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唯一與曾元福生平相關的重要史蹟,可追朔其位在府城番薯崎中的宅邸殘跡。可惜宅邸並無「法定文資身分」,且目前被當作停車場使用,多數構件損壞嚴重,狀況十分危急。曾元福宅邸位在忠義路與民權路東北隅,鷲嶺西北坡,古地名為番薯崎。宅邸落成在清咸豐(1850至1861)年間,原是坐東朝西,三進四合院的格局,今僅存右側(虎邊)牆面、地基石材,與其中一進的屋頂和棟架結構。
很可惜這個地方原本是要登錄為古蹟的,結果屋主因為聽說要登錄為古蹟,就直接拆除。在台南曾元福公館旁邊,如今曾元福公館也只剩下一面牆壁,而且已經傾斜,幾年前就已經有反應,只可惜,因為此牆不是古蹟,所以市政府沒有處理,只能用鋼架先把它撐住讓它沒有倒下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6ez3d2RF/











曾元福(臺灣話:Tsan Guân-hok,1810年—1878年),又名長久,號輯五[1],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十一都胡尾鄉[2]。
生平[編輯]"曾元福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B%BE%E5%85%83%E7%A6%8F
曾元福生於嘉慶15年(1810年),於道光6年(1826年)入行伍,其父亦為軍旅之人。道光22年(1842年)任嘉義營左哨千總,後陞臺灣鎮標右營守備,咸豐元年(1851年)再陞臺灣北路協中營都司、署鎮標左營游擊。咸豐3年(1853年)小刀會黨徒林恭、李石等起事,攻鳳山縣城,時曾元福為署南路營參將,堅守火藥局抗敵。同年五月下旬,分巡臺灣兵備道徐宗幹調兵南下,元福長子曾登瀚自募鄉勇隨軍率先破圍,官軍遂收復鳳山。咸豐11年(1861年)曾元福接署臺灣鎮總兵,乃臺灣綠營最高階將領。
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事件爆發,曾元福先以記名總兵北路協副將的頭銜參戰,隨後接署一品的水師提督,當時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總辦臺灣軍事,令曾元福與前總兵曾玉明進軍合擊。同治3年(1864年)曾元福再接署總兵,克彰化收復斗六門,同時曾元福次子曾登洲因助軍有功,獲賞換花翎以道員儘先選用。至戴潮春事件平定,曾元福奉命率領台勇往福建截擊太平天國餘黨,轉戰浙贛閩粵,因功獲賞戴花翎,授振威將軍,賜號堅勇巴圖魯[2]。
同治5年(1866年)因福建候補縣丞余辰一案保舉不當,遭左宗棠、徐宗幹奏《臺灣軍功人員褒獎過優請旨撤銷》一摺,曾元福被交部議處,之後因而罷官[2]。爾後一直到同治13年(1874年)牡丹社事件爆發後,幫辦臺灣事宜福建布政使臣潘霨囑曾元福協助招募臺勇五百名,予煙臺稅務司博郎練成洋槍隊,此為臺灣第一支使用洋槍操練的土勇營。同治13年12月13日(1875年1月20日)曾元福陪同船政大臣沈葆楨自台灣府城出發,前往恆春地區勘察,協助恆春設縣一事。至牡丹社事件落幕後,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沈葆楨上奏,「提督銜降二級調用記名總兵曾元福,督辦南臺一帶鄉團,倡率大義,聯絡民心,俾臻深固,擬請開復原官免繳捐復銀兩」,因此曾元福再度回到官場奉公。光緒4年(1878年)7月5日逝世,享年69,葬於臺灣府城大南門外窟仔庄(今臺南市灣裡)[2]。
大曾與小曾[編輯]
咸豐、同治年間,臺灣武官中有所謂的大曾與小曾,大曾指曾玉明,小曾指曾元福。兩曾原籍均福建泉州晉江縣,早年均行伍出身均官至臺灣總兵,皆參予平定戴萬生之役,兩人均在臺南置有宅第,且其次子均中舉人。
親族[編輯]
曾元福長子登瀚(1842-1861),咸豐三年(1853)林恭鳳山之變,募勇三百隨中營遊擊夏汝賢,解元福鳳山火藥局之圍。次子登洲,同治9年(1870年)庚午科舉人,廣東即補兵備道,娶板橋望族林維源胞妹林馨娘[2]。三子登庸,知府銜[1]。
