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

中國高潮戲碼 金融與房地產同歸於盡?
2024/07/23 07:09
  LTN經濟通》中國高潮戲碼 金融與房地產同歸於盡?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y5bufR
自武肺疫情之後,中國逾3千家小型銀行已陷入「技術破產」。 (示意圖,路透)
中共三中全會前 40家中小銀行一夕消失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持續惡化,房地產崩潰後,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金融危機,首當其衝的是中國的小型銀行。這些銀行正在經歷儲蓄與貸款(S&L)危機。
中國金融業者日子難過,傳出限薪、降薪、退薪等規定,甚至出現一週內40家中國小銀行消失被大銀行吸收或解散,讓人擔憂中國金融體系出現不少問題。
2019年以來,有幾家中型銀行相繼倒閉,但最複雜、問題最多的是「農村小銀行」。中共20屆三中全會前夕,中國銀行一夜加速出清,一邊催債、一邊解散,外媒直呼,這是中國的銀行以從未見過、如此快的速度消失。
截至6月24日的一週內,40家中國小銀行消失,被大銀行吸收或解散。外媒分析,這跟過去貸款增長迅猛、風險控制不力,及房地產市場低迷等因素有關。近幾年隨著恆大、碧桂園等中國房地產商相繼暴雷,金融業者似乎無法安然躲過這場「浩劫」,又加上現在A股行情低迷,有人說,中國經濟上正面臨巨大危機,這個危機類似2008年歐美出現的金融海嘯。
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多家房地產開發商爆發財務危機,不僅侵蝕大型國有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更對地方銀行財務造成嚴重衝擊。許多小銀行因為向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放貸,從而暴露於中國房地產危機中。
中國房地產業接連暴雷。(歐新資料照)
小銀行有40%是不良貸款 
一些小銀行透露,其帳簿上有40%是不良貸款,而這個數字也只是保守估計,實際情況如何不得而知。而業內人士預計,到2024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獨立法人數量將進一步減少,退出的機構將以中小農商行、村鎮銀行居多。
根據外媒分析27家地方銀行去年的財報後發現,截至2023年底的房地產壞帳比2022年增約3成。專家警告,自疫情後,中國逾3千家小型銀行陷入「技術破產」。
在2021年恆大之後、碧桂園、遠洋集團、SOHO中國等相繼暴雷,房地產頹靡,整個中國金融體系陷入黑暗,後來恆大更爆出負債清單涉及大大小小180多家銀行等金融公司,多地銀行發生擠兌。
雖然中國官方機構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各種改革和整合,但就和中共推出各種措施試圖挽救奄奄一息的房地產市場一樣,對於金融業,中國當局束手無策。
至於為何金融業如此慘澹?美國避險基金海曼資本(Hayman Capital)創辦人巴斯(Kyle Bass),在其社群平台X上說,中國的銀行系統正崩潰,因為銀行系統的資產佔中國GDP 340%。
據悉,中國銀行近40%的銀行貸款與房地產有關,在房地產商相繼出事後,民眾對銀行的信任不在,銀行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各地爆發擠兌現象。
微博流傳中國一間銀行遭遇擠兌潮的畫面。(圖擷取自微博)
中國各地有3800家小型銀行 管理混亂
據悉,中國各地農村約有3800家小型銀行,其資產約55兆人民幣,佔銀行系統總資產13%,這些中小型、農村銀行,長期以來管理混亂,許多銀行向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放貸,累積了大量不良貸款。
一名中國財經自媒體人表示,銀行最近一邊在招職業催債人(催還不良貸款),一邊小銀行卻在忙著解散,一個月30多家被合併和解散。前者可能說明,不還錢的人越來越多,而後者說明,銀行的壞帳正在增加…。
中國銀行基本上被政府控管,其中大部分由政府把持,因此銀行獲得的收入有一部分會被中國政府拿走,而中國銀行又與房地產業深度綁定,剩下的收入理所當然投入房地產相關借貸,因只要有一方出事,基本上就是同歸於盡。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震盪正在動搖整個中國經濟。(法新社檔案照)
房地產的震盪 正動搖整個中國經濟
但政府拿錢這也僅僅是冰山一角,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震盪正在動搖整個中國經濟,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Ben Charoenwong、阮天悅與人民大學的苗萌等專家警告,中國數百家銀行的壞帳越堆越多,成為隨時爆炸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爆炸,後果難以設想。
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嚴重依賴房地產業,如今中國經濟放緩,房地產行業的債務償還變得更加普遍,銀行擠兌可能只會變得更加頻繁和規模更大。
至於中國政府會如何應對?《經濟學人》預測,中國接下來吸收和吞併小銀行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而中國監管機構之所以加倍推動銀行合併,是因為他們缺乏允許銀行倒閉和退出市場的機制。
報導指出,在網路上,支持合併小銀行的人表示,規模較小的銀行越少,監管機構就越容易監管。但也有人批評,這不過是「障眼法」,合併數十家壞帳銀行,只能造就更大、更壞的銀行。
LTN經濟通》中國高潮戲碼 金融與房地產同歸於盡?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y5bufR


