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朝鳳宗族派下姜勝智為台灣第一代農業開水大師,用一種古代的測量技術,只要在夜裡點一根蠟燭,由遠處來看,就可以知道渠道的水能否流過來。現代的測量法,都是用近代光學、電學的儀器。但夜可以使遠處的燭光看得更清楚。祇要手上有一根已知長度的尺,將視線看到尺尖到燭光,連成一直線時。由蠟燭到目測者的距離,與拿尺之手伸長的距離,根據三角幾何的比例,就可以算出燭光的高度。知道高度,就可以算出水流的坡度,坡度越大,水就越容易流過來。如果沒有人繼續勘查紀錄,老一代的過去了,年輕的一代可能不知道,在台灣的某處,曾有一條客家人的古圳與古代的測量法。眼見農村在凋落,客家庄更在快速地凋零。聽,在這大地上,多少珍貴文化的傳承正在消失,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去記錄,下一代的人會問我們?除了追求財富改善生活之外,我們為台灣這塊土地與自身文化的傳承,到底做了什麼? 


蔡倫與造紙術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VVXYJZ

-----------------------------

紙寮窩造紙工坊,電話變更為:03-592-4517

劉傳老,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石井鄉。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生,道光十六年(1836)八月卒,享年七十三歲。乾隆年間,傳老與長兄傳銳、次兄傳道、三兄傳易,率親族自廣東渡海來台,向九芎林佃首姜勝智取得紙寮窩埔地開墾權,是為紙寮窩的始祖

嘉慶10年劉傳老向九芎林佃首姜勝智取得紙寮窩埔地開墾之「招佃耕墾字」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 http://goo.gl/Txhcsc

2016-04-15_15093+7  

芎林鄉開拓始祖-姜勝智佃首,與紙寮窩 契約

------------------

大臺北古契字三集 - 高賢治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NnM2tC

2016-04-15_160622  

----------------------------------------

芎林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rTwNWq

手抄竹紙 紙寮窩

---------------

「南有廣興紙寮、北有紙寮窩」,紙寮窩為北台灣第一大之造紙原鄉

紙寮窩位於芎林鄉文林村第九和第十鄰從芎林國小左側,電力公司對面有一條小徑,便是通往紙寮窩的唯一小路。小路沿著溪流蜿蜒而上,至紙寮窩伯公廟(土地公廟),便是所謂的「窩口」。具當地居民稱:從地形上看,紙寮窩是一個「寶葫蘆」,芎林市街是葫蘆口,伯公廟所在的窩口便是葫蘆的腰身。小徑的兩旁,林木翁鬱,枝葉蔽天,景色幽美,故被稱為芎林市街的世外桃源。原來從小路一進來的一整片都叫紙寮窩,紙寮窩就是這裡的地名。

紙寮窩名稱由來,正是造紙之故,而造紙原料則為當地盛產之桂竹,因此,當新興造紙工業誕生後,紙寮窩的造紙業變成為歷史名詞。

紙寮窩生產的原紙 

新竹客家人祭祀祖先的冥紙 , 相當迷你

紙寮窩所生產的指,純由傳統手工製成,大部分提供製成祭祀用的「金紙」「銀紙」等粗紙。紙寮窩的造紙,自劉傳老始祖起,延續了五、六代,大約一百餘年,是紙寮窩人賴以維生的主要產業。紙寮窩人為了緬懷先祖創業的艱辛,特於紙寮 窩口新建一間造紙紀念亭「傳老亭」。將一些傳統造紙器具:如石輪、紙廉等蒐藏其中,使後代子孫不致數典忘祖,忘卻他們曾經如何走過。紀念亭佔地雖小,陳設 亦十分簡陋,然而它卻是台灣第一座社區造紙紀念亭,其意義自是不可言喻。

-----------------------

0829‧再現紙風情 | 芎林紙寮窩 @ 。用相片寫生活。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t8g1jr

活動地點:新竹縣芎林鄉文林村10鄰10之3號

紙寮窩之地勢如其名為一三面環山之山窩地形,在往昔傳統造紙產業終年需要水資源的影響下,自劉家先祖在此造紙後,即具有保持窩內植披完整,以保護天然優良集水區域的觀念,也因此一直以來紙寮窩內居民對於紙寮窩環境未曾大規模的開發與破壞。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由新竹高鐵站出口4至新竹客運轉運站,搭乘至芎林班車-新竹客運芎林站。
由新竹火車站前行150公尺至新竹客運總站搭乘至芎林班車-新竹客運芎林站

自行開車:
下竹林交流道後,進入芎林鄉,由文山路轉進三武宮牌坊到底。

地  址: 新竹縣芎林鄉文林村紙寮窩10-3號
地圖座標: 24.779955,121.081499

紙寮窩造紙工坊,電話變更為:03-592-4517
聯絡電話: 03-658651轉607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 參觀團體預約制週六、日 下午1-5點開放參觀



