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寡婦樓「極音速環評案」 李正皓曝高虹安「虹」色建商蜘蛛網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13 建美路 - Google 地圖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13 建美路 - Google 地圖


新竹市文化局 - 珍稀動物 #霜毛蝠 回來六燃了🙌 󠀠... | Facebook https://bit.ly/3AsRMYL
新竹市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有79年歷史,為全台少數二戰工業遺跡,廠區內超醒目地標 #60公尺大煙囪 為珍稀動物霜毛蝠的棲息地之一。
󠀠每年4月至9月霜毛蝠會將大煙囪作為生殖育幼棲所,為讓霜毛蝠成功寄居,市府與台灣蝙蝠學會於廠房周邊掛設蝙蝠屋,近日已發現80多隻霜毛蝠於廠房周邊出沒,顯示保育工作有成。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於99年3月16日經市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賦予文化資產法定地位,並獲得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前後共計3億餘元的經費支持。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日治時期世界軍用飛行機記號-左邊數來第五行第2、3個-芬蘭和拉脫維亞都是萬字旗
(1) 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s of Taiwan)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qTtFhn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珍藏展出黑蝙蝠中隊完整文史紀錄,也安排九重天外慶生還特展,以民國五○年李德風中校為題,呈現P2V-7U型機深入中國大陸西南廣大地區執行電子偵察及空投心戰宣傳品任務的經過。https://t.ly/eMqXn
P2V-7U型機 - Google 搜尋 http://bit.ly/2vnV5Ci
P-2海王星巡邏機(英文:P-2 Neptune)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設計生產的一種海上巡邏機,被世界許多國家所採用,主要用途為海上巡邏、偵察和反潛作戰,該機可以外加2具噴射引擎達成螺旋槳和噴射雙引擎模式,低速巡航時可以只啟動螺旋槳系統,高速時則同時啟動4具引擎。
發展
P—2原型機設計始於1941年是洛克希德26型在40年代稱為P2V,P2V(P—2)是西方第一種專為海上巡邏設計的陸基型飛機,主要作戰內容包括反潛攻擊,對船的空中預警,夜間對海攻擊,魚雷攻擊和布雷。由於當時洛克希德忙於生產PV-2魚叉海上巡邏機(Ventura),所以P2V的試制被耽擱到1944年春,原型1號機XP2V—1於1945年5月試飛時二戰已近尾聲。原型3號機曾撤去武裝,添加了輔助油箱並對機頭進行流線形改裝,創造了直線飛行距離18085公里的世界記錄。後來並參加了越戰與福克蘭群島戰爭。[1]
P-2也有過艦載機化的構想;曾有一架P-2V3掛重4.55噸的模擬核彈以33550kg的總重從航空母艦甲板上起飛,飛行了6447公里並在途中投下這顆假核彈。
P—2細長的機身中段沒有窗戶是電子作戰席或炸彈艙,可攜炸彈、水雷、魚雷、深水炸彈、聲納等器材。前部裝一對大展舷比的平直上單翼,翼上安裝R3350型空冷活塞發動機2台,後期型並有翼尖油箱,外翼下可設掛架8~16個武器掛點及助推用小型噴射發動機2台。前部是對海面觀察(投彈)透明窗及駕駛艙,電子操縱手則坐在駕駛艙後。
機尾從垂尾根開始向後延伸一個長型結構,是反潛磁探儀的安裝位置。機身下突起為安裝搜索雷達天線罩。前三點起落架可收入機頭及發動機短艙內。 P-2海王星巡邏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U3NoLT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圖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圖三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新竹市建美路24巷6號

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第六海軍燃料廠新竹支廠(一) - http://goo.gl/e6hiZq

竹市日軍海燃廠 盼活化發展

2015-12-07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新竹市文化局委託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趙家麟進行竹市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歷史建築的調查研究,昨天進行海燃廠未來定位走向討論工作坊,包括被住戶雇請怪手夷平的的遺存建築群一號廠房等文化資產,與會者多希望重建被夷平的文化資產,也希望活化海燃廠,讓竹市更多人認識此文化資產。

  • 新竹市遺留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戰爭工業遺址,特殊的是在其四周還有樓中樓的眷戶。(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遺留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戰爭工業遺址,特殊的是在其四周還有樓中樓的眷戶。(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文化局文資科長邱淑芳說,市府已將此區塊規畫為眷村文化園區,也獲得國防部三千四百萬元修繕經費,並利用其中的一千萬元進行調查研究及大煙囪的補強工程,預計明年三月底完成調查研究期末報告,明年五月會提出相關的規畫。

邱淑芳說,文化局也向財政部爭取此歷史建築OT可行性評估經費,希望整體考量日本第六海燃廠的未來活化發展,包括到底要保留哪些眷舍及建築等,還有營運及活化方向。

位在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有高約十層樓的大型煙囪,加上有特殊的樓中樓眷舍,形成竹市特有的眷村文化,經文化人士及文化局古蹟審議委員會審查已將其列為歷史建築,市府也將其規畫為眷村文化園區,並獲國防部三千四百萬元進行廠房修繕經費。

負責進行調查研究的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趙家麟與竹市多個文化團體,這幾天也舉辦海燃廠的工作坊,除向當地居民、國小學生介紹海燃廠的歷史及文化資產,也要透過工作坊,凝聚共識,重現海燃廠風華。

