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特洛伊木馬艦隊
如果中國軍用船隻可以自由進出台灣最大港口,並且緊鄰最關鍵海軍基地、台灣第二大機場,以及通往全台重要城市的高速幹道,台灣民眾能接受嗎?
美台觀測站》中國的特洛伊木馬艦隊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ntcONy
2025/09/05 21:00◎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如果中國軍用船隻可以自由進出台灣最大港口,並且緊鄰最關鍵海軍基地、台灣第二大機場,以及通往全台重要城市的高速幹道,台灣民眾能接受嗎?
根據駐台美籍記者Chris Horton 日前於 Wire China 發布文章,這件事就正在發生中,只是這些軍用船在平時,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以下稱中遠海運)旗下東方海外貨櫃航運(OOCL)的商用船隻。而OOCL 的「商船」與公司設施、駐點,就在台灣的高雄港。
OOCL 的碼頭距離高雄國際機場(台灣第二大機場)只有一英里 。(資料照)
OOCL 的碼頭距離高雄國際機場(台灣第二大機場)只有一英里;OOCL 的設施就在國道一號(沿線居住超過九成台灣人口)的南端起點;OOCL 使用的航道距離台灣最大海軍基地左營僅五英里,而左營基地目前仍只有一個主要出入口,被視為嚴重的戰略弱點(第二出入口正在建設中,預計於2027年完工)。
▍中遠海運集團:中國政府的滲透工具
記者Chris Horton 在該文中細數中國如何利用其龐大的民用船隊,特別是國有企業中遠海運旗下的船隻進行滲透。
中遠海運是全球第四大商業航運公司。曾參與解放軍特種部隊兩棲滲透演習的「SCSC Fortune」貨輪,就隸屬於中遠海運。而該艘貨輪在去年底,解放軍對台進行大規模軍演的前幾天,駛入台中港,這個台灣主要港口之一,距離清泉岡空軍基地僅五英里。
有中資背景的多哥籍貨輪「宏泰58」,證實正是隸屬於中遠海運。(資料照,海巡署提供)
有中資背景的多哥籍貨輪「宏泰58」,證實正是隸屬於中遠海運。(資料照,海巡署提供)
今年2月貨輪切斷連接台灣與澎湖海底電纜的「宏泰 58」,陸委會也證實,這艘船正是隸屬於中遠海運。
Chris Horton 指出,中遠海運與解放軍的密切關係始於北京2016 年通過的國防運輸法,加強了中國交通部門與軍方之間的現有關係 。次年又頒布國家情報法,更明確地將中遠等中國公司置於中央政府控制之下,強制要求它們在接到命令時協助情報收集。
根據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 Conor Kennedy 的研究報告,中遠大多數的船隻都包含足夠的黨員,可以組成一個黨委,由一名黨委書記領導,展現他們對黨的忠誠,而且中遠海運旗下的海洋客運組織架構中包括一個「人民武裝部」,負責協調與解放軍的動員任務,包括船隻與船員的軍事支援安排。
▍台灣該如何應對
今年1月,在拜登政府卸任前,美國國防部就將中遠海運及其兩家子公司列入「在美運作的中國軍事企業」名單。而台灣方面,報導中總統府對此表示,「對於引起重大國家安全疑慮的船隻,包括曾參與中國軍事演習的船隻,相關管理機構將禁止此類船隻進入台灣港口。」
在該文中,研究員與國防單位組織也提供台灣建議:
• 前美國國防部官員 Lauren Dickey指出,台灣應加強對停靠台灣港口的中國船隻的監督和監管要求,並增加台灣海事部門的臨時檢查。台灣交通部航港局宣布於今年 3 月 31 日起,要求具有中國、香港和澳門背景的「不合格船舶」和「特定船舶」(滾裝船、半潛船、平台船、重型運輸船、起重船、油輪、成品油輪和液化石油氣油輪等)在申請直接航行許可證或商業註冊時必須與相關部門協商。儘管此做法可能引來中國的商業報復行動,但王定宇委員認為,「國家安全和生存更重要」。
避免中國的特洛伊木馬艦隊。美專家強烈建議台灣政府應全面禁止中遠的滾裝船進入台灣港口。(取自貼文)
避免中國的特洛伊木馬艦隊。美專家強烈建議台灣政府應全面禁止中遠的滾裝船進入台灣港口。(取自貼文)
•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研究員Tom Shugart則強烈建議台灣政府應全面禁止中遠的滾裝船進入台灣港口。他警告說:「若遭遇突襲,這些船艦可能直接在台灣關鍵港口大量卸下軍用車輛,進而協助中方奪取港口完整控制權。港口失守將對台灣的防衛能力造成嚴重打擊。」
▍中國在全球武器化民間機構
近年來中國對於主權爭議多次採取「灰色地帶手段」,以民間機構為主體,包裝解放軍實際的侵略行動,讓政府在後續應對中能有更多彈性,因應實際情勢作出反應,一旦輿論形勢不利於政府,便將一切責任歸咎於一般公民,避免引發全面軍事衝突,透過民間化模糊侵略行為。
2024年2月,中國無登記漁船進入金門限制水域被我方稽查,追逐過中兩船相撞。(金門海巡隊提供)
2024年2月,中國一艘無登記的漁船進入金門列島周遭限制水域捕魚,遭遇海巡署稽查,最終在追逐過中兩船相撞,導致4名船員落害、2人不治身亡。儘管中國官方並未具體承認,對外主張這些只是普通漁民自發行使漁業活動,但以民間漁船組成的海上民兵(Chinese Maritime Militia),實行侵擾行動已是不爭的事實,船隻表面上是民用,實際與解放軍或海警配合,執行騷擾、偵察或圍堵任務。除此之外,近期部分中配是否成為中國政府滲透或製造紛亂工具,也是許多民眾擔憂的議題。