【大島台灣800厝-007厝】-手抄竹紙 紙寮窩

寮 是一個工作之塲所,生計之所在…

紙寮 即造紙之塲所…

窩 人聚集居住之地、也是客家對山谷的稱呼

「紙寮窩」這三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即造紙的塲所與人所聚集居之山谷之地,這算是少見的? 好奇之餘,也驅使了我前往一訪。紙寮窩,位在新竹芎竹,下了國道3號芎林交流道,拐了二個紅綠燈,想說很近,沒想到卻不得其路而入,繞了繞,才看到這條小巷,還好有一座三武宮的牌坊可以找。進入之後懷著疑惑的態度不斷驅車前進,彎彎曲曲的道路到也頗負趣味,不久即看到紙寮窩便在眼前,果然是一座山谷之中的聚落,而禮仁已在那微笑迎接我們的到來。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楊禮仁,紙寮窩工作坊的經營者。)

紙寮窩是客家劉姓宗族的聚落,當天,在在地人楊禮仁、劉邦平大家長的帶領下述說這過往的時空。這裡曾是造紙的天地,造的是祭祀使用的金銀紙。在劉大哥緩緩道來這紙錢是怎麼做出來的,才了解原來紙錢的紙是用「竹子」做的,真是孤陋寡聞啊。

劉大哥解釋了紙寮窩的歴史,這裡是先人劉傳老在乾隆年間過來開墾的,來到芎林一帶,發現這裡處處是桂竹,便再回到廣東繞平縣去學習如何製造這竹紙。過往要橫渡台灣海峽可是「六死、一生、三回頭」的凶險之事,這來來回回的,實在是佩服先人拓荒、篳路藍縷的精神。而這竹紙也就慚慚發展成劉家的產業,讓劉家在此開枝散葉。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紙寮窩工作坊外觀,是復興造紙藝術的所在地,雖然牆面上貼著過往紙寮窩的歴史,但總沒有在地人親身述說來得令人心會神怡。)

劉大哥為我們解釋這竹紙的製法。遙想當年東漢蔡倫造紙,不知是否與紙寮窩的竹紙製造過程相差多少?不管蔡倫了,就先聽聽這竹紙的製造過程。基本上,竹紙的原料當然就是竹子囉…而從砍竹開始到一張張竹紙的製造完成,竟要經歷4個月之久,說是在「釀造」竹紙也不為過啊。釀製竹紙的過程有「砍採竹子」、「浸漚竹料」、「獸力碾料」、「腳力散料」、「拌料抄紙」、「古法壓紙」、「手工揭紙」與「戶外晾乾」。而其中影響紙的厚度與完整度的,就屬「抄紙」的這個步驟了。劉大哥一一為我們解釋,也訴說著了過往的歷史,這真是一趟慢遊知性之旅。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獸力碾料製程;以往是牛來拉動,現在則讓來訪之人親身體驗用石輪碾竹料的過程。劉大哥說要向外走才拉得動。)

紙寮窩特地把石輪碾料這個過程重現,讓訪客好好體會一下,這個石輪的設計有不少玄機在內的哦~仔細看這個石輪的二邊,內圈的圓較小,而外圈的圓較大,就好像雞蛋一樣,這樣石輪易於做圓周運動,不會亂滾也易於施力。而石輪上牙齒的設計,也是有道理的哦,一起想一想吧~而現在石輪可是劉家的傳家之寶呢,來數數看現在還有幾塊石輪保留下來。

來到這裡,當然要好好手作一張竹紙,感受這造紙的藝術。在紙漿水中,用抄網撈紙,要非常均勻地、厚薄相似地撈出一片薄膜,那真是一件有趣又需要一點小小的耐心。劉大哥在旁不停地技術指導,卻也不斷地發出竊笑聲,還從來沒有這麼在意一張「紙」過。乾燥後的竹紙,純樸地呈現竹紙的風貌,在上面作畫寫字,想必別有一番風味。

(體驗竹紙的製造,是一塲很有意義的生活教育。照片出處,紙寮窩)

紙寮窩相當幽靜,有如世外桃源!!造訪之時,不聞外界紛擾。日治後期施行皇民化運動,禁一般民間信仰,使竹製紙業萎縮了,雖然後來因日本戰敗退出台灣,而使得紙錢需求大增,但卻取而代之的是工業機械生產,讓手製的竹紙產業退出了生產供應鏈,實在可惜。現在有賴村民如楊禮仁,劉邦平大哥期望將紙寮窩保有原始風貌,將造紙文化傳承下來,也連帶將客家饒平語言傳遞下去。並在這個過程中,教導客家「惜紙惜字」的傳統風俗。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劉家宗祠,是傳統的客家建築的規格,戶外的天公爐,主廳的擺設、棟柱皆可觀看到。目前仍有第六房的子孫居住在此。)