竹市海軍燃料廠 第11處歷史建築

2014-08-18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新竹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遺址、文化景觀類審議委會近日審議通過,決議登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煉油廠遺存建築群」為竹市歷史建築,正式成為竹市第十一處歷史建築,此決議也為海軍燃料廠的老物保存找到新契機。

  • 新竹市文化局已將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周邊的建築群列為歷史建築,成為竹市第十一個歷史建築。(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文化局已將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周邊的建築群列為歷史建築,成為竹市第十一個歷史建築。(記者洪美秀攝)

竹市文化局文資科表示,審查會議結論還包括六號辦公廳舍,納入歷史建築範圍內保存;一號廠房即寡婦樓以意象或局部保存為原則;三號儲油槽遷移保存到歷史建築範圍軸線內;此外,針對此處都更案,也要求實施者提送設計書圖到竹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審議時,應邀請古蹟審議委員會委員或相關專家學者列席審查會。

文化局表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煉油廠遺存建築群,位在竹市建新路、建功一路周邊,是台灣少數僅存二戰時期軍事工業遺跡,結合戰爭、科技與眷村文化的歷史建築,值得登錄保存。依先前都市計畫,該保存範圍原為道路用地及住宅區,計畫全部拆除。

後來國防部進行都更計畫時,為配合文化資產保存,進行都市計畫個案變更,將保存建築群坐落土地變更為園道用地及綠地,以利後續保存再利用。未來都更實施者還必須負責修復歷史建築,再點交給市府執行後續管理維護。

文資科官員表示,日本海軍燃料廠共有六個廠區,一到四廠在日本國內,第五廠設置在平壤,目前僅存在台灣的第六廠。廠址在竹市赤土崎,整個廠區佔地約一百萬坪,範圍包括現今中油油庫、工研院、清華大學、光復中學等。

-------------------------

引言:從新竹市內原侵略者遺蹟--「海軍燃料廠.新竹支廠」,轉變為「文化地景」談起

從新竹搭乘鐵路「內灣支線」駛離車站不久,當列車穿越新竹市東北邊的郊區時,可望見在鐵路南側一座閒置多年的舊型石化廠,和樹立於廠邊近約60公尺高(相當於20層樓)、直徑近乎6公尺的大型煙囪,不僅遊客常因為不明白其用途而深覺好奇,即使是新竹市民恐怕亦甚少有清楚其來龍去脈者。該舊廠實係始建於1944年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但在翌(1945)年廠體建竣未久,各種煉油或化合設備猶在測試 階段,日本政府即因宣告投降,行將撤離台灣而倏然中止燃料支廠的運作,以致該廠幾乎是尚未正式「投產商轉」即告關門大吉了!

事實上,從其廠名即知它所預定的產品必為軍用燃料,乃以天然瓦斯及發酵後之糖蜜相化合,所製造出稱作「丁醇」的合成燃料,並非供應於民生或商用,主要乃是供予同在新竹、距離海岸線不遠的「日本海軍新竹機場」[1]的軍機使用,燃料廠之旁有座由日商開設的食品工廠,亦負責供應日本海軍需用的乾糧和罐頭。而當時的新竹機場,正是日本在台海軍,出動航機以攻擊中國大陸最為頻繁的機場,盟軍對機場以及後續興建的燃料支廠自然視為眼中釘,故在盟軍掌握制空權後自然是傾力展開轟炸,這乃是為何在大戰末期,新竹市居然是全台灣被盟軍投彈最眾、遭到掃射次數亦最多的城市,舊燃料支廠的巨大煙囪更是滿布彈痕,為戰禍之荼害留下無法抹除的見證。

當年的新竹機場和新竹海軍燃料支廠,同皆位於貫穿新竹地區的頭前溪之南側,俱是昔日軍國主義在當地留下的建設,前者在台灣光復後為我國空軍接收,變更為新竹空軍基地,後者則由多個不同單位如空軍部門、中油公司和台肥公司…等,分別接用其留下的廣闊土地和地上物,甚至還有若干用地移予清華大學,作為清大在新竹復校的部分校地。

早昔,新竹海軍燃料支廠設立之際,工廠及周遭乃屬偏僻郊區,官方於訂妥建廠計畫後旋即完成用地徵收、付諸建廠,在高張的軍國主義壓制下,效率倒是極為高超;然而在歷經年代已逾一甲子之今,舊燃料支廠所在地已有極大的變化,附近巷道縱橫交錯,人潮車流穿梭不息,一號國道則從其東邊穿劃而過,惟此座長期閒置的舊燃料工廠卻是一直難以處理,直至邇來方才在多個政府單位的協議下初露曙光,乃將繼續保留作為新竹市的文化地景,讓民眾皆能洞悉此段在對日抗戰時代晚期,發生於新竹的鄉梓史實。

現今,舊燃料支廠的土地產權暨地上物主要仍屬於空軍部門所有,經由新竹地方民間藝文團體的多次反映和請願,新竹市政府暨文化建設委員會均贊成將主體廠房妥善保存下來,周旁已告老舊的空軍眷舍如忠貞新村,則可在適當安置既有住戶之前提下從事遷移改建。市長許明財先生表示,若能獲得國防部、經濟部等中央政府部門協助,保存斯座前海軍燃料支廠,市府將在周邊的環境暨交通建設上全力配合,且該舊支廠得結合原已建置的眷村博物館、黑蝙蝠中隊陳列館…等,共同形成一個「軍事主題文化區」,必可裨益於新竹市多年來投注於保存歷史文化的成果,和促進新竹市觀光休閒產業的發展。新竹市政府文化局長林榮洲亦表示,該廠在建竣時乃新竹地標,迄今仍是新竹東北區塊最高地上物的軍事工業遺址,亦是台灣極為獨特且保存良好的建築主體與特殊景觀,兼具休閒、教育及文化保存等多面向意義,此項保存原貌並移作文化地景的提議,已經獲得國防部等單位的初步同意,咸信新竹市民和國內民眾皆樂於見到該舊燃料廠得獲致完善保留。

