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資料樹林聖蹟亭|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VVX5v8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設施
歷史沿革敬字惜紙的習俗源自漢人士子景仰倉頡創造文字之功績,故撿拾寫過文字後廢棄的紙張,匯集於爐亭焚化,餘下之灰燼稱為「聖蹟」,因此爐亭被稱作「聖蹟亭」,每年舉行祭典,將爐內灰燼納於河海中。
樹林潭底聖蹟亭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鄉人簡煉氏募捐創建,光緒元年(1875),由鄉紳王作霖號召組織文炳社,運作聖蹟亭並舉行祀典,使此亭得以延續,但到了日治後便逐漸廢除。
民國七十八年(1989)因樹林鎮升格為縣轄市,地方將聖蹟亭所在之周遭墳墓區規劃為潭底公園,整頓墳墓區的同時將聖蹟亭遷離至距原址100~200公尺處,是為今日現址,並於民國九十四年(2005)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臺北縣歷史建築樹林聖蹟亭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公告
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05-04-01北府文資字第0940002652號
公告公文樹林聖蹟亭-940401公告.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登錄理由一、聖蹟亭為樹林潭底地區清同治11年地方人士簡煉等人發起興建。清光緒元年王作霖等18人創文炳社,每年在此亭舉行祭拜聖賢祭典,可見證樹林早期發展,具歷史價值。
二、此「聖蹟亭」建築在臺北縣轄,現存完整者尚屬少見,在文化保存上具有稀少性。
三、樹林為現代都市發展開發迅速地區,能保存歷史性的事物已不多,此亭規模與構造的精緻上雖非上乘,但亦展現地方樸實特色,值得保存。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之1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7條
所屬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
現況地址
縣市行政區地址
新北市
樹林區
備內段223地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新北市政府
聯絡單位:文化局
聯絡電話:(02)29603456
聯絡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地籍資料樹林聖蹟亭-測量成果圖.pdf
樹林聖蹟亭地籍圖.jpg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新北市 - 樹林區 - 備內段 - 223地號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樹林區備內段223地號
所有權屬
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公有
樹林區公所
管理人/使用人
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樹林區公所
外觀特徵聖蹟亭形貌實為「爐」、「塔」結合「樓閣」,本體分為三層,下兩層平面為正方形,頂層為八角形並使用轎頂式屋頂,寶頂為葫蘆形,外表以泥塑作成懸吊之牌狀物,屋脊伸出八條螭虎,屋面亦為八角型牆體,其中四面嵌入花窗,另兩面作薔薇裝飾,其餘兩面牆體作「瓶供」;上層牆體下接中層四方型屋頂,屋脊尾端捲一回紋,四方頂下方作上下兩段水車堵環繞亭身,兩端皆作灰塑垛頭,中層「盝頂」及水車堵皆使用螭虎造型裝飾,水車堵下方亭身正面開一爐口,爐口上方作扇形裝飾;下層基座四面皆作灰塑裝飾,後方設有「風口」。
資料來源:臺北縣歷史建築樹林聖蹟亭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室內特徵作為爐亭使用,無室內特徵。
使用情形已無焚燒等行為使用。
資料來源:臺北縣歷史建築 樹林聖蹟亭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紀錄
現 狀進行修復工程前建築本體現況因地震導致傾斜,亭體磚材表面破損嚴重;泥作部分風化;石砌圍牆表面苔蘚附生。
經民國九十九年(2010)修復工程後本體已修復完畢,並進行環境美化。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應定期進行古蹟防災設備及本體破壞檢查,並為預防天然災害對古蹟本體造成破壞,需於雨季或颱風來臨前檢視排水設施。
