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share/r/DR1PNJXZ6yqeGwi3/?mibextid=0VwfS7

不倒單 https://bit.ly/3yuhf6o


(211) 大悲寺紀錄片:古道清涼 第01集 《乞食—肅恭齋法》(一)(全13集) - YouTube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


用生命書寫歷史 「大悲出相圖」彩繪藻井進行修復
【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
2018-08-08用生命書寫歷史 「大悲出相圖」彩繪藻井進行修復-人間通訊社 https://bit.ly/36t4cRv
高雄阿蓮區大崗山龍湖庵大悲樓去年七月拆除重建,將彩繪「大悲出相圖」的三座藻井捐贈給佛陀紀念館,當時佛館館長如常法師特別商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提供專業協助,展開移地保存維護計畫,並於同年七月底載運至佛館保存,並討論研究修復,除了希望明年佛誕節讓它重現,從中也出現許多驚喜的發現。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表示,不同於台灣多數以斗拱形成槓桿原理的藻井,這三座藻井,是台灣僅存的穹窿頂形式,分為中座、龍邊、虎邊,繪有88幅菩薩像,中座有16幅佛典故事,再加上8幅幡蓋共計112幅,中座有「心」、「佛」字圍繞成一圈,展現觀音信仰的力量以及當時的藝術文化特色。
三座藻井除了圖案多,還有完整註腳,希望移地保存到佛館,重現展示大眾眼前。今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也請了多位專家來鑑定其價值,在修復過程中,有許多的意外發現,例如大悲咒語和註腳的書寫是以隸書呈現、三座藻井繪畫風格的不同,畫師以指紋作畫,甚至在幡蓋發現有畫中畫,以及難得一見的欄間等。
李麗芳指出,除了稀有性外,對於修復也應思考,是為了發現曾經有的歷史痕跡,還是為了阻止它持續劣化,對此也提出了修復原則,即真實性、協調性、可逆性、安全性、耐候性與可辨識性。
提及此次移地保存與修復,「這是一個偶然的意外!」他說,作為修復研究,沒有經過解體的移地保存,難度前所未有。原本計畫原址保存,但因種種不可思議因緣,讓這三座藻井選擇到了佛館,更能彰顯佛館文化弘揚的意義。還有,很多事情都是過去不曾做過的,例如完整落架保存,颱風的考驗等,十分感謝建築學者李乾朗教授和蕭瓊瑞等人跟著會勘,還有大木師傅蕭勝壬以其豐富經驗完成藻井落架工程,以及佛館大力支持修復計畫,很多人讚嘆他們「是用生命在書寫歷史!」
李麗芳主任也分享佛館館長如常法師曾經跟他說過的,文物搶救後要「重現」才有意義,而「有願就有力」,回想至今,經歷的種種人與事,從此次修復經驗,讓他從中體驗佛法,還有「自利利他」的真義。
用生命書寫歷史 「大悲出相圖」彩繪藻井進行修復-人間通訊社 https://bit.ly/36t4cRv