在紙寮窩附近有一座文林閣,現文林閣主祀文昌帝君,其前身在清同治年間由舉人鄧兆熊所創設,在當時做為地方作育英才之所,後改為「文林社」,成為頭前溪以文會友的聚會地,可想當時文風之鼎盛。客家特有的「晴耕雨讀」風氣,可見一般。在文林閣不遠處,亦有一座鄧雨賢音樂文化紀念公園。鄧雨賢被尊稱為台灣歌謠之父,雖是龍潭人,卻遷居於此,原來文林閣創辦人鄧兆熊是鄧雨賢的祖父,想必這是他選擇重要原因吧。紙寮窩、文林閣、鄧雨賢紀念公園輕走一趟,在閙靜之中,享得一番情懷。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文林閣.照片出處:紙寮窩工作坊)

文林閣。其廟前一對龍柱頗為精美,值得一看。造訪時,廟前上的跑馬燈內容很有趣…其中之一:【我喜歡你不是因為你有那麼好,而是因為你身上,我總能感覺到自已缺失的一部份,因為你我覺得自已變得更完美了。】這內容頗引人深思。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鄧雨賢音樂文化紀念公園。說實話,這公園跟鄧雨賢相關的事物不多,不過耳邊不自覺響起「四、月、望、雨」的旋律,在這時空中迴盪。)

離開前,請劉大哥與禮仁,在竹紙上以毛筆寫上「大島台灣」四個字。二位看到毛筆,直呼已很久沒握筆了,尤其是劉大哥,說他60年沒拿毛筆寫字,被我們硬逼著上陣,但卻寫出超讚的字,果然生命的歷練仍是很難超越的智慧。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劉邦平大哥與楊禮仁為大島台灣揮毫。)

紙與我們生活習習相關,即便現在已電子化,但生活中用的紙、接觸到的紙是有增無減,因為紙能呈現的溫度與質感不是電子產品所能取代的,走一趟紙寮窩,對紙的感情也就愈加珍惜了。而金銀紙的使用随著減碳的政策倡導而減少,它的意涵也隨著時代變遷而慢慢不被重視,但金銀紙在台灣已是流傳4、5百年的習俗與文化,它已成為台灣庶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它發展出台灣自已本土的特色。雖然贊同減碳的政策,但金銀紙所代表的的生活哲理,以及金銀紙上圖騰的意涵,皆應該讓它傳遞流傳下去。

----------------------------

新竹縣芎林鄉紙寮窩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

20090327紙寮窩春祭、劉傳老祭祀公業暨造紙協進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 @ Ally31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iEl1Zs

--------------------------------------

劉傳老

竊維人生於世,立功名者(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能建立功名的人固然可貴)
固貴,而有齒德[3]者為尤尊。(然而年高德劭的人更是備受尊崇)
若如
公者,冠年[4]渡臺,中年創業,晚(至於傳老公在廿歲時渡海來台,中年創立家業)
年里閭目為長者;非公之敦(到了晚年在鄉里間是一位備受推崇的長者,如果不是傳老公的敦親睦鄰)
睦有餘,厚愛足風,何令人之景(厚愛晚輩的風範,怎麼能讓人如此的仰慕)
慕如斯也。予未親 公之面,而式(我沒能親自見到傳老公,但是拜訪傳老公的廬舍)
公之廬[5],登公之堂,仰儀型[6]于座(並進入了正堂,敬仰傳老公的儀表與風範)
右,瞻丰采于階前,不勝追憶。(瞻仰他的風采,追憶不已)
而遙望知公之壽餘七旬,訓[7](傳老公七十多歲,教導六個兒子)
成六子[8],而且孫枝挺秀[9],家道[10](孫子這一輩的也各個都是傑出俊秀,家裡的經濟非常富裕)
豐盈,卓立一生,顯榮一世,不(一生超凡特出,一輩子顯耀光榮)
僅為彭城[11]之傑人,抑亦海國[12](不僅是劉家彭城這一脈的傑出人物,更是台灣有名望的人士)
之名望也。夫乃嘆光前裕後[13]者(使祖先增光並造福後人,是傳老公的志業)
公之業;立心[14]制行[15]者公之德;由(建立中心思想制法立行,是傳老公的德業)
艾[16]而耆[17],由耆而希者 公之壽。(從五十歲到六十歲,再從六十歲到七十歲,是傳老公的年壽)
考公生平在在[18]虧[19]無虧,綜(查考傳老公的一生,非常完美沒有缺陷)
公事為嘖嘖[20]勘揚。今則芳(綜合傳老公的行事,更是值得稱讚表揚)
形描于丹青[21],真容宛在;芳(傳老公的形貌畫像,像真的容貌一般栩栩如生)
躅[22]光乎竹帛[23],休[24]聲如聞。所以(傳老公的事蹟光耀了典籍,美好的名聲就如我們所聽聞的一樣)
過庭[25]階而拭于目[26]者,蘭桂[27](傳老公的兒子們,接受了傳老公的教誨,都有成就)
芬芳入於室而悅心志者,頭(傳老公的後世子孫們,像蘭草、桂樹般散發著芬芳,愉悅人心)
角崢嶸[28],後嗣之振,家道之(各個才氣出眾,後世子孫們的振奮,家道因而昌盛)
昌。人謂有志竟成,吾謂一(有人說「有志竟成」)
皆公之福蔭所致也夫。(我認為全部都是傳老公的福蔭所致的呀)


