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偈

二時臨齋儀,漢傳佛教齋食儀軌,是佛教出家眾及信徒,在每日早餐及午餐(二時)時進行,因此得名。[1]在用餐前,先誦唸供養偈,之後再用餐;在用餐結束後,則誦念結齋偈,之後方才結束用餐,離開齋堂。這個儀軌被視為是修行的一部份。因為出家眾戒律中,有過午不食這一條,晚餐不被視為正餐,被稱為藥石[2]。在晚餐時,不用進行這個儀軌。
概論二時臨齋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8vnN1r
在早餐及午餐時進行的儀式,稱為《二時臨齋儀》。 佛門在生活中實踐佛法,行住坐臥,甚至生理大小便時皆有提醒自己修行的法語,如《毗尼日用切要》[3]〈登廁〉:「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痴,蠲除罪法」(蠲,音捐,去除之意),〈去穢〉(沖馬桶):「洗滌形穢,當願眾生,清淨調柔,畢竟無垢」。故《二時臨齋儀》亦提醒教徒吃飯時需要「食時五觀」,提醒自己當具足佛法、利益他人。
食時五觀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5.「為成道業,應受此食。」[4]
供養
在開始用餐前,先進行供養。通常是誦唸諸佛名號,將食物供奉給諸佛。誦唸用的偈語有長有短,最簡單的形式為:「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5]而全文則為:「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捨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6]
若米飯或饅頭則續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若粥則續念:「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7]
出食
供養佛菩薩後,施食鬼道眾生,由侍者默念「出食偈咒」,早午晚各有偈語與陀羅尼,將食物布施鬼神。
早齋:「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唵。度利益莎訶。」(七遍。早齋出生,用此偈咒。)
午齋:「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唵。穆帝莎呵。」(七遍。午齋出生,用此偈咒。)
藥石(晚齋):「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唵。穆力陵莎訶。」(侍者出生送食。念此偈一遍,咒七遍,三彈指。如無侍者,自送亦爾。)[8]
飯前三念及禮儀
供養及出食畢後,則需進行飯前三念。一般來說有三碗一盤一雙筷,分別是飯碗、湯碗、水果碗,接著便是菜盤。
先以雙手食指、中指按著筷子兩端,其餘手指收起。把筷子以順時針方向把筷子頭移出桌面再拿起。然後先取用飯碗:右手握筷並輕托飯碗底,左手以食指、中指放在碗後,接著無名指及尾指放在碗前,然後輕托飯碗。接著左手姆指在碗口,其餘四手平放在碗底,隨後把碗端起來,此動作稱作「龍含珠」。然後進行飯前三念。首先用調羹吃三口飯,每一口作一念觀想。
左邊一口,第一默念:「願斷一切惡,無一惡不斷。」
右邊一口,第二默念:「願修一切善,無一善不修。」
中間一口,第三默念:「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需注意在夾取飯時,慢放食物入口,以食就口,不以口就食,頭不下垂,稱作「鳳點頭」。[9]
用齋期間禮儀
飯前三念後,可以開始用齋,禮儀大概如下:
用齋期間心存「食存五觀」,除了糾察師父或工作人員在有需要輕聲說話外,堂中大眾一律禁語,因此口嚼食物不能發出聲響。放置碗筷和夾菜時,也應盡量把聲響降至最低,而且整個過程也注意「鳳點頭」和「龍含珠」的姿態。若不慎把飯菜掉在桌上,也需夾回吃下,不能浪費。若需加飯,應先把飯碗放置桌子邊沿,但不可過出,然後等候第二遍行堂師兄前來,接著使用筷子輕指碗內所需份量。若需要加湯,要湯不要料,則把筷子平劃在碗面,然後再輕指份量;若要料不要湯,則把筷子放在碗子中間,再輕指份量[10]。三遍行堂之後,巡開水,洗乾淨碗裏剩餘的食物亦要一併喝下,不浪費每一粒糧食。[11]
