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遊藝被賜姓武-酷吏和奸臣。傅遊藝一年之中從一個小御史連升到傅遊藝被賜姓武-酷吏和奸臣。傅遊藝一年之中從一個小御史連升到傅遊藝被賜姓武-酷吏和奸臣。傅遊藝一年之中從一個小御史連升到傅遊藝被賜姓武-酷吏和奸臣。傅遊藝一年之中從一個小御史連升到傅遊藝被賜姓武-酷吏和奸臣。傅遊藝一年之中從一個小御史連升到

有個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偽造了一部佛經,獻給武則天。那部佛經裡說,武則天本來是彌勒佛投胎到人世來的。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讓她代替唐朝皇帝統治天下。又過了幾月,有個官員名叫傅遊藝,聯絡了關中地區九百多人聯名上書,請求太后即位稱帝。武則天一面推辭,一面提升了傅遊藝的官職。結果,勸她做皇帝的人越來越多。據說當時文武官員、王公貴族、遠近百姓、各族首領、和尚道士,上勸進表的有六萬多人。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接受大家的請求,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她就成了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傅遊藝(629年—691年8月24日),字元綜,又名武遊藝,衛州汲縣人,祖籍北地郡泥陽縣,武周官員,武則天登基後曾經短暫拜相,被稱呼為酷吏。[1]傅遊藝的死亡方式與日期,《舊唐書·則天皇后紀》説,“九月,傅遊藝下獄死”,《舊唐書》其本傳雲“伏誅”,《新唐書·則天順聖武皇后紀》説,九月“壬辰,殺傅遊藝”,似乎是被捕殺的
傅遊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9WzXke
家世
西漢義陽侯傅介子始居北地郡。其後裔東漢漢陽太守、壯節侯傅燮,傅燮子傅干,字彥材,漢獻帝建安年間為丞相曹操參軍、倉曹屬。曹丕稱帝後,他升任扶風太守。孫傅玄,字休奕,累官至司隸校尉、鶉觚剛侯,是西晉時期文學家、思想家。傅玄子傅咸,子孫自北地郡徙清河郡、潁川郡。裔孫仕後魏為南陽太守,生傅交益。
曾祖:傅沖,北齊許州長社令。
祖:傅璀,隋北絳、離石二郡守。
父:傅交益,贈冀州長史。傅交益在隋代時移居汲郡,生有四子嗣:傅神童、傅羽客、傅守節、傅遊藝。[2]
生平
傅遊藝幼年聰穎,熟讀經史,擅長作文。起初,傅遊藝任垣縣、扶風、始平三縣縣尉,後來轉任渭南主簿。載初元年(690年),他又被授予河南合宮主簿。母親去世丁憂後,傅遊藝被授予左肅政台御史(監察御史),左補闕。[3][4]
同年九月初三丙子,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餘人詣闕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李旦姓武氏。武太后不許,但擢升傅遊藝為給事中,加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宰相)。此後文武百官、皇親國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僧侶道士合計六萬餘人,都按傅遊藝所請那樣上表,皇帝李旦也上表自請賜姓武氏。[5]初七庚辰,太后同意了皇帝及群臣之請,初九壬午,御則天樓,大赦天下,改唐朝為武周,改元天授。十三日武后在神都洛陽設立武氏七廟,並大封武氏諸王和勸進功臣,給事中傅遊藝加朝散大夫,守鸞台侍郎、依舊知鳳閣鸞台平章事。[6]傅遊藝與岑長倩、右玉鈐衛大將軍張虔勖、左金吾大將軍丘神勣、侍御史來子珣等都被賜姓武。傅遊藝一年之中從一個小御史連升到宰相,官服從青到綠,又到朱、紫,被當時人稱之為「四時仕宦」。[7][8]他提議武則天派出六道使分別到六道流放地殘殺流放官員。[9]載初二年(691年)五月,加銀青光祿大夫。兄傅神童同殿為臣,任冬官尚書,兄弟一時風光無限。是年六月,傅遊藝自己也被酷吏來俊臣誣陷,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之職被樂思晦取代,降任司禮少卿(太常少卿),停知政事(罷相)。他一日夢見登上湛露殿,天亮就跟家人述說,被家人告發,天授二年九月六日伏誅,[10]年六十三。[11]
傅遊藝死後,他所提議的六道使被武后分派天下,酷吏萬國俊等也因而得以肆意殺戮。[9]
家庭
夫人河南拓王氏,享年五十一歲,神龍元年八月十八日卒,先天元年十一月十九日合祔於洛陽平樂原。
傅遊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9WzXke
---------------
傅遊藝(629~691年),字元綜,衞州汲縣(今河南衞輝市)人。武周時期宰相,追贈冀州長史傅交益的兒子。
出任北地傅氏,起家垣縣縣尉,遷合宮主簿,歷任監察御史、侍御史、左補闕、給事中。告密和迫害宗室、大臣,支持武則天改朝換代,頗有功勳,賜姓武氏。武周時期,累遷銀青光祿大夫、黃門侍郎、同平章事,名列宰相。受到來俊臣誣陷,降授太常少卿,停知政事
天授二年九月六日,去世,時年六十三,安葬於洛陽縣平樂原
人物生平
史家將傅遊藝排入酷吏和奸臣之列,可見對人物生平言行明確貶抑的總體評價。
主要經歷
《舊唐書》本傳行文精短,此照錄於後,以便參研對讀:“傅遊藝,衞州汲(今衞輝市)人也。
載初元年,為合宮主簿、左肅政台御史,除左補闕。上書稱武氏符瑞,合革姓受命。則天甚悦,擢為給事中。數月,加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同月,又加朝散大夫,守鸞台侍郎,依舊同平章事。其年九月革命,改天授元年,賜姓武氏。
二年五月,加銀青光祿大夫。兄神童為冬官尚書,兄弟並承榮寵。逾月,除司禮少卿,停知政事。夢登湛露殿,旦而陳於所親,為其所發,伏誅。時人號為四時仕宦,言一年自青而綠,及於朱紫也。希則天旨,誣族皇枝。神龍初,禁錮其子孫。初,遊藝請則天發六道使,雖身死之後,竟從其謀,於是萬國俊輩恣斬戮矣。”以墓誌比照正史,詳略互補,人物的基本情況就比較明晰了。
家族背景
關於傅遊藝的籍貫郡望和家族世系,墓誌講的十分簡明,先祖原是北地泥陽人。“高祖仕魏,家於清河,故今為清河郡人焉”。這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述一致:“傅氏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因以為氏。商時虞、虢之界,有傅氏居於巖傍,號為傅巖。盤庚得説於此,命以為相。裔孫漢義陽侯介子始居北地。曾孫長復,封義陽侯。生章,章生叡,叡生後漢弘農太守允,字固。二子:嘏、松。嘏字蘭石,魏尚書僕射、陽都元侯。十一世孫弈,唐中散大夫、太史令、泥陽縣男。北齊有行台僕射傅伏武,孫文傑,唐杞王府典軍。清河傅氏出自後漢漢陽太守壯節侯燮,字南容。生幹,字彥林,魏扶風太守。生晉司隸校尉、鶉觚剛侯玄,字休弈,生司隸校尉、貞侯鹹,子孫自北地徙清河。裔孫仕後魏為南陽太守,生交益。”。傅交益之前,世系多闕佚。
墓誌的“自説肖天夢,元寧舟楫,義陽承休,光復帶礪”,即傅説與其裔孫傅介子。墓誌的“太守太僕幹玄則父子相暉,司隸司徒鹹祗則弟兄交映”即傅幹傅玄父子和傅鹹、傅祗堂兄弟,是清河傅氏光耀史冊的名相權宦。
墓誌敍志主的曾祖衝、祖璀,雖職縣令、郡守而不顯於文獻;父交益始載於《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為“殿中侍御史”。千唐志齋藏以往洛陽出土《傅交益墓誌》(龍朔三年,公元663年)雲:“公諱交益,字交益。望隆北地,貫隸潁川。屬隋代雲亡,朝市遷貿,移居汲郡,因而家焉,遂為衞州共城人也。”汲縣、共城東西毗鄰,為衞州所轄縣,即《舊唐書·傅遊藝傳》謂“衞州汲人”。可見傅氏其中一枝在繁衍生息的過程中自北地、清河、潁川、衞州(汲郡)播遷的軌跡。傅交益墓誌記其子嗣:神童、羽客、守節、遊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其子曰:元淑、依仁、遊藝。“《志》載四子,《新表》僅載三子,且除遊藝外名字均屬不合,當據《志》正之”。雖然表載傅交益職官分見於其父子墓誌,而傅遊藝墓誌的“贈冀州長史”,乃子得高官後朝廷依例追贈其亡父之虛榮。
人生末途
就墓誌與史傳看其履歷,一生做官的時間不長,三任縣尉,兩歷主簿,為地方小吏。墓誌所記河南主簿的始任即《舊唐書》的“載初元年,為合宮主簿”,供職於武后腳下。其時雖是61歲的老人,而仕進心緒仍熾。墓誌記載孝子傅遊藝丁憂服闋,“後有命特授監察御史,台閣生風,克嗣前烈矣”,承續其父事業,供職於御史台,雖然品秩低微,卻為朝廷常參官,分察百寮千事,直接與皇帝對話。傅遊藝登上了服務於朝廷政治需要的表演平台,充分利用這一職權優勢,獲得武后青睞。即墓誌所謂:“於時天地暫屯,君臣相擇;投石之謀既立,斷金之契遂申。”“投石”之喻,即唐人劉闢《如石投水賦》所云“聖之求賢也詳明,水之受物也柔順,石遇柔而不阻,臣俟明而必進”;白敏中所云“石明臣節,水喻聖聰,順投既因於納諫,虛受必俟乎輸忠。”“斷金”語出《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墓誌以之喻君臣精誠默契,情深義厚,同心協力。由此可見相互關愛之密切,“希則天旨,誣族皇枝”就是一例。據舊書本傳,武后登基前夕,傅遊藝便一步登天,“俄遷左補闕,又遷給事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朝散大夫,拜黃門侍郎”,佐天子而執大政。
