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溫泉博物館-16 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北投行啟

2022-03-08_080016

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巡訪臺南_Japanese_Crown_Prince_Hirohito_visited_Tainan_of_TAIWAN800px-Hirohito_in_front_of_Governor_General_office_19231923年騎兵於臺灣總督府前迎接日本皇太子裕仁_Cavalry_welcome_then_Japanese_Crown_Prince_Hirohito_visited_Taipei,_TAIWAN

臺灣行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行啟(日語:台湾行啓/たいわんぎょうけい Taiwan gyoukei)是大正十二年(1923年)4月,台灣日治時期時攝政宮皇太子裕仁親王(後為昭和天皇)造訪臺灣的行啓活動[1]。
臺灣行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oHaxg
抵達臺灣總督府的攝政皇太子與迎接的騎兵隊(1923年4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1914年~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倡民族自決主義,在戰爭結束後有不少殖民地陸續獨立。民族自決、民主主義的風潮也傳遞到日本的統治地區[2],要求殖民地自治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也在此時開始。日本國內則受到「大正民主」的推廣,以及朝鮮三一運動打破了軍部主導的「特別統治」其實是「憲兵政治」的問題。
為此朝鮮總督府、台灣總督府相繼改革官制,總督的武官専任限制也被去除。首相原敬開始展開將日本本土相同制度適用於殖民地台灣的「內地延長主義」政策。
首先於大正八年(1919年)10月29日,派遣首位文官總督田健治郎就任台灣總督[3]。田健總督高舉「內台融合」、「一視同仁」等方針,並基於此點實施。次年,地方制度改革,設置了州、市、街、莊的官選議會。大正十年(1921年)2月,設置臺灣總督府評議會。此外,更於次年1月,將「三一法」改為「法三號」,使日本法律原則適用於台灣。
其他還有公佈台灣人官吏特別任用令、允許台灣人與內地人共學、承認台灣人與日本人通婚(內台共婚)等措施[4]。原首相與田台灣總督運用「內地延長主義」完成對台灣統治體制進行多項改革,因而得以實現臺灣行啟。
概況
1923年4月16日,日本皇太子裕仁應時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邀請,搭乘軍艦「金剛」來臺灣訪問12天[5],以臺灣總督府特造的台鐵花車作為長程陸路的交通工具,行程包括經由敕使街道到臺灣神社參拜,並遍及基隆、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澎湖等地[6][7]。
駐臺日籍官員對此行程嚴陣以待,在臺灣各地建立了歡迎牌樓以及豪華行館,太子到訪過的行館包括台北御泊所、台中御泊所[註 1]、台南御泊所、高雄御泊所、草山御休所、北投御休所等[8][註 2],還有太子未能到訪的金瓜石太子賓館、角板山貴賓館[註 3][9][10]、阿里山貴賓館[11][12]等,而這些行館也曾接待過其他皇室貴賓。
皇太子裕仁遊訪臺灣除了巡視殖民成果外,亦達到權力教化的意涵[13][14]。有關皇太子行啟的相關寫真總共有九本,分別是《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記念寫真帖》、《東宮殿下行啟實記》、《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寫真帖》、《皇太子殿下奉迎記念寫真帖(臺東廳)》、《皇太子殿下奉迎記念寫真帖(花蓮港廳)》、《行啟記念寫真帖》、《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帖》、《高雄州行啟記念寫真帖》[15]。
當時台灣總督田健治郎在台北御泊所以台灣料理宴席招待裕仁,總督府從當時名滿台灣的餐廳「江山樓」與「東薈芳」中指定了以吳江山為首的的八位廚師共同負責。在正式宴席的一周前,這八位廚師必須隔離並齋戒沐浴。1923年4月24日,台灣料理宴席共分為上半席、鹹點、下半席,上半席計有雪白官燕、金錢火雞、水晶鴿蛋、紅燒火翅、八寶焗蟳、雪白木耳;鹹點為炸春餅;下半席計有紅燒水魚、海參竹茹、如意𩸭魚、火腿冬瓜、八寶飯、杏仁茶。根據4月27日《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之報導,裕仁尤愛八寶飯,一共吃了8份。在此行的一個半月之後,裕仁曾提及台灣特產的木瓜非常美味[16]。
臺灣行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oHaxg

北投庄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monument_pic1 (1)

庭院之寶
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
大正12年(西元1923),裕仁皇太子代替大正天皇來台巡幸,行程中參觀草山及北投溫泉。
為紀念皇太子親臨北投而豎立「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   庭院之寶
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
大正12年(西元1923),裕仁皇太子代替大正天皇來台巡幸,行程中參觀草山及北投溫泉。
為紀念皇太子親臨北投而豎立「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瀧乃湯-庭院之寶-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 https://bit.ly/3hJjeZb


[歷史回想].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上)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746篇)

20091222_2120091222_1220091222_22a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走出高雄火車站(今高雄港站)_Japanese_Crown_Prince_Hirohito_at_Kaohsiung_Railway_Station_of_TAIWAN

[歷史回想].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上)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746篇)


3 (2)2 (2)1 (5)0 - 2022-03-08T075459.075下載 (51).jfif下載 (50).jfif2022-03-08_075228

在北投公園旁邊的「瀧乃湯」浴室的院子裡,有座「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它是為了記念裕仁皇太子親臨北投而立的。
當時的台灣總督:田健次郎,一直想邀請天皇來台巡幸。不過大正天皇常病在身,不適遠行,所以最後派遣裕仁皇太子來台灣,裕仁皇太子就是後來的昭和天皇。
大正12年(1923年)4月16日,裕仁以太子身份代替他父親(大正天皇)抵達台灣,進行為期12天的巡視。4月25日這天,裕仁皇太子的行程是參觀草山以及北投溫泉。
上午皇太子遊完草山之後,下午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從草山來到了北投,首先參觀全新改建完工的北投公共溫泉浴場(即今天的溫泉博物館)。北投公共溫泉浴場緊鄰北投溪,北投溪因發現北投石而名聲大噪。
裕仁皇太子可說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尤其最喜歡研究自然科學,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的花瓶太子。對於喜好鑽研科學的皇太子來說,正好順道一窺北投石的真面目,所以在參觀完了溫泉浴場之後,走下到附近的北投溪床,勘查北投石。為了方便皇太子涉溪,就在溪床中鋪了一塊塊的腳踏石。
這些當時擺在河床中被皇太子踩踏過的石頭,後來就被原封不動保存起來留做記念,稱為「皇太子殿下御渡涉飛石」,並在一旁立碑說明,這就是「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的由來。
石碑的側面的「大正十二年四月」應該就是立碑的時間,而背面的「昭和九年十二月道路改修」應該是配合道路改建而移動過涉渡飛石的日期。
「皇太子殿下御渡涉飛石」早已下落不明,現在僅剩「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保存在北投最古老溫泉浴室「瀧乃湯」的院子裡。
↑石碑的四面其中三面有刻字,分別是「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大正十二年四月」、「昭和九年十二月道路改修」
↑昭和九年十二月道路改修
↑大正十二年四月
↑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在「瀧乃湯」的院子裡。「瀧乃湯」是北投最古老溫泉浴室,成立時間大約在大正末年至昭和初年之間。
2005/11/06
 2006/05/20(後面有隻可愛的哈士奇)
石碑地點:
臺北市北投區光明路244號,瀧乃湯溫泉浴室門前左側庭園。
[日治遺跡] 北投‧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 @ 赤腳斌哥 赤腳旅行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IQMvwF


