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ntu.edu.tw)

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

untitled (ntu.edu.tw)

衛阿貴(或衛朝貴[1],1750年-1821年[2]),本名直雷.朝貴[1]或作阿貴,是一位出身淡水廳竹塹社的田地開墾領導者。他是竹東及其周遭地區的早期開發領導人之一
衛阿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vaFNO
生平
1750年(乾隆十五年),阿貴出生於淡水廳竹塹社;他是當地頭目敖控吻直電(麻撈嘮吻.直雷[1])與潘姓族人[3]的次子。[2]
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大將軍福康安奏賜漢姓,阿貴於是以「衛」為姓;當時,部落族人稱他作「衛什班」。[2]
後來,因竹塹社領域遭漢人進入開墾且分布廣闊,衛阿貴於是率領族人進入新埔、大旱坑、老焿寮、坪林、下南片、下橫坑、石崗仔、大茅埔、三洽水等地;在這些地方,眾族人開墾耕地並開鑿水圳,後得豐盛收穫。於是,衛阿貴又與眾族人前往鹹菜甕地區拓墾。[2][4]
1821年(道光元年),衛阿貴病逝;此後,他的五個兒子繼承父業,並訂墾號為「衛壽宗」,繼續開墾當地
衛阿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vaFNO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墾民陳自仁呈請福建總督批准開墾美里庄(今關西鎮)[1]。乾隆年間,連阿盛發起在當地爐主宅輪流奉祀三官大帝[2]。因不斷受未歸順清廷的原住民侵擾,地方人士募款建立可以作為防禦中心的廟宇,即關西太和宮前身,稱為「三界廟」[1]。當時陳自仁的墾戶就因受不了泰雅族,嘉慶年間放棄該地,並由衛阿貴承接[3]。
後來衛阿貴等人在嘉慶十七年(1812年)發起募款重建三界廟,百年來成為關西當地客家人的重要信仰中心[4]。原址位於復興庄[3],同治五年(1866年)改建[2],由黃台三等人發起[3][5][6],遷至今關西分駐所一帶[3]。關西太和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aRX7x1


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

【道卡斯族竹塹社】158年古墓碑 被當水溝蓋
新竹縣新埔國小余成堯發現一塊有158年歷史的墓碑被當成水溝蓋。(記者蔡孟尚攝)
〔記者蔡孟尚/新埔報導〕2012/11/10【道卡斯族竹塹社】158年古墓碑 被當水溝蓋 https://bit.ly/3pWoz0K
新竹縣文史工作者黃有福輾轉得知,一塊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墓碑,被人擺在新埔鎮的農田旁當水溝蓋用,經他實地調查發現,墓碑記載的往生者是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對新埔鎮、關西鎮早年開發的歷史頗具意義。
縣府將請專家鑑定
縣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張愛倫昨天勘查後說,農田主人有意無償捐出這塊墓碑,但墓碑被水泥固定在水溝上,文化局會請專門處理墓葬文物的專家協助取出後,再運回局內詳細考究,如果經鑑定確有歷史文化價值,將典藏保存。
「咸豐四年不就是西元一八五四年,距離現在有一百五十八年了!」發現這塊墓碑的新埔國小教務主任余成堯,起初只是覺得農田旁的石板水溝蓋有字很奇怪,沒想到他仔細撥開上面的泥土,竟然發現這是墓碑,而且立碑時間遠在一百五十八年前。
耕作這片農田的農民說,他在二十多年前修建農田灌溉水溝時,從附近的土石堆裡就地取材,當時也沒發現這塊長方形的石板就是墓碑,因為大小剛好就拿來當水溝蓋,現在被人發現它是墓碑,想起自己從上面走了這麼多年,心裡感覺怪怪的。
新竹縣新埔國小余成堯發現一塊有158年歷史的墓碑被當成水溝蓋,文史工作者黃有福說,根據墓碑上的記載,往生者應是竹塹社開墾先祖魏阿貴的兒子衛平星。(記者蔡孟尚攝)
往生者是竹塹社開墾先祖之子
黃有福說,衛平星是道卡斯族竹塹社衛阿貴的第三個兒子,衛阿貴是新埔鎮、關西鎮早年開發的大功臣,衛阿貴家族從西元一七七三年開始開發新埔鎮霄裡溪、鳳山溪一帶,他育有五子,名字分別為福星、金星、平星、賜星、祖星。
疑遷墓後未妥善處理導致
黃有福研判,衛家子孫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經把散佈新埔鎮、關西鎮和桃園縣楊梅鎮的祖先墳墓遷往關西鎮暗潭祖塔集中安放,這塊墓碑應該是遷葬後的空墓沒有妥善處理,才會流落在外。
黃有福進一步根據墓碑上的名字「平星杜衛公」分析,衛家曾經收養過杜家的小孩傳宗接代,所以後代會有「生前姓衛,死後姓杜衛」的慣例,這點有助於釐清衛阿貴家族是從第幾代開始收養杜家小孩,可為考古依據。【道卡斯族竹塹社】158年古墓碑 被當水溝蓋 https://bit.ly/3pWoz0K

