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人的歷史現場: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 – 王俊秀教授 –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https://bit.ly/3Qjh4Si
 資料來源:趙家麟,2014
   為何有六燃?話說二戰期間,軍國主義高漲的日本,於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1,準備擴張軍備,掀起戰事。同時期,石碳(煤炭)轉向石油的時代也來臨,因此海軍與陸軍(當時空軍分屬陸海軍,因此兩者皆有航空隊)也開始籌備8個海軍與4個陸軍燃料廠,石碳與石油併設,包括無煙碳、航空用揮發油、艦艇用重油、人造石油、生質能源(包括失敗的松根油)。海軍所設置的8個燃料廠,第3、4、5 廠本來就是煤礦所,1、2、6為石油導向的新設廠,101及102廠為油田所在地,8個廠中有4個在殖民地或佔領地,六燃在台灣,五燃在朝鮮(現北韓)。陸軍燃料廠4個中有2個在殖民地或佔領地,南方廠其實就有6個支廠。不管如何,人才需求孔集,如同1943年的學徒出陣(一般大學生也要上戰場)的政策,更早的1940年就建立了技術將校制度,以陸軍燃料廠的1409位將校為例,44.3%來自一般大學,又以東大為多,如以技術觀之,則以京都大學為最多,後來於1981年得到諾貝爾化學獎的福井謙一教授,1941年就曾以京都大學研究生身份參加了技術將校的工作2。
   從 1939 年起籌建台灣六燃, 1944 年完工,總部設在台灣的高雄左營,而其合成部設在新竹東區,新高(清水)還有一處分部。後因美國之轟炸,六燃廠的總部便搬遷到新竹,六燃的主要任務是企圖利用殖民地的植物煉航空用油,包括樹薯與甘蔗發酵成為丁醇以及異辛烷,更配合當時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現光復路上的工研院化工所),成為當年生質能源的先趨研發重鎮,也成為新竹科技研究發展的源頭之一。新竹在日治時期就是戰略重地,軍事單位包括第九師、海軍航空隊總部、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部、第61海航空廠軍第六燃料廠本部等。也因此使得新竹在二戰期間成為全臺灣被盟軍轟炸落彈量最多的城市,數量為2340噸、而高雄2290噸、台南1860噸。可知當時新竹的戰略重要性。當時新竹有4根大煙囪,被炸掉3根,今天清大對面碩果僅存的大煙囪其外壁上仍清楚可見被盟軍飛機掃射留下的彈痕3。
   六燃相關設施包括發電廠的大煙囪 (現建功國小附近)、總部(現光復國宅大樓)、研發廠房、油漕、公共設施與小鐵道(後來忠貞新村)、海軍子弟學校/海軍工程部 (現光復中學)、利用油漕(現建功國小大圓桶研討室)、地下油漕群(現建功中學)、海軍新村 (現光復中學旁邊)、高級軍官宿舍(現光明新村)、一般軍官宿舍(現清華大學)、海軍子弟學校老師宿舍 (現清大與光明新村)、第六燃料廠化學工廠 (曾為美軍顧問團宿舍與清大北院)、六燃油庫 (現中油油庫)、 海軍消防湖(現清大成功湖)、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 (現工研院化工所)、日本玻璃 (硝子)株式會社 (現帝國新廈)。1944-45年間,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部在菲律賓所創立的「神風特攻隊」也曾移防駐紮在新竹基地,部份隊員們居住於十八尖山的山洞中。不過最大宗者當然是國軍眷村,陸軍公學新村 (490戶)、陸軍赤土崎新村(219戶)、北赤土崎新村(15戶)、空軍忠貞新村(218戶)、陸軍文教新村(98戶)、陸軍北精忠新村(31戶) 、陸軍南精忠新村(69戶),六燃最外圍還有陸軍貿易二與八村、陸軍金城新村、敬軍新村、日新新村等。 簡言之,在這個歷史現場,先後出現日軍、國軍與美軍的脈絡。
   其中美國脈絡與清大有關,由六燃化學工廠改建為新竹區美軍顧問團宿舍,後來成為清大北院。國府來台(1949),因韓戰台灣成為反共堡壘,於是美軍顧問團 (MAAG)於1951年5月1日抵台設立,至1979年4月26日止共28年,最多時有2347人,總部在中山北路現足球場。1955年駐台美軍協防司令部成立 (現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台銀奉命在各地為美軍顧問團興建七處宿舍,其中即包括陽明山 (當時也提供給 MAAG 台北總部的員工當宿舍)、天母、樹林口 、清泉崗宿舍、台南、屏東與新竹宿舍等。台銀以40元一坪之價格向中國商銀購買,於 1955年招標興建,由香港營造廠陸根記得標,1956年新竹的美軍顧問團宿舍完工進住。想必為慶祝中美合作(中美建功),該宿舍三邊分別命名為建中路、建美路與建功路。一共興建34戶 (兩戶於1965年燒掉,另兩戶於2005年燒掉),另建游泳池、會館 (包括醫務室、圖書館與電台 )與地下貯水漕,而該電台為美軍海岸線雷達系統之一環,對面(現創世紀靠中油處)還增建簡易壘球場。曾幾次美國來自第七艦隊的航空母艦的雙頭螺旋直昇機在簡易壘球場降落,並帶來球隊與美軍顧問團比賽。當時大門有兩處(29與31號側),面對現在之公道五。 而一個34戶的「美軍眷村」被周圍至少12「國軍眷村」包圍,最近的一圈有四個「國軍眷村」,共942戶4。
   就在這塊清華落地生根的六燃原來基地上,相關設施也成為後來清華主導或參與社會運動的對象,包括反李長榮之環保運動、搶救清大北院與二戰工業遺址等文化運動、成功湖畔的綠市集運動等。過程中,也陸續成立或積極參與民間團體,如致力環境問題的「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關注海岸環境生態保育問題的「新竹市野鳥學會」、 關心古蹟、文化、政治等的「新竹文化協會」、從事社區工作的「種籽工作室」、以及竹掃把行動聯盟等,大多是由清大師生所創辦發起的,當然因地緣關係,也有交大及竹師師生的加,,特別是清交有梅竹賽,卻常因故停賽,因此前述的社會參與有時也被稱之為:社會參與梅竹賽。
   六燃遺址的區域都算是清大的生活圈,附近的光復國宅、公學國宅、忠貞新村、文教新城、夢竹國宅等一向是師生熱門的租屋地點,更不用說宵夜街,但說到日本海軍的第六燃料廠,大概沒有幾位清大師生知道。過去有三次機會,清大利用通識課程、服務學習及清華學院小組活動等,企圖在環境上與文化上改變宵夜街,包括行人徒步區等,將宵夜街視為延伸校園 (extended campus)。
   六燃的大煙囪是在 2010 年 2 月 9 日登錄公告為歷史建築,3 月 30 日於新竹市建功國小大圓桶召開「二戰遺址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暨眷村保存說明會」,竹掃把聯盟開始參與本文化保存運動。當時輔大的趙家麟教授開始帶著景觀系所的同學一起收集及調查遺址相關資訊,成為竹掃把聯盟的文化夥伴。其間意外在大煙囪內發現稀有物種霜毛蝠,依照東海大學林良恭教授的判斷,霜毛蝠冬天四散在各山頭上冬眠,每年五到八月是繁殖期,推測牠們是四、五月飛到大煙囪內,當成「產房」及「坐月子中心」,等到八月幼蝠長成後又各自飛散。此種生態與文化資產並存的景觀特別引起關注,包括生態蝙(霜毛蝠)與文化黑蝙蝠(黑蝙蝠中隊)的對話更是新竹的特色5。
   原本六燃廠上百棟的各式廠房建築,在經過 70 年環境的變遷,土地移轉開發後,在 2104 年初僅剩最後十棟,除了已指定為歷史建築的大煙囪外,在原來煉油廠區(忠貞新村)另有七棟大小不同、功能型式各異的六燃建築群,被後來的眷村建築給包住、圍住、填入或融入,形成了日遺工業建築和眷村共生共構的特殊景象。這些景象包括龐大的煉油廠房裡蓋成了「屋中屋」和「屋中樓」,這些活生生的眷村生活場景在 2013 年夏天逐漸走入了歷史6。
   在國防部推動的都更計畫之下,文化保存面臨很大的壓力,於是在 2014 年 1 月 18 日起至 1 月 26 日間,中原大學建築系與景觀系研究生以新竹市忠貞新村海燃廠遺構為主題,由曾光宗、林碩彥、陳宇進、趙家麟老師指導,於新竹市演藝廳 A 展場展出 「兼顧地方發展與歷史保存的都更設計展 – 結合海燃廠遺構與忠貞新村歷史記憶的都市更新」展覽,提出各種共生的可能性。竹掃把也提出文化保存型都更的觀點,不但前往市政府陳情遊說,並先後在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及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列席陳述。 特別是 2014 年 4 月 3 日早上,居民為了自拆獎金誤拆了煉油廠房的一角,震驚了社會, 隔日各大媒體爭相報導。此後,民間團體、在地居民與政府曾會面數,尋求共識,例如要求國防部釋出善意,不要自拆,亦可拿到獎金。在此過程中,國防部以都更方式陸續處理 900 餘處眷村,雖然有 13 處依「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計畫」保留,但仍被監察院糾正:眷村文化保存是國防的責任。
   保存行動過程中,特別提出 2012 年 11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組織下之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 (TICCHI) 在台北舉行大會,會中所發表的「台北宣言」,被視為離開聯合國之後,唯一以台北為名之宣言,其中兩條特別重要。第二條:「亞洲地區的工業遺產面臨閒置或拆除的命運,因此採取從國際層級、國家層級到地方層級的保護策略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工作」。另外第六條:「亞洲地區工業遺產大都由西方國家或殖民者引入,廠房建築與設施在當時都是最先進的,具備當地建築史、營建史或設備史的美學與科學價值,因此應該以整體性的方式保存⋯..」。直到 8 月 24 日審查結果公佈通過六燃遺址建築群,惟 1 號廠房含(俗稱的寡婦樓)仍以意象保存與部份保存收場,但卻在2015/4/4整棟被偷拆破壞成為廢墟。保存戰線應回到中央的國防部與文化部,台北宣言在國際或國家層級以及科技源頭的意義將發揮文化保存的效果。
     另一個失去的歷史現場在宜蘭南機場:當時的清大宜蘭園區。該機場在1944-45年間是日本神楓特攻隊的機場。綜觀從臺灣基地出動的特攻隊,出擊架次最多者,首推新竹機場,次為宜蘭。但如就最後沖繩島十次的「菊水作戰」,宜蘭參與三次,主要由後半段的「菊水5號」開始,計出動46架次,總共陣亡46人,飛行員的最大特色是多為大學軍官者(學徒出陣的一環),包括名校早稻田、慶應義塾大學、法政大學與日本大學。1945/6/7台灣最後特攻機由橋爪和美一飛曹與柳原定夫二飛曹自南機場起飛,結束了他們的生命以及神風特攻隊在台灣的悲劇性歷史。宜蘭南機場出現過十種機型:零式、一式陸攻、飛燕、銀河、新司偵、天山、吞龍、鍾馗等7。
   在歐洲大學史中,Town and Gown(市鎮與學士袍)被視為主要的關鍵詞,突顯出大學與在地市鎮的互動關係,包括歷史上大學生與市鎮居民的衝突等負面的互動。大學如何把在地市鎮當作一本打開的課本或延伸的校園,產生互利共生的抓地力,當然是大學社會責任的重要一環,或可稱之為大學新的社會貢獻度(SCI :Social Contribution Index)。清大落地新竹,更應該以引領思潮,帶動社會進步的方式,產 生抓地力。本文以社會運動(環保運動、文化保存運動與綠市集運動)為個案,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期許清大在 Town and Gown(市鎮與學士袍)的互動上朝向共學與共榮,也就是我們共同的未來:新竹的未來就是清大的未來,更歡迎原竹教大的伙伴們:新清華人一起參與,展開「讓歷史現場成為學習現場」運動。
 王俊秀 老師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清華人的歷史現場: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 – 王俊秀教授 –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https://bit.ly/3Qjh4Si


