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仁皇子禮車抵總督府
1925年,雍仁皇子禮車和護衛車隊抵達臺灣總督府。日本皇室成員經常訪問臺灣,天皇直系的皇子由於在天皇的繼承上排在最前面,屬於最高位階,因此總督府以最高的規格安排接待工作。(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出版「台灣歷史珍稀影像1860-1960
- 戰爭 庶民 風物」)Facebook https://bit.ly/3dHGUvG
騎兵隊於臺灣總督府前迎接於1923年4月到訪的攝政皇太子裕仁
雍仁皇子禮車穿越榮町
1925年,日本雍仁皇子訪問台灣,他所搭乘的禮車前往總督府時經過榮町的畫面。
由步兵第一聯隊擔任雍仁的護衛隊,駕駛禮車穿過臺北市區。坐在後座的雍仁向旁邊歡迎的部隊官兵回禮。雍仁出生於1902年,是大正天皇和貞明皇后的二皇子,也是裕仁太子的弟弟。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留學英國,1938年以陸軍少將任華南派遣軍參謀,參與對華侵略戰爭。1940年,又以昭和天皇的弟弟秩父宮閣下的名義,負責將日軍從菲律賓、新加坡、馬來亞、荷屬印度尼西亞占領掠奪的財寶運回日本。日本戰敗後,雍仁親王未被列為戰犯,逝世於1953年
步兵第一聯隊接受雍仁皇子檢閱
1925年,步兵第一聯隊在總督府前接受雍仁皇子的檢閱。事實上步兵第一聯隊的兵營就在總督府的正對面,實際上扮演著總督的護衛隊以及臺北衛戍部隊。由於島外並沒有直接的軍事威脅,而這支部隊又是臺灣守備軍中武器最精良、戰鬥力最強的,所以太魯閣事件中,步兵第一聯隊順理成章地成爲總督府軍事鎮壓的主攻部隊,而且自己拍攝和出版了斬首和燒莊的殘酷畫面。
臺北市太平國小、永樂國小/新竹尋常高等小學校/太平公學校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xDzxLf
==================================
大正12年(1923)皇太子裕仁抵臺視察,到訪北投溫泉浴場舊照
一九○一年首位皇族能久親王妃富子來台+一九二三年太子的裕仁天皇來台+一九○八年閑院宮載仁親王來台,參觀製造鴉片和樟腦的「專賣局南門工廠」(現為台灣博物館南門分館)起,日本皇族來台多會參觀茶廠、糖廠等,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觀光工廠」+台灣第一杯「產地直送鮮乳」,在台灣的食品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FFYCg
認識古蹟日(上): 台灣總督官邸 (台北賓館) @ Vincent的網路日誌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ebK4lE
美圖好文: 台北賓館 - https://goo.gl/eK0ZO3
----------------------------------------------------------
日本時代的瑞竹傳說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g3F6AI
日本時代的瑞竹傳說
感謝團友 張家銘 分享一張台灣日本時代,屏東瑞竹的老照片~
為什麼會有這個「瑞竹」呢?日本時代1923年(日大正12年)裕仁皇太子#1來臺訪問12日,為了要讓太子了解臺灣的製糖產業,總督府幾經考量後,選擇了位於屏東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的廠區作為參訪地點。但南部地區氣候炎熱,廠商為了安頓皇太子有一清涼的休息處,於是特地從南投竹山製糖所特選竹材,一路運到屏東搭建一個竹亭作為臨時行館,但就在皇太子來臺前幾天,這些已經砍伐40幾天的竹材居然發出了新芽,這樣的怪事自然引起眾人議論、嘖嘖稱奇,身為生物學家的皇太子知道後,也仔細端詳了好陣子…
不論竹子出芽是巧合還是真奇蹟,這都給了官員和媒體一個歌頌皇太子「神蹟」的好機會,認為是因為皇太子而產生的「祥瑞之兆」,於是「瑞竹」就這樣誕生了~
從此以後,這瑞竹就成了其他貴族政要來到屏東必訪的聖地,也是學校學生校外教學的熱門景點之一;戰後,據說這片瑞竹還保留了好一陣子,目前不知道是否還存在?
#1裕仁皇太子即後來的昭和天皇。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料:
日本皇族的臺灣行旅 (團長推薦!)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6056
瑞竹林/利純英
http://webarchive.ncl.edu.tw/archive/disk20/46/06/01/26/35/201001083149/20120226/web/zih.loxa/social_studies/author_lichunying/004.html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
http://www.twmemory.org/?p=561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臺灣製糖
=================================
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 台灣控 - https://goo.gl/7R9AUG
台南火車站與牛車
裕仁對台灣「東宮行啟」之旅 - 壹讀 - https://goo.gl/iK8J6J
為歡迎日本裕仁太子來台巡視,而於大稻埕太平町(今台北市大同區)上建築「奉迎門」(歡迎牌樓),此即其修築接近完工時的畫面,雕樑畫棟相當精緻雄偉
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臺-臺北車站前大奉迎門的壯觀
歡迎日本裕仁太子來台巡視,而於大稻埕太平町(今台北市大同區)上建築「奉迎門」(歡迎牌樓)
===========================
總督府/總統府大門今昔對照
2016 年 04 月 18 日 18:27:47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雖然大家都知道今日中華民國寄生在臺灣的總統府就是日本時代總督府,但其實經歷二戰嚴重空襲毀損,戰後重建時許多地方已有了些變化。如日前分享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臺行啟影像,就有網友表示為什麼當時總督府大門看起來特別美?現在今昔對照看個仔細,原來當時門口「車寄」造型相當華麗!
延伸閱讀:
總督府二戰遭空襲毀損影像
http://www.twmemory.org/?p=7751
---------------------
1923.4.16 裕仁皇太子來臺視察
2016 年 04 月 16 日 23:31:11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1923.4.16 裕仁皇太子來臺視察】
93年前的今天(1923年4月16日),裕仁皇太子(之後的昭和天皇)搭乘戰艦「金剛」來臺視察,4月16日於基隆港上岸展開12天的臺灣之旅,足跡遍及基隆、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等地。裕仁皇太子同時也是造訪臺灣身分最接近皇帝的人物(註1、2)。
圖為 1923.4.17 裕仁皇太子抵臺灣總督府(出自《行啟紀念寫真帖》)
註1:民間傳說清帝國嘉慶皇帝遊臺灣純屬虛構
註2:不含常被許多人視為皇帝的蔣介石
--------------------------------
成大搶救大榕樹 蘇慧貞校長主典救治動土儀式
times.hinet.net查看原始檔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經蘇迪勒颱風肆虐的成功大學老榕樹受損嚴重,路過人與愛樹人們看了無不深感惋惜,成大連日延請專家們共同研商對策,8/13中午召開榕園老榕樹受損救治會議,並在下午兩點隆重舉辦「榕樹救治動土儀式」,由成大校長蘇慧貞主典,副校長黃正弘,總務長詹錢登,生物科技中心蔣鎮宇主任,熱帶植物所黃浩仁所長等共同陪典。
這棵成大榕園內第二老的大榕樹損傷,校長蘇慧貞極為重視,特地邀請中興大學劉東啟以及台南市社區大學晁瑞光兩位樹專家於8/12下午現場勘查,8/13由副校長黃正弘召開第3次會議,綜合兩位老師以及多位專家的書面回覆,決議立即在受損榕樹周圍設置圍籬,避免人員接近,確保安全,並對受損樹枝修剪、用藥,做安全支橕,以及留苗育後,並進行土壤活化,積極救治老榕樹,使其恢復生機。
蘇慧貞校長表示,榕樹生命力強韌,損傷的榕樹與榕園中間的大榕樹對學校來說是彌足珍貴的自然資產,目前校方決定兩棵樹一起養護,先進行表層土壤活化,增加土壤含氧量。
總務長詹錢登表示,分岔榕樹將先處理東南側枝做斷根移除,並由生科系協助做育苗留後;而西北側枝的部分,將斷枝修平後請專家評估是否用藥塗覆,並視後續情況做安全支撐;南側枝的外觀完整,先維持原狀,讓樹木自我休養生長,並視情況是否需要做安全支撐。而主榕樹的部分,由於四周土壤硬化,將於圍籬完成後,依專家建議進行氣爆及水刀鬆土,增加土壤含氧量,活化土壤,給予榕樹最佳的生存環境。
榕樹救治動土儀式結束後,成大立即開始進行榕樹救治工程,並將持續與樹專家們保持聯繫,隨時回應後續情況,積極維護大榕樹,期待儘快恢復榕園的生機。
-------------
樹災 台大成大差很大
推文到plurk
2015-08-13 06:00
◎ 許麗玉
號稱地表風力最強的颱風—蘇迪勒,上週六的父親節深夜掃過全台後,各地傳出拔根斷枝的行道樹成千上萬,隨處可見遭剝皮斷枝的樹木,怵目驚心。本來,水泥化都市裡的樹木不敵強風吹襲,就樹論樹,政府與空間規劃專業者都該檢討保護樹木扎根空間的施工準則,也該重新檢討都市永續環境規劃中養護樹木的環境設計。偏偏,星期日的網路媒體哭出被颱風吹斷南台的皇子樹、北台的母舅樹,這下子,蘇迪勒吹襲的不只是樹,也掃出了另一種「樹災」的疑問。
首先,成大校方第一時間回應各方關切前日本皇子親種的老樹,幾乎是將這棵樹視為日治時期的文化資產,準備進行「修復」。此外,成大建築系教授還以樹木斷枝前後照片,搭配繪製位置圖,在臉書上回覆了台北市都發局長的關切,盡力像個「建築人」的表現。
而在颱風過後的星期一,走進台大校園,驚見入口兩排被颱風剃頭的椰子樹,赤裸裸又頭禿禿的矗立在原地,人們照常騎著腳踏車經過、或停在傅鐘前拍照,持續「台大椰林大道」的集體記憶,彷彿無視兩旁椰子樹早已不成形。雖然這種樹向來不以樹形或樹蔭受人喜愛,根部又不利水土保持,偏偏生命力強,長期下來成為形塑台大椰林大道的環境角色之一。過去,幾經各方人馬討論校園規劃,計畫縮減車道、種植草皮、增加有樹蔭的樹種,藉此打造台大人文環境,也有人主張更換樹種,改革昔日工業大學的形象,直到今日,各學院逕自蓋高樓去。
不論人們眼中的「樹」何來貴賤之分,但相較人們圍觀成大人如何對待校園草皮上枝幹斷裂的老樹,反觀台大校園入口柏油路旁兩排慘遭無情蘇迪勒一夜剃頭的椰子樹處境,兩地樹兩樣情,今日的「台大椰林大道」還留下什麼?又裸露出什麼?