前述諸段提到的舊燃料支廠,乃隸屬於昔日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而第六燃料廠的「本尊」又是位於何處呢?乃是較新竹支廠提早約莫五年,興建於高雄楠梓後勁地方、半屏山之下的大型燃料廠,即是今日中油公司的高雄煉油廠區。因為戰爭末期,由第六燃料廠所提煉出的油料,供應予斯時左營海軍基地及岡山、東港…等海軍航空基地便已告不足,既難有餘量亦難以藉由鐵路迢迢往北載運,遂在1944年時另行擇於新竹興建燃料支廠,而其本尊工廠變革發展之經過,則另敘於以下章節。

日治晚期,設於台灣的海軍第六燃料廠,主廠乃現今位於楠梓後勁地方的「高雄煉油廠」在日本佔領台灣前,楠梓後勁地方於明鄭、清代期間,便已被先民開發為青綠翠碧的的農田,在半屏山嶺的屏敝遮阻下,得以減緩每年盛夏時期由於颱風帶來的肆虐蹂躙,農作收成可較「打狗」(高雄舊名)附近的其他地方為佳。然而自日治時代中期起,由於日本帝國大力推展「南進政策」,遂在20世紀初繼於高雄建造商港和左營海軍軍港之後(以上兩港於初建後,尚陸續擴建),又在高雄周邊地區接近海岸之適當地點,諸如現今高雄之岡山、小港和屏東之東港、車城…等地,大舉增建海軍機場。其中,是以落址於岡山的海軍機場設施最為完備,機場旁並另再興建有一座可供裝配製造、保養檢修軍機的海軍航空工廠,該機場和工廠即現行的空軍官校和航空技術學院所在地,而今之屏東空軍基地,在當時則是該時日本陸軍第八航空隊之設址駐防地。

早先,所需供應予日本在台海軍部隊船艦、飛機之燃料,係自日本本土載運前來,後因亟思自給自足、減少海運載送之不便,海軍部隊遂透過地方官府(當時行政編制為高雄州高雄市)協辦,在1939年擇於半屏山西北側、可供屏蔽之後勁地方,強制遷移住戶、徵收民地,並結合地方政府所釋出或低價讓售的公有地,以供建造專屬燃料廠,乃由海軍部門與石化界的企業合資經營,正式廠名為「海軍第六燃料廠」(第一至五燃料廠係在日本)。煉製軍用燃料的原油係從左營軍港以管線泵送,或從高雄港卸駁原油後再由列車載運至燃料廠內去提煉;反之,提煉好的軍用燃料亦藉由管線輸送至軍港,或由列車轉經卡車輾轉載運至岡山的軍機場去。原是仟陌良田或菁菁菜園的大片綠地,自1940年代初期起,便逐漸在地面上出現巨型的大油槽和高聳矗立的排煙管(即煙囪),廠內並架設有無以數計的管線,地面景觀遽然丕變;而且因為必須於排煙管出口處,燃燒掉所排放出的大量廢氣俾免造成毒害,以致夜間時段火光明亮,佇於十數公里之外亦可輕易瞧見到燃料廠區的熊熊火炬。

由於該時周遭除了燃料廠的員工宿舍外,甚少有其他的民間住戶,加上軍國聲威的鎮懾,因此官民一直相安無事,而無任何排放廢氣方面的異議。半屏山的另側,則由「淺野會社」取得核可,開採石灰岩礦以製造水泥,猶如「油氣與塵土齊飛,烈日天長共一色」的忙碌景象。從開始煉油、生產軍需燃料起,四周即同步飄散著濃厚的氣味,但在官方倡舉「富國強兵」的宣導灌輸下,若干民眾尚且被麻醉為壯盛帝國之皇軍子民,反倒自覺陶然、沾沾自喜!而在呈現欣榮氣息的高雄港鄰近地帶,如旗後町與新濱町等,則聚集著眾多的鐵工所、造船廠,位處市郊的煉鋁工廠(原稱日本鋁業高雄工場,乃由三菱公司等財團合資建設經營)更是備受矚目。在「以軍需帶動工業,以工業壯大軍威」的互相促進砥合下,無可諱言的,倒也為台灣的工業奠植了相當的基礎,高雄更是在擁有優良港埠和工業規模的名氣下,吸聚了大批的外地旅居高雄人口,逐漸的超越向有「府城」之稱的台南,亦漸進成為南台灣的新興大城。

