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

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


1838年建金門奎閣-祭拜魁星/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奎閣的倡建者林斐章之先人約是在清康熙年間從福建永春遷來金門的商人,至林斐章時家境富有,因而能捐得例貢身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qZg1GH

奎閣 - https://goo.gl/TRM90g

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

奎閣 (金門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奎閣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金門奎閣
其他名稱    魁星樓
登錄類/級別    祠廟
登錄種類    縣定古蹟
位置    中華民國 金門縣金城鎮東門李珠浦東路43號
建成年代     大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
奎閣位於中華民國金門縣金城鎮,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後來因為《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改而列縣定古蹟[1][2]。奎閣由後浦人林斐章興建,鑑於入清後,金門地區從明「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註 1]與「無地不開花,無金不成同」[註 2]的文風鼎盛轉變為反映尙武風氣,改以武功揚名的「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註 3],未延續明朝的文風宦績,而興建奎閣來振興金門文運[4][2]。
2007年開始,金門縣文化局於每年5、6月考季來臨前會舉辦祭拜魁星的活動,一方面是活化古蹟,同時也符合奎閣的創建本意[2]。
奎閣的倡建者林斐章之先人約是在清康熙年間從福建永春遷來金門的商人,至林斐章時家境富有,因而能捐得例貢身分,此外他富而好義,於地方上有善行[4][2]。他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捐銀千兩興建奎閣,希望能重振金門的文風,工程於兩年後(1838年)完工,同安縣金門分縣丞汪均遂因其義行而題立「振起斯文」匾[4][2]。
奎閣落成後,曾於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與五十二年(1963年)重修,其中後者是在金門社教館倡議下,由菲律賓華僑林克凱(林斐章玄孫)出資,由當地紳耆組成重修委員會,並聘陳南山進行重修[4]。該次重修並未動到大木結構,但拆除四周圍牆,並在部分屋面換上綠釉琉璃瓦,並重新泥塑和更換木門窗隔扇[4]。之後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及八十九年(2000年)又有重修。
建築
奎閣方位朝南偏東,是一棟二層三簷正六角形的木石結構樓閣,其造型其建築風格可能受到泉州晉江魁星樓影響[4][2][1]。樓基為花崗石,一樓為檐廊形式,有六根花崗石圓柱,上接木柱,此外一樓的六面牆除大門外,均開有八角形竹節窗[2]。二樓向內縮小,木柱之間有矮牆,而為了採光,二樓牆面以花格木條作成窗櫺[2]。屋頂上鋪琉璃筒瓦,最頂端處置有一白色葫蘆[2]。
註釋
移至 ^ 原指金門西洪一地洪氏子弟的功成名就,後延伸至金門全境形容金門文風鼎盛。
移至 ^ 指金門只是同安縣的一個小島,但科甲成績卻極為優異,形容金門文風鼎盛,出自林豪《浯洲見聞錄》,該書指出「以封域論,同安分有十里,浯地尚未備乎一里,科名風節,接武比肩,爲闔邑冠。統計明興同捷鄉會闈三分之,浯有其一。……故諺云:『無地不開花』。而邑人亦曰:『無金不成同』」[3]。計明朝金門共出了28名文進士,96名文舉人,82名貢生,此外武舉方面還有3位武進士,16名武舉人,僅算文舉有206人,兩邊加起來有225人[3]。又「無金不成同」一句亦有人說「無金不成銀」、「無金不成銅」,銀指同安別稱「銀同」,銅指同安縣城別稱「銅魚城」。
