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聖母帖 - 2024臨古開新‧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展

東陵聖母:    杜姜

U3C11_东陵圣母帖-scaled

宋拓懷素帖 冊 唐懷素聖母帖

【大紀元3月6日訊】東陵聖母是廣陵府海陵縣人,她嫁給杜氏為妻。她師從劉綱,學習道學,達到了易形變化,時隱時現的境界。她的丈夫不信道,經常因此而對她發怒。聖母常常治病救人,有時還會親自前往病家為人施治,這使得她的丈夫更是氣憤不已,盛怒之下,他告到官府,說:“聖母是邪惡奸詐的妖人,不理家務。”官府聽信了杜氏之言,就將聖母拘捕,關進了監獄。
聖母剛一被關進監獄,就見她從獄窗中飛了出去,眾人望見她越飛越高,直到完全消失在白雲之中,獄窗下遺留有她穿過的一雙鞋子。於是遠近的人蓋起廟宇來祭祀她,百姓想求告的事,只要向她禱告就立即見效。
人們常見有一隻青鳥在祭祀的廟宇上空飛翔,有人丟失了東西,向她乞問在何處的話,青鳥就會在盜物之人頭上盤旋。從此,那里路不拾遺,歲月稍長,也不再見有偷竊的事發生。至今海陵縣的人都不得做奸盜之事。如果做了的話,罪大的,不是被風浪吞沒淹死,就是為虎狼所殺;罪過小的則病業連連。神仙傳 : 卷六 : 東陵聖母 : 1 : 相似段落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bit.ly/4cNRFYN
東陵聖母:    杜姜
聖母為百姓治病救人 官府為何把她關進監獄
作者:張信燕
聖母為百姓治病救人 官府為何把她關進監獄
聖母去百姓家看病,她的丈夫非常生氣。(pixabay)
北京時間:2022-07-13 07:02FacebookTwitterEmailPrintFont Size簡體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7月12日訊】東陵的聖母,是廣陵府海陵縣人,嫁給姓杜的人,她師從劉綱學習道術,能夠易形變化,隱身變幻無限。聖母的丈夫不相信修道的事,常常和她生氣。
聖母為百姓治病救人,有時前往病人的家看病,她的丈夫更加氣憤,就把她告到官府,說:「聖母是邪惡的妖人,不理家務。」官府就把聖母抓起來關進監獄。
不久,聖母就從監獄的窗口中飛出去,眾人都看見她,越飛越高直入雲中,她只留下所穿的一雙鞋在窗下。
於是遠近的百姓就蓋廟宇供奉她,百姓所求告的事情,來廟宇向她禱告立馬見效。
經常有一隻青色的鳥在廟宇,有的人丟失了東西,向青鳥乞問失物在哪裡,青鳥就會飛去落在偷東西的人上面。
從此,那個地方路不拾遺,歲月稍長,也就不再出現偷盜的事了。
至今海陵縣人不得做奸盜的事。如果有這樣做的人,罪過大的人就被風浪吞沒溺水而死,或被虎狼吃掉,罪過小的人就一再生病。
古文
東陵聖母,廣陵海陵人也,適杜氏,師劉綱學道,能易形變化,隱見無方。杜不信道,常怒之。聖母理疾救人,或有所詣,杜恚之愈甚,訟之官,云:「聖母奸妖,不理家務。」官收聖母付獄。頃之,已從獄窗中飛去,眾望見之,轉高入雲中,留所著履一雙在窗下。於是遠近立廟祠之,民所奉事,禱之立效。常有一青鳥在祭所,人有失物者,乞問所在,青鳥即飛集盜物人之上。路不拾遺,歲月稍久,亦不復爾。至今海陵縣中不得為奸盜之事。大者即風波沒溺,虎狼殺之,小者即復病也。(出《女仙傳》)聖母為百姓治病救人 官府為何把她關進監獄 | 白日飛昇 | 新唐人电视台 https://bit.ly/3Z5CFlM
----------------------
重修東陵聖母宮碑 唐
作者:闕名        
重修東陵聖母宮碑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s://bit.ly/3Xu9YO0
(闕)聖母心俞至言,無(闕)疾冰釋。遂奉上清之教,旋登列聖之位,仙階崇者靈感遠,豐功邁者祥應速。乃有真人劉君,擁節乘麟,降於庭內。劉君名剛,貴真也。以聖母道應寶籙,才合上仙。授之秘符,餌以珍藥,遂神儀爽變,膚骼纖妍,脫異俗流,鄙遠塵愛。杜願初忿,責我婦禮,聖母翛然,不經聽慮。久之生訟,至於幽圄,拘同羑裏。倏(闕)霓裳仙駕降空,卿雲臨戶,顧召二女,躡虛同升,旭日初照,聳身直上,旌幢彩煥,輝耀莫倫,異樂殊香,沒空方息。康帝以為中興之瑞,詔於其所置仙宮觀,慶殊祥也。因號曰:「東陵聖母。」家本廣陵,仙於東土,曰:「東陵」焉。二女俱升,曰:「聖母」焉。邃宇既崇,真儀麗設,遠近歸赴,傾匝江淮,水旱劄瘥,無不禱請。神貺昭茲,人用大康,奸盜之徒,或未引咎,則有青禽,翔其廬上。靈徵既降,罪必斯獲。閭井之間,無隱慝焉。自晉暨隋,年將三百,都鄙精奉,車徒奔屬。及煬帝東遷,運終多忌,苛禁道侶,(闕)元元九聖丕承。慕揚至道,真宮秘府,罔不旌建;況靈蹤可訊,道化在人,雖蕪翳荒郊,而奠禱雲集。棟宇未復,耆艾銜悲,誰其興之?具因碩德。從叔父淮南節度觀察使禮部尚書(闕)監軍使太原郭公,道冠方隅。勳崇南服,淮河既(闕)蒸氓作而不朽,孛乎頌聲。重修東陵聖母宮碑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s://bit.ly/3Xu9YO0