瀧乃湯,位於光明路244號,是北投現存最古老的浴池之一,其風格自然樸實,充滿平民生活的氣味。現有男女浴池各一座,平價收費,吸引固定的居民和爬山客。瀧乃湯院內並有「皇太子殿下御渡涉紀念碑」,紀念大正12年4月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視察,曾赴草山欽遊,當日下午來北投參觀北投溫泉浴場,並實地到北投石產地—北投溪畔踏勘渡涉。  事後,按當時原樣保存渡涉踏石,以為永久紀念。不過如今已不見「飛石」蹤影,只留下北投溪畔瀧乃湯浴室庭院的「日本皇太子殿下御渡涉紀念」石碑,依稀訴說往日風采。

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北投行啟
圖片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
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即昭和天皇)抵達台灣視察,因為喜歡研究自然科學,對北投溪中的北投石充滿興趣。當皇太子探訪北投時,除了參觀當時的北投公共浴場,也到北投溪第二瀧上方鑑賞北投石。為便於皇太子涉溪遊覽,特地鋪設了一塊塊的「飛石(とびいし)」(日文的踏石)。那些腳踏石被稱為「皇太子殿下御渡涉飛石」。 
後來民眾為表紀念,1934年在北投溪二瀧畔立碑刻字,碑上留有「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字樣,現保存於瀧乃湯庭院中。


捐市府碰壁 瀧乃湯石碑遭破壞
瀧乃湯內的「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石碑上的「皇太子」三個字遭人抹平破壞,業者訂製外罩加以保護。(記者游蓓茹攝)
捐市府碰壁 瀧乃湯石碑遭破壞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JxR6L
2014/09/25 06:00
〔記者游蓓茹/台北報導〕位於北投三大名湯之一「瀧乃湯」內的「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驚傳遭到破壞,石碑上的「皇太子」三個字被抹平,店家為了保護石碑,罩上透明塑膠蓋,卻讓濕氣凝結於內,讓整個石碑「四不像」,市議員何志偉與文史學者就痛批,石碑明明已決議要捐回北市府,卻遲遲拖延、造成破壞,「北市府明顯失職」。
何志偉說,今年五月到現場看石碑,當時保留完整,沒想到九月中就接到文史學者通報,石碑字體遭破壞,實際到場一看,不但字不清楚,石碑外罩塑膠蓋,裡面充滿水珠,憂心過度潮濕,恐會影響石碑保存。
文史學者蕭文杰說,這個石碑是為紀念日本皇太子在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四月來台參觀草山及北投溫泉,一九三四年十二月由當時的台北市賢達人士捐款設立,屬於公共財,研判應是仇日份子刻意破壞「皇太子」三個字。
蕭文杰批評,瀧乃湯已同意將石碑捐給北市府,但文化局遲遲不辦捐贈儀式,推說業者在挑選捐贈時間,也不給石碑「古物」身分,認為有身分破壞就會有刑責,歹徒也就不敢亂來,「如今被破壞,難道不是郝龍斌跟劉維公的責任?」
何志偉也說,文化局維護古蹟過於消極,都是公民團體、文史工作者四處奔波提案要求保存,「要政府有何用?」
業者私下透露,石碑位於開放式庭園,就算晚上關門,外人也可自由進出,六月間發現石碑遭破壞後,家族就開會決議訂做塑膠蓋子來保護石碑,避免二次傷害。
文化局說,當初是業者想修繕建築物,與北市府達成協議要捐回石碑,但因業者未開工,所以未有捐贈儀式,並無拖延。
文化局:再勘查協調
文化局長劉維公說,目前石碑是私人所有,無文資身分,將請文資專家到現場勘查,了解保存作法是否合宜,再進一步與業者協調。
捐市府碰壁 瀧乃湯石碑遭破壞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JxR6L

2022-03-08_0809182022-03-08_0809072022-03-08_0811482022-03-08_081140


135235238_2796275900692150_2031284131366851483_n (1)2022-03-08_0726022022-03-08_072555135235238_2796275900692150_2031284131366851483_n (2)135004546_2796275957358811_6060188445808486782_n134916307_2796275870692153_691387193982931325_n134561924_2796275927358814_6962906774608985876_n

日本時代所建立,為紀念皇太子親臨北投而豎立「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
大正12年(西元1923),裕仁皇太子代替大正天皇來台巡幸,行程中參觀草山及北投溫泉。皇太子因喜歡研究自然科學,燃起對北投溪床中的北投石的興趣,鋪了一塊塊腳踏石,為方便皇太子涉溪。
另外,附近的凱達格蘭文化館左後方,則是原北投神社遺址所在。
日本時代的臺灣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hMXifF

北投‧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
在北投公園旁邊的「瀧乃湯」浴室的院子裡,有座「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它是為了記念裕仁皇太子親臨北投而立的。 當時的台灣總督:田健次郎,一直想邀請天皇來台巡幸。不過大正天皇常病在身,不適遠行,所以最後派遣裕仁皇太子來台灣,裕仁皇太子就...

