為新竹地區少數持續提供女性獨身修行之空間,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之特質。
主題導覽
淨業院為龍華教壹是堂派下齋堂,為新竹鄭如蘭(西元1835年-1911年)所建的家族式齋堂,鄭家於清領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先在香山海濱建「一善堂」,由鄭如蘭的元配陳潤擔任主持,新竹各家族的女眷跟隨陳潤持齋、念佛。因為距離遙遠,往來不便,陳潤於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在新竹城外西北方建「淨業院」,與孫女鄭玉釵、兩位徒弟一同修行,作為女眾修行道場。
淨業院主體建築屬於兩落兩廊及兩護龍之格局,建築樸素,展現清修的氛圍,前落三川門的左、右次間供奉牌位,後落正殿為供佛、禮拜的主要空間,供奉的西方三聖等佛像皆是日治昭和19年(西元1944年)從浙江普陀山佛寺請回,這批寧波風格的脫胎工藝佛像在臺少見,具有重要的歷史與工藝特色。
發展源流
「齋堂」是齋友舉行法會儀式、聚會的地方,齋友是指齋教的信徒,齋友帶髮、茹素、居住在齋堂裡,依齋教教義修行,未受佛教剃度持戒,男性俗稱為菜公、女性俗稱為菜姑。
淨業院為龍華派壹是堂齋堂之一,龍華派源自明代羅清(西元1442年-1527年)所創的羅教,殷繼南(西元1531年-1582年)在整理羅清的思想後形成龍華派,傳到三祖姚文宇(西元1578年-1646年)時,他將教派制度化及儀式化,並鼓勵齋友興建齋堂。姚文宇的弟子眾多,發展為三支七派,後中支支派創立了「壹是堂」,壹是堂支派於清領嘉慶2年(西元1797年)來臺建「慎齋堂」,其主要分布於現在的臺中以北,以新竹最多。
鄭如蘭(西元1835年-1911年)在清領光緒10年(西元1884年)為元配陳潤在香山海濱建「一善堂」,陳潤的龍華教(派)法名為「普慈」,關於鄭如蘭建立齋堂有很多說法,有說陳潤自幼好佛,或說陳潤生十子女均夭折,或說陳潤未能生育,所以鄭如蘭等士紳建立一善堂,新竹各家族的女眷跟隨陳潤持齋、念佛,陳潤在清領光緒18年(西元1892 年)另外建立一同堂。
一善堂位在郊區,鄭家往來不便,於是陳潤在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7月2日,另外在新竹城外西北方的樹林頭鄭家宅邸建立「淨業院」,陳潤與孫女鄭玉釵、收養的二女一同在淨業院修行。日治明治39年(西元1906年)陳潤領隊前往浙江普陀山朝山,拜法雨寺住持通慧為師,被授予法號「根傳」,日治明治43年(西元1910年)鄭玉釵為了替陳潤還願,不惜抱病前往福建雪峰寺,禮古月和尚為師,並發願為陳潤減壽,日治明治44年(西元1911年)四月陳潤病故,鄭玉釵傷慟,同年閏六月去世,於是淨業院由陳潤領養的永善、永修兩位徒弟管理。
淨業院的的管理系統分為住持和管理人兩部分,管理人是寺產所有人,歷代為鄭家直系親屬擔任,住持負責祭祀、法會,以僧眾為主。永善、永修法師分別在民國39年、42年往生,院務交由智恭法師接任,智恭法師於民國76年圓寂後,今日淨業院並無僧侶常住,而是由勝光法師在淨業院旁設立的「永修精舍」打理院務。
主要特色
淨業院主體建築的平面佈局屬於兩落兩廊及兩護龍之建築格局,兩落即三川門與正殿,兩廊即連接三川門與正殿的廊道,兩殿之間以廊道相接圍住中庭,廊道設隔牆,兩護龍即是左右護室,兩側護龍與中軸的正殿、三川門設置過水廊相連,建築左右對稱,是典型傳統漢式中型寺廟建築的平面配置。
淨業院的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三川門面寬三開間,前後用六柱,前面二柱構成部口,立面採用板門與隔扇的組合,隔扇作「螭虎團爐」,板門彩繪門神。外檐裝修將三川門分為向外的前檐廊,前檐柱為圓石柱簷口構架為一通疊斗柱棟架,檐口柱為圓石柱。中央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三通五瓜疊斗式,明間不裝設門扇,可以進入中庭,左、右次間施作神龕,龕中供奉牌位,左次間的神龕供奉鄭如蘭等鄭家歷代祖先牌位,以及陳潤等淨業院歷代祖師牌位。三川門屋頂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屋頂,屋頂鋪設素燒筒板瓦,屋脊為翹脊。
正殿面寬三開間,前後用六柱,前面二柱構成部口,立面為新作的木門窗,中央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三通五瓜疊斗式。正殿明間供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左次間供奉送子觀音,右次間供奉地藏王菩薩,左側牆前供奉達摩祖師,右側牆前供奉大乘緊那羅王,這幾尊佛像是日治昭和19年(西元1944年)從普陀山請回,是臺灣少見的寧波風格佛像,佛像採取脫胎工藝製作,是重要的歷史文物,極為珍貴。正殿屋頂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屋頂,屋頂鋪設素燒筒板瓦。