道光戊戌[29]歲臘月朔[30]旦通(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初一)
家[31]晚生鄧廷選盥[32]手謹(與傳老公家族世代交好的晚輩鄧廷選洗手後撰寫)

[1]劉傳老,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石井鄉。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生,道光十六年(1836)八月卒,享年七十三歲。乾隆年間,傳老與長兄傳銳、次兄傳道、三兄傳易,率親族自廣東渡海來台,向九芎林佃首姜勝智取得紙寮窩埔地開墾權,是為紙寮窩的始祖。見莊興惠總編輯:《芎林鄉志》。新竹縣芎林鄉,芎林鄉公所,民93,頁447。林曉薇計畫主持人:〈新竹縣芎林鄉紙寮窩〉。桃園縣,中原大學建築系,民97,此為「新竹縣芎林鄉紙寮窩社區培力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案」之宣導單張。
[2]原本無題,題目<劉傳老像讚>為筆者所加。讚,文體名,稱人之美也。《釋名‧釋典藝》:「稱人之美曰讚。讚,纂也。纂集其美而敘之也。」像讚,畫像上的讚語。此畫像在新竹縣芎林鄉文林村紙寮窩16號,「天祿流芳」祠堂內。
[3]齒德:年齡與德望。
[4]冠年:指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到了二十歲要舉行冠禮。傳老公二十歲即乾隆四十八年(1783)。
[5]式廬:式,即軾,車前橫木,古人禮敬某人,過其家或閭門,則俯而憑式。廬,田間小屋,泛指房舍。式廬,登門拜訪。
[6]儀型:儀表典型。
[7]訓:教誨。
[8]一、據劉家祖先神主大牌載:第十五世祖有:劉傳老、劉傳銳、劉傳道、劉傳易等四人。第十六世祖有:劉萬海、劉對生、劉三龍、劉鳳記、劉萬盛、劉如金等六人。第十六世祖是否皆為傳老公所生有待查考。
二、據林曉薇計畫主持的「新竹縣芎林鄉紙寮窩社區培力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案」宣導單張裡的資料:劉傳老二代孫——劉世春、劉世開、劉世祥和姪子等六房芬家鬮書,將紙寮窩本窩山林物業依六房均分。同註1。此說亦有矛盾之處,留存共參。
[9]挺秀:傑出俊秀。
[10]家道:家中的經濟狀況。
[11]彭城:劉姓的堂號之一。彭城(江蘇銅山)劉氏,出自西漢宣帝劉詢的兒子,楚孝王劉囂。見謝鈞祥著:《中華百家大姓源流》。河南鄭州,中洲古籍,1998,頁25。
[12]海國:本指四面環海的國家,此指台灣。
[13]光前裕後:使祖先增光,並造福後人。
[14]立心:建立中心思想,如為天地立心。
[15]制行:制法立行。如《禮‧表記》:「聖人之制行也。」
[16]艾:五十歲以上的老人。
[17]耆:六十歲。(耆老:耆,六十歲;老,七十歲。)
[18]在在:處處,到處。
[19]「虧」為衍字。
[20]嘖嘖:形容讚嘆聲。
[21]丹青:朱砂和石青。為國畫常用的兩種顏料,常用來指圖畫或史冊。
[22]躅:ㄓㄨˊ,足跡。
[23]竹帛:古代記載文字的簡冊和絲帛。後引申指書籍。
[24]休:美好。
[25]過庭:本指孔悝快步走過中庭,被父親孔子喊住教誨的事情。後指子承父教。
[26]拭于目:即拭目以待,形容期望深切。
[27]蘭桂:蘭草和桂樹。比喻好子孫;或君子的美質。
[28]頭角崢嶸:比喻年少而才氣出眾。
[29]道光戊戌:即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
[30]朔:農曆每月初一。
[31]通家:兩家世代交好,即世交。
[32]盥:洗手。引申為洗滌。

劉傳老像讚, 藍植銓, 芎林, 紙寮窩, 天祿流芳

<劉傳老像讚>譯註 @ ahalan的部落格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kwmG56

新竹縣芎林鄉紙寮窩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
新竹縣芎林鄉文林村紙寮窩10鄰10號之3

