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條上的內容就是寫「主辦廟宇」、「所在縣市」、「哪位神明」、「時間日期」、「目的地」

遶境的香條又分為兩種,主要的差異在於最下方的四個字,第一種香條最後的四個字為「遶境平安」,張貼於沿途經過的廟宇及路線,因此必須嚴格管控數量與張貼地點。第二種香條的字樣為「合境平安」,通常張貼於遶境經過的地區,主要用意為通知,或是張貼於提供香客及工作人員休息的民家,而鎮瀾宮也會藉著張貼香條,一同勘查路線,確認沿途是否有道路施工或是民家治喪,好提前更改路線,同時並拜訪知會沿途停駕駐駕的宮廟。
臺灣心 媽祖情 https://bit.ly/3KyABbD

274097091_4750269931758325_5569678616723960623_nDSC_1742


布施+苦行-根機合適者修苦行,稱爲「頭陀僧」(苦行僧)-宗教中的一種修行方式,目的為獲得神靈的祝福或得到解脫-釋迦牟尼佛經過六年苦行後,離開苦行林,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開悟成佛;苦行對後來的開悟有沒有幫助?一定有幫助。只是當時佛陀認為苦行不是究竟,只是過程。所以苦行也是有價值的,只是修行苦行需要有智慧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南瑤宮笨港進香 800張香條昭告天下
2016年03月05日 04:11 吳敏菁/彰化報導
南瑤宮笨港進香 800張香條昭告天下
南瑤宮管理人彰化市長邱建富,將進香的「香條」張貼於大門,各重要路口、35座宮廟,共張貼了近800張,正式昭告天下。(吳敏菁攝)
傳承兩個世紀之久的南瑤宮笨港進香,27日登場展開7天6夜「徒步百年古香路之旅」,南瑤宮管理人、彰化市長邱建富4日向媽祖焚香稟報,將進香的「香條」張貼於大門,各重要路口、35座宮廟,也同步共張貼近800張,正式昭告天下。
市長邱建富表示,「香條」是進香活動的告示紙條,也是進香隊伍重要的路線指標,看到香條斜向就知道隊伍行進方向,沿途宮廟和信眾知道媽祖鑾駕要經過了,就會準備擺設香案迎接。
一紙香條在進香活動扮演重要的「昭告」角色,傳遞古老的傳統;今年南瑤宮進香,由老大媽、老四媽及聖四媽聖駕前往笨港進香的活動,經彰化、雲林及嘉義等縣市,俗諺「大媽愛吃雞」,邱建富也提醒今年信徒供品不要忘了準備雞隻。


路關是臺灣宗教活動常見用語,包含兩種意義:「路」指遊行隊伍行進的路線,「關」則指路線所經過的廟宇、神壇等定點。廟宇透過公告路關的方式,讓信徒知道本次進香、巡境或繞境[1][2]活動所經過的路線,以方便當地信徒在沿途擺設香案迎接,或者就近前往路線經過的廟宇、神壇參拜。
路關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jA2Xqq
路關的產生
由於路關是神明遊行的路線,因此時間與地點原則上也需經由神明指示才能決定。產生的過程通常可分為以下幾種:
神明指示:由廟宇主神透過扶乩或降筆等儀式直接指示
神明同意:由廟方人員擬定路線,再以擲筊方式請示主神認可
沒有路線:此種方式十分少見,以白沙屯媽祖進香為最有名的例子。每年進香事先只決定「起駕日」、「刈火日」與「回宮日」等日期,至於路線則由媽祖主轎決定,當遇到岔路時,有時會停轎甚久才突然選擇其中一條路前進[3],2011年甚至出現主轎捨棄西螺大橋不走,轉而帶領眾信徒跨越濁水溪的案例[4]。這樣獨特的進香方式已持續百餘年,成為全臺灣最特殊的進香隊伍。
路關的展示方式
香條
行前通知
當遊行時間及地點決定後,廟方會張貼公告告知信徒,現在則同時透過信件、網站等進行公告。此外,遶境經過的地方或者廟宇都必須貼上香條,貼香條的目的是要公告給沿途的百姓、廟宇,某月某日什麼神明因舉行某些慶典或者宗教儀式,在遶境的時候會經過此地。香條張貼的方式有特定意義,如果是活動主辦單位以及神明會停駕、駐駕的廟宇,才將香條直貼;如果只是路經此地不作停留,則香條必須斜貼,而斜貼的方式必須指向遶境隊伍前進的方向,讓有參與遶境的隊伍知道行進的方向,並在最後一頂神轎經過之後,隨即將香條撕去,而廟宇也才可以將香案桌收拾起來。[5]
遊行隊伍展示
廟宇遊行隊伍前的路關牌與頭旗
路關牌特寫
除了行前通知外,遊行當天也會在隊伍最前端設置路關牌,用以昭告此次繞境或進香遊行的路線,同時也可以維持出巡隊伍的完整與莊嚴。對於長距離的進香遊行為減輕人員負擔,也有以車輛代替手持的形式,稱為路關車[6]。由於路關牌或路關車位於遊行隊伍最前端,同時也有告知沿途信徒及廟宇神明主轎即將到達,請做好準備的意義。目前則可透過GPS定位的方式,透過網路APP隨時顯示神明主轎所在位置,以方便信徒預做準備
路關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jA2Xqq


