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絕中,世人多知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知道裴旻劍舞的卻不多
唐代三絕中,世人多知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知道裴旻劍舞的卻不多_顏真卿 https://bit.ly/3Xwsp4U
唐文宗李昂在位時,下諭旨封「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mín)的劍舞」為唐代三絕,三人被後世稱為「詩仙、草聖、劍聖」。
李白的詩,家喻戶曉,不僅在唐代是一絕,即使放眼整個詩歌史,也是毫無爭議的No.1。
張旭的草書,個性狂逸、不逾規矩,每每醉後狂筆出奇品,稱為“草聖”,名至實歸。
裴旻的劍舞,名氣不如李白的詩和張旭的草書名氣大,可能是劍舞不像詩和書法可以留存後世,更容易讓後人直接欣賞。如果唐朝時有錄影設備,能給裴旻留下影片資料,那可能名氣會更大。
據《獨異志》記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栗」。 《獨異志》這本書記載的是從遠古三皇五帝到隋唐時期的奇聞異事,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裴旻因母親過世,請吳道子作壁畫超度,吳道子稱久不作畫,請裴旻舞劍以啟發畫思,於是裴旻脫去孝服舞劍,就有了上述的記載,裴旻把劍拋出數十丈,相當於百米高了,然後劍落下時能用劍鞘接住,圍觀的人有上千人,沒有不驚嘆害怕的。足見裴旻的劍術水準之高。
裴旻,身為將軍,駐守北平時,還有過日射三十一隻老虎的記載。
作為皇帝欽定的三絕之一,自有眾人捧場,寫詩讚美那是自然的了。
詩人王維寫《贈裴將軍》讚曰:“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見見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诗人乔潭写《裴将军剑舞赋》记载“元和秋七,羽林裴公献戎捷於京师,上御花萼楼,大置酒,酒酣,诏将军舞剑,为天下壮观,遂赋之。”
最有名的當屬顏真卿的《贈裴將軍》:「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烜赫耀英材。劍舞躍遊電,隨風縈且回。成報天子,可以畫麟台。
顏真卿作為唐朝重臣,祖籍山東,生於陝西,把山東人的誠實、尚義、節儉、好客、粗獷、豪放和陝西人的聰明好學、質樸善良都融入到了自己的性格中,剛正不阿,勤於政務,因此也不斷得罪姦臣小人,數次被貶到地方任職。連同哥哥、姪子都被叛軍殺害,一家人把生命都獻給了唐王朝。近五十年的仕宦生涯裡,顏真卿恪守了儒家忠孝之道,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為維護李唐王朝的統一捨身取義,成為了忠臣義士的典範。
顏真卿在書法上成就巨大。初學褚遂良,筆法得於張旭,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吸取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範,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給後人留下《顏勤禮碑》、《多寶塔碑》、《祭侄文稿》等絕世之作。
顏真卿的留世書法作品中,有一個很怪誕的作品,沒有足夠書法功底難以欣賞。這是顏真卿為裴旻寫的《贈裴將軍》,同樣是寫裴將軍的詩,王維等人只留下了文稿,而大書法家顏真卿還留下了筆跡。
顏真卿的《贈裴將軍》有紙本和碑刻,紙本現深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碑是1973年在山東發現的,由三塊石板組成。
对颜真卿的《赠裴将军》,历代评价非常高,最具代表性和精确的评价是清代王士祯:书法兼有正书行书,字体兼有篆意,笔势拙古,雄强劲逸 , 有一掣万钧之力。以鎚盖印,砸印成泥;以钗划沙,断钗折铁;老屋漏雨,壁痕斑斑等等特点都具备于此书卷之中。唐代三絕中,世人多知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知道裴旻劍舞的卻不多_顏真卿 https://bit.ly/3Xwsp4U
裴旻劍
裴旻劍舞是唐朝時期被譽為大唐三絕之一的藝術表演。裴旻是唐朝開元間的人,他的劍舞技巧被讚譽為與李白的詩歌和張旭的草書相媲美。裴旻的劍法高超,據傳說他能夠將劍投擲入雲中數十丈高,並以電光閃爍的速度接住劍鞘。他的劍舞技藝非常精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裴旻的劍舞藝術成就被後人稱為「劍聖」。
裴旻劍是一把古代利劍。《許道寧寒林》、《獨異志》和《夢溪筆談》都有記載。傳説裴旻母親去世時,為了讓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裴旻劍舞盡顯絕招。被感動和啓發的吳道子,繪出“為天下之壯觀”的壁畫。而裴旻劍與李白詩,張旭書並提,史稱盛唐三絕。
裴旻劍:古代利劍。
宋朝文同在《許道寧寒林》有云:“交柯揮電裴旻劍,亂蔓漓張曉笑。”
宋朝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有記載。他認為,戰前的心理準備讓人感到跟以往不同的感覺,心靈得到空前的釋放,每一招每一勢都隨心所欲,配合着算命觀看總是能發出出呼意料的劍度。
據《獨異志》載:裴旻劍“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又據《歷代名畫記》,畫家吳道子因見裴旻劍舞,“出沒神怪既畢,乃“揮毫益進”。詩人李白曾從其學劍。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為“詩仙”“草聖”“劍聖”。裴並以善射著名。
歷史典故