聖母帖(唐代懷素創作的草書)_百度百科

懷素《聖母帖》 怀素——隋唐书法-书法空间——永不落幕的书法博物馆
懷素,〈聖母帖〉
十一世紀摹刻,舊拓本,冊頁
8 開,每開 34.5 x 43 公分 ( 29.2 x 32.5 公分 )
謙受堂康益源先生藏
(原石在西安碑林)
〈聖母帖〉為懷素於唐貞元九年五月(793)所書,是記述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升天,以及唐代淮南節度觀察使禮部尚書 ——杜佑(735-812)重修聖母觀的經過。後有唐人裴休(791—864)、柳槃(約活動於九世紀)及柳乗(約活動於九世紀)於大和四年十月十二日(803)共同觀覽懷素此帖的題記。此帖以小草書寫成,字字獨立,少連綿的筆畫,用筆渾厚。〈聖母帖〉與〈藏真律公帖〉同於北宋中期上石(〈聖母帖〉刻於1088),都是北宋人對於懷素草書風格認識的一部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聖母帖〉北宋拓本,明代晉府世子朱奇源(1450-1501)所刻《寶賢堂集古法帖》(成帖於1496)中另有翻刻本。此次展出為陝刻原拓,原為二十世紀初期畫家況維琦(1904—?)贈與味逸先生所藏,後流傳至康益源先生謙受堂。
9. 懷素《聖母帖》 – 水月鏡像 https://bit.ly/3zhB3dY


簡介 怀素——隋唐书法-书法空间——永不落幕的书法博物馆
  《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
  《聖母帖》寫於唐貞元九年(793),一般認為是懷素晚年自家鄉湖南出遊經江都宜陵鎮(古稱東陵)時所作。內容記述的是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著錄
  明曹昭《格古要論‧聖母帖》:「懷素草書,頗難識,貞元九年歲在癸醜五月刻石。宋元祐三年戊辰模刻上石在陝西西安府學。
法帖釋文
  聖母心俞至言世疾冰釋,遂奉上清之教,旋登列聖之位。仙階崇者靈感遠,豐功邁者神應速。乃有真人劉君,擁節乘麟,降於法庭。劉君名綱,貴真也。以聖母道應寶錄,才合上仙,授之秘符,餌以珍藥,遂神儀爽變,膚耦纖妍,脫異俗流,鄙遠塵愛。杜氏初忿,責我婦禮,聖母翛然,不經聽慮。久之生訟,至於幽圄,拘同羑裡,倏忽霓裳仙駕降空,卿雲臨戶,顧召二女,躡虛同升。旭日初照,聳身直上,旌幢彩煥,輝耀莫倫,異樂殊香,沒空方息。康帝以為中興之瑞,詔於其所,置仙宮觀,慶殊祥也。因號曰東陵。聖母家於廣陵,仙於東土,日東陵焉。二女從升,曰聖母焉。邃宇既崇,真儀麗設。遠近歸赴,傾幣江淮,水旱札瘥,無不禱請,神貺昭答,人用太康。姦盜之徒,或未引人咎,則有鳥禽翔其廬上,靈徵既降,罪必斯獲。閩井之間,無隱慝焉。自晉暨隨,年將三百,都鄙精奉,車徒奔屬。及煬帝東遷,運終多忌,苛禁道情侶,天元九聖丕承,慕揚至道,真宮秘府,罔不擇建。況靈縱可訊,道化在人。雖蕪翳荒頹,而奠禱雲集,棟宇未復,耆艾銜悲。誰其興之?粵因碩德。從叔父淮南節度觀察使禮部尚書、監軍使太原郭公,道冠方隅,勳崇南服,淮滄既蒸,識作而不朽,存乎頌歌。貞元九年歲在癸酉五月。
相關閱讀
東陵聖母傳說記載1
  《後漢書-郡國志》載:「女子杜姜,左道通神,縣以為妖,閉獄桎梏,卒變形,莫知所終,以狀上,因以其地立廟,號曰東陵聖母」。 《酉陽雜俎》載:“揚州東陵聖母,廟主女道士康紫霞侍奉聖母多年,一旦白日飛升,化為白龍而去”,按此說法,仙女廟供奉的是女道士杜姜和她的徒弟康紫霞。她懂醫學,識氣象,常為群眾施藥治病,又能善知天氣、樂為農民服務,深受人民愛戴。但官府認為女道士妖言惑眾,硬把她們抓去坐牢,在牢中化仙而去,百姓為她們立廟祭祀,稱她們為「東陵聖母」。 「仙女廟」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因此,廟名代替了地名,蔡家莊就成了仙女廟。
  仙女廟廟址在河北。今江都米廠內,舟楫往來必經其門前,廟宇宏敞,前後三進,有殿、樓、精舍,解放初期尚存有一進房屋,後改建米廠拆毀。又宜陵鎮也有一所聖母祠,供奉的也是杜康二仙女,也稱為東陵聖母。有的說東陵聖母廟原在宜陵後遷江都鎮,又說先設江都鎮,後遷到宜陵,究竟何說為準,留待專家考證。
東陵聖母傳說記載2
  近閱古書,發現古代在江淮間流傳有一位東陵聖母。關於東陵聖母,西晉人張華在《博物誌》中已有記載。東晉的葛洪​​在《神仙傳》記載頗詳。他說:「東陵聖母,廣陵(今揚州)海陵人也。適杜氏,師劉綱學道,能易形變化,隱見無方。杜不信道,常怒之。聖母理疾救人,或有所詣。所著履一雙在窗下  。焉。
作品欣賞
  《聖母帖》與其他懷素諸帖相比,是較為規範的一種草書。例如懷素的草書代表作《自敘帖》,是以迅疾的連筆,轉折縈帶,急轉取勢,縱橫迴旋,雷驚電繞而自立筆法。而《聖母帖》,點畫簡約凝煉,較少牽絲連綿。從書寫的年代來看,《聖母帖》為懷素晚年的通會之作,綏爛之極,復歸平淡,沉著頓挫,盡脫火氣,筆法圓融,應規入矩。兩相對照,應該說《自敘帖》是感性的,是以情而得真趣,通篇猶如奔騰而下的長河,一瀉千里,使人覺得這是懷素對個人身世、遭遇直率而又激越的宣洩;而《聖母帖》,應該說是理性的,是以心而立法度,通篇猶如一瓣心香,默默地、虔誠地表達著懷素對神的一種肅穆與尊崇。明人王世賢在評《聖母帖》時說:「素師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書獨勻穩清熟。」清人梁巘在《承晉齋集聞錄》中曾比較全面地說明這一點:「懷素《聖母帖》圓渾古茂,多帶章草,是其晚年筆,較《自敘》更佳,蓋《自敘》猶極力縱橫,而此則渾古自然矣。懷素《聖母》乃其諸帖中之最佳者。聖母帖-懷素- 書法字典 https://bit.ly/47gQEaA