158年古墓碑 被當水溝蓋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


吳智慶中山社大走讀班 訪關西暗潭衛阿貴家族 | PeoPo 公民新聞

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

吳智慶中山社大走讀班 訪關西暗潭衛阿貴家族 | PeoPo 公民新聞


新埔地區最早為道卡斯族竹塹社土目衛阿貴及錢子白率族人入墾,成為平埔族之居住地,舊稱「吧哩嘓」
清乾隆年間始有粵籍人士入墾此地,才改稱為新埔,因地理位置優良,逐漸發展成熱鬧的市街。
張氏家廟位於新埔街之南面,前有良田阡陌,環境極佳,惟市街發展快速,今僅存小巷通路連通和平街。
張氏家廟,俗稱張家祠,為張雲龍於清同治七年(1868)所創建,家祠於同治九年竣工。
為二層樓、雙堂之建築格局,在當時可謂富麗堂皇,可惜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遭日軍焚毀。
後於明治四十一年(1907),由張修德予以重建,改為一堂二橫規模,即今日所見樣貌。
張雲龍本名張魚妹,生於嘉慶九年(1804),卒於光緒六年(1880),其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朝,捐官得貢生,生平英雄冠世、才識超群、見義勇為,而成為地方上之重要人物,與陳朝綱同為新埔富紳。
張家祠主祀張雲龍之父張琳志及張琳志派下六大房祖先牌位,為典型祭祀來台祖之宗祠,是地方家族發展歷程的見證,由於其價值與特色,於九十三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新埔張氏家廟
地址:新竹縣 新埔鎮和平街347巷22號