中國農村重回「人民公社」模式?洪敬富:中共將吸引台青當樣板
中共20屆三中全會正在北京召開,全會將審議「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外界關注明年5月上路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是否讓中國農村重回「人民公社」模式。(美聯社檔案照)
中國農村重回「人民公社」模式?洪敬富:中共將吸引台青當樣板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cLqb6T
2024/07/18 08:51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中共20屆三中全會正在北京召開,全會將審議「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外界關注明年5月上路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是否讓中國重回「人民公社」模式;學者指出,中共可能會研擬一些經濟誘因,吸引台青到農村擔任幹部或領導職,以利當作樣板來政治宣傳。
中國經濟下行,青年失業率高漲,經常刊載中共施政理論「求是」雜誌刊出總書記習近平題為「必須堅持自信自立」文章,宣稱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既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洪敬富受訪表示,中共是「以黨領政」的黨國體系,改革開放以來,三中全會是歷來觀察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今年中國經濟陷入困頓、消費信心不足、房地產泡沫化,外界都在關注中共將提出什麼挽救經濟措施。
洪敬富指出,今年3月中國兩會提出「新質生產力」,面對外資撤離、美中貿易戰,中國會更依賴創新與發展。尤其中共要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審視條文內容,看來是要用「新質生產力」結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建構,來面對西方國家的圍堵,並吸納城市無業青年、高校畢業生或在城市找不到工作的農民工回到農村。
洪敬富談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找不到什麼工作機會,習近平去年開始要求青年下鄉,藉此解決城市失業問題,希望年輕人振興農村。台灣政府可關注的是,中共可能會以經濟誘因,給台青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擔任幹部或領導職,讓台青協助地方創生或鄉土改造,當台青能成為「類」指標,以後就會被當作樣板政治宣傳。
「習時代完全就是倒退,不僅是農村倒退,城市也在倒退!」他分析,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公社」有生產小隊、生產大隊,政治與社會結合在一起,習近平應該是想用集體生產的方式,雖然不吃「大鍋飯」,但農村經濟是由中國共產黨控制的,人民的經濟生活全部依靠黨,以後恐怕不能自由去城市打工了。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表示,在三中全會期間,「求是」刊載習近平論述文章,可看出中共依舊強調習路線的經濟思想。「新華社」報導則稱習近平為「改革者」,把習與鄧小平「平起平坐」,拉抬習近平歷史地位。
吳瑟致認為,習連任後,中共推出一些政策手段、發行特別國債等,都難以解決經濟下行問題。要降低失業率、重回高經濟成長,不是三中全會拋出新概念就能解決,且三中全會標榜以黨領政,對習近平而言,政權穩定仍非常重要,也會提出新的論述奠高自己。
他強調,中國社會及經濟發展已經跟世界對接,要完全回到過去「人民公社」模式不太可能,習可能採用過去計畫經濟時期一些政策,例如青年失業率高,就安排下鄉回去農村,中共有意透過計畫經濟解決社會問題。
中國農村重回「人民公社」模式?洪敬富:中共將吸引台青當樣板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cLqb6T


