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afc_22dd5ef68ad14b208e24da0f33829f05~mv2614afc_20f0bd793fe943d6855068ab68bb6ce7~mv2614afc_f5cc116bb7ab40989205ccf68a569ee2~mv22023-04-26_090420614afc_924f5976bbde499688e5b23e8e4f1ea5~mv2614afc_df94fe4f514042da88ef67ce9a7c0395~mv2

【阿立昆族或巴布薩族?】彰化「大武郡社(社頭)」與「大紅毛社(田中)」 「舊社」、「社石」與「番元帥」平埔族人的歷史故事
已更新:2022年12月12日【阿立昆族或巴布薩族?】彰化「大武郡社(社頭)」與「大紅毛社(田中)」 「舊社」、「社石」與「番元帥」平埔族人的歷史故事 https://bit.ly/40Kfri1
     日治時期鳥居龍藏所拍攝埔里枇杷城的阿立昆族人(斗六門平埔)
    【阿立昆族或巴布薩族?】彰化「大武郡社(社頭)」與「大紅毛社(田中)」 「舊社」、「社石」與「番元帥」平埔族人的歷史故事
  (記者張瑞楨 / 社頭報導)
  社頭大武郡社的平埔族人
  翻開台灣四百年歷史,曾經過著『醉酒酣歌,互相勞苦』的台灣平埔原住民曾經是優勢的族群,演變至今卻僅剩下少數後裔及文物,其間的演化過程與其以「消失滅絕」來形容,倒不如以「融合同化」來形容,更能彰顯這段澎湃壯闊的歷史過程。
  今天,多數台灣人可能不知道自己體內多少奔騰著平埔族人的血液,而大武郡社的平埔族群歷史,或許就是詮釋這段族群融合使的典範
  研究台灣文獻的劉峰松指出,根據三百年前駐軍或文官遺留的遊記記載,可以發現彰化縣八卦山南麓的大武郡社是阿立昆(Arikun)族的重要聚落,也是清朝駐軍或文官南來北往的交通要衝。
  再以當時的族群勢力範圍來看,屬於阿立昆族、曾打敗鄭成功軍隊的大肚社大肚王,勢力顛峰時可以號令二十多個番社,但大肚王卻從未統治過屬於阿立昆族的大武郡社,由此可以推論大武郡社的事例,應該強盛到築以和大肚社相抗衡。另外,以族群分佈觀點來看,大武郡社剛好位於巴布薩族與阿立昆族的交界,在平埔族群中應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根據大葉大學講師謝英從的調查,大武郡社不但包括許多小支社,設域可能涵蓋現在的彰化縣社頭鄉、員林鎮、埔心鄉、永靖鄉、田尾鄉、田中鎮、以及南投縣名間鄉和南投市的一部分,面積廣達數百平方公里,設中心大約位於現在的社頭鄉舊社村一帶。
  謝英從因而推論,大約在清朝雍正至乾隆年間,有遷社習慣的大武郡社平埔族,逐漸遷居到舊部落西方不遠處,並另建立『新社』,也就是現在社頭鄉公所後面舊稱番社的仁雅村。
     大武郡社的演變--「舊社」地名的由來
  社頭古屬武東堡。原來在康熙六十年代,武東堡及武西堡為一堡,稱大武郡堡,雍正十二年分為二堡,稱大武郡東堡及大武郡西堡,乾隆年間簡稱武東堡及武西堡。此地方原稱平埔阿立昆族大武郡社的佔居地,大武郡之名是其社名。堡內一部分早在康熙年間由泉州移民施長齡任大墾首,著手開墾,康熙四十八年(一七零九年)便告墾成,其餘部份於乾隆初年(一七三六年)由蕭姓泉州移民自任墾首而拓成。當時建立者,有枋橋頭(今社頭鄉內)、紅毛社(今田中鎮大紅毛社)、奶潭(今田中鎮卓乃潭)等庄。社頭鄉於嘉慶年間發展而成一市街。社頭庄建地於大武郡社的社頭,故名。又鄉內「舊社」是大武郡社的故址,故名。
  大武郡社的「社石」與「番元帥」
  清朝領台之初,已歸化清朝的平埔族群建立四十四社,但其中的大武郡社,卻在清朝雍正年間以後去向不明?而成了台灣歷史學界的一個謎。日前學者拜訪彰化縣社頭鄉平埔族人後裔,才從一顆「社石」和一尊三百年歷史的「番元帥」,證實大武郡社原來是遷移到現在的社頭鄉仁雅村,而解開這宗歷史之謎。
  據了解,三百多年前,康熙年間來台採硫磺的文官郁永河在其所著的遊記中描述,路經大武郡社時,曾見到紋身的番人,用雞尾羽毛裝飾,又見到三位少婦舂米,其中一婦女頗美麗,裸體對人而神色自然。而在康熙年間繪製的地圖,也曾清楚標示當時大武郡社位置(番人聚落為社、漢人聚落為莊),但是乾隆年間繪製的地圖卻又標示一個「舊社」的平埔族聚落,到了乾隆以後大武郡社逐漸在地圖上消失。但為何大武郡社會消失?「舊社」何大武郡社有何牽連?相對的「新社」又位於何處?大武郡社的平埔族人流落何方?由於均無歷史記載,使得大武郡社的消失成了研究台灣歷史的難解公案。