紙寮窩造紙工坊,電話變更為:03-592-4517

電話: 03-5924-517

紙寮窩造紙工坊 @ 大女人‧小媽媽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EFSUxv

----------------------------------------------------

紙寮窩竹造紙 追憶風華200年


Tweet
2014-06-24 賴奕安
走進芎林國小旁一條不起眼、稀鬆平常的巷弄。起初一旁是一戶戶的水泥民宅,但隨著腳步一步一步走進,一幅截然不同的農村風貌映入眼簾,沒有城市的喧囂及汙染,空氣清晰、鳥語花香。這裡,被當地居民稱之為「世外桃源」,這裡是「紙寮窩」。

盛產桂竹 造就北台最大金紙廠

兩百多年前,乾隆年間,劉家老祖先帶著家人自廣東渡海來台,和當時新竹地區的大地主,北埔的姜家租地進行耕作,數年後買下了這塊地,也就是今天的紙寮窩。劉家老祖先在開墾時發現紙寮窩附近生長大量的桂竹,而桂竹是非常適合用來造紙的,於是他回到中國大陸學習造紙技術,返台後開始發展造紙業。由於原料豐富又有充足的水源,造出來的粗紙所做的金紙是當時社會不可或缺的祭祀用品,因此劉家的造紙業發展得非常順利,巔峰時期曾為北台灣規模最龐大的金紙造紙廠,造的紙銷往各縣市。但是到了日治時期,政府實行皇民化運動時,禁止民眾祭拜神明及祖先,金紙的需求在短時間內大幅銳減,許多紙廠都在那時紛紛倒閉,一直到台灣光復後,才又漸漸復甦。

紙寮窩用竹子造紙的方法是耗力而且費時的,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工作人員劉邦宮表示,清明節後居民將桂竹林中表皮粉白、竹梢尚未長出葉子的嫩竹砍下、切斷並剖開,然後將切好的竹子連同生石灰一同放入「湖塘」裡浸泡,這個過程稱「滷竹」,需要花費數個月的時間,讓嫩竹發酵,之後要多次泡清水洗淨,因此造紙需有充沛的水量。紙寮窩的水源主要來自於山泉水,至今依舊如此。

造紙的過程細分為伐竹、砍竹、運竹、滷竹、輾料、造紙、晒紙,每一項過程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而竹子的生長期間又集中,因此總是動員劉家全體成員,還曾經雇用大量的長工來補足不夠的人力,也因此,劉家人彼此建立起超越親情的深厚革命情感並且流傳至今日。


劉邦宮認真的向小學生介紹紙寮窩周圍的生態。(賴奕安/攝)

光復以後 手工產業不敵機械化

然而台灣光復後,機械化開始在各個產業中發展,造紙業也不例外。製作過程繁雜且費時費工的手工造紙業當然不敵毋需大量人力、產量及品質穩定的機械化造紙業,在一九六〇年代再度沒落,遂隱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中。

一直到八〇年代,社會經濟穩定下來後,劉家人認為傳統的竹造紙產業是老祖宗的基業,不能就這樣讓它消失,必須及時把它保存下來,讓後代的子子孫孫知道祖先是如何在台灣紮根、成長、茁壯。一九九三年居民建造「傳老亭」,以紀念劉氏祖宗開墾紙寮窩的辛勞,將早年造紙器具如石輪等陳列在此,緬懷先祖創業的艱辛,雖然傳老亭占地面積小,但作為台灣第一座社區造紙紀念亭,意義非凡。

緬懷先祖 建傳老亭設造紙工坊

為了保存傳統的竹造紙產業,二〇〇八年成立了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並且向文建會爭取經費,興建「紙寮窩造紙工坊」,於二〇〇九年落成並開始對外開放。透過工坊,紙寮窩的手工竹造紙得以一個新的方式重新回到社會,而年輕一輩的也能夠藉此認識老祖宗的智慧心血。

紙寮窩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主要致力於推動紙寮窩的觀光發展,希望能夠將紙寮窩介紹出去,同時增加一些收入。由於近年來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相當競爭,爭取經費不易,紙寮窩的觀光收入可說是格外重要,在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長劉邦森的努力下,最近工坊開始跟附近的芎林國小合作,讓小學生定期到紙寮窩參訪,讓學生們的社會教育更活潑多元,也讓他們更加認識自己祖先的文化。


小學生開心的體驗輾料的過程。(賴奕安/攝)

教育扎根 學童體驗回應很熱情

採訪這天,碰巧遇到一班芎林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紙寮窩參訪,擔任解說的,正是劉邦宮。問起紙寮窩,學生們回答得很熱烈,有人甚至來過兩、三次。不論是否來過,學生們的眼瞳中都看得到興奮與期待,劉邦宮每介紹完一項,學生們都很踴躍的發問,動手操作時也是非常熱情。或許跟環境也有關吧,體驗手工造紙時,學生們拉起袖子,照著劉邦宮所教的方式,將紗網放入裝有紙漿的塑膠箱,開心地跟同學比較誰做的紙比較好。為了讓後代子孫們了解祖宗當年是如何發展出北台灣最大的手工金紙廠,劉邦宮願意吸納成本,免費開放給學生參觀和體驗,因為教育是工坊成立的重要宗旨之一。