三川門懸掛日治明治41年(西元1908年)「修持淨業」匾額,是普陀山法雨寺通慧和尚所題,「修持淨業」有著通慧和尚對陳潤的勉勵,匾額中題「優婆夷法名根傳」,「根傳」是陳潤的法名,「優婆夷」表示陳潤並未出家,呼應她齋姑的身份。正殿懸掛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大雄寶殿」匾額,匾額是陳寶琛所題,年款使用「龍飛」,龍飛一詞多見於東南亞的華人社會,此時的臺灣已非清領時期,因而使用虛擬、象徵性的皇帝年號。
淨業院-臺灣宗教文化地圖-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https://bit.ly/35vpmBe
淨業院,原為台灣新竹市北區的龍華派齋堂,1902年由新竹仕紳鄭如蘭為其元配鄭陳潤(釋號普慈)修佛所建,作為女性獨身修行的道場。鄭氏曾在香山海邊興建一善堂,但因交通來往不便,後來在北門外興建了此齋堂,後來逐漸轉為佛教禪宗派別,為日治時期新竹重要的佛教基地之一[1]。
2014年2月的連日降雨造成淨業院部分牆面崩塌[2],2018年5月由文化資產審議指定為市定古蹟,2019年4月正式登錄。
建築特色
淨業院為傳統合院式建築,風格上結合了齋堂建築、日式建築、洋式建築的特色,兩進兩護形成口字型,格局完整[3]。院內仍保留了許多當時的建築裝飾,如剪黏、泥塑、彩繪、書法、玻璃、木作等
淨業院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qUKLfs
----------------------------
淨業院座落於樹林頭庄,為竹塹地區龍華派壹是堂齋堂之一,由北門鄭崇和孫鄭如蘭(1835-1911)所建,為其元配鄭陳潤(釋號普慈)修佛之所在。陳氏篤信佛教,極具慈悲心,對疾苦困窮者,賑卹備至。並曾渡海至中國大陸尋訪名剎,如鼓山湧泉寺,普陀山紫竹林等。於光緒十三年(1887)在香山海邊興建一善堂(大湖路1巷1弄2號),後因往來不便,日治初期(1902年)又在北門外樹林頭另建齋堂,即現在的淨業院;一善堂後來成為日治時期新竹重要的佛教基地之一,為諸女信徒讀經修行之所。根據《新竹州要覽》社寺中記載,淨業院原為齋堂,後來改為禪宗派別。昭和17年(1942)斌宗法師曾於淨業院講授金剛經。淨業院首任住持陳潤,法號根傳,與中國大陸菩陀山法雨寺往來密切。據稱法雨寺師父曾多次到寺院來教導梵唱與佛事。目前院中並無常住寺眾,由「永修精舍」人員管理。民國90年曾重修彩繪。大殿內主要供奉西方三寶佛像、送子觀音、地藏菩薩等,其中的三寶佛像,自大陸佛寺請回,使用脫胎法製成。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19-04-16108.04.16-府授文資字第1080061520號公告
公告公文108.04.16-府授文資字第1080061520號公告.pdf
評定基準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理由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淨業院見證新竹地區傳統齋教逐漸轉為佛教的歷史,女性齋堂修行建築之類型,院內供奉五尊古佛(西方三聖相、觀音及地藏王),年代久遠並極具工藝技術價值。且其建築之形制、剪黏、泥塑、彩繪、書法、玻璃、木作、石作、磚作、灰作等作法多元多樣,符合古蹟指定之高度歷史、藝術及技術之價值。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淨業院建築構造、材料、空間、形式等作法,結合了台灣傳統齋堂建築、日治時期日式與洋式建築的特色,符合古蹟指定之各時代、流派之特色條件。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淨業院為新竹地區少數持續提供女性獨身修行之空間,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之特質。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市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新竹市
北區
新竹市北區境福街141巷10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新竹市文化局
聯絡單位:新竹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3-5425079
聯絡地址:300新竹市北區中央路109號