聖母帖 (唐代懷素創作的草書) 书法作品赏析丨怀素草书代表作《圣母帖》
《聖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
《聖母帖》寫於公元793年(唐貞元九年),懷素晚年自家鄉湖南出遊途經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宜陵鎮(古稱東陵)時所作。內容記述的是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聖母帖》為懷素晚年的通會之作,絢爛至極,復歸平淡,沉着頓挫,盡脱火所,筆法圓融,應規入矩。
《聖母帖》既吸收了王獻之的神采、張旭的肥筆,又兼容了漢代草隸之筆於一爐,是懷素的里程碑之作。
【名稱】聖母帖
【作者】懷素
【年代】唐代
【書體】草書
【材質】刻石
【規格】縱70釐米,橫139釐米
【字數】55行,409字
【收藏】西安碑林第二室 怀素草书《圣母帖》,附八大山人行书释文_作品
《聖母帖》又名《東陵聖母帖》。懷素草書,書於793年(唐貞元九年),碑石刻於1088年(宋元祐三年)。 [1] 
法帖內容 怀素草书《圣母帖》,附八大山人行书释文_作品
宋刻唐懷素東陵聖母帖
宋刻唐懷素東陵聖母帖
釋文
(闕)聖母心命至言①,世(闕)疾冰釋。遂奉上清之教,旋登列聖之位。仙階崇者靈感遠,豐功邁者神應速②。乃有真人劉君,擁節乘麟,降於庭內。劉君名綱,貴真也。以聖母道應寶籙,才合上仙,授之秘符,餌以珍藥,遂神儀爽變,膚骼纖妍;脱異俗流,鄙遠塵愛。杜氏初忿③,責我婦禮,聖母翛然,不經聽慮。久之生訟,至於幽圄,拘同羑里。倏(忽)霓裳,仙駕降空,卿雲臨户。顧召二女,躡虛同升,旭日初照,聳身直上。旌幢彩煥,輝耀莫倫;異樂殊香,沒空方息。康帝④以為中興之瑞,詔於其所置仙宮觀,慶殊祥也。因號曰:“東陵聖母。”家本廣陵,仙於東土,曰:“東陵”焉;二女俱升,曰:“聖母”焉。邃宇既崇,真儀麗設。遠近歸赴,傾吊江淮。水旱札瘥,無不禱請。神貺昭茲,人用大康;奸盜之徒,或未引咎。則有青禽,翔其廬上。靈徵既降,罪必斯獲。閭井之間,無隱慝焉。自晉暨隋,年將三百,都鄙精奉,車徒奔屬。及煬帝東遷,運終多忌,苛禁道侶,(闕)玄元九聖⑤,丕承慕揚至道,真宮秘府,罔不擇建⑥;況靈蹤可訊,道化在人,雖蕪翳荒頹⑦,而奠禱雲集。棟宇未復,耆艾銜悲,誰其興之?粵因碩德⑧。從叔父淮南節度觀察使禮部尚書、監軍使太原郭公,道冠方隅,勳崇南服淮河⑨,既蒸(烝)氓作而不朽,存乎頌聲⑩。 [2] 
貞元九年歲在癸酉五月。 [3] 
其他信息
①(闕)聖母心命至言:命,一釋作“俞”。字釋文中凡“闕”處,均為原碑缺失或脱落。
②豐功邁者神應速:神,一釋作“祥”字。
③杜氏初忿:氏,一釋作“願”字。
④康帝:即晉康帝司馬嶽。
⑤玄元九聖:玄元,一釋為“元元”。
⑥罔不擇建:擇,一釋作“旌”字。
⑦雖蕪翳荒頹:頹,一釋作“郊”字。
⑧粵因碩德:粵,一釋作“具”字。
⑨淮沂:一釋作“淮河”。
⑩存乎頌聲:存,一釋作“孛”字。 [4] 
賞析評價
法帖賞析
《聖母帖》局部
《聖母帖》局部 [5]
《聖母帖》與懷素其他作品相比,是較為規範的一種草書。小草《聖母帖》點畫簡約凝鍊,較少牽絲連綿。《聖母帖》為懷素晚年的通會之作,絢爛之極,復歸平淡,沉著頓挫,盡脱火氣,筆法圓融,應規入矩。而懷素的大草《自敍帖》,是以迅疾的連筆,轉折縈帶,急轉取勢,縱橫迴旋,雷驚電繞而自立筆法。兩相對照,《自敍帖》以情得真趣,通篇猶如奔騰而下的長河,一瀉千里,直率、激越;而《聖母帖》是以心立法度,通篇猶如一瓣心香,充滿着肅穆與尊崇。清人梁巘在《承晉齋積聞錄》中曾謂:“懷素《聖母帖》圓渾古茂,多帶章草,是其晚年筆,較《自敍》更佳,蓋《自敍》猶極力縱橫,而此則渾古自然矣。懷素《聖母》乃其諸帖中之最佳者。”《聖母帖》線條的遒勁圓轉,温潤古健,可以看出懷素與“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傳承淵源。 [6] 
法帖評價
明曹昭《格古要論·聖母帖》:“懷素草書,頗難識,貞元九年歲在癸丑五月刻石。宋元祐三年戊辰模刻上石在陝西西安府學。”王世貞《藝苑卮言》評曰:“藏真書雖從二張草聖中來,而結法極謹密……晚年書圓熟豐美,又自具一種姿態,大要從山陰派中來……素師諸帖皆遒瘦而露骨,《聖母帖》獨勻穩清熟,妙不可言。” [7] 
《聖母帖》既吸收了王獻之的神采、張旭的肥筆,又兼容了漢代草隸之筆於一爐,是懷素的里程碑之作。 [8] 
《聖母帖》是狂僧懷素代表作之一。刻石左角有唐代裴休等的題名。懷素在其中運用了篆書技巧,多用渾圓的中鋒,少用筆尖運轉,故有氣勢浩大之處,線條遒勁,富有彈性感覺。其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筆勢狂怪怒張,神采飛揚,如驟雨旋風,聲勢滿堂。 [9] 
清代梁巘在《承晉齋積聞錄》中曾謂:“懷素《聖母帖》圓渾古茂,多帶章草,是其晚年筆,較《自敍帖》更佳,蓋《自敍》猶極力縱橫,而此則渾古自然矣。懷素《聖母》乃帖中之最佳者。”
《聖母帖》線條的遒勁圓轉,温潤古健,可以看出懷素與二王的傳承淵源。
《聖母帖》,既不似《論書帖》的圓穩古雅的平暢之筆,又不似《自敍帖》驟雨狂風似的飛舞之筆。放縱飄逸,兼而有之,寫來墨潤筆健,神采飛舞,精神照人。且其字態,大小參差,肥瘦筆調,隨意揮灑,均不逾字行的排列,與前兩帖相比,又別具風神。由此可見,懷素書法的風格並非千篇一律。 [10] 
作者簡介
懷素像(翁同龢繪)
懷素像(翁同龢繪) [11]
懷素(737~799),唐代傑出書法家,史稱“草聖”。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自幼出家,經禪之餘,從事藝文,尤好草書。曾將棄筆堆積埋之於山下,號稱“筆冢”。又廣種芭蕉,用蕉葉加以揮灑,即顏其居曰“綠天庵”。好飲酒,及其酒酣興發,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書之,時人謂之“醉僧”。自言得草書三昧,有“狂僧”之稱。懷素書法初學歐陽詢,後師從鄔彤(懷素姨表兄弟)學草書。鄔彤是張旭的學生,乃告以筆法。762年(寶應初年)自零陵出遊,歷衡陽,走廣州,客居潭州,然後經嶽州,進入長安。772年,懷素回鄉,途經洛陽,適逢顏真卿,曾趨謁拜訪,僧儒論書,遂為書壇盛事。唐代名士如李白、盧象、戴叔倫、錢起等人,皆有歌行稱頌之。傳世墨跡有《論書帖》《小草千字文》紙本、《神蹟帖》《自敍帖》《苦筍帖》等帖。 [12-13]  [15] 
相關閲讀
《聖母帖》碑石
《聖母帖》碑石
關於東陵聖母,《後漢書·郡國志》載,漢廣陵有東陵亭,注引《博物記》曰:“女子杜姜,通神變形,上因以其處為祠廟,號曰東陵聖母。”又葛洪《神仙傳》:“東陵聖母,廣陵人。適杜氏,師劉綱。”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載:“揚州東陵聖母,廟主女道士康紫霞侍奉聖母多年,一旦白日飛昇,化為白龍而去”,“揚州東陵聖母廟主女道士康紫霞,少時夢受天符,遠行南嶽,自是生須數十基。
清代雷以誠所撰《仙女廟碑記》仙女廟祠宇內供有二像,道家女裝。前有小柱,題曰杜、康二女像。《碑記》還載文:“東陵,即今之宜陵,又曰東原,在漢景帝時則為東陵。向有東陵聖母祠。”
由上述記載,仙女廟供奉的是女道士杜姜和她的徒弟康紫书法作品赏析丨怀素草书代表作《圣母帖》
聖母帖(唐代懷素創作的草書)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Z9En5y