蘇州巿民胡友平為阻止凶徒殘殺日本小學生而喪生,日本大使館為她

中國倒退嚕 一夜回到解放前?
2024/07/09 07:14
  LTN經濟通》中國倒退嚕 一夜回到解放前?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eRXKWj
「人民公社」制度於1958年開始實施,因導致中國嚴重的經濟倒退和社會問題,在1984年遭倒廢除。(美聯社)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立法 自2025年5月1日實施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28日簽署第26號主席令,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已經由第14屆人大代表常務委員會通過,自2025年5月1日實施,這意味著中國在農業和農村管理上的重大變革,重新強調了集體經濟的地位。
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指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以土地集體所有為基礎,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和集體經營相結合的區域性經濟組織,包括鄉鎮級、村級及組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而該法旨在發展壯大新型農業集體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以提升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力凝聚力,並鞏固黨在農村執政根基的重要保障。
不過當此法公布後,引發外界廣泛關注與批評,其中經營YouTube頻道的資深媒體人王劍指出,「集體經濟就是公有制,接下來就是人民公社」,不少人認為中國這是在加速「開倒車」,有報導指出,若回歸上個世紀50年代末實行的人民公社制度,會過度降低人民的勞動積極性,最終導致經濟倒退、工業停頓的結果,甚至會造成數千萬中國人民被活活餓死。
後來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將人民公社制度徹底廢除,迎接市場經濟的同時開始逐漸崛起,如今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恐怕將重蹈覆轍過去的悲慘歷史,引發外界巨大反彈。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旨在發展壯大新型農業集體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新華社)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涵蓋城鎮居民
據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將進一步調整關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定義、成員確認制度的規定,強化有關的救濟措施,以更好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特別是婦女等的合法權益。
依照此法規定,國家將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且任何組織及個人不得侵犯,會通過財政、稅收、金融、土地、人才以及產業政策等扶持措施,來促進組織發展,並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人民法院報6月26日報導,根據草案三次審議稿,首先調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定義」,將「農村居民」修改為「居民」,以涵蓋「村改居」後成員轉為城鎮居民,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仍然保留的情況,而修改後的定義為「農村居民」修改為「居民」,以涵蓋「村改居」後成員轉為城鎮居民,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仍然保留的情況」。
草案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成員大會確認組織成員;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得違反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並且刪除「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生產生活需要或其他原因加入」的規定,防止實踐中被濫用,另外,對於婦女出嫁後的身份定義,三次審議稿也明確指出,無論是「從夫居」,還是仍在娘家居住,只要未取得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都不得取消其成員身份。
有網友認為,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執政後,中國隨時都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美聯社)
公共食堂制度 加劇糧食危機
「人民公社」制度是中國人心中的悲慘過去,該法於1958年開始實施,當初設立旨在通過集體化生產與政社合一的模式,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社會管理水平,但因導致中國嚴重的經濟倒退和社會問題,在1984年遭倒廢除。
一名中國筆者魯云湘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及《人民公社制度》進行分析比較,人民公社制度主要的特點是「政社合一」和「集體化生產」,這一模式在初期確實提高農作物的生產效率,但隨著時間推移,過度集體化導致農民勞動力下降,最終導致經濟倒退及糧食短缺的情況,而「公共食堂制度」的失敗,更是加劇了糧食危機,導致農村經濟和農民生活質量大幅下降。
而如今的新制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旨在現代化管理和技術的支持下,試圖通過集體食堂等措施,降低個人膳食的成本外,也希望提高生產效率,但這同時面臨潛在風險,即可能會重蹈覆轍人民公社制度所帶來的問題,即便短期內或許有所成效,但長期仍存有不確定性。
根據數據顯示,1958年至1962年間,由於人民公社制度的實施,中國的糧食產量從3750億斤下降到3000億斤,導致嚴重的糧食短缺,魯云湘表示,若不想重蹈覆轍,在實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政府適當的政策指導與資金投入,不僅可作為農民的保障依靠,也可避免重蹈舊制度的覆轍,同時也將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於6月28日通過,將於2025年5月1日實行。(歐新社)
中國隨時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發佈後隨即引來外界關注及批評,許多網友認為,自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執政後,中國隨時都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對此,經營YouTube頻道的資深媒體人王劍指出,「集體經濟就是公有制,接下來就是人民公社」,公民記者張展也在X平台批評,「這是要開倒車嗎?還是叫民間互害再來一波?人大常委會和人民代表大會形同虛設」。
海外時事評論人式士蔡慎坤也表示,「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再搞集體經濟。沒有想到習近平穩紮穩打一步步把中國強拉回到毛澤東時代」,對於中國近期「加速開倒車」的情況越來越明顯,「德潤傳媒」也在X平台上發布推文指出,過去奴役人民的「農奴制」隱隱有復闢的跡象,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已經做出了「『小田併大田』改革意向承諾書」,準備往「人民公社」邁進。
另外,中國近期也重新推動「集體食堂」,雖然號稱每餐只要1到2元人民幣(約台幣約5到10元)就能吃飽,人民再也不用在家做飯,但「德潤傳媒」認為,這與50年代的「人民公社」並無顯著的差別,稱這只會在剛開始運作時有糧食可以吃,等到數年過後就會出現餓殍遍地、人吃人的景象。
外界擔憂這項新制會重蹈覆轍過去的悲慘歷史。
LTN經濟通》中國倒退嚕 一夜回到解放前?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eRXKWj


在中國,一般創業失敗率高達70%至80%,真的沒錢了!中國江蘇省鼓勵公務員離職創業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5ZTzlw

「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


中國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80萬台商恐成習近平人質!深耕中國20年傳產老闆:林瑞陽案例很清楚,就是要「留下買命錢」 https://bit.ly/3tRpX9t
2022年11月23日 
兩岸關係疏離,正加速中國台商逃走中。依據美國華府智庫最新調查,26%台商正移出中國、33%考慮中。習近平力推的「共同富裕」政策,接下來,勢必帶來更大衝擊。有意撤出中國的台商,究竟如何全身而退?選擇拚搏的企業主,又該怎樣趨吉避凶?以下是一位深耕中國逾20年傳產企業主的憂慮告白:
二十大之前,習近平政權就喊出內循環為主、內外循環為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講白了,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其實就是公有制為主,私有制必須在公有制的控制之下,才允許你有私有制。
像馬雲的阿里巴巴這些私企,賺了那麼多的錢,我習近平不允許資本主義這種大鱷在我中國境內。企業已經長那麼大了,國家就拿錢進來買股票,進來當大股東、進來當董事。董事會每次投票要多數決,它(中國)不是,我有一票否決權。重大決議,我只要說不行,全部統統不行。
現在有否決權這件事情,法律是還沒定,但是我們知道互聯網那幾家大公司,如果「上面派下來」的董事說要否決,其他人都不敢講話。
針對大企業它要做控管,針對外企也要控管,針對台商,更要控管……。總之,不可能說你拿了全部的成果就要走人,那是不可能。林瑞陽、張庭的案例很清楚,有點像是要你「留下買命錢」,這是它準備要執行的。
交易要繳稅,增值稅、契約稅、買賣稅;個人和企業賺的錢要繳所得稅;再來是什麼,第一個是房地產,第二個是遺產。像我在中國的房子,買的時候七、八百萬(人民幣),現在二千六百萬人民幣,沒早一點賣,以後肯定要繳稅,除了增值稅,還有房屋稅。再來,在中國的遺產要留下來給兒子,對不起,遺產稅也要開徵了。
「第三次分配」是「共同富裕」(政策)的最重要核心。什麼叫第三次分配?它要求大企業捐錢給國家軍事、老人基金等慈善基金。你賺那麼多錢,我如果來查稅,你是會完蛋的,不如現在捐吧!
它現在甚至針對銀行存款一千萬人民幣以上的特定富人成立專案組,開始追稅。以後你到機場要出國,對不起,繳稅證明拿出來,否則不讓你出國。我講的是真正發生的事,所以我們其實都很怕。
會不會徹底執行?你看那動態清零,弄得有多麼死磕到底,你就知道,當中共決定要走回社會主義的路線,也會是死磕到底。
我問你,現在馬雲在哪裡?馬化騰在哪裡?你覺得他們反彈有用嗎?中國從兩年前流行一句話:躺平,你覺得躺平是哪裡來,其實不只是年輕人,還有就是這些企業家,我就想躺平了。
老實說,我現在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哪一天我們台商都是人質,八十萬都是人質,世界最大數量的人質在中國。
該怎麼聰明的撤?你要知道,資本金你是撤不出來,你也不能清算公司。小公司可以說,我不要了,我錢出來就好,管你那麼多,公司就擺爛;大公司,國內需求要繼續在國內做,出口加工的移出去,變成我不要擴增就好,我慢慢移出。但你說要整個跑掉……,跑不掉的!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353期)80萬台商恐成習近平人質!深耕中國20年傳產老闆:林瑞陽案例很清楚,就是要「留下買命錢」 https://bit.ly/3tRpX9t