地籍資料淨業院-地籍套繪圖FIN.png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新竹市 - 北區 - 福林段 - 779私有非都市區鄉村區新竹市 - 北區 - 福林段 - 782私有非都市區鄉村區新竹市 - 北區 - 福林段 - 783-1私有非都市區鄉村區新竹市 - 北區 - 福林段 - 787私有非都市區鄉村區新竹市 - 北區 - 福林段 - 788私有非都市區鄉村區新竹市 - 北區 - 福林段 - 809私有非都市區鄉村區新竹市 - 北區 - 福林段 - 789私有非都市區鄉村區新竹市 - 北區 - 福林段 - 802私有非都市區鄉村區新竹市 - 北區 - 福林段 - 803私有非都市區鄉村區新竹市 - 北區 - 福林段 - 808私有非都市區鄉村區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福林段779地號(320㎡)、782地號(30㎡)、783-1地號(27㎡)、787地號(485㎡)、788地號(930㎡)、809地號(5550㎡)、789地號(473㎡)、802地號(890㎡)、803地號(262㎡)、808地號(975㎡)等10筆地號,共計9942㎡。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私有鄭OOOOOO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Auszwj
見證傳統齋教歷史 淨業院成竹市第32處市定古蹟 淨業院撤銷古蹟 竹市府決上訴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淨業院」將成為新竹市第32處市定古蹟。(記者洪美秀攝)
見證傳統齋教歷史 淨業院成竹市第32處市定古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2M8rt8
2018/05/29 11:22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新竹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遺址、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議28日召開樹林頭庄的「淨業院」審議會議,決議指定為市定古蹟,將成為新竹市第32處市定古蹟。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市長林智堅上任後已新增17處古蹟歷史建築,其中「淨業院」將成為新竹市第32處市定古蹟,加上5處國定古蹟,新竹市共有60處古蹟歷建,其中古蹟37處,歷史建築23處。
文化局表示,「淨業院」座落於樹林頭庄,是竹塹地區龍華派齋堂,由北門鄭崇和孫鄭如蘭於清朝明治35年(1902年)所建,為其元配陳潤念(釋號普慈)修佛的所在。根據《新竹州要覽》社寺中記載,淨業院原為齋堂,後來改為禪宗派別。
文化局指出,「淨業院」整座建築為傳統合院,兩進兩護形成口字型,再加左右過水及外護龍,面寬共七開間,前埕外設土埆造圍牆,整體格局完整,第一進中央左右次間為斗砌磚造,凹壽式入口及外護龍山牆使用平英式磚砌法,可謂閩南傳統工法與近代工法結合。
另左右次間水車堵、墀頭的剪黏、交趾陶裝飾仍然保留,護龍山牆有泥塑懸魚裝飾,左側以書冊、右側以畫軸為題材,使用者保存維護良好。
其中審議委員現勘後認為,淨業院見證新竹地區傳統齋教逐漸轉為佛教的歷史,其建築為閩南樣式,但受近代日式建築影響,結合台灣傳統齋堂建築、日治時期日式與洋式建築的技術,呈現各時代特色,且其建築的形制、剪黏、泥塑、彩繪、書法、玻璃、木作、石作、磚作、灰作等作法多元多樣,足以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並具高度歷史、藝術價值。
加上台灣「齋堂」已所存不多,更是新竹地區少數提供女性獨身修行的空間,建物具完整性,不易再現,委員一致決議將「淨業院」指定為市定古蹟。
文化局強調,文化資產審議會主要是針對建物是否具有文化資產價值進行專業判斷。此次雖為部分所有權人申請指定古蹟,但仍有部分所有權人對於保存持反對意見,所以關於私有產權指定古蹟之後續配套措施,未來將持續與所有權人溝通,提供其必要之協助、努力創造雙贏,讓全民共享珍貴文化資產,並發揮其更大之價值與效益。
「淨業院」建築特色為閩南式建築,也結合日式和洋式建築,且保留維護完善。(記者洪美秀攝)
「淨業院」維護完善。(記者洪美秀攝)
「淨業院」將指定為市定古蹟。(記者洪美秀攝)
「淨業院」為閩南式建築,也結合日式和洋式建築。(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古蹟審議委員會28日審議通過樹林頭庄的「淨業院」,將指定為市定古蹟。(記者洪美秀攝)
