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青海河湟地區這裡還孕育出了許多燦爛的文明,如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卡約文化等-這片土地上先後有羌人、鮮卑、吐谷渾、唐朝、吐蕃、蒙古等相繼建立自己的政權/鬼方自是西方諸戎之通稱/端公1.唐人對侍御史的別稱,也叫台端 2.男巫的別稱。 3.宋代對衙役的稱呼/男巫習呼為"端公",女覡慣喚為"神婆"。"端公",為唐官職務,將巫師稱為"端公"、"馬腳",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華就是漢.夏就是羌/華夏,意思與中華相近,最初是指史前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分布的若干部落或政治共同體所組成華夏人群,被後世視為漢文化及中華文明的起源之一/中華文明史上,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大禹等都是古羌人,以炎帝為代表的羌人部落和以黃帝為代表的華夏部落,在推動歷史發展中,融合組成漢族先民華夏族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党项羌
古代西北羌族的一支。北宋時曾建立西夏政權。也作「黨項」。 黨項族:黨項族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故有“黨項族黨項羌”的 -華人百科

Tangut_servants2022-03-17_140432

党項[1](西夏文:𘚜𗧻,注音:ㄉㄤˇ ㄒㄧㄤˋ)是中國古代西北的一個民族,其語言西夏語屬於藏緬語族。在唐、宋時代,被漢人認為是古羌族的一支,又稱作党項羌,是西夏王朝的建立者。吐蕃人稱其為彌藥(藏文:མི་ཉག་,威利:mi nyak),在蒙古帝國時代,稱其為唐兀(蒙古語:ᠲᠠᠩᠭᠤᠳ,轉寫:tangγud[轉寫種類不明],西里爾字母:тангад),唐兀惕或唐忽惕,被歸屬於色目人。
壁畫中的西夏党項人
党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PPXs7
起源
党項最早是對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一帶,以畜牧為生的多個部落的泛指。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此地形成部落聯盟。735年的闕特勤碑首次提到党項名稱。《隋書》稱其為党項羌,認為是三苗之後,將他們歸屬於西羌或西戎。其神話稱起源於獼猴種,與吐蕃相同,可能有共同祖先[2]。其語言西夏語,現已滅絕,但是經由其文字,西夏文,被保存下來。現代語言學家認為西夏語與嘉絨語是近親,將其歸在羌語支之下,屬藏緬語族。
其部落首領,以拓跋氏為姓[3],可能是拓跋部的分支[4],與同為鮮卑族群的吐谷渾有姻親及結盟關係,因此他們的先祖也可能是來自於鮮卑。也有學者推測他們是一個蒙古化的突厥人族群。
歷史
唐初,党項首領拓跋赤辭助吐谷渾與唐朝作戰敗降唐,被唐太宗賜姓李,封為西戎州都督。唐朝中期時,受到吐蕃所迫,在唐朝幫助下把靜邊州都督府移置慶州(今甘肅慶陽),轄下25個党項州也一道遷徙。原居地的党項族人則受吐蕃貴族役使,被稱作弭藥人。北移的党項則分為八部,包括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離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其中拓跋氏在党項諸部中最為強盛,後來成為西夏的王族。唐代宗時,由於吐蕃和党項人聯合騷擾,又將党項人遷移到銀州(今陝西米脂)以北,夏州(今陝西橫山縣)以東地區。綏州(今陝西綏德縣)、延州(今陝西延安)一帶也有大批党項人遷入。唐末(873年左右),其中較強的拓跋部首領拓跋思恭據宥州(今陝西靖邊縣東)自稱刺史。881年拓跋思恭因幫助唐朝攻打黃巢,被唐僖宗封為夏州節度使,並賜姓李,封夏國公[5]。
宋初,夏州李氏與宋朝發生多次戰爭。首領李繼捧歸降宋,但族人擁立李繼遷叛宋自立。元昊父親德明在1005年與宋朝媾和。宋真宗賜姓氏,授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使[5]。1031年元昊繼立,1038年成立了西夏,統治西北地區達約200年之久,最後被蒙古帝國所滅。党項族被蒙古人稱為唐兀,屬色目人的一族,在元朝時還有部分甚為活躍,但其後逐漸與其他各族融合,党項之名逐漸消失於中國歷史上。
後代
清修《明史》稱明末民變領袖李自成自稱自己是李繼遷的後代[6],部分學者認為李自成是党項族後裔。有一說指現在的夏爾巴人是他們後人[7]。
根據近年來人類學家的查訪,在四川地區尚有党項族人的後代,可能是西夏滅亡後南移的党項人與弭藥人融合而成,此外在安徽、河南、雲南等地也有党項人的後裔存在[8]。党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PPXs7


5c2ec14ad8fb05c2ec13bd27995c2ec01eb40195c2ec00f3c04d5c2ec00060c225c2ebf18be9df

党項族
党項族的遷徙和定居_党項族和鮮卑族_党項族節度使_趣歷史 https://bit.ly/3ubyAvo
  宋朝時,李繼遷開始獨立抗宋。李元昊即位夏國王后,下發禿髮令,並努力吸收漢文化,創制党項文字,推動了党項族文明的發展。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建立西夏。這是党項族建立民族政權之始,也是党項發展歷史的頂峰。西夏時期的党項族文化、經濟獲得了空前發展,在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交流中逐漸發展,後被成吉思汗所滅,党項族也逐漸消失。
西夏滅亡後為何“党項族”就神秘消失了?党項人都去哪了?
  西夏——是11—13世紀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李元昊在中國西北部(今寧夏、甘肅、山西北部一帶)建立的一個政權。本名“大夏”,因地處西部,宋人稱之為“西夏”。之後被成吉思汗滅國,歷經十二位皇帝,享國196年。
blob.png
  然而,西夏滅亡之後,党項人都哪裡去了呢?如今的民族中怎麼沒有“党項族”呢?