用齋後,需先把空碗整齊疊起,然後先把菜盤放出,隨後是空碗,接著水果碗,最後就是筷子,需注意整個過程都是一聲不響,然後等候結齋。
結齋
食畢念「結齋偈」,先誦準提咒,後念:「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12]感恩大眾布施之食物,提醒自己當努力利益眾生並願眾生成佛
二時臨齋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8vnN1r
----------------------
早齋午齋供養及結齋
張貼日期:Dec 07, 2019 1:44:56 PM
三餐之中,早齋、午齋皆應供養。晚餐稱為「藥石」,不視之為齋飯,而視之為服藥,故不作供養。
一般居士於平日用齋時,不分早齋、或午齋,均可以合掌默誦:「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法界眾生。」來進行供養。誠心以自己將受用之飲食,發恭敬心供養佛、法、僧三寶,發廣大心供養一切眾生。
為何要「供養佛法僧三寶」?因為在浮沉生死的「冥冥大夜中」,須仰賴「三寶為明燈」,以般若智慧照亮心性的大道;在流轉六道的「滔滔苦海中」,須依循「三寶為舟航」,修福修慧,究竟離苦得樂。因此景仰三寶、感恩三寶、並以三寶為人間最大福田,發恭敬心、菩提心而至心供養。
為何要「供養一切法界眾生」?因為人生在世,事事皆以因緣和合方得成就,食衣住行,無一不是藉助眾生之力方得圓滿,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是也,所以發感恩心而供養。而我今雖衣食飽暖,世上卻有無數飢童餓殍,乃至廣大惡道眾生受罪無限,「人溺己溺,人飢己飢」,因此發廣大心、慈悲心至心供養。
然而最高、最究竟的供養是「法供養」,亦即令之成就佛法智慧解脫的因緣。除了飲食供養,眾生更需要修行佛法,解脫煩惱。因此,結齋時默誦:「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足佛法。」祝願眾生未來皆能至少達到阿羅漢聖者的境界,「所作皆辦」(因修行而梵行已立、生死已盡),「具足佛法」的智慧與光明、自在與解脫。
而在道場過堂供養時,維那會帶領唱誦:「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然後因早午飲食特色,早齋唱誦:「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午齋唱誦:「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偈中,「行人」指精進之修行者;「法界有情」指法界一切眾生。「三德」乃指食物具備輕軟、淨潔、如法之優點;「六味」指苦、醋、甘、辛、鹹、淡調配變化,滋味得宜,二者都是用來形容飲食的甘美。
「粥有十利」則指吃粥的益處有十:(一)資色:資益身軀,顏容豐盛。(二)增力:補益衰弱,增長氣力。(三)益壽:補養元氣,壽數增益。(四)安樂:清淨柔軟,食則安樂。(五)辭清:氣無凝滯,辭辯清揚。(六)辯說:滋潤喉舌,論議無礙。(七)消宿食:溫暖脾胃,宿食消化。(八)除風:調和通利,風氣消除。(九)除饑:適充口腹,饑餒頓除。(十)消渴:喉舌霑潤,乾渴隨消。
結齋時,因為法會齋飯是由大眾打齋護持供養,故會唱誦:「薩多喃,三藐三菩陀,俱姪南,怛姪他,唵,折隸主隸,準提薩婆訶。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祝願供養法會齋飯的護法居士,因以歡喜心種此清淨布施的善因,必將得到世世飲食無虞、究竟安樂的善果。然後才接著唱:「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足佛法。」完成結齋的祝願。
如在每天精進定課之外,齋飯飲食時又能攝心用功,以恭敬心、報恩心、慈悲心、清淨心、廣大心,至心供養、結齋、祝願,發菩提心,願與一切眾生共成無上佛道,必能身心清淨,法喜充滿 。
一開始要進齋堂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全部就定位 唱訟供養偈:
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
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大行普賢菩薩
大悲觀世音菩薩
大願地藏王菩薩
諸尊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早餐時)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
(午齋時)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結齋:
薩多喃,三藐三普陀,俱胝南,怛姪他,唵,折隸主隸,準提,娑婆訶。
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供飯已訖,當願眾生,所做皆辦,具諸佛法。 
佛法僧三寶 - 早齋午齋供養及結齋 https://bit.ly/48wxJHU
----------------------------
佛門用餐前的「供養偈」
 從佛門用齋前的「供養偈」,就可以看出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就像 聖嚴師父所說的,作為一個佛教徒,時時刻刻不要忘掉了眾生的煩惱與苦難,自己但願能夠學習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做任何事都要「當願眾生」離苦得樂!因此佛門的供養偈,是在發菩提心、發菩薩願,而不是祈求佛菩薩滿足自己的私欲。
 在佛門中,早、午齋也是五堂功課之一,又稱作過堂、上堂、赴堂。用齋前,先供養,再進食。用齋畢,唱誦「結齋偈」,祈願布施者、受施者增長福德智慧,所作皆辦,具足佛法。
 平日用早、午齋時,先合掌默誦供養偈:「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法界眾生。」在飲食時要感恩三寶、感恩眾生,並將一切奉獻給三寶、也願一切眾生都能飲食無缺,成就讚嘆、供養的布施行儀。開始用齋時,先用三匙飯,第一匙飯默念「願斷一切惡」,第二匙飯默念「願修一切善」,第三匙飯默念「誓度一切眾生」。藥食存五觀,正念受食,不散心雜話,起諸分別。
 分享法鼓山的一般通用簡易供養偈:
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供養一切眾生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薩多喃 三藐三菩陀 俱姪南 怛姪他 唵 折隸主隸 準提薩婆訶
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供養已訖 當願眾生 所作皆辦    具諸佛法
 另外,印隆本身還會默想「食存五觀」,意即用齋時,所做的「五種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五、為成道故,應受此食
 食用晚餐稱為「藥石」,就是把晚上這一餐當作藥來食用,乃是為了療形及保有健康的色身,以支持修行之故,並非貪求美食。經典上記載:「早起諸天食,日中三世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故戒律有不非時戒、過午不食戒。「藥石」不被認為是齋飯,而視之為服藥,故不作供養。因此,用藥石時可唸三稱:「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請受弟子(某某)方便藥石」,這是方便需有智慧的表法。印隆個人是默念:「弟子(某某)感恩慚愧,為療形枯,因此食用藥石。祈願十方法界一切眾生,悉皆飽滿,皆共成佛道!」
「供養偈」有何意義(聖嚴法師-大法鼓 0519)
  不論是那一種宗教的教徒,幾乎時時都在修行,也常常需要禱告,例如天主教徒在吃飯前跟睡前禱告,回教徒每天禮拜五次,而佛教徒在每一餐吃飯之前也要禱告,過他的方式跟其他的宗教不太一樣,他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呢?讓我們恭請 聖嚴法師來為我們開示。
【供養偈】天臺禪寺 Liturgy of Noon Meal
 供養偈、結齋偈及其意義?