陽明交大六燃團隊今年以「移動的六燃」為主題策展,連結新竹步行城市。(王惠慧攝)陽明交大新竹六燃文件展 保存竹科歷史起源 - 寶島 - 中時 https://bit.ly/3QjhV5s
新竹六燃是日軍在二戰時,為合成異辛烷遺留下的歷史建築,後形成特殊眷村聚落,且又是保育類霜毛蝙蝠棲地,受學界關注,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副教授賴雯淑表示,六燃不僅見證新竹歷史,更是工研院前身天然瓦斯研究所歷史,保有竹科高科技發展源頭。
 新竹六燃總面積300多公頃,涵蓋大煙囪所在地忠貞新村、清大成功湖、赤土崎、光復中學、公道五路中油油庫、將軍村、交大部分校地與光明新村等,與市府的新竹X基地、眷村廊帶以及大煙囪科技藝術村落屬同區塊,原有上百棟建築,現僅存約10棟。
 陽明交大2018年起,執行六燃博物館計畫及大煙囪廠方保溫睦鄰駐站計畫,2019年首策展,今年主題「移動的六燃」連結新竹步行城市,將田野調查、居民訪談等文字影音紀錄,以音樂、藝術、科技、出版及學術多種形式,呈現對六燃議題的關注。
 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指出,六燃不只是歷史遺址,因尚未啟用日本就戰敗,後來國軍進駐,廠房內有眷村聚落的「樓中房」,形成奇特魔幻空間。
 洪惠冠也說,六燃與竹科建立密切相關,甚至可說是台灣高科技產業歷史,最早可回溯至日治時期戰爭燃料生產,從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為起點,漸演變為工研院、竹科,見證台灣經濟實力發展。
 賴雯淑指出,光是六燃的「生產」就有3層意義,包括日本為戰爭的生產、霜毛蝙蝠為繁衍的生產,以及工研院集結周邊清大、交大科技人才,為發展高科技的生產。
 「新竹六燃必須是移動的,」賴雯淑說,不只是地理上,也是觀點、策略的移動,她提到烏俄戰爭引發晶片荒,使竹科受國際重視,對比六燃在二戰時也扮演要角,80年後的今天,新竹六燃作為博物館,能讓人重新思考,台灣在國際上扮演的角色。
 賴雯淑強調 ,梳理六燃的歷史脈絡、人文故事,並與高雄、日本及北韓等地燃料廠對話,從新竹做起、照顧好新竹的六燃,與世界參照,才能「愈在地、愈國際」。陽明交大新竹六燃文件展 保存竹科歷史起源 - 寶島 - 中時 https://bit.ly/3QjhV5s


六燃是指二戰時期臺灣總督府所建置的「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遺址,至今已有76年歷史,其中的大煙囪廠房為主要基地,舊時主要任務為合成「異辛烷」,以提供戰鬥機引擎效率與壽命的汽油添加物。新竹六燃大煙囪廠區保存完整並已設為保存區,其「屋中有屋」、「空中樓閣」等特色建築為重要的眷村遺跡,是結合戰爭、科技與眷村文化的歷史建築。 Facebook