  這個問題一直都備受人們爭議。有的認為是被漢化了;有的認為是被各民族分割融化了,甚至有人認為是西遷至歐洲了,但是各種說法都找不到有力的證據。學者們在近年來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與考證,認為党項人最終可能就是被其他民族融合了。
blob.png
  在西夏滅國之後,西夏故地的党項遺民還是生活在原西夏的土地上。在元朝的時候,曾經在河西隴右一帶徵集過數量可觀的党項士兵,元朝的“宿衛軍”和“鎮戍軍”當中,都有由党項人專門組成的“唐兀軍”。党項人在元朝的時候屬於“色目人”,屬於“二等公民”。
  1976年,學者及考古專家在甘肅的酒泉地區,發現了一通由漢文和回鶻文合璧的“大元粛州路也可達魯花赤”世襲之碑。碑文完整敵記錄了一個唐兀家族至西夏滅國到元朝末年,130多年間6代13人的世襲官爵,並由此得知西夏人從滅國後就不再用党項人的姓名,而改用蒙古人的姓氏及名字。由此可見,西夏故地党項遺民在當時特定的政治環境之下,被蒙古化了。
blob.png
  以至於學者認為:元代以後直至現在,分佈在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部的“裕固族”就應該是包含了党項、回鶻、蒙古等血統的一個民族共同體。
blob.png
  另外,還有一些流落到其他地方的党項人,也是同樣的結局,都被所在地的文化影響,被同化了。
  比如四川境內的“木雅人”,根據當地居民的語言特徵,學者認為他們可能是西夏亡國後南遷到川康地區的西夏党項後人,之後被藏族同化形成的共同體。但是學者研究發現“木雅人”是保留“党項人”特徵最多的民族,也許是党項人後裔所佔比例較大,或者是因為地獄極為封閉等因素。學者認為“木雅人”是研究党項人最有價值的族群。
blob.png
  諸如此類情形,很多地區如青海、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留有党項人的後裔,只是因為相關的史料記載不多,甚至沒有,所以党項人後裔的具體分佈以及党項文化的殘存,都還需專家、學者進一步研究考證。
  總之,西夏的党項人在西夏滅國後,被各民族分解、同化,以至“党項族”這個概念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現在的大民族中就沒有了這個民族。
...查看更多
党項族: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
  党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項羌”的稱謂。據載,羌族發源於“賜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一帶。
  漢朝時,羌族大量內遷至河隴及關中一帶。此時的党項族過著不知稼穡、草木記歲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們以部落為劃分單位,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逐漸形成了著名的党項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為強盛。唐朝時,經過兩次內遷,党項逐漸集中到甘肅東部、陝西北部一帶,仍以分散的部落為主。唐中央多在党項民族聚集地設立羈縻州進行管理,有功的党項部落酋長被任命為州刺史或其它官職。唐末黃巢起義時,唐王傳檄全國勤王。党項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唐僖宗賜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後被封為夏國公,賜姓李。至此,党項拓跋氏集團有了領地,轄境包括夏、銀(今陝西榆林東南)、綏(今綏德)、宥(今靖邊東)、靜(今米脂東)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權,成為名副其實的藩鎮。
image.png
  宋朝時,李繼遷開始獨立抗宋。李元昊即位夏國王后,下發禿髮令,並努力吸收漢文化,創制党項文字,推動了党項族文明的發展。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建立西夏。這是党項族建立民族政權之始,也是党項發展歷史的頂峰。西夏時期的党項族文化、經濟獲得了空前發展,在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交流中逐漸發展,後被成吉思汗所滅,党項族也逐漸消失。
  另一說拓跋氏是鮮卑族的後裔,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就自稱是鮮卑後代。
  在最早的漢文文獻記載中,將党項人稱作“党項羌”。“Tangghut”(党項)這個名字最初是在鄂爾渾突厥魯尼文碑銘中出現的,時間是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可以肯定,這個字最初必定是來源於某種阿爾泰語系的形式,此後很可能是通過中亞的媒介——可能是于闐語或粟特語,從吐蕃的自稱衍生出來的。
  後來,党項(漢文中又作“唐古特”或“唐兀')就成了北亞和中亞地區對於某些居住在安都——青海湖、甚至甘肅地區的部落群體的通稱。這個名稱一直使用到了19世紀。
  在以後的漢文、突厥文、阿拉伯文的文獻中,以及19、20世紀前往漢藏交界地區的西方探險家的傳記中,都廣泛使用了這個稱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查看更多
党項族的起源是什麼?最後又是怎麼滅亡的
  民族起源
  最早的漢文文獻記載党項為漢朝西羌的後裔。自遠古以來,羌人就佔據著青海湖周圍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黃河、大通河、湟水源頭附近的山地。在這一片地區的邊緣地帶,就是位於吐蕃東北部,習慣上稱作安多的地方,早期党項和吐蕃的先民們大概都混雜居住在這一地區。對党項語言的研究證實,就分類而言,操党項語的人可以歸為藏緬民族的古代成員。而就其文化來說,党項人則具有其他羌族族群的許多特點。
  古代羌族是一個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劃分的,如:白蘭羌、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劃分的,如:党項羌、吐谷渾羌等等。
  南北朝末期
  南北朝末期(6世紀後期)開始活動於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帶。當時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
  《隋書·党項傳》記載:党項"每姓別為部落,大者五千餘騎,小者千餘騎","俗尚武力,無法令,各為生業,有戰陣則相屯聚,無徭賦,不相往來。牧養犛牛、羊、豬以供食,不知稼牆"。[4] 也就是說早期的党項人不事農業,衣、食、住皆仰賴畜牧,無文字曆法,以草木枯榮計算歲月,崇拜天神,死後火葬。党項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須互相幫助,當受到外族人傷害時,必須復仇,未復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類,直到斬殺仇人,才能恢復常態。此外。党項人還特別崇尚白色,故自稱“大白上國”。
  隋唐時期
  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年)有千餘家党項羌人歸屬隋國。次年,党項族領導人拓跋寧叢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肅臨潭縣境)請求內附,隋朝授拓跋寧叢為大將軍。
  開皇十六年(596年)党項首領進攻會州(今甘肅靖遠縣東北),兵敗紛紛降附,並遣子弟入朝謝罪,向隋朝貢。
image.png
  唐初武德年間(618—626年)党項相率歸屬唐朝。党項羌中著名的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等八個部落,此外還有黑党項、雪山党項等部落。其中拓拔部落最為強大。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唐朝南會州都督鄭元躊招諭党項歸附,党項首領之一細封步賴率所部歸唐,唐朝在其地設軌州(今四川松潘縣西),授細封步賴為刺史。其他党項部落,亦紛紛響應,又設崌、奉、岩、遠四州,並以原來各部酋長分別擔任各州刺史。