臺灣文化資產遭破壞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行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行啟(日語:台湾行啓/たいわんぎょうけい Taiwan gyoukei)是大正十二年(1923年)4月,台灣日治時期時攝政宮皇太子裕仁親王(後為昭和天皇)造訪臺灣的行啓活動[1]。
臺灣行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oHaxg
抵達臺灣總督府的攝政皇太子與迎接的騎兵隊(1923年4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1914年~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倡民族自決主義,在戰爭結束後有不少殖民地陸續獨立。民族自決、民主主義的風潮也傳遞到日本的統治地區[2],要求殖民地自治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也在此時開始。日本國內則受到「大正民主」的推廣,以及朝鮮三一運動打破了軍部主導的「特別統治」其實是「憲兵政治」的問題。
為此朝鮮總督府、台灣總督府相繼改革官制,總督的武官専任限制也被去除。首相原敬開始展開將日本本土相同制度適用於殖民地台灣的「內地延長主義」政策。
首先於大正八年(1919年)10月29日,派遣首位文官總督田健治郎就任台灣總督[3]。田健總督高舉「內台融合」、「一視同仁」等方針,並基於此點實施。次年,地方制度改革,設置了州、市、街、莊的官選議會。大正十年(1921年)2月,設置臺灣總督府評議會。此外,更於次年1月,將「三一法」改為「法三號」,使日本法律原則適用於台灣。
其他還有公佈台灣人官吏特別任用令、允許台灣人與內地人共學、承認台灣人與日本人通婚(內台共婚)等措施[4]。原首相與田台灣總督運用「內地延長主義」完成對台灣統治體制進行多項改革,因而得以實現臺灣行啟。
概況
1923年4月16日,日本皇太子裕仁應時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邀請,搭乘軍艦「金剛」來臺灣訪問12天[5],以臺灣總督府特造的台鐵花車作為長程陸路的交通工具,行程包括經由敕使街道到臺灣神社參拜,並遍及基隆、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澎湖等地[6][7]。
駐臺日籍官員對此行程嚴陣以待,在臺灣各地建立了歡迎牌樓以及豪華行館,太子到訪過的行館包括台北御泊所、台中御泊所[註 1]、台南御泊所、高雄御泊所、草山御休所、北投御休所等[8][註 2],還有太子未能到訪的金瓜石太子賓館、角板山貴賓館[註 3][9][10]、阿里山貴賓館[11][12]等,而這些行館也曾接待過其他皇室貴賓。
皇太子裕仁遊訪臺灣除了巡視殖民成果外,亦達到權力教化的意涵[13][14]。有關皇太子行啟的相關寫真總共有九本,分別是《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記念寫真帖》、《東宮殿下行啟實記》、《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寫真帖》、《皇太子殿下奉迎記念寫真帖(臺東廳)》、《皇太子殿下奉迎記念寫真帖(花蓮港廳)》、《行啟記念寫真帖》、《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帖》、《高雄州行啟記念寫真帖》[15]。
當時台灣總督田健治郎在台北御泊所以台灣料理宴席招待裕仁,總督府從當時名滿台灣的餐廳「江山樓」與「東薈芳」中指定了以吳江山為首的的八位廚師共同負責。在正式宴席的一周前,這八位廚師必須隔離並齋戒沐浴。1923年4月24日,台灣料理宴席共分為上半席、鹹點、下半席,上半席計有雪白官燕、金錢火雞、水晶鴿蛋、紅燒火翅、八寶焗蟳、雪白木耳;鹹點為炸春餅;下半席計有紅燒水魚、海參竹茹、如意𩸭魚、火腿冬瓜、八寶飯、杏仁茶。根據4月27日《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之報導,裕仁尤愛八寶飯,一共吃了8份。在此行的一個半月之後,裕仁曾提及台灣特產的木瓜非常美味[16]。臺灣行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oHaxg

臺灣行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北畫刊106年11月第598期—憶 人與屋的故事 北投老屋名人事件簿 | 臺北旅遊網

台北畫刊106年11月第598期—憶 人與屋的故事 北投老屋名人事件簿 | 臺北旅遊網 https://bit.ly/3HSBVUC
北投泡湯者眾,為了分攤遊客潮,1916年興建了「北投—新北投」鐵路支線直抵溫泉區,又稱「浴場線」。1988年捷運新北投站動工,新北投線拆除,車站站體建築被彰化遊樂園收購,後又回贈北市府,2017年於原址位移50公尺重組竣工開張,現作為北投與各地藝術文化鏈接的平台。從最初興建到擴建、停用、廢線、搬遷到歸鄉,百年老車站重新寫歷史,請你一起來見證。
新北投車站
北投區七星街1號
2891-5558
週二∼週日10:00~18:00
瀧乃湯   X 日本裕仁皇太子
台北畫刊106年11月第598期—憶 人與屋的故事 北投老屋名人事件簿
▲瀧乃湯保留傳統日式木造建築,具有濃濃懷舊風情。(攝影/楊智仁)
1895年,台灣第1家民營溫泉旅館「天狗庵」在北投溪畔開張,開啟台灣人泡湯的濫觴。約莫1907年前後,受到溫泉旅館啟發的北投居民也在北投溪第二「瀧」下方以簡單木材、石頭搭建天然的湯瀧浴湯,做起「錢湯」(日文「付費的大眾澡堂」)生意。「瀧」意指河床落差產生的小瀑布,店門口就是溫泉瀑布,故取名為「瀧乃湯」,因收費只要三分錢,也稱為「三仙間」,是日本時代第一個開放給平民使用的大眾池,也是北投現存最古老的公共浴池。
瀧乃湯從木造建築到石造浴池,裡裡外外都是古蹟,戶外院子裡有一座「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紀念當時的日本皇太子裕仁(即後來的昭和天皇)來台巡視,立碑日期是大正12年(1923年)4月,看似不起眼,卻是日本皇族踏足北投的重要史跡。台北畫刊106年11月第598期—憶 人與屋的故事 北投老屋名人事件簿
▲「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是證明裕仁皇太子來台踏足過的重要史跡。(攝影/楊智仁)
裕仁皇太子喜愛鑽研自然科學,來到北投時,聽聞北投溪發現全球唯二、十分稀有的放射性溫泉礦物,決定走下溪床親自勘查。事關皇族安全,隨行的官員仕紳緊急從北投溪第二瀧附近挑選數塊扁平石塊當作「飛石」(日文「腳踏石」),讓裕仁皇太子能安全涉溪觀覽。這些被皇太子踩踏過的石頭後來被慎重地保存起來,稱為「皇太子殿下御渡涉飛石」並立碑說明。
保存原始湯泉樣貌
二戰後,多數石頭已不知去向,後人另立「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卻被不明人士連根拔起丟棄路邊。瀧乃湯第3代業者林佳慧回憶,當時祖父剛接手浴場經營,發現此碑被丟在浴場門口的北投溪畔,覺得「材質不錯」丟了可惜,便順手撿回來擺在院子裡,直到今天。她笑:「小時候不知石碑的歷史意義,常把它當板凳坐。」
天皇已遠,所幸老湯風情依舊。林佳慧說,早期女人是不能泡溫泉的,因此瀧乃湯一開始只有男湯,利用當地的唭哩岸石,再以硫磺漿塗抹砌接,以免被北投的青磺泉水滲透侵蝕,至今浴池仍保留著最原始的「明治錢湯」樣貌,祖父接手後才加蓋女湯,依然使用現已禁採的唭哩岸石砌成,古老質樸。早期北投有三大名湯:瀧乃湯、星乃湯(逸邨)、吟松閣,如今只剩瀧乃湯營運不輟。天冷了請來北投,此地有溫泉,浴之氣爽然。台北畫刊106年11月第598期—憶 人與屋的故事 北投老屋名人事件簿
▲瀧乃湯內原始的石造浴池。(攝影╱楊智仁)
瀧乃湯
北投區光明路244號
2891-2236
06:30~21:00(週三休館)
台北畫刊106年11月第598期—憶 人與屋的故事 北投老屋名人事件簿 | 臺北旅遊網 https://bit.ly/3HSBVUC

下載 (53).jfif下載 (52).jfif

台北畫刊106年11月第598期—憶 人與屋的故事 北投老屋名人事件簿 | 臺北旅遊網


總督府贈銀器/舊時王謝堂前燕,裕仁太子台灣行啟與行啟紀念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成功大學老榕樹/日本皇太子裕仁/瑞竹傳說/秩父宮雍仁親王/高松宮親王/雍仁皇子禮車抵總督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裕仁皇太子車隊行經臺灣總督府/總統府+台灣總督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大正12年(西元1923年)裕仁皇太子攝政宮台灣行啟紀念寫真 1 @ 一落二櫸頭 :: 隨意窩 Xuite日誌

2022-03-08_0816392022-03-08_0816302022-03-08_081606


大正12年(西元1923年)裕仁皇太子攝政宮臺灣行啟紀念寫真2 @ 一落二櫸頭 :: 隨意窩 Xuite日誌

2022-03-08_081757


《舌尖上的外交》:俄羅斯皇太子尼古拉竟在日本遇刺,年輕的明治天皇如何收拾殘局?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2-03-08_081903