全台現存規模最大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一期修復完工,重現廠房巨型柱、長煙道
2021/11/24 | 美術館/博物館/展演空間 | 文字整理 Stephie Chiu
全台現存規模最大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一期修復完工,重現廠房巨型柱、長煙道 |ShoppingDesign https://bit.ly/3OjoFO8
台灣現存最大規模二戰軍事工業遺址群「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第一期修復工程完工,未來將規劃為「大煙囪科技藝術村落」對外開放。
位於新竹市建美路上的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簡稱:六燃),建於 1943 年,是當時日軍在新竹設立的燃料工廠,也是台灣現存最大規模二戰軍事工業遺址群。新竹市政府爭取文化部補助,投入 5,170 萬元進行大煙囪廠房第一期修復工程,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經完工,重現了工業廠房 6 根巨型柱、長煙道,還發現幾處眷戶拆除的煤炭大漏斗,另也可見屋中屋、空中樓閣與紅磚矮牆等眷村生活型態。
 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jpg
圖片來源/新竹市文化局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接下來將持續向中央爭取 2 億經費進行第二期工程,規劃結合戰爭、科技、教育、眷村文化與生態的「大煙囪科技藝術村落」。
 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jpg
林智堅市長視察完工的一期修復工程,廠房建築為兩層樓,在建築師林雅萍帶領下,見證6根巨型結構柱、煙道區、集塵室二樓六米高鋼板,及多個規模不等的煤炭漏斗(給料斗)等二戰工業廠房特色。 圖片來源/新竹市文化局
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jpg
圖片來源/新竹市文化局
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jpg
文化局指出,此次工程不只針對原工業廠房進行結構補強,也針對眷戶後期與廠房共構搭建的屋中屋,進行牆面壁體的補強工程,並將木屋架及屋瓦卸除編號。在全面檢測後,以文化資產修復的精神,以最大舊料修復方式復原,並進行防水、防蟲腐工程等。 圖片來源/新竹市文化局
見證戰後生活變遷,屋中有屋、房中有樓
六燃大煙囪廠房興建至今已 78 歲,見證戰後眷村克難生活變遷的集體記憶,廠區內高達60公尺的大煙囪為最醒目地標。此處在戰後作為眷戶使用,以簡陋的廢建材自行搭建建築及夾層,利用空間設置空中樓閣,在屋內牆壁上都還可見樓梯痕跡,並在二樓設置多處紅磚矮牆,避免孩童摔落,也區分各戶生活空間,形成獨特的「屋中有屋,房中有樓」。此外,牆上還有獨特的壓花油漆,地板花磚也完整保留,重現50、60年代的生活痕跡。
 新竹六燃大煙囪廠區全區_logo.jpg
從大煙囪廠房全區的鳥瞰圖,能了解大煙囪廠區二戰遺構的完整樣貌。 圖片提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六燃保溫計畫團隊
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jpg
今年初的《活的歷史.消逝的地景》新竹六燃場域活化跨校系聯展,由五所學校共八個校系共同組成,從不同層面檢視與探討新竹六燃,舉凡文化資產論述、遊戲導向場域、空間意象、跨領域式社會提案等等。 圖片來源/新竹生博物館 HSINCHU LIVING MUSEUM
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jpg
圖片來源/新竹生博物館 HSINCHU LIVING MUSEUM
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jpg
圖片來源/新竹生博物館 HSINCHU LIVING MUSEUM
文化局長張馨之表示,大煙囪廠區爭取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廠區總面積將近 1 公頃,目前已完成第一期結構補強工程,正進行第二期工程設計書圖,後續將提案爭取中央經費進行修復工程。為讓民眾更了解六燃廠相關歷史、建築特色與生態地景,文化局已先將廠房周邊 6 棟眷舍簡易修繕,作為保溫睦鄰基地,並完成六燃動畫影片拍攝,也出版兒童繪本《邦邦喬喬要回家》。
  大煙囪化身珍稀動物「霜毛蝠」的育幼棲所
珍稀動物霜毛蝠每年 4 至 9 月會至大煙囪內棲息,作為生殖育幼棲所,因此大煙囪又稱為「霜毛蝠的月子中心」。為進行生態保育,市府與台灣蝙蝠學會於廠房周邊掛設蝙蝠屋,近年發現霜毛蝠成功寄居此人工棲所蝙蝠屋內,顯示保育工作良好,讓霜毛蝠能與新竹六燃共生共存。
 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霜毛蝠.jpg
霜毛蝠生態保育工作坊 圖片來源/新竹生博物館 HSINCHU LIVING MUSEUM
文化局表示,大煙囪廠房位處清交大、工研院、科學園區聚集的重要地帶,還有汀甫圳綠帶、光復路商圈及赤土崎停車場,兼具休閒、教育及文化保存意義,未來規劃「大煙囪科技藝術村落」。
 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jpg
圖片來源/新竹市文化局
在全區修復完工開放前,民眾可先前往「保溫基地-大煙囪下的家」一探相關文獻史料、六燃紀錄片及霜毛蝠即時監視系統等,還有一系列六燃小學堂活動,讓民眾能更認識此區的歷史意義以及生態。
 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jpg
六燃大型活動「大煙囪下的家」開幕 圖片來源/新竹生博物館 HSINCHU LIVING MUSEUM
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六燃永續生活「溫飽食堂」.jpg
六燃永續生活「保溫食堂」 圖片來源/新竹生博物館 HSINCHU LIVING MUSEUM
【保溫基地-大煙囪下的家】
地址:建美路38號
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HsinchuLivingMuseum
開放時間:
星期三至星期五,下午2點至下午7點
星期六至星期日,上午10點至下午7點
 再造歷史現場:新竹生博物館 HSINCHU LIVING MUSEUM
https://hclm.nctu.edu.tw/
全台現存規模最大二戰軍工遺跡!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一期修復完工,重現廠房巨型柱、長煙道 |ShoppingDesign https://bit.ly/3OjoFO8

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

【移動的煙囪 x 進擊的六燃】保溫睦鄰第三期成果展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ultural Studies -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新竹六燃是日軍在二戰時,為合成異辛烷遺留下的歷史建築,後形成特殊眷村聚落,且又是保育類霜毛蝙蝠棲地,受學界關注,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副教授賴雯淑表示,六燃不僅見證新竹歷史,更保有工研院前身天然瓦斯研究所歷史,是竹科高科技發展的源頭。
  新竹六燃總面積300多公頃,涵蓋大煙囪所在地忠貞新村、清大成功湖、將軍村、公道五路地下油庫與光明新村等,與市府的新竹X基地、眷村廊帶以及大煙囪科技藝術村落屬同區塊,原有上百棟建築,現僅存約10棟。
  陽明交大2018年起,執行六燃博物館計畫及大煙囪廠方保溫睦鄰駐站計畫,2019年首策展,今年主題「移動的六燃」連結新竹步行城市,將田野調查、居民訪談等文字影音紀錄,以音樂、藝術、科技、出版及學術多種形式,呈現對六燃議題的關注。
  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指出,六燃與竹科建立密切相關,甚至可說是台灣高科技產業歷史,最早可回溯至日據時期戰爭燃料生產,從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為起點,漸演變為工研院、竹科,見證台灣經濟實力發展。
  賴雯淑說,六燃的「生產」有3層意義,包括日本為戰爭的生產、霜毛蝙蝠為繁衍的生產,以及工研院集結周邊清大、交大科技人才,為發展高科技的生產。
  賴雯淑指出,俄烏戰爭引發晶片荒,使竹科受國際重視,對比六燃在二戰時也扮演要角,80年後的今天,新竹六燃作為博物館,能讓人重新思考台灣在國際上扮演的角色。移動的六燃展 見證竹科發展史 -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https://bit.ly/457PImn