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

【記者于郁金/許綾芳/綜合報導】佛館首件指定古物─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展示暨上架法會,5月11日於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舉行;此為2017年高雄大崗山龍湖庵大悲樓因拆除重建,為讓大悲樓3座彩繪「大悲出相圖」的藻井得以保存,住持印悟法師決定捐贈佛館典藏;且為首創以不解體方式進行古物移地保存,在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團隊協助下,在佛館進行一年多的修復,於佛誕節前夕舉辦上架法會,使其彩繪風華再現。
在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擊法鼓磅礡的鼓聲中開場,現場播放藻井介紹及修復期間的紀錄片;接著是三座古物藻井的開光揭幕,在鑼聲、鼓聲齊響中,眾多揭幕貴賓拉下紅色彩帶,3座罕見「穹窿頂」造型的藻井重現,也象徵著這珍貴古物從寺院走向博物館,肩負起弘揚宗教藝術文化的使命。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代表主辦單位致詞,表示此為千載一時的盛會,見證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上架,從今天的法會可以印證「眾緣和合」,包括藻井修復團隊,還有龍湖庵的捐贈,過程中都可看到大家付出的用心;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而有歷史意義的古物更是難能可貴,如同佛教有久遠的歷史、淵源,源遠流長的文化讓每個人的身心、生活更加豐富。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表示,文化工作有項很重要的就是「保存意識」,印悟法師發現藻井的價值,所以沒有讓它隨著工程而毀壞;這3座藻井上面有教化人心的圖相,佛光山也發現它的價值,感謝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指定為古物,得以進行系統性的保存工作;舉行上架法會讓藻井的價值廣為人知,這是在文化保存工作上一件珍貴的案例。
藻井捐贈者印悟法師表示,因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重建,三座藻井不知如何處理,龍湖庵又沒有場所可以安置,而佛陀紀念館場地夠大,又有很多人前來參觀,認為捐給佛館更具有意義,於是和佛光山功德主總會會長滿益法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等人聯繫。
印悟法師說:「捐贈藻井後非常歡喜,佛光山用心修復,本來已經模糊的彩繪又重新展現莊嚴的風貌,我覺得這樣是對的!不會感到捨不得;大悲出相圖可以保存、供人瞻仰,龍湖庵更因而沾光,相信菩薩也會很感動。」
隨後,心保和尚致贈感謝狀予施國隆局長,上架法會由心保和尚主法,在誦唸《大悲咒》聲聲莊嚴音聲中,率領眾法師灑淨全場,帶領恭讀星雲大師的《向觀世音菩薩祈願文》。
據了解,3座已有60多年歷史的珍貴古物,於2017年7月由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首創以不解體方式進行移地保存,經過長達1年多的專業修復,團隊在遵守真實性的國際原則下以清潔與加固為主,於必要處進行可逆性的填補與全色處理,並與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等共同討論,如何以不同於原址保存的方式,讓藻井的文化資產價值,在佛陀紀念館本館的普陀落伽山觀音殿前,重新得以被詮釋與弘揚。
今(2019)年5月11日佛誕節,3座藻井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持上架法會後,在佛陀紀念館繼續承接著讓世人認識屬於臺灣這片土地與人民共同生活下產生的信仰、藝術與歷史文化之新使命,「大悲大咒通地天,一百一千十王歡,大慈大悲能祛病,孽鏡一照匾高懸」,相信透過觀音菩薩的大悲願力也將讓參觀者均能得到「清心見佛」的信心、歡喜、希望與方便。
是日與會另有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局長潘恒旭、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依來法師、佛館館長如常法師、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佛光山功德主總會會長滿益法師、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立明企業集團董事長劉招明、陳秋琴伉儷,首泰建設公司董事長羅李阿昭、三洋維士比集團董事長陳和順、戚品淑伉儷、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名譽理事長陳順章、蘇素賢伉儷、牛頭牌沙茶醬食品公司總經理劉珀秀、佛光山榮譽功德主翁貴瑛、薛政芳、陳瑞珍、吳麗瑛等,以及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佛館駐館藝術家林智信、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陳國寧、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人間衛視「國寶檔案」主持人戴忠仁等300餘人。中華鱻傳媒: 3座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上架法會 再現莊嚴風華 https://bit.ly/3yPhyDZ

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01_20190508_彩繪藻井_960x265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


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

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

竹溪寺龍湖庵-莊嚴報身憑牒收執    (4)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


佛門儀軌-晨鐘暮鼓- 無論朝會、慶典、祭祀、征戰;都必須撞鐘擊鼓。 甚至在《詩經》的開篇《關雎》中,當君子得到夢寐以求的竊宛淑女之後,也是"鐘鼓樂之"。佛教寺院敲鐘擊鼓是有儀規的。 早晨,鐘聲繼以鼓點;遲暮,鼓點繼以鐘聲。 "鐘敲鶴起,鼓擊龍飛";"驚醒世間名利客,喚回苦海夢迷人"。 寺院不僅把鐘鼓作為實施佛教禮儀的重要法器,還在鐘鼓聲中注入了深沉的佛教教義。 論其作用,這是寺院以外的鐘鼓所遠遠遜色的。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800px-高雄阿蓮大崗山龍湖庵雲板2017