    大武郡社 山屯招墾契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大武郡社 雍正3年 平埔古文書 招墾契
  [內容] 本件係雍正三年大武郡社山屯招墾,土地座落湳仔庄(約在今彰化縣社頭鄉湳雅、龍井、協和等村),山屯因自己不能開墾,招得漢人劉錢前來開墾,言明銀三兩,租粟十石。湳仔庄(今名湳雅)現今為劉姓之血緣聚落,從本契土地承買漢人劉錢,約可看出劉姓到此地開墾之年代。本契雖名招墾,但契內載明「付與銀主掌管永為己業,或要回家任從招佃等耕,山屯不敢異言阻擋。」顯然是以招墾之名,行賣斷之實。從土地四至觀察,周圍已有漢人賴子侯之田,顯示在此之前已有漢人入墾該社土地。本契有二印記:「大武郡社通事林朝○圖記」、「大武郡社土官孩灣圖記」。
  [大武郡社社址] 伊能嘉矩認為在武東保舊社庄,洪敏麟認為社址在今社頭鄉舊社、松竹、東興、東福等村,而程士毅認為是在彰化縣社頭鄉舊社村。
  [資料來源] 摘自本館《平埔百社古文書》
   吳德功(撰)(年代不詳)。[彰化廳武東西堡大紅毛社小紅毛社考]。
  田中大社里之「大紅毛社」
  大紅毛社,是臺灣彰化縣田中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鎮西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為大社里不含東南部凸出部分及西南部邊界地帶。大紅毛社當福建客未侵入開墾之前,為阿立昆(Arikun)的平埔村落,因該社人屬於馬來人種(棕色人種)較漢人呈褐色,故以紅毛稱之,又以其規模較西北方相距0.5公里的紅毛社(今之田尾鄉福田村)為大,故稱之大紅毛社。
  源自於阿立昆(Arikun)的平埔聚落,因社人髮色較一般漢人赤紅,故稱之紅毛。本區接近往昔之大武郡社,可能為其分社之一。又與西側約250公尺處之小紅毛社相比,規模較大,因而稱為「大紅毛社」。據傳在嘉慶年間有福建省漳州府長泰人盧仕通以及郭朝老者入墾。(洪敏麟,1998:331)日本統治後,本里稱為大紅毛社庄,範圍與今日大社里差異不大;日治後期,大正9年(1920),本里改稱大紅毛社大字。戰後,於民國39年底(1950)大紅毛社大字改稱大社里迄今。
    阿立昆族(Arikun)早期平埔聚落分布
  大武郡社: 彰化縣社頭鄉仁雅村。
 大紅毛社: 彰化縣田中鎮大社里。
 小紅毛社: 彰化縣田尾鄉新興村、福田村。
 萬斗六社:臺中市霧峰區舊正里。與巴布薩族混居部落。
 貓羅社(Kakar Barroroch):彰化縣芬園鄉大埔村、舊社村。
 北投社(Tausa Mato):南投縣草屯鎮北投里。
 南投社(Tausa Talakey):南投縣南投市。
 大突社: 彰化縣溪湖鎮。
【阿立昆族或巴布薩族?】彰化「大武郡社(社頭)」與「大紅毛社(田中)」 「舊社」、「社石」與「番元帥」平埔族人的歷史故事 https://bit.ly/40Kfri1


平埔族的分類/馬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台灣有8種語言已滅絕,16種語言正面臨危險/世界母語日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東寧王國/1540年代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政權--大肚王國。為一在臺灣中部由臺灣原住民的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所建立的「跨族群準王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巴布薩族東螺社-平埔姓氏平埔族東螺社人-雲林莿桐墜姓家族-墜氏阿招-巴布薩族東螺社曾有人姓墜,清道光年間陸續遷居埔里漢化,因此莿桐與埔里墜家也有可能出自同源-十多年前就到大陸廈門經商,兄弟曾依祖厝公媽牌位所載「福建詔安」/平埔族群─三百家番親罕見姓氏主要賜姓:潘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