京縣主簿傅遊藝於一年之內被武則天超常擢拔為宰相寵臣,由下位直達三品,究竟建樹何等傑勳奇功,蒙獲如此深厚的恩澤呢?載初元年(689)“九月,丙子,侍御史汲人傅遊藝帥關中百姓九百餘人詣闕上表,請改國號曰周,賜皇帝姓武氏。太后不許;擢遊藝為給事中。於是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合六萬餘人,俱上表如遊藝所請,皇帝亦上表自請賜姓武氏。……庚辰,太后可皇帝及羣臣之請。壬午,御則天樓,赦天下,以唐為周,改元。乙酉,上尊號曰聖神皇帝,以皇帝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丙戌,立武氏七廟於神都”。由此看來,傅遊藝首倡率民上表之風,是武則天精心運籌的政治策略,是共同策劃推動實現女皇登基的第一步。大事告成,嘉獎有功人員,“又以司賓卿溧陽史務滋為納言,鳳閣侍郎宗秦客檢校內史,給事中傅遊藝為鸞台侍郎、平章事。遊藝與岑長倩、右玉鈐衞大將軍張虔勖、左金吾大將軍丘神績、侍御史來子珣等並賜姓武。秦客潛勸太后革命,故首為內史。遊藝期年之中歷衣青、綠、朱、紫,時人謂之四時仕宦”。即墓誌所謂“又加銀青光祿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正當他權勢熾盛之時,天授二年(691)九月,“鸞台侍郎、同平章事傅遊藝夢登湛露殿,以語所親,所親告之;壬辰,下獄,自殺”。以謀反罪身陷囹圄,自取其亡。小人一年中四次飛昇便得志忘形,言語肆無忌憚,夢登皇帝所專享之殿堂。對於一個屠戮宗室,虐殺皇儲,誅滅異己,造《大雲經》,比附彌勒,潛心積慮於登天子位,無所不用其極且達到目的的女皇而言,還有什麼比覬覦帝位更令她仇恨的事情呢?一個夢中當皇帝的宰相被現實皇帝取了頭顱,事故的警示儆惕作用將是多麼強烈!但撰志者迂曲此事而言曰:“處其傍之位,挾難賞之功,交亂如簧,思聰改聽,遂為逆豎來俊臣所疑陷,降授太常少卿。天授二年九月六日終於私第。”謂輔侍皇帝,功高震主,武則天聽信了眾人誹謗誣陷而令來俊臣置傅遊藝於死地。顯然站在志主立場,諱言史實。墓誌的“降授太常少卿”即舊書本傳所謂“除司禮少卿,停知政事”。
關於傅遊藝的死亡方式與日期,《舊唐書·則天皇后紀》説,“九月,傅遊藝下獄死”,《舊唐書》其本傳雲“伏誅”,《新唐書·則天順聖武皇后紀》説,九月“壬辰,殺傅遊藝”,似乎是被捕殺的。《新唐書》其本傳卻雲“下獄自殺”。《資治通鑑》採用新書之説,有其道理。檢陳垣《二十史朔閏表》,九月壬辰為二十五日,墓誌所記九月六日干支為癸酉,日期不同。通常物故者的行狀由其家人提供,就卒日而言墓誌所述比較可靠。
一般説來,唐代墓誌記載的各色人等終卒之前,都有一個“遘疾”過程的敍述,然後説終於私第或其他處所。而《傅遊藝墓誌》不談志主逝世原因,直言亡卒時日,隱蔽了自殺身亡的突然變故。且以“終於私第”之語掩飾凶死牢獄之難堪,因為賜死於家的可能性似乎很小。志接着寫道:“嗚呼,伍胥文種,霸吳張越,知之晚也,卒貽於剿戮;昌國應侯,強燕帝秦,悟之早也,才及於放廢。”伍子胥,吳國大夫,闔閭封申,夫差賜死;文種,越國大夫,滅吳復國,受劍自刎。為事業成功,不知引退,獲罪國君而慘遭不幸者。昌國君,燕上將軍樂毅,離燕降趙;應侯,秦昭王相範睢,謝病辭官。為功名成就,明於世事,適時退隱保全其身者。鑑古觀今,撰志者顯然是用先秦同等級人物的兩種不同結局的典故來暗示有雷同經歷的志主,曲折表述了傅遊藝是由武皇帝賜死的,“嗚呼,其可以言哉”?
來俊臣,兩《唐書》有傳,武則天手下心地最殘忍的酷吏之一,按照女皇的旨意行事,大肆鏟鋤敵黨。遭其鞫治,必死無疑傅遊藝受賜被迫了斷自身,強於痛受酷刑折磨致死。雖然他在武則天稱帝前後鼓譟聲勢,大造輿論,誣族皇枝,發六道使,肆戮異己,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狡兔死,走狗烹”,當酷吏完成了消滅政敵的任務,武周政權局勢一旦穩定,即反受其誅。雖位極人臣,必遭貶殺以換取社會人心的穩定。
李氏皇室復辟後,全面清算酷吏罪行。中宗神龍元年(705)下詔,對來俊臣、傅遊藝輩,“其身已死,並遣除名。自垂拱已來,枉濫殺人,有官者並令削奪”。玄宗開元十三年(725)三月“丙申,御史大夫程行湛奏:‘周朝酷吏來俊臣等二十三人,情狀尤重,子孫請皆禁錮;傅遊藝等四人差輕,子孫不聽近任。’從之”。朝廷甚至封殺了彼等子孫的政治生命,禍及後人。然而墓誌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均無其子嗣之記載。
傅遊藝這位女皇政治舞台曇花一現的重要角色,因晚年的“助紂為虐”正史處予惡逆之名,而撰志者卻從容分析。墓誌的開頭,談論了君子運才,賢人致用之後,筆鋒一轉,説道:“然則務以貞濟,悔以動生,餘皇始急於浮深,繁弱終悲於釋檠。嗚呼,不其然歟!”貞濟,謂有楨幹之才,可以濟成大事。動生(身),謂有所作為。餘皇,春秋吳王所乘戰船,行於深水險流而易沉沒。繁弱,古代諸侯封父所用大弓;檠,矯正弓弩的器具,檠繩松釋則弓弛壞。撰志者以物喻人,傅遊藝輔佐武氏的下場不正如舟溺弓折於戰場嗎?隱喻其人生的悲慘結局。傅遊藝不過是武則天所打登基戰役的一個衝鋒陷陣隨時犧牲的馬前卒,一如墓誌銘之總結:“君子含光,因時則揚;推君作禹,化國為商。龍飛蛇蜇,鳥盡弓藏;貞臣憤委,烈女銷亡。”前半闋譽其懷才而起,立君建國;後半闋以“敵國破,謀臣亡”的典故,説事成之後必遭橫禍,蹈於歷史覆轍。對於傅氏之死,撰志者大筆淋漓,借古諷今,為之擺功鳴冤。其時已在玄宗先天元年(712)冬天,李氏擁有天下,埋銘之文雖事涉往聖而無大礙,受託撰作為尊者諱的通病難免。
史料記載
《 傅遊藝傳》
傅遊藝,衞州汲人。載初初,由合宮主簿再遷左補闕。武后奪政,即上書詭説符瑞,勸後當革姓以明受命。後悦,擢給事中。閲三月,進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即拜鸞台侍郎。後乃黜唐稱周,廢唐宗廟,自稱皇帝,賜遊藝姓武氏,以兄神童為冬官尚書。遊藝嘗夢登湛露殿,既寤,以語所親。有告其謀反者,下獄自殺,以五品禮葬之。
初,遊藝探後旨,誣殺宗室,復請發六道使,後卒用其言。萬國俊等既出,天下被其酷。遊藝起一歲,賜袍自青及紫,人號“四時仕宦”。然歲中即敗,前古少其比雲。——《新唐書·卷二百四十二·奸臣上》
親屬成員
曾祖:傅衝,北齊許州長社令。
祖父:傅璀,隋北絳離石二郡太守。
父親:傅交益,贈冀州長史。
夫人:拓王氏
夫人拓王氏
墓誌記載傅遊藝“夫人河南拓王氏”,而未敍其祖系與來歷。拓王,文獻或作柘王。
中國自北魏由平城遷都洛陽,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南遷北方民族諸姓均改為漢姓。西魏文帝大統十五年(549),反孝文之所改,“初詔諸代人太和中改姓者,並令復舊”,而舊姓之中並無“拓王”。《元和姓纂》拓王氏條曰:“狀雲:本姓王,樂浪人,祖羆,後魏伏波將軍,鎮武川。賜姓拓王氏焉。”又於“武川”條下曰:“羆生懋,後魏少司寇、安寧公;孫伯益,隋大府卿、略陽卿;孫奉,巂州都督、永寧公。”而王羆之子王盟,文帝也予“賜姓拓王氏”,類似重申。帝姓“拓跋”,是國家第一貴姓,王姓是高句麗貴族大姓,在姓氏復舊的時髦潮流中,皇帝賜王姓為“拓王”,官僚引為恩寵,以為尊貴。是君臣聯絡感情,密切關係的手段。
以往洛陽出土由“秘書監集賢學士賀知章撰”於開元二十年的《皇朝秘書丞攝侍御史朱公妻太原郡君王氏墓誌》雲:“夫人諱,姓王氏,太原祁人,五代祖宇文朝司徒思政,即周太祖之外氏,故受錫姓之恩,加以拓字,故今為拓王氏矣。”追述其姓來歷,是有所本。王思政,太原祁人,仕北魏、西魏、北齊,《周書》、《北史》有傳,並無賜姓紀錄。而《北史》記載,西魏廢帝二年(553),王思政之子王康“鎮天水郡。尋賜姓拓王氏”,顯系效仿先帝成例。思政父子應是移居太原的樂浪人後裔,其本傳所謂“漢司徒允之後也”的記載純屬依附假冒。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徳五年(576),有“大總管龍門公拓王述”將信州治所由瀼西移於白帝城。
檢兩《唐書》,此姓已稀,僅初唐儀鳳中有“巂州都督拓王奉”,見前引《元和姓纂》。盛唐時期的《朱公妻王氏墓誌》自述姓王,僅追敍先人姓拓王氏而已,可見自此以後採用省稱了。
《古今姓氏書辯證》“拓王”條曰:“後周王秉、王興,並賜姓拓王氏。舊唐史儀鳳二年,命巂州都督拓王奉擊吐蕃。”前二人分見於《北史》、《周書》。關於河南拓王氏,是書曰:“河南王氏,其先代人,姓拓王,隨魏南徙,居中國,始改為王氏,後魏安康公王瑜是也。”所謂代人,指定都於代(今山西大同)的北魏鮮卑族人,後徙居河南(洛陽)。則宋代已將樂浪王氏混淆於代北諸姓之中,將賜姓誤為本姓了。
合葬墓地
據墓誌記載,天授二年,傅遊藝卒,時年63。新書本傳雲,“下獄自殺,以五品禮葬之”,朝廷給與一定級別的喪葬禮遇。夫人王氏後其14年而卒,年51,時在中宗神龍元年,其時諸酷吏雖依次受誅,但朝廷對其罪孽仍清算不已,可能緣於局勢不利,當時未能合葬。等待了7年之後,於玄宗先天元年,夫婦“合祔於洛陽平樂原”。《傅交益墓誌》志記其葬於“河南縣平樂鄉郝村西北二百步”。百十年來,洛陽唐志多出土於邙山,且集中於唐河南縣,而河南縣出土志石最多者,首推平樂鄉。就洛陽出土墓誌記載的情況而言,一般説來,唐代的家庭都有其沿用時間較長家族墓地。由兩方墓誌所述亦可知傅氏父子聚葬於同一塋域。《傅交益墓誌》“民國十七年(1928年),洛陽城北十五里南石山村出土”,其子志當亦新獲於此。
傅遊藝、拓王氏卒年卒齡推算,男大女26歲,明顯的老夫少妻,若傅氏生平一娶,則婚媾之結已屆中年。
墓誌銘
墓誌青石質,邊長72釐米,楷書28行,滿行28字,實有724字。蓋盝頂,篆書4 行,行3字:“大唐故黃門侍郎傅府君墓誌”,周飾蔓草紋,上下草紋間各飾一展翼鴛鴦,藏於洛陽師範學院圖書館。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傅公墓誌》
夫闡微知至,君子運其才;明道立權,賢人致其用。然則務以貞濟,悔以動生,餘皇始急於浮深,繁弱終悲於釋檠。嗚呼,不其然歟!公諱遊藝,字元綜,北地泥陽人也。高祖仕魏,家於清河,故今為清河郡人焉。自説肖天夢,元寧舟楫,義陽承休,光復帶礪。太守太僕幹玄則,父子相暉;司隸司徒鹹祗,則弟兄交映。精華無汦,千載風流。曾祖衝,北齊許州長社令。祖璀,隋北絳離石二郡守。傳風炳粹,弈序濟賢。父交益,贈冀州長史。鹹列懿於鼎裳,並流聲於謠詠。
公玄契沖虛,白心冥遠,珪璋潤德,黼藻明文。端愨稟於天姿,岐嶷成於幼性,致深理亂,研幾禮樂。譬海方河之書,升堂履壼;開凡立象之籍,入室窮隅。屬到壑希真,傾巖冀德,暫儀鴻羽,遂徹鶴鳴。演玉署之高詞,振金楨之秘彩。與能既命,至力斯陳。解褐於垣縣,徙扶風、始平,三者皆尉也。慰以安之,人鹹知惠。轉渭南、河南兩主簿焉,籍稽其缺,事克無留。俄丁太夫人憂,哀毀過禮。詩嘆欒棘,禮稱孺慕,傳之自昔,見之於公。及乎外除俯就,內感不捨,雖琴有成聲,而食猶忘味。後有命特授監察御史,台閣生風,克嗣前烈矣。於時天地暫屯,君臣相擇;投石之謀既立,斷金之契遂申。俄遷左補闕,又遷給事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朝散大夫,拜黃門侍郎。無何,又加銀青光祿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既崇堯舜,即化殷周,寅亮乾坤,增華日月。處其傍之位,挾難賞之功,交亂如簧,思聰改聽,遂為逆豎來俊臣所疑陷,降授太常少卿。天授二年九月六日終於私第,嗚呼哀哉!春秋六十有三。嗚呼,伍胥文種,霸吳張越,知之晚也,卒貽於剿戮;昌國應侯,強燕帝秦,悟之早也,才及於放廢。嗚呼,其可以言哉!