20世紀初,亟力擴張武力的日本海軍,為便於取得各類的燃料與油脂,最早是於日俄戰 爭時期(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在山口縣德山地方設立一座臨時的「煉炭製造所」,1921年始改名為海軍燃料廠,負責掌管海軍燃料的煉製供應。在其海軍設立航空部隊後,燃料廠亦隨之擴大煉油範圍,不僅需供應艦艇需用的燃油,亦需供應各種海軍飛機需用的航空汽油。復因日本帝國覬覦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海軍暨附設的燃料廠遂不斷的擴增兵力和煉油據點,故迄1941年時,日本原有之海軍燃料廠已擴編為第一至第六號廠了。以上之第一至第六燃料廠,依號序是分別設立於大船、四日市、德山、新原、平壤(位於朝鮮)以及台灣的高雄,論其規模又以主要係提煉航空用汽油的第二燃料廠和提煉艦艇用重油的第三燃料廠為最大,設立時間最晚的高雄燃料廠[2]規模暫居末端。另在全球已進入第二次大戰的1942年,日本海軍在南洋佔領區內,亦設立有數座應急性的小型燃料廠,這些燃料廠係冠以數字為100以上的編號,例如在婆羅州Samarinda和Balikpapan兩地便各設立有第101和102燃料廠,以煉取海軍需用的諸種燃料與潤滑油料,煉好後旋則運補予駐防當地的軍艦和軍機。

戰爭末期,為防止海軍燃料廠遭到盟軍轟炸,廠方遂費盡心機於半屏山鑿建「洞窟工場」(亦稱隧道工場),並將部分可改至「非露天場所」生產的機具,如用以煉製潤滑油的蒸餾設施、製造氧氣的爐體…等遷移進隧道內,前後總計建成了九條互可相通的隧道,構組成三個呈「王」字形的隧道群,共有九個洞口可供進出。隧道內部鋪設有耐熱磚,並鑿掘、裝置有換氣用的通風管、抽氣管線和可連通至山頂的排煙管,誠屬舉世罕見的奇觀,但是因係匆忙趕工鑿建,並非極為穩固,以致在遭到轟炸後大半俱告坍毀。台灣光復後,半屏山兩側曾各基於煉油和採礦之目的,而被長期劃設為管制區,政府亦無餘力挖掘被封阻於土方之下的昔日隧道工場,故而原來工場只能存記於舊籍書冊之中,備供好奇的民眾或團體追尋探索,其遺址無由重建天日。

惟自民國90年代起,在高雄市政府的反映下,經濟部已停止核發半屏山的採礦權(後來曾有恢復採礦之議,但是在地方政府反對下而停止),市政府則開放部分山區並闢建「半屏山自然公園」供民眾登臨遊憩。原本被埋存於土石之下的隧道工場,在近年間已被不斷從事尋幽探秘的文史工作團體,發現到些許殘蹟,之間尚曾傳出「藏寶埋金」之說,但應僅是類似小說中所常編造攀帶而不足採信的掰詞。不過,若能將半屏山自然公園暨周邊環境善加整建,當可結合澄清湖、金獅湖、蓮池潭、左營舊城(左營古昔曾為 山縣城城址)以及位於楠梓的高雄都會公園、位於梓官的觀光漁港…等休閒旅遊資源,形塑為可供從事深度旅遊的「景點群」,當可為高雄市增添愈多的歡樂氣韻。

前身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高雄楠梓煉油廠,在1945年8月大戰終了、日軍敗降之際,幾成癱瘓停擺的廢墟,極待戮力重建。自同年10月由我國接收後(台灣係自10月25日舉行光復典禮並完成接收儀式後,次第展開各公有產權的交接),無分我方工程人員或暫被留置以待遣返日本的人員,在接收指導委員--沈覲泰的指揮下,皆能密切合作,共同投入修復廠房和復原各項煉製設施的行列。在諸多方面,重建階段所面臨的艱難程度與肩負的重大責任,尤甚於新建階段,必須辨識既有設備是否堪用、故障發生於何處…,以及在危險環境中拆運廢棄零阻件、尋找替代品,幸而在全體人員奮力不懈的修護下,卒能克服萬難,逐漸完成復建之使命。

翌(1946)年3月上旬,修復工作初告底定,廠方使用自美國運抵之石油為原料,成功的開爐試俥,確定已可於荒墟中完成重建,大伙兒無分中日籍,俱甚歡欣雀躍。對國人而言,將以「鳳 凰浴火重生」之心迎接嶄新的局勢,而留台的日籍技術人員則將被分期遣返故國。4月10日,最後一艘遣返用船從港口新濱碼頭出 航,載運他們離開高雄,於4日後、即4月14日安抵名古屋,類似之情節在國產電影名片--「海角七號」中曾有深入的刻劃。嗣後,在國人發揮智慧與毅力的勤奮建設下,楠梓煉油廠既可順遂運作,並且逐步的擴充產能、煉造出新產品,除了面積廣達262公頃的煉油廠範圍區之外,另尚增設有坐落於烏材林和觀音山的油庫區和儲運單位,總面積近約470公頃;同時又以楠梓的煉油廠為核心,將周旁的整體石化生產鏈,逐漸擴充至附近的仁武、大社,使高雄再度發展為台灣的石化產業重鎮暨工業大城。