   三餐之中,早齋、午齋皆應供養。晚餐稱為「藥石」,不視之為齋飯,而視之為服藥,故不­作供養。
  一般居士于平日用齋時,不分早齋、或午齋,均可以合掌默誦:「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法界眾生。」來進行供養。誠心以自己將受用之飲食,發恭敬心供養佛、法、僧­三寶,發廣大心供養一切眾生。
  為何要「供養佛法僧三寶」?因為在浮沉生死的「冥冥大夜中」,須仰賴「三寶為明燈」,­以般若智慧照亮心性的大道;在流轉六道的「滔滔苦海中」,須依循「三寶為舟航」,修福­修慧,究竟離苦得樂。因此景仰三寶、感恩三寶、並以三寶為人間最大福田,發恭敬心、菩­提心而至心供養。
  為何要「供養一切法界眾生」?因為人生在世,事事皆以因緣和合方得成就,食衣住行,無­一不是藉助眾生之力方得圓滿,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是也,所以發感恩心而供養­。而我今雖衣食飽暖,世上卻有無數饑童餓殍,乃至廣大惡道眾生受罪無限,「人溺己溺,­人饑己饑」,因此發廣大心、慈悲心至心供養。
  然而最高、最究竟的供養是「法供養」,亦即令之成就佛法智慧解脫的因緣。除了飲食供養­,眾生更需要修行佛法,解脫煩惱。因此,結齋時默誦:「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足佛法。」祝願眾生未來皆能至少達到阿羅漢聖者的境界,「所作皆辦」(因修行而梵­行已立、生死已盡),「具足佛法」的智慧與光明、自在與解脫。
  而在道場過堂供養時,維那會帶領唱誦:「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然後因早午飲食特色,早齋唱誦:「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午齋唱誦:「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偈中,「行人」指精進之修行者;「法界有情」指法界一切眾生。「三德」乃指食物具備輕­軟、淨潔、如法之優點;「六味」指苦、醋、甘、辛、鹹、淡調配變化,滋味得宜,二者都­是用來形容飲食的甘美。
  「粥有十利」則指吃粥的益處有十:(一)資色:資益身軀,顏容豐盛。(二)增力:補益­衰弱,增長氣力。(三)益壽:補養元氣,壽數增益。(四)安樂:清淨柔軟,食則安樂。­(五)辭清:氣無凝滯,辭辯清揚。(六)辯說:滋潤喉舌,論議無礙。(七)消宿食:溫­暖脾胃,宿食消化。(八)除風:調和通利,風氣消除。(九)除饑:適充口腹,饑餒頓除­。(十)消渴:喉舌沾潤,乾渴隨消。
  結齋時,因為法會齋飯是由大眾打齋護持供養,故會唱誦:「薩多喃,三藐三菩陀,俱侄南­,怛侄他,唵,折隸主隸,准提薩婆訶。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祝願供養法會齋飯的護法居士,因以歡喜心種此清淨佈施的善因,必將得到世世飲食­無虞、究竟安樂的善果。然後才接著唱:「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足佛法。」­完成結齋的祝願。
  如在每天精進定課之外,齋飯飲食時又能攝心用功,以恭敬心、報恩心、慈悲心、清淨心、­廣大心,至心供養、結齋、祝願,發菩提心,願與一切眾生共成無上佛道,必能身心清淨,­法喜充滿 。
一開始要進齋堂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全部就定位 唱訟供養偈:
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
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大行普賢菩薩
大悲觀世音菩薩
大願地藏王菩薩
諸尊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早餐時)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
(午齋時)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結齋:
薩多喃,三藐三普陀,俱胝南,怛侄他,唵,折隸主隸,准提,娑婆訶。
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供飯已訖,當願眾生,所做皆辦,具諸佛法。
老實修行,以戒為師: 佛門用餐前的「供養偈」 https://bit.ly/3TD5eEy
-----------------
索達吉堪布:飲用食物前的小偈文
   真正的大乘修行人,有生之年最根本的就是對三寶生起誠摯信心。要想有這種信心,就應該推翻外道的觀點,與外道的見解不能混為一談,始終提醒自己是一個佛門弟子。皈依了三寶以後,阿底峽尊者說,供養三寶不能間斷,因此,很多老修行人在吃飯時、睡覺時、起床時,經常念一些偈頌來感恩三寶、憶念三寶、供養三寶,自己的一切威儀攝於三寶的氛圍中,在三寶的加持陽光下進行運作。
   然而末法時代,很多修行人並不是這樣,所以我希望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應當時時憶念三寶和祈禱三寶,只有這樣,修行才會逐漸歸入正道。
   藏傳佛教專門有一個偈頌,不管到哪個寺院或者居士團體,大家在飲用食物之前,都會將獻新部分先放在獻新杯裏,然後念這個偈頌供養三寶。獻新杯就是供護法杯,它不僅可以用來供護法,還可以當作供三寶的碗(拉薩等地稱之為“獻新碗盞”)。現在有些人分別念非常強,認為護法杯就是供護法的,每個護法神要準備不同的杯,不然他們到時候會打架,而且本來是護法神的杯子,如果再讓佛法僧三寶用,那肯定不行。這種分別念是不合理的。作為修行人,我們平時喝茶、喝水、吃飯時,應該將獻新部分放在獻新杯裏供上。假如沒有條件每頓都供,至少早上起來要供一次,其他時候只是念誦就可以。
念誦的偈子是:
      敦巴拉美桑吉仁波切,     無上本師即佛寶,
      秀巴拉美丹秋仁波切,     無上救護即法寶,
      珍巴拉美根登仁波切,     無上引導即僧寶,
      嘉內滾秋森拉秋巴波日。    供養皈處三寶尊。
從今天開始,我們暫時規定:出家人和居士團體中,每次吃飯之前,由一個維那師起調,大家一起合掌念誦。凡是有三四個人以上,就應該這樣行持。
        ——《入行論》講記180課  【本文章引用自此】
索達吉堪布:用餐前要念一遍供養偈
  作為一個三寶弟子,本來應該經常供養三寶,但有些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差。記得很早以前,我就要求道友們,每天在用餐前念一遍供養偈:「無上本師即佛寶,無上救護即法寶,無上引導即僧寶,供養皈處三寶尊」,可是到目前為止,有些道友還不會背這個偈頌,有些發心部門用餐前也沒有念這個偈頌。也許我說話份量太低,也許我說的不是佛法,所以有些人把我的話當成耳邊風。我沒有他心通,不知道這些人有沒有內在的證悟,但從學佛的經歷看,他們學佛的時間不長,平時也很散亂,所以不一定有很高的境界。如果內心沒什麼境界,又不重視身語的善法,連一天念一遍供養偈都做不到,這是非常慚愧的事。如果是一些高不可攀的境界,做不到也情有可原,但這麼簡單的一個偈頌,我強調了不止一次,時間也過去這麼久了,除了一些老人之外,再笨的人也不可能背不下來。
  我覺得這些人不是智慧有問題,而是學佛的態度有問題。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雖然我根機下劣、智慧淺薄,但有一點自己是問心無愧的——不管哪位上師吩咐的事情,只要符合正法,自己總是盡心盡力去做。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像華智仁波切所說的「捨棄今世瑣事如唾涎,苦行修習追隨先輩跡」,這一點自己是談不上的,但至少內心有隨學傳承上師,老老實實依教奉行的意樂,根本不像有些人那樣,上師再怎麼講都不去做。我每天辛辛苦苦地傳法,有些人雖然坐在聽法的行列中,但只是聽一聽,從來沒有身體力行,沒有以所聞之法調正自相續,這樣最多有一個聞法的功德,對改變自相續沒有多大意義。結果佛法是佛法,相續是相續,佛法和相續南轅北轍,最終會成為佛教油子。這種人就像《水木格言》所說的那樣:「多聞若未實修,則於自心無益,百年住於水中,石性乾燥而存。」希望每個人好好觀察自己:我聽了這麼長時間佛法,到底有沒有依照善知識的教言行持過?我的相續到底有沒有改善?