一個個模擬當時造紙的器具,訴說著當時造紙的辛勞,巨大的石輪磨的不只是竹渣,更磨出了劉家人間深厚的感情。劉邦宮原本是職業軍人,退休後回到紙寮窩參與社區的觀光發展並學習相關的知識,不為別的,只為了讓紙寮窩更加茁壯。紙寮窩還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大部分都還在嘗試,收入也沒有很多,但就憑著一股熱情,劉家人們努力學習並且盡力爭取各項資源,期望有朝一日,紙寮窩能再度以竹造紙聞名全台。 

紙寮窩社區:新竹縣芎林鄉

早期以手工竹造紙聞名的紙寮窩,光復後不敵機械化造紙廠而沒落,近年來以觀光教育為導向重新復甦,但規模不大。這裡自然生態豐富依舊,承載的歷史與文化依然陳述著這個客家聚落的深度與靜美。

 

組織名稱: 新竹縣芎林鄉紙寮窩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 成立時間: 2008-12-27
負責人: 劉炳昌 聯絡電話: 0937-249706
聯絡人: 楊禮仁 傳真:
組織人數: 65人 E-mail: dougyang@hotmail.com
聯絡地址: 新竹縣芎林鄉文林村10鄰11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紙寮窩造紙工坊
社區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paperhutnest
所在位置: 新竹縣 芎林鄉
社區戶數: 戶
社區人口數: 66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30人
主要族群: 饒平客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環保生態、綜合類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以生態導覽及手工操紙體驗DIY教學為發展重點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傳統造紙技藝失傳,宗親皆有共識,欲恢復紙寮窩造紙業風華再現,以便傳承此項傳統技藝
社區簡述: 紙寮窩是一個三面環山的小村落,離塵不離城,居民都是由同一祖先傳下的後裔,使用饒平母語的劉姓單姓聚落,以前由傳統手工竹造紙產業維生,因此此地命名為紙寮窩

芎林鄉紙寮窩造紙工坊 | 新竹縣文化護照 - http://goo.gl/I24HsH

 File:Cyonglin TownshipX.PNGFile:Qionglin villages.svg

造紙逾200歷史的紙寮窩,早期因盛產桂竹,促使金銀紙造紙業蓬勃發展,成為新竹縣造紙重地。紙寮窩造紙淵源流長,約莫乾隆年間,紙寮窩的開山劈祖劉傳老由廣東省饒平縣饒陽鎮渡海來台,因為此地竹林茂盛且水源充沛,是個發展造紙的好地方,便開始了造紙事業,並定居於此,形成了劉氏的單姓聚落。民國82年居民建造「傳老亭」,為了紀念劉氏祖宗慧眼開墾紙寮窩的辛勞,將古代如石輪等造紙器具陳列在此,緬懷先祖創業的艱辛,雖亭占地面積小,但為台灣第一座社區造紙紀念亭,意義非凡。紙寮窩造紙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因當地所製的是拜拜用的金紙、銀紙,但在日治時期,當時日本政府禁止民間信仰,也禁絕焚燒紙錢的風氣,紙寮窩的造紙業頓時停擺,當地居民只好轉為務農。到了二次戰後國民政府統治初期,才又恢復傳統造紙業,只是榮景不久,機械化造紙很快取代耗時、費工的傳統造紙業,在1960年代再度沒落,而劉家子弟也因此遷移至外地發展,目前僅剩20幾戶的老人家守在村莊,但當地人為了保存傳統產業,近年成立了「新竹縣芎林鄉紙寮窩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向文建會爭取經費興建「紙寮窩造紙工坊」,於2009年落成,藉此將過去手工造紙的產業,以文化教育與休憩娛樂的方式規畫呈現,讓消失的傳統老行業,有了再造的契機,也讓年輕一輩重新認識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

姜勝智/姜勝略/姜勝韜  兄弟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 http://goo.gl/dS2Omo

立添典字姜勝韜、智有承父自置得紅毛港樹林仔旱田壹所帶埤貳口魚池一口菜園壹坵其
茅屋伍間年納業主汪大租谷壹九五抽的己于嘉慶玖年間經典與吳芳觀銀肆佰大元茲因欠銀
費用再托原中向吳神求觀添典過銀貳佰大元正其銀即日仝中交收足訖其田業依舊銀主
掌管耕作抑或招佃不敢生端滋事今欲有憑立添典字壹紙付執為照
批明內補屋一字
在場見弟勝略、美
為中人鄭秀芳
代筆男林旺
嘉慶拾五年十月 日立添典字人姜韜、智