與昔時海軍第六燃料廠,有密切關聯的「左營海軍基地」及「岡山空軍基地」
日治時代後期起,官方於1937年先將左營西側的「萬丹仔港」劃設成軍港,且整個左營舊城亦於不久後被劃定為軍事管制區,舊城附近地形高突環踞的龜山和郊外稍遠的半屏山上則陸續建置防空要塞,原之西城門、即奠海門和城垣則因連通軍港之需以致被拆毀,時稱高雄州的地方政府另於1940年,下令舊城內的所有住戶和各聚會所如廟宇、教堂全須立即遷出。此外,大片靠近海岸邊的土地也悉被官方徵收,包括南端屬今左營區的桃子園和北端屬今楠梓區的援中、蚵仔寮等地,悉被改作為海軍基地、訓練場址、醫療部門和官兵宿舍等各種用途,海軍軍艦和諸多設
備運轉需用之燃油,正是由位居楠梓的海軍
燃料廠於完成煉油作業後就近運補。

戰後,日本海軍部隊旋告撤離左營,至民國38年底政府來台,踵繼日治時期的留下之基礎,仍將海軍的主力基地設於左營,且持續擴充整建,規模已遠勝乎當年景況。今之左營軍港,平日集結的艦艇數,近約吾國海軍艦艇總數之半,且是諸部隊從事作戰演習、教育訓練和後勤補給的重要據點。隨著新購軍艦等級的提升,多年來吾國海軍亦視需求以增建可供泊靠大型艦艇的深水碼頭,並同步改善相關的岸邊設施。因此放眼全球,左營亦是名列前茅的海軍軍港,而海軍官兵的素質和海上作戰、反登陸作戰的能力,更是舉世一流者。

而繼建設海軍基地後,政府又分別於民國38年9月和12月,在今左營、楠梓兩區交界處,恢復設立海軍官校和海軍總醫院,使得左營愈益具有海軍大本營的多元機制,迄今左營各方面的完善建設和足能產生近悅遠來之效的名聲,當可和同為「軍港城」的聖地牙哥(位於美國加州)或日本橫須賀(位於本州神奈川縣)相比美並論。另於政府撤抵台灣初期,海軍部門並曾數度協同地方政府,在左營舊城內以及位於左營西側、以防風林與海岸相屏隔的地帶廣設眷村,安置大量自大陸遷徙來台的軍民,這些驟變使得左營面臨了第二次的近代地方遷徙史。

就在日本海軍初建左營軍港之同(1937)年,亦在斯時高雄州、舊名「阿公店」[3]的岡山興建機場,另為配合基地、人員之使用軍需用水和民生用水,岡山地方另再於市鎮內布建輸水管並建造一座高聳於市郊的輸水塔,儼若鮮明的地標。1938年,機場建竣後旋即成立了「高雄海軍航空隊」,軍機飛行需用之燃油同樣亦是取自楠梓後勁的海軍燃料廠;再三年後、即1941年,又於航空隊旁址設立「海軍第61航空廠」。大批的日軍和工廠員工湧入岡山,任職於機場和航空廠者多達萬餘人,原本狹窄的街巷紛紛因官方執行「市街改正」計畫而拓寬,面貌煥然一新,在70餘年前乃是頗為進步型態的城町。

高雄海軍航空隊曾多次出動軍機,進出大陸的漢口、昆明和重慶以進行偵察與轟炸,之後復曾兩度變更編制,惟皆維持其侵略、攻擊的本質。在1944~1945年間,戰況已顯著不利於日方,本來設置有「海軍航空司令部」的新竹機場,於反遭盟軍轟炸受損之後,駐防岡山基地的部隊,旋被提升為「聯合航空隊」之位階,得調度指揮南台灣各地的海軍航空部隊。然而,已是強弩之末的劣勢終究無法再被反轉;未久,整個台灣的歸屬即又再轉換至新局面。

另於1941年,由「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4]得標承建的海軍第61航空廠,主要任務是在生產飛機,兼作航空兵器的研發製造,造機用的機體鋁材乃從前述的日本鋁業高雄工場取得,每月最高生產量曾達200架數的新造飛機,部分人員在二次大戰初期尚曾被調派至菲律賓或南洋群島的戰場去,以支援當地的軍機維修工作。再者,第61航空廠還在今屏東東港「大鵬灣」邊(該時的潟湖海灣係被稱作「大潭」),駐防有海軍東港航空隊之旁的場址成立一座「東港分廠」,設備、功能均頗為齊全,以支援近旁的航空隊和另一支位於車城五里亭的海軍航空隊。

在大戰末期,日軍失去空優且起自東南亞運送原油至台灣的航道受阻後,前述的海軍燃料廠產能便明顯降低,無法提供海軍航空部隊全面需用的油料。岡山航空基地的軍機必須轉而仰賴高雄橋頭糖廠下設「酒精工廠」,所供應的乙醇(C2H50H , 即酒精)作為部分燃料,該酒精工廠是以生產蔗糖的副產品--「糖蜜」為原料以煉造酒精,並係將酒精與燃油採3:1的混合比例來使用,充作替代性航空燃料。然而正因如此,也使得橋頭糖廠被拖下水,成為盟軍的攻擊目標之一。其他糖廠亦不乏和此相似之事例,例如屏東糖廠亦曾在大戰末後飽受轟炸,甚至於到後來,只要是官方機構與事業,俱被盟國列為攻擊目標。而曾係海軍聯合航空隊和航空廠所在地的岡山,當然更是被炸得十分悽慘,慘況毫不遜於20公里開外的楠梓海軍燃料廠,航空廠還特地將生產用的工具機,沿循輕便鐵道運送至7公里外、小崗山山區的三座大型洞庫內,以避免在空襲期間被炸毀,這些工具機於戰畢再被遷運回廠,改由我國空軍部隊接收。