夫人河南拓王氏,珪玉生姿,蕙蘭成性,譽宣邦國,禮睦宗姻。晨華不留,夜景先沒,春秋五十有一,神龍元年八月十八日卒,粵以先天元年十一月十九日合祔於洛陽平樂原,禮也。山水縈迴,已得班牛之穴;埏塋虛寂,空留大鳥之形。嗚呼哀哉!乃為銘曰:
君子含光,因時則揚;推君作禹,化國為商。龍飛蛇蜇,鳥盡弓藏;貞臣憤委,烈女銷亡。跡垂陽闕,形息陰邙;寂寂蟲思,咬咬鳥黃;百身無贖,嗚呼彼蒼。
傅遊藝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QheuvA
--------------------------------
唐朝奸臣傅遊藝做夢掉了腦袋
唐朝有個奸臣叫傅遊藝。
武則天剛成為皇帝,傅遊藝看出不拍武則天的馬屁,就不會很快升遷。他就立刻上書武則天,說武則天當皇帝,是天下最祥瑞的事。沒有一個人的本領和威望能夠超過武則天,沒有一個人能和武則天相媲美。
傅遊藝把武則天稱讚得不亦樂乎,武則是高興地了不得。沒想到到天下還有這等尤物,能夠把話說到皇帝的內心裡去。
武則天就馬上給傅遊藝很好的回報,擢升為給事中。武則天手裡的官帽子多得是,只要你忠心耿耿為女皇賣力氣,不愁沒有官帽子給你。後來武則天索性黜唐稱週,廢除唐朝的宗廟。傅遊藝又得到了更大的收穫,官職呼呼啦啦向上升攢。
武則天畫像
武則天又賜傅遊藝姓武,直接成為武則天的嫡系。從這時起,傅遊藝就叫武遊藝,跟皇帝一個姓,那是多麼愉快的事。
但是被歷史稱為奸臣的人,都是有著雄心壯志的人,最低是一些有著超級夢想的人,武遊藝也是如此。
就在這樣飛黃騰達的關鍵時刻,武遊藝做了一個夢,自己登上了湛露宮。他奶奶的,湛鹿宮是皇帝和重要大臣商量大事的地方,我武遊藝也登上去了,榮耀啊,光榮啊,夢想啊!等到大夢初醒,武遊藝激動地熱淚盈眶。他喊來自己的親友,把這個激動人心的好事告訴每一個人,讓他們分享當皇帝的快樂。
大明宮
誰知,這些親戚朋友,也是一群混蛋,有點仇恨武遊藝這個有點愚蠢卻混得體面的本家,也有點仇恨武遊藝這個靠拍馬逢迎的傢伙。就到朝廷狀告武遊藝謀反,想推翻皇帝自己當。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是自己把自己夢想成皇帝了,自己的末日就來了。馬上武則天就把武遊藝抓進監獄裡去,讓他在裡邊做自己的皇帝夢。武遊藝知道,與其被別人殺死,不如自己殺死自己,就在監獄裡自殺了。
唐朝監獄
武遊藝升官升得快,白的快,死的也快。跑步前進的跑步死亡,對姦臣也是一個真理。但是因為一個夢就丟掉了性命,也是挺憋屈的。
對於傅遊藝,《新唐書》這樣說:然歲中即敗,前古少其比雲。看來無論奸臣忠臣,雄心壯志太大了,也是十分狼狽的。一不小心,就可能丟掉腦袋的。傅遊藝就創造了這樣的歷史之最。
唐朝奸臣傅遊藝做夢掉了腦袋-今日頭條 https://bit.ly/4b8AXmj
----------------
傅遊藝和狄仁傑告辭之後,一顆心簡直拔涼拔涼,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怎麼才能渡過這一次危機。
狄仁傑是個什麼角色他太清楚了,不僅他清楚,整個大唐都知道這老東西是個奸詐狡猾的狐狸,辦案的嗅覺如獵狗一般敏銳,這老小子在知縣位上就是靠辦案揚名,是個極其難纏的人物。
無疑,通過狄仁傑的話傅遊藝很容易判斷岳峰已經處在了極度危險的境地,現在怎麼辦?是保岳峰還是棄岳峰?
如果是在今天之前,傅遊藝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當機立斷和岳峰切割,把岳峰當成棄子算了!岳峰既然被狄仁傑盯上了,實在是太危險了,壯士斷腕,捨棄是明智之舉。
可是今天傅遊藝親眼見了岳峰和太平公主之間的緊密關係,再讓他捨棄岳峰就難了,狄仁傑是厲害,可是他能比得過太平公主么?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那天西宮刺殺案絕對不是岳峰乾的,傅遊藝很清楚岳峰這個人,岳峰在金吾衛中大開殺戒是因為丘神績暴掠在前,他不過是復仇而已。岳峰刺殺武則天沒有理由啊!再說了,岳峰對武則天也並沒有太多的抵觸,還有那一天正是斗鞠的日子,岳峰一直都和白馬寺蹴鞠軍在一起,可以說沒有離開過傅遊藝的視線,狄仁傑怎麼能莫須有,把岳峰說成是刺客?
傅遊藝反覆權衡利弊之後,當機立斷決定保,於是他輾轉反側一夜之後,第二天清早立刻馬不停蹄的進宮,直奔觀風殿。
觀風殿,武則天心情不錯,正和上官婉兒以及幾名女衛們說笑,只聽武則天道:「婉兒啊,今日怎麼沒有看到太平啊?她沒進宮來么?」
上官婉兒道:「回稟天後,公主今日沒有進宮,我讓人去府上打聽了,說是昨天從府上出來之後一直就沒有回去,府上的人也不知道公主的去向呢!」
武則天嘿一笑,道:「這個野丫頭,真是不像話,玩瘋了竟然不回府了?」武則天雖然說太平是野丫頭,語氣卻是很輕鬆,一點責備的意思都沒有。
自從薛紹被賜死之後,太平幾乎都悶在公主府裏面,武則天為了不讓她憋著,變着法兒哄她開心,甚至還專門讓人給其物色了各種蹴鞠、相撲等好手,另外還廣選才子,置別院等等,卻一直都收效甚微。
最近這些日子,太平公主似乎忽然開竅了,不僅性情開朗了很多,昨日竟然還沒有回府,肯定是在流連去了其他的別院了呢!
武則天和上官婉兒君臣二人說話,他們說者無意,傅遊藝這個聽者卻有心了,他一聽太平公主昨夜竟然沒有回府,他腦子裏立刻就想到了昨天的事情。
昨天太平公主可是去了岳峰的居所啊,竟然一夜未歸?
傅遊藝腦海中立刻想到了某種可能性,他再想想岳峰,生得高大威猛,其人不僅英俊瀟灑,而且還健談謔趣,這不正是女人最喜歡的一類么?
傅遊藝這麼一想,更覺得自己的決策着實太英明了,當即再無疑慮,跪地道:「回稟天後,關於神都蹴鞠大賽第一次的畫報已經出來了,請天後過目!」
武則天眉頭一挑,道:「哦?出來了?快,快呈上來讓朕看看!」
傅遊藝早就準備妥當了,當即把東西呈上去,武則天看這畫報,乍一看就是一張大大的紙,可是仔細一看,在最醒目的地方首先便是她的圖像。
看畫中的武則天,雍容華貴,年輕漂亮,那股高貴威嚴的氣勢,讓武則天看一眼便深深的喜愛上了。
再看畫報上面的幾個大字:「聖母臨世,蹴鞠大賽」,這八個字映入眼帘,真讓他熨帖舒服得很。
這樣的畫報她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一時大感有趣,在畫報的正反面都是關於蹴鞠比賽的各種介紹,其中還有一個人物誌的專欄。
今日人物誌的專欄主要介紹白馬寺蹴鞠軍,首先介紹的人物是右衛大將軍薛懷義畫報製作者妙筆生花,把薛懷義描繪成了一個蹴鞠高手,似乎白馬寺蹴鞠軍能有今日水準,全是薛懷義指揮有方一般,旁邊還配了薛懷義的一副手繪相。
手繪中的薛懷義雖然穿着僧衣,可是英俊飄逸,竟然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清雅之氣,這氣質真是武則天最中意的氣質。
薛懷義之下,才介紹白馬司蹴鞠軍的首領強子,把強子也描繪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英雄,反正但凡是讀了這畫報,心中便對其中的人物油然生出敬意來,武則天甚至覺得自己以前竟然從來沒有了解過白馬寺蹴鞠軍。
「白馬寺蹴鞠軍中竟然有這樣的好手?」武則天問道,她輕輕拍拍手,道:「好,好,這畫報果然辦得好哇,沒有辜負朕的期望!傅給事,你的差事辦得好哇!」
武則天頓了頓,道:「這樣吧,傅給事辦事可靠,恰好鸞台鳳閣之中還缺棟樑之才,朕便拜你為鸞台鳳閣同平章事如何?」
傅遊藝一聽武則天這話,不啻於是被天上的餡餅給砸中了一般,鸞台鳳閣同平章事,這可是宰相啊!正兒八經的三品宰相啊!