尼古拉在日記中寫道:「不可思議地,離開這個有趣的國家竟如此令人感傷。我從一開始就非常喜歡這個國家的一切,……就連發生那樣的事件,也沒有讓我留下悲傷或不愉快的記憶。」
文:黑岩比佐子(Kuroiwa Hisako)
不穩的內閣與天皇的決心
尼古拉二世一行人於五月九日登陸神戶,乘坐火車前往京都,在京都投宿新建的常盤飯店。飯店當時為尼古拉準備了西式與和式兩種房間,而尼古拉選擇了和式。他與喬治當天晚上微服前往祇園的中村樓,找來舞妓助興,據說直到凌晨兩點才回到飯店。尼古拉於翌日晚上又前往茶屋,這天,他在日記中寫道:「藝妓的舞姿曼妙。」
接著來到關鍵的五月十一日。當天早上,尼古拉一行人從京都出發,在琵琶湖和三井寺觀光。在返回京都的路上,歡迎的群眾將京町通擠得水洩不通,負責維安的巡查津田三藏則在下午一點五十分左右,突然拔出佩刀襲擊尼古拉。津田兩度砍向尼古拉的太陽穴,又繼續追趕逃跑的他。
發現異狀的喬治用買來當作紀念的竹棍朝著津田三藏一陣亂打,人力車夫向畑治三郎趁津田三藏慌亂的時候抓住他的雙腳,將他拽倒在地,另一名車夫北賀市市太郎則撿起掉落在地的佩刀砍向津田三藏。順道一提,尼古拉將這兩名人力車夫視為救命恩人,他們也得到俄羅斯給予的大筆終身年金。
這時,好不容易趕到的其他巡查將津田三藏逮捕,現場雖然陷入一片混亂,但尼可拉還算沉著,冷靜地在日記中寫下事發經過。
事發後大約一個小時,東京的內務大臣收到來自縣知事的緊急電報。由於當時並不清楚尼古拉受傷的程度,內閣一片驚愕。而首相松方正義在事發五日前,才剛接替山縣有朋上任。
明治天皇受到的衝擊也很大。面對動搖國家的大危機,尚未站穩腳步的新任首相和內閣並不足以託付,而天皇最信任的伊藤博文當時則在箱根。天皇先是指派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前往京都代為探望尼古拉,之後又決定親自前往。當時三十八歲的天皇不依靠政府,積極掌握領導權,出面收拾這件醜聞。
要說這起事件動搖了整個日本政府也不為過。假使世界數一數二的軍事大國俄羅斯發動武力攻擊,日本將毫無招架之力。危害未來皇帝的安全一事,想必會讓俄羅斯非常憤慨,甚至有人預測,俄羅斯必會要求日本交出九州或千島列島作為賠償。
在大津事件被媒體報導之後,日本全國陷入恐慌,各地的祭典活動取消,大相撲和股市也臨時休業,聲色場所暫停攬客,甚至有銀行擔心將爆發戰爭而停止貸款。俄羅斯公使館收到來自全國各地慰問尼古拉的信函和電報,以及大量的慰問品。根據尼古拉的日記,點心和酒樽堆積如山,還有人送來鳥和金魚。此外,有一位名叫畠山勇子的二十五歲女性,為求尼古拉繼續留在日本,留下遺書後在京都府廳前自刎,因而被稱許是烈女。現代人或許很難理解這些行為,但由此可見日本全體國民當時是如何想盡辦法,拚命展現謝罪之意。
俄羅斯軍艦上破例舉行的午宴
五月十二日早上六點半左右,天皇自新橋車站出發,於晚間九點多抵達京都。天皇出巡原本需要經過各種事前準備,但這次是略過這些規定的特例,從中可感受到天皇的強烈意志,認為修復與俄羅斯的關係是自己的重責大任。在此前後,皇族與政府高官也都陸續抵達京都,街上議論紛紛。
尼古拉身旁的親信在事件發生後高度警戒,盡量避免讓他與日本人接觸,同時拒絕接受日本派遣的醫師診療。日本政府知道尼古拉的傷勢並不嚴重,於是懇請俄羅斯不要中止接下來的旅程。這是因為只要尼古拉還滯留在日本國內,俄羅斯就不會武力進攻,亦即站在保障日本安全的層面,希望尼古拉按原定計畫在東京接受盛大的款待,拂去不好的印象之後再回國。
那麼,當時尼古拉本人是怎麼想的呢?至少從他的日記當中看不出厭惡日本之情,也似乎希望繼續旅程。然而,由於犯人是日本方面負責維安的巡查,這讓尼古拉身邊的人變得異常神經質,就像遭到敵人包圍一般緊張,他們因此向俄羅斯報告,對於讓尼拉古動身前往東京一事有所疑慮。最終,尼古拉在本國命令下,預計十三日從京都出發,搭乘停泊在神戶港的阿祖瓦號返國。
聽到消息的天皇擔心事態嚴重,派遣伊藤博文說服俄羅斯公使,說什麼也要阻止皇太子從京都前往神戶港。然而為時已晚,已經無法改變尼古拉搭艦返國的決定。
尼古拉在阿祖瓦號上靜養一段時間之後,終於確定於十九日離開日本。政府高官聽到消息後驚慌失色,畢竟不排除俄羅斯艦隊可能在尼古拉回國後進攻。十八日,作為最後的機會,天皇邀請尼古拉翌日於神戶的宮內省別墅共進午餐,希望藉由親自設宴,建立日俄兩國的信賴關係。
對於天皇的邀請,尼古拉欣然接受。然而,他身邊的侍醫和親信大力反對,表面上以傷勢尚未痊癒為由,但真正的原因想必是不希望皇太子離開軍艦。尼古拉與親信展開激烈的爭辯,聽聞此事的天皇不得已只好取消邀約。
而尼古拉體察天皇的心情,為無法接受招待感到抱歉之餘,反過來邀請天皇於阿祖瓦號上共進簡單的午餐。然而,這項邀約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在日本,從未有過天皇出巡外國軍艦的先例,如果因此遭到俄羅斯綁架則後果不堪設想,天皇的親信和大臣皆大力反對此事。
實際上,一八八二年壬午兵變的時候,李鴻章的手下馬建忠就曾用汽船將朝鮮高宗的父親大院君李昰應綁架到大清國,在此先例之下,擔心天皇遭到綁架也不能說是杞人憂天。加上天皇入口的食物都必須經過試毒以確保安全無虞,但在俄羅斯的軍艦上卻做不到這一點。
根據《明治天皇紀》的記載,當時天皇泰然自若地說道「俄國乃先進文明之國,豈敢做出如爾等憂慮般的野蠻行為」,決定接受尼古拉的邀請。天皇可說是在赴宴之前,就做好可能被當成人質的心理準備。
翌日十九日十二點半,阿祖瓦號鳴放一百零一響禮炮,歡迎天皇一行人登艦。十二點五十分,天皇與尼古拉和喬治等人共進午餐。
陪同參加這場午宴的人包括有栖川宮熾仁親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及少數的親信和翻譯。阿祖瓦號艦內擺設了一張長桌,上座是特別為天皇準備的座席,式部官長崎省吾以翻譯的身分站在後面;尼古拉坐在右邊的座位,與熾仁親王相對;能久親王與喬治、宮內大臣土方久元與侍從長德大寺實則面對面;其下的司令長官、俄羅斯公使、尼古拉的隨從武官、阿祖瓦號艦長則分別與式部次長三宮義胤、近衛參謀長陸軍步兵上校立見尚文等人相對而坐。
由於這是臨時決定的小規模餐會,因此沒有留下菜單的正式紀錄。不過阿祖瓦號想必與一般海軍的膳食不同,為皇太子裝載了許多豪華的食材。俄羅斯的貴族一般都是享用高級的法國料理,桌上應該還會有俄羅斯產的魚子醬。此外,為配合長時間的航行,想必也準備了鹽漬肉品等可以長期保存的食材。尼古拉喜歡喝酒,據說尤其偏好高加索產的阿伯朗.杜索(Abrau-Dyurso)香檳,或許他們餐前就是用香檳乾杯。
且俄羅斯人習慣在吃飯的時候抽菸,根據《明治天皇紀》的記述,尼古拉拿出菸草邀請天皇一起抽,結果天皇不慌不忙地從自己的衣服裡取出捲菸草,遞給尼古拉。天皇平時不會攜帶菸草,因此侍從長等人都感到很驚訝,據說這是天皇自己準備的。
談笑之間,天皇提及這次的事件並深表遺憾,尼古拉則表示無論哪一個國家都會有瘋子,自己的傷是瘋人所為,不需掛心。根據《明治天皇紀》的敘述,俄羅斯公使後來在提及當日的情景時說道:「從未見過日本天皇如此高聲談笑。」想必是在高度緊張與激動的情緒之下,使天皇的聲調比平時來得高。
午宴在和諧的氣氛中結束,天皇在下午兩點離開阿祖瓦號,返回別墅的棧橋,在別墅待命的眾人終於一展愁眉。四點四十分,俄羅斯艦隊從神戶港出港,駛向海參崴。尼古拉在日記中寫道:「不可思議地,離開這個有趣的國家竟如此令人感傷。我從一開始就非常喜歡這個國家的一切,……就連發生那樣的事件,也沒有讓我留下悲傷或不愉快的記憶。」之後俄羅斯也未提出日本所擔心的賠償要求。《舌尖上的外交》:俄羅斯皇太子尼古拉竟在日本遇刺,年輕的明治天皇如何收拾殘局?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Cmtzna