戰後,原之岡山海軍航空隊隊址和機場,除了一小部分是移撥予非軍系之單位外[5],大部分係轉成為今日我國空軍官校所在地和岡山空軍航空基地,本係敵對之方的基地與設備,轉由我方所駐防使用,改而對抗共黨政權,誠是造化弄人之戲劇性轉折!至於原之航空廠廠址,係在空軍官校設校之後,被跟著劃設為「空軍通信電子學校」和「空軍機械學校」校地及實習廠,後之兩校另於民國90年代合併為「空軍航空技術學院」,現技術學院內的第一校區為昔日通信學校舊址,而第二校區(又稱「巨輪校區」)則為昔日機械學校舊址。

結   語

日本自甲午戰爭擊敗清廷,接著又於十年後(1904年)的日俄戰爭擊敗俄羅斯之後,在國際間聲名大噪,若似一股新興的強大軍國勢力。同時又將依據「馬關條約」和「朴資茅斯條約」中,自清、俄之方分期陸續取得的鉅額賠款,提撥當中之大半,用以發展軍需工業,龐強武力似若「如虎添翼」般的愈益旺勃,也愈益增強其對外侵略的慾望。日本深知欲往外興兵殖產,勢需發展強大的海軍,此乃上(20)世紀初期日本海軍實力快速成長的主因,至40年代初期其航空母艦數量和海軍艦隊、海軍航空部隊展現的雄厚實力,皆曾是舉世之冠。而被日本軍閥視為進佔東南亞之「前進基地」、實即「侵略跳板」的台灣,爰在20~40年代於沿海各地陸續建造海軍基地、海軍機場(陸軍方面亦另建有專屬陸軍之機場)和海軍燃料廠[6],惟窮兵黷武終將遭致反噬潰逆而自取其辱,亦導致台灣在近代百餘年內,由於日本的進據統治和敗降撤離,而有兩度極端遽忽的變化歸轉。

以往,在民族尊嚴的大義下,對我國而言乃屬屈辱傷痕的變遷轉折,以及侵略者遺存的諸多建設,各界幾皆避略不提。惟在歷經長逾一甲子的冷卻、沈澱後,各界已均能以溫和理性和尊重歷史的態度,重新回顧台灣在日治時期奠植之建設,以及這些建設在光復後被接收運用,轉作重要的軍事基地或工業設施的歷程,如本文描述的左營軍港、岡山航空基地及楠梓的高雄煉油廠…等;部分原係用於作戰或支援作戰的設施,甚至還被轉化為具藝文用途之建築物和文化地景,如新竹的海軍燃料廠新竹支廠舊址及舊日空軍眷村。畢竟,這些都是史實的一部分,惟能還原真相、妥善保存具有歷史意義的設施,人類甫能牢記教訓並引為借鏡,致力於維護和平,邁向世界大同。


[1]台灣各地在日治期間,總計建有54座軍用機場,係劃歸於當時的陸軍和海軍,例如其中的新竹(設有司令部)、高雄(小港)、台南、後龍、虎尾、歸仁、關廟、仁德及岡山等航空基地,即劃歸於海軍航空隊。

[2]該時設立於高雄的海軍第六燃料廠,麾下計有總務部、精製部、合成部、化成部、整備部、會計部、醫務部,以及「工員養成所」(即員工訓練所)。

[3]清康熙年間,今之岡山舊稱「竿蓁林」或「官真林」,係以長於當地的一種禾本科植物--五節芒(學名Miscanthus floridulus)作為地名,又因馬卡道族原住民稱呼該五節芒為“Agongtoan",乃經轉音稱為「阿公店」,並再演變為「曾有老者在當地開店營生,帶動市集發展」的稗梓傳說。日治初期,軍警曾在阿公店實施威嚇掃蕩,鎮壓抗日志士以及清剿乘亂劫掠的匪徒,造成「阿公店大屠殺事件」,至於岡山的名稱,則是日治中期官府所更改之名。

[4]其創辦人為退役海軍軍官--中島知久平,「飛行機株式會社」乃於1917年設立於日本群馬縣的太田市,初名為「飛行機研究所」。中島還曾於戰爭結束之初,由皇族--「東久邇宮稔彥親王」組閣期間擔任過高層官員,但是由於在戰爭期間涉入不法,致被美軍提列為戰犯,經審判繫獄。原產業後來轉型為富士重工業,後來又與5家公司合併,生產Subaru汽車。

[5]原岡山海軍航空基地(即泛稱的岡山機場)旁,以檜木築砌之招待所,在戰後係被移撥予台灣省水利局作為辦公廳舍,又再轉作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員工宿舍。惟後來第六河川局為興建防汛應變中心和遠端數位監管中心大樓之需,又將該棟存世已有70餘年歷史的日式招待所拆除,該項作為曾引致地方文史團體的非議,但舊招待所卻已不復存。

[6]「馬關條約」中,日本獲得的戰爭賠款即為清朝幣制的二億三千萬兩銀,另擄獲的艦艇等戰利品則有當時一億餘日圓的價值,以該時日本政府年度財政收入只為八千萬日元觀之,簡直是難以想像的龐大巨款。另因日本眼見美國勢力挺進至太平洋及菲律賓群島,英國據有香港、九龍,法國佔領越南,荷蘭進據印尼群島,遂堅持必欲佔有台灣。自甲午戰爭結束,日本佔領了朝鮮、台灣,初嘗侵略成果後,亦更加刺激其積極擴張的野心,為舉世埋下殊大禍端。