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

新竹六燃廠觸媒工場 文團籲全部登錄歷史建築
 新竹六燃廠觸媒工場 文團籲全部登錄歷史建築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vINl7
新竹市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有多個建築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其中最為人知曉的就是高10層樓的地標「大煙囪」和特別的「屋中屋」眷舍及最多人喜歡拍照留念的眷舍主樓梯。(記者洪美秀攝)
 2019/02/13 19:58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已被新竹市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是二戰後台灣現存最具規模的日本軍事戰爭遺址,除最為人知曉高十層樓的大煙囪及屋中屋眷舍,其中位在建功高中對面的「觸媒工場」,因同屬六燃廠遺存建築群,文化局15日將進行文資審議,針對其建築現況及歷史特色進行文資身份審議。
 就在新竹市文化局準備進行六燃廠觸媒工場的文資審議時,包括臉書社團「老屋發展處」與市議會時代力量黨團等文化團體都表態,期許文資審議委員會能夠將五棟觸媒工場全部保留並登錄為歷史建築,與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做一系列的維護保存。
 文化局表示,新竹六燃廠是在日治時期末期興建,主要是因新竹近郊的竹東有天然瓦斯,新竹六燃廠設置的目的,是為生產「異辛烷」作為航空汽油添加劑,以提升戰鬥機飛行效能。
 不過,隨著1945年日本戰敗,新竹六燃廠並沒有運轉,隨後也被分成五大區,包括為人知曉的「大煙囪」是新竹東區居民的共同地標,也是台灣最早的汽電共生廠之一,後來又衍生出上忠貞、下忠貞、地下油庫、823砲戰將軍村和觸媒工場等區塊,目前僅剩10餘棟建築。
 文化局除已將新竹六燃廠中的大煙囪及屋中屋等眷舍登錄為歷史建築,更爭取到文化部8400多萬元經費,即將啟動後續修復計畫,期許呈現新竹六燃廠的歷史風貌和珍貴軍事遺址。
 本週五即將進行文資審議的六燃廠觸媒工場區,有5棟一層樓長方形房舍,其任務在生產觸媒,就是合成異辛烷製程中所需的催化劑。此催化劑不止新竹廠可以用,也可外運他廠供工業用途使用。
 觸媒工場房舍建物為高一層,矩形平面長寬約為15乘30公尺,雙披水斜屋頂,長邊南北向,在二戰後成為軍方倉庫使用,但目前閒置中。
 包括臉書社團「老屋發展處」和市議會時代力量黨團都表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是竹市最早有系統且大規模建設的軍事工業基地,是新竹近代科技史的重要佐證
 不過其基地所在位置,是中央「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宣示要進行「公辦都更」的重點地區,準備進行「建功高中南側更新案」。
 文化團體及黨團認為市府在產業遺產保存再利用與都市開發政策間,應全面考量,不能犧牲文化資產,建請文資審議委員會能將五棟觸媒工場全部保留,並登錄為歷史建築,做完整維護。
 文化局表示,尊重文化團體的訴求,但也尊重文資審議委員會的決議,相信文資審議會會有明智的判斷。
新竹六燃廠觸媒工場 文團籲全部登錄歷史建築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vINl7


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

竹市文化工作者發動連署籲保留4座地下油槽 與建功高中校地共存
 竹市文化工作者發動連署籲保留4座地下油槽 與建功高中校地共存 - 新竹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lSu3k
新竹市一群教授與民代和文化工作者發動連署行動,籲保留公道五路與建新路口交叉口4座地下油槽,期許保留後兼顧建功高中校地與地下油槽歷史共存共榮。圖為油槽現況已闢為簡易公園綠地。(記者洪美秀攝)
 2023/07/12 14:40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新竹市一群文化工作者發起連署,主張完整保留建功高中附近的4座地下油槽,同時能將其開闢為光復國宅區唯一大型公園。同時也應重新調整文中與公園、鄰近機關用地的配置,達到擴校與生態、文化資產及大型公園需求四贏。目前發起連署者包括民代及教授和教師及文化工作者,期許市府能將4座油槽登錄為歷史建築,應與建功高中達到歷史與學校共存的目的。
 新竹市文化局除今天舉辦文資委員會現勘油槽現地狀況,都發處也公告將公展文中小用地為擴校重點,以符合建功長期目標。預計6月30日至7月29日,市府公告公展變更都計,目的是希望想將4座地下油槽的光復國宅區唯一大型公園用地變更為建功高中擴校使用的文中用地,預計7月18日在新竹市稅務大樓視聽教室舉辦公展說明會。
 市府教育處表示,針對建功高中附近4座油槽的存廢教育處是提出建功高中的校地需求,建功高中擴校需求將會視文化局文資審查結果再行評估校地使用需求。
 文化局表示,新竹地下油庫位於公道五路與建新路交叉口,共有4座直徑33公尺高度7.5公尺之鋼質筒形油槽,原址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輕質油槽,戰後由軍方提供土地,中油公司負責興建輸儲設備,民國94年,管理權改為市府(城市行銷處),地目為公園用地,現況為閒置,目前外觀呈現林木密布。
 今年2月24日接獲民眾提報4座既有油庫登錄為歷史建築,文化局4月6日邀集委員現勘並進行簡易文資價值評估,初步決議認具歷史產業發展、環境教育及文化資產價值,予以列冊追蹤。今天再邀集文資委員召開專案小組審查,委員認為雖儲油槽內部現已無儲油,仍具歷史產業脈絡及環境教育、文化資產等價值,建議維持繼續列冊追蹤。且恰逢都市計畫變更階段,專案小組也建議納入都市計畫內容,並朝兼顧油庫保存、建功高中發展需求與校園特色形塑等構面,統整納入未來校園整理規劃使用方案中。8月11日將提請文資審議大會審查。
 由市議員廖子齊、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林曉薇、清華大學人社班榮譽教授王俊秀、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合聘副教授榮芳杰、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中原大學地景建築系副教授劉為光等超過50名大學教授及民代和文化工作者都已連署希望應留下油槽,期許讓這個具歷史故事的土地能與建功高中共存共榮,並成為全台擁有燃料地景的高中。
 連署者也主張鄰近的海軍六燃廠已登錄為歷史建築保存並進行修復,如今更應保存建功高中附近4座地下油槽,將其規劃為多元化公園,並進行空間改造藝術或教育用途開放公眾參觀使用,做為歷史與文化和教育及都市公園綠地共榮共存的場域。
 新竹市一群教授與民代和文化工作者發動連署行動,籲保留公道五路與建新路口交叉口4座地下油槽,期許保留後兼顧建功高中校地與地下油槽歷史共存共榮。圖為油槽現況已闢為簡易公園綠地。(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一群教授與民代和文化工作者發動連署行動籲保留公道五路與建新路口交叉口4座地下油槽,期許保留後兼顧建功高中校地與地下油槽歷史共存共榮。圖為都發處正進行變更為文中用地的公展階段。(記者洪美秀翻攝)
竹市文化工作者發動連署籲保留4座地下油槽 與建功高中校地共存 - 新竹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lSu3k


六燃踏查:一根佈滿科技、文化與生態痕跡的大煙囪
10 月 31, 2022 六燃踏查:一根佈滿科技、文化與生態痕跡的大煙囪 TechTHY預見科技桃花源 https://bit.ly/47qxnTN
 這學期桃花源在清華大學,第二次開設半導體產業史通識課。
 10月其中一堂課程,特別安排到大煙囪下的家參訪。
 由於新竹具備絕佳的天然資源條件,讓當時殖民的日本看上這個地區,興建第六海軍燃料廠,生產航空用油供給軍事需求。所立下的工業基礎,正是成為新竹發展科技重鎮的關鍵,也因此工研院、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以及科學園區,皆聚集且落地於新竹。
  我們待在大煙囪的時間只有短短兩節課,因此非常感謝交大保溫團隊的夥伴乙慈和邊軒逵大哥,精彩生動地描繪新竹六燃的風華與故事。
  除了了解六燃的時代角色意義與影響,感受戰後居民因生活所留下的眷村文化,更重回歷史現場、一覽地下油槽的現況,為我們在認識新竹科技發展史的旅程中,留下深刻的一幕。
 參訪新竹六燃廠之輕質油槽區
,戰後由國軍接收並改建為空軍用油之油庫(俗稱地下油庫)
 除了從歷史角度認識大煙囪之外,在戰後,閒置的六燃廠房成為上千近萬隻霜毛蝠的棲息地,然而,10年前大動作的遷村,影響環境變化而導致棲居數量下降,因此保溫團隊也致力 #霜毛蝠 的生態保育,做為「蝙蝠中途之家」,傳遞與推廣與自然共生共存的教育平台。
 陽明交大「#大煙囪廠房保溫睦鄰計畫」三期相關計畫近4年,落實在地紮根、社區活化、藝術介入、生態永續等目標。第三期計畫將於2022年11月結束,來不及到現場認識或是想回味大煙囪的故事,歡迎到以下網站瀏覽喔!
六燃踏查:一根佈滿科技、文化與生態痕跡的大煙囪 TechTHY預見科技桃花源 https://bit.ly/47qxnTN


