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敬字亭/1890年佳冬村佳冬聖蹟亭/客家人因「晴耕雨讀」的濃郁觀念,重視教育、崇尚知識將字紙視為古聖賢的智慧結晶,不可任意丟棄或踐踏/惜字亭又稱敬字亭、聖蹟亭,敬惜字紙觀念,寫過字的紙張收集火化成灰,尊名『聖蹟』,再擇日以八音恭送入溪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nfKP5v
龍潭聖蹟亭/中壢聖蹟亭,又稱惜字亭、敬字亭,是用來焚燒字紙、崇敬倉頡的台灣民間設施,多分布於客家地區+1903、1904年日本勸業博覽會惜字亭於展場重要位置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abDuz8
敬字亭又稱為惜字亭、敬聖亭、聖跡庭、字紙亭、字紙爐、是專門用來焚化寫有文字的廢棄紙張或是書籍的亭爐/惜字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44mrvN
新竹縣三座敬字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9nM4Wm
-------------------------------------------------------------
----------------敬字亭+魁星信仰--------PDF---------------------
謝乾桶,1921《 客家敬字亭文化與運作-以新竹縣新豐扶雲社為例 》中央大學,客家專班碩士論文
光緒 3 年(1877),何、傅兩家合作成立「扶雲社」,貣建「惜字亭」,地方上才興貣文賥之風、學習孔孟之道,
新竹湖口新豐唯一的客家敬字亭---也是新竹縣市三座現存惜字亭最大而保存完整且持續祭祀
【宋佩遙、章倩萍 /綜合報導】客家惜字、視為聖蹟的習俗,北台灣以桃園為代表,南台灣則是高雄美濃設有惜字亭,較顯為人知的是新竹縣新豐也有一座原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的「孔聖惜字亭」,由名為「扶雲社」的民間法人,一百多年來由嫡子傳承祭祀至今。扶植年輕人上青雲 150年扶雲社惜字敬孔 – 客新聞 HakkaNews https://bit.ly/40HSZtN
扶雲社在每年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相約在孔聖惜字亭祭祀、聚會,同時緬懷先人。今天有40多人到場參與祭祀活動。地方文史工作者張福普表示,扶雲社是取「扶植年輕人直上青雲」之意。
扶雲社現任理事長傅元暘表示,會員有50多人,是由傅家第15世祖邀集當時的地方仕紳,每個人捐龍銀以合資購買土地,將土地租給佃農,所得用以資助地方清寒學生。同時因為客家敬字、惜字的傳統,興建了孔聖惜字亭,現址是從湖口遷移到新豐來的,當初舊址現為工業區。
身為傅家第17世的傅元暘說,扶雲社在內政部登記有案,是個封閉性的社團,只有當年參與創辦者的家族長子,方能繼承會員資格。
扶雲社理事長傅元暘負責辦理孔聖惜字亭每年祭孔,傳承祖先們的心願,也呼籲社員每年教師節要撥空回來祭孔。宋佩遙攝
今天到現場參與的徐元謀夫妻表示,他們參加孔聖惜字亭的祭祀活動已有50多年。徐太太說,民國前六年出生的公公,非常重視一年一度的扶雲社這項祭祀活動,所以他們每一年都會前來參加。
徐元謀說,當年先人在傅家號召下,地方上經濟條件稍好的家族,都參與捐龍銀購地,所得除了資助地方清寒學子外,也興建私塾,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當年傅家、何家、徐家、范家都是地方上的望族,」徐元謀夫妻拿著扶雲社歷史資料,一一細數。
