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卡斯族分布大甲溪以北、湖口楊梅以南-道卡斯為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所命名-道卡斯族的祭典-於牽田祭上祭拜祖靈,道卡斯人稱豐年祭為牽田,每年於農曆7月15日至8月15日舉行,族人需於1個月前製作「祖靈大旗」/祭祖:道卡斯人稱作「巴代」(Patai)是敬祖的意思,也是道卡斯族人視為最神聖的節日/牽田祭-道卡斯族新港社三支祖靈大旗佇立在部落中 #牽田祭活動訊息 👉地點:後龍鎮新民里西社慈安宮前廣場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650年代道卡斯族崩山社群的村社至少包括吞霄社、房裡社、南日社、大甲社、雙寮社;個別村社規模約百人至四百人不等,每戶平均約 3-4 人。其中南日社、大甲社均為規模頗大的村社。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道卡斯族貓盂社一個《盂》字訴 說明他的悲傷滄桑歷史-《盂》與《孟》錯誤的紀錄轉變時間點 。轉型正義 何時才能見曙光。貓盂社 ,潘永貞家族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新埔鎮有158年歷史的墓碑/衛平星是道卡斯族竹塹社衛阿貴的第三個兒子,衛阿貴是新埔鎮、關西鎮早年開發的大功臣,衛阿貴家族從西元一七七三年開始開發新埔鎮霄裡溪、鳳山溪一帶,他育有五子,名字分別為福星、金星、平星、賜星、祖星/墓碑上的名字「平星杜衛公」分析,衛家曾經收養過杜家的小孩傳宗接代,所以後代會有「生前姓衛,死後姓杜衛」的慣例/新埔地區最早為道卡斯族竹塹社土目衛阿貴及錢子白率族人入墾,成為平埔族之居住地,舊稱「吧哩嘓」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道卡斯族文化/台中、苗栗崩山八社莫、盂、房、凍、白、浦、葛、道卡斯族文化/台中、苗栗崩山八社莫、盂、房、凍、白、浦、葛、

【平埔族群的罕見姓氏】探台灣血源 劉增榮研究道卡斯族文化20年 台中、苗栗崩山八社莫、盂、房、凍、白、浦、葛、呂、潘、載、鐘、蕭等姓〔2010-01-31〕
探血源 劉增榮研究台灣道卡斯族20年 | 原住民 | 平埔族 | 大紀元 https://bit.ly/3gcELcn
前台灣平埔族協會理事劉增榮尋根發現自己的道卡斯血統,研究道卡斯族文化長達20年,在僅存遺跡中,勾勒出道卡斯族文化樣貌。中央社記者陳淑芬攝
【平埔族群的罕見姓氏】探台灣血源 劉增榮研究道卡斯族文化20年  台中、苗栗崩山八社莫、盂、房、凍、白、浦、葛、呂、潘、載、鐘、蕭等姓
中央社 / 記者陳淑芬 / 苗栗〔2010-01-31〕
探台灣平埔血源 劉增榮研究道卡斯族文化20年 
家族長輩要到中國大陸尋根,軍中剛退伍的劉增榮探查祖先牌位竟發現原住民族姓名,經溯源研究,揭開自己平埔原住民道卡斯族身分,研究傳統文化20多年,探索道卡斯族先人風華。
向聚居道卡斯族人的苗栗縣新民社區居民詢問族人傳統文化,大家都說「已經沒有人知道了,只劉增榮有研究」。
說起前台灣平埔原住民協會理事劉增榮研究道卡斯族緣起相當奇特。他說,「從小就講閩南語,劉姓、講閩南語,家族長輩都不知自己是原住民後代,要去大陸尋根。」劉增榮過濾祖先牌位發現有原住民姓氏,才發覺自己擁有原住民血統的淵源。