見證傳統齋教歷史 淨業院成竹市第32處市定古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2M8rt8
淨業院撤銷古蹟 竹市府決上訴
2020-11-02
竹市府申請指定「淨業院」為市定古蹟,但該土地部分所有人不服處分,提起行政訴訟,日前經台北高等法院判決撤銷原處分,市府將積極進行上訴作業。
(記者曾芳蘭翻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有百餘年歷史、新竹市的佛教建築「淨業院」,市府於一0七年四月受理部分所有人申請指定「淨業院」為市定古蹟,經歷現勘、專案小組評估會議及完成「淨業院保存範圍調查研究計畫」後,於一0八年三月經古蹟審議委員審議,決議指定為市定古蹟,但該土地部分所有人不服這項處分,提起行政訴訟,日前經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原處分,市府對於這項判決表達深切遺憾,為維護新竹市珍貴文化資產,市府將積極進行上訴作業。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位於新竹市境福街的「淨業院」建於日治時期明治年間,審議委員一致表示、「淨業院」見證新竹地區傳統齋教逐漸轉為佛教的歷史,且其建築結合台灣傳統齋堂建築、日治時期日式與洋式建築特色,建築形制、剪黏、泥塑、彩繪等作法多元,足以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的特色,具有高度的歷史與藝術價值,院內供奉五尊古佛(西方三聖像、觀音及地藏王),年代久遠並極具工藝技術價值,也是新竹地區少數提供女性獨身修行的空間,建物具有完整性,不易再現,因此古蹟審議委員一致決議將「淨業院」指定為市定古蹟。
竹市府申請指定「淨業院」為市定古蹟,但該土地部分所有人不服處分,提起行政訴訟,日前經台北高等法院判決撤銷原處分,市府將積極進行上訴作業。
(記者曾芳蘭翻攝)
文化局表示,依據文資法第三條第一、二、三款對於「古蹟」等文化資產列有原則性界定涵義,惟是否屬具保存價值及其類別之判斷,因具有高度專業性、技術性,於個案上多屬行政判斷餘地事項,爰司法機關實宜尊重行政機關之判斷結果。
市府重申在作成指定處分前,業已召開兩次文資審議、三次專案小組評估會議,且另完成「淨業院保存範圍調查研究計畫」提供淨業院更完整資料供委員參考,故本案審議委員實已充分實質審議,委員基於文化資產價值及為文化資產價值保存之必要性與不可分割範圍所作古蹟範圍之專業判斷,市府予以高度尊重及支持,並表達將依法提起上訴,也希望後續能藉由公私部門協同合作,努力創造雙贏,讓全民共享珍貴文化資產
淨業院撤銷古蹟 竹市府決上訴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https://bit.ly/3geMOF4
淨業院市定古蹟指定案敗訴 竹市將提上訴
淨業院市定古蹟指定案敗訴 竹市將提上訴 | 好房網News https://bit.ly/3GgmEMz
位於新竹市境福街的「淨業院」,市府於107年4月受理部分所有人申請指定「淨業院」為市定古蹟,經歷現勘、專案小組評估會議及完成「淨業院保存範圍調查研究計畫」後,於108年3月經古蹟審議委員審議,決議指定為市定古蹟,惜另有部分所有人不服處分,提起行政訴訟,日前經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原處分,市府對判決中就古蹟範圍定義所為的高度限縮性解釋,表達深切遺憾,為維護新竹市珍貴文化資產的整全性,將積極進行上訴作業。
「淨業院」始建於日治時期明治年間,已有百餘年歷史,審議委員一致表示其見證新竹地區傳統齋教逐漸轉為佛教的歷史,且其建築結合台灣傳統齋堂建築、日治時期日式與洋式建築特色,其建築形制、剪黏、泥塑、彩繪等作法多元,足以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具高度歷史、藝術價值。
淨業院。圖/摘自國家文化資產網淨業院。圖/摘自國家文化資產網
院內供奉五尊古佛(西方三聖像、觀音及地藏王),年代久遠並極具工藝技術價值,況其也是新竹地區少數提供女性獨身修行的空間,建物具完整性,不易再現,故委員一致決議將「淨業院」指定為市定古蹟。
文化局表示,文資法第3條第1、2、3款對於「古蹟」等文化資產列有原則性界定涵義,惟是否屬具保存價值及其類別之判斷,因具有高度專業性、技術性,於個案上多屬行政判斷餘地事項,認為司法機關實宜尊重行政機關的判斷結果。
文化局指出,文資法第3條「古蹟本體」與審查辦法第2條、第5條「定著土地必要保存範圍」應分開檢視,劃定古蹟定著土地範圍之目的在呈現文資保存價值最大化。