由交大於2018年起所推動執行的「新竹生博物館」(Hsinchu Living Museum)計劃,源自於教育部深耕計畫中「藝術製作與社會介入」這一區塊,是一個前導、具前瞻性的實驗計畫。交大的六燃團隊為了讓社會大眾瞭解「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的二戰工業遺構內容、文史的完整意義,希望在城市歷史、文化空間與生態的保存前提下,也能同時於人文、藝術、生態與科技的異域結盟運作下進行活化,形成活博物館之典範。
HsinChu Living Museum 新竹生博物館:保溫睦鄰駐站計畫 – 新竹生博物館:保溫睦鄰駐站計畫 https://bit.ly/3qdYDUC
為什麼保留新竹六燃二戰遺址,使其成為「新竹生博物館」很重要呢?因為它具有非常豐富的四個歷史階段:
 1. 1943-1945: 日治時期 /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是台灣少數僅存二戰時期軍事工業遺跡。
2. 1946-1957: 工程聯隊時期 / 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的傷兵療養所,以及軍隊操練所。
3. 1957-2013: 眷村時期 / 具「樓中屋」特色之重要眷村遺構。為全台稀有,同時結合戰爭、科技與眷村文化之歷史建築。
4. 2010-至今: 文化園區規劃期 / 2010年由新竹市政府正式登錄為歷史建築。2013年開始啟動了為保存新竹六燃所推動的新竹六燃文化園區/博物館,也是交大所期待和努力的「新竹生博物館」(Hsinchu Living Museum)
 跨域整合呼應教育部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的高教理念,此時交大展開新竹六燃實踐計劃,結合六燃在地場域與交大的教學現場,展開社區關懷實踐與相關研究,深化大學與所在城鎮的聯結關係,是有其實質意義與重要性的。交大六燃團隊以最謙虛的態度,誠懇地宣告:我們以六燃歷史為場幕,跨域藝術與智慧科技為景,邀請大家一起投入這場空前的歷史穿越劇,在省思與實踐中,攜手齊心為新竹催生一座蘊含人文視域、智慧科技、永續生態精神的「新竹生博物館」—— Hsinchu Living Museum!
     關於新竹生博物館
About the Hsinchu Living Museum
 在文資團體、社運前輩們多年努力的基礎上,國立交通大學有幸執行新竹文化局所委託的「大煙囪廠房基地保溫睦鄰駐站計畫」(2018/6~2020/2),故趁此時機進一步集結眾人之力與智慧,希冀能催生出以六燃大煙囪廠房為基地的「新竹生博物館」。
 在構思大煙囪廠房基地的「新竹生博物館」計劃時,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立足於博物館的研究、典藏、展示、教育四大功能上,進一步提出「活隱喻,活博物館」的想像與期待,意圖透過一個具生命特質的藝術與生態系統之建置,讓觀眾、參與者能有足夠的空間、資訊與機會去理解、談論和參與過去、現在和未來將在這裡發生的人事物,希望透過眾人的觀點來擴展和豐富台灣的二戰歷史。為此一目標,交大六燃團隊邀請了中原大學和清華大學兩校長期關注六燃議題的學者團隊與社區團體,以交通大學為永續基地,一起推動以人文省思與社會關懷為核心精神、以智慧科技維護在地生態、以藝術實踐介入社會為理念的六燃「新竹生博物館」
 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 聚焦在催生「新竹生博物館」的使命下,同時提出一個能夠孕育並催生出六燃「新竹生博物館」藝術實踐路徑與行動的方法論。陸續於2019年陸續推出「六燃文件展」(2019/6/6~7/9)、「六燃國際互動劇場」(2019/11/15~11/17),和「六燃成果展與藝術展演」(2019/12/7~12/22),這些具體行動與產出,都是交大六燃博物館團隊的核心任務與自我期許。[1]
 [1] 賴雯淑,文字節錄自《活隱喻,活博物館:朝向六燃「新竹生博物館」之路》一文。原刊載於中央大學 漫遊藝術史 部落格 
HsinChu Living Museum 新竹生博物館:保溫睦鄰駐站計畫 – 新竹生博物館:保溫睦鄰駐站計畫 https://bit.ly/3qdYDUC