本文引用自【聖救度母作舟航藥師如來出苦海】索達吉堪布:飲用食物前的小偈文 - Powered by Discuz! https://bit.ly/3GT8dRF
----------------------------------------
飯前供養偈
2012/06/18
供養偈:
「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三遍)。願佛力加持,以食施百,百施千千萬,供養一切眾生。 願佛力加持,願以食為藥,療眾生病;願以食為大悲水,拔眾生苦;願以食為智慧水,灌眾生頂,增長慧根。」
可說是修行的靈魂,亦可說是大乘佛法的心要。供養佛法僧三寶,是為感恩;供養眾生,是為報恩。平常供養三寶,亦同時為了廣度眾生。三寶接受供養之後,即可以此力量去幫助更多的人。這便是將自我的所有,轉變成為一切眾生共享的利益。然後再把自己所供養的功德迴向給三寶及眾生,所剩的便只有無我的智慧及平等的慈悲了。
簡言之:我們先以物品供養,再將功德迴向,即是淡化自我,消融自我的靈藥良方
---
供養
臨齋時,念的供養偈:「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可說是修行禪法的靈魂,亦可說是大乘佛法的心要。供養佛法僧三寶,是為感恩;供養眾生,是為報恩。平常供養三寶,亦同時為了廣度眾生。三寶接受供養之後,即可以此力量去幫助更多的人。這便是將自我的所有,轉變成為一切眾生共享的利益。然後再把自己所供養的功德迴向給三寶及眾生,所剩的便只有無我的智慧及平等的慈悲了。簡言之:我們先以物品供養,再將功德迴向,即是淡化自我,消融自我的靈藥良方。
諸位來此繳費打禪七,不是用來買師父的時間、租場地、購飯菜的,那是淨財,是供養三寶的捐款,是做的功德;我也藉著這樣的因緣,感恩報恩,以奉獻給諸位,來報三寶之恩。同時感謝你們的來到,為我提供了供養及奉獻的機會。
結齋時,念的四句偈是:「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意為:當我吃完飯時,祝願一切眾生,也都修行供養,具足一切佛法,將來必定成佛。祈願眾生成佛,表示不為自我私利。所以,禪修者,著手修行之初,便要訓練自己:先從有求而昇為無求,再從無求而廣修供養。
每天飯前念5秒-30秒鐘的供養偈,可迅速積累功德!(附兩種簡易供養偈)
簡易供養偈:
1、臨齋時念的供養偈:「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
可說是修行禪法的靈魂,亦可說是大乘佛法的心要。供養佛法僧三寶,是為感恩;供養眾生,是為報恩。平常供養三寶,亦同時為了廣度眾生。三寶接受供養之後,即可以此力量去幫助更多的人。這便是將自我的所有,轉變成為一切眾生共享的利益。然後再把自己所供養的功德回向給三寶及眾生,所剩的便只有無我的智慧及平等的慈悲了。
簡言之:我們先以物品供養,再將功德回向,即是淡化自我,消融自我的靈藥良方。
2、飯前供養偈及觀想:
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十方三世一切眾生(三遍)。
願佛力加持,以食施百,百施千千萬,供養一切眾生。
願佛力加持,願以食為藥,療眾生病;願以食為大悲水,拔眾生苦;願以食為智慧水,灌眾生頂,增長慧根
-------------------
本網站純係個人資料蒐集、欣賞,非商業用途 !  資料均來自於網路,版權屬原創者所有,如有因不明來源,而不慎侵犯貴方權利,請即來信告知 , 後學當馬上修改移除,在此先致上歉意!謝謝您!