文物[編輯]
有一親筆落款的匾額「穀我南彝」敬獻在屏東車城福安宮
"曾元福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B%BE%E5%85%83%E7%A6%8F


勿讓文資落難:從「總兵宅邸」看「古蹟停車場」的可能性 勿讓文資落難:從「總兵宅邸」看「古蹟停車場」的可能性 | 顏瑞霆 | 鳴人堂
"勿讓文資落難:從「總兵宅邸」看「古蹟停車場」的可能性 | 顏瑞霆 | 鳴人堂"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2177/5879508
清台灣鎮總兵《曾元福畫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圖/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
台灣機車密度是亞洲之冠,相關攝影作品甚至紅到國外,汽車數量也不遑多讓。在都市地區或像台南府城這樣的古城區,在地居民以及觀光旅遊所附帶的交通問題,是現今新舊文化碰撞中必須解決的事務。
近年來,府城許多古厝或遺址被拆掉、回填成為停車場,停車場儼然成為文化資產最大的敵人。國定古蹟赤嵌樓進行園區改建時,發現大片清代與日治時期建築遺構,衍生出遺址、學校、停車場共存的規劃設計與未來展望。
府城巷弄中還有一處「台灣鎮總兵宅邸」也面臨傾毀,成為停車場的窘境。
台灣鎮總兵——曾元福 勿讓文資落難:從「總兵宅邸」看「古蹟停車場」的可能性 | 顏瑞霆 | 鳴人堂
公視史詩大劇《斯卡羅》已於今年9月完結。由演員黃健瑋所飾演的台灣鎮總兵劉明燈,在劇中顯現十足大將之風,也是筆者私心喜歡的角色之一。而劉明燈任前的台灣鎮總兵即是曾元福,也是目前「已知唯一在府城中留有宅邸的台灣鎮總兵」。 勿讓文資落難:從「總兵宅邸」看「古蹟停車場」的可能性 | 顏瑞霆 | 鳴人堂
曾元福,又名長久,號輯五,清嘉慶15年(1810年)生,福建泉州晉江人。道光六年(1826年)入伍開啟軍隊生涯,爾後因功多次升遷,咸豐11年(1861年)接任台灣鎮總兵,乃台灣綠營最高階將領。軍旅生涯期間,有破小刀會、戴潮春事件、太平天國等著名戰蹟,後獲賞戴花翎,授「振威將軍」,賜號「堅勇巴圖魯」(巴圖魯為滿人的英雄、勇士之意)。
同治元年(1862年)爆發戴潮春事件,曾元福短暫轉職去處理民變。其接任總兵為曾玉明,二位曾姓總兵也被後世稱為「大曾小曾兩總兵」。民變平息後的1864年,曾元福才再回來接任總兵一職。
同治五年(1866年),湘軍將領左宗棠奏《揀員調補台灣鎮總兵摺》,直指曾元福官場醜事,轉稱讚同為湘軍系統的劉明燈。促使前者罷官,後者上位,成為劇中我們熟知的「總兵大人」,與《斯卡羅》劇中劉明燈和道台鬥爭的劇情相呼應,可見清朝官場的明爭暗鬥。
因曾元福善後「牡丹社事件」有成,光緒元年(1875年)台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特地奏請讓曾元福復官(非總兵)。最終於光緒四年(1878年)7月逝世,享年69歲,死後葬在今台南灣裡一帶,但墓塚現已不存。
目前唯一與曾元福生平相關的重要史蹟,可追朔其位在府城番薯崎中的宅邸殘跡。可惜宅邸並無「法定文資身分」,且目前被當作停車場使用,多數構件損壞嚴重,狀況十分危急。
《陷敵圖》(左)與《大敗敵人圖》(右),描繪清代曾元福征伐太平天國過程,由曾氏後裔捐贈予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圖/取自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宅邸建築工藝之美
曾元福宅邸位在忠義路與民權路東北隅,鷲嶺西北坡,古地名為番薯崎。宅邸落成在清咸豐(1850至1861)年間,原是坐東朝西,三進四合院的格局,今僅存右側(虎邊)牆面、地基石材,與其中一進的屋頂和棟架結構。