過堂在佛教僧團中指吃飯-是禪宗叢林特有的儀軌/三千諸佛皆出在廚中/齋堂又稱為「五觀堂」五堂功課/過堂原是進衙門公堂審問的意思,借用來稱呼吃飯/佛教寺院一天吃兩次飯,過午不食,所以齋堂就開兩次過堂,寺院住眾一起用早齋(早餐)和午齋(午餐)。寺院會先敲掛在齋堂外走廊上的大木魚(梆)和葫蘆型鐵板(雲板),通知大家到齋堂集合-披好袈裟,按照出家先後與寺院職務排隊進入齋堂。住持在齋堂有上座,個人則分排按照固定座位站好,用餐前先唱「供養咒」吃完唱「結齋偈」才可以離開/用餐過程,還要要心存五觀想/監齋菩薩是佛寺的灶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800px-龍湖庵山門800px-高雄阿蓮大崗山龍湖庵大殿2017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

龍湖庵大悲樓重建落成 各界貴賓齊聚同賀-人間通訊社 https://bit.ly/2Vpyxy1
龍湖庵大悲樓重建落成 各界貴賓齊聚同賀
【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高雄阿蓮報導】
2020-07-24
創建於1908年的高雄大崗山龍湖庵,為台灣佛教史上第一座專屬女眾修行的大叢林,其中龍湖庵大悲樓於2017年拆除重建,如今重建圓滿,於7月22日舉行大崗山龍湖庵大悲樓重建落成開光大典。典禮現場貴賓雲集,包括副總統賴清德、候任監察院院長陳菊,以及中國佛教會名譽理事長圓宗長老和眾多諸山長老、各界人士和護法居士齊聚道賀。由住持印悟法師偕同眾貴賓共同為大悲樓進行啟鎖儀式和剪綵。
賴副總統表示,龍湖庵自創建以來,一直秉持最傳統的修持方式,研習佛法,度化眾生,功德無量。讚歎龍湖庵如同繁華世界中屹立的蓮花,印悟法師見大悲樓年久失修,考量大眾安全,所以發心重建,如今圓滿落成,他謹代表總統蔡英文祝賀,祈願佛光繼續普照。
陳菊表示,龍湖庵從最早只有幾位比丘尼開始,他們堅持信仰、生活淡泊,始終保持著莊嚴和素樸,深獲信眾支持。如今大悲樓重建落成,繼續發揚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更讓很多人可以在此歡喜禮佛。
佛光山則有住持心保和尚、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等多位受邀出席。心保和尚並和多位教界諸山長老,為觀世音菩薩聖像聯合開光說法。心保和尚表示,大悲樓重建時,住持印悟法師將繪有「大悲出相圖」之藻井贈與佛陀紀念館,此珍貴佛教文物如今在佛館本館展示,讓往來大眾見了心生歡喜。佛教常說大悲心,以大悲心廣度有情,以眾生為道場饒益有情。今日欣見大悲樓落成,也希望透過教界的祝福,佛教共同合作,一起爭光。龍湖庵大悲樓重建落成 各界貴賓齊聚同賀-人間通訊社 https://bit.ly/2Vpyxy1
高雄大崗山龍湖庵重建落成開光,諸山長老、各界人士和護法居士齊聚道賀,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見圖前排右六)也受邀出席。 圖╱人間社記者趙啟超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高雄報導】創建於一九○八年的高雄大崗山龍湖庵,為台灣佛教史上第一座專屬女眾修行的大叢林,其中龍湖庵大悲樓於二○一七年拆除重建,歷時兩年多的工程如今圓滿,昨日舉行重建落成開光大典。典禮現場貴賓雲集,包括副總統賴清德、候任監察院院長陳菊、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諸山長老如中國佛教會名譽理事長圓宗長老,以及護法居士等各界人士齊聚道賀。龍湖庵住持印悟法師偕同眾貴賓,共同為大悲樓進行啟鎖儀式和剪綵。
賴副總統表示,龍湖庵自創建以來,一直秉持最傳統的修持方式,研習佛法,度化眾生,功德無量。他讚歎龍湖庵如同繁華世界中屹立的蓮花,印悟法師見大悲樓年久失修,考量大眾安全,所以發心重建,如今圓滿落成,他謹代表總統蔡英文祝賀,祈願佛光繼續普照。
教界祝福 佛教共同合作
陳菊表示,龍湖庵從最早只有幾位比丘尼開始,他們堅持信仰、生活淡泊,始終保持著莊嚴和素樸,深獲信眾支持。如今大悲樓重建落成,繼續發揚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更讓很多人可以在此歡喜禮佛。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等受邀出席,心保和尚並和多位教界諸山長老,為觀世音菩薩聖像聯合開光說法。心保和尚表示,大悲樓重建時,印悟法師將繪有〈大悲出相圖〉之藻井,贈與佛陀紀念館,此珍貴佛教文物如今在佛館本館展示,讓往來大眾見了心生歡喜。佛教常說大悲心,以大悲心廣度有情,以眾生為道場饒益有情。今日欣見大悲樓落成,也希望透過教界的祝福,佛教共同合作,一起爭光。