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


1930年代大溪-1895乙未台灣抗日三角湧之戰/大溪鎮=大嵙崁與姜勝智/同治初年,當地住民李金興出仕,李騰芳中舉,鄉民為彰顯科舉功名,又將地名改為「大科崁」,光緒年間巡撫劉銘傳在此設立大嵙崁撫墾局,又將「大科崁」改成為「大嵙崁」。最後在1920年,日本人將地名改為「大溪」,此名稱就沿用至今。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關西 上南片 羅家(祿富) 公廳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在台灣平埔族的漢化過程中,不,不只是平埔,而是幾千年來,所有「異族」的被漢化過程中,漢民族的「堂號」,本是儒家無心插柳的儀式,卻成了穿越時空、無堅不摧、效果驚人的「柔性神器」。「堂號」讓非漢族迅速忘本,欣然被統,成就了今日「普天之下,莫非炎黃」的華夏觀念。
陳耀昌:堂號-穿越時空的「漢化神器」 | 財訊- 掌握趨勢 投資未來 | 最懂投資的財經媒體 https://bit.ly/3szIqEF
堂號是漢人墓碑所獨有的特色。堂號的起源,是漢武帝獨尊儒家後,人民強調「慎終追遠」,始而自動在墓碑上標示可追溯之祖先發源地,繼而穿鑿附會攀附世家名家,爾後世代相傳。
非漢族以堂號攀附漢人 迅速被統
堂號來自「記憶」與「攀附」。記憶不一定正確,攀附一定不正確;但卻成了漢族身分之標誌。
漢民族周圍的異族,其漢化過程,幾乎都是先習漢字、後改漢姓。漢人的方塊字「姓名」就是漢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圖騰。而有了「姓」之後,就直接與堂號連結,而將漢化的歷史一下子上溯到一、二千年前。換句話說,漢人以堂號攀名門之後,台灣平埔或其他非漢族則以「堂號」攀為漢人之後。
讓我們把目光集中台灣平埔。在屏東縣府2014年出版《重修屏東縣志》中,有兩張照片,讓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平埔族漢化的嬗變。
乾隆36年,力力(力里)社人的墓碑已有「皇清」(圖一),但仍為原住民名號。其後,已改漢姓的潘姓平埔族人,就仿漢人在墓碑刻上「滎陽」潘氏之堂號,但卻錯寫成「榮陽」(圖二)。
於是平埔的後代,乃以為「歷代高曾祖考妣」是來自「榮陽」的漢人。只要一塊墓碑,平埔子孫就自動接軌,天衣無縫,成為「炎黃子孫」。
這就是「堂號」穿越時空的妙用。
也自這本《重修屏東縣志》,我們看到光緒14年,劉銘傳以國家命令消滅番籍及番租(圖三)。一是「改租為賦」,平埔人田產被沒入成為「官田」;二是熟番「化歸為民」。再加上平埔人已改漢姓,從此平埔人失去與祖先的連結,也失去祖先的土地,從土地的主人變成侍奉高級漢人的低階漢人
 ▲左圖一,右圖二。
這是台灣平埔在短時間內,幾乎完全消失的過程,很殘酷,卻是真實的歷史。
墓碑文化式微 堂號漸漸消失中⋯⋯
堂號其實只是「店名」或「招牌」。中原漢人「姓」之起源在周初。漢代百姓普遍撰寫堂號之時,離周之世已百年,離周初之分封功臣宗室更已千年;換句話說,離姓氏之普遍形成至少約五百至八百年。除了時間差距,還有空間劇變,因為此期間歷經春秋戰國亂世、秦代虐政,楚漢相爭,人民早已遷徙流散,遠離祖宗發源地;因為如此,方思以「堂號」紀念先祖。惟幾百年後,士人之家固然記錄不完整,百姓之家,更是人云亦云矣;再經後世沿襲照抄,時至今日,人們對堂號形成更是一知半解。
第一代立下的堂號,多因揣測而失真。例如:黃姓的堂號是「江夏」,江夏在湖北古荊州,但事實上黃姓起源「黃國」,位在河南東南;又如陳姓堂號「潁川」,在台灣則多誤為「穎川」。
除了揣測祖先發源地,還有一種是攀附名門巨室。例如姓朱的就標榜是朱熹後代,姓范就說是范仲淹子孫。以李姓來說,現在李姓人士絕大多數用「隴西李氏」;而「隴西李氏」是因唐朝皇帝李淵、李世民而起,於是就出現兩件趣事。首先,唐朝之前,早有李氏,有名的「老子」李耳,住在洛陽,後來隱居函谷關,而老子的東周時代,隴西屬秦國疆土外的西戎之地;秦國名相李斯則是楚人,不算中土人士,亦非來自隴西;反而唐朝李白是漢化胡人,今中亞吉爾吉斯人。妙的是「隴西李氏」本非漢族,李淵、李世民家族,已被考證為漢化鮮卑人。
不相信現在號稱「隴西李氏」的李姓人士,真的是唐室後裔子孫。所以標榜「隴西李氏」,自然是為了攀龍附鳳。除了「隴西李氏」,還有「汾陽郭氏」,我也不相信現在這麼多「汾陽郭氏」,都是唐朝郭子儀之後!
近年,台灣喪葬禮俗靜悄悄改變,看似平淡,卻將有重大影響。由土葬變火葬,墓碑則改為靈骨塔或樹葬的簡單牌位。對岸亦有此趨勢。華人傳統的墓碑文化勢將式微,因為墓碑刻的是給別人看的家族資料,靈骨塔寫的是自家看的個人資料。
另一方面,原住民則開始以英文或中文拼音出原住民姓名,拒絕了漢姓,當然也拒絕了堂號。
所以,這個漢人「堂號」文化,極可能會慢慢消失,未來可能成為後世華人永遠無法了解的一項「漢化神器」。
陳耀昌:堂號-穿越時空的「漢化神器」 | 財訊- 掌握趨勢 投資未來 | 最懂投資的財經媒體 https://bit.ly/3szIqEF