「中國崛起已到盡頭!」美國政治學者:習近平仍企圖重塑世界,但時間所剩無幾 https://bit.ly/2WwJejg
「中國即將超越美國」可說是這個世代的普遍看法,美國總統拜登也曾警告,「要是我們再不行動,中國就會吃掉我們的午餐」。不過美國政治學者貝克利與布蘭德斯投書《外交事務》指出,中國40年來的崛起恐怕已到盡頭,但習近平若仍想按照他的想法重塑世界,當這個「修正型強權」的能力追不上它的野心時,反倒是它們最危險的時刻。
分別在美國塔夫茨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的政治學者貝克利 (Michael Beckley) 與布蘭德斯 (Hal Brands)指出,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成長了40倍,現在甚至擁有世界最大的財政儲備與貿易順差;如果光以軍艦數量計算,中國海軍的規模已超越美國海軍;中國經濟總量在購買力平價後更高居全球第一;當美國從阿富汗慌亂撤軍,中國卻正在打造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試圖取代華盛頓的全球領導地位。
不過貝克利與布蘭德斯提醒世人,如果北京的步調看來有些匆忙,那其實是因為中國崛起幾乎已到盡頭。中國這幾十年來藉著順風的一路順遂,如今迎來的卻是強勁逆風:包括中國正在隱瞞的經濟放緩、政治體制上走向極權、資源短缺越演越烈、人口結構的崩潰更是難以挽救。更重要的是,中國與曾經促使它進步的這個世界漸行漸遠
命運的逆轉
許多人認為中國崛起勢所難免,但兩位作者指出,中國幾十年來的和平與繁榮才是歷史的反常,包括基本安全的地緣政治環境、以及1971年後跟美國的友好關係,都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貿易額不斷激增的本錢。加上毛澤東的後繼者銳意改革,經濟特區在全國各地不斷擴大,外國企業也被允許自由經營,中國更經歷了現代史上最驚人的人口紅利。為了加入世貿,中國開始採行現代化的法律、租稅、以及一系列得以在開放世界中繁榮發展的措施
2021年,北京當局倡議「三次分配」、「共同富裕」,可能會為中國經濟與社會帶來劇烈變化(AP)© 由 風傳媒 提供 2021年,北京當局倡議「三次分配」、「共同富裕」,可能會為中國經濟與社會帶來劇烈變化(AP)
2021年,北京當局倡議「三次分配」、「共同富裕」,可能會為中國經濟與社會帶來劇烈變化(AP)
雖然中國確實正在崛起,但想要一直保持在巔峰是不可能的。貝克利與布蘭德斯指出,過去十年,那些曾經幫助中國高速發展的優勢,已經變成了拖累中國發展的負擔。首先,中國的資源正在枯竭,中國政府也承認他們有半數的河流已經消失,六成地下水因為污染「不適合人類使用」。高速發展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淨進口國,農田的消失或污染也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由於資源稀缺,追求經濟成長變得非常「昂貴」
2021年3月15日,北京遭遇近10年最強沙塵暴。中國沙塵暴、空氣污染、空污。(AP)© 由 風傳媒 提供 2021年3月15日,北京遭遇近10年最強沙塵暴。中國沙塵暴、空氣污染、空污。(AP)
2021年3月15日,北京遭遇近10年最強沙塵暴。(AP)
由於當年一胎化政策的影響,中國的人口也在不斷減少。在2035年之前,中國將會失去7千萬名勞工、增加1.3億老年人。這相當於減少了一整個法國人口的勞工、消費者與納稅人,卻又增加了一整個日本人口的養老金領取人2035年到2050年,中國還會繼續失去1.05億個勞工、增加6400萬老年人。這代表不光是人口紅利沒了,養老的開支必須從GDP的10%暴漲為30%,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政府一年的總支出。
中國少子化、三胎、隔代教養、人口老化、老齡化、人口管制、計劃生育、兒童。(美聯社)© 由 風傳媒 提供 中國少子化、三胎、隔代教養、人口老化、老齡化、人口管制、計劃生育、兒童。(美聯社)
北京街頭的一對祖孫。(美聯社)
雖然每個國家多少都會碰到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問題,資源短缺的問題也不是中國獨有,但貝克利與布蘭德斯指出,這些困境在中國處理起來卻特別棘手。因為中國現在是由一位不斷犧牲經濟效率來換取政治權力的獨裁者統治民間企業雖然創造了中國大部分的財富,但是在習近平的領導下,獲得大部分政府貸款與補貼的卻是國有企業。
習近平。(美聯社)© 由 風傳媒 提供 習近平。(美聯社)
習近平。(美聯社)
習近平的反腐運動也讓地方領導人怯與跟民間企業合作,加上中國政府禁絕一切負面的經濟報導、高度管制也扼殺了創新,這使得一切聰明的經濟變革都不可能發生。隨著中國的日益專制與蠻橫,這個國家遭遇的貿易壁壘也越來越多,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都盡量不想採用中國的電信網路設備,澳洲、印度、日本等國家的製造業,甚至正在設法排除中國供應鏈
經濟困境
貝克利與布蘭德斯指出,隨著中國的巔峰時代步入尾聲,成長放緩與戰略圍堵更直接導致「中國崛起的終結」。中國的經濟成長放緩並非一朝一夕,中國在2007年的GDP成長率還有15%,2019年已經驟降到6%。在新冠疫情的拖累之下,中國2020年的成長率只比2%多一點。貝克利與布蘭德斯認為,即使是這樣,這些官方數字可能都高估了實際情況。因為嚴格的研究者認為,中國實際的成長率可能只有政府公佈數字的一半。
2020年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重創中國經濟(AP)© 由 風傳媒 提供 2020年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重創中國經濟(AP)
2020年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重創中國經濟(AP)
更糟糕的是,國自2008年以來經濟成長多半來自政府的刺激經濟政策,要是把強制輸入的這些資本去除,中國的經濟可說根本沒有成長,中國的生產力在2010至2019年間更下降了10%,這也是上個世紀80年代蘇聯解體以來,中國生產力下跌最嚴重的時刻。貝克利與布蘭德斯指出,非生產性的成長在中國無所不在,像是只有高速公路跟房屋卻沒有住戶的「鬼城」就有五十多座,這讓中國的債務總額從2008到2019年就成長了8倍,其結果當然是債務失控、泡沫爆裂。負債累累的中國恒大,有可能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
華為的麒麟980被中國媒體封為「最強行動晶片」。(美聯社)© 由 風傳媒 提供 華為的麒麟980被中國媒體封為「最強行動晶片」。(美聯社)
華為的麒麟980被中國媒體封為「最強行動晶片」。(美聯社)
中國共產黨當然不會承認失敗。習近平希望透過科技創新來恢復成長力道2006年以來中國的研發支出已經翻倍,問題是中國的生產力依舊下探中國在大多數高科技產業依舊不是主要供應者。貝克利與布蘭德斯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從上而下的研發體系,扼殺了持續創新所需的資訊、也不利資本的公開流動。無論是透過紅蘿蔔還是大棒,中共治下的知識分子一致性,同樣不利創新。就以中共大力發展的半導體產業為例,中國目前仍有八成需求得透過進口滿足;中國在生物科技領域也投入了數百億美元,但中國研發的疫苗依舊無法與民主國家的產品相提並論。