徐太太說兒媳婦當老師,但現代老師的社會地位式微,每次來參加此一活動,都特別能感受到先人尊師重道、晴耕雨讀的精神與生活氛圍。
這座「孔聖惜字亭」位在一條車流量不大的小路旁,只有當地居民出門上下班會經過,亭身被黃椰子樹擋住,很容易錯過。徐太太今天來,她特地在Google地圖上註記。
張福普說,這座孔聖惜字亭有三層,最下層是清灰、中層焚化、上層是煙囪。他說,過去湖口先天條件不足、土地乾旱,耕作不易,幸而有扶雲社的創始鄉紳捐資購地興學,加上後來興建石門水庫後,條件改善,目前湖口的人口數是「台灣第一大鄉」。
地方文史工作者張福普。宋佩遙攝
孔聖惜字亭1984年重建,地基護欄頂的石板塊、台座下的盤石、爐體的石柱對聯及扶雲社捐題芳名錄石碑,為保留原貌。宋佩遙攝
建造孔聖惜字亭芳名錄的石碑,由右至左是光緒三年的石碑和有金邊加重字跡較新的石碑。宋佩遙攝
孔聖惜字亭是由數十位扶雲社社員共同建立及維護,每年9/28日教師節當天,大家會從全台各地過來祭孔。宋佩遙攝
爐身中層的砂質石刻對聯,上聯是「文章幾入化」,下聯是「煅煉即生光」,裡面有一個香爐。上層的神龕題字「孔聖亭」,神龕裡面有「聖蹟」二字,神龕的門聯分內外兩對,靠近龕門的上聯是「孔書焚不滅」,下聯是「聖德治無為」,神龕兩旁的上下聯分別是「接中天道統,衍泗水文章」。
雖然扶雲社的法定會員僅限原會員的嫡長子,但今天遠從高雄北上的張添旺說,他們家每年都利用這個機會,兄弟姊妹一起來參加活動,20多年沒間斷過來的,而且他都會特地因此多留宿兩天,和手足好好團聚。
今年參與祭孔活動有來自高雄的張添旺,他20多年來都從高雄來參加,兄弟姐妹一起來,一起相聚.宋佩遙攝
傅元暘說,扶雲社的社員都是客家人,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說客家話。每年相聚一次,928的祭祀活動,除了會將祭品分送給所有參與者外,也會用社費發車馬費、餐費給社員。
晴天耕耘、雨天讀書,是傳統客家的生活習俗,客家族群對文字尤為敬重,將寫過字的紙張集中,汙損者洗淨曬乾,在特定日子予以焚化,焚燒後的字尊為「聖蹟」,字紙灰燼再以隆重之三獻科儀祭禮,代表先人對文字、紙張、文人及知識的敬重。扶植年輕人上青雲 150年扶雲社惜字敬孔 – 客新聞 HakkaNews https://bit.ly/40HSZtN
Here is my location
24° 55' 51.81264" N 121° 0' 48.1681" E
, 新豐鄉, 新竹縣 台灣
https://www.google.com/maps/place/24.931059065558806+121.01338002830744
--------------------------------------------------------
扶雲社祭孔134年不間斷
www.fjsen.com 2011-09-29 07:53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扶雲社結合地方大姓與士紳,興建孔聖亭(敬字亭)敬祀倉頡、孔子、文昌帝君,扶雲取自扶植人才、讓人才如雲,蔚為風氣以移風易俗,以文教傳予後人之意。
倡議成立的傅萬鍾及何騰鳳是前清秀才,張福普表示,晚清到民國,湖口地區文風鼎盛、人才輩出,現今傅家子孫有70餘人在地方擔任醫師、教職,顯現成果。
原本設在湖口鄉的孔聖亭,因土地徵收闢建為新竹工業區,民國74年間遷入新豐鄉青埔村竹117線道路旁僻靜處,目前擁有約6公頃農地,收入不多,也難發出獎學金,但每年9月28日祭祀,仍是非常熱鬧。