珍貴藻井 贈與佛館典藏
原建於大悲樓中的三座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是廟方在一九六○年代禮聘台南彩繪師傅設計之作,特殊的「穹窿頂」造型,不同於一般的斗拱式網狀。藻井分為中座、龍邊、虎邊,繪有八十八幅菩薩像,中座有十六幅佛典故事,再加上八幅幡蓋共計一百一十二幅,中座有「心」、「佛」字圍繞成一圈,展現觀音信仰的力量,以及當時的藝術文化特色。
大悲樓於二○一七年拆除重建時,龍湖庵沒有足夠的場地能安置藻井,印悟法師想到佛陀紀念館場地夠大,又有很多人前來參觀,認為捐給佛館典藏更具意義,於是和佛光山聯繫。在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團隊協助下,於佛館進行一年多的修復工作,去年佛誕節前夕舉辦上架法會,使其彩繪風華再現。首創以不解體進行古物移地保存,被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指定為古物。此舉也象徵著這珍貴古物從寺院走向博物館,肩負起弘揚宗教藝術文化的使命。龍湖庵大悲樓 重建落成開光 | 覺世.宗教 | 人間福報 https://bit.ly/3e5Ml7g
------------------
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由超峰寺住持永定師領眾所建。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開會法師禮永定為師,另立尼庵,以「龍隱碧湖」命名為「龍湖庵」。為臺灣佛教史上第一座專屬女眾修行的大叢林。
龍湖庵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UEhGaq
歷史
日治之前臺灣社會就有許多齋姑,大正時期出現許多尼僧,為臺灣佛教的特色之一,以阿蓮大崗山龍湖庵、臺中后里毘盧禪寺及中和圓通禪寺「三大尼僧道場」。[1]龍湖庵創建於日治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當時永定法師企圖建設超峰寺為禪宗叢林,在募款重修超峰寺觀音殿後,顧慮尼僧與優婆夷無適合清修場所,於是在山南綠林幽處購地,築數間茅庵作為女眾棲身修養處所,並以其地似龍隱碧湖,取名龍湖庵,永定法師為開山住持兼管理人。昭和十六年(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大崗山被日本政府列為軍事重地,山上寺院被要求於昭和十八年(1943年)9月前遷移,昭和十七年年(1942年)8月1日大崗山六大寺院因為遷移案上遞陳請書,協議超峰寺、蓮峰寺、龍湖庵、淨蓮堂四所寺院合併為大超峰寺。昭和十八年(1943年)9月30日四所寺院僧尼移轉至阿蓮莊岡山營土名茄苳腳(現在的新超峰寺),開派祖師也是精神導師義敏法師隨同下山,部分僧尼則遷至台南大仙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臺灣光復後,開會尼師與庵中尼眾相繼回山,展開故園重整工作,開會尼師被推選為第三任住持,在善信協助下,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春天完成初步整建。
建築
龍湖庵建築格局為兩殿多護式,從山門拾級而上庵內,最先看到的主尊供奉準提菩薩的大悲樓(已於2017年拆除重建),兩旁從祀韋馱護法與伽藍護法,天花板彩繪諸佛菩薩與寶蓋,十分細緻典雅。在大悲樓對面石階上方為陳仁和建築師設計的大雄寶殿,屋頂為歇山頂,中脊有雙龍與法輪脊飾。殿內供奉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從祀觀音菩薩、韋馱護法與伽藍護法,左右偏殿供奉達摩祖師與地藏王菩薩,兩側牆壁奉祀十八羅漢尊者。大殿外兩側為祖師堂與功德堂,兩邊護龍為三樓建築,除五觀堂與客堂外,其餘為寮房。
歷代住持
開山 永定法師:俗家姓名林蕃薯,1877年(清光緒三年)生
第二任住持開會法師
第三任住持圓志法師
第四任住持印哲法師
第五任住持印悟法師
文物
大崗山龍湖庵雲板
日治大正十二年(1923年)的雲板
1961年的「大悲出相圖」彩繪藻井:原位於的大悲樓於2017年拆除後,現保存於佛陀紀念館,並已列為高雄市一般古物。[2]
龍湖庵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UEhGaq