(作者現任大學建築系教師,台北市民)
颱風吹倒樹 成大意外掀起「皇子樹」考據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成大校園老樹受損。(資料照,記者王俊忠翻攝)
2015-08-10 07:1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蘇迪勒颱風強襲過後,各地紛傳樹木被連根拔起,連部分具有特殊意義的老樹也難以倖免,除了台北大安森林公園6棵「彭總裁樹」全倒,成功大學「榕園」國泰集團企業標誌的老榕樹挺過風災,但校園內日本皇子種的老樹倒了,在校園內意外掀起老樹考據熱潮。
《聯合報》報導,成大校園知名景點「榕園」有老榕樹在颱風期間倒了,由於園內12棵大榕樹頗有來頭,其中三棵據說是近百年前由日本三位皇子裕仁、雍仁和宣仁在不同期種植,但到底誰種了哪一棵,文史學者仍有爭議,這次傾倒老樹的考據,更成了師生討論話題。
報導指出,成大國泰集團老樹安然度過,但央行總裁彭准南2年前受當時的台北市長郝龍斌邀請,栽種的6棵樟樹,素有「彭總裁樹」之稱,卻不敵強風狂襲,6棵全倒。
成大這棵老榕 非皇子樹
推文到plurk
2015-08-13 06:00
◎ 蔡侑樺、蔡佩娟
八日蘇迪勒颱風重創台南千棵樹木,一棵成大百年老榕亦斷裂成三部份,引發各界對老榕樹身世諸多不實猜測,筆者鑽研成大校園與建築,結合各種史料判讀,一九二○年代三位日本皇子所植榕樹僅裕仁皇太子種植者尚存,風災傾倒之老榕應非日本皇子所植。
十二日自由時報報導〈成大老榕倒 學者指日本皇子親植〉,文史工作者蔡顯隆指稱現存三棵一列的老榕群,係皇太子裕仁(居中)、二皇子雍仁(西側)、三皇子宣仁(東側)所植,並稱八日受災者係宣仁親王手植。
據筆者研究,目前榕園內與日本皇室直接相關的榕樹,僅餘一九二三年裕仁皇太子來台行啟時,四月廿一日於台灣步兵第二聯隊(即今成大光復校區)閱兵後種植榕樹,此即今日大成館正中央前方之「榕園大榕樹」。一九二五年雍仁親王於此樹西側約廿公尺處植樹,一九二六年宣仁親王再於雍仁親王植樹處西側十八.二公尺植樹,此外,一九三五年昌德宮李王(原大韓帝國皇太子)另於兵營神社旁植樹。
比對現況,宣仁親王植樹處目前已無榕樹存在;雍仁親王植樹處雖有一棵榕樹,但該棵榕樹的樹徑與裕仁植樹差異甚大,推測為後期補植;李氏皇子植樹之神社已消失改建為成大學生宿舍,附近亦無大榕樹,推測該榕樹已消失無蹤。
八月八日風災傾倒的榕樹,並無文獻證明與日本皇室有直接關係。惟根據一九四八年空照圖,該榕樹應早於日治時期即已存在無疑,然其一九四八年時之樹冠明顯小於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六年間三位皇子種植之三棵榕樹,種植年代應該更晚。
成大榕園為重要歷史場所,現存老榕也各有其歷史價值,因此史實更該被釐清而不能被混淆。此次風倒老榕引發許多民眾關注,盼望能結合校方、政府、護樹團體等各界力量支援,讓老榕原地重生,成為樹木保護的指標行動,並讓此深具歷史與護樹意義的事件,成為台灣教育的活教材。(作者分別為成功大學博士後研究員、NGO工作者)
【台南訊】蘇迪勒颱風肆虐,成功大學校園大、小樹木受盡蹂躝,榕園內第二老的大榕樹受損嚴重,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至為重視,昨(10)日針對校園復原及師生安全應變措施召開緊急會議後,並責成副校長黃正弘邀生命科學系教授等樹專家召開搶救老榕樹會議。會中,確定一分為三的榕樹仍有存活機會,決議在最短時間敦請樹醫師(中興大學教授劉東啟)來現場勘驗並加以治療,盡早使其原地重生。基於師生、民眾安全考量,禁止請民眾越過圍籬靠近老榕樹。
黃正弘副校長邀集總務長詹錢登、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黃浩仁、蔣鎮宇、王浩文等教授,在雲平大樓第三會議室審慎商討如何妥善醫治傾壞的老榕樹,以回應師生、校友及社會大眾的關注。
與會的生命科學系教授一致認為,榕園裡傾倒的老榕樹,主幹狀況不錯,存活機率高,宜盡快請劉東啟教授前來醫治,讓它原地重生,其護樹作為,也是教育的一部活教材。未來,成大也將邀請市政府、護樹團體等一起參與成大的此一護樹運動。
成大總務處人員颱風過後巡察校園並統計災情,校園內損傷最慘重的首推樹木,校本部各校區,全倒的大、小樹木約7、80株,連同半倒的樹木,總計1百多株;另外,硬體建築損害以資源工程學系舊館最讓人心驚,日式老建物屋頂遭強風吹掀,目前暫時以塑膠布遮蓋,人員安排至他處辦公,待整修完成再遷回,其他的硬體損害,尚包括圍牆、體育設施等等,估計損失約一千萬元。
蘇迪勒風災,全台不少高齡大樹傾倒,成大榕園內老榕樹受損一事引起各界關注,甚至誤傳傾倒的為「國泰大榕樹」;有人專程趕來了解、拍照,有的甚至爬到樹上拍照,危險的舉止,讓校方至為擔心,趕忙圍起警戒繩以阻止民眾進入。
成大優美的環境,因風災而嚴重失色,成大負責樹木維護的工友班人員,8日中午過後即回到工作崗位,週日也放棄休息,工作一整天,週一更是動用吊車、山貓、大型廢棄物夾具等機具全面加緊復原工程,修剪傾倒、半倒的樹木與枝葉、清理環境,拉出被樹枝壓垮的汽機車等。
成大總務長詹錢登表示,成大校園要恢復昔日風貌,估計需要數週的時間,將分三階段執行,優先整理傾倒樹木,恢復各校區內的主幹道的交通順暢,其次為修剪、清理各系館因風災損毀的樹木大小枝幹等,之後扶正傾倒的樹木;他強調,扶正樹木排最後的原因在於,大雨過後,樹穴土壤過於潮溼、鬆軟,並不適合立刻扶正傾倒的樹木,約一星期後再扶正是比較適當的時間。而搶救老榕樹也列為最重要的工作。
成大榕園內散布大、小榕樹,有兩株碩大老榕樹,一棵是最美、最有名、狀似香菇、國泰作為商標的「老榕樹」,另一棵則是現今受到摧殘的老榕樹,座落在榕園東側。不少人誤以為傾壞的榕樹是國泰榕樹。
據了解,榕園內與日本皇室有關的榕樹,是位於大成館大門正前方、外型狀似香菇,為裕仁皇太子1923年來臺行啟時種植,在本次風災中並未受損。
根據1948年空照圖可知,該榕樹應在日治時期已經存在,惟1948年當時的樹冠,仍小於1923年至1926年期間種植的榕樹。
蘇迪勒侵襲 吹倒成大百歲老榕樹
2015年08月09日 20:56 黃文博、黃仲裕/台南報導
成大校區榕園內歷史百年的老榕樹(左),不敵蘇迪勒強風,在8日被強風吹倒斷裂成三部份,其右側即為被國泰企業當成標章的知名老榕。(黃仲裕攝)
蘇迪勒颱風重創台南1,300多棵樹,除了台南孔廟的百年老樹之外,成功大學也傳出災情。成大榕園兩棵百年姊妹樹,其中一棵日本皇太子親手種下的榕樹,被國泰集團認養為商標,躲過這波風災,但另一棵卻遭到強風侵襲,從樹幹切開橫躺在地面,成大表示,將請專家就現狀維護讓老樹重新長出自己風貌。
8日晚上,台南還在蘇迪勒環流侵襲時,網路上就有人發文說成大老榕樹被吹倒,原先大家以為是成大最有名的大榕樹,直到9日上午,成大才證實是榕園大榕樹東側的另一棵老榕,但這棵老榕也頗有來頭,成大日據時代是兵營,1910年兵營完工時,這棟榕樹被一起從日本鹿兒島移植過來,是原生種榕樹,比起知名大榕樹,只小了一歲。
成大光復校區的榕園共有12棵大榕樹,傳聞有3棵是日本三位皇太子手植,但到底那些榕樹是皇太子種的,無法求證,目前成大確認的是現任日本天皇裕仁在皇太子時期,於西元1923年在成大所植的,是中央的一棵老榕,東、西兩側是裕仁的兩名皇弟雍仁與宣仁,分別在大正14年與15年所植,樹苗來自於鹿兒島。
8日被狂風暴雨從樹幹切成兩半的老榕樹,外型雖不像國泰所認養的香菇型老榕,但樹型還是很優美,但在強風吹襲下,老榕樹的北側兩大主幹斷裂,只剩下南側的主幹,呈現三叉開花的情況,9日上午不少民眾到校園內發現,均為老樹感傷。
成大表示,校方與專家研商後,成大今年在兩波狂風暴雨的侵襲下,校園內與周邊大樹遭到重創,是成大創校以來最嚴重的「樹災」,除了要與台南市政府共同研商植樹策略外,也決定讓這次倒下的百年老榕樹,就現狀維護讓其重新長出自己的風貌。(中時即時)
------------
百年老榕斷裂 成大:速請專家搶救
2015-08-09 14:21:37 聯合晚報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成大百年老榕樹不敵颱風摧殘,樹幹斷裂。 圖/成大提供
分享國泰集團的企業標誌大榕樹的本尊,就在台南成功大學榕園內,種在這棵百年老榕旁邊的姊妹樹,在這次蘇迪勒颱風肆虐下,樹幹中心裂開,傾倒橫躺在草地上。成大表示,將盡快聘請專家前來診斷,是否還有救。
成功大學榕園內有12棵榕樹,有兩棵姊妹樹是1910年日本兵營完工時,從日本鹿兒島帶來的,由當時日本皇太子裕仁親手種在成大校園裡,其中一棵後來成了國泰集團的企業標誌。
民國84年時老榕樹感染嚴重的介殼蟲害,由國泰人壽以每年贊助100萬元,照料企業標誌的老榕樹,也順便照顧和老榕樹同年齡的姊妹樹,沒想到姊妹樹不敵強風樹幹裂開。成大表示,斷裂老榕樹是成大的精神指標,將努力讓老榕樹重新站起來。
成大百年老榕 倒了!