《舌尖上的外交》:俄羅斯皇太子尼古拉竟在日本遇刺,年輕的明治天皇如何收拾殘局?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0 - 2022-03-08T082310.6080 - 2022-03-08T082329.6550 - 2022-03-08T082326.7920 - 2022-03-08T082324.9010 - 2022-03-08T082322.8070 - 2022-03-08T082321.4240 - 2022-03-08T082320.071

1891年5月11日,俄國皇太子尼古拉在日本遇襲
2019-05-11 由 往事推送 發表于環球
1881年3月13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聖彼得堡遇刺身亡後,亞歷山大三世繼位為沙皇,尼古拉(圖)也進位為皇太子。尼古拉同時擔任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建設委員會主任。1891年,尼古拉進行環球旅行,並順路前往海參崴主持出席西伯利亞鐵路開工儀式。
1891年5月,尼古拉抵達最後一站日本訪問。當時的日本實力仍然比較弱小,尼古拉皇太子的來訪,讓當年的日本政府傾全力迎接。圖為尼古拉在長崎訪問。
5月11日中午,正從京都琵琶湖當天返回旅遊的歸途中,尼古拉與一起來日本的希臘王國喬治王子,乘坐人力車時,擔任大津市街警備的滋賀縣警察津田三藏突然抽出佩刀砍向尼古拉。尼古拉從人力車跳下逃進胡同,津田繼續追趕,但喬治王子用竹拐杖打擊其背部,人力車夫治三郎拉倒津田雙腿,尼古拉右側頭部負了達9公分的傷,不過,沒有生命危險。
津田三藏刺殺尼古拉的動機不明,有人認為是因為津田認為尼古拉來訪實為偵探日本國內情勢,予以阻止。圖為津田三藏行刺時的武器。津田於1891年5月27日被判有罪受到無期徒刑的判決,發監北海道釧路監獄,但於同年9月29日獄中病死了,死因為急性肺炎,第二監獄醫務所長的日記留在旭川監獄,但從死因疑點有人認為出於政府的謀殺
尼古拉遇刺事件發生後,日本高層極為緊張。留學海外並對國際關係精通的有栖川宮威仁親王,立即用電報上奏給東京的明治天皇(圖為電報原件),為了對俄羅斯顯示誠意請求天皇到京都緊急出行。5月12日早晨,明治天皇從新橋站乘火車,同日夜晚到達了京都探望尼古拉,不過,尼古拉的主治醫師請求延期。次日,明治親自去尼古拉下塌的常盤賓館探望。
俄羅斯皇太子遇刺而受傷,使日本人恐懼事件將引起大國俄羅斯報復進攻日本,造成社會一度產生恐慌情緒,學校為表示謹慎停課,在神社和寺院和教會祈禱皇太子痊癒,各界慰問電報超過1萬封。俄羅斯當局得知皇太子在外國遇刺,起初相當震怒。要求日本必需嚴懲兇手,否則遣兵攻打日本。圖為尼古拉遇刺處設立的紀念牌。
根據前一年頒布的日本法律,外國的皇族在日本刑法中與一般人地位相同。當時的日本政府有意把刑法116條的適用對象「延伸」至外國皇族,以迎合俄國。但是大審院(即最高法院)院長兒島惟謙認為「法治國家必須完全遵守法律」,以「刑法116條並非規定外國皇族」為由,抵制來自政府的壓力。並依據刑法292條的規定(對一般人謀殺未遂罪適用),判決津田三藏無期徒刑。圖為兩名救助尼古拉的人力車夫,獲得日本政府的嘉獎。
尼古拉遇刺事件,又稱「大津事件」,發生在明治憲法頒布一周年之際,如何處理該事件,對於明治憲法的威信產生重要影響。此事判決後,俄國並未有賠償要求或武力報復,被認為與日本政府迅速處置及誠意謝罪有關。該案的判決,也使外界對於日本的法制逐漸開始信賴,明治憲法逐漸定義出明確的三權分立法則。國際上亦對日本的司法權加以肯定,促成後來修改不平等條約的基礎。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world/8pkee3e.html
1891年5月11日,俄國皇太子尼古拉在日本遇襲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7bzSi2


2022-03-08_0701392022-03-08_070255

小林清親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勝利後天皇抵達新橋站的插圖(外泉新橋 stēshon gochaku no zu)
1895年
小林清親 
Kobayashi Kiyochika | Illustration of the Arrival of the Emperor at Shinbashi Station Following a Victory (Gaisen Shinbashi stēshon gochaku no zu) | Japan | Meiji period (1868–1912)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https://bit.ly/3J4GsEQ