移至 ^ 計清朝武職名宦名列縣志者有一百多人,故有此諺;又「九里三提督」指的是蔡攀龍(曾任福建水師提督)、李光顯(曾任廣東水師提督)、邱良功(曾任浙江提督)三人[3]。


很多去過金門旅遊的人對金門的印象並不好,「購物點過多」是金門團最為人所詬病的問題,為了改善觀光客對金門的印象,金門縣政府特別朝「最低必遊景點」、「限制白天行程最高購物點行程」、「鼓勵夜間購物」、「防止晚到早返之不合理遊程」等方面進行規範,希望能提升遊客,尤其是一水之隔的大陸觀光客觀光的品質。
依據記者陳榮昌的報導(http://www.kmdn.gov.tw/article/news-2007-7-9-23-6-0.htm):
「最低必遊景點」方面,三日遊必遊景點,不得少於以下十二個區域,包括:1.莒光樓;2.山后民俗文化村僑匯建築群(海珠堂、喜慶館、王氏宗祠);3.林務所(森林公園、林業生態館);4.登仙山太武山(鄭成功觀兵弈棋處、倒影塔、海印寺);5.水頭聚落建築群(金僑文物館、鎗樓得月樓);6.翟山坑道探奇;7.金城市區尋幽(模範街、節孝坊、奎閣、陳詩吟洋樓、清鎮總兵署、朱子祠);8.金門國家公園(中山紀念林、乳山陣地、蔣經國先生紀念館);9.古寧頭地區(雙鯉湖自然濕地中心、古龍頭水尾塔);10.瓊林戰鬥村聚落建築群(宗祠、坑道、風獅爺);11.馬山海岸景觀區(觀測所、坑道);12.小金門(四維坑道、將軍堡、鐵漢堡、陵水湖、上林將軍廟、八達樓子)。  
二日遊必遊景點,不得少於以下十處:1.莒光樓;2.山后民俗文化村僑匯建築群(海珠堂、喜慶館、王氏宗祠);3.林務所(森林公園、林業生態館);4.登仙山太武山(鄭成功觀兵弈棋處、倒影塔、海印寺);5.水頭聚落建築區(金僑文物館、鎗樓得月樓);6.翟山坑道探奇;7.金城市區尋幽(模範街、節孝坊、奎閣、陳詩吟洋樓、清鎮總兵署);8.金門國家公園(乳山陣地);9.古寧頭地區(雙鯉湖濕地自然中心);10.瓊林風獅爺。  
一日遊必遊景點(西半島),不得少於以下五處:1.莒光樓;2.水頭聚落建築群(金僑文物館、鎗樓得月樓);3.翟山坑道探奇;4.金門國家公園(乳山陣地);5.古寧頭地區(雙鯉湖自然溼地中心)。  
一日遊必遊景點(東半島+太武山),不得少於以下四處:1.莒光樓;2.瓊林風獅爺;3.太武山區(鄭成功觀兵弈棋處、倒影塔、海印寺);4.山后民俗村(海珠堂、王氏宗祠)。  
一日遊必遊景點(西半島+小金門),不得少於以下四處:1.莒光樓;2.水頭聚落建築群(金僑文物館、鎗樓得月樓);3.翟山坑道探奇;4.小金門(四維坑道、將軍堡、鐵漢堡、陵水湖、上林將軍廟、八達樓子)。  
這些被選出的景點,幾乎包括了大小金門島上具有代表性的景點,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三日遊及二日遊的景點都包括了「金城市區尋幽」的行程,而入選的點包括了模範街、節孝坊、奎閣、陳詩吟洋樓及清鎮總兵署,三日遊的行程再加上朱子祠。節孝坊是國家一級古蹟,朱子祠是國家二級古蹟,奎閣與清鎮總兵署是國家三級古蹟,模範街是歷史建築,陳詩吟洋樓是縣定古蹟,可以說金城市區各個等級的公告古蹟都有代表上榜。不過,新的公告是將國家一級與二級古蹟改為國定古蹟,國家三級古蹟則成為縣定古蹟。
在眾多縣定古蹟中,「奎閣」憑什麼成為代表性景點呢?這就要「奎閣」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講起了。
自從春秋時期的齊國宰相管仲曾在其著作《管子》寫著:「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之後,對於平民職業的基本分工中就把「士」放在分工之前,對於讀書人也有一份特殊的尊重,雖然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但是士子們總是抱著「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期待,能考上科舉也被人們視為是光宗耀祖的大事。這種觀念也讓讀書人的守護神受到比較多的注目。「奎閣」裡面奉祀的就是士人的守護神。
古代的士子大多會奉祀文昌帝君或魁星。文昌帝君管文運這是眾所皆知的,但是「魁星」管文運這件事,可能就需要好好討論一下了。