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


卡斯族竹塹社衛家古墓碑 將申請登錄為古物 見證平埔族人歷史發展變遷軌跡〔2010-09-07〕
更新日期:6月 13
道卡斯族竹塹社衛家古墓碑 將申請登錄為古物 見證平埔族人歷史發展變遷軌跡
新竹縣政府新聞局 99-09-07
竹塹社衛家古墓見證了清代平埔、客家與漢文化互動的歷史,衛家後裔衛國忠有意申請為「古物」,新竹縣文化局秘書吳昌來日前會同學者專家,前往關西鎮東光里衛家訪查,經評析後認為這五方墓碑非常珍貴稀有。為保存竹縣珍貴之文化資產,傳承文化藝術資源,文化局將逐步協助衛家協助衛家古墓碑後續登錄審議與維護保存事宜。
  新竹縣關西地區從清代起就是平埔族竹塹社人墾居的大本營,其中衛家是竹塹社七姓之一,透過衛家家族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尋得平埔族人發展或變遷的軌跡。
  竹塹社人第八世的衛煥和,經過多年蒐集,保存了五塊祖先的墓碑,依序為麻嘮吻.直雷夫婦(嘉慶十年立)、衛祖星(道光六年立)、衛捷宗(咸豐元年立)、潘太儒人(同治十一年立)及林安(光緒甲申年立)。
  這些墓碑年代最早為嘉慶十年(西元1805年),最晚也有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記錄了平埔族人衛家近兩百年來在「鹹菜甕」(關西地區)發展與變遷的歷史軌跡;其中嘉慶十年墓主在碑文上的名字,係為道卡斯語之漢譯,更顯示出珍貴的文化資產價值。
  當天前往會勘的學者包括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吳學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助理教授羅烈師、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助理教授陳逸君和文化局相關同仁。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第六項指出,古物乃「指各時代、各族群經人為加工具有文化意義之藝術作品、生活及儀禮器物及圖書文獻等」。
而古物的登錄基準如下:一、 具有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二、 具有史事淵源。三、 具有一定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四、 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五、 具有珍貴及稀有性者。六、 具有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文化局表示,衛家古墓在實地訪查後,將擇期召開審議委員會進行審查#
道卡斯族竹塹社衛家古墓碑 將申請登錄為古物 見證平埔族人歷史發展變遷軌跡〔2010-09-07〕 https://bit.ly/3zvMXff
竹塹社衛家古墓碑將申請登錄為古物
發布日期:99-09-07
竹塹社衛家古墓碑將申請登錄為古物  竹塹社衛家古墓見證了清代平埔、客家與漢文化互動的歷史,衛家後裔衛國忠有意申請為「古物」,新竹縣文化局秘書吳昌來日前會同學者專家,前往關西鎮東光里衛家訪查,經評析後認為這五方墓碑非常珍貴稀有。為保存竹縣珍貴之文化資產,傳承文化藝術資源,文化局將逐步協助衛家協助衛家古墓碑後續登錄審議與維護保存事宜。
  新竹縣關西地區從清代起就是平埔族竹塹社人墾居的大本營,其中衛家是竹塹社七姓之一,透過衛家家族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尋得平埔族人發展或變遷的軌跡。
  竹塹社人第八世的衛煥和,經過多年蒐集,保存了五塊祖先的墓碑,依序為麻嘮吻.直雷夫婦(嘉慶十年立)、衛祖星(道光六年立)、衛捷宗(咸豐元年立)、潘太儒人(同治十一年立)及林安(光緒甲申年立)。
  這些墓碑年代最早為嘉慶十年(西元1805年),最晚也有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記錄了平埔族人衛家近兩百年來在「鹹菜甕」(關西地區)發展與變遷的歷史軌跡;其中嘉慶十年墓主在碑文上的名字,係為道卡斯語之漢譯,更顯示出珍貴的文化資產價值。
  當天前往會勘的學者包括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吳學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助理教授羅烈師、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助理教授陳逸君和文化局相關同仁。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第六項指出,古物乃「指各時代、各族群經人為加工具有文化意義之藝術作品、生活及儀禮器物及圖書文獻等」。
而古物的登錄基準如下:一、 具有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二、 具有史事淵源。三、 具有一定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四、 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五、 具有珍貴及稀有性者。六、 具有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文化局表示,衛家古墓在實地訪查後,將擇期召開審議委員會進行審查#
新聞稿聯絡人:范瑞耘
電話:5532220轉3912
手機:0972132519
竹塹社衛家古墓碑將申請登錄為古物 https://bit.ly/2WF1iaZ