反中包圍網
正在崛起的中國過去靠著淡化對全球的野心,保持與美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也避免了遭到戰略包圍的困境。但貝克利與布蘭德斯認為,隨著北京在南海、台海等地更具侵略性,韜光養晦的時代已經結束,中國的咄咄逼人更在世界各地都引發了敵意。美國過去5年就放棄了接觸策略、擁抱「新圍堵」(neo-containment)的做法,除了這個世代最大的飛彈與海軍擴張計畫,對中國商品樹立二戰以來最激進的關稅壁壘,也實施冷戰以來最嚴格的外國投資限制—這些當然全都是衝著中國。
美國總統拜登與英國首相強森、澳洲總理莫里森15日舉行線上會議。(美聯社)© 由 風傳媒 提供 美國總統拜登與英國首相強森、澳洲總理莫里森15日舉行線上會議。(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與英國首相強森、澳洲總理莫里森15日宣布組成AUKUS。(美聯社)
美國增加了對前線國家的軍售與軍事援助,科技制裁則明顯針對華為與其他中國公司而來。中國副外長謝峰今年7月甚至抱怨,「美全政府全社會動員,全方位遏制中國,似乎只要遏制住中國的發展,美內外難題就能迎刃而解」。美國的做法當然引發北京的反彈,中國周遭國家則更加堅定抗中。包括台灣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維持事實上的獨立;日本也與美國密切合作抗中;越南積極採購岸基飛彈、俄國潛艦、新式戰機、軍艦;印尼在2020年增加了20%的國防支出(2021年又增加了21%);連向來親中的杜特蒂也開始重申南海主權,加強空軍與海軍的巡弋。
日本海上自衛隊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JS Izumo)(AP)© 由 風傳媒 提供 日本海上自衛隊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JS Izumo)(AP)
日本海上自衛隊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JS Izumo)(AP)
除了東亞國家之外,中國的野心也引發澳洲、印度與歐洲國家的關注。無論北京想要在哪裡推動什麼,幾乎都會引來更多競爭對手的反對。除了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安全夥伴(AUKUS)更聯合了主要的英語國家共抗北京,七大工業國與北約也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立場。貝克利與布蘭德斯指出,雖然許多國家仍與中國保有密切的貿易關係,但反中包圍網是一項仍在進行中的工作,這些相互合作的夥伴很可能最終會成為北京脖子上的絞索,戰略包圍若引發中國的經濟衰退,更會動搖中國的整個金融體系。
中國最危險的時刻
貝克利與布蘭德斯認為,中國是一個已經崛起的強權,而非正在崛起的大國。因為中國已經具備強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但它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抱持野望的中國必須採取激烈的措施,否則它就無法實現目標:包括統一台灣、控制西太平洋、將影響力擴及全球。習近平曾公開宣示,中國要尋求一個贏得主動權與主導地位的未來。然而隨著中國的經濟成長放緩,全球各國對中國敵意漸增,習近平正錯失他的大夢。
不過貝克利與布蘭德斯也指出,「中國不太可能輕鬆超越美國」對華府來說不見得是個好消息。因為當中國積久難返的問題越多,經濟成長停滯的幽靈就越是困擾中共官員。當習近平開始懷疑他的宏大承諾能否實現,這才是這個世界真正應該擔心的時候。
貝克利與布蘭德斯認為,當傾向破壞現有秩序與規則的「修正型強權」(revisionist powers)的能力與野心開始不成比例,才是它們最危險的時刻。因為當機會之窗正在關閉,即便是一個很小的勝機也值得想要逃避屈辱的野心家掌握。當威權的領導人擔心國家的衰落可能摧毀他們的合法性,絕望也往往伴隨而來。一戰前的德國、二戰前的日本,都是最好的例子。
在天安門城樓上對群眾揮手的習近平。(美聯社)© 由 風傳媒 提供 在天安門城樓上對群眾揮手的習近平。(美聯社)
在天安門城樓上對群眾揮手的習近平。(美聯社)
如果習近平手上有一份檢查清單,他就會發現今天的中國確實危機處處。經濟增長放緩?有。遭到戰略包圍?有。殘暴的獨裁政權卻欠缺合法性?有。對歷史恥辱復仇的野心?有。貝克利與布蘭德斯認為現在的中國確實正在行動,包括大舉擴軍、企圖掌控亞洲甚至其他地區、設法控制關鍵技術與資源。如果一個巔峰強權的對外侵略有公式可循,中國目前的行徑就是最好的範例。
雖然許多觀察家認為。中國正是因為對自己的持續崛起深具信心,才會盛氣凌人,新冠疫情的肆虐與美國的政治不穩定,更給了中國新的擴張可能性。但貝克利與布蘭德斯提出警告,其實更有可能、也更為可怕的是,中國領導人其實是因為時間所剩無幾,才會加快行動的腳步。當一個想要重塑世界秩序的強權,判定他們可能無法以和平手段達成目標時,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貝克利與布蘭德斯說:不管是過去的歷史、還是現今的中國作為,兩者的答案都是—非常不妙
「中國崛起已到盡頭!」美國政治學者:習近平仍企圖重塑世界,但時間所剩無幾 https://bit.ly/2WwJejg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持續整肅資本家。(美聯社)
習掃蕩資本家 經濟學人:中國現狀充滿危機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oppV7a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為確保「帝位」穩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對資本主義展開大掃蕩,以共同富裕名義,整肅民企,還高舉愛國大旗,染紅所有民眾思想,14億人都要聽從黨的指揮。對此,《經濟學人》社論直批,習近平為掌握絕對權力,造成企業家焦慮,人民受苦,中國經濟危機四伏。
《經濟學人》今(2)日發布社論稱「中國現狀充滿危機」,文中指出,習近平正在興起一場掃蕩資本主義的行動,從2020年起,先對阿里巴巴出手,喊停螞蟻集團的IPO,至今已造成2兆美元財富流失;這樣還不停手,滴滴出行赴美上市也因得罪當局遭到鎮壓。
同時,習最新推出共同富裕倡議,希望藉此解決不平等問題,企業被迫響應捐錢,或交出大數據,以求平安,各項武斷的監管政策,遏制民間創業活力,對中國經濟發展構成威脅。
除了企業要順從黨的指揮,中國民眾也不能掉隊。《經濟學人》直批,中共無法容忍不同意見,關押了上百萬維吾爾族人,現在還對兒童強灌習思想,強制「配給」打電動時間,習的種種行徑,目的就是將14億人命運牢牢掌控。
經濟學人強調,有人可能會羨慕習近平一聲令下就能解決問題,但若以為習近平會交出正確解決問題的答案卷,將是一大錯誤。習掃蕩資本家 經濟學人:中國現狀充滿危機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oppV7a