「奎閣」的「奎」是天上西方白虎七宿之ㄧ。自東漢以來就有「奎主文章」的說法,到宋朝時達到極盛,開始建造「奎文閣」、「寶奎閣」。問題就出在「奎」雖然是文章之府,可是「奎」應該長成什麼樣子卻沒有人知道,加上後人「奎」「魁」不分,把同音的兩顆星搞混在一起,西方七宿之ㄧ的「奎」跟北斗七星第一顆星「魁」被混在一起,然後從「魁」的字型產生了「魁星踢斗」的形象。也就是一個有著紅髮、青面、獠牙、猙獰面目的造型,一手持筆,一手執斗,一腳向後踢起,另一腳踩著「鰲」的頭。「奎」「魁」不分就是「奎閣」裡面祭拜「魁星爺」的原因。
「奎閣」裡現在有兩尊魁星爺,都不是原本的金身。民國37年,國軍「天馬部隊」駐守「奎閣」附近,當時時局不好,連「奎閣」的木門都被拆掉拿去當柴燒,魁星爺的木雕金身也失落。後來由當時社教館長王炳恒從台灣重做一尊,也就是現在在一樓供考生膜拜的大尊魁星爺。大尊魁星爺原本放在二樓供人參拜,但是「奎閣」樓梯狹窄,上下十分不方便,民國92年做醮時,經地方長老請示魁星爺,大尊魁星爺才移到一樓,並做了香案。而民國91年做醮酬神時,地區古董商許乃章免費提供一尊小尊魁星爺放在二樓,現在也移到一樓供信眾膜拜,免去信眾上下樓梯的不便。  
 「奎閣」樓高二層,二樓的室內天花板,是美麗的「六角藻井」,「藻井」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特有的木結構技術,是一種廟宇殿室內屋頂下的斗栱組合。由軸心往外輻射狀擴張,構造雕琢通常極為華麗,傳統工匠也常在此表現自身技藝的精湛。
「藻井」的得名來自於此結構外型深邃如井。又因為結構型如蜘蛛網,故也被稱為「結網」,每一組斗栱上升的單元就稱為「網目」,而藻井的中心點就成為「網心」。 
「奎閣」的藻井特色,在於井口是在六角形平面上直接出跳,在六角形平面的柱頭與柱間額枋上分別出跳,共計十二列斗栱組,每跳斗栱組皆以一斗三升方式為組合單元,經四次出跳收於中央彩繪網心,將力學中的應力傳導方式,在簡明的架構中,反映出合理明快的秩序。
金門「奎閣」所在位置為後浦塗山頭,始建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後浦人例貢生林斐章捐銀千圓所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建成後,於民國44年(1955年)、民國52年(1963年)、民國75年(1986年)都曾整修過,現在的面貌主要是在民國75年(1986年)由建築師漢寶德主持整修後的結果。之後在民國89年(2000年)再度斥資新台幣421萬餘元修復,工程於91年5月1日竣工。  
「奎閣」樓高二層,高度約10.6公尺,在屋面設計上,除一、二樓間的出檐外,屋頂更做成重檐處理。整體結構完全採傳統式的木造柱樑系統,主要結構上不過份添加構材,簡明合理的結構系統與雅緻的適度雕飾,適足以展現其文教建築的特質。 
關於「奎閣」的傳說不少,其中之一是說這裡是個「蜘蛛穴」。「奎閣」剛開始興建的時候就有地方風水師說,建址是蜘蛛穴,臨近錯縱蜿蜒的巷道就像是亂中有序的蜘蛛網,風水絕佳。所以在這裡興建奎閣之後,周遭的蚊蠅蟲蟻都不見了,印證了此一傳說。 
登上「奎閣」二樓後環顧四週,周圍的巷弄雖然已有改建,但是以「奎閣」為蜘蛛網中心的格局並沒有改變多少,不知道至今是否依舊蚊蟲絕跡。
「奎閣」旁邊那棟氣勢非凡的大洋樓就是另一個金門縣政府推薦景點的「陳詩吟洋樓」。這一帶其實洋樓數量不少,也都頗有可觀之處,但是從「奎閣」二樓看過去的角度最能看出洋樓的全景。「陳詩吟洋樓」也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有機會再跟大家講它的故事。
雖然「奎閣」是推薦景點,但是平常到這一帶走動的人並不多,許多房子也都已經頹圮,看起來有種繁華落盡的淒涼,而「奎閣」過去長時間上鎖,能進去參觀的人不多,許多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還好金門縣文化局今年辦了一系列的活動。魁星爺的生日是農曆七月初七,往年雖也有拜拜,但今年因為文化局舉辦的「魁星踢斗、試試順利」活動,喚醒大家重新關心魁星爺,今年的做醮酬神典禮可望更加熱鬧。而未來,地區信眾也計畫籌設成立魁星爺研究協會,相信「奎閣」能夠擺脫現在的冷清景象,「魁星爺」的香火也能夠綿延不斷。


後浦 老街區 奎閣(魁星樓)
440寺院廟宇
<奎閣>又稱<魁星樓>,清道光十六年(1836),由仕紳<林斐章> 捐銀千圓所建,
位於後浦城南。奎閣祭祀魁星北斗,科舉時代受到文人的崇敬,其建築形制有別於宗祠、家廟。
奎閣內供奉有兩尊魁星爺, 不僅是後浦老街區內信仰的神聖空間,更是金門文風鼎盛的象徵。
<魁星樓> 據說是蓋在蜘蛛穴上,為一正六角形的二層建築體,是金門唯一的一座奎樓....