聖母帖(唐代懷素創作的草書)_百度百科

東陵聖母帖 - 2024臨古開新‧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展

《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


東陵聖母:    杜姜
東陵聖母者,廣陵海陵人也。適杜氏,師事劉綱學道,能易形變化,隱顯無方。杜不信道,常恚怒之。聖母或行理疾救人,或有所之詣,杜恚之愈甚,告官訟之,雲聖母奸妖,不理家務。官收聖母付獄,頃之,已從獄窗中飛去,眾望見之,轉高入雲中,留所著履一緉在窗下,自此升天,遠近立廟祠之,民所奉事,禱祈立效。常有一青鳥在祭所,人有失物者,乞問所在,青鳥即集盜物人之上,路不拾遺。歲月稍久,亦不復爾。至今海陵海中,不得為奸盜之事,大者即風波沒溺、虎狼殺之,小者即病傷也。
神仙傳 : 卷六 : 東陵聖母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bit.ly/3XwEWoE

《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

博客來-東陵聖母帖‧藏真律公帖

東陵聖母傳奇|從丈夫厭棄的妖女,到名列神仙榜的女神
東陵聖母傳奇|從丈夫厭棄的妖女,到名列神仙榜的女神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XtgrZH
儒釋道傳奇——東陵聖母
天地鴻蒙,萬物伊始。大道三千,殊途同歸。
在歷史的積澱變遷中,人們不斷探究天、地、自然中的大智慧與各種生命形式的相依共存,逐步形成了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追求和諧人際關係和修養品德、身心的中華儒釋道文化思想。
泰州,古稱海陵。
依江臨海,如佳人宛在水中央,紫意東來,仙氣縹緲。雖不比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神山,卻有「海上仙山第一陵」的美稱。
海陵的神仙傳說,要從東漢的東陵聖母開篇。
這是一位在東晉高道葛洪的《神仙傳》中榜上有名的女仙。這是泰州的第一段神仙傳奇,一段小凡升仙的故事,一個女人成女神的傳說。
東陵聖母,是東漢年間,廣陵府海陵縣人。
她本名杜姜,生帶異象、生母早亡,打小為家人不喜。
她自幼養成了多思寡言的性子,見人也只是無悲無喜的淡漠樣子。
不但與周圍孩童格格不入,也很少在家人面前嬉鬧。每每獨自仰望星空、口中默念。
葛洪的《神仙傳》
一日手捧書冊,獨自在河邊石上靜坐發呆,被路過的修道之人劉綱發現,觀其面相不俗,憐其孤清、愛其敏慧,收為弟子,暗中開蒙授道。
這劉綱本是江蘇下邳人,在上虞做縣令期間,卻勘破官場黑暗,醉心鬼神之術。
不久棄官掛印,帶著夫人樊雲翹,拜白水山潺湲洞側的白道人為師,結廬雙修。
夫妻二人在山中清修數十年,飛天遁地、道法通玄。眼見二人得道丹成,升天有望之際,終於尋機收徒,希望一身道術有所傳承。
盱母,東陵聖母
為免世人多擾,杜姜的傳道學藝之事並未公開進行。家人也不過由著她去學些強身健體之法,省些衣食錢糧。
山中歲月長,除了點撥錘鍊弟子之外,師父與師娘常以鬥法提升為樂,不知是深諳夫妻之道還是悟性略遜,結果總是樊夫人略勝一籌。
世人常會為名利縛、為情擾,有人只羨鴛鴦不羨仙,也有人嘆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眼見著師父與師娘結伴雙修,儼然一對神仙眷侶。年少的杜姜也不免心生憧憬,嚮往自己的良人道侶。
春去秋來,小有所成的杜姜拜別師父,下山歷練。白日施醫贈藥,晚間變幻易形,懲奸除惡。東陵聖母,在民間已是小有名氣。
成親嫁人後,她不改初衷,一心向道行善,不肯像普通婦人那般困在內室。然而她的丈夫固執保守,不願修道,不肯接受她的與眾不同,與她漸漸離心。
而山上的師父也傳訊給她,二人飛升在即,要傳她最後的神通。
聽說她要離家,她的丈夫既不願相陪又不肯放行,最後是不歡而散。
鬱郁而行的東陵聖母,設下幻術,終於脫身,趕在約定的時辰見到了師父。
師父鞏固了她的修為,囑她勤修不輟、多積功德。隨後夫婦二人先後駕上祥雲,飛升而去。一向淡漠的杜姜,一瞬間也是百感交集。
失意之餘的東陵聖母,一如既往治病救人,不分貴賤、時辰,總是藥到病除。
丈夫一再阻攔之下,情急的她便會施用道法穿牆破壁,出入隱身。
她丈夫在男性自尊作祟之下,漸漸對她心生厭棄,又害怕她的神出鬼沒。
又一次爭執齟齬之後,把她告到官府,罪名是:「不理家務,邪惡偽詐的妖人。」
官府一聽,這還了得,立馬派了大批官差上門抓捕。
杜姜並不反抗,只淡淡回望一眼,整衣肅顏跟著差役去了官府大牢。
一路不斷有人圍觀議論,她都是面色如常,一聲不出。
很快,有人無意抬頭發現,從監獄的天窗上空有人飛出,眼尖的人驚呼:「老天爺,是東陵聖母!」
眾人眼見她越飛越高,直入雲霄,嚇得紛紛跪拜高呼:「神仙保佑」。
轉眼仙蹤杳然,只剩下她所穿的一雙繡鞋,落在窗下。
東陵聖母
不久,海陵附近的人蓋廟宇祭祀東陵聖母。向她禱告求助的事,總是很快見效。
而在祭祀的地方,常有一隻青鳥盤旋不去。有人丟失了東西,情急向它乞問,青鳥就飛去落在偷東西那個人的頭上。
從此,那裡變得路不拾遺。
至此,海陵縣人不敢做奸盜之事。
如果做了,罪過大的,不是被風浪吞沒淹死,就是被虎狼吃掉。
罪過小的,就一再生病。
當然這些都是民間傳說,沒什麼根據。但也說明了,地方百姓對於向善去惡的信仰,值得傳揚。
在江都仙女廟之東十餘公里,有宜陵鎮,古稱東陵。鎮內有「東陵聖母祠」。
唐代狂草名家懷素和尚,晚年路過此地,聽聞聖母傳說,有感而發,寫下了一生中較為規範的一件書法作品「聖母帖」,筆法圓融,古樸渾然,足以媲美他的草書代表作「自敘帖」。
「聖母帖」,成為懷素在絢爛之極以後復歸平淡的,晚年爐火純青之作。
(唐)懷素《聖母帖》
而東陵聖母,也成為海陵道教神仙第一人。其後又有「海陵十仙」,陸續出現在歷朝歷代的神仙譜上,不斷印證著海陵福地鍾靈毓秀的傳奇。
最近搬了幾篇舊文。儒釋道文化,是一個系列,之前啃資料啃得心煩眼花。現在回頭看看,還蠻有意思。最大的感觸是,人的見識多一些,會更懂得包容。從前我是個標準的無神論者,對神鬼迷信總是嗤之以鼻,不感興趣。現在卻對一些神秘事件,有了新的看法和好奇。
世界在變,人的思想也在變。宇宙浩瀚,萬物玄妙。不可盡信,也不可一概視為謬談。我們都是井底蛙,測不出天高地厚。但可以有敬畏,有理解。時空變幻,我們的世界,奇妙無限。人類的故事,也是寫之不盡,綿綿不絕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9926nql.html
東陵聖母傳奇|從丈夫厭棄的妖女,到名列神仙榜的女神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XtgrZH

《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


東陵聖母帖   東陵聖母帖 - 2024臨古開新‧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展
東陵聖母帖 - 2024臨古開新‧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展 https://bit.ly/4dNjvpn
刻製時代: 東陵聖母帖 - 2024臨古開新‧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展
唐貞元九年(793)書,宋元祐三年(1088)刻
撰書刻者:
懷素撰、書
簡 介: 東陵聖母帖 - 2024臨古開新‧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展
「東陵聖母帖」講述了東晉時期廣陵人杜氏之妻得道升仙的故事,是懷素途經江都前往東陵聖母祠拜謁時所作,後摹刻上石,廣為流傳。此帖是懷素晚期草書的代表作,筆法由絢爛回歸平淡,應規入矩、沉著頓挫、瀟灑自如,為歷代書法家所推崇。「東陵聖母帖」講述了東晉時期廣陵人杜氏之妻得道升仙的故事,是懷素途經江都前往東陵聖母祠拜謁時所作,後摹刻上石,廣為流傳。此帖是懷素晚期草書的代表作,筆法由絢爛回歸平淡,應規入矩、沉著頓挫、瀟灑自如,為歷代書法家所推崇。「懷素「聖母帖」圓渾古茂,多帶章草,是其晚年筆,較「自敘帖」更佳,蓋「自敘」猶極力縱橫,而此則渾古自然矣。懷素「聖母」乃帖中之最佳者。」——梁巘
東陵聖母帖 - 2024臨古開新‧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展 https://bit.ly/4dNjvpn