2015-08-09 14:41:12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即時報導
成大校園內歷史百年的老榕樹,不敵蘇迪勒強風,昨天倒了!
昨天網路上就傳稱成大老榕樹被吹倒,大家以為是被國泰企業當成企業標章的知名大榕樹,事實上卻是該棵大榕東側的另一棵老榕,但這棵老榕也是頗有來頭,據稱是日本三位皇太子所手植,比起知名大榕樹,只小了一歲,都有百年樹齡。
成大主校園區的「榕園」共有12棵大榕樹,其中3棵據稱是日本三位皇太子手植,但到底是誰種了哪一棵,還有爭議,目前校方的認定是前任日本天皇裕仁在皇太子時期,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所植為中央的一棵老榕,東、西兩側則是裕仁的兩名皇弟雍仁與宣仁,分別在大正14年與15年所植,樹苗來自於鹿兒島,距今都有近百年。
這棵老榕樹原本的樹型優美,不亞於其他的老榕,昨天早上在強風吹襲下,北側的兩大主幹斷裂,只剩下南側的主幹,呈現三叉開花的情況,上午不少民眾到校園內發現,紛紛拍照留念,同時為老樹不捨。
校方表示,已掌握狀況,與專家研商後,決定進一步如何處理,而對於校園內與周邊大樹倒成一片,是成大創校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樹災」,認為應該結合台南市政府共同研商,如何在兼顧景觀優美與安全下,修正目前的植樹策略。
成大校園內的百年老榕(圖右),被強風吹倒,其左側即為被國泰企業當成標章的知名老榕,兩樹只相差一歲。記者修瑞瑩/攝影
分享
成大校園內的百年老榕,不敵蘇迪勒強風吹襲,斷裂成三區。記者修瑞瑩/攝影
分享
成大校園內的百年老榕(圖右),被強風吹倒,其左側即為被國泰企業當成標章的知名老榕,圖為原本的英姿。本報資料照片
不迪強風 成大百年老榕三叉開花
2015年08月10日 04:10 張立勳、黃文博/綜合報導
蘇迪勒颱風肆虐,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榕園百年姊妹樹不敵強風,一棵樹幹從中裂開,橫躺在地面,另一株由國泰集團認養作為企業標誌的老榕毫髮未損。成大表示,將請專家就現狀維護,讓倒下老榕重新長出自己風貌。
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災情也很慘重,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和前台北市長郝龍斌2年前種下的6棵樟樹全倒,昨天進行搶救,於晚間已全部種回去。
8日晚上網路上有人發文說成大老榕樹被吹倒,原先以為是成大最有名的大榕樹,直到9日上午成大才證實是榕園大榕樹東側的另一棵老榕樹幹裂開,但這棵老榕也頗有來頭。成大日據時代是兵營,1910年兵營完工時,這棵榕樹被一起從日本鹿兒島移植過來,是原生種榕樹,比起知名大榕樹,只小了一歲。
成大光復校區的榕園共有12棵大榕樹,傳聞有3棵是日本三位皇太子手植,但到底哪些榕樹是皇太子種的,無法求證,目前成大確認的是前任日本天皇裕仁在皇太子時期,於1923年在成大所植的,是中央的一棵老榕,東、西兩側是裕仁的兩名皇弟雍仁與宣仁,分別在1925年與1926年所植,樹苗來自於鹿兒島。
被狂風暴雨從樹幹切成兩半的老榕樹,外型雖不像國泰所認養的香菇型老榕,但樹型還是很優美。此次在強風吹襲下,老榕樹的北側兩大主幹斷裂,只剩下南側的主幹,呈現三叉開花的情況。
2013年植樹節,彭淮南和郝龍斌在大安森林公園種植6棵樟樹,1年半後生長狀況不如預期,樹幹身形瘦巴巴,急得彭淮南向郝龍斌求救,盼市府想想辦法。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得知後,聯絡上幫忙「金城武樹」診斷的日本天皇御用樹醫山下得男,跨海來台會診,開出換土、排水等「轉骨」藥方,花費近60萬元,但仍不敵蘇迪勒摧殘而傾倒。
基金會昨到場勘查「彭淮南樹」,趕緊進行疏葉工作,避免樹木水份流失太快,晚間加上支架把「彭淮南樹」種回去,並且改善樹木排水環境。(中國時報)
成大老榕倒 學者指日本皇子親植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鑽研日文與日本文化多年的台南文史學者蔡顯隆指出,成功大學老榕傾倒的知名榕園裡,排列在一起的三棵老榕(含倒榕在內),根據日本大正十五年間的日文版《台南新報》新聞內容佐證,三棵老榕確實是當年三位日本皇子先後來台親植的!