  貞觀九年(635年),唐下詔遣使開河曲地為16州,党項內附者34萬口。當時曾與吐谷渾王慕容伏允結為姻親的党項拓跋部酋長拓跋赤辭,也在與唐作戰兵敗、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歸附唐朝。唐就其地分設懿、嵯、麟、可等32州,任命歸附的部落首領作刺史,以拓跋赤辭為西戎州都督,賜姓李氏,受松州都督府節制,封為平西公。
  唐初崛興於西藏高原上的吐蕃國,日益向外擴張,北上並滅了吐谷渾,並侵襲威逼党項羌。散居在今甘肅南部和青海境內的党項部落南遷,唐移靜邊州都督府至慶州(今甘肅慶陽縣),轄下的25個党項州,也隨著一道遷徙。党項族原住地為吐蕃佔領,留下來的党項居民為吐蕃貴族所役屬,吐蕃稱這些人為"弭藥"。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吐蕃人取代早先吐谷渾在青海湖地區的地位,迫使眾多的党項人逃離故土。
  唐廣德二年(764年),河北副元帥僕固懷恩自恃平定安史之亂有大功,對唐朝所給的待遇不滿,起兵反叛,並煽動党項、吐谷渾等族叛唐作亂。朔方(駐今寧夏靈武縣西南)節度使郭子儀為了防範党項等族受其煽動,建議唐王朝將居住在靜邊等六府的党項遷到銀州(今陝西米脂縣西北)以北、夏州(今陝西橫山縣西)以東一帶居住;另將居住在寧朔州(今陝西榆林縣境)的吐谷渾遷移到夏州以西。唐朝宗採納了郭子儀的建議,召党項族大首領、左羽林大將軍拓跋朝光、拓跋乞梅等五人人朝,親自接見,並厚加賞賜,讓他們返回各自部落,安撫部眾。從此拓跋乞梅居慶州,號東山部;拓跋朝光居銀、夏,號平夏部。
  唐德宗即位以後,擔心党項族進一步強大,會危害到唐王朝的安全,於是下令禁止商人以牛、馬、軍器等物資和党項族進行貿易。貞元十五年(799年),永安城鎮將阿史那思昧向党項族索取駝、馬等物,並經常對銀、夏一帶的党項族進行騷掠,党項不堪忍受,舉部渡黃河躲避。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唐復設宥州(今陝西靖邊縣西),以保護党項,党項得以遷回。元和十五年(820年),唐憲宗命太子中允李寮為宣撫党項使。自此以後,党項部落再度繁盛,遠近的商人都帶著貨物到該地與党項族人民交換羊、馬等牲畜。
image.png
  唐文宗太和、開成(827—840年)年間,該地藩鎮的一些統治者放任當地豪強、商人肆意掠奪党項族居民的羊、馬財產,引起党項居民的極度不滿,紛紛舉行起義。其中以靈州(今寧夏靈武縣西南)、鹽州(今寧夏鹽池縣北)一帶的規模最大,斷絕了交通,給唐朝統治者以有力的打擊。唐武宗為了平息党項部民的反抗,多次下令安撫,並以侍御史崔君會、李鄂和鄭賀分別為靈、延(今陝西延安市)、麟(今陝西神木縣北)等地的安撫使。党項族的起義逐漸平息。
  唐末宋初以來,拓拔部和被稱為平夏部的夏州部落首領,接受唐、宋封授的官職,並且入居州衙通過貢賜的方式,接受了漢族的物質生活和文化。他們以這種特殊的地位,在對外作戰時召集各部落形成暫時的聯合。宋朝皇室也通過他們來控制党項各部落的對外擄掠。
  宋朝時期
  宋朝初建,夏州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即附宋,並助兵對北漢作戰。宋朝亦對夏州李氏政權羈縻統治。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傳至李繼捧,發生了党項貴族內部爭奪權位的鬥爭。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李繼捧率族人投附宋朝,獻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宋封繼捧為彰德軍節度使,留居京城,党項族內部由此引起了急劇的分裂。繼捧弟李繼遷採納部下張浦的建策,率領貴族逃入夏州東北300裡的地斤澤,抗宋自立。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北宋惟恐党項人“居城自雄”,下詔毀了“統萬城”,將20萬党項人遷到綏、銀等州,也就是現在的橫山、米脂、綏德一帶。從此,党項族便居於銀、夏、綏、宥、靜五州(一說是四州,沒有靜州)。至此,擁有近600年曆史的“統萬城”漸漸沉寂在毛烏素沙漠之中。
  西夏時期
  西夏建國
  宋初趙匡胤削藩鎮的兵權,引起拓跋李氏的不滿。雖然他們一開始服從宋的命令,但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李德明時,依附宋朝,轉而對回鶻、吐蕃部落展開大規模的攻掠,極大地加強了党項奴隸主貴族的力量,擴展了統治的領域。党項割據政權經李繼遷之子李德明一代的休養生息,已經具備了立國的基礎。
image.png
  北宋天聖十年(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仿漢字創制西夏文,並彙編字書十二卷,定為“國書”。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
  西夏建國後,党項族的勢力不斷發展,其疆域方圓二萬餘里,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今內蒙古阿拉善戈壁與鄂爾多斯草原及西部的巴盟、包頭一帶,皆屬西夏所轄。著名的西夏遺址有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百眼窯石窟寺、阿盟額濟納旗西夏黑城、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城塔古城及巴盟臨河高油房古城等。
  李元昊死後,他不滿2歲的兒子李諒祚成為皇帝,由其母沒藏氏專政。遼攻西夏,夏大敗,向遼稱臣。李諒祚子李秉常即位後被其母梁太后幽禁。西夏拱化元年(1063年)吐蕃禹藏花麻歸夏。梁氏又發動與宋的戰爭。失敗後被迫讓權於李秉常。李秉常死後他三歲的兒子李乾順即位,梁氏再攬大權。重新發動與宋和遼的戰爭。李乾順親政後採取依附遼,於宋修和的策略。戰爭逐年減少,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西夏雍寧二年(1115年)金朝立國,開始發動對遼的進攻。
  西夏元德五年(1123年)遼天祚皇帝兵敗逃到西夏。同時金使到西夏勸李乾順將遼帝擒拿送往金,以保障西夏不被金攻擊。李乾順看到遼滅已不可挽回,答應了金的條件。從此西夏歸服金。金侵北宋時西夏隨其尾跡而入,獲得了數千里的土地。
  李乾順死後其子李仁孝即位,西夏境內發生了強大的飢荒和地震,民不聊生,以此發生了巨大的人民起義。李仁孝的改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從桓宗到神宗
  李仁孝死後,其子李純佑即位,政治腐敗,國勢日益衰落。西夏應天元年(1206年),他的堂兄李安全篡位,殺李純佑。李安全改變了與朝貢金朝的政策,開始朝貢此時不斷強大起來的蒙古族。他發動了與金長達十多年的戰爭,使兩個國家被削弱,而且,他統治時期,西夏百姓十分貧困,軍隊非常衰弱,政治腐敗到極點,而李安全自己卻十分腐敗,沉湎於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四處怨聲載道。再說李安全附蒙抗金的策略並沒有給他帶來蒙古的友好。早在西夏天慶十二年(1205年)大蒙古國就開始進攻西夏。至西夏應天四年(1209年)蒙古三次出征西夏。夏無以抵擋。
  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西夏內部發生宮廷政變,李遵頊篡位,李遵頊仍然保持著襄宗(李安全)的作風,西夏政治更加腐敗。
  西夏光定六年(1216年)西夏因不肯派兵幫助成吉思汗西征,觸怒了蒙古汗國,次年大蒙古國第四次進攻西夏。
  西夏光定十三年(1223年),由於李遵頊聲稱自己不願做亡國之君,便讓位給太子李德旺。
image.png
  西夏的滅亡
  西夏在襄宗、神宗一再的腐敗下,終於病入膏肓,無可救藥,雖然夏獻宗李德旺是治國之才,仍然挽不回西夏政權覆滅命運。李德旺打算趁大蒙古國成吉思汗西征之際抗擊蒙古國。不料機密洩露,西夏乾定二年(1224年)蒙古攻克興慶(銀川)。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質,才得免滅國。
  西夏乾定三年(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勝後又開始對西夏的進攻。