「社區年輕一代大都是在近年才知道自己有原住民血統!」劉增榮說,他發現自己是道卡斯族後代之後,就積極研究收集道卡斯文化資料,並撰寫論文、書籍,希望為已漸失傳的道卡斯族文化留下珍貴的紀錄。
劉增榮後來到台北謀職,一有空就鑽研歷史文化書籍,返家鄉做調查研究,追尋自己的血源,並為整個村落追根溯源。
劉增榮說,台灣平埔原住民道卡斯族分布於新竹、苗栗及台中一帶,新港社聚落分布於現今苗栗縣後龍地區,新港地區是過去道卡斯族新港社的大聚落,漁牧、狩獵、耕種維生。
民國40幾年時,有1 批學者到社區做調查研究,耆老多不願透露原住民血統,導致早期新民社區道卡斯文化學術研究困難。劉增榮表示,「不要說外來的學者,村落裡的耆老連我是在地人,都推說忘了。」很多學者認為新港地區漢化太深,道卡斯文化已經蕩然無存。
耆老們隱瞞道卡斯族血統讓人辛酸,劉增榮說,老人家對原住民血統有自卑感,不願意告訴下一代,也是造成道卡斯族新港社的文化逐漸斷絕的主因,但他在生活的蛛絲馬跡中卻一再發現道卡斯族文物,越研究越有興趣,一頭栽進道卡斯族研究之路20多年。
劉增榮手指著道卡斯歷史文化書籍裡所拍攝的蒸煮文物「木(曾瓦)」照片,告訴記者說,「這個,我家族裡就有。」家裡也有道卡斯族用的麻編漁網、大型原木挖空的木桶,他積極著書,也到各大學演講,將研究心得與學術界分享。
劉增榮與地方人士投入田野調查,追溯出不少道卡斯族傳統文化端倪,包括「牽田祭」的內容及流程,並在2002年再度重現族人停辦50多年的傳統祭典,村裡的70多歲的老人家說,僅曾在童年時曾看過1 次,得以再見到「牽田祭」,令人懷念、興奮。
道卡斯族舉辦的「牽田祭」,就是中秋狩獵分享收成的祭典,族人以飯糰及小魚乾祭祖後,族人牽手圍成圈跳舞場歌,由「扮番」族人敲鑼邀神引導3 名勇士身綁大旗竿,在圈內繞場巡行,全族喝酒跳舞慶祝到深夜。
劉增榮說,「牽田祭」應該稱為「牽奠祭」,是牽手跳舞祭祖之意;儀式前,由族人「扮番」,挨家挨戶通知族人參加祭典,是廟宇爐主擲筊由族人輪番擔任;「達麻」是清代送公文「小差」,以腳程快為首選而演變為風俗賽事。
在劉增榮與社區、學術人士的努力下,在僅存軌跡中再度勾勒出道卡斯族文化的樣貌,雖非完整全貌,但重燃起社區的溯本追源的文化使命。
道卡斯族崩山八社的平埔姓氏
道卡斯族可分為三大社群,分別為竹塹社群、後壟社群、蓬山社群。崩山社群,或稱蓬山社群
崩山社群,或稱蓬山社群(荷蘭語:Pangsoa),在臺灣荷蘭統治時期指崩山鄰近道卡斯族村社,清治時又被稱為崩山八社或蓬山八社,是台灣平埔族群道卡斯族在台中大甲溪流域和苗栗縣沿海一帶社群,因作為贌社單位而被合稱。番俗六考所提到的崩山八社中包含通霄社、貓盂社、苑裡社、房裡社、南日社、雙寮社和崩山社分出的大甲西社和大甲東社。
崩山位在大甲溪下游,即今日台中外埔區的內水尾山,清代文獻中的崩山社為當地社群的統稱。在荷治時期崩山已出現在文獻上,1647年崩山一帶的平埔村社被視為一個贌社集合,當時發了贌金150里爾。
吞宵社:蘇、莫、張、凍、呂、鐘、葛等
貓盂社:潘、盂、蕭等
苑裡社:潘、鄭、沈、鐘等
房裡社:潘、房等
日南社:林、邱、曾、陳、郭、劉、黃等
日北社:鄭、載、陳、林、劉等
雙寮社:潘、朱等
大甲西社:蕭、薛、白、浦、潘等
大甲東社:陳、葉等
------------------
探血源 劉增榮研究台灣道卡斯族20年