二戰工業遺址新竹六燃 THEN&NOW – 2022六燃文件展:移動的博物館

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

二戰工業遺址新竹六燃 THEN&NOW – 2022六燃文件展:移動的博物館

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與眷村聚落歷史現場再造與活化計畫
文章 由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2019-03-26, 08:18
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與眷村聚落歷史現場再造與活化計畫 - FAM TALK https://bit.ly/3KnfCui
計畫名稱: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與眷村聚落歷史現場再造與活化計畫
縣市:新竹市
區域:北部
主辦機關:新竹市政府
執行總經費:88,300,000
中央輔助款:61,810,000
執行機關:新竹市文化局
執行地點:新竹市
期程:2018-01-01 ~ 2020-12-31
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與眷村聚落歷史現場再造與活化計畫 - FAM TALK https://bit.ly/3KnfCui
 以重建「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與眷村聚落」歷史場景為目標,1944年5月設立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工廠用地,為新竹市最早有系統且大規模建設的軍事工業基地。當年廠區範圍,位於現今新竹市中心與科學園間之樞紐地帶,並介於兩條連接市區與科學園區之主要幹道(光復路、公道五)之間,其地理位置具有高度之可及性與便捷性。本案透過二大計畫之執行,縫合工業遺構串接汀甫圳,重現二戰遺址之人文地景,巷弄間重溫懷舊兒時記趣,建構超越歷史建築深度的文化加值內涵,再加上燃料廠大煙囪內發現稀有霜毛蝙蝠,規劃跨域結合新穎科技,打造全臺創新VR體驗模式的蝙蝠生態博物館,讓此處歷史建築除重現二戰歷史脈絡,勾勒出特有眷村風味以外,更添珍貴生態特色,使其成為一個能夠結合歷史經驗、地景記憶與符合廿一世紀新竹市都市社區發展願景之歷史環境再生計畫之基礎。
 一、【子計畫一】:大煙囪廠房基地(基地A)計畫
 1.「大煙囪廠房基地」全區眷舍環境清理(含頹毀拆除)及保溫計畫基地(建美路6 棟眷舍簡易修繕)工程(含規劃設計監造)
 2.「大煙囪廠房基地」保溫睦鄰駐站計畫
 3.「大煙囪廠房基地」整體規劃(包含計畫內容與空間方案)
 4.「大煙囪廠房基地」細部設計
 5.第1期「大煙囪廠房基地」歷史建築本體修復再利用工程
 6.第2期歷史建築周邊房舍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二、【子計畫二】:原六燃遺存設施調查暨重整計畫
 1. 原六燃遺存設施調查計畫
 (1)六燃全區遺存設施調查案
 (2)調查指認現存六燃全區遺存建築與設施之分布
 2.還原與重建1945年二戰末期新竹六燃廠全區實質環境與生產流程
 3.選定歷史現場導覽標示點,並製作相關導覽標示設施
 4.還原與重整六燃廠異辛烷合成區(基地B)
 (1)1號廠房遺存建材分類檢選及廢棄物清運
 (2)2號廠房遺存建材分類檢選及外牆舊磚回砌
 5. 數位重現六燃廠房住民戰後克難生活實景3D模型、VR及影片製作
 6. 煙囪內珍稀動物霜毛蝠紀錄片、動畫製作及宣傳託播
 計畫緣起 Origin
 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是二戰時期日本在臺灣設置之重要海軍燃料廠,在當時是亞洲最先進的高科技軍事工業設施之一,主要任務是生產提升戰機燃油性能之異辛烷。廠區規模龐大,共290公頃,各式大小建築物合計314棟。
 二戰結束後,新竹六燃廠由國民政府接收。居住於其上的人曾經歷了幾場不同的戰爭,相關的房舍與設施,許多都還存留在現場,分別為國共戰爭之眷村、冷戰之地下油庫,與823砲戰之將軍村。其中,於1949年安置撤退來臺軍人之眷村,佔有相當大之面積,2013年因眷改政策拆除此區最後的一批老舊眷村,連帶將六燃廠殘存建物之未來推向未知之命運。2015年,原六燃廠區所遺留之廠房建築與房舍,亦僅剩最後十餘棟。因此,本計畫將試圖透過現代科技,完整重現新竹六燃廠之歷史現場,並對目前所存留之土地與設施,提出保存與活化之具體建議。
2012 年,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TICCHI)在臺北舉行大會,TICCHI 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下,這是TICCHI成立40年來,首度離開歐美,在亞洲舉行大會,凸顯了該組織對亞洲日益受威脅工業遺產的關注。協助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針對工業遺產登錄與審查的正式組織,亦是目前世界工業遺產保護最重要的組織。會中所發表的「臺北宣言」,奠定了臺灣在國際上工業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地位。新竹六燃廠之規模與屬性,正符合「臺北宣言」所指歷史保存內容。
基地範圍 Working areas
一、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的設置
選擇新竹興建六燃廠支廠,是由於新竹近郊的竹東有天然瓦斯,臺灣總督府於1935年於新竹市郊之赤土崎成立「天然瓦斯研究所」(今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為新竹六燃廠的設廠基礎,新竹六燃廠設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產「異辛烷」作為航空汽油添加劑,以提升戰鬥機飛行效能。
二、新竹六燃廠空間的移轉和交疊
945年日本戰敗後,原六燃廠的整個新竹廠區及辦公廳舍與宿舍,大約是目前新竹市光復路二段兩側的土地(約位於中山高、十八尖山、水源路、頭前溪之間的區域),占地約290公頃,分別被中油與國防部接收,其中中油公司接收了醱酵工廠後改建為油庫,至今這個位於公道五路上的中油油庫仍在使用,而其高級職員宿舍區則由經濟部轉給工研院,改名為光明新村,與清大校區隔鄰,一直都是工研院高級主管的住宅區。
六燃廠的員工宿舍區、士官俱樂部與人工湖等四十甲土地與房舍,由經濟部在1955年撥讓給清華大學,做為在新竹復校的校地,清大利用這片土地奠定了成為一流大學的基礎,清大早期的研究生宿舍大都是六燃廠遺留的房舍。原先六燃廠的消防湖,成了之後清大的成功湖。
 (一)基地規模:
 2016年六燃廠遺留下五塊基地,均為國有土地,編號A至D,各區之現況條件分析如下:
 1. A區(大煙囪下忠貞)約1公頃:
 「大煙囪」是新竹東區居民的共同地標,這棟工廠為六燃廠區的緊急發電廠 ;此發電廠為臺灣最早之汽電共生廠之一,汽電共生系統是同時利用發電廠產生的電力及蒸汽的一種系統。
 2. B區(上忠貞)全區2.3公頃(建物定著土地約0.3公頃):
 此區為六燃廠的異辛烷合成區,此區的任務是以發酵法製造出之丁醇,加入觸媒,經過繁複的合成機制,生產出新竹六燃廠的最終產品異辛烷。異辛烷合成區中最主要的建物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磚造外牆的「異辛烷合成工場」(俗稱寡婦樓)。​
 此區內原有十餘棟六燃廠工業建築,1949年之後,成為眷村居民最早進駐之建築物;之後空軍工程聯隊陸續在六燃建築之間的空地,蓋上了眷舍,居民又逐步各自增建、加建,形成了一個緊湊的眷村;原先的二戰工業建築也因此包覆在複雜的眷村織理之中,被保存了下來,成為整個六燃廠區,保存迄今最完整的工業遺產群。
 3. C區(地下油庫)約3.2公頃:
 位於新竹市東區公道五路與建新路路口,原為二次大戰期間新竹六燃廠之輕質油槽區。戰後由國軍接收並改建為空軍用油之油庫(俗稱「地下油庫」),1978年委託中油公司興建四座油槽,直徑33公尺,高度7.5公尺之鋼質筒形油槽,油槽上方覆土2.5公尺,中油管理至2005年閒置止。如今地下油庫全區林木密布、生態豐富,形成特殊之都市綠地。
 4. D區(觸媒工場)約1.8公頃:
 六燃廠觸媒工場區,有五棟一層樓長方形房舍,其任務在生產觸媒,就是合成異辛烷製程中所需之催化劑。此催化劑不止新竹廠可以用,也可外運他廠供工業用途使用。觸媒工場房舍建物為高一層,矩形平面長寬約為15X30公尺,雙披水斜屋頂,長邊南北向。戰後均維持作為軍方倉庫之使用,目前閒置中。
計畫目標 Objective
一、擴大市民參與:
藉由市民及原眷戶等的參與,規劃出有感,及符合市民需求的活化機制,另以有限的空間架構應用無限的網絡延伸,重新推動社會群體網絡,形成新平臺,將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具體落實到園區及空間。
二、 重建歷史記憶:
實現2012「亞洲工業遺產臺北宣言」,針對臺灣新竹六燃廠二戰時期的工業遺產,採取國家到地方層級的保護。為國人保留日治時期軍事工業,及戰後眷村文化二合一文化遺產之歷史見證,沿續市民對新竹都市地景發展之集體記憶。
三、建構優質文化場域:
結合產業觀光、科技創新、活化教育學習網絡等,讓修復完成後的整個園區,成為城市新亮點。
預期效益 Expected
一、地方人才機會加值:本計畫有利在地藝文工作者生存、有效提昇地方人文生活環境
促進在地文化呈現出更為豐富多元的面貌,從而產出文化傳承與文化觀光的雙重效益;間接增加在地藝文工作者之創作展演機會,有利相關人才選擇在地生存定著,若能藉此再發掘地方文化資產積極進行資本轉化,則更有助於地方人文生活環境的提昇。
二、在地產業加值:媒合藝生與就業市場增加就業機會
預計可培育傳統藝術文化專業人才,增進藝術或文創人力素質與能力,培養具備接班能力之人才投入文化領域;有效扶植民間團體並媒合藝文學生與就業市場或民間企業,對其他產業領域將有加值效果。
 三、公共設施活化加值:活化使用地方低度利用或閒置之文化設施,增進在地社區效益
 藉由本計畫的推動,人才、設施與社區間有了新的連結機會,整合策辦民間表演藝術小劇場展演,能有效改善地方各館舍閒置或低度利用的狀況,並可以有效融合在地文化與傳統藝術,擦出新的創作題材火花,讓以地方為題之好題材,也能成為創作來源。
四、教育加值:藝術教育紮根,拓展藝文人口
教育政策積極推廣本土的藝術與地方文化,希望讓藝術與文化能向下扎根進而發揚光大。透由統整本市藝術教育資源及發展網絡,提昇人才的學術素養與技藝質感,並藉由辦理研習營、競賽活動及下鄉巡演等,拓展藝術欣賞人口,亦能實踐文化公民權與文化生活化政策。
五、觀光加值:創造深度體驗新竹特色文化之最佳試驗場域
發揮地方文化觀光火車頭的功能,促成文化旅遊的發生和帶動周遭的發展,以群聚效應帶動周遭的文化經濟振興,藉此增加地區觀光吸引力,成為文化旅遊的重點和動力。
六、城市均衡發展加值:緩解本市展演場所缺乏困境及提供青年發展舞臺
未來配合新竹市之都市及區域發展,建全均衡發展效益,有助於提昇全市之藝文及青年創新發展的深度及廣度。
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與眷村聚落歷史現場再造與活化計畫 - FAM TALK https://bit.ly/3KnfCui


鐵道新竹機場線-軍用支線,還有台肥廠支線,至六燃的合成部的鐵道,於1937年開始營運,1997年起停止營業。原路線改建為鐵道路一至三段/公道五路的鐵軌至建中路這段為台鐵的台肥支線改建/日本時代在二戰最末期的調度場(當時稱操車場)計劃,北部操車場規劃在如今的新竹貨運站-北中南三大操車場計劃,都和日本時代末期台灣工業化下,軍需物料和資材的運輸有關,其位置旁正好都有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的設施。以北部操車場來說,除了有分歧出往新竹飛行場的軍用支線,還有往台肥廠至六燃的鐵道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用飛行機記號-左邊數來第五行第2、3個-芬蘭和拉脫維亞都是萬字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忠貞六燃影像

