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欄
- Oct 30 Mon 2023 21:47
燃料費用比較/電與瓦斯的單位成本
姜炳璋(1709年—1786年),字石貞,號白岩,浙江象山丹城橫十字巷人,清代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父薑桂萼,以孝聞鄉裡。[1]生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七月初三日,十歲能文,十六歲補博士弟子員。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科舉人,乾隆十六年(1751)浙江學政雷鋐以「浙東一學者」薦於朝。明年選拔為象山第一名拔貢。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進士,因其貌不揚而未授官,[2]居鄉候選十年,乾隆二十九年始授四川石泉(今北川)知縣。任石泉知縣時,村民不知種水稻,以蕎麥為糧。任內教導居村民種植水稻。[3]與錢大昕、紀昀等稱「八彥」。卒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著有《週易通旨》八卷、《禹貢言錯辨》一卷、《詩序廣義》二十四卷、《詩經提綱》一卷、《週禮提綱》一卷、《枟弓鉞》一卷、《讀左補義》五十卷、《八分隸楷考》一卷、《三朝百官志》六卷、《歷朝紀元考》一卷、《兩漢總論》一卷、《範香溪年譜》一卷、《姜忠肅祠堂志》二卷,《尊行日記》四十八卷、《尊鄉集》四卷、《古詩憶》一卷、《玉溪生詩解》四卷、《白岩山人詩文集》四冊、《蘭江晤語》一卷、《鄮風》一卷、《霜鴻留影集》一卷、《欒欒草》一卷、《鳴榔紀賸》一卷等
申時行是一個富有現實感的人,他懂得為臣之道。 [13] 他清晰地認識到:朝廷最大的任務是促進文官之間的互相信賴與和諧。此亦即鼓舞士氣,發揮精神上的力量。要影響全體文官,申時行必須首先提供自己的誠意。他寧可被目為大和事佬,甚至被批評為犧牲原則的政客,但他堅持他調濟折衷的原則。他確實看透了國家為解決問題而設立文官,但國家的最大問題也就是文官。 [13] 所以他一再推行他的誠意,目的就是使文官集團之間,使皇帝和文官集團之間具有誠意,只有這樣才能上下一致,才能使得大明帝國得以維持正常的運轉
- Oct 30 Mon 2023 08:24
二宮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