傅遊藝終於當上了宰相了么?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費了很大的功夫才勉強平定心緒,當即跪在地上道:「微臣謝過天後隆恩!天後,微臣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求天後能給予破格恩准!」
關鍵時刻,傅遊藝的腦子並沒有犯暈,他絕對不敢忘記今天來此的目的,武則天正是心情好的時候,面對他的請求很自然的道:「傅卿有話儘管講,你的事情朕一定上心!」
傅遊藝跪地道:「陛下您手中的畫報是由微臣的一晚輩親手編纂,此子頗有才,能辦差,只是這麼多年跟傅某一樣沒有得遇貴人,奈何又出身卑微,這不,現在還賦閑在家!
微臣只懇請陛下能給此子一個着落,讓此子以後更能安心編纂畫報,將蹴鞠大賽的影響更加的發揚光大……」
孫笑薇本以為乒乓球是自己後半生唯一在意的事情,卻沒想到半路殺出個沈知栩。 他輕而易舉的就讓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孫笑薇和他陰差陽錯地步入了一場合約婚姻。 後來,她發現自己並不是一個好演員。 她拿濕漉漉的眼眸質問他 「你說的假戲真做到底是真心還是佔有慾?」
認錯夫君后,瘋批權臣纏上我
桂花莲藕酿古言连载中
新婚夜,商雲婼做了個怪夢,夢裡她折辱夫君的弟弟儲硯,致其黑化成了反派權臣,自己最後被瘋批的他囚禁於地室凌辱,凄慘而終。 她害怕夢裡的結局成真,決定對儲硯關懷備至引他向善,希望平平安安地跟夫君過完一生。 可夫君還如前世一般不肯與她圓房,她使出渾身解數撩撥勾引。 終於在一次醉酒他不再矜持,她的手指所觸之處炙熱滾燙,瑟縮顫慄。 兩人正痴纏着,卻突然傳來敲門聲,夫君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阿婼,我想通了,既你我結為夫妻我就不該再念着表妹,我……可否進去?」 商雲婼懵了一瞬,酒醒了大半,耳垂還被含在溫熱唇瓣中,濕熱的氣息侵着她,低啞的聲音透着病態的佔有慾。 「嫂嫂,我去開門還是你讓他滾,選一個。」 【雙潔、與女主拜堂成親的始終是儲硯!!!】
被嫡姐換親后,禁慾攝政王把我寵上天
月亮鱼古言连载中
上一世,葉時安嫁給了京城出名的紈絝小侯爺,嫡姐嫁給了權傾朝堂的攝政王。 誰都說嫡姐比她嫁得好,沒想到最後那小侯爺被過繼到攝政王名下,登上皇位,讓葉時安母儀天下。而嫡姐卻鬥不過攝政王的寵妾,守了一世活寡,還要跪在葉時安腳下俯首叩拜。 嫡姐嫉妒到瘋狂,拼着自己的命不要拉葉時安同歸於盡。 再次睜開眼,葉時安和嫡姐雙雙重生回議親時。 嫡姐搶了瀟洒深情的小侯爺,卻把寵妾滅妻的攝政王塞給葉時安,笑着說:「妹妹,這輩子也該輪到你給那些賤妾們磕頭賠罪,嘗嘗守活寡的滋味了!」
有讀心術后,我到處找人貼貼
一只圆子古言连载中
葉曦禮佛意外摔下懸崖,醒來發現自己竟能通過接觸讀心。 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 往日的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全是笑話。 自己竟只是葉家撿來的工具人! 慈愛的母親只想讓她給長姐擋命劫,而溫柔的長姐只想等着她掛就立馬出嫁; 嫁的還是表面上對自己一往情深的未婚夫君! 綠茶的姐,偽善的媽,想活命的葉曦一邊斗渣一邊找家。 …… 為給自己解劫,葉曦努力抱上昱安王的大腿—— 我幫你開導自閉小世子,你幫我找大師解命劫…… 冷麵無情的王爺言簡意賅: 「可。」 然而—— 要讀心的葉曦四處貼貼,某王爺卻開始—— 彆扭了、生氣了、陳年的老醋都翻了。 說好的只是互相合作,怎麼有人就開始走心了呢?
第一百二十九章 傅遊藝薦才!!_唐梟-愛下電子書 https://bit.ly/3JvYCBg
---------------------
武則天的人生哲學 -- 女權人生
書評 /陳徵毅
 
 由大陸學者陳慶輝所著之「武則天的人生哲學」(女權人生),為中國人生叢書之一,頗富啟發性,值得一談。
 全書11萬言,由揚智出版社發行,區分為走向皇位、吐故納新、駕馭群臣三大篇,下分入主後宮、臥榻之側的隱患,大權在握、天意與民意、清除異己、破除門閥政治、招賢納士、納諫風度、忠臣治國、女皇的心願等11章,採用隨筆式的寫法,不拘泥於曩昔對武則天的刻板印象,客觀平實寫來,褒眨功過悉由讀者判斷。
 武則天何以能由才人、照儀,一路躍居為女皇,實為耐人尋味之話題,從唐書的記載,便可窺其過人的政治手腕:
 比如舊唐書卷201駱賓王傳云:「徐敬業亂署賓王為府屬,為敬業傳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讀之,但嬉笑,至一坏之土宋乾,六尺之孤何託,曰:誰為之,或曰賓王,后矍然曰:宰相安得失此人。」足見武氏惜才。
 另據舊唐書卷78張易之傳曰:「右補闕朱敬則諫曰:陛下外寵已有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固應足矣,近聞奉御柳模自言其子潔白而美鬚眉,右監門衛長央侯詳之,又言陽道壯偉,過於懷義,無禮無儀,溢於朝聽,臣職司諫諍不敢不奏,后曰:非卿直言朕不知此,因賜綵百段,足見武氏不憚聞過;而杜景儉傳云:則天嘗以季秋內出梨花一枝示宰相曰:此何祥也,皆曰:陛下德及草木,景儉獨曰:草木黃落忽生此花,瀆陰陽也,臣死陛下布教施令有虧禮典,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武氏之無取阿諛由此可見一斑。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她輔佐高宗約30年,臨朝稱制達6年,當女皇15年,共計與闖國事50餘年,唐朝前期共有7個皇帝,除去前7年之戰亂,歷時130年,其中五分之二為武氏參政或當政之時期。史家將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列為唐朝前期的恢復、發展、鼎盛三階段之代表。
 她之所以能以女流之輩而君臨天下,不外乎下列數端:
聯合次要敵人 打擊首要敵人
 她在14歲入宮為唐太宗之才人,時隔12年太宗去世,遵其遺命削髮為尼,在感業寺度過5年的寂寥歲月,31歲再度入官服侍高宗,受盡白眼與非議,她深諳弱則亡,強則存之道理,首要目標是剷除蕭淑妃,因其容貌艷麗舉止高雅且生有一子—李素節。而王皇后無子,嫡系無傳,故蕭淑妃因而得寵。故而決意與王皇后結成同盟,對其卑躬屈膝,處處投其所好,王皇后感動之餘視如手足,建議高宗降旨封武氏為昭儀,從此有了名分也有了自己的宮室。
 公元654年,武氏生下女兒,王皇后前往探視、撫抱,王氏剛走,武氏得悉高宗要來,立刻發現此乃千載難逢之良機,伸手掐死女兒,然後把被子蓋上,若無其事去迎接高宗,高宗見狀憤曰:「皇后殺了我的女兒」,當即決定廢王皇后便有改立武則天為皇后的盤算。
 王皇后深恐丟掉鳳冠,經其母柳氏慫恿,請來一名僧人,削製一個小木人,釘上鐵釘,囑其天天在佛前焚香叩拜,百日之後即可大順,恰巧高宗頭痛痼疾發作,武氏便歸咎於王皇后祈神弄鬼詛咒皇上早崩,高宗果然趕往王皇后之寢宮,撞見王皇后在焚香叩拜,腳下放著那個釘著鐵釘的小木人,便下定廢王立武的決心,連其舅父柳奭也由中書令自行請辭,先降為吏部尚書,再貶為遙遠的榮州剌史。
尋求盟友
 她深知欲求戴上皇后的桂冠,必先組織自己的力量,建立自己的團隊始能與長孫無忌等權臣分庭抗禮,否則孤掌難鳴,難成大事。
 第一步,武氏先陪高宗採訪長
孫無忌,表明王皇后燕子且嫉悍凶險不堪為后,武昭儀賢慧明達當取而代之,長孫無忌故意裝聾作啞不表苟同,使武氏哭笑不得。
 第二步,派乃母楊氏及禮部尚書許敬宗前往遊說,不但不予理采,且受到斥責。
 武氏不肯認輸,想出權宜之計,特設「宸妃」名號贈予武氏,列於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之上,但又受到大臣韓瑗、來濟的極力諫阻,認為古所未有不宜特置。
 至此,武氏另行尋求足以與長孫無忌抗衡之人,她想到中書舍人李義府,他出身寒微原投靠劉洎門下,出任監察御史,但得罪了長孫無忌,奏請高宗將其調往他州,幸虧好友王德儉暗示他求助於武氏,才得保住原位,為了回饋武氏,刻意替王德儉在值宿閣值班奏請高宗表明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請皇上勿再遲疑。