昨(3)日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指出,「中國的拉閘限電已成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變數」,從1990年以來,中國提供廉價勞動力,土地及生產要素的特殊利基優勢,很快成為世界工廠,全球工業產品最大生產基地全在中國。
中限電加速終結世界工廠!它要漲了 謝金河:通膨將不可逆 https://bit.ly/3oqZE8x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謝金河認為「通膨恐成不可逆的趨勢」。(圖/資料照)
謝金河說,這些年全球都在努力尋找更廉價的生產基地,像東協各國、印度,甚至巴基斯坦、孟加拉、非洲國家⋯都有製造業努力開闢新的生產基地,但效力及供應鏈的優勢仍然不及中國,這次停產限電對全球經濟衝擊,恐怕不可小看。
這次中國的拉閘限電有很多說法,有人說是為了碳中和、也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的超限戰,更直接有人說是中國人向全世界輸出通膨。謝金河點出,全球少了中國這個廉價生產基地,也意味著「全球化的時代正式結束,各國會重建生產鏈,全球供應鏈勢必重組,未來工業產品一定不會廉價,通膨將是全球最大公約數」。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中國8月生產者物價(PPI)高達9.5%,消費者物價(CPI)是0.8%,美國8月PPI是8.3%,CPI是5.4%、歐元區只公布8月CPI是3%,9月預告是3.4%,PPI未公布、德國公布8月PPI是1.5%。
謝金河表示「看起來數字沒有低的」,但這其中要特別留意的是PPI和CPI的「剪刀差」,也就是PPI減CPI的值,中國達8.7、美國是2.9,這代表了生產者物價上漲,但終端消費無法反應。這次中國限電,一個最敏感指標是動力煤價格上漲,單是8月就大漲57.1%,9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1393.6人民幣,煤價大漲,電價不能漲,最後是拉閘限電。
不管中國限電有沒有陰謀論,這次的限電停產將加速宣告中國世界工廠的角色終結,台商過去深耕中國,受到衝擊會最大,完全把鷄蛋放在中國籃子的,例如台玻,接下來還有共同富裕的課題,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未來面對的考驗會最大。謝金河指出,「通貨膨脹若成未來趨勢,投資的焦點及方向也會有大變化!」中限電加速終結世界工廠!它要漲了 謝金河:通膨將不可逆 https://bit.ly/3oqZE8x