開元年間,裴旻母親去世,想請大畫家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吳道子説:好久沒作畫了,如果裴將軍一定要我畫的話,只好先請將軍舞一曲“劍舞”好啓發一下我的畫思。裴旻當即脱去孝服,持劍起舞,只見他“走馬如飛,左旋右抽”,突然間,又“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被拋起數十丈高的劍,竟然能用手持的劍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劍技絕招。當時,幾千名圍觀者為之震驚,讚歎不已。吳道子也被那猛厲的劍舞氣勢感動,畫思敏捷,若有神助,於是揮毫圖壁,颯然風起,很快一幅“為天下之壯觀”的壁畫就繪成了。這説明“裴旻劍舞”確實是可稱得上唐代一絕的了。從此,裴旻劍與李白詩,張旭書並提,史稱盛唐三絕。裴旻劍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TeNcXS
--------
唐代三絕,即:“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這是唐文宗向全國詔書御封的。
裴旻劍舞
裴旻,唐開元間人,其人舞劍亦被譽為唐代“三絕”之一絕。一個人的劍法能夠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狂草相提並論,可見其技藝非常之高超。
據《獨異志》載:“開元中,將軍裴旻居母喪。詣道子(畫聖吳道子),請於東都天宮寺畫神鬼數壁,以資冥助。道子答曰:‘廢畫已久。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勵,就通幽冥。旻於是脱去服,若常時裝飾。走馬如飛,左旋右抽,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道子於是援毫圖壁,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道子平生所畫。得意無出於此。”
又據《歷代名畫記》,畫家吳道子因見裴旻劍舞,“出沒神怪既畢,乃“揮毫益進”。
詩人王維曾以一首《贈裴旻將軍》詩讚道:
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
見説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1]
李白詩歌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素有“詩仙”、“詩俠”之稱。祖籍隴西(今甘肅),但不知因何原因先世謫居條支或碎葉,直至李白幼年,方才遷至蜀地。其人“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壯年時曾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行止間笑傲王侯,灑脱不羈。
李白賦詩多以抒情為主,是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收提高而形成本人獨特風貌的詩人。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評,堪稱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好,然而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並至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其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放飄逸,與杜甫並稱“大李杜”,是以韓愈言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曾鞏曾以《代人祭李白文》贊曰:“子之文章,傑力人上。地闢天,雲蒸雨降。播產萬物,瑋麗瑰奇。大巧自然,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瀉,末勢尤壯。大騁闕辭,至於如此。意氣飄然,發揚儔偉。” [1]
張旭草書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為人灑脱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羣,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進、崔宗之、蘇晉、焦遂稱為飲中八仙。杜甫在《八仙歌》中寫道:“張旭三杯草聖傳,脱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張旭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他的楷書端正謹嚴。規矩至極,黃山谷譽為“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若説他的楷書是繼承多於創造,那麼他的草書則是書法上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了。如此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可謂驚世駭俗。韓愈説:“旭善草書,不治他技故旭之書,變動如鬼神,不可端睨。”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
唐代三絕,即:“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這是唐朝文宗皇帝時向全國詔書禦封的。
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即唐文宗(826年―840年在位),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四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外) ,唐穆宗李恆次子,唐敬宗李湛之弟,唐武宗李炎之兄。母為貞獻皇后蕭氏。