800px-萬巒宗天宮的路關牌800px-梓官城隍廟路關牌與頭旗800px-高雄朝后宮往北港朝天宮徒步進香沿途所貼的香條 (1)800px-高雄朝后宮往北港朝天宮徒步進香沿途所貼的香條2022-04-13_093931


各大廟宇遶境前,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香條被貼在各處。但現在社會中許多人不了解貼香條的用意,導致看到香條會以為是冥紙、符咒因而恐懼。那香條的功用到底是什麼呢?以及香條上到底寫著什麼東西呢?就讓小編來介紹吧!
▲遶境前香條會貼在各處(圖/三立新聞網)
香條的功用其實就像是遶境前的告示牌一樣,公布給人們知道附近即將有宗教活動(遶境、進香等),因此香條上的內容就是寫「主辦廟宇」、「所在縣市」、「哪位神明」、「時間日期」、「目的地」,不是隨便寫寫的內容哦!
▲上圖是寶島神很大單位自己做的香條(圖/寶島神很大)
透過香條可以提醒信眾們不要錯過,假如有信眾想設香案迎接盡地主之誼,也可以透過香條訊息來提前準備。
至於香條要怎麼貼又是另外一門大學問了。貼香條的方式可以分成「直貼」、「斜貼」兩種。如果香條貼直的就是表示這裡是神明停駕、休息的點;斜貼則是代表遶境隊伍會從香條斜的方向那邊行走。
貼香條的動作大多數會在活動開始前半個月開始進行,廟方會沿著進香、遶境路線開始張貼,通常香條會貼在活動起點、終點和沿途重要寺廟以及路口。
另外貼香條也不只是貼給人民看,也是要告知好兄弟們遶境活動期間不要出現,不然能辦遶境的神明一定都是大有來頭,這時候出來可以說是自討苦吃。
▲好兄弟看到香條,自然也會避開(圖/三立新聞網)
看完這篇報導後,小編建議讀者們下次在路上看到香條可以停下來看看,好好研究一下內容,這種不是透過現代通訊科技,而是透過民俗工具來得知訊息的成就感可是很棒的!
神明遶境貼的香條 內容竟有玄機!? | 寶島神很大online https://bit.ly/3KK49U8

2022-04-13_0948282489392-XXL (1)


2022-04-13_09510824174289_1771021249588787_5848159000784487853_n28277314_801513166703328_7006735083284517113_n-221x30012039314_1052295554794997_1110001872999092383_n


台灣的廟宇大都有遶境、進香與割火的活動,貼「香條」是為了確定進香的日期時間及活動內容,香條就像是一種告示紙條,目的是要公告給沿途的百姓、廟宇,某月某日某神明因為某種慶典或宗教儀式,要遶境經過此地,希望信眾們擺設香案迎接,讓信眾能如期接駕,以盡地主之誼,所以香條在進香活動中擔任很重要的角色
香條的工作一般都是在活動前10天至半個月左右進行,通常會派專人沿進香路線張貼。一般的香條大多是用黃色或紅色的紙做材料,長度大約100公分左右,寬度大概15公分左右,上面寫「某地某廟某主神(及配祀神祇)於某月某日往某地某廟進香閤境平安」等字,最早每一張香條都是用毛筆寫,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有些已改用印刷印製,有的廟宇為了保持傳統風貌,用木刻版沾墨蓋印而成,成為十分珍貴的宗教文物。
貼香條的方式意味不同的遶境模式,若貼成直立狀,表示該宮風雨無阻,即使颱風天也必前來參香。因為以前的社會交通不便,參香時間來回較長,要是擔心氣候會影響行程,則貼成傾斜狀。此外,貼香條聽說還有一些技巧與規定,大部份要斜貼,如果只是路經此地,隊伍由右向左行進,那麼香條就要上左下右斜貼著;如果是活動主辦單位或進香的隊伍需要在某個地方停駕休息則香條就要直貼,所以我們只要看香條就能知道怎麼走或在什麼地方休息。但現今有的香條會用畫箭頭來代表行進的方向而沒有用一般傳統的貼法來表示。最後,要直到最後一頂神轎過去之後,香條才可以撕去。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2142 https://bit.ly/3rmDyoi