 為壯大陣容又找來御史大夫崔義去,因其對宮中訊息較為靈通。
 另外再找御史中丞袁公瑜來依附,從此不再孤立無援,有這些人作心腹,腰桿挺起來了。
善用天意與民意
 武氏想名正言順地當皇帝,必先找到合法依據,在侄兒武承嗣的導演下,找來雍州人唐同泰,向武氏呈上一塊石頭,上刻「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說是無意中於洛水中打撈的,武氏立即將此石命為寶圖,並以聖母自詡。
 「天授聖圖」成為朝中熱門議題,漸漸體認女人也可穿龍袍戴皇冠。此外,她從周書武成篇找到依據,認為武成與自己的姓氏相合,為武氏稱帝之先兆。再請宗秦客將其照改為「明空」,以示「日月當空恩被天下」,表示其名包含月和日,月為陰日為陽,陰陽調和主宰天下,造成輿論。
 西元690年9月,有位剛從八十品官提拔上來的侍御史傅遊藝率領關中百姓900人匯聚東都向武太后上表,請其當皇帝,傅之帶頭請願,未獲武氏批准,但傅某被提拔為給事中,於是遠近百姓僧尼道士6萬多人齊來表達,他們說:「天意如此,人誠如此,陛下何以辭之。」次日,君臣上朝,有人報告有鳳凰從明堂飛去,還有數百隻赤雀聚集於朝堂,此乃太后稱帝之吉兆,粉碎了以女主執政國家不詳的言詞,此時武氏行年67。
樹立威權
 公元684年,徐敬業在揚州發動兵變,討伐武則天,大權在握的武太后與大臣商討興兵誅逆之事,幾乎眾口一詞,只有宰相裴炎反對,武氏便藉口裴炎與逆賊有瓜葛予以拘捕。她並未馬上處死裴炎,而要順蔓摸瓜,將所有逆黨一網打盡,不久,力挺裴炎的劉景先、胡元範一併收捕入獄。而將力證裴炎必反的李景諶和辦案有功的騫味道予以提升。即使威震邊關的名將程務挺,因被查獲其與徐敬業黨徒唐之奇、杜求仁關係良好也不放過。
 旋即急調30萬大軍,在不到50天內平定徐敬業之亂,武氏無畏的氣概使大臣俯伏在地,體認女強人之不可侵犯。
 其後,太宗第8子李貞父子謀反,企圖恢復李氏天下,也為武氏堅決鎮壓。濟州刺史薛顗、薛緒、薛紹三兄弟因與諸王通謀獲罪,老大老二被殺,老三因娶乃女太平公主免其一死。
設立檢舉制度
 今日法務部查察賄選採用檢舉制度,實係沿襲武則天發明的法寶。
 她在公元685年2月在朝堂上設立登聞鼓(仲冤鼓)和肺石(伸冤石),有人擊鼓後立即派御史接取狀紙,直接向她報告,她要探索究竟誰在背後議論她,散佈不滿言論,或者圖謀不軌,凡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過問,沿途要提供驛馬,供給五品之佳食,保障其安全抵京都,密報情況如屬實,可以不按等次授予官職,於是告密者四方湧來,人們再也不敢故作非為。
 因告密而獲重用的有索元禮(胡人)、來俊臣、周興,武氏多次給予賞賜,連大字不識的賣餅人侯思止也因告密而當上監察御史,他告發舒王李元石謀反,下令查案,元石供認不諱,武氏立刻廢甚王號,貶徙和州,連乃子豫章王李亶也一併殺戮。
消除門閥制度
 她認為只有催毀門閥制度才能使人才源源不斷地湧現。也只有提高庶旅族地主官僚的地位,才能使出身寒微的賢才起頭實施文武全才,為統治天下效命,任用此等沒有多少根基的庶族人才,也是鞏固皇權的最好對策,她修訂「氏族志」和破格任用庶族人才。
 唐氏一些高門大姓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老牌士族如山東的崔、盧、李、鄭、王等望族仍具相當勢力,太宗朝會將全國士族定為九等,旨在壓制士族提高宗室助臣之地位,武氏下令禮部郎中孔志約等人予以修訂,不再讓士族出身之人插手,並改「氏族志」為「姓氏錄」,作為門第高下的意義予以淡化,讓書以皇后家族武氏為第一等,其餘望族都以在唐朝任官品之高下為標準,分為九等,凡五品以上之官員列入士流。
 就此徹底否定舊有門第觀念,籠絡庶族出身之新貴族。
延攬知名學者
 現今扁政府多方延攬知名學者入閣或入府,早在武則天時代即已盛行此法。
 武氏曾建議高宗召集文學之士到官中修撰史傳,因借鑑前史可習治國之道,不多久即有元萬頃、劉禕褘之、范履冰等人選入禁中,每天給予指導性的宣示,特准學士們可以不經大臣入朝必須經過的南衙,可由城北門隨意出入,宮城北門原是皇室後門乃皇家要地,學士由北門出入,不啻為一個破例。因此,被稱為「北門學士」,武氏諄諄告以:「你們學文學要學會從政,否則只是書蠹,愚腐無為庸碌一生」。自此北門學士走出書齋,出現於廟堂之上,他們雖然品級不高,但仍可與三品以上之重臣同時入朝,與聞國事,成武則天的智囊團。
從善如流
 先有恬逸胸懷,才能具有從善如流的美德。
 河東人張嘉貞受御史張循憲推薦晉見武氏,武氏見他是外臣,垂著簾子與他說話,張毫不怯懦地說:「我只是一個小吏而能進入九重,這是千載難逢之事,但在咫尺之間如隔雲霧,不能見到日月,恐怕君臣之道遇沒有盡到。」武氏聽了立即下令捲簾,跟他談得很投機,破格提拔他為監察御史。
 某日,大臣李昭德對武氏密奏:「魏王武承嗣權太重了。」武氏不以為然地說:「承嗣是我的侄兒,所以我才委以心腹之任。」李曰:「侄兒同姑母的關係能勝過父子嗎?做兒子的還有篡奪父親的權位,殺死自己父親的呢!何況侄兒,如今武承嗣是陛下之侄兒,是親王又當宰相,權力幾同君王平分秋色,假如他有朝一日懷篡謀之心,陛下恐怕不得久安於天子之位了。」武氏聽後大驚失色,自揣:為何讀過這麼多經史,竟把宮廷鬥爭中最常出現的情形卻給忽略了,虧得李昭德的提醒,他說得好,朕還沒想到這一層,當即以武承嗣為特進,罷知政事,離開宰相這一樞要之位。
(本文作者為實踐大學陳徵毅副教授,授權提供)
武則天的人生哲學 https://bit.ly/4dbH8I8
-----------------
唐太宗是個精明能幹的皇帝,但是他的兒子高宗卻是個庸碌無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後,自己不會處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長孫無忌拿主意。後來,他立了皇后武則天,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武則天本來是唐太宗宮裡的一個才人(一種妃嬪的稱號),十四歲那年,就服侍太宗。當時太宗的御廄裡,有匹名馬,叫“獅子□”,長得肥壯可愛,但是性格暴躁,不好駕馭。
  有一次,唐太宗帶著宮妃們去看那匹馬,跟大家開玩笑說:“你們當中有誰能制服它?”
  妃子們不敢接嘴,十四歲的武則天勇敢地站了出來,說:
  “陛下,我能!”
  太宗驚奇地看著她,問她有什麼辦法。武則天說:“只要給我三件東西:第一件是鐵鞭,第二件是鐵錘,第三件是匕首。它要是調皮,就用鞭子抽它;還不服,用鐵錘敲它的頭;
  如果再搗蛋,就用匕首砍斷它的脖子。”
  唐太宗聽了哈哈大笑。他雖然覺得武則天說的有點孩子氣,但是也很讚賞她的潑辣性格。
  唐太宗死了後,按照當時宮廷的規矩,武則天被送進尼姑庵。這當然是她很不情願的。
  唐高宗在他當太子的時候,就看中了武則天。即位兩年後,他把武則天從尼姑庵裡接出來,封她為昭儀(妃嬪的稱號)。後來,又想廢了原來的王皇后,立武則天做皇后。這件事遭到很多老臣的反對,特別是高宗的舅父長孫無忌,說什麼也不同意。
  武則天私下拉攏一批大臣,在高宗面前支持武則天當皇后,有人對高宗說:“這是陛下的家事,別人管不著。”唐高宗這才下了決心,把王皇后廢了,讓武則天當皇后。
  武則天當了皇后以後,就使出她那果斷潑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對她的老臣一個個降職、流放,連長孫無忌也被逼自殺。
  不多久,那個本來已經十分無能的高宗害了一場病,成天頭昏眼花,有時候連眼睛都張不開。唐高宗看武則天能幹,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給她管了。
  武則天掌了權,漸漸不把高宗放在眼裡。高宗想幹什麼,沒有經過武則天同意,就幹不了。唐高宗心裡氣惱,有一次,他跟宰相上官儀(上官是姓)商量。上官儀是反對武則天掌權的,就說:“陛下既然嫌皇后太專斷,不如把她廢了。”
  高宗是個沒主意的人,聽了上官儀的話,說:“好,那就請你去給我起草一道詔書吧。”
  兩個人的說話,被旁邊的太監聽見了,那些太監都是武則天的心腹,連忙把這件事報告武則天。等上官儀把起草好的詔書送給高宗,武則天已經趕到了。她厲聲問高宗說:“這是怎麼回事?”