依此,古蹟係與人類歷史文化及其所居環境具有密切不可分關係,本不以建造物本體為限,亦為國內文化資產指定登錄方式之通例,況且淨業院保存範圍,經調查報告載明,淨業院自明治年間創設以來,百年間面積範圍不變,除現存本殿、別院及穀倉,曾有蓮花池、藏經閣及戲臺等附屬設施,為大規模齋堂,園區自成一體與建物緊密相容,共構完整文化地景,自不得以建物本體限制園區範圍,亦方合乎淨業院以「院」為名之稱謂意涵。
新竹市府表示,對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原處分表達遺憾,並重申在作成指定處分前,業已召開2次文資審議、3次專案小組評估會議,且另完成「淨業院保存範圍調查研究計畫」提供淨業院更完整資料供委員參考,故此案審議委員實已充分實質審議,委員基於文化資產價值及為文化資產價值保存之必要性與不可分割範圍所作古蹟範圍之專業判斷,市府予以高度尊重及支持,並表達將依法提起上訴,也希望後續能藉由公私部門協同合作,努力創造雙贏,讓全民共享珍貴文化資產。好房網News 2020-11-03 18:0淨業院市定古蹟指定案敗訴 竹市將提上訴 | 好房網News https://bit.ly/3GgmEMz
JUST A BALCONY: 【JUST Old】新竹-新竹 淨業院
新竹火車站旁的人間淨土「永修精舍」,百年古蹟與當代藝術的相遇
人間淨土,毋需遠求,新竹永修精舍雖位在鬧區,但在住持寬謙法師的營造下,藝術與佛學薈萃,是一處離塵的清靜之地。每一件雕塑、每一個空間、每一處造景,背後都有值得沉吟再三的人生智慧。
新竹火車站旁的人間淨土「永修精舍」,百年古蹟與當代藝術的相遇
老樹森森,後面是百年古蹟淨業院。
天下雜誌 出版好書精選
張界聰
2020-07-02
新竹火車站旁的人間淨土「永修精舍」,百年古蹟與當代藝術的相遇 - 天下雜誌 出版好書精選 - 微笑台灣 - 用深度旅遊體驗鄉鎮魅力 https://bit.ly/3oeAMjk
離新竹火車站僅約十分鐘車程的永修精舍,與馬路不過一牆之隔,卻彷彿屏蔽了外界喧擾,印證了何謂「鬧中取靜」。
幅員廣達三千坪的院落裡,前庭老樹影森森,後院蔬果歲時豐,住持寬謙法師透露,請工匠來修剪花木時,師傅一看便說:「你這裡不是花園,是一片森林!」
集各種美學於一寺
這裡也是百年古蹟與當代藝術的相遇。永修精舍旁,是師父修行的古寺淨業院,2018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雖屬私人齋堂、未對外開放,仍可從外觀欣賞建築古典之美。
興建於1902年的淨業院,為傳統閩式四合院,從建築形制到剪黏、泥塑等裝飾,深具藝術價值。
庭院則像是座雕塑公園,台灣雕塑大師楊英風的作品散落其中,尤其是他的佛雕創作,在一般公開場合少有機會看到,更是難得。一手促成藝術結合佛法空間的,正是楊英風的小女兒、永修精舍的住持寬謙法師。
永修精舍的住持寬謙法師,以藝術為核心、建築專業為技巧,用更現代化的語彙闡揚佛學之道。
寬謙手指一尊釋迦牟尼佛座像,笑說小時候幾個孩子都是在上頭或坐或爬,「我們是跟佛像一起長大的。」旁邊狀如滿月、不鏽鋼材質的《月明》,則是楊英風年幼時因父母遠赴大陸工作,把他託給宜蘭親戚照顧,當時母親為了寬慰他,曾說:「你這邊看得見這個月亮,阿母那邊也看得見這個月亮。我們可以看到同一個月亮,阿母不時就在這個月亮裡看著你呢。」澄澈淨圓的作品,凝聚飽滿的孺慕之情,放置在寺院中,也有「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的悟道巧思。
廣告
釋迦牟尼佛座像的旁邊就是《月明》,背後訴說著動人的孺慕之情。
是求財還是求知?善財童子背後的初心
入口處的「善財禮觀音」銅像,是楊英風一九八九年的作品,將原本僅約一米高的原作放大呈現。這座觀音像有唐代天龍山菩薩像的高髮髻、瓔珞式樣圖形,有盛唐的身軀和四肢,有宋代的半跏坐式(一足垂放而下,一足盤起)和持瓶持花手印,有明清的騎龍龜,融合了宗教的莊嚴性和藝術的唯美性。
入口處的「善財禮觀音」銅像,右邊善財童子世俗轉譯成帶財,但其實更象徵著求知的發心。
觀察觀世音菩薩造像,身旁常有一尊模樣可愛的男童,稱為「善財童子」。
雖然世俗文化中,喜愛援引「善財」二字的吉慶意味,將其轉換為財神,但其根本典故出自《華嚴經》,闡述善財童子發心求菩薩道,展開參訪諸善知識的冒險歷程。這也是寬謙選擇在此擺放這座銅像的別具用心,「希望每個人都像善財童子一樣,保持童真的初心,到各處學習。」
精華版敦煌莫高窟在此
永修精舍庭院中有座小屋,乍看讓人不明所以,進入其中,才知道別有洞天,裡頭是一處遵照莫高窟原尺寸打造的精華佛窟,匯集敦煌石窟裡最經典的壁畫、泥塑、佛龕與藻井。
遵照莫高窟原尺寸打造的精華佛窟。
這件大型藝術裝置的由來,緣於一九八九年,寬謙法師和文史專家造訪敦煌莫高窟,同行的鹿野苑藝文學會會長吳文成深受震撼,發願要在台灣重現石窟風華。
爾後,吳文成多次往返敦煌,請當地畫師進行修補,再數位化輸出,因為年代久遠,許多褪色、剝落的壁畫,還得請文史專家比對同一時代的技法與風格加以考證;塑像則是改用現代材質,中空重塑,再原樣彩繪。為了支付經費,吳文成賣掉一棟房子,耗費近二十年時光才完成。