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


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

道卡斯族竹塹社到日本時代申報土地時都還有收番租
整個新竹縣有收番租的土地幾乎就那幾個姓而已(錢.衛姓之類的)
日本人在登記戶籍時為什麼不會覺得很奇怪?
滿滿番業主卻登記成客家人(廣)?何況錢姓是蕃租的超大戶
姓三,他們家族的日治時代戶口資料也是登記為廣。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532035
道卡斯族尋根 耆老盼正名
2011/10/17 06:00
〔記者黃美珠/新埔報導〕新竹縣70歲道卡斯族裔阿公錢漢昌鼓吹正名,爭取該族也要被列為台灣原住民族,他長期蒐集道卡斯族語的舊人名,也將家族長輩口述的歷史軼事做成族譜、海報等,教子孫認識自己的祖先。
「人不能數典忘祖,更不能指鹿為馬」,現任新竹縣道卡斯族竹塹社錢姓宗親會會長錢漢昌始終這麼認為。他生長在新埔鎮太平窩口,嘴巴講的是客家話,家裡公媽的神主牌卻是河洛形式,人卻偏偏被叫「番仔」。
「我是誰?」小時候他這樣問,父親回答他是「道卡斯族」,但是翻開戶口名簿上的種族欄位註記卻又是「廣(東)」,這讓他有被指鹿為馬的疑惑。
長大後,他在桃園國際機場擔任地安人員,只要碰上有原住民、道卡斯族的介紹,他一定仔細收藏。後來台灣高山族群的原住民意識抬頭發起正名運動,他默默支持,也希望有一天,住在平地的平埔族群們也能爭取正名。
他說,要的絕對不是原住民的那塊預算大餅,而是一個民族的尊嚴。但這樣的心情,不僅迄今不受官方重視,高山族群不認同,就是同樣是道卡斯族七姓公派下的子孫,也有人不願意認祖歸宗。
為此,退休前他開始蒐集史料、剪報,整理族中老一輩人的口述故事,一筆一劃工整記錄下來做成海報,在宗族團聚掃墓時,拿出來教育年輕族人認識祖先。他也把錢家先祖皆只公派下的13代族譜完成;還替長孫取了個道卡斯族男人的名字。這一切莫不就是希望替道卡斯族埋下正名的種子,希望有一天能開花結果。
道卡斯族尋根 耆老盼正名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eV3Zs