道光十六年(1836)建成迄今經過四次重修,第一次重修為民國四十四年,重修情形不詳;
第二次重修為民國五十二年,由林斐章玄孫旅居菲律賓華僑<林克凱> 出資,由金城仕紳組成
重修委員會,聘請<陳南山> 為師傅進行重修;
第三次重修為民國七十五年,聘請建築大師<漢寶德> 主持重修;
第四次重修則為民國八十九年;目前現奎閣的正門對聯為<王觀漁> 所敬撰,
上聯為「奎星靜照浯江水」,下聯為「閣柱遙懸武獻雲」。
閣內供奉有兩尊魁星爺,
大尊神像造型全身通綠,赤髮環眼,披衣蝶足狀,臉上佈天星,
左手持斗斜胸前,右手握筆筆尖朝天,左腳海上踩鰲頭,右腳屆起踢星狀。
小尊神像造型通身金色,取其星光金燦之意,左手執書卷於腰前,右手握筆,筆尖朝天,
左腳屆起踢星狀,右腳海上踩鰲頭。
(ps; 取魁星踢斗 , 獨占鰲頭之寓意 )
奎閣是一座二層三簷正六角型的樓閣建築,樓基立於六角型花崗石平面臺基。
一樓是四周無牆環圍的檐廊形式,內外各以六根圓形花崗石為柱,石上接木柱。
六角型的閣除前面入口大門外,其餘每面牆堵各開一樘八角型的木節窗,內有木梯登上二樓。
二樓往內縮小,以木柱支撐重檐的屋頂,柱間以矮牆作欄杆,圍成迴廊,為了增加二樓
的採光,迴廊內以花格木條組織成窗櫺,內部的頂板,配合外部結構做成六角型藻井。
一、二層的重檐和屋頂,都蓋著琉璃筒瓦。
(二樓並未開放登臨)
魁星樓的外觀紅柱白牆,
紅門加上三重六角十八白色翼角,飛檐向上彎幾近迴旋,樓頂中央豎一個葫蘆脊飾。
配置方位朝南偏東,建築形式為傳統閩南式樣,六邊形平面,隔扇立面,重簷屋面,
從造形及建築風格上看來,極有可能是承自泉州晉江魁星樓的作法,
是當時閩南式建築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整座奎閣造形美觀,精巧古樸,如建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雖經幾度修葺,
卻不改原貌,經公告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俗稱「魁星樓」的金門「奎閣」,座落於金門縣後浦塗山頭,即轎巷、光前路旁,
有巷弄能通往<邱良功母節孝坊>及<靈濟古寺> 等處...
珠浦東路21巷內, 傳統民居聚集, 
依其建築之形制及用材,可隱約見其傳統聚落之輪廓。
其中不乏精美立派的....
而這一區正為老街區, 是後浦最早之聚落所在 ;
到金門的第一刻,已讓心融入那一股蒼老的情緒當中。


奎閣
奎閣(在新視窗開啟原尺寸圖片)奎閣(在新視窗開啟原尺寸圖片)
又稱魁星樓,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仕紳林斐章捐銀千圓所建,位於後浦城南。奎閣祭祀魁星北斗,科舉時代受到文人的崇敬,其建築形制有別於宗祠、家廟。奎閣為六角形重檐攢尖屋頂的樓閣式建築,樓高二層,頂上置有泥塑葫蘆裝飾,象徵福氣好運。主要建材為紅磚、石材及木料,外觀漆以朱紅、玄黑兩色,莊嚴典雅。藻井為蜘蛛結網,頂心彩繪則採按金箔龍飾及收頭頂心栱尖,成為室內空間的視覺焦點。奎閣不僅是信仰的神聖空間,更是金門文風鼎盛的象徵。
-------------------------
民間俗稱「魁星樓」的金門「奎閣」,座落於金門縣後浦塗山頭,即轎巷、陳詩吟洋樓旁,始建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為一正六角形的二層樓建築,目前已由內政部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
 「奎閣」是後浦人例貢生林斐章捐銀千圓所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建成後,於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曾重修。民國五十二年那次的重修,係經社教館倡議,由林斐章玄孫,旅居菲律賓之華僑林克凱出資,由當地紳耆組成重修委員會,聘請陳南山為師傅進行重修,此次重修雖未拆換大木結構,但是拆除四周圍牆,並在若干屋面換上綠釉琉璃瓦,重新泥塑及木門窗隔扇。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在建築師漢寶德的主持下,再次整修,成為今日面貌。縣府為妥善保存資產,延續古蹟之生命,於民國八十九年再度斥資新台幣四百二十一萬餘元修復,工程於九十一年五月一日竣工。