  西夏乾定四年(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為皇帝。
  西夏保義二年(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汗國,成吉思汗此時已死,但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後,窩闊台大汗按照成吉思汗遺囑將其殺掉,西夏皇族乃至党項全族也被滅族。西夏滅亡
  西夏亡國之後,夏國的拓拔貴族帶領部分民眾遷徙到了現在西藏甘孜一帶的藏區木雅,重新建立了西吳王國。這個歷史上的西吳王國,有專家考證出就是西夏王國的延續。至今,西藏甘孜地區還流傳著西吳王的傳說。
党項族有著怎樣的軍事制度?經濟狀況是怎樣的
  夏景宗元昊建國後,在他的周圍建立起一個統治機構。由於夏國境內存在著漢族和其他各民族,元昊一面採擇宋制建立官職,一面又設党項官,兩個系統並列。同時也有了司法官,並逐漸出現了法律。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響很大,官制的設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機構有:中書省、樞密院、三司、御史台、開封府、翊衛司、官計司、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飛龍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學、漢學等。地方行政編制分州、縣兩級,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軍事國防要地有時也設郡、府。
  西夏時期的軍事制度是在党項的部落兵制的基礎上吸取宋製而發展起來的。樞密院是西夏最高的軍事統御機構,下設諸司。軍隊由中央侍衛軍、擒生軍和地方軍三部分組成。
  中央侍衛軍包括“質子軍”、皇帝衛隊和京師衛戍部隊。“質子軍”人數約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選拔善於騎射者組成的一支衛戍部隊,負責保衛皇帝安全,號稱“禦圍內六班直”,分三番宿衛。
  另有皇帝親信衛隊3000人,是從境內各軍中精選出來的強勇之士組成,皆為重甲騎兵,分為十隊,每隊三百人,隨皇帝出入作戰。京城地區還屯駐一支訓練有素的衛戍部隊,共2.5萬人,裝備優良,是中央侍衛軍的主力。擒生軍人數約十萬,是西夏的精銳部隊。主要任務是承擔攻堅和機動作戰。因在戰鬥中生擒敵軍為奴隸,故此得名。西夏的地方軍由各監軍司所轄,共有50萬人,軍兵種主要是騎兵和步兵兩種。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時不脫離生產,戰時參加戰鬥。最小單位是“抄”,每抄由三人組成,主力一人,輔主一人,負擔一人。
image.png
  西夏出兵作戰,仍保持著若干原始的風俗制度。出兵前各部落首領要刺血盟誓。李元昊率領各部首領在出兵前先外出射獵,獵獲野獸,環坐而食,共同議論兵事,擇善而從。這實際上是一種貴族議事的製度。
  党項族政權地處西涼地區,是游牧民族,經濟並不發達。其經濟的來源是靠侵占宋的土地而成的。党項在太祖(李繼遷)時期佔領了宋的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和興慶(今寧夏銀川)等地,又向西佔領了涼州(今甘肅武威)和瓜州(今甘肅安西)等地。這些地區豐饒五穀,經常種植蔬菜,水果和糧食。党項人在這個廣闊的農田裡耕作,學會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促進西夏經濟的發展。並且,党項長期與漢人雜居,農業技術也達到很高水平。史書曰:“耕稼之事,略與漢同”。
  西夏建國後,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大力興修水利工程,並親自主持修築了從今青銅峽至平羅的灌渠,世稱“昊王渠”或“李王渠”。以後,興慶府、靈州一帶,一直是党項糧食生產的主要基地。在發展農業的同時,党項統治者也較重視畜牧業生產。國家專門設立群牧司負責畜牧業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區主要分佈在橫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帶,牧養的牲畜以羊、馬、駝、牛為主,還有驢、騾、豬等。由於農、牧業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西夏的冶煉、採鹽製鹽、磚瓦、陶瓷、紡織、造紙、印刷、釀造、金銀木器製作等手工業生產也都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
image.png
  西夏本來沒有瓷器,瓷器靠掠奪宋人來獲得。宋夏慶曆和議以後,西夏與中國宋朝交往的同時學會了製瓷技術。西夏毅宗時期,西夏開始興建瓷窯,開始生產自己的瓷器,發展製瓷業。西夏的製瓷中心位於"塞上江南"銀川平原。其瓷器既吸收中原地區的優點,也有本民族的特點如淳厚朴實等,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西夏瓷器。西夏瓷器還遠銷到海外。
  西夏崇宗、仁宗時期,西夏經濟大大的發展。農業,商業,手工業逐漸發達起來,四方的物品會集到興慶,進入了西夏經濟最鼎盛的時期。
結語 党項族_百度百科
西夏時期的党項族文化、經濟獲得了空前發展,在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交流中逐漸發展,後被成吉思汗所滅,党項族也逐漸消失。
党項族的遷徙和定居_党項族和鮮卑族_党項族節度使_趣歷史 https://bit.ly/3ubyAvo


成吉思汗臨死前下令殺光所有党項人, 可是如今, 他們活得好好的!

v2-2664756940b0be39be25d528fe6088ed_720wv2-243b845e933fcd87f9dbd607c265ce8d_720wv2-bf78e0bb836b81efadaac9505e1360be_1440w8718367adab44aedf5eda66bb41c8701a08bfb9ae61190ef76c6a7efce1b41b66ab6b851f3deb48fc8448435e5dde71190ef21d18b50c91b9d16fdfa6012730e0cf3d7ca7bcb34d2f362bd096b63f724a8d51b4c510fd9f9d72a920f70a2dc2a2834349bbb224034970a304e251fd6fea1f8a386c9177f3e53a02022-03-17_140652
成吉思汗臨死前下令殺光所有党項人, 可是如今, 他們活得好好的! - 知乎 https://bit.ly/3ih6TvA
西夏在被蒙古滅國以後,他們的主體民族(党項族)便從此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党項人
沒錯,党項作為一個民族,至那以後確實消失了,但是作為一類人群,他們卻頑強的活了下來。
西夏,是一個政治概念,在它的領土上,生活著各式各樣的人。但是在党項人(西羌的一支)的領導下,他們最終形成了一個較為統一的共同體,還創造了自己的文化、語言和文字。衡山步跋子、平夏鐵鷂子,更是他們特有的護國神器。所以西夏,是一個比較有獨立形態的國度。
而党項人,則是這個國度的貴族。他們的領袖原本姓拓跋,後來被中原王朝賜姓“李”,所以“李”成為後來西夏的“國姓”。
西夏先後和宋、遼交手,均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因而能在兩大強國之間生存,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西夏形勢圖
後來女真入主中原(北方),(北)宋和遼先後被滅國,只有西夏屹立不倒,還和金結成了同盟。
可是蒙古人崛起後,拆散了金、夏的同盟,並將它們各個擊破。西夏最終沒能抵擋住蒙古人的鐵蹄,遭到滅國的厄運。
可是在它們滅國前,它們除掉了最大的敵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因在六征西夏中,受傷去世,他在臨時前下令要殺盡党項人(西夏皇族)。
西夏社會
結果党項人真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關於西夏的故事,從此成為了一個謎。党項人真的被殺光了嗎?