大悲咒出相圖《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 每日頭條

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

佛館首件指定古物「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展示 現時代特色
【作者:李麗芳】
2019-04-30
高雄大崗山一帶觀音信仰盛行,其中創建於1908年(日治時期)的龍湖庵是台灣第一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大叢林,寺院的建築與裝飾都呈現出時代性的特色與精采的工藝技術。
龍湖庵的大悲樓中,三座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是廟方在1960年左右特別禮聘來自台南的彩繪師傅設計之作品。以三大座藻井來彩繪完整的大悲出相圖,堪稱全台唯一。藻井使用日治時期開始常被使用的柳安與台灣檜木為材料,特殊的「穹窿頂」造型,不同於一般以槓桿原理為設計的斗拱式網狀藻井。
當年的畫師以虔誠禮佛之心來呈現每尊菩薩的法相莊嚴與教化意義,用手指與手掌進行的搨色技法,讓每尊菩薩像臉部與手部呈現暈染及漸層的效果。每幅圖相以隸書體書寫咒語之外,還有「名相註腳」,可說是全台灣碩果僅存的珍寶。大悲咒,就像是觀音菩薩的密碼,為了讓持誦咒語者得方便法門,在每幅圖像左邊,又以文字來做解釋,「名」指的是名字,諸佛菩薩聽聞眾生稱誦其名而聞聲救苦。「相」指的是圖相,觀音菩薩慈悲示現各種相以讓眾生得度。
2017年,大悲樓因建築老舊而需要拆除重建,龍湖庵住持印悟法師希望將珍貴的彩繪藻井捐贈給以人間佛教為核心精神的佛陀紀念館移地保存,充分展現了「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的無私精神。三座藻井迄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見證了當時台灣融合西方、日式與傳統閩南風格的歷史文化與宗教建築藝術,以及觀音信仰與宇宙觀等思想, 2018年經過專家評審正式指定為古物,具有文化資產的重要價值。
2017年7月,在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同仁協助下,首創以不解體方式進行移地保存,在佛陀紀念館進行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專業修復工作,以清潔與加固為主,於必要處才進行可逆性的填補與全色處理,以符合國際修復的真實性等原則。經過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及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與文資中心同仁共同討論後,用最少干預的吊掛展示手法,讓藻井的正面與背部能夠被從不同角度欣賞,珍貴的技藝與記憶,得以重新被詮釋與弘揚。
今年(2019)5月11日的佛誕節,在佛陀紀念館本館的普陀洛伽山觀音殿前,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持上架法會後,也象徵著從寺院到佛館的這三座藻井經過加持與加值,「紫竹林中觀自在,落伽山外法無邊」繼續承接著讓世人認識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與人民共同生活下產生的信仰、藝術與歷史文化之新使命,也讓來到佛館參觀的大眾,能用「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的理念來行菩薩道。
(作者為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
佛館首件指定古物-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展示暨上架法會
佛館首件指定古物「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展示 現時代特色-人間通訊社 https://bit.ly/3k0wrz4
---------------------------