李昂於長慶元年(821年)被封為江王。寶曆二年(826年)十二月,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年僅十八歲。李昂在位初年勵志求治,他出宮女三千餘人,放五坊鷹犬,減省冗餘。後用寵臣李訓、鄭注等,企圖誅滅宦官。但密謀洩露,李訓等被殺,李昂也在「甘露之變」後被軟禁。開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鬱而終,享年三十二歲。諡號元聖昭獻孝皇帝,廟號文宗,葬於章陵。
李昂恭儉儒雅,聽政之暇,博通群籍。喜作五言詩,古調清峻。 《全唐詩》等錄有其詩6首、聯句2句。
唐文宗
唐代三絕
1.唐代三絕之一:李白詩歌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
李白詩歌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表達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李白詩中常將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詩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癒、孟郊、李賀,宋代的蘇遼、陸遊、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李白詩歌
2、唐代三絕之二:裴旻劍舞
裴旻,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唐代開元時期的人物,曾鎮守北平郡(治今河北盧龍),曾先後參與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據記載官至「左金吾大將軍」。
有傳聞指出詩人李白曾從其學劍,但並無實據。唐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三絕”,世人稱“劍聖”。
裴旻
裴旻劍舞
開元年間,裴旻因母親過世,想請大畫家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吳道子說:好久沒作畫了,如果裴將軍一定要我畫的話,只好先請將軍舞一曲「劍舞」好啟發一下我的畫思。裴旻立刻脫去孝服,持劍起舞,只見他“走馬如飛,左旋右抽”,突然間,又“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被拋起數十丈高的劍,竟然能用手持的劍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劍技絕招。當時,幾千名圍觀者為之震驚,讚歎不已。吳道子也被那猛厲的劍舞氣勢感動,畫思敏捷,若有神助,於是揮毫圖壁,颯然風起,很快一幅「為天下之壯觀」的壁畫就繪成了。
裴旻劍舞畫
3.唐代三絕之三:張旭草書
張旭(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
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中。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張旭由『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中悟得奇怪之態,又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得低昂迴翔之狀。
性好酒,根據《舊唐書》的記載,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實也說明他對藝術愛好熱狂度,後世尊稱為「草聖」。
張旭
張旭草書
張旭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中讚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一個極限,若更自由,文字將不可辨認,書法也就成了抽象點潑的繪畫了。唐代三絕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各有何特色唐朝哪位皇帝御封 https://bit.ly/3XldWaK
-----------
唐代善於歌詩的李白,善於劍舞的裴旻,善於草書的張旭,合稱為「唐三絕」。《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白傳》:「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與李白詩、張旭書並提史稱盛唐三絕的裴旻劍,威力真有這麼強?
裴旻劍是一把古代利劍。《許道寧寒林》、《獨異志》和《夢溪筆談》都有記載。傳說裴旻母親去世時,為了讓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裴旻劍舞盡顯絕招。被感動和啟發的吳道子,繪出「為天下之壯觀」的壁畫。而裴旻劍與李白詩,張旭書並提,史稱盛唐三絕。
宋朝文同在《許道寧寒林》有云:「交柯揮電裴旻劍,亂蔓漓張曉笑。」
宋朝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有記載。他認為,戰前的心理準備讓人感到跟以往不同的感覺,心靈得到空前的釋放,每一招每一勢都隨心所欲,配合著算命觀看總是能發出出呼意料的劍度。
據《獨異志》載:裴旻劍「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又據《歷代名畫記》,畫家吳道子因見裴旻劍舞,「出沒神怪既畢,乃「揮毫益進」。詩人李白曾從其學劍。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為「詩仙」「草聖」「劍聖」。裴並以善射著名。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p8mob2j.html
---------------------------
詩仙、草聖、劍聖告訴你什麼是唐代三絕?
詩仙、草聖、劍聖告訴你什麼是唐代三絕?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4ebx4yt
詩仙、草聖、劍聖告訴你什麼是唐代三絕?