U3C11_东陵圣母帖-scaled《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
------------------------------------------------
東陵聖母,又稱杜姜 [1]  ,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的人物,廣陵府海陵縣人,嫁於杜氏,拜劉綱為師學道,能夠易形變化,時隱時現沒有定準。
東陵聖母,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的人物,廣陵府海陵縣人,嫁於杜氏,拜劉綱為師學道,能夠易形變化,時隱時現沒有定準。她的丈夫杜氏不信道,常常因此生她的氣。東陵聖母治病救人,有時前往有病的人家,她的丈夫氣憤得更加厲害,把她告到官府,理由是:“東陵聖母是邪惡偽詐的妖人,不理家務。”官府就把東陵聖母抓起來投進監獄。不久,東陵聖母已經從監獄的天窗中飛出去,眾人都望見她越來越高直入雲中,只留下她所穿的一雙鞋在窗下。於是遠近的人蓋廟宇祭祀她,老百姓求告的事,向她禱告立刻見效。經常有一隻青色的鳥在祭祀的地方,有人丟失了東西,向她乞問在哪裏,青鳥就飛去落在偷東西那個人的頭上,因此,那裏路不拾遺。歲月稍長,也就不再這樣了。至今海陵縣人不得做奸盜之事。如果做了,罪過大的,不是被風浪吞沒淹死,就是被虎狼吃掉,罪過小的就一再生病
----------------------------------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東陵聖母與康紫霞神異夢
2018-02-11 由 不二往事書 發表于歷史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東陵聖母與康紫霞神異夢
不二往事書
揚州
據說唐代揚州地區,有一座叫做東陵聖母廟的廟宇。
東陵聖母廟的廟主是一位女道士,叫做康紫霞。
康紫霞曾經說道:康紫霞年輕時,有一次,在夢中被人帶到一處地方。
有人向康紫霞傳達了據說是上天下達的命令,命令康紫霞代理將軍的職務,負責巡視南嶽地區。
有人給康紫霞披上金盔金甲,讓康紫霞坐在馬上,有一千多名隨從騎著馬簇擁著康紫霞在虛空中向南而去。
很快,康紫霞的隊伍到達了南嶽衡山,衡山的山神在康紫霞的馬前跪拜迎接。
康紫霞在夢中處理了一些公務,遊覽了衡山的各處景色,恍恍惚惚地返回了自己的住處,伴隨著清早時分公雞的鳴叫,康紫霞驚醒了過來。
從此以後,康紫霞的嘴角邊生長出幾十根鬍鬚。
有人說,東陵聖母是古代廣陵府海陵縣人。
廣陵府是今天的揚州市,海陵縣位於今天的江蘇省泰州市。
泰州市與揚州市相鄰。
有人說,東陵聖母曾經跟隨一個叫做劉綱的人學習道術,可以做到時隱時現,隨意變化。
東陵聖母到處治病救人,為此經常與自己不信道,姓杜的丈夫鬧矛盾。
有一次,姓杜的丈夫到官府告發東陵聖母是妖人,導致東陵聖母被官府抓到監獄之中。
東陵聖母從監獄的窗子飛空而去,只留下一雙鞋子在窗戶下方。
附近的百姓集資修建了廟宇祭祀東陵聖母。
有人說,劉綱是中國東漢時期的人,夫人叫做樊雲翹。
劉綱與樊雲翹夫妻二人拜一個叫做白道人的人學習道術,後來雙雙飛升成仙。
原文:
揚州東陵聖母廟主女道士康紫霞,自言少時夢中被人錄於一處,言天符令攝將軍巡南嶽,遂擐以金鎖甲,令騎,道從千餘人馬,蹀虛南去。須臾至,岳神拜迎馬前。夢中如有處分,岳中峰嶺溪谷,無不歷也。恍惚而返,雞鳴驚覺。自是生須數十根。
《酉陽雜俎》為唐代筆記小說集,前卷20卷,續集10卷,共30卷,撰者為段成式(803年~863年)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nkmkpz8.html
-------------------------------
神仙傳:被丈夫誣賴的女仙——東陵聖母
東陵聖母,是廣陵海陵人。嫁於杜氏,師從劉綱學道,能易形變幻,隱顯無方。丈夫杜氏不信道,經常對她生氣。聖母有時治病救人,或有所造詣,丈夫更加憤怒,誣告聖母為妖,不整頓家務。官府將聖母收在監獄。
一會兒聖母從監獄窗戶中飛離。眾人望見她飛入雲中,只留下一雙鞋在窗下。聖母從此升天后,鄉民立廟祭祀她,人們所求,無有不應。
經常有一隻青鳥在祭所,有人遺失物品,乞問青鳥,青鳥立即雲集於倒物人身上。至今海陵海中,人們不能做奸盜之事,犯大罪的人立即被風波淹死,虎狼撲殺;犯小醉的人會立即病傷。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tory/3nangjy.html
-東陵聖母修道已成,劉綱真君親臨迎接,百姓建廟祭祀,每求必應
2018-05-09 由 書蟲吐絲 發表于故事