參加祭典的傅祖榮表示,每年祭祀大都是銀髮人,也會帶年輕輩來,儀式簡單隆重,先拜天公,接著祭孔,也會誦祝禱文,獻上鮮花時果,說明恪尊祖訓,崇文尚公益,參與祭孔者認為祭孔、尊師、興學、做公益很重要,“最起碼不要辱沒先祖家風”。
扶雲社子孫每年9月28日在孔聖亭祭孔,歷134年不間斷。
東南網9月29日訊據台灣媒體報導,清光緒3年間新竹縣湖口、新豐地區57人成立扶雲社獎倡文風,134年來後代子孫接棒,每年9月28日到孔聖亭祭孔,96歲的孔聖亭管委會前主委傅湁興昨天由家人攙扶參加,不少參加祭典都說,未來一定會交棒子孫每年來。
孔聖亭佔地不到5坪,廣場不過20坪,每年9月28日扶雲社後代子孫分別從各地來此祭孔,追懷先祖敬重知識,獎勵文教的精神,也接捧獎勵文風。
湖口鄉公所主任秘書張福普的先祖是扶雲社成員,他表示,扶雲社成立時,57名發起人每人出資龍銀一元在新豐鄉青埔村買下6.48公頃的農田,通過農作收入和收取佃租,獎勵文教事業,鼓勵興學。
客家敬字亭文化與運作—以新竹縣新豐扶雲社為例----pdf-------------download
中大機構典藏-博碩士論文 987306002 詳細資訊 - http://goo.gl/8U65Hd
甲多先生的收藏 - http://goo.gl/wX5RdQ
---------------------------
六堆客家承傳了許多優良的傳統,有些隨著時代變遷,早已失傳,有的碩果僅存,幾近凋零,逐漸沒落,偶爾見到,令人緬懷不已,例如收字紙,就是一個典型的範例
----------------------------
客家宗族與在地社會變遷—以新竹新豐鳳山崎何氏宗族為例
年度: 101年
作者: 何瑞玲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畢業年月: 101.6
獎助金額(萬元): 5
鳳山崎是位於大眉庄(竹北)、紅毛港庄(新豐)、大湖口庄(湖口)、新埔庄(新埔)等四區交界的邊陲地帶、生產力偏低的邊緣地方社會。清代采訪冊如此形容鳳山崎:山上一帶帄原,
周廣三、四十里;地高而燥,率多荒園,庄內居民人口稀少,錯落結盧而居。可見到清代末期,鳳山崎的發展模糊,是一片乏人問津的荒埔之地。
直到日治初期,鳳山崎才由望高樓、鳳山崎、竹高屋、寶斗屋等四個地理區塊發展成為一個「鳳山崎庄」,重要性開始逐步提升,而且這個提升不斷加速,到了戰後,因為湖口工業
區的設置,使鳳山崎完全轉型為都市化的地理區塊,他逐漸擁更以自己做為一個村落為中心的地方。
隨著一百年歷史的轉變,鳳山崎的地位甚至超越大湖口庄的老湖口與紅毛港庄的新庄
子,長期來看,甚至更取代新豐鄉新庄子成為政教中心的趨勢。鳳山崎不再是湖口、新豐邊陲區,他更了屬於自己區域的自主性。先前的研究者,例如施添福、羅烈師、林玉茹等學者,是以清代為主要研究時間範圍,因此沒能正視這個上升或變遷的地方社會,我站在這些學者的研究基礎上,繼承這些學者的研究成果來補足這一塊論述。
這篇論文研究中把何家收藏的古文書與土地申告書做了交叉比對,而發現何家是鳳山崎第二大業主,在鳳山崎發展的過程中,何家在地方上扮演一定的角色,發揮了一定的影響力。
根據何家收藏的扶雲社會員證、分鬮書與捐地等地籍資料,可以發現何家透過捐地卂與了地方的公共事務。例如清朝光緒年間何家和番仔湖的傅家合建「惜字亭」,民國38年以半買半送的方式捐地給地方政府,蓋貣了第一座公學校-山崎國民小學,這兩次捐地儀式圕造出何家在地方上文教的地位。日治時期,何家捐地讓鳳山崎貣造了山崎火車站,這項公共建設影響了鳳山崎朝向都市化發展,圕立鳳山崎經濟發展里程碑。