2022-05-25_0922222022-05-25_092406

小林清親(1847年-1915年)是日本浮世繪畫家、版畫家。出生於江戶[1]。主要作品『小梅曳船夜圖』『東京新大橋雨中圖』『銀座日報社前』『內國勸業博覧會瓦斯館』『九段坂五月夜』小林清親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jjcWO
Kobayashi Kiyochika - Wikipedia https://bit.ly/3lG5EYp


在日本刺殺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和李鴻章的日本刺客,他們結局如何?
在日本刺殺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和李鴻章的日本刺客,他們結局如何? https://bit.ly/3CnZ14n
在世界近代史的日本,曾經發生了兩次著名的刺殺外國高階官員、皇室成員事件,第一次是1891年刺殺沙皇俄國皇太子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也就是後來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第二次則是1895年3月24日,刺殺參加甲午戰爭後會談的清朝大臣李鴻章。
沙皇太子日本遇刺事件。
十九世紀下半葉,沙俄在歐洲的對外擴張中屢屢受挫,於是開始鼓吹“亞洲擴張戰略”,將矛頭對準了亞洲各個國家。沙俄皇太子尼古拉和希臘皇太子格奧爾基等率領30人開始了亞洲的考察之旅,目的是探究亞洲各個國家的虛實,以及歐洲列強在亞洲的各個勢力範圍和殖民地。(皇太子尼古拉考察日本,乘坐日本人力車遇刺,刺殺他的是保護他的日本警察)
1890年11月,尼古拉一行先後訪問了希臘、埃及、印度、斯里蘭卡(錫蘭)、爪哇、新加坡、暹羅(泰國)、中國,最後由中國的南京千萬日本的長崎。
此時的日本,明治維新已經到了出成果的時候,非常不願意同沙俄鬧翻,希望透過這次接待沙皇太子尼古拉來緩和俄國和日本的緊張關係。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日本天皇和首相等要求接待各個地方官員一律按照最高規格接待。尼古拉一行到達長崎之後,日本官方派遣了二十多位官員迎接,並且清空了港口內的商船和其他船隻。
日本上層的那點小心思只有幾個最高決策人清楚,下面的很多人都不瞭解。1891年5月11日,皇太子尼古拉一行到達了滋賀縣大津,當時他乘坐的日本人力車,主要是為了參觀遊覽當地的商業活動。
沒想到的是一個日本警察憤青,在尼古拉乘坐人力車時揮舞軍刀砍了尼古拉兩刀,多虧是在面部,又有人力車架子的阻擋。尼古拉看到一個日本警察揮舞軍刀企圖斬殺自己,於是隨行人員都過來幫忙,日本警察也制服了刺殺的罪犯。
這個日本警察是負責保護尼古拉的警衛之一——津田三藏,他是一個極端仇恨沙俄的狂熱分子。他認為尼古拉是為了探查日本的虛實,將來會進攻日本,日本不應該這麼高規格接待他。日本素來有培養軍國主義分子的習慣,洗腦工作做得非常好,津田三藏一路保護尼古拉,而心裡卻被軍國主義的狂熱所佔據,於是對尼古拉揮舞起自己的軍刀,展開刺殺行動。
他的狂熱行動毀了日本天皇和幕僚們的一番策劃,沙俄和日本的關係直接降低到冰點。日本明治天皇得到訊息後立馬親自來看望尼古拉,並且委派自己的御醫為尼古拉治療,首相等人透過外交渠道向沙俄道歉,並承諾嚴懲兇手,給沙俄一個交代。
日本天皇和首相等人的意圖是處死津田三藏,而日本的最高審判機構最高領導人大審院院長兒島惟謙卻要堅持司法獨立,於是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展開一番拉鋸戰,最終刺殺案的兇手津田三藏被判處終身苦役。(津田三藏像,極有可能被日本政府弄死在獄中,為了日本當時的國家利益也只能這麼幹了)
1891年9月29日,在北海道服苦役的津田三藏死於急性肺炎。不過這事疑慮重重,這一刺殺是否為日本政府所為猶未可知!
李鴻章遇刺事件。
甲午戰爭後,清朝委派李鴻章等人到日本談判,處理戰爭失敗的善後事宜,也就是要簽訂條約,賠款割地。
1895年3月24日,身處日本的李鴻章乘坐轎子出行,一個日本激進青年持槍襲擊李鴻章,子彈打中李鴻章的面頰部,並未集中要害。
刺殺李鴻章的是日本激進分子小山豐太郎,一個曾經日本議員的兒子,他加入了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他刺殺李鴻章的目的就是日本要趁著勝利,繼續進攻清朝,以攫取更大的利益,刺殺李鴻章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伊藤博文和李鴻章談判照,背影為清朝談判人員)
日本的右翼集團對整個國際局勢的判斷是有錯誤的,日本雖然在甲午戰爭中勝利了,但自己的國力也損耗了不少。西方列強們都虎視眈眈,如果日本繼續擴大戰爭,他們就要軍事幹預,處於成長期的日本還沒有和列強開戰的實力。
李鴻章日本遇刺很快為世界列強所知,世界輿論一邊倒的支援大清國,倒也不是為了大清國的未來著想,而是不希望日本獨自佔據清朝的國土和利益,所謂見者有份!其實在中日談判中,日本一方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要求日本駐軍天津,隨時監控大清朝,並要求割讓的土地也非常多。李鴻章故意將日本談判得到條件透漏給西方列強,明擺著讓他們干預。
李鴻章遇刺給了大清一個絕好的機會,在談判桌上少損失了不少的利益和國土,這也是西方列強遏制日本的結果,真正起作用的是西方列強,而不是大清朝和李鴻章!
刺殺者小山豐太郎被日本法院判處無期徒刑,被關押在北海道。1907年,服刑12年的小山豐太郎因日本天皇的特赦而假釋出獄,一直活到了1947年8月4日,79歲去世。(小山豐太郎像,活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安享晚年)
日本根本就沒把大清朝和李鴻章當一回事,還沒有滅亡就特赦了刺殺案的罪犯,這就是在諷刺弱國。
對於兩次刺殺行為,都不是日本當局想要看到的,可事件還是發生了,兩名刺客也為自己的魯莽行為付出了代價,只不過,在事件發生後不久,兩名刺客的命運卻發生了戲劇性變化。
1891年,俄國皇太子尼古拉二世和希臘王子出訪日本。對於此次俄國和希臘的出訪,日本高層也是小心處事深恐發生意外,可即便如此,在俄皇太子和希臘王子到達琵琶湖南時,一名警察舉刀刺中了尼古拉二世,雖說俄皇太子並沒有生命危險,但這種事件徹底激怒沙俄,兩國的關係降到冰點,沙皇揚言要個說法,一時之間戰雲密佈。
當時被稱為“英雄”的車伕
對於刺殺俄皇太子的行為,日本當局給予刺客終生苦役的懲罰,這也是日本司法部頂住了重重壓力作出的判決。而在當時負責尼古拉二世和希臘王子出行的車伕,則給予了“英雄”稱號。只是,當日俄兩國交戰時,這兩名車伕變成了國賊,最後鬱鬱而終,而那名刺客後來則被稱為英雄。
對於未能刺殺清朝大臣李鴻章的刺客來說,也許是一件不幸,但誰又知道對於李鴻章,未被殺死也是一件不幸之事,這一趟使命對於李鴻章來說,將會使自己揹負千古罵名。
那時正是清朝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時間為1895年3月24日下午4時地點就在馬關。對李鴻章個人安全,日本也做足了準備,伊藤博文為談判頒佈了四條命令:一是除談判人員外,不論何人有何事,一概不得踏入會場;二是各報的報道必須要經過新聞檢查後方可付印;三是除官廳外,任何人不得攜帶凶器;四是各客寓旅客出入,均必須由官廳稽查。
由此可見日本做足了談判的準備,但在李鴻章一行人到達談判地點時,從人群中衝出一個日本浪人,舉槍衝著李鴻章扣動扳機。李鴻章左額擦傷,當場昏厥,一時間人群大亂,刺客趁機鑽入旁邊店鋪躲藏起來。
當日,馬關警方抓獲刺客小山六之住,此人是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成員,而此次刺殺李鴻章是不想日本和清朝和談。
對於李鴻章被刺,日本方面在條約上作出了很大的讓步,這並不是礙於李鴻章在自己管轄地方遇到意外,而是擔心此事被西方列強在上面大做文章,所以在最後,日本在賠款上少要了一億白銀,後來的《馬關條約》在其他方面也作出了讓步。
刺殺未遂的刺客熱鬧了當時的日本當局,下令對肇事人作出嚴重懲罰,不過在日本正式入侵我國後,日本天皇親自赦免刺客。
遇刺的不是沙皇,是俄羅斯帝國皇太子尼古拉,當時老沙皇還在。
這次行刺發生在1891年5月11日。