03040473001I0503040473001I0403040473001I0303040473001I012022-04-13_09543624174289_1771021249588787_5848159000784487853_n


台灣傳統民間宗教活動通常以香條來昭告信眾,除了一般熟悉的進香活動香條外,還有迎請神明蒞庄巡境的香條。
所謂香條泛指民間信仰活動的告示紙條,貼香條的目的是要公告信徒周知,本地某月某日什麼神明會經過此地,希望善信們擺設香案迎接,貼香條的工作一般都是活動前半個月或十天左右進行,要派專人沿著香路線貼香條,現在也有以郵寄通知目的地廟方代為張貼或由目的地廟方以統一樣式逕為公告。
  一般常見的進香香條大多是用黃色或紅色的紙做村料,長度約一百公分左右,寬度約十五公分左右,上面寫或印著「某地某廟某主神(及配祀神祇)於某月某日往某地某廟進香閤境平安」等字樣,迎神香條則書寫「某地某廟某神聖駕遶境平安」,早期每一張香條都是用毛筆寫,現代因為印刷方便,因此有一部份改用印刷印製。
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的香條(2006年10月).
恭迎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聖駕遶境的香條(2006年11月)香條 @ 汾津劄記 :: 痞客邦 :: https://bit.ly/3uBzZg1

1379934963-7925979411379934963-482333054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台灣臺中市大甲區的大甲鎮瀾宮於每年農曆二月底至三月初(確定日期依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媽祖擲杯為準)舉行之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終點在嘉義縣新港鄉的新港奉天宮,去程駐駕廟宇依序為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返程駐駕廟宇依序為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每年來回徒步約340公里,是全台灣最盛大的遶境活動。
該活動於2010年經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重要民俗之一」[1]。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uBaxas
歷史
    此章節可能需要進行清理,以符合維基百科的品質標準。 (2022年4月12日)
1732年(清雍正10年),經林永興先生(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氏移民來台)本人同意建廟小祠(更多資料請到官方網站的朝拜媽祖>建廟沿革)。
1770年(清乾隆35年),大甲媽祖小祠改建曰大甲堡「天后宮」(現今稱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每十二年一次由大安港或溫寮港直接駛往湄洲謁祖(刈火)進香(更多資料請到官網站的朝拜媽祖>遶境進香>進香活動)。
1787年(清乾隆52年),載於台灣府淡水廳文獻中,由大甲分司宗覲庭、進士陳峰毫、士紳連崑山、平埔族原住民頭目巧化龍等著名檀越發起獻地重建,將天后宮擴建,改稱現今「鎮瀾宮」。
1913年(日大正2年),當時因日本政府嚴禁與大安港廢港,大甲鎮瀾宮停頓湄洲謁祖進香;經北港牛墟的牛販買賣活動下,開始南下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之後逐漸有了「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往北港進香」。
1923年(日大正12年),當時因日本腦炎流行,延期兩個月舉辦。
1944年至1945年(日昭和19年至20年末期),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為太平洋戰爭中發生臺灣空戰後,美軍戰機數次轟炸臺北大空襲等台灣本島,遶境中斷數年。同年10月,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政府戰敗投降,為臺灣戰後時期中的臺灣光復後,當今政府改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1947年(民國36年),發生二二八事件,當時中華民國政府禁止集會遊行,遶境停辦一次。
1948年(民國37年),恢復往北港進香,人數約一百餘人,因此年年辦理,人數年年增加,陣容逐年擴大、參與的層面越來越廣,人員也不再侷限在大甲。
1960年(民國49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新增停駕彰化縣彰化市彰化天后宮、新增停駕彰化縣溪州鄉三千宮、新增停駕彰化縣溪州鄉後天宮用餐(免費素食餐點),另外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晚上駐駕新增雲林縣西螺鎮西螺福興宮為去程與回程。
1962年(民國51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行程延宕,原七天六夜新增為八天七夜,新增晚上駐駕彰化縣北斗奠安宮。
1974年(民國63年),台灣文學作家暨導演黃春明與攝影大師張照堂合作,拍攝《大甲媽祖回娘家》,為臺灣早期紀錄片。
1975年(民國64年),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中正逝世,全台停止娛樂、宴會及各項慶祝,大甲媽遶境因此停辦一次。