觀測站曾在Podcast上針對「灰色侵擾」一詞討論,有不少研究者反對此一用詞,認為中國的行動就是「侵擾」,若冠上「灰色」一詞,反而可能降低對該行為的嚴重性與咎責。目前國際對中國武器化民營企業,甚至人民的行為尚未有有效的反制手段,而這樣的行動不只發生在台灣也發生在菲律賓、北歐等地,台灣如何與面臨類似問題的國家共同發展反制措施是當務之急。美台觀測站》中國的特洛伊木馬艦隊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ntcONy

馬斯克道歉了!星鏈罕見全球斷網2.5小時 主因疑是軟體故障
星鏈衛星網路服務週四罕見出現全球網路中斷,持續約2.5小時。(彭博資料照)
馬斯克道歉了!星鏈罕見全球斷網2.5小時 主因疑是軟體故障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5120021
2025/07/25 10:3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旗下「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美國時間週四(24日)罕見出現全球網路中斷,持續約2.5小時,原因是內部軟體故障,驚動馬斯克親上火線道歉。
綜合媒體報導,彙整多方通報、追蹤服務中斷的Downdetector指出,星鏈的美國和歐洲用戶於美東時間週四下午3時(台灣時間週五凌晨3時)左右連線中斷。該網站稱,約有6.1萬名用戶提交相關報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星鏈稍後在社群媒體X帳戶上證實發生問題,並稱「我們正積極實施解決方案」。星鏈工程部副總裁尼可斯(Michael Nicolls)表示,服務已在2.5小時後恢復。他說:「當機原因是內部負責核心網路運作的關鍵軟體發生故障。」
馬斯克也在X發文強調,服務很快就會恢復。他說:「很抱歉出現服務中斷。SpaceX將解決根本問題,確保類似情況不再發生。」
星鏈是SpaceX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業務之一,在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總用戶突破600萬名。
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波蘭已向烏克蘭交付2萬組星鏈設備,並持續資助維護費用,以維持烏國政府與軍方的網路連線;星鏈的軍事衛星部門Starshield更與五角大廈、美國情報單位簽訂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約。
網路分析公司Kentik的專家馬多利(Doug Madory)向《路透》表示,大規模的服務中斷很不尋常。他說:「這可能是星鏈有史以來,至少是成為全球主要衛星服務供應商後,遭遇的最長當機情況。」
康乃爾大學太空暨網路安全實驗室主任法柯(Gregory Falco)分析:「我推測可能是軟體更新出問題,和去年CrowdStrike導致Windows作業系統當機的事件相似,或者可能是一次網路攻擊。」
馬斯克道歉了!星鏈罕見全球斷網2.5小時 主因疑是軟體故障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5120021

TASA自製立方衛星山雀T2(PARUS-T2),台灣時間6月24日,凌晨5時25分搭乘SpaceX獵鷹九號火箭Transporter 14航班自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是繼今年1月首顆山雀升空後的第2顆。
星鏈好用但不可信 台灣另謀它途
2025/07/02 07:05
LTN經濟通》星鏈好用但不可信 台灣另謀它途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eqPiNK
Starlink覆蓋超過100國
LTN經濟通》星鏈好用但不可信 台灣另謀它途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eqPiNK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太空產業商機日漸龐大,低軌衛星產值節節攀升,整體衛星產業中,可劃分為 地面設備、衛星服務、衛星製造、發射服務等4大主軸,而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與海底電纜屢傳中斷事件,台灣正加速部署低軌衛星通訊系統,台廠也積極打入低軌衛星產業供應鏈。
低軌衛星市場快速擴張,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數據顯示,2035年全球衛星通訊產業市場規模將成長至150億美元,2040年太空科技產值更可望突破1兆美元。