文丨姜衛華
唐開元年間,裴旻因母親去世,請畫家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吳道子說:「好久沒作畫了,如果裴將軍一定要我畫的話,只好先請將軍舞一曲劍舞,來啟發我的靈感。」
裴旻當即脫去孝服,持劍起舞,只見他「走馬如飛,左旋右抽」,突然間,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被拋起數十丈高的劍,竟然能用手持的劍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圍觀者為之震驚,讚嘆不已。吳道子也被那劍舞氣勢所感動,畫思敏捷,若有神助,於是,揮毫圖壁,颯然風起,一幅壯觀的壁畫就繪成了。
據記載,裴旻官至「左金吾大將軍」。
李白的詩不用說,流傳下來的詩膾炙人口,廣為傳誦。他不僅文采斐然,也曾從裴旻那裡學劍。其劍術也是十分了得,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為「詩仙」、「草聖」、「劍聖」。雖然「三絕」中,沒有李白的劍術,但其劍術之高僅次於裴旻,居唐朝第二。
據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107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3次,「劍壁」1次,武器之「劍」猶有103次之多。屬於劍的「鋏」出現了1次、「吳鉤」1次、「吳鴻」1次、「湛盧」1次、「干將」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蓮」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龍泉」4次。總計,「劍」字共出現了118次(統計時把「吳鉤霜雪明」,「空餘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分別計做1次),分布在106首詩中,約占全詩總數的10%。可見,李白對劍是情有獨鐘的。
張旭是一位極具個性的草書大家,據《舊唐書》記載:「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來,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以草書著名,詩也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其《古詩四帖》全卷書古詩四首,計188個字。通篇氣勢磅礴,布局大開大合,落筆千鈞,狂而不怪,書法氣勢奔放縱逸。無論從通篇還是從局部單字來看,都會被流動、曲折,藏鋒使轉直入,動人心魄的陽剛線條所打動。正因如此,張旭草書被歷代書法家所推崇,譽其為「草聖」。明人本道生云:張旭草書「行筆如空中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若非人力所為」。
其實,如果再加上畫聖吳道子的繪畫,就是標準的「四絕」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ankqxbg.html
----------------------
李白師傅裴旻為什麼被稱為「劍聖」 他有一絕招令觀者無不佩服
李白師傅裴旻為什麼被稱為「劍聖」 他有一絕招令觀者無不佩服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XwY9a6
裴(péi)旻(mín),唐開元間人。曾鎮守北平郡(治今河北盧龍),曾先後參與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據記載官至「左金吾大將軍」。
唐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三絕」,世人稱裴旻為「劍聖」。有傳聞稱詩人李白曾從其學劍,所以他可以稱為李白的劍術師傅。
唐代三絕之李白
唐代三絕之張旭
唐代三絕之裴旻形象
唐代人稱裴旻為「劍聖」,不僅是因為他劍術精湛,更因為他有一招「擲劍入雲數十丈,而能手持劍鞘接住」的絕技。
根據唐代李亢撰寫的《獨異志》記載,開元年間,裴旻因母親去世,想請大畫家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吳道子說:好久沒作畫了,如果裴將軍一定要我畫的話,只好先請將軍舞一曲「劍舞」好啟發一下我的畫思。裴旻當即脫去孝服,持劍起舞,只見他「走馬如飛,左旋右抽」,突然間,又「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被拋起數十丈高的劍,竟然能用手持的劍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劍技絕招。當時,幾千名圍觀者為之震驚,讚嘆不已。吳道子也被那猛厲的劍舞氣勢感動,畫思敏捷,若有神助,於是揮毫圖壁,颯然風起,很快一幅「為天下之壯觀」的壁畫就繪成了。
古風劍客舞劍
拋劍數十丈高,竟然能用手持的劍鞘接住。試想,是怎樣的絕技啊!按今天的計量單位算,1丈約等於3.33米。高數十丈,按30-90丈的範圍算,那就是99.9米-299.7米之間。隨隨便便拋劍就高達百米以上,比現在一般高樓大廈都高,可比低一點的摩天大樓的高度了,要看清楚劍的下落處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接住,而徒手接住也已經很困難,更何況用劍鞘接住。可以想像當時的幾千名圍觀者是如何的震驚,如何的佩服裴旻了。按金庸古龍小說里的說法,裴旻的劍術應該是達到了「人劍合一」的境界了。只是,不同的是,金庸古龍小說里的人物和武功大多數是虛構的,而裴旻是實實在在真實存在的。
不僅劍術精湛,裴旻射箭技術也是一流。據說裴旻作為龍華軍使駐守在北平時,曾經在一天之內射死過三十一隻老虎。更相傳他在深山中行走時,遇到了車輪一樣的大蜘蛛,裴旻照樣「引弓射殺之」。當然,這些和他的「拋劍如鞘」比起來,都不算什麼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maglnj6.html
-------------------------
唐文宗命名的唐代三絕,這一絕我們永遠看不到了
唐開元年間,裴旻因母親去世,請畫家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吳道子說:「好久沒作畫了,如果裴將軍一定要我畫的話,只好先請將軍舞一曲劍舞,來啟發我的靈感。」