民國58年何家捐地蓋貣了地方上第一座溪南觀音廟-鳳蓮宮,從鳳蓮宮原始樂捐簿的統計中發現何氏宗族是樂捐金額占全部樂捐姓氏排序的第一位,從鳳蓮宮第一屆亯徒名冊統計中也發現何氏族人是所更卂與廟務人數占最多的,可見何氏宗族透過公廟的運作,穩定了鄉
ii
族勢力對地方事務的領導與控制。
這篇論文研究中也發現雖然鳳山崎面臨了劇烈的變遷,例如設置湖口工業區,土地被徵收,大量人口移入此區等,但是何氏宗族仍然有辦法維繫住傳統社會的宗族現象,他們一方面保留了的宗族祭祖儀式而把各家戶結合成宗族,形成村庄的次單位,參與了地方事務;一方面透過地方公廟的祭祀活動等神聖事務來達成凝聚何氏宗族的力量,形成在地的一個大宗族。這呈現出研究鳳山崎何家的意義是客家地區的客家宗族顯然有能力應付一定的社會變遷,不會簡單的隨著變遷而消失,而維繫宗族的力量是靠著參與了神聖事務,那就是宗族內部祭祀儀式與參與公廟的祭祀活動,這個個案研究呈現出傳統宗族在當代仍然具有意義。
關鍵字:鳳山崎、客家宗族、地方社會、地方公廟、都市化
客家宗族與在地社會變遷—以新竹新豐鳳山崎何氏宗族為例 - -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 http://goo.gl/QmlQOi
---------------------------------
客家文化 - 六堆風雲 - http://goo.gl/xo8UeX
-------------------------------
敬惜字紙– 舊影志 - http://goo.gl/8klhlQ
敬惜字紙
前段時間辦影展的時候有張照片,藏家發給我的是一張小圖,一個上了年紀的男子左手扶著扁擔,身邊放著兩個巨大的帶蓋竹簍,竹簍上有個牌子。因為圖小,牌子上的文字看不清,實在猜不到這個人的職業以及這兩個大竹簍是乾什麼用的。後來看到照片實物,才看清牌子上寫著“敬惜字紙”。
所謂“敬惜字紙”大概是從宋代開始有的傳統,從字面上也能猜到其意義:對寫過字的紙要尊敬愛惜。這是拜文昌君的原因,明清時候有專門的機構上街收字紙,這些機構多由政府或有錢人讚助,收集到的字紙在“字紙爐”內集中焚化或投入江中,也算是對教育和知識的尊敬。
今天蒙@水銀先生相贈柯播義(Robert Henry Cobbold,1820-1893)1860年出版的Pictures of the Chinese,裡面也有張上街收集字紙的手繪圖,放在一起看看挺有趣。
1870年代收集字紙的人
1870年代上街收集字紙的人,他的竹筐上的牌子寫著“敬惜字紙”
Pictures of the Chinese中收集字紙人的形象,傢伙什都是一樣的
Pictures of the Chinese裡收集字紙人的形象。小旗上寫著“廣文會敬惜字紙”,筐的牌子上寫著“永敬社”
1930年代南京古物陳列所前的字紙爐
1930年代南京古物陳列所前的字紙爐,專門用來集中焚化字紙
敬字亭又稱為惜字亭、敬聖亭、聖跡庭、字紙亭、字紙爐、是專門用來焚化寫有文字的廢棄紙張或是書籍的亭爐
敬字亭又稱為惜字亭、敬聖亭、聖跡庭、字紙亭、字紙爐、是專門用來焚化寫有文字的廢棄紙張或是書籍的亭爐。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盛行,是政府拔擢人才的主要門徑,也是平民百姓求取功名仕途的唯一途徑。讀書人十年寒窗,每天與書本文章為伍,因此對文字特別重視,將倉頡聖人所發明的文字及古聖先賢創作的經典書籍視為「聖跡」,不敢稍加褻瀆。對於有書寫文字的紙張、書籍任意丟棄、撕毀、踐踏、席坐等行為,認為是對聖人的大不敬。因此在居住居落設置有敬字亭,不定期由志工挑著字紙簍,挨家挨戶收取廢棄字紙,或老舊破損書籍集中,挑到敬字亭焚燒。焚化後的字灰,則妥善保存,並擇良辰吉日在河江之畔,舉行恭送聖跡祭祀活動,將之付諸江河水流,回歸大自然。