廣陵府海陵縣有一位女子,心慕神仙,精研道術,久而久之,能夠變化隱形,起死回生。於是她開始治病救人,積累善德,有時還親自住到病人的家裡。
她的丈夫不相信神仙之說,對她的做法非常氣憤,屢次警告她,不允許她這麼做,但她沒有聽從,依然如故。
丈夫就把她告到官府,說她:「邪惡偽詐,裝神弄鬼,欺騙愚民,不守婦道,不理家務。」官府就把她抓起來關進監獄。
有一天,劉綱真君降臨到監獄上空,一霎時,祥雲飄舞,香風四起,隨從車馬不可勝數。真君對她說:「因你修行已成,善功已滿,太上降旨,封你為東陵聖母,請跟我去天庭復命。」
於是聖母身上刑具自行脫落,從監獄的天窗中飛到了空中,眾人都看見她飛得越來越高,直入雲中。
她的丈夫也看見了,追悔莫及,吐血而亡。此後官府出資,遠近的人紛紛前來,大家蓋了一座廟宇,用來祭祀她,老百姓但有求告的事,無不應驗。
後來,經常有一隻青色的鳥,停落在聖母廟旁邊的樹上,有人被偷了東西,向它求問在哪裡,青鳥就飛去,落在偷東西那個人的頭上,久而久之,再也沒有偷東西的人了,海陵縣方圓百里內,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人們相互傳說,不得做奸盜之事,如果做了,罪過大的,不是被風浪吞沒,大水淹死,就是被虎狼吃掉,罪過小的,就一再生病,直至家財散盡為止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tory/qn4b28b.html
東陵聖母祠的千年興衰(揚州市江都區宜陵鎮)
2018-03-22 由 江都史話 發表于文化
(原創作者:朱毓麒 )(作者原創,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據西晉張華的《博物志》載,昔有「女子杜姜,左道通神,縣以為妖,閉獄桎梏,卒變形,莫知所及,以狀上,因以其處為祠,號曰東陵聖母」。後來,東晉葛洪也在《神仙傳》中對此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杜姜,這位被神化了的東陵道姑,因有能「變形」的「左道」,被「縣」以為是「妖」,致使有了牢獄之災,但又由於其能「通神」、「升天」,反被「上」尊為「聖母」。百姓則由於其「民所奉事,禱之立效」,而在宜陵建祠以祭。
據史載:東陵聖母祠始建於東漢明帝五年(62),因為當時聖母的影響還不是很大,所以聖母祠也只是由民間建造,雖然簡陋,倒也興盛。(頭條號:江都史話)(作者原創,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後來,由於聖母「靈驗有答」,再加上群眾的口口相傳,其影響與範圍也就不斷擴大。所以,到東晉時,康帝(343-344)「以為中興之瑞,詔於其所,置仙宮觀」。這時的聖母祠今非昔比,已是朝廷建造的「仙宮觀」,「邃宇既崇,真儀麗設」,無論是祠宇的建築規模,還是神像的雕塑水平,都比以前更加崇偉瑰麗了。至此以後的300多年間,聖母祠一直香火不斷,成了廣陵一帶城鄉百姓瞻仰、朝拜的聖地。
到了隋代,由於隋煬帝「苛禁道侶」,將聖母祠「東遷」,從此「運終多忌」,不僅地處「蕪翳荒郊」之境,祠廟也是「棟宇未復」。對此情景,百姓們只能發出「誰其興之」的感嘆!
直到唐宋以後,這種狀況才有了根本轉變。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僧人懷素從家鄉湖南「上游西國」,途經宜陵時,為聖母的事跡所感動,不僅去拜謁了東陵聖母祠,而且還留下了流傳千古的《聖母碑》,詳述了聖母得道的過程、助人避災的恩德以及受人歡迎的聲譽。
懷素東陵聖母貼原拓
在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時,揚州大旱,民不聊生。時任揚州太守的韓琦,體念民艱,親自帶領一班官員專程來到東陵聖母祠祈雨,希望聖母能「廣敷陰施,惠此一方」,使「時澤霈然,年穀大獲」。
韓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
唐、宋兩朝的兩位名人,一官一民,一公一私,分別用他們的筆與行,為聖母做了無聲的宣傳,使其聲譽日隆,影響愈遠。於是,「遠近歸附,傾匝江淮」,「奠禱雲集」,江淮之間的老百姓,不問遠近,都來投奔聖母,向她祈禱,求她保佑,聖母祠又恢復了昔日的盛況。
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時,復又將東陵聖母碑摹刻上石,立於祠前,結束了很長一段時間來聖母祠有祠無碑的狀況。