  唐高宗見了武則天,嚇得好像矮了半截。他把上官儀起草的詔書藏在袖子裡,結結巴巴地說:“我本來沒這個意思,都是上官儀教我幹的。”
  武則天立刻下命令把上官儀殺了。
  打那以後,唐高宗上朝,都由武則天在旁邊監視;大小政事,都得由皇后點了頭才算數。
  公元683年,高宗死了。武則天先後把兩個兒子立為皇帝──中宗李顯和睿(音ru□)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廢了,把睿宗軟禁起來,自己以太后名義臨朝執政。這一來,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對。
  有個官員徐敬業被武則天降職,借這個由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武則天找宰相裴炎商量。裴炎說:“現在皇帝年紀大了,還不讓他執政,人家就有了借口,只要太后把政權還給皇帝,徐敬業的叛亂自然會平息。”
  武則天認為裴炎跟徐敬業一樣,都想逼她下台,一氣之下,就把裴炎打進牢監;又派出大將帶領三十萬大軍討伐徐敬業。徐敬業兵少勢孤,抵抗了一陣,就失敗了。
  接著,又有兩個唐朝宗室──越王李貞和琅琊王李衝起兵反對武則天,也被武則天派兵鎮壓了。
  經過這兩場小小的兵變,全國恢復了安寧,沒有人再敢反對武則天。武則天鞏固了她的統治,就不滿足太后執政的地位了。
  有個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偽造了一部佛經,獻給武則天。那部佛經裡說,武則天本來是彌勒佛投胎到人世來的
  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讓她代替唐朝皇帝統治天下。
  又過了幾月,有個官員名叫傅遊藝,聯絡了關中地區九百多人聯名上書,請求太后即位稱帝。武則天一面推辭,一面提升了傅遊藝的官職。結果,勸她做皇帝的人越來越多。據說當時文武官員、王公貴族、遠近百姓、各族首領、和尚道士,上勸進表的有六萬多人。
  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接受大家的請求,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她就成了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女皇帝武則天 | 大紀元 https://bit.ly/3Jugwoh
-----------------------
武周宰相傅遊藝怎麼叫「四時仕宦」_浦江客_新浪博客 https://bit.ly/3QfgLqM
武周宰相傅遊藝怎叫「四時仕宦」
     唐朝歷史上,有過一個被人叫做「四時仕宦」的人,他就是在武則天朝當過短命宰相的傅遊藝。根據《新唐書•奸臣上》記載,傅遊藝「人號'四時仕宦'」。所謂“號”,指古人於名、字之外的自稱,但也有他人所起的“外號”。許多外號含有諷刺誨笑的貶義,「四時仕宦」便是。
     參看史傳與墓誌,傅遊藝一生做官的時間不長,三任縣尉,兩曆主簿,為地方小吏。墓誌記載傅遊藝承續其父事業,供職於禦史台,雖然品秩低微,卻為朝廷常參官,分察百寮幹事,可直接與皇帝對話。其時,傅遊藝雖是61歲的老人了,而仕進心緒仍熾,他充分利用這一職權優勢,獲得了武後青睞。
     垂拱四年(688),遊民唐同泰在溝裡撿了一塊石頭,發現石頭上有字:“聖母臨人,永聖帝業”,並將這塊石頭獻給武則天了。武則天得石頭後,立即提拔唐同泰為遊擊將軍。第二年,又有個和尚法明進獻佛經,說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武則天更高興,賜法明金袈裟,並將該經頒布天下。此時,60多歲的傅遊藝仍在做八品的主薄,他見機上書稱這是「武氏符瑞,合革姓受命」。接著,他發動京城九百多人去皇宮門前請願:要求武則天改國號為週做皇帝。
     武則天滿心歡喜,沒幾天就給傅遊藝升官為五品的給事中。幾個月後,又升成正三品的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這個官就相當於宰相了。同月,又加拜朝散大夫、守鸞台侍郎。載初元年(690)九月,武則天改國號為週,當上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後,又賜傅遊藝姓「武」。這下子,傅遊藝改名為武遊藝,成了炙手可熱的朝中新貴。時人因其升遷迅速,稱之為「四時仕宦」。
     所謂“四時仕宦”,就要說到唐朝的官服制度了,它以官員品級的不同而配以不同顏色、質料、紋樣等。據《舊唐書•輿服志》記載:「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四品服深緋,金帶。五品服淺緋,金帶。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並銀帶。唐世代官員紫、緋、綠、青的服色格局奠定基礎。
     當然,時人說傅遊藝“四時仕宦”,除了說他期年之中官服歷經青、綠、朱、紫四色,有四次飛升之意,第二層意思也是謳諷傅遊藝是短命宰相,一年四季而終。
     據《舊唐書》等史書記載,傅遊藝權勢熾盛之時,小人得志便得意忘形,言語肆無忌憚。天授二年(691)九月,他夢見自己登上了皇帝專屬的湛露殿。他欣喜之餘就把這個夢告訴自己心腹,而心腹卻跑到武則天那兒去告狀了。武則天聽後,立刻找個藉口把傅遊藝抓進大牢,並免去武姓,同時派酷吏來俊臣審問他。傅遊藝一下子從天堂跌進地獄,又加上害怕來俊臣的淫威,他入獄不到三天就心理崩潰,於「天授二年九月六日終於私第」。 
     傅遊藝這位政治舞台曇花一現的人物,因晚年的助紂為虐被歷史處予惡逆之名。其實,他不過是武則天登基戰役的一個馬前卒而已。傅遊藝首倡導率民上表之風,其實是武則天精心運籌的政治策略的第一步。根據《資治通鑑•唐紀》記載,武則天策劃推動實現女皇登基大事告成後,嘉獎了一大批有功人員,這體現了武則天「革命是懷,附己為愛」的實用主義用人思想。
     縱觀武周時期,武則天用人不論高低貴賤、門第出身、才行品格,一方面體現了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氣魄和胸襟,在客觀上有利於提高廬族地主的地位,擴大封建統治基礎。但是,另一方面,她在具體操作中,“諫者必見擢用”,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永徽六年(655),因賄賂降任鄭州刺史的許敬宗,迎合高宗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為後,被長孫無忌多次厲色斥責。但是,武則天則對許敬宗極為感激,引為心腹,遷禮部尚書。許敬宗貪財好色,專事揣度人主之意,投其所好,以邀寵幸。就是這樣的佞臣,最後升為右相,加光祿大夫,他所受到的重用和待遇,當朝無人與之相比。
     中書舍人李義府,「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他任中書舍人時,得罪宰相長孫無忌,被貶為壁州司馬。永徽六年(655),他利用高宗欲立武則天為後之機,叩閣上表,請廢王后立武後。唐高宗大喜,收回李義府貶官敕書,將他留居原職。同年十月,武則天立為皇后不久,李義府就被拜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廣平縣男,成為武后的心腹大臣。
武周宰相傅遊藝怎叫「四時仕宦」
唐代壁畫中的官吏形象圖(上圖)儀衛圖(下圖)列戟圖  
     當時,朝廷內外充斥著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的不良風氣。當「武承嗣、三思當朝用事,諸宰相鹹傾附之」。到張昌宗兄弟得寵時,不僅武氏宗親巴結他們,宰臣也是趨之若鶓。至於對武則天本人的恭維,大小官吏更是竭盡全力須拍馬、「阿旨順情」之能事。武周建立時,各地官吏紛紛獻瑞石寶圖以附會武則天僭唐稱帝的合法性。有個叫朱前凝的人,上書說“臣夢陛下壽滿八百”,便“即拜拾遺”。而後上書“夢陛下發白再玄,齒落更生”,便“遷駕部郎中”。在上書「聞蒿山呼萬歲」後,又被「賜以緋算袋」。這種馬屁精竟然能累獲升遷,足見當時舉朝上下諂諦風氣之盛。
     這種芐諦風氣盛行,使真正德才兼備的人受到排擠、打擊,而那些逢迎巧媚的人卻深受倚重,因而使朋比為姦、私樹親黨、逆來順受、溜須拍馬的風氣充斥朝野。大多數官吏終日誠恐誠惶,實難把心思放在國家、百姓身上。最後,也間離了武則天與朝臣的關係,使真正實心為武周政權服務,致力於武周革新的官吏越來越少。
     至於傅遊藝一年四季而終的短命宰相之事,在武周朝並非個案。武周時期人事更替相當頻繁,以宰相任免為例。西元685年到704年間,共有七十三人任宰相,其中被貶殺的達四十人之多,在相位善終者僅四人。多數宰相在位三、五年而已,最短者任期不及一月,真可謂旋進旋退、旋用旋殺。
     在武則天用人覬濫的情況下,她對官吏旋用旋退,在較小範圍內確實能罷黜一些不堪其職的官吏,但這卻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舉措。它使得朝野人心浮動,各級官吏無法專心任事,終日以如何保住官爵為念,行鑽營苟且之事,最終也就造成了朝樞動盪、吏治腐敗的惡劣局面。可以說,武則天抱持的這種實用主義用人思想極易把武周推向亡國的邊緣。
---------------------------
西元690年,武則天拼鬥了五十餘年,終於達到了人生理想的終極目標,稱帝! 
2021-07-22 09:34
西元690年,侍禦史傅遊藝帶領著關中九百名百姓聚集到了洛陽,向武皇太后上表,請她稱帝,並且改國號為週。
武皇太后看看這點兒人沒什麼聲勢又難以服眾,所以不接受這個奏請。但卻給了傅遊藝一個給事中當,不久,他又被提為了正五品。這樣,每個人就都知道武皇太后的意思了。
隨後,大臣們又籌備了一場聲勢浩蕩的請願大典。文武百官、在朝的、在野的,皇族、四夷酋長、出家人等六萬多人全都被集合起來,請求武皇太后稱帝。李旦看到這種情形,趕緊向母親請武姓。連皇帝都這樣了,臣子們也就更沒什麼顧及了。
接著,人們便爭先恐後地向武皇太后提說瑞兆。有人說,有鳳凰從明堂飛到上陽宮,站在宮旁的梧桐樹上,很久才向東南方飛去。還有人附和說,幾萬隻赤雀聚集在朝堂上,這是真命天子降臨的表現,請太后登基,接受天帝的命令。
這正是武皇太后希望的結果,不管是她策劃的,還是別人替她策劃的,總之,武皇太后就希望出現這個場面,連她自己看著都被感動了。後來,因為「推辭」不過,武皇太后接受了大家的請求,同意稱帝。
那是在天授元年九月九日,適逢重陽佳節。秋高氣爽,金風颯颯。天空湛藍澄碧如同大海,幾朵雪白的雲團像數面風帆,在靜謐的海面上隨意地遊動著。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天際露出了欣喜的笑臉,向大地萬物播散揮灑著令人陶醉的溫暖。
這時,只見六十七歲的武皇太后頭戴皇冠,身著龍袍,精神矍鑠,容光煥發,左有睿宗皇上,右有上官婉兒,在幾位宰執大臣的陪同下,健步登上了洛陽宮的則天門城樓。
睿宗手捧傳國玉璽,緩步走到了母後面前,雙膝跪地,兩手半舉過頭頂,將玉璽恭呈給武皇太后。然後,率領諸位宰相們對端坐於龍椅之上的武皇太后行三拜九叩大禮,口中高聲喊道:“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時,肅立於則天門外廣場上的王公大臣、各州刺史和數萬名民眾剎那間跪了一片,「皇上萬歲、萬萬歲」的吼聲山呼海嘯,直逼雲霄。
這時,武皇太后慢慢地站起身來,跨前一步,莊嚴地向文武百官,向天下子民宣布:從今天開始,改唐為週,大周皇朝誕生了。改元為天授元年。自己應萬民之請,即登大寶之位,稱「神聖皇帝」。改睿宗為嗣皇帝,賜姓武氏,以睿宗的太子為皇太孫。就這樣,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就這樣出現了,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武則天。