宅邸內留有疑似原來的穿斗式棟架、磚瓦、竹節柱珠、門臼、門窗、蘆葦桿夾泥牆等傳統構件,與後來改建的日本和室。許多建築構件雖然在一般古厝可以見得,似乎不足為奇,但該考量的是其不再具生產性,並且普通古厝較難提報成古蹟,除非留有極為精緻的裝飾工藝。
雖然曾宅亦無精緻的裝飾工藝,且已是斷垣殘壁,但依其身分為「台灣鎮總兵」與「目前已知唯一總兵宅邸」的定位,應有資格擁有法定文資身分。
台南府城番薯崎曾元福宅邸,穿斗式棟架與蘆葦桿夾泥牆。 圖/作者提供
勿讓文資落難:從「總兵宅邸」看「古蹟停車場」的可能性 | 顏瑞霆 | 鳴人堂
筆者認為曾宅一案可與台南市定古蹟「陳世興宅」作比較,「陳世興」並非人名,而是墾號。曾宅與陳宅這類的清代早期民居,裝飾藝術十分樸素,不像近現代——例如,後壁黃家古厝那樣雕工細膩和華麗。這類清代早期民居重要之處還是在於「年代久遠」,以及增進對早期「建材、工法」的理解。
「蘆葦桿夾泥牆」在曾宅、陳宅皆可見得。夾泥牆是古早造牆的工法之一,以棟架作框,中間再填滿夾泥牆,過程無須耗費木、磚等昂貴建材,以自然的材料就地取得製作。作法是用蘆葦桿或是竹片(若用竹片即「編竹夾泥牆」)編成網狀,敷上混合稻草、穀殼的泥土後,外表再塗上白灰砂漿,也稱作「屏仔壁」。
建材有蘆葦,應代表附近即有生長,且還有大量水源。恰恰體現府城過往是「水鄉澤國」的環境,如今先進的排水設施取代古老水文,過往歷史地景已不存於現代人眼中,只能從一些「水溝」遺痕去遙想當年先民生活。
台南府城番薯崎曾元福宅邸,右邊房間為近代改建和室。 圖/作者提供
台南府城番薯崎曾元福宅邸,宅邸右測(虎邊)傾斜的山牆。 圖/作者提供
未來可能規劃
宅邸空間現作為停車場使用,產權關係似乎複雜,和室改建空間目前是有人居住的。但也因此得以保留僅存的一進房屋,而車子只能在殘破的棟架下小心移動,還得避免撞壞古老構件。
僅存的山牆有向旁邊小巷傾倒的疑慮,涉及人身安全,要不整修扶正,要不就該拆除。倘若拆除也代表「目前已知僅存的總兵宅邸」正式消失,那將是府城文化資產的一大損失。
《斯卡羅》一齣劇引起了一陣台灣史研究熱潮,此劇將早期台灣歷史透過影視作品傳達給社會大眾,讓我們初步了解「台灣鎮總兵」這樣的角色。政府應當趁著這股台劇熱潮,去保存與之相關的文化資產,而非只是帶領遊客去參觀仿造的戲劇場景而已。
有形文化資產才是真正乘載並傳承真實歷史的證據;戲劇場景只不過是現代仿造的樣品屋罷了。
現在曾元福宅邸斷垣殘壁的格局,還能因應停車場用途,古建築構件並不影響停車動線,即便馬上升格成法定文化資產,亦不影響產權人的用途,僅在「防撞措施」方面需要加強。事實上曾宅現況已是一個確鑿的「古蹟停車場」。
台南市定古蹟陳世興古宅,廂房穿斗式棟架。 圖/作者提供
台南市定古蹟陳世興古宅,正廳的蘆葦桿夾泥牆。 圖/作者提供
府城水文圖。 圖/取自台南市政府
小結 勿讓文資落難:從「總兵宅邸」看「古蹟停車場」的可能性 | 顏瑞霆 | 鳴人堂
都市設計在每個時代都會迎合當時城市需求而去規劃,每當時代交替、碰撞,新設計往往會推翻前朝,抹去過往建設,甚至是潛力文化資產。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戰後初期的國民政府建設,都已毀壞不少文化資產。
以前沒有汽機車,古城區內廟宇、街屋相互連接,道路多供行人穿越;如今諸多大型交通工具的出現,促使我們變通——如何讓現代建設與文化資產和平共存,讓建城將滿400年的台南府城城市進步,但同時又保有歷史文化。
現今拆古蹟蓋停車場的文資慘案層出不窮,兩者向來是勢不兩立的敵人,若能結合,勢必是一大亮點,或許也能帶動地方觀光,解決都市交通難題。這樣觀點在現在赤嵌文化園區還在進行拉鋸戰,但府城其他地方已有不少值得保留的「斷垣殘壁」,是有關單位該去省思並補救規劃的。
尚未遭到破壞的曾元福宅邸。 圖/取自Google地圖
"勿讓文資落難:從「總兵宅邸」看「古蹟停車場」的可能性 | 顏瑞霆 | 鳴人堂"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2177/5879508