根據蔡顯隆考究,日大正十五年換算即是民國十五年,此年的四月十三日,日本大正天皇的三兒子「高松宮宣仁親王」到訪台灣,他在當時是日本步兵營第二聯隊的營舍外種下一棵榕樹樹苗,高松宮親王所種的榕樹正是此次受蘇迪勒颱風侵襲倒下的老榕,從栽種時間來看,這棵老榕是八十九歲,還不到百歲。
倒下的老榕位於成大榕園的東側,與日本皇太子裕仁(大正天皇長子)在大正十二年四月來台種下的老榕(即國泰人壽集團認養老榕、位置在中間)、秩父宮雍仁親王(大正天皇二兒子)於大正十四年六月來台種下的老榕(位在西側),形成三棵一列的老榕群。
蔡顯隆表示,日大正元年是民國元年,如此看起來,三位日本皇子親手種植的三棵老榕,都不到一百歲,充其量只能說是近百歲的珍貴老榕。
他並透露,日本皇太子裕仁種下的老榕,在民國八十四年吳京校長掌理成大期間傳出生病狀況,當年,經由也是成大校友的李奕世(國泰集團總裁蔡萬霖的二女婿)居中牽成國泰集團斥資一百萬元認養這棵有如香茹外觀、樹形漂亮的老榕並救活,使得這棵裕仁皇太子手植的珍貴老榕,成了國泰集團的企業識別標誌,聲名大噪。
蔡顯隆希望成大校方設法救活倒下的老榕。成大校方也朝全力搶救、讓老榕能原地恢復生機的方向努力。
----------------------------
昭和天皇(日語:昭和天皇/しょうわてんのう Shōwa Tennō;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本名裕仁(日語:裕仁/ひろひと Hirohito),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日語:迪宮/みちのみや Michi no miya),徽印印號為若竹(日語:若竹/わかたけ Wakatake)。
裕仁在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中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依照新憲法失去政治上的實權,以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象徵而存在。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也是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僅次於泰王蒲美蓬·阿杜德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昭和天皇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nARrJJ
----------------------
秩父宮雍仁親王
親王、陸軍軍人、國會議員
出生 (明治三十五年)
1902年6月25日
日本東京
逝世 (昭和二十八年)
1953年1月4日(50歲)
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
親屬
秩父宮雍仁親王(ちちぶのみや やすひとしんのう、1902年6月25日-1953年1月4日),是大正天皇和貞明皇后的第二皇子,幼名淳宮(あつのみや)。 曾任陸軍少將、日本國會議員。曾於1925年到台灣訪問。1922年,立為秩父宮。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留學英國。1938年以陸軍少將任「華南派遣軍」參謀,參加侵華戰爭。以後又多次來華,代表天皇「慰問」日本侵略軍。1940年,昭和天皇的親弟弟秩父宮雍仁被任命為「山百合」在東南亞地區的主管,負責將日軍從菲律賓、新加坡、馬來亞、荷屬東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掠奪的財寶通過船隊運回日本。戰爭結束後不久,秩父宮便在1953年神奈川縣逝世。
簡介
秩父宮雍仁親王(1902年6月25日-1953年1月4日),日本皇族。大正天皇和貞明皇后二子,昭和天皇的弟弟。小名(御用尊稱)淳宮。其妃是德川時代會津領主松平容保六子,駐英美大使,和幣原喜重郎齊名的外交官的松平恆雄的長女勢津子。
人物生平
1928年,雍仁親王與勢津子
年少的時候與裕仁和宣仁共同長大,據說三個人的關係不錯。與其兄比起來,是最活潑的一個。不時為爭奪玩具而打鬥吵架,經常最先伸手去拿東西。但是在其兄不在的時候卻非常安靜,自稱「內弁慶」。據說其祖父明治天皇經常給予玩具。但是一生中與明治天皇接觸的機會幾乎沒有,在明治天皇死前,一直都沒有聽到過明治天皇的聲音。但是,與卻與祖母昭憲皇太后經常見面,在其面前和兄弟學友一起炫耀表演日本傳統戲劇。「秩父宮」的宮號來源於秩父嶺,是東京所在武藏國的名山,基於其處於雍仁府邸西北的地名而選定的。1928年9月28日和松平節子(成婚的時候改名為勢津子)結婚。雖然當時此事成為「本世紀的大戀愛」等話題鬧得沸沸揚揚,實際上都是謠言。雖然和其妃勢津子之間最終沒有孩子,但是曾經讓勢津子懷過一次孕。那時雍仁非常歡喜,結果流產了。據說其後兩人共同度過了一段悲傷的日子。
昭和天皇夫婦早年生的4個都是女孩, 這導致了一些人的不滿,這時繼承順序排在第一位的秩父宮被人稱為皇太弟。他在滑雪,橄欖球等項目上大出風頭。被稱為體育王子,和沉默寡言的昭和天皇相比,他更受到全體國民的愛戴。他的家庭沙龍是上流貴族子弟的榜樣。皇道派軍官一度希望秩父宮繼承王位,但1936年二·二六事件後,支持秩父宮的皇道派軍官被徹底清除。秩父宮在軍中的影響力直線下降。
於1937到歐洲巡迴訪問,出席了英王喬治六世的即位儀式,隨後訪問了瑞典和荷蘭。最後訪問了德國,在作為外國來賓出席紐倫堡的納粹黨大會中的表現證明了其日本不結盟方針的想法,並和希特勒在紐倫堡進行了會談。在會談中希特勒在提到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時候,言辭激烈地攻擊倒「我憎恨他」。參加這次會談的雍仁對隨身士官本間雅晴說:「希特勒是個政客,難以讓人信任」。在以後也一直沒有改變日本不結盟的想法,作為親英美派,和對日本不結盟消極反對的昭和意見對立。 1938年以陸軍少將任「華南派遣軍」參謀,參加侵華戰爭。以後又多次來華,代表天皇「慰問」日本侵略軍。據說他還有遷都北京,建立和朝的計劃。
死亡原因
在陸軍任職時,身體健康的他在1940年被診斷出肺結核,到了第二年,回到御殿場療養。在後方雖然一貫批判戰爭擴大政策,但是由於病痛未能在公共場合稱述起觀點。到戰爭結束是也一直帶御殿場療養。在戰後,一邊療養,一邊寫作。 主張皇室開放論,促成了明仁皇太子出訪歐洲參加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加冕禮。但是1953年1月4日,因病情惡化,在療養地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別墅死去,終年50歲。被供奉在與雍仁宮號同名的秩父神社。42年後的1995年8月25日,勢津子死去後秩父宮家斷絕廢止。
他活者的時候,一直是各種謠言的中心。二二六事件時候,叛亂的軍官們策劃著秩父宮擁立(也有他就是事件主謀的說法),戰後也以麥克阿瑟為首的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也有命令昭和天皇禪讓予秩父宮的想法,連他的生病和死亡都有陰謀和暗殺的言論。在他臨終的時候,想見哥哥一面而不可得。
-------------------------------
高松宮宣仁親王(1905年1月3日-1987年2月3日),日本皇族,大正天皇與貞明皇后的第三皇子,昭和天皇的弟弟。
生於青山東宮御所,幼名「光宮」。8歲賜立高松宮宮家。後加入帝國海軍,曾在戰艦長門上服役,最高軍階為海軍大佐。
1930年2月4日與德川慶久之女德川喜久子(1911-2004)結婚,二人沒有子女。
宣仁愛好藝術、運動、賽馬等活動,1929年起終身擔任日本美術協會總裁。
高松宮宣仁親王(1905年1月3日—1987年2月3日),大正天皇(1912-1926年在位)的第三皇子,母親為貞明皇后,王妃為德川慶久之女德川喜久子。長兄是昭和天皇,二哥是秩父宮雍仁親王,小弟是三笠宮崇仁親王。生於青山東宮御所,幼名「光宮」,印章是若梅,勛等是大勛位功四級。墓在豐島岡墓地,墓表是「大勛位宣仁親王」,與次兄秩父宮墓相鄰。
1913年8歲的時候過繼給絕嗣的元帥海軍大將有栖川宮威仁親王,成為日本皇族中最富有的人之一。1920年4月,在學院中級班3年級的時候退學,轉讀海軍預科,1921年8月24日,編入海軍高松宮宣仁親王學校本科(52期),1924年7月24日,從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畢業,這一期還挺出人才,出謀劃策和赤膊上陣炸珍珠港的兩位,源田實和淵田美津雄全是這一期的。雖然被作為少尉候補,但是因為9月的痢疾而沒能如願候補生遠航。1925年12月1日,任海軍少尉。