1978年(民國67年),當時政府鼓勵各寺廟改為「財團法人」制度,並由鎮瀾宮第四屆管理委員會申請登記宗教的財團法人,同年5月30日,原大甲鎮瀾宮「管理委員會」改組,成立「財團法人」,組織「董監事會」後,由大甲媽祖轄區內的大甲、大安、外埔及后里等召開信徒代表大會,選出董監事人員等。
1979年(民國68年),增停雲林縣虎尾鎮北溪里擇元堂用餐(免費素食餐點),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唯一民宅。
1980年(民國69年),因地方信眾自行扛大甲媽祖鑾轎,曾2次被「搶轎」到八掛山上,事後被大甲鎮瀾宮的轎班人員等工作人員抬回,於1984年,由大甲鎮瀾宮的大甲媽祖鑾轎進到彰化市,都有彰化縣政府警察局彰化分局會協助派人護轎,直到2015年後,彰化縣政府警察局彰化分局警力不扛娘傘與神轎,只在大甲媽祖鑾轎旁隨時有警力維安戒備,之後彰化警方改派上百位警力部署在年年發生彰化縣彰化市民生路的民生地下道與週邊交通道路的去程與回程,進行交通管制與封閉道路等,俗稱「一級戰區」,防止鬥毆、推擠等搶轎衝突[2][3][4][5]。
1984年(民國73年),《大甲媽祖回娘家》紀錄片放映,因此大甲媽祖在全國知名度提升,讓一般民眾認為大甲媽祖往北港進香與回娘家畫上等號,因此起爭議。
1987年(民國76年)10月,鎮瀾宮組團前往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參加媽祖成道一千週年紀念,再前往媽祖誕生地-港里天后祠(現今賢良港天后祖祠)參拜,迎回祖廟媽祖神像(現今紅色彩球的湄洲媽祖)來台,從此湄洲謁祖(刈火)進香開始恢復。
1988年(民國77年)起,鎮瀾宮取消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改往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將往年從北港的「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北港進香」改為往新港的「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遶境進香」至今,從此北港進香中斷三十幾年。
1989年(民國78年)10月,鎮瀾宮組團前往中國福建省莆田市賢良港天后祖祠(舊稱媽祖誕生地-港里天后祠)迎回聖父母的媽祖父親積慶公與媽祖母親積慶公夫人等兩尊神像來台(現今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聖父母殿)。
1993年(民國82年),開始引進電視台實況轉播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讓媽祖遶境躍上國際,吸引了全世界目光。
1999年(民國88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回程新增停駕彰化縣北斗鎮北斗壽安宮、新增停駕彰化縣埤頭鄉埤頭合興宮,並遶境埤頭鄉市區,同年,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遶境進香與台中縣政府配合,首次舉辦參月迎媽祖的「台中縣媽祖文化觀光節活動」。
2001年(民國90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來回駐駕改為去程第一天晚上駐駕彰化縣彰化市彰化南瑤宮,回程晚上駐駕彰化縣彰化市彰化天后宮。
2003年(民國92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新增停駕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天后宮後,再往雲林縣土庫鎮方向繼續前進。
2006年(民國95年)9月,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全體董監事會與所屬團隊分批由台中港出發前往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等7天6夜謁祖(刈火)進香,以小三通模式往返,再按照古代儀式進行[6][7][8]。
2008年(民國97年),台中縣政府將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登錄為台中市文化資產[9]。
2009年(民國98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新增停駕彰化縣埤頭鄉明道大學,特別要求大甲鎮瀾宮大甲媽祖進香隊伍進入校園,並與彰化縣埤頭鄉埤頭合興宮接駕隨行,是遶境唯一學校。
2010年(民國99年),因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行程延宕,原八天七夜新增為九天八夜,第八天晚上駐駕清水朝興宮,調整去程與回程的遶境路線,另外原八大典禮擴增為十大典禮,新增「筊筶典禮」與「豎旗典禮」。
2011年(民國100年)4月8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由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並舉辦授證儀式[10]。
2014年(民國103年)6月,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全體董監事會與所屬團隊先前往台中港搭海峽號出發兩岸宗教直航後,之後往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等6天5夜謁祖(刈火)進香,再按照古代儀式進行,並舉行「萬眾齊拜」活動;同年6月15日,上午搭海峽號由中國福建省平潭直航返回台中港後,再到大甲體育場與各香頭集合後,遶境大甲市區,最後回鑾大甲鎮瀾宮[11][12][13]。