第六海軍燃料廠新竹支廠(一)

 
第六海軍燃料廠新竹支廠位在新竹市赤土崎,於1943年開始興建,因戰爭時美國對日本實施全面石油禁運,日本戰鬥機用油十分吃緊,於是研究利用新竹蘊藏的天然瓦斯,以及製糖過程中生產的糖蜜,用來發酵合成製造航空用燃料,即現在很熱門的生質燃料。戰後第六海軍燃料廠新竹支廠機具遭拆除,1949年之後,大批由中國撤退到台灣的軍眷居住在內,經過多年來隨意增築改建,形成工廠內有住家,屋中有屋的奇妙情況。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第六海軍燃料廠新竹支廠存留下來的工廠建築,煙囪高達60公尺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大煙囪頂端特寫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煙囪與廠房連接的部分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工廠背向的立面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工廠屋頂已經被拆光,一角留有類似尖塔的牆面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工廠1樓不只被改為住家,甚至還有人做起生意來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由工廠側邊巷子進入,有座通往2樓的樓梯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由這座樓梯可以上到工廠2樓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上樓之後發現屋中有屋,完全沒有身在2樓的感覺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房屋就這樣蓋在幾個巨型的漏斗之下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沒有屋頂的工廠,抬頭就能看到天空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這些屋中屋可都是有門牌號碼的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兩個街廓外的另一棟工廠建築,一樣沒有屋頂,也同樣是住滿了人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可看出有經過改建的痕跡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樓梯下方紅磚牆面有圓拱,似乎是原本的大門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繞到背面,很明顯的沒有屋頂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旁邊已廢棄的建築,只剩下紅磚牆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再往裡面走,可以看到鋼筋混凝土造圓形儲槽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儲槽頂部的特寫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 繞一大圈到另一面看這座儲槽,牆面上有彩繪圖案

--------------------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二戰遺跡被剷平 學者:保護文化資產 政府很失職

2015-12-06 14:58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寡婦樓」遭拆之前的景象,看得出屋中屋的獨特景觀。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教授趙家麟/提供
分享位於新竹市的二戰遺跡「寡婦樓」被剷平、劃進商業區;學者表示,相較於美、英、日對古蹟的重視與保護,台灣文化保存不力,錢也沒花在刀口上,政府很失職。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教授趙家麟指出,城市的記憶無法用錢計算,承載逾一甲子眷村集體記憶的「寡婦樓」,雖已遭拆除,但多名立委爭取原址重建,文化界也如此盼望,讓更多人認識二戰歷史。

中原大學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薛琴表示,義大利佛羅倫斯強調文化資產保存的整體性,台灣卻是一棟棟建築在討論,就算古蹟保留下來的,周邊環境還是亂糟糟。相較於美國、英國和日本對古蹟的重視與保護,台灣做的顯然不夠。英國維護皇宮、海岸線的經費來自於樂透;美國的都更需經過審查,不能破壞文化,也不會從私人利益衡量,聯邦的建築超過50年就要列入保護;日本則規定不可能再現、有地方特色與再利用的價值的建築,就能列為古蹟;而台灣談到都更,很容易把古蹟擺一邊。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喻肇青指出,文化保存是政府的責任,其他國家政府都不賣土地;沒有做好文化保存,是政府失職。

「寡婦樓」遭拆,一夜之間夷為平地。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教授趙家麟/提供
分享
文資法修正 仍躺立院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現行文化資產保護法對毀損歷史建築沒有相關罰則,修正草案增訂毀損歷史建築罰則,可開罰10萬元到50萬元,也明訂暫定古蹟具有等同古蹟的保存價值,若毀損暫定古蹟,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20萬元到100萬元的罰金。但這項修法至今未排入立院審查。