1930年2月4日與德川慶喜之孫女、德川慶久之女德川喜久子(1911-2004)結婚,又引發了公武合體的討論,但二人始終沒有子女。宣仁愛好藝術、運動、賽馬等活動,
1932年11月29日,畢業與海軍炮術學校高等科,巡洋艦高雄,戰列艦扶桑的分隊長。1937 年11月海軍大學34期畢業。晉級海軍少佐,11 月5 日當第十軍在中國方面艦隊護衛下在杭州灣北岸登陸時,親臨視察,鼓舞士氣。以後在軍令部第二部(軍備),第三部(信息),第四部(通訊)工作,1940年4月29日,獲得支那事變隨軍紀念章。11月15日海軍中佐晉級,功四級金鵄勳章。太平洋戰爭開戰前的11月20日,擔任軍令部成員和大本營海軍參謀,與山本五十六過從甚密,參與策劃和實施對珍珠港的襲擊。 1942 年代表裕仁天皇參加「滿洲國」建國十周年的活動,1942年11月1日晉陞為海軍大佐。
由於戰局不利,宣仁親王與次兄秩父宮相同,從當初主戰到開始主張和平,中途島失敗后,他曾秘密訪問過石原莞爾退役中將,徵詢對戰局的看法。後來與和平派米內光政、吉田茂等結盟,據親信細川護貞(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之父,細川家17任當主)說,親王曾經和信任的海軍少將高木惣吉和海軍大佐神重德等一起,認真考慮過刺殺推動戰爭的首相東條英機,但他還沒下手,東條就被天皇下令罷免了。昭和天皇還一本正經的對東條說,「統帥權不能就這樣下去,一定要確立統帥權,從朕的幾個兄弟那兒也聽到這種說法」。東條就這樣灰溜溜下了台。但直到戰局惡化天皇始終認為這個弟弟是穿梭於年輕士官中的主戰派,是 主謀策劃和制定了特攻作戰的積极參与者。還一直不知道宣仁是和平派,結果戰後被宣仁發表的隨筆氣得不輕。戰敗后親王和寺岡謹平海軍中將以及第3航空艦隊參謀長山澄大佐一起前往主張徹底抗戰的厚木基地第302海軍航空隊,勸說對方解除武裝。
1929年起終身擔任日本美術協會總裁。還是日本-瑞典協會總裁、國際文化振興會總裁、日本排球協會總裁、東京動物協會總裁、大日本蠶絲協會總裁、日本-法國會館總裁、日本-義大利協會總裁、大日本山村會總裁、大日本農會總裁。日本人類協會、日本語言協會、日本民族協會、共同募金委員會、發明協會、近江神宮奉贊會等總裁。日本紅十字會名譽副總裁。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曾發起向美軍獻血運動,他率先輸血給聯合國軍傷兵,當時的讀賣新聞因刊登諷刺他的漫畫被迫向他道歉。
回目錄
2遺聞軼事
1953年,在秩父宮患肺結核病危之際,向昭和請求見其最後一面,但是對於兄弟而言,站在保證皇位繼承的立場上,是不能讓起和末期的傳染病患者接觸的,所以最後拒絕了會面。據說昭和事後十分後悔。之後高松宮因肺癌卧病的時候,昭和曾經三次親自到床前探望。像這樣最後在1987年2月3日,宣仁死去的當天。昭和到病房的時候宣仁已經沒有了意識。據說在王妃喜久子的請求下,直到死前昭和一直握著宣仁的手。和昭和最後的離別在1小時后的13點10分,宣仁因肺癌在東京廣尾的日本紅十字會醫療中心死去。享年82歲。據說因為繼秩父宮以來,34年沒有皇族死去,所以宮內廳苦惱於葬禮。最後安葬在豐島墓地二哥秩父宮親王雍仁旁。 高松宮宮家是繼承有栖川宮而來,而喜久子妃之母寶枝子正是有栖川宮最後的當主威仁親王的女兒在宣仁去世后斷絕。
高松宮宣仁親王去世后的第四年,僕人在地下室發現了他的親筆日記, 從1920年代到1940年代的。內容既有日本海軍的發展和在二戰中的戰況,他和長兄昭和天皇的爭吵,他和哥哥雍仁親王弟弟崇仁親王都努力避免開戰之類的。也包括私人生活,比如他在海軍軍校的生活,皇族的私生活,還寫到十幾歲時懷疑自己喜歡男生什麼什麼的。日記中有關在海兵的那段日子就是哭天搶地。不能和其他學生住在一起,皇族住單個小院,身邊配有專職教官,全是大佐級別,還都牛皮轟轟的,成天不離左右,走快了要挨罵,走慢了也要挨罵,和人說話,別人說什麼無所謂,只要用了敬語就行,而高松宮呢,政治話題不能說,社會話題不能說,花姑娘話題當然就更不能說了,一說准挨罵。時間一長,同學們看他成天挨罵挺可憐,於是都躲著他,省的幫他招罵。日本皇室阻止公開日記,因為裡面有太多關於皇室的私密,和關於天皇的戰爭責任什麼的。 但是喜久子妃很厲害,衝破了障礙,還一個字不改的全部出版了。有的日本讀者看了就YY說高松宮是不是喜歡男人啊,所以沒有孩子。但既然喜久子妃敢公開出版老公的日記就不怕別人說,也是為了讓日本和世界相關人士知道二戰時日本皇室內部爭議的真相,給她老公一個公道吧。
高松宮宣仁親王(1905年1月3日—1987年2月3日),大正天皇的第三皇子,昭和天皇的弟弟,母親爲貞明皇後,王妃爲德川慶久之女德川喜久子。生于青山東宮禦所,幼名“光宮”。後加入帝國海軍,曾在戰艦長門號上服役,終戰時任海軍大佐。
高松宮宣仁親王
1930年2月4日與德川慶久之女德川喜久子(1911-2004)結婚,二人沒有子女。
宣仁愛好藝術、運動、賽馬等活動,1929年起終身擔任日本美術協會總裁
--------------------------
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期間,總共經歷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位天皇,而在三位日治時代的天皇中,唯一來過台灣者僅有裕仁天皇,他是在一九二八年的十一月十日這一天登基,當時這場日本皇室的登基即位大禮,在京都古城總計舉行多達四十四項儀式,在此期間,官方為了維護大典順利進行,甚至於禁止流浪漢進入京都,期間長達二十天,同時並下令全國警察對十萬個精神病犯進行監控;不過,大禮後馬上宣布特赦二十二萬四千名多位罪犯,藉此彰顯天皇寬大為懷。
日本裕仁太子於西元1923年(大正12年)前往台北草山(今陽明山)巡視
如果將裕仁登基時間點回溯到四年前光景,當裕仁還只是皇太子的大正十二年,也就是一九二三年的四月十二日,他應台灣第一位文人總督田健治郎之邀訪問台灣,史稱「東宮行啟」之行。當時,他搭乘「金剛」號軍艦從橫須賀港啟程來台旅行,在四月十六日駛抵基隆登陸後,旋搭乘專車到達台北市,假台北車站廣場前接受各界夾道恭迎,隔天先行參拜圓山的神社和聽取田健總督報告,主要的象徵意涵是驗收殖民地的「內地延長主義政策」成果,藉此合理化對台統治權;兩天後展開西海岸線各州之行程,首抵新竹、台中兩州,二十日行抵台南時還專程到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戰死處之遺跡獻花誌哀,隨後在隔日抵達高雄,當晚夜宿「打狗山」( 又稱為柴山 )時將其改命名為「壽山」,二十二日再南下到屏東視察製糖廠並種植瑞竹紀念,台灣四處趴趴走之後,他在二十三日搭艦轉往馬公巡視要塞基地,然後再回航基隆轉往台北參加全島學生運動大會,二十五日參訪草山與北投,當天下午接見總督府七百多位官民「賜御茶」,隔日檢閱台灣步兵第一聯隊、並接踵參觀煙酒專賣局及學校後,傍晚宴請總督下賜「御沙汰」,意味著「巡幸」至此畫下句點,可以說是「從台灣頭行至台灣尾」,隔天一早九點在軍民搖著太陽旗高喊萬歲聲中打道回日,前前後後總共待了十二天之久,才在四月二十七日打道回府!比起他那迫使清廷割讓台澎的祖父明治天皇、或是在位不久的父親大正天皇,皇太子裕仁對於台灣之民情風俗自是瞭解甚多。
裕仁訪台騎馬閱兵
登基後的裕仁天皇扮演台灣殖民地的「最高統治者」角色長達十七年之久,這段時期的台灣,經歷了「統治母國」日本和「文化母國」中國,成為交戰對手下的矛盾角色,不但許許多多台灣青年被徵召前往中國,甚至台灣本島在當時被日本規劃成「南進基地」,導致美軍展開全面性反攻之後,島內各地也慘遭無情空襲,使得許多人無辜成為「祭品」而家破人亡;只是沒想到終戰之後,蔣介石的一句「以德報怨」,遂使當年受害者全都求償無門,連戰爭期間被迫購買的「德國馬克公債」他全淪成為廢紙,迄今仍無法向日德兩大國申請賠償之厄運。然而,對於老一輩被殖民過的年長一輩台灣人而言,由於裕仁天皇曾經來台「巡幸」,許多他所投宿過的地方迄今都還刻意保留遺跡,例如:在屏東四重溪的「清泉旅館」內,到現在都還以裕仁皇太子曾經蒞臨洗溫泉的遺跡來招攬客人呢!至於李登輝對於一九八九年一月七日裕仁天皇死亡時的反應,他曾對來訪的日本作家深田裕介表達哀悼之意時坦言:「天皇的去世,全世界只有台灣和日本一樣是由衷地哀悼」,這種發自一國元首的肺腑之言,相對於中國人一直揮之不去的仇日情結,顯示出台灣人與中國人在「日本觀感」上的態度,是多麼得南轅北轍、截然不同了!