2015年(民國104年),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積極推動傳統文化,拍攝《台中迓媽祖》紀錄片,並紀錄台中市六個媽祖宮廟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其中第一個台中市無形文化資產片段為大甲媽祖遶境進香。[14][15]
2016年(民國105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新增停駕雲林縣西螺鎮西螺廣福宮,另外同年起,去程與回程大甲媽祖鑾轎進入彰化縣彰化市區時,因應環保,中彰雲嘉縣市消防局會在此遶境進香呼籲信眾減少放鞭炮、嚴禁晚間十時至早上六時放煙火等,並將違反規定者依法開罰[16][17][18]。同年10月,歷時兩年由中國大陸福建省廣電集團的人文類紀錄片《天下媽祖》首映會在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廣場舉行,此片共五集,其中第四集「民心」影片為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第五集「天下」部份影片為大甲媽祖回湄洲祖廟謁祖進香[19]。
2019年(民國108年),國家電影中心將數位修復《大甲媽祖回娘家》記錄片。
2020年(民國109年),因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影響,2月26、27日廟方陸續宣佈原訂3月19日起駕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與相關活動延期舉行,並捐新台幣三千萬元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做疫情管控。[20][21][22]至6月中央防疫中心陸續放寬相關管制後,2020年庚子年遶境活動於6月11日恢復起駕,配合疫情管制規定全程大幅縮小規模,參與人數限於800人,並取消祝壽大典與起駕宴等,鼓勵信徒收看網路直播代替隨行。
2021年(民國110年),因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影響,配合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防疫規定;2月11日與2月12日,取消搶頭香與發放8萬份小紅包,改為當地里長發放,開放部份開廟門儀式,2021辛丑年遶境活動於4月9日23:05起駕至4月18日止,配合疫情管制規定,延續去年防疫規定取消起駕宴、不得稜轎底等,又因全台旱象危機恢復祝壽典禮等活動,自5月15日起,中華民國行政院宣佈升2021年中華民國全國疫情第三級警戒,因國內疫情升溫,禁止廟內參拜等[23][24]。7月27日後,中華民國行政院宣佈2021年中華民國全國疫情第三級警戒調降2021年至2022年中華民國全國疫情第二級警戒,另外中華民國內政部宣佈宗教場所也有條件開放廟內參拜,其中中元普渡活動須保持社交距離和遵守人數限制,但不開放中元普渡福宴、平安宴、流水席[25][26]。自10月5日起,中華民國內政部宣佈宗教祭祀:有條件開放進香團、餐會活動。宗教祭祀場所入座,不限梅花座[27]。
2022年(民國111年),因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影響,配合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防疫規定;自2021年7月27日後,中華民國行政院宣佈2021年中華民國全國疫情第三級警戒調降2021年至2022年中華民國全國疫情第二級警戒至2月28日止,因疫情升溫;由中華民國內政部宣佈自1月10日起,加強宗教場所與宗教集會活動等防疫措施,神職人員主持宗教儀式或講道,須全程戴口罩;如有餐會、宴席等飲食活動,不得逐桌敬酒、敬茶;如有提供香客大樓等住宿除同住家人外,以1人1室為限,另外遶境、遊行及其他大型宗教活動,須提防疫計畫經地方政府同意後辦理至1月21日[28][29]。1月22日起,由中華民國內政部宣佈春節期間,加強宗教場所與宗教集會活動等防疫措施,員工須完整接種疫苗,至少2劑,所有人,包含神職人員,進入宗教場所需全程配戴口罩,並疏導動線,管控人流,所有人須保持1至1.5公尺的社交距離,出入口都需要分流,並派人管制人數,宮廟暫停提供籤筒,筊具需徹底消毒,停辦搶頭香、遶境、遊行及搶春牛等宗教活動,都必須都暫緩舉辦。如需舉辦500人以上的宗教活動,須提報防疫計畫,並經過地方政府同意後辦理,並持續前幾週的防疫措施[30]。2月16日起,由中華民國內政部宣佈調整宗教場所及宗教集會活動等防疫鬆綁,取消春節期間禁跑攤、禁飲食、禁提供籤筒供盤及容留人數限制等防疫措施,如需舉辦500人以上的宗教活動,須提報防疫計畫,並經過地方政府同意後辦理,並持續前幾週的防疫措施。3月1日起,宗教場所及宗教集會活動等,依中華民國內政部規定辦理防疫措施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uBaxas

800px-張善政出席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回鑾安座儀式_04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IMG_20220507_211415facebook_1651929229939_6928693376852723619

主神元神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