敬字亭的出現始於宋代,台灣敬字風俗,也在清朝初年隨著移民開墾而由中國傳入。早期各地區庄頭巷尾,廟宇民宅都設有敬字亭。客家族群重視教育,文風鼎盛,「尊古聖賢,敬惜字紙」,更成為客家人的傳統庭訓。目前在台灣僅存的一百多座敬字亭,客家地區就佔了十之七八;其中又以高屏六堆地區客家村莊留存一半以上最多,成為台灣地區特殊的人文景觀。
新豐孔聖亭原本設在湖口番仔湖地區 番子湖 - Google 地圖
在湖口新豐地區也有一座敬字亭,卻比較不被人所知,它就位於縣道117旁。 竹縣孔聖亭140年 教師節祭祀傳承惜字文化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光緒三年(1877年)傅萬鐘、何騰鳳兩位秀才號召,湖口和新豐其他大宗族也跟著出資,在湖口番仔湖地區成立了扶雲社,希望能教育後輩祭祀禮儀,及發展儒家教育。雖然沒有書院的規模,僅是在傅屋的洋樓成立私塾,卻也購置田產,將租金收入作為維持扶雲社的經費。此外,因為深受儒家思想的教化,對文字非常敬重,而集資興建孔聖亭。
孔聖亭原本設在湖口番仔湖地區,但隨著戰後的工業化,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政府徵收土地作為新竹工業區開發之用,而遷移至現在新豐鄉後湖村的位置。不過扶雲社購買的土地,有不少在二戰末期被日本政府徵收,作為海軍備用機廠(紅毛飛行場)。戰後,政府實施土地改革,扶雲社的土地又可能失去,幸好在當時管理人跟政府交涉下,才以財團法人扶雲社神明會登記,保留了各大家族合作下擁有的土地。
新豐的這座敬字亭,在遷移過後也有一定程度的修建。目前僅剩地基護欄頂的石板塊、爐臺座盤的石塊、爐體石柱對聯,以及後面的捐款芳名錄石碑,是原本亭子所留下來的,形制與起初的敬字亭不相同。
台灣大部分的敬字亭都在客家庄,像規模最大的那座就在龍潭。不過可不只客家族群對文字有所崇敬,在一些以閩南人為主的村庄也有敬字亭的設置,像樹林也有座聖蹟亭,五股明志書院內也有敬字亭。新竹雖然以客家聚落為多,不過只有三座敬字亭,除了新豐這座外,還有竹東五指山觀音寺惜字爐,以及關西赤柯山惜字亭。 竹縣孔聖亭140年 教師節祭祀傳承惜字文化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台灣不少敬字亭被列為文化資產,雖受保存,但現在已經沒有人會焚燒字紙,只能作為特殊建築物來欣賞。這座孔聖亭除了乘載新豐、湖口地區的教育史之外,也顯現了客家庄各大宗族在教育事上的團結合作。有趣的是,孔聖雖然不受政府重視,但扶雲社成立一百四十多年來,仍維持著它的運作和祭祀。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HYjhA6xT/
竹縣五指山惜字亭
新竹縣三座敬字亭/惜字塔又名惜字樓、字紙樓、字型檔塔、聖跡亭、敬字亭/敬惜字紙的習俗曾經給社會帶來醇厚的文明與道德風尚。-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關西惜字亭 玉山百年福德宮 - Google 地圖
玉山福德祠非常特殊,由石頭一塊塊砌成,堅牢穩固,外觀整齊清潔 。建於清朝末年,是個有八十年以上歷史的三級古蹟,位於赤柯山登山步道入口處旁。關西鎮玉山社區 https://bit.ly/48WWhvm
玉山心、赤柯情:關西赤柯山~~-郊外踏青去~~|痞客邦 福德祠 - Google 地圖
楊梅回善寺惜字亭