當時日本剛剛明治維新有了一些成果,同沙俄存在北方島嶼的領土爭奪。
沙俄認為日本實力無法和自己相提並論,態度非常強硬。
在1875年,日俄在聖彼得堡簽署《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日本放棄庫頁島給俄羅斯;俄羅斯則將整個千島群島十年的免費使用權讓給日本。
現在看來,日本並沒有吃虧,當時日本還揹著很多不平等條約。沙俄能夠將千島群島十年的免費使用權交給他,已經算是很給面子了。
然而民間狂熱的日本民族主義分子,認為庫頁島就是日本的領土,是被沙俄搶走的。
民間很多組織,醞釀要對沙俄報復,刺殺沙俄高階人物。
1891年俄羅斯帝國皇太子尼古拉前往海參崴主持出席西伯利亞鐵路開工儀式時,順道訪問日本。當時的日本仍為弱小國家,尼古拉皇太子的來訪,讓當年的日本政府傾全力迎接。甚至在祭典以外的時節,特於京都舉行五山送火(大文字燒)儀式供俄國貴賓欣賞。
11日,正從京都琵琶湖當天返回旅遊的歸途,尼古拉與一起來日本的希臘王國喬治王子(喬治一世的三男),乘坐人力車時,擔任大津市街警備的滋賀縣警察津田三藏突然抽出佩刀砍向尼古拉。
尼古拉當年還年輕,反應非常快,急忙向傍邊躲閃。這一刀沒有砍中頭部要害,但仍然砍出一刀長達9釐米的傷口。
隨後,尼古拉迅速跳車逃入衚衕。
津田三藏持刀試圖追擊,然而一旁的喬治王子(王子認為襲擊目標也包括自己)用竹柺杖用力擊中他的背部,將津田三藏打了一個跟頭。
津田三藏倒地是,這輛人力車的車伕,用力抱住他的雙腿,周邊護送的軍警一擁而上,將他抓住。
當時皇太子尼古拉頭部血流不止,整個臉都被染紅。日本軍警嚇得屁滾尿流,急忙將他送到醫院,好在沒有生命危險。
皇太子遇刺是非常大的事情,震動了整個日本和世界。
第二天,5月12日早晨,明治天皇從新橋站乘火車,同日夜晚到達了京都探望尼古拉。
尼古拉皇太子遇刺受傷,使日本人恐懼事件將引起俄羅斯報復進攻日本。學校為表示謹慎停課,在神社和寺院和教會祈禱皇太子痊癒,慰問電報超過1萬封。5月20日,有名為“畑山勇子”的女子在京都府廳面前用剃刀自刎表示道歉,人稱“穗州的烈女”。
日本政府對於津田三藏極為惱怒,認為這些極端分子的行為是破壞日本,必須嚴懲。
政府本來要以叛逆罪,判處津田三藏死刑,但考慮這可能打擊日本的民族主義,又藉口皇太子只是受傷,以謀殺未遂的罪名判處無期徒刑。
然而,津田於1891年5月27日被判無期徒刑,發監北海道釧路監獄,但於同年9月29日獄中病死,死因為急性肺炎。
二戰後歷史學家去研究當時的監獄醫療記錄,並沒有發現津田三藏有肺炎症狀,高度懷疑是被政府下毒暗算,作為對極端分子的警告。
至於打了李鴻章一槍的小山豐太郎,也是民間極端團體成員,目的是不允許日本政府停戰,進而完全佔領中國。
可笑的是,日本當年並沒有這個實力,不然早就這麼做了。
行刺後,李鴻章也是沒死,小山豐太郎被判處無期徒刑。關押了12年以後,在1907年被允許假釋,後活到1947年日本二戰投降後才病死。
不知道這個激進分子看到日本吃了原子彈又被迫投降,是什麼心情。
兩件行刺案都發生在日本,都是19世紀末,行刺者都是日本人,行刺物件都是外國政要。
兩起案子相比,行刺沙俄皇儲(當時還沒有即位)的案子審理過程更精彩,我們留到後面再說,先說說刺殺李鴻章的案子。
李鴻章遇刺案發生的背景是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李鴻章作為中國的全權代表到日本商談停戰和割地賠款。
1895年3月24日,會談之後的李鴻章在返回住處的路上,忽從然人群中竄出一名暴徒,走近轎前兩米左右的地方,掏出手槍朝李開槍,正中眼鏡稍下的左眼窩邊緣,血濺襟袍,李當場暈厥。
行刺案發生後,日本輿論驚駭不已,各地慰問團雲集馬關;日本天皇也表示非常震,即派侍醫趕到馬關,日皇后親自制作了繃帶。
第二天天皇特發詔書,表示要嚴懲“不法兇徒”。
由於李鴻章受傷,國際輿論同情中國,日本非常被動,這時候中日尚未停戰,中方要求停戰被拒絕。
李鴻章遇刺後,日本答應停戰以示安慰。
不過,30日在談判地點春帆樓簽訂為期二十一天的停戰協定,其停戰範圍並不包括澎湖列島和臺灣戰區在內。
李鴻章帶傷參加談判,伊藤咄咄逼人,李鴻章唯唯諾諾。李鴻章說:少賠點好嗎?伊藤說你只有說“是”和“不是”的權利。
1895年4月17日,大清帝國全權代表李鴻章父子便在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上簽字畫押。
刺殺事件發生之後,兇手小山豐太郎被判處了無期徒刑,然而到了1907年,他就被假釋出獄了。
1947年8月,小山豐太郎去世,終年78歲。
說完李鴻章遇刺案,再說沙皇尼古拉二世遇刺案。
1891年(明治24年)俄國尼古拉皇太子前往海參崴主持出席西伯利亞鐵道開工儀式時,順便訪問日本。
5月11日,23歲的俄羅斯皇太子尼古拉剛結束在中國南京的訪問,抵達日本滋賀縣大津,為了保證外國客人的安全,日本外交大臣青木周藏向俄國駐日大使承諾,一旦發生暗殺行刺事件,將按照日本《刑法》116條"加害皇室罪",對罪犯處以極刑。
當尼古拉皇太子抵達大津訪問時,日本警察津田三藏忽然刺殺尼古拉。所幸尼古拉僅受了輕傷,沒有性命之憂。
關於事後尼古拉僅得輕傷,性命無大礙。
事件發生後舉國震驚,明治天皇親自趕赴神戶港停泊的俄羅斯軍艦,登船看望了受傷的尼古拉王子。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透過外交渠道,向俄羅斯道歉,承諾按照約定嚴懲兇手。
案件發生後沙皇出離憤怒,態度強硬,透過外交途徑給日本施壓,日俄關係降到冰點,形勢非常嚴峻。
當時日本內閣的態度是,以大局為重,對罪犯津田三藏處以極刑,以緩和緊張局勢,避免可能發生的日俄衝突。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內閣的指示在法院這裡卻行不通。
日本最高司法機關大審院(最高法院),組成特別法庭對此案進行審理。
新出任大審院院長一職的兒島惟謙,首先表示內閣的指示不能執行,應該依法斷案。
他的依據是《日本刑法》第116條,只規定凡加害日本天皇和皇室成員者,不論情節輕重,一律處以死刑。
但是沒有明文規定也包括外國皇室成員,既然沒有規定,那他們的地位就不能跟天皇和皇室成員相比,謀殺他們跟謀殺普通日本國民的懲罰應該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對謀殺沙俄皇子的兇手,應該是按殺人未遂罪被判處終身監禁。
但是日本行政部門有自己的苦衷,事先給俄國有約定,如果不履約的話,兩國就有可能爆發一場戰爭。當時日本剛進行明治維新不久,國力有限不具備給俄國死磕的實力,一旦開戰,後果可怕。
所以首相松方正義親自出馬,與兒島惟謙院長會談,從國家民族角度力陳利害。
同時日本內閣透過七位主審法官的親友、上級和同事向他們施壓,要求他們以民族利益為重,審理此案。
多數法官頂不住壓力,表示要法律服從政治。
可是大審院院長兒島惟謙是個倔脾氣,他覺得一旦司法向行政低頭,將會開一個不好的頭,日本的法律就形同虛設,在公眾面前就沒有了權威。
他激動地對此案的主審法官說:"既然法無明文規定,就不可以草率判處死刑。諸君,我們不能向政治壓力屈服,捍衛司法獨立,捨我其誰? "
在他的苦苦勸說下,七位法官統一了立場,決定頂住壓力,維護法律尊嚴。
因此,當內閣成員來法院施壓的時候,七位法官以司法獨立為由,拒絕在審判前跟他們見面,連頂頭上司法務大臣山田顯義親自出馬也吃了閉門羹。
日本內閣當然不甘心聽從法官擺佈,就在開庭之前兩天,即5月25日,日本總檢察長三好退藏與法務大臣山田顯義,聯名釋出敕令,規定刑法116條可以進行擴張解釋,為處死兇手提供法律依據。
但是兒島惟謙義正辭嚴地說:“《刑法》總則第三條白紙黑字,禁止法律溯及既往原則,新敕令只能適用於以後的案子,這起案件發生在法令頒佈之前,因此不適用。”
兒島惟謙向還向對法官攤牌,如果真要那麼做,身負監督責任的大審院長,將提交辭呈。
1891年5月27日,此案正式開庭,法庭上,檢察總長與川目檢察官和法官唇槍舌劍,進行了激烈交鋒。
最後日本大審院特別庭頂住壓力,判處被告津田三藏因犯《刑法》292條謀殺未遂罪,處以終身苦役。
判決下達後,日本輿論拍手稱快,外交大臣青木周藏、內務大臣西鄉從道、法務大臣山田顯義三人,因為干預司法獨立先後宣佈辭職。
而此前態度強硬的俄羅斯,也是雷聲大雨點小,不得不嚥下苦果。在日本刺殺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和李鴻章的日本刺客,他們結局如何? https://bit.ly/3CnZ14n