非也,據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党項人並沒有遭到團滅,而是遷徙和同化了。
—— 《元史·察罕傳》記載:西夏末帝李睍出降後,窩闊台想屠城,可是被察罕勸止,而只殺了高級貴族36人,其餘的党項人得以存活。
党項人起源於川西地區,他們被蒙古滅國後,很多人又回到了這一地區(大小金川流域附近),並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名曰“木雅”的小政權。
根據對這一地區的歷史遺跡和文獻的對比,以及和當地居民的語言特徵相印證,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党項人的後裔。他們的範圍大概分佈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尼措寺以南,木里藏族自治縣的麥地龍以北,康定縣折多山以西,雅礱江以東的地帶,有木雅上鄉和木雅下鄉之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木雅人”。
木雅人
此外,在如今的甘肅、寧夏、安徽、河南等地也生存著很多党項人的後裔。比如:
正史記載的西夏皇室後裔——李恆在元朝為將,並立大功;
党項將領餘闕(據《余氏宗譜》記載)和昂吉兒(據《也談安徽的西夏后裔》)因到南方駐守,其後裔遷居到合肥;
另一位党項人唐兀台(據《大元贈敦武校尉軍民萬戶府百夫長唐兀公碑銘》和《楊氏族譜》)的後裔後來遷居到濮陽,改姓楊。
像這樣的党項人後裔還很多,只是,他們已經淹沒在了民族融合的洪流之中
成吉思汗臨死前下令殺光所有党項人, 可是如今, 他們活得好好的! - 知乎 https://bit.ly/3ih6TvA


下載 - 2022-03-17T145342.1760 - 2022-03-17T145541.5130 - 2022-03-17T145539.6800 - 2022-03-17T145538.0760 - 2022-03-17T145535.611muya-mod

木雅人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KP8LHT
木雅人主要分佈於四川貢嘎山周圍的康定、道孚、九龍、雅江等地區,崇尚白色,可能是西夏亡國經歷蒙古屠殺後,倖存南遷的党項遺民和當地的党項原始居民弭藥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木雅人自稱“博巴”,意為藏人,但藏人不承認他們為藏族,稱他們為“木雅巴”,意即木雅人。今天木雅人的總數約有一萬多。木雅人有自己的語言,他們一般在外講藏語,在家講木雅語。
木雅人的歷史十分悠久,以往的漢藏文文獻,對操這種語言的人的歷史就有過記載。近代,中外學者對木雅人的語言和歷史的研究有了發展,發表的論文甚多。他們是怎樣進行歷史演變的?相信隨着調查研究的深入會水落石出。
起源
據《北史·附國傳》記載,附國以道孚縣城為中心。在其南部,有個小國“婢藥”,也寫作“弭藥”、“木雅”。7世紀,吐蕃王松贊干布東擴時,首先與木雅人聯姻,共同消滅了附國。
木雅人的中心在“哈達”(也寫作“合達”、“噶達”),從唐代到清代地名一直保留下來,也就是今天的道孚縣協德鄉。協德惠遠寺大門外的《御製惠遠寺碑》(1731年)、《泰寧惠遠寺碑記》(1870年)均稱此地為“噶達”。藏族史學家蔡巴·貢嘎多吉(1309—1364)的名著《紅史》(成書於1346年)中,所記述的“木雅噶”,也就是指這裏。
我國古代有一少數民族名曰党項,是拓跋氏的後代。十一世紀初其貴族首領割據了夏、銀、綏等十二州(即今天的陝、甘、寧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於公元一O三二年(即西夏顯道元年)建立大夏。
由於大夏地處中原的西部,史稱西夏,其都城位於今天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銀川市。公元一O三六年前,西夏就仿照漢文制定了西夏文。西夏王傳十代,到了公元一二二七年才為成吉思汗所滅。當前對木雅的介紹普遍認為是在大渡河以西、雅礱江以東、丹巴道孚以南、九龍以北的這麼一個地區。
西夏滅亡後,它的民族文化和文字並未一下子完全消失。元朝時,政府還印刷了許多西夏文的石刻和佛教經文典籍。著名的居庸關元體文字石刻其中就有西夏文。我國南方杭州也存有西夏文的佛經。明代晚期萬曆年間,還有人能用西夏文將詩文寫在藏文本的經典上。可見西夏文至少延續到十六世紀,距創造文字之時已歷時約五百多年。有趣的是,西夏滅亡之後,有一部分西夏人南徙四川、西藏等地區。在今天四川康定的木雅人,國內外學者們認為與西夏有密切關係,他們可能就是西夏党項人的後裔。
強大的蒙古族崛起北方之後,剪金滅夏,使遊牧於河套一帶的西夏党項上人被迫南遷進入四川西藏一帶的康定地區,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所以我們今天仍然能從語言的產生、融合、消亡中窺見西夏党項族的影子。 [1] 
出土雕像
考古專家在四川甘孜州道孚縣協德鄉一處元代“山卡寺遺址”發現了古寺院殿堂的牆基,並出土了一件罕見的土黃色砂岩造的石雕頭像。出土的石雕頭像高15.1公分,寬10.公分,厚5.2公分,面相橢圓,額頭突出,立眉,三角眼,直鼻,大鼻孔,張口露齒,上唇有短,雙耳已殘。石雕頭像兩頰上,各有一個圓形雕飾,額頭正中有一個小圓孔,類似佛教的吉祥痣。
著名的佛教考古學家温玉成教授分析,頭像應是供養的神靈像或祖先像,頭頂有一個穿透的孔,是為了穿繫繩索攜帶方便,可知該種人是遊牧民族。面頰上兩個圓形,表明他們是長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紫外線曬紅了雙頰。從石雕頭像外觀來看應屬於男性神靈,屬羌人的一個分支。出土的石雕頭像應是古代木雅人崇拜的神靈或祖先,大約造於木雅人接受佛教以後的公元7至9世紀。13世紀蒙古人佔領此地,派兵駐守,而建立了“山卡寺”(1270年),建造了寧遠府城(1276年)。部分木雅人漸漸改宗薩迦派,放棄了遠古的信仰,這些頭像也就被廢棄。 [1] 
語言