桃園最古老敬字亭 大溪敬字亭|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大溪敬字亭|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24°53'26.1"N 121°16'34.3"E - Google 地圖
全台最老 登瀛書院惜字簍修復
〔記者陳鳳麗/草屯報導〕縣級古蹟草屯鎮登瀛書院,保存一對已製作五十六年的竹編「惜字簍」,是全台「年紀最老」的惜字簍,其底部日前經修復並仿古處理,恢復其原貌,民俗專家簡榮聰說,昔日書院院生會挑著「惜字簍」撿拾字紙,展現文青「敬惜文字」的精神。
清代就創設的登瀛書院,是目前全台保留的廿六座書院中,建築、文物堪稱完整且原味的書院。而由管委會保存的文物中,有一對竹編的「惜字簍」,惜字簍上用毛筆寫著「敬惜字紙、獲福無量」。這對「惜字簍」是民國四十九年製作,高度近百公分,除底部破損,其餘保存的狀況很好,連挑扁擔的圓形提把也完好。
該書院管委會主委洪敦仁,日前找到文物修復師傅張春能,修復這對「惜字簍」,張春能除找到竹編好手將破損補編,並且進行「仿古」,讓新舊竹篾看起來相似。張春能說,只要讓它們在通風乾燥環境,不直接日曬風吹,還可保存很長的時間。
現代人多已不知「惜字簍」的作用,前台灣文獻會主委、民俗專家簡榮聰表示,早年台灣書院的師生愛惜字紙,認為文字是先賢留下的文化,不能隨便丟棄,因此會以扁擔挑著「惜字簍」到街頭巷尾收集寫壞的字紙,再帶回書院的惜字亭焚燒,而灰燼不能隨便倒掉,須等到冬至或送神日再拿到溪邊倒掉,該習俗一直到民國六○年代才消失。
目前登瀛書院的「惜字簍」是年代最久的,如今修復後樣貌完整,是相當珍貴的文物。
最美敬字亭/1890年佳冬村佳冬聖蹟亭
----------------------
台北市文化局昨日於芝山巖惠濟宮舉辦「第四屆漢字文化節─相遇敬字亭古蹟導覽」活動,古代的「拾字人」在活動中重現江湖,讓我們這一代了解「惜字敬天」傳統
惜字、敬字為什麼需要焚化? _歷史資訊_蛋蛋讚新聞 - http://goo.gl/vHJhu7
-------------------
台北市文化局昨日於芝山巖惠濟宮舉辦「第四屆漢字文化節─相遇敬字亭古蹟導覽」活動,古代的「拾字人」在活動中重現江湖,讓我們這一代了解「惜字敬天」傳統。(記者羅沛德攝)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目前全台約百餘座敬字亭,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第四屆漢字文化節,昨天首度帶領民眾造訪芝山岩 惠濟宮的敬字亭、體會先人尊重文字的觀念。廟方現今利用敬字亭焚燒考生的准考證影本,既表達尊重,也可避免考生個人資料外洩。
惠濟宮 重現惜字敬天傳統
活動由「拾字人」的出現掀起高潮,由工作人員扮演的拾字人頭戴斗笠,肩挑竹簍,沿途收集撿拾寫有文字的紙張,接著拿到敬字亭焚燒。文化局三科科長楊靜如說,拾字人是敬字習俗中的特殊行業,如今已罕見。傳說字紙焚燒後會化成隻隻彩蝶,飛到天上向倉頡稟告,後世之人沒有濫用糟蹋他所創的文字。
語畢,活動現場飛來兩隻粉黃彩蝶,不斷盤旋於敬字亭後方空地翩翩起舞,讓人大呼巧合。
文化局表示,清朝嘉慶年間,士林曾有一座敬字亭;惠濟宮也曾設有學堂,因此於民國八十八年重建敬字亭,敬奉造字的倉頡,讓文化得以傳承。
燒准考證影本 表達尊重個資
負責導覽的古蹟導覽專家姚其中解釋,敬字亭有兩大構造,中段部分是焚化爐,只能焚燒白紙黑字的字紙,不能焚燒白紙;上層則是神主牌位,供奉倉頡,因為漢人認為文字由倉頡所創造,再由後人借用,因此,生意人借字記帳,讀書人借字考取功名,一旦使用完畢,即要恭敬地焚燒字紙,藉此把借用的字還給倉頡。