此時的聖母祠,可謂盛極一時。殿宇3進,「東陵聖母祠」的石額置門上端,一方「東陵聖母碑」橫立後院。進門樓,入重門,綺窗朱門,殿宇堂皇。庭前,假山疊石,古柏參天,花台錦繡,紫竹成林;殿內,聖母端坐,法相莊嚴,香菸繚繞,信徒濟濟,好不氣派。(頭條號:江都史話)(作者原創,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到了明代,聖母祠又遭厄運。明熹宗天啟年間(1621-1627),聖母祠被宜陵五大家之一的張春台改建成東嶽廟。據傳由於聖母大怒,連降火災,當事者怕殃及自身,才又將其後進改為聖母祠,偏居於東嶽廟的西北一隅,但已非昔日的恢宏氣勢。其貌世人依稀可憶:從東嶽廟西側進門(一開間上下兩層),過一深長巷達聖母祠,大門上方仍有「東陵聖母祠」石額。兩側分列石鼓,高門檻,能上能下。進門為院落,東西廂房各一。正殿3間,聖母像仍坐龕中。庭前紫竹數竿,聊為點綴。
從此,聖母祠日漸式微,直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被拆。聖母祠早已蕩然無存,唯有一碑一掛像存世,仍為稀世珍品。碑為懷素撰寫碑文的《聖母碑》,現陳列於西安碑林第二室。掛像為明代畫家王履畫的聖母像,聖母端坐白石之上,背後伴以蒼松,左下角繪有青鳥,一副仙風道骨。過去每逢聖母誕期(農曆八月二十三)方可懸掛幾天,至今仍珍藏於民間。(原創作者:朱毓麒 )(作者原創,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4lmyoa2.html
------
仙女遺愛,護國安民---仙女鎮鎮名由來(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
2018-04-12 由 江都史話 發表于文化
仙女公園中的雕像
揚州江都仙女鎮這個地方,漢晉時僅有個蔡家莊,是一個水鄉村落,古運鹽河自西而東從村前穿過。在以後漫長的年代裡,河兩岸的村落興衰交替,蔡家莊名也幾經更易。有文記載,北宋時南岸曾以「秦塘」為地名,元代時北岸一度又稱「黃塘」。明朝始用仙女廟之名,運鹽河兩岸漸漸形成街道。到了清康熙時期,已是「沿河數百家,亦自成市」,興為蘇北米木集散市場。民國十八年(1929)仙女廟正式稱為仙女廟鎮,時為一方大鎮。這裡曾是江都縣第四區公所駐地,分為仙女、龍川、七閘三鎮。解放後合併為仙女鎮,1966年5月改稱江都鎮,21世紀初復稱仙女鎮。解放前江都縣治設揚州,解放後始遷仙女廟,現為揚州市江都區政府所在地。
仙女公園
這裡為何叫做仙女廟?有的說東周戰國時伍子胥「闖昭關」,到此迷路,有一村姑為他指明去長江渡口的道路,後來伍子胥在吳國當了大官,為感謝村姑指路之恩,建成一座「仙女廟」。有的說三國趙子龍在「長坂坡救阿斗」突圍到此,阿斗餓得哇哇大叫,有一村姑給他餵奶,後來阿斗劉禪在蜀國當了皇帝,為了感謝一哺之恩,給村姑立了「仙女廟」。但這都是附會的傳說,不足為憑。因為「闖昭關」,「救阿斗」的故事發生地點分別在安徽和湖北,而不是在江蘇。另據清代《江都縣誌》記載,劉備在徐州失守南逃時,曾經過揚州,但這裡並未發生戰事。
仙女廟的仙女究竟是何來歷?她們中有哺乳救阿斗的村野女子;有指點南宋抗金英雄韓世忠殺回馬槍擊退金兵的青年女子;有放小白龍回歸江海的村姑;有免費為百姓治病的老嫗。傳說中的仙女有10多位,其中影響最大的要算是杜姜、康紫霞二仙女了。《後漢書·郡國志》記載:女子杜姜,左道通神,縣以為妖,閉獄桎梏,卒變形,莫如所終,以狀上,因以其地立廟,號曰東陵聖母。《酉陽雜俎》記載:揚州東陵聖母廟主女道士康紫霞侍奉聖母多年,一旦白日飛升,化為白龍而去。民間一直有杜、康二仙普救眾生的傳說流傳至今。
江都龍川廣場雕像
東漢時,蔡家莊有一百多戶人家。有一年,一條黑龍在此興妖作怪,造成江河泛濫,全村人危在旦夕。就在此時,天上金光一閃,一條白龍向黑龍奔襲而來,一陣慘烈的爭鬥過後,黑龍逃走了,大水也向揚子江退去,人們眼前出現了兩位女子,原來是東陵廟裡帶髮修行的女道,穿素服的叫杜姜,穿黃衣的叫康紫霞。當時又逢瘟疫流行,兩位姑娘懂醫學,為村民施藥治病,把湯藥送到每家每戶,百姓們得救了。縣府老爺的兩個兒子得知姑娘貌美,想娶她們為妻,但遭到拒絕。縣官惱羞成怒,把她們抓進大牢。蔡家莊百姓紛紛湧向官府,哀求縣官放人。就在此時,忽見兩條白龍從牢房窗口飛向天空,彩雲托著兩位美麗的姑娘飄然而去。後來,蔡家莊百姓感念她們,在河邊建了一座「仙女廟」,供著杜姜、康紫霞兩位仙女,稱之為「東陵聖母」。時間一久,廟名便成了地名,蔡家莊最終演變成了仙女廟。
仙女廟的殘碑
仙女廟廟址在運鹽河北,今江都米廠內。舟楫往來必經其門前,廟宇宏敞,前後三進,有殿、樓、精舍、戲台,解放初期尚存一進房屋,後改建米廠拆毀。當初站在利民橋上舉目西望,北岸為古仙女廟舊址,南岸為詩人江石溪故居,兩岸勝跡,一川中流,令人心潮澎湃。(丁瑞成、趙才基,杜明甫,劉宏文)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kn23b4p.html