「平埔」一稱最早出現在約1724年,首任清朝巡臺御史黃叔璥寫的《臺海使槎錄》中。當時文獻多以地緣名稱區別不同的「社」,而「族」的概念則是在1898年由人類學家伊能嘉矩提出
道卡斯賣契​
🔹內容:乾隆十二年倈閣社總頭目八系米那貓园干等立杜賣盡根斷契字​
🔹來源地:苗栗縣通霄鎮​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03215599967031/permalink/3626887530933150/

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道卡斯族竹塹社開墾先祖衛阿貴的兒子衛平星-這塊骨董級的墓碑在


竹塹社衛家墓碑|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清顯祖考朴.....直雷衛公妣慈惠九骨那古潘孺人二位之墓

公告資料竹塹社衛家墓碑|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4fMteNb
類別古物 級別一般古物 種類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 碑碣、匾額、楹聯、旗幟、印信等具史料價值之文物
綜合簡述古物歷史背景
在清代漢人移墾新竹地區之前,當地的原住民族為道卡斯族,新竹、竹北一帶的族群稱為竹塹社。竹塹社人在漢人入墾後逐漸漢化,並接受了清朝的姓氏,而有「錢、衛、廖、三、潘、黎、金」七姓,其中衛家在新埔、關西之開發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衛阿貴是蔴朥吻直雷家族第二代,是衛家開墾關西的先鋒,在乾隆中葉左右,離開竹北新社,經過新埔,最後來到關西開墾,不但擔任隘首,也是竹塹社的屯丁首,後來更成為新興庄墾戶。
衛阿貴家族在關西暗潭一帶發展,竹塹社的文化隨著時間逐漸消失隱沒。到了民國四十五(1956)年第八世衛煥和,聽聞楊梅有衛家祖墳,於是陸續將散落在新埔、關西各地的祖先墓碑蒐集起來,集中在暗潭安置。經過後來許多文史研究者的報導,衛家祖先的墓碑逐漸受到重視,成為見證竹塹社衛家發展的重要文物。於民國一百一十二(2023)年指定為新竹縣一般古物。
古物相關人物及歷史
竹塹社衛家(蔴朥吻直雷家族)墓碑共有六塊:
1.清顯祖考朴實蔴朥吻直雷衛公妣慈惠九骨那古潘孺人二位之墓:墓主蔴朥吻直雷夫婦,是竹塹社家族一世祖的墓碑。立碑人為衛阿貴(二世祖)、衛福星(三世祖),曾擔任竹塹社的土目、番業主、新興庄業主,都是竹塹社的重要人物。墓碑立於清嘉慶十(1805)年,砂岩材質,長82公分、寬33公分、厚7.5公分。
2.顯考平匡剛翼祖星杜衛公墓:墓主衛祖星(三世祖)。墓碑立於清道光六(1826)年,砂岩材質,長76公分、寬35公分、厚6公分。
3.清顯考侃睦平星杜衛公之墓:墓主衛平星(三世祖),祖星與平星兩人為兄弟,繼承衛阿貴墾拓事業,家族對於新埔、關西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墓碑為砂岩材質,年代不明,長80公分、寬35公分、厚9公分。
4.塹郡皇清顯妣諡懿烈節貞杜衛媽潘大孺人墓:墓主潘氏,為三世祖衛祖星之妻。墓碑立於清同治十一(1872)年,砂岩材質,長96公分、寬41公分、厚9公分。
5.清顯考諡睦創捷宗杜衛公墓:墓主衛捷宗(四世祖),曾經擔任墾戶業主、代筆人以及通事,有其重要的身分地位,原墓碑兩側有墓耳,可見墓主的身分不同於一般人。墓碑立於清咸豐元(1851)年,砂岩材質,長86公分、寬35公分、厚9公分。
6.清顯考諡俊逸林安杜衛公之墓:墓主衛林安(四世祖),為捷宗兄弟,曾擔任竹塹業主,其身分大多為代筆人。墓碑立於清光緒年間,砂岩材質,長93公分、寬36.5公分、厚9公分。
古物文化意義