 閣在中國建築中是相當特殊的一類,本身可以獨立,也可附屬於其他建築物,其興建目的或為祭祀或為觀景。
金門「奎閣」屬文教性閣中的獨立類,配置方位朝南偏東,採傳統的夯土臺基,外表為花崗岩石護面,底層並有收邊石。建築形式為傳統閩南式樣,六邊形平面,隔扇立面,重簷屋面,泥塑葫蘆脊飾,文史工作者認為,從造形及建築風格上看來,金門「奎閣」極有可能是承自泉州晉江魁星樓的作法,是當時閩南式建築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奎閣」樓高二層,高度約十點六公尺,在屋面設計上,除一、二樓間的出檐外,屋頂更做成重檐處理。整體結構完全採傳統式的木造柱樑系統,主要結構上不過份添加構材,簡明合理的結構系統與雅緻的適度雕飾,適足以展現其文教建築的特質。
 二樓的室內天花板空間,以「六角藻井」呈現傳統工匠的精湛技藝。「藻井」是我國傳統建築中特有的木結構技術。「奎閣」的藻井特色,在於井口是在六角形平面上直接出跳,在六角形平面的柱頭與柱間額枋上分別出跳,共計十二列斗栱組,每跳斗栱組皆以一斗三升方式為組合單元,經四次出跳收於中央彩繪頂心,將力學中的應力傳導方式,在簡明的架構中,反映出合理明快的秩序。
 座落於金城鎮塗山頭的「奎閣」,主祀「魁星」。閣中魁星神像有二:一為木雕,一為金身。兩尊造型略有不同,稱之為「魁星爺」,每到考季前後,總有許多人前來祈求及還願。
 中國傳統各行各業都有其專門奉祀的神祇,文人所奉祀的是文昌帝君或魁星。傳說中的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魁首,也是二十八宿中的奎星。
民間讀書人或一般人家,常在住宅中祀有小尊的魁星神像,也有興築專祠作為奉祀祭拜之所,由於「魁」與「奎」音通,且魁星又是星宿之名,因此常有魁、奎二字互通的情形。
金門「奎閣」中主祀的魁星爺神像造型十分特殊,單足踩在鰲魚上,另一腳揚起踢斗,左手持墨,右手揚起執筆,表示用筆點定中試者的名字,亦即「魁星踢斗,獨占鰲頭」(唐宋時,考中的進士要站在台階下迎榜,為首的狀元則榮幸地站在大龜腦袋上,故曰「獨占鰲頭」)。
有關金門「奎閣」的傳說不少,較有意思有二:
一是蜘蛛穴之說,「奎閣」興建伊始,地方風水師表示,現址為蜘蛛穴,臨近錯縱彎蜒的巷道為蜘蛛足,風水絕佳,故以此為興建地址,落成後,周遭蚊蠅蟲蟻俱絕,印證此一傳說。
一是壓制清總兵署之說,清康熙年間,總兵陳龍將後浦明會元許獬舊宅改築為金門總兵署,傳說鄉人為表示不滿清廷統治,特在總兵署不遠處塗山頭,興建樓高二層的奎閣以示反抗。
--------------
位於金門金城鎮後浦老街區內的魁星樓,或稱「奎閣」,是金門唯一的1座魁星樓。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東門里珠浦東路43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08月19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道光16年(公元1836年)
攝影者: 趙守彥、尋秘金門
經 緯 度: 118.31786,24.43148
指定/登錄機關: 内政部
公告文號: 內政府(74)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資產保存者: 魁星樓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發展源流
金門魁星樓,或稱「奎閣」,始建於清道光16年(公元1836年),座落於金門縣金城鎮後浦地區,古地名為塗山頭。依據林焜熿(生卒年不詳)纂寫《金門志》記載,魁星樓在當時被稱為「奎閣」,由「監生林斐章捐銀千圓創建」。
林斐章(1760-1838)為金門後浦人。其家族是金門林姓諸氏系中較晚移住金門的1支,約在清康熙年間(公元17世紀下半至18世紀初期)移居金門,以經商為生。到了林斐章的時代,約是乾隆末葉(公元18世紀晚期),家業已盛,林斐章因此得以在道光16年(公元1836年)捐得「例貢生」的頭銜,並於同年獨資闢建奎閣。當時還因此獲得同安縣金門分縣丞汪均所立的「振起斯文」匾。
道光18年(公元1838年)建成後,魁星樓在民國44年(公元1955年)、民國52年(公元1963年)、民國75年(公元1986年)都曾經整修過;之後在民國89年(公元2000年)再度進行修復,至民國91年(公元2002年)才完工;民國94年(公元2005年),再由縣政府撥款進行全面性的規劃施工,並美化週遭環境。