當武則天宣讀完畢後,則天門城樓外的廣場上,再一次騰起了雷鳴般的呼喊聲:「大周朝萬歲!」「神聖皇帝萬歲,萬萬歲!」聽著這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聲,這位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帝笑了笑,她看起來仍然是那麼平靜而又安詳。
其實,又有誰知道,就在此時此刻,武則天的心裡卻正在滾動著飆風迅雷、狂濤巨浪。這是一個莊嚴又神聖的時刻,一個可以使人激動得發狂的時刻。
為了這一刻的到來,武皇太后披荊斬棘,出生入死,奮鬥了五十餘年。在這五十年中,充滿了廝鬥、陰謀、明槍、暗箭、圈套、陷阱、血腥殺戮,但這一切都終於撐過來了。從才人、昭儀、皇后、天后、太后、聖母神皇到神聖皇帝,她一步一腳印,終於攀上了神州大地政治權力的最高峰,達到了自己人生理想的終極目標。
從此以後,朝堂上擋在自己面前幾十年的那張翠簾可以撤走了,自己可以堂而皇之地向滿朝文武、向天下臣民發號施令了;可以淋漓盡致地不受任何約束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幹了;可以隨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治理這個國家了。這一切就猶如天意一般,是任何人都不能夠逆轉的。
之後,武則天又在神都立武氏七廟,追封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姒氏為文定皇后,接下去一路追封。因為周平王最小的兒子被平王賜武姓,所以,武則天便以周王朝為自己的始祖,稱自己的國家為“週”,後世人又叫它“周武”王朝。
緊接著,武則天又封自己的五代先人為皇帝、皇后。在追封完自己的祖宗之後,又封武姓為王。侄兒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其他侄子也被封為郡王。
新的王朝建立后,新皇帝就要重新配置自己的资源。武承嗣被封为文昌左相,岑长倩为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给事中傅游艺、岑长倩、右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等皆赐姓武。傅游艺当然也没有被亏待,连升六级。
武則天稱帝後定都洛陽,所有皇家用物移到洛陽,武氏神主移於神都的太廟,長安李唐太廟改為享德廟。只祭祀高祖、太宗、高宗,其他人都不祭祀。接著,又進行了一系列的祭祀活動。
周武王朝正式成立了,一代女皇站在了高高的大殿之上,她是如此的氣宇軒昂。時至今日,武則天終於讓天下頂尖的人才臣服在了自己的腳下,此刻的她內心充滿了無盡的喜悅和驕傲
西元690年,武則天拼鬥了五十餘年,終於達到了人生理想的終極目標,稱帝! _皇太后 https://bit.ly/44fRNgJ
------------------------
法雲 大雲經 彌勒佛
--
唐代彌勒信仰與政治關係的一側面 https://bit.ly/3w6Nkk1
 有唐一代,除了武宗實施滅佛以外,佛教多能受到政治
        的保護而蓬勃發展,蔚為佛教的黃金時代。但是唐朝並不是
        一味地提倡佛教,而是儒、道、佛三教並弘,藉由宗教的利
        用,以達帝位宣揚、強化國家統治力的目的【註一】。因此
        當佛教符合政治利益時,便會受到大力宣揚,而佛教與政治
        發生利益衝突時,則會受到嚴厲的裁處【註二】。故知唐代
        對佛教的基本政策,可以說是獎勵與控制並行的。
            彌勒信仰屬於佛教的一環,應該也會隨著佛教的大勢興
        衰而受波動,那麼它會受到政治影響也是必然的。但是除了
        武后利用彌勒下生的口實奪取帝位為唐代第一件大事,而為
        史家所重視外,其他帝王對彌勒信仰的態度少有明確的記載
        ,是故本節僅就有限之材料,以求其梗概。
            唐代與彌勒信仰有關的帝王要首推唐高祖,他在隋大業
        元年(六○五),為鄭州刺史時,曾在大海寺造了一尊石彌
        勒像。《金石萃編》卷四十中便收有「大海寺唐高祖造像記
        」,記云:
           鄭州刺史男李世民遇染時患,比聞大海寺有雙王像治病
        有驗,故就寺禮拜,其患乃除。□於此寺願造石彌勒像一鋪
        ,……以斯功德,衛護第(弟)子,唯願福山冥祐,法海長
        資,諸佛開心,三教之中並□。又願觀音引導,振□價□高
        懸;彌勒慈憂,貴昌興於万代;家門大小永寶(保)長春,
        蠢動含生咸登正覺。大業元年□□□
            此乃高祖為子世民祈疾還願所造之像,時太宗才八歲而
        已。至於高祖為何選造彌勒像,是否即以彌勒與觀音為大海
        寺之「雙王像」也不得而知;但是高祖對彌勒如果沒有特別
        的信仰,極可能是隨順世俗所尚的緣故。
            其次,從《法苑珠林》的一段記載來看唐太宗與彌勒菩
        薩之間的關係。
             依《王玄策行傳》云:西國瑞像無窮,且錄摩訶菩提
        樹像……又金剛座上尊像元造之時,有一外客來告大眾云:
        「我聞募好工匠造像,我巧能作此像。
                                  289 頁
        」大眾語云:「所須何物?」其人云:「唯須香及水及料燈
        油。」支料既足,語寺僧云:「吾須閉門營造,限至六月,
        慎莫開門,亦不勞飲食。」其人一入,即不重出,唯少四日
        ,未滿六月,大眾評章不和,各云:「此塔中狹迮,復是漏
        身,因何累月不開見出。」疑其所為,遂開塔門,乃不見匠
        人。其像已成,唯右乳上有少許未竟。後空神驚誡大眾云:
        「我是彌勒菩薩。」……其像自彌勒造成已,一切道俗規模
        圖寫,聖變難定,未有寫得。王使至彼請諸僧眾及此諸使人
        至誠殷請,累日行道懺悔兼申來意,方得圖畫彷彿周盡。直
        為此像出其經本,向有十卷,將傳此地。其匠宋法智等巧窮
        聖容,圖寫聖顏,來到京都,道俗競摸(摹)。……又依《
        王玄策傳》云:此漢使奉命前往摩伽陀國摩訶菩提寺立碑,
        至貞觀十九年二月十一日於菩提樹下塔西建立,使典司門令
        史魏才書:「昔漢魏君臨,窮兵用武,興師十萬,日費千金
        ,猶尚北勒闐顏,東封不耐。大唐牢籠六合,道冠百王,文
        德所加,溥天同附,是故身毒諸國,道俗歸誠。」皇帝愍其
        忠款,遐軫 聖慮,乃命使人朝散大夫行衛尉寺丞上護軍李
        義表,副使前融州黃水縣令王玄策等二十二人巡撫其國,遂
        至摩訶菩提寺所菩提樹下金剛之座,賢劫千佛並於中成道,
        嚴飾相好,具若真容,靈塔淨地,巧窮天外,此乃曠代所未
        見,史籍所未詳。 皇帝遠振鴻風,光華道樹,爰命使人屆
        斯瞻仰,此絕代之盛事,不朽之神功,如何寢默詠歌不傳金
        石者也?乃為銘:「大唐撫運,膺圖壽昌。化行六合,威稜
        八荒。身毒稽顙,道俗來王。爰發明使,瞻使道場。金剛之
        座,千佛代居。尊容相好,彌勒規摹。靈塔壯麗,道樹扶疏
        。歷劫不朽,神力焉如。」 【註三】 
            唐太宗時,中國與印度的文化交流有兩位大功臣,一位
        是西行求法、名揚五印的玄奘大師,另一位則是建功異域的
        外交使臣王玄策。玄奘的西遊是偷渡出國,但他回國之後頗
        受太宗禮遇,其事蹟盡人皆知;而王玄策的出使則是奉了太
        宗的𢔓命,在當時也堪稱一大盛事。《法苑珠林》中所引的
        《王玄策行傳》或《王玄策傳》,便是王玄策記錄他奉使西
        國的事蹟而成的《中天竺國行記》,可惜書今已不傳。
            至於王玄策奉使的原因是:先前玄奘到了摩伽陀國,國
        王乃遣使上書中國,復遣使者入朝;唐太宗遂命李義表為正
        使,王玄策為副使,送摩伽陀使者還國。這是
                                  290 頁
        王玄策第一次的奉使,以貞觀十七年(六四三)三月出發,
        十九年(六四五)二月十一日立碑於摩訶菩提寺,約在二十
        年(六四六)還國 【註四】 。
            在摩訶菩提寺立碑勒銘的宗教理由一面是菩提樹下為賢
        劫千佛成道時所坐的金剛之座,另一面則以此寺的彌勒瑞像
        具若真容,相傳為彌勒菩薩親自規摹的緣故。而政治的理由
        則是「皇帝遠振鴻風,光華道樹,爰命使人屆斯瞻仰,此絕
        代之盛事,不朽之神功,如何寢默詠歌不傳金石者也?」說
        穿了其實是為了在異域宣揚大唐的國威,正如銘文所標榜的
        「身毒稽顙,道俗來王」,因此樹立碑銘的舉措可以說和這
        一次奉命送摩伽陀使者還國的任務是相互一致的。
            可是碑銘的內容要歌頌大唐聲威,畢竟還要透過利用西
        域各國的宗教信仰才能達成,不然就失去選在寺塔樹立碑銘
        的意義了。再說,樹立碑銘屬於外交使命的一環,既然是奉
        「屆斯瞻仰」,代表的就是太宗的旨意;雖不能據此斷言唐
        太宗具有彌勒信仰,但是太宗對彌勒信仰的利用應該是沒有
        疑問的。而且經由這次的外交活動,不僅將彌勒瑞像的傳說
        及其圖像傳回中國,也引起了一陣「道俗競摸(摹)」的狂
        熱,對於彌勒信仰的傳播似有很大的助益。而據《歷代名畫
        記》卷三所載,「敬愛寺佛殿內菩薩樹下彌勒菩薩塑像,麟
        德二年(六六五)自內出王玄策取到西域所圖菩薩像為樣。
        東間彌勒像,西間彌勒像。」【註五】既然敬愛寺的彌勒菩
        薩塑像是依照高宗麟德二年從宮內傳出的、王玄策自西國取
        回的圖樣而塑造的,可見至少在太宗、高宗時對彌勒瑞像圖
        必有很妥善的保存。
            其次為武后與彌勒信仰的關係。武后利用彌勒信仰卒踐
        帝祚一事,於《新、舊唐書》、《資治通鑑》等史籍中均有
        記載。載初元年(六九○)「懷義與法明等造《大雲經〔疏
        〕》【註六】,陳符命,言則天是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
        唐氏合微,故則天革命稱周。」【註七】武后之所以必須假
        託彌勒下生以取得大位,主要是用來掩蓋其纂奪政權的惡名
        ,賦予新地位合理的名目,以便於向民眾宣傳。因為在中國
        傳統的社會向來以儒家經典為政治思想的主流,而儒家經典
        不許婦人與聞國政,因此武后革唐為
                                  291 頁
        周,便不得不假託佛教的符讖了【註八】。至於武后如何運用
        彌勒下生信仰來達成她的政治目的,另有專文討論,此處僅
        就武后對彌勒信仰的態度及影響加以探討。
            武后既命薛懷義等人依託佛經,造《大雲經疏》,盛言
        彌勒出世,即應在神皇(武曌)。又「頒於天下,寺各藏一
        本,令升高座講說。」【註九】欲令天下百姓皆以武周政權
        代唐而立一事,乃佛親口授記,是上應天意,是正當合理的
        。武曌又於證聖元年(六九五)上加尊號曰「慈氏越古金輪
        聖神皇帝」【註十】,同時以彌勒與輪王的身分自居。由於
        武曌即天子位,握有生殺大權,朝臣或者懼身罹禍,或者媚