衛姓(蔴朥吻直雷)家族六件墓碑石,均為關西衛家祖先之墓碑,原分散於各地,由後代收集至暗潭現址放置。此六件墓碑見證道卡斯族竹塹社衛姓一脈至新埔、關西發展以及族群漢化的過程,其中在墓葬文化上亦隨著時代改變,深具歷史及族群文化研究價值。同時此六件墓碑亦具有稀有性,為研究道卡斯族文化不可或缺之文物。而家族對於新埔、關西發展有重要貢獻,亦增添此批墓碑的重要性。
公告
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23-11-30府授文獻字第1129050311號
公告公文112年11月30日府授文獻字第1129050311號公告.pdf
評定基準1.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2.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3.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4.數量稀少者
指定理由以目前所知的竹塹社清代墓碑而言,就數量上來說,僅知幾個家族(蔴朥吻直雷家族、錢皆只家族、錢合歡家族、廖豪邁家族)有保留清代祖先的墓碑,且數量不多,未見其他家族有其清代祖先墓碑;其原因大多為後人將祖先撿骨置於金斗甕,然後於祖塔內安放,遂將祖先的墓碑棄置,未保留下來。故就數量上而言,具備數量稀少的基準。再者,這六塊墓碑均來自同一個家族,且清楚知道每個墓碑的身分、事蹟,以及世代別,有其完整性。換言之,這六塊墓碑不但數量稀少,並具完整性保存意義。其中,蔴朥吻直雷衛公妣慈惠九骨那古潘孺人二位之墓,為家族的一世祖,現今幾乎已找不到竹塹社一世祖的墓碑,更顯珍貴。
法令依據<<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5款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縣政府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新竹縣政府
聯絡單位:史料文獻科
聯絡電話:03-5510201*705
聯絡地址:302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典藏或財產編號 
古物保管單位衛OOO新竹縣道卡斯族文化協會
古物保存所在地
保存單位
保存空間屬性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新OOOOOOOO
其他
無文資身分
現況地址
縣市行政區地址
新竹縣
關西鎮
東光里7鄰暗潭1號
數量6件
年代清顯祖考朴實蔴朥吻直雷衛公妣慈惠九骨那古潘孺人二位之墓-清嘉慶十年(1805)、顯考平匡剛翼祖星杜衛公之墓-清道光六年(1826)、清顯考諡睦創捷宗杜衛公之墓-清咸豐元年(1851)、清顯考侃睦平星杜衛公之墓-清咸豐四年(1854)、塹郡皇清顯妣諡烈節貞杜衛媽潘大孺人之墓-清同治十一年(1872)、清顯考諡俊逸林安杜衛公墓-清光緒年(1884)
尺寸清顯祖考朴實蔴朥吻直雷衛公妣慈惠九骨那古潘孺人二位之墓-長82寬33高7.5公分、顯考平匡剛翼祖星杜衛公之墓-長76寬35高6公分、清顯考諡睦創捷宗杜衛公之墓-長86寬35高9公分、清顯考侃睦平星杜衛公之墓-長80寬35高9公分、塹郡皇清顯妣諡烈節貞杜衛媽潘大孺人之墓-長96寬41高9公分、清顯考諡俊逸林安杜衛公墓-長93寬36.5高9公分
材質石質(砂岩)
出處或來源既存(繼承)
保存環境戶外空間
保存現狀完整良好
備註歷史沿革參考來源:新竹縣道卡斯族文化協會,《竹塹社蔴朥吻直雷家族墓碑-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報告》(2022),竹北,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竹塹社衛家墓碑|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