對這位排列第一百二十四代之日本天皇,從他即位掌權到一九八九年辭世為止,在位期間長達六十四年之久,不但創下歷代天皇中在位執政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的紀錄,也親身經歷日本大起大落的悲歡歲月!當日本皇軍在亞洲各國「進出」而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時,當年的裕仁天皇可以說是東方世界權力最大統治者;可是,在一九四五年敗戰之後,他被迫放下身段委屈求全的前往晉見麥克阿瑟,而且他的文武大臣在終戰前後,手下不是自殺、就是被東京裁判所的盟軍法官處以絞刑!因此,裕仁本身雖然躲過一劫,但可說是遭遇了各任天皇有史以來最大的屈辱。難能可貴的是,他終究還是帶領著廢墟中的日本重新站起來,透過新的「日本國憲法」,天皇從最高的統治者地位驟降為國家的象徵,統治權則回歸全民所有,戰後的裕仁曾於八零年代先後出訪歐美等國,這也是天皇的第一次訪問外國,在此之前的「巡幸」殖民地台澎的「東宮行啟」,則儼然完全已被後人所淡忘矣。
=---------------------
皇太子裕仁結束了台灣的訪問行程之後,台灣各地興起了興建行啟紀念事業的熱潮,舉凡造橋鋪路蓋房子,都要想辦法跟太子行啟沾上邊。
畢竟自古以來,從沒有一位「皇上」到過台灣,皇太子的到來,被人們形容為「三百年來的空前盛事,全島人民無上的光榮」。另外,裕仁雖為太子,但實際身分已是攝政王,大正天皇健康狀況持續惡化,裕仁必定會在短期內成為天皇,於是裕仁離台後,就有一堆拍馬屁的活動出現了。(事實上也是如此,三年後,裕仁成為日本第124代天皇:昭和天皇)
太子來台行程緊湊(詳細請見延伸閱讀的部分),許多立有行啟紀念的地方,其實皇太子都不曾親臨過,該地所立的紀念碑或紀念物僅是表達對皇太子的崇敬。當然也有不少所謂的行啟紀念事業只是拿「行啟紀念」當理由,把當初總督府沒批准的建設再拿出來申請,希望敗部復活。
邀請太子來台灣之前一兩年,總督府即開始進行前置作業,詳細規劃太子所要拜訪的地方,所以會在各地普設「行館」,若臨時要到某地,還有地方可以招待、住宿。不過實際行程密密麻麻,很多地方僅於蜻蜓點水,大多數的行館都沒派上用場。
位於面天山下的這座太子行啟紀念碑(太子並沒有到此地登山),就是為了紀念裕太子曾蒞臨北投而建立的,地方民眾皆習慣以「太子碑」來稱呼這座碑。
大正14年,在大屯山區的面天山下立碑,大正14年6月開工、8月完工,11月15日舉行揭幕式,碑名「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碑」,碑體為大屯山的安山岩,台北州知事吉岡荒造擔任典禮主持,前來參加的官員有七星郡守石川定俊、淡水郡守鈴木秀夫,以及民眾、學生等共約三百多人,場面十分隆重盛大。
以後,每逢天長節(當代天皇的生日稱為天長節,昭和天皇的生日是4月29日)北投附近的小學會舉辦登山活動,老師們帶領著學生來到此碑前高喊「萬歲」,祝天皇生日快樂。
碑文在日本戰敗後被毀,正面原本的刻字還能從解說牌上的舊照片上看到,但背面寫些什麼已無法可考。此外,從解說牌上的舊照片對照,當年四周一片空曠,這裡應該是塊視野很好的地方。
太子碑位於清天宮步道尾端,我都習慣從二子坪走過來,因為從二子坪過來落差不大,但路程也頗遙遠。而清天宮那邊則是以「陡」聞名,石階路一路抖下,陡~陡~陡~~往下走會抖到兩腿倂不攏,往上爬則喘如蒸氣火車,只差沒冒蒸氣,拜見天皇之路可真艱難,每次走清天宮步道都瀕臨哭爹喊娘的邊緣。好不容易到了太子碑,我也會喊聲萬歲,代表我終於走到了,累死人呀。
我在想當初毀碑的人還真有閒功夫,帶著工具上山,走那陡死人的山路,才到得了這鳥不生蛋的地方,再把碑文鑿掉,真是吃飽閒閒到有剩哩。
↑太子碑全貌
↑碑文已被鑿毀
太子碑解說牌全文如下:
1923年(大正12年)日本皇太子裕仁至台灣,進行12天的訪問。是年四月二十五日特別安排草山北投作為台灣山岳代表的含義。當日,裕仁在草山賓館停留約二小時後,經紗帽山中腹至北投,再停留約一小時,返回台北賓館,並未至大屯山區遊覽。 裕仁訪台之後,全島各地相繼提出紀念事業的建設,以誌其事。其中,北投居民在1925年(大正14年)特於大屯山區的面天山腹立碑紀念裕仁訪問北投一事,碑名「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十一月十五日舉行揭幕式,共計三百餘人參加,場面浩大。此碑設立後地方民眾皆以「太子碑」稱之,日治時期太子碑旁草地空曠,目標顯著。終戰後,碑文遭人毀損,空留碑石於陽明山一方,加以林木遮掩,後人經過全然不知其為何物。國家公園管理處希望民眾以包容的心去尊重這段史實,並以積極主動的作法,將此碑緣由詳細敘明,告之遊客。
太子碑地圖:
從二子坪過去約1小時30分,從清天宮上去約1小時。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barefoot&b=10&f=o1057933197.jpg&p=22
補充說明:
◎考證日本時代舊照片,原碑正面文字是「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碑」,為忠於原文,因此我用「記念」而不是「紀念」,「記念」是日文。你可以留意一下,日治時期紀念碑除非全部採用漢文的碑,否則的話,大都用「記念」。
延伸閱讀:
◎皇太子裕仁(即日後的昭和天皇)來台的行程摘要:
大正12年(1923年)4月12日,搭乘專艦金剛號巡洋艦從東京出發,航行四天,16日早上10點駛入基隆港,下午專車抵達台北城,先至總督府。
17日,皇太子抵台第二天一大早即從總督官邸出發,車隊經敕使道(今中山北路)、明治橋(中山橋),抵台灣神社進行參拜活動。
18日,參觀各種設施、展覽會、學校等等。
19-23日,從台北車站搭乘火車南下,展開為期五天的中南部之旅。
19日,視察新竹、台中。
20日,視察嘉義、台南。
21日,參觀安平、高雄。
22日,前往屏東遊覽。
23日,從由高雄港啟程往澎湖,再從馬公港出發由海路直接回台北。
24 - 26日,在台北參觀博物館、運動會、溫泉遊覽等等(遊草山、北投)。
27日,從基隆港離台,返回日本。
從以上可以看出太子來台的12天行程相當緊湊,當時交通又不發達,沒飛機沒高速公路的,車程就得耗掉大半,所到之處只能蜻蜓點水走馬看花,很多地方都是看個幾分鐘就得離開,中南部的行程還包括了澎湖,實在辛苦。難怪回日本後,人家問皇太子對台灣有什麼印象,他想了半天還答不出來,大概舟車勞頓還得應付底下一堆的官員,讓欣賞風景興致大打折扣了。
-----------------
1923年日本皇太子台灣行啟,或可作為日人來台旅遊之行程。
所謂「行啟」,依照日本皇室的稱謂,是指皇太子或皇后出巡、訪問或旅行,若是天皇出巡則稱為「行幸」。
大正12年4月,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在當時是台灣的一大盛事。台灣總督府極盡能事,動員了龐大人力、物力,整理街道佈置牌樓,設置御泊所(招待所),安排參觀活動,殷勤招待未來的日本天皇,希望讓裕仁對總督府治理台灣的成果留下深刻印象。
裕仁於4月12日自日本搭乘金剛號軍艦出發,4月16日抵達基隆港 ,展開為期12天的巡台行程,當天從基隆車站 搭乘皇太子專車抵達台北車站 ,於27日行程結束後,再搭乘軍艦金剛號返回日本。其行啟細節如下
一、4月16日
13:25 基隆港 登岸
13:29 基隆驛(基隆車站 )14:20 抵達台北驛(台北車站 )
14:30 台北御泊所(今台北賓館 )
二、4月17日
09:00 台北御泊所出發
09:20 官幣大社台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
09:50 台北御泊所
11:05 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 )
13:05 台北御泊所
13:20 台灣生產品展覽會第一至三號館(今台北植物園 )
15:25 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今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台灣生產品展覽會第四號館
16:45 台北御泊所
三、4月18日
09:00 台北御泊所
09:05 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今教育部現址)
10:20 台北師範學校與附屬小學校
11:10 台北市太平公學校(今太平國小)
11:45 台灣軍司令部(今國防部後備司令部)
13:05 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今司法院司法大廈)
13:20 台灣教育展覽會、台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中學)
14:37 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今台灣大學 醫學院)
15:05 台北御泊所
四、4月19日
08:37 台北驛
10:31 新竹驛(今新竹車站、1913年建)
10:40 新竹州廳
11:15 新竹尋常高等小學校
11:28 新竹驛
14:40 台中驛(今台中車站、1917年建)
14:50 台中州廳
15:15 台中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
15:45 台中分屯大隊
16:05 台中水道水源地
16:15 台中第一中學校
16:35 台中御泊所
五、4月20日
08:38 台中驛
12:33 台南驛(今台南車站1936年改建)
12:40 台南御泊所
13:20 台南州廳(今國家台灣文學館)
13:47 北白川宮御遺跡所
14:08 南門尋常小學校
14:30 孔子廟(建於1665年,全台最早的文廟,亦稱「全臺首學」,為國家一級古蹟)
14:50 台南師範學校、台南第一公學校、步行經台南公園
15:38 台南第一中學校、台南御泊所
六、4月21日
08:40 台南御泊所
09:05 安平製鹽會社埋立地
09:35 安平製鹽會社鹽田(搭船)
10:50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鹹水養殖試驗場
11:35 步兵第二聯隊(今國立成功大學 光復校區)
12:18 台南驛
13:28 高雄驛(今高雄車站1940年改建)
13:45 高雄御泊所
14:15 高雄州廳
15:15 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
15:35 岸壁築港
16:50 高雄御泊所
七、4月22日
09:38 高雄驛
10:30 屏東驛
10:40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緱工場
12:09 屏東驛
13:00 高雄驛
13:15 高雄御泊所,午後登打狗山(今壽山)由於裕仁的生日是4月29日。當時台灣總督田健治郎以裕仁誕辰及登山紀念為由,將打狗山改名為「壽山」,為裕仁祝壽。
八、4月23日
08:00 高雄御泊所
08:10 高雄港 搭乘軍艦駛往澎湖
15:00 參觀馬公要港部,搭軍艦駛往基隆
九、4月24日
08:00 基隆港 入港
10:00 基隆上岸
10:10 基隆重砲兵大隊
10:44 基隆驛
11:35 台北驛
11:45 台北御泊所
13:05 參觀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 )
14:15 全島學校聯合運動會場
16:25 台北御泊所
十、4月25日
09:00 前往草山溫泉、北投溫泉,午後返回台北御泊所(據說是因為住在草山讓人有「落草為寇」的聯想,故蔣介石總統將草山改名為「陽明山」)。
十一、4月26日
09:15 台灣步兵第一聯隊
09:55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今台灣菸酒公司)
11:25 台北御泊所
13:03 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北一女)
13:22 武德殿
14:30 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今中山女高)
15:10 台灣體育協會陸上競技大會
16:30 台北御泊所
十二、4月27日
09:09 台北驛
10:00 基隆驛
10:44 基隆驛前棧橋登艇
11:20 搭軍艦返回日本
這是裕仁第一次踏上台灣土地,並搭乘台灣製作之「SA4101花車」,該花車原於1912年為當時的皇太子 (大正天皇)擬來臺視察而製作,因當年明治天皇駕崩,大正天皇即位,與這輛花車無緣;除1923年為裕仁皇太子來臺行啟服役外,1935年朝鮮王李垠殿下訪台及蔣中正總統詢視等均搭乘過。現存放於七堵撿車段。
裕仁訪台後的第三年,日本大正天皇去世,裕仁繼承皇位,取《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之意,以「昭和」為年號。昭和年代,日本政局及思潮丕變,大正民主時期走入了歷史。昭和4年(1929),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造成全球經濟大蕭條,日本亦陷入所謂的「昭和恐慌」。影響所及,造成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抬頭,主張擴張國土,取得關鍵資源,以確保日本帝國的生存發展空間,導致發動戰爭。台灣成了日本南進基地,最後被捲入戰火。裕仁於1926年登基,1989年病逝,在位長達六十幾年,是日本在位最久的天皇,「昭和」也是日本歷史上被使用最久的紀元。
-------------------------------
成大榕園3棵珍貴老榕 日本皇子來台親植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鑽研日文與日本文化多年的台南文史學者蔡顯隆指出,成功大學老榕傾倒的知名榕園裡,排列在一起的三棵老榕(含倒榕在內),根據日本大正十五年間的日文版《台南新報》新聞內容佐證,三棵老榕確實是當年三位日本皇子先後來台親植的!