西夏文仿照漢字六書——象形、會意、轉註、指事、假借、形聲而創造。孝仁帝時還“慕大漢體風”特立大漢太學,尊孔子為“文宣帝”。西夏文中吸收了許多漢族語彙,這同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党項長期一道生產生活密不可分,不僅名詞中有相當多的漢語借用詞,而且在動詞、形容詞中也有許多使用漢語的借用語。
風俗
木雅人的房子中的一種形式與羌、嘉戎人的房子相似。“黑石為室”高數丈,一般三層,下層為養畜、中層住人、上層曬放柴草。住人的地方設有經堂、茶房、卧室、涼台、敞房和廁所。他們很少依山而居,一般房屋都築在平地上
木雅人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KP8LHT
------------------------------
被稱為四川的群山之王——貢 嘎山,在海拔24,790英呎高山 上,住著木雅人,他們屬於藏族,人 口大約15,000。 木雅人一般可以說羌系木雅語, 另外西木雅人也可兼用藏語溝通,而東 木雅人則諳 漢語。雖然 兩個族群的 語言有相似 之處, 但他 們無法相互 溝通。 多年以 前, 有一支 遊牧民族住在木雅貢嘎地區,因此這 個地區也被稱為「牦牛國」。「木 雅」這個名字源自於「山羌」,一種 類似麋鹿的動物,產於中國。有人認 為木雅人是這支遊牧民族的後裔;另 一些人認為曾經建立西夏王朝(11到 12世紀之間),在中國歷史上占一席 位的「黨項羌族」,應該就是木雅族 群的祖先。 東木雅人和西木雅人都信奉藏傳 佛教,並在各地建造了寺院,雖然他們 遵從藏族的風俗及佛教信仰,卻也保留 了木雅人的語言與民族特性。除了藏傳 佛教,東木雅人也信奉苯教,是一種和 佛教不同的藏族信仰。在他們當中從來 沒有關於基督徒活動的記錄。
    天父,我們要為常年住在貢嘎山上的木雅族群禱告,他們受藏傳佛教和 苯教的影響,卻不認識真神,懇求父神差派鄰近或遠處的基督徒,去向 木雅人分享救恩的福音。求父神帶領木雅人盡早棄絕假神,接受主耶穌十字架 的救贖,轉而歸向真神。我們祈求有一天在木雅人的村莊裏建立起教會。奉主 名求,阿們。
       求你扶持我, 我便安全, 我 要時常看重你的律例。詩篇 119:117--- 看重——現代基督徒常犯一個錯 誤, 就是把「得救」和「順服」分 開,這很糟糕。雖然拯救是神對我們 的恩典,順服並不是使我們得救的結 果,但如果我得救以後卻一點也不願 過一個順服神的生命,也不看重神的 律例,那神的整個拯救就作廢了。不 是說神沒有成就祂的旨意,而是我把 祂的拯救和我的義務分開,就是拒絕 祂定下的計畫和目的。 讓我們以亞伯和該隱的獻祭為 例,明白得救與順服的關係。我們與 神的關係是由神來建立的,這關係使 我們有機會奉獻;沒有這關係的人想 奉獻也不能。這些奉獻沒有為我們賺 取神的拯救,只是用來表達我們對神 的感恩。也可以說,奉獻給了我一個 表達順服神的管道。 從希伯來角度看, 只有我按照 神的教導,積極修復世界時,才叫做 「看重神的律例」。該隱的問題在於 他想要改變神修復世界的律例,由自 己來決定如何叫「看重神的律例」。 我們要知道,選擇不在我們,神 將救恩賜給我們,是由祂來決定我們 應當如何回應。我們可以選擇的是要 順從神,或是跟隨該隱的腳步
中國木雅人 Manyak people of China https://bit.ly/3qdnULo
----------------
康巴傳奇之木雅人
2014-11-06 由 四川旅遊攻略 發表于旅遊
康巴地區,山脈縱橫,孕育了許多不同的文化,今天康巴傳奇就帶大家走進「神秘」的木雅人!
貢嘎山周圍的康定、道孚、九龍、雅江等部分地區有一小部分人群操一種木雅語,他們被稱為「木雅人」。儘管關於木雅人的源流眾說紛紜,木雅話與藏語完全無法交流,諸多習俗及居住特徵等與普通藏人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上木雅人藏傳佛教化的程度相當徹底,卻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很多年前,康定縣折多山以西所屬的營官、沙德、塔公三地區叫木雅區。解放前人們叫這一帶為木雅鄉。木雅、藏音,漢文史中的木納、彌娥、米納、穆納、母納、明雅等名都說的是木雅。吐蕃謂之「弭藥」,也就是木雅音的另寫。古時,羌族部落眾多,秦獻公(公元前384年)即位,伐西羌,西羌潰敗,分東、西、南三處潰逃,多數南徙,一部分停留於大渡河,一部分停留於若水(今雅礱江)地帶,史稱氂牛羌,漢武帝時稱這一帶為「氂牛徼外」。那時氂牛縣治在今漢源縣治內,這管轄外以西地區就是指的木雅地區(包括今康定、九龍、雅江、道孚地帶)。氂牛羌入居若水地帶後,又同本地土人融合,成為木雅人的先世。7世紀吐蕃英主松贊干布崛起,統一了前後藏,東征康巴地區。從此,屬於吐蕃,佛教也於此時流入。據說,此時木雅王國十分強大,勢力東至雅州、西至雅礱江,藏王納了木雅公主為妃。元時設土司管轄康巴地區,明、清仍沿前制。康定、九龍、雅江、道孚屬四川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使,簡稱明正土司(藏族稱為「嘉拉甲波」即嘉拉國王)一直住居木雅鄉,清中葉方移住康定,在昔省政府左近有明正土司衙門。
由於地域自然景觀的殊異,物質文化的創造的不同,精神文化的具態的差別,木雅文化與眾不同,呈現出它的特殊性。
木雅地帶屬橫斷山東部大雪山部,折多山、阿里布穀山、大炮山(雅拉雪山)、南無脊山、五色海子山、雅加埂、高爾寺山、木雅貢嘎山、格達梁子等座落其間。雅礱江及大渡河支流,匆匆在山間奔過。蜀山之王貢嘎山雖坐落在康定、瀘定之間,在木雅眾山間和高原上都能看見萬年不化的晶亮雪山,以其綽約風姿給人無限的遐想,它綺麗的景色,奇花異草,已招惹了無數遊人前去觀賞。跑馬山座落在康定城邊,傳說珠峰五姊妹中大姐扎西澤仁瑪就移住於此,故山名叫拉姆則(仙女山),山頂五色海,流在城中的水井山泉都是她的賜與。半山曾有拉姆寺(後遷今城西郊南無寺)。清代,明正土司在山上舉行賽馬會,自此才叫跑馬山。雅拉神山下的雅拉河畔人東望跑馬山,看到山頂溜溜的雲,即興創作出了今天的《康定情歌》,已名聞四海,中外吟唱。城北蓮花山相對的木格措(野人海),高山湖泊,景色別具,水天一色,高山上有此奇特的景觀,著實引來無數遊人。