探血源 劉增榮研究台灣道卡斯族20年 | 原住民 | 平埔族 | 大紀元 https://bit.ly/3gcELcn
【大紀元1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淑芬苗栗31日電)家族長輩要到中國大陸尋根,軍中剛退伍的劉增榮探查祖先牌位竟發現原住民族姓名,經溯源研究,揭開自己平埔原住民道卡斯族身分,研究傳統文化20多年,探索道卡斯族先人風華。
向聚居道卡斯族人的苗栗縣新民社區居民詢問族人傳統文化,大家都說「已經沒有人知道了,只劉增榮有研究」。
說起前台灣平埔原住民協會理事劉增榮研究道卡斯族緣起相當奇特。他說,「從小就講閩南語,劉姓、講閩南語,家族長輩都不知自己是原住民後代,要去大陸尋根。」劉增榮過濾祖先牌位發現有原住民姓氏,才發覺自己擁有原住民血統的淵源。
「社區年輕一代大都是在近年才知道自己有原住民血統!」劉增榮說,他發現自己是道卡斯族後代之後,就積極研究收集道卡斯文化資料,並撰寫論文、書籍,希望為已漸失傳的道卡斯族文化留下珍貴的紀錄。
劉增榮後來到台北謀職,一有空就鑽研歷史文化書籍,返家鄉做調查研究,追尋自己的血源,並為整個村落追根溯源。
劉增榮說,台灣平埔原住民道卡斯族分布於新竹、苗栗及台中一帶,新港社聚落分布於現今苗栗縣後龍地區,新港地區是過去道卡斯族新港社的大聚落,漁牧、狩獵、耕種維生。
民國40幾年時,有1 批學者到社區做調查研究,耆老多不願透露原住民血統,導致早期新民社區道卡斯文化學術研究困難。劉增榮表示,「不要說外來的學者,村落裡的耆老連我是在地人,都推說忘了。」很多學者認為新港地區漢化太深,道卡斯文化已經蕩然無存。
耆老們隱瞞道卡斯族血統讓人辛酸,劉增榮說,老人家對原住民血統有自卑感,不願意告訴下一代,也是造成道卡斯族新港社的文化逐漸斷絕的主因,但他在生活的蛛絲馬跡中卻一再發現道卡斯族文物,越研究越有興趣,一頭栽進道卡斯族研究之路20多年。
劉增榮手指著道卡斯歷史文化書籍裡所拍攝的蒸煮文物「木(曾瓦)」照片,告訴記者說,「這個,我家族裡就有。」家裡也有道卡斯族用的麻編漁網、大型原木挖空的木桶,他積極著書,也到各大學演講,將研究心得與學術界分享。
劉增榮與地方人士投入田野調查,追溯出不少道卡斯族傳統文化端倪,包括「牽田祭」的內容及流程,並在2002年再度重現族人停辦50多年的傳統祭典,村裡的70多歲的老人家說,僅曾在童年時曾看過1 次,得以再見到「牽田祭」,令人懷念、興奮。
道卡斯族舉辦的「牽田祭」,就是中秋狩獵分享收成的祭典,族人以飯糰及小魚乾祭祖後,族人牽手圍成圈跳舞場歌,由「扮番」族人敲鑼邀神引導3 名勇士身綁大旗竿,在圈內繞場巡行,全族喝酒跳舞慶祝到深夜。
劉增榮說,「牽田祭」應該稱為「牽奠祭」,是牽手跳舞祭祖之意;儀式前,由族人「扮番」,挨家挨戶通知族人參加祭典,是廟宇爐主擲筊由族人輪番擔任;「達麻」是清代送公文「小差」,以腳程快為首選而演變為風俗賽事。
在劉增榮與社區、學術人士的努力下,在僅存軌跡中再度勾勒出道卡斯族文化的樣貌,雖非完整全貌,但重燃起社區的溯本追源的文化使命。探血源 劉增榮研究台灣道卡斯族20年 | 原住民 | 平埔族 | 大紀元 https://bit.ly/3gcELcn


道卡斯族文化/台中、苗栗崩山八社莫、盂、房、凍、白、浦、葛、

道卡斯族竹塹社到日本時代申報土地時都還有收番租
整個新竹縣有收番租的土地幾乎就那幾個姓而已(錢.衛姓之類的)
日本人在登記戶籍時為什麼不會覺得很奇怪?