根據蔡顯榮考究,日大正十五年換算即是民國十五年,此年的四月十三日,日本大正天皇的三兒子「高松宮宣仁親王」到訪台灣,他在當時是日本步兵營第二聯隊的營舍外種下一棵榕樹樹苗,高松宮親王所種的榕樹正是此次受蘇迪勒颱風侵襲倒下的老榕,從栽種時間來看,這棵老榕是八十九歲多,還不到百歲。
倒下的老榕位於成大榕園的東側,與日本皇太子裕仁(大正天皇長子)在大正十二年四月來台種下的老榕(即國泰人壽集團認養老榕、位置在中間)、秩父宮雍仁親王(大正天皇二兒子)於大正十四年六月來台種下的老榕(位在西側),形成三棵一列的老榕群。
蔡顯隆表示,日大正元年是民國元年,如此看起來,三位日本皇子親手種植的三棵老榕,都不到一百歲,充其量只能說是近百歲的珍貴老榕。
他並透露,日本皇太子裕仁種下的老榕,在民國八十四年吳京校長掌理成大期間傳出生病狀況,當年,經由也是成大校友的李奕世(國泰集團總裁蔡萬霖的二女婿)居中牽成國泰集團斥資一百萬元認養這棵有如香茹外觀、樹形漂亮的老榕並救活,使得這棵裕仁皇太子手植的珍貴老榕,成了國泰集團的企業識別標誌,聲名大噪。
蔡顯隆希望成大校方設法救活倒下的老榕。成大校方也朝全力搶救、讓老榕能原地恢復生機的方向努力。
文史學者蔡顯隆考據指成大榕園內的不幸倒榕(左圍起)是當年日本大正天皇的三皇子高松宮宣仁親王手植;裕仁皇太子手植的香茹形老榕(位在圖中間,即國泰認養老榕);秩父宮雍仁親王手植老榕(位在圖後右方)。(記者王俊忠攝)
日本大正年間的日文報紙《台南新報》佐證成大榕園內的不幸倒榕是當年日本大正天皇的三皇子高松宮宣仁親王(即右彎腰者)手植。高松宮後方的兩棵榕樹即是秩父宮雍仁親王(後右一樹)與裕仁皇太子(後右二樹)所植。(記者王俊忠翻攝)
臺步二聯隊皇太子御手植榕樹
-------------
[歷史回想].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上)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746篇) - http://goo.gl/8or0
大正12年(1923)4月16日,日本皇太子裕仁搭乘金剛號軍艦來台巡視
最近在蒐尋台北老照片,無意間蒐尋到大正12年(1923)台北市役所(市政府)出版的《行啟紀念寫真帖》。 這本寫真帖(寫真集)記錄了當年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巡察訪問期間的活動照片。
所謂「行啟」,依照日本皇室的稱謂,是指皇太子或皇后出巡、訪問或旅行,若是天皇出巡則叫做「行幸」。 大正12年4月,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是當時台灣的一大盛事。
台灣總督府極盡能事,動員了龐大人力物力,整理街道,佈置牌樓,設置御泊所,安排參觀活動, 殷勤招待這位未來的日本天皇,希望讓裕仁對總督府治理台灣的成果留下深刻印象。
裕仁於4月12日從日本搭乘金剛號軍艦出發,4月16日,抵達基隆港,展開為期十二天的巡台行程; 當天,從基隆轉搭火車抵達台北。17、18日,停留台北,參拜台灣神社及巡視各機關。 19日,上午抵達新竹,下午轉至台中。20日,至台南,展開巡視活動。21日,上午在台南參觀, 下午轉往高雄。22日,上午前往屏東;下午返回高雄,登打狗山攬勝。23日,搭船至澎湖。 24日,上午返抵基隆,至台北。25日,遊覽草山、北投溫泉。26日,停留台北,繼續參觀。 27日,行程結束,搭乘軍艦金剛號返回日本。
裕仁結束訪台後,台灣總督府為了歌功頌德,組織「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紀念事業調查委員會」, 評選出幾處裕仁走過的地方,立碑紀念,而各地民間亦紛紛仿效,一時之間,台灣各地陸續出現各種太子行啟御跡的紀念碑。 到了戰後,這些紀念碑大多遭到破壞,僅剩少數遺跡而已。
八十幾年前裕仁以日本皇太子身分訪台,是台灣總督府精心籌畫的一場政治秀, 《行啟紀念寫真帖》只是官方出版的政治文宣而已,早已無關歷史緊要。然而,透過鏡頭, 讓我們看到了八十幾年前的台灣舊影。照片中有些建築景物,如今已是國家古蹟,而有不少景物則已消逝無蹤。 我整理了《行啟紀念寫真帖》的一些照片,再加上補充資料,分享給對台灣老照片有興趣的讀者們。
日期:2009.12.24
【4月16日 裕仁行程】
13:25 基隆港登岸
13:29 基隆驛(基隆火車站)
14:20 抵達台北驛(台北火車站)
14:30 台北御泊所(設於台灣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
裕仁抵達基隆上岸。遠處為基隆港東岸旭崗及二沙灣砲台一帶的山巒。
歡迎裕仁的軍樂隊,後方有裝飾豪華的奉迎門(牌樓)。
裕仁車隊經過基隆市區。照片右方的房舍是 基隆驛前三大旅館之一的
「依姬館」,左方是波止場(埠頭)郵便局。(謝謝讀者張兄提供資料)
「御召列車」。台灣總督府為裕仁準備的專用列車。
這種蒸汽火車頭,直到民國50幾年(1960s)還行駛於台灣的縱貫鐵路,
行駛時車頭煙囪冒著濃濃的白煙,我小時候還曾見識過。
台北車站前特別布置的奉迎門。
當時台北街頭汽車仍不多見,而以人力三輪車為主。
台北車站,舊稱「台北停車場」。
圖中的台北車站建於1901年,為第二代台北車站。
後來因空間不敷使用,於1941年改建,改稱為「台北驛」(第三代)。
第三代的台北車站是我成長時熟悉的台北車站。
1985年(民國74年),第三代的台北車站拆除,改建成台北車站今貌。
台北車站前的表町通(館前路)等候歡迎裕仁的民眾。
表町通位於台北車站前,是繁華的商業區,總督府博物館就座落於路底。
著名的台北鐵道飯店(今站前新光三越百貨)就座落於表町通。
【4月17日 裕仁行程】
09:00 台北御泊所出發
09:20 官幣大社台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
09:50 台北御泊所
11:05 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
13:05 台北御泊所
13:20 台灣生產品展覽會第一至三號館(今台北植物園)
15:25 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今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台灣生產品展覽會第四號館
16:45 台北御泊所
裕仁車隊經過敕使街道(中山北路)和明治橋(中山橋)。
圖片中的明治橋,建於1901年,為鐵製桁架橋,橋面木造,中為車道,
兩旁設人行道。明治橋跨越基隆河,聯絡台北市區與台灣神社。
1912年,明治橋的橋面改為鋼筋混凝土。
1923年(大正12年)受日本關東大地震的影響,明治橋改建為鋼筋混凝
土拱橋。戰後,明治橋改名「中山橋」。
2002年2月,台北市政府將中山橋,登錄為歷史建物,而為整治基隆河,
12月,市政府拆除中山橋。切割後的石塊,目前暫存倉庫,計劃遷地重建。
裕仁參拜台灣神社。
台灣神社的舊址即今日台北市圓山大飯店。
圖片中的神社石燈籠,在今日的圓山兒童育樂中心的某個角落還看得到。
裕仁觀賞台北養鴨人家划船趕鴨的情景。
照片題為「御台覽的淡水河家鴨飼」,但從河岸邊的歐式別墅(圓山別莊)
,可以判斷地點是圓山附近的基隆河。
總督府前小學生排隊,人手一面太陽旗,歡迎裕仁來訪。
總督府前歡迎裕仁的場景。
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國定古蹟)。
八十幾年來,雖然政權更迭,這棟建築物依然是台灣最高權力的象徵。
這張總督府的舊照,雖是八十幾年前的畫面,卻讓人覺得十分熟悉。
我們這一世代的台北學生,都有過站在這棟建築物前振臂高呼口號的經驗。
只是以前的學生喊:「天皇萬歲。」,我們則是高喊:「蔣總統萬歲。」
而歲月無情,沒有例外的,都將每一個「萬歲」送進了歷史。
歡迎裕仁的群眾。地點可能是總督府前的廣場(凱達格蘭大道)。
裕仁乘坐馬車離開台灣總督府。
裕仁參觀台灣生產品展覽會館(台北植物園)。
西門町街道,歡迎裕仁的標誌及旗幟。
太平町通(延平北路)街道,歡迎裕仁而建造的奉迎門。
若竹町、新起町、老松町及八甲町通的街道奉迎裝飾。
這些地方大約位於今日的西門紅樓至萬華一帶。
八甲町的範圍約在廣州街、昆明街、三水街這個區域。
不確定這裡是現在的哪一條街道。
【4月18日 裕仁行程】
09:00 台北御泊所
09:05 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今教育部現址)
10:20 台北師範學校與附屬小學校
11:10 台北市太平公學校(今太平國小)
11:45 台灣軍司令部(今國防部後備司令部)
13:05 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今司法院司法大廈)