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六燃大煙囪01-1024x768蝙蝠的縫隙

飛行場の測候所: 新竹六燃工業遺址大解密

雖然我開始調查六燃的一些工業遺址價值,是受到林炳炎阿伯的影響,但說來很神奇,我1994年前後在新竹當兵時,就曾騎腳踏車自己跑去這個廠區附近 踏查,也意外拍下如今已經消失的新竹化工與六燃鐵道遺跡。那個六燃的鐵道,就是如今的公道五,日前出草去調查時,已經很難想像面目全非的景象,不過直到今 天,應該很多人搭乘內灣線,還是會看到那個六燃高聳的大煙囪吧。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有三個廠區,分別是高雄、新竹與新高三個施設,而其中位於新竹的六燃施設,其預定生產的燃料是為了提高航空燃料辛烷值的異辛烷,因此整個廠區的規劃,可以說是用如今很紅的生質燃料概念,以植物為原料生產出可供軍用的燃料。這樣的廠區規劃,在戰後因政權交替而少為人知,因此這些廠房被當成眷舍給軍眷居住,少有人知道這些建物當年興建時的源由與空間關連。如今,在探討六燃的歷史價值與定位時,很多的保存上都以戰後的眷舍人文歷史脈絡加以強調。但事實上,六燃最珍貴也最精彩的,卻是它當年興建時的臺灣工業發展背景,特別是這些如今看來宛如一個謎般的工業遺跡。畢竟,這段發生在台灣土地上,一個有著戰爭時代意義的燃料技術工業遺產,絕對不止是單純地在戰後被當成眷舍使用這麼單純。不過,要理解六燃新竹施設的工業文化資產價值,就必須先從廠區的分布與規劃來看,才看得出如今遺留的這些遺構的重要性。
   整個六燃的廠區,主要可以分成以一條東北/西南向圳道(位於建功一路104巷與赤土崎一街)所區分出的西北區與東南區。西北區的廠區一路向北包含現在的公道五路以及其北邊的中油油庫區,屬於當年六燃生產丁醇(後改為乙醇)的發酵工場區。至於東南區的部分,則包含了六燃新竹地區的廳舍與將丁醇藉由觸媒「合成」為異辛烯,然後經由水添工場加入氫製成異辛烷的部分,因此這一區又可看成合成部區的最精華與關鍵核心。這兩個區域,事實上是兩個可以獨立運作的燃料製造流程,只不過若以製造異辛烷為最終目標的話,將蔗糖從發酵工場區開始經過發酵,產出丁醇,為西北區的主要任務;而後轉往東南邊的合成工場區,藉由觸媒製造異辛烷,則可以說是整個六燃新竹施設的基本生產規劃流程。下圖中間的天藍色線條就是水道,而紅色則是鐵道。
  在西北區最靠近中油油庫的這個發酵工場區,製造出丁醇是其主要的目的。當時為了製造丁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合成法,一種是發酵法。合成法需要使用相當複雜的合成技術,使用天然瓦斯的甲烷為基本原料,將其變成乙炔,而後經過丁醇合成裝置製造。新竹這座廠之所以會選擇在此,與該地的天然瓦斯資源有關。但是因為丁醇合成裝置需要複雜的製程,因此該廠後來完全以發酵為主力來生產丁醇,放棄以天然瓦斯為原料的合成法。
 發酵法主要就是以台灣盛產的甘蔗糖液發酵後來製造丁醇,臺北帝大有名的馬場為二教授就是在當時發展出以馬場菌來製造丁醇的關鍵技術。以六燃的新竹施設廠區來看,西北區主要規劃出的三角形區域西側(紅色區)部分,原本都是要用來以合成法製造丁醇的,但這種生產方式被放棄後,這區大部分原預計興建的廠房便都沒有興建,反而是三角形區域東側部分,最重要的原動罐(亦即原動室,編號717)廠房,因是重要的蒸汽提供廠房,故於1944年5月完工啟用。而其他重要的丁醇製造設施,就只剩在如今公道五路北側,亦即原本鐵道路線以北的區域(綠色表示,編號735),為一連串的連續發酵工場區域。
 整個六燃的廠區,北端的這條鐵路在當時是肩負運輸燃料與蔗糖原料的任務,甚至裝罐後的成品也可用此鐵道運出,因此相關的專罐成品荷物工場也在鐵道旁這一區。這條鐵路從如今的新竹貨運站分歧出,經過戰後的台肥廠區,而後進到六燃的這個倉庫與煤場區域。在大約1994年時的現地調查,進入廠區前會先經過當時已經廢棄的新竹化工廠區,該廠內有一輛廢棄的特殊車輛,推測是跟軍方有關的牽引機,至於整個鐵路的終點則是在已經變成中油油庫的區域。
    下圖是當年調查時的油庫末端,亦即六燃的發酵廠區位置。
  由於六燃這個廠的丁醇生產已經放棄合成法,故以發酵法製造丁醇時的考量便有生產大量高溫蒸汽的必要。這主要的原因,是為了確保發酵過程中不會含有發酵菌種以外的雜菌在槽內,故要不斷輸送高溫蒸汽加以殺菌。因此,被稱為「原動罐」(編號717)的大廠房,就是這整個發酵法的丁醇製成中,一個很重要的核心。
 為了產生大量高溫蒸汽,該廠必須取水方便,故設於切分廠區為兩部分的圳道之旁。而為了在鍋爐內大量燃燒水為水蒸汽,以煤為燃料的該廠,必須緊鄰鐵道方便將煤炭置於儲煤場以供運作時使用。故目前殘存的大煙囪廠房,基本上就是位於鐵道的最末端,且其旁緊鄰圳道水源與煤場。
   這座原動罐廠房上部有落煤的四個大漏斗,鍋爐如今已經不存,而原本完工時仍有屋頂的大廠房則已成鏤空的開天窗狀態,內部還被搭建成住宅使用,不過煙囪依然高聳矗立。這座廠房旁應該附設有發電設施,因為在文獻上有出現應急發電的記錄,但依照發酵法的製造流程來看,最需要的是大量的高溫蒸汽,故推測該廠房主要是以製造蒸汽為主,發電為輔。
    下圖是漏斗狀的下部情況。推測在這個戰爭末期鋼鐵材料吃緊的情況下,可以用混凝土代替的槽體就不用金屬材料,而結構上可以用紅磚代替的部分,就不用鋼筋混凝土,所以該廠房完全展現了二戰末期物資缺乏時的應急態勢。
    在六燃這個西北區域的另一主要設施,則是位於如今中油油庫位置的發酵工場。該廠是以連續發酵法,在編號735的一系列廠房中,透過發酵槽的連續發酵,而後經過蒸餾的精餾過程最後產出丁醇。不過很可惜的是,這個位於廠區最西北側的發酵工場區域,如今完全沒有遺跡留存,因為該用地戰後變成中油的油庫使用。
  整個六燃廠區,以圳道為界分出的西北區,以製造丁醇為主要功能,但在放棄了合成法製造後,大部分的區域其實也就整地完空著,反而是鐵道以北從儲藏倉庫一路往西的區域,改以連續發酵工場來製造丁醇。這種以發酵法來製造的技術,其實與台拓嘉義的廠類似,並非獨創的技術。以新竹六燃的廠區規劃來看,應該一開始是要以合成法來用天然氣製造丁醇,但在此法確定被放棄後,改用的發酵法廠房則是興建於原本合成法廠區的外圍。而原製造丁醇的計畫,是為了生產異辛烷,但因為整個製造異辛烷的合成區域因精密機器無法趕運來台安裝,在沒有必要大量生產丁醇的情況下,原本的連續發酵製造丁醇工場,於1945年3月被改為單一槽體的乙醇(酒精)製造。因此,原本三組每組有八個的連續槽體,被改成二十四個獨立的槽體製造乙醇,而不生產丁醇。
 至於圳道東南側的區域,如今留有較多的建物,而該處原本都是規劃要用合成法來從丁醇製造出異辛烷的。不過在講這個廠區前,則必須提到另一個也是六燃新竹施設很重要的觸媒工場區。這個區域如今仍未被列為文資保存,甚至也少被認知為跟六燃有關。所謂的觸媒工場,就是要生產以合成法生產過程中需要的觸媒,這個產品不止新竹廠可以用,也可以提供其他廠的需求。從戰後初期航照上看,觸媒工場應該有七棟長方形房舍建物,但當中有二棟沒有屋頂「開天窗」,故後來軍方改建為倉庫時,就將這二棟拆掉,故如今只剩下五棟。
 下面這幾間就是觸媒工場區的建物現況。
       六燃廠區的廠房建設,是在二戰末期的資材不足時期,故可以用鋼筋混凝土來代替的金屬結構,就會以鋼筋混凝土施做,而可以用紅磚代替鋼筋混凝土的建物結構部分,也會節省水泥而改用紅磚來興建。因此,六燃的建物往往可以見到鋼筋混凝土的主結構,紅磚的隔間,木造的桁架屋頂,這些都是戰爭時期不得不的應急措施。而觸媒工場區的廠房(包含觸媒材料庫),大多以紅磚跟木桁架屋頂構成,只不過戰後軍方使用時做了不等程度的改造,單從外觀較難理解其結構。
 有了觸媒,也有了丁醇,六燃新竹施設最重要的就是以合成法製造異辛烷的合成工場區了。這 個區域,最主要也最大一棟的建物,就是戰後被稱做「寡婦樓」的紅磚建物「合成工場」。這個建物以及周邊的建築(包含合成工場附屬電氣室與幫浦室等),都是 原本為了要將丁醇合成為異辛烷所設計,不過因為從日本訂購的精密合成法生產儀器因為戰爭關係抵台延宕,故整個合成工場區並沒有辦法以合成法製造異辛烷,故 這區的廠房與規劃時有所不同地在戰爭最末期,改為生產檜木油或樟腦油等當成航空揮發油用的油品。
 儘管如此,這棟合成工場區最大也最壯觀的建築,在1949年之後由國軍安置一群失歸眷屬,故又被稱做「寡婦樓」。依照二戰後初期的航照,此建物原本有斜屋頂,是後來因颱風吹垮才拆除,而原本的一樓是挑空架高,主要廠房在二樓,但戰後由軍眷居住時,則做了相當成度的改造。
      在如今「寡婦樓」的周邊,還有一些合成工區的附屬廠房,其規模也不小,甚至還有一個沒裝過設備的水泥架也在戰後被增築成可以住人的房舍。
     下圖這些鋼筋混凝土架,也是六燃的工場遺構,戰後被改建成房屋居住。
     因為合成工場區最終沒有完成異辛烷的製造流程與完整工場脈絡,所以一些原本已經整地好的廠房區域,根本也就沒有建物留存。倒是在這區的最角落,也就是如今的勝利堂教會旁,有一棟紅磚圍起的高大建物,其旁原本有個很高的煙囪,推測是合成工場區的原動罐(原動室),但煙囪大約在1969年時遭拆除,如今仍可看到基座,至於紅磚圍起的廠房,內部可能沒有安裝過機器。這棟建物就在勝利堂旁邊,是臺灣鐵道研究者安有仁父親當年擔任勝利堂牧師時有記錄的建物。
       當然,整個六燃廠區,如今還散落著保留有一些圓桶狀的鋼筋混凝土槽體建物。這些圓桶狀的建築,並非油槽,而是在鋼鐵材不足的戰爭期間,以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這些瓦斯原料是原本合成法要用的材料,但因為合成法在不管是製造丁醇或製造異辛烷都沒有付諸實施,故這些圓桶狀瓦斯槽推測都是「新品」而未曾使用。
     其實,在六燃的規劃裡,如果順利生產出異辛烷,那麼最末端的成品也有所規劃,這包含一個地下的輕質油槽區,以及裝填的荷物工場區,兩者均緊鄰鐵道末端。這個輕質油槽區戰後為中油接手,並擴大其規模範圍使用,但如今已經廢棄。至於荷物工場區則跟發酵場區一樣都為中油接手,拆除地上物成為中油油庫。(下圖為地下油庫現況)
      因此簡單來說,六燃新竹施設廠區,以製造丁醇的部分而言,留下的最主要遺構就是有著大煙囪的原動罐這個生產高溫蒸汽的廠房,以及公道五路這個原本的鐵道遺跡,至於隔著圳道水路的,有更多遺構留存的異辛烷合成區,則因為最終沒有生產異辛烷,但留有最主要的合成工場與附屬建築,甚至還包含未完成的原動罐及新品未使用的瓦斯槽。而在這兩者外,觸媒工場也有五間廠舍留存,末端成品區也有地下輕質油槽的遺跡存在。
 我想,透過這樣製成的流程分析與介紹,分散各處的六燃遺構才會有完整的理解脈絡。想要保存六燃的文化資產,工業遺址的原功能分析是不可或缺,希望這個分析有助於保存六燃的價值。飛行場の測候所: 新竹六燃工業遺址大解密 https://bit.ly/3q5KFEn