資料來源:臺北縣歷史建築 樹林聖蹟亭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紀錄
是否開放是
參觀類型完全開放參觀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是否收費否
樹林聖蹟亭|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VVX5v8
樹林聖蹟亭[註 1]位於淡水廳海山堡潭底莊(今新北市樹林區潭底里潭底公園內[1]:67),為專供焚燒字紙的惜字亭。惜字亭建於同治時期[2],原位於潭底山麓,後因潭底公園的興建遷至現址[a]。亭身以紅磚砌成,並具有泥塑[註 2]的花瓶與水果等裝飾[1]:68。樹林聖蹟亭於2005年被公告為為歷史建築[3]:26、27,現已不作惜字亭使用,作為歷史建築保存。樹林為大台北地區周邊發展迅速的地區,能保存的歷史建物並不多,特別是樹林聖躋亭為新北市境內四處保存完整的敬字亭之一,更凸顯其文化價值。 [2]樹林聖蹟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gS18k0
聖蹟亭又名「字紙亭」、「敬字亭」、「惜字亭」或「敬聖樓」等[a]。古時因受教育人口比例低,一般人對文字懷有敬畏之心;而士人可因讀書而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且書本取得困難,久之產生敬字惜書的習慣[1]:11。故廣泛設立聖蹟亭,僱人蒐集字紙後於聖蹟亭內燃燒,燃燒後的灰燼稱為「聖蹟」[1]:14。「聖蹟」自亭中清出後,以沉香或檀香燻過,再用白紙妥善包好[1]:12,置於倉頡牌位前[2]。每年擇日祭祀後,將灰燼送至水邊或河邊[a]。
沿革
花卉泥塑
樹林聖蹟亭創建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a],當時地方仕紳簡煉見到民眾任意丟棄字紙,對文字很不尊敬[1]:67,因而發起募款建造聖蹟亭[2],集中焚燒字紙,以示尊重。光緒元年(1875年)地方生員王作霖等十八人[註 3],取唐太宗文學館的「十八學士登瀛洲」之意,創立名為「文炳社」的敬字會,向外界募集資金,作為僱人拾字紙與每年舉行祭典的費用,直到日治時期才廢除[1]:67。聖蹟亭原位於潭底山麓,1989年配合潭底公園的興建遷至現址。於2005年4月1日由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公告為歷史建築。因地震與風吹雨打,聖蹟亭身傾斜,故自2010年1月辦理修復工程,由符宏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楷程營造有限公司施工,於6月竣工。[a]
建築
樹林聖蹟亭以紅磚砌成[1]:68,面積1.322m²,高約3m,整體外貌紅白相間 [2]。亭身共三層,底層與第二層亭體為四角形,頂層為八角形[1]:68,具有八卦的意涵[2]。亭頂採攢尖式,中央寶頂為葫蘆造型[1]:68的煙囪,象徵陰陽和合、生生不息[2]。各層的牆面皆有泥塑的花瓶、水果與花草等圖案。頂層八條與第二層四條屋脊均以螭虎裝飾。地層後方開有供排煙的圓形風口[a]。第二層正面開有爐口,爐口上有鐫刻「聖蹟」的門額,現字跡已風化消失。第二層與頂層間的水車堵[註 4]上,可見斑駁的人物與獅子塑像。頂層除泥塑外,開有四個八卦形的氣窗,具有排煙的功能,並以泥塑流蘇裝飾。泥塑因年代久遠已有破損及剝落。因地震與風雨吹打[a],亭身向後傾斜,曾一度以木條支撐,並以塑膠網環繞[5]。且亭基右側具有大裂縫。[2]
樹林聖蹟亭遷至潭底公園後,四周被圍上石砌的圍牆,圍牆門柱上有對陶瓷石獅(現已消失),地板鋪上紅色的磁磚,造成視覺上的違和感[1]:69。2010年整修後,地板換上灰色的地磚,在通往聖蹟亭的入口豎立一對石燈籠,並設立中、英與日文的解說牌,與國、台、客、英與日語的語音導覽。樹林聖蹟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gS18k0
樹林聖蹟亭
潭底公園聖蹟亭-樹林區的潭底公園裡,有一個聖蹟亭,此亭於清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年)建立,根據樹林市誌記載:清末地方讀書人認為,任意丟棄寫過字很不敬,所以募款創建聖蹟亭,將廢字紙集中焚燒,表示對文字的尊重。到光緒年間,每年還舉行祭典,可見在當時的重要性及歷史價值。想不到古人對於文字是如此尊敬,現代人都已經成為鍵盤手....工頭我寫字出錯的機率就高達60%!!(汗顏)
樹林聖蹟亭
樹林聖蹟亭曾被列為三級古蹟,目前屬於新北市的歷史建築,現在位於潭底公園內,外觀並不起眼,但古人惜字如金的精神,值得留傳。(內容參考:樹林市公所全球資訊網站)
(圖說:聖蹟亭位於新北市樹林區保安街一段285號旁潭底公園內)
(圖說:聖蹟亭位於新北市樹林區保安街一段285號旁潭底公園內)
聖蹟亭現位於樹林區戶政市務所後方的潭底公園內,未來可以搭乘新北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於LG16站下車,步行即可扺達囉!