「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
「大悲出相」從意義與源流上來說,皆與〈大悲咒〉有密切的關係;而〈大悲咒〉的出現,則與唐代密教經典的漢譯有關,特別是從唐代譯經師伽梵達摩所譯出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簡稱《千手經》)開始。
《千手經》,經文內容由「經」和「咒」所組成,「經」的部分主要說明誦咒之功德,「咒」的部分則為「八十四句」祕密咒語。
唐代除了《千手經》的譯出外,隨後也相繼由智通、菩提流志、金剛智、不空等人分別譯出《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咒本》、《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等諸經,而這些譯本中的咒語也從原先的八十四句略有增減成九十四句、一一三句、四十句、八十二句等不同的版本,其中又以伽梵達摩所譯出的八十四句的〈大悲咒〉最為流行。
明清之際,〈大悲咒〉開始逐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出現,俗稱「大悲出相」,至於出相中的內容,主要是將〈大悲咒〉中所出現的咒文延伸成為觀音菩薩的化現,並依其意解,繪製出不同的形象,或為極靜貌,或為憤怒貌,或為梵天,或為佛、菩薩。
因此,「大悲出相」的意義蘊含了人們對觀音菩薩慈悲心的闡釋,「大悲」是指〈大悲咒〉以及觀音菩薩的大悲心;「出相」則是指「圖像」之意,也就是觀音菩薩慈悲的化顯圖像,包括壁畫、版畫、刻本,所以「大悲出相」的產生說明了一種既定外的觀音信仰。
以刻本為例,目前傳世的「大悲出相」非常豐富而多元,有傳統,有創新。不過在這些汗牛充棟的作品裡,筆者有幸收集到台灣早期由一群善信所發起的刊刻本,此本為木刻折本,無刊刻題記,題名為「大悲咒」,內容為八十八句〈大悲咒〉和八十八幅觀音化顯圖,末頁有篆字「中華民國萬歲」,以及節錄部分《千手經》經文和倡刊善信姓名。
由於此刻本以〈大悲咒〉為題,以「大悲出相」為內容,以民間「善書」的模式出現,因此非常值得我們在觀音信仰的範疇中加以探討。即日起,隔周一刊出一篇文圖,介紹給讀者諸君認識。
【大悲咒圖像】 大悲出相 之意義與源流 | 縱橫古今 | 人間福報 https://bit.ly/3k2c1pm
----------------------
佛館首件指定古物 「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與展示再現「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
【作者:李麗芳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
2019-05-11
編按:佛館首件指定古物「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展示再現,至極殊勝,請鎖定精彩報導。臺灣學者李麗芳主任解讀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所蘊藏的深意,大家可先一睹為快。
高雄大崗山一帶觀音信仰盛行,其中創建於1908年的龍湖庵是臺灣第一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大叢林,寺院的建築與裝飾都呈現出時代性的特色與精采的工藝技術。
龍湖庵大悲樓中三座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是廟方在1960年左右特別禮聘來自臺南的彩繪師傅設計之作品。一般只在宮殿或是寺廟才能欣賞到的「藻井」,是在室內的頂棚以木結構與彩繪等華麗裝飾來呈現空間的神聖性。木構建築最怕火災,傳統建築用「井」做為造形並於其上彩繪藻類等水生植物,取其水火相剋之意,所以稱為藻井。
大悲樓中以三大座藻井來彩繪完整的大悲出相圖,堪稱全臺唯一。藻井使用日治時期開始常被使用的柳安與臺灣檜木為材料,特殊的「穹窿頂」造型,不同於一般以槓桿原理為設計的斗拱式網狀藻井。「穹窿」就是天空的意思,「上圓下方」代表天圓地方的宇宙觀。中座藻井以多片陽馬板組成八卦造型,在像是雨傘的弧形筋上面,釘上一片片彩繪好的圖板,這種工法與宋式《營造法規》中的鬬八藻井相似,就是以華麗的八角造型來莊嚴佛寺儀典空間,「鬭」有著爭奇鬥艷的意思。「八卦」為易經的基本概念,用來觀察宇宙萬物的變化。「卦」也有懸掛的意思,將每幅圖像豎立起來以利觀看。
三座藻井應是依據易經中的「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的概念來設計,除了八卦形的中座之外,左右龍虎兩邊的藻井以不同於中座的榫接工法完成,上面各繪有一組幡蓋,像是《易經》中「兩儀」,有著均衡之數的意思,兩組共八個幡蓋,象徵著永離八難之苦的清涼境界。龍虎兩邊藻井的四方形狀,則象徵著四相,也可解釋為四個方向。藻井下方用來採光及換氣的24個實木雕刻的「欄間」,則是當時臺灣木匠技藝受到日式建築裝飾的影響,以透雕的蓮蓬與蓮藕等水生植物來蘊藏防火的象形意義。
三座藻井最重要的價值是上面一百多幅的彩繪大悲出相圖,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咒語為主,最後再加上四幅大天王的圖像,依據方位,從中座面對大雄寶殿依據逆時針方向繪製第1至16幅大悲出相圖,之後由龍邊再到虎邊,依據東,北,西,南四個方位繪製,共88幅大悲出相圖。
藻井上還有鸚鵡請佛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大悲咒〉源自於《大悲心陀羅尼經》,觀音菩薩聽聞此神咒後就從初地證到第八地果位,並發願要慈悲救度眾生,而震動天地,馬上生出千手千眼,十方大放光明。古代有七字偈「大悲大咒通地天,一百一千十王歡,大慈大悲能祛病,孽鏡一照匾高懸」,就是說明持誦〈大悲咒〉能夠通天地的不可思議力量。一天唸108遍,三年就唸了一千遍,十殿閻王聽了歡喜,讓地獄鬼神保護持咒的人免於疾病之苦,不斷懺悔修行後,當生命終了時,地獄裡的孽鏡台已照見清淨,沒有業障的匾高懸著,往生者就能得到清涼解脫。中座藻井的最上方還有兩輪連續環繞其上的「心」與「佛」字,則揭示了「欲見佛土,先淨其心」的深意
佛館首件指定古物 「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與展示再現-人間通訊社 https://bit.ly/3e7UTL3