《台南》百年古畫見證 台灣總兵曾戰太平軍
2019/09/17 05:30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
描繪清代總兵曾元福征伐太平天國過程的〈陷敵圖〉。(記者劉婉君翻攝)
一百五十年歷史的古畫〈陷敵圖〉、〈大敗敵人圖〉,見證清代台灣總兵曾元福率兵渡海征戰太平天國的歷史。曾元福的後裔曾俊仁昨天將兩幅古畫捐贈給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豐富台灣史及藝術史的史料。
曾元福率兵渡海征戰 大敗敵人
兩幅古畫描繪曾元福(一八一○至一八七八)征伐太平軍的過程,從難民走避、戰場上士兵對戰、到入城大敗敵人,呈現曾元福平定戰功的英勇形象,並有文字註解。畫中人物刻畫細膩,不論是迎戰的姿態、人物交談的神情,或是兩軍對戰時的緊張局勢,整體布局表現自然,可見畫師的功力。
曾後裔捐兩幅古畫給南市文資處
文資處指出,原為四幅一組的畫作,且並無題名,今名分別為〈出師征寇〉、〈陷敵圖〉、〈大敗敵人圖〉、〈凱旋圖〉,為曾氏後裔的祖傳珍寶,直到一九五四年連景初刊登在《台南文化》的文章〈大曾小曾兩總兵〉,古畫的神祕面紗才逐漸揭開。不過,畫作的作者究竟是誰,迄今未解,另兩幅古畫的行蹤也不明,但畫作文物具有「圖像證史」的史料價值。
國立台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戴文鋒受文資處委託調查研究,他說,古畫的作畫時間約於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到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當時為太平天國晚期,台灣內部則有「戴潮春事件」,當時清政府調台灣總兵曾元福率兵前往作戰,征戰地點為浙江與福建省,曾元福戰勝返台後,請民間畫師留下四幅畫作為紀錄。台灣過去沒有出現戰事畫,兩幅古畫對台灣史料的補充與價值性非常重要。
描繪清代總兵曾元福征伐太平天國過程的〈大敗敵人圖〉。(記者劉婉君翻攝)
"《台南》百年古畫見證 台灣總兵曾戰太平軍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18324
【關於總兵曾元福公館-2】
讓我們從1896年的台南府迅速測圖來看,會發現上面鄰近曾總兵公館的是「秋澄禾港」四字。
在「秋澄禾港」石額出現前,另一石額「春暖鞋街」已先被收藏至鄭成功文物館中了;鞋街是指北極殿前民權路北側段,禾港即是禾寮港,小南天福德祠則位於其南岸。
蘇峯楠老師推測這兩塊石額應置於當時的隘門上,若依此推斷,可推測居住於忠義街158巷20弄的吳先生家中,祖上所藏的「秋澄禾港」石額可能亦為當時該巷弄隘門上的石額。而這條巷弄又為曾總兵宅邸前的太平街。
從地圖跟石額發現處可相互佐證位置,而是否為隘門上石額只能是猜測,至於隘門可能立於該巷弄的北或南,目前則是無法得知的。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7QgdSvkz5/


曾元福長生祿-相片來自於左營城隍廟官網
高雄關帝廟曾元福楹聯「精忠怲日月古今幕冺,儀容表雲霞千載長存」-相片來源故宮
左營城隍廟
民國五十年左營大拜拜元帝廟之排醮壇五顏十色-相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左營元帝廟「保衛官民」匾,咸豐四年桐月□日立(1854年三月),福建臺灣南路等處地方參將功加一等曾元福敬獻
匾額略記:癸丑(三年,1853)四月南路各莊擾亂聞左營莊,北極大帝乩示莊民募義保護該地,教官并託身眷屬,于既感神之靈能訓人以義,也又願該莊始終能無忘神訓,也及并書以垂後云。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7oPRyDsM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