2022年的俄烏衝突打響美國太空服務公司SpaceX「星鏈」(Starlink)名號,自2019年首次發射至今,在全球上空擁有超過6000枚衛星,並覆蓋超過100個國家,《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政府一直想確保在遭遇中國入侵或封鎖等狀況時,能擁有維持網路的韌性,遍布全球的星鏈網路似乎是最佳選擇,但是至今遲遲沒有登陸台灣。
過去幾年裡,曾數次傳出台灣可能有望開放星鏈的消息,但在星鏈官網上,台灣仍被分類在尚未有確切推出計畫的組別當中。
外界認為,馬斯克與中國政府關係過於緊密。(路透)
馬斯克親中 台灣有疑慮
先前,外界曾懷疑是馬斯克與中國政府關係過於緊密,才遲遲不願在台灣推出星鏈服務,甚至《華爾街日報》曾爆料,馬斯克與俄羅斯總統普廷長期保持祕密聯繫,普廷曾一度要求他不要在台灣提供星鏈服務。
另外在2023年馬斯克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時引發台灣政府的批評。
後來2024年,《路透》、《衛報》等報導,基於地緣政治風險考量,傳出SpaceX要求台灣供應商將製造業務移出台灣,導致部分供應鏈出現遷移。
不過SpaceX之後在社群媒體X表示,星鏈目前並未在台灣提供服務,不是受到中俄的政治力介入,單純是因為缺乏相關許可,以及無法配合台灣衛星網路服務商必須由本地投資人或業者持有多數股權的規定。
話雖然此,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有台灣官員表示台灣不能信任馬斯克,因馬斯克曾多次發表偏向中國的台海觀點,例如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認為中國可以透過在台灣設立特別行政區解決台海問題。
此外他也在商業及科技Podcast「All In Podcast」上,聲稱他近年來多次造訪中國,並和中國多個層面的高階領導人有過不少交流,所以他「很了解中國」。
他表示,統一台灣是中國的「根本」問題,認為對北京來說,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無異於夏威夷與美國的關係。
台灣超過9成的國際網路流量依賴海底電纜傳輸。示意圖。(法新社資料照)
低軌衛星是最佳方案 中華電信率先取得OneWeb執照
中華電信在今年6月3日已取得政府核可的OneWeb低軌衛星固定通信商用許可,OneWeb即刻商轉,成為國內首家獲得此許可的業者,領航台灣低軌衛星通信時代正式到來。董事長簡志誠進一步指出,中華電信未來將持續投資多軌衛星及前瞻技術,推動高、中、低軌多軌衛星網路布局,強化台灣海地星空整體網路韌性,並提升台灣在全球衛星通信領域的競爭力與自主性。
台灣超過9成的國際網路流量依賴海底電纜傳輸。一旦遭地震、船隻誤損,或更嚴重的蓄意破壞(如軍事灰色行動),恐導致台灣對外網路全面中斷陷入「資訊孤島」。
舉例來說,2023年兩條台馬海纜疑遭中國船隻損害,造成馬祖約50天大規模斷網,低軌衛星在此情境下,似乎成為能維持最低通訊能力的備用系統。
為強化國家級通訊備援能力,台灣已與英國 OneWeb(現與歐洲 Eutelsat 合併)展開合作,並正與亞馬遜的Kuiper及加拿大Telesat洽談合作,同時政府也加快自主衛星研發腳步。
國科會表示,將打造台灣首批6顆低軌通訊衛星,首顆預計於2027年發射,第2顆預計於2030年發射,其餘4顆則將透過國際合作模式協助國內廠商發展。 這些衛星的發射,旨在強化國家安全,提升太空科技自主能力,並促進本土衛星產業發展。
台灣數位部宣布,要在全台各地建置700多個低軌道衛星地面接收站,分布於校園、消防單位與偏遠地區,另以高空氣球平台增強接收範圍與抗災能力,目標是強化與完成全島通訊備援體系。
山雀T2升空,要驗證TASA自製立方衛星本體,帶動台灣太空創新技術。圖為衛星模擬。(圖由太空中心提供)
台灣14條聯外海纜 是網路資訊命脈
台灣的太空事業始於國家太空中心(TASA)已有多年歷史,承擔許多國家衛星任務,台灣也有不少高軌道衛星的關鍵零組件製造商,2023年台灣自製的第1枚氣象衛星升空,代表台灣的太空產業進入下一個里程碑。
今年TASA端出新計畫,預計投入新台幣近25億元預算,攜手業界研製4顆低軌通訊衛星,最快2029年升空,逐步形成台灣「星網」。
TASA自製立方衛星山雀T2(PARUS-T2),台灣時間6月24日,凌晨5時25分搭乘SpaceX獵鷹九號火箭Transporter 14航班自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是繼今年1月首顆山雀升空後的第2顆。
彭博曾報導,台灣與「斷網」之間的距離,只有約14條連外的海底電纜,一旦中國發動對台灣的侵略,這些海底電纜勢必成為中國攻擊的首波目標。
美國康乃爾大學軍事史學家David Silbey表示,台灣必須準備好應對通訊網路受到全面攻擊的情況,「如果你不能透過衛星通訊與你的軍隊通聯,連常規戰爭都無法打」。
低軌衛星在戰爭時能成為重要的備援通訊系統,除了能提供高速的寬頻網路外,其衛星處於高空不易被攻擊,當其他通訊基礎設施被摧毀時,低軌衛星仍能成重要備援方案,確保緊急狀況下重要通訊正常運行。
LTN經濟通》星鏈好用但不可信 台灣另謀它途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eqPiN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