佛館首件指定古物-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
Buddha Museum’s First Antique -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Caissons
年代:約1961年              材質: 柳安與臺灣檜木
Year: circa 1961              Material: Parashorea and Taiwanese Elm 
尺寸:中座藻井頂心到欄間高度為四尺一寸,直徑(跨距)為十三尺三寸。重量約二百七十公斤。龍邊及虎邊兩座藻井之高度為頂心到欄間各為四尺一寸,直徑(跨距)為十一尺五寸,重量各約一百六十公斤。
Size: The central caisson measures 4 feet and 1 inch tall in height, spans 13 feet and 3 inches in diameter, and weighs about 270 kg. The flanking caissons each measure 4 feet and 1 inch in height, spans 11 feet and 5 inches in diameter, and weighs about 160 kg. 
高雄大崗山一帶觀音信仰盛行,當地創建於1908年(日治時期)的龍湖庵是臺灣第一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大叢林,寺院建築與裝飾藝術見證了當時臺灣融合西方、日式與傳統閩南風格的宗教藝術與歷史文化,是一座深具時代特色與工匠技藝的寺廟建築。
The Guanyin faith in the Dagangshan area of Kaohsiung is prevalent. The local Longhu Nunnery, which was founded in 1908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is the first Taiwanese monastery dedicated to female practitioners. The temple architecture and decorative arts reflected the integration of Western and Japanese styles, as well as the traditional Minnan religious art and historical culture. 
「紫竹林中觀自在,落伽山外法無邊」,龍湖庵的大悲樓中以實木構成的三座藻井,係配合樓名以大悲咒的大悲出相圖為主題,特邀來自臺南的畫師繪製而成,筆法流暢設色雅緻,2017年因寺廟拆除重建而由該寺住持印悟法師捐贈給以人間佛教為核心精神的佛陀紀念館移地保存。藻井的結構與彩繪圖像珍貴罕見,所保留的工藝技術也見證了該時期臺灣宗教建築特色與歷史文化變遷,具有重要價值,而被國家指定為古物。
The three wooden caissons in the Great Compassion Building of Longhu Nunnery are painted with the illustrations of the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The artists of these illustrations were specially invited from Tainan. In 2017, due to the demol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mple, the abbess donated the caissons to the Buddha Museum.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and painted images show a rare craftsmanship that was retained during a time period when religious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culture underwent changes. Due to its importance, it has been designated as an antique.
三座藻井樣式不同於一般斗拱式多層次的網狀藻井,罕見之「穹窿頂」造型與宋式《營造法規》中的鬬八藻井相似。中座藻井為陽馬板形式,龍虎兩邊藻井背部則以弧形木構與榫接工法組成,藻井下方用來採光及換氣的24個實木雕刻欄間,則是當時臺灣木匠技藝受到日式建築裝飾的影響,以透雕的蓮蓬與蓮藕等水生植物來蘊藏防火的象形意義。藻井木材為日治時期開始常被使用的柳安與臺灣檜木,也反映出當時就地取材的時代性。
The three caissions are structured differently from regular caissons designed with multiple layers and bracket sets. Instead, it is shaped as a rare dome-shaped ceiling similar to Chinese Song dynasty octagonal caissons. The central caisson is in the form of a dome. The flanking caissons are composed of curved wood structures conjoined using splicing method. The 24 columns used for lighting and ventilation under the caissons show Taiwanese carpentry skills influenced by Japanese architecture, and they were decorated with the openwork of lotuses and lotus roots to symbolize fire prevention. The wood caissions were made of Parashorea and Taiwanese Elm, which were often used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It also reflects the use of local materials at that time.