滿滿番業主卻登記成客家人(廣)?何況錢姓是蕃租的超大戶
姓三,他們家族的日治時代戶口資料也是登記為廣。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532035
道卡斯族尋根 耆老盼正名
2011/10/17 06:00
〔記者黃美珠/新埔報導〕新竹縣70歲道卡斯族裔阿公錢漢昌鼓吹正名,爭取該族也要被列為台灣原住民族,他長期蒐集道卡斯族語的舊人名,也將家族長輩口述的歷史軼事做成族譜、海報等,教子孫認識自己的祖先。
「人不能數典忘祖,更不能指鹿為馬」,現任新竹縣道卡斯族竹塹社錢姓宗親會會長錢漢昌始終這麼認為。他生長在新埔鎮太平窩口,嘴巴講的是客家話,家裡公媽的神主牌卻是河洛形式,人卻偏偏被叫「番仔」。
「我是誰?」小時候他這樣問,父親回答他是「道卡斯族」,但是翻開戶口名簿上的種族欄位註記卻又是「廣(東)」,這讓他有被指鹿為馬的疑惑。
長大後,他在桃園國際機場擔任地安人員,只要碰上有原住民、道卡斯族的介紹,他一定仔細收藏。後來台灣高山族群的原住民意識抬頭發起正名運動,他默默支持,也希望有一天,住在平地的平埔族群們也能爭取正名。
他說,要的絕對不是原住民的那塊預算大餅,而是一個民族的尊嚴。但這樣的心情,不僅迄今不受官方重視,高山族群不認同,就是同樣是道卡斯族七姓公派下的子孫,也有人不願意認祖歸宗。
為此,退休前他開始蒐集史料、剪報,整理族中老一輩人的口述故事,一筆一劃工整記錄下來做成海報,在宗族團聚掃墓時,拿出來教育年輕族人認識祖先。他也把錢家先祖皆只公派下的13代族譜完成;還替長孫取了個道卡斯族男人的名字。這一切莫不就是希望替道卡斯族埋下正名的種子,希望有一天能開花結果。
道卡斯族尋根 耆老盼正名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eV3Zs


「平埔」一稱最早出現在約1724年,首任清朝巡臺御史黃叔璥寫的《臺海使槎錄》中。當時文獻多以地緣名稱區別不同的「社」,而「族」的概念則是在1898年由人類學家伊能嘉矩提出
道卡斯賣契​
🔹內容:乾隆十二年倈閣社總頭目八系米那貓园干等立杜賣盡根斷契字​
🔹來源地:苗栗縣通霄鎮​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03215599967031/permalink/3626887530933150/

道卡斯族文化/台中、苗栗崩山八社莫、盂、房、凍、白、浦、葛、道卡斯族文化/台中、苗栗崩山八社莫、盂、房、凍、白、浦、葛、道卡斯族文化/台中、苗栗崩山八社莫、盂、房、凍、白、浦、葛、道卡斯族文化/台中、苗栗崩山八社莫、盂、房、凍、白、浦、葛、


(1895)年平埔族新港社迎接日軍-具表敬請大軍、嚮導軍隊之事件「保家衛財簞食壺漿以迎日軍」/平埔族(清朝稱為熟番)新港社位於今苗栗縣後龍鎮歸為道卡斯族後壠社群,與西拉雅族的新港社同名。道卡斯族後壠社群包括後壠社、新港社、中港社、猫閣社;新港社早在《熱蘭遮城日誌》記載,曾反抗明鄭,清領時期被納為屯番-新港社內部又分新港東社與新港西社,主要的家族是劉姓、解姓-新港社不只主動迎接日本軍隊,更提供人力幫助物資日軍搬運、蒐集相關情報,而且也協助招撫西里興社原住民-日本人給發賞金而寫最後日本人發給劉登春賞金25元-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