--------------------------

羅文祥作品_新竹芎林紙寮窩壁畫 @ 石莊彩繪院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t6evks

造紙記憶繪板由本院與紙寮窩耆老、居民多次的討論,才定案設計手繪完成,繪板材質為進口松木,尺寸:60×120㎝。 

劉傳老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石井鄉中央屋。乾隆年間,偕同母親詹氏及長兄傳銳、次兄傳道、三兄傳易自廣東渡海來台劉家到台灣後,曾任北埔姜秀巒佃戶及九芎林姜勝智開墾組織中的墾荒農。

劉家向姜家購得紙寮窩的土地
昔日紙寮窩一帶,荒草密布、林木遮日,時有原民出沒。劉傳老冒險進入,披荊斬棘,開墾荒地,建立家園。見窩中桂竹繁茂,遂建紙寮、開紙湖,以造紙為業,因此得名「紙寮窩」。

劉邦平先生示範昔日以獸力石輾的姿勢 

日治時代劉家的「原紙」製作完成後,需以人力挑運越過頭前溪至新竹市販賣,再以微薄收入購取生活所需的油、鹽、米等。並以「崇茂」為行號,行銷各地。

民國五十年代因機械化造紙的影響而沒落清末到日治初期紙寮窩所製造的粗紙產量高居全縣第一,曾經是北台灣最大的供應地。民國50年代受到機械化造紙影響,盛況不再,逐漸 結束手工造紙事業。 

自民國95年起,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協助紙寮窩居民重建造紙工作坊。民國98年完成,重新呈現製作紙張的過程,讓造紙風華再現。

與拍瀑拉族有關的古文書 - http://goo.gl/eQIGaA

-----------------------

姜勝智/姜勝美  兄弟

立招佃墾耕字
1805 • 新竹縣芎林鄉
全文(中文)
立招佃墾耕字竹塹九芎林庄佃首姜勝智緣九芎林庄田園于乾隆伍拾參年經蒙泉州府
憲徐奉文勘丈歸光舉即光當佃按年催收屯租完繳所有該處永墾餘埔亦蒙丈報
準另招佃墾耕為業佃九芎林庄田圍之水深憲屯租有慺識歡開圳引准工本浩大無項可
出□將丈報埔招佃開築水圳墾耕俾各田園得以移水灌溉實屬兩全具□現招姜勝羙、劉呂氏仝孫自然、張阿益
前來認佃給出餘埔壹段內量丈甲分厘東至山頂水流內為界西至山坎為界南至旱
溪水流為界北至藔坑水流內為界四至界址分明即日踏明交付姜勝羙、劉呂氏仝孫自然、張阿益自備工本前去寔力開圳
墾田永為己業以補用(文字破損)第四年的每壹甲納屯租貳石第伍辛納屯租四石
第六年每壹甲納屯租谷(文字破損)定例豐歉不得增減其租谷務要乾淨遞年于早收之時
照數單運到佃首倉口交納番得延欠給墾之後即宜竭力開墾□租有所出地無茲繁今欲
有憑仝立招佃墾耕字壹紙得執為照
批明此墾內佃名園界參張壹樣經劉呂氏親手交付壹張與男劉阿龍大妻收存于辛來拾六年四月內佃首姜勝智到五股林園中呂氏親口囑筆批明倘日後男阿龍
同孫自然要分此墾內埔園兩股均分叔姪二人要聽祖母囑筆親口所行不得異言茲事批照
再批明園中起蓋瓦屋壹座交付男劉阿龍妻永為居住孫自然不淂相爭祖母囑批再照
嘉慶伍拾年 月 日給招佃寧人