藻井上的彩繪大悲出相圖雖然是依據當時流行於民間的版本所繪,畫師卻以分外虔誠禮佛之心來呈現每尊菩薩的法相莊嚴與教化意義,隸書體的咒語文字與完整名相之註腳,因碩果僅存而具有重要的價值。畫師用手指與手掌進行的搨色技法,更讓每尊菩薩像臉部與手部呈現暈染及漸層的效果。三座藻井的「大悲出相圖」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為圖文藍本,最後再加上四大天王圖像,依據方位,從中座面對大雄寶殿依據逆時針方向繪製第1至16幅大悲出相圖,之後由龍邊再到虎邊,依據東,北,西,南四個方位繪製,共88幅大悲出相圖。藻井上還有鸚鵡請佛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組成了104幅寓意深遠的圖像。龍虎兩邊各4幅的幡蓋,則象徵著永離八難之苦。中座還有兩輪連續環繞其上的「心」與「佛」字,揭示了「欲見佛土,先淨其心」的深意。
Although the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Caissons were painted according to the popular folk version at that time, the painter, however, presented the Bodhisattvas in a solemn style. The text and inscriptions were written in clerical script. The painter used fingers and palms to apply the colors, creating a gradient effect on the face and hands of each bodhisattva. The three wooden Caissons illustrate the 84 verses of the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and the Four Heavenly Kings. The first sixteen verses were painted counterclockwise from the central caisson, and the remaining verses were painted on the flanking caissions. Apart from the 88 illustrations, there are also 16 Buddhist stories, verses and advices, forming 104 images in all. The four canopies painted on the flanking caissons symbolize freedom from the Eight Dangers. The central caisson is surrounded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 of “heart” and “Buddha”, indicating that “one should purify one’s heart before seeing the Buddha land.” 
三座已有60多年歷史的珍貴古物,於2017年7月由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首創以不解體方式進行移地保存,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專業修復,團隊在遵守真實性的國際原則下以清潔與加固為主,於必要處進行可逆性的填補與全色處理,並與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及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等共同討論,如何以不同於原址保存的方式,讓藻井的文化資產價值,在佛陀紀念館本館的普陀洛伽山觀音殿前,重新得以被詮釋與弘揚。今(2019)年5月11日的佛誕節,三座藻井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持上架法會後,在佛陀紀念館繼續承接著讓世人認識屬於臺灣這片土地與人民共同生活下產生的信仰、藝術與歷史文化之新使命,「大悲大咒通地天,一百一千十王歡,大慈大悲能祛病,孽鏡一照匾高懸」,相信透過觀音菩薩的大悲願力也將讓參觀者均能得到「清心見佛」的信心、歡喜、希望與方便。
On July 2017, the three precious antiquities with more than 60 years history are moved to Buddha Museum for preservation by 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Preservation, Ministry of Culture. Over a year of professional maintenance, the caissions underwent reversible and panchromatic processing on necessary parts. The team also discussed with Venerable Ru Chang, Director of Fo Guang Shan Buddha Museum, and Venerable Hui Zhi, Director of FGS Pure Land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on how to better preserve the caissions. In celebration of the Buddha’s Birthday Celebration, the three caissons will be installed at the Main Hall in front of the Avalokitesvara Shrine on 11th May. The ceremony will be hosted by Abbot Most Venerable Hsin Bao. By means of Avalokitesvara’s great compassion, we hope that visitors can gain confidence and skillful means, and be filled with joy and hope.


mag150442.pdf (ntu.edu.tw)

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

mag150442.pdf (ntu.edu.tw)


龍湖庵,位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年(明治四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