裴旻當即脫去孝服,持劍起舞,只見他「走馬如飛,左旋右抽」,突然間,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被拋起數十丈高的劍,竟然能用手持的劍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圍觀者為之震驚,讚嘆不已。吳道子也被那劍舞氣勢所感動,畫思敏捷,若有神助,於是,揮毫圖壁,颯然風起,一幅壯觀的壁畫就繪成了。
據記載,裴旻官至「左金吾大將軍」。
李白的詩不用說,流傳下來的詩膾炙人口,廣為傳誦。他不僅文采斐然,也曾從裴旻那裡學劍。其劍術也是十分了得,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為「詩仙」、「草聖」、「劍聖」。雖然「三絕」中,沒有李白的劍術,但其劍術之高僅次於裴旻,居唐朝第二。
據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107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3次,「劍壁」1次,武器之「劍」猶有103次之多。屬於劍的「鋏」出現了1次、「吳鉤」1次、「吳鴻」1次、「湛盧」1次、「干將」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蓮」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龍泉」4次。總計,「劍」字共出現了118次(統計時把「吳鉤霜雪明」,「空餘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分別計做1次),分布在106首詩中,約占全詩總數的10%。可見,李白對劍是情有獨鐘的。
張旭是一位極具個性的草書大家,據《舊唐書》記載:「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來,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以草書著名,詩也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其《古詩四帖》全卷書古詩四首,計188個字。通篇氣勢磅礴,布局大開大合,落筆千鈞,狂而不怪,書法氣勢奔放縱逸。無論從通篇還是從局部單字來看,都會被流動、曲折,藏鋒使轉直入,動人心魄的陽剛線條所打動。正因如此,張旭草書被歷代書法家所推崇,譽其為「草聖」。明人本道生云:張旭草書「行筆如空中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若非人力所為」。
其實,如果再加上畫聖吳道子的繪畫,就是標準的「四絕」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o8myj6m.html
唐文宗命名的唐代三絕,這一絕我們永遠看不到了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4gbyTgM
--------------------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不是李白,是他師父!
李白是唐代著名詩人,號稱詩仙。早年寫詩無數,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奈何,這李白正是因為他的詩詞太過優秀,才會導致他這一身的武藝無人知曉。史料記載,李白的劍術,在唐代幾乎是獨步天下的,有言說,他的劍術,乃是大唐第二!
那第一是誰?
《獨異志》中有記載,當年,唐朝皇帝李隆基曾經公開昭告天下說,這大唐有三絕,分別是李白的詩,王旭的草書,以及裴(péi)旻(mín)的劍術!沒有錯,這個裴旻就是大唐第一劍術的集大成者,而他,卻又是詩仙李白的師傅。
裴旻,唐代開元人,《新唐書》中記載,裴旻可將手中的劍拋到三十尺高,跟著再單憑手中的劍鞘將其收回。不僅如此,裴旻還善於射獵,《李白傳》中記載,裴旻一日,用箭射死猛虎三十餘頭。
「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些話,我想用來形容裴旻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早年,裴旻的母親去世,裴旻請來畫家吳道子為其在天宮寺做壁畫,用來超度亡靈。吳道子說,請裴旻將軍舞劍一曲,也讓我激發出靈感。於是,裴旻當即脫去孝服,舞起劍來,舞時,風起雲落,雷光伴隨,一直干劍穿雲,如雷光灌入,最後收於刀鞘。
吳道子看的愣神,登時猶如天神助力,跟著便一口氣完成了「為天下之壯觀」壁畫。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bo839vm.html
-------------
裴旻是唐代開元時期的人物,被譽為「劍聖」。他的劍舞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朋友圈皆是當時的頂流人物,如顏真卿、王維、張旭、吳道子等。 裴旻的劍舞極具魅力,在開元年間母親過世時,他為請吳道子在寺廟作畫超度亡靈而舞劍。他脫去孝衣,拔劍起舞,引得圍觀人群陣陣喝采。劍舞最後,他將劍拋起數十丈,手拿劍鞘接劍,寶劍正好落進劍鞘裡。吳道子受其啟發,精神振奮,飛筆作畫,很快完成一幅氣勢磅礴的壁畫。 他的劍舞也啟發了吳道子作畫如飛,思如泉湧。其劍舞被唐文宗評為大唐「三絕」之一,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齊名。
裴旻
裴旻是唐代開元時期的人物,東魯(今山東)人,後遷居任城(今屬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他是開元年間大唐名將,官至左金吾大將軍,曾鎮守北平郡,先後參與了對奚國、契丹和吐蕃的作戰。 …
裴旻是唐代開元時期的人物,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後遷居任城(今屬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他是開元年間的大唐名將,官至左金吾大將軍,曾鎮守北平郡,先後參與了對奚國、契丹和吐蕃的作戰。裴旻擅長舞劍,曾...