「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

中國的剪刀差惡化,背後代表的是中央強力控管消費者物價,使得乍看通膨沒有發生,消費者物價CPI只有0.7%,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反應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卻高達10.7,這個剪刀差10是一個可怕的數字,也就是說,生產者買進高價原材料,生產出來的終端產品不能漲價,企業變成夾心餅乾,沒有能力反應成本的中小企業會率先倒閉,這是中國未來面臨的嚴峻挑戰。
美國的剪刀差3.2,中國是10
剪刀差的殺傷力
今天清晨出來了兩個重要數據,美國和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字都揭曉,其中,美國的9月PPI是8.6%,CPI是5.4%,剪刀差是3.2中國的PPI則創下驚人的10.7%新高,而CPI居然只有0.7%,剪刀差來到10,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也是1993年以來的28年新高。背後突顯了兩個問題:供應鏈的惡化,及大宗商品的飆升!
9月下旬,中國突然拉閘限電,網民興高采烈大談「大戰略」,說中國用通膨將死美國!說美國正在大搞基礎建設,鋼價上漲讓美國用到高價鋼品⋯⋯後來這個論述被痛斥是低級紅。中國的限電讓全世界蹦緊神經,首先衝擊的是供應鏈的斷鏈,廠商面對無預警斷電,束手無策,而動力煤,天然氣價格飆漲。中國的動力煤每公噸來到1500美元,歐洲的天然氣價格飆漲更是驚人,從5月起,歐洲天然氣庫存創下十年新低,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額外供氣也解決不了問題,歐洲又回頭搶買美國的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又進一步推高了美國氣價,形成惡性循環⋯⋯
這兩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站出來說:要科學有序減碳,勿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確保北方群眾溫暖安定過冬,他的看法又跟習近平總書記不一樣!中國的剪刀差惡化,背後代表的是中央強力控管消費者物價,使得乍看通膨沒有發生,消費者物價CPI只有0.7%,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反應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卻高達10.7,這個剪刀差10是一個可怕的數字,也就是說,生產者買進高價原材料,生產出來的終端產品不能漲價,企業變成夾心餅乾,沒有能力反應成本的中小企業會率先倒閉,這是中國未來面臨的嚴峻挑戰。
美國的剪刀差3.2,中國是10,也代表製造業轉嫁成本的能力大不相同,也許中國沒有將死美國,自己就出了大事!這背後的問題,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美中角力,也許這也是另一個大棋局!
Facebook https://bit.ly/3DL7fDm