雖然畫作和塑像後來都被藝術家另行買回,但仍可透過佛窟空間裡頭保留的列印畫像,一窺精彩之處。寬謙表示,「經變」是把佛經中的故事,以繪畫形式表現出生動活潑又深具宗教內涵的藝術畫面,精華佛窟匯集敦煌第二百二十窟的三幅唐代經變畫,場面壯觀,造型流露唐朝人物以豐腴為美的特徵,她打趣說:「仔細看每一條鬍鬚都不會打結!」可見工筆細膩流暢。(延伸閱讀:合歡山下的一座寶藏—中台世界博物館,讓心靈休息的地方)
廣告
走在前面的出家人——寬謙法師
童年環境受藝術薰陶,成長過程中又累積了淡江建築系與成大建築研究所的專業背景,三十歲出家的寬謙,接納傳統佛學的精髓,再以自身的生命經歷轉化。當別的法師講讀佛經,她卻是用圖像思考,用更系統化的方式來圖解經文,以推動佛法與佛教藝術為職志。
寬謙弘法的腳步遍及海內外,形式也與時俱進,今年開啟的直播聊天室,甚至有來自美國、香港的信眾,兩、三百人同時上線。在長期關心文化議題的241藝術空間館長李青霖眼中,寬謙法師是思維跟著上時代脈絡的出家人,李青霖笑說:「每次來到這裡,都能掌握到一些新的訊息。」
寬謙強調,寺院建築的功能需求,古今不同,傳統佛寺的布局相對簡單,需要的是可以繞觀佛像的殿堂、寺眾修行的禪堂等。接任住持以來,她也發揮所長,逐步調整,加入了弘法、服務大眾所需要的空間規畫。
「就像改舊衣服那樣,把老建築改成現代適用的方式。」如永修精舍旁原是在地經營三十七年的「慈心幼稚園」,雖因少子化衝擊而關閉,但停辦不停學,重新整建,二○一七年轉型為「覺風書院」,除了佛學講座,也開辦花藝、書法、古琴等藝術課程。
廣告
另一個願景,放在北投的覺風佛教藝術教育園區,邀請到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來設計,構思多年,終於將在二○二一年動工。寬謙「劇透」說在建築外牆會加上北投特產、含石英砂的礦土所燒製的白磚,「用的是很古老的元素,但手法可以很現代。」一如她在古色古香的家廟旁透過新世代的科技方式布教,讓傳承與創新並進。(延伸閱讀:清靜一下!高雄佛光山心旅行,送給未來一座人間博物館)
與其說永修精舍是宗教場所,這裡更像是一處社區大學,用教育的方式,將藝術與佛法涵養進入每個人的生活。
楊英風作品《龍賦》。
*本文作者:張雅琳
順遊新竹
沿著台一線 尋訪廟宇、米粉與玻璃記憶,找回我的新竹日常
玩新竹不去城隍廟,美學建築散步路線
新竹市美食地圖 桂花潤餅壹柒貳,傳承老店好滋味
珈琲夏特 新竹市東門市場的夜生活,到老市場的咖啡小店坐坐
光點
永修精舍&淨業院
地址:新竹市北區境福街141巷10號
電話:03-5323132
官網: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新竹火車站旁的人間淨土「永修精舍」,百年古蹟與當代藝術的相遇 - 天下雜誌 出版好書精選 - 微笑台灣 - 用深度旅遊體驗鄉鎮魅力 https://bit.ly/3oeAMjk
連日大雨 百年淨業院牆塌
創建超過110年的「淨業院」,日前連續大雨後廊道牆壁突然崩塌一大塊。(記者陳維仁攝) |
創建超過110年的「淨業院」,日前連續大雨後廊道牆壁突然崩塌一大塊。(記者陳維仁攝) |
〔記者陳維仁/竹市報導〕創建一百一十二年的新竹市早年知名道場「淨業院」,建物年久失修,樑柱嚴重腐朽變形,近日連續下雨,廊道建物牆壁甚至出現小面積坍塌,景象讓人怵目驚心。市長許明財昨天傍晚率文化官員前往實勘,研商協助修復解決之道。
許明財由淨業院共同持有人之一的新竹都城隍廟總幹事鄭耕亞等人陪同,前往淨業院了解現況。對淨業院目前略呈無人維護的情形,許明財表示感到憂心,由於市文化局還未獲取管理人代表的同意授權,許明財指示文化局積極協調,並以協助持有人完成搶修為短程目標,爭取文資審查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則列為長程目標。
淨業院位於新竹市境福街,一九○二年由新竹富豪鄭如蘭之妻陳氏潤所設立,原為齋堂,後來才改為禪宗派別,與中國菩陀山三大寺之一的法雨寺有傳承關係。淨業院為傳統四合院的木構瓦房,主體建築為前殿、大殿及左右的護龍廂房所圍成的四合院體,大殿供奉著西方三聖、送子觀音、地藏菩薩等,均為早年從中國運來。
屬私人產業的淨業院,目前由一旁的「永修精舍」協助管理,永修精舍住持寬謙法師即藝術大師楊英風的女兒,故而淨業院廣場放置有楊英風大師的作品。
年代久遠的淨業院,外觀看似沒有大礙,其實內部樑柱腐蝕嚴重,龜裂變形到處都是,記者察看時裡面師父不斷說「很危險」,很多廂房都有崩塌之虞,尤其廊道牆壁經連續十幾天下雨,日前突然崩塌一大塊,幸無人員受傷。
幽通藏密
1021-2023浯江-鄭氏家廟-學術研討會-新竹開治300,鄭用錫進士200年 - Google 相簿 https://bit.ly/46WvrRN
寺廟名稱 證善堂
主祀神祇 釋迦牟尼佛
行政區 新竹市
地址 新竹市北區興南里8鄰興南街25巷2弄4號