278648375_5308915055826413_3259961676090903836_n (1)

左圖為《臺灣日日新報》1923年4月24日「酷暑百二度」報導;右圖為1923年4月22日當天裕仁皇太子結束屏東行程前往車站搭車時影像,可以看出陽光十分強烈(圖片聚珍臺灣提供)。
報紙曾經刊載「120度」的高溫嗎?
(3)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屏東舊車站前面這棵樹,大概是唯一一棵常讓我覺得有遮檔畫面遺憾的樹.... | Facebook https://bit.ly/395SDEm
1923年4月22日,裕仁皇太子行啟屏東遭遇高溫
1923年4月16日,裕仁皇太子開始了包含臺灣北中南、歷時12天的行啟。為了迎接皇太子,臺灣總督府在行前進行各種準備,其中「天氣」也是重點之一。總督府設置了氣象小組提供天氣資料、並設置休憩所,希望行程順利進行,而當時臺南測候所小野岐所長則負責提供南部行程的氣象預報。
4月22日當天上午皇太子一行人抵達屏東,當天的天氣圖顯示臺灣東方海面上的太平洋高壓勢力龐大,臺灣天氣晴朗,南部吹東南風。據當時報紙報導,南臺灣的天氣相當炎熱,當日正午屏東的氣溫,在屋內有90℉(即32.2℃),在屋外更高達120℉(即48.9℃)
這樣的溫度記錄,也透露了氣溫觀測的鋩角(mê-kak)
氣象人員是以放置在距離地面1.25~2公尺百葉箱內的氣溫儀器來量測氣溫,1923年4月22日恆春測候所的最高溫紀錄是32.4°C,跟屏東室內32.2℃差不多,不過戶外在「太陽直曬」下,溫度就有機會來到48.9℃囉!
「百葉箱」有「遮陽」與「通風」的重要功能,好比當我們戶外踏青,走在有樹木遮陰時、和相較於曝曬於炙熱太陽下,感受可是大大不同的喔!
從1907年臺北測候所發行《臺灣氣象報文第四》的各地平均氣溫圖來看,4月恆春平均氣溫為25℃、臺北21℃,東京則只有12.5℃。回顧1923年4月,裕仁皇太子來到南臺灣所遇到的溫度,完全不同於他生活的東京,想必也體會到南國臺灣的酷暑了吧!
(3)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屏東舊車站前面這棵樹,大概是唯一一棵常讓我覺得有遮檔畫面遺憾的樹.... | Facebook https://bit.ly/395SDEm

278648375_5308915055826413_3259961676090903836_n (1)278707259_5222762457745057_9042446988846782383_n278788051_5308915145826404_2705170794099137093_n278583099_5308915099159742_7939434410847666299_n279000145_5308915032493082_8258163345412207124_n278675815_5308915009159751_5382586468606936773_n278614086_5308916142492971_1827570100817339231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