        主求榮,也常以則天比之彌勒。例如「時有御史郭弘霸上表
        ,稱則天是彌勒佛身。」【註十一】又如證聖元年明堂大火
        ,則天欲責躬避正殿,姚奏曰:「此實人火,非曰天災。…
        …臣又見《彌勒下生經》云,當彌勒成佛之時,七寶臺須臾
        散壞,𦮳此無常之相,便成正覺之因。」直以彌勒七寶散壞
        比擬則天明堂大火,既然七寶散壞反而是彌勒成佛之因,明
        堂之災又何必為則天之咎?所以「陛下若避正殿,於禮未為
        得也。」【註十二】可見在武曌有計劃的推動之下,不少的
        朝臣、百姓的確建立了武則天是彌勒下生的觀念,這種觀念
        反映在彌勒造像的數量上尤其明顯。宮大中的研究中即指出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並逐漸參與朝政以及武則天執政時期
        ,龍門的彌勒造像出現空前絕後的盛況。」除了彌勒造像的
        激增以外,「女性化的佛像也層出不窮。」【註十三】彌勒
        佛像的女性化,無疑是依據武則天的形象加以美化塑造而成
        的,這和北魏曇曜五窟依據帝王相貌來塑佛像一樣,可能是
        在強調「皇帝即如來」的觀念。也就是說,武則天不僅以彌
        勒自居(武曌就是彌勒),還要百姓如同信奉彌勒一般的信
        仰自己(彌勒就是武曌)。
            武周時期,雖然武則天以政治力量的推動,使得彌勒信
        仰的發展達到鼎盛的階段。但是則天晚年對佛教信仰已衰,
        興趣轉移於道教,冀求長生,故於聖曆三年(七○○)五月
        ,「上以所疾康復,大赦天下,改元為久視,停金輪等尊號
        。」【註十四】「金輪」係採自佛經中轉輪聖王的七寶之一
        ,而「久視」則取自《老子》中的「長生
                                  292 頁
        久視之道」。除去佛教的尊號而改用道家的年號,即可看出
        武后信仰的轉移。而且自薛懷義寵衰被誅以後,武則天對佛
        像營造已不如往昔那麼熱心,並能接受群臣諫止造像之言
        【註十五】。據此,則武后的宗教態度已大概可見
        ,先是為其政治利益而對彌勒信仰大力宣傳,至此熱度既退
        ,則盛極一時的彌勒信仰也應該會有逐漸淡化的現象。
            繼武后之後執政的諸位帝王,雖不曾像武后那樣提倡彌
        勒信仰,似乎也沒有特別抑止彌勒信仰的發展。例如唐中宗
        曾為高宗、武后置敬愛寺,佛殿即以彌勒菩薩為主像
        【註十六】。但在李永寧、蔡偉堂二位學者的研究中則指出,「中
        宗執政,囿于政見,彌勒信仰受抑,未完成的龍門摩崖三佛
        龕彌勒造像亦于此時半途停建。」【註十七】這種論調極可
        能是引申宮大中先生的說法而來。宮氏除了認同日本水野清
        一、長廣敏雄《龍門石窟的研究》把摩崖三佛斷為初唐的說
        法外,他也以為確實的開鑿時期無法由藝術風格來斷定,必
        須從造像題材和時代背景來作綜合考察,因而推測「只有到
        了武則天時期,才把彌勒升級,抬到主佛的地位。……武則
        天去世後,中宗復位,由於政見和宗教信仰的改變,這一工
        程遂半途而廢,無人問津了。」【註十八】由於三佛龕沒有
        造像題記,也未見有史籍記載,是否在中宗執政時期才停建
        的,仍大有問題。如果我們提出另一個假設──三佛龕在武
        后晚年宗教信仰改變之後即已停建,似乎也未嘗不可。因此
        僅據中宗停建摩崖三佛的推測之辭來斷定中宗抑制彌勒信仰
        的發展,實無法令人贊同。
            至於睿宗,曾和彌勒菩薩有過一段感應事蹟。據
        《宋高僧傳》《釋慧雲傳》所載,起先慧雲見歙州司馬宅園
        中池沼有天宮影,直似兜率宮院,故決擬建梵宮,答其徵瑞。
        後往濮州屬縣報成寺,發願為國摹寫彌勒像,舉高一丈八尺,
        相好奇特。其後又買鄭景宅為寺,掘地獲碑,原為北齊天保
        六年所立建國寺,故復其舊名,並迎取前所造像至寺。睿宗
        太極元年改元延和(七一二),是歲「應凡寺院無名額
                                  293 頁
        者,並令毀撤,所有銅鐵佛像收入近寺。雲移所鑄像及造殿
        宇門廊,猶虧綵繪,遇新敕乃輟工。雲於彌勒像前泣淚焚香
        ,重禮重告曰:『若與此有緣,當現奇瑞,策悟群心。』少
        頃,像首上放金色光照曜天地,滿城士庶皆嘆希有。……採
        訪使王志愔、賀蘭務同錄祥瑞,奏聞睿宗,潛符夢想,有改
        『建國』之牓為『相國』,蓋取諸帝由相王龍飛故也。」
        【註十九】雖然慧雲的建國寺屬於無寺院,應在毀拆之列,但
        因有彌勒放光等諸瑞應,採訪使特別表奏聖上;睿宗以所奏
        與其先前所夢冥符,因御書寺額,賜名「大相國寺」。又
        「開元十四年(七二七),玄宗東封迴,車政道往于闐國摹
        寫天王樣就寺壁畫焉。」【註二十】睿宗、玄宗父子對相國
        寺的特別待遇,自然不能說與彌勒信仰無關。
            此外,玄宗亦曾於開元元年(七一三)「以寢殿材建安
        國寺彌勒佛殿」【註二一】,可見玄宗對彌勒信仰本身並不
        排斥。但在開元三年(七一五)時,玄宗因民間有「白衣長
        髮,假託彌勒下生,因為妖訛,廣集徒侶」,「眩惑閭閻,
        蠹政為甚」,是故加以□令禁斷。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對彌勒
        信仰的抑阻,事實上「釋氏汲引,本歸正法,仁王護持,先
        去邪道」【註二二】,取諦非法,適為護持正法的手段,因
        此玄宗所禁斷的是假託彌勒的妖訛,並無遏止正當的彌勒信
        仰。據此而言,武后以來的中宗、睿宗和玄宗,對彌勒信仰
        不但不懷成見,甚至還有推動之功,雖說沒有積極鼓吹,也
        不至於遏阻其發展。
            其次談到代宗,代宗甚為崇奉佛法,信仰福業報應。永
        泰元年(七六五)西明寺沙門懷感曾經上表云:「特奉恩命
        ,令開百座講仁王護國般若經,以今日經周設齋慶畢,凡是
        生靈不勝抃躍。伏惟陛下,再造天地,明齊日月,……金繩
        之界彌勒下生,玉京之中輪王出現。」【註二三】便同時以
        「彌勒下生」和「輪王出現」來比擬代宗,無疑是把皇帝的
        宗教地位提高並加以神聖化了,而皇帝本身自然也很樂意接
        受這種恭維。雖然代宗並非自己託言彌勒下生,但由懷感的
        表文即可看出,彌勒或轉輪王與人間帝王相結合的觀念,在
        武后之後仍未斷絕。
                                  294 頁
            到了德宗時期,有一來自中印度的梵僧釋蓮華,「以興
        元元年(七八四)杖錫謁德宗,乞鐘一口歸天竺聲擊。……
        後以《華嚴》後分梵夾附舶來,為信者般若三藏於崇福寺翻
        成四十卷焉。一云:梵夾本是南天竺烏荼國王書獻支那天子
        ,書云:『手自書寫《華嚴經》百千偈中所說善財童子五十
        五聖者善知識《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謹奉進上
        ,願於龍華會中奉覲云。』即貞元十一年(七九五)也。」
        【註二四】從《宋高僧傳》中的這一記載可知,般若三藏所
        譯的四十《華嚴》即據釋蓮華附舶來的梵夾為本,此本相傳
        是南天竺烏荼國王所寫,獻給德宗,希望將來彌勒下生時能
        夠同會龍華。以德宗的崇尚佛教,加之與烏荼國王的外交因
        素,對彌勒信仰的發展應當也不至有所阻礙。
            德宗以後諸帝,我們還沒有發現與彌勒信仰有關的史料
        ,不能做進一步的探討。但是在唐武宗會昌年間(八四五)
        的廢佛事件中,彌勒信仰不能獨免於法難之外則是可以想見
        的。
唐代彌勒信仰與政治關係的一側面 https://bit.ly/3w6Nkk1


來華後的佛教,自北魏、隋唐以來,皆有「皇帝即是當今如來」的說法。特別是北魏,曾在舉國崇奉的大同武岡山開鑿石窟,以「山川可以終天」的諛辭,模擬北魏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位皇帝的樣子造像,首開「皇帝即如來」說法的先河。其時,所謂的高僧曇曜、對皇帝的尊崇真是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武則天時期,女性化的佛像層出不窮,彌勒佛像的女性化,無疑是依據武則天的形象加以美化塑造而成的,這和北魏曇曜五窟依據帝王相貌來塑佛像一樣,豈不是在強調「皇帝即如來」的觀念?也就是說,武則天不僅以彌勒自居,還要百姓如同信奉彌勒一般的信仰自己。晚唐以後,至宋、遼以後,佛菩薩造像的女性化推向了高峰
--------------------------

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是日本國寶第一號/廣隆寺這座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彌勒」代表「友情」/ 彌勒是釋迦牟尼的接班人,但要等釋迦牟尼寂滅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降臨人間,正式升為彌勒佛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1920年代末期,朝鮮境內發起的抗日統治行動遍地開花-「義烈團」的抗日武裝組織,決定起義推翻日本政府,密謀從上海護送炸藥回到朝鮮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觀音菩薩在南北朝之前,通常還是男性形象-到了唐代妙善公主傳說,菩薩「由男變女」/《時尚宗教學》/「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或「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菩薩」在梵文裡的發音是「菩提薩埵」,簡稱「菩薩」,意思是覺悟的有情眾生。當佛祖傳揚佛法忙不過來時,就需要有專業人士來幫忙協助解救眾生,所以就有了菩薩。在佛教的印度老家,菩薩清一色是男性。佛經裡經常用「善男子」、「勇猛大丈夫」來稱呼菩薩「善男子」就是品行和相貌都很美好的男子,通俗地稱呼菩薩為「美男子」,也不為過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佛教造像女性化的來由》1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關心心靈解脫,反對偶像崇拜,這在原始佛經《三明經》、《阿含經》中有論述-佛教,自北魏、隋唐以來,皆有「皇帝即是當今如來」的說法-武則天時期,女性化的佛像層出不窮,彌勒佛像的女性化,無疑是依據武則天的形象加以美化塑造而成的,這和北魏曇曜五窟依據帝王相貌來塑佛像一樣,豈不是在強調「皇帝即如來」的觀念?也就是說,武則天不僅以彌勒自居,還要百姓如同信奉彌勒一般的信仰自己。晚唐以後,至宋、遼以後,佛菩薩造像的女性化推向了高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