新竹 芎林 紙寮窩造紙工坊 — 全臺僅存的金銀紙造紙工作坊
七月的某個週日,和兒子逛完新竹五峰清泉部落後,來到了位在芎林的紙寮窩。
「紙寮窩」這個地名,顧名思義就知道是從前紙張的生產地。但這裡所生產的紙,並不是我們一般用來書寫或印刷的紙,而是特殊用途的「金銀紙」。目前臺灣在祭祀所需的金銀紙幾乎都已經是自國外進口的,全臺灣可能僅存此地,為保留過往生產金銀紙的歷史,而在新竹縣文化局的協助之下,於2009年重建昔日造紙工作坊,以保留傳統製造金銀紙工藝,不讓近200年的傳統技藝在時代洪流中消失。
傳統「金銀紙」的生產是以竹為原料,另外還需要浸潤竹子所需的大量水源,紙寮窩為一三面環山一處開口的地型,因盛產桂竹且具有豐沛水源,因此為清乾隆年間來自廣東饒平的劉傳老所識,購下此地後開展造紙事業,此地而被稱為「紙寮窩」。此處的造紙事業榮景維持約200年,至1960年間因不敵機械化生產而結束手工造紙業務。目前的造紙工作坊可以說是復刻版。目前在工作坊內,除了提供遊客DIY體驗之外,還有相當詳細的金銀紙造紙過程模型介紹,讓現代人可以透過模型了解從前的金銀紙是如何生產的。工作坊內的實況大多拍攝在這篇文章中,如果對傳統的金銀紙生產有興趣的話,歡迎仔細瞧瞧。
紙寮窩造紙工坊的外觀,就是一棟一般平房而已,可能是過往的舊磚屋翻修而來。
把車停好,走到磚屋門口,會見到上方的「劉崇茂」匾,這是從前紙寮窩所生產的金銀紙行銷各地時所使用的商號名。
看到了這張被護貝的「紙」,原來草地狀元節目曾來過這裡採訪。
這裡的工作人員展示紙張成品給我們看,果然和祭祀用的金銀紙相同。在過去,這種由竹子做成的紙,只要貼上金箔,蓋上大印就成祭拜神明的金紙;如果貼上的是錫箔,蓋上大印就就變成祭拜祖先或四方好兄弟的銀紙。
這幾張海報主要介紹金銀紙的由來、用途,以及製作的歷史。
金銀紙製作的工序,原材料是桂竹、石灰和水,採收後的嫩竹經過石灰水浸泡一段時間後,經過碾壓變成紙漿,再經抄紙、壓紙、揭紙、晾乾等工序就變成我們所見的成品。
這裡最可愛的是還有造紙工序的小模型,照片中是採收和浸泡。
然後是用獸力碾壓。
接下來人工散料、抄紙、壓紙,去除紙中的水份。
最後是揭紙和晾乾。
在模型上方的海報是介紹劉家先祖—劉傳老來到紙寮窩開創造紙事業的故事。也因為如此,劉家在此地開枝散業,讓紙寮窩成為劉家單姓村。
至日治時期,以「劉崇茂」為商號名,四處行銷紙寮窩所產之金銀紙。
然而,在現代化工業生產之下,這座工坊所產的紙,可以說純粹只是保留記憶而已,而成品就用來做一些工藝品,像照片中的帆船。
這些是遊客來DIY造紙時,提供給遊客印上可愛圖案時所使用的版。
紙寮窩附近的景點介紹。
海報中是附近的步道介紹,但我們今天因為時間關係,並沒有打算上步道去探險。
由於紙寮窩盛產桂竹,因此免不了出現竹子所做的造景。
在磚屋旁,是真正的茂密竹林。
造紙工坊的歡迎牌,這裡的工作人員真的很歡迎來訪的遊客,不論是否在此地DIY造紙。
歡迎牌的背面就是歡送牌了。
如果想了解這門非常傳統的技藝,不妨找個時間來這裡看看
https://is.gd/vfGKko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917272521/videos/3007034256070454/
上山社區辦理芎林鄉參與式預算;第五場次走讀文林、上山村之文林古道。
文林古道為龍鳯蓮稜之中段稜線縱走,以紙寮窩劉傳老造紙工坊為起點。紙寮窩拓墾始祖劉傳老1795(乾隆59年)作姜勝智佃首的佃農,初期以稻米為經濟作物,後以生產金、銀造紙業為主,直至民國40-50年,因自動化造紙的興起,紙寮窩的手工業無法與其匹敵。因此,逐漸式微,後以種植茶葉、柑桔及手工家庭附業為其求生之道。
今日的紙寮窩年輕人趨向於高科技產業;幾位在地有心年輕人,為了傳承老祖先的產業,結合多元文化就業方案,休閒產業相互配合;以紙寮窩、文林閣、廣福宮、呈甘橋、鄧雨賢音樂紀念公園、積德橋、文林古道;為一輕旅行、串聯導覧的精緻路線。來行銷芎林過往的在地歷史文化,以盡一己微薄之力。 上山社區辦理芎林鄉參與式預算;第五場次走讀文林、上山村之文林古道。... https://bit.ly/2Z0j07q
上山社區辦理芎林鄉參與式預算;第五場次走讀文林、上山村之文林古道。... https://bit.ly/2NSrTcG


新竹縣縣史館,賴家古文書,〈嘉慶8年12月佃首姜勝智招佃墾耕字〉

嘉慶8年12月佃首姜勝智招佃墾耕字


「九芎林佃首姜勝智記」姜勝智、姜勝韜、姜勝略、姜勝美 兄弟/1803年〈嘉慶8年12月佃首姜勝智招佃墾耕字〉是賴氏家族早期前來九芎林開墾的文件/姜勝智對芎林的水圳開拓有極大的貢獻, 他在1775年來到芎林, 1785年姜勝智與劉承豪共同開拓下山圳, 灌溉75甲良田/姜朝鳳宗族來自福建及廣東,屬於閩、客雙語人群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