裴旻劍舞
裴旻是唐代開元時期的人物,被譽為「劍聖」。他的劍舞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朋友圈皆是當時的頂流人物,如顏真卿、王維、張旭、吳道子等。 裴旻的劍舞極具魅力,在開元年間母親過世時,他為請吳道子在寺廟作畫超...
大唐三絕為裴旻的劍舞
大唐「三絕」為「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裴旻是唐代開元年間人,被譽為「劍聖」。他的朋友圈都是當時的頂流人物,如顏真卿、王維、張旭、吳道子等都與其交誼匪淺。其劍法不僅實用,也充滿藝術性。在開...
裴旻的劍舞在唐代頗具盛名。據記載,裴旻將軍曾以重金邀吳道子作畫,吳道子卻表示裴將軍舞劍一曲便足以作為報酬,可見其劍舞之精彩能給予吳道子創作靈感。裴旻因擅長劍舞,與李白的歌詩、張旭草書並稱為大唐「三絕」...
張旭之草書裴旻劍舞
唐文宗時期,世間盛傳“三絕”,即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和裴旻的劍舞。 張旭以草書著稱,其書法風格獨特,被後世尊稱為「草聖」。裴旻的劍舞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其劍法高超,在劍舞的啟發下,吳道子能思如泉湧,...
裴旻的劍舞
裴旻是唐代有著「劍聖」之稱的人物。他的朋友圈都是當時的頂流,如顏真卿、王維、張旭、吳道子都與其交誼匪淺。裴旻駐守北平期間,曾於一天內射殺三十一隻老虎,威名遠揚。其劍法不僅實用,也充滿藝術性。開元年間,...
裴旻劍舞和什麼
裴旻劍舞是唐代「三絕」之一,與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齊名。裴旻的劍舞不僅具有高超的技藝,也極具藝術性,能帶給觀者震撼。其劍舞也曾啟發吳道子作畫,吳道子在觀看裴旻劍舞後精神振奮,筆走龍蛇,創作出氣勢磅礴...
裴旻劍舞與公孫劍舞
裴旻劍舞和公孫大娘劍舞皆是唐代著名的劍舞。 裴旻的劍舞不僅實用,也充滿藝術性。他曾駐守北平,屢立軍功,劍法精湛,威名遠揚。其朋友圈皆是當時頂流人物,如顏真卿、王維、張旭、吳道子等。開元年間,其母去世...
唐代三絕-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裴旻劍舞-唐文宗李昂在位時,下諭旨封「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三絕,三人被後世稱為「詩仙、草聖、劍聖」/詩人王維寫《贈裴將軍》讚曰:“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見見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顏真卿的《贈裴將軍》:「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烜赫耀英材。劍舞躍遊電,隨風縈且回。成報天子,可以畫麟台。-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https://bit.ly/3XtgTan
張旭肚痛帖/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張旭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以草書著稱,故被稱為「草聖」,其筆觸瀟灑豪放,狂妄又不失章法,字裡行間顯見草聖張旭的率性與癲狂/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張旭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醉後呼叫狂走,落筆成書-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https://bit.ly/3Xw68Ej
《聖母帖》系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於唐貞元九年五月(793)所書,是記述-女道士杜姜和她的徒弟康紫霞-東陵聖母-躡靈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以及唐代淮南節度觀察使禮部尚書 ——杜佑(735-812)重修聖母觀的經過-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https://bit.ly/3XtRA7U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