工頭誌|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https://bit.ly/3PaTkOv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8w1AXaYZA/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8w1AXaYZA/
樹林區潭底公園鄰近樹林區戶政事務所,為許多民眾前來洽公必經之處,在公園內有兩座地方上重要的歷史遺跡,分別是聖蹟亭與豐林煤礦遺址,樹林聖蹟亭建1872年,由於當地仕紳看見民眾任意丟棄書寫用紙,便募款建造,作為燃燒書寫過後的紙張表現對文字的敬畏之心。
而豐林煤礦早在日治時期就由日本政府開採,光複以後由台電接手將煤礦運往林口發電廠,全盛時期有300名礦工在此工作,後來在擁有價格優勢的進口煤礦競爭之下,開採逐漸不符效益,於民國50年封坑,用了50頓的水泥填滿坑口,而豐林煤礦附近的豐林街就是以此命名。
聖蹟亭與豐林煤礦帶大家看見在過去先人生活的足跡,了解文字在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而豐林煤礦遺址見證了樹林地區礦業的迭起興衰,民眾下次到樹林區戶政事務所洽公或著到潭底公園運動,不彷順道看看這兩座代表樹林區地方歷史的重要遺蹟,了解樹林地區的歷史脈絡。
公園入口處的左側有座聖蹟亭,又名字紙亭、敬字亭、惜字爐或敬聖樓等,設置聖蹟亭的由來係文人儒生因景仰倉頡創造文字的偉大功勳,逐漸發展成敬惜字紙的習俗,故興建敬字亭用以集中焚燒處理廢棄字紙,所餘灰燼即稱作聖蹟,其作用相當於現今的碎紙機。清同治11年(1872)鄉人簡煉等人發起募捐創建聖蹟亭,集中焚燒字紙,以示對文字的尊重。光緒元年(1875)秀才王作霖等18人創文炳社,每年在此亭舉行祭拜聖賢祭典,一直到日治時期才廢除。
聖蹟亭
聖蹟亭原設於潭底山麓,民國78年配合潭底公園興建而遷移至此,當初為避免古蹟受損,還特別以棉被包裹運送,足見地方人士對歷史文物的保存不遺餘力。聖蹟亭主塔為三層磚造建築,上層八角型,牆面以泥塑浮雕裝飾,中下層為四角型,爐口位在中層正面,煙塵由頂層紅磚花窗排出,底層後方有圓孔以承接聖蹟。民國94年被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後因地震及風雨損壞,民國99年辦理修復,不過修復後的聖蹟亭外觀看起來似乎少了點古味。
豐林煤礦坑口正面
豐林煤礦三坑坑口在潭底公園內部活動中心的右後方,坑口並非貼著岩壁開鑿,而是在平地上直接斜挖深入地底50公尺,以混凝土鞏固層壁後再平挖,並以相思木支撐坑道,往新莊方向挖掘,這是由於潭底附近土質鬆軟,地下水源豐沛所致。坑口有堵磚砌的水泥牆,中央有一大塊半圓型已填平的坑口,前方長滿許多的雜草,遠望像是廢棄房屋的殘牆,惟有至後方才能看到主坑道延伸至地底的形狀。
豐林煤礦坑口後方
據當地居民陳述,當初封坑時,從坑口灌了不少噸的水泥才封存,可能是擔心地下水湧出。主坑附近有座風坑,位置大約在分局及戶政事務所後方的停車場,早已被填平無跡可尋。尋找豐林煤礦原以為是項簡單任務到此結束,熟料在調查潭底地名由來,跟地方耆老閒聊中,方知此坑為豐林煤礦的三坑,另有一、二坑位於坡內坑,這些突然多出來的線索,雖然讓人振奮,但因缺乏礦場地圖,增加不少尋找的難度。
放羊的狼: 1011005樹林-豐林煤礦、坡內坑煤礦 https://bit.ly/4gwG9U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