教別 佛教
登記別 正式登記
電話 03-5267929
負責人 周瑞淋
其他 (空的。未填資料。)
經度座標 120.963401794434
緯度座標 24.8009395599365
20 興南街 -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3Q6jnGT
4 興南街25巷 -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45A4zG4
證善堂與新竹佛教居士林
台語與佛典: 新竹市證善堂與新竹佛教居士林 https://bit.ly/46FB1Z5
◎闞正宗
一.證善堂緣起
根據日據時代發行的《全臺寺院齋堂名蹟寶鑑》記載:
證善堂在新竹市西門外,係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周維金之祖母潘氏普趣及其令堂周林氏玉,法號普美,並同地富紳周敏益之太祖母周陳氏錢,法號普銀,倡首建築,前後兩進建坪達兩百餘坪,規模宏大。唯周陳氏普銀出巨款,其地乃由林振榮、主人林爾禎敬獻,前進匾額為「證善堂」,其石柱聯文曰:「證以果、談以因,積多福祉」、「善其身、淑其性,放大光明」,李逸樵書後進之匾曰:「淨心行善」,王仁堪書、鄭拱辰敬獻,其聯文曰:「證妙道於傳經,獨標奧旨」、「善現身以說法,共拔迷津」。入其門左右,安置周家祖先牌位及其寄附者芳名之祿位,所祀諸佛與一般寺院同,每年古曆四月八日舉行浴佛會,信仰之士參詣頗多。……自建設以來,每日清晨周維金之令堂周林氏普美牽子女誦經不怠,故感化新竹地方信仰不乏其人,實為新竹中頗莊嚴之齋堂。……[1]
從以上文獻可以得知,證善堂是創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十一月,這也可以從目前還掛在證善堂內,由廣東提督學政葉大焯的「大雄寶殿」匾額的落款年代為「清光緒十九年」可驗證。而證善堂的主要創建人為潘普趣、周林玉(普美)、周陳錢(普銀)三位。由於證善堂是屬於齋教龍華派,加上日據時代並沒有限制齋教收徒受戒的問題,故其中周普美(1882-?)曾收一弟子叫李鵲治(普喜),並在臺南開元寺受優婆夷戒。[2]
如前述是一座兩進的院落,占地有二百多坪,根據資料顯示,證善堂所用的石材都是由大陸運來,工程極為考究。[3]證善堂供奉三寶佛及觀音菩薩,如果根據前述的聯文推測,三寶佛主尊應供奉於大雄寶殿,後殿供奉觀音菩薩,才有相對應的句子曰「善現身以說法,共拔迷津」之題聯。
證善堂中目前還保存數冊百年經書,其中《禪門日誦諸經》是由福建鼓山湧泉寺能成法師於光緒十二年(1886)所募刊,也是早期齋堂日誦經本,另一本是原刊印於清順治已亥(1659)年,但未印重刊年代的《龍舒淨土文》。[4]可見屬於齋教龍華派的證善堂,隨順中國佛教的發展,在明代以降有禪淨合流的色彩,從這一禪一淨的經典中或可窺知端倪。
二.歷代住持
證善堂在日據時代並沒有太多的資料來驗證其發展,只知道作為一個地方性、家庭式的修持成份比較多。從創建伊始至今證善堂的歷代住持(管理人)分別如下:
第一代:潘普趣
第二代:周林普美
第三代:周普進
第四代:周普雨
第五代:周普良(?-1966)
第六代:周瑞棠(宏護1919-1987)
第七代:周章義(1954-)[5]
第一代開山為潘(或說莊)普趣,但到了昭和年間,管理人則轉為其孫周維金,如上述的,在潘普趣之後還有周林普美住持,而周林普美正是周維金的母親,故可以推知周維金應該就是周普進,普進是法號。齋教龍華派的傳承一律以「普」為法號這是眾所周知的。
證善堂曾在大正十四年(1925)重修一次,並更新其庭號曰「省園」,是取君子三省吾身之意。[6]但也有民國十七年(昭和三年)由周林普美重修大殿之說,[7]後又修正為民國十三年,因西廂及大殿部分倒塌由周林普美籌資重新修建。[8]如果不算光復後在民國七十三年的重建,民國十三年至民國四十六年間傳還曾重建一次,在民國四十六年前後當時的住持是周普良,俗名為周鷲峰。[9]
周普良住持於民國五十五年圓寂後,由周瑞棠接任地六代住持。由於木構堂宇損壞,周瑞棠居士乃於民國七十三年拆除重建為兩層樓式的鋼筋水泥大樓。民國七十六年周瑞棠居士因積勞成疾而往生,享年六十九歲。後接掌證善堂職位的是其子周章義居士。[10]
三.證善堂在光復後的發展
(一)新竹佛教居士林
民國四十年代初以李恆鉞、許巍文等一批學佛弟子,初期在其所服務單位新竹工業研究所附近研習佛法,後因聞法者日增場地不敷使用,而商借北門鄭氏家廟為研習處,但因交通的問題而有移借市中心之議,經介紹而與證善堂結緣,就地弘法。講經數年後,學佛會取名為「新竹佛教居士林」,林址亦設在證善堂內,從此居士林與證善堂結下法緣近五十年。
(二)居士林的靈魂人物--李恆鉞居士
新竹佛教居士林的創辦人李恆鉞居士(?-1998),當時是新竹工業研究所的副所長,曾任清華大學代校長。由於民國四十二年之後印順導師在新竹青草湖創建福嚴精舍,得地利之便,李恆鉞居士追隨印順導師學習中觀等,[11]時與工研所同事許巍文博士辯道,許博士終於信服並皈依三寶,爾後協助李恆鉞居士共同研究所佛法,傳為佛門佳話。