《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

怀素草书欣赏圣母帖高清彩版书法碑帖书法欣赏


 

《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

cheng-sheng-tu-07-2 - 研之有物 │ 串聯您與中央研究院的橋梁


姜太公後裔-杜姓/出自姜姓,神農氏的後代。相傳在商朝時已經有杜國,是神農氏的後裔後土的子孫,以杜樹為神樹,故稱杜,杜古國在今陝西長安東北。商末周國興起,杜人歸順於周。史書上沒有留下姜姓杜氏後裔的消息,可能完全融入進祁姓杜氏之中-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杜姜
年代不明 ~ 1895/7/10 杜姜|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人物團體

不詳 杜姜|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不詳
杜姜,乙未抗日烈士姜紹祖義僕。乙未抗日,日軍攻陷新竹城,姜紹祖潛回北埔,增募民勇,稱讚字軍。與新楚軍統領楊再雲為中心,相約七月十日總攻擊,反攻新竹城。然日軍早有所悉,各路義軍攻勢受阻。紹祖所率讚字軍迫近枕頭山,即今之中山公園,各路義軍皆已敗退,致讚字軍孤軍深入,為日軍所包圍,戰至彈盡援絕,殘餘義軍 一百多人被俘。 日軍拷問俘獲義民,杜姜乃挺身而出冒民紹祖,立被殺於現場。此義士真有其義行,卻未必真名為杜姜,乃是後人感其義行卻不知其名,而杜撰出「杜姜」之名以追念之。
本人物內容參考自新竹市文化局,業務項目:人物誌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85&parentpath=0,3
新竹市文化局人物誌內容多數源自新竹市政府於民國79年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的《新竹市志》叢書及民國94年增修之《續修新竹市志》中,包含新竹市從清代至民國85年間,新竹市地區的先賢與耆老生平事蹟,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人物的入門資料,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新竹市地方寶藏資料庫|杜姜 https://bit.ly/3ThTHtf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查詢服務-司法公告查詢-法人登記公告-財團法人陳杜姜基金會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查詢服務-司法公告查詢-法人登記公告-財團法人陳杜姜基金會


唐代三絕-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裴旻劍舞-唐文宗李昂在位時,下諭旨封「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三絕,三人被後世稱為「詩仙、草聖、劍聖」/詩人王維寫《贈裴將軍》讚曰:“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見見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顏真卿的《贈裴將軍》:「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烜赫耀英材。劍舞躍遊電,隨風縈且回。成報天子,可以畫麟台。-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https://bit.ly/3XtgTan
張旭肚痛帖/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張旭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以草書著稱,故被稱為「草聖」,其筆觸瀟灑豪放,狂妄又不失章法,字裡行間顯見草聖張旭的率性與癲狂/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張旭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醉後呼叫狂走,落筆成書-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https://bit.ly/3Xw68Ej
《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793)所書,是記述-女道士杜姜和她的徒弟康紫霞-東陵聖母-躡靈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以及唐代淮南節度觀察使禮部尚書 ——杜佑(735-812)重修聖母觀的經過-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https://bit.ly/3XtRA7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