在古木雅地帶的莫溪溝,在康定原沙德區六巴鄉境內,也是古西吳國重要的名勝古蹟處,今屬於貢嘎山景區,它有界碑石,由中尾海、巴旺海、石榴村、貢嘎寺、玉龍西、泉華灘、荷花海等組成。其峽谷、冰川、原始森林,眾多野生動植物,形成了奇觀異景,酷似世外桃園。
木雅地區最大的牧場是塔公和俄達麥巴,兩地年產牛羊30萬頭。塔公雖意為菩薩喜歡的地方,主要是有小大昭寺稱譽的塔公寺而名聞藏區,曾主奉薩迦派,今已是黃教為主了,寺廟建築精美、古樸典雅,規模宏大,是藏區三大聖地之一,歷來是佛教徒的朝聖地之一。佛教徒說,去不了拉薩,朝拜塔公寺也一樣的了卻心願,說是文成公主送的如來佛像仍奉於寺中,一樣福佑眾生,而且草原遼闊,邊緣雅拉神山銀光萬年不衰與寺邊毗連的多座白塔交輝,增加了塔公草原的神氣和仙氣。在這看賽馬、看跳神、看演藏戲、聽說唱《格薩爾》,好像和菩薩、神話、傳說活在一起,別有風味。
營官區是古木雅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地方。歷來是茶馬古道向西向南的主道。新都橋是近50年的名字,原名打拉西,是明正土司時養馬的地方,58年前那裡只是個荒村。川藏路使新都橋繁華起來。營官寨屬瓦澤鄉,公路兩旁的寨樓農莊間楊柳錯落其間。寨頭南望貢嘎山聳立遠處,藍天白雲,許多人在這拍下春景或是秋色。
木雅的物質文化,從農牧業的發展,已見端倪,而其精神文化體現的寺廟、民俗卻別具特色。這裡曾有名聲享譽藏區的「木雅五學者」以及行善布道的貢嘎活佛、居里活佛受到遠近各族民眾的崇敬。在木雅地帶康定城及營官地區,近30年已湧現出一批作家、畫家、藏學家,在康巴和國內都有影響,木雅文化也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關注。
附:
據《北史·附國傳》記載,附國以道孚縣城為中心。在其南部,有個小國「婢藥」,也寫作「弭藥」、「木雅」。7世紀,吐蕃王松贊干布東擴時,首先與木雅人聯姻,共同消滅了附國。
木雅人的中心在「哈達」(也寫作「合達」、「噶達」),從唐代到清代地名一直保留下來,也就是今天的道孚縣協德鄉。協德惠遠寺大門外的《御製惠遠寺碑》(1731年)、《泰寧惠遠寺碑記》(1870年)均稱此地為「噶達」。藏族史學家蔡巴·貢嘎多吉(1309—1364)的名著《紅史》(成書於1346年)中,所記述的「木雅噶」,也就是指這裡。
我國古代有一少數民族名曰党項,是拓跋氏的後代。十一世紀初其貴族首領割據了夏、銀、綏等十二州(即今天的陝、甘、寧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於公元一O三二年(即西夏顯道元年)建立大夏。
西夏的國都在鄂爾多斯西南的統萬城。公元一O三六年前,西夏就仿照漢文制定了西夏文。西夏王傳十代,到了公元一二二七年才為成吉思汗所滅。當前對木雅的介紹普遍認為是在大渡河以西、雅礱江以東、丹巴道孚以南、九龍以北的這麼一個地區。
西夏滅亡後,它的民族文化和文字並未一下子完全消失。元朝時,政府還印刷了許多西夏文的石刻和佛教經文典籍。著名的居庸關元體文字石刻其中就有西夏文。我國南方杭州也存有西夏文的佛經。明代晚期萬曆年間,還有人能用西夏文將詩文寫在藏文本的經典上。可見西夏文至少延續到十六世紀,距創造文字之時已歷時約五百多年。有趣的是,西夏滅亡之後,有一部分西夏人南徙四川、西藏等地區。在今天四川康定的木雅人,國內外學者們認為與西夏有密切關係,他們可能就是西夏党項人的後裔。
強大的蒙古族崛起北方之後,剪金滅夏,使遊牧於河套一帶的西夏党項上人被迫南遷進入四川西藏一帶的康定地區,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所以我們今天仍然能從語言的產生、融合、消亡中窺見西夏党項族的影子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ravel/aalmqv.html
-------------------
西夏的國都在鄂爾多斯西南的統萬城。公元一O三六年前,西夏就仿照漢文制定了西夏文。西夏王傳十代,到了公元一二二七年才為成吉思汗所滅。木雅人的中心在“哈達”(也寫作“合達”、“噶達”),從唐代到清代地名一直保留下來,也就是今天的道孚縣協德鄉。木雅人的歷史十分悠久,以往的漢藏文文獻,對操這種語言的人的歷史就有過記載。考古專家在四川甘孜州道孚縣協德鄉一處元代“山卡寺遺址”發現了古寺院殿堂的牆基,並出土了一件罕見的土黃色砂岩造的石雕頭像。木雅人的房子中的一種形式與羌、嘉戎人的房子相似。
歷史
木雅人的歷史十分悠久,以往的漢藏文文獻,對操這種語言的人的歷史就有過記載。近代,中外學者對木雅人的語言和歷史的研究有了發展,發表的論文甚多。他們是怎樣進行歷史演變的?相信隨著調查研究的深入會水落石出。
起源
據《北史·附國傳》記載,附國以道孚縣城為中心。在其南部,有個小國“婢藥”,也寫作“弭藥”、“木雅”。7世紀,吐蕃王松贊乾布東擴時,首先與木雅人聯姻,共同消滅了附國。
木雅人的中心在“哈達”(也寫作“合達”、“噶達”),從唐代到清代地名一直保留下來,也就是今天的道孚縣協德鄉。協德惠遠寺大門外的《御製惠遠寺碑》(1731年)、《泰寧惠遠寺碑記》(1870年)均稱此地為“噶達”。藏族史學家蔡巴·貢嘎多吉(1309—1364)的名著《紅史》(成書於1346年)中,所記述的“木雅噶”,也就是指這裡。
我國古代有一少數民族名曰党項,是拓跋氏的後代。十一世紀初其貴族首領割據了夏、銀、綏等十二州(即今天的陝、甘、寧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於公元一O三二年(即西夏顯道元年)建立大夏。
由於大夏地處中原的西部,史稱西夏,其都城位於今天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銀川市。公元一O三六年前,西夏就仿照漢文制定了西夏文。西夏王傳十代,到了公元一二二七年才為成吉思汗所滅。當前對木雅的介紹普遍認為是在大渡河以西、雅礱江以東、丹巴道孚以南、九龍以北的這么一個地區。
西夏滅亡後,它的民族文化和文字並未一下子完全消失。元朝時,政府還印刷了許多西夏文的石刻和佛教經文典籍。著名的居庸關元體文字石刻其中就有西夏文。我國南方杭州也存有西夏文的佛經。明代晚期萬曆年間,還有人能用西夏文將詩文寫在藏文本的經典上。可見西夏文至少延續到十六世紀,距創造文字之時已歷時約五百多年。有趣的是,西夏滅亡之後,有一部分西夏人南徙四川、西藏等地區。在今天四川康定的木雅人,國內外學者們認為與西夏有密切關係,他們可能就是西夏党項人的後裔。