民國44年(公元1955年)的整修,主要是因為木造結構腐蝕毀損,由金門縣政府重修,整修情形與細節不詳。民國52年(公元1963年),則是經由社教館倡議,再由林斐章(1760-1838)玄孫、旅居菲律賓之鄉僑林克凱出資,並由當地紳耆組成重修委員會,聘請陳南山(生卒年不詳)師傅進行重修。此次重修雖未拆換大木結構,但是拆除四周圍牆,並在屋面換上綠釉琉璃瓦,重新泥塑及木門窗隔扇。民國74年(公元1985年),縣政府向內政部專案申請補助,由建築師漢寶德(1934-2014)擘劃主持,於翌年整修完工;現在的魁星樓面貌,主要就是整修後的成果。
魁星樓所在位置為塗山頭的東南方,在八卦上屬於巽位,該方位主文筆興旺;其中供奉著自科舉時代即被視為主管科考文運的魁星神君。民國57年(公元1968年)出版之《金門縣志》中記載著「魁星為科舉時代士人之崇拜對象,以7月7日為祭」,在每年農曆7月7日魁星爺壽誕當天,後浦地區就會舉行隆重熱鬧的醮慶祭典,也會有許多民眾前來上香祝壽和還願;因為魁星樓位於後浦地區的東門境內,所以也會請境主廟代天府的池府王爺和溫府大千歲前來觀禮。
金門縣文化局自民國96年(公元2007年)開始,在每年5、6月的考季來臨前,都會在魁星樓舉辦相關祈福活動;每年大學學測及指考前,各級學校也會帶學生前來敬拜祈福。這些活動都為魁星樓賦予新的生命力,延續其創建的價值。
主要特色
位於金門金城鎮後浦老街區內的魁星樓,或稱「奎閣」,是金門唯一的1座魁星樓。
魁星樓的配置方位座北朝南略偏東,樓高兩層,高度約10.6公尺,是1座平面正六角形、隔扇立面、重簷屋面、攢尖屋頂的傳統閩南風格建築式樣之樓閣式建築。外觀為紅柱白牆,紅門加上三重六角十八白色翼角,飛檐向上彎幾近迴旋;屋頂翼角飛簷,並覆蓋琉璃筒瓦,中央豎有1個泥塑白色葫蘆寶頂脊飾。
魁星樓的主要建材為紅磚、石材、和木料,外觀漆以朱紅、玄黑兩色。整體結構完全採用傳統式的木造柱樑系統,主要結構上鮮少添加飾材及花俏處理,呈現出簡潔明快的木結構技術、簡明合理的結構系統、和雅緻的雕飾,適度展現文教建築的樸實特質。
魁星樓底部為傳統的夯土臺基,外表為花崗岩石護面,底層並有收邊石。1樓正面大門門楣上,懸掛著「奎閣」匾;大門外的每個牆面都開有八卦形竹節窗,隱喻文人「高風亮節」、和「節節高升」的期許。門額旁的楹聯「魁星靜照浯江水,閣柱遙懸武獻雲」,則是第1屆國大代表、金門后盤山人王觀漁先生(生卒年不詳)所撰書。
1樓以花崗石作為石柱,上面再接木柱,構成環圍的檐廊;檐廊與室內地坪,皆為金門常見的六角形畫磚地坪。樓板的作法是以底層2支大樑上承木板天花,天花之上為橫樑,樑上再加作木板,板上再以粉刷畫磚;室內除了磚砌神檯之外,只有1道通往2樓的狹窄木造樓梯。
2樓全用木柱支撐屋頂,檐柱之間以花格磚欄杆圍成迴廊,迴廊內牆採用傳統木製花格窗櫺。2樓室內天花板的六角藻井,也是魁星樓的重要建築特色。形式上,採疊斗方式,自外而內,以最單純的方斗與葫蘆栱斗栱組交,在六角形平面的柱頭與柱間額枋上分別出跳,共計12列斗栱組,經4層出跳,再在中心點以彩繪夔龍收頭,成為視覺焦點;在色彩上,除了頂心採按金箔龍飾及收頭頂心栱尖外,其它一律為紅黑兩色,在栱為栱身上黑漆、上下則採紅漆,斗除斗腰上紅漆、其它則為黑彩;此種由單純色彩所傳達的肅穆氣息,正與奎閣的建築風格相稱。
從造形及建築風格上看來,金門奎閣極有可能是承自泉州晉江魁星樓的作法,是當時的閩南風格建築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金門魁星樓內,原本供奉的魁星爺木雕金身早已在動亂時局中佚失不見;民國37年(民國1948年)國軍「天馬部隊」駐守「奎閣」附近時,連「奎閣」的木門都被拆掉拿去當柴燒。目前可見的2尊魁星爺神像,大尊神像為民國52年(民國1963年)重建時才從臺灣訂製,小尊神像則為民國91年(民國2002年)做醮酬神時,由地區古董商許乃章免費提供給信眾膜拜。1尊神像造型為全身通綠,赤髮環眼,披衣蝶足狀,臉上佈天星;左手持斗斜胸前,右手握筆尖朝天,左腳海上踩鰲頭,右腳翹起踢墨斗狀。另1尊則為通身金色,左手執書卷於腰前,右手握筆,筆尖朝天,左腳翹起踢墨斗狀,右腳單足踩在鰲魚頭上。特殊的姿態,整體寓意為「魁星踢斗、獨占鰲頭」。 
魁星樓目前奉祀2尊魁星爺神像,圖為其中1尊,造型全身通綠,赤髮環眼,披衣蝶足狀,左手持斗斜胸前,右手握筆尖朝天。
魁星樓目前奉祀2尊魁星爺神像,圖為其中1尊,造型全身通綠,赤髮環眼,披衣蝶足狀,左手持斗斜胸前,右手握筆尖朝天。
1樓以花崗石作為石柱,上面再接木柱,構成環圍的檐廊;檐廊與室內地坪,皆為金門常見的六角形畫磚地坪。