除早期李恆鉞與許巍文居士和印順導師關係較密切之外,新竹佛教支會為普及一般佛化教育,在證善堂成立佛學學習班,還聘請演培法師為名譽導師,由演培法師實際講訴佛法。[12]李恆鉞早期在證善堂講《金剛經》、《楞嚴經》有數年之久,由於聽聞佛法者日多,終於在民國四十九年將佛學會登記為「新竹佛教居士林」,並聘請崔學禮居士(時任立法委員)為第一屆林長。由於李恆鉞居士時任工研所副所長及清華大學代校長,公務繁忙,終於在民國五十年代中期離開居士林,但十多年在證善堂的弘法為居士林奠定深厚的佛法基礎。李恆鉞居士因公離開居士林後,許巍文等居士繼續敦請教界法師前來講經弘法,並增加了念佛共修,以持誦《佛說阿彌陀經》為常課,這一念佛共修前後延續至今約四十年未曾中止。
新竹佛教居士林歷任林長如下:
第一任林長(任期1960-?)崔學禮(現居台北,常回證善堂)
第二任林長(任期?-1969)周炳煌(1915-)
第三任林長(任期1968-1991)翁同倫(1917-,現在仍參加共修)
第四任林長(任期1992-1998)宋鳳樓(1922-現在仍參加共修)
第五任林長(任期1999-至今)周瑞淋
(三)八十年代後的居士林
民國七十五年證善堂完成改建之後,仍繼續提供場地給居士林使用。民國七十五年到七十六年間,以張隆憲、蘇錦坤、黃崧修等人為首的善知識約二十餘人投入到居士林共修。在這之前居士林,除了每週有一次的共修外,並無其他活動,故場地使用率不高。這一批佛弟子進入後相當活躍,成為居士林的主力組成「居士林青年弘法團」,當時廣邀教界法師大德前來弘法者有聖嚴法師、慧律法師、明光法師、昭慧法師等,聯合弘法單位遍及政府機關及新竹地區各大佛學社團,這時居士林的盛況宛如民國四十年代初期。但由於當時以念佛共修為主的老林友與青年弘法團理念扞格,故這一批二十餘人的青年軍在七十六年還是整批離開了居士林,另組「普賢學佛會」。
到了民國八十年代居士林,在每週日下午參與共修的林友平均年齡近七十歲,大約還有二十位,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僅存十餘位與個位數之間,林友逐漸凋零。到了民國八十四年起,陸續有幾位初學同修加入居士林念佛,到了八十九年約有十餘位的學佛中生代完全繼承了念佛共修的班底,使得風中殘火的居士林又恢復了生機,目前居士林的新舊林友約有二十位。
最近幾年,居士林接受了福嚴佛學院法師的指導,以及法源寺別苑佛法資訊的支援,在停辦了十二年的佸動之後居士林,於民國九十一年恢復了各項活動,包括初級禪修班的開課,在注入新、中生代的活力之後,新竹佛教居士林或許將會有一番新的氣象。[13]
四.結論
證善堂是新竹地區的一座百年齋堂,屬齋教龍華派,早年是以家族式的清修為主,為新竹地區自清末至日據時代的在家佛攀樣貌提供了見證。台灣光復後特別是在第五代及第六代住持時期,證善堂不再單單是家族式的修行的型態,甚至是提供出場地供新竹的佛弟子共修之用。尤其是第六代住持周瑞棠居士,為佛教僧俗二眾出力甚多,他皈依印順導師為俗家弟子,並服務新竹佛教支會擔任秘書達二十年之久,曾當選台灣省佛教分會理事、監事多年,[14]無償提供證善堂場地供居士林共修弘法之用。周瑞棠居士於民國七十六年往生後,其公子周章義克紹箕裘,繼續無償提供場地,父子前後凡五十年,堪引為佛門的一段佳話。
台語與佛典: 新竹市證善堂與新竹佛教居士林 https://bit.ly/46FB1Z5
光復前的一善堂、證善堂與新竹大家族-兼談周維金的《大陸遊記》
分新竹市地方寶藏資料庫|光復前的一善堂、證善堂與新竹大家族-兼談周維金的《大陸遊記》 https://bit.ly/494ONpK
新竹在清末日初有大大小小近十餘間齋堂,其中有二間龍華派齋堂:一善堂、證善堂,不僅歷史悠久,影響亦大,尤其是二者的創建者或活動都與中國大陸有密切關係。一善堂創建的重要關係人楊普丹是仙遊縣人,光緒元年到台灣北部傳佈龍華派教法,光緒十年在香山創建一善堂,並在光緒二十年受林汝梅邀請出任金山寺住持。在住持一善堂期間非常活耀,與兩岸名僧、齋友多所唱和,可見當時正統僧侶並不排斥龍華派人員,楊與福建、台灣的齋友聯繫密切。有的研究者認為一善堂又叫香山寺,資料顯示,鄭如蘭後人一直擔任一善堂的管理人,昭和十年建朝山村頂,概稱一善寺。日本領台初期,證善堂由周普達管理,到明治四十一年以是新竹市著名齋堂。證善堂為周普達、周維金的祖母潘普趣參與捐建,媳婦林普美也負責堂中事務,子早逝,留五子,舉家歸依佛門。周維金留學日本,常在報紙用中文發表看法,但佛學素養不太高明。大正九年,和鄭拱辰等人到普陀山進香,記錄成《大陸遊記》,由上海大中書局印行。新竹市地方寶藏資料庫|光復前的一善堂、證善堂與新竹大家族-兼談周維金的《大陸遊記》 https://bit.ly/494ONp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