惠濟宮主委林金聰表示,敬字亭平時不開放焚燒,唯獨每年考季來臨,許多考生在考前一週提供准考證影本,放置於文昌帝君前,宮裡也會舉行升學法會,祈求考生順利考取,待考試結束後,統一於敬字亭焚燒准考證影本。
林金聰說,這項儀式已有近十年歷史,一來表達對文昌帝君、倉頡的敬意,焚燒准考證影本也不會讓考生的個人資料外洩,許多順利考取的考生事後還會打金牌、包紅包送至廟裡,表達謝意。
---------------------
屏東枋寮鄉 石頭營/聖蹟亭(三級古蹟)-惜字亭
------------------------------
淡水廳學署圖(官方建奎閣,民間建敬字亭)
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關西太和宮
謂聖人所到之處,人民無不被感化,而永遠受其精神影響。語出《孟子•盡心上》:“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
過化存神
【解釋】過:經過;存:保存,具有。聖人所到之處,人民無不被感化,而永遠受其精神影響。
【出處】《孟子·盡心上》:“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 漢典
過:經過;存:保存,具有。聖人所到之處,人民無不被感化,而永遠受其精神影響。
過化存神釋義是聖人所到之處,人民無不被感化,而永遠受其精神影響。
--------------------------
過化存神
聖賢的德行感化眾人,其所過之處或所居之地,均受其教化移俗,神妙莫測。《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宋.朱熹.注:「聖人過化存神之妙,未易窺測。」
---------------------
存神過化
-------------
這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文字的意義和過去已然不同,印滿文自的報紙、傳單隨處可見、隨手就丟。然而過去可不是這樣的,在識字率不高的時代,凡是能讀寫「文字」的人皆備受尊崇,也被視為天賜的「聖蹟」。尤其在傳統的客家文化中,文字的意義是神聖的。字紙必須要收集在字紙簍裡,等到初一、十五再擔到聖蹟亭裡燒。而字紙過化了以後,仍存在著它的精神與意義,也就是所謂的「過化存神」。
本展覽透過客家的敬字文化,來看聖蹟亭由來、意義與建築的形式、燒字紙時的儀式、漢字的演進,到現在聖蹟亭作為文化古蹟的保存與搶救,並提醒著當代人群傳統敬天惜字的文化底蘊。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https://bit.ly/4hQDXrS
-------------------------------
所謂的【過化存神】,是從【放下、化掉】的有為功夫到【自然丶不留於心】的無為功夫。徒啊
!要做到【過化】,首當學習【率真】,依著你的本來心去表現,就不會留住一堆人事、物在心裡,才能做到【過化存神】
------------------
存神-冥想,養生之道,升仙之決/搏頰是什麽意思--打嘴巴-搏頰-道教儀式-齋醮請求前懺悔的一種儀式。 叩頭認罪,搏頰自罰-不單獨施行,往往與「叩頭」構成一套連貫動作。「叩頭」表認罪,「搏頰」則是自我懲罰-稱為「叩搏」/神長二尺五寸,隨五行五臟服飾-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https://bit.ly/3yVXOUr
惜字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