1樓以花崗石作為石柱,上面再接木柱,構成環圍的檐廊;檐廊與室內地坪,皆為金門常見的六角形畫磚地坪。
魁星樓底部為傳統的夯土臺基,外表為花崗岩石護面,底層並有收邊石。樓正面大門門楣上,懸掛著「奎閣」匾。
魁星樓底部為傳統的夯土臺基,外表為花崗岩石護面,底層並有收邊石。樓正面大門門楣上,懸掛著「奎閣」匾。
文獻資料
----------------------------------
魁星樓(奎閣 )
金門奎閣乃由後浦人林斐章倡建,位在塗山頭蜘蛛穴上,於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年。
為一正六角形的二層建築體,屋面設計除了一、二樓間的出檐外,屋頂更做成重檐處理,座落於今金門縣後浦塗山頭。大門對聯有王觀魚先生題撰的「奎星靜照浯江水,閣柱遙懸武獻雲」。
2015年7月從陳詩吟洋樓上拍
就現有遺跡查考,奎閣外圍有一圈八卦型圍牆,並留有一圓形拱門,並有前、側兩道門,現在圍牆已無,空間視野加大。
奎閣的配置方位朝南偏東約15°。奎閣的整體結構,完全採傳統式的木造柱樑系統,構造上鮮少添加飾材及花俏處理,凸顯簡潔明快的木結構技術。
二樓室內屋面的六角藻井,採疊斗方式自外而內,以最單純的方斗與葫蘆栱斗栱組交,經四層出挑在中心點以彩繪夔龍收頭,成為視覺焦點,實為奎閣最俱藝術價值的部分。另藻井彩繪除了頂心採按金箔龍飾及收頭頂心栱尖外,其它一律為紅黑兩色,在栱為栱身上黑漆,上下則採紅漆,斗除斗腰上紅漆其它則為黑彩,此種由單純色彩所傳達的肅穆氣息正與奎閣之建築風格相。
奎閣的樓板作法係底層兩支大樑上承木板天花,天花之上為橫樑,而樑上再加作木板,板上再以粉刷畫磚,其室內除磚砌神臺之外並無它物。
塗山頭地名由來,據鄉老相傳在興建石牌坊時是先將四根大支柱立定後,並從四處挑來土石,在其下堆土砌石,一面將土堆高,一面在高高的土堆頂上施工,將牌坊的所需的石材、石雕、勒石、「欽旌節孝」、「聖旨」匾等依序安放完妥,直到最上層安置妥當,然後才將土堆又一一移走,隨著土堆的降低,施工也由上而下逐層而下,最後終告完成。據鄉老說這些土石後來都移至塗山頭,今天塗山頭的地勢稍高,或亦以此有相當的關係。
魁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顆星,自古在文章之府便有供奉,每年七月初七日祭祀。主文運的星宿稱為奎星,本來與魁星無關,但因「奎」與「魁」同音,人們以訛傳訛,將魁星樓稱為奎星樓,或簡稱奎閣。
在以文章取勝的科舉時代,魁星是文人崇奉的主要對象,舉凡參加考試的士子都要祭拜魁星,以求一舉奪魁。金門古來文風鼎盛,顯宦名儒輩出,科舉考試獨缺求神問運之所。
主祀金身鬼面環眼黑鬚,右手握筆,左手執墨,右足立於鰲頭之上,左腳旋空作踢墨斗狀的魁星爺「魁星拈筆點雙魁,文昌留眼送祿來。」
民國五十六年一  月 十四 日    為響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社教館斥資整修位於後浦塗山頭的「奎閣」,並耗資新台幣參仟元自台灣雕刻一座魁星爺神像。
林斐章係金門林姓諸氏系中屬於較晚移住的一支,清康熙年間移居金門,以經商為生。林家至林斐章,時乾隆末葉,家業已盛,林斐章因此得以捐得例貢生銜,並獨資闢建奎閣,於清道光十六年丙申西元1963年,監生林斐章乃捐銀千元創建魁星樓。
名稱:魁星樓(奎閣、八卦樓)
古蹟類別:縣(市)定古蹟
種類:寺廟
公告文號:資料尚未填寫
公告日期:1985/08/19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城鎮
地址或位置:南門里塗山頭
定著土地之範圍:資料尚未填寫
指定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創建年代:清道光年間 (16年,1836)
建造者:林斐章籌建
所有權屬:公私有
是否開放:是
是否收費:否
-------------------------------------