強大的蒙古族崛起北方之後,剪金滅夏,使遊牧於河套一帶的西夏党項上人被迫南遷進入四川西藏一帶的康定地區,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所以我們今天仍然能從語言的產生、融合、消亡中窺見西夏党項族的影子。
出土雕像
考古專家在四川甘孜州道孚縣協德鄉一處元代“山卡寺遺址”發現了古寺院殿堂的牆基,並出土了一件罕見的土黃色砂岩造的石雕頭像。出土的石雕頭像高15.1公分,寬10.公分,厚5.2公分,面相橢圓,額頭突出,立眉,三角眼,直鼻,大鼻孔,張口露齒,上唇有短,雙耳已殘。石雕頭像兩頰上,各有一個圓形雕飾,額頭正中有一個小圓孔,類似佛教的吉祥痣。
著名的佛教考古學家溫玉成教授分析,頭像應是供養的神靈像或祖先像,頭頂有一個穿透的孔,是為了穿繫繩索攜帶方便,可知該種人是遊牧民族。面頰上兩個圓形,表明他們是長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紫外線曬紅了雙頰。從石雕頭像外觀來看應屬於男性神靈,屬羌人的一個分支。出土的石雕頭像應是古代木雅人崇拜的神靈或祖先,大約造於木雅人接受佛教以後的公元7至9世紀。13世紀蒙古人占領此地,派兵駐守,而建立了“山卡寺”(1270年),建造了寧遠府城(1276年)。部分木雅人漸漸改宗薩迦派,放棄了遠古的信仰,這些頭像也就被廢棄。
風俗
木雅人的房子中的一種形式與羌、嘉戎人的房子相似。“黑石為室”高數丈,一般三層,下層為養畜、中層住人、上層曬放柴草。住人的地方設有經堂、茶房、臥室、涼台、敞房和廁所。他們很少依山而居,一般房屋都築在平地上。
木雅人:西夏的國都在鄂爾多斯西南的統萬城。公元一O三六年前,西夏就仿照漢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bit.ly/37wwq1r
--------------------------------
四川甘孜的木雅族
木雅: Muya, Munya, Minyak, Minyag
在雅礱江以東的整個區域,從道孚和丹巴縣的南部直到九龍縣的北部,在歷史上被藏族人稱為“木雅”(或明雅)地區,而居住在那裡的人也被統稱為木雅族人。 木雅語是漢藏語系羌語支的一種語言,使用人數超過有一萬人。操木雅語的人被識別為藏族。 與嘉絨藏族民居不同,木雅民居多以石木結構為主,而丹巴地區的嘉絨藏族民居主要由黃土夯成。由於木雅語的藏文名與西夏的藏文名一樣,都是(藏文:མི་ཉག་,威利:minyak),漢文曾把藏文:མི་ཉག་音譯為「弭藥」,所以很多學者懷疑, 木雅人是西夏人後代, 或者是同一民族。下面在九龍縣碉樓的壁畫, 顯示外來的藝術風格。


少數民族介紹:「西夏党項王族後裔」—木雅人
2022/02/07 來源:歷史動態分享
引言
歷史如煙,在飄散後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足跡。
我國是一個民族大國,值得自豪的是:在當今世界極端主義,民族主義橫行的今天,我們56個民族仍相親相愛,親如一家。
人生有太多的緣份和巧合,比如我一不小心寫了一篇關於我國「穿青族」的文章,然後一不小心收到了一位粉絲的私信,他希望我寫一寫關於木雅人的文章。
承蒙厚愛,唯有以文贈之,如君能見,深慰我心。
自「入坑」寫文以來,我寫過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有「博眼球」之嫌,畢竟生存嘛(為了點讚,關注+收藏),不丟人。但是這篇我更希望是一篇關於「木雅人」知識普及的文章,讓像我一樣知識欠缺的朋友可以了解了解我國一些地區的民族歷史或其風土人情。
至今,在四川康區生活著約1萬人口的木雅人,他們有著極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和木雅語言。這些極具特色的文化從古至今,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演變才慢慢形成。
現今的康巴藏族,是古代眾多諸羌部落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受到吐蕃文化的同化、融合而形成。但是,由於康區地處偏遠,住地多為高山峽谷,對外交流不暢。受此限制,吐蕃文化對康區的同化程度不高。其體現在,現今康巴藏族內部還有許多,語言、習俗都保有各自特色的族群,而「木雅人」就是其中之一。
翻閱史料,發現在蒙古強大的時候,統領中國期間,被滅亡的西夏人就有部分南徙到四川、西藏等地。所以很多國內外學者認為現今康區的木雅人或有可能是西夏党項人的後裔。
西夏人滅亡後,皇族的一部分人看局勢不對,然後就匆忙逃亡至四川。當然,這並沒有具體明確的記載,多為部分專家根據史料推測。
千里奔逃至此後,甚至建立過一個長達一百多年的小王國—西吳爾王。據當地人傳說,在他們的住地附近有西吳王行宮遺址,這座古老的行宮遺址,位於四川甘孜州的大山深處。城池的規模很大,令人印象深刻。類似的城池遺蹟,在川西高原也非常罕見,當地人說,這些城池遺蹟,是西吳王的都城。但是並沒有人,從那裡發現過可靠的證據,也無歷史記載。
話雖如此,仍有西夏學者堅信,西夏党項王族逃亡到過那裡,足跡甚至遠到西藏和尼泊爾一帶。
木雅人有自己的語言,由於歷史原因,為了和當地其他人交流,木雅人在外他們一般講藏語,在家的時候則講木雅語。當然,如今的一些木雅人在外面也會使用漢語交流。
當地的木雅人長期生活在藏區,其風俗習慣多受藏族文化影響,其在婚事、葬俗等方面和藏族頗為相同,甚至信仰也大同小異。
信仰佛教,崇拜白色,服飾方面和藏族頗為相同,所以很多木雅人自稱藏人,但是藏人不承認他們是藏族。
由於木雅人相關資料的缺失和歷史相關記載不多,所以文章在介紹方面頗有不足。如有專業人士看見,歡迎在評論區補充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gzegoDz.html
少數民族介紹:“西夏党項王族後裔”—木雅人_網易訂閱 https://bit.ly/3JlLix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