-------------------------------
七支供養偈頌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恚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
------------------------
佛教儀軌。法會儀軌
十供養 獻供 祈願文
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殊勝十供養,集福妙難量。
願此香花遍十方,以為微妙光明臺,殊勝燈塗美味果,清淨茶食寶珠衣,
不可思議妙法塵,旋轉無礙互莊嚴,一一皆悉遍法界,盡未來際作佛事。
弟子眾等,志心禮請,十方一切剎,諸佛菩薩眾,惟願大慈悲,降臨於法會。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1).香供養:
戒定真香。焚起衝天上。眾等虔誠。爇在金爐放。頃刻氤氳。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
南無歡喜地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2).花供養:
花奉獻。文殊共普賢。牡丹芍藥真堪羡。百花獻納黃金殿。花開花謝綻金蓮。青衣童子。持花親覩慈尊面。
南無離垢地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3).燈供養:
燈晃耀。盈煌列寶臺。光明徧照周沙界。昏衢朗耀俱無礙。閻魔瞻禮紫金臺。然燈佛成道。曾受人天拜。
南無發光地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4).塗供養:
曹溪水。一派向東流。觀音瓶內除災咎。醍醐灌頂滌塵垢。楊枝灑處潤焦枯。咽喉中甘露。自有瓊漿透。
南無燄慧地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5).果供養:
祇園菓。滋味甚堪嘗。青瓜紅柿阿梨樣。茘枝龍眼堪供養。菴摩羅果世無雙。婆羅門仙人。親獻蓮臺上。
南無難勝地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6).茶供養:
春先蕊。百草甚奇青。茶芽點出馨香噴。玉甌盞內雪花輝。趙州公案又重新。睡魔王。能退幾度黃昏陣。
南無現前地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7).食供養:
天廚供。純陀最後來。饑飡麻麥充皮袋。仙人又送齋食在。雙雙牧女獻香糜。四天王捧鉢。遙望靈山拜。      
南無遠行地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8).寶供養:
世間寶。歷代古今傳。珊瑚琥珀銀絲線。硨磲瑪瑙連珠串。給孤長者捨祇園。金輪王說法。永鎮龍宮殿。
南無不動地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9).珠供養:
一百八。持經滿藏圖。消災延壽藥師佛。毗盧心內瑜伽部。大乘經典共彌陀。證南方龍女。直至菩提路。
南無善慧地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10).衣供養:
衣奉獻。綾羅錦綉紗。銷金掛子難描畫。龍女織就金絲帕。波斯匿王捨袈裟。馬鳴王菩薩。誓願神通化。
南無法雲地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11).百味供養:
盂蘭盆。地獄救倒懸。目連尊者度慈親。七世父母俱昇天。虔誠供養大眾僧。威德不可量。清淨真福田。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12).醍醐供養:
圓滿教。法中最上味。五時八教攝群機。世尊仍在靈山會。普雨甘露度眾生。
現前皆授記。決定入佛位。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13).禪悅供養:
身口意。清淨法供養。勤修六度波羅蜜。圓滿微妙莊嚴相。方便定慧及解脫。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
南無普賢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14).妙覺供養:
香積飯。大慈悲所薰。受持佛教師子吼。聞者悉發菩提心。隨其心清國土淨。
廣施功德寶。正法又重新。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惟願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納受。
十供養 獻供 祈願文。佛教儀軌。法會儀軌。法本修法儀軌 doc pdf wiki https://bit.ly/48lR3HY
----------------

過堂在佛教僧團中指吃飯-是禪宗叢林特有的儀軌/三千諸佛皆出在廚中/齋堂又稱為「五觀堂」五堂功課/過堂原是進衙門公堂審問的意思,借用來稱呼吃飯/佛教寺院一天吃兩次飯,過午不食,所以齋堂就開兩次過堂,寺院住眾一起用早齋(早餐)和午齋(午餐)。寺院會先敲掛在齋堂外走廊上的大木魚(梆)和葫蘆型鐵板(雲板),通知大家到齋堂集合-披好袈裟,按照出家先後與寺院職務排隊進入齋堂。住持在齋堂有上座,個人則分排按照固定座位站好,用餐前先唱「供養咒」吃完唱「結齋偈」才可以離開/用餐過程,還要要心存五觀想/監齋菩薩是佛寺的灶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佛教佈施/《雜阿含經》裡面有一首偈語說:「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意思是說:假如你每一個月有十萬元的收入,應該拿出四萬元來經營事業;兩萬元做為家庭生活所需;兩萬元儲蓄以應不時之需;剩餘之兩萬元用以布施,回饋社會,救濟貧乏。《三世因果經》說:「有衣有食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未施半分文。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僧人;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採花供佛前。」能找出今生貧窮的原因,然後加以改進,為時不晚。 國家厚實經濟,富國裕民,慈悲道德獲得重視/什一奉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