成功爭取經費 新竹市「大煙囪」眷村文化保存計畫啟動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位於新竹市建美路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又名「大煙囪」,是竹市醒目地標,也是台灣現存最大規模二戰軍事工業遺址群。新竹市政府今天表示,已成功申請文化部「前瞻基礎建設-再造歷史現場計畫」8830萬經費,將啟動「大煙囪廠房基地眷村文化保存計劃」,邀請在地團體共同活化建築群。
文化部次長楊子葆日前在新竹市長林智堅陪同下,走訪視察大煙囪廠房基地,肯定眷村與大煙囪歷史空間「非常難得」,他說,「文化部很願意投入資源」,更承諾願協助爭取其他經費,進一步舉辦活動、展演推動空間活化,盼未來能成示範性計畫。
由於該基地位處清交大、工研院、科學園區聚集的重要地帶,楊子葆也期盼計劃能成各單位攜手參與的契機,妥善利用在地資源,以該基地為基礎打造雙核心甚至多核心城市。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為二戰時日本設置之海軍燃料廠,是台灣現存最大規模二戰軍事工業遺址群,二戰後國軍眷戶遷入,利用原廠房空間內部搭建隔間,分戶居住形成「屋中有屋,房中有樓」特殊景觀,廠房內之大煙囪更成稀有霜毛蝠棲地,成重要生態場域。
為活化老建築,重現歷史場景與眷村文化,新竹市府啟動大煙囪廠房基地眷村文化保存計畫,將重整全區眷舍環境,並先簡易修繕臨建美路6棟眷舍,未來將邀請在地團體進駐廠區,活化歷史空間。
活化建築群 規劃VR體驗「蝙蝠生態博物館」
林智堅表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1943年設立,300餘公頃基地範圍日後發展為清大校地、工研院等,是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根源,其中大煙囪廠房基地前身為廠區內緊急發電廠,60公尺高的大煙囪已成城市重要地標。
他指出,為活化台灣少數僅存的二戰軍事工業遺跡,重建一甲子眷村記憶,將修復並再造基地內指定保存之眷舍與整體環境,針對綠地、中庭、巷道等開放空間啟動景觀設計與施工,全區修復也將邀請原眷戶、公民團體參與,引進在地力量與想像,盼將社會設計落實於園區,同時並先啟動保溫睦鄰駐站計畫,接受團隊申請進駐閒置眷舍,連結在地團體活化空間,挖掘當地人文歷史及故事。
林智堅指出,目前舊燃料廠區仍遺留若干零散基地,市府持續積極活化,其中金城新村活化為「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中油油庫日前成功廢庫,將轉型為「竹科X」創新基地。
文化局指出,今年將辦理園區整體規劃,並先啟動保溫基地工程,未來將持續重整二戰軍事工業、戰後眷村生活遺跡,連結週邊汀甫圳,重現具歷史文化意涵的地景資產;另外,由於燃料廠大煙囪內發現稀有霜毛蝙蝠,為重要生態場域,未來也計劃結合跨領域科技,規劃全台首創VR體驗的蝙蝠生態博物館。
霜毛蝙蝠在竹市歷史遺跡大煙囪內聚集。資料照片/台灣蝙蝠學會周政翰提供
霜毛蝙蝠在竹市歷史遺跡大煙囪內聚集。資料照片/台灣蝙蝠學會周政翰提供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大煙囪下的家 Home under the Big Chimney  Facebook https://bit.ly/3Yl3Jec
 地下油庫活化再利用論壇 https://bit.ly/43VHqNq
地下油庫活化再利用論壇
報名者皆錄取~敬邀蒞臨 Facebook
 日期:8/5(六)13:30~16:00 Facebook
地點:陽明交大人社一館 應藝所三樓314教室
流程:
(論壇部分,當日同步在大煙囪下的家粉專直播)
13:20 開放報到 Facebook
13:30~13:35 賴雯淑老師開場、貴賓致詞
13:35~13:55 林炳炎老師分享新竹六燃歷史
13:55~14:05 趙家麟老師分享地下油庫活化歷程(預錄)
14:05~14:25 榮芳杰老師分享國際油庫工業遺產活化案例
14:25~14:35 合照、中場休息
14:35~15:00 廖子齊議員分享油庫政策現況、提報文資進度
15:00~16:00 Q&A、討論交流對油庫活化看法
16:00 合照、領取小餐盒
 (實地踏查部分,自由參加)
17:00~18:00 地下油庫外圍講解實地參觀
18:00~19:00 大煙囪夜觀霜毛蝙蝠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大煙囪下的家 - 搜尋結果


新竹文青景點|六燃大煙囪下的家,舊燃料工廠眷村內的新生命 - 嗯嗯。莉莉嗯

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新竹市建功一路與建美路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日治時期世界軍

新竹文青景點|六燃大煙囪下的家,舊燃料工廠眷村內的新生命 - 嗯嗯。莉莉嗯


關於一座城市的想像
8月11日 10:00,地下油庫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敬請申請旁聽、登記發言!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 關於一座城市的想像 8月11日 10:00,地下油庫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敬請申請旁聽、登記發言!... | Facebook https://bit.ly/3YpRAVn
上週六(8月5日)滂沱大雨後的下午,我與訴求保留四座地下油庫(建功油庫)的專家學者,以及有興趣了解油庫去留的市民朋友,在「地下油庫活化再利用論壇」紮紮實實地討論交流了3+1小時。
六燃專家林炳炎提供了一張非常珍貴的疊圖,明確指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當時設計建造十座油槽的位置,皆位於四座地下油庫與建功高中。與我在中研院檔案館找到的1951年的中油地圖所標示的「地下油庫地帶」完全吻合。
可見這四座地上掩體充滿綠意,地下有著獨特工業遺址空間感的油庫,雖然是在1968年由國防部的虹橋計畫所建,其仍在六燃的整體脈絡。由於資料尚未解密,無法確定該區域有多少日本時期遺構。
我們要為這座城市留下什麼?替這座城市訴說什麼樣的故事?
就如同我在論壇中說的,這四座地下油庫非常重要,佔地2.36公頃、目前為公園用地的油庫群不該也不適合變更為校地。特別是在旁邊就有一塊1.34公頃的機關用地可供選擇的狀況下。
新竹需要一個能夠說出我們科技史的地方,需要一個能夠承先啟後的城市亮點;在極端氣候的侵襲下,油庫上方掩體的鬱鬱蔥蔥更顯難得可貴。
論壇的直播連結我放留言處,誠摯邀請每一位市民朋友一同關注、一同思考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新竹市。 Facebook Live | Facebook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 關於一座城市的想像 8月11日 10:00,地下油庫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敬請申請旁聽、登記發言!... | Facebook https://bit.ly/3YpRAVn

新竹油庫及十八尖山的瓦斯槽遷址+油庫與瓦斯槽早已是新竹市民揮

Facebook Live | Faceboo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