飛行場の測候所: 新竹六燃工業遺址大解密


CPC807新竹油庫.pdf
https://ws.cpc.com.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S9yZWxmaWxlLzg5NzAvMzcwNS8zZmU0ZWUxZS00NjBmLTRiYTAtYjZlMi0yOGY2ODI2M2IzZGUucGRm&n=Q1BDODA35paw56u55rK55bqrLnBkZg%3D%3D&icon=.pdf

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蝙蝠的縫隙


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日本1936年廢除倫敦條約準備擴張軍備


關於一座城市的想像
8月11日 10:00,地下油庫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敬請申請旁聽、登記發言!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 關於一座城市的想像 8月11日 10:00,地下油庫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敬請申請旁聽、登記發言!... | Facebook https://bit.ly/3YpRAVn
上週六(8月5日)滂沱大雨後的下午,我與訴求保留四座地下油庫(建功油庫)的專家學者,以及有興趣了解油庫去留的市民朋友,在「地下油庫活化再利用論壇」紮紮實實地討論交流了3+1小時。
六燃專家林炳炎提供了一張非常珍貴的疊圖,明確指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當時設計建造十座油槽的位置,皆位於四座地下油庫與建功高中。與我在中研院檔案館找到的1951年的中油地圖所標示的「地下油庫地帶」完全吻合。
可見這四座地上掩體充滿綠意,地下有著獨特工業遺址空間感的油庫,雖然是在1968年由國防部的虹橋計畫所建,其仍在六燃的整體脈絡。由於資料尚未解密,無法確定該區域有多少日本時期遺構。
我們要為這座城市留下什麼?替這座城市訴說什麼樣的故事?
就如同我在論壇中說的,這四座地下油庫非常重要,佔地2.36公頃、目前為公園用地的油庫群不該也不適合變更為校地。特別是在旁邊就有一塊1.34公頃的機關用地可供選擇的狀況下。
新竹需要一個能夠說出我們科技史的地方,需要一個能夠承先啟後的城市亮點;在極端氣候的侵襲下,油庫上方掩體的鬱鬱蔥蔥更顯難得可貴。
論壇的直播連結我放留言處,誠摯邀請每一位市民朋友一同關注、一同思考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新竹市。 Facebook Live | Facebook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 關於一座城市的想像 8月11日 10:00,地下油庫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敬請申請旁聽、登記發言!... | Facebook https://bit.ly/3YpRAVn

新竹油庫及十八尖山的瓦斯槽遷址+油庫與瓦斯槽早已是新竹市民揮

Facebook Live | Facebook


 

113.04.03函送會議紀錄_01 (1)113.04.03函送會議紀錄_02113.04.03函送會議紀錄_03


臺灣中油公司嘉義煉製研究所的前身是1938年開始營運的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嘉義化學工場」,當時使用蕃薯發酵製造丁醇-1940年成立透過發酵轉化蕃薯、樹薯和糖蜜為丁醇、丙酮和乙醇等燃料與溶劑-大日本帝國六座發酵工場/原料及成品仰賴鐵路輸送 1943年北回歸線車站設站通車時舉行神道祭儀/中油嘉義溶劑廠列車前往臺鐵北回歸線車站,途經嘉義市紅瓦里路段/在二戰時,美國禁止出口石油給日本總督府在台灣嘉義建立台灣拓殖株式會社嘉義化學工廠(中油溶劑廠與溶劑廠支線前身)1939成立/以蕃薯做原料「牟田菌」醱酵法生產溶劑-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