13:20 台灣教育展覽會、台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中學)
14:37 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今台灣大學醫學院)
15:05 台北御泊所
裕仁參觀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車隊離去。
中央研究所是總督府轄下負責對產業及衛生進行調查的研究機關。
原建築毀於1945年美軍對台北的大空襲,現址為教育部(中山南路5號)
裕仁參觀台北師範學校(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原為「國語學校」師範部,主要在培養公學校
(小學)教師。日據時代,台灣人的升學管道有限,進入醫學校(當醫師)
或師範學校(當老師)都是優秀學子的理想升學選擇。從日據時代至今,
醫師與教師在台灣社會一直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普遍受到人們的尊敬。
台北師範學校,戰後歷經多次改制,成為「台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
民國76年(1987)後制為「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民國94年(2005)升格
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裕仁車隊通過大稻埕太平町,前往太平公學校。
裕仁參觀完太平公學校後,教職員列隊歡送。
太平公學校原稱「大稻埕公學校」,1911年改稱太平公學校,即今日
的太平國小。圖中的校舍落成於1913年(大正2年),1980年拆除改建。
裕仁巡視台灣軍司令部,搭乘敞篷座車離去的情景。
台灣軍司令部,位於台北市博愛路172號,現為國防部後備司令部,
建築已被列為市定古蹟。
裕仁巡視台灣高等法院(今司法院司法大廈)。
圖片中的高等法院是舊建築,1934年改建為三層樓鋼筋水泥大廈的今貌。
現為國定古蹟。
裕仁皇太子座車駛入台灣總督府醫事專門學校。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於1934年(昭和9年)改稱「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光復後,改稱「台灣大學醫學院」。
圖片的建築物為台大醫學院舊館,現已列為市立古蹟。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是台灣第一所醫學校,培育了不少台灣知識菁英。例如:
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博士;還有 「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
著名的抗日運動領導人蔣渭水,也是畢業於這所學校。
裕仁在御泊所(總督府官邸)觀賞活動表演。
台灣原住民舞蹈表演。
裕仁啟程訪台時,台灣總督府特別宣布將台灣原住民(原稱「生蕃」)
改名為「高砂族」,並安排原住民表演歌舞向裕仁致敬,用以宣傳總督
府實施理蕃計畫的成果。
台灣民間團體也被動員到御泊所前的廣場(凱達格蘭大道)表演民俗節目。
(~待續)
-------------------------------
1923年日皇太子裕仁巡視台灣
1923年日皇太子裕仁巡視台灣
1923年日皇太子裕仁巡視台灣 - 台灣民政府 - http://goo.gl/aUhB44
------------------------
騎兵隊歡迎儀式↑
女學生在列隊歡迎裕仁↑
台北〈照片中帶眼鏡穿軍服欲搭車者為裕仁皇太子〉↑
裕仁在新竹↑
街景↑
乘車的裕仁↑
乘車的裕仁↑
彰化火車站↑
台南火車站↑
台南火車站↑
高雄港的艦隊↑
屏東製糖廠↑
高雄街道↑
西門町街景↑
台北火車站↑
裕仁在台南機場↑
裕仁一行在台南孔廟↑
裕仁一行前往基隆↑
裕仁乘坐的敞篷車↑
當時的原住民↑
台北火車站↑
日本官員陪同下的裕仁〈左二〉↑
台南的學生↑
台南火車站↑
台北博物館↑
裕仁乘坐的火車↑
民間藝人↑
當時的台灣民眾↑
當時的漁民
騎馬閱兵的裕仁↑
裕仁所乘火車的豪華內景
----------------
昭和天皇皇太子時代の台湾行啓 大正12年 Hirohito's 1923 Visit to Taiwan - YouTube - https://goo.gl/StW3HH
【WBC】日本vs台湾~感謝の応酬~【日台友好】 - YouTube - https://goo.gl/wjfis3
-----------------------------------------
消防隊前老樹擋路不敢移 朱立倫母舅樹颱風吹斷
記者何豪毅/綜合報導 2015-08-09 17:17
消防隊前老樹擋路不敢移 朱立倫母舅樹颱風吹斷
桃園大溪消防分隊出入路口,有一棵木麻黃老樹,為朱立倫舅舅前大溪鎮長林熺達手植,當時不願遷移,卻在這回風災攔腰折斷。(翻攝自google map)20150809
十年前桃園大溪消防分隊遷移至現址,出入路口正當中,有一棵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舅舅、桃園前大溪鎮長林熺達三十多年前所種的木麻黃,因消防車出入不時擦撞,當時欲遷移老樹時卻遭攔阻,不料這回蘇迪勒颱風將這棵木麻黃攔腰吹斷,成為當地話題。
這棵當地居民稱為「母舅公樹」,為前大溪鎮長林熺達約50年前所種,十年前大溪消防分隊遷移至新址,卻苦於路當中這棵木麻黃,雖然往來車輛得以閃過,但難保消防車出勤時隊員一時心急,擦撞路樹,因此找尋老樹主人欲遷移此樹,後來訪得林熺達遭一口回絕,林老又是當時桃園縣長朱立倫舅舅,此事就被擱置至今。
這回颱風風勢強勁,全台倒樹數以萬計,這棵木麻黃老樹也因四周並無其他樹木支撐而遭攔腰吹折,當地民眾得知此事,都前往一睹,成為發燒話題。有不少人將此事與國民黨選情「看衰」連結在一起,認為此樹被視為朱立倫「起家樹」,「連起家樹都斷了,國民黨還能不輸嗎?」
朱立倫今天被媒體問及此事,先是疑惑反問:「起家樹在哪?」媒體回:「桃園那個。」他苦笑表示,「謠言傳成這樣,在颱風中真是很不幸的事情」,他解釋,他外婆家在慈湖,距離大家說的地點差了10幾公里,「那棵樹是我舅舅當鎮長時,為了這棵樹不被砍掉、在護樹的前提下才移去當地,怎麼會變成我的起家樹?」
左圖為《臺灣日日新報》1923年4月24日「酷暑百二度」報導;右圖為1923年4月22日當天裕仁皇太子結束屏東行程前往車站搭車時影像,可以看出陽光十分強烈(圖片聚珍臺灣提供)。
報紙曾經刊載「120度」的高溫嗎?
(3)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屏東舊車站前面這棵樹,大概是唯一一棵常讓我覺得有遮檔畫面遺憾的樹.... | Facebook https://bit.ly/395SDEm
1923年4月22日,裕仁皇太子行啟屏東遭遇高溫
1923年4月16日,裕仁皇太子開始了包含臺灣北中南、歷時12天的行啟。為了迎接皇太子,臺灣總督府在行前進行各種準備,其中「天氣」也是重點之一。總督府設置了氣象小組提供天氣資料、並設置休憩所,希望行程順利進行,而當時臺南測候所小野岐所長則負責提供南部行程的氣象預報。
4月22日當天上午皇太子一行人抵達屏東,當天的天氣圖顯示臺灣東方海面上的太平洋高壓勢力龐大,臺灣天氣晴朗,南部吹東南風。據當時報紙報導,南臺灣的天氣相當炎熱,當日正午屏東的氣溫,在屋內有90℉(即32.2℃),在屋外更高達120℉(即48.9℃)!
這樣的溫度記錄,也透露了氣溫觀測的鋩角(mê-kak)
氣象人員是以放置在距離地面1.25~2公尺百葉箱內的氣溫儀器來量測氣溫,1923年4月22日恆春測候所的最高溫紀錄是32.4°C,跟屏東室內32.2℃差不多,不過戶外在「太陽直曬」下,溫度就有機會來到48.9℃囉!
「百葉箱」有「遮陽」與「通風」的重要功能,好比當我們戶外踏青,走在有樹木遮陰時、和相較於曝曬於炙熱太陽下,感受可是大大不同的喔!
從1907年臺北測候所發行《臺灣氣象報文第四》的各地平均氣溫圖來看,4月恆春平均氣溫為25℃、臺北21℃,東京則只有12.5℃。回顧1923年4月,裕仁皇太子來到南臺灣所遇到的溫度,完全不同於他生活的東京,想必也體會到南國臺灣的酷暑了吧!
(3)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屏東舊車站前面這棵樹,大概是唯一一棵常讓我覺得有遮檔畫面遺憾的樹.... | Facebook https://bit.ly/395SDE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