奎閣,三級古蹟,由後浦人林斐章倡建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祭祀魁星的樓閣,一般人稱之為奎星樓。宋明之世,金門文風鼎盛。清道光年間,鄉賢林斐章捐銀創建魁星樓,為一座正六角形兩層樓閣建築,是金門鼎盛 文風歷久不衰之表徵。為一六角形之樓閣式之文教建築,且從造形及建築風格上看來,金門奎格極有可能是承自泉州晉江魁星樓的作法,是當時的閩南式建築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民國三四十年,「奎閣」的木門都被拆掉拿去當材火燒,原本的魁星爺木雕金身也失落不見。後來,當時的社教館長王炳恒由台灣重做一尊,就是現在請至一樓供考生膜拜的大尊的魁星爺。而後因為怕宵小再進來偷竊而將奎閣上鎖,住在「奎閣」旁民宅的現年七十幾歲的陳天成,為方便信眾開門上香,義務保管大門鑰匙,並每日前往奎閣上香,近二十年來如一日。
--------------------
本圖片或影視素材由富爾特數位影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爾特數位影像」)發佈並銷售,富爾特數位影像對網站中所有圖片與影視素材擁有相應的合法著作權或銷售代理權。富爾特數位影像有權辦理本圖片或影視素材之使用授權,如果您侵犯了本圖片或影視素材的著作權,富爾特數位影像有權依據著作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標準或最高達新臺幣二百萬元的法定賠償標準,要求您賠償富爾特數位影像的損失。富爾特數位影像保留未提及之所有權利,侵權必究。
本圖片或影視素材之購買使用授權規範,請依照本網站所公佈「用戶使用授權書」之規定,所有產品必須經註冊後方可取得使用授權。請務必詳閱「用戶使用授權書」並同意當中內容後再行使用,若不接受「用戶使用授權書」所列之任一內容,請勿使用本圖片,以免侵權。
本網站所提供之做稿圖,僅限「會員本人」自下載之日起三十日內(含)用於做稿提案,禁止將做稿圖應用於任何公司內外部或對公眾發佈發送之成品,包含但不限於文宣廣告、或任何線上及電子分發系統(通過數位或電子方式將排版樣稿傳遞給客戶以供其進行評估者除外)。亦嚴禁散佈、再次授權、轉讓或以其他未被授權的方式使用做稿圖。會員並未取得該做稿圖之合法使用授權,正式的商業或非商業使用均須向富爾特數位影像購買使用權利。在您確認購買前,富爾特數位影像亦無法擔保對圖片的可銷售性。若不欲購買上開做稿圖之使用權利、或自做稿圖下載日起逾三十日者,會員應「立即銷毀」該做稿圖檔案,非經富爾特數位影像允許,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形式保留之。
本網站的所有基本要素,包含但不限於整體設計、內容及圖片╱影音素材,都受各國著作權法、國際條約、貿易法、商標法以及其他與智慧財產權有關的法律保護。除非得到正式的書面許可,否則不得對本網站的任何部份以及內容進行複製或以其他任何形式加以轉載,所有相關的權利都歸富爾特數位影像所有。如果違反了前開說明內容或未經授權使用了本網站或其內容或圖片或影視素材之智慧財產權,您將會被要求因您的行爲而使富爾特數位影像受到的損害進行賠償及訴訟。
本網站對內容的精確性、正確性、可靠性或可用性(包含但不限於圖片、圖案、色彩、比例、檔案格式、關鍵字、說明……等)不做任何承諾、亦不承擔任何責任,請您務必於使用前自行確認圖片規格與品質的適用性。
法規例示:
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修正日期:二○一○年二月十日)第九十一條:「(第一項)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七十五萬元以下罰金。(第二項)意圖銷售或出租而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金。(第三項)以重製於光碟之方法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淡水廳學署圖(官方建奎閣,民間建敬字亭)

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

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金門水頭得月樓-銃樓-近水樓臺先得月.
金門莒光樓

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


金門古龍頭水尾塔

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


文廟-台南孔廟泮宮石坊金門奎閣/奎閣 (金門縣)/臺南全臺首學文昌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