生產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簡稱PPI)是一個用來衡量製造商出廠價的平均變化的指數,它是統計部門收集和整理的若干個物價指數中的一個。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高時,表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低時,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風險。


消費者物價指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消費者物價指數(英語:Consumer Price Index,縮寫:CPI),中國大陸稱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香港稱為綜合消費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SVoEX

「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專業人士) - 主計總處統計專區 - 物價指數 - 新聞稿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專業人士) - 主計總處統計專區 - 物價指數 - 新聞稿

「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專業人士) - 主計總處統計專區 - 物價指數 - 新聞稿


躉售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簡稱WPI,是批發貨品中代表性財貨的價格所形成的物價指數。有些國家(例如菲律賓)以躉售物價指數來評估是否有通貨膨脹。
躉售物價指數會由政府經貿部門的經濟顧問提出。躉售物價指數關注的是公司組織之間的財貨交易金額,而消費者物價指數關注的是消費者購買時的金額。躉售物價指數是透過監控價格變化來觀察工業、製造業以及營造業中供給及需求的變化。這有助於總體經濟學及個體經濟學的條件分析。


美國8月PPI年增率擴大至8.3% 創11年新高 | Anue鉅亨 - 美股

「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

美國8月PPI年增率擴大至8.3% 創11年新高 | Anue鉅亨 - 美股


中國限電從南到北高達16個省分先後宣布強化實施「能耗雙控」(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政策,隨即啟動各種限電措施。危機恐引發全球通膨風暴,從水泥、製鞋、造紙、家具、3C到汽車業,為反應成本,已經醞釀漲價-開一停六 市場瘋狂搶貨「第4季全球物價會明顯大漲。」通膨巨獸來襲,荷包縮水的苦日子已將來臨/中國有7成電力來自火力發電,核能、水力、風力、太陽能發電僅占3成。「火力發電廠每發一度電就虧人民幣一毛多,已經虧一個多月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專業人士) - 主計總處統計專區 - 物價指數 - 新聞稿

「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專業人士) - 主計總處統計專區 - 物價指數 - 新聞稿


行政院主計總處 - 110年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漲2.63%,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漲11.96%

「中國崛起已到盡頭!」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

行政院主計總處 - 110年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漲2.63%,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漲11.96%


禍首是房市! 經濟學人:中國經濟恐比日本資產泡沫破裂更不利
2023/06/26 06:46
 禍首是房市! 經濟學人:中國經濟恐比日本資產泡沫破裂更不利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3YQthl
房地產低迷是中國經濟疲軟的罪魁禍首。(路透)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經濟學人標題為「中國的經濟復甦步履蹣跚、預後不佳」的文章指出,中國2022年底突然放棄防疫清零政策,讓全球押注中國經濟將快速反彈,結果中國的重啟僅是一聲低鳴,而非轟然巨響。尤有甚者,中國可能重蹈日本1989年底資產價格泡沫破裂的覆轍,而由於當前北京推出的政策壓抑消費,處境恐比日本更不利。
 該文說,中國經濟前景黯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美國對先進半導體的出口管制、外國投資人受到驚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打壓等。然而罪魁禍首是房地產,疫情前房地產是中國經濟成長的關鍵趨力。
 相關活動先是因習近平管控負債累累的開發商,後因近期房市萎靡而放緩。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房地產投資較去年同期下降7.2%。危險在於房地產泡沫現在變成長期隱患。
 文章指出,長期房產榮景的結束以多種方式傷害中國經濟:營建與房屋銷售所有相關服務遭拖累,憂心資產價值下滑的房屋持有者不太願意支出,因此房市榮景的結束也抑制消費。中國許多企業以房產抵押貸款,私人投資可能也因此降溫。
 房市泡沫很少有好結局。美國上次房市泡沫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不過中國當前最有啟發性的對比是1980年代的日本,儘管當時的日本較現在的中國富裕許多。如同中國過去15年的景況,當時日本的經濟成長也是由投資熱潮締造,當中許多湧入房地產。
 當1989年底日本的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其成長急遽放緩。債務纏身的家庭與企業窮於償還債務而大幅降低支出,加上勞動力萎縮,使日本的GDP成長落後全球其他富國。決策太慢也是問題,直到1999年日本銀行才將基準利率降至0,政府的刺激導向投資而非消費,日本經濟陷入30年的停滯。
 不幸的是,中國恐重蹈日本的錯誤。中國政府的刺激也是偏向投資而非消費。中國人民銀行也降息,但每次幅度僅0.1個百分點。中國的處境或許比日本更不利。儘管中國的「共同富裕」政策引發所得分配更平等,進而提升消費的希望,但中國家庭支出僅佔GDP 38%,遠低於全球平均的55%,且過去6年全無增加。
 即使中國希望催生更以消費帶動的經濟成長,但這實非易事。中國政府許多經濟政策仍旨在壓抑消費、促進出口與投資。該文說,可持續性的提高家庭支出,比如透過打造更牢固安全網絡等方式,將費時數年才能實現。房市導致的黯淡前景恐不僅籠罩今年中國的經濟,也將使未來一段長時期陷入陰霾。禍首是房市! 經濟學人:中國經濟恐比日本資產泡沫破裂更不利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3YQth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